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健康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的重要性

第1篇: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家庭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首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大学生成长的首要场所,家长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和家庭氛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我们通常所说的家庭环境包含三个方面: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父母的人格因素。

一、家庭环境的重要性

在对人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最早的,也是影响最深的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家庭环境的良好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科学性对青少年健康人格和健康行为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反之,若家庭环境存在一定问题或者父母教养方式欠缺则会使青少年表现出内向、孤僻,从而行为上会产生一些过激举动。不同的教育环境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

家庭环境对儿童健全人格构建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的成长总是会被环境所影响,家庭教育环境,既包括家庭的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并不是指家庭装修的气派与否,相反整洁有序、健康向上的环境,孩子有属于自己的天地和活动时间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利。家庭精神环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它既包括家庭的文化氛围、价值取向、人际交往,同时也包括最近新闻上炒的火热的家风家规、家庭气氛等方面,对于孩子的人格而言,精神环境更重要。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其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家庭教养方式主要指的是父母抚养、教育子女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一般来讲,可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保护型、放任型、民主型和混合型几种。”在这些家庭教养方式中,民主型可以算得上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但是在现实中,独生子女较多,保护型教养方式占较大的比例,这就使孩子的依赖性较强。

家长的教育素质高低对孩子的生活观念有极大的影响,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儿童的模仿强,所以在孩子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受父母影响非常大。比如如果父母为人热情,做事比较认真,往往孩子们也表现的非常热情、诚实、友爱;如若父母表现的心胸狭窄、斤斤计较,那么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生活氛围中,也极易形成狭隘的性格,将来走向社会也会逐渐养成占小便宜的习惯。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按年龄方面来看,他们是社会中群体中最健康的,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阶段,这个阶段思想波动较大,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方面缺乏客观性、理智性和稳定性,极其容易出现异常的行为和不健康的心理。

(一)就业压力大产生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大学教育体制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既承受经济压力又承受着社会竞争压力,如果忽视它的存在,就有可能对学校、社会、家庭、个人形成危害。“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式十分严峻。”但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期望过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会出现焦虑,无形之中产生了极大心理压力。很多学生则认为上了大学就等于进了天堂,整天浑浑噩噩,单纯只是为了混张文凭。最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就业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从而产生恐慌心理;还有的学生对自己定位不准,过高或者过低。另外,在就业过程中,攀比、从众心理也很严重。大学生一般都愿意留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所以即使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愿意降低自己期望的职位,这样很容易产生偏执、虚伪等心理问题。

(二)生活不适应、学习目标不明确而产生心理困惑

高中时期的学习,目的性较强,大多数的大学生从小就被鼓励考上一所好大学作为他们的终极目标,因此学习动力也相对充足。但是当进入大学,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同学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很难适应。进入大学以后,学业负担加重使其心理承受很大的压力。

(三)人际交往能力欠缺而产生心理问题

因为计划生育的影响,独生子女较多,这就导致他们在平常与他人接触较少。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与他人交往,逐步向社会化迈进。但很多大学生很难融入大学生活,长期的娇生惯养使得他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没有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善于与他人交往,这就导致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

(四)家庭经济困难导致的心理问题

由于社会分配不公导致收入悬殊较大,这一现象在校园里也是普遍存在的。对于高校的贫困生而言,这是较大的难题。同样一个班级,有的同学花钱如流水。而那些贫困大学生生活上却比较拮据。他们一方面要应对学业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正是这样的状况使他们产生消极悲观的心态,从而导致他们的心理问题产生。

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策略和思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对其个人成长影响较大,而且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全社会应集体应对,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从家长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家长而言,要懂得关怀孩子,要学会宽容孩子,也要对孩子必要约束。因为过分宽容会导致于溺爱,过分严格则会使孩子感到缺少关爱。有时候父母的赞美会对孩子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这是家长的义务。

