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方针的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老年人心脑血管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方法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91-01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不良生活方式传播,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头号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也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1]。社区健康教育指的是以社区为单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活动[2]。以下是对社区200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行为危险因素进行了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2年5月,选取社区20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200例患者中男109例,女91例,患者年龄65-96岁,平均年龄80.5岁。患者中高血压49例,冠心病7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45例,脑溢血23例,脑栓塞12例。
1.2 方法
1.2.1 调查分析:在对患者问诊和调查时,对患者进行评估,据了解患者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
1.2.2 社区健康教育内容:(1)疾病有关知识指导:向患者讲解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何防治,治疗过程中要遵照医嘱按时服用口服药,不得自己随意加服、减服、停服,如有问题及时到医院就诊。(2)饮食指导:嘱咐患者要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因为钠盐的过度摄入会引起体内钠水潴留,从而导致体内细胞外液、总血容量增加,回心血量也随着增加,而心脏收缩加强、心输出量增加,血液循环量增加,而血管的外周阻力不便,这样便导致血压升高,所以限制钠盐的摄入不但可以配合治疗心血管疾病,还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鼓励患者多食瘦肉、鱼类、豆类等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少食肥肉、油脂、动物内脏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3)运动指导:向患者介绍运动可以增加肠蠕动,防止和治疗老年人的习惯性便秘;运动还可以起到减肥、降低血糖的作用;鼓励患者进行一些运动量小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慢走等,运动要适度,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高血压老年患者要尽量避免晨间剧烈体育运动,防止血压骤升。(4)劝导患者戒烟、酒:向患者讲解吸烟、酗酒对心脑血管的影响,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的运动中枢兴奋,收缩小动脉,使血管外周阻力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长期大量酗酒会降低心肌收缩力,影响肝功能;戒烟戒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所以在劝导患者的同时也要家属的监督,保证患者持之以恒的坚持,才可以达到目的。(5)心理指导:心脑血管疾病属于慢性疾病,长期的治疗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导致患者抑郁、悲观、焦虑,所以护士要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做自己喜欢的事,多向家人倾诉自己的心声,以缓解压力,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
1.3 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以P
2 结果
社区200例老年人心脑血管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改变情况见表1。
表1 社区200例老年人心脑血管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改变情况(n=200)
由表1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的情绪波动、烟酒嗜好、高脂高盐饮食、缺少文体活动等方面与干预前相比有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社区健康教育的方式:(1)可以将患者集中在一起,由护士(主要指社区护士)向其口头讲解,讲解过程中要鼓励护患互动(患者随意提问,由护士解答),以加深印象,并将具体内容制作成文字图册和光盘等,便于患者经常阅读和观看。(2)家庭随访的方式传播,社区护士定期的到患者家里了解患者疾病恢复情况,并进行一对一的教育指导。(3)还可以通过电视、报纸、周刊等形式传播健康教育内容。
社区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项: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避免实用医学术语,尽量将专业知识口语化,易于患者接受;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避免语言繁杂引起患者的反感;老年患者的记忆力差、听力下降,所以护士要理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方法;护士要收集所有患者的主、客观材料,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病情变化、个体差异提供相对应的健康指导,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3]。
综上所述,老年人生活行为的形成是生活习惯长期积累和民族风俗的体现,与我们生存的环境、家庭、社会的影响密切相关[4],所以要纠正老年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就必须关注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向其宣传平衡膳食、适度活动等重要性,才可以真正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蓉,侯永兰,黄晓波,等.重庆市老年人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8, 27(3):225
[2] 时忠丽,陈湘玉.冠心病社区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4):78-80
声乐教学的“软系统”,也和所有的“软系统一样”,都是智力支撑与基础工程。它与“硬系统”相辅相成,相融相促,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只有“软”、“硬”兼施,才能双轮驱动,比翼齐飞,构成整个声乐教学的完整大系统。
具体而言。声乐教学的“软系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子系统――
一、教学方针系统
教学方针也称“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一般包括对教育的性质、宗旨以及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等方向的原则性规定。一定的教育方针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及发展需要在教育领域中的集中表现,方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还取决于是否符合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和规律。教育方针对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实践具有导向作用。
我国当前教育方针的新表述,是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所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新的提法。突出了三项内涵:
其一,突出了“为人民服务”,强化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从而使教育上升到塑造人格的高度。
其二,突出了实践性,强化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实现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伟大转变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举措。
