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零基础学心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听力 日语教学 激发 积极性
俗话说学外语要注重听、说、读、写、译。听是居于首位的,有关听力的教学和学习相对来说也是外语教学和学习的难点。有的人经过几年的学习,最终还是“聋子外语”“哑巴外语”。可见掌握好好听力对于外语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作为日语教师,日语教学中作为基础的初级日语听力教学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学习状态又是怎样的呢?而针对这种学习状态,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在日语初级听力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研究。
一、初级日语听力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国际日语能力考试的改革,考试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听力在考试中的比重陡然上升。但是由于听力差导致最后考试总成绩不合格的大有人在。因此学校也在加大力度进行日语能力教学的改革,那么目前学校是如何进行日语听力教学的呢?
1.课堂教学情况
现在大多数的学校,听力教学过程的一般情况是:听录音,回答问题,然后复述。即上课时,教师通过播放设备,反复播放课本上的听力材料或者考题。同学们边听边做笔记或者试题。然后在听完整个录音之后,老师请学生说出试题答案或者是重复一遍刚才的材料内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听力课总是一成不变。当然有的老师是采用播放新闻等其他的听力材料,但是大多数的学校都是要求教师必须按照课本内容来讲,那样听力课堂教学就成了一个“复读机”。不能给学生带来新意,给学生一种死板而且没有活力的感觉。跟他们自己通过录音机来自学没有什么区别。
2.课程设置方面
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方面,一般学校都非常的重视综合日语。而其他的科目都是综合日语的附属品。因此课时设置也较少。由于教学对于听力教学的重视性不够,进而导致教师对于这个科目也不重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同样在学生心里也留下了不需要重视的印象,学习的兴趣也就没有了。
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有的学生学习日语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只是觉得好玩。而这种好玩的感觉有可能很快就消逝,或者被其他的事物所代替进而对日语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
此外,相对于学生的零基础,有些学校在教材选用上一开始就使用难度较大的听力课本,学生听不懂又感觉吃力,最终导致学生一听听力就困。同时,由于一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久而久之,对听力课也就有了抗拒心理。
三、针对初级日语听力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传统式“满堂灌”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容易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认为应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其产生学习日语的浓厚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采取循序渐进法
由于学生为零基础,之前没有任何有关日语语音方面的学习,因此在最初阶段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教法。建议教师采用简单的教材,即便每次只是听解发音都是可以的。应该在基础听力中让学生把每个假名的发音铭记于心。在听到这个发音时不需要反应时间即可以判断。在最初的阶段,听力教师应该尽量通过播放录音然后讲解的方式上课,那样学生首先能够听到地道的录音,模仿的也是标准的日语发音。这样学生便会学到正宗地道的日语,也不会因为听不懂而产生抵触情绪,继而激发他们学习日语听力的积极性。
2.应更多的采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
生动丰富的学习氛围能消除学生的被动学习心理,从而将其学习的积极性调至最高,提高学习效率。在初级日语听力学习中,教师也可以采用更多的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比如,我们可以将课本的听力,加入多媒体元素,制作成动感十足的动画课件或影像。同时教师也可以多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动漫或者是电视剧、新闻等音容并茂的材料。往往影视作品更能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通过反复听说既可以减少学生的听力紧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同时也能够加深听觉的印象学会标准的日语发音,有助于日语水平的整体提高。
3.将日语听力的教学引入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去
同时,也应该多增加学生听力练习的机会,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和展示活动来增加学习的成就感。例如举办话剧表演,让学生自编自演话剧,当然一定要用简单的日语表达。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有助于减轻学生开口说的心理压力。因为我们的记忆力是有限的,需要重复的听材料,然后才能记住。如果练习的机会增加了,那么听的次数也就多了,也就更容易记住。这样再学习其他听力内容时也不会觉得困难了。
小结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同时,每个人又都是出色的。我们的教育应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去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和老师相互配合,学生的听力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才能显现出来。学生听说日语的整体素质也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曲延芳,刘向群,王玉芝.日语专业听力课教学设计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
[2]谢攀科,郑淑娟.谈日语听力课的教学改革[J].语文学刊,2010,(5).
[3]出口拓彦.グルプ学にする教の指と童による知と[J].教育心理学研究,2001,(49).
[4]杜艳.解授における推ストラテジ指のみ「声のクロズの活を通して[M].日本言文化研究会集,2009.
[5]尹松.“事前提示”对日语专业大学生听力的影响[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9(04).
[6]候志公.高校日语听力教学的改革实践和创新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2).
关键词化学会考差生转化
2008年我所带的两个文科班即将迎来高二会考,对于第一次抓会考的我来说,如何在前期做好复习工作,让学生个个过关,这是我今年教学上的重点同时也成了我的困惑。下面我就谈谈在抓会考时自己的几点感受。
相对来说,文科班的学生理科基础较差,他们选取文科就是觉得理科不会读,成绩上不去,实属无奈之举,尤其是班上存在部分“拖后腿”的学生,因此现状不容乐观。马上面临会考,时间非常紧迫,对后期的系统复习带来困难,任务相当艰巨。因此一开始我们备课组就对课程的进度及复习要点做了详细的安排,这样就可以保证以后工作的有条不紊。然后再根据各班的差生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对症下药。在这也要感谢郑清芳老师,她让我学到不少。
学生要保证在会考中考好,首先必须清楚两点,第一会考范围(包括化学《必修(1、2)》、《化学与生活》);第二了解会考试卷的结构:⑴考试水平分布,⑵知识内容分布,⑶试题类型分布,⑷试题难度分布。这些一开始我们就要重点指导学生阅读《会考纲要》,令我感动的是我发现文科班的学生一拿到《会考纲要》就立刻翻书查看,还用不同颜色的笔作出标记,注明哪些是自己的薄弱环节,还在空白处记下了关键词。我想这部分同学平时是很会学习的,我特地在班里作出了表扬,他们的积极性也很高。只要先了解这两点,学生在复习中便能知根知底,自己也能更好地把握重点考点。再来,对于一大群的差生,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如何转化他们呢?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白不管对于任何一种差生,鼓励都是必要的。赖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大人都喜欢听好话,何况是小孩呢?”对呀,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很强的自尊心和独特的脾性,但在学习上信心却不足,用适当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差生的信心,这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例如处于及格边缘的女生,这在文科班相对来说比较多,她们往往学习上死记硬背多,灵活运用少,怕动脑筋,一看见理科就头疼。我们可以根据她们的特点和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先叫她们背一些有规律性的化学用语,例如:化合价口诀、溶解性口诀、化学式等,上课时尽量提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答好者及时给予表扬,让她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再者,我觉得定期地对差生进行谈心、沟通是不可缺少的。而对待不同的差生,沟通的手段也是不同的。
