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专项计划范文

教师专项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专项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专项计划

第1篇:教师专项计划范文

1“导师制项目化教学”提出的背景与作用

1.1“导师制项目化教学”提出的背景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前提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院对计算机专业的招生人数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各大高校入学门槛不断降低,随着招生渠道的扩大,导致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些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分数较低,学生的基础较薄弱,在进行计算机基本理论学习并将之运用于实践中时,学生的融会贯通能力也相对较差。学生分数和能力的差异性,直接导致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效果明显降低。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为2~3年,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学得一技之长是较为困难的。在就业市场化的推动下,学生毕业后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就业,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学生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以及缺乏专业学习目标的认知。

1.2“导师制项目化教学”的作用“导师制项目化教学”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该教学理论阐述学生获得的知识途径不是以教师为主,主要是学生通过教师、同学等他人的帮助,并结合学习资料,以意义建构为方式获得知识。该教学模式能够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学生积极性不高,缺少知识的实践应用等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导师制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思路是先由项目到模块、任务、问题,最后到知识点,从而实现整体化系统性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在此过程中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能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也促进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2“导师制项目化教学”的实际运用和评价效果

根据“导师制项目化教学”的内容,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以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资源和培养目标为基础,开设计算机专业项目方向,并分配相应的导师。同时,在课时安排也予以调整,项目化教学时间为星期三下午,共12课时,分为导师组织指导教学6课时和学生自主探索时间学习6课时。教学方式以学习和实践结合为主。例如,把“导师制项目化教学”应用于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软件专业中,在JAVA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上,项目方向是完成某个项目的程序设计,具体方法是将JAVA程序设计和J2EE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整合到一个实际的项目中,将其作为主干内容,让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把“导师制项目化教学”应用于动漫设计专业中,让学生通过将FLASH动画设计、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和PHOTOSHOP图像处理等进行项目整合,让学生掌握图像处理、动画作品设计和影像拍摄处理设计等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影视动画设计,使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中。将“导师制项目化教学”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时,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作品展示、个别访谈和班级咨询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通过实施“导师制项目化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主动性,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理解。学生根据导师设置的项目目标及要求进行项目开发和探索,在目标完成后,导师会及时对项目进行评价,在肯定学生工作过程中的优点时,也提出不足之处,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3“导师制项目化教学”的课题拓展

实施“导师制项目化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可为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提供更高效的教学方法,而且导师还可以根据课题实践材料,编写与“导师制项目化教学”相关的教材,实现工程导向的实训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训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外,还要对该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探索开发,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各类专业课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4结语

第2篇:教师专项计划范文

关键词 教学文化 语文教学 文化转型

一、教学文化的研究视角及指向

现今,“教学文化”的理论研究成果还是非常丰富的。对于什么是“教学文化”,研究者们表达了他们的看法和观点。

郑金洲教授认为:“教学文化是形成学生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富有情感的,探索、创造、超越意识的态度与作用方式,是开发学生生命潜能的一种力量。”这是从学生角度来界定的。

赵复查教授认为:“教学文化是教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对教学实质、教学价值、教学目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关系的认识、理解、创造和实践的过程。它是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的语言行为、习惯化思维与价值观。”这是从教师文化的角度来定义的。

李秀萍教授认为:“教学文化是师生主要围绕课程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构建的关于‘教与学’的价值体系及行为方式。”这个定义关注的是师生教学的互动构建。

刘庆昌教授用描述的方式界定:“教学文化是超越具体学科、具体个人的一种公共性的教学存在形态,是教学生活过程及与之有机成为一体的教学生态环境的整体。”这个定义描述了教学文化的存在形态。

细细解读上述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他们对“教学文化”的理解倾向于四个方面:教师、学生、师生关系和课堂形态。虽然他们的界定各有侧重,也各有偏颇,但是都抓住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作针对性的阐述,也就把教师文化、学生文化交互在其中,也包括课堂本身的文化形态的思考。

以上这些概念阐释的角度不同,也就为研究教学文化作了指向。

1.指向教师专业发展

在《教学文化引论》一文中,徐继存、车丽娜老师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低效的原因之一,是没有过多地关注教学文化。文章探究了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转变的影响因素,认为教师群体共享的思维方式影响着教师观念的转变,也受到价值观念、信仰等构成的教师职业文化的影响。这篇文章意在从教师的专业成长角度来进行教学文化的研究,也对推进教育改革、变革学校管理有明显的指向作用。

2.指向教学文化要素之间的动态建构

龚孟伟、南海老师认为,应从动态的视角来审视教学文化。在《教学文化内涵新解极其结构分析》一文中,他们认为教学文化是一个流动的概念,主要通过教师、学生、文本和教学环境来形成一个流动的过程,这四种文化互为关系,互为作用、渗透和制约,形成了教学文化结构,师生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共同构建教学生活的精神家园。

