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医疗的服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手术;米非司酮;孕三烯酮
[作者简介]张玉芝(1964-),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妇产科临床诊治工作。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出现而引起患者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疾病,约10%~15%的育龄期妇女可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可累及全身各部位,其中卵巢最为常见,形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约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20%~40%。随着腹腔镜在临床上的普及应用,使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治疗也有了新的突破,近年来有相关研究表明,采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有效的控制症状并降低复发。我科自2005年1月~2008年6月期间对4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自2005年1月-2008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5.6±5.3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常规妇科、CT等检查确诊,术后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分期按1985年美国生育协会的修正标准(RAFS法)进行分期,35例为Ⅰ期,28例为Ⅱ期,20例为Ⅲ期,7例为Ⅳ期。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有腹腔镜手术禁忌症患者。将9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45例患者采用单纯腹腔镜手术作为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手术,术前常规行阴道肠道准备,术中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仔细探查盆腔,根据盆腔情况分别进行输卵管再通术、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剥出术、盆腔粘连松解术、子宫全切术(不需保留生育功能者)、输卵管美蓝通液(不孕症患者),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性抗感染治疗5~7天。两组患者腹腔镜手术相同,观察组患者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25例患者在术后5天时开始每日一次口服米非司酮10mg。20例患者口服孕三烯酮2.5mg,每周2次。轻症或不孕的患者服用3个月,重症患者服用6个月。
1.3疗效观察
术后每1个月随访患者1次,3个月后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1年后每半年随访1次,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主要包括了解患者有无痛经,痛及不规则腹痛等,并进行盆腔彩超检查,了解患者盆腔情况。术后用药期间每个月复查肝肾功能,观察患者有无药物不良反应,不孕症患者观察受孕情况。疗效标准:显效:盆腔彩超检查未发现盆腔内有肿物,患者无自觉症状。有效:患者体检无阳性体征,未发现盆腔内有肿物,患者仍有症状但较治疗前显著减轻。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无变化或患者出现周期性及渐进性腹痛,彩超检查提示盆腔内有肿物。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
9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活检确诊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45例观察组患者中,25例行囊肿剥除术,10例行子宫全切术,5例行盆腔粘连松解术,3例行输卵管再通术,2例行单侧附件切除术。45例对照组患者中,20例行囊肿剥除术,12行子宫全切术,8例行盆腔粘连松解术,3例行输卵管再通术,2例行单侧附件切除术。两组患者均无l例中转开腹,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
2.2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8%,对照组为66.6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29,P
2.3两组患者随访2年内妊娠率比较
观察组20例不孕症患者随访2年内14例受孕,对照组19例不孕症患者随访2年内6例受孕,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7,P
2.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的25例患者中,2例表现为肝酶升高,配合护肝治疗,肝酶恢复正常,未停用米非司酮;1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及乏力等。20例口服孕三烯酮的患者中,3例发生肝损害,肝酶明显升高,停药并配合护肝治疗后,复查肝酶恢复正常;其他患者表现为乏力,体重增加及不规则阴道流血等,均在停药后症状消失。
3.讨论
腹腔镜目前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诊治具有较多优势:(1)适应症广,怀疑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多数可采用腹腔镜检查明确诊断并治疗。(2)腹腔镜较开腹手术观察病灶更清晰,易于发现微小病变及隐匿病灶,利于早期治疗。(3)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盆腔脏器刺激小,术后盆腔粘连轻。(4)腹腔镜下输卵管美蓝通液术是确定输卵管通畅度的金标准,利于发现和去除盆腔炎性粘连,输卵管闭锁等影响生育功能的病变,提高受孕率。但临床实践也表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有盆腔内病灶粘连,在异位囊肿分离及剥出的过程中易发生破裂,致使病灶残留,术后易复发。Alborzi等研究表明,对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卵巢切除术并随访2年,15.8%的患者复发,5.8%的患者进行2次手术。我国也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腹腔镜下手术后5年复发率为20%-40%。由此可见,对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术后联合药物治疗,使肉眼看不到的或深部无法切除的病灶萎缩退化,防止或延缓复发,是十分必要的。
