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第1篇: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

一、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积极主动求新、求异、求变的意向,教师的创新意识就是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改变那些不利于学生成长、不合乎时代需要的教学行为和相应思维方式的心理倾向。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条件,很难想象一位因循守旧的老师能培养出充满创造力的学生。教师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打破常规、突破现状,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发现、质疑、探索,不断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引领创新的方向。

那么,教师的创新意识如何培养呢?首先,教师要有高度责任感。对青少年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要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历史使命和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其次,要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科研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创新教育理论,掌握一定的创新规律,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开展教学行为的研究。如,选择什么方式进行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何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如何挖掘实验的创新功能等等。

坚持开展创新教育科研活动是培养教师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教师树立创新型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从而摆脱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从教学形式到教学内容,从教师行为到学生学习方式进行大胆变革,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恰当的教育行为、较高的创新素质投身于创新教育中。

二、学习意识

社会发展节奏加快致使知识半衰期逐步缩短,每个人都处于一个已有知识很快老化过时的被动环境中,教师同样不能避免。过时老化的知识无法与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求接轨,自然很难走进学生的心中,创新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成为“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而这条河流的源头就来自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教师的学习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动力源泉。

教师首先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要及时了解知识更新动态和学科发展前沿,为“老知识”赋予“新气息”,比如,讲胶体知识时,将前沿科技材料―――纳米材料介绍给学生;讲能源时,介绍日本核泄漏事件,介绍核能的优点、发展前景及目前面临的一些挑战;讲金刚石时介绍碳家族的第四位成员―――富勒烯的发现史等,这些知识都会引起学生强烈兴趣,使其进入有效学习状态,有利于激发其创新意识。

当然,单靠丰富的学科知识远远不够,教师还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相关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科学与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旁征博引,开阔学生思路。同时,教师还要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学会利用网络获取所需知识与信息,学会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训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三、问题意识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积极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问题意识,明确问题不仅是教与学的纽带,更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教师的问题意识一方面表现为精心设计问题,把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活动的主线;另一方面表现为诱导学生产生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二者的差别是:前者以教师设计的问题为中心,后者以学生设计的问题为中心。

1.以教师设计的问题为中心

以教师设计的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生的知识储备设计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获得新的认识。教师设计问题的目的是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有效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由浅显走向深入。教师设计问题的原则是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

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三点:其一,设计的问题要尽量贴近生活,尽量真实,使学习在和现实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使学生感到在学有用的化学,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其二,设计的问题难度、梯度要适宜,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保护学习积极性,增强创新信心。其三,设置问题切忌太多,教师满堂问,牵着学生鼻子走,其结果势必将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这种学习是被动的,又何谈创新意识的培养。

2.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思维状况,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更要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在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也要注意两点:其一,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平等、宽容、尊重的心理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带着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其二,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具有不可预知性。比如,教师没有完全准确地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以很有可能出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给予准确解答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实事求是的教学作风,不能为了所谓的“面子”或害怕“知识权威”的形象受损而敷衍学生或者压制、左右学生的思维。

选择哪种教学模式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等诸多因素。但无论选择哪种模式,原则都是一样的: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核心,让学生成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角,让教师成为学生智能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四、平等对话意识

平等对话是指师生基于平等、互敬、互信的立场,通过交谈和倾听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

新课程强调“教不能凌驾于学之上,学不能游离于教之外”,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平等对话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人格上的尊重,享受到权力上的平等,这样才有利于师生双方的交流、沟通,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同时,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教学过程中,思维是多角度的,多层面的,具有相互启发性,很容易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因此,平等对话课堂是创意生成的沃土,师生平等对话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要使平等对话有效开展,教师首先要建立新型师生观,这是平等对话的立足点。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地位平等、有人格尊严的独立个体。要降低姿态、走下讲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求,从学生中挖掘出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以及有创意的见解,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共同学习。

师生平等对话中不仅有思想的碰撞,还有情感的交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平等对话的必要保障。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鼓励和帮助。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质疑自己,乐于接受学生的不同意见,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营造宽松环境。