3.指向课堂文化图式的变革

董蓓菲教授从文化学的视角对课堂文化图式做了系统阐释,观点体现在《小班化教育的中国模式》一书中。她认为课堂文化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课堂教学活动,一是课堂环境,两者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在课堂教学活动方面,可以分析活动主体――教师和学生,可以分析以教学目标为宗旨的师生交互作用,以此来透视课堂文化。在课堂环境方面,可以透视课堂物质文化,如讲台的位置、课桌椅的颜色、甚至包括墙壁的装设等;可以透视课堂制度文化,如学生共同遵守的班规、纪律等;也可以透视课堂精神文化,如课堂结构、课堂特征等。在教学中,课堂文化图式是相对稳定的存在,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文化图式就需要有文化自觉意识。因此,要形成新型的课堂文化,董教授提出了建议,认为可以从建立全新的课堂环境文化着手,如设计学习中心、活动区域等,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活动文化的革新。

4.指向主体性教学文化新形态

在《我国教学文化形态下的历史嬗变及当代重建》一文中,肖正德老师针对近代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迈进,提出应重构多元文化共生的新形态的教学文化――主体性教学文化,把老师、学生作为教学文化的研究主体。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注重师生间精神世界的交流;立足于儿童,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凸显其人性的特征,发展自我;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在讨论、思辨、操作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语文学科与文化的关系

语文课程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语文学科与文化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众多研究者聚焦语文教学文化的特点、本质,进行了系统而理性的思辨。

陈弦章老师阐释了语文教育的文化本质和使命,他在《语文教育文化论》一书中,还提出了语文教育文化实施的方法和策略。语文教学文化的研究,在本书中应该属于语文教育的范畴,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实践操作层面,但本书缺乏与之相关的教学实践问题的探索,还属于中观层面的理论分析。

第3篇:教师专项计划范文

关键词:数控 项目化 实践 探讨

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低,有些学生虽然上过了初中,但是自己的知识水平连小学毕业都达不到。在这种情况下,中职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理念,以及以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的中职教学形势。比如在一些理论知识的教授中,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他们根本就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进行中职教育,并实现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数控专业开展了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在课程体系方面,减少了理论知识的份额,增加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就业为导向的指导下,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中职学生。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要任务的教学观,树立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综合素质教育思想。在具体教学中与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相吻合。

我们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项目化教学是在四门课进行改革,第一学年,改革两门课,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数控车操作与编程。第二学年,改革两门课,铣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数控铣操作与编程。

伴随着我国职业教学的发展,我国关于职业教育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入,中职教师们也认识到,作为职业教育,应当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在日常的中职教学中,按照就业的要求,多传授有用的知识,讲究知识的实用性,对于理论知识传授够用就可以了,重点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就掌握职业工作岗位上的各种操作。

“项目法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通过理论和实训教学的结合,来将课堂教学,实训教学以及生产实习来组建成一个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根据我国的职业技术等级标准为目标,将标准中应该掌握的职业技能都作为教学的目标,考虑到工作的实际需要,按照现代化的生产中,职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的水平,来制定课程和教学。

下面以数控专业的《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为例,来说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 明确培养目标

加工工艺,编程,加工操作是这门课程的三部分主要内容。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零件图做出工艺分析,并自主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加工方法,运用指令编制加工程序,最终用车床加工出合格的零件。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这些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设计教学模块和项目

在确定了培养目标之后,就需要在单项上进行分析,并确定教学项目,教学模块,职业学校的教学设计思路必须要遵循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规律,不要急于求成,要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通过对每一个模块,模块下分列很多的项目,学生对这些项目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理论和职业技能。具体的模块和项目参见下表:

在以前的教材中,编者在进行编写的时候,通常是按照传统的编写顺序,基本原理,指令,应用等等分成很多个独立的章节,这样的编写结构确实是比较严谨,但是在日常的应用中,如果教师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教书的话,学生会感觉到学习教材的枯燥无味,在学习完所有这些概念之后,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项目教学采用对策:打破原来以教学的知识点为基础的教材顺序,改为以课题或者模块为单元,并以项目为主线,通过不同的项目,将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与项目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工程项目相关的工艺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提升了学生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能力。

如编写圆柱外三角螺纹加工这个项目的内容见下表:

教案的主要特点是一个零件的加工过程为主线,并将一系列的活动按照程序进行有机地结合,不仅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了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的特点。

3 项目教学的实施

首先,项目法教学模式,在实施的时候,可以实行课堂,实训,生产实习等三个方面交叉进行的教学,追求的是教学,观察,学习,动手四合一,这与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教,学,做合一“有着相同的地方。

其次,项目教学模式需要广泛地选择一些民主式的教学方法,比如,情景式,讨论式以及互动式等等。以上这些教学方法的共性是,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意识。在教学内容上,要尽量降低难度,并对知识点进行优化整合,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上,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更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要实现理论学习,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培养融为一体。

项目教学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熟练的职业操作技能,以及职业经验,当然还需要能够在实训课堂中,具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的提示要“吝啬”一些,鼓励要“大方”一些,尽量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加工方法和思路,一旦学生提出了想法,要详细点评,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又在哪里都要讲解清楚,老师还要善于通过列举所有废品情况(尺寸稳定性、尺寸超差、坏刀、表面质量安全事故)集体讨论废品形成的原因,强调工艺优化,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并在学生心中树立“不合格就是废品,保证出优良品”的加工理念。

