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交媒体的发展史范文

社交媒体的发展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交媒体的发展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交媒体的发展史

第1篇:社交媒体的发展史范文

1.社交媒体工作:分工更具体

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列出了2014年需求量暴增的6大社交媒体相关的工作:SEO专家(搜索引擎优化工程师)、社交媒体战略策划、线上社区经理、社交媒体市场经理、社交媒体市场协调、博客/社交媒体广告编辑。

如果你决定新年里找一份社交媒体相关的IT工作,或许应该先搜索一下上面岗位的关键字,搞清楚自己的技能最对口的岗位,自己的兴趣所在;另一方面,如果你掌握着公司招聘的权力,希望在新年充分发挥社交网络的宣传力量,那么也许应该着重注意上述岗位技能匹配的候选人。或者你还不知道什么是SEO,玩不转社交媒体?那么也许你应当将学习相关知识将成为新年技能列表中。

2.新平台涌现:Facebook以外的社交网络

Forbes发表的一项关于2014年主导社交媒体发展趋势7大元素的报道中,下列内容吸引了我们的注意:MySpace潜力可待,Google+将扮演“主要角色”,微视频流行。提示:

·MySpace改进版本还没有,建议不要急于将所有的社交网络宣传策略基于想象中的新平台制定,但应当在这一年中,向产品逐步引入与平台适应的特征。

·文章提到Google+将证明其作为谷歌不可缺的一部分的地位,影响着谷歌搜索引擎的优化、社交网络发展,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搜索体验。如果你还没有Google+账号,那么推荐注册一个,并体验一把Google+社区。

·以Vine, Instagram为主流的微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变得越来越常见,人们也逐渐熟悉了这种新的媒体模式。如果这种趋势预测正确,那么制作吸引人的小视频将变得像140字内的微博那样重要。尽快熟悉拍摄和的技巧吧~虽然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网络速度让人对是否能兼容视频有所怀疑。

3.小动作,大效果

PD Daily网站总结了2013年社交媒体网络的10大事件,并认为这也是2014年发展趋势的代表。其中提到包括超级碗时奥利奥的推特实时广告,Facebook引入“标签”,Pinterest的图片化趋势。这些都可以为你自己的宣传策略所借用。

·事件回顾:2013年美国超级碗比赛现场突然停电,机智的奥利奥借机了一条推特:“停电了?没问题。黑暗中也能泡一泡奥利奥”。这条推特出色地回应了突发事件,又带来了幽默的品牌效应,风头盖过了比赛当时各种重金制作的广告。奥利奥偶然的广告收到广泛好评,成为2013年人们持续称赞的话题。PD Daily预测,受这一事件提示,或许各个公司都会与电视台交易,实现了解电视节目的进展,以让他们的广告恰到好处地出现在观众面前。不仅出现在“正确的时间”,而且与上下节目相关联——可谓“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

·Facebook新推出的“标签”功能在各种应用中已不是新鲜事,和微博的“话题”类似。随着“标签”的流行,商家可能会在更多场合,如电视宣传片、印刷资料、广播宣传中更多地融入“标签”元素,加强与社交网络的联合宣传。

第2篇:社交媒体的发展史范文

社交是与生俱来的需求,聋哑盲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剥夺了你与他人正常沟通的能力。反过来,能帮助人们完成社交的产品总是能够打出自己的一片天,似乎“无产品不社交”的时代已经到来。

什么是社交

社交的本质是信息的有效传递,包括发出信息和收到反馈两个部分,如果只能发出信息,那是媒体,如果只能收到反馈,那是客服。但有一个问题:媒体上增加了点赞、评论这些功能算不算社交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社交存在一个假设:它是以人为基础的,因此发出信息、收到反馈这两部分都是直接连接到人的。把这一点澄清之后我们就可以发现:媒体上点赞、评论这些东西其实是“人与平台”之间的反馈方式,所以这些貌似是社交的东西不是社交。

社交发展史

社交产品的发展历程中有两条主线:从熟人社交到陌生人社交、从简单功能社交到复杂功能社交。由简单到复杂条主线是不言自明的,但这里需要对“从熟人社交到陌生人社交”做一点解释,因为大家可能会有一点疑问:虽然我们承认我们可以通过熟人与更多的陌生人建立社交关系,即通常据说的“朋友的朋友也可以成为朋友”,但“在你获得第一个熟人”的时候好像只能从陌生人那里建立联系吧?其实这种问题忽略了一点:熟人的范围不仅包括朋友,也包括父母等血亲。这种天然的联系就是正常情况下的“社交关系起点”,也就是说任何人出生以后也就具备了“通过熟人认识将更多陌生人变成熟人”的社交关系基础。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将这两条主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熟人社交到陌生人社交

1、基于通讯录形成的社交关系——通讯录里面的人我们几乎可以查到他们家水表;

2、基于LBS、漂流瓶或群聊形成的社交关系——这些人我们可能知道他们的身份,但未必是真;

3、基于社群形成的社交关系——我们只知道他们也在关心某个兴趣点,“遇到你实在是运气”。

二、从简单功能到复杂功能

1、提供简单的聊天功能:发发文字、发发语音、发发图片,或许带点“阅后即焚”的小特性;

2、提供在线社区必要的一切:除了发各种消息外还给你提供Blog、论坛、问答社区、悬赏Blablabla,你想看美女、找答案、水贴打发时间,甚至说看晒孩狂人晒孩子照片都可以;

3、提供Online生活所需的一切:借钱、协作、翻译、转录等等无所不包,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是朋友吧?借几个钱花花……”、“是同事吧?我那段稿子写完了,该你接力了……”、“哎,听不懂外国友人讲话啊,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开会的时候给我发语音,没法儿听啊,转成文字吧!”

如果画成图的话,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其实整个社交行业的发展史,就是从Whatsapp那样的东西变成微信那样的东西的历史。为什么?

制约垂直社交产品发展的逻辑陷阱

很简单:垂直社交是个坑,虽然一定会有一群人为你买单,但垂直社交的逻辑走不通。你做垂直社交就意味着你要么继续往肿大的方向走,变成下一个微信,要么你就挥刀自宫,把自己砍成Whatsapp那样小而美的东西。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选择了向更肿更大的方向变化,其中的代表自然就是陌陌。

好吧,再问:为什么?

第一点原因:社交产品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

社交不是你想玩,想玩儿随便玩儿啊——这个空间的存在为研究社交产品的发展轨迹提供了基础。如果你想搞出来很多功能,那你就应该已经有了大量的用户;如果没有大量的用户,那你的功能越多你就死得越快。

为什么?