五、反思意识

第2篇: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41

一、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使之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所谓创新意识(Sense of innovation)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培养创新意识对于创造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加入一个人仅仅精通了数学上的各个分支,掌握了各种各样复杂的数学定理、公式,那么他还不算是一个数学家,一个好的数学家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创新,要能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数学家。所以,一个人首先要有广博的知识,做到“学贯中西”,其次要具备创新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二、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1.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的意识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首要的条件是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老师的题海战术泯灭了学习的创造性思维。老师首先要意识到过去的那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所造成的伤害,要清楚的意识到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创造型的教师,要多学习,多充电,善于吸收新的教育科学成果。并将其积极的运用于教学。教师自己要有创造精神,要有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要根据现代教育观念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善于运用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进行教学。总之,只有教师具备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而创,创而学这是创新的根本途径。青年要具备勤奋求知精神,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在自主创新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同志曾指出:“创新就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对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乐创新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数学教学过程实质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心里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反之,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

(2)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唤起创新欲望

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不满足于现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及物体的质量、功用,要经常思常考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发明、推陈出新,大脑里经常有“能否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没有更简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盘旋。

(3)创设开放性的练习,提高创新能力

课堂练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开放性的课堂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新教材的例题和习题的编排不仅重视数学知识的结构,更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开发例题,巧妙设计练习题,才能使教材的知识结构不断同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能够充分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创新是新世纪的主旋律。新时代的社会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的人才,只有创新教育的老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也只有师生共同参与,互动互学,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才能培养出创新的人才。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创造性的使用好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人才。

三、结论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创新意识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心理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入探讨这种意识的内涵的同时,必须特别重视创新意识的训练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越来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出更多真正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邱涛.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缺失与出路[J].青春岁月,2010,(16).

第3篇: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

一、从兴趣入手,提高初中生的创新意识

1.善用初中生的好奇心提高创新兴趣

培养创新能力要从兴趣入手。如何才能让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有兴趣呢?初中生正处于有一定知识基础又渴望获得新知识的年龄阶段。只要老师们能对初中生的这种年龄特点加以利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老师们要侧重于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对学生犯的错误不要急于指正,让学生在错误中试着自己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进行改正。在兴趣的培养中是否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老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利用已学的知识去思考。

2.用不同的解题方法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往往不局限于现有成果,往往另辟蹊径才能海阔天空。数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如何才能运用固定的数学公式来解决千变万化的数学问题呢?就需要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学生数学的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只有有了敏锐的观察,才能观察到别人没有观察到的东西,高斯不就是凭着自己的洞察力才发现了求和公式吗?其次,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观察出来是没有用的,必须把看到的落实到实践中才能算是创造了。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题,让更多的学生开动脑筋,寻找更多独特的解题方法,来锻炼学生打破常规,解放思路,探索更多的数学知识,解决更灵活的数学问题。

3.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同样的叛逆心也强,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要采取“怀柔政策”,对学生犯得低级错误要有耐心,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他们发现,并让他们尽量自己找到正确的做法。不要让学生的叛逆心理阻挡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愉悦,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从意识入手,提高教师创新教育水平

创新意识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在数学基本知识和原理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与猜想,最终还要用实践来检验。教育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我们所讲授的知识虽然是基本固定的,但我们面临的学生却各有各的不同,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地进行创新。在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实际漫无边际地臆想,假设、猜想都要根据一定的事实进行推理。而教师的创新意识要改变原始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为最终目的,让学生能应用创新方法解决问题或实践创新思维。

1.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极其强烈的时期,如何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又如何将兴趣转化为创新意识,这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思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一题多解或是提问等方法应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开动脑筋,积极观察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运用创新思维发现数学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除了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不要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不要急于批评或是其他,要营造轻松、自由的创新环境。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或是得出正确的结果都不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拥有能独立自主完成数学问题。所以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回到正确的解题道路上,引导学生拥有自己的正确的解题思路。

2.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陶行知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我们要想让学生拥有独立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生能提出自己的疑问,不仅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表现,还是创新思维的表现。创新思维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中培养出来的。但是老师也要注意不要让学生提一些基础知识性的问题,要将问题问到关键处去,但是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学生提出问题之后,老师也不要急于解答,要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看看学生能否运用创新思维自己解决他刚刚提出的问题。如果解答不出来,老师也要给与引导,不要一下子给出答案。

第4篇: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政治 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为国家社会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庄严使命。初中政治备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思想观念更新了,有了创新意识才能焕发出创新的热情和动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具体有:

(1)结合国际和国家的形势。当前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初的2%—20%上升到90年代的70%—80%。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我国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指出:“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核心。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教育学生认清形势,从现在就要树立创新的紧迫意识。