(二)从学校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使大学生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课程或者讲座必不可少。具体内容应包括:如何应对压力、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心理修养等。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在生活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心理训练是指通过社会认同、自我识别、角色扮演等行为操练,增强学生的受挫力和自信心。让学生在课堂训练和角色扮演中获得新的感受,并将感受带回到生活实践中加以巩固,从而提高心理适应性。”作为辅导员而言,应不断改进工作,对大学生进行三生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个明确目标会使注意力转移,也会产生内在驱动力,促使人积极向上,从而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压力。

(三)从国家社会层面减轻学生心理的压力

大学费用逐年高涨,对贫困生的压力增大,作为国家而言,要加大对贫困生的补助力度,尤其是农村的大学生。吸收借鉴他国教育模式,改革教育模式,从源头上解决学生学业压力。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扶持力度,增设就业岗位,支持自主创业,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障体系,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

总而言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自我教育,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理论的学习,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结构;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规范要求自己。对待挫折要树立正确的观点,理性调控情绪,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2] 庞跃辉等.大学生人格优化系统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

[3] 武永花.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10).

[4] 刘琳琳等.谈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重要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6(12).

[5] 朱光,李小文.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调适[J].高教研究,2011(4).

[6] 王昱蘅.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神州(下旬刊),2011(2).

第2篇: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环境科学;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人体健康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基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在人类对其不断的探索中得到发展、完善。正如早期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记数的需要而产生了数学,由于天空中的星斗与农作物的收获及河水的泛滥之间的规律而产生了天文学一样,环境科学便是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后,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在其带给人类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负作用,这种负作用甚至危害到人类生存的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环境科学与人类息息相关,其任务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制定各项环境标准,为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提供依据。环境如果受到了污染,就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这里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分为两类,即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水、土壤等。次生环境是指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群聚居等对自然所施加的额外影响,引起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变。[1]其中次生环境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也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客体。环境污染就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原生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噪声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来说明环境科学的意义。

一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合物。就干净清洁的空气而言,按其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78.08%,氧气占20.94%,氩气占0.93%,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体积微乎其微。各种自然的变化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会产生有害气体及其他微尘颗粒,但这种变化是局部的、短暂的。而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向大气中排放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的健康及动植物的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时,我们就说大气受到了污染。

(一)污染源。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交通运输。

(二)污染物。颗粒物,SO、SO2、CO、NO、NO2、氟气体、含氯气体等。

(三)危害,谈到大气污染的危害,先举两个具体的例子:1952年12月伦敦发生的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多人,其中45岁以上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为平时2倍。被称为“世界公害”和“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之一的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5、1970年,前者使400多人呼吸衰竭而死,后者致全市3/4的人患病。下面是大气中污染物对人体的具体危害:

颗粒物:直径小于0.015μm最容易进入人体肺部组织,称为“可吸入因子”,在肺部沉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病变,导致肺心病、心血管疾病。另外微粒物多是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可吸附多种污染物如硝酸盐、硫酸盐、金属等,引起肺癌等多种疾病。

SO2:SO2易形成酸雾、酸雨。当空气中的SO2浓度达到15mg/m3时,呼吸道受到刺激,达到20mg/m3时,使人眼睛流泪,咳嗽;当达到100mg/m3时,可致人死亡。

CO:阻碍氧气的传输,使人体缺氧。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记忆等机能障碍,严重者会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

N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后生成亚硝酸血红蛋白和亚硝酸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

NO2: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当空气中N02的浓度达100mg/m3时可致人死亡。

二、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水是人体的基本成分,占人体比重的70%,人体的水5—13天更新一次,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水源,降低了水质,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使用价值,称之为水污染。[3]世界卫生组织报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不洁饮水为人类健康十大威胁之一。据统计。淡水占全球水总储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的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0.34%。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将水危机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危机之

(一)污染源。污水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污染主要是有机物,一般为蛋白质、糖类等杂质,微生物如沙门氏菌、肠道病毒、志赫氏菌等以及水厂净水工业中加入消毒剂而生成毒副产品DPs如氯仿、四氯化碳等。工业废水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铅、砷、氟、氰化物、氯仿等。

