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职业评估范文

计算机职业评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职业评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职业评估

第1篇:计算机职业评估范文

关键词:预算;指标体系;风险控制

国务院国资委下发了《关于做好2007年度企业财务预算工作通知》,《通知》强调,各中央企业在财务预算中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可以看出,财务风险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对财务预算的风险控制也越来越重要。

一、财务预算

(一)财务预算的概念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期限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

(二)财务预算的作用

财务预算着眼于公司资金的运用,同时可以指导公司的筹资策略,合理安排公司的财务结构。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它在全面预算体系中有着重要作用:一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能全面、综合地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使之统一服从于企业目标的要求;同时,财务预算又能使决策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和定量化,能够明确规定企业有关人员各自职责及相应的目标。二是通过财务预算,可以建立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将实际数与预算数对比,可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偏差,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按预定的目标进行,从而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三)财务预算的现状

大多数企业没有执行财务预算,或者是即使执行了,也只是“一支笔”,没有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的作用,导致随意性很大,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给企业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出现财务风险。有的企业到年底,预算还没有使用完,出现年底1天内用完预算的情况,而有的企业又由于预算不够而大伤脑筋。

因此,要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并且有效地实行,才能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对预算建立风险评估指标和风险控制系统,负责对企业的财务预算的制定、执行以及修正进行跟踪检查。控制其由于制定不善者或执行不力带来的风险。

二、在财务预算下的财务风险评估指标设计

(一)制定指标

年度安全系数=(预算资金收入-预算资金支出)/期间需偿还的负债。该指标用于反映企业年度资金运作情况。若该指标大于1,则表明企业年度内资金运作基本有保障,风险小;若该指标小于1,则表明企业年度内资金运作会遇到困难,还需要另筹资金偿还借款,风险大。

年度收支比率=本年度实际预算收入/本年度实际预算支出。该指标用以衡量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预算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平衡关系。若该指标大于1,说明企业本期内收可抵支,不需动用累计结余来安排本年度的支出,风险小;若该指标小于1,说明企业本期内收不抵支,需动用累计结余来安排本年度的支出,风险大,是反映企业隐性负债状况的重要指标。

(二)执行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期末执行预算数/期初计划预算数。该指标用于反映当年预算执行情况。若该指标大于1,说明实际执行预算数超出期初计划数,风险大,为后期的预算工作带来隐患;若该指标小于1,说明计划数太宽松,也是一种浪费,不利于资源在其他方面的整合,而且容易引起有些部门为了应付上级部门,因为害怕下年度少批预算,而在本年底突击完成预算的现象出现,年底1天内把还未完成的预算数用完,使得预算形同虚设,潜在的风险巨大;若该指标等于1,是一种合理的现象。

计划时间完成率=(预计预算数使用的时间-已经使用预算的时间)/[预计预算数使用的时间*(预计预算数使用的时间+1)/2]。

计划月完成额=(预计预算数-预计残值)*计划时间完成率。

如果计算出的月完成额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递减,这样可以保持预算使用的均衡性和防止预算使用的随意性,风险小;如果算出结果是逐渐增加或呈不规律变动,风险大。预算应该分阶段,分步骤完成,如果完成时间集中在年底1天内,风险大。

(三)修正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只是反映了当年的情况,并且是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做的对比,采用滚动的方法,受以前年度的影响较大,容易起连锁反应。所以在前述几个指标下,可以设立一个修正指标,弥补其不足。

选择一个起始年度,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数,不考虑其以往情况如何,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和支出数额的大小,成本、费用计划从零开始,发生的一切支出都须有充分的理由证明是合理的,并且对一切业务都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本着以最低耗费取得最大效益的原则来分配使用资金。分别计算起始年度的制定指标、执行指标,再用以后相应年度的制定指标、执行指标与之对比,如果两者差异大就要对其进行修正。

(四)指标体系

仅从单一的某个方面并不能全面掌握企业的财务预算的风险的总体状况,因此必须将各项指标加以合成,形成综合的财务预算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见图1),并赋予各个单一指标一定的权重。

上述预算风险评估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评价体系。从制定、执行、修正3个方面来评价,每一个方面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系数,可以由包括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在内的专业管理人员依据各自的经验和方法分别给予评价。

三、财务预算的风险控制模型设计

(一)财务预算的风险控制系统的功能

财务预算的风险控制系统是对其在预算管理中的潜在风险和预算风险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对预算资金分别制定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指标,以相应的预算指标和预算方法为依据,利用数学模型、比例分析等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通过对预算管理活动的不同方面的控制,达到对预算风险整体控制的目的。预算风险控制系统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预算风险,及时向企业管理者示警,一旦预算风险的警报拉响,企业就可以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化解危机,将预算风险尽量降低。

财务预算的风险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第一,风险识别。企业财务预算的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频率可以从企业的预算活动和日常管理活动中找到规律,企业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目标也可以确定,通过预算风险控制系统能有效地识别各种预算风险。

第二,风险评估。预算风险控制系统通过收集与企业发展相关的信息,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建立预算风险控制模型,进行各种预算风险的分析比较,提出评估意见,判断是否预警。

第三,风险预警。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预算管理的关键因素时,预算风险控制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管理者早作准备、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二)财务预算的风险控制系统模型

由于了解企业陷入预算风险的概率对防范预算风险具有很多帮助,所以我们建立预测预算风险的模型,包括上述预算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考虑的各指标的权重。

建立财务预算的风险控制系统模型如下:

Y=a0+a1・X1+a2・X2+a3・X3

其中,a1、a2、a3是各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X1、X2、X3分别是前述制定指标、执行指标和修正指标。a0是指预算编制方法选择不准的风险系数,a1是指制定预算不善的风险系数,a2是指预算执行不力的风险系数,a3是预算修正不及时的风险系数。a0、a1、a2、a3可以由包括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在内的专业管理人员依据各自的经验和方法分别给予评价获得。Y是财务预算的整体风险,通过衡量a0、a1、a2、a3与Y的相关关系,可以知道哪种风险的影响最大,进而发出警报,修正相应的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方小琳.论财务预算在管理会计中的重要性[J].现代商业,2007(29).

2、李春涛,金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财务风险控制对策[J].商业经济,2007(8).

3、房常华.地方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指标及体系设计[J].财会月刊,2006(12).