其三,突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强化了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关键、生命与灵魂。
因此,声乐教学就要以教育方针为指导,强化人格教育与素质教育,真正把声乐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全过程。显而易见,这正是声乐教学“软系统”的重要构成元素。
二、教学原则系统
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基本准则。它既在教学方针的指导下制定,反过来又是教学方针的体现和保证:它既来源于教学实践,反过来又指导教学实践。因此,它对于教学工作同样且有重要指导意义。
声乐教学的教学原则,同样是声乐教学“软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声乐教学,也起着支撑与保证作用。
具体而言,声乐教学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原则。声乐教学离不开必要的理论教学,但是,音乐理论的传授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实现素质教育,即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因此,必须贯彻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原则,以理论指导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最终实现素质教育。说白了,就是把“论歌”转化为“唱歌”。
其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声乐教学作为一门科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科学规律。因此科学性是它的本质属性之一。例如发声方法中,从呼吸、发声、共鸣,到语言、听力、视唱、演唱,都有相应系统的科学规律与科学方法,而且融物理学、声学、音响学、生理学、解剖学等多种科学为一炉。与此同时,声乐教学作为一种社会艺术活动,又具有鲜明的思想性。虽然“思想先行”、“思想是统帅”的提法,已成历史术语,但是谁也不能从根本上否定思想对于行为的影响、制约、决定作用。我们不能倒脏水连同婴儿一起倒掉,必须对思想性给予应有的关注与足够的重视。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艺术观、音乐观,树立以声乐艺术(包括声乐演唱、声乐教学、声乐创作等)为人民服务,给人带来快乐的思想。只有把科学性与思想有机统一起来,才不会出现声乐教学的“破足”现象,才能使声乐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地进行,并取得德艺双馨的最佳效果。
其三,主导性与主体性统一的原则。21世纪是人性化时代,“以人为本”已成为全球各个领域内的大主题。声乐教学同样要彰显“以人为本”,认真贯彻执行“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习主体――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什么”为“怎么学”。一定要十分明确:作为“主导”的教师,充其量不过是“教练员”,真正出成绩,摘金夺银的,只有作为“运动员”的学生。所以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特长、爱好、兴趣、习惯,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赶鸭子上架。要强化教学相长,实行师生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交流、互相促进。要千方百计做主导性与主体相统一,师生完美结合,形成最佳的教学态势,打造最佳的教学环境,营造最佳的教学气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统一的原则。声乐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每一个层级。都是二元或多元的辩证统一。一方面,要对所有学生提出宏观上的统一要求;另一方面,又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微观上的因材施教。不能用一个模子“铸造”或“克隆”。要做到统一要求的群体优势与因材施教的个体优势二者互补,互利双赢。
其五,宏伟目标与循序渐进统一的原则。声乐教学最终要实现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素质培养的宏伟目标,但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又必须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一定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分部件制造”到“整体组装”。
三、教学方法系统
教学方法指教学的方式、办法、门路等。方法虽然是一种外形式,但对于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要作用。哲学的两大支柱就是认识论和方法论,二者是紧密结合、互相配套的。因此,声乐教学方法,也是声乐教学“软系统”的题中应有之义,它是为教学方针、教学原则服务的。
具体而言,声乐的教学方法,只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启发诱导法。即变“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为启发式、诱导式教学方法,有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
其二,游戏娱乐方法。而以“寓教于乐”为宗旨,使学生在“唱着玩儿”的过程中学习唱歌技能。
其三,模拟教学法。即仿照真实情景,创设人文环境,实行“仿真学习”,使学生在模拟中学会唱歌。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5-1422
国内刊号:44-1145/G4
邮发代号:46-3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关键词:学校;建设;特色;发展
几年来,我市涌现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学校,也积累了一些特色学校建设的经验。开发区一中作为我市首批特色学校,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过失败的教训。
一、特色学校建设模式
1.整体考虑与学校特点相结合,区域整体推进。即县区教育局在各校原有特点基础上做整体考虑,实行区域整体推进,实行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青龙县和开发区对此就作了有益的尝试。
2.学校自主建设。即学校从教师、学生、历史沿革等实际出发,自主选择、挖掘、提升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
二、特色学校建设呈现的特点
1.不平衡。(1)区域间不平衡。(2)同一区域内校与校之间不平衡。这两个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基础、发展程度、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
2.不充分。主要表现在特色领域窄,深度浅。
3.有潜力。即特色学校建设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只要规划合理,措施得力,特色学校建设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如何理解特色学校。词典对特色的解释:“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特色学校:“有独特色彩、风格的学校”,即有个性的理念和思路,有个性化的管理举措,被全校师生所认同并形成传统。对特色学校的误解:(1)特色学校就是学校特色;(2)特色学校就是学生一刀切发展同一特长;(3)特色学校就是有一批课外兴趣小组,拥有一批特长生;(4)特色学校就是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特色。
2.学校办学思想在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要有个性。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对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个性化理解,是既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又符合学校实际的个性化思想,而不是只有对教育方针的注解,没有符合学校实际的思想。
3.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学校要有整体规划。学校领导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召开多种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充分论证学校有哪些特色、如何发展学校特色、学校特色发展要经历几个阶段、建设特色学校的突破口选在哪里等,在此基础上出台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方案制订后,学校领导要带领全校教师认真执行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方案。
