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是经济性组织,为市场高效率、低成本地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获取较好的绩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自身作为经济性组织,是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集合体,它的经营过程必然牵涉到企业内部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同时,企业是社会的企业,它的经营发展也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也必然牵涉到社会上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问题。因此,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对环境保护、员工关系、股东权益、利害关系人权益等各种关系背负一定的责任,这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等诸多利益相关者的贡献。
然而,从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11月8日公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1)》(简称蓝皮书)来看,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在满分为100分的评价指标之下,其平均得分仅为19.7分,严重的缺乏社会责任的企业超过七成,在社会责任的行使方面有超过半数的国有企业处于旁观状态,有将近30家企业在社会责任得分方面为0。这说明,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整体水平还处于起步的阶段,由此也可见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严峻程度。
在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方面,有不少问题涉及到企业的会计操作,包括其相关信息的披露,这些问题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造成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同时影响力也是最大的。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之下,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相关会计问题进行研究。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真实性情况较差
当前,我国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时候,更多的是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尽到社会责任。在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机构、中介机构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博弈之中,企业选择披露真实性较差的社会责任信息往往能够获取更高的效益,而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则缺乏制衡的能力。向凯,陈胜蓝(2008)以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真实性为调查内容,在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对分布在我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债权人、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对收到的调查表进行整理之后得到相关数据如表3—2所示。
从上表可知,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的约占70%。根据调查没有一个机构投资者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可靠的,同时,上市公司以及中介机构则大部分认为信息并不真实可靠,这是因为上市公司作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主要的供给者,中介机构作为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的公众权威鉴证机构,应是最了解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真实情况,分析和认知也比较全面。作为局中人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尚且如此,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真实性确实不足以令利益相关者认可和信服。
(二)信息披露的质量不高
近年来,虽然我国不少企业已经开始中国式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同时也在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相关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但是,由于当前我国政府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标准和规范尚没有明确标准,引导还不到位,同时整个社会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的氛围还有待提升。因此,就出现了企业虽然披露了社会责任信息,但是利益相关者却无法从这些本报告之中找到自身实际需要的信息或者真正感兴趣的信息。换而言之,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不高。
(三)只见正面消息,报喜不报忧
我国企业一贯喜欢报喜不报忧,这一点在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一些企业对其社会责任信息进行选择性的披露,有亮点的部分浓墨重彩的进行渲染,将其当做披露重点,而存在不足或者完全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的部分则一笔带过或者干脆就是只字不提,大多数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少有提及社会责任履行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鲜见对改进措施或重大负面事件的披露。这种做法容易误导投资者,也会对顾客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判断产生误导。
第二,大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所提供的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不能有效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实际需要,关键性不强且无特色,实质性内容少。以社会公众为例,他们在意的是产品的安全责任信息以及环境保护责任信息的披露,对于企业职工而言,他们更为在意企业的医疗保障体系等福利体系的建设。但是,大多数的企业却更愿意披露企业的经济责任、公益事业责任的承担。
(四)缺少第三方审计
当前,我国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并没有采取严格性的约束机制,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要求更是一片空白。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还处在鼓励和引导阶段,真正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规范还远未成形,审计制度尚未建立。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是没有任何的第三方审计介入的,基本上就是企业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这种情况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真实性是根本无法得到保障的,诚如欧洲会计专家协会可持续性审核主席Lars— Olle Larsson 所说,“没有经过审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广告好不了多少。”
三、提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的对策——严格会计监管
在社会责任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倡导和追求价值取向驱动下,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并践行社会责任实践,妥善处理好与国际标准接轨和刚性约束与自愿原则的关系,探索社会责任有效管理方式,扎实推进社会责任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及行业组织标准规范。确立目标、明确职责、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加强考核,构建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和长效管控机制;二是对照社会责任规定及标准规范,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经营战略、制度流程、工作指标等各项管理工作的符合性和先进性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实际,将社会责任指标有机融入经营管理,充实完善企业管理体系;三是强化社会责任指标落实。社会责任指标的充实完善,不仅拓展管理了范围和内容,而且增加了工作量和管理难度,有的甚至需要增加投入。因此,企业应加强工作目标分解、落实责任、制度保障、工作方式改进及绩效考核,在持续改进管理工作中,固化管理成果,确保指标持续提升且不能倒退;四是建立社会责任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指标数据收集、处理及指标阶段完成情况的监控,为指标及时分析处理并保证目标实现提供信息技术支撑;五是建立报告披露制度。遵循社会责任报告准确性、中肯性、时效性和清晰性要求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建立工作流程和制度,及时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聘请第三方机构审核认证,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水平;六是建立社会责任评估机制。加强与相关方沟通交流,反映相关方期望和要求,结合企业战略规划和生产经营,提出改进和完善指标体系的措施,提升社会责任PDCA持续改进提升的能力。
