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体育教学核心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学核心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第1篇: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体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原本经常被冷落的体育学科也日益受到学校、家长、社会多方面的重视。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施高中体育教学成为了一个摆在广大体育教师面前的问题。依照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体育教学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中心,专注于学生身體素质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要想实现这一点需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笔者认为,过去的教学模式低效,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有效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创新教学形式,实现高效教学。

一、扮演导演身份,调动学生情感

好的导演,会用演员,会根据演员的特点导好电影,并同时“导”给演员如何演好自己的角色,激发演员的“演”的激情,在导演“导”的作用下,演员能快速进入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的感情进入到导演“导”的情节中,而置身度外。所以,笔者个人认为一个好的教师可以是位好的“导演”,会给每个学生都有角色,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角色”,并调动学生投入于自己的角色感情中,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或者示范,在“演”的过程不断完善自我,获得知识,提高技能,从而完成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进行“耐久跑”内容时,教师设计了“长跑迎国庆”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分成6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练习。教师给6组学生安排了不同“景点”的起点,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长手持国旗,另一个小组长用秒表记时间)“游玩”景点,回到集合地点并及时登记一次跑动所花的时间,通过教师张贴的评价表,小组长和同伴商量后调整下一次“游玩”的时间。在“游玩”中,教师不断鼓励学生,指导学生如何跑(跑姿),在练习间隙指导学生体验“如何呼吸”(呼吸与跑的配合)。整堂课,学生在“游玩”中不断在提高自己的跑的能力和技能,并在“游玩”中调整跑的速度,学生乐于其中。

二、借助体育故事,培养体育品德

在运动赛场上,人们总是习惯于关注奖牌与名次,却常常会忘记体育精神的真正含义。其实在“更快、更高、更强”之外,还有许多令人动容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能够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

例如,在里约奥运会上的女子5000米比赛中,在赛程过半时,一名新西兰选手突然倒在了地上,而紧跟在她身后的一名美国选手因为离得太近,速度太快,没能做出反应,也倒在了地上。这名美国选手迅速地站起身来,想要继续比赛,但在起身的时候也发现了倒地的新西兰选手像是受了重伤,仍然没有站起来。随即她把这位选手搀了起来,两人一起向终点走去。虽然他们两人最终没有取得优秀的成绩,但她们互相帮助的举动却完美地展示了奥林匹克精神。

三、融合民族体育,提升文化渗透

众所周知,高中生课业负担很重,而且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从而疏忽了体育方面的锻炼,在高中学校的操场上往往是人影稀少。有调查研究表明,当前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要想学习好,身体素质也必须过硬,对于学习压力大的高中生来说更是如此。唯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为此,我们必须要积极给学生创造适合学生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机会和场所,并且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上给讲解民族体育文化,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体育理论知识,或者是学校组织学生集中学习民族体育文化,从而更好地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渗透。

第2篇: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创新素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21世纪将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在新世纪各国都在考虑自己的教育发展战略,都在反省原来的教育能否适应变革的时代的挑战。社会对人们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必定要提出全新的要求。所以,在教育改革的思路中,普遍地比较重视个人的素质和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早在95年我国国务院就明确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而民族素质的竞争就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坚定地实施剖新素质教育,突出创能力的培养,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大事,是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迫在眉睫的使命,对此每一个基础教育者都责无旁贷,而体育教育是实施创新索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题,它包括强烈的创造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也包括具有远大的理想,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在准备活动中常常是教师亲自带学生练习,学生常感到厌烦。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课的内容,准备活动中应活动的部位,以及配以快节奏或缓慢节奏的固定音乐,让学生自己学动作,自己编一套热身操,在音乐伴奏下让学生自行活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挑选几套优秀的热身操,在以后相关内容的教学中让学生领做准备活动,这样让学生成了课的主人,学生就会在课外认真的准备,在课内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使准备活动达到热身的目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搞好体育教学又一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课的设置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改变老―套的教学方式、方法。例如:蓝球的行进间运球技术,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成两组,―组学生自己持球运球到规定的目标,一组学生站于两侧进行观察分析,然后两者交换,最后教师将学生集中到一起先由教师提问总是被腿把球碰失的学生运球时手触了球的何部位,运球方向,然后再由运球技术技好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心得体会,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分析,最后教师给予肯定与指导。这样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得出技术要领,发现问题,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又学到了运球技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运球技术中去。

