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兴市场债券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尽管表面现象似有欣欣向荣之势,但他认为在经济没有实质好转之前,债券市场的慢牛格式依然会继续。
债券市场走势分歧明显
“近期债券市场走势分歧明显。”孔学峰说。虽然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没有给债券市场带来春天。
孔学峰表示,当利率产品和高等级信用债出现调整后,政策性金融债调整会更为明显,则中低评级信用债会受到市场的追捧。“从收益率曲线看,10年国债收益率从最低点上行了近15BP,10年期政策性金融债收益率上行近30BP,5年期AAA中期票据也调整了近20BP,但中低评级如AA+及AA类债券收益率也从年初下行到了30-50BP。”
原因是扭转了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
"究其原因,在于欧债危机趋缓、美国经济稳步好转,以及流动性和政策预期的改善,因此,扭转了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使得投资者降低了对风险溢价的要求。”孔学峰说。
他进一步指出,欧央行实施近5000亿欧元的LTRO,并在近期通过了对希腊的大规模援助计划,同时欧洲诸国似乎有达成财政联盟的可能性。这些现象的出现,减轻了投资者对欧洲债务风险的担忧。美联储不时制造推出QE3的舆论,可能与否令当别论,但传递出宽松预期足以让权益市场兴奋。在欧央行、美联储之后,日本央行也推出了进一步量化宽松的政策,当然还有中国也提出了政策的预调微调,四大经济体又一次程度不一的进入货币宽松的游戏。
债市的慢牛格局
在货币政策方面,孔学峰认为由于中国受制于转型压力,因此,货币政策放松的过程应该是缓慢的。
“政策的预调微调,可以使经济回归合理均衡的增长水平,但不应做过高的预期。欧元区风险的平息可能只是暂时的,庞大和集中的政府债务到期偿付压力,并不是可以通过货币能最终化解的,因为欧央行没有美联储的先天优势。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货币幻觉之后,投资者会回归经济基本面。”他说。
实质上经济依然疲软。孔学峰表示,在经济没有实质好转之前,债券市场流动性趋好的态势不会改变。也就是说,在这一层面上是有利于债券市场的操作。同时,监管层在2011年采取了将债券融资审核与股权融资审核相分离、优化债券审核机制与流程、启动创业板公司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等措施,也为债券市场的统一规范迈出坚实步伐。所以可以说,债市的慢牛格局还在继续,但远远没有被逆转。
国内一季度数据向好
过去两年中,投资于新兴市场的QDII迅速扩容。以全球新兴市场为标的的基金,如国投瑞银新兴市场、上投摩根新兴市场、建信新兴市场这3只基金,是标准的全球配置基金。从季报披露的前十大重仓股来看,这3只基金持仓基本集中于热门市场的热门股票,如“金砖四国”、韩国、泰国等等。由于捕捉到这些市场的机会,这3只基金今年的表现也都不错。尤其是国投瑞银新兴市场和上投摩根新兴市场,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分别达到19.32%和18.3%。
投资于新兴市场某个区域的QDII基金也不在少数。如广发亚太精选、汇添富亚澳精选、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易方达亚洲精选和国海富兰克林亚洲机会,均以亚洲为投资目标。也是多数基金公司认为投资者最能认可,并且最能发挥机构投资者研究优势的区域。这些基金今年在基础市场上涨的带动下,亦有不错表现。所有投资于亚洲地区的QDII收益率均超过10%。相比A股表现,已十分惊人。
QDII以人民币计价,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不需要考虑认购货币的问题。但负面因素是,由于基金公司在投资管理中涉及货币兑换,投资顾问等问题,QDII基金的成本一般比海外基金更高。有些基金公司的外方股东在海外市场具有丰富经验,这类基金公司的产品相对更值得关注。
海外基金的蓝海
当然和QDII相比,海外基金市场的品种更为丰富。实际上投资这些海外基金也并不困难,大多数产品在香港通过银行或者中介机构都能买到。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通常对新兴市场的投资都建议选择区域基金或者主题基金。原因十分简单——可降低单一市场带来的风险。比如土耳其市场虽然今年表现十分卓越,但这个市场的波动也很大。远在千里的海外投资者很难掌握申购和赎回基金的确切时机。不如退而求其次,选择涵盖土耳其的新兴欧洲基金,既能捕捉到投资机会,又不至于承担过高的风险。
比如香港市场有一款基金——百利达欧盟汇聚,是市场上少数以欧盟整合为投资主轴的基金。这只基金将其资产至少75%投资于新兴欧洲已加入欧盟、或者即将加入欧盟成员国里优质大中型企业的股票,捕捉欧盟整合过程中的结构性改变所带来的机会。比如捷克、波兰、土耳其都是其目标市场。这只基金今年的表现不错,截至12月7日,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达到20.97%(以美元计价)。
亚洲市场基金的选择更多。比如,投资于亚洲市场的JF东方基金、JF亚洲内需主题基金,投资于成长股的邓普顿亚洲成长(Templeton Asian Growth),还有投资于亚洲小型企业的JF东方小型企业基金、邓普顿亚洲小型企业基金,等等。当然,热衷于高息股的投资者还可以选择亚洲高息股票基金。表格中也只是罗列了很小一部分。
另外还有中东非洲基金,拉丁美洲基金,或者是传统的全球新兴市场基金可供选择,种类十分丰富。按照风水轮流转的原则,如果投资得宜,每年都有机会找到比A股市场表现更好的市场,并且是大概率事件。
更值得重点推荐的是投资于新兴市场的债券类基金。这类产品如今在QDII中基本属于空白。以港币或者美元计价的新兴市场债券基金最为普遍。
以PIMCO 新兴亚洲债券基金为例,港币计价的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达到16.84%,即使扣除港币兑人民币略有贬值的部分,其收益率仍然比国内市场表现最好的纯债券基金高。PIMCO作为全球最知名的债券投资者,业绩似乎比其他基金公司略胜一筹。但即使如此,翻看亚洲债券类基金的普遍表现,也都是不俗。今年以来收益率10%以上的债券基金不在少数,且几乎是平均水准,表现普遍超越了国内的债券类基金。在美元兑人民币并没有大幅贬值的前提下,这类投资具有显而易见的吸引力。
押宝单一市场?
