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品课程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质量;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289-02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及工艺尺寸的计算(或选型),目的在于培养分析和解决有关单元操作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1-9]。本课程内容涉及学科多,理论性强,与工程结合紧密,课程难度大,在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就成为授课教师探索的重要目标。笔者从事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多年,结合长期积累的经验,通过举例法对如何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探索,以期为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学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1 形成宏观意识,树立工程观念
食品工程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建立学生的宏观意识,树立工程观念,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提高分析与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例如,流体力学中把大量流体分子构成的集团称为流体微团或流体质点,流体就是由无数个微团或质点组成的连续工质。流体力学就是研究流体流动宏观规律的一门学科,涉及的流体不仅有牛顿流体,也有非牛顿流体。有了流体微团或流体质点的概念,研究流体运动规律时就不必考虑复杂的分子运动而从宏观上来研究流体流动所遵循的规律,这在工程上是许可的。
2 更新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等,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2,8-9]。现代食品工业科技发展迅速,技术更新快,已成为我国工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力量。食品工程原理涉及章节多、难度大,而学时有限。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专业或学科特色进行合理取舍,不断更新教学大纲,及时优化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例如,畜产品加工与贮藏方向应侧重流体力学、传热、冷冻、膜分离、蒸发和干燥等单元操作,农产品加工与贮藏方向应侧重于粉碎、筛分、搅拌、吸收、蒸馏和吸附等单元操作。
3 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要求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包括谈话式、讨论式、归纳式、讲授式、互动式、总结式和实践活动式等。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4,9]。食品工程原理涉及各个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构造、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等,若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强,重难点不易掌握和理解,学习效果较差。因此,在食品工程原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不断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例如,传热这一单元操作,教师可从古人利用冰窖贮藏食物、世界能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能量传递和利用、传热学发展简史和热力学三大定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求知和自主学习,加强师生相互交流,这样就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4 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和主导作用,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采取引进高层次人才和自己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一切教育工作者具备相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在言传身教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三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采取主讲教师定期与不定期培训学习的方式,校内与校外锻炼的方式,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四是加强教师奖惩制度建设,对长期从事本课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服务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可授予相应荣誉称号,颁发相应的奖章和证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勇于奉献。
5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当前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培养创新型人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部曾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高校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实践教学内容包含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是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拓展和深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等[6-9]。食品工程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应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坚持教学与科研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实践教学队伍水平,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服务食品工业输送大批勤奋踏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10]。
6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2个方面构成的统一活动过程。教学质量不仅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有关,还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有关。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习动机和兴趣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流体力学基础这一章,可从大禹治水、都江堰水利工程入手,提出应用了哪些流体力学的原理,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7 参考文献
[1] 赵武奇.食品工程原理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1):130-132.
[2] 李忠宏,胡仲秋,段旭昌.食品工程原理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6):17944-17945.
[3] 严群芳.提高《食品工程原理》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31.
[4] 刘晓艳,刘长海.提高《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20):199.
[5] 柳艳霞,汤高奇.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9):140-141.
[6] 于慧春,张仲欣.“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0(25):145.
[7] 武昊宇.问题导向学习法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2):173.
[8] 丁明洁,陈思顺,陈新华,等.关于《食品工程原理》教学模式及方法探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4(4):69-70.
关键词:高等教育 精品课程 动画教学 数字教学 资源共享 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c)-0128-02
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资源的共享是一种必然趋势。高等教育教学效果的延伸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既要加快传统知识的教学,又要合理实施精品课程教学。精品课程的实现要以网络资源为基础,是教育部、高校乃至企业之间共同的目标。如何实现精品课程数字资源的共享是文章主要研究的问题。
1 精品课程数字教学资源共享现状
精品课程数字资源的构建是企业和教育部门共同的任务,要对高校精品课程的实施起到促进作用,要求政府增加相关企业支持。目前,精品课程在高校的应用主要是卓越电子和天空教室。该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参与者较少,内动力不足
在高校课程改革过程中,重点强调了教学技术的革新。但多数高校以独立自主改革为主,对于以天空教室为代表的共享模式参与度较低。数字资源共享的建设水平低下,在实施中又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在资源的类型上,由于统一度较低,因此网络资源不统一,共享系数低。随着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变化,教学内容也应随之改变,但就现状而言,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改革,还是精品课程的实施,均缺少专业性,资源建设的更新缓慢,受关注度不高。一些网站甚至成为无效网站,课程发表不能获得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上存在重立项、轻建设的现象,使得课程的建设内动力不足,课程的可用度不高。尤其在后期的网站维护上,专业人员缺乏、维护费用挪为它用现象明显,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1.2 精品课程共享意识差
一方面,精品课程的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建设上往往存在问题,教学资源落后很难得到认可。另一方面,高校在改革过程中,学生对于精品课程的了解少,对于如何高效地应用更是知之甚少。对于精品课程在高校内部的宣传不足,高校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对于网络资源的保护意识差,造成资源无法成为高校独享的专利,这对于高校教学改革尤其是对于课程在高校中的推广具有较大影响。
2 精品课程数字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
2.1 教育行政推动与用户自发推动相结合
在精品课程数字教学资源共享模式实现过程中,教育部门要发挥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通过行政部门的推动扩大教育资源的影响范围,经过正确的宣传使更多的学生认识和了解精品课程,承认资源共享的重要性。教育部门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者和执行者,应为精品课程数字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的实现提供支持,鼓励企业生产和学校实施,实行行政推动与用户自发推动相结合的模式。当然,要促进用户自发推动,还要增加精品课程的实用性。
2.2 规范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标准
精品课程在构建过程中,技术缺陷不容忽视。在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规定网站建设的标准,保证服务器的功能,制定合理的网站格式,统一课程资源类型。另外,要规范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还要从音频、视频以及网站的兼容性等方面进行更新。资源存储器要有不同的版本以适应不同条件的访问者,最终确保精品课程的数字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2.3 加强精品课程的知识产权保护
精品课程在开放的同时还应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即保护高校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目前的精品课程教学知识产权保护不够,资源很容易被复制。基于此,要对精品课程的数字资源进行必要的保护,确保其有效传播。并且要确保学校对于资源享用的自由性,从而促进资源的共享与建设。
3 高校精品课程数字教学资源共享的实现――以动画教学为例
在高校精品课程的研究中发现,学校教学体制和专业教学的改革才是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关键。因此,笔者根据自身教育教学经验,以某高校的动画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精品课程的高校资源共享过程。
3.1 改革高校动画课程的教学内容
首先,要使用网络教学方式,就要减少传统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增加能够反映专业科技研究成果的知识。共享是一种必然,各大高校之间应该相互合作,互相吸取先M的教学经验。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目的调整教材内容,将有针对性可以实现共享的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引入课堂。在精品课程数字资源的共享中,还要注重高校教师能力的培养,引入精品课程后,教师要掌握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和发挥多媒体的教学效果。将教材编写与企业需求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资源的共享,使精品课程共享的实用性增强,从而提高其认可度。