本组观察组患者,25例术后给予米非司酮治疗,米非司酮可通过调节异位内膜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使异位内膜退化。孕三烯酮是近年来开始逐渐应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药物,对孕激素和雌激素具有抑制作用,而且还可促进性腺激素的释放,抑制卵巢分泌功能,降低血清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另外,孕三烯酮还可直接作用于异位子宫内膜受体,促进其萎缩,而在停药后卵巢排卵即可恢复。从本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8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6%;观察组20例不孕患者中2年内受孕率为70.00%,对照组为31.58%,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从本组研究我们还看出,90%的Ⅰ期和Ⅱ期患者治疗有效。仅3.70%的Ⅲ期和Ⅳ期治疗有效。由此可见,及时发现并及早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囊肿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智慧卫生协同创新工程
3月26日南通市正式启动智慧卫生协同创新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顾健人、徐建国、高润霖、项坤三、王红阳、程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蒋立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贾伟平教授受聘担任“智慧南通”建设高级顾问,南通市市长张国华为受聘专家代表颁发“智慧南通”建设高级顾问聘书。活动之前,市委书记丁大卫会见了受聘的院士专家。
参会的专家和学者指出,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卫生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居民为根本”和“以行政为支撑”的卫生理念,为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和行政监督等方面提供全天候、全覆盖、全方位的技术支撑,打造全生命周期自我健康医疗管理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大智慧、大医疗、大卫生、大发展”宏伟目标;同时智慧卫生是由政府引导,专家、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协同创新的一项惠及老百姓的系统工程,从城市建设整体构思出发,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将智慧卫生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必将把智慧卫生系统打造成造福人民的民生工程;智慧卫生代表着公共卫生服务在信息化时展的新趋势,不仅是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繁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创新社会管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的切实举措;当前南通市委、市政府将以智慧卫生为契机,加快推进区域卫生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在互联网等科学技术,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加快形成信息高度集成,广泛覆盖的医疗卫生指挥应急管理建构信息网络建设,促进南通医疗卫生服务的数字化、特色化、高效化。
夯实服务基础
南通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已经覆盖全市80%以上的社区、乡镇和村卫生室,建立了560余万人的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和南通市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的支持下,可在国内外随时查阅利用的特点使其成为国内同行中的佼佼者。
南通的医院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已在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数字卫生、远程医疗建设工作也已全面展开。
南通大学的医学信息学系和数字医学研究所是国内最早的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教学与科研单位之一,能够满足和推动南通市智慧卫生建设的人才培训、技术开发、科研攻关和决策支持服务。
明确服务建设目标
2014年,南通争取形成智慧卫生云计算产业基地,初步建立全市智慧卫生基础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南通全市范围内所有医疗机构之间以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数据互联互通,居民健康卡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医疗服务业务的协同管理,从而有效改善和缓解南通市民“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
在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安装各种生理数据传感器,实现全面的远程医疗与应急救助,深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从而扩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2018年,力争形成完善的南通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形成集共享、、调度、指挥、决策为一体的,全面、高效、便捷、快速的市级、区(县)级智慧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与共享服务。
实现智慧服务