如果对某个市场特别有信心,单一市场基金当然是获取收益最有效的方式。在单边上涨的市场中,单一市场基金有助于投资者充分获得收益。
今年表现最好的市场都有相应的基金。比如JF菲律宾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49.87%;德盛泰国基金(以美元计),收益率44.32%;JF印尼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12.42%;安本印度股票基金,收益率超过20%。唯一一只土耳其基金——宏利环球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为54.57%。
全球几乎所有新兴市场以集体大跌的方式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甚至比伯南克暗示在不久的将来收紧货币本身更具有戏剧性。美联储这一招显然十分成功地转变了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资金纷纷从新兴市场撤出,有些甚至在一片恐慌中不惜成本地离场,造成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从股市到债市再到外汇市场。中国A股市场也未能幸免。
动荡的三周
5月22日,伯南克在国会作证时,似乎有气无力地念着讲稿,他说道:“过早收紧货币政策将导致利率暂时走高,这会带来经济复苏放缓或结束的巨大风险,并且会使得通胀率进一步下滑。”一切都还符合市场预期。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伯南克突然表示,美联储购债速度很可能在未来几次政策会议上决定放缓。“如果未来几个月的经济数据足以证明复苏足够健康,美联储会考虑降低量化宽松的力度”。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却让全球的交易员们立即心跳加速。
此后三周全球市场进入无序而焦灼状态。5月23日开盘,日本股市率先作出激烈反应,日经指数当日大跌约7.32%。此后两周内一路下探,跌幅达20%,吞噬了自安倍上台、日元贬值后股市涨幅(约45%)的近一半。安倍经济政策的蜜月期似乎结束得十分仓促,至少目前来看很少有人认为日本股市的反应只是短期调整。更多人认为,日本股市已经走入熊市。
市场注意力很快从日本股市转向其他市场。到5月底、6月初,全球再次掀起一波新兴市场的暴跌。从6月1日到6月14日的两周内,南非富时综指下跌14%,韩国综合指数下跌约6%,巴西IBOVESPA指数下跌8%,菲律宾马尼拉综指下跌11%,泰国综指下跌约6%,印尼雅加达综指下跌愈6%,俄罗斯RTS下跌3%。与此同时,中国上证指数也受影响,下跌6%左右。MSCI新兴市场指数6月初以来下跌6.4%。
亚太市场中的几个新兴市场在6月11日当天再次猛烈下跌。泰国股市当日暴跌4.97%,创2011年10月以来最大跌幅。菲律宾股市当日暴跌4.64%,创2011年9月以来最大跌幅。印尼股市暴跌3.9%。当日,印度卢比再创历史最低,菲律宾货币创一年新低。
同时,亚洲各国债券收益率全线大幅上涨。一些外汇交易员们说,6月11日在亚洲交易时段,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升至2.25%,创下14个月以来新高。 外汇市场抛售是由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的飙升造成的。
欧洲一些新兴市场也出现大跌。比如此前涨幅相当大的土耳其,从5月22日至6月13日,伊斯坦布尔ISE100下跌近14%。由于土耳其国内的游行致使投资者担忧局势,这个市场从伯南克讲话后立即大幅下跌且极为迅速。但6月14日率先出现了几周来的首次大级别反弹,当日上涨4.61%。这一大涨,让部分投资者认为土耳其市场或许已经调整到合理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6月以来各类资产中表现最好的却是此前被广为看空的日元(7.1%)、油气(6%)和原油(5.4%)。
资金外流是主因
新兴市场下跌和一些国家货币贬值的情形,让人们想起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分析师们最近所做的最时髦的事情之一,就是将近期市场的变化和1997年作对比。
尤其是日本让日元贬值的政策,导致韩国等国家的竞争力突然下降。很多人对此特别担忧,因为这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发生的情形似乎相仿。但以今天许多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储备来看,问题似乎没有那么严重。
当前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对美联储退出货币刺激的预期,推动外国投资者大举削减新兴市场资产。而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攀升成为始作俑者,引发亚洲股市、外汇和债券遭遇全面暴跌。资金从各种资产中抽离,引发市场剧烈动荡,股市、债市无一幸免。资金的外流也形成对外汇的抛售,外汇市场亦相当动荡。
“一般美国国债收益率代表了无风险收益率水平,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变动,是全世界债券投资者关注的重要指标。美国国债收益率一旦上扬,会引发其他地区投资者抛售当地债券。”某熟悉美国市场的投资人士表示,近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下波动,扰乱了交易员们的神经,市场对其变化正变得异常敏感。
近期数据显示,当新兴市场的大跌开始加剧时,债券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投资者逃离现象。新兴市场债券指数的跌幅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
根据理柏公司的数据,包括交易所交易基金在内的新兴市场债券类基金在6月5日到6月12日的一周中有6.225亿美元的净资金流出,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单周流出量,远远超过了之前一周的3.84亿美元净流出规模。这类基金的资金流出在两周之前仅仅是每周约3000万美元。
另外,iShare摩根大通美元定价新兴市场债券交易所交易基金在过去一周有2.68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使得过去三周的资金流出总量达到约5.28亿美元。证券基金方面的情况类似,过去一周的总资金流出是21亿美元,也是有史以来最高的纪录之一。
当年亚洲金融风暴的中心泰国,市场参与者对其看法也有所转变。曼谷Kasikorn证券公司投资策略师Kavee Chukitkasem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海外投资者不惜任何代价要将资金从泰国股市和其他金融资产中抽走,资金流已经发生逆转,由内流变外流,虽然泰国经济和收入增长仍然良好。Phatra Securities的经济学家Thanomsri Fongarunrung说,泰国今年年初吸引了大量资金,因此人们也预期会出现资金外流。外国投资者对泰国的财政状况越来越担忧。
尽管这轮跌势波及全球,但投资者大多还是目的性极强的。6月初的抛售潮从南非开始,投资者担心当地的经济、劳动力斗争以及政治稳定程度。土耳其货币也因其国内的公开游行和复杂局势而遭到了投资者抛售。
一些观察家认为,这些政治热点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的经济弱点,即巨大的经常账户赤字。这将在投资者不再看好新兴市场时对国家的融资带来困难。其他有相似困难的国家,例如巴西和印度,其货币也呈跌势。
股债汇市的恶性循环?