(2)结合实际,讲考试要求。从考试改革要求来看,近几年来的初中政治考试,强调以政治课的有关知识为背景,注重考查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变过去的知识立意为主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考查学生能不能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和未来对人才的要求来看,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作为学生要跟上时展的步伐,要有创新意识。

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质疑

创新精神依赖于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始终注意鼓励学生能够用脑子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质疑。具体做法有:

(1)鼓励学生提问。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寻根问底,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教师或教材的观点。当学生有好的合理的见解时,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夸奖学生想得好。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开阔思路,明辨是非,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收集与教材、考试有关的课外时政资料。要求学生在课后用专门的本子,采用摘抄、剪辑、下载网上信息等方式,收集与考试有关的时政资料,并定期将收集本进行交流展示,让学生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如有一位学生在《中学生时事政治报》上收集到青年志愿者的文章,它成立于1994年12月,它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界青年组成。它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提供志愿服务、弘扬志愿精神”为宗旨,组织和指导全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在交流中,同学们发现这一信息有价值,纷纷补充并进行讨论,对答好中考题目起了很好的作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选择有用的信息,提高了处理信息、归纳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鼓励学生编写和收集习题,分组出模拟试题。教师检查指导,这一做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团结协作的作用,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鼓励学生补充修正答案。试卷讲评在初中备考中是重要的一环,在过去常用的讲评方法就是将错的地方提出,同时指出出错的原因,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后来在备考中尝试让学生补充订正答案。每次练习做完后,发给学生一份参考答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进行对比,自己认为做得不好的方面参考“参考答案”补充修改,自己认为比老师答得还好的就划出保留,完成一个完整的答案,然后交给老师批改。通过对比修正答案,学生能发现自己答案的不足,同时也发现“参考答案”的不足,使他们敢于不断在对比中修正,在修正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提高能力。

(5)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情,并学会用所学知识解答。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鼓励学生学会观察与反思,学会用所学知识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承担社会责任,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各方面能力尤为重要。如:漫画“儿行千米母担忧”、“小孩子乖乖把网打开”等,运用所学知识解答,让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讨论,并编写题目,学生在讨论与编写题目中明辨了是非,既培养了能力,运用了知识,又提高了觉悟。

三、在习题中尽量设置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考察题

在初中备考习题设置中,注意设置材料新颖,时代感强的题目,题目设置不拘泥于教材,着眼于知识的运用,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设置的习题,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能够使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选材贴近生活实际,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在习题设置中,还注意设置能活学活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题目。

第5篇: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育 创新意识 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美术教育作为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不同,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方面有很大的差别,这也使得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教育可以影响人的思维情感和兴趣爱好,在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者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和愿望。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在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创新意识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切实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中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纵观整个人类的发展历程,创新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现如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正在日益加深,不同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碰撞也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大力培养国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造就一批能够适应未来社会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中学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语文、数学等课程的学习需要大量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而美术课程则不同,它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它要求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求学生发展出自己的个性,走出与众不同的道路,它用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这些都是语文、数学等课程无法做到的。因此,现阶段应该加强对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的作用,切实提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二、中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课程标准、教学模式、教育机制等都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紧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中学美术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很多学校的美术教育思想落后,学生在课堂上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教师则完全按照书本的要求进行教学,这一思想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很多学生创作的作品都是相似的,没有个性融会在其作品中,没有创新点。其次,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目前很多学校仍然采用写实教学法,即客观现实怎样,就怎样去描绘,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实能力,但是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此外,中学美术教育还存在与社会实践、人才需求相脱离的问题。学校不考虑市场需求,一味地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实践能力低、就业困难。

三、加强中学美术教育创新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更新观念,培养创新型教师

要想改变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一批创新型教师,从而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美术教育。美术教师是美术教育的主导者,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实施美术教育创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优秀的美术教师可以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影响,在教学深度上也可以进行开拓创新。在美术课堂上可以实施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因材施教,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本着师生平等的思想,对具有不同审美观点、审美取向的学生采用宽容的态度对待,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而不是以教师自身的美术风格为主流。对于学生创作的作品,美术教师应该尽量分别予以指导、点评,发现并表扬每一个同学作品中的优点,宽容学生在创作时出现的一些错误,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能够更好的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发展出自己的个性,并逐渐培养出良好的创新意识。

(三)优化教学设计,改革评价机制

美术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美术课程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使得课堂更具趣味性,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素材拓宽学生的视野。此外,学校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以及平时的作业等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在整个美术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田立晓. 论高校美术教育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第6篇: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能力;探讨