在做好上述基本工作的基础上,企业应着重研究以下事项:
把握可持续发展核心,提升创造价值的能力。在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引导下,向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创造价值和财富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发展离不开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支撑,具有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实现长期稳定的经营绩效,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企业不应将社会责任简单地定位在组织举办公益慈善及追求既得利益,而是从长远全局的角度谋划发展战略,加大技术研发及支撑技术创新体制机制的研究,激发员工创造激情和动力,使技术投入转化为专有技术、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实践中,有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掌握某些领域关键技术,实现替代进口,并将国外竞争对手挤出亚洲市场,赢得广泛的区域市场和发展机遇,启示现实深刻。
将社会责任标准规范与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有机融合,实现管理优化。社会责任标准规范与企业管理体系的融合,体现了新的管理理念、方法对现行管理方式进行改进优化和业务再造,实现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提升的过程,而不是与生产经营及现行管理脱节另搞一套。因此,企业应根据有关规定及标准规范,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完善企业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技术经济指标和经营绩效,满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员工需求及相关方期望更高要求,这是企业摒弃单纯追求短期利益,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和长远发展的管理基础。
守法合规,诚信经营。社会各界对合规管理、诚信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消费者权益等方面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欠款、违约、虚假信息、假冒伪劣产品、质量欺诈等影响企业信誉的问题遭到谴责和抵制,构建风险管理体系、法律保障体系已成为企业科学决策、规范经营、提高商业信誉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战队在并购重组、合资合作、资本运作及混合所有制体制探索的重要事项,企业面临的法律环境更加复杂,必须加强法律保障能力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研究,尤其是海外法律环境的研究,保证科学决策、合规经营。同时,强化行为规范、职业素养、执业操守,建立合规性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绩效考核体系,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和品牌信誉。
推进社会责任制度建设。系统梳理业务流程和制度体系,将社会责任规定及标准规范纳入企业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工作得到落实。在具体实施中,依照社会责任关于反腐败、反贿赂有关原则,加强招标采购制度化、流程化管理,并将管理延伸到对供应商资质、信誉及经营合规性的审核认定;研究先期介入工作体系,通过提供优质技术服务和售后服务,探索业务延伸管理模式;强化相关方安全管理,并纳入企业安全管理范畴,建立职业健康及安全审核认证制度。企业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应影响和带动关联方规范管理,共同打造公平、公正、合规、诚信的社会经营责任链,努力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楷模。
关键词:ISO26000 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
一、ISO26000简介
(一)ISO26000概述
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为组织社会责任活动提供相关指南的一项国际标准。该标准已于2010年11月1日由ISO正式,并提供各国自愿采用。
ISO26000的制定目的是,明确社会责任的定义和内涵,统一社会各界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为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可参考的指南。
(二)ISO26000主要内容
ISO26000的主要内容包括:(1)与社会责任有关的术语和定义;(2)与社会责任有关的背景情况;(3)与社会责任有关的原则和实践;(4)社会责任核心主题和问题;(5)社会责任的履行;(6)处理利益相关方问题;(7)社会责任相关信息的沟通。
ISO26000中,组织履行社会责任需考虑七个方面: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实践、消费者问题、社区参与和发展。
ISO26000中,组织开展社会责任活动所需遵循的原则是:(1)“应用该标准且遵守国际行为规范时,需充分考虑社会、环境、法律、文化、政治和组织的多样性以及经济条件的差异性”。(2)遵循七项核心原则,包括担责、透明、良好道德行为、尊重利益相关方的关切、尊重法治、尊重国际行为规范、尊重人权等。
(三)ISO26000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鉴于在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原则的前提下,ISO26000的主要技术内容强调组织遵纪守法、尊重人权、关心员工、保护消费者、热心社会公益、关爱环境,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等,这对于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也在倡导企业等社会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此,下一步将针对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特点,根据采用国际标准的有关规定,参照ISO26000的内容,研究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责任标准,以促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
(一)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概述
在ISO26000中,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被定义为“通过透明和道德行为,组织为其决策和活动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承担的责任。这些透明和道德行为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包括健康和社会福祉,考虑到利益相关方的期望,符合适用法律并与国际行为规范一致,融入到整个组织并践行于其各种关系之中”。
早期的企业文化的研究者德伦西·E·迪尔和艾伦·A·肯尼迪(Deal& Kennedy, 1982)认为,文化决定了游戏的规则:“定义中的文化是一种无形的、隐含的、不可触摸的而又理所当然的东西。但每个组织都有一套核心的假设、理念和隐含的规则来规范工作环境中员工的日常行为。”
企业文化的权威学者埃德加·H·沙因(Schein, 1992)把企业文化划分为四个层次: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文化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
在我国,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由深层到表层依次有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规划、行为规范等表现形式,而企业具体的产品、服务以及对社会的具体行为也可以说是企业文化的最终体现。
