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运动技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学生运动技能终身体育
一、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方式了解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途径
问卷对象 发放问卷 收回问卷
7—9年级学生 500份 450份
题目归类 对运动技能的认识及掌握情况
学生通常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途径
学生最想通过何种方式掌握运动技能
二、调查结果
1、学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技能情况
情况 比例 项目
自己不掌握任何运动技能 8.8%
能熟练掌握一种或多种专项运动技能 18.7% 篮球、足球、轮滑、乒乓球等
对运动技能的了解仅限于体育课上的一些测验项目 23.4% 体育课的项目
掌握一定的大众运动项目技能 49.1% 跳绳、踢毽子等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虽然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但在运动项目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活动开展很单调,对技术要求较强的项目仅限于了解,运动技能的掌握不系统,不专业,不标准,导致学生困惑不解,徘徊不前。
2、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途径
主要途径 比例
跟家长学习、在社区活动、自学等方法掌握的运动技能。 6.9%
通过各种媒体(网络、电视等)学习的运动技能 12.5%
通过业余体育训练和兴趣特长班学习的运动技能 15%
过学校体育教学掌握了较多的运动技能 6.9%
通过以上数据表明: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课上能学到一定的运动技能,而业余体育训练只针对一小部分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我们很高兴的看到一些学生已经开始学会利用媒体、网络等各种资源学习训练。另外,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社区健身器材的利用、体育活动的增加也为中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掌握运动技能的机会。
3、学生最想通过何种途径掌握运动技能
学生最想的途径 比例
希望通过其他途径自学 3%
通过媒体学习运动技能 8.2%
通过各种特长兴趣班学习运动技能 15%
通过体育课学习运动技能 73.8%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普遍认为在体育课上学习运动技能是最有针对性、最有效的,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希望在特长班里有所提高,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业余时间少,以及鉴别理解能力有局限,只有少数学生愿意通过媒体学习运动技能,还有个别学生认为自己通过自学就能获得运动技能。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很明显的看出,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是学生获得运动技能的最主要途径。体育与其他学科一样,其学科价值主要体现在使学生学会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上。体育学科的重点应该是“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运动技能的掌握。我们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都是以运动技能教学为基础,而其他目标,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实现也都依托于这个基本要素。因此,学校体育教学也是中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最有效途径。
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任何个人能够拥有他所需的全部体育与健康资源,更没有人能够在学校期间就了解他一生所需要的全部体育与健康资源。学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一让学生去了解这些资源,但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获取资源的途径和方法。认识和了解体育与健康资源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意义,获取体育与健康资源的途径和方法,并以适当的方式去学习和运用这些方法。这样,对于青少年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4、实施建议
4.1、重视需求。体育教学中,确定运动技能领域各水平学段的具体教材内容时应充分考虑绝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接受能力。应尽量多地给学生运动技能的练习时间,教师可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进行指导。在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时应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偏废任一课程资源,特别要注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注意将一些新兴的、有趣的运动项目引入体育课堂教学。
4.2、激发兴趣。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地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
在学习体育的动作技巧之时,常常会用到已有的知识以及身体的机能,也就是说,在学习新的动作技巧时,学生就会分析原先以后的知识和新学的知识,然后选择性的学习是否需要掌握新技巧.因此,学生在挑选学习技巧的时候,其脑部就会将原先已学的运动技巧和目前要学的运动技巧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如若分析得到新技巧和以往学过的技巧其动作模式几乎相同,那么大脑就会自动提取学过的动作技巧提取出来,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新技巧的学习方法.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这种形式的存在能够帮助学生和老师加快教学的进度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运动技能的种类多样化,但就迁移方式而进行分类的话,主要有正迁移与负迁移这两种.正迁移主要是能够通过提取已知的运动技巧,帮助加快掌握新运动技巧.这种方法通常能够帮助学生对于多种运动技巧之间的相互掌握,同时加快了新运动技巧的学习,也帮助学生在牢记已知运动技巧的同时增添多种技巧的掌握.因此,已知运动技巧和新运动技巧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帮助.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运动技能之间的迁移十分普遍,因为,在运动过程中,一个技巧的形成对于新技巧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帮助,主要是依据项群训练的原理而得出的结论.然而,负迁移则是另一种情况.负迁移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已知的运动技巧妨碍了新技巧的学习.该状况是因为大脑认为新技巧的形成会妨碍到已知运动技巧的巩固.它们在同时了解的过程中,会形成相互的干扰.原有运动技巧会对新技巧的学习产生阻碍作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受到阻碍,因而学生较难理解新运动技巧的形成.
2运动迁移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为了将学生的动作技能学习更专业化,尽可能的减少或防止负迁移的消极影响,导师应在学习指导过程中运用一些新型教学方法,主要需做好以下几点.
2.1提高学生自身身体素质,为技能迁移做好基础
首先应将教学重点放于基础知识中,良好的技能知识掌握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而后阶段性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良好的体质素质能增加动作美感.相反而言,身体素质低下不但影响动作美感,还会造成身体平衡性不够,影响动作质量,无法顺利完成特定动作.肌肉是基础练习内容,肌肉力量是重要的条件之一,肌肉力量不够在训练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体力不够,无法完成特定动作.柔韧性也同样重要,身形舒展对防止练习过程中的意外发生有很大帮助.最后就是体力,体育舞蹈自身就是一项非常消耗体力的运动,体力不支而造成舞蹈失败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所以,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需从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着手,充分发挥身体各机能的最大极限,特别在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基础塑形的练习.
2.2开展同类教材的归类教学,促进前后技能的迁移
体育舞蹈教学会由于同类教材内容中的特定动作技能导致动作迁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事先认真备课,充分理解教材的中心思想,再与可能迁移教材相结合,将两者差距或关联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最大可能的为学生前后动作的衔接和迁移制造条件.比如在拉丁舞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恰恰手势与伦巴手势结合在一起.在学习的初期,应把伦巴手势置于教学前者,而将恰恰手势置于后者,原因是恰恰手势要求更高,其音乐速度快,神经兴奋度要求高.对于相互关联小,难以迁移的内容可以穿插自身理解,将两者顺利关联,从而获得其学习意义.