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遭到抛售,汇率下跌,会否是新一轮危机的源头?花旗集团新兴市场首席经济学家David Lubin认为,未来可能出现“抛售恶性循环”的风险。尽管近期新兴市场货币下跌迅速,但其幅度与2011年和2008年相比尚有差距。所以,一旦美联储加快退出速度,或新兴市场经济因借贷而出现问题,这些货币的下跌空间还非常大。
巴克莱银行的分析师研究了几个关键性指标,包括短期外债、经常账户余额、通胀以及国内储蓄率。强而有力的经济体,尤其是有经常账户盈余的国家,在过去的风暴中平安无事,并且预计可以继续表现良好。
他认为,那些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亚洲国家基本上受影响不大,尤其是韩国和中国。而金融开放的拉丁美洲国家由于拥有极高的外资参与度,在近期的抛售潮中损失惨重。就连在经济政策方面做得很好的墨西哥也因此导致债券市场的下跌。
另外还有几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其一,相比有外汇管制的市场,投资者更快地撤出流动性更高的市场,显得有些不惜代价,比如墨西哥。
其二,新兴市场股市今年以来整体下跌约10%,而依靠大宗商品生产的新兴国家市场则下跌近20%。许多观点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增长放缓影响了大宗商品出口国,例如巴西(-19%)和俄罗斯(-15%)。同时,伯南克的讲话让大宗商品市场也蒙受了相当打击。
一些市场人士认为,美联储放慢量化宽松速度的暗示对新兴市场造成集体冲击,资金突然流出这些市场冲击了全球各大市场,但可能是暂时性的。假以时日,各国的走势可能会好坏各异,最终还是取决于其基本面的情况。
风波演绎的关键是美国
风波将如何演绎的关键还在美国。“过去每一次美国收缩流动性,都是以新兴市场大跌收尾的。”香港某投行分析师说。
但美国因素如今显得非常扑朔迷离。一方面,美国经济表现出显著的复苏迹象,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和制造业的兴起。美国今年迄今主要股指已累计上涨约14%,大多数新兴市场的股指涨幅远不及美国。资金回流美国成为投资者一种理性选择。
另一方面,美联储究竟何时结束量化宽松还是疑问。伯南克选择用任何一个词语,都会对市场起到决定作用。是放慢量化宽松的速度,还是结束量化宽松,意义是截然不同的。一切取决于美国复苏的质量究竟如何,也取决于美联储下一步的动作。
假如过去的8个月时间,由于对大势判断不清,错过了一次抢反弹的盈利机会,那么,随着美国经济见底,新一轮经济的绿芽显现,又一轮的投资机会已展开。在后金融海啸的年份中,投资布局有哪些变化?标的选择又有哪些讲究?引起了全球投资界的关注,并给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香港基金界对最新的基金组合,给出了“GREEN”建议。这五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了五个市场。“G”代表Greater China(大中华市场)、“R”代表Retum(回报)、“E”代表Energy(能源)、“E”代表Envi-rormlental Protection(环境保护)和“N”代表NewConcept(新概念)。全球著名基金公司施罗德看好三大市场:金砖四国、能源和全球债券。
从这些投资建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后金融海啸的年份中,投资的重点将是经济增长率领先的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支撑新兴市场经济发展的是能源;应对宽松货币政策下可能出现通胀的是抗通胀债券等。
在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配置中。不可能均是股票,还需要有债券、商品及其他。在布局新一轮投资的基金组合中,债券也是不可缺的,差别在于投资人对风险接受程度的不同。在债券投资中,也有多种选择。风险最低的是政府债券,风险最高的则是评级较低的高收益债券。收益越高,风险也越高。
一般而言,政府债券基金年收益不会超过5%,一般不会亏损,高收益债券基金年收益可达20%,有时会亏损。但这类基金的买入手续费是5%左右,除了保守型或应对熊市的投资配置,高收益债券基金更有吸引力。但是,金融海啸爆发以后,投资人对追求投资收益发生了较大变化,不求盈利最多只求绝对回报。因此,为分散风险,应对各国央行大量投放货币,通胀预期上升,抗通胀债券基金已成为债券类基金的首选。
随着原油价格升破70美元/桶,能源进入补涨行情。与上证指数反弹近一倍,印、俄、巴等国的指数反弹50%以上相比,能源基金净值反弹未能同步。据IMF统计,全球12走产油国要在原油价格维持在60美元/桶,才可维持收支平衡,哪一个产油国会做蚀本生意?因此,油价在60至70美元/桶会有所支撑。
另外,中国等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进入正常速率,对原油需求也将有增无减。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石油易涨难跌。届时,当全球经济完全复苏,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石油价格创出历史新高,触发“石油危机”,则未必是瞎想。有人说,石油会引发战争,矿产则无可能。从抗通胀、看美元的角度做资产配置,能源功能和地位胜过黄金。
投资就是分享经济增长。在后金融海啸的年份中,哪个市场经济增长快,那个市场就有吸引力,值得买入。全球经济何时复苏,乃至重现金融海啸之前的荣景,相信这依然还是一个谜,很难有一个确切的时间表。但是,遍观全球各个市场,谁也不会否认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将明显快于成熟市场,金砖四国特别是中国市场又领先于新兴市场。
多年来,波士顿资产管理公司GMO董事长杰里米,格兰瑟姆始终对未来的前景持悲观宿命论,因此得到了永远的悲观主义者的名声,但是,现在再与他交谈,这位70岁的老者几乎喜不自禁。他说,现在的股票是1987年以来最便宜的。与另一位价值投资者沃伦,巴菲特一样,格兰瑟姆正在建仓,他关注的重点是美国蓝筹股公司和新兴市场的优质股票。“这是严谨的投资者应该追寻的,”他说。“我们通过购买廉价资产来赚钱。”
看到机遇的不仅仅是专业人士。纽约专业期刊《自然医学》杂志的编辑兰迪,列文森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列文森说,股市的剧烈波动让他联想到1987年的情形,当时他是加州技术学院学生投资基金的总裁,他和他的同件从中赚了一大笔。“我记得当时还在想,如果有一天市场再次受挫,我一定要记住这一切,”列文森说。因此,今年10月中旬,列文森向交易所买卖基金(它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亦步亦趋)Diamonds投资了4200美元,并且买入了AT&T和Neweu Rubbermaid的股票。“对我来说,”他说,“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剧烈波动时,那正是购买时机。”
目前来看,各种资产都很便宜,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功能失常的市场产生了长期的廉价资产。许多资金经理从遭受重挫的蓝筹股中看到了价值。由于投资者一窝蜂拥向安全的产品,因此优质公司债券和市政债券对国库券的溢价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对精明的投资人来说,甚至在房地产行业,或者是公开交易有限合伙公司和封闭式基金等专业领域也存在机遇。
