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物流工程研究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工程研究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流工程研究方向

第1篇:物流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装备物流工程实验室,依据装备物流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需要,可规划为以下八个部分组成。一是“装备物流理论研究组”,主要完成装备物流基础理论研究,包括装备供应链理论、装备物流规划设计、装备物流效益评估、废弃装备物流、战时装备物流和装备物流标准化等方面研究,为装备物流提供科研与学术交流平台。二是“装备物流储运技术实验组”,主要完成装备物流储运技术开发研究,内容包括仓储自动化技术、仓储环境控制技术、仓库规划与优化技术和装备物流运输优化技术、配送技术、野战装卸搬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实验,为装备物流仓储、运输、搬运工程技术的研究、仿真和评估提供实验环境。三是“装备物流包装技术实验组”,主要完成装备器材包装工程研究,包装新材料、新工艺、新检测技术的开发、试验与评估研究,装备物流包装论证、设计及生产研究,装备物流包装标准化、管理自动化研究,装备物流包装综合试验与评估研究。重点进行整装封存、保管、特殊包装、战储物资包装等领域技术开发与实验,为开展装备物流包装工程技术研究提供科研平台。四是“装备物流保养技术实验组”,主要完成装备物流保养技术开发研究,包括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封存包装仪器检测、质量检测与失效分析,装备器材质量分级和失效分析,保养技术规范研究与制定,保养技术的培训与推广等,为装备物流保养工作提供研究实验条件。五是“物流设备技术实验组”,主要完成物流设备及技术研究,包括国内外物流设备最新技术的跟踪及分析,物流设备论证、选型与改造,野战物流设备的设计与研制,物流设备的保障配套技术手段研发等,为物流设备研发提供科研与试验条件。六是“战时装备物流仿真实验组”,主要完成战时装备物流仿真实验研究,包括装备物流战时保障过程仿真与评估,供应链仿真优化,战时装备物流运输仿真,装备物流中心规划选址仿真等,为战时装备物流仿真实验、方案评估和仿真训练提供科研条件。七是“装备物流信息化技术实验组”,主要完成装备物流信息化技术研究,包括仓储管理系统、可视化运输管理系统的开发,装备物流信息系统集成,装备物流信息系统测试、评估和标准化管理等内容,与此同时,还进行无线数据通信、加密数据传输、自动识别、地理信息平台、定位技术、智能认证技术等关键信息技术的跟踪、开发与应用等研究,为装备物流信息系统集成、关键信息技术的研究和装备物流信息系统培训提供科研条件。八是“物流人才培训中心”,依托装备物流工程实验室进行物流专业教学,完成物流人才培训。主要借助实验室现有的教学力量和科研条件,成立专门的物流人才培训中心,为全军装备物流人才的培训、轮训教学提供师资力量和教学实习场所。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

装备物流工程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可以规划为以下部分:装备物流基础理论、管理理论、发展理论研究;装备供应链理论研究;装备物流标准化理论与应用研究;装备物流采购与筹措管理研究;装备物流仓储理论与技术研究;装备物流运输、配送规划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装备物流包装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装备物流保养理论与技术研究;物流设备技术研究;装备废弃物流研究;战时装备物流仿真评估研究;装备物流信息化技术研究。

三、实验室建设路径

装备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涉及内容多,建设难度大,要根据建设要求,成立课题组,负责实验室建设的论证、规划、设计、实施、验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确保建成高水平实验室。首先,深入相关物流教学、科研院,所和有关物流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现代物流前沿技术和实验室建设情况,到军队有关院校和相关研究所等就实验室建设情况进行学习调研,掌握装备物流工程试验室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前沿。其次,按照装备物流发展需求和装备保障实际情况,制定试验室建设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评审。第三,充分利用已有的科研条件,并优化组合现有装备物流科研基础设施,横向联合,聚集优势资源。装备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采取总体设计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思路,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并重,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统筹结合,区分主次,分期有序完成装备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实现实验室规划设计功能,为系统开展装备物流教学、科研、学术研究、决策咨询等服务。

四、实验室运行与职能

第2篇:物流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 物流;捆绑技术;智能绑带

[中图分类号] F426.4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1~3]

