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字体,版式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用
字体设计和编排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各方向和行业实践中都有着广泛运用的重要基础技能。随着时展,各学科之间的交融逐渐加深,本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所学习的字体设计和编排设计课程,被合并为字体与版式设计、并逐步推广为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空间进行规划布局、测绘与施工等,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平面广告、宣传册、包装、书刊、用户界面等设计形式并无交集,且环境艺术设计之成果展示时所需的册页、海报等形式,却又是视觉传达设计层面之字体与版式设计的综合运用。
一、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需求
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教授的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是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字体设计、编排设计两门课程的综合与简化,这是毫无疑问的;而字体与版式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也需要选择其应用价值最强的部分来合理教授给学生,且本课程的讲授与实训,还需要紧密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需要。以字体设计为例,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训中会学习很多种字形变化、造型的技法,还将根据不同行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分类训练,如食品类字体设计与服饰类字体设计及工业机械类字体设计的风格、造型必定是大相径庭的,需花费较长时间分别训练;而在环艺专业的字体训练中,则仅以建筑类和房产营销类字体的设计表达需要为准绳,合理安排实训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学会适合本专业应用和表达需要的技能。版式和编排也是如此,所有案例和实训皆以建筑、园林、房屋、室内设计类的展示宣传需要为基础,培养学生构图、造型、配置色彩的能力。
环艺专业学生在进行项目实训的汇报展示时仍需能设计具有一定个性的标题字体,例如一个餐厅、茶座的室内装饰设计在进行方案整体展示时,可以使用电脑中的字体作为标题字体,但电脑中的字体风格未必与室内设计的风格相一致,这时就需要作者自行设计字体:假如室内装饰风格设定为小资情调,则标题文字不妨做出倾斜、错位处理并在字形笔画间连接卷发、心形等附加造型元素;而若室内风格为工业、钢铁机械之硬朗格局,则设计方案展示中的标题字体应有力度、粗犷。即便设计者不自行绘制标题文字造型而选用电脑中已有的字体,也必须懂得根据文字涵义、设计方案的整体风格来决定文字造型和色彩的基调,这是字体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必须掌握。环艺专业学生学习字体设计仍需学会文字造型的基本原则和技法、仅在实训内容上缩小范围;教授排设计时也需教会学生选择合适的电脑字体来表现编排界面中的不同文字,学会运用不同色彩和辅助图形来丰富版面的层次。这是教师在针对所有专业的字体、版式设计教学中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仅在实训内容的行业范畴大小上有所区别而已。
二、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各大专业之间本相互交融和渗透,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及其他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技能亦大有益处,能增强自身的行业、专业适应能力。环艺专业的强项,是对室内、庭院等空间进行规划布局,这其中需用到点线面原则,环艺专业以树木、家具、房屋为点,道路、走廊等为线,而字体和编排设计等平面设计项目中以段落文字、标题、图案、符号等为点线面,虽外观、尺寸有天壤之别,但所运筹规划的思路本相通。色彩的配置和规划就更不用说了,室内装饰的整体色彩布局与版面编排中所讲究的原则完全相同。而且,在学习标题文字造型时,对文字变形所做的拉伸、附加元素、合并局部等处理手法,与室内设计中运用空间造型的技法相通。可以说,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来学习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对个人的设计思维、运用能力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对本专业的教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结语
在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中开设字体与版式设计等课程,能锻炼学生综合性的设计思维和设计展示、表达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浅要解析,有论述不周之处,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可,编排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初探[J],大众文艺,2016年第15期.
视觉营销理论通常是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或其它文科类专业开设的课程之一,而艺术设计学科对于这门理论则鲜有开设。视觉营销作为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早期常被运用于服饰行业终端卖场,而现在则越来越被其他行业所重视,并将其作为一种很重要促销手段运用在品牌的终端卖场。这种营销方式主要是通过对商品的陈列与展示并配合销售终端的品牌广告促销活动,在视觉上对目标销售群体形成吸引力,并实现互动与交流,以传达商品的相关信息和品牌形象,最终达到促销的目的。在如今的激烈市场的竞争中,视觉营销逐渐成为品牌推广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视觉营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正是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的领域,下面我们将分析视觉营销与艺术设计各专业之间的联系,以阐述这门理论的开设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必要性。
二、视觉营销理论与艺术设计
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两位美国的识别管理学专家西蒙森和施密特在对品牌塑造与识别进行新的研究时侯,提出了对于企业如何利用视觉传达设计创造市场竞争优势的指导性理论。他们提出消费群体的某些知觉是直接的,而其他知觉则会受到认知支配,企业或品牌的感官体验式营销手段能够为商品品牌的识别与推广起到重要的作用。并指出了这种效果产生于三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即商品造型设计、品牌的传播和展示空间设计。这一理论科学地表述了视觉形象设计对于创造优势品牌所起到的作用。因而,这些研究成果对发展视觉营销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西蒙森和施密特两位学者所研究的品牌形象塑造和视觉识别的新方法,对于研究视觉营销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
视觉营销手段是在市场营销理论和消费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将视觉传达设计原理运用于终端促销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品包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和卖场展示空间设计领域,以此对目标消费者形成视觉上的吸引力,在心理层面产生购买欲,进而达到商家销售商品的目的。营销学和消费心理学是其理论上的基础,视觉传达设计则它的核心内容。由此可见,艺术设计领域的几个重要专业方向如:视觉传达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都是视觉营销的实现方式,是视觉营销手段的核心层面的内容。因此,营销学中的视觉营销理论与艺术设计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三、结语
只有开展多元化评价,才符合视觉艺术传达专业的设计类课程的特点与发展要求。高职设计类课程多元评价的概念。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需要由“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转移,实现转移的关键因素就是学习效果的评价,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视觉艺术传达专业设计类课程的评价方式相对落后,急需调整步伐、紧跟时代需求与发展。多元评价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坚持评价主体多元、目标多元的理念为基础,以人的综合职业素质为评价重点,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多维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发展,坚持评价主体多元、目标多元、标准多元、方式方法多元等。
高职视觉艺术传达专业设计类课程多元评价的内容