2.3运用归类对比的分析方法,分清技能的正负迁移
导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先对动作技术掌握开始要求学生.优先了解技术动作基本要领,理解着力点加以练习,其次是要求学生充分了解特定动作前后结构关联特点和本质,让学生不仅从基础动作上了解该动作,更要了解该动作背后的本质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一味急功近利,要求学生掌握更多动作,应将同类型动作进行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同点,促进动作的迁移的正常导向,以免发生负迁移.新旧动作之间的迁移往往存在三方面的影响情况:(1)正迁移影响.(2)负迁移影响.(3)正负迁移并存.正负迁移并存为特殊情况,所以本文特别说明.例如,在伦巴和恰恰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经常分析两个舞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而这两者本身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伦巴舞需要在胯的转动过程中腿一定要先踩直后才可弯曲膝盖,所以需将伦巴的律动教学放在恰恰教学过程之前,防止学生在经过恰恰律动学习后学习伦巴律动发生负迁移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经常性比较两者差异,让学生清楚的明白动作技能的正迁移和负迁移,在充分了解两者后,加快学生动作向正迁移发育,避免负迁移发生.
2.4把握舞蹈表演节奏,将学生个人情感和舞蹈融为一体
对于同一曲舞蹈而言,舞蹈演绎者不同,演绎出来的舞蹈表演就会带给观众不同的感受,这和舞蹈演绎者的专业素养、文化修养、审美观点等方面密切相关“.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就算是同一位舞蹈演绎者在不同时期舞蹈演绎的同一部作品也会由于个人的情绪、外界环境、阅历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一般情况下,舞蹈演绎者都希望能够将其情感融入其中,一旦把握不到位反而会影响舞蹈演绎的效果.但是在舞蹈演绎过程中将自己的个性、情感融入其中,依旧能够感动观众,让广大观众朋友们喜爱.因此,将舞蹈演绎者有个性的舞蹈演绎融入到舞蹈演绎的过程中是舞蹈演绎中情感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演绎表演的过程中,舞蹈演绎者需要把握作品的舞姿变化,从而采取最有效的情感表达方式将其表演出来.因此,舞蹈演绎众,首先要看一下是否能够将自己打动,如果自己舞蹈演绎的舞蹈表演不能将自己感动,又怎会打动观众呢?舞蹈演绎不能只依靠娴熟技巧和高亢声音,高亢但是没有情感的声音就不能打动观众;技巧完美,但是没有情感帮助也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要想打动观众,必须将情感充分的融入作品中.相反,将情感过分的夸张表达作品,其结果同样事与愿违,依旧打动不了观众.因此,舞蹈演绎者需要把握情感表达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进而实现将情感完美地表述出来.舞蹈演绎作为一种艺术,在舞蹈演绎表演的过程中还需要舞蹈演绎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在舞蹈演绎的过程中只有运用好想象才能表达出丰富的情感.
2.5提高巩固学生的动作技术,形成技能的自动迁移
对于体育舞蹈教学,动作技术结构差异小的动作会在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形象性产生,因为其动力定型过程基本相同.如果学生将原有动作练习娴熟,可到达无反应自动化的程度,那么从此基础出发,学习与原有动作相接近,但难度较高的舞蹈时,就可以不受自身意识控制自动快速掌握.比如,在教学过程初期,教师教给学生一套铜版级别舞蹈技术套路组合,要求学生高标准完成,了解动作结构技术,练习娴熟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为更高难度技术结构的迁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使今后的学习更加轻松快速.
2.6控制舞蹈教学真实性,形成创造性舞蹈动作
舞蹈演绎者在表演的过程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舞姿来完成的.但是,舞蹈演绎中的素材应该来源于舞蹈演绎者的生活,进而才能在舞蹈演绎的过程中融入其真实的情感.同时,经过舞蹈演绎者的再创造后,才能进一步体现舞蹈演绎过程的真实性.具体来说,在进行舞蹈演绎的过程之中,只有不断的寻找在演绎之中的切入点,才能够提升舞蹈对人们的感情度.不同的音乐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因素也不一样,因此,舞蹈演绎者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演绎的方式也不同.同时,重视舞蹈演绎过程中情感表达的特殊性显得非常重要.在舞蹈演绎的过程中,技巧的表达是多样性的,并且表达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舞蹈演绎者选曲上.由于舞蹈演绎作为一种艺术的表达主要源自于生活,并且舞蹈演绎的过程主要是舞蹈演绎者将其生活中的情感表述的过程.但是,丰富多彩的曲库为舞蹈演绎者提供了很多的素材.同时,舞蹈演绎者还需要关注其生活中的情感元素,并且使生活中的情感元素更加多样化,从生活中引进的情感才能够更好地打动观众.
2.7加强知识技能的分析概括,发展学生的智能水平
体育舞蹈教学在教师给学生讲解动作技术的过程中,可适当要求学生自主对所教动作分析,了解动作技术特点和差异,逐步理解体育舞蹈教育的思路和规律.例如,在对伦巴、恰恰和桑巴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技术中心思想进行分析,推导出“这些教学内容的重点都是腰部跨步的转动技术”的中心规律,使学生理解到,只要良好的掌握了胯的转动技术,就可以更好的掌握这些舞蹈,甚至是其他更多的舞蹈技术.经常性的对技能特性进行分析,加强学生自主理解能力,提高学习综合素质,加快其他类技术动作学习和迁移.
