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贸易的利与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结算方式 国际保理 信用证 托收 福费廷
根据联合国贸发中心的统计数据,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信用证(l/c)的使用率已降至16%,在发达国家甚至降至10%以下。特别是在欧美国家间的贸易结算中,国际保理基本上取代了信用证而成为最主要的结算融资方式。而在我国,信用证使用比例近年来虽有所下降,但仍高达50%左右,部分沿海发达地区可达到40%左右,使用非信用证结算方式较少。据资料统计,目前赊销贸易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70%左右,赊销贸易方式是对买方最为有利、最具有吸引力的贸易方式。贸易方式的改变在向出口商提供扩大国际市场机遇的同时,也加大了出口商出口收汇的风险。因此,深入研究国际保理与其他结算方式的优缺点,为进出口商在贸易实践中理性选择结算方式有着重要意义。
国际保理与托收的比较
国际保理(international factoring),又称保付,是指出口商以赊销、承兑交单等方式销售货物时,保理商买进出口商的应收账款,并向其提供资 金融 通、进口商资信评估、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账款催收等综合金融服务。托收(collection)是指债权人(出口商)出具债权凭证(汇票、本票、支票等)委托银行向债务人(进口商)收取货款的一种结算方式。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安全性方面
国际保理业务不仅使出口商向进口商提供了优惠的付款条件,同时也保障了出口商的收汇安全。只要出口商在保理商核定的信用额度内履行合同,由于保理商承担了100%的买方信用风险,出口商就可从保理商处获得无追索权的融资,将信贷风险和汇率风险都转嫁给保理商。而在托收业务中,银行仅提供服务,不提供任何信用和担保。银行在传递单据、收取款项过程中,既不保证付款人一定付款,也不负责审查单据是否齐全、是否符合买卖合同的规定。对货物到达目的地后,遇到进口人拒不赎单而导致的无人提货和办理进口手续等情形,除非事先征得银行同意,银行也不负照管货物之责。所以,托收结算方式对出口商有较大的风险,对进口商也有一定风险,特别是d/a方式下,很容易造成出口商货款两空的境地。从安全收汇的角度来看,国际保理业务比托收安全。
(二)费用方面
当出口商需要保理商的服务时,须交纳一定的保理手续费,一般为所收账款的1%-3%不等,视保理商事务繁简及承担风险的大小而定。一般而言,除要向作为出口保理商的银行交纳发票金额1‰-4‰的佣金外,还要向作为进口保理商的银行交纳发票金额的4‰-10‰,由于进口保理商承担买方信用风险,因此佣金比例要高一些。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银行费用和单据费用。托收方式下,交单灵活、手续迅捷,程序较为简便,由于不提供任何信用和担保,因此托收费用相对比国际保理低。
国际保理与信用证的比较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 l/c),按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2007年修订本(ucp600)的规定,指一项不可撤销的安排,无论其名称或描述如何,该项安排构成开证行对相符交单予以承付的确定承诺。国际保理与信用证均可以为买卖双方融资,但两者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手续、费用、成本方面
在国际保理业务中,进口商不办理任何手续,也不承担任何费用,而是由出口商在合同签订之前,与保理商签订保理协议,出口商承担相关的保理费用。在信用证业务中,进口商要办理信用证的开证手续,承担信用证的开证手续费及保证金。保证金的比例不等,小 企业 的保证金往往为开证金额的10%-60%,有的甚至高达100%。进口商在申请开证时,还要支付开证金额1.5‰左右的手续费。出口商要承担催证、审证、改证等一系列单证手续,贸易实践中,还要承担信用证的通知、汇票的承兑等项费用。保理业务与信用证相比,费用上大致相差不多,但保理业务中进口商无须办理开证、改证等繁杂手续,大大简化了进口手续,提高了效率。
(二)进口商资金占用方面
保理业务可使进口商免交信用证方式下的开证保证金及有关的银行费用,而且利用赊销的优惠付款方式,进口商可以在收到货物甚至将货物出售后再行付款。这样避免了资金占压,加快了资金周转,降低了经营成本。在信用证业务中,开证行在开立信用证时,通常向进口商收取一定数目的保证金,由于信用证结算的周期较长,该资金被银行占用,影响了进口商的资金周转,加重了进口商的负担。
(三)业务范围方面
保理实际上是一种融结算、管理、担保、融资为一体的综合业务,本质上是一种债权转让。在信用证业务中,银行的功能就是在“相符交单”的情况下付款或融资。可见,国际保理的业务范围基本覆盖了信用证的业务范围,而且比信用证的功能要强。
(四)付款保证方面
在国际保理业务中,出口商发运货物后,将全部单据如发票、运输单据等直接寄给进口商,提交保理商的仅仅是发票副本,由保理商依据发票副本向进口商收取货款,进口商在付款到期时将全部款项付给保理商,保理商扣除相关费用后再转交出口商。如果进口商在发票到期日 90天后仍未付款,由保理商付款。但保理商付款的前提是:买卖双方对所交的货物没有争议,否则保理商可以拒付。在信用证业务中,信用证是一种单据买卖,各有关当事人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与单据相关的货物、服务或其他业务。至于卖方有没有交货,所交货物是否与合同相符,银行概不负责。因此,在付款的保证上,信用证对卖方有利,而国际保理却对买方有利。
国际保理与福费廷的比较
福费廷(forfaiting),又称包买票据,是指包买商向出口人无追索权地购买已经由债务人所在地银行承兑或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的业务。其与国际保理的区别如下:
(一)适用范围方面
国际保理业务由国际保理商向出口商提供在非信用证方式下、在180天以内短期的保证或融资服务,而福费廷是一种向信用证方式下的收款时间超过180天的出口人提供保证和融资服务的业务。
(二)风险和费用方面
采用保理业务,国际保理商提供在核准信用额度内的100%信用担保,使出口人避免了坏账风险。采用福费廷业务,出口商的风险、责任和费用在其向包买商提交符合约定条件的单据及相关凭证、获得票款后即消灭,保证了出口商的利益。出口商在完成了福费廷业务后即无需承担资产管理和应收账款回收的工作及费用,节约了管理费用。出口商可以享受无追索权的票据贴现,转嫁 企业 可能遇到的收汇风险、汇率风险,并可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有关政策,提早办理核销、退税等手续。
(三)融资方面
采用保理业务,对出口商而言,在国际保理方式下,出口商发货后, 保理商收到代表应收账款的销售发票,应出口商的融资要求,可以立即以预付款方式提供不超过80%发票净额的无追索权融资给出口商,而该融资无须出口商提供担保或抵押,剩余20%的收购价款于货款收妥后再行清算。因此,增强了出口商的资金流动性,增强了出口商的竞争能力。福费廷属于无追索权的融资,与国际保理业务相比,其所提供的融资期限更长,期限一般在18个月以上,最长的可达10年,一般以5年为多,同时融资金额最高可达发票金额的100%。
综上所述,国际保理业务在当今世界的国际贸易结算中已超过信用证业务结算量,在国外已经被广泛应用。目前,国际上已成立包括我国在内的130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保理联合会(fcl)并公布了世界各国保理商所接受的统一惯例:《国际保理惯例规则》。国际保理业务在西欧和亚太地区的 经济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发展 尤其迅速,2007年,全球保理业务量已达13000亿欧元,占全球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3%;在欧洲,国际保理业务占当地gdp的6%。虽然目前我国的国际保理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业务量还是业务经验都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但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 文献 :
1.田桂玲.出口企业如何运用国际结算方式规避本币升值风险. 现代 金融 ,2008(2)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 国家竞争优势 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018-03
一、上海市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
1.上海市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状况。2001―2007上海市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如表1所示。
从差额上来看,上海的金融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2006年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差最大,将近43.28百万美元,但主要是因为金融服务贸易进口额的大幅度增加。2001年到2003年逆差呈逐步增加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因为出口量太少。2004年开始,逆差回落至12.084百万美元。之后,从2004到2005年逆差又开始逐步上升。直到2007年上海市金融服务贸易出现了首次顺差,主要原因是因为经济快速增长和楼市、股市的快速上涨。由此可看出上海市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不稳定性。
从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口额上看,进口贸易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加入WTO使得上海市金融市场的开放度有了质的飞跃,从而使得进口贸易额有大幅度增加。从2001年的22.0446百万美元到2003年的45.3359百万美元,上升幅度超过一倍,而在2004年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在2005年又以1.2倍的速度大幅增长。之后直至2007年均呈现逐步增长的状态,因此进口额总体的趋势还是上升的。
从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来看,波动要比进口贸易更大一些。尤其在2007年,依托经济快速增长和楼市、股市的快速上涨,增长到了240百万美元,并且出口额首次超过进口额。在2001年到2003年进口额不稳定但是规模整体偏小。从2004年到2007年快速增长。增长的速率分别为1.7、0.5、2.5,因此总体看来近期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额还是呈增长的趋势。
2.上海市金融服务贸易行业结构状况。从上海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业务内容来看,不管是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口,还是出口,保险服务贸易都处于绝对地位。从2000年以来,绝大部分年份内上海保险服务进出口在上海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中占到84%之上。进出口两者相比,上海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又更倚重于保险业。从2000年至2006年间上海保险业出口占上海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高于全国的比重,相反,保险业进口的比重则低于全国水平。
从2006年开始上海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结构开始逐步多元化。在2005年之前,上海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出口的90%以上都是保险业贸易。上海保险业贸易出口占上海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远远高于全国保险业贸易的出口比重,从2006年开始,上海保险业贸易进出口在整个上海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中的比重迅速下降,除保险业贸易以外的所有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贸易的比重开始上升。2007和2008年上海市金融服务贸易行业出口结构情况如图1所示。
2007年和2008年上海市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中保险业贸易比重已经降至70%和77.55%,低于全国水平,相应地所有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则上升至30%和22.45%。
在进口中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2008年,上海保险业服务进口占上海金融贸易进口的比重只有78.44%,远远低于同时期全国95.75%的比重。上海所有银行及其它除保险业以外的金融业服务进口的比重则上升至21.56%,是全国同类金融服务进口的比重的5倍之多。
3.上海市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地区分布。上海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地理密集度高,日本、美国和中国香港是金融业服务项目主要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日本、美国和中国香港已连续两年成为金融服务出口地区的前三甲。2008年上海市金融服务贸易出口地区分布如图2所示。
2008年,上海对日本金融服务出口1.2亿美元,占比54.5%。对美国金融服务出口7193.31万美元,占比32.72%。在上海金融业进口方面,美国、中国香港和德国位列前三甲。其中美国占比达到了40.93%。
而在金融服务业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保险业贸易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中国香港、美国、英国。2008年上海市保险业贸易的出口地区分布如图3所示。
2008年,在上海保险业出口中,香港地区占比46.35%,美国排名第二,占比32.14%,两者共占到78.49%。