1)设计类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多元评价要求应由过去单一的评价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转向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不断进步,以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多元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最终成为“教一评—学”三位—体,充分发挥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作用,最终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因此,设计类课程本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就构成了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由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职业性特点,很多学校要求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更多地关注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对学生专业技能情况进行评价时,往往会照搬理工类课程的量化考核,这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来说,不但会磨灭他们对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探索,逐渐陷入技能第一的误区,更容易遮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性成长。因此,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虽然是传统评价方法最主要的部分,但是在多元评价中,这一部分虽然重要却并不能作为评价的全部。
2)艺术表现能力。艺术表现能力是艺术设计者专业水平的体现,包括创意能力与制作能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高职培养的人才就是应用型白领、高级蓝领,或者叫“银领”人才,是高技能专门人才[1]。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各行各业的主力军。提高学生的制作技能是教学的关键,但是从目前专业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拥有独特创意的能力才是艺术设计类课程最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不能用简单的量化标准去衡量创意是否出色,而应该综合考虑行业意见、专家意见与观众反映。因此,在多元评价时应重视学生艺术表现能力的发挥与培养。
3)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设计创作能力必须先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对于设计类的课程而言,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是学好该类课程的关键。只有观赏大量的优秀作品,逐渐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鉴赏能力,才能创造出赏心悦目、震撼心灵的艺术作品。因此,设计类课程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看大量的优秀作品,锻炼学生的分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眼光,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还应把这些作为课程评价中一项独立的内容强调并运用,通过欣赏与相互评价交流,不断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
4)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与丰富的文化素养。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在重视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自我完善的能力等。这既是学习设计类课程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从长远考虑,这也直接影响到我国视觉艺术传达专业的发展。作为视觉艺术传达专业,必然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备艺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自然科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丰富的人文知识,因此,全面提高视觉艺术传达专业学生的文化修养,应贯彻到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并在教学评价时有所体现。
高职视觉艺术传达专业设计类课程多元评价的方法
1)学习过程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是以课程结束后展示学生作品后再进行评价,但是这种方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对于那些学习认真但水平和能力有限的学生而言,他们努力的过程容易被忽视。因此,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教学评价之中。过程性评价是质性评价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而质性评价是设计类课程评价的重要方式,过程更能反映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学生成长的历程,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它适应艺术教学的即兴变化、个性、跳跃等特点[2]。因此,学习过程的评价是视觉艺术传达专业设计类课程多元评价中必要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学生学习课程的各个阶段教师都要设置评价点,针对不同的学生用心观察、客观记录、进行合理的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自我认知、自我定位,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自我完善。对个体全面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正确引导人们形成良好自我评价能力的前提。大学教育的重点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它可以为学生有效地学习以及将来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应具备的技能,对学习结果起着衡量作用,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偏差。所以,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这应是视觉艺术传达专业设计类课程评价别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然,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积极的指导与引导,以加强评价的管理与监督,避免或减少学生自我评价的随意性与不规范性。
3)学生互相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是多元评价中另一个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举办校内学生作品展,让师生进行客观公平地评价,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激励学生更加努力;还可以通过DV、相机摄录或拍摄学习制作的过程,展示他们的设计构思笔记等方式,从多角度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饱览各种设计作品,在开阔眼界的同时,鉴赏能力也能有所提高,这时再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同时由于学生们评价的是自己同龄人的作品,便于彼此了解与沟通,各个作品中的不同之处,不仅可以启发学生,也能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的互评不仅体现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且也体现了创作者的设计能力,可以在评分时综合考虑[3]。
4)教师评价。对于教学而言,即使引入了多元评价,教师依旧是最有权威的评价者,各种评价都是在教师的总体监控与指导下进行,例如作品的评价标准、内容与计分比例都由教师制定。同时,教师还应当对学生互评进行指导,了解学生互评的态度与鉴赏水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作品设计与制作能力、鉴赏能力是最有权威的评价者,其对学生课程的评价也应该占多元评价各个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4]。在教师评价中可将学生的作业、作品与成绩变化等数据建立电子档案,以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进步,有利于对学生作全面评价。另外还可以通过师生座谈交流总结,更全面客观地对课程教学情况进行综合评价。#p#分页标题#e#