有些高能差生,这在我所带的班级中有几个,脑袋瓜挺聪明,但他们通常是比较孤傲的,有点目空一切。上课复习的知识点他们觉得太容易,不喜欢再听;课后习题遇到自己不会做的,又不屑于问别人。而且他们往往好动、贪玩,没有恒心,坚持一段时间就不行了。说起来这类学生我还是比较放心的,因为只要他们意识到会考的重要性,定会用心学,过关自然不在话下,但如何让他们的思想转变过来呢?此时我们就要与他们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谈话了。当然我们的态度不能是居高临下的,最好要能以同龄人的心态跟他们互吐心声,要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们。这当然也不是一味的迁就他们,还需要很多的耐心和谈话技巧。其次,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古今中外化学家的故事,特别是选编一些反映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化学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四化建设离不开化学,心理上萌发一种将来在科学上有所贡献和有所建树的愿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对于偏科和基础差的差生,他们的进步通常是比较慢的。而来自周围环境非议的压力更使他们产生了优柔寡断的心理问题。如在回答问题或板演时,由于过去未答好或出现错误而遭受同学的嘲笑,所以产生想答而不敢答、想做而不敢做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前怕狼、后怕虎”,畏缩不前。因此,我们与他们谈心时,切忌“急”。要积极地启发、诱导,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鼓励学生把甘苦、荣辱置之度外,丢掉“怕”字,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差生的思想转变过来了,只是成功了一半。要使差生彻底甩掉差生的帽子,并使班里不再有新差生出现,还必须使学生学会提问。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在课堂上只讲要考的重难点内容,而且教学容量越大越好,很少考虑讲什么、怎么讲对学生才更有意义、效果更好。事实上,教学的成功不是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总量有多少,而是学生有所得、有所获的有多少。所以,在我们复习旧知识点中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当学生感到困惑时,我们就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但文科班安排的课时有少,根本没办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及时把问题提出来,那选取什么时间来让学生问呢?只能是课后时间了,比如:我针对班上学生的情况,详细地选取了一些有希望的学生,利用下午放学后的45分钟,在实验室借了一个班级特地帮助他们解决难题,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当然有问题是好的,但最大的问题却是有的学生根本提不出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个体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发动。所以我们要督促学生做到“条条清、节节清、章章清”,有问题就及时提出解决,不能拖,同时进行自我诊断,查漏补缺。
关键词 语音辨析 汉语负迁移 语音模仿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阿拉伯语语音的教学目标和安排
语言的学习是从发音的学习开始,每种语言都有它对应的语音系统。学习阿拉伯语也会有不同的层次和目的,从而学习者掌握阿拉伯语音的范围也不同。根据中国高等学校阿拉伯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语音方面,一年级学生可以正确掌握28个字母的全部发音;掌握基本读音规则;朗读标有符号的单词、词组、句子和短文时,语音语调基本正确。二年级学生可以在语流中发音正确;掌握阿拉伯语语音的特点,能自觉地模仿和纠正语音、语调;在朗读和口头表达中,语音正确、语调自然,并有基本的节奏感。但是无论学习目的和掌握的程度如何,要掌握阿拉伯语必须学习最基本的语音。
2 阿拉伯语语音教学难点
在一段时间语音阶段的学习过程之后,一些学生仍然无法达到阿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还应当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练习。其原因归纳起来是多方面的,主要为以下三点:
2.1 汉语负迁移对学习阿拉伯语语音的影响
汉语负迁移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汉语的使用习惯,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学生在阿拉伯语的学习过程中,语言迁移反映在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个层次,而最持久也最明显的语言迁移现象是语音迁移。汉语和阿拉伯语分别隶属于汉藏语系和闪含语系,汉语和阿拉伯两种语音的音位系统有差别,音位的分布也就不对应。阿拉伯语中有些音位在汉语中没有,例如阿拉伯语中的等音在汉语中是没有的,故而中国学生在学习阿拉伯语字母语音时就会感到发这些音比较困难,也往往把他们读成轻辅音 h,元音e,轻辅音d,z。由于阿拉伯语辅音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喉鼻音、小舌音、喉音。而这些辅音的发音部位在口腔的最后部分以及喉头和喉壁,所以,中国学生在发喉音或喉壁音时,有时发的是舌根音(g、k、h),混淆了发音。
2.2 发音不准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母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唇齿音、双唇音、舌根音、舌面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阿拉伯语字母的发音部位有唇音,舌尖音,舌面音,舌叶音,舌根音,小舌音,喉音,喉鼻音。通过对比发现,阿拉语的28个辅音字母里有13 个字母的发音在汉语里是完全没有的,喉音:齿间音: 顶音:舌根小舌音: 颤音:, 由于发音习惯和部位的不同,增大了汉语学生准备发音的难度。就辅音而言,汉语中没有明显的爆破音,汉语拼音中的b,p,d,t,k这些音往往在结尾处都加了一个元音,使其发音变为bo,po,da,ta,ka,这样就失去了真正意义的爆破,而学生在学习阿拉伯语字母时需要爆破,受到汉语习惯的影响,无法及时准确发音。
2.3 音素众多
阿拉伯语28个辅音字母的发音是靠发音符号来完成的,每个辅音字母字母与标在它上面的元音符号结合才能发出音来。这些发音符号总计12 个,28 字母就有336 个音素,音素之繁多居世界各种语言之首。
3 阿拉伯语语音教学难点的解决方法
3.1 正确示范,有效模仿
高校往往面向全国招收阿拉伯语专业本科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零基础。教师的发音、语音语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如果发音不准确,会误导学生的语音模仿。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每个字母的13个发音音素发准、发正确,并应注意纠正部分学生可能带有的家乡音。
有些阿拉伯语音是汉语中没有,有些阿拉伯语音和汉语语音相似而又区别,容易混淆,往往用汉语语音代替阿拉伯语音,导致发音不准。对于一些较难掌握或者辨认的音位来说,学生需要使用自觉模仿的方法。在自觉模仿发音的过程中,教师应简明扼要地介绍发音方法和发音器官的动作,要求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发音动作,能自己控制自己的发音器官,使得学生理解发音的部位和有关特点后再进行自觉模仿。
3.2 分析特点,各个击破
根据布拉格学派学者雅哥布逊的语音的对立和互补关系理论,阿拉伯语音教学中应当在听说模仿的操练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汉语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与阿拉伯语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对比辅音系统,发现阿拉伯语的辅音比现代汉语普通话发达,阿拉伯语除了汉语常有的发音部位还有小舌音、喉鼻音,喉音。再者,两种语言中就有8个语音接近的音(分别是t[t]、l[l]、m[m]、n[n]、f[f]、s[s]、y[i]、w[u])。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音接近的阿拉伯语音与汉语语音的辨析。
为使学生正确掌握28个字母的发音,在学习中需要注意分散语音的难点,语音学习应当遵循由易到难的过程,语音阶段第一、二周里出现的字母最好是比较容易模仿的语音,接下教授一些发音较为困难的字母,比如喉音字母()。
3.3 把握心理,注重调查
教授一种语言的语音涉及到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所以在组织阿拉伯语音教学时应当恰当地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在阿拉伯语语音音位学习中,学习者应了解这个音位的一般知识,不要单纯地学习音位,这是心里认知阶段,任何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这个阶段。然后学生在阿拉伯语语音学习中需要克服汉语的发音习惯,培养阿拉伯语的发音习惯。这是联系形成阶段,即加涅所说的“建立动作连锁”,在这个阶段需要排除过去经验中的习惯,同时建立新的习惯。最后阿拉伯语语音教学中,学习者通过反复的练习从而形成熟练的语音技能,这是自动化阶段,重点在于形成以后随意注意为特征的熟练。
在阿拉伯语语音模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语言偏误,这是是一种常见的、必然的、并且是有规律可循的现象。通过对阿拉伯语学习者的语音模仿过程中产生的偏误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汉语与阿拉伯语之间的差别,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它。同时,在学生学习语音的不同阶段,可以就学生的学习动机、母语环境影响、教学方法评价等方面做相应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学习阿拉伯语音的心理变化过程。
参考文献
[1] 周烈.阿拉伯语语言学.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9.
