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中外建筑的差异范文

浅谈中外建筑的差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中外建筑的差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浅谈中外建筑的差异

第1篇:浅谈中外建筑的差异范文

关键词:生态建筑;现状;发展前景

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人类的居住环境空间有限,而且还会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和影响,阻碍了传统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人口居住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就需要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其不仅可以丰富建筑物的形式,而且还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符合新型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

1.生态建筑的概述

1.1生态建筑的涵义

生态建筑又被业界人士称之为绿色建筑。从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得知,生态建筑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建设设计人员所青睐,因为其所涉及到的内容比传统建筑更全面、更深远,同时生态建筑属于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多工种、多学科的交叉。所谓生态建筑,通常是指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借助与之对应的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对建筑施工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从而实现建筑物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这样的建筑物不仅具有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和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而且还可以更好的满足人类感受自然情趣和回归大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在进行生态建筑发展过程中,一般要求以不损害生态环境为前提,来更好的满足人类从事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基本需求。生态建筑有效的将人与自然结合在一起,并为他们提供循环再生系统和开放系统,有效的实现了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废弃物的零排放,同时还可以达到美化自然的目的,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1.2生态建筑的特征

与传统建筑对比发现,生态建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建筑设计具有地域性特点,能够更好的与周围环境协同发展;(2)可以对自然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给予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降低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3)在生态建筑施工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达到了保护大自然的目的。

1.3生态建筑的表现形式

(1)建筑节能。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关注“低碳”效益。将无污染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应用到生态建筑的各个环节之中,如采光、通风、取暖等方面,从而得到节能减排的效果;(2)防止建筑污染。不仅要在建筑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给予关注,同时也需要在后期的营运、维护中给予关注;(3)建筑资源再利用。生态建筑能够实现对生态材料的回收再利用。

2.生态建筑的发展意义

首先,其能够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控制,保持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平衡。我国传统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一般是以牺牲生态效益为代价,并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或大或小的破坏。如今,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倡导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过去,人类社会一味的追求经济的发展,导致大面积的森林被无情的毁灭与蚕食,广阔的绿野被沙漠化风暴席卷,导致大量的生物物种急剧减少甚至频临灭绝。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很少能够看到明媚的阳光与湛蓝的天空,导致大量的有害物质充斥于空气之中,致使全球的生态环境开始恶化,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因此,为了更好的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需要对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解决。

在建筑领域中,人们试图解决自然生态环境与建筑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而提出了生态建筑这一理念。生态建筑的出现不仅可以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修复和保护,而且还能够反映人类对自然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追求。

其次,生态建筑可以为人类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能否为我们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不仅由建筑物本身所决定,同时也与建筑外部环境、建筑内部空间、自然生态功能系统、社区安全、各种维护功能系统等有关。

最后,生态建筑的发展可以更好的推进社会全面进步。通过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生态建筑是21世纪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并且如今的世界各国都希望能够实现建筑的生态化,从而在推动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更好的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中,作为自然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态建筑对社会的经济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的生态建筑还处于不断摸索阶段,为了更好的推进生态建筑的发展,需要做好几下几点:(1)对自然环境给予科学、合理的认识,以更好的实现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2)引进高水平的建设技术,加强对建筑材料的创新,提高资源再生技术的利用;(3)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视,在生态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积极配合社会发展。

3.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现状

目前,生态建筑发展的主要障碍就是市场认可度不高,建造成本较高。目前生态建筑成本较高是由于该行业需求量较小,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未形成一定的规经济模。一些专业和学者研究认为,成本问题是阻碍发展生态建筑的主要问题。根据我国的相关统计发现,对某地段的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如果实施生态建筑其售价要高于普通建筑的20%-30%,因此为了的达到预期效果,生态建筑只能走高端路线。同时,大部分的消费者对生态建筑缺乏较高的认识,很少有人愿意为其支付溢价,从而导致生态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侵蚀。通过对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一套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们普通建筑施工的建成成本为3000元/m2,但是要想达到生态建筑的要求和标准,其所需要的建成成本为3350元/m2,要想达到更好的生态建筑标准,其建筑成本还会提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