5)网络评价。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应该能够得到业内人士与广大观众的认可。所以在评价作品时,如果能够加入更多的观众评价,对于艺术设计类课程来说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身设计与制作水平,还能帮助课程教师发现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从而做到及时调整,将教学与市场需要贴近。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兴起,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开始推行网上评教的方法,既有利于教师通过网络及时与学生沟通,传达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意见;又可以尝试学生进行网上评教,反映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5]。但由于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网上评教只能作为一定的参考,尚需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方能得出综合的结论。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结构;现状;问题;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更多的变革,媒体行业也在经历着嬗变。传统媒体行业面临诸多的挑战,新兴媒体不断涌现,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新型视觉传达人才成为媒体行业发展的新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需要结合时展和市场人才标准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推动教育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社会输送更多的设计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1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发展现状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呈现来给观众传达各种信息与情感的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从概念上看就能清楚的明天,视觉传达艺设计就是一种给人看的设计。这一概念是一个舶来品,最早在日本流行,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东京世界设计大会。到1988年这个概念才正式传入我国,并为广大学者所接受,逐步引入艺术类专业。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还是没有推广这一个视觉传达设计这个概念,学术界、教育界都是以艺术设计来称谓。2012年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以及专科目录才正式增设艺术学门类学科,并将原来的术设计专业进行重新定位和细化,裂变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以及环境设计等具体专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设计的表现内容也不再局限传统内容范畴,将表现形式、方法、呈现材料等向更为光宽广的领域延伸,向更好地科技层次提升。同时,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发展变化,公众的鉴赏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原有的艺术设计裂变出来的专业门类又进一步向数字媒体、交互、展示、界面以及多媒体等更多的信息化科技应用分支拓展延伸。
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将传统的静态媒体时代几乎彻底的解构与颠覆,原来的静态媒体已经不能在现代市场保留足够生存和延续生命的领地,尤其是数字化媒体对整个社会环境和艺术市场更是冲击得无立足之地。视觉传达从以往的平面化、静态化迅速向综合化以及动态化转向。而视觉传达的传播方式也不再是传统的静态展示,而是走向了动静结合,呈现的方式也从原来单一的二维空间走向了现在的三维、四维空间。 传统意义上的视觉传达专业结构更多的是平面印刷设计,更多的是二维层面和静态形式的呈现,带给观众以形状和色彩的感受。以此来设置的课程造成学生的思维观念相对单一,设计意识不强,操作能力简单。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科技进步的不断加快,综合媒体应用技术不断增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学生需要更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此,很多高校很早已经着手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变革,构建新型的课程结构体系,并针对课程结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和模式,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评估以及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及课程调整。具体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对知识点进行科学分类,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点结构体系。第二,结合艺术发展与科技进步,设置专门的交叉知识模块。第三,增设更具时代感和创新艺术元素的新颖教学案例,帮助学生从具体案例中培养艺术思维,把握现实作品与设计理念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四,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第五,做好教学方法综合评估,剔除落后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全面重视学生的综合应用创新能力考查。
2 我国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专业课程与基础课安排顺序不合理
视觉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中需要合理安排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重和顺序。但是,现在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强调学生的绘画基础,重视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这是非常基础性的教学,也是决定学生以后发展和提升的重要课程。但是,很多专业课程设置时过分重视基础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绘画方面的基础性训练,基础能力与专业能力没有在教学中得到明确区分,也就不能够设置较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其次,应用能力是学生最为重要的能力,需要重点关注和引导,但是,在应用能力培养安排更多的课时,做出过多的训练,一定会影响其他方面的教育和提升,无法保障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性。很多课程都是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训练,造成课程设置和规划不够清晰,无法细化并做到专业能力的多元化。
2.2 综合课程与实践课程安排不科学
视觉传达设计展业不同于其他的理论研究学科,需要重视学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技能,这是学科性质决定的,课程安排中加大比重是无可厚非的,教学中强调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学生的理论素养是必不可少,人文素养更是决定他们的专业应用技能提升层次和艺术文化水平的关键因素。视觉传达设计需要一定的实践能力,需要专业技能,需要能够创作设计出较好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背后是思想,要带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视觉体验,进而引发观众更多的思考和感悟,从而获得一定的心理愉悦或者精神共振,以此来达到艺术表现的效果。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设计者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理想,没有了艺术审美标准和人文精神,所有的视觉传达设计都是一个空壳,是没有血肉和精神的骨架,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和价值。由于我国视觉传达专业过分强调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导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匹配,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不相称,专业课程知识点相对单一,学生进行艺术设计的思路相对狭窄,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学生缺乏综合知识课程的支持,不能接受更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素养的滋养,造成他们的营养不良,后期生长不旺。
2.3 课程基本结构不能做到协调与全面