最后,在项目教学模式的考核方法中,与传统的考核方法不同,要在每一个项目结束之后,由教师对这一段时间内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不只是笔试,还包括日常的表现,实践能力等等。在通过该项目的考核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个项目,这样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考核,能够让学生的水平稳步地提升。

等到学生完成了专业的全部项目考核之后,就完成了本专业的学习,并掌握了本专业所有的理论知识以及职业技能,胜任以后在企业的岗位,并成为职业院校为社会输送的合格技能型人才。

4 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具有实际生产、应用价值的产品即工程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课程的组织形式,也是开展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它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它强调的是教师的“导”而不只是“授”,学生主动“探究”,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而不是过去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通过项目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热情高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建鹏.运用项目教学法,加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现代经济信息,2008(09).

[2]李冰.《数控机床》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1).

[3]余丽.数控机床在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4]贺小武.我国机床数控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途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21).

[5]杨伟.项目教学法在《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

[6]张映故.数控机床改造的发展概况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06).

[7]徐立新.对我国数控机床领域专利信息的分析[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8(02).

第4篇:教师专项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职 专业核心课程 项目化集中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0151-02

高职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其与社会需求贴近的紧密度、在就业市场的认同度和对就业市场的适应度,而这“三度”的实现,需要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更是一种职业能力。

目前,在理论教学课时不断被压缩,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要确保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必须围绕专业能力的培养,采取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以期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引起了普遍关注,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致使教学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就项目化教学如何集中实施等问题作简要探讨,以期寻求一条高效的教学途径。

一、项目化集中教学的思路

项目化集中教学包含课程项目化改造和集中课程教学时间两层含义。项目化教学属于行动导向教学的范畴,是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法,其基本特点在于学生参与全部教学过程,通过互相配合工作和学习,培养社会交际等能力。在这里学生是主体,负责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成果的展示;而教师是一个客体,主要起组织和辅导作用。集中教学是根据人脑“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将集中与循环相结合、强化训练、加强记忆的一个过程,即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一切方法与手段,创造环境、气氛和条件,便于学生掌握重点和实践运用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项目化集中教学的关键是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要把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改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学项目的设计要考虑趣味性、可行性、创新性和激励性,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感到充实、喜悦而有趣。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点拨、设疑、激励等方式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实”,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自主参与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项目化集中教学的预期效果

项目化集中教学以项目为载体,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独立、积极、主动,有强烈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容易适应未来岗位。

(一)提高专业核心能力

项目化集中教学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根据课程内容、能力目标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打破了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让学生亲自动手,按照做、学、教的顺序,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可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既能避免学习理论的枯燥,又能真正掌握、熟练应用维修技能。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明显提高,在后续的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中表现出来的独立工作意识和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是教学改革前无法相提并论的。

(二)培养职业素质

由于项目化集中教学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要与同学合作、讨论、决策,要在同学、老师、师傅以及各部门之间协调,大大锻炼了独立工作的能力。所有环节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包括获取信息,制订方案,作出决策,实施方案,反馈信息,评价成果等,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养成了职业意识,在实际工作面前不会再束手无策。

(三)培养优秀毕业生,提高专业影响力

在项目化集中教学中,主要是采用教师集中指导、学生分组学习的组织形式,在设备、教师等教学资源缺乏的状态下,为保障项目化集中教学的效果,必须挖掘潜力、开发资源。例如,通过成立学生专业协会,利用业余时间培养骨干学生,让他们超前学课程的专业知识,或者假期安排他们到校办企业跟班劳动。让骨干学生担任学参与指导其他学生,既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指导的全面性和广泛性,保证了项目化集中教学的质量,又能培养专业特长生,提高专业影响力。

三、项目化集中教学案例

一个专业所有的课程都采用项目化集中教学将造成教学成本过高,仅强调专业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化集中教学,既保证了方案的可操作性、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毕业生的教学质量,又降低了成本。下面以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课程为例,探讨项目化集中教学的应用。

(一)课程特点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是机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以培养机床类制造企业中的电气装配工、数控机床调试工、数控机床维护工和数控系统维修工程师等四大相关岗位的工作能力为目标,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数控系统及数控机床的设计、调试、维修、保养等职业技术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课程的理论性很强,实践能力要求也很高。

(二)项目设计思路

为培养学生具备与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本课程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典型的数控设备为主要教学载体,以“设备运行/维护/检修”为项目载体,以职业标准为基础,从数控机床维修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能力分析出发,以不断提高“三度”、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项目设计,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理实一体、学做交融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并通过集中教学、专项强化培训,使学生取得机修钳工、设备安装工、设备检修工等职业资格证书。

(三)课程项目设计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数控机床维修工作过程设计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课程的教学项目,结合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鉴定国家标准的技能要求,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设计了数控机床电气装调、数控机床机械装调与维修、驱动部分故障诊断与维修、PLC控制故障检修、数控机床安装调试及精度检验等5个项目,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11个学习性工作任务,详见表1。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缩小与正式员工的差距,逐步提升设备维护和检修的实操能力。