3总结
摘 要 本文将上海市奉贤区初中生作为研究样本,将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切实提高初中生健康成长的政策导向。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连续3年对上海市奉贤区初中生机能和素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针对2013-2015年初中生体质的健康测试资料对比分析,将体检指标进行统计处理,分析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机能发展影响的变化情况,力求发现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机能和素质发展影响作用与规律问题。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肺活量 身体机能
初中生的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定,同时也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增强初中生体质,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结合上海市部分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状况,以及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机能和素质发展影响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策略,从而改进体育教学、提高锻炼水平,为今后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一、阳光体育运动
(一)阳光体育运动意义
阳光体育运动意义主要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后对学生机能和素质影响变化及规律的研究,进一步为提高学生机能和素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才是研究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
(二)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形式
上海市奉贤区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主要形式是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向外延伸到家庭体育、节假日体育、社区体育等。比如上海奉贤半程马拉松赛“光明杯”,阳光体育大联赛等等。
二、初中生身体机能比较研究
(一)研究对象及指标
本文是以上海市华亭学校、古华中学、弘文学校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
机能指标:肺活量。
素质指标:50米、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800米女生、1000米男生。
(二)研究方法
1.文I资料法
本次研究主要收集2013-2015年上海市奉贤区部分初中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资料。
2.专家访谈法
在对上海市奉贤区2013-2015年部分初中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向华亭学校、古华中学、弘文学校等3所学校的10名校领导和22名体育教师相关部门专家全面了解有关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问题,对初中生体质健康状况以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本研究的研究指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内容进行访谈,为本文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3.数理统计法
对上海市奉贤区2013-2015年部分初中生三年间体质指标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根据调查所得到的结果以及对所调查学校的学生在阳光体育大联赛篮球比赛后学生体质指标进行处理作表分析。
4.逻辑分析法
对文献资料、访谈内容和调查结果进行逻辑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三)初中生身体机能和素质测试指标的比较分析
从统计数据可以得出,肺活量从2013年的及格率96.3%,增长到2015年98.7%,三年共增长2.4%,2013与2014年、2014与2015年有显著性差异。分析表明经过阳光体育运动后机能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变化。50米从2013年及格率96.5%,增长到2015年97.2%,三年共增长0.7%;坐位体前屈从2013年及格率94.2%,增长到2015年94.6%,三年共增长0.4%;一分钟跳绳从2013年及格率88.9%,增长到2015年92%,三年共增长3.1%;立定跳远从2013年及格率89.3%,增长到2015年91.1%,三年共增长1.8%;一分钟仰卧起坐从2013年及格率96.6%,增长到2015年98%,三年共增长1.4%;引体向上从2013年及格率33.5%,增长到2015年35.7%,三年共增长2.2%;耐力跑从2013年及格率88.7%,变化2015年及格率89%,三年共增长0.3%。所有身体机能和素质年度增长值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后,2013与2014年、2014与2015年学生成绩指标明显趋于上升趋势,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上海市初中生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说明,上海市初中生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显示阳光体育运动后明显提高,通过多年的基础体育素质教育和阳光体育锻炼,学生身体机能有一定的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应对现行体育教学课程和手段进行改革,关注阳光体育运动,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力量素质训练。
三、进一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策略
进一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密切结合。体育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程,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努力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体育课有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要让他们在经过努力以后有成就感,慢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锻炼的好习惯。
进一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认真组织好两操和课外活动。一个学校“两操”组织的情况就能体现出这个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状况,所以体育教师要认真组织、形成特色。
进一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结合校外体育运动。比如上海奉贤半程马拉松赛“光明杯”,阳光体育大联赛。多年来,“阳光体育大联赛”篮球比赛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享受户外阳光的美好,教师非常重视在学生面前展示篮球技能。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来进行篮球训练,学生自然就会积极地参与其中。
四、阳光体育运动对身体机能和素质的影响
上海市初中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后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明显提高,并且3届学生机能和素质指标较前面几年有上升趋势,其中肺活量指标上升明显,说明上海市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邱志江.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J].科普童话.2016(28):12-14.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羽毛球选修课,羽毛球运动是非常具有魅力的体育运动。近年来,中国的羽毛球运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在许多国际比赛中夺冠,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羽毛球运动,并开始享受羽毛球运动的独特魅力。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实现包揽,直接形成了中国的羽毛球运动热,这些因素的影响,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羽毛球运动,并开始学习羽毛球技术。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羽毛球专项训练,注重的是学生技术训练而忽视了体能训练,这将影响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对羽毛球选项课学生体育素质的综合研究,对如何提高对羽毛球运动的科学训练具有一定意义。
2、大学生羽毛球运动的体能要求
2.1力量素质
羽毛球运动的大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强度,但也有力量和耐力。从肌肉收缩的形式来看,羽毛球运动的大学生需要等长收缩能力,还需要有动力和离心收缩能力。如起跳杀球,股四头肌的活动是等渗向心收缩,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的躯干和四肢的肌肉需要三种不同程度的强度。我们必须加强腹部肌肉,髂腰肌,背部,肩膀,手臂,手腕,和腿部力量。
2.2速度素质
普通高校羽毛球的“速度”是一个复杂的反应速度,要根据运动目标选择反应动作,运动速度的特点:第一部分是关于球的速度,即根据“对手”的战术行动“潜伏”信号判断方向和高度的预测能力;第二部分是迅速决定采取相应的行动计划。战术行动有时快,有时适度,可以说是比较“慢动作”。这也是位移速度特性。
2.3耐力素质
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它需要耐力素质主要是速度和耐力,主要以无氧供能形式的能量供应。非乳酸无氧占主要地位,以及适当的有氧能量乳酸。对有氧耐力素质的特点:与周期运动相比,有氧能力是不断变化的,此外,羽毛球有氧耐力是一个全身肌肉的强度和耐力是规模的能力,是竞技体育中的上层有氧耐力。速度耐力是指人体保持速度的能力,或是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或重复运动的能力。羽毛球运动需要的是重复的能力,而周期运动连续的能力。
2.4 敏捷性和灵活性
灵敏素质,具有定位在空间和时间在运动过程中的能力,表现出动作准确,快速变化的特点。敏捷性是一个敏感的质量要求,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即在变化的外界条件下,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强度特性,行动必须有相应的变化