目前,国内运输捆绑大多采用传统的尼龙绳、麻绳、钢丝、木棒加铁钉,几乎没有使用破断强度达到要求的捆绑器的消费习惯;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铁运[2006]161号文件规定的捆绑材料仍然是镀锌铁线、盘条、铁丝、铁棒、麻绳、方木等,垫付材料仍然是稻草等,这种传统的捆绑方式,在车辆高速行驶,或者急转弯、刹车时,都可能导致物体晃动,力量失衡,造成翻车或货物散落,酿成严重的交通事故。除了普通物流运输外,特殊运输的领域,如军事运输、抢险救援、灾难事故等。目前,也还在沿袭传统的落后捆绑方式,导致运输时速慢,安全隐患严重。

在物流运载需求高速膨胀的今天,中国市场真正需要的是一套完善的现代捆绑安全体系,来弥补物流运输安全方面的不足,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的几率,保证货物的安全。

鉴于此,北京必创科技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绑带系统,不仅可以自动捆绑货物,而且可以自动判别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松紧状态及车辆位置。该系统已经在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得到应用并推广。该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是对传统物流捆绑技术的一次革新。

2 系统总体设计[4~6]

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整体工作结构如图2所示。智能绑带设备安装在货物车上,每根绑带拉紧出放置一套,该智能绑带设备有用来拉紧绑带的电机、测量绑带松紧程度的力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及无线通讯单元组成;驾驶室控制设备是驾驶员察看绑带松紧状态及控制拉紧或放松板带的设备,该设备可以监控本车上所有智能绑带设备,同时,该设备带有GPS定位功能和GPRS通讯功能,将货车位置、绑带状态等信息发送给远程监控主机。远程监控主机安装有监控软件,可以监控所有该监管中心需要监管的物流车辆信息。

3 智能绑带设备

在货物车上,每根绑带拉紧处都固定一套智能绑带设备,在货物装载好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设备控制面板启动电机,拉紧绑带。在货车运行过程中,该设备实时将绑带的拉力值发送到驾驶室内的控制设备上。该设备主要有电源管理模块、电动机、电动机驱动控制接口、力传感器、力传感器信号调理模块、CPU、控制面板及无线通讯单元1组成,其原理图如图3所示。电动机是用来拉紧或放松绑带的设备,力传感器是用来测量绑带拉力的器件,电源管理单元负责给所有工作电路供电,控制面板有指示灯和控制按键组成,来显示、管理整个设备的工作状态,无线通讯单元1是有2.4G的无线射频模块组成,主要是完成该设备与驾驶室内控制设备的通讯,将绑带信息发送给驾驶室控制装置,并接受驾驶员的控制命令。

4 驾驶室控制设备

驾驶室控制设备是放置在驾驶室,接受本车各智能绑带设备的信息,并发送控制,命令控制本车各智能绑带设备,同时将货车位置及智能绑带信息发送给远程监控主机。本设备的原理图如图5所示,有电源管理单元,无线通讯模块1,无线通讯模块2,GPS定位单元,CUP及控制面板组成,电源管理单元负责给本设备各电路提供电源,无线通讯模块1是2.4G射频电路组成,负责和智能绑带设备通讯,无线通讯单元2是有GPRS模块组成,负责将本设备采集的相关信息发送给远程监控主机。

本设备实物照如图6所示,数据显示及控制界面采用7英寸触摸屏,CUP采用ARM9,操作系统采用随机附带的Windows CE,在此平台上运行自主开发的监控软件。

1真空吸盘;2支架;3支架托槽;4监控软件。

5 监控软件

监控软件安装在驾驶室控制设备上,主要是供驾驶人员用来控制本车智能绑带设备的收紧或放松,以及实时监测本车各智能绑带的状态,将状态信息显示在屏幕上。监控软件主要有用户登录界面、货物捆绑状态显示界面以及绑带松紧控制界面组成。

用户登录界面,如图7所示。用户在该界面选中车号,然后输入组号及授权密码,可进入本系统控制界面。

绑紧系统显示界面,如图8所示。本界面主要显示一些各通道的测量力值,每个通道代表一套智能绑带设备。考虑到一辆车绑带数最多不可能超过24个,故本界面最多可显示24个通道。对于每一个通道来说,需要显示以下值:(1)绑带号。(2)场强值,当10秒内无线号时显示断线,有线号时显示为信号场强最大。(3)锁定状态:在锁定时图标为锁锁字态,在打开时,图标为锁开锁状。锁定状态时,系统参数不能修改。(4)设定捆绑力值。(5)实际捆绑力值。(6)指针式转盘:采用以图形化显示控件,可显示实际值在设定值的位置,偏大偏小都会有警告。