第2篇:计算机职业评估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计算机专业;职业规划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范围的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持续紧张,自1998年高考扩招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从2008年的559万增加至2012年的680万人,5年增加了近120万。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剧增,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情况尤为严峻。

近几年的就业情况表明,就业较成功的学生往往在大学期间就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的规划,能结合规划对专业学习和知识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大部分学生对职业规划了解较少,很难将所学理论与个人职业发展相结合,从而导致盲目就业、缺乏竞争力。目前各高校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大学生就业,在大学期间系统性地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对于提升就业率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计算机专业谈谈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问题。

1、计算机专业职业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根据对大一学生职业规划课的调查分析,很多学生觉得大一离就业还早,中间变数太大,意识上不重视职业规划。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对计算机专业大一学生的职业规划书进行统计发现,学生选定的目标职业集中,缺乏社会经验和对职业信息的了解。

1.2 学生的价值取向偏颇,不利于正确定位

学生在职业定位时多选定大城市、大公司、高薪水,“搞IT的都是吃青春饭”趁年轻多挣点,个人的爱好特长、性格特征等因素挣到钱再考虑。学生在择业时更重视对购房的难易、个人发展、福利收入等具体条件的评定,价值追求现实,择业存在追求实惠和功利化倾向。

1.3 高校对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性重视不够,缺乏针对性

职业规划教育应贯穿整个大学教育,新生入学后便可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利用测试工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根据专业进行指导。发展更新较快的计算机行业,社会需求不断变化,要求高校要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进行更细致更专业化的指导,而不是所有专业都是一个模式一样的教学内容。

1.4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人才匮乏

目前从事职业规划指导的多是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书记和辅导员,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和开展活动基本靠经验和个人悟性,缺乏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困惑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缺乏有理论、技能和经验的教师。尤其是计算机专业,需要指导老师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掌握社会发展变化下计算机行业就业的特点。

2、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在我国以信息化发展为目标的大环境下,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量相当大,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隐患日益增多,手机使用的大众化,网络安全人员、3G开发人才及手机开发人员主要来自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

目前计算机类就业市场主要由硬件市场、软件市场和信息服务3部分市场需求构成,需求量较大的行业是,电子政务、电信业、民航业信息化、银行业网络改造、电力业等。在计算机行业应用市场中应用软件占了重要的地位。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都需要高校培养大批计算机专业人才。

高校每年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总数不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设计算机专业的高校有700多所,若按照一个学校计算机专业每年平均招300人来计算,一年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超过20万。但大多数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不够,以至于一方面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单位难招到合适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2010年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公布的高失业风险型“红牌”专业。

企业对人才需求方面大都摒弃了以学历为主要依据的习惯,更加重视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技能成为目前企业应聘中占比最大的条件。在企业招聘时,有经验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比高学历缺技能的人才优先录用。应届毕业生与IT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企业在招聘时除关心技能素质以外,对其他综合素质也越来越重视。

3、计算机专业职业规划步骤

职业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因素,包括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情商以及潜能,自我设计未来,形成个性化的自我培养与锻炼的教育方案。

高校应增加职业规划理论相关课程,引导学生从大一开始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及时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观念。

3.1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将职业规划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充分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自觉进行理论学习,根据个人和专业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3.2 自我评估

进行自我评估是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是获得可行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前提。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规划未来。明确我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在自我评估的过程中借助学校引进的职业或心理测评系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更好地了解自己,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掘自己的潜力。

3.3 职业环境分析

职业环境分析主要是针对社会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组织环境的分析。学校在新生入学后都会开展专业介绍教育,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更深刻的认识,主要包括本专业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课程的相关介绍,本专业将来可以从事的职业以及在学习期间需要发展的能力等。学生在入学初就要对专业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对可能从事的职业有直观的了解,确定学习目标,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高年级学生通过实习、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职业特点、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方向,深入地认识自身与职业的匹配度,真实、合理、科学地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

3.4 制订职业规划及提升自我能力

学生在大学4年期间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找到与目标的差距并缩小差距。计算机专业学生大学4年的规划一般是:大学一年级培养“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是择业的基石;大二要积极主动寻求资源与机会,实践和加强自我能力;大三成为准求职者,拓展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铺设走出校门的路;大四作为一名求职者,要保证已具备完善的知识系统,拓展信息渠道,培养自我营销和互动技巧抓住机会去实践。

3.5 根据现实调整目标,评估制定的职业规划

在职业规划实施的进程中,新的计算机职业会不断涌现,自身也在不断的变化,正确评估职业规划可以检查规划得是否恰当,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经常进行评估,发现自己的规划与实现目标的匹配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职业规划做出适当的修正,调整职业规划的具体策略。

4、提升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途径

职业规划教育是实践性教育,要求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教务部门要参与管理、组织实施,行政部门要引导和配合宣传,对应的部门要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近几年的职业规划教育为例,总结提升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途径如下。

4.1 注重培养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生活当中,做到敞开心扉深入剖析,了解自己的优势;通过调研访谈了解社会,明确计算机专业目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形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生活态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特别注重职业规划教育的工作,近几年每年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职业规划大赛等系列活动,营造氛围,宣传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

4.2 设立职业规划辅导机构,提供个性化服务

学校的职业规划辅导机构人员应由本校教师、企业人员、校友等组成;有解决职业指导、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问题的能力,各学院相应专业老师也要有一定比例的兼职名额,要对职业指导工作做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为学生提供学业上和就业上的多种咨询服务。

计算机学院的职业规划指导老师要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塑造、潜能开发、职业分析、决策与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要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趋势,能为学生做职业介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能指导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同计算机行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专业化、个性化的职业规划。

4.3 完善课程体系及资料整理。做好跟踪指导

大学生获取职业生涯知识的主阵地在课堂,要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实现职业规划教学的全程化。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计算机专业各年级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和辅导任务。

计算机学院要统一为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资料信息库,合理分配各年级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做好追踪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充分利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资源优势,引导并带动其他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4.4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注重课堂组织的方法和艺术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做到用知识的感召力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作为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的教师,要知识渊博,熟知社会,了解学生,注重课堂组织的方法和艺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要鼓励学生发言提供展示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5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从事计算机专业的工作人员都要经历超高压力的阶段,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学生受家庭、地域、教育背景等诸多因素影响,性格和心理都会’表现出较大差异,会出现自卑、自傲等情绪,会有各种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要采取个别、分类指导的方式,锻炼和增强学生心理弹性和忍耐承受力,培养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去面对生活。

4.6 鼓励学生为实现规划内容切实采取行动

学生是职业规划的主体和实践者,激发学生对所选职业的兴趣,对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自主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鼓励学生参加与所选职业有关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与同学交流求职心得,学习制作简历、求职信,学习社交礼仪,掌握搜集工作信息渠道,积极向校友、学长了解往年求职情况。

第3篇:计算机职业评估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的快速发展,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说如今的社会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当中,基础模块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计算机技术在模块化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单元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

