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范文

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范文

一、激趣导入

激发兴趣对于低年级阅读教学来说是重要的一环。因为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观看生动的画面,一些启发性的喜闻乐见的语言能大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前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故事,动人的画面常常会立刻引导学生走进课堂教学,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激趣导入很重要。有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运用其他的导入方式,比如直接导入法,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直接引领学生走进课文,也能较好的使学生进入课堂教学,跟老师融入课文。

二、读与看相结合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秋姑娘给谁写了信?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读与思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 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 《比尾巴》一课时,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争论,你喜欢谁?为什么?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四、读与说相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五、读与演相结合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 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我们在教学 《三个小伙伴》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教师非常满意,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

六、读与画相结合

这里讲“画”有两 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读与写相结合

第2篇: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79-001

最近听了许多低年级的语文阅读课,有精彩的,当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纵观一下,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出现了以下一些误区:导入过于复杂、重分析,轻朗读、实物演示频繁、朗读指导方法单一、朗读评价单调或缺少有效的评价、课堂缺少情趣……

如何走出这种阅读教学的误区,还课堂教学于精彩呢?

一、课堂导入要精彩、简洁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缺少一定的主动性,全凭兴趣而来。所以,语文课堂的导入一定要精彩、简洁,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看》时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深秋,公园里开了很多,可漂亮了,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着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看(读题)。”另有一位老师在教学《鸟岛》时是这样导入的:“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有一个神奇的小岛,叫‘海西皮’,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鸟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鸟岛上走一走,看一看,好吗?”这两位老师的导入语都很简洁,但又充满激情,起到了导入语的作用。

而有的老师为了吸引学生,在课堂导入时设计了很多繁琐的环节,如做游戏、猜谜等,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但也浪费了很多课堂宝贵的时间。因为低年级的孩子很难整节课都静得下心来,所以课堂前半节课的时间显得更为宝贵。

二、实物演示要得当

在低年级的阅读课上,经常会用到实物演示,通过感性认识让学生加深认识,理解课文,体会情感。但实物演示一定要少而精,而且运用要恰当,绝对不能出现科学错误。

如一位老师在教《世界多美呀》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小鸡出壳的不容易,老师拿了一个鸡蛋让学生握在手里,并说谁能把鸡蛋握碎。几个学生试下来都没能握碎,于是老师得出结论:蛋壳太硬了,小鸡出壳真难。在这样错误的引导下,学生会想:难道蛋壳比石头还硬吗?其实这里隐含的科学原理是蛋壳的薄壳原理,在握鸡蛋时,力分散到了蛋壳的各处,所以薄薄的蛋壳也很难握碎。很显然,这里用握鸡蛋实物演示来说明小鸡出壳不容易是不恰当。所以实物演示一定要得当,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千万不要弄巧成拙。

三、朗读指导方法要灵活多样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朗读教学。这是因为朗读不仅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种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对于朗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项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在低年级课堂上,经常会听到学生一字一顿地读书,形成有节奏的唱读,破坏了正常的话语节奏,影响了整体阅读感悟。二是朗读只求形式不求实效。在课堂上朗读形式花样繁多,但朗读教学质量低下,不管是哪种文体,都只是低层次的读响亮,读正确流利,缺乏对学生感情朗读的具体指导。三是朗读指导机械匮乏。在课堂上,有些老师不注重引导学生从课文情境入手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师不知道让学生实现“读出感情来”需要“教什么”,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有的学生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读得怪腔怪调,反而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这里举一个成功的例子:

如一位老师教学《看》第一自然段在指导朗读时,老师说:“马上就能看到了,你的心情怎么样?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通过体会看的心情,引导学生读出高兴之情,学生读得很到位。再如指导读“好看极了”这句话时,老师的引导也是不露痕迹的,巧妙自然:多好看的呀!不是一点点好看呀!在这样的评价和引导下,学生都能把“好看”的味道读出来。