(二)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1、从企业文化的概念得出,实际上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其企业文化决定的,因此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由其企业文化决定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社会责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化的抽象的东西,而企业社会责任则是外在的具体的。文化是通过长时期沉淀而形成的,它展示了一个企业最核心的精神,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员工的行为处事。一个注重短期利益与忽视人文关怀的企业,其员工往往也不重视企业社会责任;而一个以人为本、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企业,其员工就有较强的意识履行社会责任,关注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社会责任除了以一定的道德行为体现之外,还要以一定的形式来体现其“透明”,而企业文化就是这种“透明”的最好体现。企业通过一定的企业文化来向社会和企业内部员工宣示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有了卓越而丰富的内涵(而不是简单的赚钱),同时可以使社会和企业内部员工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者、推动者。
3、企业社会责任加强了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是指企业用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精神信念使企业全体利益相关者同心同德,凝聚在一起。企业文化使其利益相关者改变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树立起了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共同的价值观念,从而潜意识地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尽力处理好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
4、企业社会责任将企业文化扩展到了全社会。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本身存在影响,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不仅能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氛围,更能扩展到整个企业界和社会。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活动,进一步扩大企业在社会上的良性影响,进而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这种社会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到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全面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正如彼德.德鲁克(PeterF.Drucker,1973)指出,“一个健康的企业和一个病态的社会是很难共存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是紧紧联系,相互融通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主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企业文化则把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理论层次。二者相互作用,既为企业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又推进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三、基于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企业文化探讨
(一)基于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基于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应体现ISO26000提出的七项核心原则,包括担责、透明、良好道德行为、尊重利益相关方的关切、尊重法治、尊重国际行为规范、尊重人权等。虽然我们过去有许多较好的核心价值观,如:
海尔:真诚到永远
百大:百分之百为大家
迪斯尼:用我们的想象力,带给千百万人快乐,并且歌颂、培育、传播“健全的美国价值观”。
索尼:体验以科技进步、应用与创新造福大众带来的真正快乐;提升日本企业与国家地位;做先驱、不追随别人,但是要做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与ISO26000提出的七项核心原则相对照,这些价值观都是不健全的,都只是体现了其中的一部分。
(二)基于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企业使命
基于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企业使命应体现企业以承担社会责任为使命,而不只是提品和服务,这方面我们虽然也有一些比较好的表述,但是往往以偏概全:
沃尔玛:我们存在的目的是提供顾客物有所值的东西;用比较低的价格和比较多的选择,改善他们的生活,其他一切都属次要。
摩托罗拉: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以公平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品质优异的产品与服务,光荣地服务于社会”。
强生:公司存在的目的是要“减轻病痛”。
通用电气:以科技和创新改善生活品质。
(三)基于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企业愿景
基于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企业愿景应体现ISO26000提出的七个方面: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实践、消费者问题、社区参与和发展。而不仅仅是企业达到怎样的规模、产值或产销量、利润和收入这些数据。就是应体现企业若干年后在以上七个方面将要达到的发展蓝图。
(四)基于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企业规划和行为规范
这一层次的企业文化主要以企业的各类文件的形式来体现,包括:
1、基于企业愿景的战略规划体系。该体系以实现企业愿景为目标,对如何实现各方面的愿景目标作出具体的规划,并具体到年度、季度、月度计划,分解到各个部门乃至每人每天的具体任务。
2、基于ISO9001(GB/T19001)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记录,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和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质量,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3、基于ISO14001(GB/T24001)的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环境管理方案及相关支持文件,通过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的生产过程及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并符合法规和相关要求的,并且得到持续改进。
4、基于OHSAS18001(GB/T28001)的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手册通过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的生产过程及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影响员工健康和安全管理的不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并符合法规和相关要求的,并且得到持续改进。
5、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评、薪酬和福利、劳动关系管理的相关制度、方案、计划等,也可以包括SA8000所要求的相关文件,还可以包括鼓励企业经营者和员工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相关措施。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切实保护并是他们的才干得到充分发挥。
6、严密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防止腐败,确保公平运营,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劳动者、顾客、供应商、投资者、合作者、政府等)的权益得到保障,依法纳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7、基于ISO26000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按照ISO26000所要求的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实践、消费者问题、社区参与和发展等七个方面,将这些要求按本企业实际具体化(可引用上述6个方面的体系文件),明确本企业如何执行。还可以包括向社会(含福利事业)捐款、必要时的紧急支持等方面的相关规范,从而确保企业履行与其规模、收益、社会知名度相适应的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基于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企业文化,可以通过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规划和行为规范来全方位的向社会和本企业内部表明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还可以整合企业的相关管理体系,建立起一体化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从而既得到全社会的监督,又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相关方的支持和理解。