对于医疗机构科学的辅助治疗和资源的优化及共享利用:通过对区域卫生信息的共享,方便医务人员跨机构快速掌握患者信息。结合医学专家知识库,应用人工智能、通讯技术等手段来辅助各类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最大化地减少医疗差错,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节约医疗成本。
医疗信息化的三个阶段
银江认为,医疗信息化有三个阶段:
一是数字化阶段,这个阶段本质上是人对机器的操作,如医护人员把临床业务数据或财务数据录入于电脑;
二是智能化阶段,本质上是通过对机器的操作,获得机器对人的服务。比如医院移动护理等系统的应用;
三是智慧化阶段,这个阶段的本质是人不用对机器进行操作,便可实现机器对人的主动服务,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智慧化”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汇总,并通过决策分析与反馈,帮助医护人员、病人等实现工作和行为的指导和指引。
银江的“智慧”
基于对这三个阶段的理解,银江始终致力于第三阶段――智慧化阶段的研发和创新。
银江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于2005年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率先尝试,当时主要应用于移动护理和婴儿防盗系统。和其他医疗子系统一样,这两个系统也要对接医院各数据库,不断进行需求更改和接口开发。为杜绝医院的“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银江在2009年提出了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数据集成平台融合医院各业务系统和数据,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操作。
当时业界有很多医院和同行都很质疑“信息化总包”的方式,其原因是质疑它的最终结果无法实现“交钥匙”工程,但现在这种方案越来越成为主流。在邵逸夫医院,银江用一年多的时间,率先实现了以集成管控平台为总线、以数据仓库为“大脑”、以电子病历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大大加强了医院信息化的集成化水平。
通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银江已经能够在数字医院和信息化总包、移动医疗物联网、区域医疗和公共卫生等领域提供领先的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医疗”服务大众
现在医院的信息化绝大多数都是服务于医疗工作人员的,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系统凤毛麟角。随着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健康的管理将成为一个矛盾的聚焦点,这表现为医疗信息化行业产品的更专业,同时,医疗信息化产业也将向健康信息服务产业进化,相当一部分医疗信息化供应商将从“卖产品”模式转变为“提供服务”模式。而这其中,物联网技术是实现智慧医院的关键技术。
银江从2012年开始关注健康物联网,在调研和基础技术开发方面投入大量工作,目前,很多技术和应用已取得初步成果,如定位、跌倒检测、生命体征采集、温湿度传感、物联网中间件等。
“健康中国”是银江医疗的口号,而“智慧健康”服务则是要以最新的无线技术、物联网技术、个人健康管理等打造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健康”服务,向公众提供有关疾病预防和治疗、药物、营养及保健等最全面最可靠的科学信息,同时汇集一流医学专家,为公众提供突破时空限制的权威信息与指导,实施一体化的网上网下健康服务,为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和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专业的高质量的专家医疗服务,为解决老百姓看专家“难、贵、烦”的问题尽一份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个人健康管理云平台,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信息化就医服务。
全面铺开“智慧路”
在产品方面,目前银江正在整合医疗信息化资源以建成“智慧健康网”,希望通过资源整合可以为老百姓提供全面的导医服务;实现体检信息的机构共享和个人体检信息在线查询;由特需人群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和老人健康管理项目开始试点运行,帮助特殊人群(如慢性病、重大病患的院后管理、需特需服务的人群等)安装家庭可视远程诊疗和健康管理系统及装备,使他们足不出户即可实现与专家的“面对面”咨询和诊断。
老百姓最期待政府解决的民生问题到底有哪些呢?日前,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公布了其组织的“北京市民生状况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看病难”以38.4%的关注度位居榜首。大城市医院“一号难求”,而乡镇、农村医院则卫生服务能力薄弱,“看病难、看病贵”多年来一直困扰着百姓。城市走智能化的道路,既是满足促进经济转型的要求,更是打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的迫切需要,但如果一座城市连老百姓最基本的医疗需求都无法保障,那又谈何“智慧”。如此一来,智慧城市的建设无疑只能沦为“镜中花、水中月”。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进程中,智慧医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地建设智慧城市的火热推进,智慧医疗也受到了重视,并且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推行应用。如杭州市政府今年推广应用“边诊断边付费”项目。以往病人在医院看病时,从挂号、检查、医生开处方等都要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排队付费。现在,“边诊疗边付费”让门诊繁琐的就医流程从此变得简单轻松。虽然“边诊疗边付费”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为患者看病提供便利,但事实上,医疗卫生是一个信息密集型的产业,信息复杂、信息处理多元化,仅从付费这一环节来实现“智慧”还远远不够。
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认为,真正的智慧医疗应让所有的医疗参与者能够更好更透彻地感知医疗,更准确地理解医疗。基于此,智慧医疗的特点应该是能准确找出引发病患信息,通过掌握这些准确的信息,帮助医疗参与者做出决策。如此看来,要想实现智慧医疗,首先还得保证医疗卫生产业信息系统的健全和安全。