四、要巧抓文本的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

低年级的课文篇幅都较短小,老师要针对文本,合理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景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对语言的感受能力,锻炼说写能力,同时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审美的情趣。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放小鸟》时是这样处理文本的: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精彩之处,描写了鸟妈妈和鸟宝宝相见的场景,让人感动。老师抓住了空白处,引导学生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进行说话练习,让情景更感人。出示填空:妈妈在窗外叫唤,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妈妈在窗外_______________叫唤,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小鸟朝着窗外__________叫起来,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小鸟对着我拍拍翅膀,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说话训练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补充想象课文的“空白”处,以情动人,让学生倾吐真情,畅所欲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提问要得法、明确,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情

课堂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当然离不开提问。老师在提问时,问题一定要明白清楚,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切忌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带有随意性。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好,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提问就显得太随意了。

第3篇: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范文

一、开篇引趣,设置悬念,产生好奇,引发读书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低年级语文教学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导入的设计和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材特点设计导入方式:或生动有趣吸引力大;或声情并茂,感人肺腑;或意味深长,发人深省。我们可以让他们或被吸引,或被感动,或被启迪,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去阅读。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时,我首先由题引发疑问,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条长长的,铺着花花绿绿鹅卵石的两旁都是美丽的鲜花的小路。可是,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却发生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读书的欲望,想在文中一探究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提高了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使他们喜欢上语文课。

二、巧利用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教师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在教学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我用多媒体创设了大自然情境,把学生带进田野中。而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对此并不陌生,贴近了他们的生活,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观察大自然的欲望。

三、图文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而想象又是拓宽儿童思维空间最好的途径。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有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阅读课文。如在教学《酸的和甜的》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紧接着再一次让学生读课文,读后并回答:小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小狐狸因为吃不到高高地挂在藤上的葡萄,故意说葡萄是酸的。这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狐狸的狡猾。文中几个小动物的性格形成了鲜明对比。小松鼠虽然能摘到葡萄,但老实,不动脑,轻信了小狐狸的话,没吃到葡萄。而小猴子聪明,敢于尝试,吃到了葡萄。“我们要像哪个小动物学习?”“看图谁能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此由图画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从而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这种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读画结合,提升综合素质

学生读书后,总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根据小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在《蜜蜂引路》一文中,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蜜蜂,由蜜蜂指引找到养蜂人。指导朗读后,我让学生拿笔来画一画在蜜蜂的指引下,列宁找养蜂人所走路线。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激情饱满作画,用简单的线路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好后并把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评比谁的画画得最好,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画。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有效地促进了其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让学生再拿起书本来读,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高有低,声情并茂。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真可谓是“一箭双雕”,从而让学生感受阅读的成功和创作的乐趣。

五、分角色表演,情境在现,融入其中

表演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天生就是好演员。低年级的课文很多都是有趣生动的故事,适合学生进行表演创作。在教学中,我总是不失时机地让他们上台来表演,这样,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锻炼了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学完《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文后,我布置学生课后在小组内分别扮演小柳树和小枣树表演故事,鼓励他们自制头饰,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将小柳树的狂妄自大和看不起小枣树表现出来。学生都是好强的,他们总希望自己是最棒的,因此,表演得生动形象。为了丰富人物的语言,他们就反复地朗读课文。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他们已将自己融入课文。为了表演得生动形象,丰富人物的语言,他们就反复地朗读课文。在表演中体验表演的乐趣,学生会越读越爱读。

六、课外大量阅读积累知识,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低年级学生对任何事都充满新鲜感,有着很强的表演的潜能和表现欲望,这就要求学生把所读改编成课本剧、童话剧等,利用班会进行课本剧、童话剧等的表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例如,学完课文《坐井观天》后,我让全班学生自由结组演情景剧: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从井里跳出来,它会怎么说?学生展开想象,青蛙从洞里爬出来,阳光会刺得睁不开眼睛。“天好大,好大啊。”青蛙会做些什么?学生摆脱束缚的枷锁,任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给出了不同的解读,大胆地进行自由讨论、交流。我不失时机地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这样做起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体验了参与的快乐。