参考文献:
[1]杨秀英,傅琼,魏佐国.企业文化[M].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26-53
从报告的数量看,2006年以来中央企业每年的社会责任报告均呈上升递增态势,报告的企业从2006年的5家上升至2011年的76家,基本覆盖了中央企业所在重要行业,占中央企业总数117家的65%,与《财富》世界500强的平均水平持平。中国石油、中国五旷、中钢集团等一些企业还了国别报告。许多企业的报告体现出了较强的连续性,33家企业连续3年及以上社会责任报告。其中,有12家企业连续4年报告,4家企业连续5年,4家企业连续6年,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时间较早,连续性强,质量普遍比较高。
从报告的质量看,整体质量和规范性不断提升。报告内容更加全面,许多报告在完整性、实质性、可比性、可读性、平衡性和创新性等各个方面都表现突出。报告的篇幅渐趋合理,2011年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篇幅平均为69页,呈现出逐年提高的态势,篇幅的长度确保了报告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企业履责的情况。报告的时效性也不断提高,2011年的报告半数以上为上半年,与企业年报时间基本一致。同时,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也更加规范,多数报告都列出了国内外较为权威的报告参考编写标准;一些报告还进行了报告评价或报告审验等第三方评价,提高了报告可信度;部分报告以同时中、英文两种文字出版,提高了国际化程度。总体看来,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中远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移动、中钢集团、中国五矿、中国石化等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通过社会责任报告,中央企业不仅就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制度、措施和绩效进行了较为充分系统的披露,提升了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水平,同时也将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企业推进社会责任管理、持续改进社会责任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中央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实现多重价值,整体上可以概括为“外塑形象、内强管理”两个层面。
从外部看,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增强了企业透明度,有利于赢得利益相关方的信任,为外部利益相关方评价企业提供了重要线索,从而促进利益相关方参与企业的发展,有助于企业树立负责任的品牌形象。从内部看,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进行系统总结,逐步梳理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理念与要求,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在企业内部传播和责任意识的提升,形成责任文化,使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中央企业的自觉行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在编制报告的过程中,一些企业还对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进行对标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经营短板,规避风险,发现机遇,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具体分析来看,社会责任报告作为新型的管理工具,至少对中央企业产生了四个方面的重要价值。
一是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深化和意识的提升。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是编制报告的前提和起点,它直接决定了报告的框架结构,也决定了报告的深度和质量。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过程中,许多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增强了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也提升了对社会责任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为编制好社会责任报告,几乎所有的中央企业都开展了社会责任培训,这些培训包括专题培训、岗位培训、外部培训等多种方式,有些企业还创办了社会责任内部网站或刊物,开辟社会责任学习培训专栏,建立社会责任学习交流平台,提升了社会责任关键岗位和全体员工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一些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社会责任交流活动,如研讨会、论坛、经验交流会等,拓宽视野,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责任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广泛学习优秀的做法经验。通过这些举措,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本质上是要求企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负起责任,要求企业在决策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企业对社会和环境的可能造成的影响,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许多中央企业在编制报告过程中,探索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使命、价值观和愿景,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社会责任观。
此外,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也促进了公司社会责任理念在公司内外部的有效传播。许多公司的员工认识到,原来自身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社会责任的重要议题之一,都是在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目前,大部分中央企业都深刻认识到开展社会责任工作的重要意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不断增强,这与推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工作是分不开的。
二是促进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完善。在编制报告的过程中,许多企业都成立了专门机构,组建了专业队伍,提供了专项经费保证,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以确保报告的顺利编制和。随着社会责任工作的深入开展,如社会责任战略规划、指标体系、绩效评价等相关工作职责和任务也在增多,这些基于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人、财、物方面的资源支持,也就成为中央企业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系统深入地开展各项社会责任工作的基础。
根据现有申请认证的资料的不完全统计表明,今年我国通过SA8000认证的企业数量将是过去历年的总和,预计明年将有再次翻番的可能,到今年3月20日止,共有56家企业获得了SA8000认证证书。除此之外,全国有超过5000家企业已经通过了社会责任的第二方认证。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虽然我国已经有这么多的企业获得认证证书,而社会正在对SA8000热炒之时,竟然没有一家企业对外宣传,就连当地政府和媒体也不知道究竟本地区有多少企业和哪一家企业已经获得了认证证书。
原因何在?各企业不宣传的原因各不一样,但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认证经营行为是否合法
由于SA8000不是国际标准,因此就没有与我国政府建立对话的基础和平台,我国政府也没有承认SA8000。这也是至今为止国内没有一家SA8000认证机构的原因。国内的企业如果要取得这个认证,必须向国外具有SA8000认证资格的9个认证机构或其机构申请,但问题是这些认证机构及其机构(通常是香港公司)大都存在无照经营、超经营范围经营和漏税等非法行为。因此,他们进行认证经营活动时一般都低调进行。
认证环节复杂
SA8000的9个内容虽然不是高不可攀,但根据《SA8000:2001》版本的内容,SA8000条文对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只有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对各方面都作详细的规定。由于可申请SA8000认证的机构涉及各种行业和领域,每家申请SA8000认证的企业的特点、管理结构等相关情况不一样,各个企业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建立体系的方法和过程也就不尽相同,因此没有完全相同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存在。而SA8000的具体条文也无法对每个细节做出硬性的规定,这也就为认证机构对认证的具体要求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也为申请认证的企业带来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认证费用高昂