当下,自动化办公和无纸化办公是一个广泛的趋势。人们用微型电脑编辑文件,创建汇报,查阅资料,电子邮件,产品设计,网络视频会议举办大师电脑的使用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计算机基础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必要基础技能。职业学校主要培训的是学生的工作技能和知识,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有针对性的培养,社会需要什么技术的人才,我们就要在课程上做出调整,以快速适应社会的需要。以快速,高效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职位是实现上述创建的对象。职业学校,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有电脑技能的人才培养,在这样的背景要求下,模块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评估方法上,应使用动手操作的形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单元模块+过程能力评估模型的模块化方法。

1 按照知识结构划分

1.1 操作单元模块

基本内容:教导正确使用计算机技能培训,技能培训键盘操作,操作系统的文件操作技能培训,技能培训和文本输入法,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文字输入速度技能鼠标培训,主要作业系统环境配置操作。该模块的目的:研究和培训上面,快速熟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以完成式文字输入,工作,键盘实现和提供各种零件的操作系统通过熟练的学生在使用鼠标和功能。

1.2 文字处理模块

基本内容:文档的基本操作技能培训;文档排版技能培训;表单设计技巧; INFOMATION技能培训;页面设置和打印技能培训。这个模块的目的:通过以上内容的培训,熟练的文字处理能力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报告,如文件的输入和处理。

基本要素:技能培训的基本文件,排版技能培训,表格的设计技巧,INFOMATION,印刷和技能培训的页面设置。内容文字处理学生的能力,如处理和文件输入等多种上述独立训练,研究,完成报告,并完成该模块的操作。

1.3 数据处理模块

基本要素:培训工作簿的基本操作,数据录入的培训,培训的工作表培训图表数据,打印数据处理培训培训工作表的工作表被格式化。在此模块中的数据的学生的专家来处理上述的训练内容的目的,对未来的能力,研究工作,可以得出简单的进程统计。

1.4 演示文稿模块

基本要素:在幻灯片的格式,操作培训幻灯片演示文稿的基本训练基本的操作,设置幻灯片母版,动画设置和移动插入的幻灯片,编辑,培训对象的筛选和培训的操作培训,对象解压和培训包培训演示滑动开关。该模块的目的:培训的内容上面显示的生产能力物体的运动和训练的动画设置滑动开关和筛选培训。

1.5 网络模块

基本要素:通过培训信息,搜索引擎,培训进修的e-mail软件,是常用的工具,通过IE浏览器实时多媒体通信的培训资源。通过培训这个模块的目的如上所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关的学习和信息工作,使用互联网访问都涉及到使用互联网的能力,获取信息的工具,与他人沟通,并使学生熟练的使用多媒体通信工具和实时电子邮件。

2 进行交互式技能训练

这是模块化教育的主要部分。在本环节中上,老师有相同数量的技能知识点。让学生独立工作,由子目标的各种设计工作。教育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为主要方式,技能培训,教师个别指导负责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在这个阶段,完全自然的教学,所需的讲座,老师指定目标模块的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实践的实验室或在机器上教给学生的大部分技能。强调简洁,学到手,除非它是突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作业设计的是标准化的,并利用综合技能训练集的应用程序的功能,学生们利用这些软甲来学习和操作,同时来执行相同的任务。教会学生把学习任的完成的过程是很考验教师能力的教育过程。通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提高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独立完成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惊醒个性化指导创造了相关的条件。

3 模块实践

由于知识隐含在学生能力评估,而不是对知识的掌握在我们的主营业务的运营能力,这种评估方法被称为程序评估。评估考核是贯穿我们整个教学过程的。这种方法是允许失败的,不只是要记录失败,还要提供相应的纠错机会,一直到它成功为止。在一个独立的模块,通过考试后所需的各种技能,根据学生模块设计部分的工作要求和自身的利益,完成一个有意义的工作设计,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的,综合运用学到的技能和玩法,模块在电脑室的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测试的机器上。学生认可后,通过本模块末尾的机器设计和测试工作,就是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将被纳入整体评估之间的考试淡化期末考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后进行评估。在机上包括的组织,命题,确定考试形式,给出评估的评估过程。组织:评估一定要在教学部门的负责下进行。任课教师要组织学生上机操作,并且要参加指导。命题工作是根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形式:以学生动手回答的方式,记录考试成绩由电脑评估。评估:评估结果分为分为两种合格与不合格,三考试合格的,以通过。学生谁没有通过个人参与这一评估下一版,直到它通过评估结果合格的学生毕业。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高度重视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培养创业人才,是运营商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全面查清认证过程。近年来,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已成为垫脚石求职者,许多雇主和就业条件,在计算机应用评估方法的基本过程的第一个,你也可以把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评估方法。模块化教学前,已通过学校老师教,学生学,然后在机器上完成学业,教师辅导这种模式,学生操作机器知道什么和怎么练,教师无法找到通过实践学生的疑虑和缺点。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创新环境。

4 结语

总之,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职业院校的学生们今后要用到计算机的地方非常多,这也将会成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一个硬性指标,如果计算机的操作使用不过关,将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问题。由于模块教学可以将一些复杂、抽象的计算机知识变得简单与直观,便于学生们去理解。因此,教师应该要充分的调整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实施模块化教学,对此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教学的相关内容是值得深入分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李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04).

[2]陈冲.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实践[J].科技资讯,2011(23).

[3]钟经经.浅谈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J].职业(下旬),2012(02).

[4]刘瑜平.模块化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应用[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08).

第4篇:计算机职业评估范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促进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结合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标准,明确专业定位、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为通过专业认证奠定基础,从而培养符合行业需求及国际标准的工程技术人才,提高专业竞争力。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化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是世界工程教育大国,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工程技术人才势在必行。如何结合院校自身发展特点,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满足社会需求、具有人才市场竞争优势的IT类毕业生呢?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我国IT类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借鉴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专业建设具体实践,通过全面开展专业认证建设工作,可以更加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关注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并可以有效促进专业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1]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践经验,结合本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特点,研究该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人才培养改革问题。

二、问题描述

我院计算机专业创办时间不长,要通过专业认证还需不断探索实践、发展壮大。这主要因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与传统的本科教育评估不同,只有扎实进行工程教育专业建设才能顺利通过专业认证。[2]目前,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专业认证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设置问题

专业认证要求培养目标准确合理,毕业要求具有足够的分辨率,并能够完整支撑培养目标,同时课程体系能够有效分解并合理承载各项毕业要求,三者须保持一致。[2]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设置上还需完善。

(二)质量保障问题

专业认证要求应具备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评估机制。[2]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考试成绩,不够重视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评估体系指标领域过窄,缺乏具有特色的评价指标,且由于评估的复杂性,通常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分析计算所占比重较小;在现有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中,基本没有行业参与人。