绑紧系统重设定界面,如图9所示。在绑紧系统显示界面中,如需要对某下位终端进行操作,请点击相应终端的设定按钮以进入绑紧系统重设定界面。操作功能包括设定捆绑力值和启动/停止。设定捆绑力值:点击设定按钮,设定捆绑力值框会出现选中状态,点击增加或减少按钮可以修改捆绑力值的设定。每点击一次增加或减少键,力值会相应变化10 kg。当力值变化到用户预想值时,点击确定按钮离开设定状态,或等6秒钟直接退出设定状态。启动/停止操作:在下位终端工作状态,点击增加/启动按钮,该下位终端电机启动;点击减少/停止按钮,该下位终端电机停止(上位机无电机方向开关)。按返回系统按钮,软件在回到上一层界面。

6 总结

本文深入调研了物流绑带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研究设计出一种基于新型智能绑带系统。对系统整体结构及设备做了详细论述。该系统的设计,为物流行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货物捆绑技术。该系统已近在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得到应用,并且成功推向国外市场。通过实际应用结果显示,该系统稳定、可靠,大大提高了货物物流的安全性及智能化程度,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铁运[2006]161号文件.

[2]卢庆龄,李庆全.中国捆绑器市场发展前景良好[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06):32-35.

[3]卢庆龄,李庆全.世界捆绑器制造加速向亚洲转移[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11):23-25.

[4]刘潇潇.物流信息技术应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5]王再英.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汤书森.嵌入式系统(基于ARM)实验与实践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陈得民(1982.4-),男,工学硕士,工程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研究方向: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及工业测试技术。

第3篇:物流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近三年我国招生物流专业的高等学校数

专业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物流管理

1

7

37

物流工程

2

10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经济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应链管理

物流系统分析

等等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物流经济

等等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

第4篇:物流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物流模式,多元化,电子商务

引言: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时代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使得全球物流业方兴未艾。同时,电子商务向物流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

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或服务器的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它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减少了中间环节、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受到企业青睐,使企业有效地参与竞争。而电子商务的优势只有物流网络跟上节奏时才能完全显现出来,所以电子商务与物流业也就成了21世纪全球经济最大的增长点。

(一)物流与电子商务物流

自从人类开展经济活动以来,就有了物流。现代物流概念的提出,并不是对原有概念的重复,而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加入了包括信息技术、统筹观念等现念和高新技术在内的新内涵。面对市场的严峻挑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企业对自身的管理,特别是对物流管理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电子商务物流是指在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为实现商流转移而进行的接收、储存、包装、搬运、配送、运输等实物处理与流动过程。它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商品(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备、人员和信息网络等要素组合而成的系统整体。狭义的电子商务物流仅仅包括传统的储存、搬运、配送等物流作业,广义的电子商务物流包括整个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物流运作流程,如定单接收、拣货、分发包装等,以及向上游的商品采购都包含在内。

(二)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跨越地域局限,由十企业销售范围的扩大,企业和商业销售方式及最终消费者购买方式的转变,使得送货上门等业务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服务业务,促使了物流行业的兴起。物流行业既要能完整提供仓储、运输、装卸搬运等传统服务,更需在流通加工、分装包装、配送等增值服务领域满足客户需求。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多功能是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并且追求一流的服务。在此基础上,注重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信息化成为现代物流系统的核心。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指物流活动和配送工作由商品的供方和需方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第三方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提供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通全过程的物流服务,包括商品运输、储存、配送以及包装加工等一系列增值服务。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的物流组织形式,Internet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第三方物流的优势与不足

第三方物流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自然具有较大优势:

首先,第三方物流是专业化物流企业,致力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服务区域比较广泛。近年来,在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专业物流企业,他们的服务网点遍布全国主要城市,可以实现门对门的物流配送服务。同时,也可以提供为客户代收货款等增殖服务,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第二,民营第二方物流企业大量涌现,他们反应敏捷、机制灵活,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是服务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保障。民营物流企业的优势还在于,善于从物流实践中发现商机,企业想到的,他们也想到了;企业尚未想到,他们已经在研究。通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他们的服务水准在不断提高。

第三,方物流可以集中社会物流资源,能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很显然,与其每家企业建一套物流体系等米下锅,倒不如将所有的物流需求集中到一家来解决。