当今的物理教学已进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改革时期,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应充分考虑如何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应该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本人必须认真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理论,树立创新理念.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自己怎样“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只重视知识结果的获得单一性接受性学习,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收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虽然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年,但因受“应试教育”和当前评价方式的影响,许多教师迫于教改的形式,课堂上只是在口头上喊创新,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重覆旧辙,不敢大胆地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尝试,主动参与学习.即使学生参与了教学,也是教师事先布置好的,学生只是充当了教师“导演”的一个角色而已,主体性、创造性的教学只是摆的花架子.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仍然得不到有效地发挥和培养.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新课改理论的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新理念,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二、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意识

主动性是创新精神的本质反映,兴趣是主动性的源头,自信是主动性的基础,成功感是主动性的动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下,通过学习逐步形成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注意激发兴趣,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物理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建构过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去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再创造的学习理论和方法,优化物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确立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因为“自主”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创新意识是建立在自主基础上的,自主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自主的发展,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学生的自主性越强其创新意识表现得越充分.

三、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1.在质疑中求创新.学起于思,思源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在预习中寻找问题.一个独立的学习者所具备的品质之一就是课前主动预习,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为使学生在预习中有所创新,遵循发展个性的原则,我要求学生在理解教学内容、找出疑难问题的基础上,再设计出供师生课堂思考、解答的问题.在质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学生读这样的经验,在敲门时,用力大,声音大,轻轻敲门,声音小.学生非常容易想到敲门的声音大小是可以控制的,从而提出这样的问题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在实践中求创新,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创新入手,精心创设每一节课的结构、方法,使之既充满趣味性又不失知识的信息量,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满怀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灵活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在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品质,又培养了创新能力.

3.在竞赛中求创新,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每个人都有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创新热情,使他们从中找到成就感.更主要的是在竞争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室日光灯管上贴上红纸后,发出的光也变成了红色.让学生进行猜想竞赛.

第7篇: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

一、数学变式学习的涵义

数学变式学习,就是变更数学问题的情境或改变思维的角度,在保持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下,使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不断迁移,然后予以解决的过程。

将原来的题目进行变式然后进行学习,是当今数学课堂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但是至今还没有提到理论的高度、引起重视一种方法。事实上这种方法也是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的“跳板”,在现在的学习环境下不失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数学变式学习的基本过程

变式学习,一般来说其实施过程应该是“以问题为起点,以变式探究为重点,以培养创新意识为目标”。它按照“问题(范式)──变式(练习)─―创新(尝试)─―评价(递进)”的学习程序,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学知识网络,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变式探究这个重点,注重将变式学习与创新学习相融合,以期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个目标。

(一)提出问题,为创新提供条件

提出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典型问题而提出的。如定理的逆命题是否成立?概念、定理、公式在解题中的作用是什么?从课本上的结论能推出哪些新结论?这一节、章内容有哪些主要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时是怎样运用的?这个题目能推广吗?等等。

例如:已知AD是ABC的内角平分线,求证:AB∶AC=BD∶DC。

教师在提出的问题前,心里就始终要有“问题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又是学生学习的终点(新问题)”这样的一个新观念。如何利用这个问题,就有许多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为了解题而解题,这是缺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师的方法。他们往往在解决问题前就指点学生“过点C作CE∥AD交BA的延长线于点E”。这种方法解决问题速度快,但是学生自己没有思想,学生的思想是被教师牵住了。

方法二,即所谓的启发式。教师引导:“我们现在学习的内容是什么?那么根据现在学习的内容,你可以用作平行线的方法解决吗?”

方法三,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师肯定不是这样处理的。他们肯定会围绕这个问题深入分析,让学生不但自己能得出“过点C作CE∥AD交BA的延长线于点E”,而且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作平行线。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如何证明AB∶AC=BD∶DC?线段BD和CD位置关系有什么特征?既然BD与CD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有一个公共端点,象这样的2条线段的比,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才有可能得出?如何作平行线?”