每个功能都是成本,功能的开发是一笔,功能运行的时候加一笔,维护和调整这些功能的时候再加一笔,笔笔都可能杀死你。如果你想在自己的产品中形成社群,那你就必须有大量的功能。如果功能单一,那这个社交产品最多也就是”参与进其它社群的活动“而已。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罗辑思维“这样的社群出现并生长于微信这个平台上,而Whatsapp虽然月活跃用户破了7亿,但这个产品之中并没有出现过罗辑思维式的社群。其实,永远也不可能有。不过,可以断言的是Whatsapp为无数个社群提供了社交服务,但也仅仅是参与了而已。

如果图片比较好理解的话,画出来大概是这个样子:

第二点:对于社交产品体系来讲,垂直社交产品存在着的用户数量限制、用户价值限制,制约了垂直社交的用户数量发展和变现能力的提高,形成垂直社交产品发展的天然瓶颈

垂直社交产品,你的成功意味着你离垂直社交越来越远,垂直社交是什么?垂直社交一般是指具有特定目的的社交行为,垂直社交产品就是满足这些具有特定目的用户的社交需求的产品。典型的垂直社交产品包括以陌陌和派派为代表的陌生人社交、以世纪佳缘和Blued为代表的婚恋社交、以脉脉和LinkedIn为代表的职场社交、以唱吧和宝宝树等为代表的兴趣社交等等。

这些产品具有以下两个共同点:

1、固定的用户群:者、求职者、求婚者、准妈妈或新妈妈……

2、固定的消费意向:彰显身份的服务、职场信息(如HR等的联系方式)、婚恋信息(如对方的头像或生活照)、孩子需要的消费品(奶粉、纸尿裤、学步车)……

这些产品的定位都在这样一个地方:

咦,好像有个发现:这类应用中比较缺的是像Whatsapp那样的纯通讯工具类应用,也没有微信那样的超级APP。那么问题来了:垂直社交产品会不会退化成为Whatsapp那样的简单纯粹的应用,或再臃肿膨胀成微信那样的巨无霸应用呢?

答案是:想,但是不可能。

其实道理很简单:

一、向精简方向退化需要把基础功能做到极致

但基础功能就这么些,现在去做为时已晚,Whatsapp的”秒开“等特色不是国内随便凑个团队短时间内就可以超越的。如果是更复杂的功能,比如Skype的”即时翻译“功能,那更不是单纯的投人、投钱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了。但是这个方向确实是创业的好方向,比如图片社交中把图片做出大片即视感的”足迹“,把视频社交中拍摄新闻视频门槛降得低到几乎难以想象的”Meerkat“,这些都瞄准了”把事情极致简易化“。

当然,有些读者可能已经猜到我下面要讲的了:靠极致的功能确实容易火,但也容易火一把就死。残忍的事实就是Whatsapp那样靠基础功能的极致做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这条路机会很渺茫了。虽然不是完全没机会,但死亡率太高。所以小团队可以去试试运气,但已经成型的垂直社交型应用向这个方向寻找出路不是很现实。

二、向臃肿方向进化需要把功能做得更全面

但功能越多,成本就越高,假定你所深耕的垂直市场中用户规模比较小,或你的市场份额难以随着功能的丰富而不断向前突破,那只能说功能上线越多越快那你在转型的路上死的越快。垂直社交应用之所以在社交应用这四个字之前加了“垂直”二字,其最关键就在于垂直社交应用是“面向特定用户群”的社交产品,但Whatsapp和微信之流都不是。因此垂直社交应用没有微信那样的潜在用户群将“海量功能”带来的成本摊薄,自然也就难以真正在“臃肿化”的道路上意志坚定的走下去。

目前来看,臃肿化主要是朝着电商、游戏之类的方向在动,虽然各位CEO们都没有像陈一舟一样明说是“离钱近”,但大家也都能明白你们的苦衷。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明白垂直社交应用发展的陷阱了:往哪个方向发展都难,它在极简和极繁两类应用的夹缝中生存,它专注的那群用户拖着垂直应用沉重的脚步。

画个图出来大概是下面这个样子:

好坑爹!原来自从我开始做垂直社交的时候就注定了要掉坑里面去!OMG怎么办?好吧,问题其实是——

我怎么在这个陷阱中挣到钱?既然已经掉到坑里,但好歹赚一笔先

整个社交应用市场把用户变成现金无非是三条路:

1、服务价值变现:主要是增值服务和虚拟道具(Ps:游戏变现的过程其实是这两种变现方式的综合);

2、渠道价值变现:主要是电商入口和O2O,一个卖商品、一个卖服务(Ps:有偏颇,但无伤大雅);

3、媒体价值变现:广告。

这三条变现方式的核心要素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1、服务价值的变现取决于用户的粘性,因为粘性是用户愿意为服务付费的前提;

2、渠道价值的变现取决于用户的数量,因为单个用户可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是有限的,而且只有相对确定的商品和服务能够满足这些用户的特定需求;

3、媒体价值的变现取决于用户的活跃,因为用户使用的频次决定了该应用的用户界面的展示次数。

如何抓住核心要素把变现做好呢?个人认为核心是三个平衡:

1、利用用户粘性变现的过程中,核心是用户付费率和用户单价的平衡在服务价值变现的过程中,用户是为“差异性”付费的。这些差异包含形象个性化、差异化的资源或服务优先级的提升等,其中红名、金V和昵称置顶等服务是形象个性化的典型代表;贴图、世纪佳缘中查看对方的照片和游戏会员更多的体力值(开始新的游戏回合会消耗体力值)等是提供差异化的资源的典型代表;VIP通道等则是服务优先级的典型代表。

这些服务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低付费率、高客户单价的类型和高付费率、低客户单价的类型。低付费率、高客户单价的类型的典型代表是网络游戏,这已经差不多算是国内游戏市场的“公知”了:一小群付费玩家旁边拱卫着一大群死磕着不花钱的战士们。高付费率、低客户单价的类型的代表就是贴图了,其中最著名的一家靠贴图赚钱的公司就是Line了。

所以,如果你预期中用户付费的可能性低,那不妨试试低付费率、高客户单价路线,如果你预期这个服务大家有可能抢破头,那不妨试试高付费率、低客户单价的路线。

2、利用用户数量变现的过程中,核心是把握用户覆盖量和用户转化率的平衡。商品和O2O里面的服务价格基本上都是既定的,所以这个时候社交平台本身的利润空间是被锁死了的,也就不得不用”促成更多的成交“来扩大盘子。在把握用户覆盖量和用户转化率的平衡的过程中,衡量”平衡“是否成功关键是看用来促成交易的资源带来的额外收益是否比它本身更多。这就像撒胡椒面一样,你撒太开了,可能吃的时候就感觉不到什么味道了,也就是说”没有效果“;你撒太集中了,吃的时候又会火辣辣的,吃的时候受不了,觉得撒太多了”浪费“。