(四)项目化集中教学的实施

项目化集中教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课程项目化改造和实施项目化教学的途径。在按机床运行与检修的一般工作过程,将原课程知识点解散、重构形成5个项目后,需要明确每一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对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创建教学情境,设计“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教学实施步骤,确保理论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等各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性。

实施项目化集中教学需要解决现场设备少、生产过程与教学进度相差大等难题,为保证学生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学习和训练,采取“集中教学、分组实施”的教学组织形式,即集中在3~4周时间内完成整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这一时间段内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学习本课程,理论知识集中学习,实际操作分组实施,不同小组分别使用不同的设备,通过循环方式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项目化集中教学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整合、教学内容按项目整合、教学场地与实习工厂按教学整合,旨在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接触实际工作,以项目完成、成果展示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但是,要实施项目化教学除了要进行课程项目设计以外,还要开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管理改革、教学考核评价等多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项目化集中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登红.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2]孙伟宏.从案例到反思: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

[3]戴仕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赵新业.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电类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1(5)

第5篇:教师专项计划范文

关键词:硫和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教学实录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9–003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笔者有幸代表宁波市参加了浙江省2011年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比并获得一等奖。现将该课堂教学实录整理成稿,与大家交流。

1 设计思想

本次评比的课题为苏教版《化学1》专题4第一单元“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1]。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硫酸的制备和性质,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识是割裂的,缺乏联系性。教材在本单元内容临近结束时安排了这一内容,不仅促使学生对含硫物质知识进行巩固、概括和整合,更是向学生渗透一种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学设计中至为重要和关键的方面应该是如何建立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突出化学学科核心思想和观念的着力点,而硫及其相关化合物的性质是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在充分研究教学内容与化学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决定从氧化还原和化合价变化、物质分类等角度入手,运用二维坐标图、实验等方法,科学、直观、形象地演绎教学内容及其要求,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

2 教学目标[2]

2.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硫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巩固含硫化合物,如硫酸、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性质。

(3)了解不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间的转化。

2.2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以化合价、物质类别为分类依据,总结不同类型反应中含硫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2)通过实验、分析、总结,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归纳、类比推理、发散等思维方法。

(3)通过网络图的展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网络图整理巩固已学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使知识条理化。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树立珍惜自然、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并从中使学生领悟物质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 教学实录

环节一 展示含硫矿物图片,归类含硫物质

[教师]展示图片。硫和含硫化合物古人早已熟知并有所应用,比如朱砂(见图1),红色晶体HgS,古时有些炼丹士把它作为仙丹献给皇帝。还有雄黄(见图2),听说过它的用途吗?

[学生]雄黄酒。

[教师]没错,洪七公就是用它泡酒来驱赶欧阳锋的毒蛇阵。雄黄还有一近亲,那就是雌黄(见图3),听说过吗?你们肯定听说过,有一成语叫信口雌黄。知道什么意思吗?

[学生](学生很是兴奋,大声地回答)表示有些人不顾事实,随便乱说。

[教师]随口乱说话与这个含硫矿物有何联系呢?

(学生陷入沉思,有些学生干脆拿出汉语大辞典查阅起来)

[教师]原来古代的纸大多是带黄色的,人们在修改文字的时候,就用雌黄加水混合后涂在上面,利用了雌黄带黄色的特性,这相当于今天的涂改液,于是就有了信口雌黄这个成语。

(学生听后很满足地点点头。)

[教师]大自然赐予了我们如此多姿多彩的含硫化合物,有没有带给我们硫单质呢?

[学生]有,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壳岩层里。

[教师]展示实物“硫粉”,并取其少量加入到水中。

[学生]哦,它是一种淡黄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教师]请同学回忆先前知识,尝试写出多种含硫元素的物质,并对其进行归类,说明归类的依据。

[生甲]根据化合价分为-2,0,+4,+6,对应的物质分别有H2S、Na2S、S、SO2、H2SO3、Na2SO3、SO3、H2SO4、Na2SO4、BaSO4等。

[生乙]根据物质类别分为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和盐,对应的物质分别有H2S、S、SO2、SO3、H2SO3、H2SO4、Na2SO3、Na2SO4、BaSO4等。

[教师]根据物质类别和化合价两个维度板书学生所述的含硫物质,建立隐形二维坐标图。

设计意图:改变课本“交流与讨论”中直接让学生按化合价书写含硫物质的题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调动已学知识,建立分类思想。

环节二 探究含硫物质间的转化,建立二维坐标图

[教师]这些含硫物质之间如何进行转化呢?请同学们写出课本“交流与讨论”中含硫物质发生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

(1)汞与硫磺在常温下化合生成硫化汞

(2)用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

(3)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亚硫酸钠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钠

(4)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尾气,生成亚硫酸钠

[教师]从化合价角度分析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哪些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并得出物质相互转化的结论。

[生甲]通过判断化合价是否变化得出1和3属于氧化还原反应,2和4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生乙]我们可以得出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实现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实现含有相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的结论。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黑板上的二维坐标图中的横坐标(物质类别)和纵坐标(元素化合价)的相关内容。