认证费用与企业的规模挂钩,且在认证证书到期之前,应重新提出认证申请,认证机构受理后,重新对企业进行审核,即换证审核。证书有效期为3年,每6个月进行一次监督审核,每3年需申请复审延长一次,每个环节企业都得付钱。据了解,认证公司收取每个通过认证的企业大约9千美元(以300人的工厂为例),延期另行收费。因此小企业多通过报小规模来减少花费,也就不便宣传了。
企业社会责任普及化程度不达标
SA8000认证要求公司最高管理者应公开做出愿意提供足够的资源来建立、实施和维持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确保持续改进社会责任表现的承诺。
其次,企业最高管理者还应任命企业的高层经理担任管理代表,并授权其组建SA8000工作组;工作组成员要广泛来自企业的各个部门,如采购、生产、销售、安全、人事、行政、会计等部门;工作组成员在开展工作前应接受有关劳动法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和标准以及SA8000标准方面的培训,充分了解标准、法律和法规的要求,积极地向全体员工进行有关社会责任的宣传,全面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协助工人推选出工人代表,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企业的社会责任政策由企业最高管理者签署后,应该向全体员工传达并付诸实施,政策文本应该可方便被公众获取。SA8000还鼓励企业与内部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当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社会责任表现提出质疑时,要求企业应及时调查、处理并做出回复。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外企还达不到这种社会责任民主化程度,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怕宣传SA8000的规定,怕工人的权利大而影响他们的集权管理,因此就不对外宣传了。
不宣传的背后
从认证行为看,企业申请SA8000的认证是被迫多于主动。目前,几乎所有已经认证的企业都是被迫的,即在“不通过SA8000认证就断单”的情况下申请认证。其中认证费用的高昂、认证手续的烦琐和认证后要投入继续保持SA8000政策的连续性等因素,也是企业不愿主动认证的重要原因。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企业要按SA8000的要求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还有一定的难度,SA8000要求应保证长期的社会责任政策的连续性更不容易。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应用研究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经济发展,也已经不在仅仅限于市场经济当中的强与弱,而是开始对如何提升企业的社会价值有了更高的重视。从目前我国的企业发展过程当中来说,企业的本身就是存在于整个社会当中,因此,企业不可能完全不依靠社会来进行生存。企业为了今后能有好的发展,也在逐渐对如何合理的利用社会责任管理模式,而企业在使用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同时也要确定好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并不断的完善其管理模式。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概括
近些年来,企业的社会责任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理论研究上的话题,更是被用作推动全球社会活动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也是通过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模式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模式相互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改革发展,企业在执行社会责任模式上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企业社会责任也是一种具有跨域、跨学性的课题,越来越被国内外的企业以及社会媒体重视。尤其在当今这个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在执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要借助到很多领域上的知识。在1889年,美国钢铁集团的创始人“安德鲁.卡内基”曾提出“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企业家应当具有义务的运用其它资料的掌握为整个社会谋取利益,而不仅仅只是为整个企业谋取利益”而我国很多学者也认为“公司社会的责任者,再确认好某一事项上时,是被多数人所希望的,则该盈利性公司应当放弃原有的盈利之图,以符合多数群众对此公司的期望。”
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
(一)实现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企业也要提高企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视度,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必须要对自身的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完善。在企业通过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应用,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加大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与效率。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使企业充分的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还能对企业的全体员工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企业要想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社会责任体系时,就一定要从企业的管理层对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一个良好的认识开始,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积极有效的参与到整个社会的责任管理体系当中。
(二)企业的整体员工要对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做到充分的了解
在整个企业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员工的重要作用是不可被代替的,如果企业没有了员工,何谈运行,又何谈未来的发展?所以,只有让企业全体的员工充分的认识到社会责任的意识,这样企业在实施社会责任管理模式中也就能更加彻底些。而企业的员工对社会责任的意识是需要培养与教育的,可以定时的开展一些关于社会责任意识的课程,从而帮助全体员工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样才能打破原有的传统模式,建立起新的工作形式,这样也能在最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执行社会责任的力度。
(三)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从本质上的改变
帮助企业实现本质上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方面。1.能够帮助企业重新塑造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企业只有合理的运用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后,才能对企业的核心价值进行重新塑造,并且由之前的经济效益巨大化,转换为经济效益与整个社会效益共同结合发展。2.帮助企业重新制定发展战略方向。企业在整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未来的发展战略在很大程度上能为企业发展指向了明确的方向。而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当中,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重新制定出更加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战略方向,在保证企业整体的经济利益基础之上,融合社会的责任发展。在我国企业的发展历程中,一定要加大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度,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为我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可持续性。3.帮助企业建立完整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企业在合理的使用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而如何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一般可由这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企I要保证好未来发展战略的实际执行度。另一方面,企业在对社会责任执行的情况进行严格的管理检查。这样才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