三.物流模式比较

物流是电子商务运营的重要一环,其目标就是帮助企业完成经营目标,采用何种模式受制于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各种条件。对上述四种物流模式而言,各有优劣。自建物流配送系统有利十实现弹,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但是在企业销售达不到一定规模难以产生效益,反而容易成为企业的负累;共用物流配送系统可以整合企业资源,较大程度地发挥物流综合效益,但是电子商务物流有别于传统物流,需要有较高的物流服务水准来保障;第三方物流代表现代物流的操作方式,但是我国物流业整体水平较低,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第三方物流公司覆盖区域与服务效率提出了考验;物流联盟严格说来不单是一套物流系统,而应是产业流程的供应链,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物流联盟是一种发展趋势。

四.我国电子商务宏观问题解决方案

1.加大在消费者群体中对电子商务物流重要性的宣传,使得电子商务物流的消费者接受度增加。

2.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应主导、引导企业共同参与的方式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改造和建设。

3.应加快物流相应政策、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工作统一全国的物流市场,使物流企业在法律环境下平等竞争、有序经营、规范管理。

4.开展多种形式的物流教育与培训,加强电子商务物流人才队伍建设。

电子商务物流与传统物流相比,其特点就在于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体现出其高效、个性化和低成本的优势。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结合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浪潮,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浪潮已经到来。本文从电子商务物流的商务模式、配送模式、技术方法及宏观市场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现有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加之国家的大力扶持,第三方物流乃至第四方物流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物流技术也会向着更安全,更便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明秀娴.试论我国物流企业的经营与发展[J].广州: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07。

[2]秦立公.基于软件实现的物流配送决策[J].桂林工学院院报.2006 ,03。

[3]苏选良.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思考[J].物资流通研究.2000。

[4]邵晓峰,季建华.面向网络经济,发展电子商务物流[J].管理现代化.2000。

第5篇:物流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 从《物联网导论》的教学实践到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 从物联网构成看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 关于商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 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研究 浅谈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研究 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浅谈物联网在物流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电路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业物联网教学系统的探索与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研究 关于在计算机专业开设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的探讨 面向物流工程专业的“物联网概论”实验系统建设探讨 关于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定位的思考 浅谈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线自动抄表与控制系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石油输油泵远程测量与控制系统 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年度课题申报指南[DB/OL].[2010-05-01].http:///tztg/201005/W020100512591012346402.doc.

[4]钱红燕,陈兵,燕雪峰.物联网教学实践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3):25-29.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S/OL].[2010-04-21].http:///edoas/website18/33/info1268120766807633.htm.

[6]屈伟平.物联网掀起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11):44-47.

[7]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8]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 [R].http://itu.int/osg/spu/publications/internetofthings/,2005.

[9]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Roadmap for the Future[R].EpoSS.2008.http://iot-visitthefuture.eu/

fileadmin/documents/researchforeurope/270808_IoT_in_2020_Workshop_Report_V1-1.pdf.

[10]孙棣华.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典型应用[R].全国“智能驾驶与车联网技术”高级研修班,2012-10-16.

[11]吴功宜.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21):30-33.

第6篇:物流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物流运输 理论知识 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周晓蓉(1977- ),女,广西全州人,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工程自动化与信息化、结构动力学与仿真;黎培辉(1972- ),男,广西横县人,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机械化工程。(广西 南宁 53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重点项目“地方综合性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JGZ104)和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一般项目“面向CAFTA的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37-02

一、物流配送与运输调度课程改革思路

运输作为现代物流的中心环节,是物流最为重要的利润源。“物流运输规划与智能调度”是物流工程专业中实际应用较强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紧凑,理论知识面广,实践操作性强。“物流运输规划与智能调度”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运输规划和智能调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并具有在不同运输方式下提供运输服务的管理能力。本文结合物流工程的工科专业学生特点,重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掌握课程的相关概念、理论知识及应用操作技能,实现物流运输规划和智能调度的课程教学目标。

1.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理论和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突出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物流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开放型、国际型、复合型的高级物流工科专业人才,这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相符的。物流工程的专业人员不但要掌握物流配送与运输调度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实际运用与操作技能训练,熟悉运输的具体操作――运输业务洽谈、合同签订、运输决策、单证办理、货物运输信息跟踪等,并具备运输设备识别、货物配载、车辆调度、管理货物装卸及堆放、货物转运等职业行为能力。