3.2 高校动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精品课程的共享还取决于高校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资源共享的目的是减少资源浪费,为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应成为教学的核心。传统的教学方法明显与精品课程的推出相违背,因此要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项目教学、团队协作学习及小组讨论教学等方式。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要以工学结合为前提来推进高校精品课程的实现。在动画教学中,由于现今动画的应用广泛,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多选择实用性强的教学方式。通过“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方式来引导教学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当然,在教学中还要根据精品课程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作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灵活和清晰,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最后,还应强化精品课程的内容,使其更加丰富。以动画教学为例,可以建立相关网站,提供教学大纲下载、动画演示课件以及教学实践模拟等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满足不同特点的高校教学,从而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3 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精品课程教学的基础,也是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必然途径。基于此,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育信息的使用,不断地完善信息资源,确保网络资源这一基础,并构建完整的教学平台。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立项申请,而忽视最终的建设。因此,要在日后的教学中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精品课程建设的立项项目,并且通过资源结合、教师队伍培训等方式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校园网建设来实现学校的网络教学,并丰富其内容,推进各大高校的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确保高校教育的发展。
4 结语
基于目前高校在精品课程实现上的局限性,应尽快实现课程教学的资源共享。这一过程需要教育部门、企业和学校之间共同完成。文章以高校动画教学中精品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了精品课程实现的过程。精品课程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资源共享能够促进高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当然,精品课程的实现还需要加强。
参考文献
[1] 岳建军.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 精品课程;网站;多媒体课件;质量工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3-0061-0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精品课程是高校优质教学资源极大化利用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已经成为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计算机方面的公共基础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已经在各所大学理工科专业普遍开设,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编程思维和编程能力。鉴于教学实际,多所高校都在进行该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本文就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些事项进行一些探究,以期为该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 课程教学现状
为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编程思维与编程能力,各所大学的理工科专业都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对于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1)作为一门计算机方面的公共基础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本都采用大班理论授课及上机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人数多,学生专业差异较大,学生层次分布广,学生自身的差异也较大,统一的授课方式很难同时满足学生的需要。
2)任课教师很多都是多专业、多门次授课,教学任务重,导致其很难对学生的个性和专业特征作过多的研究,结果是授课内容几乎没有区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还是以教为中心,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缺乏进一步的创新,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还是以笔试为主,缺乏灵活性,对于程序设计这样的课程,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意义
作为学生,大家很希望能有一些课程学习方面的优质资源来帮助自己学习。因此,进行本门课的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不同优秀教师的授课课件、教学视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精品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在线测试、编程练习、算法演示、课程竞赛等课程相关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在课下的自主学习,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和针对性。精品课程是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家教育领导部门和高校都注意到了其重要价值。精品课程的建设程度也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学院也提出了多种激励措施鼓励大家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力争提升学科内涵。
3 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内容
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一般包括解析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书写精品课程申报书,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制定精品课程框架,建设精品课程网站,编写教学课件,录制教师授课录像,建立在线试题库等。
解析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结合学校实际,认真研读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对其指标体系进行分解细化,做到心中有数,为精品课程的建设做好准备。
制定精品课程框架 紧密结合精品课程建设指标,做好精品课程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制定出精品课程框架。精品课程框架应该囊括所有精品课程建设指标,并突出自己的特色栏目。
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 每门课程都有学习和考核的标准,为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应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公共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各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编制教学多媒体课件和编写教案 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要求相应的指导教师编制符合专业培养要求,具有良好风格,质量高的多媒体课件,并编写相应的教案。多媒体课件要做到优中选优。
录制教师授课录像 选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几位教师进行授课的录像,将其好的教学场景录制下来,以提供给更多学生使用。授课录像可以由学校多媒体中心人员提供录制帮助。授课录像应该能够体现授课内容的合理性和授课方法的先进性,并有一定的趣味性。
建设试题库 精品课程的建设要配套试题库,最终实现学生的在线练习和在线测试。试题库应能涵盖考核的所有知识点,并且包含不同的试题类型。
建设精品课程网站 为了实现精品课程资源的和展示,要建立精品课程网站。网站要栏目设置合理,界面美观大方,色彩配置符合人眼长时间查看的要求。网站能够充分展示课程建设中的各个要素。
书写精品课程申报书 严格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申请书的要求填写,在格式上做到规范无误,在内容上要能够突出自己的特色,提供的支撑材料有理有据。
4 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注意事项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然而,许多高校都存在“重申请,轻建设”的情况。实质上,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要更加重视后期的建设工作,在内涵上提升教学质量。笔者认为,精品课程建设中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其目的是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的本身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要从根本上改善教学质量,提升内涵,就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大现有教师的再教育,鼓励其进修或深造;另一方面,可以引入高学历、高能力人才,充实教学队伍。
规范规章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逐步规范相应的规章制度,如统一备课、专家听课、学生评教、教学竞赛等制度,从管理上为增强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注重精品教材编写 精品课程的建设离不开精品教材的支撑。应注重教材内容的不断革新,将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知识内容反映到精品教材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好的素材。
重视多媒体课件的编制 多媒体课件是精品课程网站的重要部分。要重视课件的编制,编制出内容丰富、布局合理、构思精巧的多媒体课件,以利于课后学生的自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粗制滥造的多媒体课件往往只是书本知识的简单展示,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欲望,无法起到相应的效果。
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品课程的建设,应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重视实践教学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要求加强实践教学。同时,在精品课程网站上,也可以多增加一些编程问题,鼓励学生参加程序设计大赛。
重视学生评价 精品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最终还是要以学生是否学到知识作为根本依据。精品课程的建设,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并把学生的好的建议吸收进来,进而进行教学的相应改进,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 结束语
精品课程是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精品课程的建设对于提升学校学科内涵有积极的意义。作为一门实践性强、专业分布广的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讨论了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意义,研究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内容和注意事项。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对其合理使用,对于增强教学的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应注重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为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幼如,尹睿,谢虎.精品课程群支持的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3(8):1-7.