2008年上海市保险业贸易进口地区分布如图4所示。
在上海保险业进口中,中国香港、美国和英国继续占据前三甲的位置,其中,中国香港、美国、英国的占比分别为37.86%、18.78%和10.72%,三者共占到67.36%。
二、香港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1.香港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状况。2001年―2008年香港的金融服务贸易发展规模如表2所示。
香港金融服务出口额由2001年的347.9亿港元上升至2008年的986.3亿港元,年均增长10.5%,比同期生产总值的增速高8.6个百分点;占所有服务出口额的比重由10.9%逐步上升至13.7%,提高了2.8个百分点。金融服务进口额由69.7亿港元上升至258.0亿港元,年均增长11.4%,比同期生产总值的增速高9.5个百分点;占所有服务进口额的比重由3.6%逐步上升至7.2%,提高了3.6个百分点。
2.香港金融服务贸易行业结构状况。金融中介服务贸易在香港国际金融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比重。金融中介服务包括:中央银行服务、存款服务、授信服务及财务租赁服务;股票经纪服务、商品经纪服务、股票交易程序及结算服务;投资组合管理服务、信托服务、保管服务、财务顾问服务、外币兑换服务、金融市场营运服务,以及其他金融中介的支持服务。从香港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业务内容来看,不管是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口,还是出口,金融中介服务贸易都处于绝对地位。
从服务种类看,金融中介服务一直以来占据着香港金融服务贸易的主导地位。出口贸易方面,2001―2007年香港金融中介服务占金融服务出口的比重由98.2%提高到99.0%;其他金融服务出口额占比很小,而且呈下降趋势,由1.8%降至1%。而在进口贸易方面,2001―2007年香港金融中介服务进口额占金融服务进口的比重保持在99.8%以上;其它金融服务进口额占比非常小,不足0.2%。
3.香港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地区分布。随着以来,尤其是CEPA的签署,香港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地区也发生了变化,内地成为了香港金融服务贸易的最大输入和输出地。美国居第二位。
如相关数据显示:在香港金融服务出口中,出口到内地的贸易额所占比重比较稳定。在2003年达到最大,之后开始有所回落。主要原因是因为内地的金融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较快,导致内地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量减少。但是从2001年以来稳居各出口地的首位。出口到美国的贸易额占比次之,由2001年的15.7%下降至2007年的14.7%。2007年出口到英国、日本、中国台湾的贸易额占比分别排第三至第五位,2001―2007年的平均比重分别为6.6%、7.62%、6.74%。
在香港金融服务进口中,由内地进口的贸易额所占比重由1997 年的31.0%逐步下降至2007年的26.7%,但稳居各进口地的首位。由美国进口的贸易额占比次之,平均比重为15.31%。2007年由日本、英国、新加坡进口的贸易额占比分别居第三至第五位,2001―2007年的平均比重分别为7.97%、7.08%和4.14%。
三、沪港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对比分析
从上面沪港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对比可以看出,上海市与香港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更深入分析上海市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并在世界市场中准确定位,下面将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三个指标,对上海与香港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
1.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出口总额占世界该种产品或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是这种产品或服务国际竞争力最直接的表现。该指标数值越大,表明这种产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MSij―i国j产品或服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i国j产品或服务的出口总额;Xwj―世界j产品或服务的出口总额。
根据公式(1)算出沪港金融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如表3所示。
从表3可见上海市金融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很低,与香港金融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更是有很大的差距,2001到2003年上海市的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一直有波动,但是从2004年以后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状态,与香港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但是总体上来看,上海市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有待有质的飞跃。
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于1965年提出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简称RCA指数)。它是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最具说服力的指标。它旨在定量地描述一个国家内各个产业(产品组)相对出口的表现。通过RCA指数可以判定一国的哪些产业更具出口竞争力,从而揭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所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式中,Xij―国家j出口产品i的出口值;Xtj―国家j的出口值;Xiw―世界产品i的出口值;Xtw―世界总出口值。
具体来讲,RCAij值接近1表示中性的相对比较利益,无所谓相对优势或劣势可言;如果RCAij≥1,说明j国i产品或服务具有显性比较优势;如果1.25≤RCAij≤2.5说明j国i产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如果RCAij≥2.5,说明j国i产品或服务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如果RCAij≤1,说明j国i产品或服务没有显性比较优势;如果0.8≤RCA
式中:RCASij―对称性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RCASij―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指标在[-1,1]之间取值,RCASij>0表明j国i部门具有比较优势,而RCASij≤0 则表明j国i部门不具有比较优势。由于RCASij是对RCAij 进行的单调变换,类似于对RCAij取对数,因此,不影响指标性质及对一国特定服务部门比较优势状况的判断。相反,其改进还趋利避短,对称性更有利于比较分析各类服务部门在绝对比较优势和绝对比较劣势程度上的差别。因而,RCAS指数成为实际中广泛使用的指标。本章也采用了RCAS作为指标。根据公式(2)和公式(3)计算出沪港对称性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如表4所示。
比较金融服务贸易RCAS值(见表4),上海对香港的劣势明显,2001年至2007年,两地年平均值分别为-0.9160和0.1898,上海的金融服务贸易对称性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均值与香港的金融服务贸易对称性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均值存在1.1057的较大劣势差距值。从动态变化趋势分析,上海金融服务贸易的RCAS值基本稳定,近年来仅有微幅改善,但是与香港金融服务贸易对称性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差距值逐年减少。2001年,上海与香港金融服务贸易对称性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差距值为1.1842,2007年缩小至1.0770。
3.贸易竞争指数分析。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的计算只考虑了出口的问题,并没有考虑进口对整个金融服务贸易部门比较优势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又选取了贸易竞争指数(TC),作为补充。贸易竞争指数(TC)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品或服务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它剔除了各经济体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波动的影响,解决了各经济体规模不同而不可比的问题,是衡量某种产品或服务国际竞争力的主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TCij―i国家或地区第j种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
Xij―i国家或地区第j种产品或服务的出口额;
Mij―i国家或地区第j种产品或服务的进口额。
TC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到1)。如果TC指数接近O,说明这种产品或服务比较优势接近国际平均水平;如TC>O,说明比较优势较强,而且越接近1,行业竞争力越强;如果TC=l,则表明该国或地区这种产品或服务只有出口;如果TC
从表5可见,在2007年以前上海市的金融服务贸易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为负数。说明上海市金融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较弱。而只在2007年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指数才为正数。相反香港的金融服务贸易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很平稳,平均值在0.63,显示出很强的比较优势。
四、提升上海市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建立和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基地。外包是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整合利用其外部专业化资源,已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并增强企业对环境的应变能力的一种新型经营管理模式。
金融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是指某一金融机构将金融服务业务外包给第三企业。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使专注自己核心竞争力等特性成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的一项重要的商业措施,为了有效地提高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解决上海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的问题,上海要从战略的高度发展金融BPO,只有形成金融BPO基地,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国际金融中心的交易成本,这是上海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这一点处于竞争劣势的上海而言,特别的重要。
2.提升上海金融服务的营销水平。一是要进一步明确面向国际市场的金融服务贸易的市场定位,根据不同市场推出更贴近客户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采取集中营销策略,以特色服务取胜。二是要以美国、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与地区为突破口,重点拓展与上海有密切经贸联系的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服务贸易关系。深化上海与香港金融服务贸易的合作。三是要积极寻找金融营销与互联网营销的契合点。现如今互联网营销已经成为一个大众话题,而金融行业也逐渐开始涉足在互联网上寻求品牌和业务营销的新方式。到目前为止也初有成效。