4.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了“压担子、铺路子、开方子、搭台子、结对子”的方法。“压担子”即把有培养价值的教师安排做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任课教师、做体现学校特色的课题研究主持人;“铺路子”即派有培养价值的教师外出学习相关内容;“开方子”即帮助教师挖掘特色和改进不足;“搭台子”即给教师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结对子”即把有经验的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结成对子,让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5.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建设的灵魂是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是校长的办学理念,即学校的价值文化,价值文化在学校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都应体现学校的价值文化。注重营建文化氛围也是学校文化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我校在“国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从“楼道墙壁展示经典、校园橱窗宣传经典、花坛围墙诉说经典、开设讲座介绍经典、课前时间诵读经典、组织活动表演经典”6个方面营建了学校文化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 内涵 作用 实施策略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强调。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理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因为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二、素质教育的作用
1.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发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完善的创新体系。教育在国家创新系统中承担着知识的创新、传播和运用的重要任务。教育对于知识的生产和创新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为其培养创造性人才,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必须改变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变“接受式教育”为“创新式教育”,倡导以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技能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民族的发展,强我中华。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2.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我国教育中居于重要位置,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应试教育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把学生变成了考试的工具,学生和老师成天研究的是如何做考试题,中学生忙于做高考题,大学生忙于做各种等级考试题,然而走向社会的中学生甚至大学生却不能适应社会,这正是因为我国的教育缺乏素质教育。大学教育既是成人教育又是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让我国的教育适应社会,为国家培养用得上、用得好的实用型人才,是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实施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的需要。如果片面追求升学率和等级考试过关率,就违背了《教育法》,影响了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实施,不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不利于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更不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实践表明,素质教育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实施素质教育也更有利于各个领域拔尖人才的成长。素质教育不仅不会降低学习质量,反而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因此,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素质教育,把教育为考试服务变为为国家和社会建设发展服务,唯有此,才能有利于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将素质教育引入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教师不是培养一个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是要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自身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使整体素质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改善和提高。学生不只是要获得多高的分数,而是通过课堂教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以及职业技能,等等。要依靠主动性,充分发展个性,发挥积极主动精神,发挥自身个性特长,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
2.改革教育的评价体制。
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制,改变“一考定终身,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教育评价体制,改变过去那种根据考试分数高低来评判“好学生”与“差学生”的简单观念,老师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不仅是卷面成绩,还应有实践操作动手、动口等成绩,更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使不同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真正确保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3.优化课程结构。
要真正做到不仅注重教学效果,而且注重教学过程;不仅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重视单科的教学目标,而且注重跨学科的目标;不仅重视统一要求,而且重视因材施教;不仅重视学生的行为训练,而且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统一;不仅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重视品德的陶冶,等等。课程结构必须科学化,设立必修课与选修课,促使教学过程多样化和创造性,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案。
4.创新教学方法。
要实施素质教育,课堂上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充满情趣,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可采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沟通;或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学习新知识;还可以通过一问一答或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5.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决定着教学效果,让学生参与预习自学,参与问答,参与讨论表演,参与动手制作,等等,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认识,加强师生双边交流,心理相容,集思广益,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探索精神,培养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秋.论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教书育人,2011,9.