首先,如果医疗信息系统不健全,在患者情况变化后,医生的信息却没有及时更新,由此造成的治疗方案不恰当,不仅病情得不到治疗,而且会造成药品的过度使用,不恰当的检查,也将导致医疗费用重复缴纳,这不仅会给患者造成过重的医疗费用负担,更甚者会导致医疗事故发生,严重的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人工智能对医疗领域的影响是开创性的、变革性的、颠覆性的。智慧医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数字化人体和数字化医疗等高度智慧化,部分代替了以往由人力完成的医疗工作,构建了从底层基因、中层病症数据,到上层诊断和手术的上下一体,人与机器互联、协作、共进的新医疗体系。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医疗主要有四个发展方向。
第一个发展方向是基因测序。比如某公司打造了遗传病智能化解读系统,首先提取和处理DNA数据,然后进行测序分析,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完成对疾病的关联分析。
第二个发展方向是辅助诊断。通过让机器学习海量医疗数据、专业文献、医学教材,模拟医生问诊流程,采集、汇总和整理病人症状描述,与用户进行反复交流和多重验证,最终给出治疗建议。
第三个发展方向是医学影像。机器可根据病人拍摄的医学影像资料,对病人病情进行确认诊断。
第四个发展方向是药物研发。某公司依托智能分析技术,可以在分子结构数据库中评估出820万种候选化合物,减少了研发成本,并缩短了研发周期。
智慧医疗产业链主要由智能硬件、诊断工具、医联平台、自诊平台、健康管理、医药电商等环节构成。
在智能硬件方面,医疗智能硬件主要有手环、手表、智能鞋等运动健康类监控设备,以及血压、血糖、脑电等病患监测设备。
在诊断工具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前面文章所提到的IBM公司开发的沃森(Waston)医疗平台。
在健康管理方面,WellTok公司与IBM公司联合打造智慧医疗平台,以数据分析服务加强个人健康管理和改善生活习惯,还融合了医疗硬件、医疗保险、健康内容、健康应用等,丰富了平台生态。AiCure公司利用手机终端为患者提供按时用药的健康提醒服务。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与智慧医疗产业的融合力度将不断加大,同时将进一步促进智慧医疗产业的整合提升,催生出一批提供集智能硬件、诊断工具、医联平台等于一体的智能云平台企业。
英国BabylonHealth平台计划整合Deepmind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患者在同医生进行文字、电话或视频交谈前,就提前预知自身健康状况。目前,BabylonHealth平台上约有100名医生,25万用户可通过月付或医疗保健的方式获取服务。
1衡水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内容分析
1.1衡水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随着社会发展,衡水城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初具规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信息化宣传及培训的力度不断加大。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同部门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不同,对智慧城市如何建设模糊不清;“云计算”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支撑技术,衡水并没有搭建完整的云平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以政府、企业的信息化为主,并没有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缺少全民参与;产业链的各行业参与度不高,缺少政府、基础设施提供商、应用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等各行业的融合。
1.2衡水智慧城市建设内容。1)基础设施及数据中心的建设。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实现移动化、数据化的基础,要做好城市基础网络及云平台的搭建,扩大有线及无线宽带网络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4G网络建设,推进广电网、电信网及互联网“三网”的融合,在此基础上,探索“三网”与无线宽带网、下一代互联网及物联网的融合,完善衡水地理信息数据库,为衡水智慧城市管理提供GIS支撑。数据中心主要存储、处理、计算及交换同城市相关的海量数据,相当于城市的大脑。由云计算基础平台、服务器、高速存储网络、系统及软件等构建数据中心,为城市的智慧功能提供支持。2)智慧公共服务的建设。建设以企业和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服务型、透明型政府。重点建设与民生问题关系重大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例如社会保障、文化教育、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问题。加强衡水智能电网的建设,实现公共事业用电的自动记录及付费,与居民电卡进行深度整合,推行一站式服务,节约成本。3)智慧交通的建设。利用云计算、物联网、无线射频、GPS定位及影像识别处理等技术建设与衡水相适合的能够感知运行车辆,实时采集、处理数据并进行协调指挥的智能交通系统。通过交通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车辆的自动识别及检测,实现对衡水道路网的动态检测、车流量的精准统计与分析、车辆的高效管理,从而引导衡水道路网上车流的合理分布,解决交通阻塞问题。4)智慧医疗服务的建设。通过整合衡水的各类医疗卫生信息,搭建医疗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电子挂号、在线预约及咨询等服务。实现衡水各级医院的医疗信息共享及对接,通过建设医疗协同平台,共享居民的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简化医患的转诊及就诊过程。5)智慧教育文化服务的建设。对衡水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云计算,实现按需开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智能化的校园教学、科研及生活功能,整合学校的各类管理信息系统,搭建包含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各阶段的教育平台,为衡水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信息化基础。
2衡水智慧城市运营模式分析
