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云计算的发展趋势范文

云计算的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云计算的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云计算的发展趋势

第1篇:云计算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 电子商务 发展趋势

一、引言

云计算是当代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技术,是一种综合型的计算机服务。云计算使用户能够拥有广泛的计算机服务与应用。云计算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毫无疑问,云计算正在改变着企业经营模式。人类的历史表明,每一次的技术革新,意味着新管理模式的诞生。进一步说,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电子商务也会发生变化。在云计算的环境下,电子商务会有怎样的趋势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二、云计算的定义与类型

云计算是一种以因特网为载体提供分布式可拓展的计算方式。所谓云就是因特网,简单来说,云计算就是通过因特网进行数据的存储、运算、分析等操作。

云计算的类型包括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三类。SaaS是指可以通过因特网获得软件服务。PaaS是指通过因特网获得服务器平台服务,IaaS是指可以通过因特网获得硬件支持的服务。在现实生活中,这三类服务的界限可能不太明显,在很多情况这三种服务会组合一起。

三、电子商务应用现状分析

虽然近年来电子商务领域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也累积了一定的问题,影响着电子商务继续向前发展。

(一)企业系统维护更新日趋复杂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日趋成熟,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着系统维护更新等一系列问题。由于系统的软硬件使用到一定年限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耗或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所以系统维护更新就变得迫在眉睫。但是,系统维护更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牵涉到诸多问题,例如设备软件的购置、人员费用、时间耗费等等,这些有可能成为企业系统维护更新过程中的棘手问题。此外,新旧系统对接和新旧数据衔接也是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上述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的话,电子商务企业将会陷入发展的困境。

(二)企业和用户的计算机容量跟不上发展的要求

由于目前文件的容量也在不断增大,而且随着程序开发精益求精以及视觉和用户体验上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用户的计算机容量再怎么大,也有耗尽的时候,因此众多企业和用户不断更新硬盘,但这不是解决问题长久之计。因为,硬盘的更换必须大笔资金,而且进一步说计算机也难以同时维护多个硬盘,特别是万一某些数据由于硬件损坏而无法恢复的话,那么就会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三)企业运算能力受到限制

目前,由于电子商务涉及到众多复杂的运算,例如商品搜索等,现在企业系统以单个计算机运算为主,因此其运算速度和质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运算能力成为制约众多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障碍和阻力之一。一个电子商务企业缺乏强大的运算能力,那么它就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但是,如果只是单纯通过增加硬件实现运算速度的提升,那么企业的运营成本会大幅上升,并且硬件更新速度可能也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单靠升级硬件很有可能不会从根本上解决运算能力受限这个问题。

(四)企业和用户难以获得多样化的服务

目前,企业和用户受制于软硬件等各种因素,并不难获得更多、更多样化的服务,由于不能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得到预期的体验,所以用户可能会对电子商务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放弃了电子商务交易。电子商务企业也因为不能实现预期的网站效果,而难以进一步获得用户的信任和关注。例如,网站平台的搭建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每一个细节都会决定着网站的成败,企业从选择开发平台到实际开发再到维护等一整个过程中需要得到多方面服务的支持和配合,但是一般而言,电子商务企业受到时间、成本等因素限制,并不可能完全有自己负责所有服务的提供,因此,在没有获得多样化服务支持的前提下,企业系统研发可能充满着超乎想象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的风险。进一步说,这些风险和不确定性其实是可以避免或者减轻的,只是没有一个先进的技术支持。

四、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一)海量存储

在海量存储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不再受限于现有单机硬盘容量,用户可以在不改变自己计算机硬盘的条件下自由使用网络上海量资源。电子商务一直着重于用户的体验,过去,某些容量较大的文件一直成为电子商务中难以进一步推广的重要因素。但是,云计算解决了文件容量过大产生的问题,它使用户能够自由使用大容量文件。例如,网络广告是电子商务的重要工具,随着用户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清晰度已经成为网络广告发展方向之一,但是高清晰度却需要有更大的容量,因此在云计算没有出现以前,网络广告的清晰度受到诸多限制,用户的需求不能充分满足。云计算的出现较好解决了上述问题,云计算能够使广告商制作高清晰度的广告,实现用户体验的提升。

第2篇:云计算的发展趋势范文

1.理解“云计算”

在网络上搜索“云计算”,便可以跳出几百条有关云计算的数据信息。就是这个简单的搜索引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云计算”的运用。其实生活中,所有网民都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在运用着“云计算”。Google搜索引擎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个,只要我们根据自身需要输入要查询的关键字,Google机房里数以万计的计算机便会为我们搜索出几乎全世界所有包含此关键字的页面,并返回到我们的浏览器上。

打个更形象的比喻:就像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煤气使用从“罐”到“管”的发展过程。过去人人都是一个单独的“罐”使用状况,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发展到“管”使用时代。即,以前每家每户必须要搬动沉重的煤气罐灌气换气,才能维持日常生活的需要,但现在我们仅仅需要一个煤气管道就可以向各家各户输送液化气,每家都足不出户便可以享受到生活的便捷。其实,这“管道”即可以形象比成当今发达的互联网,而提供“煤气”的,就是日益崛起的云计算提供商们。浪潮集团高级工程师以其专业的知识向我们解释:云计算需要的提供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云计算基础平台提供商和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云计算基础平台提供商主要提供底层技术,包括硬件平台、虚拟化整合、系统管理以及任务调度等基础核心技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主要提供应用服务,只有当两类信息有机结合,都会让我们生活中各类云计算服务越来越普遍和频繁。

2.“云计算”是日常生活的未来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凡是脱离了本地计算且计算任务分配到远端大型的统一计算平台上的计算模型皆可成为云计算。在这种模型下,本地计算机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需求信息,远端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帮你完成计算,并将结果返回到本地的计算机上。这种对于信息的使用与处理无可置疑的昭示了“云计算”的光明前景,它一定是我们以后日常生活的一种模式。