三、结论
企业作为社会这个庞大系统中的一员,就一定要很好的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义务,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利于与社会整体的经济利益共同努力发展,最终实现我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李伟阳,肖.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全新企业管理模式与旧模式存在五大区别[J].WTO经济导刊,2010(02):50-51.
[2]李伟阳,肖.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演进与发展[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05):61-69.
[3]刘文纲.供应链、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J].经济研究参考,2015(69):17-23.
2004年,中远集团加入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标志着中远集团开始以国际社会责任标准和要求履行社会责任,此举也成为中远集团开展社会责任管理的里程碑,标志着中远集团的社会责任管理工作步入了以国际规则为标准的新阶段。与此同时,中远集团还积极支持联合国所倡导的“全球契约企业社会责任”,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中远集团以信息化建设促进社会责任实践的长期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信息化驱动型社会责任推进范式。
尤值得一提的是,中远集团在中央企业中最先建立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平台,成为中国第一个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球契约和可持续发展管理方面成功应用的典范,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连续4年被联合国全球契约评为典范报告,这是唯一一家连续四年荣登全球契约典范报告榜的亚洲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化
中远集团充分利用自身信息化优势,在深刻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将可持续发展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经过3年多的不断实践与完善,逐步将中远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流程实现常态化管理,建立了多维度的指标体系和报告数据库,利用信息系统不但简化了报告编制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提升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管理水平,构建起高效报告编制和相关方沟通管理机制。
树立和深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构建起履行社会责任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中远集团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可持续发展信息管理平台,不但提高了体系执行的有效性,还全面提升了全员社会责任意识,真正将可持续发展工作落到实处。
中远集团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系统是根据全球契约和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念,结合国际组织(Global Compact,OECD,GRI,AA)有关指南、倡议和标准设计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在中远集团经过3年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管理体系要求,同时研究对比国内外相关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特点,逐步设计研发形成。可持续发展信息管理系统是中国首次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全球契约和可持续发展管理方面的成功实践。
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满足灵活定制实施,快速交付,随需而变的设计要求,并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将了持续发展信息管理业务抽象为指标信息定制与采集,权限管理,工作流引擎,报表展示,公式定制与计算,系统管理等基础功能模块,借助细致完善的系统设计和大量复杂的软件开发工作加以实现。
该系统通过底层通用业务模块的实现与不断成熟,使可持续发展平台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满足不同复杂管理业务要求的适应能力,这些特点使系统能够按照不同用户针对不同数据填报和处理情况的具体需要,快速搭建出各种适应不同情况和具体要求的应用功能,从而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实用的信息处理工具,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快速有效进行,提供了一个完善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具体来看,中远集团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可以服务于更多履行全球契约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组织,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水平;实现组织总部对下属各级单位社会责任管理信息的集中整理,促进组织内外部信息透明化,实现对组织整体社会责任状况多层面、多角度地快速查询、统计和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编制效率和质量,为企业及时、准确地向全社会展示为全球契约和社会责任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技术保证。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中远集团还根据联合国全球契约和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念,制定了可持续发展信息管理系统指南。该指南是中国远洋在本企业及中国部分优秀企业经过5-6年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管理体系要求,同时研究对比国内外相关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特点,参考挪威船级社(DNV),GRI,Global Compact等第三方的评审认定,逐步扩展设计形成。
风险管理信息化
风险的不确定性是当今信息时代和后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只有有效地管理不确定性才能使企业良性发展。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中央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远集团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理念和体系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以全面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时代,鉴于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复杂性和技术性,传统的依靠人力推动和运作方式进行管理创新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而且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并且持之以恒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支持。
经过分析研讨,中远集团总公司将现代企业风险划分为6个方面: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运营风险、社会责任风险,并通过信息系统将以上风险进行全面的统一管理。中远集团在借助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实施《指引》,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结合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持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管理工作
中远集团一直高度重视管理建设与完善工作,并结合集团发展实际不断引进、学习、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进行管理改革与创新,提升全集团的综合管理水平,保障集团风险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
自2009年起,中国远洋作为中远集团的主要试点企业之一,以风险为导向率先针对内部控制程序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优化工作,基本搭建完毕内部控制框架。2011年,中国远洋作为境内外上市公司强制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在公司总部和下属六家公司范围内开展了内部控制建设和改进完善工作。目前,已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单位占公司资产比重超过70%。