2.重构课程内容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岗位培养为目标,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充分体现“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特征,以工作过程为指导,运输岗位培养为目标,将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实训两部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约为1.51,注重实际运用与操作技能培养,利用实验特色教学,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根据企业性质不同设置相应运输岗位,通常分为生产制造/商贸企业和专业物流企业这两类。对于生产制造/ 商贸企业,其运输的相关部门和具体岗位设置为:生产制造部:运输岗位有运输计划员、调度员、跟单员、船务等;卖场:自有车辆管理员、维护员、车辆调度员、送货管理员。对于专业物流企业而言,其运输的相关部门和具体岗位设置为:国内运输部:运输经理、运输主管、调度员、物流操作员;国际运输部:关务管理员、销售经理,销售业务员、操作/跟单员、制单员。

3.注重物流信息技术在运输与调度中的应用。“物流运输规划与智能调度”课程教学的核心是运用先进物流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合理组织和管理运输活动,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运输规划与调度须包含现代信息技术在运输产业中的应用,如运输信息支持系统、ITS中的运输管理系统、运输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等。物流运输信息管理由运输信息支付系统、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和运输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组成。对于运输信息支持系统主要有条形码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智能交通系统(ITS);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有物流运输信息系统、货物跟踪系统、运输信息交流网络、通关信息管理系统;运输中心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有ERP库存管理系统、财务结算系统、绩效管理系统。这些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为企业高效、科学地完成物流运输业务提供保证。

二、课堂理论知识教学

“物流运输规划与智能调度”课程知识模块明晰,内容之间独立性较强,具备以完成某一工作过程为目标,让学生构建企业工作环境的特点。因此,编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岗位培养为目标的新课程内容和体系,更好地适应物流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理论知识分为必备知识和拓展知识两部分。

1.必备知识。必备知识是课程必须掌握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国际船舶运输中,操作/跟单员所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以及与该岗位工作过程相关联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依据工作过程性划分为工作任务和岗位,将课程内容基于任务驱动而分成不同情景,将课程分为若干个小而完整的任务。根据这一划分标准,将课程分为10个大项目,22个小任务。课程理论知识的项目为物流运输基础知识、陆路(公路、铁路)运输业务与运作、水路运输业务与运作、航空运输业务与运作、物流运输决策、物流运输纠纷解决、物流运输成本控制、智能运输调度、信息系统应用。

2.拓展知识。拓展知识是除基础知识之外的完成任务需要了解的相关知识。“物流运输规划与智能调度”提供了20个拓展知识供学生自学,如:各运输方式的特点比较、特种运输企业设立流程、船舶运输的设施与装备、铁路货物运到期限、调度信息系统模块结构等。

三、教学方法改革

“物流运输规划与智能调度”主要学习各运输的基本流程及操作中的单证交接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这都是建立在虚拟企业和岗位基础上的,所以教学中主要应用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方法一直贯穿其中。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建立自己的运输企业,并根据实际市场状况分析构建企业的主要部门、业务处理以及发展战略等。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原理、流程等变成灵活的知识体现在业务中,通过形象生动的展示和相互沟通,提高教学效率。

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掌握知识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出发,以“工作过程性、岗位化、综合性”为基础,确定过程性、岗位性的实验教学目标和内容。应用情景创设教学方法的物流运输与智能调度实践项目设计流程为:分析确定基于“卓越工程师”的物流工程人才课程培养的目标及要求;确定课程培养计划及实施计划;在虚拟企业和岗位基础上,确定实践项目;在虚拟企业和岗位基础上,确定实践项目;论证、研究设计、试验、修改、完善实践项目;编写实践指导书;实施实践项目;检验、评估效果;总结,分析,再将分析结果反馈步骤五。通过实践反馈,不断修正,完善课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项目实际操作能力。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流运输硬件、软件平台工具的使用和操作以及企业参观、实训。物流运输实验主要有基于GPS的货物监控及调度实验、电子标签辅助分拣装置实验、叉车和堆垛机操作实验等硬件平台;利用洛捷斯特物流运输管理系统、Flexsm仿真软件系统等进行的软件平台实验等。在此基础上,加强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到钦州港务集团、北海港、凭祥保税物流园区、五菱物流、玉柴物流、南宁百货物流中心等企业参观或进行港口船舶调度,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总结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进行“物流运输规划与智能调度”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工作过程为指导,运输岗位培养为目标,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注重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操作软件和硬件实现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并熟悉相关物流、国家级保税区物流运输与调度等业务实训设施和设备。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结合,通过让学生担当不同角色,对岗位要求和业务流程进行分步、全部的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整个业务流程及管理,毕业后可适应企业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蒋代梅,刘洋,周小兵.基于GPS/GIS的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4).