3.“云计算”也是公安的新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云计算”一定也是公安的新趋势。特别在信息化科技化蓬勃发展的年代,云计算首先是信息科技发展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公安机关对于信息运用尤其重要。只有科技发展了,才能更好地为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服务群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次是整个社会发展掘起的需要。当社会网络越来越被各种新兴技术所推动发展之时,公安机关决不能落后,必须与时俱进,所以公安可以依托信息化多年信息积累的优势,与社会新兴的科技计算机硬件、软件资源的高效整合,从而达到“云计算”的公安信息运用反馈。第三也是时展的需要。当时展到一定程度,科学技术也一定会随时展而发展,这时历史进程的必然过程,因此,云计算是个大的容纳器和运用器。我们相信,公安机关信息网络也如互联网一般,能给实战带来诸多的便捷。

4.全面透视公安的“云计算”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高度共享和数据的安全可靠是云技术之特点。随着公安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推进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整体提高,数据规模和业务量快速增长,应用需求呈现多样化,对业务功能、系统关联、信息利用、数据质量、信息服务水平、信息化工作机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深入的需求。而云计算技术的推出,将成为公安业务工作增强数据的安全性和加快信息共享的速度,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的良好效能。无论从人口管理、打击犯罪还是服务群众业务中,我们将离不开“云技术”,那么云计算在公安工作运用前景及注意事项:

一是必须优化云数据源。公安系统要实现云计算,必须把社会层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叠加,把海量数据及高准确性数据优化整合,把公安警务综合应用、网上办案、网上办公及图像视频监控、情报信息与DNA 测定数据库、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等各类公安业务系统,建成庞大的云数据源,方能为公安民警获得工作所需的各类相关信息,真正实现信息共享,乃至为全国各地的公安服务。近年来,我市公安机关以“大平台”、“大情报”系统为依托,着力强化了移动“警务通”信息采集、强化基础源头信息数据量,不断推进警务信息共享协作联盟,使日后的警务平台、情报平台等综合查询系统的共享层次更高,数据处理速度更快,网上信息资源将更加丰富全面。

二是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安云平台。公安机关通过网络信息大平台,开展信息智能活动,将对各个源头信息进行整合,将网上作战成熟信息及各类网上作战法巧妙融入云贮存中,实现一次键入、多项联查,最终将各警种的日常办公、服务群众、执法办案等等业务功能于一体,大力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这样,随着云技术的成熟,公安系统从而锻造出适应新警务实战的综合应用云平台。我们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完善流动人口、犯罪人群、车辆及驾驶人信息的数据库管理以及各类高级电子档案管理,不断促进公安业务工作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升级。

第3篇:云计算的发展趋势范文

江苏自动化研究所 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摘 要:计算机软件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属于一项重要的计算机技术,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本文简要介绍了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作为人类智力的一种延伸和扩展,文化教育、医疗、工程、管理、经济、数据通讯等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就是软件技术,因此,软件产业也逐渐成为了一项朝阳产业。

1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总体而言,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的非常迅速,同时也获得了喜人的成就。然而我国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我国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1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情况

1.1.1 软件产业的实力较弱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软件产业的实力较弱,整体规模较小。根据2002年的统计数,我国的软件业产业总额在全球软件业总额中的比例仅为2%。对于我国的软件产业而言,把握关键技术、集中优势力量进行发展和突破势在必行。我国的管理类软件企业经历了财务软件、erp 软件、管理类软件3次转型。当前很多管理软件企业着力进行云管理软件的开发,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

1.1.2 软件产业发展速度较快

尽管我国软件产业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很快。我国的软件与系统集成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4000家。经过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国内IT服务外包市场增长迅速,使软件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我国的软件产业发展很快,IT市场的规模在2009年仅为107亿美元,而到2010年就已经突破了13%的增长率,达到了120亿美元。到2014年我国的IT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200亿美元。

1.1.3 培养了一大批软件技术人才

我国软件开发的质量不断提高,离不开大批的软件技术人才。本科生、研究生在软件工作人员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推动了软件开发质量的提高,保障了软件产业的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

1.2 计算机软件技术存在的问题

1.2.1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面临人才结构性矛盾

高层次的科研人才对软件技术的研发有着引领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的软件行业从业人员都属于基础性技术人员和基础程序开发人员,这也是我国的软件行业难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语言也成为了影响我国计算机软件行业发展的一个问题,相对于英语国家而言,我国不具有语言优势。能够掌握英语的人才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1.2.2 缺乏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的缺乏是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当前我国软件技术整体的开发能力和开发水平都比较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这也导致在全球软件的产业链中我国的软件产业处于中下游,无论是软件产品的品质还是层次都处于低端。在一些前沿性、关键性的软件技术领域中我国还没有取得有效的突破[2]。

1.2.3 缺乏合理的软件产业产品体系

由于我国软件产业的起步较晚,因此软件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软件产业的高层次发展。特别是缺少软件产业的行业巨头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软件产业品牌。

1.2.4 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对软件业的投入力量和重视程度相对不足。我国软件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软件盗版、不良竞争等问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技术研发工作。正是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导致软件工作人员的研发积极性受到了影响,难以营造良好的开发环境,软件产品的质量有待提高。

2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网络化发展趋势

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能够连接不同地点的电子终端设备和计算机,根据一定的网络协议使其进行通信,这样一来所有用户就可以共享数据资源、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网络可以整合互联网资源,从而实现专家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数据资源、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的共享。

2.2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针对某一方面的应用汇集了智能控制技术、行业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则将其称之为智能化。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非常迅速,智能化也成为了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特别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从而使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3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服务化发展趋势

服务化是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随着应用软件的成熟和计算机软件技术,软件生产企业可以使用网络来提供软件的模式,也就是在自己的服务器上统一部署应用软件。而客户可以直接向厂商定制自己所需要的应用软件服务。通过互联网客户能够享受维护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服务,并不断升级软件,从而提高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服务性[3]。