(二)危害

铅:损害神经系统,妨碍儿童发育,引起胎儿畸形。人的耐受量每周为3mg。

砷:饮水中砷含量过高,长期饮用引起皮肤癌发病率增高。

汞:有剧毒,长期作用可形成慢性中毒,损害神经系统。

氟:引起骨骼变形、发脆,损害肾脏肌能,引起关节疼痛,出现氟骨症。

氰化物:导致脑组织受损,呼吸中枢麻痹,严重者中毒致死。

四氯化碳:致癌性、损害肝和肾。

氯仿:具有潜在致癌的危险性。急性毒性为肝和肾的损伤和破坏,包括坏死与硬化。

总大肠菌群:包括沙门氏菌、志赞氏菌、肠道病毒等均可以水为媒介引起肠道传染病。

三、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噪声污染是发声体作不规则的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从生理学角度讲,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即不需要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一)污染源

交通噪声:机动车辆、船舶、飞机所发出的噪声;工业噪声:工厂生产机器运转所发出的噪声;建筑噪声:建筑机械工作时发出的噪声;社会噪声:包括人们社会活动、家用电器、音响设各所发声音。

(二)危害

损伤听力:根据损伤程度分为,听觉疲劳,是暂时性、可恢复的,短时间处于强噪声环境中会感到双耳难受、头痛,但回到安静环境后很快就能恢复:噪声性耳聋,长期处于强噪声环境下听觉疲劳得不到及时恢复,耳内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爆震性耳聋,突然暴露于及其强烈的噪声中,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螺旋器从基底急性剥离,使人永久丧失听力。

损害视力:噪声作用于听觉器官,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波及视觉器官,造成视力减弱,使视觉、视野发生异常。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处于高噪声的人比正常环境下的人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发病率高2—3倍。地区噪声每上升1分贝,高血压发病率上升3%。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来说,噪音危害尤其明显。经常处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不仅听力受到损伤,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环境污染除了上述三种外,还有与人体健康较为密切相关的放射性污染、电磁波污染等。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一一陈述了。

参考文献:

[1]王俊主,化学污染物与生态效应[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第3篇: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益生菌;人类健康;应用前景

1.益生菌的概念

益生菌是指可与宿主互利共生的微生物,由希腊语“对生命有益”而得来,是能在人体肠道定殖,并产生有益功效的微生物的总称[2]。

常见的益生菌主要有乳酸菌、双歧杆菌两大类。其中乳酸菌包括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等;双歧杆菌包括短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等[1]。

2.益生菌的功能

2.1调节肠道菌落平衡

益生菌对人体肠道菌落有着调节其优势组合,增强机体防御免疫能力,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的功能。主要机制如下:

①通过产生代谢产物及其他生理化学物质,杀死病原菌或阻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益生菌在生长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和抗菌肽等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②益生菌的生长会与其他菌落产生竞争,通过竞争性抑制和粘附性生长的方式形成天然的保护屏障,防止病原菌的吸附和生长。

③通过生物夺氧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一些需氧类杆菌以活菌形式进入人体肠道,在生长中消耗氧气造成局部缺氧。而益生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多为厌氧型微生物,因而有利于其在肠道定殖;病原微生物多为需氧型微生物,因此生长受到抑制[3]。

2.2降低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

大量研究表明,益生菌确实对降低胆固醇有功效,但对于其原理还没有确定的解释,目前对于其降低胆固醇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①一些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可产生胆碱水解酶。该酶可特异性对胆盐进行水解,并释放得到游离胆盐和氨基酸。同时由于胆固醇与游离胆盐可发生共沉淀现象,因此可将胆固醇分离出来,减少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②菌体本身对胆固醇有吸附作用,包括:1.细胞壁吸附;2.细胞膜吸附3.细胞质积累胆固醇4.上述方式结合[8]。