(三)持续改进问题

由于技术产业不断变化,专业必须具有不断改进的能力。[2]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有培养方案制订及修订过程中主观性成分所占比重较大,缺乏来自企业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导致决策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以上分析了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通过对比该专业国内外专业认证标准,我们找出了专业认证存在的问题及差距。为保证该专业顺利通过专业认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专业竞争力,必须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和保障体系。本文主要探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问题。

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明确专业定位

在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之前,必须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结合专业实际情况,明确专业定位。根据我院生源与师资的实际情况,确定本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定位为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3]

(二)合理制定培养方案

确定专业定位后,需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结合行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然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调整课程体系等。

(三)培养目标

专业认证首先要关注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准确合理。[4]本院计算机专业制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计算机软件设计、网络设计、移动终端程序设计及开发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面向计算机应用领域,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维护以及网络部署、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技能型工程技术人才。

(四)毕业要求

专业认证主要关注毕业要求是否具有足够的分辨率支撑培养目标。因此,毕业要求必须具体定义毕业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知识和能力。不同的培养目标应该对应不同的毕业要求。根据专业认证标准中规定的关于学生毕业要求的十条准则,结合上述培养目标,确定本院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要求如下。1.素质要求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品质及良好的思想品德,遵纪守法,严谨务实,具有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交流和沟通能力。(3)专业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务实的工作作风。(4)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基本技能,心理健康,积极向上。2.能力要求(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查阅文献、获得信息,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科技动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能力。(2)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工具的能力;具有选择和使用开发工具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质和软件分析、设计、构造、测试、维护的能力。(3)组织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4)创新能力: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3.知识要求(1)工具性知识:具有外语、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的能力。(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基本的人文知识、政治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艺术、军事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素养。(3)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等。(4)专业知识:具有基于Java或C进行软件开发的相关知识,具有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的相关知识等。

(五)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部分,是承载各项毕业要求、实现培养目标的主体。因此,课程体系必须从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毕业要求以及本专业发展的特色和学生自身情况以及师资队伍优势进行设置。针对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及上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经过大量的教学研讨,将毕业要求全部分解到课程中,以保证毕业要求全面落实,为此构建了如下课程体系。[5][6]

1.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通识教育课,其中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分方向进行选修,例如Java、数据库应用、网络规划、软件测试等方向。

2.实践教学

专业认证特别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设计了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些实践教学环节既立足于课程,又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由基础到专业层层深入,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实践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内实践、课程设计及综合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说明:(1)课程内实践主要针对课程知识点设置,以提高学生接受和使用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2)课程设计与综合实训则综合一门或几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技能,并加强团队合作精神。(3)校企合作实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取向顶岗实习根据学生选修课程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行业生产过程、技术应用和发展前景;校企合作项目实战实习进行真实项目开发或模拟演练,这有助于学生尽早进入工作状态。(4)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需综合应用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学院制定了详尽的毕业设计规范。

(六)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

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完整支撑毕业要求,本方案课程体系设置与毕业要求中的素质要求、能力要求以及知识要求能完整对接。

四、结论

通过专业认证困难重重,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必须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质量保障体系,这样才能保证顺利通过专业认证。本文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结合本院计算机专业实际发展情况,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描述了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思路、策略及具体内容。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认证的基础,但距离专业认证标准尚存较大距离。我们希望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不断规范人才培养过程,从而培养出具有更高竞争力、符合国际标准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玲玲,赵学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81-184.

[2]高小鹏,吕卫锋,马殿富,等.工程教育认证提升专业建设水平[J].计算机教育,2013(20):18-23.

[3]夏欣,徐焕良,任守纲.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1(6):50-54.

[4]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指南[EB/OL].

[5]刘静,郭银章,阎临霞,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计算机教育,2011(13):63-66.

第5篇:计算机职业评估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05-0000-01

My Views on Computer Teach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Zhou Ling

(Hunan Architecture Senior Technical School,Changsha410015,China)

Abstract:With direc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knowledge to impart vocational skills,clear training objectives,combined with practical orientation,to train the needs of society,business and social identity can be high-quality personnel.In this paper,pers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uter courses teaching of personal views put forward for study.

Key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Computer;Teaching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化已成为现今社会中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一门不可忽视的现代科学。而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信息化应用的根本。现在,计算机基础教育已走过最初的普及阶段,进入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规范新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做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针对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加现状,认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市场需求,明确培养目标,结合实际定位,贴近社会,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能够得到企业和社会认同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一、明确目标,结合实际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学生通过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并能够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信息,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在这方面,学校课程的设置就尤为重要,针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既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在这方面,有的因学校上机实践的硬件设施不足、上机时间安排不充分等原因,造成学生计算机实践经验不足,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学校不重视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负面思想,从而放松对计算机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知识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精美的幻灯片的制做和演示,吸引同学们探究的兴趣;通过对电子相片的计算机处理,对比处理前后的相片效果,说明计算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有趣的Flas的演示,诱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浓厚兴趣等等,总之,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并将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肯定学生的创造成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好计算机课程。

二、以“导”为主,以“教”为辅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计算机课程提倡“精讲多练”,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导”的作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已对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动的去思考、体会、多方寻求解决;甚至可以到互联网上去“百度”疑问的解决方案。针对有共性的难点,可通过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互相探讨、教师详细讲解等多种方法来解疑释惑。在课堂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室讲授与网络化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室讲授可以给学生指明学习思路,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教室讲授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不容易理解的操作和知识。如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计算机课程教学网站,学生通过访问网站开展网上学习和网上讨论;教师的课堂讲解、演示和学生的自学、互学相结合,二者之间联系的纽带就是上机实践,因为计算机课程最终需要将学到的知识变成实际应用的操作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本人通过图片PS竟赛的方式来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位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与评估,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

三、模块化教学,贴近社会需求

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定位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还与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但由于不同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不一样,在学生毕业就业中,计算机课程对学生就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可能根据不同专业的情况,讲解不同的教学内容,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也就是区别性教学。首先,对各个专业的区别教学,需要注意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学生计算机知识应用技能的提高为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计算机知识可以分成五个模块:1)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2)操作系统、办公软件、互联网络;3)多媒体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控制应用;4)网站建设、动画制作;5)计算机软件程序设;其中1、2模块属于计算机基本理论与应用,是每个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必须掌握的;其他的三个模块,可根据专业设置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教学工作。至于细分到哪一个层面,因学校学生人员素质的原因,可以通过老师的观察与评价,甚至与同学探讨来解决。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比如:要求学生制作具有代表性的WORD文档和精美网页,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精神。然后,将好的作品,与同学们一起开始开展讨论和评估,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总之,只有通过学生各自专业的的特点为,结合现实社会的就业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始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才能培养出适合当今就业环境和发展趋势的职业技术人才