2.4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融合化发展趋势

随着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硬装备将逐渐向软装备转变,也就是自动化、机械化、电气化逐步向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变。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出现了融合化的趋势。随着传统产业的不断升级,其对软件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这也给了我国计算机软件产业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2.5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放化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软件产品将不断走向标准化,也就是逐步开放计算机软件的源代码。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化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机软件的质量,这也有利于我国打破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和技术产权方面的垄断,实现我国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升级和换代。

3 结语

本文对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尽管我国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起步较晚,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然而从总体而言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4篇:云计算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数据中心 云计算

前言:

随着数据中心业务量的逐渐增加,国际科学联合会成立了相关的数据组织,也就是世界数据中心。世界数据中心将全世界范围内的数据中心统一起来进行研究与管理,将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中心按照地域关系划分为四个数据中心群,分别是美国数据中心群、前苏联数据中心群、欧洲与日本数据中心群、中国数据中心群。但是,数据中心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亚太地区,数据中心市场仍然保持快速的增长,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对此,我国要顺应市场潮流,不断丰富数据中心的业务类型,攻克数据中心发展路上的技术难关。

一、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

数据中心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刚刚出现的新生事物。但是,其短短的十几年发展历程仍然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数据中心的外包业务时期。在这一阶段,数据中心刚刚产生,业务范围比较狭窄,提供的服务大部分属于场地、电源、带宽等资源的出租服务和维护服务等,服务所面向的客户群体主要是一些大型的企业和特殊行业。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2007年。在2007年到2008年期间,数据中心市场上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数据中心的服务商数量骤减,从一千多家减少到三百多家。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为了生存下去,自发进行整合,合并为大型企业继续经营发展[1]。也有少数几家数据中心的服务商经历过市场动荡的考验之后,开始将眼光放得长远,积极准备海外上市。从此,各个数据中心企业开始摆脱服务上的同质性,积极打造自身独特品牌,为不同的行业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数据中心市场的划分越来越精细,数据中心的发展进入了第二阶段。

进入第二阶段之后,数据中心的业务范围得到了拓展,除了在基础资源的出租服务和维护服务上,也产生了一些增值业务,数据中心的服务模式也变成了“基础资源出租业务+增值业务”的服务模式[2]。在这一时期,由于用户对各种互联网设备的安装、维护要求大大提高,增值业务所占据的收入比例也大大增加。增值业务的种类包括网站托管、服务器托管、应用托管、网络加速、网络安全方案、负载均衡、虚拟专用网等。

在第三阶段,数据中心的概念被进一步拓展,功能更加多样化。这一阶段的数据中心,以虚拟化、综合化、大型化为主要特征[3]。云计算服务的产生,导致数据中心存储处理数据的能力大大增强,计算能力更加突出,设备维护管理更加全面。受到云计算服务模式的影响,数据中心的服务理念也随时发生变化,采用高性能的基础架构,按照客户的需求来提供基础业务和增值业务,提高数据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服务模式对数据中心的组网模式、运营管理和产品开发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数据中心正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型的过渡阶段[4]。数据中心企业一方面致力于数据中心的升级,开发新的业务类型,另一方面也在提高数据中心储存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构建既有稳定性又有高工作效率的数据中心结构。

二、全球数据中心的发展现状

据世界数据中心的调查统计显示,从2010年起,全球数据中心的市场规模一年比一年庞大,已经从2010年的20亿美元提高到了2015年的44.6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幅度达到了14.3%[5]。其中美国、西欧和中国为市场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的数据中心总量比较少,远远比不上美国和西欧。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据数据中心总量的比例也极低,还不到千分之一,占全球大型数据中心总量的4%。这说明我国的数据中心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虽然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数据中心市场保持着稳步增长,但是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在西欧和美国市场,传统的数据中心业务市场已经基本饱和,发展速度明显放缓。这些地区的数据中心企业,正在致力于建设新的大型数据中心,拓展新的数据服务空间,寻求新的发展道路。而在亚太地区,数据中心市场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中国、印度等几个国家的市场地位也有了显著的提高[6]。

这是多方面原因所促成的,首先是由于亚太地区近年来的经济飞速发展,为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其次,亚太地区的许多大型企业观念发生了转变,放弃了自行建设企业数据中心,开始接受数据中心企业的外包服务和增值服务。最后,一些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比如日本,企业纷纷开始认识到在不同地区的数据中心备份企业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三、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

3.1高速以太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10G以太网已经基本发展成熟,并且已经广泛应用到数据中心当中。10G以太网的发展和应用,为40G以太网和100G以太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太网正在向着高速化的趋势发展[7]。目前,10G以太网的性能还能够满足服务器虚拟化、云计算、光纤整合的要求。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数据的传输速率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以太网的传输速度也必须随时增加。

根据科学研究人员的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全球W络服务器的数据输出量每两年就会增加一倍,而通信行业的通信量每一年半就会增加一倍。这种形式迫使以太网的运营速度必须尽快提高,这是困扰着全球各家数据中心企业的主要问题。

3.2绿色数据中心

由于信息时代的信息数据量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数据中心的规模也随之进行扩大,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后果,比如服务器数量大大增加,服务器的运行负担加重,消耗的电力能源增加,对供电行业的要求更苛刻。据我国用电管理部门的调查统计,在过去的十年中,提供给数据中心服务器的电量增长了十倍,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当中,有一半都是由能源消耗所造成的。

所以,新时代的数据中心必须向着绿色、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努力降低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水平。只有能源消耗水平下降了,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降低了,数据中心才能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全面增长。

3.3虚拟化

虚拟化是建立在云计算技术应用的基础之上的。在传统的数据中心当中,数据的搜集、整合、处理和展示等工作是由服务器来进行的,而虚拟化就是让这一过程脱离空间位置的束缚,从具体的服务器当中转移到虚拟的系统环境当中。换言之,数据中心的虚拟化,就是要将底层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抽调出来,方便上层进行调用[8]。虚拟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为了改善目前电信业、互联网行业和信息行业当中服务器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硬件成本越来越高,管理工作越来越烦琐的现象。通过数据中心的虚拟化,服务器的数量将会大大减少,硬件花费的成本大大减低,管理工作的难度也会变小,有利于企业增加资金周转的效率,节省工作人员的精力。

