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影视产业运营模式范文

影视产业运营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视产业运营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影视产业运营模式

第1篇:影视产业运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综合型;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模式

1房地产运营管理分析

1.1运营管理

根据现有的发展情况,结合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对房地产运营管理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且在房地产运营管理的时候,一般都是从“管目标”“控进度”等方面展开,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房地产运营管理的效果。另外,风险预防也是房地产运营管理的重点,通过对各个方面的分析,对项目重点节点和事件节点等方面进行管控,这样不仅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进程。

1.2大运营管理

大运营管理主要是基于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且以财务为导向,将现金流和利润作为核心,以计划作为主线,货值管理为基础,全面实现全项目、全周期、全专业的高效统筹经营。同时,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确保“储-建-融-供-销-存-回-结”8个阶段动态一体化适配经营策略,进而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几年,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逐渐进入阶段调整期,单项目的规模和项目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项目管理难度以及各专业条线的协同难度也越来越大。基于这样的情况,房企的精英策略有必要由“冲刺跑”调整为公司“稳健跑”与项目“变速跑”,也就是将计划运营管理逐渐向大运营管理演变。另外,在“稳健跑”阶段,大运营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帮助房地产企业呈现品质化、健康化的发展模式。在大运营管理的时候,主要包括“储-建-融-供-销-存-回-结”全生命周期的现金流,其中储为土地储备管理,在房地产企业发展的时候,一定要兼顾规模发展要求和合理占用回款;建为开工管理,需要满足当期销售的要求,以及复合增长的要求;融为融资管理,房地产在建设和开发的时候,一定要保证销债平衡,并且在资金的管理方面,需要对资金的利用和存在的风险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保证各个方面的平衡性;销和售为销售管理,一定要保证销供货效率和供销之间的平衡性;存为存货管理,需要保证应收周转和收支呈现平衡的状态;结为结算管理,需要明确结转效率和未来结转空间之间的关系,两者呈现平衡的关系。大运营管理通过对房地产企业现金流核心逻辑的分析,对现金流回证与利润影响要素的管理,可以有效实现精准的经营与产品定位以及更高效的内部协同,进而实现资金的利用效率和利润率,降低运营管理风险,进而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呈现监控、稳定的发展模式。

2运营管理流程

由于基于以人为导向的综合型房地产企业,主要是以保证自身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并且从客观角度来说,要求企业拥有大量的物业便满足人们对房地产合理的需求。[2]同时,在满足客户需求以外,需要不断创新提升自身,将以人为导向的理念充分发挥,这样才能保证综合型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的效果,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综合型房地产企业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例如住宅、文旅地产、商业地产等方面,不管是面向于哪种模式,都需要对潜在客户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提升企业自身在市场中的发展潜力,并且需要将实际需求作为综合型房地产企业在各项项目开发中的依据。同时,综合型房地产企业在运营管理的时候,根据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需要尽可能地发展潜在客户,并且等到客户群体确定以后,需要结合现有的情况,提供客户较为满足的服务,其目的就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3]另外,需要积极与客户进行沟通,根据客户的反馈不断进行调整,这样可以有利于综合型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提升和完善,确保良好的管理效果。在前期综合型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的时候,一般都是以客户群体作为出发点,并且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及时与客户沟通,确保综合型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的可行性,对提升企业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是非常有效果的。同时,一定要保证项目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两者需要呈现平衡的关系,并且受项目竣工后物业管理时间较长的影响,将物业管理水平视为影响客户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以此不断提升综合型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的性能。经常会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呈现过于重视项目建设,忽视客户运营管理体系的影响,这样对综合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近几年我国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对综合型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进行了一定的转变,将以人为导向为目标,促使各个方面结构产生了转变,其目的就是提升综合型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的效果。[4]

3运营管理模式的应用

3.1直线式职责管理

直线式职责管理是综合型房地产运营管理模式中一项重点内容,该模式与中央集权型企业发展、运行模式,并且在管理的时候,根据各个工作部门的工作能力,将各项功能职责划分到各个部门,例如市场开发部、设计部、营销部等职责部门等方面。[5]同时,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实行领导集中对各个不同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整体管理效果,促使综合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进程。直线式职责管理主要是将全部权利和决定权都集中到企业领导身上,这样可以有效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并且各个部门的协调程度相对较高,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应变,从而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进行直线式职责管理的时候,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领导的专业性往往决定各项运营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因此领导一定要拥有良好的专业性及前瞻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综合型房地产的发展。

3.2矩阵式运作管理

矩阵式运作管理是基于直线式职责管理模式延伸而来的一种管理模式,在具体管理的时候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在直线式职责管理的时候,需要设置传统的管理部门,这样可以便于各项基础工作的开展,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提升其综合型房地产管理模式的自身性能。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工作项目等方面设置各个管理部门,以及管理工作人员,并且有针对性地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从事各项管理工作,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其管理效率。另外,在一项工作任务和项目完成以后,需要结算工作小组,并且将小组的工作人员回归到原始工作岗位,这样可以打破传统管理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提升良好的综合型房地产运营管理性能。在矩阵式运作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各个部门分设不同,在实际的应用中容易出现权利交集和较为明显的职责分配不清,并且审批流程相对较多。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尽可能地简化流程,避免影响其管理效果。

3.3项目分配式管理

项目分配式管理模式一般是以一个项目产生、成立、建设、销售等作为基础,以某房地产项目为例,该项目的全过程为项目分配式管理的重点,并且根据该项工作的实际情况,设定预期目标和完成目标。同时,根据实际完成目标,作为工作人员量化考核的主要内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项目分配式管理的效果。另外,在该项目完成以后,需要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期目标和完成目标进行对比,针对实际情况对相关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这样可以将各项管理工作全面地落实。[6]但是,项目分配式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避免产生管理问题。

3.4集团制管理

集团制管理也可以叫作混合型集团化管理模式,该模式是一种较为先进和全面的管理模式。同时,在集团制管理模式运行中,将上述几种管理模式融合在一起,这样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有效的弥补,可以有效促使综合型房地产企业呈现健康、稳定的发展模式。在集团制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综合型房地产企业的内部构架进行重新编制,这样可以满足综合型房地产发展的需求。另外,需要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能,这样可以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良好的管理效益。

4管理模式应用创新

运营管理是综合型房地产企业发展的核心,因此综合型房地产企业一定要将运营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在传递企业更多文化、价值和理念,提升综合型房地产企业自身服务性能的同时,可以有效扩大企业的运营范围,并且也可以很好地提升企业的服务性能。[7]同时,在综合型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根据市场的变化,构建核心发展项目。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另外,可以为客户提供增值型服务,对服务、销售等工作体系进行一定的转变,并且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发现项目不断延伸,这样可以促使企业呈现全面、稳定的发展模式。另外,在综合型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创新的时候,需要坚持不变,也要坚持改变,也就是说,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性能和管理性能,这样可以为综合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保证。[8]同时,需要将市场的实际情况和消费情况结合在一起,从中发现不足并且进行有效的解决,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综合型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的效果,还是房地产行业改革推进的重要保障。

第2篇:影视产业运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商业地产运营模式资本运营产权式商铺颐高模式万达模式

随着我国商业地产的迅猛发展,与商业地产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崭新课题。目前在商业地产领域有“万达订单模式”、商业地产产权式商铺销售运营模式、房地产投资信托等等。