第4篇: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范文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方面的现状

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阅读理解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是相对不足的,而且现代教育的模式尚未正式形成,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大部分的语文教学只是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因此就会把阅读理解训练仅仅局限在现有的课本当中,完全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及阅读兴趣方面的培养,这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是十分不利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

第一,优化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课堂上,学生不但要学会关于阅读的基础性知识,还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培养成合理的阅读习惯。学生可以通过课余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期刊或者文章进行阅读,练习寻找文章的主题以及中心思想,直到能掌握文章的大意,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语文老师作为学生在阅读上的启蒙者,要逐渐的将正确的阅读方法渗透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例如找关键词法,通过找关键词了解文章的中心大意,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还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并且养成顺手摘抄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而且又具有启发性的句子,不断地研究分析,身临其境的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真实意图。此外,老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善于写读后感,以便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最后,如果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理解上的困难,要善于记笔记,反复阅读揣摩,直至找出答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从根基上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对任何事物的关注都不会太长,总会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此种情况下对于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期间,采用合理有效准确的方法激发出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一旦这种兴趣被激发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使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并且逐渐的将其转化为乐趣,从而养成阅读文章的自主性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后做到有效阅读。

第三,注重提升学生自主阅读意识。抛开阅读者,阅读本身就具有个性化特色,外人的分析再深入永远也代替不了学生自身对于情感表达的真实理解,这完全靠的是学生自己的主观意识和自主学习,广泛的阅读资料,不断地拓展见识,开阔的发展思维,开发大脑的潜力。等做到这一点,小学教师再以乐趣作为支撑点,让学生形成自己独有的阅读系统,培养具有自己特色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从而大幅度的提升阅读能力。

第5篇: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42-01

角色扮演是指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从而体验到文本抒发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角色扮演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第一,角色扮演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在阅读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文本中的任一角色。当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可以将自己扮演成文本中的角色,通过文字与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沟通,达成共识,引发思维碰撞和灵魂共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可以对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从自己扮演角色融入到文本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调动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知和理解,有利于低年级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

第二,角色扮演有利于学生进行体验性阅读。当学生进行阅读时,将自己当成是文本中的某一个角色,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需要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体验。扮演成某种角色的学生,往往容易调动自己的感官系统,进行触摸、体验,这时学生的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等,都会有明显的个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经历,其对文本的体验感受也是不同的,由此可见,角色扮演有利于学生进行体验性阅读,丰富学生的体验经历。

第三,角色扮演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当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对文本进行阅读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这就会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进行想象、联想,重新构建出新的意象,这就是学生对阅读的创造性解读。同时,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冷静地理性分析,需要发挥抽象思维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二、角色扮演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第一,进行人物扮演,引领学生融入文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文本中自己喜欢的人物,并进行角色的转换。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能让学生体验到不同人物不同的心理特点,初步学会对人物心理的揣摩,让学生从阅读者变成文本中的当事人,将阅读过程变成自己亲自经历生活,将对人物感情的体验变成自己感情的自然流露,缩近了读者与文本中人物的距离,能够使小学生与文本中人物的情感更近,心理差距更小。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狐狸和乌鸦》这篇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男女同学,由男同学扮演“狐狸”,女同学扮演“乌鸦”,虽然只有简单的三次对话,但学生能在简单的对话中发现二者的特点: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进行作者扮演,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同时,不仅应该对文本进行体验,而且还要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优美的词句,学习文章巧妙的开头、结尾,学习文章的写作亮点,还可以以作者的身份对课文进行改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让学生通过自由地阅读,进行感悟,能够感悟到文本独有的魅力。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经典词句进行仿写,让学生通过仿写,能够体会到语言运用的技巧,还可以充分利用朗读的方式,增强对文本的感知与感受。