3.推进上海金融服务消费需求的结构升级。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是在一国金融服务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信息社会,消费需求的导向效应更加强烈。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对一般商品消费的比重往往较低,而对高档商品及服务的消费比重较高。而在我国,随着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尽管我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已降至50%以下,但中国居民对金融服务的消费需求不是十分强劲,金融服务贸易的比重偏低。任何产业竞争优势的构建往往都以合理、高级的国内社会消费需求结构为基础,如果上海居民消费是以商品消费为主,而金融服务消费比重过低,或金融服务消费的层次过低,那么上海的金融服务贸易根本不可能形成竞争优势。世界上各个金融服务贸易强国及地区,比如说香港的服务产业是首先香港地区形成竞争优势,然后才逐步走向世界的。因此,上海应依托大的市场需求,努力引导居民优化消费需求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消费的比重,为形成上海金融服务贸易行业竞争优势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4.加强政府对金融服务贸易的支持和管理。第一,政府要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丰富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拓展金融市场广度,争取把上海建成全国票据集中交换的中心;促进债券市场加快发展;加大期货市场发展力度,有序推出新的能源和金属类大宗产品期货,探索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探索推进上海服务长三角地区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有效途径;优化金融市场参与者结构。在CEPA框架下,积极探索上海与香港的证券产品合作;积极发展上海再保险市场,大力发展中资和中外合资的再保险公司,吸引境内外著名再保险公司入驻或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培育再保险经纪人,探索发展离岸再保险业务的有效途径。第二,政府要加强金融机构和业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推进金融综合经营试点;积极推进地方国有控股金融企业改革和重组;鼓励发展各类股权投资企业(基金);积极拓展各类金融业务,研究制定促进私人银行、券商直投、离岸金融、信托租赁、汽车金融等业务发展的政策措施,稳步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积极开展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试点;支持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支持机构投资者扩大金融市场投资业务,率先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试点。
参考文献:
1.陈宪.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产业.第一版.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2.董瑾.国际贸易学[M].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蒋小浪,陆骏,魏惠.我国加入WTO以来上海市对外贸易发展的态势分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J],2008(2)
4.黄桂良.香港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区域金融[J],2009(8―10)
5.裴长洪,王镭.试论国际竞争力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M].第三版.中国工业经济出版社,2002
6.Porter,Michael. 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 New York,Free Press,1991:15
7.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3
8.Ingo Walter.Global Competition in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Financial Services: Market Structure Trade Liberalization.Cambridge: Ballinger Publishing ,1998:24
9.顾宝炎,许秋菊.香港服务贸易的演进[J].国际经贸探索,2007(24)
10.香港、新加坡服务贸易发展模式及对上海发展启示[J].战略管理,2005(25)
11.叶元.我国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2007(5)
摘要: 经济全球化一般说它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货币、资本在全球大量流动,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日益互相依赖的经济现象。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推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商品的世界市场才得以形成;生产力发展使资本积累空前剧增,那些拥有相对过剩资本的国家便可以向全球资本短缺的国家输出资本;生产力发展使得运输成本降低,那些具有经济和技术巨大优势的国家,便可以充分利用外国的资源优势、国际分工优势,大规模地进行跨国直接投资,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或全球销售。
关键词:经济 全球化 利弊 分析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作用还是单一正作用,以及利弊孰大孰小是另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二重性是利弊互见,正效应与负效应共存。笔者针对新自由主义的批评决不低估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在历史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摧毁了封建经济和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较之封建主义当然是一种历史进步;国际贸易使交换双方获得国际分工的比较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进口替代”或“出口导向”政策都不能脱离世界市场;发展中国家一般都缺少经济增长所必须的资本和外汇。适度接受外国资本,可以弥补资本和外汇缺口(钱纳里和斯特劳特的“两缺口”理论说明发展中国家参加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性);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科技落后状态,购买外国技术或接受外国直接投资可以促进技术进步,从而带动经济增长;参加经济全球化可以增加财富、增加就业、增加税收;接受外国直接投资还可以学习外国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先进管理经验。正因为以上这些积极作用,发展中国家都纷纷主动参加经济全球化。实践证明,适度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而闭关锁国政策是完全错误的。闭关锁国必然带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我国人民不会忘记这一沉痛的历史教训。
二、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利益是有条件的、有代价的。
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利益是有条件的、有代价的。经济全球化又必然具有消极作用。其根本原因是,国际垄断组织经常在损害别国利益的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是帝国主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统治史、掠夺史,是当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经济与技术的强大优势,依然使众多发展中国家处于依附地位;垂直分工体系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平等地位;跨国公司操纵和控制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产业和市场,抑制了民族工业的自主发展;对西方国家的巨额债务(1988年为1.2万亿美元,2000年初为2.5万亿美元)支付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经常引发经济与社会动乱;西方国家的大量游资不时冲击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甚至引发金融危机,造成如同战争般的破坏;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汇率、利率的变动传导给发展中国家,使它们的经济经常出现不利波动,难以同时取得内部与外部的均衡;国际经济组织由美国等发达国家操纵,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主要由发达国家来制定。发展中国家很难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作为上述各种原因的综合反应,在经济全球化中,南北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世界银行于2000年4月13日发表的《世界发展指数》承认:“经济全球化的某些因素已使最贫穷国家受到损害,使富国和穷国之间巨大差距的扩大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在一个不能打破贫国周期且愈来愈不平等的世界中,集中于工业化国家占世界人口1/6的人垄断了全球近80%的收入。与此同时,居住在63个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60%的人,仅得到世界收入的6%,人均每天不足2美元”。以上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三、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利大还是弊大的讨论不可以抽象进行,需要根据一定条件,做出具体分析。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其一,对什么类型国家利大于弊,或者弊大于利;其二,在什么条件下利可以大于弊。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肯定利大于弊,因为“贫国无法和富国竞争”。当然,它们也得付出一点代价,这就是,对外直接投资往往引起工厂外迁,从而加剧了国内失业。在当今的反全球化运动中,发达国家的工会组织,失业工人是积极参加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一般来说是互利的,不至于产生控制与被控制的问题,因为它们的发展水平、竞争能力相近。同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一般来说也是互利的,也不至于产生控制与被控制的问题。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能力控制另一个发展中国家,更不能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去控制另一个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交往来说,发展中国家所得的利并不必然大于弊。所谓经济全球化“有百利而无一害”,或者利无条件地大于弊的说法并未得到事实的证明。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在一切场合下弊必定大于利。在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为寻善于趋利避害,可以使利大于弊,否则弊必然大于利。至此,问题的讨论不可避免地涉及利的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利的标准从原则上来说应当是既要经济发展,又要民族经济的自主独立(不被外国操纵或控制),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一国仅着眼于经济发展,置经济自主独立于不顾,那么这种发展只不过是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式的发展,非常不利于该国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相反,一国如果仅着眼于经济自主独立,闭关锁国,或者保护过度,不能积极地利用商品和资本的世界市场去促进自身的发展,那么,这种经济自主与独立终会因国力孱弱,不能长久保持。新自由主义者所谓的经济全球化只不过是要求发展中国家永久处于依附地位,而我们所采取的利大于弊是上述二者的兼得,同时又付出一些次要代价。
四、如何发挥经济全球化的下面效应。
如何使利大于弊是一个很大的论题。根据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我国的经验教训,以下各点是至关重要的。
1.务必要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不可抗拒。要积极参加国际贸易,积极而又适度地利用外资,积极学习和利用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开展有益的国际经济合作,特别是南南经济合作。
2.适度保护,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条件地参加经济全球化。一国“从弱小转变到强大”,重要的是“长期生存保障”。[13]自保和当前的生存是竞争、发展和全胜的前提。具体说,国际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可以过大,发展经济务求以内需为主;外资比重适度,外资不可控制一国的经济命脉和支柱产业;借外债要适度,不被外债锁链套住,外债要保持在公认的国际警戒线之内;在条件不成熟时不贸然开放资本账户自由兑换,以防国际游资冲击,等等。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影响
我国从2005年7月21日起,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自此开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开始不断小幅度的持续升值,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为8.1019,2006年为8.0853,2007年为7.6197,2008年为6.9479,2009年为6.8311,2010年为6.8027,2011年为6.3009,2012年为6.2855,截止到2013年11月26日为止,人民币汇率为6.1357,依旧在小幅升值。
那么,人民币汇率为何会不断升值呢?