在具有这些优点的同时,虚拟化的发展趋势也会对数据中心的性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访问虚拟化软件的时候延迟会变长,存储和接入的速度也会变慢,对用户的体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有多大,该如何消除这些影响,则是数据中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3.4信息安全

数据量的爆炸型增长和数据中心的规模扩大,既提高了数据中心在网络当中占据的地位,也凸显了信息安全问题。在未来的信息时代,数据中心面临着一系列的网络安全威胁,除了传统的互联网安全风险,比如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木马程序,还有一些云计算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风险,比如IaaS服务系统的延迟、PaaS服务系统存在的漏洞[9]。随着信息资源在人类生活中地位的提高,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凸显了出来。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维护,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物理区域的划分、网络隔离与信息过滤、服务监测、设备加固、用户身份的认证和审核多个角度入手。

四、新时代数据中心需要突破的技术要点

4.1集装箱数据中心建设方式

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数据中心的建设方式在现阶段已经开始朝着模块化的方向开始发展,现阶段的技术代表主要是集装箱整体的信息数据中心。整体的集装箱数据中心整体的外部与货物运输的集装箱整体相似度较高。同时,每一个集装箱整体自身也是一个独立的机房,配备有专业独立的供电网络和相关设备。只要外部连通供电系统,就可以实现整体网络的正常使用。

集装箱的整体数据中心可以放置在中央处理系统上,具有整体的运输成本较低的优势,而且还可以有效实现空间资源的节约,整体高效率制冷,能量消耗有效降低。因为具有多种优势和突出特色,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建设方式开始被更多的使用者接受[10]。

4.2下一代数据中心对网络的要求

在数量众多的大型数据处理中心网络的内部,也就是简化形势下的网络内部结构提升,可以有效带动整体网络使用性能的提升。此外,还可以凸显出虚拟化使用技术自身优势和便捷。可以实现多重数据的交叉应用和关联处理。数据中心的数据信息集群以及网络流量之间的沟通都属于对传统树形组合结构的巨大功能性挑战。下一代数据中心对网络的要求已经伴随着网络使用的范围扩大和整体使用主体的拓展实现整体使用效率的提高。数据中心的整体使用效果也伴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升级实现快速发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需要关注和重视新技术的革新,明确使用者对下一代数据中心和对网络的要求。

4.3数据中心的安全解决方案

近些年来,伴随着数据信息整体的爆炸性增长和整体信息处理数据中心的大型化进步,数据中心已经不断凸显出整体网络的使用地位,由此,数据中心的应用安全性也必然受到关注,数据中心很容易收到来自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尤其在云计算的应用推广,整体使用的不稳定和不安全因素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更需要对网络数据中心进行加密处理,增加整体的网络安全性,做好分区划分,从整体的数据中心系统维护多方面考量,统筹整体应用发展。避免数据中心收到来自外界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五、结论

数据中心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正位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时期。目前的全球数据中心市场当中,美国市场与西欧市场已经基本饱和,而亚太地区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的数据中心企业必须要认识到数据中心的发展特点,顺应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从高速以太网、绿色数据中心、虚拟化、信息安全等角度入手,对数据中心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进行突破,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拓展数据中心的业务类型,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竞争激烈市场当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 考 文 献

[1]张涛,李巍,廖谦.数据中心安全域划分及防护发展趋势[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01:112-115.

[2]刘术文.数据中心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9:50.

[3]冷迪.企业数据中心超融合架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5:37-38.

[4]覃建国.大型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5,11:1-6.

[5]李丹,陈贵海,任丰原等.数据中心网络的研究进展与趋势[J].计算机学报,2014,02:259-274.

[6]袁景凌,钟珞,杨光等.绿色数据中心不完备能耗大数据填补及分类算法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5,12:2499-2516.

[7]于庆友.模块化数据中心在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J].智能建筑,2015,10:32.

[8]陈荣君.浅析省级电力公司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演变与发展趋势[J].今日科技,2016,02:54-56.

第5篇:云计算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现状 热点技术 发展趋势

在创新产业的发展中,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一次史无空前的革命,现已经发展成为最活跃的朝阳产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迅速,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的第一代iPhone,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人们地移动互联网的需求更加明显。在通信行业中,移动互联网产业成为了最迅猛的发展领域,将有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

1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相对于传统的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强调可在任何的时间与地点甚至是移动的过程中接入互联网,并能够进行相关业务操作。它注重利用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接至互联网,通常特指手机终端利用2G、E3G、4G、3G等移动通信网接入并且使用互联网业务。在移动的情况下,移动互联网的主流应用有浏览网页和视频、下载文件、共享位置和下载等。与此类似还有无线互联网,其概念主要强调以无线的方式而不是同轴、光纤、双绞线等有线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并操作其业务。移动互联网并不等同于无线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强调互联网的接入方式应是无线形式,除其利用的蜂窝网外还包括其他无线接入技术,比如笔记本电脑和iPad等可以采用WIFI技术接入互联网并使用。

2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

移动互联网并不仅仅是移动和互联网的综合体,它可以让互联网变得更加便利并为人们高利用率的所使用,另外,加之无线的接入和琳琅满目的各种应用,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变得娱乐便利化,流程简易化,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愉悦,人们从移动互联网中受益良多,激发了更多的消费热情,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新的消费模式,迎来了真正的互联网时代。

认真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在其急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增用户大大超出了专家初始的预计值,可以称之为膨胀发展,占据市场的速度让人吃惊。智能手机消费者用户持续增加的速度更为惊人,这将直接影响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信息共享多元化,多而广且集中,让人们选择更多,为此,移动互联网更需要继续前行。