总之体育教师要掌握学生心理水平、知识水平,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转变、更新观念,力求使学生每上一节课,每学一个内容,都有新感觉、新发现、新体验,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它包括创新要领和创新思维,包括敢于质疑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中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引导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到主动的学习,例如在三级跳远的学习中,课前先让学生自己找资料去在理论上体会想象,创造―个思维空问,让学生想象什么是三级跳远,以及它与急行跳远的区别。在课中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体会与想象去练习,结果都采用三节奏的跳跃方法,但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一跳采用了跨步跳。这时,教师可采用挂图,以提出质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一、二、三跳之间的联系,然后再由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演示范,这样,使学生由被动思维转为主动思维,使他们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人而异进行引导,挖掘他们创新潜能。例如:在体操的鱼跃前滚教学中,在练习前,先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省体操运动员,被分到某一大专院校任教师,有一天这位老师骑着摩托车与辆汽车相撞了,当即被弹上了天空,在空中这位教师习惯的翻个跟头后,落地又接着连翻了三个前滚翻,最后结果仅是一手臂被轻微擦伤,这个故事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在鱼跃与落地滚翻之间设置了一个小小的障碍物,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摩觉,再分组在小组长带领下进行练习,教师针对各组问题引导学生来分析讨论,最后由表现最佳组进行表演,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改善学生思维的空闻,实现认知能力的飞跃和突破。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是个体自我完善的前提,是人的能力中最伟大、最有活力、最有价值的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首先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让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想法,新结论和创造新事物。鼓励学生以创造新事物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象,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多,想得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根据每个学生都有着自信心与责任感这一特点,在体育课中,根据他们的特长多,设置一些小组长对他们提出要求,这些组长就会努力负责的完成任务,教师有时在各组组织设置问题,让组长通过大家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样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让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习创新思维习惯。例如:在俯卧式跳高学习完整教学技术中,教师可故意从右侧左腿起跳起摆右腿的练习,经过2―3次起跳后,学生就会发现,俯卧式跳高应从左边起跳,然后再由学生演示过杆技术,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技术分析总结,经过若干次挫折后克服思想障碍而获得正确的起跳过杆技术,这样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总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但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力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传统教学变为开放型教学,指导学生认定目标,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观察质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面对新世纪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肩负着这个改革的年代,创新的时代赋予我们重任,我们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创新人才,就离不开教师,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树立教师的创新形象,才能有效的实施创新教育。创新型的教师要具有创设促进学生创新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能力;能提供合乎学生心理发展创新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能力,能提供合乎学生心理发展创新程度的学习活动;能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为促进学生创新作好铺垫,能在言教、身教、境教上下功夫,为学生的创新导航;能成为一幅创新的画像,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楷模,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建忠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体育教育实习实践与创新 2009

第3篇: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习题教学;喷泉顶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3-0025-3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06―2010―2020年》指出,科学领域课程应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应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物理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对物理学科发展中核心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掌握研究世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1]

德国物理学家Von Laue曾经说过:教育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来的东西。习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物理习题教学剩下来的是什么呢?学生忘记的是每一道题目,但留下的是习题中所蕴含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以及研究态度。这些被学生终身保持的,成为行为习惯的,能支持日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东西就是一个人的核心素养。本文以2016年新课标Ⅰ物理选修3-5中一试题(喷泉顶物)的教学为例,尝试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1 基于核心素养的习题教学过程

1.1 创设喷泉顶球,体验实验情景

通过图1所示装置呈现喷泉顶球实验。图1中塑料桶的盖子必须在上方且水平,直径4 cm左右。玻璃管上端管口要细,可以选用移液管或者胶头滴管,易于形成较细的水流。自行车气门起单向阀门的作用,方便向塑料桶内打气加压。橡胶双孔塞要求密闭性好。可以把盖子顶部开一个圆孔,用于固定橡胶双孔塞,并方便玻璃管和自行车气门伸出塑料桶。

实验时,把塑料桶装满水,用自行车打气筒向塑料桶内打气,水流从玻璃管中喷出,形成喷泉,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水柱的粗细和速度的变化。然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水柱上,乒乓球就会被顶起来。学生观察到水柱越高处,横截面积越大,速度越小,感受到水流确实可以顶起物体。

1.2 设置问题引导,促进问题解决

例1 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喷泉,喷出的水柱将一质量为M的卡通玩具稳定地悬停在空中。为计算方便起见,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S的喷口持续以速度v0竖直向上喷出,玩具底部为平板(面积略大于S)。水柱冲击到玩具底板后,在竖直方向水的速度为零,在水平方向朝四周均匀散开。忽略空气阻力。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

(2)玩具在空中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

问题1:假设水管和喷口的横截面积均为S,水流在管中速度为v0,Δt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Δm为多大?

假设水流在水管中匀速流动,易于学生理解Δm=ρSv0Δt,并求解Δm/Δt=ρSv0。

问题2:水上升到高度h处的速度v为多大?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Δmgh= Δmv - Δmv2

问题3:Δt时间内的水Δm与玩具底板作用前后的速度分别多少?