掌握着大量的客户委托,而且几乎没有负债的格兰瑟姆正在购买蓝筹股。洛杉矶Bel Air投资顾问公司总经理戴雷尔・克拉斯诺夫为他的客户提出了同样的建议。“我们喜欢那些市值大,而且手中的现金流足够支持它们在几年的艰苦岁月中不断成长的公司,”克拉斯诺夫说。
在国外,小心谨慎的人可以在新兴市场发现交易。“面对好事和坏事,市场总会做出过激的反应,去年和今年正是这两种情况的反应,”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市新兴市场管理公司董事长安东尼,范艾格特梅尔说,他的公司在二十五年前发明了“新兴市场”一词。去年,范艾格特梅尔一直在担心新兴市场的泡沫问题。现在,他对新兴市场中的许多国家持乐观态度,它们占全球经济的四分之一,而且即使在经济增速减缓的情况下,它们的发展速度依然快于美国。“从许多衡量指标来看,新兴市场的发展速度都快过关国,”他说。范艾格特梅尔对服务于不断崛起的中国和印度的中产阶级,以及服务于中东地区的富裕国家的公司寄予了厚望。他对巴西、南非等大宗商品生产市场,以及韩国和台湾等出口市场感到担忧。
Third Avenue Real Estate ValueFund公司经理迈克尔,维纳也在海外,尤其是在亚洲房地产经营公司中发现了交易。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等香港企业现在的价值已经低于2004年的水平,当时亚洲正在走下破路而且还面临着“非典”的威胁。
对于固定收入的买家来说,信贷危机的好处是,许多优质债券便宜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即使考虑到信贷风险也是如此。“这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便宜的投资等级信用。简直达到了疯狂的程度,”Loomis sayles债券基金公司副经理凯瑟琳・加夫尼说。由于对冲基金赎回导致斩仓,再加上几乎没有买家已经采取行动,因此投资等级债券与国库券之间的价差已经扩大到5个百分点以上;而通常这二者的价差为1个百分点。加夫尼说,Loomis sayles债券基金公司的总体到期收益率已经达到12.41%。按照她的计算,即便在未来五年内,这些贷款中有一半发生拖欠――这是前所未有的情况――投资人仍然能够获得与国库券一样的收益。
市政债券的情况与之类似。“由于斩仓,市政债券已经跌落至史无前例的水平,”芝加哥Nuyeen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约翰,米勒说。他在高等级证券中找到了廉价资产,例如,由马里兰、北卡罗来纳等财务状况良好的州,以及哈佛、耶鲁等大学发行的AAA级债券。他说,对于那些敢于承担更多风险的人来说,由医院和下水道系统发行的BBB级债券现在的收益率至少为8%,而去年还是5%左右。在35%的税收等级中,这至少相当于12%的等额应税收益比率。
一向不被外界看好的QDII逆势上涨9.28%。华宝兴业海外中国以23.74%的收益率位居该类基金第一位;排在第二名的是博时大中华亚太,涨幅21.97%;季军被国投瑞银全球新兴市场夺得,带给投资人21.61%的回报。A股市场低迷之际,货币基金避风港作用突显。年内10强货币基金中,有6只同时为2011年10强的老面孔。
基本面:各机构称市场回暖
博时、工银瑞信等基金公司率先公布了旗下基金2012年四季报。已披露季报的基金四季度仓位操作策略有所不同,增减仓均有出现。在今年经济及股市的判断上,多数基金表示乐观。
大成基金表示,今年的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增速会略好于2012年,流动性维持中性判断,继续收紧的可能性很小。2012年三季度经济增速企稳回升明显,今年经济增速基本能够保持与2012年三四季度持平,不会继续下滑,因此对于2013年的A股市场并不悲观。
南方基金则预计,2013年我国经济将面临L型复苏,在去库存阶段完成后,各个行业供需失衡的局面有所改善,各项经济指标将缓慢回升。市场方面,经过5年多的调整,市场基本消化了大小非解禁的压力,通过重心不断下移实现了全流通,整体估值水平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A股中长期投资风险正在下降,下跌空间已经不大。操作上,关注结构性行情,优选个股仍是当前最佳的投资策略。
招商基金表示,未来将更加注重自下而上地在各行业甄别优势个股的机会。随着中国经济工业化进程的完成,企业粗放式经营模式将面临彻底终结,未来各个行业将出现激烈的差异化竞争格局,在此过程中,将会涌现出很多大牛股和未来社会的中坚企业。目前来看,国内在啤酒、奶业、饲料、水泥等大宗行业差异化步伐较快,包括银行、券商、复合肥等行业也已显露端倪。
投资策略:2013年稳步前行
“最坏的时候或许已经过去,最好的时候尚未来临。”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解读2013年的投资市场。对于2013年,以不变应万变,密切跟踪基本面的变化趋势,稳步前行,等待态势趋于明朗是基民和机构的明智选择。
股票型基金:关注估值复苏带来的机会
2012年,晨星股票型基金指数以6.76%的涨幅领涨其他类别基金指数,而这其中,重仓低估值的金融、地产板块的股票型基金表现尤为出色。从SAC板块指数全年收益来看,SAC房地产指数全年收益超过30%,而SAC金融保险指数的收益也超过20%,大幅超越其他板块。
晨星中国认为,金融、地产的大涨主要是由于估值的修复。目前来看,不少大蓝筹股仍处于估值底部,估值修复行情有望在一季度延续,投资者可以逐步提高股票型基金的配置比例。稳健型投资者可采取“50%股票资产+50%债券资产”的均衡配置,重点关注团队和风格都比较稳定的基金,如博时主题、国富弹性市值等。
债券型基金:重点关注注重绝对收益的基金
一季度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仍将有利于债券型基金的收益,重点关注一些注重绝对收益、持有高票息债券的债券型基金。由于不少城投项目本身并无还债能力,高收益的城投债隐藏的风险仍值得防范。高比例持有中低评级城投债的债券型基金仍需防范其风险。此外,在股市的修复行情下,能参与股票市场投资的激进债券型的表现也值得期待。
具体基金方面,由于债券型基金在资产配置中发挥的更多的是固定收益的功能,故可关注长期业绩稳定、注重绝对收益、基金经理经验丰富的普通债券型基金,如中银增利、富国产业债。激进债券型基金中可关注易方达增强回报等。另外,团队稳定、长期业绩表现良好的封闭式债券型基金也值得关注,如富国汉盛等。
QDII基金:关注主投新兴市场的QDII
投资于新兴市场股市的QDII基金在2012年普遍取得较好的收益。展望一季度,前期市场担忧的“财政悬崖”问题在新年之初得到一定回应,美众议院通过了解决财政悬崖的议案,QDII基金的表现仍值得期待。美国经济仍处于明确的复苏中,QE4再次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奠定了基调,大环境为美股继续走高提供了一定基础。而在美元贬值和新兴市场估值优势下,资金流向新兴市场仍是大概率事件。从历史纵向估值对比来看,新兴市场的估值相较欧美股市,仍处于相对底部,具备一定估值优势。
整个一季度,晨星中国对美股继续走高保持谨慎乐观。在美元贬值和新兴市场相对估值优势的背景下,热钱流入将继续推高亚洲新兴市场股市。同时,中国宏观经济一季度企稳回升信号较明显,香港股市应能继续升势,但全年升幅料将明显低于2012年,且受制于全球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建议投资者在美国欧洲经济表现出强劲复苏的迹象之前,继续发挥QDII基金分散单一市场系统风险的作用,进行全球资产配置。一季度可在美股和港股之间均衡配置,这是因为QDII港股投资占6成以上且纯美股基金数量少、均为指数型,且略偏重香港。投资者风险偏好发生明显下降之前,暂时回避贵金属类。具体基金上,仍然推荐关注中长期业绩优秀且稳定、公司综合实力较强、投研团队稳定的基金,并倡导长期投资。