[2] 周文巨.阿拉伯语语言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
[3] 丁俊.中国阿拉伯语教育史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9.
[4] 何兆雄. 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89.3.
[5] 王铭玉.新编外语教学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6.
[6] 刘振前,肖得法主编.外语学习策略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 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软件培训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127-03
Instruction Design Exploration about Software Training Courses basing on BB Platform//Zhou Tuo, Yue Pingping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Blackboard platform characteristics, analyzed the software training course feature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nalyzed how to conduct instruction design about software training courses by using BB platform. 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vism dominant-subject teaching design idea, a systematic instruction design and discussion was conducted from three parts: teaching content, BBS discussion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 blackboard; teaching management platform; software training courses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软件行业的发展也是朝气蓬勃,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企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与大学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相差甚远。为了弥补高校课程中的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弱点,应该针对实际问题,面向大学生群体,从技术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网络化的教学方式,基于某种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软件培训类课程的系统的教学设计,为打造高素质的大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使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多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软件培训类课程,增加操作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如何利用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对软件培训类课程进行高效合理的教学设计。
1 BB平台及混合式学习模式概述
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简称BB平台)是一款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加强虚拟学习环境,补充课堂教学和提供远程教学平台。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拥有一套强大的核心功能,使教师可以有效地管理课程、设置内容、生成作业和加强协作,从而辅助学校达到与教学、交流和评价有关的重要目标。
此平台的界面简单统一,操作方便,使教师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创建课程、添加课程内容、创建讨论版等操作。这样大大减少了教师使用该平台的难度,扩大了该平台的使用范围,便于教师创建出各种具有学科特色的课程,对于软件学习类课程更加适合。
2 软件培训类课程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软件类课程的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在高校里每个专业开设的课程都是有限的,而且文科专业的学生学习的一般都是理论相关的知识,很少接触到像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Java、ASP、JSP、CSS+DIV等这些软件类的课程。从就业方面来说,这些软件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们作为一种工具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软件类课程具有下面几个突出特点。
1)操作性强。软件类课程的学习都可以认为是一种工具的学习,认识它并不难,基本的操作也不难,但是工具的扩展学习就变得难了。所以应该多练习,多操作,争取做到熟能生巧。
2)学习周期短。一般软件类课程的学习周期都在几个月到一年左右,因为学习好基础的工具使用就可以直接进行实践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这是软件类课程学习的突出优点。
3)使用范围广。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目前软件的应用范围可以说是各行各业。不论职位是什么,都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到软件的使用。
4)是一种所见即所得的呈现方式。在软件使用过程中每一步都会随着操作立即显示在眼前,这样在操作过程中会自然有一种成就感。
由于软件类课程的诸多优势,软件培训成了当今热门的产业,各种培训类机构、培训类网站纷纷崛起。很多大学生毕业前不惜花费重金投身于社会上的软件培训机构,接受再教育,这是因为在学校里学习的大多是理论的知识,缺乏特色性与实用性。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动手能力弱,而且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鉴于以上现状,高校大力开展软件培训类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由于高校课程设置以及专业的限制,开展网络课堂教育是切实可行的途径。基于信息化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利用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应用网络教学环境来进行高效的教学是当务之急。
3 BB平台支持下的软件培训类课程教学设计
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是一款专门用于进行网络课程管理、辅助课堂教学和提供互动、交流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它有强大的后台管理功能,各种功能的体现都是以模块的形式来展示。利用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教师可以很便捷地进行每个模块的设置,然后建立起自己的一门课程,在教学环境的构建和教学资源的集合方面都非常简单。相对于其他平台,Blackboard运行比较安全稳定,而且是基于B/S教学模式,对e-learning学习环境的构建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鉴于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的优势,比较符合高校中软件培训类课程的学习。为了方便不同专业、不同水平,但是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网络化的学习,本文从教学内容、论坛讨论区和评价模块对此类课程的教学进行详细的设计,并结合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对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进行系统的分析。
3.1 教学内容的系统化设计
软件培训类课程是一类比较系统也比较易上手的课程,关键在于学生的内在动机是什么,此课程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基于主导—主体教学模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符合课程要求的。
1)课前导读。依据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理论,在进行一门课程学习之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什么,它是激发学生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有学习活动,并致使学生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的启动机制。它与学习活动相互激发、相互加强,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课程导读模块的设置是非常必要的,在该模块中包括软件的简介、了解软件的应用范围、明确软件的用途及意义等与职业技能直接相关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此门课程时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效果会更佳。
2)课程学习思路。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要开始学习课程内容,但如何进行学习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所以针对这个问题设置了课程学习思路这个模块,它是启发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关键点。只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模块中通过分析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对于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学习水平和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制定出一套系统化、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比如学习起点分为零基础的学生、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和基础一般的学生,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便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3)课程内容学习。学生根据学习思路模块判断自己的学习方式之后,到学习内容模块找到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学习内容模块分为三个部分:系统化学习内容,专题化学习内容和项目化学习内容。
①系统化学习内容主要针对的是零基础的学生而设置的。一些学生不是相关专业的,而且对于此类课程又了解得很少,那就应该从这个内容学起。系统化学习内容的编排分为:基本概念、原理及语法知识的学习;工具、菜单的熟悉及应用;简单实例的演示及模仿;专题化实例的演示及模仿;项目化实战操作。
②专题化学习内容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因为它的起点是在了解课程大致内容而且在一些基本概念、原理都熟悉的基础上。它的编排内容有:简单实例的演示及模仿;综合实例的演示及模仿;专题化实例的演示及模仿;项目实战化的练习。
③项目化学习内容适合基础一般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起点比较高,只是在技术和熟练程度方面需要加强练习。它的编排内容为:专题化实例演示及模仿;经典项目实战的操作及模仿。
设置不同起点学习内容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思想,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地建构自己的知识,既而对知识进行加工、吸收和消化。这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内在素养。
4)学习资源扩展。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设置学习资源模块。软件类课程最实用的就是经典实例的演示,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兴趣点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资源板块的设计方面也有所区别,比如说创意领域实例、企业领域实例、生活领域实例等。同时教师还可以整理一些比较好的、有价值的相关网站链接,比如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这样使学生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扩展,加深对本学科的知识理解。
5)作品展示。相互激励、相互促进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把自己感觉比较满意的作品上传到作品展示区,大家相互交流和探讨;还可以在论坛讨论区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的交流,使各自更快更好地成长。
3.2 论坛讨论区的设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论坛讨论区就是一个可以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的板块。学生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发到论坛讨论区,教师可以帮助解答,其他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可以节省学生的时间,也可以节省教师的时间,充分体现了网络化教学平台的优势。
3.3 评价模块的设计
学习评价是课程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检验学习是否达到了目标;也是检验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实施是否顺利,学生参与度是否高的一个标准。利用Blackboard平台设置评价模块,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比如对平台的访问次数、网络学习时间、每次的作品完成情况、上传资源多少、论坛讨论版的参与程度等。这样可以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使评价更加详细合理。
4 总结
在网络化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利用Blackboard网络教学管理平台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设计出更多,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软件培训类课程的教学设计也会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充分发挥课程本身的特点和优势,为广大的学生创造出更好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王润兰,黄献卫.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精品课程开发问题探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19):83-85.