网络图中横向(物质类别维度)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纵向(化合价维度)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从而完成横向为物质类别维度、纵向为化合价维度的二维坐标图。

设计意图:二维坐标图的建立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含硫物质间的转化规律。

环节三 举例生活及生产中硫的转化,拓展自然界中硫的循环

[教师]我们已经初步完成了网络图的绘制,现在请同学们举例“含硫物质的相互转化”在生活及生产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生甲]根据硫能和汞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利用硫粉来处理温度计不慎打碎时洒落的汞。

[生乙]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也实现了硫的相互转化。

[生丙]对了,还有燃煤烟气脱硫。

[生丁]还有实验室里亚硫酸盐药品的保存,当然这个是要避免含硫物质间发生相互转化。

………

(同学热情高涨,纷纷举例,一展身手。)

设计意图:从化学到生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当然除了人类在生活生产中实现了硫的转化,自然界中也存在着含硫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观看视频“火山爆发”。)

[教师]自然界通过火山喷发产生的含硫物质在大气、地表及地下实现了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形成了在本节课开始时看到的多姿多彩的含硫矿物。

设计意图:使学生发现不仅生产及生活中存在含硫物质的转化,大自然火山喷发也实现了硫的循环。让学生体会到火山喷发虽然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但也有造福于人类的一面,它是自然界中含硫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学会以辩证的观点、动态的思维来看待周围的事物。

环节四 展示精彩网络图,布置研究性学习作业

[教师]同学们,构建网络图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是与你们同龄的学生所绘制的各种形式元素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网络图(见图11)。请你在课外完成一份研究性学习作业:构建一张有自己特色的硫和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网络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一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4 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认为具有如下特点:

4.1 教学目标明确

我省从2006年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至今已有7年。纵观教师教学的实践层面,对于“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等教学问题的处理上仍主要基于教材、教学经验。课程标准尚未成为一线教师教学的决策依据,于是我们提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的原点”的观点[3]。本节课可以说是这个观点的一个范例。教材内容不多,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创造和想象空间,教师在研究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省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规划课堂程序,在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如“交流与讨论”栏目的基础上,补充了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的探究实验,可以说目标明确到位,探究有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有效。

4.2 教学框架清晰

本节课从四个维度展开了教学活动,环节一:展示含硫矿物图片,归类含硫物质。从生活中常见的含硫矿物入手,引导学生走进硫的世界,并从不同角度对含硫物质进行分类。环节二:探究含硫物质间的转化,建立二维坐标图。从课本中的“交流与讨论”中含硫物质发生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入手,让学生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二维坐标图中填入相关物质,认识物质分类与硫元素化合价之间的联系。再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完善二维坐标图。环节三:举例生活及生产中硫的转化,拓展自然界中硫的循环。通过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环节四:展示精彩网络图,布置研究性学习作业。通过来源于学生中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关系图,让学生构建一张有自己特色的硫和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网络图。

这样的设计改变了书中原有的教学方式,选择了以化学学科知识为教学明线,以二维坐标图的建立作为暗线贯穿始终,并且明线暗化,暗线明化。整节课,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特别是结尾采用这样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也从中体会到知识建构的重要性,让人耳目一新。

4.3 教学手段丰富

整节课不仅用精彩的语言来解读文本,用漂亮的板书体现知识的逻辑性,还通过各种媒体如图片、实物、视频、实验等途径来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张张漂亮图片的背后,蕴藏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五彩纷呈的实验现象背后,诉说着一个个科学道理。

总之,上好一节课,让笔者又多了一次新的经历,从收集资料、设计教案到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以及倾听其他老师的指导,整个过程让笔者收获颇多,这种收获在平常是很难体验到的。通过这次评课活动,深深感到要上好一节课确实不容易,它需要来自多方的支撑,包括各种教学资料收集、教学媒体使用、校本教研的开展、同伴的建议和教师个人的努力及平时的积累。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徐瑞泰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论证和分类的实验,初步概括和提炼出一节好课应该具备的动态生成结构[4]:(1)经互动后生成清晰流畅的主题或专题线索(教与学的思路);(2)紧扣能够体现教与学之间本质联系的关键性教学细节;(3)形成融会贯通、和谐自然、科学而又艺术的信息同构。我们认为一节好课不仅要注重其知识性,还要注重其思想性、趣味性、知识的广博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明确课标和教学要求,要吃透教材、博览全书,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学生。

参考文献:

[1]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93~94.

[2]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12~15.