作用前速度为v,作用后水朝水平方向四周均匀散开,则竖直方向速度为零。

问题4:Δt时间内的水Δm与玩具底板作用过程中受哪几个力作用?大小各为多大?

受玩具对水的向下的作用力,大小为Mg;当Δt很短时Δm很小,水的重力忽略不计。

问题5:对水Δm,如何用动量定理表达与玩具底板作用的过程?

取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

-MgΔt=Δm(0-v)

可以求得:h= -

问题6:Δt时间内与玩具底板作用的水Δm为什么不能写成ρSvΔt?

设与玩具底板作用时水的横截面积为S1,由于水不可压缩,Sv0Δt=S1vΔt,所以S

1.3 建立流体模型,提升思维品质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更熟悉对象为质点的问题。用动量定理求解流体问题,学生容易听懂,不容易理解和迁移应用。能不能从质点的角度用学生熟悉的牛顿第二定律和动能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当Δt很短时,Δm很小,水的重力忽略不计,与玩具底板作用的水Δm受恒力Mg作用,可以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v,末速度为零,加速度a为 ,运动的位移大小为 Δt。其别要注意的是,Δm应该取ρSv0Δt。对于Δm,由牛顿第二定律,-Mg=Δma=Δm ;从动能定理角度,-Mg Δt=0- Δmv2。

把水与玩具底板作用的过程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有利于学生从熟悉的质点运动模型理解流体运动模型,有利于学生从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三个角度理解运动过程,有利于学生把该模型迁移到与流体相关的问题,比如气体流、米粒流、链条流、电子流、尘埃流、光子流等。

1.4 变易物理情景,促进拓展抽象

变易理论认为学习的发生是基于学生对事物关键属性的识别以及对这些属性的同时聚焦,而关键属性的识别又依赖于这个属性在某个维度上的变易(variation)。[2]

流体问题的关键属性是质量为Δm的流体与物体作用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通过改变流体的种类以及运动来深刻理解关键属性。

1.4.1 风帆问题

流体问题涉及两个对象,流体和被作用的物体。例题1中,被作用的玩具处于静止状态,意味着水的末速度为零。如果要让流体的末速度不为零,可以让被作用物体运动,比如风帆问题。

例2 如图2所示,帆船在静水中随风漂流,风速为v0。假设风帆的表面与风向垂直,且风帆的表面是完全弹性面。求:船速v多大时,风供给帆船的功率最大?

解析 由于船有速度,如何确定Δt时间内吹到风帆上的空气质量以及空气的末速度是问题的关键。空气密度ρ,风帆面积S,Δt时间内吹到风帆上的空气Δm=ρS(v0-v)Δt。

空气的末速度为(v0-2v)

由动量定理:

FΔt=Δm(v0-2v)-(-Δmv0)=2Δm(v0-v)

风的功率:

P=Fv=ρS(v0-v)(v0-v)2v

因为(v0-v)+(v0-v)+2v=2v0

所以,当(v0-v)=2v,即v=v0/3时风对帆船的功率最大。

1.4.2 直升机问题

在例题1中,流体做匀减速运动。可以改变情境,让流体做匀加速度运动,比如直升机悬停问题。

例3 一架质量为M的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假设螺旋桨将空气以速度v向下推出。求该直升机的功率为多大?

解析 如果不能理解空气在Δt时间内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难以得到正确的结果。直升机在Δt时间向下推出的空气质量为Δm,空气受到的力大小等于Mg,则直升机对空气做功W=Mg Δt,直升机对空气的功率P=W/Δt=Mgv/2。

2 基于核心素养的习题教学策略

应试教育下的习题教学存在过于追求解题结果,教学方法简单粗暴等问题。总结上述2016年新课标Ⅰ中“喷泉顶物”试题的教学过程,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1)习题情境原始化

原始物理问题指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且未被加工的物理问题。[3]物理习题一般是理想化的物理情境。可以通过实验、图片、情境游戏、视频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把习题中蕴含的物理情境真化。在原始情境与习题情境转化和解决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科学方法的教育,比如: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假设、类比、等效模型、近似等科学方法。

在“喷泉顶玩具”问题中,通过具体的“喷泉顶球”实验,再现物理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习题情境的真实性,并观察到水流速度、横截面积随高度的变化。注意到实际情境与习题情境的差别,比如控制水流稳定有点难,水与乒乓球作用后没有水平散开,乒乓球不能稳定于一定高度。