如果大家都像小米的铁粉一样,平均一个人买四五台手机,那针对他们的渠道营销就属于”低用户覆盖量、高用户转化率“;相对来说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各种”病毒式营销“则走的是”高用户覆盖量、低用户转化率“的路线。这一块的个中取舍就见仁见智了。

3、利用用户活跃变现的过程中,核心是把握用户使用频次和用户使用时长的平衡。利用用户活跃变现的方式说白了就是广告,因为用户的活跃创造了用户界面,有了用户界面就有了展示广告的机会。但不同的社交产品创造用户界面的能力存在着天然的差异,而且极为显著。

第3篇:社交媒体的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社交媒体 受众 媒介依赖 碎片化生存

对许多人而言,Facebook,Twitter,Yo-

uTube等社交媒体及SNS社交网络,正成为他们踏进互联网世界的新入口。社交媒体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消费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互动沟通的方式因社交媒体而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正通过社交媒体相互分享时事新闻,与他们身处地球另一端的亲朋好友保持沟通联络。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SNS(社交网站)、微博、论坛等。简而言之就是社会化媒体与社交网络的结合体。

纵观传播学发展史,从最初的拉斯维尔的5W理论到后来施拉姆提出大众传播模式,再到赖利夫妇的系统论,传播模式从线性模式到控制论再到社会系统模式,体现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多样化,广泛性。信息必然会借助媒介进行传播,媒介的特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传播的影响程度。Web 2.0时代的到来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带来的是一场变革,影响的是这个世界未来的走向。社交媒体的诞生更是为“地球村”这一概念佐证,瞬间让整个世界缩小。

一、社交媒体在传播模式上的全新突破

从传播学最初的5W模来看:使用社交媒体的传播者与受众双方地位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以传播者为主导,受众逐渐掌握了话语权。web2.0时代的到来,技术上的创新,使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同时反馈也更加及时。社交媒体提供了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的复杂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从理论上说,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仍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但其传播者、受众、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1、传播媒介的改变

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①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表明媒介形态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内容,内容和载体是不可分离的。而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媒介的本身,媒介产生直接的后果是在实践中会形成新的标准和新的人类生活方式,这种标准和方式是不受媒介内容所决定的。

2、传播信息的改变

社交型媒体由于内容简短,不用经过大脑的深度思考,就可以直接将所见所闻以简短的信息及时制作出来。同时,信息可以通过网页、客户端、手机短信、手机客户端、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等方式来实时。所以,社交型媒体从信息生产到所用时间非常短,甚至可以说是即时播报。对受众来说,对即时信息的需要超过了对信息深度挖掘的需求,更注重新闻的连续性报道和滚动性报道,强调信息的更新速度。社交媒体的信息系统(如微博)由于容量有限,可以让信息者更注重信息的选择加工,让受众更容易在这短短的140字当中找到重要的信息,提要式的新闻越来越精炼,同时更加强调新闻价值。社交媒体信息言简意赅的特性,使人们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判断信息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一读,从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

3、传播方式的改变

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型媒体的出现,让人际传播找到了和大众传播的结合点。其独特的“节点―广播”传播模式,开拓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网络用户习惯以“短消息”的形式记录与分享观点,新鲜事,这种使用习惯的培育与形成,反过来也会对信息的表达方式产生影响,特别是促成从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到节点互动模式的转变。这种理念也必将对今后的新闻产生进一步的影响。例如当前“短讯式新闻”和“交流式新闻”的产生表明了受众正在适应并创造了新的新闻生产和方式。

4、传播效果的改变

社交媒体的传播效果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察:微观上,定向传播效果显著,基于真实的好友身份进行信息传递,受众的反馈及时。社区群体的崛起,使这一个群体内部的粘性增强,在群体内部,一条信息传播速度会异常迅速。同时,社交媒体的人际交往更倾向于形成“弱链接”的人际关系。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弱关系的强势”假设。他认为,弱关系倾向于连接与行动者本人具有较高异质性的人群,充当了沟通不同群体的“关系桥”,容易在不同的团体间传递非重复性的信息,拓展了信息的传递范围,能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宏观上,社交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平台,大量普通用户参与信息传播的方式正在改变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形态。②

现如今,移动媒体的植入,让受众在接触社交媒体方面变得更加便捷,这又从无形中加大了社交媒体受众的粘性,使信息的传播更快速。如下图所示:

二、社交媒体对受众的表层影响――受众的媒介依附

1、社交媒体影响下的受众媒介依附症

对比传统媒体,社交媒体的互动性、个性化、即时性、智能化的特点决定了受众对它愈加青睐,从而也加剧了大众对它的依赖。

社交网络不仅改变着全球的互联网市场,还改变着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有数据表示,在中国,每天有45%以上的人有阅读BLOG的习惯,而33%的人群则坚持更新自己的blog。6年以来,中国网民的上网时间增加了一倍,不管是网络基础的应用,还是在获取信息这一功能上,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数据表明:“从各类媒体的消费者平均接触时间来看,除互联网外,其余媒体的周接触时间均在缓慢下降,其中电视的平均接触时间下降最厉害。例如,报纸的周接触时间由5.9小时下降到4.8小时;广播由10小时下降到8.4小时;电视从25.3小时跌至22.8小时;而消费者在网络上花的时间从10.2小时增长到16.4小时。”③

2、受众媒介依赖的原因

(1)信息方式加剧了受众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社交媒体基于群体和圈子的信息范围,再加上信息不受时空制约,在任何场合下都可以以“短消息”的形式来记录和,社交媒介更多地成为了社交工具平台上的信息工具,信息是为社交服务。显然,人际关系的稳定性会加剧受众对社交媒介的依赖。

(2)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迎合了受众的媒介期待。社交媒体的优势显著:首先,社交媒体融合了所有媒介的传播优势,不仅可进行文字、图像、声音等传播,还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储存、交互沟通、发送信息。其次,传播形态由点对点或点对面转变为面对面,同时再反馈回受众本身。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没有明确的身份定位。不论是互联网还是手机媒体,任何人都可以便捷地向受方传送信息。再次,容易形成二次或多次传播,形成新的信息源。