第6篇:教师专项计划范文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独立学院应该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部分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仍沿用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研究性、学术型人才。

2.教学体系单一且同质化严重。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基本雷同,如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为:计算机平面设计、图形设计基础、 设计素描、色彩、装饰图案、招贴设计、字体设计、VI设计、标志设计、PHOTOSHOP与印刷设计、网页设计、包装造型设计、印前技术、3DMAX与展示设计、艺术概论、设计史、广告概论等。而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为: 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印刷工艺、CIS设计、网页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会展策划与设计、商业摄影、UI?O计等。相似度达到70%。

3.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多是从985或者211高校毕业后到独立学院应聘的应届生,从学校学习到到学校工作,实践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待沉淀。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

1.重新确定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将办学定位明确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比如将环境设计的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为:培养在环境设计的教学、管理等领域,有较高的理论及现代设计和创造能力,面向政府规划设计院、房地产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室内外环境设计、创作、规划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突出应用性。

2.采取融合、整合的方式,修改课程设置,增加应用型课程,提高实践性较强课程的比例。比如将《职业资格认证》、《创新创业》确定为课程,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强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性。比如将教学内容有交叉的“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与“室内设计”融合起来,减少课程门数,增加实践性课程。

3.建立一只“3个1”组成的教师队伍。1/3是依托母体,组织一支相对稳定的母体院校教师队伍;1/3是培养一批自有的双师型和双能力型教师队伍,鼓励内聘教师赴企业进修学习,增强应用技能;1/3是建立外聘教师资源库。在社会上有很多在行业或艺术上造诣很高并享有较高威望的艺术家、设计家,他们具有较广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充分利用他们,对于提高师资队伍的结构质量、联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安排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4.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改为应用性更强,要求更高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三、项目化教学的实现路径

1.总体目标。项目教学是通过在专业课程中引入企业实际项目,项目主要来源于校外实训基地、教师工作室、教师与毕业生合股创办的公司或工作室、毕业生所创办公司等。教学中的实际项目由任课教师、企业的设计师、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外聘教授等人员进行指导,在课程中完成项目的部分或全部流程。对培养学生的项目策划、设计、预算、施工、工程管理等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也为学生的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具体实施方案。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合作是实现项目化教学的基础。

一是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以项目为纽带,与企业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通过“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机制和制度建设,促进项目合作、设计与施工团队建设、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深度合作,带动校企实现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工程与教学团队互兼互聘、技能培训鉴定以及技能大赛共办共评,形成校企深度合作的良好运行机制。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编制工作简报,工作动态、信息反馈、经验交流、项目合作信息等。通过建立《机制运行章程》、《艺术设计类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中厂-企业设计工作室”运行管理办法》、《“厂中校”运行管理办法》等,推动运行机制的进一步沟通、合作、发展,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二是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对接行业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职业岗位,构建融入设计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企业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合作开发基于真实项目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实施以工作室项目为载体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推行基于工作室项目的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依托工作室平台,校企合作每年举办相应专业的职业技能大赛,突出专业核心能力、校企同台竞技的特色,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第7篇:教师专项计划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 项目化教学 财务管理

一、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概述

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分解教学内容,提炼教学项目,再分解为具体任务,将每一个任务分解到具体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做成一个或若干个微课视频,制定配套的学习任务单供学生在课前学习微课视频时同时完成,在课前就较全面了解知识点。课堂中教师下发具体项目任务,由学生小组内协作完成,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体系结构的理论教学(汤俊海,2016),在“做中学”中掌握知识。完成项目任务后,由学生展示成果,经过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促进学生的反思,从而完成对知识巩固,整个过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只起到引导辅助作用。该模式有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探究知识的强烈欲望,确保课堂学生充分讨论相关知识点,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总结,培养和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课程应用的必然性

财务管理是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着重培养运用综合财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门兼具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学科,学生容易因纯粹的理论教学难以理解而产生厌烦情绪。当前项目化教学模式已在一些院校中实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项目化教学对学生而言课程的容量很大,课堂中学生因缺少一定知识准备,对接收的学习任务无从下手,教师在课堂上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样压缩了实践时间,课堂教学显得紧促,相关问题得不到充分的讨论,学生也没有时间消化、理解、思考,无法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化教学的真正作用无法得到发挥,翻转课堂顺利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欧阳斌,2015)。结合了翻转课堂和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改进本课程教学效果,提高相应的教学质量。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从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调研和对授课对象学情分析,对财务管理课程分成了认知财务管理、掌握财务管理基本技能、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管理、收益分配方案设计及评价、财务预算管理、简单财务报告分析八个项目。将每个项目分解为可执行、易操作、具体的一级子任务,共分成了27个一级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又可细分若干个二级子任务,分解为对应的知识点。下面以筹资管理项目中计算资本成本这一任务为例,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具w实施应用。

(一)课前准备

1.明确学习任务,确定相应的知识点。根据计算资本成本这一任务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的教学子任务,分解每个任务,确定具体的知识点。详见表1。

2.设计并制作知识点微视频,上传教学平台。根据知识点,制作相应的微课,每个微课大约5―10分钟,时间简短,表现形式力求丰富,能吸引学生。提前一次课将本节课程所需知识点视频上传到班级QQ、微信群等平台以供学生下载观看,针对本节四个一级子任务共制作了4个微课视频,分别涵盖完成四个一级子任务所需的知识点。

3.设计并布置学习任务单。课前学生光看教学视频,容易造成只是简单观看视频,而缺少目的性,未能真正明确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同时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单。所谓“学习任务单”是由教师设计,帮助学生在课前就知晓教学内容、目标、课堂学习形式,提前反映学习疑问和建议等情况的一种学习表单。