ETF:债券ETF值得期待
ETF基金具有费用低廉、跟踪效率高、交易效率高等特点,在2012年的创新较多,如跨境、跨市场ETF的推出。在2013年一季度,预计货币型ETF、债券ETF等也将相继上市交易。对于稳健的投资者来说,债券ETF具有较好的资产配置功能,可以重点关注。
另外,在2012年中表现抢眼的金融、地产行业ETF在冲量的作用下,2013年一季度有望延续上升趋势。
关键词:资本市场,虚拟经济,衍生市场,新兴市场
次贷危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而是一次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危机。所谓资产价格泡沫,就是资产的价值与价格离得太远。这里有一个常识的判断,泡沫是非常脆弱的,泡沫的破灭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实上,华尔街金融巨头,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证券,已经在虚拟经济的泡沫中灰飞烟灭。
衍生产品与虚拟经济
这次美国华尔街爆发的次贷危机的泡沫,包含很多内容,从信用泡沫--产品泡沫--资金泡沫--价格泡沫--市值泡沫,形成一条长长的泡沫链。
最底层的标的次级贷款是一个巨大的信用泡沫。抵押贷款是一个信用产品,信用产品应该带给有信用的人。但是,次级贷款把一个信用产品贷给了一些低信用,甚至没有信用的群体。而且附加了许多加大信用风险的优惠条件,比如零首付,比如,延迟本金还款等等。次级贷款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信用泡沫。
基于这个1.5万亿美元的信用泡沫,创造了超过2万亿的资产证券化产品(MBS),超万亿的债券抵押凭证的所谓结构化产品(CDO),近万亿的信用违约互换产品(CDS),为了这些证券的高评级,债券保险公司产生2.4万亿担保产品,以及各自近万亿的信用卡证券化产品,汽车消费贷款证券化产品。眼花缭乱的产品泡沫以及伴随的价格泡沫,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值泡沫。超过美国4.3万亿的国债市值两倍。一旦那些一厢情愿的假设,比如房价不断涨、利率长期低发生变化,次贷违约率上升,危机就爆发了。
价格泡沫和市值泡沫的制造与巨大的杠杆交易放大资金泡沫密切相关。在次贷危机中倒闭的著名的凯雷资本下面的凯雷基金,泡沫高峰期间,其6亿多的资本金,把管理的资产放大到200多亿,杠杆倍数高达32倍。当市场下跌3%,凯雷基金面对巨大的流动性风险,不得不黯然退出曾几何时还叱咤风云的华尔街历史舞台。
我们看到,这里最关键的部分是,这些也冠名为“产品”的东西,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上的价值,并没有创造任何真实的财富。产品链越长,越不知标的为何物。次贷衍生品数万亿上十万亿的市值,是被虚拟货币托起的泡沫,是杠杆交易方式放大的虚拟财富,使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到危机四伏的地步。
美国前财长保罗·奥尼尔认为,“通过扰乱世界货币市场获益的人是投机者。在我看来,他们并没有提供多少有用的价值。”奥尼尔对金融市场的观点以及其为金融市场制定规则的重要的职责,挑战了金融机构的巨大利益,这可能是其被迫从财长位置上辞职的重要原因之一。
价格泡沫结局是危机
我们已经看到,次贷泡沫最后只可能是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就是泡沫破灭,瞬息之间,数万亿数十万亿的虚拟财富消失,化为乌有,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几乎摧毁华尔街。次贷危机从新世纪抵押贷款公司的关闭开始,次贷违约,沿着次贷产品的证券化产品、结构化产品、保险互换产品、债券保险、债券市场、信用卡证券化产品、消费信贷证券化产品直至债券保险公司,都深陷危机。贝尔斯登倒闭,把危机的严重程度提高到红色警报,几乎所有金融公司都陷入了次贷危机的漩涡。政府支持的最大的房地产抵押担保机构--房利美、房地美被接管,雷曼兄弟已经成为贝尔斯登第二,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国际集团命悬一线。这些百年老店迅速从华尔街消失,宣布华尔街过度虚拟的经济的失败。试想,如果不是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联储可以随心所欲发美元,华尔街大大小小的金融公司,完全可能重现1997年泰国一天关闭58家银行,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一幕。
次贷危机把另外两大经济主体拖入衰退。受次贷影响英国北岩银行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挤兑行为,最后英国政府对其实施了国家收购。因为直接持有大量次贷衍生产品,欧洲成为重灾区。虽然欧洲央行的大规模注资,使欧洲所有金融机构有了喘息的机会,但是因次贷延伸影响,一般滞后美国一年的欧洲经济已经开始面对衰退。日本经济也重返了负增长之途。
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通货膨胀,全球经济危机一触即发。次贷危机爆发,华尔街以及全球金融市场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买,证券投资资本大规模撤出华尔街和其他国际金融市场,进入商品市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推高了石油粮食价格,全球通货膨胀急剧恶化,超过70个发展中国家通胀超过两位数。美国的通胀已经5.6%,欧洲的通胀大大超过警戒线,使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都处于经济放缓与通胀的两难之间。全球通胀是否最终引发全球危机还要拭目以待。
新兴市场发展应“脚踏实地”
次贷泡沫使华尔街伤筋动骨,使全球经济陷入深重的危机。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连华尔街都难逃劫数,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基础和相应金融体系不足以与金融资本一较高下之前,切不可以身犯险。
新兴市场多是初级市场,或者是不成熟的市场,夯实金融市场基础,是初级市场的根本大计。次贷泡沫的危机给新兴市场最大的启示是,新兴市场最应该夯“实”的基础,就是不要远离实体经济,不要过度虚拟,要成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
新兴市场要扎扎实实发展与实体经济联系最密切,有效把资源配置给有成长、有价值的行业和公司的不同层次的市场,比如创业板、中小企业板、主板、三板、企业债、公司债市场。只有以上市公司的价值增长和发债公司的价值增长为投资目标的市场,才是金融证券市场的基础,也是金融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培育优质上市公司和发债公司,使公司业绩不断增长,做实做强做大基础“标的”的市场,才能分享企业和公司的成长,才能分享经济的成长,而不会被过度虚拟的泡沫经济伤害。