[2]李立,王辉.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12-14.
关键词:中职学校 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 课程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课程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在中职学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的导向,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和资源库的建设,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中职学校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模拟电路分析与制作精品课程建设为例来探索中职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
一、课程设计的思路
模拟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设计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根据行业企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和专业职业能力的需求,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的需要,以能力为本位,对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以及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从课程结构体系与课程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制定课程教学方案和课程标准,为课程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改革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坚持以理论够用和为后续课程服务的原则。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打破原有教材中章节上的平铺顺序,以电子小产品的制作为主线,以单元电路为基础,以实施理论一体化教学为中心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技能实训渗透于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
在模拟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中,以直流稳压电源、音频功率放大器、无线遥控插座和温度指示器四个小产品制作为主线,组织单元电路的教学,设计18个教学活动。通过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电路识图、原理分析、组装元器件、功能调试等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改革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使教育教学活动更直观、形象、灵活,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态度,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四、校本教材编写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课程目标,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按照工作过程来进行序化,打破理实脱节、学科本位的教材体系,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开发理念。在模拟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校本教材的编写中,以安装实用的电子小产品为载体,以产品驱动、项目引领、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融合的方式进行编写。
五、建设共享教学资源
在抓好教材建设的同时,要做好与教材配套的实验、实训室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企业合作,制件与教材配套的PPT、图片、视频、动画和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模拟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教学资源库。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真实开发环境下的教学应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清晰、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模拟仿真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将教学大纲、学习指南、习题与解答、综合测试、教学课件等资源上网共享,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团队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加强中职学校教师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教学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的导向,可促进教师团队教学科研能力的全面提高。通过精品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教材编写及参与教学资源库等方面的建设,推广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教学团队。
【关键词】 计算机文化基础 精品课程 建设 措施
国家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并在全国高职院校正式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我们应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按照精品课程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材、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的建设,建立课程网站,创建现代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使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得到全面的建设和长足发展。
1 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背景及现状
1.1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
由于现在大多数初高中学校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部分学生家庭也已有计算机,许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已达到比较高的程度,但也有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差,这样造成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别较大。
1.2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造成教学内容不断增加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拓宽各模块深度和广度,及时补充新的知识,还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而教学的时数在压缩,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安排各模块的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讲多练,提高效率。
1.3 教学面临外部形式发展和内部学生需求提高的双重挑战
一方面,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入学水平已有了较大提高,原来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变。另一方面,IT发展越来越快,课程现在讲授的内容显然难以满足学生将来的要求。
2 全面推进精品课建设的意义
2.1 能够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全面推进教师使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创建教学名牌,促进计算机教研组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学历层次,造就一支拥有高水平科研和教学能力、老中青相结合、能够保持长期稳定性的教师梯队,造就名师队伍。
2.2 精品课程建设是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保证
这样的精品课程拥有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将最终有利于实现课程培养目标。
2.3 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发展竞争力
精品课程建设是对课程实行宏观管理、可持续地推进课程整体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管理观念更新、实现教学管理创新的主要方面。建设一批辐射性强、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可以营造一种重视教学质量、重视课程建设、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良好氛围;可以推动科学、规范有效的课程建设机制的形成。
3 精品课程建设中可采用的方法和措施
3.1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名课工程
教学队伍是否具有一流水平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有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评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应积极采取措施,按照课程体系和课程质量要求重视培养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完善教师进修和培养机制,以老带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3.2 推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1)教学内容要先进,应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必须能够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从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中提取其核心精华,要保证课程本身的“适应性”、“体现新技术”和“新的应用”。(2)在教学观念上,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3)在教学方法上,摒弃灌输式,实行启发式学习。除课堂教学外,还要通过布置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参加等级考试、组织信息技能大赛等活动,将课程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4)大力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用网络进行精品课程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录像、课程素材、习题、实验指导、题库等要上传网络并向社会开放,形成精品课程网页,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3.3 编写和制作系列化、立体化优秀教材
应围绕课程目标,做好主教材和实验、实训等教材的配套建设,编写和制作相关教材、教学参考资料,重视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将基础课程教材、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实验课教材、实践课教材配套建设,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的配套建设。
3.4 开发网络教学系统,提供多元化教学资源
网络辅助教学系统是以网络学习为主、传统教学为辅,协助学生主动式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采用网络辅助教学可以极大的方便教学工作:比如,将讲义及有关学习资源放在网上,学生随时都可以在自由上机时间内登录课程网站浏览并进行课后练习。其次,为学生构筑一个网络学习环境,既可以个别化学习(通过学习课件自学和复习,结合教材完成上机操作、提问、搜索学习资料)等,也可以协作式学习(与同学相互讨论、作业互评等)。同时培养了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获取知识的能力。
3.5 建立科学、高效、严格的课程考试系统
课程考试应采用网上在线考试,在课程网站开通的同时,还要自主开发网上通用考试系统,实现自动组卷、审卷与发卷、答题与交卷、试卷评阅和成绩管理与统计分析,且对个人课后练习将提供全面支持。学生通过网上练习系统和考试模拟系统,可以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自我考核和评价,还避免了人工评分时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了评分的客观公正。
参考文献:
[l]吴华洋.大学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及考试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11):65—66.
关键词:中职教育 精品课程 改革 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主要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要想提高中职教育的教育质量,就必须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品课程。
一、 什么才算精品课程
要对精品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精品课程的内涵。中职教育的精品课程主要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有五个一流的标准,那么什么样的课程才算得上是精品课程呢?