③由于醋酸盐有增加血清胆固醇作用,而丙酸盐有抑制肝脏对胆固醇的内源性合成的作用。一些研究表明,在体外某些益生菌可降低醋酸含量,增加丙酸含量。因而猜测若此过程在人体内也发生,则可对血液中胆固醇有适当的降低[8]。

2.3刺激机体增强免疫力

人体肠道的免疫系统十分发达,而益生菌在免疫调节的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同时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目前观点为,益生菌主要依靠增强抗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激活巨噬细胞以及增强免疫球蛋白的活性来实现免疫调节的[4]。

3.作为益生菌广泛应用的基本要求

益生菌在食品和医药方面的应用已有二十多年,在应用中人们对于益生菌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像乳酸菌这种人类掌握较透彻的菌株,应用更是更为广泛。然而人类对于益生菌的安全性研究尚且不充分,且在一些感染部位也分离出过一些益生菌,因此在使用益生菌时也要注意使用的安全性,尤其是对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要慎重使用。因此在评估益生菌安全性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3.1侵染性

人体肠道在发育不完全、有炎症或免疫力低下时益生菌会突破肠壁进入机体,引发一系列的炎症,这种现象称为易位[3]。目前已有心内膜炎由酵母乳杆菌易位引发而产生的情况出现。而益生菌吸附于有炎症肠膜上是否会对粘膜进行降解进而引发感染,这一点有待研究。

从理论上来讲,这些能在宿主体内定殖的微生物,都可能会导致宿主被感染,因此也算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3.2致病性

用于食品和医药方面的菌株不能为治病菌株,尤其是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要注意。对于婴儿来说,由于其倡导发育尚未完全,因此益生菌对婴儿的肠道影响尚未确定。

3.3耐药性

益生菌中不能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因为益生菌一旦定植人体肠道,其内部的基因可能会发生飘移,进而使肠道中其他菌落拥有抗性基因,使病原菌也携带抗性基因,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3.4毒性

益生菌能产生细菌素,而细菌素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风险,因此益生菌的使用也需要慎重。

4.展望

目前,随着人们对益生菌的原来越深入的研究,益生菌的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开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关于益生菌的应用研究也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益生菌不仅被应用于食品行业,更被应用于人类医学以及畜牧业等领域[9]。虽然益生菌的发展时间还不到一个世纪,但其发展速度却不容忽视。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益生菌一定会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尚婧晔.肠道菌群代谢作用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

[2]张家超.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中国食品学报 ,2011.

[3]陈思.人体肠道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和安全性研究现状, 2007.

[4]李军训.益生菌的分类、生理功能与有效性评价研究进展, 2010.

[5]张利娟.益生菌的生理作用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6]高侃.益生菌调节肠道上皮屏障功能及作用机制,2013.

[7]杨远志.益生菌与益生元对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的调节作用,2009.

第4篇: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择期;健康体检;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52-01

定期体检是一种保障健康的有效手段。有些原来自认为健康的人,被发现患病时,已经出现了肾衰竭;有些自认为没病的人,被发现肝硬化;有的乙肝病人被查出转氨酶很高,处于传染期,急需住院隔离……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而如果能做到定期体检,就可及早发现潜在的致病因子、早期病灶或功能异常等情况,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从医学角度讲,疾病的发生可分为五个阶段:

(1)易感染期:此时疾病尚未发生,但危险因子已经存在了;如超重、肥胖、抽烟、酗酒、血压过高等情形的人。

(2)临床前期:此时疾病因子已在人体内某部位产生病理上变化,但在外观及日常生活尚未有症状出现。

(3)临床期:此时疾病的症状逐渐地显现出来。

(4)残障期:疾病晚期。

(5)死亡:功能的破坏影响生理代谢作用,引发身体重要器官步入衰退期,导致死亡。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都会等到疾病的症状已出现时才会想到去找医师,其实那时的疾病已达到临床期了。然而,大部分的慢性疾病,若在临床期之前发现,就应及早治疗,治疗效果会远比症状显现后才治疗要好,而且康复几率也比较高。假若疾病到临床期才发现,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就会相对地增加,而且治愈率较低因此我们做健康检查的目的就是趁着疾病潜在人体中尚未有症状时,通过早期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医疗效果,减少疾病继续恶化,保证身体的健康。总而言之,做健康检查的目的可归为下列三点:

(1)早期发现潜在的致病因子,及时有效的治疗。

(2)观察身体各项功能反应,适时予以调整改善。

第5篇: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The Importanc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NG Yong

(Huilong Middle School, Xinfeng County, Shaoguan, Guangdong 51119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people in the pursuit of material comfort but also on mental health. Contemporary vis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ctive thinking, personalized way of rapid physical growth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their intellectual independence and critical has evolved significantly, but there are more one-sided and subjective, and most prone to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s.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mportanc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个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个体的潜能。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2 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过渡时期”。这时的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3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陷入“误区”,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后果。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案例1,罗XX,男,本班学生,对学习感到非常苦恼,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教师和家长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还兼有品德不良问题;厌学达到严重的程度,上课不听讲;破坏课堂纪律;甚至有时旷课。

3.1 原因分析

经过多方面调查了解到:该同学的父亲文化程度较低,经常去打麻将很少在家,对子女关心较少;母亲是家庭妇女,文化程度也较低,但对子女过分溺爱,对孩子的要求常常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低。父母关系较差,只要父亲一回家,父母就是吵架,母亲心情不好就迁怒于孩子,经常骂孩子。该同学还有一个姐姐,学习成绩优异,遵守纪律,父母总是夸奖她。通过分析该学生的问题主要有:

(1)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弱,没有目标。(2)学习自我效能低,对学习缺乏兴趣。由于成绩较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在家里父母常拿他于姐姐比,造成他自我评价很低,对学习也没有兴趣。(3)学习焦虑。(4)神经质人格。该学生非常敏感,一点小刺激反应便很强烈,其主要成因可能与其家庭中父母不和、经常吵架有关系。

3.2 心理辅导和教育的过程

第一步: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要求家长要多关心他,改变教育方法,不要老是拿他与姐姐对比,父母要注意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和奋斗的目标,要给孩子营造安定的和谐的学习环境。第二步:增强其学习和成就动机。首先,我让他确定其奋斗目标,这是辅导的关键。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近期目标是确定目前自己奋斗的方向。其次,和其他任科老师联系,要求任科老师多配合,多给他一分关爱。再次,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我效能感。第三步: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要改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讲小话,临时抱佛脚、粗心大意,不勤奋,不专心、死记硬背等坏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告诉他学习要重在“理解”和“应用”,让他在学完一课后,试着归纳所学内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第四步:排除不良情绪的辅导。通过放松训练、心理游戏等,排除其不良情绪,减少他的焦虑,坦然面对学习上的各种困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3 心理辅导和教育的效果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该同学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上课专心听讲,课外跟同学们打成一片,变成了一个勤奋好学、关心班集体的好学生。她妈妈也来学校高兴地告诉我:他儿子现在每天回家就做作业。

案例2,潘XX,男,特别喜欢上网,一上网能够玩通宵。在日常生活中,跟学生有点摩擦,就学网上的游戏,动手、动棍甚至用武力打架,对班和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了解后,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学生回复到正常状态,大大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异常事件,维护好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保证了家庭的幸福。

案例3,陈XX,男,因其父母离异,得不到父母的爱,产生自卑的心理,无心上学。通过了解后,我经常找他聊天,调节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问题,促使其健康的成长。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本身来说非常重要,能够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别是青少年身心发展。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促进中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能够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4 结束语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对学生自身身心发展来说,还是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家庭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做父母的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家庭民,既注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也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规则,积极鼓励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其次,教育部门要履行职责。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第6篇: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一、优点的发现

针对有的中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自卑感强、自信心不足的心理特点,特别是学习到地球运动有关的知识时,利用心理暗示作用,在地理课上我组织了一些地理小知识穿插在课堂中的活动,让全班的每一个同学都说一说,使同学感受到在地理课上还有这么多的优点,增强了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消除了刚上地理课时的低落情绪,使自己感到“我也不比别人差”,这样同学们就喜欢上地理课,并能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角色扮演