羽毛球运动对身体机能要求很大,灵活的素质要求高,在一个动态的羽毛球运动中对灵活性的要求,主要是肩,髋关节,和腰部的柔韧性,其次是对腕、踝关节灵活的质量也很重要。
3、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对策
3.1 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和提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积极推动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还必须充分认识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的意义,大学生身体素质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改变体育运动的旧概念只是活跃文化生活;二是改变身体训练和错误的观念,建立主动性,经常与多样性,体育锻炼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科学锻炼素质的概念;三是改变体育锻炼是跳过“业余”的概念,树立培养理性概念的科学内涵。
3.2采用科学的方法,结合训练问题的有效实现
3.2.1针对心理状况,实施有趣的教学方法
所谓的心理情境教学是根据教学对象和目标,设计和创建一个有趣的场景,让学生主动性的活动,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羽毛球,人性化的环境可以结合主观能动性和现实的环境,激发潜能的充分发挥。
3.2.2使用““一主多项选择””的课堂教学
““一主多项选择””是指在羽毛球教学材料的羽毛球项目;多项选择是指在课堂教学计划的几个非羽毛球运动的教师,学生的选择性实践,安排项目感兴趣的项目,尽可能多的学生,以满足自己的愿望来锻炼的需要。在羽毛球教学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类的一部分开始,让学生一部分时间对体育运动感兴趣,游戏,或其他类型的项目实践,你可以一起练习,每一组指定一个负责体育骨干或学生干部的责任,让在一个轻松的,宽容的,感觉舒适,自由交流学生,实践中去的大气中所有的长度。在“一主多选择”的教学设计中,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设施,与2-3教学内容,教师控制监测实践,但在整个课堂教学羽毛球主教材必须有更好的完成情况,为下一部分的自由实践。
3.2.3使用有趣的游戏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是体育教育的一大特色,学生对体育项目感兴趣,会感到高兴,它会主动学习。重复,量化单调行为是传统羽毛球教学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固定模式教学”和影响“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羽毛球训练的游戏,其效果将是非常不同的,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不仅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技术,在娱乐中掌握羽毛球技能,提升身体素质发展,达到健身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积累羽毛球训练的乐趣游戏经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体育游戏克服了羽毛球教学枯燥乏味,也使学生在掌握羽毛球技术基本技能的同时,达到娱乐,健身,使身心发展。
4、结论
在特殊的技术,身体素质训练羽毛球教学提高的影响,提出了在其他特殊教学加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体育羽毛球教学应重点加强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的训练,反应速度,速度耐力,速度,位移速度力量,力量耐力训练是特别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刘新兰.体能训练原理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
[关键词] 元认知训练法;体育教学;运动技能;影响
【中图分类号】 G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260-1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大多数体育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关注教学方法的改进,忽视被施教者的主体地位与身心发展。只知道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忽视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变。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通过体育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同时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体育课的课程目标之一,可见当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重新审视初中体育课程的规划安排,让初中体育课与时俱进地符合当今教学发展目标。将元认知理论运用于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大大促使学生产生“爱学”的态度、“乐学”的情绪、“会学”的技巧和“自学”的能力。根据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终生体育观念,那么培养学生的体育元认知能力十分常重要的。
一、元认知的理论基础
认知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种新思潮、新范式和新的研究取向。传统观点把人的认知活动机械地区分为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等范畴,而元认知概念强调人的各种心理过程之间是具有联系的,它有助于将传统研究中各认知领域的成分重新整合,更有助于将个体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加以讨论与研究。一个人如何能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则属于更高一级的认知活动,元认知是针对后一种认知活动的能力而提出的概念。我国心理学者根据对元认知表述的理解,大多数学者将元认知视为个体对自我意识的控制和调节功能的一种新的表述。我国心理研究者对国外的元认知观点进行了整合,将元认知分为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
二、体育教学中运用元认知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学习元认知就是指学生对体育学习过程认知的认知,也就是学生对自己认知体育学习过程的认知能力。目前,在体育学习领域内的元认知研究还及其贫乏,有关元认知的研究报告尚不多见,但体育运动中的元认知又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领域。近年来在体育教学的元认知研究上,大多数研究者利用了实验的研究方法,在很多不同的体育项目上进行了实验分析。刘娜,胡效芳在《健美操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一文中,对学习健美操的学生进行元认知培养和训练进行了探索,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元认知能力来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该文中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元认知知识的相关训练,对照组依旧按照原来的授课方式进行练习。从实际效果看,经过四个月的培养训练,实验组的元认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P
体育教学中运用元认知训练的实验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促进了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技术发展。有些研究人员经过实践研究,提出了元认知―反馈强化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一个技术动作的完成,是学生主体从输入、处理、存贮、输出信息到反馈信息的完整加工过程。学生的学习不是有了刺激就有反应,不是一个直线式的连续积累的过程,反应与刺激也不成比例,而是要经过学生的思维加工,编码、存贮等中介环节的一连串心理转化活动即元认知训练,来填补教学中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有反应。对于一定刺激的反应如何,主要看刺激是作用在什么样的个体上(不同的个体元认知水平不同),没有学生主体的连续积极的参与,教学本身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可见,加强元认知训练是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关键。
四、小结
随着义务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观念要求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的思想意识和自学能力。体育课作为义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目标不仅是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终身体育观念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运用元认知训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既能提高学生体育方面的思维和学习能力,也能使学生自觉地调控体育活动,顺利地达到学习和健身的目的,教会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方法,这是元认知理论的最终目标,而且也是体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这一点对体育教学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是十分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何鹏.元认知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01).
[2]王长生.运动元认知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及在运动情境中实验研究的设想[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9).
[3]李静,苏煜.元认知训练对大学生游泳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2,(12).
[4]张邵礼.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策略的实验报告[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1).
[5]李琳.元认知能力与新课程标准[J].中国学校体育,2004,(3).