构成课程结构的要素要全面,还要体现一定的逻辑顺序,需要合理安排各个要素的组织关系,还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结构的横向和纵向关系,并且能够将这些关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课程设置不是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和排列组合形式,而是要讲究科学性和操作性,还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接受习惯与转换效果。但是,现在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不全面,且无法做到相互协调。课程设置需要从多角度综合考虑,兼顾学生的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服务他们的理论素养与应用实践能力,结合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规律,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逐步丰富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稳步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结合教学目标、专业发展和行业环境,将学科知识真正能够转变成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综合素养。对课程做好逻辑层次划分,从基本的知识构成来更好地设计课程体系,做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发展目标的统一。但是,我国很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出现了不少问题,目标地位不够清晰,课程内容相对混乱,不能把握学科功能,也就无法突出专业特色。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课程结构,不能做到全面综合考虑,无法实现要素的协调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社会发展及市场发展变化联系非常紧密,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接受新理念,掌握新技术,拓展新领域,研究新问题,课程设置需要综合考虑这些问题。
3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及创新的原则分析
课程结构设计与创新是教学过程的前提,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安排有利于教学组织和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创新课程结构设置能够紧跟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确保人才培养与时代接轨,造就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3.1 培养目标是课程设计与创新的根本依据
课程结构安排和创新变化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和人才发展目标,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结合教学计划,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很多高校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描述相对笼y,知识给教学或者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思路或者方向。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构建课创新课程结构设置需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对教学计划和课程进行细化,确保专业培养目标能够成为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结合市场对人才要求及艺术、科技自身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并结合社会发展不断优化创新。
3.2 教学目的是课程结构调整和变革的基本前提
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方法,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影响和组织下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某种变化。这是著名教育家泰勒对教育的著名言论,学生能够有所变化和提升,学生能够真正得到锻炼,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课程结构设置和创新安排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教学目的,把握好教学目的,服务于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创新需要真正把握教学的目的,能够体现视觉设计专业学科的基本观念,能够将其中的各种概念、原理与知识体系融合起来,将学科的主题思和人才培养标准融入课程设置结构中来。这就要求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和创新都应把握教学目的,全面审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为课程结构调整和创新确立基本原则。
3.3 充实通识教育是优化创新课程结构的主要途径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消除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优化课程结构体系,需要在保障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对学生进行更多的通识教育,丰富他们的文化素养。视觉传达设计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让学生能够更好感知生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以更好的艺术设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生,让作品更有现实价值,更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革思维。
总之,社会在不断发展,技术在不断寻求突破,产业也在经历重大变革,传统意义的平面印刷媒体设计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更具创新特色的视觉传达专业成为社会发展的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需要结合时展和市场人才标准优化课程结构,推动教育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奎.建构与融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与创新[J].美与时代(中),2014(12).
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和各国相互影响的背景下,人们对产品设计艺术性的要求日益增强,手工艺产品和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要想赶超发达国家,中国的设计师除了要学习世界先进的艺术设计技巧之外,还需要了解中、西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不断地汲取中外文化的精髓,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目前设计教育学科的竞争异常激烈,各个艺术设计教学单位在办学层次多元化、以创新思维为核心改革课程教育体系、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进行特色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性的实验等方面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以满足培养多学科交叉人才的目标,满足社会对综合型设计人才的需求。设计史论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在专业课程平面设计史中引入先进的、科学的设计思维新方法的试点教学,重点改变了传统史论教学中过于传统、教条,无视艺术类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利于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从依赖教师讲授转变为主动地探索学习;注重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更好地运用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方法,以提升学生设计创意的创造能力;注重整体整合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新方法的教学实践尝试,学生逐步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思维方法,基本理解了平面设计涉及的视觉传达范围、视觉传达功能、视觉传达形式。通过教师对设计历史的分析,学生了解了不同国家、地区和目年代平面设计发展的背景和艺术风格,掌握了更多的理论只,这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基础。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类观念的演变与视觉传达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未面设计的方向。
二、设计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有效尝试