4.生态建筑的前景展望

4.1民众能够感知的绿色建筑

目前,生态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发展正处于瓶颈期,并逐渐朝着普及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要想更好的让广大人们群众对生态建筑有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就需要加大对生态建筑的普及力度。首先,可以推广一些能够让人民群众熟悉、监测、认知、评价的生态建筑手机软件,其不仅可以使人们对生态建筑有个简单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还可以更好的激发他们的节能意识。其次,积极宣传生态建筑能够给人民群众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实际利益,如节能减排的经济性和生态性等。经过计算,生态建筑的新增成本,一般可以在3-7年内收回,根据50 年的建筑寿命来计算,拥有者和居住者基本可以享有45年左右的净得利期。同时生态建筑还可以给居住者带来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4.2推动生态建筑与互联网的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被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可以不断的推动生态建筑与互联网的融合,以更好的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首先,设计互联网化。目前我国已有的建筑节能软件种类和数量比较多,但是缺少一个平台将它们更好的整合在一起。所以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云平台的使用,并且在建筑新部件、新型材料、新工艺、绿色建材、管理营运新模式等方面加大对网络化新技术的使用。其次,生态建筑、新型材料、新部品、新部件、新工艺互联网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态建筑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查询自己所需要的气候条件、人文条件和国家标准的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由于目前世界各国的新型建筑材料开始不断的涌现,各种新型材料在防腐性、安全性、隔热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此时就可以借助互联网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新材料和新技术,以更好的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

5.结束语

总之,生态建筑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建筑行业比较认可的一种新型建筑理念,其不仅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给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此时就需要加大对生态建筑各个方面的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解决,为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邹晓峰.浅析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J].价值工程, 2015, 7(18):90-91.

第2篇:浅谈中外建筑的差异范文

摘 要: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但影响着其他语言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的语言形式。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许多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词语自然地从国外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谈中。外来词已经成为现代汉语新词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主要从外来语的构成类型来谈外来语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

关键词:外来词;汉语;影响

1.外来词的概念

外来词是指词义源自外族语言中某词的前提下,语言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相对应的该外族语词,并在不同程度上汉化了的汉语词(史有为,2000)。“外来语”一词是从日语中借来的。最初,日本人将英语foreign word翻译成“外来语”,将其定位于来自外国语,并且是来自西方语言的词。“外来语”最早是国学大师章太炎1902年提出的。但当时并未引起学界重视,直到1934年陈望道先生又重提“外来语”,后又在1940年文法革新讨论中多次讨论外来语,汉语外来语的概念才算正式提出。早期学者都将“外来语”和“外来词”作为同一个概念来使用。岑麒祥在他199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外来语词典》的序言中却以“外来词”指称。1993年轻7月,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创办《词库建设通讯》准备建设“外来概念词词库”时,正式提出“外来概念词”这个术语,定义为“汉语中表示本为外族语词的概念的那种词”,并用这个术语代替以前的种种对外来词的称呼。

2.外来词的发展时期

汉语外来词有国内、国外两个方面的来源。就国内而言,中国从古至今都有种族杂居、不断融合的情况,各民族语言之间也是互通有无。汉语吸收外来成分大体有“四次”。一是东汉时期,中原连年争战,汉族人逐渐南移,汉语受到江南士著语言的侵蚀。汉朝张骞通使西域前后,汉语也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如“葡萄”、“苜蓿”、“胡桃”等。后来随着佛经的翻译,很多梵文词也进入汉语词汇中,如:“佛”、“菩萨”、“涅槃”和“塔”等。其后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就是典型的民族杂居时代。后来蒙古人入主中原,又带来了蒙语的影响。张清常先生(1978)著文指出汉语从蒙语借用了一定数量的词语,如我们现在常用到的“车站”的“站”和“胡同”等。二是明末清初,满人入关统治中原三百年,“格格”、“旗袍”仍活跃于现代汉语词汇中。毫无疑问,汉语从境内其他民族借了不少词,不过它们大多已经无法辨认了。三是“五四”前后,、、时期,翻译了大量的西方作品,也使大量的西方语源的术语源源不断地进入汉语词汇。如“科学”、“民主”、“沙发”、“巧克力”和“咖啡”等。四是改革开放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来成分被汉语吸收过来,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