关键词 运动技能 运动记忆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Sport Skill Learning and Sport Memory in Physical Education
YANG Qing
(Shaanxi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18)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sport skill learning and sport memory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alyzes their mutual relations, and further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sport skills; sport memory
1 体育教学中记忆的特殊性
运动记忆是对过去所做过的动作、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是一种复杂综合的记忆,它不仅有感知觉、思维的参与,还常伴随着情绪的变化。运动记忆在运动过程中对身体动作的知觉起着特殊的作用,使学生在进行动作技能学习时,为掌握动作及其概念而使身体运动的完整形象固定下来。运动记忆也包含着识记、保持(或遗忘)、再认和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动作记忆是运动记忆的主要成分,但不是唯一的成分。动作记忆主要是以运动觉、平衡觉、触觉等感觉和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等为基础的表象来实现的,即以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1.1 运动技能的形成与运动记忆
运动技能也叫动作技能,指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肌体动作系统。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的、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运动记忆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动记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运动技能形成的效果,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学习应遵循运动记忆的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形成运动技能主要包括了相互联系的四个过程: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和自动化过程。
1.1.1 运动记忆的遗忘与体育教学
(1)动作记忆的遗忘量远远少于语词记忆的遗忘量。
(2)动作遗忘的进程不同于语词遗忘的进程,尤其是在开始阶段。
(3)动作遗忘量根据能力的不同存在着差异。
(4)在动作操作遗忘曲线上还表现出31天的遗忘量却较明显地少于间隔1天的遗忘量。与1931年英国学者巴拉德发现的证词记忆中“记忆恢复现象”的曲线很相似。所谓记记恢复现象,是指在不熟记的条件下,学习某种材料以后,延缓(即过一、二天后)回忆的内容比立即回忆的内容更为完全的现象。
1.1.2 体育教学中遗忘规律的运用
(1)由于识记之后,遗忘会很快就开始了。
(2)由于动作遗忘的进程不同于语词遗忘的进程,它除了需要大脑思维外还需要人体肌肉的活动和身体运动,需要各种感知觉,特别是视觉和动觉的协调配合。
(3)动作遗忘也不同于知识的遗忘,这一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在学习新的内容过程中,在新授课和练习课之间,前后两次课的安排时间无须过短,也不能过长,而应在学习动作后2-3天左右有组织地进行技能的复习,提高动觉控制的能力。
(4)在动作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应不断增强和强化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所谓元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多方面因素的认知,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在学生动作记忆中,存在着动作记忆的元认识,且动作记忆的元认知能力明显影响着动作记忆的效果,动作记忆元认知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动作记忆元认知能力,进而能提高他们的动作记忆成绩。
1.2 影响运动记忆的因素
(1)目的任务的明确性对运动记忆的影响。要有效地进行动作记忆,就必须提出明确的记忆目的,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目的愈具体,则运动记忆的效果就愈高。这样,使得学生有清晰的方向,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愿望和需要,进一步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就更容易引起有意义记忆,促使记忆的内容在大脑中留下牢固的痕迹,从而获得良好的运动效果。
(2)情绪状态对运动记忆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情绪状态的变化因素是多方面的,师生间、同学间、学习间、练习间等等方面的协调与不协调,都会带来各种情绪的改变。在教师交往中,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和鼓励学生的良好品质会带来良好的情绪状态。而以粗暴的态度进行指责和纠正错误,不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同时会出现厌恶体育课,讨厌教师,而使体育学习不能正常进行。
(3)兴趣对运动记忆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是影响学生运动记忆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在完成大纲所规定的前提下,应多方面向学生介绍体育科学发展进程,体育新闻,体育知识,因势利导地组织各种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和小型竞赛,从而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于运动的稳定的兴趣。
(4)学习材料的数量和结构对运动记忆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动作数量的多少必然影响识记的效果。识记动作的性质也会影响到识记的效果。还有,学习材料的长短也会影响动作记忆的效果,学习的一系列材料越长,动作记忆越难。在一系列的学习材料中开始与结尾的内容容易记忆,而中间的内容则容易遗忘。
(5)课堂气氛对运动记忆的影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表现在新颖的教学内容、有效的组织方法、积极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情绪等方面,还表现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竞争与合作上,它是外部环境对个体内在心理倾向的一种有效的影响。
(6)个体差异对运动记忆的影响。个体在运动记忆上的差异在体育教学中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运动能力、生理状态及心理状态等方面。运动记忆的差异要求体育教学要因人而异,在学习和任务的布置上要有的放矢,有目的、有意识地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教学的安排,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体的发展。
(7)动作的言语化程度对运动记忆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新授的动作进行语词的加工是必不可少的,对动作进行命名,使学生能够说出动作的名称与动作有关知识,能促使学生对于动作记忆长久的保持。
(8)不同的感觉对于运动记忆的影响。在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感觉识记动作要比仅用单一感觉来记忆动作的效果好。体育教学中提倡“看、听、想、练”的结合,就是考虑到多种感受器的协同活动对提高识记动作效果所起的积极作用。
(9)队型的组织形式对运动记忆的影响。在进行班级授课时,学生与教师的位置关系也应作为一种影响运动记忆的主体条件。即:学生学习队伍的安排要有利于学生看“示范”、“演示”。听得清楚教师的指导,学生尽可能背阳光、背风沙、背干扰站立,同时队伍的站立应有利于教师的观察、指导调控,有利于学生个人或小组的互相观察等。因此,教师在讲解、示范、带队练习中,应更多合理的安排学生的队列队形。
2 体育教学中促进运动记忆的策略
策略一:加强表象训练。什么是表象?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运动表象是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境,它反映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它是一种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目的有计划进行的,重现运动表象的动作,是按识记时的动作顺序进行的,它是以一定的思考线索为依据的。
(1)正确表象的建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动作技能,首先要形成准确的运动表象,正确的运动表象是运动技能学习的基础,运动记忆依赖于运动表象。运动表象的形成是在学生学习动作技能的泛化过程中开始的,它依赖于外部环境的影响。
①教师的示范。示范法是教师以具体的动作范例,使学生明确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技术结构、要领的一种方法,是视觉记忆的主要手段。②教师的讲解。教师的讲解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表达的教学方法,它是听觉记忆的主要手段。③学生的示范。学生的示范主要是指对比示范。它是在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以后,学生对所学技术已基本掌握的情况下,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的一种示范。它也是提高运动记忆,形成正确表象的重要手段。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体育教学。多媒体体育教学是现代体育教学中新兴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它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运动表象的有效手段之一。⑤教学模型、挂图和体育绘画。教学模型、挂图和体育绘画在体育教学中区别于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即时性效果。
(2)表象训练。表象训练是指学生在暗示语的指引下,不进行明显的身体动作,而在头脑中通过意念表象某种运动动作或情境的整貌,并唤起实际运动操作情况下的感觉,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
表象的练习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把握表象练习的时机。②从视觉表象为主逐步过渡到动觉表象为主。③利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示。④控制练习的时间和强度。
策略二:加强理解记忆。在体育教学中对于动作技能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于动作技能的快速掌握。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的理解方法有很多,如释疑法、比较法、抽象表述法、概括法、口诀法等等。
策略三:加强过度练习。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是过度学习的结果,研究发现,一定程度的过度练习对于学习材料的保持可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技能学习来说,由于遗忘过程在练习终止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得显著,过度练习则制止了这种倾向,同时过度练习能使技能形成自动化,如前所述,一旦达到这个阶段,技能便不易被遗忘。
在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运动记忆也是一个由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由于体育教学受人数、场地、器材、环境的约束性较大,学生在一次课中要想达到过度练习并不容易。因此要求教师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新授动作不宜教得过多,而每一次动作学习之后,应给予学生及时的练习。对处于分化、巩固阶段的学生应强调进一步的练习要求。这样可以赶在遗忘发生之间使所学技能加以巩固,也就使保持量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同时教学也应强调课内学习内容与课外练习内容紧密结合,给学生以充分练习的时间和空间。也可把重点和难点动作技能的辅助动作单一化,便于学生在课间或课后的自主练习,使动作得以及时的不断强化,并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过度练习的程度。
策略四:利用运动记忆规律,加强动作技能的正迁移。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运动记忆的迁移规律,合理安排好各项教材和教学进度。在每次课中要安排好准备部分的专项准备与基本部分内容的有机结合。使准备部分的学习内容更好的正迁移于基本部分的学习内容。学生掌握一项教材之后再学习另一教材,要尽量避免同时学习两项新教(下转第129页)(上接第105页)材的现象,以避免出现技能间的相互干扰,相同性质的教材则尽可能衔接进行。同时在教学中也要经常提供学生某些动作与技术原理、概念的个体实例,教会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旧技能的方法,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变被动记忆为主动记忆,帮助学生提示新旧技能间的不同及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1]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1.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 排球运动技能 身体素质
Research on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enior volleyball skill teaching with the physical diathesis practice
Zhang Juping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ourse reform and the school PE option class, students’ interest has been developed, but at the same time, some new problems also appear. At the time when many teachers teach students the professional skill, the practice on the physical diathesis has been ignored, so students’ physical diathesis does not go up but go down.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has made an expatiation on the necessity and method of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the volleyball teaching skill in the professional volleyball teaching with the effective practice on students’ physical diathesis practice. In addition, some consideration and summarization on that is given after the expatiation.