(3)社交媒体适应了现代受众的心理。“在原子化的社会关系中,社会生活和文化图景显得支离破碎,社会关系网络不足使得孤独感成为一种弥漫性的心理状态,孤立的个体遭遇前所未有的自我认同困惑和归属感的缺失。”④因此,受众会把内心复杂交错的恐惧感转化成对媒介的依赖,把媒介当作一个精神放松的舞台来缓解内心的压力。社交媒体的各种传播优势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虚拟空间,他们通过使用社交媒体获得信息,获得与人交流、社交的机会,获得娱乐消遣,获得话语权,提高了大众参与的主动性。受众通过社交媒体技术筑成的虚拟的堡垒,自由倘佯、释放烦忧。多方位地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渗透到他们心理之中,给他们提供了可寻求慰藉的精神家园,从而依赖并推崇。

三、社交媒体的深度影响――受众碎片化生存

随着Web2.0时代的发展,网络成为了社交的平台,社交媒体是根据受众现实的关系来构建的信息传播模式,它的诞生对传统的传播模式产生了改变,信息获取具有便捷性,媒体结合新的技术平台,再加之社交网络的关联性,助推了受众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媒介依赖程度。

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以及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程度加深造成了社交媒体对受众最本质的影响――生存空间的碎片化。比如说,知晓或描述一件事情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了,而是获取其中一个有趣的点,一个片段。在知识结构上,缺乏完整性,只获取受众自己觉得对其有用的部分。

很多人在不断描述我们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孩子们养成了超文本链接的浏览习惯,很难按照一个逻辑推演过程完整地看一本书。岂止是读书,足球这样的消遣也变得“碎片化”了,很少有人能耐心地看完90分钟的比赛。如下图所示。

通过对社交媒体的分析,我们看到了社交媒体对受众影响的多个层面。未来应该加强对社交媒介对受众影响的实证研究,关注社交媒体新的应用和新的技术平台对受众的影响。

参考文献

①薛可、余明阳:《人际传播学》[J].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②杜骏飞:《网络传播概论》[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③唐山居人,《传媒“碎片季”》[N].《中国经营报》,2010.1.30

④樊葵:《媒介崇拜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第4篇:社交媒体的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巨大变革;发展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手段以及人类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工具和技术设备。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影响很大,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大大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信息技术发展有很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这就是最早期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些应用还将进一步的发展。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科学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当然,电磁波的发现也促使图像传播技术迅速发展起来。从此,图像传真也成为一项重要的通信方式。自从192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第一部实用的传真机以后,传真技术不断革新。1972年以前,该技术主要用于新闻、出版、气象和广播行业;1972―1980年间,传真技术已完成从模拟向数字、从机械扫描向电子扫描、从低速向高速的转变,除代替电报和用于传送气象图、新闻稿、照片、卫星云图外,还在医疗、图书馆管理、情报咨询、金融数据、电子邮政等方面得到应用;1980年后,传真技术向综合处理终端设备过渡,除承担通信任务外,它还具备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成为综合性处理终端。这也为现在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使现在的一些应用成为可能。

21世纪是信息传播日益国际化的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不断地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为:

(1)将信息的表现形式多样化。多媒体技术可以使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化,如通过文本、图表、影像、声音、音乐等集成来传递各种信息,使信息丰富多彩有效地刺激学习者的视觉与听觉等感官。

(2)使信息交互变的智能化。人机交互功能就是人与计算机等媒体中的各种信息进行交互操作,特别是实时交互操作。算机随时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比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可以借助计算机自我评估学习效果。

(3)信息资源的网络化。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普及,网络所提供的人际间的信息交互服务,使得学习者在相同或不同时间、在相同或不同地点的个体之间进行动态信息交流。

(4)远距离传播与实时传播。计算机技术借助卫星通讯和光纤通讯技术,使数字化信息传播具有传输距离更长、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可靠性更高的优点。如网络教学中,教师授课通过网络传播,学生可以在异地实时接收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已引起传统教育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以及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使学习者可以克服时空障碍,更加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速度。特别是借助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将开辟出通达全球的知识传播通道,实现不同地区的学习者、传授者之间的互相对话和交流,不仅可望大大提高教育的效率,而且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宽松的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远程教育的发展将在传统的教育领域引发一场革命,并促使人类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

信息技术的作用还不止于此,其中互联网带给人们更多的方便,可以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例如:互联网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源,还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很好的表现自己的舞台。当今,英语专业印刷版刊物相对较少,作者发表的难度很大。电子投稿和发表不失为一条极好的途径,它帮助师生通过互助共享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无限潜力。并且学会电脑写作是在21世纪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一项必备基本技能。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电脑写作,提高写作技能,并尝试在网上刊物上投稿,展示自己的学习作品。教师学习电脑写作、通过电子投稿发表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成果是更新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信息技术的这些应用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并且信息技术还将发展下去,会变得更好。

在今后,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必将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网络实现并提供各种服务。但是,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也从传统的技术创新与开发,转变到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业务服务的创新与整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各方面都能体现到:①技术上,网络本身朝着更快、更安全、更广的方向发展。依托于Internet网络一些新的、非技术的产业和服务也在不断涌现。网络上的动漫作品、游戏和各种增值服务更需要的并非技术而是创意。因此,网络作为一个通用的平台虚拟的社会,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创新的空间;②未来,我们将使用以数据为中心的全新信息技术,社交平台将演变成为催生商业智能的新渠道。技术的角色会发生转变,将不再局限于提供支持。相反,信息技术在数据成为支持应用服务的平台上为丰富人们生活方面发挥前所未见的重要作用;③由于包含了个人在社交网络的丰富信息记录“社会身份”可能具有更高的价值,超过了客户在企业网站注册这一传统方式所提供的孤立信息;④在技术上层面,信息技术正在从以服务器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演进。企业正在迅速淘汰依托于单个或多个服务器的庞大系统,转向分布于公司内部和外部的精细化可再利用服务;⑤由于包含了个人在社交网络的丰富信息记录,“社会身份”可能具有更高的价值,超过了客户在企业网站注册这一传统方式所提供的孤立信息;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处理和利用信息的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第5篇:社交媒体的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传统媒体;全媒体时代;自我营销;营销策略