(2)教学过程问题化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生搬硬套解题方法、机械训练解题步骤都只能让学生思维僵化。习题教学过程中,通过层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逐渐越过最近发展区,降低认知负荷,训练思维品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喷泉顶玩具”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置的六个问题,关注问题的细节和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增强了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解决流体问题的能力。

(3)物理过程模型化

科学建模能力是针对自然现象抽象出其主要特征,依据科学直觉建构其关系、结构等概念模型,并用科学语言进行表征的能力。科学建模能力体现了科学本质的要求,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价值,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成分。[4]在“喷泉顶玩具”问题中,主要是建立流体与物体作用的过程模型,即匀变速运动模型。

(4)物理情境变易化

从不同角度把物理情境变易,有助于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物理情境的联想、类比、推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灵活应对新问题的能力。在“喷泉顶玩具”问题中,主要通过“风帆问题”和“直升机问题”理解流体做匀变速运动这一关键属性。

参考文献:

[1]林钦,陈锋,宋静.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2):90-95.

[2]吴华,周玉霄.变易理论驱动下的动态几何“变中不变”[J]. 数学教育学报,2010,19(6):26-29.

第4篇: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 培养方法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不仅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认为:“成功的体验可以给小学生带来学习的自信心”。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在体能方面的长处,让他们在体育训练中获得成功的内心体验。如有的学生体能好,就让他参加跑步。对弹跳能力强的学生就让他跳高、跳远,有学生对一些体育项目中的技巧性动作掌握得快的就让其经常参加一些比赛等。在练习“快速跑”这个项目时,进行分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让每个人记住自己在运动中的名次,将跑在前面的人的起点往后退一些,反之,就向前一点。这样的结果是每个同学的起点不同,但是终点是一样的。那些跑得慢的学生很有可能与跑得快的学生同时到达终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那些速度较慢的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性,在心目中树立成功的坚定信念。

二、通过榜样激励,熏陶学生情感

教育心理学认为:“榜样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而且小学生倾向于模仿自己崇拜的人,因此班级中那些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情形本身就是对其他学生的诱惑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教学资源,通过在班级中树立榜样熏陶其他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例如:在教学中举例说明本班某同学在体育比赛中是怎样克服困难的;讲述中外著名体育明星是如何战胜困难最终取得成果的典型事例。从这些事例中学习运动员们为了祖国的荣誉奋力拼搏的精神,从而形成刻苦锻炼的意志,增强自己将来为国争光的责任感等。小学体育中训练体能方面的练习较多,而这些练习往往让学生感觉单调、乏味。如在训练“耐久跑”时,因为这个项目确实枯燥无味,而且消耗体能多。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取得理想成绩,虽然在教学中很难进行,但是通过练习让学生磨炼了自己的意志。

三、增强交往愿望,学会调适人际关系

未来社会需要具备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才。体育教学中很多任务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自尊的获得一般依赖于他人评价,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轻轻赞赏的话语,也能给小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其次,要学会倾听。在人际交往中,会倾听是一种素养。只有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人,才能了解他人的真实感受与内心想法。例如:在开展体育游戏“找骆驼”时,等到游戏结束时就让学生集体讨论:这个商人为什么能找到骆驼?老人的话对商人有什么启示?经过大家的交流与讨论得出,原来这个商人能找到自己的骆驼的原因是商人有很强的交际能力。他在询问过程中认真听取老人的正确分析,相互之间建立了和谐人际关系,根据老人提供的线索找到了自己的骆驼。

四、根据个性差异,培养抗挫折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分析他们的言行判断学生的性格。然后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特点,开展说服教育,再提出更高要求。创设一些困难与挫折的情境,矫正他们的骄傲自满情绪。对那些少数有抑郁情绪的学生,可以采取由简到繁或由易到难的练习项目,如让他们在参与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运动中需要相互配合的体育项目,可加强他们相互之间的配合;也可以参加游泳、登山等项目,可以培养他们在运动过程中处理困难的能力。还有跳高、跳远、接力赛等项目,这些都可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五、树立克服困难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处于“最近发展区”。提出让学生通过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更多地积累成功经验,从而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例如:在教学“单脚跳接力”的比赛中,有一组学生能力比较强,他们在各种比赛中多次获胜。这时,就故意在他们的路线上加设一些障碍,目的就是让他们先受到一点挫折,培养其坚毅品质;还可以让他们接受更大挑战,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活动中故意不表扬这组学生,让他们在受挫中磨炼自己。教学中经常遇到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甚至有时感到虽然经过了很大努力,但仍然事与愿违。因此,学生遭受挫折在所难免。但关键的是要能正确对待挫折。

总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体育教学的使命。只有在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瞿利业.游戏性和比赛性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12(02).