第三,教师扮演好组织引导者的角色,深化阅读教学研究学习的开展。在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学生通过探究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新奇感、神秘感、无畏感走进一座座文学殿堂、一个个文学迷宫,迈进一块块新大陆。例如在苏教版语文第二册中的《三个小伙伴》。教师可以以谜语的形式分别引出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三个伙伴,并引导学生观看录像,找出三个小伙伴在一起发生了哪些故事?这篇文中的第二到第五自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组的形式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通过朗读知道三个小伙伴栽树时,小野猪用嘴巴拱树坑,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小象用长鼻子吸水浇树,并懂得在遇到困难时,大家要相互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角色扮演能够对学生进行情操陶冶,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净化,角色扮演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体验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人物扮演,引领学生融入文本,进行作者扮演,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通过教师扮演,深化阅读教学研究学习的开展。在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时,可以让学生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增强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体验。角色扮演,使学生的个性思维折射出光芒,让低年级阅读教学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第6篇: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阅读;习惯培养;氛围

新课标高度重视第一学段儿童的课外阅读,明确指出:“小学一二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就阅读的情感态度而言,首先是强调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低年级,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使学生喜欢阅读。不可想象,如果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仅凭毅力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即使完成,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呢?

一、家校内外沟通,营造阅读氛围

多年的低年级教学使我认识到,稳定的阅读兴趣需要在父母的参与下才能更好的形成。因此,第一次新生家长会上,我都把阅读当做重点问题向家长进行介绍和讲解。我先了解了学生在家里的阅读情况,再对家长具体介绍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引起他们的重视。

我建议家长在家里营造读书的气氛,家里要有足够数量的儿童读物,在孩子手所能及的地方放置注音配图书,以供孩子能随兴翻阅,打发时光。

学拼音的一个月里,家长要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学完拼音之后,要鼓励孩子自己读,同时要关心孩子所看故事的情发展,让孩子告诉你故事讲到哪儿,这样可以培养孩子阅读的成就感。

二、从故事入手,感受书的魅力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教师就要善于采取形式多样地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我要求家长给孩子至少准备一本故事书放在书包里。入学第一天,我就让学生把准备的课外书拿出来放到桌子上,并从这些书中选了一本,声情并茂地读了其中的一个故事给他们听,并告诉他们,以后学习内容完成了,老师还会给他们读故事。等拼音学完之后,自己就可以读更多的课外书。

此后的一段时间,我经常以奖励学生为由给他们读一些有趣的故事,用到谁的书,那个孩子就格外开心。学生也会在无形中受到感染,感受到书的独特魅力,就会不自觉地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然地去找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

三、学校环境熏陶,榜样示范影响

为孩子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环境,不仅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巩固阅读效果。因此,除了鼓励学生积极办借书卡,为了方便学生看书,我还从学校图书室里借了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看的带拼音和图画的书,摆放在教室后面的图书角上,允许学生自由阅读。

我还给学生创设了更多的阅读机会。我告诉他们,当课学习内容都完成后,剩下的时间可以看书;自习课完成作业之后,学生可以阅读;每周我还抽出两节自习课让全班学生自行阅读。这样一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的特点,认知能力较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四、关注课堂表达,肯定学生的阅读效果

阅读是输入,而表达是输出。评价学生阅读成效最常见、方便的做法莫过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思维和表达。因为有效的课外阅读定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广度和理解深度。在课堂上,有的问题学生答得特别好,我就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当有学生说是看书知道的时候,我就强调书里有很多知识,爱看书的孩子会知道得越来越多,以此来感染学生。上课学习生字组词时,有学生组成成语故事,我就会问他们谁看过这个故事,有举手的孩子就让他课下给大家讲一讲,并给他一个小贴纸作奖励。而对阅读突出的学生,我会格外借书给他看,并告诉他是老师借给他的,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意义自然不一般。

五、趣味评价,享受阅读成果

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语言积累进行合理表达。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同时,还要考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课外阅读的评价方式。一是引导学生填写阅读记录卡,能了解学生的阅读量;二是情感奖励:根据学生的阅读数量,评出“读书大王”“积累之星”,利用节日、家长会进行颁奖,发奖品,拍照片上班级光荣榜,荣耀与幸福引领孩子爱上阅读。