本文认为商业地产运营是个系统工程,并从商业地产运营的构成分析入手,结合成功案例和具体实践,从系统角度对商业地产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商业运营商占商业地产运营主导地位的新型商业地产运营模式。

商业地产运营构成研究

商业地产运营环节构成

本文认为,商业地产运营环节应主要由地产开发、商业运营和资本运营等三块构成。在商业地产整体运营中,商业是核心和本质,项目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其商业运营的成败;地产开发是基础和表现,没有主要包括拿地和建设的地产开发,附着其上的商业运营则失去了必要的基础和载体;资本运营是线索和目的,商业地产运营的各环节都由资本运营实现耦合,并且任何商业项目都是以良性的资本运营为最终目的。

商业地产运营主体构成

根据运营环节构成,相应的运营主体应包括地产开发商、商业运营商和资本运营商。在商业地产实际运营中,可能出现主体重合的现象,比较常见的是地产开发商同时承当了资本运营商的角色,并且承当了部分商业运营商的工作,这是我国现阶段商业地产运营的一个显著特点。

商业地产运营中的常用模式

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

所谓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是指地产开发商除完成地产开发外,还参与项目选址、商业运营商的选择,并主导整个运营过程的资本运营。

从功能来讲,地产开发是商业地产运营的基础和表现。地产开发是个阶段,而商业地产运营是个长期,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考虑,地产开发商并不适合整体运营的主导地位。但地产开发商具有资金雄厚、土地储备丰富、拿地、建设和销售流程熟悉的优势,并且由于商业地产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被认为首先是地产开发,然后才是商业经营。地产开发商占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具有先天优势。

万达模式是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类型的代表,其创新性和优势在于:地产商充分发挥自身领域优势,通过模块化的标准开发可大大降低项目建设成本;通过耦合大型商业,实现了商业地产运营的内在逻辑流程;在资本运营上,也不仅仅局限于住宅的短期销售模式,而是以地产为载体(分零销售、整体销售、整体上市等)实现资本运营。

但万达商业地产模式有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关注,它们分别是:

商业地产运营中的地产开发具有地产项目本身的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以地产耦合商业,地产占主动对其在整个项目中的利益博弈并无益处,商业运营商可能的变更对地产运营商影响巨大。除通过地产的载体、租金的形式外,资本运营未与商业运营实现耦合。商业运营与地产开发商通过契约方式的耦合,在实现商业的持续经营上(尤其是在商业低迷阶段时)存在一定隐患。

万达商业地产模式要求作为项目主体的地产开发商同时拥有商业经营、资本运营方面丰富的能力。

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

所谓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是指商业运营商除完成商业运营外,还参与地产开发(主要是商业选址、商业设计和商业规划),并主导整个运营过程的资本运营。

商业地产运营的核心是商业运营,无论是地产开发、资产运营,最终的盈利都需要商业运营来体现。商业运营商承担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有以下优势:商业运营商主导项目选址和前期规划,为后期商业运营的成功提供良好基础;商业运营更具稳定性和持续性;资产运营可与商业运营耦合,而不仅仅以地产为载体,可拓宽商业地产资产运营渠道和手段。

下文以颐高商业地产模式为例,分析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的具体情况。

颐高是一家以专业数码连锁业务为基础,IT蓝色房产、IT网络资讯为核心业务,融合IT相关产业于一体的全国性大型IT集团公司。其商业地产具体运营模式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地产耦合:颐高早期采用租赁、品牌输出等形式实现商业扩展;近年逐渐采取购置、联合开发等形式进入商业地产运营的前端,直接与地产开发商在资产上进行耦合,占据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表现在:参与并主导商业物业的选址;用资产的形式与开发商形成强耦合;在项目之初即与开发商建立完善的开发商退出机制,获得项目建成后的资产处置权。

资本运营:颐高通过购置、联合开发等形式获得房屋的产权处置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兼顾商业经营和物业资产的资本运营模式。

总结颐高资本运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资产介入商业地产开发,建立完善开发商退出机制,完成开发商的资本周期(投入并获得合理回报);通过物业资产的部分销售、物业抵押、经营型贷款或引入信托投资等形式,平衡前期资产投入;部分物业长期持有,通过持续经营获得持续的商业收益,物业增值,满足投资人、信托基金的投资回报。

颐高商业地产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商业运营商占据商业地产运营主导地位的商业地产运营模式。该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的创新点在于:

充分发挥了商业运营商在商业领域的专业性,通过资产的强耦合关系实现商业运营在整体项目运营的主导地位,进而实现商业地产运营以商业运营为核心;充分发挥了地产开发商在地产开发领域的专业性;完善的退出机制,保障地产开发商利益的同时,强化商业运营对项目的主导作用;除传统商业地产资产运营模式外,还可实现以商业经营为载体的资产运营,使商业地产的运营更具有持续性;颐高商业模式事实上是实现了以商业为核心,以资本为杠杆的商业地产运营。

颐高商业地产模式对商业运营商提出了新的要求,除商业运营的领域能力外,还需要具备利用资本杠杆把控项目整体运营的能力。

比较分析

第3篇:影视产业运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移动支付 产业链 运营模式

一、移动支付运营模式分析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移动支付市场将从2011年的2400亿美元增加至2015年的6700亿美元,使用手机支付购买商品的用户人数也将达到25亿,预计到2012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却也由于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而没有达到其理论上的最大效益。

从2011年中国第三届移动支付产业论坛我们可以了解到,围绕着这一复杂的产业链目前我国移动支付面临的最大问题也就是一个技术标准问题,而这个技术标准又与运营模式有关,移动支付由谁来主导是关键问题。目前理论界和业界主要是三种运营模式,即以运营商为主导的模式、以银行为主导的运营模式以及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主导的运营模式。而这三种模式的应用时主要是从交易资金来源的角度进行分析。具体来说,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也就是说移动运营商掌握了主要的资金来源;以银行为主体则是银行掌握了主要的资金来源;以第三方为主体则是第三方掌握了资金来源。

在中国移动支付这个新兴市场上,消费者对于新的支付方式没有形成路径依赖,需求也并不十分旺盛。而且,由于目前我国对于电子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法律限定、监管方式等都没有完善,这无疑给政府在协调多方利益和主导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带来很多的阻碍。同时,银行与移动运营商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使他们难以在和谐的氛围中平等合作。银行担心移动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侵占自己的传统支付手段市场份额,所以强烈合作的意愿不是那么强烈。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一方主导,逐步融合,更有利于市场的培育。

因此,我们认为在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初期,在实现基础合作的前提下主要采用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运营,银行承担结算功能,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解决方案的方式进行市场运作。如此选择的原因主要在于移动运营商具有的先动优势。移动运营商提供的通讯渠道是形成整个业务的主线索,而且有着现存的强大的网络平台,可以为产业链上的其他组织提供坚实的业务基础。另外,其有着广大的客户群、商业信誉良好、服务体系完善。最重要的是,移动运营商积极性较高,创新热情较高。移动运营商近些年在市场、促销以及广告上的投入显而易见,他们更有动力采用创新的方式来推广移动支付业务,以此来通过新型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带动其数据增值业务以及客户数的增长。