第5篇: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品教学;核心素养提升;分析研究

一、思品教学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中的优势分析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初中每一个学科教学的共同责任,思品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更大的优势,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思品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翻开思品课本可以发现,讲述的内容就是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教学拓展的内容从生活中搜集,还是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都具有极大的便利条件。

2.思品教学紧扣学生的身心特点。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就是一本为初中生量身定做的思想教育引导范本,所列举的事例、所讲述的道理、所纠正的行为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阶段相吻合,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因此,思品教学对初中生的思想引领与健康成长,特别是核心素养的提升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3. 思品教学具有较为广泛的空间。和语数外等学科不同,思品学科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引领,在教学方式上更加灵活,教学空间上更加广泛,能够有效的进行拓展,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这些方面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立足思品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初中生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大力提升学生自信、宽容、效率、自护、守法、爱国等素养,并紧密结合思品教学强化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保持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向,大力弘扬主旋律、正能量,使自己得到茁壮的成长。

1.鼓励学生正确看待自我,树立学习生活强大自信。初中生心理非常敏感,有些学生因为自己学习不如别人、学习相对滞后,而产生了很大的自卑感。有了自卑感的学生看世界都是灰蒙蒙的,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对此,笔者结合思品教学,引导学生客观公正的看待自我,发现自身的优势,激发自信心,以更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这也是当代青少年所急需的一种素质。在《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学中,笔者首先向先生讲述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列举了一些平凡的岗位、平凡的行业,做出了不平凡业绩和成果的成功人物先进事例,让学生对这样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接下来,笔者要求学生每人上台讲述自己的一条长处,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有的学生有一副好歌喉,有的学生会一些民间艺术等等。当每一位学生都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给学生带来的感受就是各有所长。笔者抓住时机对一些有着自卑心理的学生予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教师的鼓励激发他们自信心,有助于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状态。

2.引导学生善于与人交往,培养学生宽容礼让美德。在初中生教育工作中,宽容谦让是非常难得的,这也是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争强好斗容易让学生走人歧途,近年来频频发生一些因为青少年打架斗殴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给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让宽容礼让成为学生内心的操守,成为素质的体现。在《让人三尺又何妨》教学中,笔者从正反两个方面选取案例对学生进行教。正面典型主要选取了邻里和睦相处的道德模范先进事件,二十三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当面对误解时能够坦然面对。负面案例则是某地初中生为一瓶开水大打出手,导致一名学生被严重烫伤的恶性事件,让学生明白人与人相处应当保持宽容的态度,小事不要计较,大事讲原则,并对照自己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题进行全面的剖析,做批评和自我批评,然后提出改进的建议计划。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纷纷表示,自己以后与人相处将更加宽容,凡事宽以待人,出了问题多从自己找原因。

3.启发学生注重质效提高,要求学生追求效率意识。初中生在学习中效率如何、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习成效的高低。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效率,要花费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最大化的效应,这也是当代青少年需要重塑的一种理念。时间付出与成果回报要成正比,要通过提高效率的方法增强学习、工作以及未来各项活动的竞争力。中华要崛起,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实现跨越式发展,在青少年时期学习效率就是最大的追求,在《要“鱼”还是要“渔”》教学中,笔者和学生阐述了方法技巧对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学习,分析哪些方面还有待于提高,和学生共同梳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些路径方法,并举一反三教会学生怎样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例如在记忆方面怎样抓住时间节点,进行不同轮次的复习巩固,使复习活动更加适合人脑发展规律,更加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果。在平时的学习中如何提炼出一些好的方法、有什么技巧,对于一些成功的经验如何进行消化吸收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教育引导,让学生懂得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抬头看天找到捷径,抓住方法技巧,实现学习成效的提高。

4.强化学生生命珍爱理念,教育学生增强自护能力。对于初中生而言,珍爱生命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学生自爱自护能力,是青少年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青少年轻生厌世现象给大家敲响了警钟,虽然出现的只是极个别特殊案例,但是给我们的教训是惨痛的。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强化学生生命教育,让他们珍惜生命、远离危险,及时排除各种负面情绪。在《生命只有一次》教学中,笔者从两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和学生共同分析了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面临哪些安全隐患,从交通事故、高空坠物、溺水、触电、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和人为伤害入手,和学生共同分析怎样远离和避免这些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和学生强化了心理健康状态的教育,让学生懂得身体健康只是一个组成部分,还有更重要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要保持对这个世界的积极乐观态度,要保持待人处事接物的正常心理,要能够正确的面对困难和挫折等等,让学生既懂得在生活中避免危险因素,又及时调试自己的心理,消除悲观消极等情绪,使自己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