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人才,更好地为各领}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个性,使其创造乜运用知识;如何从教学计划、内容、方法上进行研究,力争在t传达专业平面设计史课程教学中进行有效探索,以点带面行突破,使课程教学不断走在时代的前沿,将设计教育理论实践,寻找广州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之路,这是本基的追求。笔者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世界平面f_史的课程教学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尝试。首先,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作适当的调整,探索创新模式。史线索的串讲与专题的点的解析相结合,有点、有线、有面,得当,有助于学生全面透彻地掌握教学内容。平面设计史展演变是随着不同时代的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的变化展开以往学生学习设计史理论多使用工艺美术史的教材,工艺R史的研究对象是工艺品的审美演变和生产发展的历史,而设计史论课程重点从人类进步的历史角度,详细分析设计变过程,研究不同时期产生的设计观念和通过生产技术来物品的发展历史,前者侧重研究工艺品本身,后者侧重研究观念。如果要想准确地描述世界平面设计史,至少要论述方面:第一,从平面设计包括的内容来看,即对字体设计、版排设计、插图设计、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摄影在平面上用和处理等具体风格和方式演变的历史的论述;第二,从平乏计的功能来看,包括如何传达视觉内容,如何达到最佳效等等,这是视觉传达理论的描述;第三,从平面设计最终采用段来看,就要有与印刷密切相关的理论描述,例如目前通过完成的多媒体交互设计、广告设计表现等,再加上建筑、工品设计表现等也采用了平面设计的若干手段,因此还要作设计具体应用范畴的具体论述。正是因为平面设计涉及的广泛,内容十分繁杂,所以只有对世界平面设计史的源流、≥及设计思想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和研究,对大量历史资料梳理、整合、构建,将这些因素有机糅合在一起论述,才能比整地展示平面设计史发展的全貌。其次,对平面设计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改变过去“一言堂”女学模式,引进西方的}】导型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研讨为教师引导答疑为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创新的综合教学模式:第一,根据艺术设计史专业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教学。第二,教学过程的创新。课题以“手的思考、口的表述、心的学>--j”的方式来体验、演绎平面设计历史。这不仅是学生自我认知的记录,也是其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学>--j的形式,这是值得称赞的第一步。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第三,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设计史论与专业设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设计理论建设提供实践平台和信息的反馈。最后,在教学中创新教学理念,交叉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有利于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地发展,为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平台打下基础。在设计史论课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设计专业学生的思维特点、综合文化素质和能力,有针对性地拟定教学方案。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设计创意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移动思维、联想思维、图形想象等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其团队精神。
关键词:视觉传达专业;创意产业;课程设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日益成为全球最具市场价值与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英国政府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创意产业”概念: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创意产业主要涉及广告传媒、视觉艺术、影视表演等领域。面对新的时展诉求,作为创意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视觉传达设计,在其课程设置方面却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要。
1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概况
视觉传达设计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欧美国家的图形设计。1960年,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上正式提出“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是发展较为迅速。1996年,中国美术学院首次在国内使用视觉传达设计这一专业名称,之后几乎遍及所有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全国高等院校。2013年,据教育部初步统计,国内已有逾千余所高校开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校学生超十万余人。随着专业规模的扩大,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以形式主义美学占主导的教学传统与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之间矛盾突出。为适应创意经济时展需要,课程设置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意视觉能力的表达,成为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
2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置原则
随着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对于旨在培养创意人才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无疑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本课题组对河北工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学生的摸底调查,发现源自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教学理念,偏重知识传授,在实践操作方面较为欠缺。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遵循以下原则科学制定。
(1)科学化原则。根据艺术设计的学科特点,在课程设置上统筹安排,既要考虑专业特点,又要兼顾市场需求。在课程安排上按照阶段划分、循序渐进,从强调手工技巧训练到注重创意思维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多元化原则。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门实用艺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当今社会对设计人才多层次知识结构的需求和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性化要求,使得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置必须多元化。实践证明,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与市场意识。
(3)实践性原则。实践化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置中实施实践化教学,将专业知识与市场实践有机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专业素质和整体竞争力。
3工科院校视觉传达课程设置调研结果与分析
本次研究的调查方法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调研对象为河北工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2013级的在校学生,访谈对象是前几届毕业生。在本次调研活动中,本课题组共发放500份问卷,收回478份,回收率95.6%;有效问卷472份,有效率是94.9%。根据访谈问卷的梳理总结,我们发现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不足方面。