二、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

事实上,到2011年末,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已经获得了央行发放的非金融支付业务许可证。由于获得许可证的是三大运营商全资成立的支付子公司,也就意味着今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商可以真正做到像支付宝一样的庞大的业务资源。运营商获得支付牌照后,会将其庞大的手机账号和支付账号进行无缝对接,必将使其在移动支付市场快速发展壮大,同时也意味着在移动支付标准问题上,各方都有了共识,也就是将以三大通信运营商为主导的模式。

三大通信商介入支付业务为移动支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即通过通讯业和金融业的结合来发展移动支付。一旦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始在支付领域大显身手,必将成为产融结合的一大经典案例,因此又必须研究一下这样的一个对于监管甚严的金融行业的渗透将会给我国的移动支付产业带来的各种影响极其对产业链各方甚至于监管方带来的全新机遇和挑战。

三、移动运营商主导产业链带来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首先,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直接的利益莫过于其将获得蓝海的手机支付业务收入。支付牌照的获得使得运营商们可以从现在已有的小额支付业务拓展到大额支付,这样就可以充分享受到因为客户的预存款产生的整体经济效益。届时,由于其强大的用户规模电信运营商将可以迅速发展另一项“超级支付宝”业务。

然后,基于对国外移动支付业务的研究,我们发现移动支付业务对运营商的核心意义不在于带来新增收入,而在于拉动内容应用发展、提升数据业务ARPU、降低离网率、吸引新用户并提升企业形象。利用3G网络通道占有独断优势的运营商们可以在用户使用手机支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数据业务ARPU,因为用户在业务使用过程中的浏览、下载等操作将产生数据流量,这样就可以促进运营商内容应用的发展。

(二)消极影响

1.金融风险。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如果由移动运营商来主导,7亿移动支付业务潜力的存在,使得运营商们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没有其他任何一家银行可以与之抗衡,而这显然是不符合国家的金融政策的,同时也不利于对于金融行业的监管,例如会使反洗钱难度加大,金融稳定性被破坏,这样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金融风险。

2.宏观调控。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一旦未来电子支付成为主流支付方式即非现金支付比例提高,以移动终端为工具的手机支付就会成为我国电子货币支付的主要方式,而电子货币的大量使用总是会对一国已有的货币政策调控产生影响,如何衡量货币供应量M2、如何控制货币的供给与市场操作都将给我国的央行调控带来新的重大挑战。

3.运作难度。从微观层面来讲,由于金融领域涉及专业方面的知识,根据SWOT分析法必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就目前来看,虽然三大运营商们已然获得支付牌照成功进入支付领域,但由于其业务还处于初创期,相关业务能力尚不够成熟。

四、发展建议

笔者认为,距离移动支付产业链完全的大统一而又协调发展的目标依然很远,即短期内无论是任何一方主导的移动支付发展模式都无法取得最大的成功,但是行业标准归为统一、运营商主导的方向依然明晰。在综合国内外业界、学术界对于移动支付贡献的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以上对于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分析,笔者就近期内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1.加强产业链各方的协调分工合作,促进移动支付产业的共同发展,推进产业专业化分工。专业化的分工合作特别是通信运营商与银行的合作对于移动支付的发展非常重要。

2.转变消费者的传统支付观念,创造移动支付的应用环境,培养消费者的信任感知度以增加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的信心,培育移动支付市场,引导其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消费支付。

3.政府应加强其管制和协调作用,尽快出台专门针对移动支付产业的政策措施和监管法规,以规范市场的发展,协调各部分分工合作。移动支付牌照的发放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需要政府针对产业链各方涉足金融领域设置具体的监管措施,例如如何加强对移动运营商防止电子货币的推进过程中对于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产生的不良影响,如何加强对于运营商们巨额沉淀资金的日常监管、扫清反洗钱的障碍,这些对于产业链各方而言都无力完成。

参考文献

[1]Ondrus,J,CamPonovo,G.,Pigneu,Y. A ProPosal for a Multi-per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Mobile Payment Environment.IEEE- ICMB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Business,2005.

[2]陈华平,唐军.移动支付的使用者与使用行为研究[J].管理科学,2007.

[3]高从.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机制与效率研究[M].北京邮电大学.

第4篇:影视产业运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产业集群企业 逆向物流 运作模式

1 概述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某一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大量集聚,形成了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在工业化过程中,产业集群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各种产业集群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别明显。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产业集群现象。对企业家们来说,产业集群一方面是企业形成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企业家自身成长的重要外部环境[1]。在我国,实践证明,集群内企业家的成长影响和制约着集群经济的类型和发达程度。

目前对于企业逆向物流运作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个体层面,在产业集群背景下,与一般环境下的企业逆向物流运作模式相比,对逆向物流的运作模式是否有区别的研究较少,因此,在基于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本文将对企业逆向物流的运作模式进行研究。

2 产业集群企业逆向物流运作模式的特点

所谓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 是指企业为了重新获取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对废弃产品进行正确处置,将下游消费一端的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及相关信息返回上游生产一端的过程。重新获得产品的使用价值或对废弃产品进行正确处置是实施逆向物流的目的所在,流动的对象包括产品、运输产品的容器,以及相关的包装材料和信息等,同时对退回的产品或废弃物进行回收、分类、检验、拆卸、再生产及报废处理等。针对逆向物流的定义,同时结合产业集群中企业的特点等,我们对逆向物流的运作模式进行归类,主要分为企业逆向物流自营、企业逆向物流外包、企业逆向物流联营合作三种模式。下面我们就将对不同模式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2]。

2.1 企业逆向物流自营模式

所谓企业自营逆向物流模式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自行建立逆向物流体系,对退货和废旧物品等自身进行回收处理。通常情况下,这种运作模式需要企业自行建立物流体系,对企业的经济实力及规模要求比较高,有能力对逆向物流进行管理,同时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品,这些物品一方面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另一方面危害周边的环境。在产业集群企业当中,由于大部分企业都是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对于建立独立的逆向物流体系,可能无法做到,因此自营模式对集群企业来说不适合。

2.2 企业逆向物流外包模式

所谓逆向物流的外包模式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其回流产品的回收处理过程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业务利用协议的形式,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由专门的逆向物流服务企业进行实施。这样,企业可以集中精力,将所有的资源集中到最具竞争力的业务上,进而在局部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产业集群中,除去供应链上下游上的企业外,还有配套服务企业和机构游离在供应链外为供应链企业提供服务,例如研发机构,第三方外包企业。企业逆向物流外包模式可以通过第三方外包企业作为中转站实现。也就是说不同企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废弃物可以通过第三方外包企业重新分配作为其它企业的原材料,从而实现产业集群企业内部的逆向物流[3]。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逆向物流外包模式示意图

2.3 企业逆向物流联营合作模式

所谓企业联合经营逆向物流合作模式是指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逆向物流活动更好的效果,生产相同或者相似产品的企业通过合作,以合资等形式共同建立逆向物流系统,进而为合作企业,或者非合作企业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通过在合作企业之间形成相互信任、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物流伙伴关系[4]。

在产业集群企业当中,除去生产相同产品或者相似产品的同行业企业外,还存在其它一些辅助的生产企业。集群企业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可能制造出一些废弃物,而这些废弃物能被这些辅助生产的企业作为生产的原材料,加上集群企业地域临近的特点,他们之间存在着企业间的绿色合作,可以通过绿色合作关系直接运作逆向物流的联营合作。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逆向物流联营合作模式