3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技术

3.1 Mashup

Mashup具备满足情景式应用的需求的功能,主要因为它能够快速的整合各种数据,也能够把某些相关主题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其整合速度非常之快。比起一般架构来说,Mashup的应用采用了新的架构方式,由用户、Web服务以及Mashup服务三方面构成。在逻辑上与物理上,Mashup构成的三元素之间是相互隔离的。Mashup的数据传输采用的Web协议,这种通信方式促进了技术发展,提高了沟通效率,简化了沟通成本,最典型的是XMP-RPC、REST与SOAP。Web协议具有轻量级、跨平台、面向内容、结构化等特点。

3.2 云计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目前还没有普遍一致的定义。在云计算环境下,用户的计算机有可能需要不太大的内存,且不需要硬盘和各种应用软件,

会变得十分简单,很容易就可以满足自身需求。当用户直接面对服务时,使用观念也会从“购买产品”到“购买服务”发生彻底的变化。用户只需付费给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将会立即得到需要的服务。

3.3 SAAS

SAAS称之为软件运营或软营,是利用互联网而提供软件各种服务的一种应用模式。SAAS提供商能够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及软、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一系列相关服务,企业根据实际需求,租赁即可。价格一般为“全包”费用,企业在租赁过程中,可以从SAAS中获得利益。

4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1)移动互联网业务具备特有的可鉴性、随身性等优势特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商业模式,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

(2)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的发展,其社会地位还将得到不断提升,移动互联网技术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其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通过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当前以及未来,不同公司间的产权竞争都会成为主要的内容。比如,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客户端开发、芯片设计以及通讯技术等,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而此系统工作需要以相关的知识产权来保护,进而维护自身的各种相关权益。

(3)移动互联网的通讯操作系统将会继续得到升级,用户若想获得更为连贯顺畅的移动网络操作体验,就须升级已有的联网或移动通讯操作系统,突破原有的操作系统,从而有效操扩大作技术的适用范围和领域,比如视频、游戏、照相等功能。从当前电子产品的市场看,移动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正逐步向统一的方向迈进,将成本更低,更加开放,发展能力更强。从实例中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的通讯操作系统将得到进一步的升级,统一市场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4)国家将逐步出台相关的政策以解决安全问题。正是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其应用的范围很广泛,而且虚拟性很强,这就使移动互联网管理具有较大难度,加上网络环境的演变,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强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管理力度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所以,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用以加强对网络的管理,从而避免恶意侵袭或网络犯罪给用户带来的伤害或不便,国家需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保障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使其娱乐和隐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相关部门应加大重视力度,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运用制度规范网络行为。

5 总结

移动互联网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模式,是最重要的业务领域之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它能够给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便利服务,推动了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也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随着其进一步发展,4G移动互联网技术也将会得到不断的推广和应用。在未来的时间里,移动互联网一定会带来更多的变革,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参考文献

[1]郭刚.新时期下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的探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22)"60,62.

[2]郝建军.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热点业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15):3547-3548.

[3]王学泽.新时期下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营销,2014(04):101-102.

第6篇:云计算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工业;设计系统;体系结构

将计算机与现代工业结合在一起,形成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不仅符合现代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使现代工业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现代工业设计需要考虑的不仅是工业产品的设计目标,还要做到产品与人、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基于这样的发展目标,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可以使现代工业设计向这一方向进行深化发展,实现深层次的发展目标。

1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概念

要想对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进行分析,就需要先对其概念进行相关分析掌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这一系统之所以会得到应用与发展,主要还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工业设计发展这两方面主要内容上的,这两方面的发展是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得以产生的重要基础。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主要指的就是在工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与相关内容中,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引入应用,让计算机技术对现代工业设计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与辅助作用。这一系统的主要应用,可以帮助相关人员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工业设计中的内容进行整合联系,使现代工业设计得到更为合理的发展。与此同时,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工业设计进行结合,主要可以在工业设计中的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色彩设计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体系结构及主要技术

2.1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体系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体系架构,主要是根据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体系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所确定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应用软件、应用技术及相应的设计方法。基于以上三点主要内容,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体系的架构可。可以清晰看出,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主体系之中,有设计方法学这一主要层面,在这一层面中,还包括了相应的知识基础与设计方法的相关内容层面。在知识基础这一部分相关内容中,主要包括了相关的设计符号、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等多种内容,并且还包括了工业设计的相关知识与计算机知识。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工业的应用过程中与工程技术等进行交叉,在交叉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新的方法与知识。此外,这一部分的设计符号、计算机图形学等主要内容在该系统未来应用中会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这些相关内容的深化发展不仅可以推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合理运行,还能实现较为先进的人机交互及智能设计等。这一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层,也可以被称作是系统的支持层,内部主要包含了工业设计所要使用的主要方法及工业设计的相应基础。在工业设计的基础部分内容中,主要包括了工业产品自身的模型与实现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工业产品的自身模型就是为了将工业产品的各种内部信息进行统一的整合与分类,如产品的设计过程、用户的具体需求及产品本身体现的信息等。这些信息被整合在一起,可以利用相应的框架来进行表示,将工业产品的整体设计过程全部表现出来。信息交流平台是为了产品的各部分信息进行沟通交流才建立的,为的是提高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各项信息之间交流的准确性,为工业产品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提供相应保障。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信息在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类的方式或组件方式。采用这两种方式进行交流,可以很好地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保证信息交流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为产品设计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除了上述两个层面之外,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还包括了设计应用层这一主要内容,这一部分主要就是为了体现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设计的相关过程当中到底是如何进行的。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需求分析、概念设计、再设计等环节,可以很好地将用户自身的具体需求与工业设计的主要环节进行紧密结合,保证产品设计可以符合用户的具体需求。这样一来,就使得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体系具备了较强的实践作用,保证了工业设计的具体过程与内在的科学性。