首先,课程设置同质化问题突出。在课程设置方面,多照搬知名艺术院校课程结构,没有形成具有工科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过于偏重专业课程设置,但忽视艺术史、设计心理学、市场营销策划等理论课程。其次,师资力量薄弱。相对于专业艺术院校来说,工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成立时间较短,缺乏高职称、资深专业教师;师资力量多以青年教师为主,职称结构多为讲师。青年教师大多没有企业从业经历,市场经验匮乏。此外,一些工科院校实践环节较少,缺乏相应的实习基地。根据本次调查发现,80%的学生认为在工作中最欠缺的是实践操作能力;60%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开设的专业课程与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1)对视觉传达课程设置的要求。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本课题组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多集中反映现有课程设置与市场契合度不够、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工作后不能尽快投入公司承担的系统项目工作。面对视觉传达课程的独特性,学生们希望加强对设计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课程教学方法的选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在课堂上起辅助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教材的选择多样化,以鼓励学生负责自身学习、唤起学生的学习意识作为准则。在本次调研活动中,课题组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提出希望改进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法,采取灵活机动的授课方法,可多开展主题讨论和案例教学。
(3)课程的评价与评定。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程考核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考核方式较为单一。本课题组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学生们普遍不认可传统的考核方式,而更倾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考核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考核方式包括评定和评价两部分,主要基于学生是否达到既定目标如习态度、参与过程和发展认知等方面。通过对既定目标进行评判,进而决定是否调整课程设置,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视觉传达
教育是应“需”而生,现今的社会需求技能型人才、素质人才、团队协作人才,当今的独立学院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从艺术设计类视觉传达专业的教育特点和实际考虑,除了将理论知识和创造性设计思维应用于设计教学中外,更应提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实际设计能力――解决和完成实际设计项目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有理论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在企业中的一个项目,一个设计创意,和这个项目的制作流程都应该具备相关的经验和知识,但在我国目前教育的改革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实践性教学与企业严重脱节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非常重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重视学校实践性教育的教学工作。但是现在的视觉传达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研究的重点就是将企业理念传授到学校,在适当的专业课程中安排参观企业,虚拟命题设计,大多以1天、2天的课程内容完成,而与真正的企业项目的流程设计相差甚远,形成走马观花,实而非实,践而非践的现象,这样的实践教学变成了观摩教学,学生根本体验不到真正的企业运作流程。在2年的实验班级的实践教学中,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学习其他艺术院校在实践性教学中的环节的先进教学理念,我们得出了3种预期提高视觉传达专业教学质量的方法。分别从课堂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模式――工作室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几个方面不断探索。
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对实践教学的思考。
一、课堂实践教学
在教学课堂中体现企业运行模式,突破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教室课题的虚假命题设计延伸到与社会需求结合,与公司模式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出实用型艺术人才。
视觉传达是一门应用广泛的艺术类型,只要我们看到的平面视觉类几乎都属于视觉传达范畴,如广告、包装、书籍、海报、招贴企业形象、产品宣传等设计类型,它是企业向消费者传递的视觉语言。
在视觉传达的教育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文字、图文、色彩方面进行教育,还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跨专业的知识内容灌溉,所以,在视觉传达设计技能需求中,课题模拟教学应该在每次基础专业课程中加入,例如虚拟项目、比赛项目、实际商业项目以及校外实践项目的教学。在包装设广告设VI设计中也可以真实模拟项目来完成,或以参加比赛为目的完成。
针对实验班级,发现在通过真实的项目训练和比赛项目时,学生自我学习和主动沟通能力都大大提高,每个项目都能像按照工作一样来认真完成,而不是当一个作业应付了事,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也正促进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必须锻炼的设计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二、实践教学模式――工作室建设
一名合格的艺术设计人才,既要懂理论,又要重实践;只有真正的实际项目的导入,才有真正意义的实践教学。虚拟项目是实践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虚拟项目可以满足基本教学需要,但是虚拟项目却无法去实现真正的“调研”“反馈”“提交”等实践环节,而对于一个企业项目而言,市场实践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工作室建设可以实现这些缺少的教学内容,它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工程项目结合起来,更能模仿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设计流程,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更切实地体会企业的模式和串接沟通关系、知识关系等,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工作室的优点就在于它的实际操作能力,将教师以单位分建不同的设计工作室,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并定期可以调动学习,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实践性能力,促进全面发展。通过这样来提高教学质量。
工作室体制还有一个优点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它无形中简化了教师在教室讲课的形象,使教师和学生变成了团队成员的关系,顾客与员工的关系,使之在交流中更融洽,在实际项目中的现场教学中,体验到更真实的学习环境。
三、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一直是高等教育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首先应考虑到实践基地的规模性、代表性和操作性。定期与实践基地负责人联系,组织实践相关内容,在每次课程中都有在实践基地的实践机会,跟踪企业完成设计方案,我们的教学方案为教学用,企业也可通过与学生的沟通达成共识。学生在教学实践基地的评估,作为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企业考核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
以实验班级为例,在接到企业项目时,马上组派学生跟踪学习,并进行参与,企业的例会、设计方案讨论、实施现场等等,在为期1个星期的运作中,发现学生在通过与企业人员的沟通,设计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半数以上的学生都体验到了真实的企业项目的运作流程,使自己真实地成为了企业中的一员。并有几名学生的设计方案被采纳,这给了学生精神上得巨大鼓舞。使得学生在步入社会时增强了自信心。此次在教学基地的实践教学得到了很好的预期效果。
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构成。综上通过2年的实践班级跟踪教学,边教学边研究中,我们发现,实践教学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体现,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还要根据具体项目、学生、课程等因素,有规划的,有目的地去教学,让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中得到灵活、生动、充实、获知的平台。解决学生到工作者、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解决从理论学习到实际的工作岗位面临着的各种问题。使高等院校的实践教育建设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白新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探索――工作室式教学模式
[2]秦伟,闫志刚.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外教育研究,2008(12).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M],2005:18-21.