3 产业集群企业选择逆向物流运作模式需考虑的因素分析

对于逆向物流来说,其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践过程中,其运作模式主要包括自营、外包及联营合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运作模式,对运作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实现选择的最优化。由于集群企业的自身特点有别于其它一些大型企业,因此集群企业选择具体逆向物流运作模式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将从经济因素、管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三大因素对其具体模式进行分析[5]。

3.1 经济因素

对于企业来说,物流被称为“第三利润源”,就是因为它能够对生产运作过程中的潜力进行挖掘,进而降低成本。成本对于逆向物流来说,也是一个不重要因素。企业投资的任何一个新兴项目,收益率是其考虑的重要内容。因此,回报率的多少也是企业实施逆向物流时重点考虑的内容。在产业集群企业当中,由于规模的限制,采用逆向物流自营模式的话,将迅速提高单个企业的成本。逆向物流外包或是联营合作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规模效应,形成一种外包非核心业务或者企业间的绿色合作状态。

3.2 管理因素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其经营模式的选择受到规模和实力的影响和制约。通常情况下,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因资金实力雄厚,涉足较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并且在人才和流动资金方面占据较大的优势,具备独立建立逆向物流系统的能力,可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流计划,进而完成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另外,对于规模较大的生产商来说,可以对逆向物流业务进行拓展,进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回收那些不合格的产品,及时进行处理,降低消费者的投诉,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进而巩固和强化自身的竞争力。相反,对于小企业,受到资金、人员、设施的影响和制约,开发逆向物流系统进行回收业务的能力比较弱,其运作逆向物流业务只能通过寻求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来完成,自己则将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

3.3 社会因素

在不可预测性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导致逆向物流的实施运作面临较大的风险。在选择逆向物流运作模式的过程中,要求企业能够实施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物流服务,不断降低各种无法预知的风险,进而提高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由于逆向物流活动涉及较多的部门,在实施过程中,要求不同业务的工作人员要进行沟通、相互协作,共同处理逆向物流业务。因此,从社会因素来考虑,逆向物流外包模式和联营合作模式都能很好的降低这种风险。

4 结束语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循环经济是人类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经济发展模式,而逆向物流作为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保证。因此,国家在大力扶持产业集群行业以及提倡发展循环经济时,应把逆向物流的发展纳入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可根据自身企业特点实施具体的逆向物流运作模式[6]。

参考文献:

[1]Marisa P.De Brito,Rommert Dekker,A framework for rev-

erse logistics,July 2003:11-7.

[2]向军.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逆向物流研究[D].中南大学,2007.

05.

[3]范江华.企业逆向物流运作方式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

[4]陈洪容,司瑞红,廖麟志.循环经济下的逆向物流[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6,6:27-28.

[5]马峰.企业逆向物流模式的选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第5篇:影视产业运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化工园区;应急监管模式;研究

江苏连云港化工产业园成立于2003年6月,规划面积9.72平方公里。是苏北地区唯一的省级化工产业园区。园区东临黄海,南靠灌河,北依新沂河,环境容量大,发展空间广,人口密度低,被环保、化工专家誉为“江苏省发展化工产业的首选之地”。园区建设因地制宜,着力创新,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统一供水、供热、集中净化排污的要求。目前进区企业近百家,产品主要为医药、农药、染料、生物化工制品四大类。化工园区的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化工产业发展,但也带来了环境安全问题。事实上,化工园区已经构成一个完整、复杂的宏观系统,其事故风险具有连锁性和扩张性[1-3]。开展化工园区应急管理工作,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已成为化工园区管理者当前高度重视与关注的热点。

1 园区潜在事故及危险性分析

化工园区中医药、化工企业比例较高,生产、使用、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多、数量大,生产工艺复杂,极易造成灾难性事故,并引起连锁反应。因此,化工园区整体的危险性,不仅源自单个入园企业的危险性,而且更取决于入园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4-6],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化工企业由于生产所用的原料、中间体甚至产品本身绝大多数都是危险化学品,大多又在高(低)温、高(低)压等环境下进行生产,工艺比较复杂,操作条件严格,稍有不慎,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

2)生产、储存装置日益大型化,使得化工园区内重大危险源数量众多且比较集中,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或危险化学品泄漏,易引起周边其他重大危险源相继发生事故,从而引发灾难性的“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

3)化工园区临近灌河、新沂河等地表河流的入海口处,发生危险化学品重大泄漏事故时,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的水源污染和生态破坏。

2 园区应急监管模式研究

2.1 现代应急管理模式

传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注重事件发生后的即时响应、指挥和控制,具有较大的被动性和局限性。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更加全面、更具综合性的现代应急管理理论逐步形成,并在许多国家的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现代应急管理主张对突发事件实施综合性应急管理[7-8],强调对潜在的重大事故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全过程管理,即由预防、准备、响应、恢复4个阶段组成,使应急管理工作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理念[9-10]。

图1 化工园区应急管理模式示意图

应用现代应急管理理论,综合考虑化工园区兼具城市、企业应急管理特点,但又介于两者之间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在于预防与准备;而对于化工园区应急管理而言,预防重在风险防控,准备在于应急队伍、应急平台、应急组织、应急预案,响应和恢复则主要体现在运行机制上。基于此认识,笔者研究提出江苏连云港化工产业园事故应急管理模式,如图l所示。

风险防控、应急队伍、应急平台、应急组织、应急预案、运行机制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构成了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的一个有机整体,建立起化工园区应急管理新模式。

2.2 新模式在园区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2.2.1 建立和健全应急体制及运行机制

化工园区危险源集中,风险高;应急管理涵盖部门多,涉及领域广,需要有机构有专人负责。化工园区应建立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机构,明确其属性、编制、人员、职责等。化工园区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与指挥组织架构应是模块化的[12],该组织架构内各种职位可随应急范围内行政管理的具体情况而设置,即根据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和应急需求来启动相应部门、机构。

此外,应建立完善园区内部之间、园区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日常安全监管和应急协调机制,提升化工园区的协调和整合能力;建立由公安、消防、安监、环保、海事、交通、卫生、城管各部门参加的应急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园区整体安全状况,及时解决园区应急管理重大事项;同时建立分级响应机制,明确企业、化工园区及上级政府各自范围内的分级原则、响应规定及其相应的等级标准。

2.2.2 构建风险防控管理体系

构建化工园区风险防控与管理体系,从企业和园区两个层面着手。

企业层面:入园企业开展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普查、申报或登记,全面掌握园区内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数量和分布;对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分级,确定化工园区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的重点,实行园区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的基础上,推动企业建立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严密监视可能使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态向隐患和事故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及时给出预警,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园区层面:化工园区应组织开展园区整体定量风险评价,分析确定化工园区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化工园区内各种潜在事故的后果影响进行评价,确定事故的影响范围、项目间的相互影响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根据整体定量风险评价结果,分析化工园区风险容量,科学规划化工园区现有空地发展规划。

2.2.3 增强应急救援队伍处置能力

化工园区主要危险是化学品火灾、爆炸、泄漏等事故。对此,重点加强驻园或临近园区的公安消防特勤队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本着“专而精”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配备现场检测、爆炸抑制、泄漏封堵、化学洗消、风险评估等装备。鉴于园区内一些化工企业建有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应从园区整体层面整合入园企业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根据各企业特点配备相关抢险救援装备,使之成为熟悉特定化工领域、专业技术强的特种工程抢险队伍。此外,医疗救护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过程的重要环节。化工园区可适当酌情建立化学品专业医疗救护队伍,或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医疗救护队能及时赶到事故现场,配合抢险救援行动。