一、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1.中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
近年来,我国保持着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出口量较大,促使了人民币的汇率的不断上升。
2.国际强国的施压
美国在国际社会中一直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认为人民币被严重低估,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量大增,而进口量却在减少,产生了巨额的国际贸易顺差,造成美国自身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此外,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为应对此危机,美国实施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发给中国巨额国债,致使中国的流动性资金迅速增长,导致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
日本将国内长期以来的通货紧缩原因归结为中国人民币币值偏低,出口商品比一般出口国的价格便宜,希望人民币汇率升值,来转移日本国内居民对通货紧缩、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的不满。
欧盟也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认为我国低廉的制造品和纺织品,严重威胁到了其国内的制造商和纺织商等集团利益,认为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偏低的人民币汇率,强烈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这些国际强国对我国施加压力,客观上也促使了人民币汇率的不断上升。
3.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
我国外汇储备增速较快,2003、2004、2007年增速超过40%。同时我国外汇储备也具有庞大的规模,199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此后4年储备上升相对平稳。2005年末增至8188.72亿美元,居全球第2位。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达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达到28473亿美元。2011年为31811.48亿美元,2012年为33115.89亿美元,截至到2013年9月为36626.62亿美元。
我国巨额外汇储备规模,意味着国内的外汇供大于求,形成了人民币汇率预期升值。而人民币汇率预期升值又刺激短期资本流入,套利资本流入境内结汇成人民币,进一步加剧国内外汇供求失衡的压力。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外汇储备快速大幅增加加剧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投机资本大量流入国内,外汇储备又进一步增加。这些都促进了人民币汇率的进一步升值。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的不利影响
1.人民币升值削弱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能力
人民币升值速度过快,将会对出口企业带来长期不利影响。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涉及服装、纺织、制造和电子产品等行业,这些行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很低廉,通常没有形成自己的产品、品牌形象,产品利润很微薄。人民币升值后,会极大地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出口企业的竞争能力下降,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在2007年1月到7月,我国纺织产品和服装的外贸出口总额是754.7亿美元,与上一年同比增长17.55%,增幅同比回落约7个百分点,相比2005年降低了近2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带来了长期而沉重的打击。
2.人民币升值会加大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
出口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时,会积累大量的外汇资产,当人民币升值时,意味着美元在贬值。因此出口企业持有的大量外汇资产会缩水,给出口企业造成巨大的资产损失。而我国出口企业在抵抗汇率风险的能力往往十分薄弱,许多企业甚至没有树立起基本的风险防范观念。人民币升值,会给我国的出口企业带来更大的汇率风险。
三、人民币升值趋势下,我国出口企业的应对策略
1.改变出口结构,增强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一,我国的出口企业要从原来的追求产品数量,向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方面转变。企业要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将企业做大做强,逐渐形成自己的产品、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核心技术含量,提高企业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例如可以将原来的优势加工贸易企业从贴牌生产向委托设计自主品牌转型,这样可以加快出口企业的贸易转型,也可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第二,我国出口企业要提高我国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提高产品质量。在国际产业分工中,高端的分工活动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但是我国低端的劳动力人口较多,无法满足现有需要。因此,迅速提高我国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成为我国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
第三,出口企业应努力促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后,我国出口产品的低价优势有所降低,也逐渐流失了一些已有的市场份额。在人民币升值趋势下,为提高出口的稳定性,出口企业需要积极地推行出口多元化战略。例如,针对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也是我国原来主要的出口市场,我们要大力研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对于新产品,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而针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一些新兴市场,我们对这些新兴市场,要积极去进行开拓,提高产品的质量,将国内的优质产品引进过去,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品牌形象。通过这些方法,促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2.增强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防范意识
出口企业要不断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动,增强自身汇率风险意识。企业要加强对汇率风险的研究,灵活选择计价货币、收付汇和结算方式,来规避汇率风险。比如可以将出口产品报价进行适应性调整,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成本增加的部分,转嫁到出口商品价格上,由海外进口商承担部分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慧颖.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的影响[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2).
[2]李辉.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家共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5).
[3周铁刚.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现代营销,2011(2).
[4]管莉莉,杜佳.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J].特区经济,2010(5).
关键词: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国际贸易与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2-0047-03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显著特征。在全球化的时代,社会各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高级人才的培养和争夺成为世界各国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在高等教育中能否培养出足够数量的高质量、通晓国际竞争规则的管理和科技人才也是影响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及综合国力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日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1]。
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营造国际化氛围,为研究生提供学习和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条件,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培养方式[2]。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践来看,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开设研究生国际化课程、邀请国外专家举办多种形式的学科前沿讲座、与国外高校院所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3]。开设研究生国际化课程是其中的一种长效形式,对于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国际贸易与经济”的教学特征出发,分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分享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以期从教学质量入手对学校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一、“国际贸易与经济”课程的教学特征与挑战
(一)授课对象的差异性
从课程性质而言,“国际贸易与经济”是国际贸易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国际化必修课程,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国际经济学专业留学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主干课,也是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国际化选修课程,在整个经济学教学板块和国际化教学板块中占有重要地位。课程属于“国际经济学”的第一部分,主要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开放条件下国际范围内与贸易有关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在学校新一轮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改革中,要求研究生选修国际化课程的学分比例占到总课程的约四分之一,但由于开设国际化课程的师资缺乏,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有限,造成不同专业的学生都会选修本门课程。同时,近些年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收留学研究生的数量虽然出现了持续上升的局面,但规模仍然有限,特别是这些留学研究生分散在不同的专业,但可以选择的全英语课程较少,因此,不同专业的留学研究生也会选修本门课程。
从近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不仅专业背景差异大,英语水平差异也很大。以2013和2014年的教学实践为例,在2013年,共有23名学生选修本门课程,其中10人是留学研究生,专业分布如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留学研究生2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留学研究生7人,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留学研究生1人;其余13人为来自不同专业的本土硕士研究生,专业分布如下:区域经济学专业1人,产业经济学专业6人,国际贸易学专业2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1人,金融学专业3人。2014年,共有22名学生选修本门课程,其中11人是硕士留学研究生,专业分布如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8人,国际贸易学专业1人,金融学专业1人,工商管理专业1人;其余11人为来自不同专业的本土硕士研究生,专业分布如下:产业经济学专业3人,国际贸易学专业3人,金融学专业4人,会计学专业1人。
很多学者指出,专业背景差异和英语水平差异是留学生教学中的显著特征[4-5],上文中本课程在2013年和2014年的选修学生情况也体现出了这两个显著特征。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专业背景差异和英语水平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进度和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国际贸易与经济”属于“高级国际经济学”的一部分,主要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开放条件下国际范围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内容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及其在国家宏观政策和国际分工中的实际应用。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应当具有经济类相关专业背景,并且已经充分掌握“国际经济学”、“经济学”等经济类课程。但从2013年选修本课程的23名学生来看,具有经济类相关专业背景的仅有13人,且10人为本土研究生,10名留学生中仅有3人具有经济类相关专业背景。学生专业背景的差异对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选择等都提出了挑战。