3.外来词的构成类型

3.1构成依据

外来词进入汉语通常是会在汉语内部结构系统的制约下,对其语音、语法、词汇上进行语义进行加工改造后才成为汉语的一部分。

在语音上,根据现代汉语的语音结构规律,将原来的音节变成汉语的音节。如来自俄语的“布尔什维克(большеви)”,将原来的三个音节变为五个音节。还有英语的“威士忌(whisky)”也由原来的两个音节变成三个音节,“打(dozen)”由原来的两个音节变成一个音节。

在语法上,也要将其改造成为符合汉语的语法结构规律,取消它们原来的语法形态。如俄语中的阴性、阳性和中性词在汉语中就无法从语法结构上体现了。还有英语中的动词的各种体、态也就通过汉语句法中的副词来表现。

在词汇上,主要是外来词的意义会因受汉语词义的影响而发生一些变化。如梵语中的“塔(stupa)”原义是“坟墓”,因汉语中已有该概念的词,就发展成专指通常有五到十三层的、尖顶的一种佛教建筑物。

3.2构成类型

国内学者对外来词的分类尚无定论。史有为先生在其近著《汉语外来词》(2000)专列章目对外来词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详细的分类:①形式类型:有借音、音形兼借、半借音半借义和单纯借形4种类型;②功能类型:有应用类型和频度类型两种。应用类型又分为引进性应用、介绍性应用、注源性应用和研讨性应用;频度类型:根据使用频度大致又可分为最常用、常用、不常用、罕用4个层次或类型;③社会类型:指外来词借入并使用的语言社群,对于汉族来说,从使用外来词的范围来分,语言社群大体上可以分为全员社群、母(体)社群、子(体)社群;④语义类型:是从语义上对外来词进行归纳总结的,可分为语词类和专名类。前者包括像“蒙太奇”一类的概念词,后者通常指人名、地名、品牌名、单位名等;⑤源自日语的外来词:依据形音义综合借入方式为标准可分为三类,使用汉字义的借形汉字词、不用汉字义的借形汉字词和汉译借音词。

本文采用的分类是将外来语按与汉字的基本构成(音、义、形)相结合来划分的,它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音译词、音意兼译词、音译加类名词(或者说音译加义标)、日源汉字词和字母词(汉语字母词除外)。

3.2.1音译词

音译词就是指依照着外族语词的声音形式翻译过来的词。在音译过程中,由于语音系统的差异,所以通常用汉语中相近似的声音形式来代替。例如:卡通(cartoon)、巧克力(chocolate)、雪茄(cigar)、塌塌咪(たたみ)等。

3.2.2音意兼译词

音意兼译词则是指把一个外族语词分成两半,一半采用音译,一半采用意译的形式构成的外来词。例如:冰激凌(ice-cream)、浪漫主义(romanticism)、爱克斯光(X-ray)等。

还有一种特殊的音意兼译词,它是按照外族语词原来的读音,选择与它读音和词义相近的汉字来构成音义双关的外来词。如:浪漫(romantic)、幽默(humor)、可口可乐(coco cola)、脱衣乐(toilet)。希腊有一尊专门表示臀部之美的爱神雕像叫做kallipygos,著名的学者潘光旦自称自己的译法是“音义两合,可称奇巧”,人们则称此译名为“大胆的一绝”!但这类词毕竟是少数。

3.2.3音译加类名词

音译加类名词是把外族语词整个音译之后,再在后面加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素标注类别的外来词。它是外来词中声音加表义的一种最通行的形式。如:酒吧(bar)中“酒”是加在音译词“bar”前表义的。类似的还有来福枪(rifle)、卡车(car)、芭蕾舞(ballet)等。.