作为以中药饮片生产为核心,布局中医药全产业链的千亿市值医药企业,康美药业不断探索“互联网+中医药”创新,并率先将智慧药房服务付诸实践,极富意义。
“广州模式”落地
医药分开,破除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痼疾,是我国医改的重点内容,也是降低就医成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为助推公立医院医药分开,康美药业推出了智慧药房创新服务模式。
2015年3月25日,康美药业与广东省中医院签订《中药饮片代煎及药品配送服务协议》,首个“智慧药房”项目启动。经过两个多月攻坚克难,6月15日起,康美药业智慧药房正式投入试运行,可为广东省中医院患者提供药品调剂、中药饮片代煎、膏方制作、个性化加工和炮制、送药上门等服务。该服务试运营前三天服务超过1500人次。
“中医院通过智慧药方系统,将患者电子处方发至康美,由康美完成药品的调配与配送。对病患而言,原本繁杂的取药过程变得像‘收快递’一样简便。”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兴田告诉记者,“只需半天时间,代煎好的中药即可由物流配送至病患家中。”
目前,康美药业已在广州投资建设面积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药品仓储、调剂、煎煮、配送中心。基于康美智慧药房服务模式,医院可节约大量药品储存损耗,患者可以大大缩短排队等候时间,减少在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而企业通过线下服务换取药品销量,打造面向终端患者的综合药事服务模式与品牌,可以说是一个三方获益共赢的业务模式。
“智慧药房带来了诊疗、服务和配送三方面创新,这对中医药行业是很大的变革。”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康美药业与广东省中医院的合作向行业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经验模式。”未来,康美药业智慧药房服务还将在深圳、北京、成都、上海等城市进一步推广。“这一模式能让我们直接面对患者,掌握患者用药情况等数据,结合康美健康云、新华康美健康智库等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更为精准地定位患者需求,提升患者医疗体验。” 马兴田告诉记者。
抢跑医疗大数据
凭借多年在医疗服务领域及中药材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积累,康美药业已成为推动“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先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卫计委批准为全国首家中药信息化医疗服务试点单位。
进一步强化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及信息服务能力,是康美药业把握先机、着眼未来,继续完善中医药全产业链布局,推动“互联网+大健康”产业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
2015年6月,康美药业与新华网共同出资3亿元成立健康大数据项目公司――新华康美健康智库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将以康美健康智库为载体搭建健康大数据平台,开展健康数据挖掘、健康精准营销、健康在线咨询、健康教育培训等业务,并以健康高峰论坛、健康产业引导、健康资源普查等线下活动作为数据沉淀的支撑服务。
“康美药业将重点为政府决策、企业运营提供医药卫生健康方面的数据支持,为具有健康管理意识的中高端人群提供健康资讯服务,业务贯穿大健康全产业链。”马兴田告诉记者,“未来,我们还将建立全方位专业数据库,不断延伸,拓展互联网医疗、电商、互联网金融等多业务协同平台。”
毫无疑问,无论对于新型企业还是传统医疗行业,数据已不再是业务附属品。它不仅意味着未来全新的业务,也让康美药业“互联网+医疗”的探索之路走得更有底气。
“互联网+”领域频发力
“‘互联网+’风劲吹,‘互联网+医疗’现已成为医药企业、互联网企业大力推动的新业务。”马兴田告诉记者,“康美药业也一直在积极布局。我们在青岛启动了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与玉林市政府正合作共建‘互联网+’南方药都,同时也与广东普宁签署了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协议。”
这些业务的启动和落地,也在不断夯实康美药业“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基础。对于“互联网+医疗”的未来,马兴田信心满满。“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给整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力量,它既改变了消费者的需求方式,也颠覆了传统的服务方式。”
马兴田表示:“这种变革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冲击,也孕育了机遇。聚焦到医疗服务领域,一方面,在医患矛盾多发环境下,互联网时代的患者需要更好的就医体验;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也提供了一种有效变革力量,通过将需求数据化,使得虚拟和现实得以相互转化。”
发展“互联网+医疗”是大势所趋。目前,康美药业的业务重点在于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医院管理效率。“同时,我相信‘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同样有助于中医药市场的潜能释放。因为互联网医疗所具备的过程透明特性,本身对患者就是一个用药知识的普及,对于不断祛除中医药的神秘面纱、增强人们使用中医中药的习惯具有很大的帮助。”
在不断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并布局“互联网+”的进程中,康美药业将云集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充分应用于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制造及医药流通、医疗服务等有较强实力和经验的领域。“目前,康美药业探索推出了两种服务模式:一是公立医院药房托管,二是智慧药房服务。”马兴田告诉记者,“药房托管有助于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而智慧药房则利用互联网与物联网平台,提升了医院药房的服务效率和患者的就医体验。”
如今,提到人工智能,相信很多人都不再像以前那样陌生了,人工智能的产物已经慢慢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但是这一切在二三十年前是不敢想象的。到底是什么带来了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呢?