健美操可以说是现代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体系之中较为新颖的结构单元,由于相比西方国家起步时间较晚,因此目前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诸多缺陷。笔者在此主要结合素质教育的内涵机理,细致化探讨现代高职院校健美操教育的具体改革措施,希望能够引起相关教学人员重视。
【关键词】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健美操;教学改革
前言
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核心存在意义,就是为社会培养出诸多技能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理念大力推广执行背景下,高职院校相应地也关注到学生的身心健全化发展需求,因此决定开展健美操等新型体育课程改革活动。至于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健美操具体的教育改革要点,将具体如后续内容阐述。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机理
为了愈加理想化适应社会可持续改革发展趋势,素质教育方针得以应运而生,归结来讲,其就是针对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制定实施的人性化教育理念,专注于培养高校学生健全化的身心素质、职业与生存技能等。尤其在开展高职院校健美操教育改革工作期间,要求教师在以学生专业学习为起点,组织透过实践训练和文化教学途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基础素质的完善结果,并且为日后社会可持续竞争发展提供不竭的支持服务动力。
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遗留的弊端
(一)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积极主动性不高
客观角度分析,我国高职院校设置健美操课程的时间较晚,许多男学生都认定这是女生应该学习的内容,因此一直以来未曾对健美操课程产生强烈的感知兴趣,严重情况下更遏制了高职院校健美操多元化教学活动的组织进程。再就是许多高职生对健美操课程内容没有强烈的兴趣,不愿积极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实践活动,使得教师亦不可避免地产生懈怠心态,最终教学实效亦自然不够理想。
(二)教学内容单调乏味
尽管说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已经设置健美操课程,但是教学内容未免显得过于单调。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对于健美操这类课程机理认知不够深入,表现为在场馆等辅助条件设置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形体训练等专业教学内容占据比例失衡等。如若长期放置不管,即便是对健美操感兴趣的学生,其健美操知识体系也将面临严峻的匮乏危机,最终难以迎合素质化教育方针规范下的身心健全发展要求。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针对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程加以科学化改革的措施
在素质化教育方针大力推广执行环境下,想要愈加科学且人性化地开展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改革工作,就必须确保结合高职院校实际状况、学生身心发展需求、教师丰富实践经验等,进行教材内容、教学引导模式妥善化设计沿用。须知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选取相关教学内容期间,高职院校必须要结自身特色和实力条件,以及学生特定市场,设置合理等级层次的教学规范指标并选取协调性的教学内容。
(一)结合社会实际需求状况进行教学重点内容灵活性设置
以往高职院校过分遵守传统教学理念,使得学生长期被动地进行健美操标准动作和技术练习,课程内容则未能得到深入性认证解析之余,更加无法锻炼出个体独特的专长。如若长期放置不管,最终只会令这部分教学工作流于形式,且不利于素质化教育方针的合理贯彻落实。须知现阶段我国社会对于不同行业领域人才都提出愈加严格的规范要求,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这便要求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人员时刻以市场需求动态作为标杆,透过不同路径构建起健全样式的教学内容大纲基础上,针对学生阶段化学习状况加以动态化检验并制定实施富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如在进行健美操课程大纲构建过程中,相关指导教师务必要将学生基础技能和素质等要素充分考虑进去,之后实时性地组织高职生参与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保证这类群体在累积丰富经验过程中激发出无限的创造思维,一改以往高职生在健美操课堂中的被动地位。与此同时,作为现代专业化健美操教学人员,要在课堂上定期传授给学生完善的健美操理论,令健美操课程至此不再像以往般单调地进行动作练习,而是同步朝着多元与活力化方向过渡扭转。如此以来,便可以确保高职生群体更加理想化地迎合社会、时代的可持续改革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促进自身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全方位发展结果。
(二)督促教师系统化整改传统的教学关系与模式
所谓教学关系,换句话说,即课堂中教师教育和学生学习的关系。须知因为以往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约束,使得高职生在健美操课堂之中长期盲目模仿教师示范的动作,不能系统化理解相关课程内容并锻炼出可靠的实践应用技能,至此之后,高职生学习健美操课程的积极和创造性意识便会被尽数泯灭。面对此类消极状况,作为现代专业化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人员,要在积极响应素质化教育方针的基础上,实时性整改传统教学引导模式,力求透过不同交流探究模式强化个体对相关课程内容的感知实效,逐渐地令高职生群体过渡成为现代健美操课堂的主体。如在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活动期间,教师有必要在确保掌握全新的健美操课程内容,分析课堂女生比例偏大、男女学生身心特征差异等实际状况基础上,灵活性地进行班级成员分组处理;之后督促学生在理解更高等级层次健美操知识和练习相关动作过程中,强化彼此协作交流力度,进一步为日后课堂教学进度持续拉近,以及课堂教学实效大幅度提升等目标贯彻,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说我国高职院校已然对健美操等课程改革工作经历较长时间的探索,但是目前沿用的教学方案中仍旧存在较多缺陷。因此,今后有必要时刻督促相关指导教师,尽量在尊重健美操基础教学特征的前提下,迎合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来完善教学改革体制,最终为社会培养出合理数量的职业技能和人文素质兼优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邹平.素质教育下高校健美操教学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9(08):146-168.