5.强调学生注重遵纪守法,引领学生未来人生方向。遵守纪律法规制度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尽的职责,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尊重法制规则,都要按照既定的框架执行,一旦违规违纪必将受到严肃惩处。在学生成长中,法制意识淡漠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初中生因为对法律了解不够全面,对于法不可违、违法必惩的思想还没有做到深刻认识,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信号,一旦任其蔓延下去后果不堪设想。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强化学生法制意识,将其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在《筑起“防火墙”》教学中,笔者和学生列举了青少年当前容易受到的一些不良诱惑,而这些不良诱惑又将把青少年引向何处。x取了全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资料,从数字到类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触目惊心,一旦违反法律受到法律的惩处,人生将会蒙羞、青春将会葬送,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更加谨慎的把握,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守好人生的每一寸底线。

6.重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正能量的熏陶。爱国主义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旋律,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旋律和核心要义。在思品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弘扬主旋律,让青少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学中,笔者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本地区在改革开放以前是什么样的,改革开放以后到现在又是怎样的。发生的变化让人瞠目结舌,从一个落后的小县城到初具现代化气息的现代新型城市,变化的不仅仅是马路、街道、路灯、绿化、大楼,更给人带来一种现代化的气息,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笔者还引导学生从自己家庭以及周围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从中思考是我们的党、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各级政府、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经济社会建设的伟大成果,才有了今天更加富裕美满的生活。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既结合了学生生活中的感知,又强化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理念熏陶,让学生在受到深刻教育的同时,为人生发展引领了方向。

三、结束语

在从中思品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周密性、有效性、针对性和质效性,要将其与学生素养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工作中时刻渗透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刘云杉.“核心素养”的局限:兼论教育目标的古今之变[J].全球教育展望.2017(01)

第6篇: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在此指导意见下,专家们提出了中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四方面:

【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笔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笔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文化品格】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

所以围绕核心素养,一线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和和教学理念。下面就本人在核心素养体系下的4个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例进行探讨:

1.初一教学目标 “如何介绍一个人” 。This is Tom . He is my father. He is a driver. 根据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只是让学生学会this is的句型或者he和she的语法区分,而是介绍一个人时的思维框架序列――这个人的名字、与我的关系以及社会形象。如果延伸到文化角度,在中国介绍一个人时思维框架序列一般是相反的――先介绍社会形象、 再是与我的关系, 最后才是姓名。 这个过程便是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和社会常识。 因此, 教师应该建立思维框架的认知基础,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价值,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和思维范式,真正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和思维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素养培养过程中应该予以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一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范式,包括语言应用的生活场景。二是深入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三是具备核心素养的认知框架,即培养教师对文本中所包含的思维技能的敏锐度。

2.初二的Unit4,讨论after-school activities时,由于课外负担太重给学生造成太大压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减压,学生可能会想到去跑步、踢球等;然后再进一步讨论,如果不能及时减压,压力过大可能会对你自己、他人及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就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时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

3.初三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谈到学生在走廊上不能跑,除了要学生学会be allowed to do sth.的句型结构,同时还应讨论为什么不能跑以及撞到人以后怎么做,这样就把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三个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国际通用的行为规范,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品格。

4.教课外阅读文章Just One of Those Things, an Accident时,让学生提前阅读最近一周的报纸,找出类似的关于意外事件的报道,课堂上用英语向其他同学作简要地介绍。这培养了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学完文章后让学生扮演记者,采访警方、Timmy的邻居或老师,询问他们对此事件的感想。这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通过交谈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还会对学生的行为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就文章中出现的或未出现的人物,确定谁最应对Timmy的不幸身亡负责,并说明理由。这个环节把学生置于社会大背景中,不仅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但是,目前我们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教学内容非常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然后合理地改变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第7篇: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引言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高校在培养小学数学教师方面也应该顺应新课改要求,提升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能力,以满足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需求。

二、制定统一的培养标准

当前阶段,我国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和经验性特点突出,这种形势影响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获取和素质提升,使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教学素质不能达到课改要求。基于此,设置相关专业的高校应该制定统一的职前教师培养标准,提升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组织相关的数学家、数学教育研究者以及小学数学一线教师等多方力量,在核心素养框架的指导下,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所需的数学知识等理论,梳理出小学数学教师所需的数学核心素养,并在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有关标准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标准,为各师范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一定的方向与依据。在制定培养标准时需要考虑其可操作性,方便教师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具体实践。