2.2.4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针对当前化工园区应急预案普遍存在的操作性差、不成体系等问题,应进一步建立完善入园企业应急预案评审与备案制度,通过预案评审,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保证应急预案切实可行、科学有效;加强和确保化工园区各层级预案之间相互衔接,实现园区应急救援整体联动。即,园区总体预案和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预案要相互衔接,园区预案与企业预案要相互衔接,园区各类专项预案之间要相互衔接。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结合化工园区实际情况,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应急资源与设施等变动情况,以及演练效果,检查预案,发现预案的不符合性,及时修改完善应急预案,保证预案的实效性。此外,还应将应急预案编制与应急平台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应急预案的数字化管理。

3 结论

化工园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化工园区应急管理也已成为当前安全监管领域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在研究了化工园区的特点、危险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提出以重大危险源普查与监控、区域风险评价和安全规划为重点,构建风险防控与管理体系,增强化工园区应急救援队伍的处置能力,完善化工园区应急预案体系,以实现园区应急管理体制、组织及运行机制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高建明,曾明荣.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现状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3):52-55.

[2]魏利军,多英全,于立见,等.化工园区安全规划主要内容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5):16-19.

[3]魏利军,多英全,于立见,等.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方法与程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9):45-51.

[4]曾明荣,魏利军,高建明,等.化学工业园区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5):58-61.

[5]张海峰.我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4,4(12):5-7.

[6]余雁.国外化学危险品应急响应系统简述[J].安全,2002,23(2):42-44.

[7]计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肖鹏军.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危机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吴宗之,刘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及预案导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10]刘铁民.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第6篇:影视产业运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

一、黄冈市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背景与现状分析

1.发展背景

黄冈市作为国家重点贫困城市,地理环境较好,相较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的发展更有优势。为了摆脱贫困的现状,如何合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发扬“绿色人文”的农业文化,将农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逐渐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农业转变,是实现农业精准扶贫的必经之路。

从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来看,作为重视农业发展的黄冈市,此次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全方位运用处于创新性改造的核心地位。对于黄冈市发展现代农业而言,应该充分抓住这一契机,利用物联网技术创新农业生产运营模式。

2.发展现状

建立农业观光园,创新农业营销服务,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逐步实现市校结合,是目前黄冈市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因此,互联网+技术更好地应用是当前农业现代化的新思路。

(1)增长方式:数量增加向质量效益并重转变

在黄冈市农田里,水稻生产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实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结合草食畜牧业发展,“粮改饲”“油菜―再生稻”、“两种三收”的高效生产模式得到推广。黄冈市加快了良种引繁推广步伐,建立一批市级标准化示范园。如2016年上半年,黄冈市建立了市级标准园13个,其中茶园3个,药园4个,桑园2个,果园4个。同时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订单化生产,大办样本示范点,推广中稻再生稻、春秋青饲玉米连作、虾稻共生等高产高效种养模式,亩平纯收入较单纯种稻可增收1800元以上。

(2)农业功能:生产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

黄冈市举办了英山茶叶节、蕲春李时珍医药文化节、武穴油菜花节等一些大型活动,使农业内部发展潜力被充分挖掘;休闲采摘基地涌现,如:麻城市纯阳山生态农业观光园、浠水金藤葡萄休闲农场、猕猴桃基地,黄梅蓝莓基地,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经营形式: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黄冈市农村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向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企业向功能园区集中。黄冈市同时支持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组建以生产、销售、科技、农技等为合作载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700家,其中种粮大户1373个,家庭农场42家,粮油专业合作社199家,规模以上畜牧龙头企业96家,规模以上养殖龙头企业(基地)358家,牧业专业合作组织1503个。黄冈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较为稳健,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12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2家。

3.“互联网+农业”发展

黄冈市的“互联网+农业”主要从3个方面体现。第一,创新农业营销服务。培育新型流通业态,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扩大农业对外宣传和合作,强化农产品产销接。第二,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制定“智慧农业”科学发展规划,加快与农信通、普天信息、电信、移动的深度合作,着力打造全市现代农业的数据汇聚中心。将信息化渗透到农户生产、经营、消费、学习等各个具体环节,实现农业信息与广大农户和企业精准对接,提升信息服务的精准化。第三,加快了推进“市校合作”。加快与武汉高校在农业生产基地、项目、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发挥农科院科研优势,加强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黄冈市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问题

经实地调研发现,目前黄冈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面临着以下几点问题,是在进一步实现精准扶贫,全民脱贫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1.农业科研人员缺乏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农业高科技人才的支持。黄冈市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黄冈市留下了大量重点高校的人才,但相对而言,专业技术型人才仍然缺乏,例如农业科技人才。

发展现代农业与高新技术密不可分,而贫困地区农民素质整体不高,科技、文化水平以及受教育水平较低,思想上有很多局限性,针对农业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缺乏做大做强的意识、风险投资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

2.特色农业发展缺乏特色

农业现代化发展要从更多具有发展前景的农产品以及观光旅游区入手,黄冈市某些贫困县虽本着“特色农业”的思想不断发展特色旅游区,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专业指导以及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往往照搬一些地区的产业模式,使得农业结构趋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三、对黄冈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1.创建一村特色农业品牌

延续“一村一品”的思路,进一步调整当地农业结构,对本地特色农业资源进行整合,促进产业做大、做强。树立品牌意识,鼓励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自己的农业观光园,将农业发展与第三产业相结合。

2.吸引高科技人才,加强农业培训

在挽留人才、吸引人才方面,需要黄冈市市政府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更多的技术型人才愿意留在诸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才在黄冈就业创业,需要为高科技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研究条件,逐步扩大受益人群。同时,针对本地人才培养方面,要通过培养种养大户、加工大户、营销大户发展完善的产业链,综合形成农村经营大户,带动周边群众受益。同时,可以通过农业招商引资,引导当地群众利用土地入股、就地务工等方式参与产业开发,获取发展收益。

参考文献:

[1]刘玉忠,“互联网+农业” 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创新科技,2015.

[2]宋小路 赵丽艳 李琦,现代农业观光园的低碳规划设计路径[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6.