[2]孙延.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科技风,2015,19(02):155-167.
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9-010X
国内刊号:13-1259/G4
邮发代号:18-32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职会计专业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187-02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针对教育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素质教育思想一以贯之,强调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本着这一核心内涵构建课程体系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保证。因此,构建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基于素质教育构建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1 指导思想
“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是基于素质教育构建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
坚持德育为先的目的在于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学会做人;坚持能力为重的实质在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坚持全面发展的目标在于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
(1)实现课程育人。将德育渗透到课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计观。
(2)着重能力培养。根据时代对未来人才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3)提升综合素质。人才的全面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所在,必须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知识技能与身心健康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1.2 基本原则
(1)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职业道德、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培养。
(2)将顶岗实习,各类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纳入课程体系,形成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3)强调理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不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必须、够用”为宜。
(4)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基础实践能力、专项训练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三层次的实践课程体系。
(5)设置具有前瞻性和基础性的课程群,以利于学生完善创业能力和具备职业迁移能力。
(6)课程设置主动适应行业对高职会计人才的要求,课程内容涵盖从业必备的知识及技能。将职业准入资格标准融入相关课程,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接轨。
(7)课程设置遵循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适当增加课程体系中选修课程比例,使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个人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2 基于素质教育构建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近年来,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教育观念不断更新。高职教育从最初的“传授知识”培养模式发展为强调针对就业岗位的“能力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一种涵盖“能力培养”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的“素质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按照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课程体系,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构建课程体系不是简单的各门课程的汇总,应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的一个完整的教育思路。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应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在培养模式上既不能借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又不能照搬中等职业教育的方法,必须形成具有高等教育基础与职业教育特征相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系。具体思路如以下几点。
2.1 确定培养目标、就业岗位和人才规格
(1)培养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会计、财务基础理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跨岗位、跨职业、跨行业的职业迁移能力,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主要就业岗位(群)。
①会计职业岗位:出纳、会计、稽核。②服务外包的业务流程外包(BPO)相关岗位:会计服务、财务服务。③会计师事务所及税务师事务所相关岗位:业务助理、记账。④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相关岗位:银行柜员、理财岗位。
(3)人才规格。
包括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如表1。
2.2 分析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理解不深入。
在现代社会,人从事终身不变职业的几率大为降低。因此,每一个人不仅会面对职业能力的提升,还会面对职业的变换。因此,高素质将是高职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的需求。与此相悖的是存在“仅注重学生职业能力,而忽视基本素质的培养”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课程设置仅以会计专业就业面向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安排。对以职业道德、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责任意识、诚信品质、敬业精神等为表征的社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忽略了高职会计教育的根本任务,出现“泛职业化”的问题。
[关键词] 三三二育人模式;德育;班级建设
学校是育人的专门机构,育人是学校的根本目的,活动是育人的重要载体,中小学德育和班级建设是学校育人的两条核心渠道之一。中小学德育和班级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困惑和问题之一是没有像教学工作那样具体、明确和有可操作性的育人目标,严重地影响了德育的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三三二育人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以党的教育方针、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理论和政策依据构建起来的,该模式与中小学德育和班级建设工作相对接并相适应,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操作性的特点。
一、“三三二育人模式”简介