一、资本逻辑与媒体逻辑的博弈

美国无疑是世界上大众传播业发展最成熟的国家之一,其市场化程度居世界前列。按照约翰•麦克马纳斯的说法,一个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媒体企业必须在四个市场上采取行动、展开竞争,这四个市场分别是受众市场、新闻来源市场、广告市场和投资市场。[1]我国媒体多半属于国有或公有,因此不涉及投资市场的运作,而在新闻来源市场和广告市场上的探索和竞争从未停歇,但由于媒介组织性质的两重性,还在受众市场上苦苦挣扎,一方面,事业性色彩浓厚,要求传统媒体必须把握舆论导向,肩负舆论安全的重任;另一方面,商业的力量使这个时代的一切都商品化,传统媒体也不能幸免。在现代市场经济语境下,具有较强公共属性的媒体与片面追求利润的资本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尖锐深刻的矛盾,关注媒体的资本逻辑不是要媒体偏离自己的基本价值,也不是要脱离公众的监督和管束,而是在保持媒体逻辑相对独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本逻辑的张力。[2]从这一角度来说,传统媒体应该早日摆脱旧的思想观念和束缚,积极进行自我营销。

二、传统媒体的自我营销策略

传媒产业运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二元产品市场,即内容产品市场和广告产品市场中运作。传统的媒介经营方式为了实现总体经营效益最大化,往往会注重广告市场效益的提高而忽略内容市场的收益,这种想法无疑是错误的。媒介经营是一个双向聚售的过程,一方面,广告商希望通过媒体向受众售卖其商品和服务,达到商业目的,另一方面,媒体通过无偿提供信息资源和功能聚合了一部分规模化的受众,这些受众被媒体作为商品出售给广告主,因此媒体在内容市场的营销效果决定了其在广告市场的营销效果和水平,媒介要想获得总体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在两个市场同时展开营销。(一)广告市场。媒介广告推广包括推广对象、推广内容、推广方式、推广时机等多个环节,只有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从整体上做好媒介的广告推广工作。推广对象包括广告公司、企业广告主、消费者,媒介日常就应加强与媒介推广对象的沟通,例如与广告公司签订长期服务合同、通过举办活动吸引消费者、在留住原有消费群体的同时不断扩展新的消费人群。推广内容包括媒介广告刊播服务、媒介的广告价值,媒介应不断丰富自身的推广内容,提高所推广内容的品质,如可以通过内容创新、服务升级和受众结构优化等措施,不断提高自身媒介广告价值。推广方式包括联谊会、会和广告等,媒介可以积极与推广对象展开沟通活动,同时不断创新丰富自己的推广方式,例如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与推广对象进行线上沟通互动,通过建立官方公众号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把握恰当的推广时机也很重要,可选在年度大会、日常推广、重大事件或新闻前推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年度推广。1.媒体品牌化时代已经来临。在新媒体异军突起、传统媒体竞争方兴未艾的今天,媒体品牌化是传统媒体明哲保身的必然选择。央视提出“相信品牌的力量”,各地方卫视千帆争渡,正是对品牌效应的有力诠释,可以说,媒体品牌化时代已经来临。品牌也是衡量媒体广告价值的重要指标,就像企业面试时名牌大学本身就是对应聘者素质的重要保障一样,消费者通常认为,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媒介上承载的内容是可以信.10News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营销策划赖的,因此消费者对媒体品牌的评价会影响他们对媒介所承载内容的评价,从而大大影响广告的传播效果和媒体的广告市场效益。媒体的广告价值一般体现在品牌力上,它包含公信力和影响力两个方面。媒体的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于该媒体品牌的信任力,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媒体的影响力表现为是否反映公共意愿、维护公共利益、推动公共进步等,没了影响力,媒体就会沦为政治势力或利益集团的工具,这也关系到媒体的广告价值,当一个媒体有了基于公信力和影响力强大的品牌力量,“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我们的广告经营就会顺风顺水。2.媒体广告市场价值的核心在于受众。媒体的最大广告价值在于能否通过内容免费化服务聚集起一定规模化、高品质的消费者。从广告的角度来说,媒介就是“人口贩子”,当聚集到一定规模和质量的受众有了广告价值后,最重要的是以优质的推广和服务来实现广告价值的变现。内地媒体往往只顾着给别人打广告,忘记自己也需要这些,其实传统媒体进行自我营销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媒体资源,比如媒体品牌的知名度、编排和节目、标志性符号、知名主持人和活动资源、渠道资源等,通过全媒体资源进行全渠道的传播和渗透。另外,传统媒体已经有数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发展史,拥有一套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成熟的采编操作流程和较高的社会公信力,在这一点上新媒体难以望其项背,传统媒体自我营销可以充分挖掘并利用自身优势,发挥把关人的角色,达到正向移情的效果。(二)内容市场。前瞻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认识到,内容产业正在悄然兴起,甚至成为传媒产业的主流经营模式。事实上,内容服务不仅是传媒社会功能的体现,更是一种比广告服务更为基本的经济功能。[3]随着时代的演进,受众的注意力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直接向“眼球”收费更有利可图,方兴未艾的数字传播革命推动了内容服务产业化的步伐,好内容可以成为媒体的品牌,毕竟任何营销技巧最终都要归结到节目质量上来。品牌栏目是品牌标志化的象征,只有个性和特质区别于他人,才能形象化地代表媒介品牌、赢得受众偏好,从而忠于栏目进而忠于媒介品牌。1.借融媒东风整合媒体资源,打造全媒体品牌推广矩阵。实践证明,近年来新媒体发展势头正猛,传统媒体仅靠单打独斗绝无反击的可能,因此媒介融合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主流趋势和必然选择。传统的品牌推广方式往往只是在单一媒体上奋力吆喝,而仅靠单一媒体的推广和宣传无疑达不到最好的传播效果,因为每一个单一媒体的背后都有其固定的受众圈子,其覆盖面和影响范围都是有限的,因此传统媒体可以借力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在融媒体的基础上整合媒体资源、品牌推广覆盖范围和受众人数,打造全媒体品牌推广矩阵,全方位地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品牌传播范围。全媒体品牌推广就是利用整合的媒体资源,针对自身品牌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品牌建设活动。全媒体资源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网络、户外广告,甚至车载工具、城市公共设施等,几乎覆盖了大众社会交往的所有范围,其实施的范围之广、传播范围之宽,可以达到良好高效的传播效果。2.打造品牌特色,建设社交网络终端。在受众资源稀缺、内容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今天,信息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媒体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传统媒体想要突围,仅靠质量取胜还不够,如果没有明显的差异化,没有做到市场细分、受众细分,就算秉持“内容为王”的原则,也很难长久吸引“眼球”,形成受众粘性,因此打造品牌特色格外重要。媒体可以发挥资源独特性的优势,打造有地域特色的内容产品,让竞争者难以复制或模仿,比如河南卫视的两大精品栏目《梨园春》和《武林风》就是利用特色资源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对于拥有不止一个社交平台账号的多数互联网用户来说,通过微博、微信获取新闻已经不是新鲜事,社交网络覆盖的群体之广、用户之间的网络性之强,以及发表内容的门槛之低,使得优质内容能迅速引爆,人人皆为自媒体。信息社会里即使是普通人也有极度旺盛的知晓外界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追求着碎片化的第一手信息,社交平台无疑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有统计表明,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基本来自于社交网络平台,因此传统媒体必须适应时展,全力打造社交网络终端,要保持良好的媒体品牌终端能见度和品牌曝光度,让消费者在多个社交终端都能经常看到自己的品牌信息,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知名度,进而影响受众行为。

作者:何冰洁 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美〕约翰•H•麦克马那斯.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M].张磊,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0.