在学习选修知识时,发挥心理参与意识,选一些容易操作的知识,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设计有趣表演,可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让学生走进教材,走进人物的心理世界,再现某种场景,缩短教学中人与人,人与教材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接受教育,产生美好的心理感受。这样的情景设置,学生立即进入角色,带着一份好奇,带着一份疑问,带着自豪,愉快地、争先恐后地、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这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课堂作用

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一个温暖、宽松、和谐的教学心理环境。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和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才能积极思维。在学习理解性强的知识时,这样做有好处。一方面,地理教师应充分发挥各教学手段的优势,多借助动感图像,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直观,生动,视听结合等特点往往能使地理课的切入巧妙而自然,从而带动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创设一种愉快和谐、民主科学、互助进取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置于被关心、理解信任的情境中,鼓励学生把学习中的心理感觉和积极情绪表现出来,切忌对学生的不良暗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和激发学生良好心理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

四、做好平时检测工作

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和课堂检测,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学习心态。在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或课堂测评时,要注意避免学生因负担过重,压力(难度)过大而引起各种心理障碍。所以,学习任务和检测的安排要富有“弹性”,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有区别有合作的教学活动(即分层教学和检测)针对学生的差异分类提出要求,进行分层设计,要让各类学生经努力都能“摘到桃子”,使其树立对学习的信心,体验到学有所成的喜悦;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让学生的知识、能力都有所提高,使其个性发展都有成为可能。对评测的结果,要多鼓励,少批评,对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与表扬

五、利用平时谈心机会进行地理辅导

在课堂上,由于师生关系和时间原因,大部分学生不敢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我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和检测中的表现,有针对性地找学生谈心,用朋友式的方式与其讨论地理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放下心中的顾虑和老师交谈。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帮助我们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相长。

六、利用课本的问题研究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第7篇: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摘要】整体护理模式是以促进及恢复病人的身心健康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他不但注重对病人身体健康的护理,也十分注重对其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于促进病人心理健康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阐述健康教育对整体护理的作用和意义,并为健康教育工作在整体护理中的展开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健康教育;整体护理;作用;建议

整体护理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结合病人病情、心理、社会文化需求特点,以解决病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健康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为满足病人心理需要和健康需要而进行的护理工作。健康教育可帮助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恢复,对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健康教育不但是实现更高质量的整体护理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恢复患者健康的必然要求,它是患者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的桥梁,也是医务人员指导患者心理健康的有效工具,其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康教育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

由于健康的缺失,病人在治疗期间难免出现惊慌、焦虑的情绪,这对于其身体健康的恢复是十分不利的,为了避免病人出现抑郁心情,保持病人对于疾病治疗的积极态度,帮助病人尽早恢复健康,采取一定的心理指导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健康教育恰恰满足了这一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增强病人对于治疗的信心,最大程度地减轻其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其积极地配合医院的治疗,保持乐观的心境,这不但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还能激励患者在日后主动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长久地保持身心健康。

2 健康教育有利于病人身体健康的恢复

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知识,大部分患者很难客观认识到自己的病情,这一方面增加了其心理负担,另以方面不利于其对自身病情的自我检测和控制,不利于其疾病的治疗。健康教育通过对病人进行病情上的讲解和心理上的疏导,不但能使病人正确认识自身病情,消除其心理压力,也能使其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对自己的健康情况进行密切的自我检测和自我控制,这将使医院的治疗工作进行得更为顺利,也有利于病人尽早恢复其身体健康。