[4]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初探《It教育探索》2010年第一期第一卷,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位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始建于2000年6月,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为独立学院,是一所民办普通高等学校。为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领域培养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城市管理各行业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2008年经吉林省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获得学位授予权。校园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规划别致,设施一流,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学院现设有建筑系、土木工程系、艺术设计系等10个教学系(部),38个本科专业,分布于工、管、文、艺四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万余人。学制四年,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由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颁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学院设有国家奖助学金,学院奖学金和科技创新奖学金。学院现有省级重点立项建设二级学科1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十二五”特色专业2个,教研项目6项,省级教研项目6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精品课7门、省级优秀课程29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教材三等奖3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省教育厅学生工作创新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级优秀组织单位,在全国第二、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和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祖国万岁”歌咏活动中获国家教育部优秀组织奖。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英语、电子设计大赛和“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均获多项大奖。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定“质量一流、管理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的办学目标,贯彻“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强化实践、特色育人”的教学改革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学院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培养模式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艺术设计系简介
艺术设计系始建于2003年,是学院首批创建的教学系(部)。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艺术设计系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条件不断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艺术设计系现设有环境设计等五个专业教研室,视觉传达等五个设计工作室,并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了同济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等高校的专家担任专业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设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动画和风景园林五个本科专业。
艺术设计系注重青年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教育科研工作,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有省级优秀课程三门,完成省级科研课题三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五十余篇,公开出版《艺术设计优秀作品集》四部。公开出版高等院校教材六部,其中四部为全国“十二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在教学中始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艺术设计系学生与教师在国家、省举办的艺术展览和比赛中获得艺术创作奖三十余项,省级艺术创作奖一百余项,优秀组织奖八项。其中2013届中国手绘设计大赛中荣获组织奖和佳作奖;2013年第四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有25名同学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和入选奖项,7名教师荣获中国高校名师奖,我院被授予团体一等奖。2014年第八届“创意中国”设计大赛9位同学获一、二等奖。2015年“吉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9位同学荣获一等奖,28人荣获二、三等奖。艺术设计系已经成为培养未来艺术设计师的摇篮。
艺术类专业介绍
1、环境设计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受到造型基础和手绘表达等训练,具备创新精神和独立完成设计与施工的能力,能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环境艺术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室内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人体工程学、建筑装饰理论、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建筑装饰设计、空间陈设设计、景观设计基础、景观设施设计、广场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等工作。
2.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传统平面媒体、现代数字媒体、网络视觉设计、交互设计、出版印刷、品牌与广告设计基础理论及设计项目管理等知识,受到视觉艺术创意思维和艺术表达等训练,具备创新精神和独立完成设计与实施的能力,能从事企事业传播机构、现代传媒、广告设计、平面设计、新闻、出版、商业、教育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平面设计史、视觉传达概论、包装设计、书籍整体设计、图形设计、字体设计、CI 设计、商业摄影、网页设计、交互信息设计、视觉识别与应用、品牌设计与媒介应用、广告策划与应用、展示设计与应用、图像处理软件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现代传媒、广告设计、平面设计、新闻、出版、商业、教育等工作。
3. 公共艺术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公共空间设计及视觉展示设计的理论和知识,受到艺术设计创造思维和艺术表现技能等训练,具备创新精神和独立完成设计与施工的能力,能从事公共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城市环境设计、研究、教学及艺术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公共艺术概论、空间形态与视觉传达、装饰基础、材料与工艺、展示设计、陈设设计、室内软装饰设计、动态展示、公共设施设计、环境雕塑造型、壁画与浮雕、数码影像图形处理、视觉形象识别、公共空间设计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市政、规划、建筑部门及各类会展中心与博物馆及展览馆等专业设计机构从事创作、设计、策展、教学及艺术项目管理等工作。
4.动画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动画设计基础理论和知识,受到造型基础和手绘表达等训练,具备创新精神和独立完成设计与实施的能力,能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动画教学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动画概论、导演分镜头研究、动画运动规律、动画造型设计、Flash动画设计、二维动画软件、三维动画软件3DMAX、三维动画软件MYAY、三维动画软件扩展、动画项目设计与项目创作、动画短片策划实践、动画短片创作实践以及动画周边推广实践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应用机构、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学校从事动画教学工作。
考试报名
(一)招生计划和学费标准 2016年艺术类招生专业设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动画四个专业,学制四年,共拟在全国计划招收本科生500名,学费标准为: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动画专业18000元/学年,实行文、理兼招(招生计划以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各专业学费以吉林省物价部门审批为准)。
(二)报考条件 符合教育部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和各招生省份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生报名条件者均可报考。
(三)报名 报名时间和地点:我院承认各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参加各省美术类专业统考的考生,按照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的有关艺术类专业考试文件要求进行报名。
(四)考试
1.专业考试 凡参加各省美术类专业统考的考生,均按照本省招生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要求进行专业考试。
2.文化考试 考生凭各省2016年美术类专业统考合格证参加全国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生的文化课考试。