[2]刘永红.办公应用软件培训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2):76-80.
[3]郝晓芳,赵进尚,周哲.软件培训机构IT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启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5-78.
关键词:职前教育 教师 中小学
职前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小学师资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音乐教师的职前教育是尤为重要的。
一、我国职前教育的现状
(一)生源方面
当前我国各大师范院校生源的基本情况可以概括为三类
1.第一类学生本身的音乐专业素质较高,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如愿地到心仪的音乐学院学习,在大学四年期间他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专业技巧的学习和练习上,对于教学技巧和实践训练的关注会较少。
2.第二类学生的目标性较强,通过艺术特长生考上了相对优秀的院校,但由于专业素质较为薄弱,他们在入学后的四年不得不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专业技巧的学习上,对于其他方面自然也就没有太多地精力关注。
3.第三类学生在各大师范院校生源比例中应该算是凤毛麟角,学生本身对音乐就有着如火的热情,专业素质又较强,入学前就有着强烈的意愿加入教师队伍。
(二)师资方面
师范院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音乐专业技巧教师,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较为关注的是自己擅长的领域,甚少关注学生在学习后如何在工作中运用相关学习知识,如何将自己的专业与日后工作的课堂衔接,恰恰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三)学生培养计划方面
各所院校为就读的学生设计了考究而丰富的培养计划,大学四年中每一年都会有不同类型、不同分值、不同程度的课程。
1.课程类型设置
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各大师范院校的学生培养计划中音乐专业课程占总课程将近70%的比例,基础文化课程占20%,教育心理类课程占7%,艺术实践课程占3%。
通过上述数据就可以看出,师范生的培养方案里音乐专业课程比例远远超出教育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这符合我国当前的“重视技巧,轻视实践”的价值取向。作为一名即将步入职场的准教师,音乐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技巧同等重要,平衡的天平偏向任意一方都不利于教师的发展。
2.课程程度设置
音乐师范生在各个师范院校中都是实行为期两学年的“双专业”教育模式,即学生入学前本身所特长的专业技巧和入学后必修的专业技巧。专业技巧包括:声乐、钢琴和其他乐器演奏两类。还有院校在“双专业”的基础上加入“第二乐器”的教学内容。
虽然这种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未来就业是有很大好处的,但实践证明这面临着很多问题。辅修专业往往比主修专业薄弱,许多辅修钢琴的学生每学期只学习两首乐曲,为的仅是应付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这样算下来,两学年该生只会演奏8首乐曲,何谈演奏能力?何谈识谱能力?还有一些主修钢琴的学生,辅修选择了其他乐器,两学年学习过后,甚至连一首完整的乐曲都没办法演奏下来,那么,在步入职场,如何为学生展示除钢琴以外其他乐器的独特魅力呢?
3.课程实用性设置
每个音乐师范生的培养计划里都包含着4种类型的课程:音乐专业课程、基础文化课程、教育心理类课程、艺术实践课程。每一类型课程里又包含着不同种类的课程,如:音乐专业课程包含专业技巧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两类,在专业技巧课程方面,往往一味地强调技巧的高水平,而忽略这些技巧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是否实用。
二、培养专业化音乐教师的发展思路
明确了问题的根源所在,就可以根据问题去寻找解决的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如何培养专业化教师。
(一)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并非只是“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而是指作为教师所要具备的专业性知识,即音乐专业课程、教育心理课程、艺术实践课程。
1.音乐专业课程
作为一名准中小学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最基本的演唱、演奏、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以外,还应当具备指挥、音乐创作、音乐软件的使用、电子音乐制作、钢琴即兴伴奏、中外音乐史论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虽然各大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课程都是非常合理且符合当代学生的实际需求的,但是,由于每所院校招收的生源音乐能力不同,导致学生之间音乐专业素养有一定的差距。
针对该种问题,可以在原有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分成几部分,根据不同程度分别授课。如:某校音乐师范班有49人,主修钢琴21人,非主修28人(可弹奏乐曲4人、可弹奏音阶15人、零基础9人),那么,教师就可以将该班级钢琴课分为四大组:主修、辅修1组、辅修2组、辅修3组。主修学生可以直接分配给各专业教师,剩余的辅修学生再分别分配给其他教师。由于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教师教授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都应有所改变。如:钢琴每学期的学分是2分,教学时间是18周课时。辅修3组和2组钢琴水平偏弱,考虑到授课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可以将大组的成员再次分成互助小组(2人或3人一组),教师每周会为每个学生布置或学习一首乐曲,小组成员之间就可以相互学习同学的作品、互相监督练习。教师没有增加授课时间,但是学生已然学会了2-3倍课时量的作品。
2.教育心理课程
一名教师若能掌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相关知识,熟悉国内外先进音乐教学法并能正确运用于音乐教育实践中,这无疑会是在教学工作中如鱼得水的重要条件。各院校教授教育心理课程的教师应该都是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对各自领域的理论知识都有着相当权威的见解。课堂上,教师都非常认真而详尽地讲解相关原理和理论,但并未考虑到学生如何将这些原理和理论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这些课程似乎脱离了音乐教学实践的轨道,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操作并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讲解一些教学中的实例,使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3.艺术实践课程
许多高校师范生虽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知识,但并没有过多实践的机会。入职以后,会面临诸多问题,如无法控制课堂、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归根到底是因为艺术实践机会过少。为此,各大师范院校应加强艺术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对准教师实现课内学习和课外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充分给予他们实践的机会,使其积累教学的直接经验,形成实践性知识,为各位准教师入职做好充分的准备。
笔者认为准教师们需要扎实掌握音乐专业课程,重视教育心理课程,丰富艺术实践课程。
(二)专业精神
一个专业必不可少的途径应该是从业者要有专业精神。笔者认为专业精神不可能用几个简单的词汇就可以描述。毕竟,艺术教育不是简简单单地技术上的操作,更多的是来自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它需要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在一部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中感受美、体验美,从而感悟人生之美。这就需要教师对音乐教育事业的正确认识,否则她的教学就是僵硬的、机械的、缺乏感染力。作为一名准教师,在准备报考师范专业的那一瞬间,就要对教师的职业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清楚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关键词】音乐 审美 思维 自信 人格