4.收集学习任务单,监督课前自主学习,收集存在的问题。在开课前2天,收集课前学习任务单,检查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情况,检测学习效果,注意学生反馈的疑难问题和建议,在课堂中重点解决。

(二)课中学习

课中,教师作为指导者,组织学生分组,开展组内讨论、合作探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层次,给与不同的指导,重视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进行适时适当的考核评价,将知识内化在协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从而提高学生会学、会用的能力。具体课堂教学设计见表2。

(三)课后巩固提升

教师通过布置综合实训,让学生作为海尔公司的财务总监,以筹资 1 500万元为目标,完成筹资计划书,要求每种筹资方式都要涉及,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和巩固。要求学生撰写实训报告,对课堂上所学知识要点和所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对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反思,对自己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将综合实训项目等作业和其他补充资料放在交流平台上,以供学生课后使用,也可以随时在线答疑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促进学生的知识提高。

四、考核方式设计

引入了翻转课堂的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考核,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完整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评价,这是考核的重点,但是最终的终结性考核对于检测教学质量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最后确定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60%,终结性考核通常采用期末考试方式,占总成绩的40%。

课前环节,通过考察学生学习任务单完成,平台中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的积极性等方面来考核,这部分由教师进行打分,占总成绩的5%。课中环节,要实现主体多元化评价思想,反映学生综合训练的实际效果,开展多元化多主体教学评价方法,即个人和小组、学生与教师评价结合,由学生本人、同组成员、其他组成员和教师共同完成的,分别占总成绩的5%、10%、10%、10%。学生自评是个人针对任务完成程中,对掌握知识的情况、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自我评判。同组成员评分是为促进组内团结、充分合作、发挥团队整体作用,根据组内成员参与任务、发挥的作用、成果展示的效果等进行的评价。其他组成员评价,主要针对成果展示中演示者知识的讲解、语言表达、临场应变能力、整组在问题的补充等配合方面进行的评分,这个成绩对于同一组的成员来说是一样的,只有全组共同努力,全组取得高分,每个人才会有高分。在全学期的课程中,每组中每个成员至少要代表本组进行一次展示。教师评价主要根据学生组内学习讨论中的个人表现、学习态度、合作、成果的展示等过程性考核。课后环节,主要是对作业、实训报告完成情况的给分,占20%,总分值分布如表3所示。

通过分析课中环节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分别制定学生自我评价表(组内成员评价表)和组间成员评价表。如表4、表5所示。

五、结语

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给高职项目化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落实,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当然在具体的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教学考核的评价方式的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还需要教学一线的教师更多的探索和总结,以在实践教学中能不断完善这一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汤俊梅.“翻转课堂”在高职项目化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6,(04):51-54.

[2]欧阳斌.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会计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8):124-126.

[3]夏贵华.探讨翻转课堂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劳动保障世界,2015,(21):62-63.

[4]徐辉.翻转课堂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2):160-161+166.

[5]陈文芳.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税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5,(5):123-125.

第8篇:教师专项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专;思想道德;多元化;教育措施

中专学校每年都为我们企事业单位输入大量技术型人才,中专学校发展是我国教学兴国战略的体现,也减少了我国低素质人群的数量,就当前的中专学校的内部情况来看,在多元化社会发展背景下存在易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等情况,这些都是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来一步步解决的。

一、中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元化影响的主要体现

1.享乐主义

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来越富足,物质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在这种状况下社会之中逐渐产生了一种不良风气――享乐主义,并蔓延到校园,学生认为“今朝有酒就要今朝醉”,不管明日的生活,这种思想的产生使学生的消费观念产生偏差,学生缺乏社会责任心,严重影响到我国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的传承。

2.拜金主义

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青少年正越来越早地接触到社会化境,网络、电台、新闻媒介的开放,使得一些社会之中的不良风气吹向小园,近几年来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拜金主义。在中专校园内,学生彼此互相攀比、互相炫耀。

二、中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多元文化下受到的影响

1.学生道德观的下滑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的社会思想过早地吹进了中专学校之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及其严重的。诚然,中专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学习能力也相对于素质教育高校之中的学生而言较低,之所以来到中专学校是为其日后发展找到一个出路,学习一项技能,增加一次就业机会,这也就决定了中专学校的组成现状:学生素质不高、自控能力较低、学校能力不强、人员组成散乱、年龄差距大、学校内部风气和制度不好维持,在这种情况下不良社会风气的出现使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社会观都受到了影响,将传统美德抛到一边,将个人利益放大化,认为金钱至上、自私自利、重在享乐、学习无用等等,我国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价值观荡然无存。

2.毫无社会责任感

中专学生仅仅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获得文凭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生活的最大乐趣就是吃喝玩乐,没有理想、没有信念、追求,使自身为了生存而生存,没有做到自身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尽到的社会责任,没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力。

3.心理问题增加

当今中专校园中学生的平均年龄较小,但心理问题不断增加,退学、打架、斗殴、犯罪等严重现象时有发展,有些学生因为受不了学校的学习压力、考试制度、学分制度等等出现严重心理抑郁、忧虑等情况,自身无法正确疏导。这些都是新时代背景下对中专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提出的挑战。

三、如何完善中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完善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