三、适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目标的合理发展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驱动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够顺应形势发展,调整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在高校的职前教师培养中,也应该积极转变以往的专业教学方式,依据教育发展形势不断进行专业教学目标的调整。具体实施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基础课程,也就是国家和地方课程,要对这些课程进行校本化设计,围绕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二次开发;第二,设置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以走班的形式参加学习;第三,课程活动化,比如早操,可以组织管乐团的学生吹响集合号,其他学生迅速到操场集合,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等通过呼号深入头脑,最后在校歌声中走步调整。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进行身体锻炼,还包括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另外,鼓励适当利用科技媒体,协助学生由“知道”的层次,进入“理解”及“体验”的层次。提供体验与探索课程,使教学兼顾“知识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与数学类课程的内容联系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展专业中数学专业课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初等数论、概率统计、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数学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指导和研究能力,因此强化数学课程和学科体系构建之间的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直接关乎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要求下,高校也应该进行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调整,小学教育新数学课程与原课程相比有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例如,离散数学、高等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规划、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另一方面对原有内容采取了新的处理方式。这些变化对高效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内容及体系建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高校在构建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结合专业教学需求,不断进行数学专业课程比重的有机调整,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提供契机。

五、构建具有反思性、合作性的实践课程

要培养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师,仅教授一些显性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提供教育实践以帮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反思。因而,对于实践课程的设置,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还需要加强其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可以将实践课程的实施与数学类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之后,走入小学数学课堂,通过观察或是亲身实践,并在与指导教师的交流中对所学内容进行体会反思,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教学一般程序、基本策略的掌握,而且有助于他们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逐步形成教学的智慧。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中,可开设有关数学教学设计、数学课堂观察、数学概念教学等主题实践类讨论课程,将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相互合作,一同梳理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探讨某个主题的教学设计、学习观察学生的技巧等,并且通过这个交流的平台,分享教育实践中自己的想法、经验以及观点,这不仅有助于其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也能够促使他们在毕业后较快地融入教师教研活动之中,并在与优秀教师的交流讨论中获得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知识经验,在提高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不断推进以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

六、结语

总之,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校的小学数学教育专业也应该顺应形式进行专业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数学核心素养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价值和本质,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最核心的问题。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能一味地只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建立过程当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奎,马丽君.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4):36-39. 

[2]管云霞.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确立[J].学周刊,2017,(11):8-9. 

[3]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7):42-45. 

第8篇: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专业素养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呢?

一、具有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先进教育理念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更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变革。“不同的教育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课程的知识观、人才观、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资源观、评价观,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把握其精髓,树立相应的教育理念。

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全面推进和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这一切的实现提供了平台。教师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改变教学方式,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创建更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实践证明,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易变性及快速呈现性,引起的教育内容、手段、方式的多样性的变化,必然给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及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迅速提高信息素养。

三、具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整合的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具有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将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气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要坚持信息技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原则。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个适应信息时展的平台,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着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空间。

四、具有设计组织资源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效率等方面不断提出新要求,教学资源的设计组织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本功,也是教师日常教学的基础工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深入透彻地了解和把握自己所教学科内容,而且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技术高效组织教学。

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必须随着新技术的使用与信息的扩展而有所改变。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者和代言者的身份被质疑,“一桶水”的小学语文教师已经不再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知识,才能成为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意识,养成不断追踪学科动态的良好习惯。

那么,如何以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呢?我个人认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发展专业素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师主体性之间和谐共生的平衡关系。小学语文教师主体作用与信息技术的关系非常重要,不能忽视任何一方的作用,它们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平衡关系。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决定了在发挥教师主体性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使知识以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

2.创造条件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营造有利于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良好氛围。硬件的配备和软件资源的开发是提高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学校应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建立完善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其次,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校本培训”。

3.实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自我建构。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自我建构的途径:一是教师通过网络搭建教师知识共享的信息空间,促进整合技术知识的交流。二是学校自己组织教师开展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讲课比赛,并请校外专家担当评委。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教师将从别人那儿学来的经验及相关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并且可以得到专家的现场指导,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4.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教师自我反思的实现。教育信息化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提供了多种途径,突破了原有地域和经费的限制,扩大了教师反思的渠道和途径。但是,教师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应有明确的目的,即更好地与学生、家长、同行进行交流合作,更好地进行反思。

5.探索基于问题解决且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自主学习及研究的多样实效的专业发展途径。传统的教师培训,无论是培训班式的、专家讲座式的,还是观摩考察式的,都是被动的,不能调动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在培训的基础上,基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而开展自主学习及研究,对于弥补“培训班式”及“专家讲座式”的缺点,可促进专业素养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将大有裨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从中了解有关新课程知识、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理论述评、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知识,这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很有好处。

总之,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的过程。只有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勇于改革,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信息化素养,才能成为大有作为的新世纪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在《标准》中对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提出的要求.