【Keywords】Senior PE teaching Skill of volleyball Physical diathesis
目前,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实行了分模块分项目教学,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学习目标,并强调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把学习运动技能作为实现其他领域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排球运动作为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对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相对于其它项目,排球这个运动项目对于运动技能水平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更高。
在实际的高中排球项目教学中,很多学生从农村学校上来,从未学习过排球技能。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为实现新课标提出的“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目标”这个教学目标,教师更多的是进行纯粹的排球技能的教学,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活动量就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必然下降。因而在排球运动教学中,我们要以排球运动技能教学为载体,沿着这条主线寻找其它辅线,从而处理好专项学习与全面身体素质发展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使排球模块教学更好地为学生身心体质健康服务。那么,如何在排球运动技能教学中有效地结合素质练习,促使学生排球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能力同步发展就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1.排球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的概念和内涵。在排球模块教学中,运动技能的概念运用《运动生理学》中对它的描述可能更为准确些,即“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是在后天获得性基础上建立的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身体素质的内涵较广,在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的解释为:人体机能活动的一种能力,指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性等机能能力。取决于身体形态结构特点和内脏器官、神经系统机能的调节状况。它是人们劳动、生活的物质基础,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的前提条件。
由概念可知,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是由身体素质决定的,而同样运动技能得到掌握后,就会进行更多的活动,在活动中又促进了身体素质的发展。
2.排球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练习之间的关系。在体育运动中要完成任何一个动作都包含技术和身体素质这两种因素,也就是说,要掌握任何一个技术动作,必须具备相应得身体素质。当一个技术动作不能很好的完成时,其原因可能是技术练习不够,没有掌握好技巧,也可能是限于身体素质,达不到掌握技术的要求所造成的。因此,技术与素质的关系,即使是相互适应、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想掌握更高层次的技术,必须同时增强与此技术相应的身体素质,两者均居同等重要的地位。
通过学期初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测验和经过一年的排球教学之后对学生技能的考核,作了如下统计:
从以上的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出,经过一年的排球教学学习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明显强于其他人。
2.1 身体素质是排球运动技能提高的基础。排球运动的特点,是要求队员对场上各种变化情况具有精细的感受能力,在场上完成许多复杂的运动时,动作要十分准确,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人体运动分析器对肌肉感觉作精确分析才能做到。因而,在排球教学中可以发现,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在学习排球技能时的掌握程度明显强于其他学生。例如,在新授排球垫球技术时,同样的授课方法,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一节课就能掌握,而身体素质弱的学生则需三节课才能达到教师所要求的水平。
当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提高了,学习排球运动技能的速度也加快了,动作精确度将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学习排球的兴趣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2.2 排球运动技能的提高能有效地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排球运动技术动作有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战术机动灵活,姿势变化多端,每个运动员要掌握全面的和多样性的动作技巧,使身体的各部分得到充分的锻炼。特别是手臂、手腕、腰部、腿部的肌肉得到均匀地发展,力量逐渐增强,身体更加机动灵活。
排球运动对神经系统的锻炼作用也很显著,尤其在比赛时,场上情况千变万化,队员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以便根据场上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打排球时,队员多次根据对方的情况,从相对安静的较低位置,突然做出剧烈的动作,这不仅锻炼了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心脏、肺脏的生理功能,使其跳动加快,呼吸加深,更好地供应肌肉必需的氧气和养料,使肌肉爆发力得以提高。久而久之,内脏器官和运动器官的功能,便显著增强了。
排球技能提高了,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也会增加,在比赛中运动的强度也会增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3.排球运动技能教学与身体素质练习有效结合的几种方法。在高中排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把排球运动技能教学与身体素质练习进行有效地结合,使学生得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1 结合准备活动进行专项性辅助练习。一个好的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能更快地进入课的基本部分,使学生能更加愉悦地参加课的学习当中。如排球课准备活动中可以安排学生脚步移动练习,这样便可以发展学生跑以及身体协调能力,也可以安排一些游戏类的闪避、跑动、抓球等活动,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灵敏反应能力。
3.2 结合专项技能教学进行游戏类素质练习。游戏类的素质练习趣味性强,同学之间的互动好,在排球教学中可结合专项技能教学所需要的素质进行结合练习。采用这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训练,使学生在情绪高、兴趣浓、兴奋性强的情况下进行训练,从而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猎人打兔子”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在排球专项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学中运动量特别少的情况下,增加这些游戏类的素质练习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整堂课的运动量。
3.3 结合技能学习进行补充性辅助练习。排球运动技术动作有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在学习这些运动技能的时候,要结合技术学习的特点,进行一些补充性练习。这样,不仅能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还进一步提高了身体素质。
如在学习排球传球垫球时,在技术学习的同时缺少跑动,我们可以安排往返跑,让学生在跑动中急停传垫球,可以两人配合也可单人进行练习。这样就提高了学生传垫球的能力及跑的能力。
又如在学习扣球技术的时候,为了使学生体会手臂伸高的感觉,采用排球扣球的步伐进行打树叶、摸高练习。在学习发球技术的时候,为了体会发球的感觉,采用打墙练习,并运用反弹球的远近高低来确定自己发球的方法是否正确,由自己接住反弹回的球进行持续练习,利用接球的跑动来提高反应速度能力。
3.4 结合专项技能进行诱导性练习。在排球模块教学的实战中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而要解决这个意外就必须要有一个较好的应对方法,教师可利用这点对学生进行诱导,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素质练习,从而有效地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比如排球中经常出现摔倒的现象,教师可以诱导学生加强自我保护,从而加入一些技巧方面的素质,如鱼跃前滚翻等,同时也诱导学生在接低球时可采用这些方法进行。又如在发球中经常出现无法过网以及手臂酸痛的现象,可以诱导学生加强手臂力量,从而加入一些力量方面的练习,如俯卧撑、单杠、双杠等。这样,通过一些力量练习,增强学生的肌肉感觉,并提高了抗击打能力,更有效地防止学生在运动中受伤。