2012年,按照国资委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的总体安排,中远集团在积极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专项提升活动的同时,结合公司管理提升总体方案积极开展风险诊断工作,并积极推进投资评估、燃油期货等专项风险管理工作。
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实施
中远集团从2003年进行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建设时就同步开发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并于2006年将“中远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系统”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依据中远集团多年风险管理实践经验,结合自身管理体系要求,同时研究对比国内外相关风险管理特点,逐步扩展设计形成的现有规模。根据中远集团的管理现状,不断对照国际先进企业的最佳管理实践,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全面风险管理的流程“固化”作为提升中远集团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作之一,并以此进行风险管理和分析,追溯并延续风险信息和指标数据、统一评价标准,避免各下属公司因体系建设的重复投资浪费。
2011年,中远集团以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为指导,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中远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平台的功能进行扩充,建立一套以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这套系统建设、实施和运转,中远集团形成了动态的自我风险辨识能力,达到及时辨识、预防风险,设计并采用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减少风险损失。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科学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中远集团按照国资委《指引》所规定企业风险管理的一般过程,结合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改进管理模式,增加了策动力和资源配置以及授权要求,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根据企业管理经验进一步分解可以落实的步骤,中远集团创造性提供科学地建设风险管理系统的实施和推行16步法,以年为周期一个循环,实现一次管理创新。
四体系认证是9001、9002、9003、9004,体系认证是指企业通过一个第三方机构对企业的管理体系或产品,进行第三方评价。该机构必须是独立的,公正的。
常见的体系认证一般有:ISO/PAS28000:2005供应链安全管理(反恐认证)、ICTI国际玩具业协会商业行为守则、SA8000:2001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QC08000危险物品进程管理系统要求、ISO/TS16949:2002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2005与HACCP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3485: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2004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0: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FSC森林体系认证等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构建 和谐社会 企业社会责任 政府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科学内涵
现代组织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向社会提供某种特定的产品或服务,所以它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与其他组织机构为邻,雇佣人员为其工作,不可避免地对社会将产生相关的作用和影响,也不可避免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呢?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的正式定义虽经国内、外论坛多次讨论,却仍莫衷一是。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是英国学者奥列佛・谢尔顿(Oliver Sheldon,1924)。当时由于自由资本主义条件下自由放任经济学思潮的影响,国家守夜人角色的不作为和鼓吹公司自由市场自由导致了资本家们的盲目追逐私利,从而引起了公司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公司对社会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后来学者布鲁曼把企业责任划分为四种:企业经济责任;企业的法律责任;企业道德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CSR理念: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
世界银行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1.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进入新世纪,中国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方面,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城市化构成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使中国蕴涵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经济全球化使中国更深刻地融入国际分工,跨国投资和国际产业结构转移向着有利于中国方向的转变。使我们具备了经济持续增长极为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却存在缺陷,经济与社会、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凸现,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一系列问题都和企业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企业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最关键的一环。企业通过生产发展将会直接促进中国社会物质和文化的繁荣,创造社会稳定和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企业在社会的法律框架内进行经营活动,遵守所有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法和劳动保护法,并带动企业的雇员、企业所在的社区等共同遵纪守法,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形成。企业通过自愿的方式,完成包括道德和慈善责任在内的更深一层的社会责任,将有利于诚信友爱社会氛围的形成,并促进中国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安定。
2.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基业常青的要求
承担社会责任最终受益的是企业。企业在强化社会责任的同时,必须不断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经营环境,节省消耗,提高管理水平,以获得更大的利润,企业的竞争力也因此得到提高。同时,也改善同社区的关系,同客户的关系,同政府的关系,改善了企业的形象,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战略资产,从而企业的信誉得到提升,企业拥有了更好的市场声誉与市场机会。因此说,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基业常青的有效途径。
3.面对经济全球化,进入国际市场的要求
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中国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而遵守跨国公司间逐渐形成和被认可的游戏规则已经是中国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中无法规避的选择。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
1.确立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范围
(1)企业对投资者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投资者的关系是企业内部关系中最主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的主体和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由原来的单一的货币投资转向股票、债券、基金和保险,企业与股东的关系渐渐演变为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对股东的责任也具有了社会性。因此,企业首先要为投资者带来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尊重投资者法律所赋予的权利,要将其财务状况、经营信息及时准确地报告给投资者。