第6篇:社交媒体的发展史范文

起床、吃饭、坐公交车去单位、上微博,是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张芙每天早上必做的头四件事。

自2009年秋天以来,像张芙一样的微博“客”呈爆炸式增长。以新浪微博为例,自2009年8月14日正式上线内测,“用户数以每周50%的速度增长”,新浪副总编辑孟波透露。

“忽如一夜东风来,千人万人围脖戴。”网友亲切地昵称微博为“围脖”。

新闻进入“秒”时代

“语录体”更适应网络时代的生活节奏

微博,就是微型博客,也称即时博客。网友可以把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写成不超过140个字的一句话,发到微博网页上,与其他人分享。

“微博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反馈快。”孟波证实,“目前微博已经成为媒体监控和跟踪突发消息的重要来源之一。”微博让“每日新闻” 变成了“每秒新闻”。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做了一个判断,“微博代表着网络一种新型的发展方向——‘即时网络’。”

在微博里,每个人都是者,无论琐碎生活还是宏大主题。网民的表达欲在短短百字间喷涌而出:

“别以为我眼里含的是泪,其实是,眼药水……”

“楼下的阿姨们又开始闻鸡起舞了。咦,有个阿姨的动作不对啊……”

一些嗅觉灵敏的企业已将微博作为品牌宣传、产品营销的新试验田,而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公益组织也积极试水微博。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则成为国内政府机构中第一个“吃螃蟹者”——开设了 “微博云南”。

“微博就像是Web2.0和3G时代集纳各方言语的‘露天菜市场’,有‘芝麻’,也不乏‘黄金’。”在孟波看来,微博的“语录体”更适应互联网时代现代人的生活节奏。

思维趋向碎片化

传统媒体需正视现代表达方式

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微博,反对者认为微博太琐碎,是“垃圾箱”、“话唠地”,只是消遣无聊的工具。

胡泳并不赞同。“其实互联网上的垃圾信息很多,但不能因此就否认互联网的价值。微博也是如此。”

在许多网友看来,获得交流和认同感,改善人际关系,获得“社交温暖”,是他们爱上微博的另一个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则认为,微博正在推动人与信息的融合。“信息正在变成人的另一种存在方式,人的身份、人的思维与人的行为都正在被信息化,人的社会关系也在信息化。”

只是,微博的只言片语加剧了信息的碎片化,也引发了专家们担忧——它是否会带来语言和思维的碎片化。

“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肯定有影响,”胡泳说,“整个社会的发展就在往碎片化的方向发展,碎片化的趋势不始于微博,但它加剧了这种倾向。这种碎片化是好是坏,我们可以争议,但这个趋势是不能改变的。”

而北京大学博士生乐媛则认为,年轻一代可能更偏好碎片化的表达,“传统媒体需要正视这个变化。”她相信,尽管微博信息已经高度碎片化,但是它们能自发组合、形成对某一事件的完整报道和传播,也能够记录一个普通人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就像是一部个人成长史。

“评价微博价值,不要仅仅看单条效应,而要关注起长期积累的多条效应。”胡泳说。

盈利仍是未知数

中国微博的模样远未成型

不管争议怎样,微博的火爆已是可见的趋势。

在中国,目前微博产品也已有10余家,如腾讯滔滔、9911、同学网、嘀咕、做啥、FOLLOW5、雷猴等,而新浪的加入,更引发了人们对微博竞争的预期,就像当年的博客大战。

尽管微博目前并无清晰的商业模式,盈利点也尚未明确,但“微博在互联网发展史中具有变革性。”胡泳说,“互联网一定会向即刻、实时、同步获得反馈的方向前进,而微博是即时网络最早的一个实践。”

现在,微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用户数量尽管增长迅速,但是还远未达到普通公众大规模应用的程度。如何找到适合中国网民需求的路线,也还有大量功课要做。

第7篇:社交媒体的发展史范文

“从去年8月底新浪微博的测试版到今年10月底的这14个月里,新浪微博的用户数已经超过5000万,而美国的Twitter达到这样的规模几乎用了3年时间。” 新浪CEO曹国伟的话从一个侧面描绘出国内微博市场的火热场面。

微博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实现了三方共赢:用户有了交流、表达自我,以及获取信息的新平台;企业有了宣传和获知消费者需求的新渠道;开发者也有了新的盈利手段。而这三方又是相互支持的,比如用户基数大,开发者才有动力开发应用,而这些应用又吸引更多用户加入。就这样,一个多方共赢、相互依存的生态圈开始慢慢成熟、壮大。

如今,有一种说法:微博创造了新媒体。实际上,这一说法已经得到了实践检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微博来宣传自己的产品或策略。

在中国,爱国者算是比较早行动起来的企业。在新浪微博中,有“爱国者冯军”、“爱国者”(官方微博)、“爱国者故事熊”等账户。这些账户通过一些有奖品的持续性活动,并借助几个账号的相互转发,来吸引用户关注自己的企业。而联想则借黄健翔的名人效应来推广自己。在黄健翔的微博中,网友不仅会发现在许多消息的底端,系统自动生成的消息来源写着“消息来自联想乐Phone”的字样,而且还能看到黄健翔在微博中关于送乐Phone活动的一系列发言。

微博不仅能使大企业从中受益,对于没有太多宣传经费的小企业来说,更是一个新的机遇。

蒋晖是网络培训公司南京利为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办者,他的公司从上半年就开始尝试通过微博挖掘潜在客户。蒋晖告诉《中国计算机报》记者,公司的多半学员都在微博上,用自己的方式来宣传培训班的网络创业思想,并以此吸引更多的加入者。

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而且可以料想的是,随着微博上相关工具的不断出现,宣传效果会越来越精准,渠道价值也会水涨船高。