总之,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信心和恒心,坚持下来……一定能够牵着孩子的手走进书的殿堂,体味其中的美妙。

参考文献:

第7篇: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拓展阅读指的是: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阅读与整理,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心理学研究也发现"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信息来呈现时,学生会学得更好"。这是非常有道理的。教师在组织课内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条件,让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的、有见地的学习。

1加强训练地读,让学生闯正确认读关

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孩子刚从口语表达进入书面交流,进入一个符号世界,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所以必须经过不断地学习、训练,帮助他们切实过好认读关。低年级的课文全文注音,字体较大,行距清晰。有意加强了拼音、识字、阅读之间的联系。这样就有利于学生采用"双行认读"的方法,使识字与阅读可以同步进行。从一年级下学期起就可以逐渐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的初读,借助拼音逐字逐句地读,最终达到读得正确、连贯,不错、不丢、不添、不断、不重,并且对课文的整体内容能有一个大致的、轮廓的了解。富有情感地读,让学生品语言材料美。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部分,指导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在低年级尤其是这样。低年级阅读教学一定要精心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感悟体验

2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意境,获取情感体验

可以凭借语言符号展开想象,建立事物的表象,进入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也可以借助课文图画来帮助自己建立表象,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课文的意境,设身处地地进入各种角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乌鸦喝水》中"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可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我们用望远镜看一下,你会看到什么?乌鸦一边飞一边还会说些什么?这样创设了情境,通过让学生"看"和"听"进入课文。在情境中学生记忆的仓库打开了,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激活了。学生凭借这些"背景知识"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尽情描绘课文语言所描绘的情景,再通过朗读,把平面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活生生的形象。

在学生对课文中感兴趣的人和事件有所感受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可以自读欣赏、听读欣赏,还可以眼看画面(图画、录像或课件)、耳听配乐朗诵、嘴跟着吟和,双脑并用,多感官参与,语音、语意、图像、情感、观念多要素融合,以帮助学生多重记忆,整体吸收。进而再让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可以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运用语调,配上表情动作,反复品味咀嚼,达到熟读成诵,完成背诵识累的任务。像《蘑菇该奖给谁》、《小松树和大松树》、《探母》等课文都是进行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加工改造,开展创造性阅读和多种形式的表演活动。比如当成课本剧来表演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用性、生活化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学语文、用语文的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开始。比如学习《草原的早晨》一课,可先让学生说说你看到过大草原吗?它给留下什么印象和感觉。然后播放草原风光的录像,配以蒙古歌手腾格尔演唱的《梦》,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辽阔的大草原,引发了学生的许多向往和遐想。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草原的早晨》就描写的是美丽的大草原。这样,学生便可带着急于知道课文内容的强烈愿望进入阅读。

3课后延伸信息,课内带到课外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课外的世界更精彩,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便把学生带向《水浒传》;教《三借芭蕉扇》,便把学生带向《西游记》。教《只拣儿童多处行》时,带学生走进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教《月光启蒙》时,带学生走向诗人孙友田。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就应该这样把学生带向古代文化,带向现代文化;带向中华文化,带向世界文化。

当然在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拓展阅读中的主体作用外,教师还要注意"三忌":

忌"滥":要克服"滥"读,教师必须有计划地组织阅读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以书籍来源和需要而定,经常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1)贴近学生实际,依据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推荐读物。2)以课内带课外,配合阅读教学,推荐读物,充实阅读的内容。教师可以推荐与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读物。3)拓宽读物的渠道,开阔视野。在学生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时候,引导他们涉猎一些介绍历史、地理、社会知识和科普小品类的儿童读物,尽可能让他们博览群书,提高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能力。

忌"浮":"浮"读,就是泛泛而读,浮光掠影,读不得法。针对"浮"读的弊端,采取读、思、讲、写的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阅读效益。

忌"虚":"虚",结实无实际效果的阅读活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1)不能保证阅读的时间。2)阅读无"度",只求数量,不求质量。3)不注意学生阅读信息的反馈

结论

拓展阅读的实践,这就是一种"大阅读"观的实践。近几年来,我们发现传统教学活动中习惯地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权威"者出现时,学生只有较为被动地走为一个容器似的"吸收"。而在语文拓展阅读新方法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的深度变化。

参考文献:

[1]赵祖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J].教育教学论坛,2012,8(15):108-110.