第二,“国际贸易与经济”属于全英语教学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上文已经提到,2013年选修本课程的23名学生中,10人为留学研究生,13人为本土研究生。这些留学生主要来自伊朗、哈萨克斯坦、泰国和越南,虽然他们的英语表达和理解能力与英语为母语或官方语言国家的留学生还存在一定差距,但与本土研究生相比,他们听说能力较强,愿意也善于表达,但读写能力较弱。本土研究生的显著特点则是读写能力较强,除了个别学生以外,大多不愿意主动发言。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同样要求对本课程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以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的授课教师主要为本土教师,长期以来所受到的本土教育,使得他们更加习惯于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传统教学模式[6]。但在学校的激励和支持下,近年来,他们也接受了国际化课程的教学培训或有过在国外进修的经历,因此他们在开课之初往往会探索多种新兴教学模式。但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却出现了向传统教学模式转移的现象。
教学模式的选择既受到课程特点的影响,又受到教师和学生特点的影响,对于学生的调查揭示出了其中的主要原因。与选修“国际贸易与经济”课程的学生特征一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很多国际化课程的授课对象都涉及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留学研究生和本土研究生。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本土研究生虽然也从内心渴望能够发挥他们主动性的新兴教学模式,但由于英语交流能力较弱,理性选择的结果依然是倾向于传统式的教学模式;留学研究生的课堂表现相对活跃,对于相关问题的讨论非常积极,但很多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前沿性,需要掌握基本理论,阅读本领域的最新成果,留学研究生的知识局限性和理解力不足却成了其中的障碍,因此也偏向于传统教学模式,只是对于教学中的案例讨论有更多的诉求。此外,与本科生课程不一样,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大多具有理论性和前沿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最初投入大量精力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却因为学生低的参与度影响教学效果之时,很多教师会无奈地选择重新回到传统教学模式,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初始目标。
二、“国际贸易与经济”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人才,即培养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国际交流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三强一高”的高端管理和技术人才,对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的教学探索也应当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从“国际贸易与经济”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我们主要从教材选择、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相应探索,通过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尤其是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一)教材选择:注重主辅教材的有机结合
前文已经提到,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在专业背景和英语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为了使各类学生都能有所获,本课程将主教材和辅助教材有机结合。首先选择中级难度的影印版教材即Dennis R. Appleyard的《International Trade》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该教材是国际经济学经典教材,也是高校经济类双语教学推荐教材,并且具有三方面的特色:一是体系完整,对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阐述较为透彻;二是保持了英文原版特色,适合国际化教学;三是内容更新速度快,便于学生紧扣学科前沿,也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专题讨论环节。主教材提供了有广度的基本理论框架,可以满足没有经济学相关专业基础的留学研究生的基础知识需求,也可以满足本土研究生的英语阅读需求。同时选用国外流行的研究生教材,即Robert C. Feenstra的《Advanced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Evidence》作为本课程的辅助教材,着重用于有深度的专题研究,可以满足研究生课程的教学需求。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它的目标应当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传统教学模式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进行阐述,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现代教学模式则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结合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条件,将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式教学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有机结合,灵活应用案例教学、辩论式教学、研究性教学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案例教学穿插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一般针对国际经贸领域的热点问题或企业实践采集案例,就同一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进行剖析,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论式教学着重针对本课程的核心内容,由教师凝练辩题,采取抽签方式决定正方和反方,各方围绕辩题和本方任务收集准备材料,并进行课堂辩论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研究性教学的主题大多来自于课程组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等,结合具体的基金项目等设计研究性专题,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讨,从中找到新的研究方向,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紧跟本学科前沿理论,满足了他们对于知识前沿性和创新性的要求,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课题的积极参与和探讨也会给项目带来新的启发。这些教学方法相互融合,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随着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不同而灵活调整。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教学与科研也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
从整体教学安排来看,多样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如下:(1)提出问题。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对于国际经济活动的开展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案例研讨引入全球化这一背景,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结合各自国家的实际探讨全球化的利与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从中凝练出具有争议的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专题。(2)分析问题。对于专题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着重从理论体系上进行梳理,使学生全面把握本课程的理论发展史和框架,并对理论前沿有深刻的理解。同时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及其所在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通过阅读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3)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确定最终研究思路,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所持观点进行论证,并且撰写研究报告,进行课堂展示,通过全班同学的讨论和教师的总结进一步加深对于问题的理解,并从中发现新的问题,撰写结业论文,对知识进行拓展和迁移。
(三)考核方式
和本科生教学相比,虽然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可以更加灵活,但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实践来看,依然以期末理论考核方式为主。理论考核方式重知识、轻能力,有悖于研究生国际化教育“三强一高”的人才培养目标。”国际贸易与经济”课程不仅在课堂教学环节上进行了探索,在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将“能力考核”、“全面考核”、“过程考核”等先进理念贯穿始终,以考核方式改革促进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国际贸易与经济”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考核内容上,从考核知识为主转向考核能力为主,着重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二是在考核形式上,取消了期末理论考核,取而代之的是案例讨论、辩论、研究报告、课堂展示、结业论文等形式;三是在考核成绩构成上,与考核形式改革相对应。例如,2013年本课程的成绩构成包括案例讨论和辩论(20%)、小组研究报告和课堂展示(40%)、结业论文(40%)三个部分。考核方式的改革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起到鞭策作用,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进行了一些尝试,总体而言,研究生国际化课程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对于本门课程而言,由于课程同时面向留学研究生和本土研究生开设,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本课程采用全英语教学,在教材选择上,将具有广度的主教材和具有深度的辅助教材有机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将基础的理论框架分析和前沿的专题研究有机结合;在教学模式上,将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式教学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有机结合;在考核方式上,坚持能力考核、全面考核与过程考核理念,将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有机结合。从本课程已经经历的三轮教学实践检验反馈中可以得到结论:课程改革和建设成果不仅体现在教学效果的明显提高上,对于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综合素质等也具有显著作用。本课程的探索和实践,始终围绕培养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国际交流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三强一高”的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人才这一核心目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将不断学习先进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使研究生国际化课程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丽霞,刘惠琴.加强国际化培养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2).
[2]杨韶刚.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省思[J].教育科学,
2013,(2).
[3]沈以赴,夏品奇.国际化培养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
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10,(1).
[4]聂林媛,李新亮.留学研究生教育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3).
[5]冬兰.多元文化背景下市场营销留学生教学的实践与
探索[J].科教导刊,2012,(3).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国际化 利与弊 对策
一、人民币汇率国际化的背景
1、汇率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汇率的波动会导致本币的升值和贬值,而本币的升值会有利于旅游经济的开发等非贸易性的经济增长。与此同时,汇率的波动也会对本国的通胀或紧缩产生影响。这些都是切实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问题,因此,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
2、汇率对贸易的影响