1.精品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由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员,中职的精品课程的目标也必须与之挂钩,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作为重点。在课程开发和设计时,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
2.精品课程的教材。精品课程的教材必须有先进性、适用性、工学结合的特点,无论是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等都要符合课程设计的要求,并且能满足网络课程教学的要求。
3.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结合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采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等。
4.精品课程的教学管理。首先精品课程应该能够广泛的采用现代科技元素,进行网络课程的资源共享。其次不仅要教授学生们理论知识,更要结合校内外的实训基地,让学生更多了解企业实际。
5.精品课程的教师队伍。精品课程应该有适当比例的有企业经历的教师,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比例也必须合理,各自承担适当比例的课程教学任务。一门专业精品课程的师资组成应该是该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典型和缩影。
二、 如何对精品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
1.教学观念要创新。精品课程改革和创新首先就要创新教学观念,一是要顺应中职教学中公共基础和职业专业并存、以职业专业为主的教学目标,实现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和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二是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一方面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另一方面理论和实践必须是相统一的,尤其是在中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三是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2.教学内容要创新。精品课程改革和创新的核心就是科学内容的创新,要处理好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教材、实践实习的关系,精品课程的课程设置必须和课程内容有机统一起来,教师要创造性的运用和开发教材,还可以采用和企业联合研发的创新实用型教材,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相结合,努力培养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都一流的学生。
3.教学机制要创新。机制要创新,首先要建立激励机制,要在职称评定、利益分配、精神激励上充分体现学校重视精品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其次要建立评估机制,要对精品课程的课程改革、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和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要切实落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突出课程质量,确保课程的精品程度;最后要建立岗位责任制,要转变用人机制,精品课程的建设要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和主讲教师聘任制,加强精品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三、 中职教育精品课程改革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
1.精品课程建设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精品课程建设要先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要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的变化与需求,主动适应区域、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并且要根据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办学特点,突出学校的特色。
2.精品课程建设必须要保证其示范性。精品课程是众多中职课程中的精品,因此要对其他中职课程有引领和推动作用,必须坚持精品课程建设的特色性和示范性,这样才能称之为精品。
3.精品课程建设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精品课程建设要真正落实到课堂,真正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要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基础,围绕课程改革和专业设置,多与企业开展办学、实习合作,保持校企长期友好合作的伙伴关系,让学校成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的基地,让企业成为学校校外实习的平台。
4.精品课程建设要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推广,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和交流推广,开设更多的中职教育精品课程,并加以推广。
四、 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教育的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中职教育改革、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中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办学条件,还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因此做好中职教育的精品课程建设的改革和创新工作,是当前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一大重点工程。
参考文献:
[1]蒋夫尔.精品课程建设:校企合作才能结出甜美硕果. 中国教育报,2010
【关键词】精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高专的办学定位;特别是专业课程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课程设置合理,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精品课程建设关系到我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推动各系课程的整体改革,推进观念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以高职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管理,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建设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最重要的基础作用。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建设一批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符合国家级、省级相关申报标准的精品课程。
二、建设主要步骤
制定本课程建设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的研究,包括教材建设;课程实践环节与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现代化建设(包括课件制作); 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整合实践;网上资源的完善及上网计划。
三、建设主要手段
精品课程分申报网站,课程网站两块,前者是静态页面,后者是动态网站,通常要加入3个不同老师不少于45分钟的视频。通过专业的教学网站制作商(如武汉的高德,宏达维等),以网站开发平台来制作动态的课程网站并进行日常的更新维护,通过在课程网站中嵌入教学课件,视频等工具来满足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需求。逐步的完善课程资源的上网和积累,同时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
四、精品课程建设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出教学的优质和高效,要坚持教、学、管综合考虑,以教、学为主,把教学效果放在首位,同时考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科学研究与教学相辅相成的原则
要加强科研和教学的紧密结合,通过科研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主讲教师要坚持从事科研活动,讲授内容应能反映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教学过程应贯穿科学思维和创新方法,要充分重视实训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性环节。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原则
要加强运用现代管理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此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系统建设原则
精品课程的建设不是孤立的,在精品课程的规划与建设的同时,要把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工作予以统筹考虑。
五、精品课程建设重点内容
1、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动高职称、高学历的优秀教师走上教学第一线,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
2、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精品课程的内容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始终保持先进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体现新石器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3、重视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应选用国内目前的优秀教材,鼓励使用自编特色教材,开发网络课件,建成由文字教材、电子教材、网络课件、试题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
4、注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精品课程应根据课程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力争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上网开放,实现网络共享。
5、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精品课程应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开设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试验,引导和鼓励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6、注重培育课程特色。精品课程要在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考试模式等方面形成风格和特色。
六 精品课程的管理
1、制定科学、有效、严格的评价机制以及验收标准,严格组织验收
精品课程立项后,每年必须向学校提交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年度报告,接受学校组织的精品课程建设中期评估。我校对精品课程检查的内容包括:相关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内容上网开放的情况;网络课件、授课录像上网开放情况;网上课程内容更新情况记录;网站记录的访问及信息反馈情况;网上资源和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该课程下1年度建设计划和网上资源建设的时间表;经费使用情况等等。检查不合格的课程取消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并停拔其课程建设经费。可保留其两年内申请复查的资格,复查合格的可恢复“精品课程”称号,复查后仍不合格的,3年内不能重新申报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显著的项目,可增加其经费投入,并列为重点项目扶持。
2、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每门立项的课程,根据建设目标和进程,经予经费支持。主持人和项目组享受有关积分补帖和奖金。在教学工作量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要求教授、博士为本科生上课和承担精品课程建设,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入精品课程教学工作。要使教师为精品课程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得到肯定与支持,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师参加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高等教育需要精品课程,因为它能使学生接触到大量的优秀教师资源和优秀教材资源,并能够使用到优秀的课件,体验先进的教学方式,获取大量的学科前沿信息。使学生的知识面更为宽广,能更快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教师也能利用网上精品课程资源,彼此互相学习、借鉴、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学、教、研相结合,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我校精品课程建设不足之处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但是校级精品课程评审后所达到的效果和最初的设想存在差距,特别是示范和辐射作用不足。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让精品课程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彭佳文,本科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09,11:12.
[2]唐全鑫,地方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当代教育论坛,2009,8:47-49.
[3]郑少燕,改革教学模式,创建精品课程,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年第6期.
[4]段善利,精品课程应着力体现1个“活”字,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8期.
[5]申勇胜,关于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招生规模的迅速增长远远大于教育资源的增长水平,高校如何应对办学条件的不足?