音乐教育是情感的艺术教育。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情感知识、发现美、体会美、创造美的源泉,是审美教育的主要传播渠道。在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以发挥学生主动性为原则,力求形式质朴、让学生认真地去体会音乐元素所赋予音乐的形象及情感。这样,我们在教学的设计、教材的分析、学生情况的了解上就要多下功夫,尝试多种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打破只注重知识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美的愉悦,感受到不同器乐、不同音色、不同旋律所带给他们的情感的熏陶,同时也激励我们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索音乐审美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
一、通过课堂欣赏倾听不同曲目,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科普兰在其著作《怎样欣赏音乐》中写道:“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音乐欣赏是通过听觉来实现的。尽管学生年龄、心理、情感、认知水平不同,但对于歌曲或乐曲所体现的情趣是乐观还是悲哀,是优美还是沉重等等,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他们每听一次歌曲或乐曲就会受到一次感染,增加一次记忆和联想并唤起美感,对美好的事物灌注心思。因此,针对胸无大志、自卑自弃的学生,让他们聆听《义勇军进行曲》,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决心;针对毕业班学生学习紧张,身心疲乏,让他们欣赏《春江花月夜》、《蓝色多瑙河》《梁祝》,带给学生轻松,愉悦的感受;针对学生娇弱的心理,让他们聆听《黄河大合唱》,培养学生坚强、刚毅的性格;针对忧郁的心理,让他们聆听《在希望的田野上》,驱散学生心理的阴影;针对焦虑心理,让他们聆听《童年的回忆》,扫除学生的烦闷苦恼;针对攻击心理,让他们聆听《让世界充满爱》,建立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
音乐对于学生们的美育影响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作为老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情感、心理特点及规律,对提高美育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聆听一些格调较高、具有影响力的中外名曲,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天鹅湖》《小夜曲》《梁祝》《嘎达梅林》《红梅赞》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想象,并从音乐形象中,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感受民族英雄的豪迈气节,在“倾听”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在“倾听”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力。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背景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大家知道人类各种感官是相互联系的,各种感官会在一定条件下互通。心理学家、生理学家把一种感官引起另一种感官的现象称为联觉。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形象生动的图形、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出具有背景、内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情景,营造出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联合体,创设出活泼有趣的学习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音乐本身的内涵,熏陶学生美的心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学唱《雪绒花》时,播放《音乐之声》作为背景音乐的学习资料,学生感受从听觉、视觉传递出情感的呼唤,唤醒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例如:学唱《我和你》时,播放2008年奥运会运动员夺冠集锦实录片段,唤醒他们对祖国强烈的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增强他们刻苦努力学习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欣赏《梁祝》时,将《梁祝》的引子、同窗共读、共读共玩、长亭惜别、抗婚、化蝶做成PPT的形式边听边看,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学生去思考,整理整个故事情节,进而挖掘乐曲内涵,解决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技能性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信素质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含、提高音乐素养打下基础。”如:我运用学生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吉他、爵士鼓、手风琴、葫芦丝、声乐、钢琴、电子琴、舞蹈的零基础的技能培训,逐步形成了学校器乐队、学校合唱队和学校舞蹈队,为学校开展文艺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极参加省市各项比赛,并荣获多项荣誉证书。在课堂上我同样给学生以自我表现的自由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充分把握了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原则,把不具有语义、没有事物形态的音乐音响,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方式变成形象易懂、乐于接受的东西。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客观科学地分析学情,精心创设教学环节,将视频、器乐、人声、表演及游戏融入教学,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并得到了充分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提高音乐技能、认识自身价值、增强自信的目的。这样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气氛活跃,学生学得不枯燥,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各项器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另外,平时我还注重与班主任和各科老师的配合,利用一切时间,结合教育重点,运用表演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技能的机会,达到认识自我的价值,克服自卑,增强自信的目的。如:班会课上唱一唱学过的歌曲,吹一曲吹过的乐曲等等。语文课上,播放一曲《荷塘月色》,让优美的琴声和优美的诗句融入学生的心田,别有一番学习的意境。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感官需要得到了满足,而且使其在精神上得到解放,视野上得到开拓,心灵上获得升华,提高了文学素养和音乐素养。
长期的实践证明,不少所谓的后进生,通过技能训练,不仅个性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培养与发挥,而且提高了他们在学习其他学科中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促进了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所以通过对学生自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塑造了他们美的心灵,也促进了他们心灵的成熟。
四、渗透德育教学,提高学生人格素养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汉语口语教学 言语交际 文化适应
一.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概念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也就是如果你和与你不同语言背景的人打交道,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跨文化交际一般具有这几个特点:1.文化的生长差异性,文化差异主要多发生于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2.适时的言语统一性,交际的语言对一方来说是母语,而对另一方来说必然是第二语言。3.直接的言语交际性,从对外汉语专业来看,我们注重实时的口语交际,即双方面对面的交谈。
比如中国人比较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人群多数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可能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会感到非常惊讶,不太理解这种“不诚实”。