(2)企业对员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企业的成功越来越离不开创造性的、训练有素的、富有激情和献身精神的员工的积极合作。首先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是企业的首要责任;其次企业要必须重视劳动者权益的保障;还有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升迁机会、接受教育机会;最后企业要为员工提供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为员工提供自我管理企业的机会。
(3)企业对客户承担的社会责任。现代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必须消除短视行为,企业不仅要看到企业的今天,还要看到企业的明天,因此,企业必须做到引客回头,从客户满意到客户忠诚,已成为很多企业营销的根本目标,为了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企业必须意识到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不是单纯从经济效益出发看待问题。企业不仅要让客户得到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更要让客户得到安全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还要重视售后服务和为客户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尊重客户的各种权利。
(4)企业对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必然要受到政府在宏观上的管理、组织、监督、协调。企业首先要做到合法经营、照章纳税,这不仅是法律责任更是社会责任;另外企业还要支持政府必要的各项活动,如公益事业、福利事业、慈善事业等。
(5)企业对竞争者承担的社会责任。长期以来,市场经济一直被等同于竞争,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生存,就必须遵循竞争法则,然而市场竞争又是一种有序竞争,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讲究竞争更要讲究合作,这才是企业发展壮大永续经营的生存之道。
(6)企业对环境承担的社会责任。人类进入20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环境的巨大破坏,环境保护成为人类面临的迫切而严峻的问题。企业在环境污染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因而,保护环境免受企业经营的冲击是企业的核心责任。企业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努力做到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严格自律按照绿色审计的要求,以绿色价格为指导,实施绿色管理;维护环境质量,使用清洁能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和体系
(1)政府组织在管理实践中应当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实践企业社会责任中起主导作用。政府可以采用税收方式来引导,对于那些需要强化社会责任方面给予税收优惠,而且税收优惠也是国际上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通用的方法;政府可以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市政配套费和土地开发费用等方面予以优惠;政府可设立“企业社会责任奖”、“贡献奖”等奖项,目前,美国的《财富》杂志等全球性的权威媒体,在对世界级企业进行排名评比时都用上了“社会责任”这一评价指标,用政府采购手段来引导企业向这方面发展,对那些能够对社会尽责、主动关注社会公共利益的企业,我们可以优先采购其产品,相反,对那些损公利己的企业,可以将其拒绝在政府采购市场之外,这样就能促使企业增强其“社会责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就能增进他们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这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双赢的。
(2)人大及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社会各界应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督。在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意识较差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运用法律的手段,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劳动法》、《证券法》、《安全生产法》、《清洁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组织生产,对于违反法律规定,从事非法生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破坏国家和社会经济秩序、侵害职工和消费者人身安全、拒不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治理责任的企业,要依法加大惩处力度。
(3)各级政府、协会、高校等组织应开展相关对策研究,制定和实施与国际接轨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主要认证有:联合国1999年制定了企业《全球契约》(Global Compact),《企业生产守则》运动。在此基础上,继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之后又出现了SA8000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在组织制订全球统一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并计划在2008年ISO26000Q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继1987年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1997年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又一反映企业管理发展的里程碑。这些企业认证体系已对我国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在未来的标准中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4)设立企业责任联盟。企业责任联盟会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且西方各国在政府的推动都成立了旨在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组织,比较有影响的有美国社会责任商会(BSR)、英国的道德贸易促进会(ETI)、日本的良好企业公民委员会(CBCC)等。目前中国已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委员会(Responsible Supply Chain Association,简称RSCA)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同盟将每年举办研讨会,并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度白皮书,并尝试推出一个在中国目前条件下可操作的企业社会责任规范和标准。
(5)企业设置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构,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在当今经济环境下,为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必须设立独立部门专门负责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而且企业将认证(或评审)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估的结果,或依据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进行自评的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布,介绍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有利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塑造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增强企业可持续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能言: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EB].人民网
, 2006~02~25
[2]陈清泰: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企业社会责任[EB].人民网
, 2005~08~09
[3]戴晓烽:中国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EB].价值中国
qinchunfang.省略/showarticle.aspxid=51901&categoryID=8,2006~12~20
[4]曹凤月: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 [J].工会论坛,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