面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现状,如何使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高等教育让学生和家长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如何使教育成本获得更高的回报?
在高校学生数量扩张的背景下,如何让数量和质量同步协调发展?
课程体系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提高优质课程的利用率?
……
一切问题都是围绕教育质量展开的。可以说,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目前普遍存在于全世界。而我国更是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随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教学改革工程。教育部自2003年《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启动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项目以来,从2003年到2010年期间,共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近4000门,近800所高校的课程获评国家精品课程。由于精品课程的国家级、省级、校级三层架构设计,精品课程建设被全国高校和广大教师高度重视,绝大部分高校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的同时,形成了数万门的省级、校级精品课程。
10年来,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已取得了初步成果,精品课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仍有太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致使精品课程的建设投入与所获效益相差甚远。尤其在艺术教育领域,精品课程的价值并未得到全面有效体现。在全国各地艺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下,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精品课程,使更多艺术教育资源贫乏地区享受到名校名师课程,这对于以培养探索和创新人才为宗旨的艺术教育来说,意义重大。基于此,记者着重对艺术教育教学领域的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探讨,也是站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宏观思维和时代背景下,对当前高等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实践视角的内省和反思。
强调内涵、突出特点――精品课程建设宗旨明确
从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和目标来看,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其中包括6个方面内容: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而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关键点和落脚点。对于艺术类学科而言,精品课程建设也有其独特之处。
艺术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由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因此其建设和投入力度也必然是自上而下的。高质量的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了较好的辐射面和应用效果,其教学团队得到相应的荣誉或奖励,必定会自上而下带动院级精品课程和一般其他课程的协调发展。
加强课程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对于艺术人才培养来说,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是具有创造力。因此艺术精品课程首先要有创造性思维和全新的教育理念,这当然少不了一流的优质教材和优秀的教学团队。如“美术教育精品课程内容应体现先进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美术教育精品课程在现有的本科教育中应进一步融入中国文化审美的观念意识,从而带动本科生造型思维的思想性提升,进一步启发大学生对于当代艺术和价值观念的思考”。由于担任了一门校级美术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教师洪利标对艺术精品课程有着本质上的认识。
目前全国各高等艺术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精品课程资源共享方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高校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在中央美术学院官方网站上能够查寻到“素描”“色彩”“造型基础”等多门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北京舞蹈学院的官方网站上能够看到“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中国民族民间舞传统、典型组合课”“历史生活舞蹈”等精品课程教学相关内容,这些精品课程通过互联网呈现给全国高校的学子,实现了资源共享。中央美术学院及北京舞蹈学院均拥有一流的教学团队,相信其精品课程教学水平能够得到其他院校师生的广泛认可,对其他普通高校的同类课程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地方高等艺术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以吉林艺术学院为例,2010年吉林艺术学院制定并下发《吉林艺术学院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吉艺发[2010]40号)和《吉林艺术学院“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文件,按照学院精神,学院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工作。目前学院已经拥有揭裱与修复(朱臣教授)、风景写生(刘大明教授)等12门省级精品课程。从2007年到2012年,教学团队中任传文等3名教授先后被评为省级名师,他们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合理的教学设计。课程团队积极推动了吉林艺术学院的教育改革,使得规模化的艺术教育更适应现代社会、教育文化的发展。在实践教学中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教师讲课水平逐步提升,真正做到教学上以学生为中心,课堂内容丰富,语言通俗,逻辑清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建设方面,精品课程教学团队主讲教师成绩卓著,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教学成果应用广泛,在各专业院校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洪利标认为,学院这样下功夫打造精品课程,是基于真正对艺术教育整体教学质量能有全面提高。学院从领导到各部门非常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日前由学院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2013年院级优秀课程,对入选课程组的每一位主讲教师进行随堂听课。经过两轮的评价和筛选,最终评出油画写生、专业素描基础课等院级优秀课程12门(任课教师37位)。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精品课程,使精品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但“目前艺术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中高质量的精品课件还不多。我们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从当前的艺术教育实际状况出发,顺应艺术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去引领艺术教育课程发展的新趋势”。洪利标提出的问题,可以再次引起我们对艺术专业课程特点的重视,如果能从本质上把握艺术教育规律,将艺术专业特点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相信定能产生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艺术专业精品课程特点
艺术类专业包括的范围很广,如音乐、舞蹈、美术、设计、影视、戏剧等,虽然在艺术语言和表达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其本源是相通的,都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那么从遵循艺术规律的角度来说,艺术类相关专业的精品课程申报与其他学科有何不同?