是算设备能力的提升。由于过去我们的机器迭代一次需要很长时间。现在则不同了,如今的计算设备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过去要几天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做到了。这也为人工智能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形成产业提供了很重要的支撑。
人工智能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学科,可以说,是人类对于自身世界的认知和实践相结合的结晶。它的发展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变革,可以消除贫困、饥饿,提高人类的医疗和健康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气候………
在我们构建智慧城市,构建智慧生活的时候,人工智能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017年6月15日,在大连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以下简称软交会)上,阿里云、微软、华为等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咖们分享了很多关于人工智能,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制造方面的经验和感受。
智慧城市 智慧生活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智慧城市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而更加智慧的生活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早在2004年,韩国政府就曾提出名为U-KOREA的发展战略,旨在建造更加智能、智慧的城市。
2016年10月在杭州举办的“云栖大会”上,杭州市政府公布了一个“疯狂”的计划:为杭州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数据大脑。
城市大脑的内核采用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Bug。城市大脑项目的第一步,是将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数据化,连接散落在城市各个单元的数据资源,打通城市“神经网络”。
而阿里云的“野心”不止于此,在ET城市大脑之后,阿里云还致力于研究ET医疗大脑、ET工业大脑,以及ET环境大脑等,想要为实现全行业智能化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构建智慧城市的核心推动力就是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样,如果没有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持,想要实现智慧城市的理念是不可能的,因为智慧城市对于技术的要求很高。这里谈到的技术不仅仅包含对硬件的要求,还有对于软件的要求,以及网络的要求。这些综合因素的提升才带来了现在的“万物智联”。
智慧交通解决城市拥堵
现如今,在中国的马路上,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的十字路口,除了一些特殊的时期,我们已经很难看到指挥交通的交警了,这是智慧交通带来的结果。通过布置在各个路口的监控摄像头,集合了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通过机器设备实现智能的交通指挥,以及管控。
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简称ITS)的基础上,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通过高新技术汇集交通信息,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交通领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
智慧交通是在整个交通运输领域充分利用物联网、空间感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交通科学、系统方法、人工智能、知识挖掘等理论与工具,以全面感知、深度融合、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为目标,通过建设实时的动态信息服务体系,深度挖掘交通运输相关数据,形成问题分析模型,实现行业资源配置优化能力、公共决策能力、行业管理能力、公众服务能力的提升,推动交通运输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经济、更环保、更舒适的运行和发展,带动交通运输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最终有效解决城市拥堵问题。
而智慧交通的体现不仅仅是在这些宏观的对于城市交通的管控,其实在我们身边就随处可见,比如摩拜、ofo等共享单车,它们也是智慧交通的产物。摩拜、ofo的成功也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摩拜通过GPS定位,以及“魔方”系统,实现了对单车淤积(即在一个时间内,一个地点出现大量闲置单车)的预测,从而进行智能疏导(即通过红包奖励制度让用户帮助疏导单车),以及人工疏导。同时摩拜、ofo的成功也很好地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让更多的人愿意使用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
智慧医疗解决看病难题
智慧医疗是最近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的发展,智慧医疗这个词也渐渐被更多人所熟知。而智慧医疗这个词现在也不仅仅是只能在实验室里应用在小白鼠身上的研究阶段的技术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的人工智能医疗设备被应用到现实治疗之中。
在此次软交会上。来自杜克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生物学教授米格尔・尼科莱利斯分享了一个来自巴西的例子。
2014年巴西举办足球世界杯,开幕式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内容:是一个已经瘫痪十年的小孩穿上一套用脑部来控制的机器“外骨骼”,恢复了行走的能力,从而让他在世界杯开幕式上走进球场并完成开球。这一机器“外骨骼”主要是集中在他的下肢,大脑成为一个主导者,实现人脑和机器对话,人脑和机器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样人就可以走路,除此之外机器外骨骼与大脑之间还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回应系统,项目组称这套机器外骨骼为“机械战甲”。现在,项目组还拥有诸多的合作者,而这些合作者来自世界各地。同时,项目组还成立了全球第一个神经科学实验室,实验室分布在全球多个地点,包括美国、巴西等,各地的实验室在技术上是共享和互通的,在脑机对接研究方面是同步进行的。因为这项技术需要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共同合作来实现。