第8篇: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写作能力;写作兴趣;写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作文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能力是最重要的语言能力之一,作文训练对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感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低年级是最重要的阶段,只有低年级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才能顺利,对于低年级学生的作文要进行有计划的训练,同时还要做到训练的目的性。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探讨并研究如何才能正确且有利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一、培养写作兴趣,激发作文热情,提高内在情感表达能力[1][2][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发挥学生的潜力,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兴趣可以激发人对事物的求知欲,在低年级作文水平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起步训练的第一步。有了写作的兴趣,才会有写作的动力,才能够酣畅淋漓地表达出自身的情感,写出的文章才能真实动人。培养低年级写作兴趣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图画引导

让低年级的学生从看图说话开始训练,是目前比较有成效的一种写作训练方式。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文字的认识和书写量比较有限,很难完全将其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因此,低年级的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写作。可以从最喜欢的东西,最喜欢的人物开始慢慢加深到难忘的事、美好的经历等。同时也可以在图画下面简单加入自己想说的话,这样,图文结合,更加充满童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意向。其实现在教学中,教材中也可以适当增加插画,使课程更加生动的同时,提高学生写作“图文结合”的能力。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低年级学生的作文训练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电视、摄像机、录音机等,低年级学生相对于枯燥的文字更喜欢生动的画面,老师可以用电视播放的镜头,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摄相机摄下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锻炼观察能力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录音机则可以给学生提供声音的冲击,培养其想象的能力。

3、以说促写,玩中学写

相对于写而言,大多数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说,孩子生性好动,因此低年级的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爱说、爱玩和爱动的天性,来训练低年级的写作能力。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述自己喜欢的事情给大家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另外,学生还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玩儿渗入写作的训练,比如春天带领学生去春游,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讲述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景色;“六一儿童节”时,让学生自己阐述比较感兴趣的活动,以及自己打算怎么做,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讲述对活动的感受等;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模拟家庭、电视剧等“过家家”让学生自己想剧本,自己表演,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作情致,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才喜欢说、愿意写,对于写作充满兴趣与情致。

4、注重讲评,激发热情

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成功,并充分享受由此带来的快乐。因此,低年级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注重讲评,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写作,充分调动他们写作的动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激情。对于低年级学生的作文训练,语文老师应该采取“鼓励”的方法,比如在课堂上朗读优秀的作文、表扬写作有进步的作文等等,充分挖掘低年级学生写作的优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以及成功的喜悦。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训练,一定要在学生的信心和信念得到一定的强化后,再充分激励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5、做好学生写作指导

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够细致入微,大部分低年纪学生的只观察到事物的表面,看不到事物的本质也就不能深入理解事物本身,因此写作可能就会过于表面化,这时候,语文老师的指导就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保留学生童真的同时,对其进入深入指导,让其更加深入了解事物本身,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积极的心态,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写作基础,提高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4][5]

1、拼音起步

低年级学生正是开始学习拼音的阶段,打好汉语拼音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和写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汉语拼音和汉字后,让学生们填词造句,采用汉字夹拼音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2、做听写练习

听写训练要从一开始就进行,通过让学生们根据听的写出内容,听写的内容可以是词语或者课文里面的短句。当学生们都能掌握听写内容后,可以让学生摘录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阅读能力,扎好作文的基本功。

3、从造句、写见闻到记观察日记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造句能力后,可以让学生写一些所见所闻,把看到的、听到的等写成一句话或者一个段落,每天坚持写见闻,写的多了丰富起来了就可以当做是日记,进而指导学生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及自己的所感所想并进行评阅讲解,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积累词句,培养恒心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后,写作所需的词句量也就多了,因此写作时可以准确地选用词句,从而写出生动优美的文字来。教师要多给学生安排阅读教学让学生不断积累词句,摘录优美的语言,品读精彩的文章,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小练笔练习