以音乐专业为例。星海音乐学院副院长雷光耀认为,音乐类的大部分课程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具有实践性的课堂环节。例如合奏、重奏等,课程建设和更新需拍摄精品课程视频等,相关的乐谱音响价格不菲,资金投入较之其他专业投入较大。其他学科强调文本教案,音乐专业更注重音响资料。
同样是艺术专业,其他专业也有着类似情况。北京市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韦云从5个方面介绍了艺术类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的独特之处。
第一,课程属性与教学目标不同。艺术类专业课程注重创意思维、审美修养和技术表达,没有固定的模式,是艺术感觉与技术的结合,往往注重发挥艺术独特性。
第二,因为教学目标不同,课程设置也不同。艺术类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作用、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是有区别的。每一个艺术类专业课程都会有符合课程特点的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不同的。如艺术设计类课程设置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艺术素质、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的高级人才。
第三,教学内容不同。艺术类课程教学内容在针对性与适用性、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等方面因专业课程而异。
第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同。艺术类课程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等方面是不尽相同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方法、手段创新,强调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
第五,教学环境不同。艺术类课程教学环境多元化,每个专业课程都有其鲜明的专业特点。
重申报、轻建设――精品课程建设问题突出
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无线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探索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闯出了一条新路,也由此推动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发展与传播。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充分利用无线网络、影像、数字多媒体技术、电子图书馆等资源,能使更多的学生共享精品课程资源。目前网络上共享的高校精品课程资源相对丰富。如记者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就看到了包含多个学科专业在内的,有教学团队维护的本科精品课程和学校推荐课程共14234门(截至发稿时),随机点击进入西安音乐学院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民族交响乐队训练与表演课”(翟志荣主讲),网站上提供了该课程的课程概况和课程内容等详细内容,但在互动交流区,留言的人非常少;同样,在西安美术学院的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水墨写意人物画写生”(刘文西主讲)的互动交流区,也比较冷清;由徐勇民主讲的湖北美术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工笔人物画”,亦只有3人留言。虽然不见得每一位访问者都会留下痕迹,但以上课程的上传时间都在4年以上,而且课程的视频播放较为流畅,画面和声音也很清晰,即便留言的人均称获益匪浅,但其“门庭冷落”之状不免令记者感到遗憾。这种现状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即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尚未形成常态。
与以上情况相类似的是,当前一些高等艺术院校在本科教育教学中建设了精品课程,其在实际教学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带动了学科的发展。然而也有不少院校的精品课程成为摆设,有的精品课程连本校的学生和教师都没有分享过,大家只是听说有这么一门精品课程。洪利标认为,这种现象说明精品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成为个人的“荣誉”和“成果”,其广泛影响和作用并不明显。
韦云认为,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在于整理资料与申报要求的矛盾问题、建设过程中课程安排与企业(或行业)深度合作的问题、建设周期与后期延续的问题(没有资金投入)、教师团队协助的问题、带动专业群建设与专业辐射的问题,等等。
重申报
据一些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介绍,有些精品课程其实并不精,课程负责人只是吃透了评审标准,获得了相关部门的支持而争取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资格,其实在该团队中根本没有人教该课程,只靠做材料而成为了精品课程,这样的课程根本没有实际价值。在雷光耀看来,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因为评审专家并不全是相关专业的专家,现在的评审说是请专家评,但实际上仍是由行政主导,自上而下的工作方法,一会儿搞个什么“工程”, 一会儿搞个什么“平台”,高校都忙于应付这些,几乎没有时间认真做一些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能推动本校发展的实际工作。而且评审的时间紧,量又大,又没有质量跟踪与责任追究,因此就造成了评审就是看谁的材料写得好,谁会取巧迎合评审标准的闭门造车式的行为了。
总结艺术类精品课程申报、评审中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申报书统一的大锅饭形式,对于艺术类院校来说,没有突出艺术类的特点,缺乏艺术类实践环节、艺术类教学模式的认定;评审标准规定了申报人的资历和职称,将一大部分正活跃在一线教学的优秀教师拒之门外,复杂冗长的申报材料让很多教师望而生畏;评审标准更强调文本类资料,使音乐、影视等艺术类课程处于不利地位。
轻建设
在韦云看来,精品课程应该为相关课程建设树立标杆作用,教学资源库建设能够使更多学校相关课程资源共享,因此应该推进课程建设的规范化和示范化。然而,目前的精品课程建设中,精品课程专业群建设协调发展仍有待提高,其缺少创新、缺乏长期课程建设规划、缺乏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因此,出现短命的精品课程现象不足为奇。
目前,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一些不理想现象,比如课程建好后更新不够,或者根本不再更新,而使精品课程缺少了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也使精品不再精。对于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重申报,轻建设”“审查不够严格”“未能彻底解决资源共享”等问题,更多的是源于一种应付差事的做法,原因有很多。雷光耀认为主要是近几年建设的脚步太快,几年内全国建设了大量的精品课程,而审查制度和网络资源共享建设却没有跟上。比如没有专业的建设团队,都是教师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很多人并不具有建设网站剪辑视频的能力;有的只是将教师上课的环节全部拍摄下来,不做任何后期处理,忽视了网络教学和实际课堂的差别;有的精品课程并不能算本学科内的精品;推广力度不够;申报时间仓促,有的难免应付差事。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制度上从上到下进行完善,评审专家的认定也应改进。
后劲不足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和持续的任务,而现有的精品课程建设都有周期性,阶段性完成与验收,使其很难再继续发展,许多课程内涵建设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或达到预期效果,周期结束,没有资金支持,甚至半途而废,或成为一个名词的精品课程被束之高阁。韦云认为,课程建设的中断,使少数课程又恢复到建设初期的状态,是非常可惜和令人担忧的情况。没有了相关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企业与课程合作无法继续;专家的支持力度减弱,导致课程改革不了了之;课程与课程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没有了更多的教学交流与课程联系;有的教学团队虽然有成员参与课程建设,提供成果支持,但受制于课时、课程分配、完成工作任务等客观因素,无法参与到精品课程教学之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亟待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应政策,完善精品课程建设,才能使精品课程建设更有意义。
提高质量、促进教改――精品课程建设大有可为
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出口,是通过网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分享。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因此无论是精品课程建设,还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都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精品课程建设与教育信息化的结合,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不容忽视,这项工程也将成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与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发挥示范作用
精品课程建设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起到的作用往往并不理想。艺术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后应如何发挥其示范作用?雷光耀认为,首先精品课程的申报一定要选本校真正精品的课程教学,集中力量建设,重点是课程内容,而非申报书。其次,艺术类院校的精品课程应最大程度发挥艺术类专业的特点,除了课堂教学环节,还应注重实践环节。再次,精品课程建设后,其视频应做后期处理,配备字幕、音响,ppt、画外音解说等,使其适应网络教学,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
韦云则认为,必要的资金投入,能使课程建设得以延续,积累更多的教学成果和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探索与实践,便于归纳与总结。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应建立课程与课程(其他院校相关课程联系)联动体系;学院与学院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产生辐射与引领作用;还要不断纳入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永远处于课程教学的前沿;同时要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借鉴与创新,但不能照搬照抄。