四、结束语

进入21世纪,立足于“工学结合”基本模式,为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双高”人才已成为人才培养首要职责,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像计算机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必须要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双高“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计算机职业评估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教学“三取一创”教育活动研究内容实施过程

1.研究背景

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为促进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我市职业教育的水平,我市教育局提出了在全市中等专业学校开展以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艰苦创业为内容的“三职一创”教育活动,该活动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完善的专业能力起到了卓有成效的推进作用。我校积极响应,将“三职一创”活动深入到各个专业教育教学之中。为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渗透“三职一创”的教育思想,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我作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

2.研究思路

计算机专业是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人员。学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习惯,良好的计算机职业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不仅要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有适应社会、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渗透到日常的专业教学中,唤起学生对计算机职业的向往,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职业情感,帮助学生树立从事计算机工作的高尚职业道德,使他们成为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技能是学生生存之本,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就没有将来的立足之地。传统的计算机教学重视文化基础,重视专业理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薄弱。因此,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势在必行。我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按照“文化知识够用,专业知识过硬”的原则,根据就业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制定技能训练目标、技能训练实施细则、技能训练考核制度,增加技能训练课时和力度,从而保证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创业教育适应我国国情,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把创业教育摆在重要地位,列为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学习创业知识;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创业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创业信息,选择创业方向,为毕业生创业提供咨询和跟踪服务。

3.研究内容及实施过程

3.1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同志曾提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中职学生的素质培养应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现代职业观不仅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更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职业道德层面体现“先教育,后上岗,严格持证上岗”的劳动准入制度,是市场对职业学校德育的现实要求。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培养他们在当今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成为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劳动者。如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我们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不断地接受职业教育。其次要把握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毕业生的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等。

3.1.1通过实例,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开始时,我们不应急于教授概念,而应向学生展示一些成功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该课程在实际中的用途,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比如,数据库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看毕业生设计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并让学生到医院、超市了解它们的管理系统,学生很快就对课程产生了兴趣和学习动力,在随后的教学中,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完成一个实际的管理系统的练习,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专业的信心,帮助他们树立起专业理想。在《Office》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练习的实例往往是各个公司的实际文档,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将来的职业,从而培养了他们对计算机职业的情感。

3.1.2通过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所谓习惯,就是指由重复和练习巩固下来并完全变为某种动作的需要,它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行为。

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把培养学生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在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并注意计算机病毒的查杀,以确保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持久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比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个问题,学生就会照猫画虎,影响良好习惯的养成,甚至可能使学生也养成类似的不良习惯。

计算机及其网络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如CIH病毒、爱虫病毒等)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同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对不健康、不安全的信息要加以抵制。教师还要加强培养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的意识,使学生明白: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教师培养学生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的意识,可促进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

3.1.3通过竞争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职业道德规范训导的内容主要包括敬业乐业、刻苦耐劳、一丝不苟、讲究效率与效益、准确守时、恪守信用、遵纪守法、崇尚卓越、团结协作、尽职尽责等。作为一名职专生,要想取得成功,除了要有竞争的意识、坚定的意志,还要学会善于与人团结、合作。因此,在专业教学中,我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随时通过多媒体、板报展示好的作品,通过技能比赛赛出水平、赛出友谊,创造你追我赶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合作项目,如办校刊、办计算机报、开发应用程序等,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完成任务,提高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3.2职业技能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应用,把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给计算机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技能是学生的生存之本,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就没有将来的立足之地。传统的计算机教学重视文化基础,重视专业理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薄弱。因此,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势在必行。我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按照“文化知识够用,专业知识过硬”的原则,根据就业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制定技能训练目标、技能训练实施细则、技能训练考核制度,增加技能训练课时和力度,从而保证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3.2.1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

由于计算机技术具有发展速度快、知识包含广等特点,因此,我们要面向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技术、面向就业市场,合理设置课程,以知识为载体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我在一年级的专业课程中,增加了办公自动化课程的课时,压缩了部分专业基础课,如《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的课时适当减少,使技能课在时间上得到了保证。增加礼仪、普通话等课程,提高学生综合技能。二年级按专业特点分网络方向和应用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课程,模块化教学,集中训练,提高技能训练的效率。

3.2.2以实用为原则,加大训练力度。

职业学校的专业教材大多与社会实际脱节,教材中理论知识过多,实践内容过少,造成学生技能水平难以提高;缺乏直观形象、适合职专生特点的教学内容,不容易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教学内容的改革应以实用为主,不断更新、调整,我们可自编或选用最新、最实用的教材,以大量的实例为内容,制定技能训练目标及实施计划,节节有目标,节节要落实;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在学生中间形成浓厚的专业学习气氛。除了上课时间,学校应开放晚自习时间让学生上机练习,使学生的技能得以充分发展。

3.2.3以能力为标准,完善评价机制。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和教师的评估机制,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依据制定评估制度。在学生的学期成绩评价中,技能成绩占60%,理论成绩占40%,对于平时参加省、市、校级技能竞赛,参加校刊编辑等活动的学生给以表彰奖励。学校注重教师的教学实绩,对技能训练成绩显著的辅导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大大提高了技能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近年来,我校通过“三职一创”教育活动,提高了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技能训练的意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09年我市举行的全市技能竞赛中,我校的计算机专业取得了团体、个人及单项的一等奖,这是“三职一创”活动结下的硕果,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开展“三职一创”的教育活动,使我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第7篇:计算机职业评估范文

 

关键词:引导文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主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述事物的能力。引导文教学法是德国行为导向教学理念下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倍受国内外职业教育界推崇。以笔者所就职的学院为例,学院在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过程中,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综合运用国内外各类先进的教学方法,重点推行引导文教学法,收到较好的效果。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逐步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也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word、excel、演示文稿(ppt)、internet应用、多媒体软件应用等六个模块的基本操作技能。在高职院校里,大多数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采取的是传统式的教授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的思考、分析。真正的学习应重在学习者的主动与交流。而引导文教学法正是这样将理论与实践的互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带着工作任务去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工作技能,真正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与特点,应该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上大力推广的优秀教学方法。 

 

2 引导文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引导文教学法是借助教师准备好的引导文文件,以完成预设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准备、检查、评估的教学方法。引导文教学法的关键是提出引导问题,通过任务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自已学会分析教师制定的引导文中的重要信息。引导文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我检查的能力,让学生在学到工作方法的同时,还提升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文教学的工作程序分为六个步骤,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引导文教学法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工作任务相结合,将单一性知识组合成综合性任务,建立一条阶梯式的技能训练链。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具体模式方面,笔者在实践引导文教学法的过程中采用了“引导训练——案例展示——确定任务目标要求——案例分析——操作示范知识讲解——同步实践——效果评价——总结答疑——课外拓展”为串联的九步教学模式,以具体工作任务作为教学驱动,以案例开展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收到较好的效果。引导文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专业基础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非常适合于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类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 