3.5 结合专项技能开展拓展性练习。在排球模块教学中扣球、拦网都需要较好的弹跳力,扣球、拦网动作的练习也的确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弹跳力,但单纯的练习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排球模块中拓展一点田径模块中的跳远、跳高的练习。通过在排球模块教学中穿插跳远、跳高的练习,使学生不仅提高跳跃能力,又能学会跳远、跳高的基本技能。同样发球、扣球需要较强的手臂力量,扣球也需要较强的腹肌力量,可以在排球模块中拓展实心球的练习。当然,在进行这样的拓展性练习时,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在课堂设计中要把排球专项技能教学与之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兴趣盎然地完成目标。
4.排球运动技能教学与身体素质练习有效结合的作用与意义。
4.1 有利于排球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提高学生对排球运动技能运用和实践的能力。排球运动的技术动作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完成技术动作的时间要短促,并要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学生要较好地掌握这项运动必须具备突出的弹跳和移动速度、灵敏反应素质。排球运动技能教学与身体素质练习有效结合,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更记住了正确的知识与技能,并在身体素质练习中学会了实践运用能力。
4.2 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技能学习与身体素质练习的有效结合,学生能更快地学会排球运动技能,体会到了排球运动所带来的乐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排球运动,更进一步提高了身体素质,并通过一些拓展性的身体素质练习,从而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落实了新课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4.3 提高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运动伤害的发生。通过结合专项技能进行的一些诱导性练习,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在比赛中不受到伤害。同时由于各项身体素质的提高,改善了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的机能,使学生能承受较大的运动量,有效防止了伤害事故的发生。
4.4 培养和提高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教学与健康知识的传播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基础。在排球模块教学中,教师采用合理、科学的手段把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练习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科学的指导下,形成了较好的体育意识。同时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排球技能的掌握程度的加深,学生对排球运动的了解程度也得到了加深,提高了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逐渐培养了终身体育意识。
5.小结。在排球模块教学中把排球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练习进行有效的结合,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同时也促进了排球运动技能的发展,促进了素质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在排球比赛中自我防护意识得到了提高,肌肉的感觉更好,更不易受伤。同时,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更加热爱上了排球这项运动,增强了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并能把它作为一项终身的运动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高等师范院校教材.《运动生理学》
2 《排球运动的健身意义》.绥中排球网.省略
3 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球类活动《排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张久喜、张静静、阿英嘎.《当前中学体育教学问题的透视》.paper.省略
运动技能考核课是检查和评估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双边活动质量的手段,也是获取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反馈信息的途径。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运用和安排考核课,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它也是连接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课的天然纽带,有利于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运动技能的考核采用了下面三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持续考核法
方法:在单元考核结束后,提倡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活动和课余时间,积极开展自锻,并允许学生持续、反复多次参加该项目的考试,直至达到理想的成绩。
目的: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养成经常地、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增强体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优点: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取得理想成绩的信心和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能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发展身体素质,养成经常参加锻炼的习惯;能使学生比较扎实地掌握动作技能,有效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缺点:随机性大,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概念,容易出现“今日复明日”的不良现象。
解决办法:为了避免这类弊端的出现,教师可以规定在一定时间(如一个月)内每人可以测验10次或更多次,给予弹性较大的量化规定,使学生感觉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和压力。
譬如:我校高一年级女生在测验排球双手自抛自垫时就采用这种方法。第一次测验后,有部分学生成绩不及格或没有达到满分,她们希望老师再给机会进行测验。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安排这部分学生进行测验。这样每个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取得自己认为满意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打下了坚实的垫球基础,为高二的选项教学做好了准备。
二、人人过关考核法
方法:在某一单元学习或练习后,由教师口头对学生完成练习的技术质量进行评分,对能较好地完成和掌握技术动作的学生,方可转入其它技能或下一个技术内容的学习或练习,并有针对性地对差生进行辅导的一种方法。
目的:通过评估,使学生及时了解和获取完成技术动作情况的反馈信息;改进、提高动作技术质量;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和好胜心,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并达到掌握技术、锻炼身体的实效;在评价过程中,应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适当提供否定的信息,激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对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反馈时提供肯定的信息,调动他们“我并不差,我能行”的内驱力。
优点:通过“过关”,滤出差生,有利于好、差分组教学;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效地增强体质;有利于对差生进行针对性地辅导,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由于“过关”后,可有2次课左右的自由选项练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兴趣的培养。每一位学生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有创新,都将有机会得到肯定和赞赏。
缺点:对个别差生心理压力较大,易产生逆反心理;对“过关”的学生,应组织和安排好活动内容,否则容易形成“放羊式”。
解决办法:在“过关”前,教师首先从思想上给学生减轻负担和压力,进行疏导,向全体学生说明这次只对某一项技术进行考核,有可能你这次不过关,但并不代表你能力不行,并不是丢人事情;过关了并不能说明你动作就完美无缺。对滤出的少数差生,先要肯定他们在这个单元学习中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然后指出要努力的方向,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因为这部分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更需要进行个别辅导。