我们由此提出一些质疑,包括新兴市场是否确实面临此类流动性撤离的风险?在美国购债规模进一步缩减的背景下,它们是否会发现融资和债务滚转的难度加大,从而导致潜在的债务及国际收支危机?新兴市场是否已彻底走回老路?难道这只是应对挑战性外部环境的一种调整,而这种环境可以通过一种更强大的资产类别来加以管理?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种困难的环境中,哪些领域才最值得关注?
尽管新兴经济体的长期前景并未改变,但投资者对短期融资和政治风险已更加谨慎。虽然这些风险是实际存在的,但人们不能失去全局观和方向感。仅12个月前,几乎所有人还都非常看好新兴经济体,此后,究竟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应区别对待不同新兴市场国家行业和企业
由于政治和经济因素,2014年需要注意非系统性风险。遗憾的是,许多投资者不加区分和甄别,就将资金撤出更具流动性、更易赎回的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和投资工具。尽管随后开始注意区别对待,但在抛售中仍有相当大的贝塔倾向(beta,用于衡量系统性风险的指标)。例如,由于其标志性地位,巴西(确实存在一定经济和社会问题)比某些更疲弱的国家遭遇了更大力度的抛售,其中大部分调整都体现在货币贬值上,不过该国的外汇储备仍居历史最高水平。
更令人担心的是政治风险,特别是在土耳其、乌克兰和泰国等国。不利的外部条件、日渐疲软的现金流和国内政治风险交织在一起危害最大。如果土耳其的政治危机早一年发生,市场反应也许会有所不同?
2014年,包括巴西、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大国在内的至少17个关键新兴市场国家将迎来国内大选。最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出现在匈牙利、南非和土耳其。从基本面来说,上调评级的趋势似乎已经见顶,而降级则更为普遍,但这在任何一个周期中都属于正常现象。
不过,许多新兴经济体仍享有经常账户盈余。虽然盈余有所下降,但盈余状态是实实在在的。当然,也有一些国家出现了赤字,需对其融资状况予以关注,尤其是印度、南非、匈牙利、土耳其和乌克兰等国。在债务方面,新兴经济体的负债率仍低于发达市场(新兴经济体负债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40%,而发达国家则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90%)。虽然有些国家存在滚转风险,但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国债已预先为外国融资需求筹措了资金。在企业方面,虽然一些企业的杠杆比率很高,但总体上债券利息的支付和赎回是可控的。因此,即使经济增长放缓,相比过去的危机,新兴市场国家和企业在此次去杠杆化周期中也拥有更好的基本面。
(一)本地市场与货币
许多货币都大幅贬值。就其均衡汇率而言,因其外汇储备和债务展期风险等外部脆弱性指标坚实,巴西雷亚尔、印尼卢比和哥伦比亚比索等货币实际均被低估(图一)。不过,雷亚尔是高风险货币,对其投资管理时需要谨慎。虽然土耳其里拉和印度卢比似乎也被低估,但在外国融资方面比较脆弱,因此预计二者可能面临更大的波动和下行风险。总体而言,新兴市场货币将在2014年提供最好的阿尔法(alpha)回报,但也蕴含极大风险。鉴于未来的波动性,把握时机至关重要。事实上,在浮动汇率机制下,货币贬值很正常,也是解决失衡问题不错的一个调整机制,这与固定汇率机制截然不同——后者往往会在压力下崩盘。
(二)新兴市场企业- 电信
虽然预计新兴经济体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将给企业带来足够的增长和收入,这使新兴市场企业颇具吸引力。固定收益市场更是如此,与债务相比,企业债券收益率颇为诱人。显然,对于不同行业和国家必须区别对待。
由于收敛速率增快和中产阶级不断崛起,非洲和拉丁美洲将比其他地区呈现更高的几何倍数增长,但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并不发达,特别在交通、能源和通讯领域。在目前的防御性环境中,非洲和拉丁美洲中专注于电信等领域的企业独具魅力。
图二清晰地展示了这一点,其中非洲移动电话市场的增长潜力最大。过去10年,已有一些印度和西班牙公司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电信领域大举投资,如巴帝电信(Bharti Airtel)和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等,并已取得较好效果。随着一些企业开始抛售其资产(例如西班牙公司,需要筹资汇往母国),新进者将获得较佳机遇。除关注市场渗透率和宏观稳定性,投资者还需有区别地对待资产负债表强劲的企业(现金流潜力高、二级资本强大、负债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几家大中型企业都具备这些特性,例如巴西、哥伦比亚、尼日利亚和刚果共和国的一些企业。
(三)新兴市场零售银行业务
2009年以来新兴市场资本流动的特点
延续“资本双向流动”格局,但结构出现微调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失衡的日益严重,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形成了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之间的双向流动格局:新兴市场在大量接受来自发达国家私人资本流入的同时也通过各种形式(主要以购买美国国债的证券投资方式)向发达国家回流资本,且整体上表现出资本净流出态势。其中,亚洲为最大的资本输出地区,美国则是最大的资本输入地。
自1999年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整体呈现高额的经常项目逆差,从而改变了此前资本净输出的地位,转为资本净输入国。其中,美国长期保持最大的资本净输入地位,全球绝大部分的资本均流向美国。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国资本净输入的地位虽然得以保持,但其占全球资本净输入的比重已从2007年的49.2%降至2009年的41.7%。
在资本净输出国方面,此前日本一直高居榜首,1999年占全球资本净输出的比重曾高达73.9%,之后则逐步下降。到2006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最大的资本净输出国,中国和日本净输出资本占全球比重分别达到13.5%和12.2%。到2009年末,中国这一比重已上升至23.4%(见图1)。
新兴市场私人资本流入复苏但不强劲
2009年以来,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新兴市场良好的前景促使私人资本更多地流向了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的涨幅超过了发达经济体。在2009年9月初至11月末期间,亚洲股票市场平均涨幅接近5%,其中中国股市涨幅超过了15%。欧洲新兴市场股票市场涨幅接近10%,其中俄罗斯股票市场上涨了15%以上。拉丁美洲股票市场上涨超过17%。许多新兴经济体货币大幅升值、资产价格上涨,巴西等国不得不采取措施抑制外资流入。
尽管如此,新兴市场私人资本流入的复苏势头并不强劲,无论规模还是比重均未回复到危机前(2006年和2007年)的水平(见图2)。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2010年4月的估计,2009年新兴市场私人资本净流入规模为5308亿美元,预计2010年和2011年这一规模将达到7090亿美元和7460亿美元,低于其在2010年1月的预测值(该数据分别为7220亿美元和7980亿美元)(见表1)。其中,亚洲新兴市场是私人资本净流入规模最大的地区。与其他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0年和2011年,该地区私人资本净流入规模将持续下降,低于2009年的水平。