 

3 引导文教学方法的实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际操作性非常强,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支持,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作品,非常适合运用引导文教学法来实施教学。下面笔者结合课堂讲述演示文稿(ppt文件)制作时所采用的“三阶段、六步法”式的引导文教学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3.1 准备阶段 

首先教师开发设计好本课程的引导文,这是引导文教学法的核心。准备工作包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工作任务、提供专业知识查询渠道。其次,结合演示文稿的制作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确定整个引导文教学法的各项组织形式。第三,课堂上依据班级学生人数情况,划分成若干小组,组内推荐一名学生作为组长,统一协调和分配任务。 

3.2 实施阶段 

引导文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具体分为六个步骤。每一个步骤既是一个独立的行为或活动,又是一个互为连接的完整的行为单元。 

(1)资讯阶段。教师在布置任务前,可以安排学生观看一些设计美观、功能强大的ppt样表,然后利用头脑风暴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制作一份漂亮而又实用的演示文稿需要掌握哪些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然后布置一个模拟任务如参加某

公司举行的干部公开选拔会请制作一份竞聘演示文稿,再下发引导文材料,组织学生阅读。 

在布置任务后,要让学生明白需要做什么,要达成怎么样的效果。要借助引导问题和引导文让学生在正式开始之前独立获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引导文上所提供的专业性书籍或专业性网站可以作为学生知识信息的来源。资讯阶段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和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计划阶段。工作计划是工作前的思考,要考虑完成任务相关工作步骤和所需的工具、素材等条件。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

行任务细化和分工,确定本组ppt的设计方案包括模版样式、色彩、创意、设计方式和动作设计方案。组长可邀请教师共同参与交流,明确工作流程,制订工作计划,填写分工工作计划表,以确保团员有着不同的分工,如工作内容可分为模版设计、文稿内容设计、动画动作设计等,每项工作的承担者可以是1个人,也可以是多人协同担任。 

这一过程就是让学生确定自已应该怎么做的过程。通过小组内的讨论,一方面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知识学习中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思考组织能力、协调管理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决策阶段。决策过程是小组计划的延续,决策的结果是小组任务讨论完成的方案。决策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听取学生讨论结果,并让学生自主陈述方案缘由,选择性地帮助其改善或修订任务完成方案。 

(4)实施阶段。工作任务方案的实施过程应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熟悉掌握专业知识,逐步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检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具体操作、发现问题、完善计划、思考结论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掌握课堂知识。这期间有个人的独立工作活动,如收集整理资料,回答引导文问题;也有双方商议活动,如ppt的模版样式设计方案、突出重点等,也有多方商议活动,如各角色成员讨论模版设计主题和重点部分。团队组长主要设计演示文稿的整体设计方案,其他人则协助提出修改意见,这既是对演示文稿制作技能的展示,也是对小组团队协作的体现。 

(5)检查阶段。根据引导文中拟定的评价标准,学生比较清楚为了实现即定的学习目标,需要哪些具体的操作,需要达到怎样的标准。这将使他们学会独立评价自己的工作成果,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检查,并及时纠正错误和改善质量。一般情况下,教学过程应先由学生自检,然后由教师或其他学生检查,并相互之间交换检查工作成果。 

(6)评估阶段。工作任务评估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评价。评价形式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团队评价和主讲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参与态度,收集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全面性和可行性,提出的建议是否具有新意等。自我评价主要是小组代表阐述本组的学习态度以及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价;团队评价主要是和教师评价在每组自评后进行,主要是共同探讨对该组作品的意见和建设,教师评价则是带领同学回顾整个教学活动。 

评估不是单纯地给学生或小组打出一个成绩,而是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的过程也是经验的交流过程。引导文评价表罗列出针对演示文稿的各项评价标准,这不仅是对制作ppt演示文稿技巧的评价,也是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评价,更是对小组集体工作和智慧的评价。 

3.3 总结阶段 

引导文教学法的是通过模拟任务完成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计划、实施和评估的能力,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方法,并能用这些方法独立解决今后职业中遇到的问题。以任务或项目作为课堂教学引导,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4 引导文教学法的思考 

4.1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是以课堂传授为主,教师主导着课堂教学节奏,学生则是被动接受即定的知识,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动力。在引导文教学法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都是由学生通过实践而获得的。相信这种学习方法将会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正确方向。 

4.2 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必将相得益彰 

引导文教学法是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师尝试将工作情境转换为学习情境的一种有效途径。但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固定不变的,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做相应的调整。在具体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灵活引入其他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必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nb

sp;

参考文献: 

[1] 冯国祥,曹青.浅谈引导文教学法在化妆技能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1). 

[2] 姚和芳,首珩.基于工作过程数控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与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郑舟杰.引导文教学法教学实践探析.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第8篇:计算机职业评估范文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调查;改革

1 调查背景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为大力推进上海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于2012年3月19日下发了《上海高校基础实验教学规程》编制工作的通知。规程编制工作分为13个子项目,其中《上海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规程》由上海大学牵头编制。在编制之前对上海各高校当前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情况进行调查(以下简称“调查”),取得了上海市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现状的第一手资料。

调查对象是在上海市的包括教育部所属和上海市属各类高校,涵盖985高校、211高校、普通高校、大专高职院校(普通职专)以及民办高校(民办本科和民办职专)。向全市64所高校发出调查问卷64份,回收43份,问卷回收率为67.2%,见表1。整个问卷主要涉及计算机实验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内容。

2.1 学校的专业、学生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设计中将国家13类专业分成5个专业大类:经管类包括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理工类包括理学和工学学科;人文社科类包括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和教育学学科;艺术类包括艺术学学科;医农军类包括医学、农学和军事学学科。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的专业分布与教学规模见表2。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高校都实现了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的“1+x”中“1”(即开设“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要求。在调查“各高校按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比例”中,个别高校选择“对部分专业开设”和“其他”,这些高校没有对所有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但从这些学校网站上获取的教学计划中看到真正没有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专业数量极少。

2.2 计算机课程及体系建设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按专业进行分类教学,但分类教学总体是按专业大类进行,有进一步细化的可能。而在课程体系建设上真正体现分层教学的高校只占53.5%,因此这方面需要特别加强,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有效使用教学资源。

调查结果显示,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实验课程的课时数和占学分的比例较课堂授课少,计算机基础教学重心偏向课堂理论授课。对上述列表中实验类型的统计显示绝大部分实验是验证型实验,综合应用类实验与验证类型的实验数量之比约为1:6,明显偏少。对“考核方式”这一项的调查中,92.7%采用统一在实验室上机考试,较少采用提交作品、实验报告、论文等考核方式,学生成绩比重偏向于考试成绩,这与课程实验类型密切相关。