3 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一方面,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但要向病人讲解其病情,还要向病人传授一定的医疗健康知识,这促进了医护人员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巩固和不断丰富,使其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另一方面,健康教育有利于医护人员对医疗经验的不断累积,提高其在医疗和护理工作中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与病人的沟通,有助于增强医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使其更加认真负责和耐心热情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这不但有效促进了病人身心健康的恢复,也有利于医院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4 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可以说,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对直接影响着其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患者与护士的沟通和接触相对密切,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护士负责,绝大多数的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技术和医疗知识水平较为信任,对护士健康教育的依从性也相对较高,因而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较为显著。这一方面使护士为患者留下亲切、认真负责、热情地印象,一方面使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得到提升,不但大大提高了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而且构建了病患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 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开展

由于健康教育不但涉及每个病人的病情,更涉及病人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需要,因而其实施要因人而异,灵活调节,以下是笔者对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工作中开展的具体建议:

1 了解病人心理需求:护士要在进行整体护理工作之前对病人的病情、信仰、文化背景社会背景进行了解,揣测病人的心理需求和性格特点,以此来确定将要对病人进行的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手段。由于病人的病情、背景和性格特点各不相同,护士应因人而异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方案和健康教育计划,以适应不同病人的不同心理需求。

2 健康教育计划的不断优化:随着治疗的进展,病人的心理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心理需求也将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护理人员不但要密切观察和检测病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要细心留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的变化,并结合这些变化对每个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进行不断的修改和优化,从而使健康教育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的、适应性强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一成不变的过程。

3 健康教育的实施: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检测疾病过程、处理病人症状、按处方合理用药、恰当处理危险因素,除此之外,还要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消除其紧张焦虑的情绪等等。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待病人要耐心热情,语言要中肯温和,以此来使病人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4 效果评价和不断改进:医院应定期、有计划地对护士的整体护理工作尤其是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绩效评估,这要求医院管理部门建立完整的绩效评估机制,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和奖惩措施,并对护士的日常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以此来激励护士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教育和整体护理。

总而言之,整体护理应当是有计划、有目标的,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应当是动态的、完整的。护理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结合每个病人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制定和不断完善其健康护理方案,并注意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累积经验,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素质和护理水平,以期达到更好地整体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孟广军.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的重要作用.[J].山西医学教育.2010(1):49

[2] 邱丽萍.运用整体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J].吉林医学.2010(32):5900

[3] 王景亚.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技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2):225

[4] 耿面兰.呼唤沟通的临床意义及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0(11):1085

第8篇: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 智力发展

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途径等。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校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容易只注意到学生表面的那些行为问题并将之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我本人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同仁的探讨,研究,根据近年来我们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下面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谈几点建议: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事后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并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他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教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而有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信任和改正的机会给他,把管理班费的任务教给了他。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积极支持下,这位学生终于摆脱了上次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能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然处理关于钱的问题,其它方面的发展不但没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的增强而得到促进。

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二、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三、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第9篇: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美术生;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274-02

进入大学,就意味着长大成人,独立面对自己的生活,为自己负责。况且,美术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因此,加强美术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根据我院心理健康普查结果显示,美术学生中有部分同学存在着焦虑、依赖、任性、退缩、孤独、懒惰、逆反等心理偏差现象,如果不及时很好地矫治,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美术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因素相连,美的产生是物化于人的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美的感觉与人的心理活动相关,美的形式也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调查表明:爱好对比强烈的高纯度色彩的学生,其个性表现较为活跃好动,态度鲜明;爱好明度低、深沉凝重的色彩的学生,其个性显得沉稳、缓慢,态度不明朗;爱好中间色和粉色类较为淡雅色彩的学生,其个性较为灵活多变,并富于想象和创造性;常使用色彩无目的、无规律,任意涂抹的学生,其个性较为任性和不受纪律约束,经常犯毛病。

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可以有效地控制或减少导致心理冲突、造成心理压力的不良诱因,起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承受、战胜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二、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困惑

1.生活环境的变化

大一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每年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导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理想中的大学不一样,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美术生面对就业制度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很多学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担心受挫。

2.人际关系不协调

进入大学后,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部分学生显得很不适应。部分学生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与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充满了兴趣,却又担心失败,只是羡慕,而积极参与的不多,久而久之,开始回避参与,感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个别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而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自信又不利于增加自身的人际魅力,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正常的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妒忌等,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学习上的压力