3.2.4日源汉字词

日源汉字词是将直接用汉字写出来的日本词借用过来作为现代汉语词的外来词。它不管这些字在汉语中原来的意义,只是借有这些词形体来表示它们在日语中所表达的概念。如:古典、劳动、列车、封建、抽象等。

这类词在构词材料、构词规律上都符合汉语的语言特点,融进汉语词汇中长期使用以后,一般不容易让人感觉出它有外来词色彩。

3.2.5字母词

字母词是直接用外文字母(简称)或与汉字组合而成的外来词。如:MTV、CT、CD、KTV、WTO、SOS、X光、B超、BP机、射线、卡拉OK和DVD盘等。

4.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

语言的语法系统相对稳定,词汇系统则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很大的变化。大量外来词被消化吸收的同时,也对汉语的词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1丰富了汉语表情达意的方式和手段

外来词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外来色彩,而且由于汉字特有的具象性,不少外来词还衍生了语言里所没有的色彩意义,使汉语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托福”是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对外英语考试)的首字母缩略形式“TOEFL”的音译,本不带任何褒贬色彩,而“托福”则具有明显的褒义色彩。很多商品的译名,如“香波”(Shampoo)、“可口可乐”(Coca—cola)、“强生”(Johnson)、“霞飞”(Joffre)等,尽管都是音译词,但褒义色彩浓厚,原因就在于翻译时充分利用汉字的表意特性。

4.2扩充了现代汉语词汇量,加快了一词多义的进程

《新华新词语词典》作为商务印书馆近年来的一部力作,共收新词新语2000多条而其中外来词条达到了196条,占9.8%。如:“冲浪”原指一种水上娱乐或体育运动。作为网络术语,则作“在英特网上快速浏览”解。“菜单”本来意思是指向顾客提供的莱肴目录,而作为计算机术语menu的意译词.则指像“菜单”一样列出、可供选择的一系列操作或命令,然是“莱单”的比喻义。

4.3使汉语词语向语素化、词缀化方向发展

“奥林匹克”,译自英语的Olympic,缩略为“奥”,在30327“新词语集”中,带“奥”字的共有25条,有22条表示的是“奥林匹克”之意,如“奥数班、奥申委、奥申意识、奥委会、奥校、奥运会、奥运战略、残奥、冬奥会、国奥队、青奥赛、申奥、特奥会”等。随着这些年中国加入奥运大家庭以及北京的申奥成功,语素化了的“奥”字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日本人吸收印欧语言中的-ization结尾成分创造出与之对应的“一化”之类的结尾成分,汉语把这些结尾成分借用过来,或者利用这种构词法创造出新词来,它们构成了现代汉语词汇的一部分,如:田园化、生活化、法制化、现代化、工业化等,这些词缀一直沿用至今,并且还表现出能产力增强的趋势,能够形成新的语义。还有从日语中吸收了“暴走族”,从而构造了一些以“族”为后缀的词语,如:上班族、追星族、月光族等。

5.结束语

对外来词作深入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当今许多的语言现象,而且对语言规划等重大语言问题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汉语外来词数量巨大,特色独具。本文虽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谈了一些认识,但对于浩如烟海的汉语外来词来说,还显得非常粗浅。语言现象研究不深,愿意得到专家的教正。(作者单位: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

[2] 高一格.浅谈汉语中的外来语现象[J]海外英语,2011(9).

[3] 归晓曼.汉语词汇中的新外来语[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4] 李彦洁、卢海滨.浅议新时期外来词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J]语言研究,2011(4).

[5] 江淑娟、戴卫平.外来语在汉语中的发展趋势[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6)Vol(23).

[6] 吴思聪.汉语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