第7篇:影视产业运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云南 FDI 产业结构 面板数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对外商直接投资采取了一系列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增大。一般学者认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会产生溢出效应,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中可以看到,产业结构中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占优势比重的过程,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是一个符合经济发展历史和逻辑的过程。

十会议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领域的主攻方向就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云南地处我国欠发达地区,自1998年以来,云南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呈上升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云南的产业构成和FDI的产业结构特征,并以云南的三产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各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和各产业增加值为变量,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实际利用外资额对产业增加值的贡献,进而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云南产业结构的影响。为云南进一步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优化产业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云南GDP的产业构成和产业发展的特征

(一)云南GDP的产业构成(1998-2010)

由表1的统计,可以看出1998-2010年间,云南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从1998年的22.03%,下降到2010年的15.34%。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1998年为44.68%,之后缓慢下降,2002年比例为40.42%,之后又缓慢上升,2010年达到44.62%,第二产业在GDP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98年的33.29%,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到2010年,已经达40.04%,与第二产业的差距相差4.58个百分点,差距最大的是1998年,差距为11.39个百分点,最小的是2002年,差距仅为0.88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律一般为: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后趋于稳定,第二产业是大幅上升后趋于稳定,然后略有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持续上升。全国发达地区的第三产业,已经在GDP产业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和这些地区相比,云南的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严重偏低,加大云南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是云南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

(二)云南各产业发展的特征

云南的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资源导向”特点。产业的发展主要建立在自然资源开发的比较优势上,导致产业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竞争力不强,企业对科技的有效需求不足。R&D经费投入低,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薄弱。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技术创新没有成为产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吸引投资的产业配套能力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色产业的集聚和特色产业链的迅速形成。缺乏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产业分工地位较低,整体上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具体表现为:

1.农业发展的特征。现代农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发展特色农业过程中,云南还没有摆脱传统农业思维定式的束缚,大部分特色产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涉农企业的产业化程度低,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不健全。大部分特色产品都以原料产品形式进入市场,虽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产业链条短,附加值效益低,规模化、市场化开发程度不高。农业经营组织规模小,风险承受能力低,对科技化投入的积极性和能力都很弱。这种生产形式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十分不利。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新产品、新品种科研开发不力和科技推广不到位,带来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产品流通困难。既缺乏有效的促销手段,也缺乏功能齐全的专业市场。

2.工业发展的特征。以采掘和原材料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云南省工业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程度较高,轻重比例不协调,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突出。工业结构层次偏低,资源优势得不到高效与合理的利用,生物、水能、矿产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工业经济整体效益偏低,工业化整体水平难以得到快速提高,必须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3.服务业发展的特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对缓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并不明显,云南的传统服务业仍然停留在传统方式上。因采用新技术获得竞争优势而导致的服务业的集中现象并没有出现。传统服务业的市场竞争仍停留在小、散和竞争不充分的状态。第二,生产业的发展不充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省从事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的人员数量减少,从事社会服务业的人员数量则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云南的产业向集约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发展。

云南FDI的产业结构特征

历年各产业利用FDI比例(1998-2010)。由表2的统计可以看出,1998-2010年间,云南第一产业利用FDI的比重偏小,只有2004年,超过了10%,其余年份都低于10%,其中,2010年,第一产业利用FDI的比重,只有1.25%。在利用FDI方面,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其中,只有1999年、2000年、2002年和2008年,第三产业利用FDI超过了第二产业,其他年份,第二产业利用FDI都超过第三产业。1998-2010年,三次产业平均利用FDI的比例分别为:5.42%、52.19%和42.39%。云南在利用FDI方面,总体处于“二三一”的状态。

2008-2010年第二产业利用FDI的内部比例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在第二产业内部,2008-2010年间,制造业实际利用FDI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平均比重为49.3%,接近一半。建筑业实际利用FDI的比重,增长迅速,从2008年的2.33%,增长到2010年的37.26%。

2008-2010年第三产业利用FDI的内部比例分析。

从表4的统计中,可以看出,云南第三产业利用FDI,部门分布的极不平衡。从3年的平均值来看,云南的第三产业利用FDI主要集中在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占2%,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占3.27%,比例非常低。其他部门,如地质勘查、水利管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利用FDI的数量都为0。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云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理论模型与方法的选择

面板数据是调查经历一段时间的同样的横截面数据,具有空间和时间的两种特性。它还有其他一些名称,诸如混合数据,纵列数据,平行数据等,这些名字都包含了横截面单元在一段时期的活动。面板数据的优点在于:提供了更有价值的数据,变量之间增加了多变性并减少了共线性,而且提高了自由度和有效性。能够更好地检测和度量单纯使用横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无法观测到的影响。能够对更复杂的行为模型进行研究。

(一)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类型

对于面板数据模型,其中,i表示第i个横截面单元,用t表示时间标识符。可能的情形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是变系数模型。这种情形除了存在个体影响以外,在横截面上还存在着变化的经济结构,因此结构参数在不同的横截面单位是不相同的。

二是变截距模型。这种情形在横截面上个体影响是不同的,个体影响表现为在模型中被忽略的反映个体差异的影响,又分为固定效应及随机效应两种。

三是不变参数模型。所有系数都不随时间和个体而变化。在横截面上没有个体影响、没有结构变化,也就是,。则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给出了和的一致有效估计。相当于把多个时期的截面数据放在一起作为样本数据。

(二)确定选择类型

1.确定影响形式。根据对个体影响处理形式的不同,模型有固定影响模型和随机影响模型两种,因此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便是如何在固定影响模型和随机影响模型中进行选择。在确定固定影响还是随机影响时,一般的做法是:首先建立随机影响的模型,然后做Hausman检验该模型是否是随机效应模型。

2.确定模型形式的F检验。得到面板数据之后,用F检验确定属于哪一种类型。F检验的两个原假设为:

H1:回归斜率系数相同而截距项不相同

H2:回归斜率系数和截距项都相同

构建F统计量:

其中,S1为变参数模型的残差平方和,S2为变截距模型的残差平方和,S3为不变参数模型的残差平方和,N是总个体数,T为总时期数,k为解释变量的个数。

获得S1,S2,S3后手工计算F2,F1,并查找临界值做出判定。判定规则为:

若不能拒绝假设H2,则为不变参数模型,检验结束。

拒绝假设H2,则检验假设H1。如接受H1,则模型为变截距模型。

若拒绝H1,则模型为变参数模型。

云南省FDI的产业结构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择与数据预处理

本文采用1998-2010年的年度数据,以各产业的增加值GDPi为被解释变量,以各产业外商直接投资中实际利用外资额FDIi作为解释变量。根据当年的平均汇率,对数据做了统一单位处理。同时,为了减少各时间序列的剧烈波动,消除数据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分别对各组指标数据取自然对数处理。计算过程采用软件Eviews 6.0进行处理。

(二) 模型的确定

1.确定影响形式。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应该拒绝原假设。不能将模型设定为随机模型(见表5)。

2.确定模型形式的F检验。

首先,分别计算3种情形的模型形式:变参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及不变参数模型,并在每个模型的回归统计量中可以得到相应的残差平方和S1=2.721185、S2=2.837140和S3=3.366232。

其次,分别计算F统计量,其中N=3、k=1、T=13,得到的两个F统计量分别为:

F1=((S2-S1)/2)/(S1 /33)=0.70

F2=((S3-S1)/4)/(S1 /33)=1.96

在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下,得到相应的临界值为:

F2(4, 33) =2.66 F1(2, 33) =3.29

由于F2

结论

T检验的P值为0,F值为132.5169,F检验的P值为0,调整后的R-squared为0.775833。可以看出,检验结果均显著,说明模型形式正确。从整体上讲,云南外商直接投资与各产业产值增加的panel-data模型检验总体效果良好。结果表明,云南各产业引入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各产业产值增加0.39个百分点,各个产业产值增加受引入FDI的影响没有明显差距。云南虽然有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但是受云南总体经济基础较差,投资环境不尽如人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科技投入不足、人力资源素质较低、地理位置偏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云南本身的产业结构存在资源性和原料型的特征,而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上。这些都导致云南吸收FDI的总量小,结构不合理,FDI对云南的产业结构调整尚未成为积极因素,这也是导致云南与中国其他发达地区经济差异逐渐拉大的重要原因。虽然一般的研究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导向的作用,引领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变革。但是,外商直接投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落后地区的产业结构,只有当外商直接投资持续、深入地介入各个产业,才能成为改变该地区产业结构的一个因素。 所以,云南应该全面入手,大幅度改善经济发展(投资)环境,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FDI数量,优化FDI结构,最终促进云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白仲林.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3.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09-2011[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011