“病人可以穿上‘机械战甲’,电脑的CPU就在头甲里面,可以把脑部的信号传递给其他部位,脚部的感知行为可以传递回大脑,可以感知地面压力等各方面信息。我们称之为共享控制。人会有不同的想法,想走路或想转弯,这是由大脑做的决定,下肢的一些机器设备是听从大脑的指挥。它们具备非常复杂和微妙的功能。这是依据非常细致的计算功能来实现的。我们选了8个病人,他们有不同时间长度的瘫痪历史。我们想让他们动起来,同时又不想让他们感到无感知的恐惧感。我们给他们装上机器外骨骼,让他们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长达7个月。”米格尔・尼科莱利斯介绍道。
而在国内,由于国内公共医疗管理系统还不太完善,医疗成本高、渠道少、覆盖面窄等问题困扰着患者。 “效率较低的医疗体系、质量欠佳的医疗服务、看病难且贵的就医现状”成了社会关注的主要焦点。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却无人问津,病人就诊手续繁琐等问题都是由于医疗信息不畅、医疗资源两极化、医疗监督机制不全等原因导致,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智慧的医疗信息网络平台体系,使患者用较短的等疗时间、支付基本的医疗费用,就可以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真正做到“人人健康,健康人人”。“人工智能+医疗”给人口基数大、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中国医疗事业带来了福音。由阿里云研究开发的ET医疗大脑,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医疗诊断准确率80%以上,而在此之前,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只有70%左右。
而联想也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他们在医疗领域的布局,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合作。北京联想智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创业成功也标志着联想成功在智慧医疗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
现在,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了智慧医疗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公司涉足医疗行业,这也有力地推动了智慧医疗的发展。比如,前不久万达与IBM合作,正式进军医疗行业,致力于提高医疗和养老的服务效率与质量。
如今,智慧医疗已经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越来越多的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被应用到了医疗行业中。笔者相信,未来,我们真正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三甲大医院高水平医生的服务,真正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未来,智慧医疗不仅仅能解决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能给我们带来整套的健康管理系统,能让我们随时随地掌控自己的健康,通过将包括遗传基因、过往病史、历史病例在内的多种数据整合到云平台上,为每个人提供自己的私人随身医生、健康顾问,在为医院提供及时的诊疗帮助的同时,还能为我们预防疾病、O督健康做出贡献,并最终实现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随身私人健康管理员,这也是智慧医疗最终将实现的目标之一。
从制造到“智造”
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仅是在医疗行业,在制造业也有很多的应用。过去,工厂的一条流水线可能需要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工人来进行操作。而现在,同一条流水线,制造同样的东西,可能只需要几个人来进行操作、监管就可以了。这一切的转变也是因为人工智能的推动。而且相比之下,一条智能化的流水线的错误率也要比过去非智能化的流水线低得多。
在“智造”这个领域,也有很多国内外的大公司涉足,比如阿里云、西门子、SAP。由阿里云开发、研究的ET工业大脑,可以实现对车间工艺、湿度、空气,甚至是流水线上各个齿轮之间温度的准确监控,从而提升产品的良品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收益。拿一个年利润百亿元的公司来说,使用ET工业大脑以后,可以实现年利润提升1亿元。
在此次软交会上,来自大连的本土企业――大连天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翼)也分享了他们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经验。
天翼公司是“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大连工业软件领域的核心企业,始建于1998年。在2016年授权为用友首批智能制造战略合作伙伴。天翼智能解决方案全面涵盖了智能研发、智能计划、智能生产、智能仓储、智能物流等生产过程的业务协作和监管控制,致力于帮助中国制造走向精益化、敏捷化和智能化。
天翼在智能研发领域,主要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在智能计划领域,实现有限能力排产,基于有限资源,将企业的生产需求、资源能力、工作日历等生产中的真实情况全盘考虑,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生产任务延迟最小;在智能生产领域,天翼执行MES系统,有效加强MRP计划的执行能力,实现MRP计划和车间作业现场控制,并通过执行系统进行连接。其中,现场控制包括机台工位的任务分配、DNC/PLC控制、数据采集器、条形码、各种计量和检测仪器、机械手等。MES系统还设置了必要的接口,与生产现场的控制设施实现全方位对接。
在智能仓储领域,天翼的仓储条码管理系统将条码技术、手持智能终端、无线网络,以及实时数据传输技术应用到仓库作业各个环节管理当中,不仅实现了仓库货品的先进先出,还能使仓库货品的出库、入库、盘点等操作直接通过条码扫描枪来完成,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仓库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了管理水平、效率和精细化程度。