提到微博中的工具,就不得不说开放平台。近几年,移动应用商店接二连三地上线,站长逐渐变成了开发者。他们不用租服务器、买域名、建系统,只需背靠移动应用商店这一平台就能迈出创业的第一步。而微博的出现,无疑为开发者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创业空间。

在国外,Twitter吸引了不少开发者,实时搜索引擎、视频上载工具、社交杂志等由外界开发者开发的应用风行在这一平台上。而前段时间,新浪微博也推出了开放平台战略――针对开发者和网站,提供应用开发、链接和分享三个层面的合作。

第8篇:社交媒体的发展史范文

在谷歌的Gmail推出之前,电子邮件总是那么一本正经得很无趣,在许多上班族的心中,电子邮件往往只与工作有关。当Gmail横空出世,一切都有了改变,电子邮件也变得有趣可爱了起来,这种改变可称之为工作社交化的开端。

发展迅猛的Gmail

缔造Gmail的是保罗·布切特(Paul Bucheit),这位前谷歌员工——之所以如此称呼他是因为保罗·布切特现已跳槽到Facebook——在回忆起Gmail开发之初时仍然记得当时大家都不看好Gmail的情景。

“我们于2001年夏天开始着手开发Gmail,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喜欢它。有不少人觉得我们应该撤掉这个项目,或者‘重新启动’做一个企业级的安装客户端的软件。即使两年以后,到了2004年4月1日我们正式它的那天,很多谷歌内部人仍然在预言它的覆灭。” 保罗·布切特回忆道:“这个产品太奇怪了,没人愿意改变电子邮件服务,甚至有人预言Gmail将永远也不会有超过100万的用户。”

尽管Gmail常常被形容为“小壁炉”和“出了硅谷就没人用”,然而在以后的短短一年内就在美国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挣得了一席之地,它的用户以40%的速度增长,相比之下Yahoo只有2%,而微软邮件也只有7%。今年4月,谷歌CEO拉里·佩奇在一份发表的公开信中称,Gmail用户人数已超过4.5亿人,而谷歌浏览器Chrome用户人数则是超过2亿人。

2009年,谷歌Gmail诞生5周年之际,Gmail产品经理托德·杰克逊(Todd Jackson)在接受采访时说道:“Gmail令电子邮件使用者有了全新的用户体验,我见证了将聊天功能内置于电子邮件客户端所形成的强大优势,其中包括电子邮件与聊天功能相互嵌合,而Gmail最近推出的视频聊天功能也是Gmail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他透露道:“对Gmail的使用,大部分来自美国以外市场。因此,谷歌正在Gmail所有50种支持语言版本中同步推出新增添功能。”

工作与社交娱乐浑然一体

“有关电子邮件,Gmail改变了什么?”首先一个回答是,Gmail改变了很多用户对邮箱的认知习惯和阅读、组织邮件的习惯。就在Gmail推出之前,Hotmail和雅虎邮箱等免费电子邮件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存储还少于5MB,而谷歌为了战胜这些竞争对手,提供了1GB的免费存储空间,此外还推出了永久存档服务。目前Gmail用户已可以享有超过10GB的容量,并且以大约每月10MB的速度在增加。而Gmail在显示电子邮件的时候,也会同时自动显示对此电子邮件的所有回复,因此用户查看信息就有了会话的上下文作参考。更妙的是,有了Gmail,用户不再需要将邮件归类到不同的文件夹,因为Gmail搜索可以让你很容易地找到你所需要的任何一个电子邮件。从Gmail开始,电子邮件的存储量由MB时代进入到GB时代。

当然仅仅是扩大存储容量,这还不能够支撑Gmail从电子邮件市场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更多人喜欢Gmail的原因是,Gmail让电子邮箱不再单纯地只是收发邮件的工具,它可以和很多App整合在一起,例如聊天。

2005年8月24日,谷歌推出了一款名为“Google Talk”的即时通讯软件的测试版,简称“Gtalk”,谷歌计划以此来抢滩原本属于雅虎、AOL和微软的IM(即时通讯)市场份额。Gtalk秉承了谷歌搜索引擎简洁实用的风格,去除了许多流行的IM工具所采用的花哨功能,它的大小只有不到1M,而这个小小的软件则将为谷歌进入移动手机服务和视频搜索等领域奠定基础。

在Gtalk 推出之后,Gmail随即迅速与之做了无缝链接。从此,使用Gmail的用户可以在一个页面里浏览到所有往来电子邮件。当你看到最新的邮件时,跟该邮件有关的其它邮件会层叠排列在其下方。你可以点击该“谈话”中的任意标题来浏览邮件的具体内容,也可以点击“扩展”(Expand all)来查看该“谈话”的全部内容。Gmail可以在浏览器内的网页上在线聊天和沟通,这简直就像使用MSN 或者 QQ 中的聊天记录一般,当用户查看一个“谈话”线索时,跟该线索有关的信件都会被搜集在一起。

一个无可质疑的事实是,Gmail天然就与谷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说谷歌是一个宝库,那么Gmail就是阿里巴巴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众多的谷歌服务都可以用Gmail登陆。除了Gtalk之外,Buzz、Google Reader、Google 文档、Google 网上论坛,当然还有Google Calendar、Google map等等,都可以在打开Gmail后,迅速找到并使用这些应用。Gmail无限清洁、快速,更有用、有效,比其他基于Web的电子邮件服务更少限制,并且具备强大的扩展功能,这让Gmail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社交与娱乐元素在Gmail的应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有趣,这是Gmail开发理念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词汇。

多媒体电子指向未来

谷歌从没有将自己桎梏在一家提供搜索服务的公司的定义中,谷歌说:“我的使命是整合全球范围的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在谷歌看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将会越来越依赖于在网上获取和交流信息,人们每天都会交换越来越多的重要信息,并将其保存在电子邮件和聊天记录之中。跟踪这些信息或日后查找,可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而谷歌希望借助Gmail来解决这一问题。Gmail 帮助用户了解存储在收件箱中的信息,而谷歌的搜索技术是所有这一切的核心支柱。所以说,Gmail的生长仍然没有离开它的母体——以搜索为核心的谷歌。

第9篇:社交媒体的发展史范文

一、通过并购快速扩张,构建传媒帝国

兼并重组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更是常用的手法,对于传媒业来说,旗下拥有众多的子公司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传媒资源,这对占领受众市场,扩大社会影响力有着重要意义。