4.吴岚.云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云南科技管理,2007(6)

5.杨杰等.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Granger检验及西部面板数据(1998~2)的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7)

6.郭克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0(2)

7.黄志勇等.FDI对上海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8 (4)

作者简介:

第8篇:影视产业运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 影视产业;数字技术;全网融合;产业统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文化产业统计与评价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B2012WT105);河北联合大学基金项目“资源转型期的唐山市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项目编号:201201)。

当互联网络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多的角色,而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诉求层次不断宽泛,曾经举家围坐以听广播、看电视为娱乐重心的时代悄声离开,中国影视业的变革大幕已然拉开。2010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对电影产业给出具体规划,“十二五”规划中更是将影视制作、文化创意、演艺娱乐等列为七大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对象,中国影视产业从政策扶持和市场环境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2004年国家统计局、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简称“框架”)中,电影、电视、文艺表演被列入核心层,影视产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数字技术对影视产业的“全方位”推动

随着数字技术的推进,“数字内容产业”在我国逐步成为热点概念,具体包括数字出版、数字学习、数字游戏、数字影音和网络服务的内容,其中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动漫产业等重点行业快速发展。针对数字电影在中国市场的需求,我国政府从投融资环境、税收优惠和技术进步上给予多方政策扶持。2008年8月,总投资近20亿元的“中影国家数字制作基地”开始运营,从电影拍摄制作、发行和放映三个技术环节实现影视数字化。一方面通过胶片电影的数字化和新数字电影的录制,为我国数字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片源,仅2012年5月可供订购的商业平台就有1317部影片提供选择;其次利用更加便捷的卫星、网络和移动存储等传输途径实现数字化发行;并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加快大中城市高、中端数字影院和乡镇流动数字放映的推广应用,目前已成立农村院线285条。数字电影因其投资规模灵活、拍摄制作周期较短、院线支持和投资回收快等多方优势而备受青睐,2012年7月10日和17日,由天津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投资的《爱开始的地方》和浙江天鹏传媒有限公司投资的《秘密花园》的两部数字电影开机,拍摄期一个月,预计年内上映。此外,新型数字电影放映厅的模块化运营打破了传统的影院单一模式,更大限度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娱乐消费需求,为电影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硬件条件。

我国数字电视主要由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和直播卫星电视三部分组成,产业环境较为复杂,媒介通道间竞争激烈。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都已进行了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转换,并向独立资本运作和规模化态势发展。尽管有线数字电视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旧是基本收视费,而随着付费电视内容的不断丰富,付费频道和增值服务也逐步扩展。地面数字主要有高清电视、PCTV和车载产品等,其中车载接收特别是公共交通车载传媒发展迅速,而高清节目由于内容单一和竞争匮乏而发展缓慢。直播卫星电视发展最为迅猛,强大的传输功能不仅突破地域限制、更能覆盖广大偏远农村,已经成为影视作品传播的首选通路。

同时,随着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手机网络用户的大幅飙升,也为手机动漫带来巨大的拓展空间。近年来动漫网络以40%的速度发展,据中央动漫平台显示数据,2012年我国手机动漫业务全网商用上半年实现信息费收入达到102亿元,开始成为业内新的收入增长点。

二、网络新媒介与影视传媒的“全业务”布局

从2005年至今,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周期,从土豆、优酷、迅雷、酷6等几方争雄发展到2011年的17家主流在线竞争局面,播放覆盖人数达到34亿,网络视频已经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媒体模式。网络新媒介的可观效益不仅吸引了广元资金的产业投入,激烈的行业竞争也推高了影视作品的版权收益,从而在投入、营销和展出等关键环节促进了我国影视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为抢占市场份额和不断负重的运营成本将网站间从恶性竞争推动到战略整合,2012年3月土豆和优酷两大视网的合并未能实现独霸天下的梦想,反而推动视网行业的全盘整协和业务革新。

网络视频作为播放主流介质之一,网络版权日益成为影视作品收益的重要组成,也是视频网站运营的主要成本和网络监管的难题。2010年开始,相关部门加大网络盗版的管理和处罚,网络版权的争夺已经成为视网存在和发展的重点。以国内惟一一家上市的视网乐视为例,旗下建立的国内最大互联网版权影视库拥有5万多集电视剧、4千多部电影的网络版权和超过70万的付费用户,强大的资源支持是乐视网巩固行业地位和业务发展的关键。2011年10月,乐视与土豆合作,土豆借助乐视的视频资源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剧作观看要求,提升了平台价值;而乐视加强了广告渠道,降低了版权购销成本,增强了品牌影响度。 2012年7月,乐视和网易宣布联姻,乐视负责提供CDN分发、视频信息、内容及播放的技术支持,而网易作为“中国四大门户”网站在合作平台上优先选用和推荐乐视网提供的独家视频内容,负责页面和广告经营并向乐视分期支付1亿元利润。通过网站合作的优势互补,既有效避免了恶性竞争,又充分发挥了影视作品版权的经济价值,通过平台共享提高了网站的商业价值和收入规模。

网络新媒的快速发展在与传统媒介强烈竞争的同时也产生了融合的趋势,以电视、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多方资源共享 “一云多屏”模式的“全业务”布局开始成为产业投资战略。2012年7月,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旗下百视通投资风行,搭建视频服务提供与互联网视频运营的“台网融合”平台模式,提升了节目制作、电视台版权、互联网版权、新媒体版权等多方位的产业协同效应,完成从内容、播出、营销、推介的立体式运营体系,实现了影视产业内容上“一云多屏”的资源共享,既摊薄了成本又扩大和巩固了市场占有规模。此外,百视通又提出上海“百万清”高清互联网机顶盒业务,与印尼电信协议“联合运营”IPTV、互联网电视产品,并拟与新浪合作推出“社交电视”服务,贯通产业上下游以打造立足未来市场的“多屏全业务”战略发展模式。

三、新型影视数据服务面的“全社会”开放

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真实有效地社会信息回馈,以便决策部门进行合理的产业指导和投资者的战略调整。在2004年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中,对电影业的投入统计主要有电影制片单位数和电影产量两个指标,对电影产出的统计主要有电影发行单位数、电影院线数以及电影放映场次、观影人数和票房收入组成。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进程和影视产业准入门槛的调整,大量社会盈余资金开始向影视产业注入,各种规模影视投资、制作公司如雨后春笋,产业投融资实现社会化,跨行业、跨区域,甚至国际的合作极为普遍,而仍旧以制作和发行单位作为统计指标已不能很好反映产业投资现状。在电影放映统筹安排的时代,电影放映场次和票房收入成为缺乏经济价值;进入到电影院线资本化运营阶段,观影人数、票房收入和放映场次才实现了联动效应。目前,我国已在全国30条院线的800多家影院推广建立电影票房数据系统,向各级电影主管和相关部门每日报送数据以方便院线公司经营管理和对电影市场的管理。2012年7月,国家电影专资委电影资金办开始向全社会提供电影票房及相关数据服务,通过免费和有偿的方式向电影管理、业内发行和制作、业外研究等多方层次提供数据服务,更好地为助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当前电视产业统计指标主要有电视台数、电视节目套数和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时间以及电视剧制作部、集数等量化指标。其中,电视台数和节目套数属于稳定性指标,短时期内不会发生显著变化,适用于电视产业中长期政策层面调整范畴;在电视产业统计中体现最为灵敏的是电视节目收视率和与之相关的广告和付费收益。目前,我国共有360家电视台和2 058套节目,除央视作为国家信息播放窗口的特殊地位外,各级省、市及卫星电视台间在影视剧资源和娱乐节目制作上的竞争尤为激烈。湖南卫视引入并首播两部精装剧作《天涯明月刀》和《轩辕剑》,并以金芒果剧场和周播剧的新形式播出,为湖南卫视带来许久未见的同时段收视第一的成绩。而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以才艺选拔的竞赛形式既达到了娱乐目的,又通过素材挖掘向社会传递正面能量,并借以良好播出平台积极扩展产业外延,使项目效益实现最大化。