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经济体,其贸易发展状况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而汇率的变动对贸易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一国货币贬值时,可以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增加贸易外汇收入;反之,一国货币升值时,会抑制出口,减少贸易外汇收入。中国已经从2004年5月连续70个月贸易顺差,这一现象也随着人民币的升值造成的成本上升和外部市场恶化等因素在2011年3月中止。
由此可见,汇率的变动对贸易结构、贸易规模及贸易条件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很大,但产品的附加值低,外资出口比例较高,这都是贸易结构上比较明显的问题。从贸易规模上来看,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出口贸易会受到阻碍,进口贸易会增加。随着中国越来越追求贸易的效益,而不是出口的数量,中国的贸易条件也会有所改善。2011年3月的贸易逆差就是在出口也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出现的,并非是衰退性的。
汇率的波动对经济的影响显而易见,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二、人民币汇率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进口贸易规模
对国内消费者来说,人民币汇率的提高带给他们的最大感受就是:手中的人民币汇率好像“更经花”了,换一种说法也就是,花同样多的钱,可以办比以往更多的事。如果你要出国旅游或者留学,所花的钱好像比以前更少了;如果您想买进口的产品,比如说轿车、相机、冰箱等等,你会发现,好像它们的价格变得比以前更“便宜”了。人民币汇率上升,进口商品的成本将会以相同的幅度下降,从而也就降低了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和在进口环节支付的费用,自然进入中国市场后价格也就相应下降了,我们的老百姓也能得到更多的实惠。我国依靠进口较多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钢铁、航空、电力设备等,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将会大大降低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也会对相关行业的赢利状况有一定的改善,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建设可谓是非常有利的。
2、有利于我国贸易结构改善
长时间以来,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扩张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使出口结构长时间得不到优化,使中国在国际分工中一直扮演“世界打工仔”的角色。人民币汇率适当升值,有利于推动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改进商品层次,从而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一些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可能因为人民币汇率升值被挤出市场。从长远看,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集约型,这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加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人民币汇率的提高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在世界经济中的价值更高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更高了,人民币汇率更值钱了,就可以花更少的钱买更多的更好的商品了。这一优势如果放在投资上,尤其是对外投资上,其效果将会更加明显。中国的企业家也开始可以依赖中国货币汇率的上升,在国际上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回报。人民币汇率升值正是中国企业正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一次难得的机遇。在未来,中国国内也将有更多的国际型大企业拔地而起。
三、人民币汇率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人民币汇率升值提高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中国的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企业就缺乏出口价格竞争优势,成本提高,不利于一些弱小的依靠规模扩张和廉价劳动力生存的企业扩大海外市场。
1、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
随着美元在全世界范围内及在我国的不断贬值、汇率的变动、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相对提高、土地价格不断上涨,导致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生产成本、经营成本急剧上升,使我国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国企业的主要生产原材料如钢材、铜、铁、玉米、大豆等等,从2009年初到2010年6月,涨幅额基本上都在20%以上,导致我国很多大中型企业的生产成本价格远高于出口产品的价格。企业的生产成本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由于我国出口企业大部分都是依靠低廉的价格取得竞争优势的,例如,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目前的毛利仅仅只有2%到5%之间,这也就表明,就算是人民币汇率微小的变动都会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由于近几年人民币汇率的快速升值,我国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每年都有超过2成面临倒闭的危险。
2、降低了出口企业利润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于外贸出口企业的利润影响非常巨大,人民币汇率就好像秤上的秤砣一样,稍微变化都会引起称盘上的巨大变化。有调查发现,当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利润将会大量的下滑。从图1中可以看出,每当人民币汇率升值1个百分点,我国棉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要下降12%左右,毛纺织品企业的利润要下降8%左右,服装外贸企业的利润要下降13%左右。对于我国外贸企业多以低利润进行运作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其打击非常之大。
以温州鞋业市场为例,根据温州鞋革行业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汇率的变动每年最少要挤压掉外贸型鞋业企业5成以上的利润,很多温州鞋业老板都诉苦说,如果人民币汇率保持不变,那么一年利润最少百万,而人民币汇率升值导致了其利润直线下降,情况好的能够赚20―30万,情况不好的还要面临亏损甚至倒闭。
3、企业竞争压力增大
长期以来,中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出口产品为主,管理创新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比较低,人民币兑换升值导致我国企业成本大幅度提高,使得我国这些依靠低价竞争赢得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发展愈加艰难,大部分中小企业面临关门倒闭的困难现象。人民币兑换升值,还使我国劳动力价格明显高于巴基斯坦、孟加拉等亚洲的周边国家。
在对我国出口企业的调查中发现,由于人民币兑换升值加快,导致了企业成本增加,成本的增加导致了企业竞争力的下降。我国很多企业主都纷纷反映,以前出口到海外有着非常明显的成本优势、竞争优势,随着人民币兑换不断升值,以及印度、越南、巴西、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企业成本的降低,传统成本优势的丧失极大削弱了企业竞争力。
四、我国针对人民币汇率国际化带来消极影响的对策
1、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
我国外贸企业之所以受制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出口企业依靠的是低价竞争,低价竞争也就意味着产品的低利润,产品没有技术含量,容易被人取代。这样使其在面对人民币汇率升值过程中无所适从,一方面由于提高价格将会导致客户流失,另一方面要是继续低价将会导致利润下滑。
2、多渠道、多方式降低企业成本
从我国出口企业来看,生产性企业所占比重比较高,由于原材料主要来自国内,其出口成本也就相对较低,自然应对市场和政策变化的能力也就比外贸流通企业强得多。面对人民币汇率上升所引起的利润的下降,这类企业可以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能耗,缩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等方面入手,来化解因政策调整所引起的成本增加。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要苦练内功、深挖潜力、不断创新,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严格控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各种费用支出,在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应该通过技术革新来降低企业的制造成本,充分利用低廉的人力成本等优势,扩大出口,更好地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根。
3、走差异化和品牌化运作的道路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形势下,中国企业面对的是与世界品牌竞争的大市场。中国大多数出口型中小企业本身缺少品牌意识,以及对品牌长远的规划,许多企业一直是通过靠低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利润空间相对就很小。我国出口企业要增强产品的国际竞赛能力,提升出口利润,必须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完成从低价竞争优势转变为以质量和品牌等非价格竞争优势。因而,企业必须加大自主品牌的研发力度,创建出口产品的品牌优势,走国际品牌化运作之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外频繁利用反倾销、特别保护等对中国企业进行的外部施压。
4、利用金融避险工具控制升值损失
在我国可通过对金融避险工具的宣传与推广,引导企业主动灵活地运用避险工具;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加大对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外汇期货等外汇衍生产品的宣传工作与推广力度;引导企业在现行汇率制度下根据自身发展状况,有选择性地采取避险操作。
五、结论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问题在近些年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很多人都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得我国很多企业亏损甚至倒闭,我国的经济将走向衰退,而就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我国的确有很多竞争力不强的外贸企业倒闭了,但是这并没有影响那些有竞争力的企业借此机会大力发展变得更加强大,国家经济实力也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 王健、黄健:以国际视野调整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5).
[2] 崔莉、梁青: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9).
[3] 单飞:中日货币对美元升值的影响:比较与启示[J].经济与管理,2008,22(12).
[4] 马文秀:日元升值下的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8(3).
[5] 逄锦彩、孙海梅:从日元升值透析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升值及其影响[J].现代日本经济,2010(3).
[6] 张晓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
[7] 华晔迪:人民币汇率升值超2%或对出口带来负面影响[N].新华每日电讯,2010-10-26.
4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七”,比价为6.992∶1。虽然早在预料中,但人们仍然表示高度关注。那么,人民币对美元的不断升值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对我们的生活、理财与消费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2005 年7 月,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始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之后,人民币呈现持续小幅升值走势,汇率弹性不断增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15%。就中国经济而言,汇率制度的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利与弊同生共长。但除了对就业市场的负面影响较大之外,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相反,对抑制通货膨胀还具有积极意义。
升值是就美元而言
我们这里谈的升值是指人民币币值对美元币值的提高,简单的说就是用比原来少的人民币就能兑换到同样数量的美元。比如,原来要用800 元人民币才能兑换100 美元,现在只需要用700 元就可以兑换100 美元了,节省了100 块钱。或者换个角度讲,原来100 块钱只能换成12.5 美元,现在100 块钱可以换成14.29 美元,比原来多兑换了1.79美元。美元贬值会使外国人持有的、以美元标价的资产价值下跌。许多向美国出口或者产品交易以美元结算的大型国际工业公司越来越担心利益受损,转而以其他货币结算。投资者也愿意更多投资非美元货币,以规避美元贬值风险,获得更多收益。
自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两年多的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展现了较快的升值速度,但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澳元等非美元货币在持续贬值。从今年1 月1 日到3 月31 日,人民币对欧元贬值3.8%,对日元贬值9.6%,对澳元贬值0.2%。
升值了,外币怎样理财?