1.概念界定
“三三二育人模式”是指以培养中小学生“三种习惯、三种能力、两种品质”为核心的育人目标模型。第一个“三”代表三种习惯,指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第二个“三”代表三种能力,指合作交流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二”代表两种品质,指思想道德品质、个性心理品质。
2.适用范围
“三三二育人模式”主要适用于指导中小学校校内外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也适用于指导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德育分层育人目标设计与实施,还适用于指导班主任对班级育人目标进行系统思考与设计。
3.理论依据
“三三二育人模式”的设计目的是建立系统、全面、可操作的中小学育人目标体系和实践操作体系,其育人目标整体框架的构建主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三种习惯”育人目标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是《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道德品质育人目标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品质育人目标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对“三三二育人模式”的构建具有直接的指导价值。
二、主要内容
“三三二育人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三种习惯、三种能力、两种品质的育人目标体系。为了更好地理解“三三二育人模式”的构建过程和提高模式的可操作性,我们需要建构“三三二育人模式”的多级指标体系,并把握各级育人目标体系的理论政策依据。图1是中小学育人目标体系构建及其理论依据之间的关系示意图,系统表达了“三三二育人模式”的主要内容。
图1仅构建出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三级、四级甚至更多级指标的构建给中小学校留有更大的空间,以便提高“三三二育人模式”的普适性,并发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三二育人模式”的育人目标是一个较完整的终身育人目标体系,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发展)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教育过程也是一个循环往复、循序渐进、不断升华的过程,因此,中小学校可以依据小学低段、中段、高段,初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高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等不同学段,分别制定以三种习惯、三种能力、两种品质为核心的育人重点,以便实现教育过程设计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见表1)。
三、实践价值
“三三二育人模式”的育人目标体系对于学校德育和班主任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具有实践目标指导价值。
1.作为设计学校和班级育人目标体系的参考依据
与教学管理和学科教学相比,学校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缺少系统、全面、可操作的育人目标体系,导致德育和班级管理工作经常致力于日常工作的开展、基本秩序的稳定、各种教育活动的组织等内容,似乎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永远在路上,一切都在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2001年开始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和课堂教学的重大改革,也为德育和班主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育人目标体系,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就具备了这样的功能。在基础教育的育人实践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缺陷是操作性相对较差,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对接比较困难,因而其实效性经常受到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质疑。
“三三二育人模式”以党的教育方针、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借鉴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核心内容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的精神,包容了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全部内容,并将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系的理论思维,转化为中小学育人工作的实践思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小学校育人工作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2.作为设计学校和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目标的参考依据
常规管理工作是德育和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实的状况是,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经常把常规管理作为一种日常工作来做,而不是作为一种育人工作来做,目标意识和育人意识比较淡薄。“三三二育人模式”为学校德育和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目标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我们可以依据学校工作基本规律、德育管理基本规律和“三三二育人模式”的目标体系,制定以时间、空间和内容为基本维度的各种管理常规,实现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在时间、空间、内容上的一体化,并实现常规管理过程与育人目标体系的一体化,达到常规管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例如,陈经纶中学分校通过制定以时间为基本维度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每月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等,对学生进行时间维度引领和管理,实现学校德育工作时间维度上的科学性、规范性、有序性;通过制定以空间为基本维度的教室管理常规、办公室管理常规、实验室管理常规、楼道管理常规、操场管理常规等,对学生进行空间维度的引领和管理,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空间维度上的科学性、规范性、有序性;通过制定以内容为基本维度的课堂常规、眼操常规、课间操常规、升旗仪式常规、集会常规、课外活动常规、早自习常规、午间管理常规、静校管理常规、卫生管理常规、值周管理常规、用餐管理常规等,对学生进行内容维度的引领和管理,实现学校德育工作在内容维度上的科学性、规范性、操作性。所有规范的制定和实施都以“三三二育人模式”的目标体系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3.作为设计各种校园主题教育活动育人目标的参考依据
学校作为育人的专门机构,以育人为根本目的,以活动为育人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为了提高学校和班级活动的目的性和育人效果,我们可以把“三三二育人模式”的目标体系作为设计各种校园活动目标体系的重要参考依据。
我们可以依据学校德育年度工作规律,制定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社团节、读书节等月度学校德育节日规划,统筹学校科技、体育、艺术、社团等组织建设和校本课程安排,通过系统化的德育活动开展推动育人目标的实现。
我们可以依据育人目标和学校整体规划,设计校园、橱窗、楼道等校园环境,通过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让校园环境成为隐形的德育课程。通过系列国旗下主题教育活动,扩大宣传教育和正面引导,推动学校德育课程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