2.2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主要使用的技术

2.2.1CAD技术在工业设计的过程中,CAD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CAD技术的具体应用,可以很好地将设计师自身的内在创意进行很好地体现,并且可以进行效果很好的视觉传递。将CAD技术用于视觉传递这一环节,主要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CAD技术的的传播性相对较好,可以帮助设计师完成视觉传递,保证产品的视觉效果。

2.2.2ASP技术ASP技术主要指的就是动态服务器页面,在工业设计中应用这一技术,可以使工业设计变得相对柔和,更好地满足制造业发展。某工业设计公司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就应用了ASP技术。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先将ASP技术作为一种媒介,再利用CAID软件进行相应的计算,让ASP技术提品的部署、托管等服务。这样一来,ASP技术就发挥了自身的实际作用,也保证了工业产品设计的最终效果。该设计公司在应用了ASP技术之后,不仅保证了工业设计的合理运行与相关发展,也使产品的设计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及市场需求,保证了产品的设计效果。

3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符合现代工业在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知识库。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在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就体现在知识库的建立方面。工业设计师可以将所要进行表达的产品内在形态、产品的外在颜色、产品设计所使用的材料等集中建立在一个知识库中。这样一来,就很方便工业设计师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型产品设计,加强工业设计具体效果。第二,丰富生成方法。目前,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在产品生成方法方面相对较为薄弱,设计师一般都是通过将点或线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来生成曲面造型等不同的产品造型。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在未来的应用与发展,可以让设计师通过草图就将产品形态进行生成,提高产品生成效率。第三,虚拟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体系在未来的发展,还可以进行虚拟设计。设计师只要将这一系统应用在特定环境中,就可以进行虚拟设计,实现多种感官的同时交流。一般来说,要想实现虚拟设计,离不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及虚拟的网络环境。

4结语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不仅可以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工业结合在一起,还能保证现代工业设计的效率与效果,促进其未来的合理发展与深度转变。想要合理应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需要相关人员先对其自身的概念及系统体系进行分析,还要着重把握系统内部应用较为广泛的CAD技术,并且要对这一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见性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党倩.基于ASP技术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07):8-10.

[2]张文.CBD为核心的网络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0):257-259.

[3]李振方,苟秉宸,卢凌舍.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化工业设计系统新模式:云设计[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07):152-155.

[4]朱伟,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222-224.

[5]杜刚佶.浅谈工业设计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5(04):111-112.

[6]李响,许征尼,樊雪.基于案例推理技术的图书馆危机管理预控系统构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04):87-89.

[7]冯畅,赵廷弟.基于案例知识的系统安全风险模型[J].航空学报.2010(04):724-731.

[8]张军,赵江洪,孙宗禹.网络协同数控机床工业设计系统中的知识获取与应用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4(06):149-154.

[9]高剑峰,蒋华,张申生.CBD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1998(06):44-46.

[10]曾宇,王洁,吴锡兴,等.工业云计算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机械工程.2012(01):69-74.

[11]张永兵.云计算安全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09):93-94.

[12]罗润洲,陆长德,余隋怀.工业设计信息管理及查询系统建立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01):125-128.

[13]黄晓波,余隋怀.CAID网络协同设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09):127-129.

[14]景韶宇,王展,余隋怀,等.基于ASP模式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0):1184-1190.

[15]刘利.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3(07):166.

[16]孙守迁,黄琦,潘云鹤.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研究进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3(06):643-650.

[17]马鹏鑫.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J].价值工程.2012(22):223-224.

[18]李世杰,陈杰武.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07):89.

第7篇:云计算的发展趋势范文

如今的云计算业务,运营商需要满足更高的服务需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低成本。中小企业的使用门槛要处于低位;二是标准化。中小企业要新建一些系统,重建和标准服务方面要做到没有阻碍;三是扩容快。使用空间更灵活;四是可靠性。安全性永远是企业关注的重中之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云被赋予了更多的作用和责任。第一,需要面对行业应用的IT系统迁移到云上巨大的工作量,甚至迁移的工作量比新建一套还要大。第二,需要一个服务型的工具,不能两套人马两套班子维护一个系统。同时,安全是更为重要的一环,需要保证云环境下的安全支付等功能。

未来,云将从原本分为公有云和私有云变为统一的混合云。混合云对于网络或者一体化部署的要求将远远超过私有云和公有云服务,因此云网一体化对运营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云计算存储和网络的一体化是云计算要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目标,客户对云服务商的要求更细化,社交、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更加倾向于放在共享的资源服务平台,混合的架构、网络互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面对混合云,运营商最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支持多数据、多平台的交付能力,以及在安全和服务水平上、市场的整合上,给用户提供更可靠、更有效的服务。运营商目前基于全国大型企业垂直领域的一揽子客户服务为中心的云服务能力,是运营商在融合和创新上能做的一件比较擅长的事情。而运营上的短板也较为明显,在研发和定制实施方面运营商存在短版,如何完善自己的弱项,是运营商共同的发展目标。

第8篇:云计算的发展趋势范文

当前,随着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移动互联网产业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一是跨界经营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一个典型例子是阿里巴巴以云计算作为各项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作为掌握产业入口的切入点,与新浪微博、高德地图等企业合作,整合各领域数据资源,在多个方向上实现了跨界发展,建立起了强大的发展优势。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谁先突破既有领域界限,形成跨领域的资源整合能力,主导产业链条的整合与重构,谁就将率先确立竞争优势。

二是变现能力将成为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准。当前移动互联网企业的营收变现能力普遍较弱。谁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业务集聚起来的用户资源、数据资源等转化为收入,谁的业务就能够持续开展。

三是围绕入口、内容、应用的全方位竞争将重构产业发展格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得入口者得天下。而在竞争中,信息内容将成为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盈利蓝海。只有为用户提供好的内容,企业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此外,为吸引用户,增强用户黏性,企业还需瞄准用户需求,丰富应用种类和应用功能。总之,能否构筑起基于入口、内容、应用的全方位综合竞争能力已成为决定移动互联网企业成败和是否重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格局的关键。