在汇率波动及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购买外汇理财产品一定要注意汇率风险,特别是处在贬值通道中的外币产品,更要慎重。对于美元固定收益类产品,银行给出的年化收益率一般是5 ~ 6%,而人民币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4.14%。也就是说,一年内人民币的升值幅度要低于1.86%才能保证这类产品不具有汇率风险。举一个例子来说,假设某种一年期的美元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年收益率5%,现在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7元人民币,投资者购买了100 美元的理财产品,一年以后,本息合计是105 美元。如果一年后到期时的汇率仍然是1 7 的话,105 美元就相当于735 元人民币。但是如果人民币升值了3%,一年后的汇率是1 6.8,那105 美元就只值714 元人民币。而如果同期人民币存一年定期,那么700 元人民币一年后可以获得728.98 元,收益要高于美元理财产品。
另外一类外币理财产品多为浮动收益类产品,目前该类外汇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一般比固定收益型外汇理财产品要高,但高收益一定伴随着高风险。虽然其宣传单上动辄20%、30% 的收益率很具诱惑力,但是这类产品多为结构性挂钩产品,从近期纷纷爆出的“零收益”事件中,可以看出它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而且由于目前银行自身的研发能力尚浅,投资者介入还需十分小心,尤其应注意其中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如果您短时间内要去美元国家消费,那么不妨继续持有美元,因为在那些国家,美元的购买力是不受汇率的影响的。如果手中的美元长时间(至少一两年)闲置不用,您就不妨将其兑换成澳元、欧元、日元等,既能避免美元贬值损失,也方便投资这类币种的理财产品。目前这类产品的购买价值还是比较大的,其收益率大约是银行同类币种存款利息的3 ~ 5 倍。
“中国制造”,有人哭有人笑
汇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中执行着价格转换的职能。若一国的汇率升值,则使得出口价格相对提高,进口价格相对降低,从而引起出口量下降,进口量上升,这有助于缓解对外贸易顺差的压力;反之则会造成出口量上升,进口量下降。
“中国制造”的出口产品有两种,以机电等资本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为主。一种是纺织、服装和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同时由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对汇率变动非常敏感,受人民币升值冲击较大,他们不得不转向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水平、培育自主品牌等,以寻求新的利润来源。另一种则是技术密集度相对较高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如机械和运输设备、化工和通讯等产品,我国已经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汇率升值导致的出口价格上涨容易被进口成本下降、新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所抵消,受升值的影响较小。因此,我国出口总额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缓解贸易顺差过大的矛盾,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更平稳和持续发展。
美元消费更划算
2.知识、集群和竞争优势StephenTallman,MarkJenkins,NickHenry,StevenPinch,唐东会
3.影响WTO规则制定的历史事件:欧盟食糖案RobertAckrill,AdrianKay,车丽娟
4.金融与世界经济危机——对经济模型的评判与修正弗里德里希.施耐德,格布哈特.科什盖斯奈尔,张伟,刘东
5.对华外包中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对公司产权理论的评价RobertC.Feenstra,GordonH.Hanson,徐美娜
6.澳大利亚生产率不再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经济资料译丛 BenDolman,欧阳晓灵,谢琪
7.刺破风中的泡沫:央行能采取更多的措施去阻止金融危机发生吗?HowardDavies,刘聪,颜银凌
1.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贸易动态收益的影响MichelleConnolly,DiegoValderrama,陈宇
2.新的进口品投入与贸易自由化PinelopiGoldberg,AmitKhandelwal,NinaPavcnik,PetiaTopalova,蔡宏波,张如芳,石小平
3.子公司和知识创造:跨国公司和东道国对创新的影响PaulAlmeidai,AnupamaPhene,李舒怡
4.能源消费经济学的发展视角:习惯的关键作用KevinMarechal,孙宁
5.2009年澳大利亚经济回顾:复苏之路GuayC.Lim,ChewLianChua,EddaClaus,SarantisTsiaplias,孙党华,谢琪
6.动态收益与市场准入保险:从另一视角看澳美自由贸易协定RichardG.Harris,PeterE.Robertson,颜银凌,刘聪
7.海洋经济和沿海经济的计量理论和方法CharlesS.Colgan,何广顺,王晓慧,董伟,李巧稚
8.英国海洋经济活动的社会——经济指标——看英国海洋经济统计DavidPugh,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经济部
1.美国海洋和海岸带经济状况(2009)JudithKildow,CharlesColgan,JasonScorse,王晓惠,李宜良,徐丛春
2.美国海洋经济和沿海经济的变化CharlesS.Colgan,董伟,周洪军
3.加拿大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研究KennethWhite,朱凌,宋维玲
4.澳大利亚海洋产业的经济价值AustralianGovernment,林香红,刘彬
5.爱尔兰海洋经济和资源YShields,JO'Cornor,JO'Leary,周怡圃,王占坤,羊志洪
6.新西兰海洋经济(1997-2002年)——环境系列新西兰国家统计局,郭越,赵锐,蔡大浩1.全球化与国内冲突MichelleR.Garfinkel,StergiosSkaperdas,ConstantinosSyropoulos,杨玲玲
2.文化资本与需求VictoriaAteca-Amestoy,王鑫,王志标
3.概述东亚、拉丁美洲地区电子业和汽车业的分散化生产SanjayaLall,ManuelAlbaladejo,JinkangZhang,李盈诺
4.改变的引擎:欧美生产率与信息通讯技术和服务业BartVanArk,RobertInklaar,RobertH·McGuckin,李霞
5.反倾销税计算中对出口市场利润的处理BrianD.Kelly,李浩
6.人事管理经济学领域悬而未决的问题:激励工资的效力EdwardP.Lazear,孙劲悦,张凤林
7.澳大利亚贸易政策的两难处境AnnCapling,李平武
1.关于IS-LM简单模型的评述及改进DavidRomer,陈宇
2.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发起中的社会网络HannaKomulainen,TuijaMainela,JaanaT(a)hinen,张军,李君君
3.论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扩张的利与弊LeonE.Trakman,杜丽源
4.公共部门外包合同的激励与效率PaulH.Jensen,RobinE.Stonecash,叶婷婷,谢贞发
5.经济资料译丛 农业知识产权与亚太地区经济利益KeithE.Maskus,周竹南
6.旅游业课税:理论研究与实证考察NishaalGooroochurn,沈腊梅
7.纵向一体化行业内转让定价研究ThomasA.Gresik,PetterOsmundsen,刘凯,葛夕良
1.污名、恐惧和忧虑等因素对价值评估的影响ThomasA.Jaconetty,魏华斌,纪益成
2.清理成本及其对不动产价值的影响BillThomasPeters,范梨萍,纪益成
3.放贷者关于石棉污染对收益性建筑的价值影响的看法BaryA.Diskin,JoelB.Haynes,MichaelA.McElveen,陈耀华,纪益成HtTp://
4.对受环境污染的不动产评估的准则TheIntemationalAssociationofAssessingOfficers,吴达卡,纪益成
5.抵押贷款人与环境风险分析的制度化和规范化RichardJ.Roddewig,AllenC.Keiter,李玥,纪益成
6.对污染场址的评估——推荐一种标准化的程序JoannaBrown,LiaDabom,AllisonDenning,Sylvia-LindaKaktins,NatsukoKumasawa,陆秋强,纪益成
7.被应用于评估拉圾填埋场的土地剩余法技术ArthurE.Liddicoat,李一玲,纪益成
8.石棉污染对不动产市场价值的影响——一种广泛推崇的计算方法WayneA.Tenenbaum,侯瀚宇,纪益成
9.不同程度的负面舆论对独户住宅价值的影响——一个关于污染土地评估的案例研究WilliamN.Kinnard,Jr.,MaryBethGeckler,JakeW.DeLottie,郑姗杉,纪益成
10.垃圾填埋场地评估:以探讨的眼光看待制定中的法律JohnE.Garippa,KennethR.Koseo,周港,纪益成
11.评估中的环境责任溯源DaVidV.Seyer,Attorney,李容,纪益成
12.城区棕色地块的再开发——联邦、州及地方针对回收利用受损毁不动产所做的努力ThomasA.Jaconetty,吴铎,纪益成
1.全球金融体系模式的一个变革——2009年1月9日欧洲央行行长Jean-ClaudeTrichet在巴黎举行的主题为"新世界,新资本主义"的国际研讨会圆桌会议上的演讲李文浩
2.过去的金融危机、当前的金融动荡与新宏观金融稳定框架的需要WilliamR.White,潘再见
3.东亚的银行体系是否得到加强?WilliamA.Kerr,PhilipTurner,孙龙建
4.双边主义——美国贸易政策急剧转变是否意味着农产品贸易将实行自由化?WilliamA.Kerr,JillE.Hobbs,马海燕
5.东亚反倾销问题ThomasJ.Prusa,车丽娟,刘鸿
6.竞争力——全球化时代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增长的关键因素MarinYari,RonDuncan,孙宁