在推进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的前提下,促进精品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协调发展尤为重要。在韦云看来,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成功与否的前提;精品课程具有带动和辐射相关课程建设的功能,应注重内涵建设、完善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协调专业群建设与发展,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效应所在;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合作、学校与行业合作的深度,尤其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环节。
突出学科特点
高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高校艺术相关学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美术教育为例,美术教育注重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并兼顾艺术理论及内在素质。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够进行绘画创作,还能胜任美术教育教学,适应美术教育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及社会需求。那么精品课程建设中应如何突出美术教育专业特点呢?洪利标认为,首先要强调美术教育专业性,明确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还要始终贯穿励志教育。因为不少学生虽然报考的是美术教育专业,但并不热爱这个专业,不想当美术教师,有的看不到前途和希望。要注重观察了解学生的专业思想,通过励志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美术教师这个职业,并具有良好的师德,忠诚于美术教育事业,点燃他们的正能量。
洪利标说:“目前部分高师院系自身定位不明确,有脱离‘教育性’的倾向,值得我们关注。我们要正确理解美术教育的专业属性,重视开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实际教学中不光教学生绘画技法,同时还要讲解绘画发展史、画家的艺术生涯、技法风格演变、绘画观念等。要注重培养学生审美修养和启发学生的创作智慧,而不是只教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始终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当前教学形势和任务,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建立美术教育学科教育体系,突出美术教育特点,明确自身定位。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把精品课程建设和推广好。”
具体到实际的教学设计,韦云的建议是:课程设置灵活,教学方式多元化,普遍运用启发与引导的教学方式;注重创新性,艺术的核心价值是创新,艺术类课程应把传承与创新贯穿其中;艺术设计类课程以项目设计贯穿于教学之中,体现其应用价值;体现审美,反映历史发展思考、社会功能和市场需求;与社会的密切度高,和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同时依附于社会经济状况。
炼成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我国高等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名师名课”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意义重大。
根据有关规定,精品课程必须是在本校连续开设一定时间的课程。因此,就建设一门精品课程而言,持续不断的努力是必要的前提。韦云从上好一门课、做好一门课、建好一门课、丰富一门课――社会服务,精品一门课――水到渠成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上好一门课的重点是课程设计。包括了解课程的性质,涉及和容纳什么学科,其覆盖了哪些领域,具有哪些突出性、代表性等。这是每一位课程建设负责人必须了解的。还要了解行业需求,授课之前需要进行课程调研工作,例如以艺术设计课程为例,从北京的地域性出发,目前,北京正在根据“世界名城”“设计之都”的定位,大力发展以金融和现代商业为标志的现代服务业。2010年北京市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设计之都”,计划用3年的时间,建设设计产业50强企业,建设3至5个设计产业集聚区,预计到2012年,设计产业服务收入突破1300亿元。所有这些将有力推动设计人才就业状况的极大改善与人才就业事业的发展,推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这就是我们要建设艺术设计课程的前景。另外,大纲、教案、教学方法设计,学生的角色转换,上课的方式与状态等都很重要。同时要遵循“校内基础训练,社会实战训练”教学原则,通过学生校内校外的综合学习和锻炼,从而达到“所学能所用”的教学效果,通过企业的实战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真正达到就业的水平。教学任务是真实的设计项目,使课程具备实操性,努力提高课程实践的真实性,力求教学实践与实际工作需求接轨。
做好一门课,首先要创建教学新理念,积累教学成果,总结长期的教学经验。一门课程的教学形式上升到理论高度,才具有推广的意义。另外还应吸收先进教学理念,进行合适的课程改革。举办研讨会,目的是掌握最前沿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与手段,结合专家评议,完善课程体现。尤其重要的是,要建立特色课程,依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建立在专业课程基础上的特色,这是成为精品课程的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比较,应注重以下关键词:本课程依托(地域性)、借鉴、区别、课程改革、教学效果(成果)、领先(重点)等。此外,课程标准是做好一门课的保障。做成核心课是成为精品课程的基础(台阶)。其包括课程建设理念、教学质量、课程与工作、教学成果与影响力、成果应用与实施、教学资料整理备案(重要)等。
建好一门课,包括课程与项目的结合,课程与企业、行业(或协会)工作的融合。课程考核体系是课程建设的必要手段。而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是建设精品课程质量的保证。还要建立强大的信息数据库,利用相关教学资源网站,将课程资源上网,开发网络化课程教学平台(课程录像)。同时注重课程与社会效应和教学成果应用,尤其是应用效果和信息反馈。建立独立的课程网站,丰富教学形式,增加课程交流平台。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教材体现真正的艺术类教育特点,突出工作属性和能力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有周期无限期。阶段性的成果则是新的起点。课程负责人应明确目标、放松心态、沉下心来、不辞辛苦、敢于付出、不求回报、带动团队、共享成果,才能做好精品课程,提升课程的影响力。
丰富一门课――社会服务,包括积累社会经验,提升专业能力,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完善课程;借鉴与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选派团队教师不断学习与交流,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提升课程与专业团队的影响力。
精品一门课――水到渠成,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用心积累教学资料、教学成果,抓住机会,使教学由量变到质变。然后提炼教学理念(升华)、丰富内容(形式)。教学质量与成果是决定精品课程申报成功与否的关键。
后记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剖析和探讨,可以说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总结。精品课程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和特殊的地位,通过网络上精品课程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使教学资源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学生享有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目前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尚未完善,其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能否认,少数课程的申报者深谙评审标准,获得了相关部门的支持,进而争取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资格,但不能完全否认其课程的质量与成果。评审的标准是整体宽泛制定的,不可能完全符合每门课程的特点。可以肯定的是,无教学成果、无优秀的教学质量,课程没有多年的沉淀,要想评为精品课程是不可能的。没有前期的课程建设成果,学校、评审专家也不会毫无学术操守来胡乱评审。任何一门精品课程能够申报成功,都会有其成为精品的地方,这一点毋庸置疑。
关键词:精品课程;档案工作;教学资源
作者简介:任松芹(1974-),女,山东烟台人,山东工商学院教务处,馆员。(山东烟台26400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38-02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4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全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03~2010年,教育部已经评选出国家精品课程3862门,同时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各高校实施校级的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从上到下,形成三级建设体系。
精品课程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严格的教学管理与优秀的教学效果。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形式的原始记录,构成了精品课程档案。精品课程档案是教学档案的一部分,传统的教学档案多是纸质材料,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运行、验收等整个过程,其材料主要以电子文件为主。[1]精品课程注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使用,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在课程网站上与之有关的通知文件和课程共享资源,有效记录、保存精品课程档案,充分挖掘档案信息,对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有重要意义。
一、精品课程档案的内容
1.正确界定精品课程档案的内涵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档案内涵相当广泛,有体现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的,如精品课程建设规划、申报材料及批准、中期评估以及结题验收、总结等;有体现教学共性资料的,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听课情况记录、教学工作总结、重要教研活动记录、教材建设、考试大纲、试题库、学生成绩等;但更多的是教师个性化的资料,如典型教案、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教学研究项目和成果、教学心得、教学分析、教学效果的评价材料,以及从报刊、杂志、网络上摘抄或剪辑的文字资料或图片、声像资料等。