表3显示绝大多数学校开设了操作基础类的课程,近1/4的高校将该类课程作为必修课;而在选修课中,多媒体类的课程最受欢迎,占全部选修课程的近1/3;而独立实验课程(有独立课程号和学分的实验课程)明显偏少,不到实验课的15%;各高校的教材平均更新频率约为2.5年;教学研讨会“不定期开展”和“没有”开展的高校超过一半;课后辅导方式中主要是安排面对面答疑和电子邮件交流,有专用网络平台的只有22%。没有调查学生需求的高校超过40%,其中普通职专类学校为70%,在各类高校中比例最高;而对学生需求较为关心的是民办本科类学校,对学生需求进行调查学校的占66.7%。这几个方面各类高校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理工类的专业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通常采用C语言,而人文社科类和经管类常采用VB(包括)语言。

2.3 独立实验课程建设

独立实验课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多个技能来实现某个实验目标。这类课程不要求考核理论知识点,往往采用论文、报告或实验结果为考核依据,这对实验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调查发现独立实验的师资力量缺乏,学校对这方面的投入较少,因此开设独立实验难度较大。目前还有42.8%的高校没有开设独立实验课,55.8%的学校没有开设独立实验课的计划,见表4。

2.4 创新型实验课程建设及实验师资培养

大多数学校认为创新型实验不需要对所有学生开设,并认可创新实验中教师很重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新型实验课程极少,师资培养的投入也最少,见表5。超过一半学校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指在实验室值守、指导或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教师,这类教师不上理论课或极少上理论课,但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可以迅速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5 实验室建设

1)实验室硬件建设。

调查数据得出各高校总体的计算机实验设备的规模加权平均约为932台/校。重点高校的设备平均约1111台/校,民办本科排第一位(约1667台/校),第三位是普通本科(约813台/校),下面依次为普通职专(约775台/校)、民办职专(约571台/校)。

各高校可以选修计算机课程的学生平均约为2077人/校,平均人机比约为2.23人/机,在同等的教学要求下,人机比越高,说明该学校的设备使用率相对较高。各类高校人机比分别是重点高校(2.92:1)、普通本科高校(2.08:1)、普通专科高校(1.74:1)、民办本科高校(1.30:1)、民办专科高校(1.92:1)。重点高校的人机比是最高的,高于平均水平,而其他高校均低于平均水平。

从表6中可以发现各校设备的平均使用年限约为5.24年,而设备数量的满足程度明显高于设备性能的满足程度,说明有的学校设备更新年限相对较长。根据实际情况建议高校的设备(主要是台式微型计算机)更新年限不超过5年。调查还发现超过一半的实验室存在各种隐患,这些学校需要加强管理和实验室安全建设的投入。

2)实验室管理。

职专类高校实验室开放时间绝大多数在8小时以内且节假日不开放,而本科类的高校实验室开放的时间明显高于职专类高校,节假日大都开放。同时本科类的高校对学生免费开放的程度较高,大部分学校实行半收费制(即每学期给予学生一定的免费课外上机时间,超出部分收费)。总体情况见表7。

3)专用实验室建设。

普通实验室通常称“机房”,一般配备台式计算机和局域网(或校园网甚至互联网),对所有修计算机课程专业的学生开放,同时安装硬件或软件保护系统来保证不被病毒感染或学生的误操作导致系统崩溃,因此软件安装繁多。这些限制使得普通机房不能满足所有课程和应用,需要建设规模相对较小的专用实验室。

专用实验室又称实训室,是需要特殊的设备或配置建立起来为特定的课程或应用服务的实验室,与普通实验室的明显区别在于硬件或配置不同。如SQL Server实训室可以采用普通实验室的设备,但是其建立的网络环境是不一样的,需要配置SQL Server服务器才能实现C/S模式管理或直接服务器管理,这时的服务器可能不能加硬件或软件的保护系统,以实现软件的全部功能和教学的需要;又如硬件组装实训室,同样的设备在普通实验室是实现软件操作,而这里是实现对硬件的操作,还配备螺丝刀等工具;再如单片机实训室这类用途更加明确的专用实验室。

表8显示专用实验室与普通实验室的数量之比平均约为1:2.5,相对较小。由于专用实验室规模较小,因此总体上用于专用实验室的设备在数量上相对更少。大多数高校对于建设专用实验室的热情较高,职专类高校已建设的专用实验室的比例明显高于本科类高校。大多数高校欢迎校企合作建设实验室,近30%的学校已经着手实施。

3 改革措施

调查统计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在所执行的“教指委”的“基本要求”制订于2009年,没有完全覆盖实际教学中一些具体操作内容,如学生计算机实验能力的综合评定方法、实验技能掌握程度具体要求细则等。《上海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规程》的编制正是在“基本要求”基础上,在提倡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新趋势下,根据上海高校的实际情况所进行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尝试。根据调查统计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

3.1 培养稳定、多层次和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实验教学还是实验室管理,专职的实验教师培养存在明显的缺口。虽然实验教学改革已经提出很多年,但是各高校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教师的培养进展缓慢,从职业认同、职业发展方向、待遇、培养优先级等方面高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调查结果显示现行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以理论验证型实验为主,综合应用型实验很少,创新型实验几乎没有。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在现行的实验教学中难以体现,更不要说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多层次和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

实验教学队伍培养分3个层次。首先,从现有师资中加强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给予更多的进修机会,强化计算机基础教育;其次,在校内实行跨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培养计划,将各.个专业中专业能力和计算机能力较强的教师组织起来集中培养,实现计算机教育从基础到专业培养的无缝衔接;第三,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计算机人才,注重实验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的结合,提升实验教师队伍的整体实践教学水平。

3.2 建设开放性、多层次和综合性的实验平台

调查中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差异化要求十分明显,以往的“大机房”的实验室模式不能胜任新的教学目标的实施,建设开放性、多层次和综合『生的实验平台是必然的趋势。

开放性是指实验平台除了在时间和空间上加大开放力度,还需要在管理上实现开放,如制订实验室预约制度、开发网络化实验室预订和管理系统等。

多层次是指实验室建设需要考虑规模大小兼有,通用与专用并重,教学与科研通用。在学校固定拨款的情况下,根据课程体系合理配置实验室规模和功能。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实验室建设,使学校的人才优势和企业的资本优势结合,实现双赢。