针对中专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将学生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利用传统思想教育内容,融进现代化的思想教育方式,多引入当下社会中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优秀的个人先进事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建设工作,并利用历史事例和当下的先进设立辅助学生树立自身远大理想,使其明白上学并不仅仅是为了一张文凭,而是为了其日后的良好发展,使道德观植根于学生的心里,从意识根源处就应建立远大的理想和报复,只有通过学习改变自身处境,积极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展现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2.增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针对于中专现有情况而言,我们单单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是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起思想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组建心理咨询室,让学生在生活、家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倾诉一番,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情绪得到缓解,而且还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针对不同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具体分析和重点解决,使学生能够从自卑、低落、抑郁的情绪中走出来,这样也有助于文明校园风气的养成,为学生自身发展铺平道路。

要想使我国未来发展之路走得更顺畅、更稳健,我们就必须严抓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对于全国各地中专学校,用良好的思想文明内容影响他们,正确疏导学生的心理变化,为中专学生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参考文献:

[1]曾平春.多元文化背景下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2010(29).

[2]张海燕.高职新生心理健康UPI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第9篇:教师专项计划范文

【关键词】实际情景;基本物理模型;转化难点;教学对策;传送带问题

模型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给够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更加直观和深刻,脑海中形成更直观的物理形象,同时通过物理模型,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创造与创新意识。然而对于结合实际的问题,有的学生对此云里雾里,觉得实际上有的情景在物理现象中出现了,反而难以理解了,也就是说把实际情景转化为物理模型,他们反倒困惑了,学习出现了障碍。因此,克服实际情景向基本物理模型转化的困难,提高模型教学的效果非常重要。下面以传送带问题为例,讲解一下实际情景向基本物理模型转化的难点及教学对策。

一、在实际情景向传送带模型转化的难点

1.对于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等等,这些关于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的判断等基础知识模糊不清;

2.对于物体相对地面、相对传送带分别做什么样的运动,判断错误;

3.对于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考虑不全面,出现能量转化不守恒的错误过程。

二、相应的教学对策

第1个难点应属于易错点,突破方法是先让学生正确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的判断方法、大小的决定因素等等。通过对不同类型题目的分析练习,让学生做到准确灵活地分析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

举例说明:如图1所示传送带与地面成夹角θ=37°,以10m/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轻轻地放一个质量m=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已知传送带从A到B的长度L=16m,则物体从A到B运动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传送带沿逆时针转动,与物体接触处的速度方向斜向下,物体初速度为零,所以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上滑动,因此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作用,这样物体在沿斜面方向上所受的合力为重力的下滑分力和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因此物体要做匀加速运动。当物体加速到与传送带有相同速度时,摩擦力情况要发生变化,同速的瞬间可以看成二者间相对静止,无滑动摩擦力,但物体此时还受到重力的下滑分力作用,因此相对于传送带有向下的运动趋势,若重力的下滑分力大于物体和传送带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此时有μ<tanθ,则物体将向下加速,所受摩擦力为沿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若重力的下滑分力小于或等于物体和传送带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此时有μ≥tanθ,则物体将和传送带相对静止一起向下匀速运动,所受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大小等于重力的下滑分力。该题的关键就是要分析好各阶段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具体解题过程略,最后答案是2s。

第2个难点是对于物体相对地面、相对传送带分别做什么样的运动,判断错误。该难点应属于思维上有难度的知识点,突破方法是灵活运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个理论依据,对物体的运动性质做出正确分析,判断好物体和传送带的加速度、速度关系,画好草图分析,找准物体和传送带的位移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初次遇到“皮带传送”类型的题目,由于皮带运动,物体也滑动,就有点理不清头绪了。

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是:选取研究对象,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隔离处理,就是一个化难为简的好办法。对轻轻放到运动的传送带上的物体,由于相对传送带向后滑动,受到沿传送带运动方向的滑动摩擦力作用,决定了物体将在传送带所给的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直到物体达到与皮带相同的速度,不再受摩擦力,而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传送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要想再把两者结合起来看,则需画一运动过程的位移关系图就可让学生轻松把握。

第3个难点也应属于思维上有难度的知识点。对于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传送初速为零的物体,传送带应提供两方面的能量,一是物体动能的增加,二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所生成的热(即内能),有不少同学容易漏掉内能的转化,因为该知识点具有隐蔽性,往往是漏掉了,也不能在计算过程中很容易地显示出来,尤其是在综合性题目中更容易疏忽。突破方法是引导学生分析有滑动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的物理过程,使“只要有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必有内能转化”的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

举例说明:如图2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运动,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轻放到传送带上,若小木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小木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转化为内能的能量是多少?

该题首先得清楚当小木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转化为内能的能量应该怎么来求,这就需要到用“物体在克服滑动摩擦力做功过程中转化成的内能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滑动路程的乘积”这一结论,然后再根据物体和传送带的运动情况来求二者相对滑动的距离。从静止放到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物体,在达到与传送带同速的过程中,转化为内能的能量值和物体增加的动能值相等。因为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对地位移与传送带相对物体的位移大小是相等的。解题过程略,最后答案是1/2m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