[2]新课程下教师的人文素养(提纲).

[3]万东旺.学习《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的心得体会.2011.

[4]韦明伟.学习《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体会.2011.

第9篇: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 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功效 学生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体育教学理念不断丰富,加上体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当前人们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目的有了更为成熟的认知,以往我们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首先考虑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效价值和意义。因此,整个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体育课程本身来开展。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成熟,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人们逐渐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成长引导,整个教学课堂的重心从简单的实践技能教学转化为学生素质培养。体育教学从教学实效转向学生身体素养培养不仅是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更是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客观要求。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转化教学思路,对体育教学改革有效开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而这更是小学田径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

1转变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的原因分析

随着教学理念的逐渐成熟,在小学田径体育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不仅是当前人才培养需求变化的要求,更是教学理念革新后的产物。正是教学要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体育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素质教学要求,因此必须对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进行革新,通过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开展,从而确保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之所以实施由实效教学转向学生身体素养培养的体育教学改革,究其实质:

1.1实施以体育功效为核心的体育教学弊端分析

一方面,传统以体育功效为核心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人才科学培养活动的必然要求。而要想科学化开展人才培养活动,就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规范化改革。随着人才培养理念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深度融合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丰富人才培养内涵,而这就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首要要求。只有深化人才培养要求,完善教学理念,才能确保整个体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在田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其投入时效长,见效慢,因此我们不能过分看重学生对田径知识内容的学习效果。以学生素质提升为出发点,恰恰就是科学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以体育功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无法从根本上适应复合化、多元化人才教学理论的客观要求。随着教学环境不断丰富,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之前的重视理论技能学习,已经转化为以学生全面成长为核心内容的教学要求,整个人才教学活动更加复合化、多元化。随着教学活动不断完善,传统的人才教学理论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因此,整个田径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素养。这一客观要求就使的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推动开展以学生素养培养为核心的人才教学活动。

1.2转变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的作用意义分析

小学田径教学的重点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爆发力和耐力,通过田径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帮助学生全方位提升身体素养,同时健康合理的田径教学也能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体质。相对以往关注体育理论与技能的教学实效而言,当前教学活动更重视对学生健康体质的培养。这一体育教学方向的重大变革不仅仅是体育教学内容的革新,更是体育教学理念的成熟与进步,可以说转变体育教学方向对整个体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小学田径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整个教学活动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多少理论和技能,而是结合田径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帮助学生养成必要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健康茁壮成长,无论是身体各项技能,还是身体各要素都能实现根本性提升。田径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决定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只关注教学实效,必须重视融入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而这是确保学生学习效果的根本保障。

事实上,体育教学从功效转向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不仅仅是体育教学内容的改变,更是教学理念的丰富与革新,从机械的效能评判到“以学生为本”的科学教学理念,可以说整个田径教学活动实现了质的飞越和发展。以往注重体育功效时,往往对学生的客观条件缺乏足够重视,学生的耐力、体力以及对教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都未能充分考虑,这将从根本上制约田径教学效果,整个体育活动既无法帮助学生养成健康体质,同时也不能从根本上发挥田径教学的效果。

2实现由体育功效到学生素质提升的具体教学要求分析

2.1完善教学理论,丰富教学内涵

我们必须革新教学思路,从以往注重教学功效转向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只有落实这一内容,才能确保小学田径教学过程满足人才需求。体育教学活动的方向调整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提升,提供了客观基础。而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过程中,整个田径课堂的教学形式实现了极大优化。们应该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内涵的丰富和完善,应该认识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不仅仅是教学目标,更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其提升的是以身体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在培养学生身体素养的同时,也要规范化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既帮助学生养成健康体质,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

2.2筛选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趣味性

在小学田径教学开展过程中,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筛选,结合改革教学方法,从而确保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学生学习、成长所不可或缺的因素,与其他学科所不一样的是,体育学科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和必要的身体参与活动,所以部分体质较差的学生对体育课程会有些厌恶,甚至是反感,如果不能有效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那么不仅很难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同时也达不到体育教学的理想效果。因此,在兴趣驱动这一因素影响下,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内容完善上下功夫,通过有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为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参与体育课堂提供足够动力。

2.3优化教学活动,合理开展体育教学

想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就必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越想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就越需要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只是与以往相比,其核心由教学功效转向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教学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因此,想要达到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学目标,必须优化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合理化开展体育教学,确保体育教学课堂与学生培养目标有效结合。

3结语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体育教学课堂作为健康体质培养的主阵地,其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和影响。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方向的改革和调整,从而能大大融入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从体育功效到身体素质培养转变这一过程不仅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更是小学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滑冰.自主性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运动,2013(3):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