从私人资本流入的构成来看,其中国际直接投资仍未复苏。根据IIF的估计,2009年新兴市场吸收国际直接投资净流入规模仅3467亿美元,同比2008年下降31.4%,其中跨境并购交易为377亿美元,同比2008年下降64%。2010年和2011年,新兴市场国际直接投资净流入规模虽然将分别上升至4350亿美元和4703亿美元,但仍无法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见表2)。所以危机期间,在全球直接投资规模急剧萎缩的情况下,尽管新兴市场所获得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在全球的比重可能上升,但其绝对量却在下降。
2009年,新兴市场的跨境贷款、债券发行逐步向正常回归。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截至2009年四季度末,全球银行业对新兴市场的跨境贷款余额为4.4万亿美元,较2009年一季度增长了10.3%,但仍低于2008年三季度(4.5万元美元)的水平,表明信贷市场尚未完全恢复(见图3)。同期,新兴市场整体债券净发行量达到419亿美元,接近2007年二季度的水平(见图4)。
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微调的主要原因
全球经济再平衡下的短期效应
随着危机损失的逐渐消化,世界经济开始进入再平衡阶段,主要表现在作为逆差方的发达经济体削减支出、增加储蓄和作为顺差方的新兴经济体扩大内需、减少出口。目前美国家庭消费支出不断下滑,储蓄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2009年的大约5%升至6%左右。而中国经济在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的刺激下出现居民消费需求和基础原材料需求的大幅增长,2010年3月贸易逆差达72.4亿美元,连续70个月贸易顺差的局面被终止。与此同时,中国自2009年11月起连续4个月累计减持608亿美元美国国债。
然而,我们也应深刻地认识到,全球经济失衡的状况并不会因金融危机而得以解决。因为从根本上看,这是当前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国作为中心国家主导着新兴市场的分工格局:一方面,美国通过世界货币发行国的独特地位,源源不断地对外输出美元和资本,将许多产品或制造业转移到新兴市场,从而降低国内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新兴市场通过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换取美元,同时又以购买美国证券的形式回流美国,支撑着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增长模式。
这种全球分工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虽然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居民消费率有所下降、贸易逆差减少,但这种趋势不会持续太久。美国在1989年已是消费型经济,总需求中个人消费所占比例达65%。然而,个人消费的膨胀(主要由服务消费所推动)速度超过其他形式的国内需求,导致总需求中个人消费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到2008年已经高达69%。而对于产业结构而言,从1989年到2008年,美国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得到强化,制造业则进一步萎缩。美国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失衡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扭转。随着美国经济重新步入稳定增长轨道,就业率回升和收入再度增长将会继续刺激消费需求的升温,美国又将出现贸易逆差。尽管这一数额可能会较以往有所缩小,但新兴市场总体上出口盈余的局面仍然难以改变。
同时,在短期内美元的中心货币地位也无法动摇。美元作为全球主要贸易结算货币和外汇交易货币,占据着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而新兴市场由于自身金融发展水平不高,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往往更加脆弱。多次金融危机的教训使得新兴市场普遍增加了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因而形成了对美元的强烈需求,进而不断通过资本项目为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融资,形成对美国的资本净输出。因此,美国与新兴市场之间的“资本双向流动”格局不可能在较短时期内发生转变。
但是近期内,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作用下,新兴市场向美国输出资本的意愿会有所减弱。一方面,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新兴市场进口需求被动增加,经常项目顺差水平下降,外汇储备增加的幅度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美国“零利率”政策的延续,造成美元贬值和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市场对美国金融产品价值下跌的预期不断增加,新兴市场所持有的以美元资产为主的巨额外汇储备也面临贬值风险,它们为美国提供融资的意愿有所下降。因此,虽然上述“资本双向流动”的格局仍将延续,但结构和规模上将出现微调。
欧洲债务危机拖累市场信心,削弱资本流动
2009年四季度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各项经济指标明显好转,新兴市场持续发挥引导作用,中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强劲。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也得以增强,美国经济在2009年四季度至2010年一季度增长稳定,库存水平和私人需求有所增强,尤其是设备投资和居民消费。美国2010年4月制造业活动指数(ISM)为60.4,为2004年7月以来的最好表现。日本经济指标也好于预期,其工业部门反弹非常明显,消费者支出也在好转。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元区经济继续疲软。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以前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和国内信贷供给减弱,欧元区内需大幅下降,失业率也大幅上升,总体上经济增长毫无起色。危机中,欧洲各国大幅增加财政预算以应对经济衰退,政府财政赤字水平飙升,使很多国家在今后几年必须面对紧缩财政政策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不断累积,市场对欧洲债务风险的担忧也日益加剧(见表3)。近几个月来,希腊危机的走向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最主要的不确定性因素。