[2]张理,李雪松.现代物流运输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第7篇:物流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近三年我国招生物流专业的高等学校数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

[4]徐天亮,本科物流类专业设置体系与培养分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C

[5]高和鸿,郝建彤我国物流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C

第8篇:物流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配送中心;选址方法

一、引言

在物流系统中,配送中心居于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其物流上游是供应商、工厂等,其下游是用户。配送中心的选址是指在一个具有若干供应点以及若干需求点的经济区域内确定配送中心的数目以及各配送中心的具置。较好的配送中心可又有效地节省费用,促进生产与消费的协调与配合,保证物流系统的平衡发展。因此,配送中心的合理选址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配送中心一经选定将长时间运营,它不仅与运行费用有关,而且对工作效率和物流控制水平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选址方法比较

目前关于配送中心的选址已经有很多方法,它们大致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定量方法的主要成果有连续模型和离散模型两类。其中,连续模型的代表方法是重心法,离散模型的代表方法主要有Kuehn-Hamburger模型、CFLP模型、Baumol-Wolf模型和0-1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等。定量方法的优势在于对物流费用这一核心因素的精确计算,缺点是无法考虑难以定量计算的其他因素,下面将对这几个模型加以讨论。

1、单个配送的选址模型

(1)重心法。S. Eilon,C. D. T. Watson-Gandy和Nicons Christofides所研究的重心法(Centroid Method)是解决单个配送中心选址的一个常用模型。所谓重心法是一种静态的方法,将运输成本作为唯一的选址决策因素,给定供给点和需求点的坐标和节点之间的运输量,选址的目标是使运输成本最小。

重心法是解决只设置一个配送中心的简单模型,这是一种连续模型,相对于离散模型来说,对配送中心的选择不加特定限制,有自由选择的长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重心法的自由度多也是一个缺点。因为迭代计算求得的最佳地点实际上是很难找到的,有时是不能实现的。当流通中心和发送地点的数目很多的时候,很难建立起数学模型,求解的计算也很复杂。在这时,可以采用逐次逼近法求解。

(2)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法一般应用于特定的约束条件下,从许多的选择中挑选一个最佳方案的情况。为了利用线性规划解决问题,必须满足若干条件。第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活动或定位必须为有限资源而竞争。比如,必须至少能够从两个位置选一个为客户运输。第二,结构的相关关系必须是确定的及能够进行线性逼近的。除非满足了这些条件,从线性规划中才能得到解,这个解虽然是数学上最优的,但在物流规划中可能不是可行的。

2、多个物流中心的选址模型

(1)Kuehn-Hamburger模型。Kuehn-Hamburger模型是多个配送中心选址的典型方法。在模型中考虑了运输费、仓库管理费、可变费用、延误损失费等多项费用。其目标是费用之和最小。它以供货点的个数及可供量,备选配送中心的个数及最大容量、准许选定物流中心个数的上限、用户个数及其需求量为已知参数.考虑了多个结构化因素的影响:供货点到物流中心的运输费、物流中心到用户的运输费用,配送中心的可变费用和固定费用、各物流中心的容量限制、配送中心的个数限制,模型更加贴近实际。但其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如建设费用这样的固定资产所产生的固定费用。

(2)CFLP模型。CFLP法是反町洋一首先使用的方法。这个方法适用于配送中心的能力有限制,数目确定,而且各需求点的位置和需求量都确定的情形。其基本思路是用线性规划的方法确定配送中心的市场占有率,求出配送分担地区的重心。再用混合整数规划法确定场址的建设位置。该方法分两个阶段反复进行计算:①确定各配送中心分担发送区域;②求出各发送分担区的重心。该方法计算时间短,是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可是,在计算管理费用时,不管物流中的工作效率如何,都作为固定费用看待,这是一个不足之处。此方法实际意义明显,但缺乏理论上的证明。