变式设问就是指围绕数学概念的本质,设计变式题组,以突出本质特征。常见的有引入设问、辨析设问、深化设问和质疑设问。变式设问常从某个“范式”出发,层层设计问题,将思维由浅入深,有利于培养准确概括的思维能力。

上例的基本过程就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通过学生的“有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这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如何进行“变式设问”的教学。

(二)变更范式,为创新开拓思路

这里范式是指数学课本中具有的思维成果,含基础知识、知识结构、典型问题、思维模式等。把一个数学命题(习题)加以改造(或者改变条件、探求结论,或者改变结论、寻找条件,或者改变问题情境等)获得一组变式题,称为变更范式。这些变式题,对巩固基础知识、提炼思想方法、优化思维品质、提高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变更范式的常用方法如下:

(1)等价变更:将原题的条件或结论,甚至整个题目用与之等价的形式替代得到新题。这是由于同一数学问题常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或表达方式而决定的。这种变式方法有利于突出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有利于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2)逆向探求:将命题(定理、公式、习题)的条件与结论互换,构造逆命题,检验逆命题是否成立。逆向探求是训练逆向思维的好方法。

例如,已知AD是ABC的内角平分线,求证:AB∶AC=BD∶

DC。它的逆向探求就是:已知在ABC中,如果D是BC上的一点,且AB∶AC=BD∶DC,那么AD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吗?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逆向探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引申命题:从一道简单的命题(习题)出发,对命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变更,通过“一般化”推广命题,通过“特殊化”获得结论,使命题向纵深化方向发展。引申命题是提出新问题的好方法,有利于提炼通法,有利于创新思维。

例题:在ABC中,如果D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AB∶AC=BD∶DC,那么AD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吗?

引申:在ABC中,如果D是CB延长线上的一点,AB∶AC=BD∶DC,那么AD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吗?

很显然,通过这样的引申,学生在问题探讨过程中就有了创新意识。同时,借鉴原有的知识,就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4)数形变换:将代数问题等价地转化为相应的几何问题,或者将几何问题经恰当处理化归为代数问题。数和形作为数学的两个基本对象,是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反映。数形变换将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相互转化,有利于发展形象思维,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化归能力。

(5)变更题型:所谓“题型”指的是题目的结构形式,也就是在一道题目中,将已知与未知及解题指令中的所有事项相互联结起来的逻辑形式。变更题型,就是将课本例、习题的结构形式进行变更,如将封闭性题变为开放性题等。变更题型有助于理解题目的本质属性,开阔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6)图形变换:以基本图形为“生长点”,通过图形的变换得到变式题组。在几何学习中,加强图形的变式训练,有利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图形变换的作用有二:一是寻找图形的不变性,二是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

例如:已知在ABC中,AB=15,AC=13,高AD=12,求三角形的周长。这个题目,就要求学生能通过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进行图形变换,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这样的范式分析整理,一般就为“变式练习”垫定了创新的基础。

(三)练习创新,为创新拓展平台

变式练习,就是将练习题演变,借题发挥,一题多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通过这样的“变”,不仅使学生巩固记忆,而且完善了自身的应变能力、应试技巧。整节课前后贯通,紧密相连,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体系。

例如:在教学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弧”。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使学生弄清楚:①是直径垂直弦还是弦垂直直径?②什么平分弦?③弧是怎么样的弧?④什么平分弧?⑤这个定理中所有的平分、垂直是由什么确定的?

首先是范式分析整理,上面的例题翻译成数学语言,就是:“已知AB是O的直径,CD是O的弦,ABCD,那么AB平分弦CD,AB平分优弧CD、平分劣弧CD。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改变题目的已知条件和结论?改变哪些条件和结论,这个题目依然成立?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让学生自己去改变题目的已知和结论。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他们自己通过尝试,是可以寻找出规律的。这个题目仅仅改变已知和结论,就有6种不同的类型出现。

(四)评价递进,为创新延伸发展

学生在自己尝试的基础上,通过变式练习,思维已经开始活跃,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探究数学问题不仅仅是改变题目的已知条件和结论的问题,从中的方法还有“形式变式”、“方法变式”、“内容变式”等等,要能多思善变,举一反三。既会正向思维,又能逆向探求;既要发散思考,又会收敛思维。多向思考和研究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要通过概括、比较,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形成新解法、新命题、新观点,积累数学学习活动经验。新的观点形成后,通过在班级或小组的交流、反思、评价,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弥补错漏,以求新求异,强化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

三、“变式学习”应掌握的基本原则

新课程数学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变式学习,应该掌握以下原则:

(一)“变式学习”中的科学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我们进行“变式学习”的根本目标,它并不一定强调要取得什么发明和创造(因为这与初中学生的要求太高了点),而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创新思维的过程概括起来就是:面对现状会发现问题,面对问题会科学猜想,会收集各种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组合加工,设计出求证的方案并作论证,还要在解释结论中学会反思评价,从而发现新的问题,变式学习要的就是这一点。