正确界定精品课程档案的内涵,是为了了解哪些材料属于归档材料。精品课程在申报、评审、运行、验收整个过程中,其材料基本以电子文件为主。如申请书及其汇总表格直接通过网络报送电子版,授课录像、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践指导、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制作成网页形式,只需报送网址。产生的纸质归档材料主要是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申报通知、正式公布年度精品课程函件以及学校签字盖章的精品课程申报表。网页形式的课程资源和实体资料两种都要储存备份。
2.按项目建设过程分类产生的归档材料
精品课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归档材料包括申报、评审、运行、检查验收等全部过程。
申报阶段的材料要求:“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3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且必须按照‘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申报学校在申报平台上,登录‘精品课程工作网站’,录入本年度推荐的精品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学校名称、课程网址等信息”。[2]
运行阶段的材料要求:“申报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免费开放课程资源,不断更新上网内容,并要求“每门精品课程上网内容的年度更新(或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2]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大类。[3]有形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教材、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效果及特色、学校政策支持及辐射等指标,也就是说每项内容发生较大改变,其相应的材料也应做变更并归档。以师资队伍为例,如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工作发生变动,所在学院应及时填写变更决定,上交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并报送精品课程授予单位。无形资源是指蕴含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指导思想,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灵魂,有形资源正是这种无形资源应用于课程改革与实践产生的成果,如果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有所调整,其课程的教学理念也可能发生一些改变。
检查验收阶段的材料要求:“对于2003至2009年的国家精品课程,高教司将按年度单独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国家精品课程称号”。“在享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将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国各高等学校”。[2]
二、精品课程档案建设现状
1.档案意识薄弱,职责不明确
在精品课程档案管理工作中,领导重视与否是关系到课程档案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项目申报阶段,由于时间紧,同时还有许多具体的工作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比较重视申报材料的填报,材料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准备得比较完备,而对精品课程档案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精品课程档案的搜集以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为主,以高校教学管理和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参与为辅,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档案训练,对档案价值和档案工作规律缺乏了解,忽视建立健全教学档案资源规范制度等教学档案基础工作,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记录没有及时收集、归档,当需要查询和使用时,无处可找。档案管理部门基本上你交多少,我管多少,对课程档案工作缺乏责任意识。
2.精品课程档案建设规范性、系统性不强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实践过程,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其档案建设也需从申报、评审、运行直至验收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但精品课程没有明确的建设周期,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文件中提出“荣誉称号有效期5年”,一些精品课程的运行过程中档案建设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而且由于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以网页的形式展现其教学资源,其档案资源以电子文件为主,传递过程中或因计算机网络等产生技术问题,一些课程的网站建设处于随意状态。
目前,高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规范主要限于校级,精品课程档案基本上是教学院部上交多少给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再移交多少给学校档案管理部门。且教学院部的文件(档案)二级管理没有统一规范,各部门、各院部自行建设,自行管理本单位基础资料。有的院部将精品课程档案全部移交给学校,既给学校档案管理带来负担,也造成查阅不便;有的院部将精品课程档案移交学校时,由于从档案形成到归档时间过长,部分主要材料遗失,致使精品课程档案建设的完整性、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三、精品课程档案的构建
1.强化档案意识
领导重视,将精品课程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增加投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增强精品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档案意识,档案工作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教师要注重收集精品课程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档案材料,并及时上交;稳定专职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明确管理职责
按照文件规定,精品课程档案的管理由申报学校存档。高校要加强对精品课程档案的管理,课程负责人及其团队、课程建设所在院部、教学管理部门、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各司其责,按照工作流程,使精品课程档案管理工作长期有序地进行。课程建设团队是精品课程档案建立和利用的最大主体,应指定专人负责材料整理、申报、汇总及归档,并将课程档案管理与日常的教学紧密结合;课程建设所在院部不仅要加强前期申报阶段的材料整理,而且要强化后期建设的检查、督促;教学管理部门要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通知文件,对精品课程档案建设定期检查和验收,建立考核与激励制度;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档案宣传,拟定精品课程归档范围,明确归档材料要求,加强对精品课程档案的编研,档案人员要充分挖掘精品课程档案内容,并能根据教学人员需求,将收集的文献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经过科学归纳、筛选、整理和集中,由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向三次文献加工发展,形成系统、权威、深层次的信息,使其具有实用性、时效性。
3.建立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流程,强化全过程管理
精品课程档案管理规范与流程的设计要符合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与要求,以每门课程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进行归档,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内容上要保持连续性和成套性,教学过程和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失。考虑到精品课程没有明确的验收要求,则更应当注重过程材料的归档。重要批复文件作为事件的结果可以先行单独存档,[1]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并存,重要的声像文件如课堂教学录像可以以光盘的形式备份,网页形式的课程资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课程负责人和教学管理部门都应留有备份。
4.加强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
将精品课程档案建设与课程自身结合起来,以网络为载体,建立一个以共享、开放和立体化为特色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网络向校内外师生提供课程共享资源。一是对课程档案的文字、图片、录像等材料及时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教学系统平台运转,共同使用,把电子化归档和纸质材料归档保管相结合,提高精品课程档案的利用与效能。二是建立档案的实体资料库和网络资料库,实现实体资料库与网络资料库的双重储存。合理设计课程网络资料库的数据结构和界面,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环节和流程的特点,反映多形式教学档案资料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档案。[4]
5.增强精品课程档案的利用
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对档案价值和档案工作水平的检验。精品课程的实施是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及其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这就要求精品课程档案的编目管理应和其他教学档案一样,按照教学类档案业务工作规范进行编目整理,有针对性地提炼加工课程档案信息,如可做成精品课程咨询服务和教学与研究档案库,放在学校档案室主页上,传递给教学人员和学生,拓宽服务领域。[5]及时为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提供服务,促使档案资源实现最大程度共享。
参考文献:
[1]高永青.高校质量工程项目归档范围及要求[J].档案与建设,2011,(5).
[2]教育部.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指南[EB/OL].省略/new/zhengce/Announces_detail.asp?Announces_ID=159.
[3]施晓秋.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