从影视作品的播放视角,除了院线播放的票房收入和电视收视率外,随着播放渠道的多元化,影视相关数据指标不断增加。近年来,由于互联网在家庭生活的快速普及和视频网站、手机电视技术的逐步成熟,特别受“三网融合”和“全业务”整协的影响,很多影视作品几乎达到台、视同步播放,越来越多的视群离开实体观影和电视的单向播放方式,转而选择更加自由、内容丰富、具有良好人机交互界面的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因此,影视作品的网络播放点击率和流量统计已经成为影视作品效益评估的重要数据依据。这些指标数据由网络终端消费者在线操作而实时更新,没有直接参与影视作品的效益分配而后台更改的干扰,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真实反映作品的社会反响。同时,网络点击和评价也成为影视业投资者选择的风向标、网络版权购买的参考标准以及延伸产业如影视作品奖项获得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政策的推动,影视产业从投资、制作、运营和销售的整体环节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产业融合和业务的立体化拓展成为影视产业当前及未来阶段的发展战略。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配套适应现状的服务体系,影视产业在文化产业统计中应增加对行业制作投资规模、行业相关资产投资规模、行业外延产业投资规模的投入统计,加强作品版权、广告营销等商业管理和网络、移动多平台的产出统计,打造全面系统的影视数据平台为各方各层次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 王莉.新时期电影转型与传播理念的变迁[J].电影文学,2010(18).

[3] 景虹梅.论新时期电影的多元态势与整合拓展[J].齐鲁艺苑,2005(04).

[4] 周荣挺,胡云.从美国编剧罢工看数字时代信息版权的演变[J].电影文学,2010(04).

第9篇:影视产业运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横店 影视基地 发展模式

一、中国影视基地的发展背景

我国的影视基地在建设之初,往往与当地政府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一般选址在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将影视剧明星效应与伴生的旅游效益相辅相成。

成立于1987年的央视无锡影视基地是国内最早的影视拍摄基地。上世纪80年代末,基地建造的第一个人造景观——“西游记艺术宫”对外开放后游客爆棚,此后央视高层因势利导,相继成功开发了唐城、三国城、水浒城等,迅速将无锡影视基地发展为中国规模大、游客多、效益好的影视拍摄基地和旅游景点。而后,中山影视城、横店影视城等纷纷建立,在促进电影业发展的同时也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助推器。然而,也有一些影视基地仓促上马、盲目投资,处于闲置和亏损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视基地的建设格局在新形势下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影视基地开始思考探讨未来的发展模式和上升空间。

二、横店影视城发展浅析

(一)浙江横店影视城简介

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横店影视城,地处浙中黄金旅游线上,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场景而被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横店影视城在影视、旅游界颇具影响,并荣获多项“全国之最”,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在这里诞生了《》《汉武大帝》《英雄》《无极》《木乃伊3》等七百多部优秀影视剧。

(二)横店影视城的发展模式

1.建设高效产业链。建设产业链并非简单的要素汇聚,更不是影视城的盲目扩建,其关键在于各要素部门形成和谐、顺畅、高效的市场化运营。

横店影视城不仅仅提供拍摄场景这一单一功能,而是将产业链和盈利点从服务领域向内容领域拓展,通过突破产业链界限促进大电影产业集聚,影视基地的盈利能力也大大增强。横店影视基地于1996年由横店集团投建之初,是上世纪惟一一家背景单纯的民资影视基地,这意味着它背后缺乏源源不断的剧组资源,市场化运营成了惟一出路。上世纪90年代横店影视基地经营惨淡,但随着影视制作的日渐市场化,在2000年横店集团宣布“免场租”后,众多影视制作企业纷纷涌入横店。1996到2005九年间,影视基地从每年只有三五个剧组到累计接待剧组近三百个,迅速发展的背后是影视制作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结果。

2.发展复合化盈利模式。横店影视城的发展已经摆脱了单纯的影视拍摄盈利模式,开发出影视旅游的特点与功能,以影视主题公园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横店影视城共有主题公园,分别是秦王宫、屏岩洞府、梦幻谷、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大智禅寺、清明上河图、宁波凤凰山海港乐园。除了这些可以用于外景拍摄的主题公园,横店影视城还建起了横店集团展览馆等一批文化教育馆园及度假村等休闲娱乐场所。横店的旅游发展更加关注游客的娱乐性、参与性和体验性,以高科技手段和新颖的艺术表现方式,创造了新奇、富有吸引力的感官效果。

3.突出基地的文化内涵。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日益成为一个重大课题,影视基地的发展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基地内的景点建设最初基本都是为了方便影视剧拍摄的外景服务,并没有深入挖掘景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或历史事件的文化内涵。而建设影视基地的文化内涵,使其真正成为文化产业的有效组成部分,才能获得长足的提升。

横店影视城坚持“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随着横店影视城旅游文化资源的不断整合,旅游产品的不断升级开发,横店影视城已成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现有大型影视特技节目《暴雨山洪》,高科技影视项目《梦回秦汉》以及全球最大火山实景演出《梦幻太极》等各类演艺节目一百多个。其中《梦幻太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思想用大型歌舞形式加以演绎,美轮美奂,壮丽恢弘。在世博会来临之际,横店影视城更是隆重推出了2010年的新版演绎,使游客享受到了更加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4.整合资源,加强协作。2004年8月,浙江各地最有知名度的34家影视拍摄基地和旅游景点共同签署协议,自发组成浙江省影视拍摄基地联合会,这是中国首个影视拍摄基地协作体。其首批会员单位包括横店影视城、桐乡乌镇、楠溪江等知名影视拍摄基地。

整合现有资源,在信息和资源上互通有无,有利于提高综合竞争力,使协作体内所有成员互惠互利。同时,影视基地大多处在城市边缘甚至农村地区,作为落户当地的文化产业项目,影视基地理应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横店基地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将基地利益与当地人民的整体利益密切相连。目前,横店已有村民群众演员一千多人,每月收入在800~10000元之间不等。在开发影视基地经济效益之时,不能忽视当地社会和人力资源等重要因素。

此外,影视基地还可以和其他机构合作活动以扩大宣传效益。在2008年,横店影视城联合校内网重磅推出“第一届民间奥斯卡”DV大赛,最后评出金牛奖最牛影片、最牛编剧等奖项。自活动开展以来,共有二百多支团队报名参赛,活动相关网页点击率达到一百七十多万人次,极好地推动了横店影视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