在阅读教学进行的同时可以进行作文小练笔,例如学习文章的重点段落,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对其进行概括表达;由于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重要段落是文章的精华所在,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要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难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6、小作文练习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之后,可以尝试进行小作文练习,可以根据小学课文里文章中的人物、环境、情节等内容进行练笔,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古诗及其插图进行启发,让学生描绘出古诗的诗意和环境,提高对小作文的写作能力。

总之,低年级作文水平训练是一个长期的教学目标,作为低年级语文老师,我们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思维特点,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给予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打好写作基础,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婧.小学低年级作文入门教学浅探 [J].考试周刊,2011年.

[2] 陈丽华.谈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J].成才之路,2009年.

[3] 倪燕.浅谈低年级作文训练 [J].成才之路,2009年.

第9篇: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低年级;语文教学;教师语言

课堂教学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场地,也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形式。对于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教师要在时间较短的课堂上,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读书活动,进行科学的引导,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新课改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获取知识,从而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学习发展的需求来实施教学。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低年级的小学生是具体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读书、学习

小学生的语文教材的内容比较浅显,而且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但是由于学生思维的特点,还是对一些句子和词语不能理解,对读懂这些字句的时候,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1.引领学生联系词句和具体事物

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时,书本上有这样一句话:“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挣”是什么意思?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当时的现状,才能真正领会“挣”的含义。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呈现壁虎的尾巴的样子(细长),让学生观察课件呈现的小壁虎“挣”的动画画面,将这一动作进行放大展示,学生在这个镜头里能仔细地观察到这一动作,将词语和事物联系起来,就能想象出“用力往前的挣脱的样子”。

2.引领学生区分近似物

在《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中,文中用“摇”“摆”“甩”几个词语来描写尾巴的动作,但是对于它们的区别,小学生难以区分开来,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分别呈现出小鱼、燕子和老牛的尾巴,让学生注意观察,并分别展示出相应的“摇”“摆”“甩”的动作,之后,再指出它们的不同,通过这些形象地对比,准确而又鲜明地将它们区分开来。

二、学生读不透的地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动脑

学习新课文,小学生不能搞清楚字词句之间的联系,也难以感悟文中的思想情感,也就是常说的读不透。

1.引导学生弄清词句的含义

在学习《两只小狮子》时,文中出现“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其中“非常刻苦”这个词语,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整天”“滚、扑、撕、咬”和“非常刻苦”联系起来。

2.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

小学地低年级阶段,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不能有效地抓住文中的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应该设计好与课文相关的问题,使得学生在思考时有方向感,抓语言文字之间的联系时,有具w的方法,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事物,逐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语言表达

中低年级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语言质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面对他们,教师要注重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为小学生学习语言创造良好的条件。

1.语言的生动性

生动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充满活力。对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提出生动性要求,既符合了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的特点,与教材的内容特点也不谋而合。教材中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是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的,教师通过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描绘出一幅幅画面,将他们带到作品创造的境界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例以及其中的感人情节,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解,能让学生如见其人。生动的语言,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将深奥变得浅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语言的浅显性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口语化的语言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用儿童熟悉的、习惯的方法来教学。比如形象思维、通俗易懂的词语,并且语速要慢,尽量使用较短的语句,以及有趣的表达,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

3.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能对小学生的语言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要进行规范,用普通话教学,对于把握不准的读音或词义,要查询工具书。讲课时候,尽量做到吐词清晰,抑扬顿挫。

四、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讲授课文的时候,利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将字词和生动的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加深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逐步培养起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讲课期间,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应用,注意正确性、生动性以及浅显性。

参考文献:

[1]周喜来. 浅谈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对教师语言的要求[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3(3):274-274.

[2]宋文红.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读书学习[J]. 新课程・上旬, 2015(7):126-126.

[3]黄丽娟. 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J]. 教育, 2016(2):00221-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