(3)Baumol-Wolf模型。W. J. Baumol 和P. Wolf的仓库选址模型是一种用简明数学公式很容易计算的模型。所考虑的问题是从几个工厂经过几个仓库向用户输送物资,是一种只考虑运输费用最小的运输规划。模型的优点:①计算比较简单;②能评价流通过程的总费用(运输费用、仓库管理费用和发送费用之和);③能求解仓库的通过量,即决定仓库规模的目标;④根据仓库可变费用的特点,可以采用大批量进货的方式,模型的缺点:①由于采用的是逐次逼近法.所以不能保证必然得到最优解。此外,由于选择备选地点的方法不同,有时求出的较优解中可能出现仓库数过多的情况。因此,必须仔细研究所求得的解是否为最优。②仓库的固定费用在解中没有反映出来。

(4)0-1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在解决物流网络设计中常见的大型、复杂的选址问题时,混合整数规划法可能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方法,因为它能够把固定成本以最优的方法考虑进去,同时可得出数学上的最优解。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包括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因而适合于模拟同时有可变费用和固定费用的选址问题。混合整数规划法的主要优点是它能够把固定成本以最优的方式考虑进去,它是商业选址模型中最受欢迎的方法。一般用混合整数规划来描述选址模型,目标是使各种成本费用的总和最小,而用整数变量表示各种选择,用连续变量表示工厂的生产能力、各种资源的分配等,用约束表示物流平衡关系和供需关系等。混合整数规划作为一种方法非常有吸引力,但仔细分析即可发现,求解此模型的计算量很大,该方法处理大规模选址问题时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求解,尽管现在有了更先进的计算机,但解决这个问题仍然令人头痛。

三、存在的问题

1、模型常常假设需求量集中于某一点,而实际上需求来自分散于广阔区域内的多个消费点。

2、运输费用通常假设运价随运输距离成比例增加。然而,大多数运价是由不随运输距离变的固定部分和随运输距离变化的可变部分组成的。

3、模型中配送中心与其他网络节点之间的路线通常假定为直线,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很少。

4、未能解决库存与运输同步优化的问题,即这些模型应该是真正一体化的网络规划模型,而不应该分别以近似的方法解决各个问题。

5、模型大多属于静态的,无法反应未来成本和收入的变化。

四、结束语

任何一种模型在适用于实际问题时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缺陷,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模型没有使用价值。尽管各种模型的适用范围和解法不同,但是任何模型都是由具备一定技能的分析人员来得出有价值的结果。使现有技术更易于使用,更便于决策者利用,必然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孙焰.现代物流管理技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王燕,蒋笑梅. 配送中心全程规划[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第9篇:物流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水电站EPC;供应链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406.1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2

引言

随着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水电项目逐渐复杂化,传统承包模式已不能满足水电市场的需求。而EPC总承包模式以其提高投资效益、缩短建设周期、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可充分设计的主导作用等优点而受到业主和承包商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成或在建水电EPC总承包项目已有20多个,平均每年新建的水电项目接近2个,EPC总承包合同数量逐年增加,合同金额逐年增大。目前,EPC总承包成为了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最主要的项目管理模式之一。为全方位、全过程的经营管理水电站EPC总承包项目,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出发构建水电站EPC总承包项目供应链管理模式。这一模式能够协调好总承包商与其他项目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实现EPC总承包商与相关者之间协同合作、互利共赢的目的。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与特点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合作与企业业务流程的整合、协调,以缔造企业合作的竞争优势,成为一种协同合作的一体化物流的管理,其目标是使整个系统及资源的应用最具效率,系统的成本最低,其特点主要在于伙伴关系、核心专长、信息共享和信息科技的重要性[1]。其中建立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战略,主要指企业间以创造价值增进企业利益为前提团结合作,建立长远关系;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成功的要素之一,主要强调的是将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透明化;核心专长是指企业有一部分业务对客户而言特别重要,而且是竞争者难以抗拒的能力,如关键技术或资源;信息科技是供应链中所有成员信息串联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水电站EPC总承包现状

水电EPC总承包模式是一种集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为一体的承包模式[2],可以有效避免分包模式下中间环节的资源消耗与浪费,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投资效益。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双面性的,对于EPC总承包项目而言,业主与总承包商往往签订总价合同,将绝大部分风险转移给了总承包商,这就意味着总承包商赔偿难度较大。而且由于水电项目的复杂性、参差不齐的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使得在水电站EPC总承包项目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工期的拖延、造价的提高。因此,为更好地实现水电站EPC总承包项目目标,必须采用供应链管理思想,不断提高总承包商的管理与施工水平。