1979年,默多克成立了新闻集团,自此以后,新闻集团的兼并扩张一发不可收拾。在这个过程中,默多克通过收购合并等手段,缔造了如今的新闻集团。默多克的并购遵循了跨国传媒公司的一般规律,即先将本国的业务做大做强,通过行业内部的兼并或是跨行业的并购成为地区性的传媒公司,然后跨国发展,在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地区扩张,最后成为全球性的传媒公司。

首先,报纸方面,在澳大利亚,默多克通过收购《每日新闻》等报纸,创办《澳大利亚人报》,使得默多克的报纸有了极大的影响力,他在本土建立了自己的报业帝国。在国际上,默多克报业帝国通过收购英国的《世界新闻报》顺利扩张到英国,随后又以控股、收购等手段掌控了《太阳报》《泰晤士报》等老牌报纸,在美国,新闻集团收购了《纽约邮报》《太阳时报》等报纸,为其在美国新闻界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电视领域,新闻集团在英国创办了天空电视台,1990年,天空电视台和英国卫星广播公司合并组成了英国天空广播公司。同时,默多克在美国收购电视台,并将其组建成福克斯电视公司,成为仅次于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的全美第四大电视公司;2002年,新闻集团又收购了美国休斯电子公司旗下的卫星电视公司Direct TV,这是美国最大的卫星电视公司,如此,卫星电视网覆盖全球,默多克圆梦。

除了媒体外,新闻集团还收购了道琼斯集团,使得《华尔街日报》这份重要的、具有悠久历史的财经报纸被纳入到新闻集团旗下。同时,新闻集团开始进军亚洲,在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区都有自己的电视台,第一家在中国开办的外资卫星电视频道便是新闻集团的星空卫视。此外,其在印度、日本等国家都有自己的新闻媒体,覆盖了亚洲许多地区。

从以上新闻集团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正是在一轮又一轮的兼并和重组中,新闻集团的触手从本土伸向全球,其涉足的领域也从单一领域逐渐触及所有领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并快速扩张。

二、运用新兴技术,加快多媒体发展

“不发展就是死亡”,这是默多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而发展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创新。为此新闻集团不惜花费大量的经费,通过合理恰当的使用新技术,其经营的内容也逐渐覆盖了所有的媒体,从报纸到电视,从电影到出版,再到网络等新媒体,新闻集团在使用新技术上一直引领潮流。

报纸是新闻集团发家的主要媒体形式,也是其高度注重的领域。如今,新兴媒体不断涌现,逐渐占领了市场,传统媒体如何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赢得受众。在这一点上,默多克领导的新闻集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通过将传统媒体数字化来实现新旧媒体的融合是新闻集团最常用的手段,新闻集团逐渐将手下的报纸和电视都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其《华尔街日报》的网络版是为数不多的成功实现向用户收费的网站。近年来,新闻集团看到了苹果公司庞大的用户群,又与苹果公司合作出台了新媒体报纸 The Daily。希望通过ipad终端占领市场,这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作的一个典范,但是,这份报纸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也告诫同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必须要着眼双方的特点,把握优势,针对受众的需求,秉持内容为王的理念,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在电视方面,默多克看到了卫星电视的潜力,大力发展卫星电视。20世纪80年代,卫星电视在当时还属于新技术,默多克大胆投资,率先在英国开办了天空频道公司,但由于技术经验缺乏等多方面因素,公司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随后,默多克再次建立了天空电视台,并将天空电视台与英国卫星广播公司合并组成英国天空广播公司,这一举措使得新闻集团在卫星电视的进程中获益匪浅。

此外,新闻集团还利用新的传播技术,为受众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服务。建立自己的网站,充分运用自己旗下的新闻媒体的信息优势,打造社交、游戏、视频、娱乐等网站,同时,加强与其他公司的合作,把其他公司的优势资源“为我所用”,吸引受。此外,新闻集团还注重移动终端的使用,通过合作或是收购,充分利用新的移动终端技术。如与苹果公司的合作,向iTunes音乐商店免费提供电视节目,以吸引iPod用户观看其电视节目等,并收购赫斯特公司旗下的电子阅读平台Skiff,从而占领了大量的受众。

三、着眼不同受众,实施分众传播

庞大的受众群体是推动媒体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新闻媒体发展的关键和中心所在。没有受众,新闻传播就相当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几十年来,新闻传播已经由过去的媒体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新闻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敏锐的观察到并顺应这种潮流,高度重视受众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吸引受众,占领了广阔的市场,为构建庞大的传媒帝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针对受众需求实施分众传播。新闻集团提供的产品丰富,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地域受众的需求。新闻集团旗下的各个新闻单位都有自己明确的受众定位。如美国的福克斯公司,其目标受众就定位在18到35岁的年轻人。其电视节目的风格、内容、形式都着眼于年轻人的喜好,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收看其节目。再如,《华尔街日报》着眼的都是商务或财经人士。

其次,针对受众的各种需求,设计创造出了多种节目形式,推出了如情景喜剧、互动游戏节目、真人秀和一些另类新闻等多种类型的节目,这些节目满足了受众娱乐、猎奇等心理,有着广泛的收视群体。从公司旗下的《世界新闻报》就可见一斑。此外,新闻集团的产品还注重利用新媒体,新媒体具有便捷、快速、草根性强等特点,受到大量民众的青睐,其新媒体产品也是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

再次,不惜成本,购买大型活动的转播权,吸引受众。1993年,福克斯电视网以16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全美橄榄球联盟比赛4年的转播权,吸引了众多受众。2012年,新闻集团宣布以2.3亿美元购入专注于转播克里夫兰印第安人队棒球比赛的地方体育频道,这个频道有大约500万家庭用户。可见即便时间跨度长达近20年,新闻集团不惜重金购买转播权以吸引受众的策略依然没有改变,并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四、制定战略目标,及时调整策略

新闻集团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经营策略和方法,根据实际实施不同的策略是新闻集团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从新闻集团的整个发展历程来说,其全球扩展的策略是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的。在其建立的初期,其新闻媒介的发展主要是以报纸为主,随着电视的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末,电视随之而成为其业务的核心,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卫星电视、互联网等又成为其经营的重点,这种发展策略与时俱进,符合时展潮流,也是新闻集团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闻集团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也是其在一个国家内得以垄断传媒市场的重要原因,在英国,新闻集团与当时首相卡梅伦的关系非同一般,如新闻集团在收购天空电视台一事中,就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批准。在美国,新闻集团也积极加强与政府之间的合作,赢得政府的政策支持。

同时,在一些小的细节上,默多克以其过人的胆识和超人的判断赢得了发展的机遇,在一些收购、竞争的问题上,新闻集团能够针对市场的实际情况做及时的调整,敢于突破,敢于实践,其决策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