高中学的是基础知识,以文化课为主、绘画为辅;而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以绘画为主,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专门人才。高中阶段的学习基本靠老师的讲解,而升入大学以后老师讲得很少,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学习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同学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每次考试时就生病或不敢考。美术生的学习压力来自内部和外部。内部的压力来自学生自身。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习目标过高,动机过强,超越了自己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使自己时刻感受到失败的威胁。外部的压力来自于学生自身难于承受的繁重学习任务,以及大学里激烈的竞争环境。另外,有的学生因专业选择不当,也会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4.生活上的挫折

一些偶然的因素,带给学生生活挫折,影响他们心理情绪的稳定,诸如失恋、失去朋友、家庭的重大变故、经济困难等。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是在家长和教师的保护下一帆风顺地成长起来的,很少遭受严重的挫折,更缺乏独立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面对学业、生活、感情方面的挫折,学生便显得无所适从,感到失去了生活的意义,甚至怀疑人生。这些学生在独立性、未来感、自由感、自信心等方面更容易受挫折。

5.特殊群体学生的问题

近年来,特困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同样是大学生,20世纪80年代也不乏贫困者,但为什么他们能坦然面对,并引之为向上的动力,而对今天的学生却造成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呢?作个横向比较似乎可以得出结论,80年代的大学生是地地道道的缺衣少吃,而今天的大学生却明显带有相对贫困的性质。特困生与普通生相比,更多地表现出自卑而敏感、人际交往困难、身心疾病突出和问题行为较多的状况。尤其是“双困生”,学业成绩不理想,家庭经济又很困难,心理负担很重。再如,“网络生”,上网成瘾,甚至形成依赖,或陷入网恋不能自拔,并引发了种种问题。

6.情感上的变化

爱情、友情、亲情是学生情感方面的三个重要问题。学生中流传着“每周一哥”,“普遍撒网,重点捕鱼”,“预约失恋”……爱情与婚姻分离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单相思、失恋、网恋的现象时常发生,引发的问题很多。部分同学在处理个人情感问题上,分不清友情与爱情,不能很好地把握男女同学之间交往的尺度。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很多学生反映与家长没有太多的话讲,即使通电话,也仅仅是“我在学校很好”、“不用担心”、“我没有生活费”之类的话。与此相反,恋人之间的短信、电话越来越频繁,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

7.就业压力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十分突出,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出现了种种不正常的择业心态。2009年,在国家各高校平均就业率36%的困境中,中央美院仍然保持了70%的就业率,而清华美院也继续保持了以往90%左右的高就业率。由此可见,美术类人才在就业问题上虽然因国家大环境的原因面临一些困难,但其就业的前景并不比其他专业差,甚至有些高校、有些专业还要高于理工专业和文科专业。而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性别以及专业制约着择业的自,对于少数大学生来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三、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面对以上种种心理问题的表现,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1.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高等教育大众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在知识、能力与心理素质方面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成长、发展的环境更具有竞争的挑战性。所以,21世纪的大学生经受着成长的压力、时代的压力和环境的压力。此时,他们尤其需要心理疏导和帮助,但多数人主动求助的意识较弱。因此,我们应加大宣传,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个人求助的积极性。

2.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专业教学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认真做好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对新生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做到心理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4.组建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和班级心理健康委员。我系建立以周广彦书记为组长、袁冬梅书记为副组长、各年级辅导员为成员的心理健康领导小组,各班、各宿舍委任心理健康委员。心理健康委员在系心理健康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及时了解本班同学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状况,协助班主任做好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工作,帮助同学树立良好的心理观。

5.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卫生知识。鼓励学生积极选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有关专业知识。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忧解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课外活动以及可以利用的手段,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使大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尽而促进个体的和谐和发展。学生会和社团组织可以组织开展如讲演、辩论、绘画展、体育比赛等活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等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

总之,在目前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美术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因此,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克服和解决美术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从而持续、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