当然,对外汉语教学者还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化特点也仅仅是对大多数人群简单的归纳,切忌以偏概全。
二.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汉语口语教学质量的影响
(一)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特殊性
汉语教师在口语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此部分的教学具备不同于其他部分教学的几个特点:
1.汉语口语教学内容本身具有相当高的灵活性和多变性。汉语口语具有一系列不同于书面语的特征,汉语口语表达中的重音、停顿、语调、节奏、独特而生动的口语词汇、俗语和谚语、大量的习语、多变的句式及特殊的口语表达格式等,都使得其多变而丰富。在教学中,针对初学者提出的种种问题更难完成对其完整的概括和说明。特别是当教学对象往往又是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学生,母语迁移作用和不同的学习动机对汉语口语学习的接受能力又不尽相同,
2.汉语学习者的口语能力和水平较难进行定时定量化的预测和确定。目前的口语能力测试多数停留在短时间内的学习评估,不像阅读,写作,听力等测试能够基本上确定大致的测考题型和作答时间,并且基本上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大致的学习水平。但由于学生的口语状态会更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主观情绪和客观影响,比如学生当天的情绪,学习动机,兴趣,学习环境,教师情绪等等一系列因素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口语测试水平。
3.汉语口语教学的特殊性又体现在课堂的相对有限性作用上。目前国内汉语口语教学总体来说还是相对传统,课堂教学收效不高,教学方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一,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较重。在中高级口语课堂上,老师依然还在大量使用教读,学生跟读,复数,造句,其方式,几乎和综合课没有区分度。依托口语教材进行的传统口语教学已经难以满足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要求,目前所能达到的教学成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口语课堂实际上有时候只是反映学生口语水平的一个载体,如何利用好这个载体并且引导他们的思路,发散思维,激发他们主动开口说话,而非简单照着课本背诵阅读,即所谓抛砖引玉,应是汉语口语课堂最大的作用。
(二)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直接影响口语教学开展
这一部分根据自己的亲身口语教学经历,能够明确感受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对口语教学的展开能够产生巨大影响。
Hill是一个澳大利亚男生,来成都某公司实习半年。最初给他上口语课时发现他并不如我想象中的澳大利亚人一般开朗健谈,反而他的性格较为内敛羞涩,口语心理障碍较强,对母语的依赖程度非常重,不愿意尝试用汉语来表达话语,在回答教师提问或与教师交谈时,常常会中间卡壳,找不到表达意念的词语;经常断断续续,组不成句子,课堂上注意力也不集中,对书本上的东西非常抵触。最开始自己对这种情况的学生处理经验欠缺,采用了很多硬性干预手段,反而还引起了一些不愉快,既阻碍了自己教学的开展,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后来自己经过自己的思考总结,深知要实现他的学习目的首先就得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和建立他对我的信任。我开始对他进行了一些侧面了解,根据他汉语零基础,初来乍到异国他乡,年纪较小,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川菜等等特点及时调整了某些教学思路,在初期阶段基本以其母语作为课堂媒介语,在上课之前尽量和他进行简单轻松的交谈,话题一般涉及他的兴趣导向和他家乡的美景美食,90%依据课本核心内容推进的同时,设计一些有趣的对话游戏,适当补充一些他非常感兴趣或是紧贴他工作生活的词汇短语句子,适当改变教学场景,比如在学“买东西”这一课时我带着他去真正的商店完成指定的任务。尽量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实现他的口语自然习得和生活上的适应。后来发现他的学习状态开始发生了巨大改变,不仅在课堂上能够e极回答我的问题了,也愿意主动开口问问题。几个月下来,除了对书本上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还能说一些简单地道的成都话,基本上实现了我的教学目的。
当然,小班型的口语教学和大班型的口语教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侧重还有所区别,这其中的策略和方法,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思考的地方。
三.针对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特点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运用侧重点
(一)对于口语教学课堂特别是人数较多的课堂的来说,要策略性地避免不同文化背景学生分组的固定性和交际任务探讨的长期分散性。学习者文化背景的多样性使得他们在异乡的口语课堂交际训练中,更容易自动寻找文化背景相似甚至语言相通的人群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因为在交际训练任务开始前他们更容易沟通和计划,并使得交际训练更加顺利地得以开展,获得高分,等到口语课堂结束之后,又回到和自己文化背景相似甚至语言相通的人群中去,获得所谓的语言安全感。这种情况实际上对于汉语口语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想方设法为自己寻找舒适的母语环境和母系文化圈会让自己渐渐产生对母语严重的依赖,如果学习语言无法暂时剪断这层脐带,会直接影响到口语学习的进度和效率,口语教师最好能够多样地安排交际讨论小组。
(二)在口语课堂中,如何更好地处理与文化相关的话题口语教学,除了需要教师对文化差异要有高度的敏感以及融合能力,还需要对外汉语教师拥有比常人更强的跨文化交际和适应能力。这些能力起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常用外语;熟练运用交际社会语言学知识;掌握有限的语言手段成功展开交际的策略;能够掌握有关不同交际风格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掌握避免和澄清交际误解的策略;掌握不同思维,举止,是受制于特定文化认知图式的能力。有的教师为了避免文化冲突讨论,甚至直接跳过一切可能会产生冲突的文化话题,这样也并非良策。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既然选择了来学习汉语,来到中国,那么就已经做好了入乡随俗的准备,首先就应该尊重目的语国家的国际立场和文化倾向,这样也能避免在课堂上学生之间对不必要的话题过度地争辩和讨论。
(三)如何有效地将不同学生的文化特质特点融入口语课程教案设计,尽量运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多文化交叉氛围的口语学习环境。这一点对汉语教师的口语教学课前设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仅需要综合不同学生的文化特点,还要引领他们更好地融入目的语国文化中,把被动接受学习目的语文化变成主动探索甚至热爱目的语文化,进一步促进汉语口语的习得能力。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多文化背景人群的口语情景视频,音频,表演,讨论,甚至是将课堂开展到真实的语境中去,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参与度”。总之,强化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避免课堂甚至课后的不必要的文化冲突事件,才能真正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以达到更好的口语教学成效。
总之,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特殊性来说,其教学基本上都要依赖于交际性任务的开展、运用和累积,而其教学本身的顺利开展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也非常高,对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往往更高,教师如何有效地针对汉语口Z教学寻找到运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侧重点,是一个教师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雁.《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有效跨文化交际的原则》.辽宁师专学报,2004.
[2]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7.
[3]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商务印书管,2000.