(二)“变式学习”中的渐进性原则

变式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是新型人才的一种基本素质,它是在上述科学性原则的指导下的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逐步体验和感悟的过程。教学中 采用铺垫方法让问题步步深入,用一连串小问题引领学生思维,并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来完成变式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渐进持久地发展。如果教师不掌握变式学习中这个渐进性原则,脱离学生实际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到头来只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三)“变式学习”中的反思性原则

第8篇: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

一、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情境教育运用的是先进的教育理论,让学生在快乐、宽松的氛围中参与教学的过程,使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活动有机地结合,从而不断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良好性格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作用,教学活动中,用不同的情境来传授学生不同的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对解题思路持有不一样的想法,这一过程就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多设计有关此类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学生主动说出对解题思路的见解,且有助于语言能力的表达,引导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慢慢地培养起来,除此之外,数学教学中,老师还应多注意对数学语言的表达,将课程活动的内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相结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一切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教师只是活动中的引导者、参与者及合作者,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数学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不一样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实验品,分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量出其长、宽、高等数据,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进而增强其动手、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对探索的欲望,以及感受成功后的喜悦,有利于良好性格的培养,进而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通过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出计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二、提高学习笛У男巳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等特点,正是因为具备这样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就让一些学生觉得头疼,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及环节,相信学生的对数学的兴趣就会有所提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才会更好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才能有积极的心态去学习,有了良好的心态,相信慢慢就会有创新的意识,在这种意识下,加上教师的不断引导,一定会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发展的更好,数学教学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很难吸引学生,也有一些学生对数学课程抱有讨厌的情绪在里面,作为教师,更应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视频等先进的形式,以有趣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来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数学课上,还要注重联系生活,联系实践,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不易解决的事情,将数学与实践结合起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左、右、上、下、前、后”时,教师可以通过站队编号的行式,利用学生的站队编号进行练习,学生在相互认识的互动中对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认识,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交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会有更多的想法,当然孩子也是一样,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交互式合作能形成思想上的交流,能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给同伴听,也能倾听同伴的表达,会让对方和自己有灵感,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很大且有效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会通过交流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的认识及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交互式的合作,使学生之间能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能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实践中,教师带领学生走曲径小路,边走边假设问题,对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并号召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相信学生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可能有的学生说用步测,有的还会说用绳子测量等等,通过学生之间交互式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很重要,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势必会增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还可以通过训练的方法来解决,例如:逆向思维,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产生简便且高效的作用;联想思维的训练,能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想能拓展思维的发展,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第9篇: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

下面我将围绕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动力

希腊教育学家普罗塔尔格尔说:“头脑并不是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只要点燃的火把。”我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只有兴趣才能把火把点燃;只有兴趣才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内驱力;只有兴趣才是参与今后学习的动力。思维起源于问题,在有问题的情境中学习,会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积极主动的去思去想。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导之有趣,使学生的思维从惊奇和疑问开始。

如,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我设计这种导语:同学们学过“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吗?现在给你们讲这个故事就会明白了,“有一个会耍猴的人,把一张饼平均分成三块,给每个猴子一块,猴子们一听急了,说吃不饱。后来这人灵机一动,把一张饼平均分成六块,给每个猴子两块,猴子们还是不满意,再后来这个人干脆把这张饼分成十二块,给每个猴子四块,这时猴子们一听都乐坏了。”同学们想一想,假如老师这样做,你怎么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在这例中的问题情境的创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趣事,特别引人入胜,学生容易入境,正如著名教育家杜威胁指出:“为了激励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趣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

作为教师,不仅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能激发其思维兴趣的舞台,而且要以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遨游在广阔的思维空间,置身于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不但不会感到疲劳,反而有“惟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无既响”的感觉。这也正是进行创新性学生所需要的内动力。

二、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强化学生质疑的问题意识,把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学生的一项素质要求进行科学的训练,向学生灌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观点。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是什么”、“为什么”,保持和增强对问题的好奇心。尽管有些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有潜力。

如教“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上课将要结束,有一学生提出一问:“老师,12-9,2减9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9-2=7,再用10-7=3,因此12-9=3,这样做可以吗?”开始同学们听了十分安静,片刻后,这个问题就像“炸弹”抛了出来,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当时我没有想到。可是,我不但没有批评这位同学,而且高度评价他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时组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做法不但合理,而且具有很强的独创性。

三、求异思维训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