5月2日,希腊政府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1100亿欧元(约合1460亿美元)的三年期联合救助方案达成一致,成为欧元区有史以来采取的首个成员国救助行动。为获得援助贷款,希腊政府需要实施更加严厉的紧缩政策,通过调高增值税、削减公务员福利待遇和提高退休年龄等措施,在未来3年内削减财政预算300亿欧元,以便在2014年将财政赤字控制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内。
对于希腊债务危机,全球金融市场反应相当剧烈。欧元连续五个月下滑,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连跌时间最长的一次。目前,希腊信用评级已被降至“垃圾级”,葡萄牙信用评级前景“负面”,而且投资者开始担心希腊债务是否越滚越大以致最终不得不进行重组,并扩散至西班牙。一旦西班牙爆发债务危机,这对欧元区将是致命打击。因为对于欧元区而言,西班牙才是“大而不能倒”的国家。葡萄牙、希腊及爱尔兰等国GDP占欧元区比重约为6%,但加上西班牙的话,这一比例将升至近20%。因此,欧元及欧元区经济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班牙的偿债能力。
在欧元区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国际私人资本流动受到很大削弱,不少资金又重新流向美国寻求避险,使得资本流向新兴市场的规模下降。
全球加强金融监管,限制银行信贷扩张
迄今为止,欧美银行业的“去杠杆化”过程尚未结束,限制了银行信贷扩张的能力。与此同时,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纷纷开始反思原有金融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颁布了一系列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例如,2009年6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推出堪称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最强有力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2010年又提出“沃克尔法则”,要求禁止银行机构进行自营交易,禁止它们拥有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同时,英国、欧盟也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协议的新框架(“巴塞尔资本协议Ⅲ”),要求对银行资本与流动性标准进行一次全面综合的修正。
可以预见,伴随着银行资本准备金的提高、最大杠杆率以及最低流动性水平的设置、政府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全面监管等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措施的实施,将对银行业务经营、盈利能力、融资等方面产生显著影响,从而也意味着新兴市场的外部融资环境将有所恶化,外部资金供给的短缺以及借贷成本的不断上升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加以维持。尤其是对欧洲新兴市场而言,外部融资环境的恶化将成为影响其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
亚洲新兴市场流动性充裕,对外融资需求减弱
亚洲新兴市场是私人资本净流入规模最大的地区。然而,与其他地区相反,2009年亚洲多个国家均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大幅降低基准利率,同时扩大银行信贷对私人部门的支持力度,区内流动性紧缺局面得到缓解。其中中国全年新增货币供应量(M2)就达13.1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达9.6万亿元,为支持企业生产、扩大投资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在亚洲新兴市场信贷规模急剧扩张的情况下,由于本地区银行业拥有充足的流动性,企业可以在本地获得廉价的融资,其对外融资需求必然有所减弱,可能使得未来两年内该地区私人资本流入规模出现下滑。
中国须关注两大风险
全球经济再平衡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市场创造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中国因素成为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最令人关注的热点。然而,应该看到,在未来一段时期中,中国仍然面临着诸多风险,其中发达经济体外部环境的恶化和可能引发的资本流动逆转是最主要的风险。
发达经济体外部环境恶化
目前发达经济体日益庞大的政府债务显然是不可持续的。随着经济逐渐好转,2011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可能同步转向紧缩性财政政策,美国、英国、欧元区、日本均须大幅度削减财政开支或减少刺激规模,从而不可避免地将抑制经济活动,使得经济增长放缓,削弱对中国的进口需求。在此调整过程中,中国经济外部环境可能面临持续恶化。2010年3月,中国已出现72.4亿美元的贸易逆差,4月的外贸形势也不容乐观。
与此同时,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2009年中国GDP占全球8%,出口占全球9.6%,而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占全球40%左右,反补贴调查占全球75%。2009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116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直接涉及出口金额126亿美元。2010年一季度,又有10个国家对中国发起19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直接涉及中国出口金额12亿美元,中国外贸环境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发达经济体可能引发资本流动逆转
2009年,在新兴市场货币大幅升值的情况下,大量热钱曾涌入巴西,迫使巴西对外资购买巴西股票和债券征收2%的税(简称“IOF税”),以限制外资流入。而今年以来,印度、马来西亚等国也遭遇热钱汹涌流入。据统计,2009年12月至2010年4月流入印度的海外资金,已相当于2000〜2005年的总流入资金。2010年以来卢比兑美元已升值5%,兑英镑升值9%,兑欧元更升达11%。印度当局表示,若资本流入继续剧增,可能会采用类似巴西的积极管制措施。对于中国来说,大量热钱流入也使人民币面临不小的升值压力。对此相关部门已经提高警惕,加强对跨境投资和融资活动的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