[4]刘双,于文秀.《跨文化传播―拆解文化的围墙》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5]吴进业,王超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大学法语 法语原声 教学模式
一、法语原声资料的应用背景
大学法语教学多是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设立的第二外语选修课程, 相对于专业法语的教学而言, 有其自身不容忽视的特殊性。首先是目的语接受群体的不同。选择大学法语的学生一般都有自己的特定专业,法语的学习只能看成他们的第二副业;而法语专业的学生是以法语为主要学习对象。其次是选择学习法语的动机不同。很多人选修法语是因为看到了它在众多领域的应用价值,诸如汽车领域、奢侈品领域等。另外,在欧洲多国和广大的非洲地区也不乏讲法语的国家。但是,选择大学法语的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否用到法语,还是个未知数;而法语专业的学生在其未来的职业规划中还是以从事与法语相关的工作为主。最后检验法语学习的最终标准也是不尽相同的。作为大学法语教学主要依据的《大学法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组织非法语专业本科生的大学法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法语综合运用能力,为进一步提高法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法语完成各种任务,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对于专业法语的课程教学要求则提升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使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适应外事经贸法律军事教育等部门的工作需求,并以法语专业为优势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可见,有别于专业法语的严格要求,大学法语的学习标准相对宽松了许多。
在这种背景之下,大学法语的教学工作者们经常遇到类似的尴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低,没有从思想上真正看重这门语言的学习;在经过法语学习初期的新奇与激情之后,很多学生面对学习上的困难,被动消极。除此以外,大学法语的附属地位也使它所能支配利用的专业教学资源极为有限(例如语音室、法籍外教等)。
面对大学法语教学目的和教学群体的特殊性,本文笔者拟从法语原声音频资料入手,切实抓住目的群体的实际需求,丰富大学法语工作者的教学手段,拓宽课堂学习资料, 力求为学生奉上实用性与趣味性相融合的视听说盛宴。
二、法语原声资料应用于课堂的相关理论依据
将原声音频资料引入课堂,就是在依托现有教学设施的基础上,将生动直观的真实材料引入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看原声资料的同时,完成各种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事实上,这种教学方法由来已久。在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帕维奥就通过试验发现,如果给被试者以很快的速度呈现一系列的图画或字词,那么被试者回忆出来的图画的数目远多于字词的数目。这个试验说明,大脑对于形象材料的记忆效果和记忆速度要好于语义记忆的效果和速度,即“可通过同时用视觉和语言的形式呈现信息来增强信息的回忆与识别”。同样的观点也得到了建构主义者们的认同,他们认为“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因而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交际法也主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应是仅仅一本教科书,而应该是“教学包”,即教师用书、磁带、挂图、录像等,让学生处于情景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氛围,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虽然原声音频在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但在大学法语课堂上放映法语原声音频并不是简单的播放与观看,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法语原声音频的积极作用,把法语原声音频与大学法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三、法语原声音频资料引入课堂的教学模式
通过互联网搜集足够数量的法语原声音频资料已经不是难事,大学法语工作者们关注更多的应是如何筛选和怎样利用这些法语原声音频资料。事实上,对于法语原声音频的选择必须依托于学习群体的现有知识构成,而且符合教学进度的实际需要,能够很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教师的讲解起到诠释和补充作用。我现以法语动画短片《外国人眼中的法国》(Cliché: la France vue de l’étranger)为例,对法语原声音频资料引入课堂作一个更为直观的陈述。
目标群体: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从零基础开始学习法语,已经一年有余。
学习基础:马晓宏编 《法语一》已经完成;《法语二》前六课。
音频情况:六分钟左右的法国动画短片《外国人眼中的法国》,法语配音,中法字幕。
引入背景:在学习课文《法国》(La France)时引入该视频资料,为学生认识法国提供一个更生动形象的介绍。
教学目的:拓展新知识,复习旧知识。
准备工作:事先对短片中的生僻词进行简单讲解,以不影响学生对动画的理解为宜。
具体操作:(1)由于视频时间较短,可以一次性播放完毕,简化了播放流程。在动画短片第一次完整播放之后,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提问,既允许学生针对视频进行简短的内容复述,也可以让学生只是简单地陈述当中的某个知识点,然后教师将学生所说以板书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做有利于避免将视频看成一个纯粹的“娱乐”工具,造成学生单纯被动地听和看,而教师对他们究竟看懂没有,学到多少没有足够的了解。(2)在对视频内容有一个大体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时地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看第二遍视频。由于目标群体是有一定法语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的切入点是多方面的。例如,列举视频当中出现的法国景点,有巴黎Paris,蓝色海岸la C?te d’Azur,埃菲尔铁塔la Tour Eiffel,塞纳河la Seine等。又如,找出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并简要介绍其生平经历,像圣女贞德Jeanne d’Arc,拿破仑Napoléon,戴高乐Charles de Gaule,萨克奇Nicolas Sarkozy等。教师还可以就视频当中出现的法国“特色”加以点评,比如法式贴面礼、法国人一年一度的大度假和法式罢工等。总之,这些都是可以借助音频进行复述发挥的切入点,既源于动画短片,又回顾以往所学,切实贴合学生的现有知识,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3)在第三遍放映短片前,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在经过了短片的两次播放后,已经对短片的兴趣大打折扣,所以此时对短片利用的侧重点也要有所转移,比如就视频当中某些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代表发言,或是就当中的某个情节进行模拟场景再现,也可以参考视频的创作理念让学生做出一个类似的介绍。总之,对于音频的利用没有单纯停留在动画短片的表象,而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有了进一步的延伸。(4)最后一步便是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增补阶段,可以由教师指出一些有待深入的知识点,布置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自由学习。
由于篇幅的局限,在此只能相对简单地展示一下可行的教学流程,其他的很多可行性有待大学法语工作者们自己来发掘。事实上,“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乌申斯基),而“一旦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被激发,他们接收语言输入的能力就会增强”(克拉申)。将法语原声音频引入课堂的做法,也是基于相同的考虑。一方面,在观看法语原声音频的过程中,一个相对真实的外语场景被创造出来,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大量地道真实、生动的语言输入;另一方面在一个能够引发学生共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授课环境内,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
四、结语
总之,“语言习得需要考虑到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并且只有在真实的语境中才能顺利实现”(克拉申)。法语原声音频的利用有利于营造出一个更为立体真实的语言环境,并能充分发挥学生视觉和听觉的认知力,为其语言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素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在教学资源上深发掘,在授课技巧上下工夫,立足于大学法语的教学需要,在感性环境缺乏的课堂讲解之外,合理融入法语原声音频,切实激发学生听和说的热情,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法语的学习与实际应用中。
参考文献:
[1]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外语教学;问题;对策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很多人都发现世界不再像以往一样遥远,而似乎就在自己身边、在自己眼前,英语多是将自身和世界有效连接的重要语言载体,若不能很好的应用英语这一语言,似乎很难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英语如此重要,学习英语自然是人生进步的头等大事,尤其是处于不断学习知识、完善自己的学生群体。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部分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职高专),其主要职责是职业技术教育,英语的教学问题尤为重要。英语是一种语言,第二语言教学是以母语为载体,在民族地区这种高职高专的语言教学近年来成效都不尽如人意,本文以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外语教学为论题,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1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外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高职高专外语教学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因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且纪律性得不到维持,导致教师逐渐失去教学的兴趣,热情度下降,不愿意在教学上下工夫,无法提供更好的课堂环境,然后学生更加对学习英语失去了信心。久而久之,出现的情况就是学生的英语能力达不到学校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英语水平达不到社会的需求。那么,研究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外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是改善民族地区高职高专的外语教育问题的关键。
1.1民族地区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时存在的问题