面对这几个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企业应在我国日益成熟的互联网产业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抢得发展先机。在竞争中,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需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构建集平台、终端、服务和内容于一体的产业生态系统,为企业发展搭建良好平台。构建“智能终端+内容分发渠道+应用软件与数字内容服务”的产业生态系统,加快智能终端及其操作系统软件的发展;加速整合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和文化娱乐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推动政府和公共机构资源进一步开放。

二是以服务创新和应用升级为目标,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推进包括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应用开发环境等平台级软件和移动浏览器、应用服务等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大创新技术与移动应用内容的整合力度,探索社交类网络服务、地理位置服务、第三方移动支付、智能语音服务等新业务。

第9篇:云计算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建设模式 发展趋势

[分类号]G250.76

上世纪90年代数字图书馆概念首先由美国提出,并迅速得到发展,短短20年时间数字图书馆已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水平的重要标志。世界各信息强国都十分重视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并投入巨资建设各自的数字图书馆项目。我国于1996年开展相关研究与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依据其建设理念的不同可划分为多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建设模式都应在前一阶段原有建设模式的基础上探究其新的发展趋势,从而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模式。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趋势研究是构建新模式的基础,对提高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水平,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

1、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研究现状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1996年5月国家图书馆提出了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经文化部组织与协调,上报国家计委,并于1997年获得批准立项,标志着我国在数字图书馆领域实际研究工作的开始。经过15年的发展,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的理论研究上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2003年,徐引篪、黄颖首次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概念进行阐述,他们认为,“所谓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简单地说就是由谁(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以什么样的机制(出钱,还是出力?如何实现成本、价值和收益的平衡?),在什么样的法律和制度环境中建设的问题”,并提出数字图书馆公私合作建设模式…。陆宝益等学者则以此概念为基础将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划分为三种模式,暨国家中央政府部门主导建设模式、地方政府部门主导建设模式和图书馆自主建设模式。此外,还有学者从组织管理、数字资源建设和数字图书馆服务等方面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进行论述和探讨等。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其长效发展。2渐变中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个淅变的过程,随社会环境和数字图书馆建设理念的发展完善而不断发展创新。数字图书馆产生之初仅是为了满足人们通过互联网来保存、获取与共享数字资源的目的,但随着人们认知水平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希望能从数字图书馆中获得更多的深层次服务,从而推动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依据数字图书馆建设理念的不同,可以将数字图书馆建设划分为多个不同阶段,如CALIS中心陈凌教授将数字图书馆建设划分为资源数字化阶段、关键技术研发阶段、综合应用阶段、后数字图书馆时代4个阶段,还有学者则将数字图书馆建设划分为资源库的开发阶段、技术研究阶段、综合研究阶段三个阶段。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同阶段,其建设模式也发生着变化:①建设主体的变化。在资源开发阶段,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主体一般为传统图书馆,到了技术研究阶段,建设主体不仅包括传统图书馆,还包括各类科研院所及信息技术公司,而在综合服务研究阶段,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主体进一步扩展到几乎所有的信息服务机构。②运行机制的变化。从最初的政府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逐渐转向多元化投入建设、混合化运行机制。③法制环境的变化。从最初的无法可依到现在已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这些变化因素使得数字图书馆建设产生了众多的建设模式,如前文所述的公私合作建设模式等。

数字图书馆每一时期的建设模式都有其自身特点,因此不可能完全照搬前一阶段的建设模式来构建下一阶段的数字图书馆。特别是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的研究,不仅要借鉴国外建设模式的发展经验,更要结合国情,时刻把握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新的与之相适应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从而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发展趋势展望

数字图书馆建设主要涉及管理(政策环境)、资源建设、技术支持和服务4个部分,其整体构造见图1。笔者结合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建设所取得的新进展,从上述4个方面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分析。

3.1 数字图书馆建设管理发展趋势

3.1.1 从相对无序到统一规划 统一规划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划,各数字图书馆建设单位仅针对自身发展目标来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这导致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目前处在一个相对无序的发展环境中。这一方面使得我国在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出现大量低水平重复性建设,另一方面由于各建设单位采用的建设标准与规范没有统一,在系统结构、功能、通信协议、元数据格式、检索方式、用户界面等方面各不相同,导致各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兼容性较差,难以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相反,国外在建设数字图书馆时一般都将国家总体规划、统一协调作为其重要指导原则,如数字图书馆建设起步较早的美国和俄罗斯目前都是由一家机构协调,联合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和建设数字图书馆。我国目前也在加强相关研究,在资源建设的标准化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进展。

3.1.2 从自主建设到协作建设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目前处在一种相对独立的环境中。一方面各数字图书馆建设单位之间受管理体制的约束及基于利益诉求等原因缺少必要的协作,另一方面由于数字图书馆在传入我国之初就被看作是传统图书馆的网络延伸,这直接导致博物馆、档案馆等其他非图书馆单位被排除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之外,使得这些单位只能自立门户建设数字博物馆、数字档案馆等类似数字图书馆项目。随着近几年数字图书馆理论研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内涵得到充实与扩展,以美国为代表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强国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已开始与出版业和信息服务业(包括情报中心、博物馆、档案馆等)相结合。“数字图书馆是一个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宏大系统工程,这一认识已被广大数字图书馆研究者所认同。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者也已经开始意识到协作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2007年7月26日,文化部、国家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中国图书馆学会、上海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CALIS管理中心、CADAL管理中心、中央党校图书馆、国防大学图书馆共同组建“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联席会议”,并共同了一系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指南。