青岛市“十二五”期间的总体目标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到“十二五”末期争取信息化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城市前列,打造北方数据中心。为此,“十二五”期间,青岛市在8大领域设定了30项工程和76个项目重点实施信息化,对接“智慧城市”建设。
目前,青岛市已将“智慧城市”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且已经开始着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制定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无线城市初步形成
青岛市有着建设智慧城市的深厚基础,作为首批十二个国家级试点城市之一,青岛市三网已覆盖全市,有线电视双向传输已经实现。目前,青岛全市基本实现全光网络,并完成了无线网络升级,无线城市初步形成。
青岛“无线城市”建设自2010年开始启动。2012年1月,青岛市启动“岛城光网,智慧青岛”建设,全面实施光纤宽带网络FTTH(光纤到户)建设和改造,完成电缆网向光缆网的升级。
目前,青岛市已建设3G移动通信基站7800多个,WLAN热点达4200余处,开通AP接入设备6万余个,分别围绕无线警务、应急联动、城市监控、城管、港区园区校区、智能交通等20余个项目开展了试点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遍布城市的无线宽带网络可以提供电子政务、公共安全、智能交通、抢险救灾、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市民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网络接入服务。
以信息产业为支撑
目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青岛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且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主营业收入2556亿元,并在2010年居全国计划单列市第2位,并逐步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数据中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完成426亿元,其中,软件业务收入完成218亿元,初步形成“东园西谷北城”的发展格局。
2010年,总投资5亿元的中国联通云计算基地落户青岛市,云计算基地建成后,吸引了大批专业的“云计算”服务商云集青岛,实现青岛市“云计算”服务产业聚集发展,使青岛市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数据中心。
“云计算”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了青岛市包括软件业在内的信息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弥补了青岛市工业经济中的信息服务业“短板”。2012年,青岛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完成426亿元,其中,软件业务收入完成218亿元,初步形成了“东园西谷北城”的发展格局。
2012年以来,青岛软件园积极搭建IT服务外包 “云计算”技术支撑平台,以青岛软件园的信誉吸引、承接外包业务,使青岛市接包企业由过去松散的开发团队和模式,转变为外包所必须的“软件工厂”模式,青岛软件园搭建起IT服务外包“云计算”技术支撑平台。
青岛软件园IT服务外包“云计算”技术支撑平台包括海外服务平台、国内业务流程平台和云计算硬件支持平台,整合了现有的软件开发平台、动漫服务平台、外包服务平台、集成电路平台等资源,降低了园区内小型外包企业的运营成本。
加快“智慧政务”建设
电子政务在青岛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同时也会有力地促进智慧城市建设。青岛市从云计算平台和电子政务大一统的模式着手,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以前,青岛市电子政务各部门的数据难以完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以及业务协同的工作。现在,青岛市电子政务集中统一的建设模式为实现青岛网上一站式服务、一体化政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2010年,云计算技术逐渐发展成熟,青岛市电子政务信息化办公室便开始加大力度研究云计算。2012年9月16日,青岛市电子政务云计算灾备一体化中心正式投入运行。这是青岛市电子政务后台的一个重大技术改造,利用云计算的技术为各类政务应用和服务提供了更为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环境。
目前,云计算灾备一体化平台让青岛和莱西两市实现了互联互通,该平台采用“两地三中心”的模式实现:通过网络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构建了全国首例城际间直线距离达120公里的“双活”容灾云计算中心,实现对两地数据中心的资源统一调度、应用自动漂移和系统异地灾备。
打造智慧化社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8月5日对外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其中,青岛市崂山区、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岛中德生态园和平度市明村镇上榜,“智慧青岛”建设驶入快车道。
崂山区提出了以网络基础设施、城市信息安全为保障,以城市数据中心和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重点建设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景区、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节庆和智慧社区板块。崂山区启动的包括智慧社区在内的智慧城市建设,已开始在劳动用工、数字化城管等方面进行试点和推广。
目前,崂山区正在探索实现居民“衣、食、住、行、游、购、娱、健、学”等生活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并努力让“五化”成为市民生活的主要方式。
据了解,崂山区将投入1.2亿元专项资金,在2016年前建成全区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包括30个智慧社区在内的板块内容将搭起智慧城市的大框架,从而倒逼城市服务由粗放式向精细化、数字化转型。
10月,崂山区首个智慧社区将在鲁信长春花园开始试点,这将是国内首个“足不出户、畅享生活”的智慧化社区。无论是买菜、购物、订餐还是家政等生活需求,居民只需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终端,登录崂山E生活平台鲁信长春花园的页面,就能实现社区购物、社区管理以及享受到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