(五)录取
1.专业分数线确定办法执行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确定的美术类专业统考本科合格分数线。
2.文化分数线确定办法执行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确定的艺术类专业本科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
3.录取办法
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体检合格、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的艺术类专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取得各省2016年美术类专业统考合格证的考生,按照考生所在省招生部门录取时投档的文化课成绩的60%与专业课成绩的100%合成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以专业志愿顺序依次录取。如综合成绩相同,有等级要求则等级高者优先录取,等级相同或无等级要求,专业课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专业课成绩再相同,素描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素描成绩再相同或无专业课单科成绩,则比较文化课单科成绩:文科依次语、外、综、数;理科依次:数、外、综、语。(有关省招生部门有明确录取规定,则按该省录取规则执行)。
(六)联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兰家镇甲6路 电话:0431 –81865504 81865508 81865509
传真:0431 –81865507
艺术设计系网址:http://yssj.jlucc.edu.cn
招生就业网址:http://zsjy.jlucc.edu.cn
关键词:造型基础;艺术设计;设计思维;能力培养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突破推动着人类世界的进步与发展。但浙江大学教授、博导应放天建议:“从现在起,一定要加上一门设计科学,同时兼顾科学、道德与美学,这几大科学形成共同作用,社会将出现新的大进步”。我们不断感受到随着社会文明的高速发展,设计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内容,设不断地提升了人们物质与精神层面的追求,现代艺术设计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近来短短的几十年,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生活已经是翻天覆地,与从前大为不同。
于是近20年里出现了如火如荼的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我们先不去评价这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我们只来谈谈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具体问题。
在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一般分为视觉传达,环境设计,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动漫设计等几个专业方向。但是现实是我们现在的学生由于专业学习时间短和知识范围小这样一种先天和后天的双重不足,再加上专业学习中忽略了最基本的东西,使学生显得明显的创新能力不足,实际完成项目的自主能力严重不够。我们许多年轻的设计师或者学生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往往只是将好的设计作品或者素材相互拼接或者无意识的简单堆砌,设计作品没有应该有的视觉精神和丰富内涵。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基础造型能力薄弱所造成的。
不论是工业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还是动漫设计都是离不开造型艺术基础的。毋庸置疑,学生独立个体的全面发展应该是建立在认识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强调能力的培养。这个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指的是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能力,也就是基础造型能力。其次,这个能力还指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力素质是一个艺术人才所具有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其成为设计人才的根本要求。一个设计者如果没有真正的造型基本功,即使他有再好再创新的想法,其设计理念和思想也是很难表达出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
造型基础是具有实用价值的设计基础课,因为它不仅能迅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其眼、脑、手得以协调发展,而且能真正做到与专业课程的无缝衔接。造型基础以造型为主要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新型的造型设计人才。
所谓造型就是塑造形体,是在特定的空间,以一定的点、线、面、体、形状呈现出某种艺术形象。造型是一切艺术及艺术设计的基础,造型其实质就是点、线、面、体、形状按照一定的美学形式和法则组合起来的具有独特形式美感的复合体。
20世纪80年代末期,德国的包豪斯造型基础教育引入我国,影响了我国传统的设计类专业的基础教育,由此,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在内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成为我国发展设计教育的切入点,形成基础课程的新趋势。包豪斯设计思想的发展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逐渐使我国设计教育界接受了西方的现代设计基础教育思想。
包豪斯设计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造型基本功,研究构成物的结构关系,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造型基础最主要的课程是素描以及延伸出的设计素描。素描不仅是收集素材的手段,也是练习基本功的方法。它可以成为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素描的内涵和外延还有更新、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和理解。 素描是一种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心智操作,其中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操作方法。设计素描更是对所表现的造型客体进行视觉认知,再通过分析、抽象、联想和幻化的思维活动,逐步掌握艺术设计所需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空间构成、图案基础、图形创意、透视、解剖等知识更是学生形成设计能力必不可少的基础造型知识。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明白造型诸要素之间的组合规律,明白造型与设计之间的关联性,不断提高造型分析、创造能力和高度灵活的设计素质。比如已经有教师在设计教学中导入设计透视学,在动漫设计原画设计中就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总之,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是为了学生在今后的设计活动中,能够根据各类设计的需要有效的运用艺术造型形式、传达、记录、转化视觉信息的结果,并且有扎实的造型能力来应付各种设计的需要。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它是在创造一种更合理的生活方式。创造力是建立在观察、想象、思维和操作等诸多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更高的综合能力。
在当今教学环节中,造就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潜能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任务,也是为艺术设计做了思想和能力上的准备。因为艺术设计教育强调每个学生的作品的个性和原创性,未来的设计者主要任务是创造一种新形态,而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现和复制。有正确的思维才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才能完成最终的作品,用户不过是凭着一眼的直觉去审视我们的作品,但不知背后那是多少思维在设计师的脑子里的过滤。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的新的解释,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思维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方式。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斯坦伯格将人的思维分成三类,分别是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事物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想象、创造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实践性思维(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思维能力)。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独特巧妙的构思和个性的思考,如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正向思维、灵感思维、联想、想象与幻想等具体的实践探索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我们能够点燃思维灵感的火花,突破固有思维定式,打开思维的空间。而在基础造型学科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可以开展案例教学,利用异形同构、打散重组、矛盾图形、置换、时间延续、多视点构图等课题展开创意训练。
设计的本质是把思想和概念转变为视觉形式并为信息带来秩序的能力,基础造型能力起到了核心的主导作用。设计体现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人的思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是当代设计的宗旨,也是当代设计的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1] 田崴.思维设计:造型艺术与思维创意[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