3.2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发展趋势

3.2.1 从资源数字化到数字资源采集 数字图书馆

的资源建设,依据工作重点,可以划分为文献资源数字化和数字资源采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各种非数字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第二阶段则是强调对数字资源的采集、加工、保存与利用。数字资源建设初期各种历史文化资源都是以非数字化形态存在的,同时大量新的文献资源也是以非数字形态出版的,因此需要将这些非数字资源进行数字化,以便实现资源共享与利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纸质文献出版量正在逐渐减小,同时各出版社都已采用电子排版技术来出版纸质文献,这也意味着新出版的纸质文献都有数字化版本无需进行二次数字化工作。此时数字资源建设重点将是对各类数字资源的采集、加工、保存与利用。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还停留在第一阶段,但笔者认为经过多年建设,非数字资源已非常有限,我国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即将进入资源采集阶段。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服务联席会议所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指南》中已将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定义为“对信息资源进行选择、采集、组织和管理,使之形成可利用的数字资源体系的过程”。由此可见,我国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正由资源数字化向数字资源采集发展。

3.2.2 从版权规避到版权保护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是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者对此缺少足够的认识。陈兴良诉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案、郑思成等7位知名知识产权专家诉北京书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案等无不在说明一点,即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一直在规避版权问题。相反,发达国家却非常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因为规避将抑制知识产品的生产,而保护基础上的利用则能促进知识产品更大规模地被创造出来。1996年欧盟颁布了《关于数据库法律保护的指令96/9EC》,2000年美国政府《防止数字化侵权及强化版权赔偿法》。近几年,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上逐步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等。特别是《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并且《纲要》在知识保护方面提出“修订惩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法律法规,加大司法惩处力度。提高权利人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有效遏制侵权行为”。同时对于合理使用知识产权,提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界定知识产权的界限,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公众合法权益”等建议。

3.2.3 从政府投入到多元化投入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经费来源应向多元化发展。目前还主要依靠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公共部门以及部分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出资建设,而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经费来源除了政府与商业公司外,还包括各种基金会、民间组织、行业协会、企业、个人等。如“美国记忆”项目,有4500万美元的经费是由AT&T电话公司、柯达公司、福特基金会等私人企业、公司、基金会和个人资助。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公民社会服务意识的提高,我国出现了大量由组织、协会及个人创办的各类型基金会。此外,国家出台了包括《企业所得税法》、《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的通知》等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扩大了基金会公益性捐赠免税范同,促进了中国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但由于国内的基金会目前一般专注于慈善、扶贫、教育等领域,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的捐赠较少,这需要数字图书馆界加强宣传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2010年5月27日由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公布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指南》在建设经费上就明确提出“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吸纳社会多元化资金投入”。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完善,笔者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行业协会、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投入到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来。

3.3 数字图书馆技术支持发展趋势

3.3.1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技术支持与资源建设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一直存在重资源轻技术的问题,各数字图书馆项目中虽然都建有技术支持部门,但其地位往往被边缘化,始终缺少技术领域研究部门的有效参与。同时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往往采用“拿来主义”,在技术开发上无法取得重大突破。数字图书馆的每一个阶段性发展,无不与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有关,一定意义上而言,技术是推动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有学者已指出“数字鸿沟主要不是在资源数量的差距上,而是在数字技术的差距上。不了解这一点,我国将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家863攻关项目《知识网络――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在对美国DLI项目承担机构进行分析后说明,“由图书馆或情报学院系牵头的DLI-2项目只占少数,多数研究项目是由计算机专家而非情报学家领导的”。近年来我国各数字图书馆建设单位已开始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等部门的合作,共同开展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的研发。

3.3.2 从单一共享到复合共享 “云计算”将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由单一共享向复合共享转变。2009年被认为是“云计算”元年,“云计算”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又一次重大变革。简单地说“云计算”就是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采用“云计算”构建数字图书馆,一方面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从云计算平台获得更加巨大的计算能力和海量的信息存储能力,彻底摆脱硬件设备的限制。另一方面,各数字图书馆项目之间可以共同构筑信息共享空间,分享基础设施,并提供共享数据资源、特色服务等。可以预见,未来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所共享的将不再仅限于数字资源,而是包括所有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笔者将这一共享机制称之为复合共享机制。当前国内在建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中已有部分项目开始采用云计算技术,其中做得比较好的当属由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LS)承担的分布式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系统三期项目。该项目在建设中提出结合云计算、SaaS、Web2.O、SOA等技术打造CALIS数字图书馆云战略。该平台可以为各高校图书馆提供本地化的私有云方案,并可构建多级的CALIS云服务中心 。

3.4 数字图书馆服务发展趋势

3.4.1 从追求私利到回归公益 回归公益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起源于美国的数字图书馆,在建设之初就注重公益性,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记忆”,其建设目标是要让“所有的学校、图书馆、家庭同那些公共阅览室的长期读者一样,能够任意从自己所在的地点接触到这些对他们来说崭新而重要的资料,并按个人的要求来理解、重新整理和使用这些资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组建的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其建设目标是将世界各国图书馆和其他文化机构所拥有的珍稀罕见的资料进行数字化,并通过网络供所有用户免费访问。在我国尽管数字图书馆项目主要由政府主导建设,但基本上都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以盈利为目的,偏离了其公益性。这一现状直接导致数字图书馆与用户之间渐行渐远,从而阻碍了数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促使我国数字图书馆回归公益本性,由国内8家主要数字图书馆建设单位组建的“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联席会议”在上海了《数字图书馆服务政策指南》,其中明确提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应立足于公益性,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提供广域网范围的免费服务”。

3.4.2 从“用户一馆”到“用户一云”

服务是数字图书馆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各种传统信息服务机构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云计算”理论及其相关技术的成熟与发展,未来的数字图书馆将联成一片包含各种数字化资源的“云”,每个数字图书馆都是这片“云”的一个结点。传统“用户一馆”的服务方式将被“用户一云”的服务方式所取代。各信息服务机构都将通过这片“云”提供服务,而对于用户而言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统一的“云”服务界面。用户所有服务诉求都将通过“云”分配到不同的信息服务机构,由各信息服务机构协作回答用户诉求。如对某些交叉学科领域专深的服务诉求不仅要求本领域专家的协作,还要求相关领域专家的支援,并且其最终资源可能分布在多个数字图书馆中,这就要求各数字图书馆进行服务协作。服务协作化是数字图书馆价值最大化的根本保证。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