譬如:我校高二篮球教学班“行进间低手上篮”考核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因为在学习这个技术前,就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接近一半的学生基本掌握,但每班仍有10名左右的学生一点基础没有。通过“过关”考核可以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地辅导,促进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此项技术。
三、单元考核法
方法:这是传统的考核方法。在某一单元教材学习结束时,一次性检查、评定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情况的方法,考核不及格再考即为补考。
目的:培养学生及时根据教学要求完成任务的能力,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评定学生体育成绩,评估教学质量,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积累教学经验,为以后改进、提高教学质量而提供实践指导,进行身体素质测试时大都使用此种方法。
优点:能促使和调动学生积极锻炼,培养及时和定时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提供总结经验的反馈信息,积累教学经验。
缺点:由于一次性评分,不合格再考即为补考,容易使部分差生对完成任务感觉有较大的压力,甚至放弃考试机会,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解决办法: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可以和第一种考核方法结合使用,不能机械地、呆板地执行这种考核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增加1――2次考试机会,但决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学生。
譬如:我校高二篮球教学班“单手肩上投篮”考核也采取了这种方法,除了培养学生投篮的专注力外,还通过此种考核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并能迁移到文化课学习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为了更好地发挥考核课的作用,合理运用上述考核方法,在教学实际工作中还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目的性。首先应明确考核是整个教学活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完成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考核旨在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和改进的方法,并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目标性。每学期开始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技术标准、考核方法及要求,为调动学生自练提供具体的目标。
3、可行性。目标、标准的提出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贯彻区别对待的原则,分数、等级的制定应符合正态分布原理,即面向大部分学生。
4、鼓励性。在考核过程中,对学生完成技术动作质量的评定应准确并简明扼要,语言表达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并提出下一步练习的技术关键、将要达到的目标。通过考核,既可以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长处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与喜悦,增强自信心,也可以让学生在发现不足、体验失败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潜力,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
5、方法性。考核过程中,应指出存在的问题,更应教授自练的方法,以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自练,提高练习效果。在评价主体上,将学生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评价变成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6、综合性。考核过程中,注重从关注技能学习的结果,即技能的掌握情况,转移到更为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感态度体验、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形成方面;在评价方法上,注重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注重质的分析与把握。
7、差异性。在运动技能考核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学生平时的学习与练习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这样将会使一些身体素质较差,但学习态度好的学生提高练习的积极性;让那些先天条件好,但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认识到:先天的条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程度,从而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 季浏等.体育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2
[2]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评价
关键词:运动技能 迁移与干扰 策略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笔者发现运动技能间的相互迁移与干扰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影响到运动技能的形成和结合技术的临场发挥。这一规律倘若把握得好,就能促其迁移、排除干扰、缩短单项技术与结合技术的教学训练过程,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一、运动技能间的迁移与干扰产生的原因
造成运动技能间的迁移与干扰产生的原因,牵涉到生理、心理两门学科。它既与运动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有关,也由于对人的心理特征的不同要求而有所不同表现。一般说来,迁移是在两种技能之间其基本环节相同而细节部分不同的情况下实现的。
譬如,学习与原有的动作结构相似的新动作,大脑皮质内原已形成的运动条件反射中的基本环节可作为新的运动动力定型的基础,只需补充一些附属环节的运动条件反射,新的运动动力定型即可形成。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干扰。例如,短跑与长跑,两者动作结构虽然相同,可是在动作的反应速度上,对于神经系统的要求完全两样。这时,不仅不能迁移,反而干扰。
可见,对不同技能具有相同的因素时,也还要考虑到刺激物与反映方面的不同成分,否则,适得其反。另一方面,在不同技能间,主要动作环节不同而细节部分相同时,彼此间往往也产生干扰。例如,两套不同的技术动力定型,在开始部分相同则总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在教学进度上,同时安排学习两种新技术时,如乒乓球近台攻球与扣杀安排在一起,则扣杀技术(上臂发力为主)常干扰近台攻球(前臂发力为主),使上臂发力代替前臂发力。在学习结合技术时,如果一种刺激物能引起不同的技术反应时,也会出现干扰,例如,乒乓球回击台内下旋球时,运用拉球还是采取突击,练习者往往犹豫不决,造成技术紊乱。
二、迁移与干扰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教学中,迁移是我们所需要而务必努力实现的。把动作结构相同的技术编成一组进行学习,就能起到加速运动技能形成的效果。在选择诱导学习和辅助练习时,亦应使动作的基本部分接近,或核心学习的动机相一致,才能达到迁移的目的。
1.制定学年或学期计划时的运用
制定学年或学期计划时,除了贯彻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外,还要注意教材分布的纵横关系,要考虑到技能迁移的问题。纵的教材关系如:进行铅球教学时,先教原地推铅球,再教滑步推铅球,因为滑步推铅球的握球、持球、到最后用力、到出手,这些动作的基本环节和原地推铅球相同,所以教滑步推铅球时,只要把滑步与原地推铅球的技术连贯起来就可以了。横的教材关系如:教了短跑后教跳远等,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动作附属环节相同(跳远的踏跳、腾空、落地和跑的起跑),在学习与原有动作结构相似的新动作时,大脑皮质内原已形成的基本环节或附属环节的运动条件反射即可作为新的动力定型的基础,只需补充一些附属环节或基本环节的运动条件反射,新的运动动力定型即可形成。
2.运动技能迁移在准备活动中的应用
在课的准备部分,应多采用专门性准备活动和基本教材的徒手模仿练习,因为他们和基本部分的教材内容在动作的基本环节上是一致的,对于基本部分教材的技术掌握可产生积极的迁移。如排球的扣球教学,徒手模仿扣球、扣固定位置的球和实际扣球的基本环节(助跑、起跳、腾空、击球)是一样的,不同的细节是实际扣球时要选择好起跳点,掌握好起跳时间及击球点和击球部位。教学中,先让学生把这些基本环节相同的动作学会,在大脑皮质内形成这些基本环节的条件反射,然后再补充起跳点时间及击球点等细节的条件反射,学生的扣球技术的动力定型便可形成。
3.防止干扰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