综合性是指实验平台能够整合各个特定功能的实验室,除了能够满足整个课程体系的实验教学要求,还能够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和教学研究及管理中提供环境支持。实验室建设需要考虑到教学研究和管理的软硬件开发和配置,如建设学生计算机能力评估体系、网络化教学、教学质量和评估系统等。同时从社会、学校、部门、学院、系以及学生社区等各方面引入各类大小项目,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其中,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些项目驱动类课程属于综合应用型实验课程,以提升学生计算机能力应用为主,内容不限定,统一称为计算机实践课,由实验平台提供学习环境。教师对学生在项目中发挥的作用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学分。

3.3 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基础实验体系

调查中发现,很多高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施了分类教学,但是在分层教学上实施力度明显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备。一个好的课程体系既能满足学校的培养目标,也能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要求。同时,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平台的建设,也需要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实验体系为标准。计算机实验体系建设是实现学生计算机能力结构的重点,因此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基础实验体系是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实现课程体系模块化是本次实验规程制订的主要目标,便于高校建立起自己的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体系。各个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教学条件和培养目标从同一类课程模块中选择不同内容层次、不同要求的课程。每一模块有其最低要求和能力评估标准。当选定了模块和模块中的课程,所选择的课程集合就形成了符合学校自身教学要求课程体系。这样的设置既能保证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规范,也能保证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色。课程体系模块化也将指导学校的实验平台建设和学生计算机能力评估体系构建。

3.4 建立学生计算机能力评估体系

完善的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必然包括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评估体系,用以确定学生在校期间计算机学习计划的基点,这样既满足了学生自主发展的要求,也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能力评估体系是分类教学和分层教学的前提,实现这种评估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上机实验验证,因此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平台就需要建设相应的环境来适应培养模式的改变。

学生计算机能力评估体系是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制订并在计算机实验平台上实现的。课程体系是树状结构,学生能力评估体系与之对应也是树状结构,学生必须通过某课程节点所有子节点课程的评估才能选修该课程。由对应课程的教师组成评估组,可以通过统一标准化机考、提交作品或论文等形式进行评估。为了便于操作,提高效率,我们需要在建立评估体系时确定可评估节点,这些节点由实际的教学条件和要求来确定。

第9篇:计算机职业评估范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CDIO;工程教育模式;工程能力

作者简介:曹文梁(1980-),男,江西泰和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讲师;胡选子(1965-),男,甘肃静宁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高级工程师。(广东东莞52380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改培育项目(项目编号:JGPY2010004)、2011年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资助课题(编号:jzw5901110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18-02

随着IT技术的发展,IT产业结构不断升级,IT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变得越来越苛刻。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IT产业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但也存在大量毕业生不能很好满足企业的能力和素质要求、高职人才工程能力欠缺等严重问题。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是抓内涵建设,抓教学质量。因此,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了。

CDIO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模式,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共同倡导,经过4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目前已有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所成员高校参与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施。国内最早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是汕头大学工学院,该学院针对目前职业道德普遍缺失、个人利益至上、团队意识匮乏的现状,提出了EIP-CDIO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CDIO理念非常适合工科教学的各个环节。[1-3]

一、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从2009年开始招生,分信息管理、多媒体技术和网页设计三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考虑到许多高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特点,在制订培养方案时不过分追求理论知识,以实用为原则,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后分别制订了三个专业方向的专业培养方案。但是,在培养过程中,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课程的实施等方面的束缚,将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适应能力。比如:职业技能课程过于强调专项技能,课程之间缺乏关联,不能相互支撑,学生无法对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课程实施缺乏有意识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设计,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在此情形下,高职毕业生的专项技能动手能力尚可,但缺乏各项技能相互协调的综合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不足。因此,现有的人才培养理念及培养方案必须革新,以适应东莞社会、经济双转型背景下IT产业发展带来的高质量用人需求。

二、CDIO工程教育理念

CDIO是构思、设计、实施、运作(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四个单词的缩写[4-5],是“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抽象概括,它以产品从研发到运作的生命周期为教育背景,以工程实践为载体,让学生以实践的、主动的方式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CDIO的核心内容包括一个教学大纲(表1)[6]和12条标准(表2)[7]。

CDIO标准使能力、知识和素质的培养成为有机的整体,其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计算机专业CDIO工程教育模式探索

下面以信息管理方向介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情况。

1.课程组织方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贯穿所有课程的教学,结合传统的课程体系,将CDIO项目划分为三级。图1是基于CDIO的三级项目鱼骨架图。

从图1可以看出,整个课程体系是以1级项目为主线,2级项目为支撑,3级项目与核心课程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2.课程体系

根据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我们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了探索,按照产品生产从“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思路进行课程设置,如图2所示。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课程的模块化、课程的设置等方面。而基于CDIO的课程体系,主要区别为明确了课程体系以融入CDIO项目的课程与实践环节为骨架。这种以CDIO项目为骨架的课程体系实现了课程与项目的有机关联,有利于学科知识、职业技能及CDIO能力的培养。

3.CDIO实践场所的设计

CDIO标准之6的重点就是工程实践场所。按照CDIO工程实践场所的要求新建了四个专业实践场所,分别是数据库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和多媒体实训室。实训室环境优良、设备先进,总价值近800万元,不仅能完成传统实验室的演示、验证性实验,还提供了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产品的条件。比如,综合布线实训室,学生按5人分成一组,每个小组在完成现实世界用户的需求后开始构思和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图,包括管线设计、楼层信息点分布设计、布线施工设计等,并做出详细材料预算。接下来,由每个小组自行完成安装施工和调试,调试完成后由小组互评和老师或者企业工程师点评,全面考查学生综合布线每个环节的综合运用能力。

4.CDIO教学评估

CDIO的标准之11、12就是考核和评估,是以改进为目的,向学生、教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反馈的系统。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完成此项工作,采取了四位一体的监控体系来确保教学效果落到实处:第一,建立了约束机制,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对教师、学生的工作和学习进行了规范、约束;第二,形成了院、系两级教学监督机制,形成以院系领导、同系教师及教学督导员为主的听课制度;第三,建立了教学反馈机制,形成了以教学督导员评价、学生课堂教学评估、听课等措施的反馈机制,真正使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落到实处;第四,建立了激励机制,通过岗位聘任、年度考核、教学奖励、学生综合测评等措施形成了较好的激励机制。如图3所示。

四、结束语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东莞社会、经济双转型形势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中,构建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按照CDIO的标准要求进行了实践场所的设计,最后,建立了四位一体的CDIO教学评估与监控机制,为CDIO在高职各专业的推广提供了参考,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颖,马筱聪,高殿荣.CDIO改革环境下青年教师培养问题的研究[J].教学研究,2010,(7):38-40.

[2]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3]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16-19.

[4]姬昕禹,等.基于CDIO 理念的高职软件专业一体化课程计划[J].计算机教育,2010,(6):60-63.

[5]陈洁.CDIO 工程教育模式在高职软件专业中的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6):74-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