7.可持续发展能源带给化工产业的投资机遇和挑战AdamHeller,赫英利,苏兆斌,蔡子鹤
8.可持续性究竟意味着什么?MaryC.King,孙宁
9.网络零售属性、网络满意度与网络忠诚度之间的关系Ki-HanChung,Jae-IkShin,唐红涛,董茜
10.国际贸易的理论问题久保新一,中川信义,张开玫,匡凤姿
1.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瑞典皇家科学院,姚曦,林发勤
2.贸易与地理、规模经济、差异化产品和运输成本——关于瑞典中央银行评选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科学背景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林发勤
3.论美国的反倾销措施对美国出口商的影响RobertM.Feinberg,KaraM.Reynolds,马林梅,吴春雷
4.经济增长与税收竞争的利维坦MichaelRauscher,袁浩然
5.劳动力流动与所得税竞争GwenaёlPIASERl,刘凯,葛夕良
6.金融保密与税收竞争面临的威胁理查德W.拉恩,伏尼克·德·拉齐,沈腊梅
7.公司税制与国际竞争经济资料译丛 JamesR.HinesJr.,刘小苗,葛夕良
8.更多意味着更糟:不对称信息、空间转移与可持续遗产旅游业SilviaCaserta,AntonioPaoloRusso,王志标,王鑫
1.天生全球化企业和逐步国际化企业:一个以意大利为基础的分析AntonellaZucchella,张军,任姝
2.国家规模与FDI的税收竞争AndreasHaufler,IanWooton,周易斌
3.加勒比海地区的公司所得税竞争KoffieNassar,葛夕良,刘小苗,刘凯
4.俄罗斯的税收制度:能否纠正现有缺陷?尤·什维采夫,王永兴,王殿江
5.成功的时间管理之道:善用时间资源PatrickForsyth,苏丽文,宫桓刚
6.基于空间形态学的商圈分析Je'ro,Ge'rardCliquet,唐红涛
7.APEC矿物部门的可持续发展MeLanieJ.,PenneyK.,AustinA.,RumleyC.,CurtottiR.,孙传旺,上官修瑜,江小英
1.恐惧与不动产价值:民意调查结果与市场销售证据的比较WilliamN.Kinnard,Jr.,SueAnnDickey,MaryBethGeckler,汤莹,纪益成
2.对已报道的释放放射性物质的市场反应——兼论对应评税值的影响WilliamN.Kinnard,Jr.PhilipS.MitchELL,GailL.Beron,JanesR.Webb,王云霞,纪益成
3.环境污染及其对不动产价值影响的一个法律视角JohnE.Garippa,SethL.Davenport,陈淑贤,纪益成
4.有害废物对价值评估的影响MylesB.Hoffert,FrederickW.Morgan,李俭,纪益成
5.对环境不动产评估的研究StateofColoradoDivisionPropertyTaxation,朱聪,纪益成
6.对骆驼城洗衣公司财产污染评估案例的研究C.B.McLeanJr,管贤敏,纪益成
7.应该怎样评估污染不动产的价值——遗憾的是,美国的官方案例并未对此做出回答RogerM.Groves,李海明,纪益成
8.被污染不动产和市场比较途径PeterJ.Patchin,朱薇,纪益成
9.环境影响评估:程序和案例分析Albert.R.Wilson,张静静,纪益成
10.基于不动产可售性、可租性的缺失和污名对不动产经济损失的估计PhillipS.Mitchell,张铁柱,纪益成
11.关于受污染房地产价值评估的探讨——基于盐湖城的评估实践TimW.Noyce,芦玮,纪益成
1.经济资料译丛 前景理论:风险决策分析DanielKahneman,AmosTversky,胡宗伟
2.天生全球化企业:本质和特征KultanenJukka,MaunulaMari,张军
3.围绕国际价值论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川信义,张开玫,匡凤姿
4.关于海运、空运征税的OECD协定范本第8条的历史沿革GuglielmoMaisto,李涛
5.中印之间在外包市场中的竞争DanialAllen,陈丽丽
6.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引发亚洲银行业变革PhilipD.Sherman,CorinneNeale,周科
7.菜单成本和菲利普斯曲线GolosovMikhail,JrRobertELucas,张艳丽,任洲鸿
8.澳大利亚矿产勘查——趋势、经济影响和政策问题LindsayHogan,JulieHarman,ArholMaritz,SallyThorpe,AnthonySimms,PeterBerry,AlanCopeland,上官修瑜,柯幼霜
1.资本主义的多样性R.Dore,W.Lazonick,M.O'Sullivan,谷宏伟
2.对外贸易与国内地理布局MasahisaFujita,PaulKrugman,AnthonyJ.Venables,徐海玲
3.应收账款保理的经济学BenJ.Sopranzetti,李培培
4.美国和欧盟的税收激励经验CarlosF.Liard-Muriente,卢晨
5.最优税收、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公GeraldW.Scully,袁浩然
6.为什么中亚与中国的贸易持续增长G.Raballand,A.Andresy,张婷,谢志才
7.服务经济的地理布局W.B.Beyers,经济资料译丛 吉亚辉,张宏霞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5.034
从阿里巴巴的整个发展历程和发展阶段来看,目前呈现稳步增长,未来将会走上国际化发展战略并成为电子商务中的巨头地位,就其发展来分析主要的成功因素。
1从总体战略分析看
目前阿里巴巴利用互联网平台为购买者,生产商提供了购物平台,抓住了时机,抓住了中国目前大量女性的消费需求,抢先占领了互联网销售市场份额。但在发展道路中阿里巴巴并非一路顺利进行,同时目前阿里巴巴也存在几点发展问题:
(1)中国制造网也是一个大的竞争对手,因为中国的制造业网络的目的是做对外贸易,关注国内外贸易的中小企业,但外国买家服务很专业,在B2B领域的对外贸易表现非常得体。生产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也是中国制造网中的竞争之处,由此处在相对落后的制造网中,阿里巴巴怎样才能让产业链顺畅并高速运转,则面临一个供不应求的可能。如果去搭建一个生产厂则又是一个成本问题和转型问题。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阿里巴巴的本身资本结构,其打造的是品牌国际化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面和可能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及机遇。
(2)生产规模,因为所有的生产线阿里巴巴均为进行交易只是成为消费者与厂商的中介,若出现了低劣质,服务态度不好等情况将降低了客户购买需求,从而也将对阿里巴巴的消费平台有着不利影响,会造成潜在的进入者,以及替代威胁。所以阿里巴巴的供应商供货质量和线上服务都在与线下进行竞争。
(3)环球资源从企业成员,成员只接受大型企业高端,阿里巴巴是一个赢家收拢,和中国制造业网络接受大量的中小企业。将从会员,告诉环球资源不多,主要是一些古老的大客户,善与恶的人混在阿里巴巴会员,内部摩擦是非常严重的,良好的客户有不良影响,可以说,一个是狂欢节,另一个是疯狂的,中国制造网是数量较多,但更多的国内中小企业。一般来说,过去两年的阿里巴巴,传统业务增长放缓――金牌供应商和诚信通应该给阿里巴巴带来了一些冲击。
(4)互联网时代,各项资源的流通,交流更是极为迅速,阿里巴巴在这一操作中也同样面临挑战,它为国外企业提供购买国内的资料,同时也为国内的消费者提供了购买国外产品的资料,这样国内外的资源相互流通,达成了买卖渠道,更是搭建了桥梁。在对外贸易非常抢眼,特别是在电子行业有很大的优点是方便,和一个强大的离线支持,但是其中关键在于其怎么扩大这个市场的购买人群,以怎么样的宣传力度去让购买者信服加入这个庞大的购买市场中来呢?这将是扩大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又一个疑惑和关键。
2从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分析
阿里巴巴重点集中在客户群体,使用互联网作为一个企业业务或个人业务的网络平台,进购、网络总销、产品显示信息,如企业日常业务活动,和作为一种企业主要业务的企业家或商人电子零售集团。并且现有的阿里巴巴企业对资源的控制表现为资金,专有技术,分销道路等以及资源使用方法的积累与控制。
3从企业并购战略分析
马云表示决定收购雅虎,因为雅虎属于搜索引擎部分,而未来的电子商务发展不能没有搜索引擎这一项步骤,并且成熟的雅虎引擎所有可以让阿里巴巴在此一步缩短了研究的时间,以及人力资源,现在成熟的市场份额的合作伙伴是其最主要的目的,并且雅虎在中国网站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位居世界第一,最大的搜索平台。双方合作可以加速电子商务B2B的增长,弥补空缺,互利互补,提高双方市场份额,资源配资和经营区域的扩大,更为其合作的成功因素之一,收购使用现金支付,同时也满足的雅虎中资金的供应,周转问题,提供了便利。实则成功并购,双方的发展前景更是较为开阔,按照阿里巴巴的总体发展战略,以及收购可以使双方各方面进行互补,是一个双赢的合并。阿里巴巴收购后从资源配置和经营区域的决定寻求各种双方合作方向,互补资源的影响。
4从战略联盟的角度看
在第三方B2B平台的影响下,物流已经成为电子商务价值链,运营策略中的关键环节,但是我国目前的物流水平仍处于散体,各自经营,单一,规模经济较小并且管理和服务水平均较低,呈现出大部分企业小,少,杂等现象。加上物流的知名度,推广度不高,导致线上不能高效运营,很多第三方B2B平台放弃了在物流上价值链的整合,运作。而阿里巴巴并不然,他们抓住机遇,提高效益作用,始终以客户服务至上为原则,与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UPS进行了整合,并成功达成战略联盟。解决了电子商务价值链中的缺口,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人性化服务,并获得大量的新老客户的一致好评。
5阿里巴巴的未来和经营谋略
(1)B2B市场份额中,增加的四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占大部分,并日益扩大的差距。
(2)海外市场的发展主要在日本,台湾,印度同样取得了一些成就,利用经济危机来购买高质量的资产,迅速扩大业务,或进入一个新的市场,越来越多的付费会员客户,以及中等家庭收入的增长,阿里巴巴增加销售团队提供更多的增值业务特殊的服务,每个业务协同产业链整合雅虎的声誉。
6启示
(1)B2B成就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成就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带来巨大的好处。阿里巴巴企业规模、信息管理效率,占据了B2B平台巨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