三、水电站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供应链

水电站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供应链是指水电站建设中以EPC总承包商为核心,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业主、设计方、分包方以及供应商等主体连成一个满足业主有效需求的组织,供应链如图1所示。

1.物流的传递

水电站EPC总承包项目供应链的物流管理是指在供应链环境下为了达到最低的物流成本,从业主有效需求出发,以水电站EPC总承包商为核心企业,物流从供应商和分包方开始,沿着各个环节向业主方移动,形成一条首尾相连的供需长链,是供应链中最明显、最直观、也是最主要的运作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EPC总承包商与供应商之间的物流指设备材料供应商向总承包商提供施工项目物资(钢筋、钢材、水泥、沙石骨料等)、设备(水能发电机组、启闭机、桥机、闸门等)。由于水电站枢纽布置面积较大、战线较长、参与施工的企业较多,不便于集中管理,大多数项目均采取开敞式管理模式,所有设备、材料进场后均交由各施工企业自行保管使用。2)分包商向总承包的的物流主要指分包商将建设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经验收合格后交给总承包商;3)总承包与业主之间的物流指总承包商将建设完成的水电站工程经验收合格后交给业主。

2.信息流的传递

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部分就是信息流的双向流动,一切物流、资金流都是以信息流为载体展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承包商与设备、材料供应商的信息流主要包括签订采购合同以及后期的协调、催交等环节的沟通;(2)总承包商与分包商的信息交流主要包括签订施工合同以及施工过程中关于施工进度、质量、投资等方面的沟通;(3)总承包商与监理之间的信息流主要包括在施工、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设备材料进入现场等过程中,接受监理的工作监督和检查等;(4)总承包商与业主的信息流包括履行合同、实施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要求等方面的沟通;(5)总承包商与保险、担保机构、银行之间的信息流主要指总承包商在开工前办理好与保险、担保机构、银行的相关手续。

3.资金流的传递

资金流的流动方向则与物流相反,以总承包商为核心,从业主方逆着物流链方向,到供应方和分包商进行流通。

四、水电站EPC总承包项目供应链管理模式

在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供应链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建议水电站EPC总承包供应链在建设时考虑以下原则和要求。

1.建立供应链管理组织结构

总承包企业应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考虑企业内部机构的重组和优化,构建基于职能结构和流程结构的混合组织结构。该组织结构即有专业化的分工,又能够以更快、更有效且集成的方式完成水电站EPC总承包项目。其中职能机构包括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设计部、施工部、财务部等,流程结构由数个横向连接的流程组构成,该流程组中包括多技能的流程团队,主要包括设计团队、施工团队、采购团队等。每个团队的主管负责其所在团队流程的设计、组织及协调,团队成员在团队主管的领导下,通过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流程任务。

2.开发透明开放的信息协同共享平台

工程总承包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在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负责建立供应链中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得分包商、设备材料供应商、业主愿意共享信息,并且能在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早期就参与进去,使得各参与方对项目的总目标有更清楚地认识,相应地调整各自的目标,结合各自的优势,使工程总承包项目在质量、成本、进度等方面取得预期目标。这样的一款软件要具备:底层数据库可以实现无缝衔接,支持跨系统操作;中间层支持不同角色定制特定的界面;最外层具有以Web为中心的框架,灵活的数据导入导出方式。

3.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主要是水电站EPC总承包与设备、材料供应商、劳务分包商、工程分包商的合作关系。由于建设项目的一次性特点,因此一锤子买卖的交易关系导致能够与总承包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企业非常少。承包企业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应着眼于两个方面:(1)供应商了解承包企业承揽的工程项目数量、规模和施工安排,使供应商能明确企业所需原材料、预制件或劳动力需求的数量、质量及期限要求,以便其安排生产计划或进行劳务调配。(2)承包企业与供应商明确双方责任,并各自向对方负责,使双方明确共同利益所在,并为此共同努力,实现双赢。

4.建立良好的供应链管理绩效度量机制

供应链管理绩效度量能够反映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能够对每个合作伙伴、每个职能部门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做出合理的评估。水电站EPC总承包商应从战略的高度制定基于企业业务流程的指标以及相关的程序和方法,对客户满意度、生产力、成本、质量、安全等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李丽.农村邮政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