民族地区高职高专的学生存在少数民族多、语言混杂不统一、学生的英语基本素质不高、学习能力差等突出问题。
1)民族地区高职高专的学生英语基本素质不高大多数的高职高专的学生在进入学校以后,学习精神延续了以前的不良好的习惯,从心底排斥英语的学习,不能对英语中的听力、口语、书写等方面的内容有良好的掌握,而学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恶劣的学习态度导致了自身英语水平低下,在进入高职高专之后因之前较差的功底无法对英语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而愈发对英语失去了兴趣。根据调查显示,学生们在进入高职高专学院之后,周围的人的英语水平大多和自己相差不多,大家都觉得之前没有抓住机会进行良好的英语教育,现在学来不及,不学也无所谓,没有正确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2)民族地区高职高专的学生水平相差较大对高职高专学院的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同一班级里的学生进行统一英语考试,成绩相差很多,差距大的令人瞠目结舌:部分学生只有初中英语水平,且没有较强较完善的英语沟通能力,而有一部分学生居然是零基础英语参加的高考,之前从未进行过有关英语的教育,分数多是通过其他项目加上来的额外分。这样的情况,加大了学校对学生安排英语教育的难度:英语学习进度难以推进,学生学习困难,教师教学困难。
3)民族地区高职高专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计划和正确学习观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和关键。而大多数高职高专的学生都没有学习计划,不会自己安排口语的训练,基本上也没有听力的训练,更不要说一些要就较高的书写和写作训练,所有的英语学习都是听从教师的安排和规划,甚至有一部分连教师的指导都不听,何谈自己的计划。这种学习观念是不正确的,无法有效地学习英语。
1.2民族地区高职高专的教师教授时存在的问题
民族地区高职高专的教师团队不完善、师资力量普遍落后、教学质量难提高等突出问题。
1)民族地区英语教学没有充足的教师资源虽然在党与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从事于民族地区外语教学工作的教师越来越多,但还是难以填补民族地区教师缺乏这一巨大的“沟壑”,师资力量的不足是制约民族地区外语教育工作全面发展的主要难题。很多非本地教师虽从事于当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事业,但难以适应该地区自然环境和民俗习惯、语言不通等不利于教学的良好展开的现象还是屡屡出现,导致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教学,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在教师资源本来就不充足的情况下,教学质量上不去,英语教学的担子越来越重。
2)民族地区英语教学往往出现“不对口”现象很多高职高专的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性非常强,其中常常涉及了非常多的专业名词,而这些专业名词往往在基础英语教学内容所涵盖单词范围之外。基础英语教学所教学的文章也多是社会类文章,很少有专业性文章,即使有,由于各个专业类目繁杂,那些文章也很难和各个专业的内容相匹配。例如:法律专业的学生接触较多的词组诸如实体法、程序法、申请劳动部门仲裁,完全行为能力等词组在统一的英语教材中很难学习到,专业核心词汇都不能用英语表达,英语教学的难度又提升不少。
3)面对整体质量较低的学生群体,民族地区英语教育质量难以全面提高前文说到进入高职高专学院的学生英语基本素质较低、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等问题,这也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又一大绊脚石,也是主体所在,毕竟教育的对象就是学生群体,这一群体不仅仅是质量不高,而且水平层次不一,教育的进行难有针对性,不能全面照顾到每一个人,教师只能带领极少一部分的学生前进,其他学生因各种情况而不能跟上节奏,最终掉队。这样,教育的质量就不能全面地提高。
1.3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学院整体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学院英语课堂的授课模式中,最为多见的就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原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按照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师应当将一单元的内容分成八个课时进行教学,教学时间安排十分紧凑,而学生的英语基本素质又较低,课堂提问无人回答,课堂安排的一些情景模拟也无人参加,教师在得不到回应而又必须将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不得已才用“填鸭式”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其实事实上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量不到十分之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循环往复,教学状况山河日下。还有一些其他模式的问题影响教学质量。我国英语的考核多采用过级制,而高职高专学院的英语过级率普遍不高,基本在30%左右,为了应付这样的考试制度,学生不得不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忽视口语交际能力,口语才是应用在实际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的缺失对学生英语的综合素质影响重大。
2改善高职高专学院外语教学情况的对策及建议
目前,构建并完善我国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外语教学模式,最为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将英语基本知识学扎实,并培养学生将基本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有扎实的英语基础是应用英语的前提,应用英语是学习英语知识的目的,通过培养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等,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将英语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技能,不被社会的大潮流淘汰,是教学的基本目的与方向。
1)加大投入,完善教学设备在民族地区高职高专的外语教学设备上,党和政府应当予以大力扶持,完善高等学府应有的教学设备,使其在教学过程中不会受到硬件设施上的制约。党和政府在教学经费上给予适当提高,监管经费去向,改善学院教学条件,增加多媒体教师、电子阅览室、听力训练室等。根据调查显示,在民族地区,很多高职高专学院的教学设备都不完善:作为英语教学中重要角色的多媒体投影仪,学院配备不够,或年久失修,不能正常应用于教学中,能够应用于教学中的几台也远远不够整个学院的使用量;作为训练学生英语听力的听力室内的设备也是捉襟见肘,学生在上听力课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时,不能每个人都独自拥有一台设备,往往是多人共享,个别民族地区甚至没有这样的听力设施,英语听力训练多依靠教师用录音机放磁带全班同学一起听,无法排除外界干扰专心训练,听力水平一直上不去。
2)培训,建立完善师资队伍基于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力量,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就尤为重要。一个好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一群优秀的学生。在民族地区的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需要有一种教书育人的神圣感,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在自我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能够将教育工作有效进行。地方教育部门应当举办一些实质性的短期培训活动,让教师通过一些短假期进行培训,整体提高教师质量,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做准备。教师也应当积极地参与一些非组织性的培训活动,主动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不辜负国家、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期望,努力做好教育工作。
3)因材施教,合理分层教学前文提到,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学院的学生水平差距较大,无法进行学,存在着许多一部分学生“吃撑了”“消化不了”,另一部分学生“没吃饱”“空着肚子”的情况。这样矛盾的现象不仅影响教师教学进度,还关系着整体的教学质量。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合理实施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不再将学生按照原来的班级进行外语教学,而是通过测验、考核等手段将学生的英语水平划分为不同阶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吃饱”“消化好”,拥有与自己英语水平相匹配的教学模式。例如将学生在入学时候划分为甲乙两个层次,甲层次主要集中一些英语基础相对较好、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的学生,重点培养该层次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通过参加国家级的考试取得英语相关证书,例如英语四级、英语六级等;乙层次则主要汇集一些英语入学成绩较差、基础不好、无较强的自控能力的学生,对该层次学生进行技能教育,着重掌握英语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强调技能训练,能够将一些基本英语语言自如的应用。这类分层次教育并非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式,综合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实践相结合,学有所用英语是种语言,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沟通的工具,学习英语最为重要的就是有一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该环境里使用英语、练习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讲英语转化为自己的一项技能,教学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学与实践应当相辅相成,通过教学和实践结合的方式,锻炼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将学习到知识转化到生活中,巩固并发展,这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联系知识与生活的关键。
3总结:
中国的教育事业要全面发展,民族地区高职高专的外语教学的推进一定要做到位。而民族地区高职高专的外语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只求看表面效果,而应当落实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步,确实提高学生的普遍英语水平与素质,拉近民族地区和世界的距离。
参考文献
[1]赵红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面临的困难与挑战[J].时代教育,2015(5).
[2]袁莹,杨紫云,高职高专英语教育问题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21).
[3]斯婉青,构建边远民族地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0(26).
[4]倪凌.从心理学视角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改革[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