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

第1篇: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针刺疗法;康复训练

假性球麻痹是由于人体双侧上运动神经元产生了损伤所引起的,这些神经元主要位于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区,损伤造成延髓运动性神经、三叉神经等丧失对运动神经的控制功能,进而导致中枢神经瘫痪,临床表现为舌、咽喉、颜面、咀嚼肌等功能丧失,由于这类病症病不是由于延髓本身病变所产生的,因此成为假性球麻痹,它也是脑卒中主要并发症之一[1]。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的对象是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选出的130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其中对比组中男性54例,女性11例,患者的年龄从39岁至7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0.23±10.02)岁,患者的病程从12至6年不等,平均病程为(2.17±0.13)年。其中轻度障碍患者共16例、中度16例、重度3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23例,患者的年龄从41岁至8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0.76±10.05)岁,患者的病程从10至5年不等,平均病程为(2.03±0.08)年。其中轻度障碍患者共10例、中度20例、重度35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分组和纳入方法

本次研究的患者共13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各65例患者。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来治疗,作为观察组。患者纳入的方法主要是根据西医和中医对假性球特征来进行判断,首先患者在发病时意识清醒,或仅为突发性意识障碍,经过适当处理后即恢复正常;其次,患者在发病后,其饮水和吞咽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并具有构音障碍;第三,患者在发病前没有任何构音障碍、饮水和吞咽障碍,无明显智力发育迟缓症状;第四,患者在发病前均未患有严重糖尿病、肿瘤、肝病、肾病等并发症,同时患者均是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对比组治疗方法

对比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方法,并且过程中不接受任何针灸治疗,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采取鼻饲给予食物,并单纯采用吞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吞咽能力,而中度和轻度患者则仅采取自行锻炼和摄食的方法,不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1.2.3观察组治疗方法

1.2.3.1针刺疗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方法。其中针刺疗法的具体选穴位置包括,主穴:风池、完骨、翳风、百会、上星、廉泉、外金津、外玉液、地仓、颊车、水沟。辅穴(辨证穴):如患者具有肝阳上亢指征,取足临泣、外关;如果患者有气虚血瘀指征,取足三里、关元、血海;如果患者具有阴虚风动,取太溪、三阴交等[2]。

在对患者风池、完骨、翳风三个主穴施针时,应选择向喉结方向入针,进针长度约为40,当针刺感传导患者喉部时,采用捻转补法小幅度转动针身,持续时间为1;对廉泉穴针刺时应选用长度为75的毫针,直接向患者咽部放下刺入,待患者针刺感强烈后拔出;针刺外金津和外玉液的方法与廉泉穴相同,保证针尖与患者头皮呈15°角方向施针,入针大约30,快速捻转,持续时间为3,每个穴位重复施针3次;水沟穴施针方向为鼻中隔方向,采用雀啄法,直到患者眼角流泪为止;其余辅穴针刺方法按照常规针灸方法即可。针刺疗法每日进行一次,必要时部分穴位留针0.5,以2周作为一个疗程[3]。

1.2.3.2康复训练方法

首先,为患者进行基础训练,在心理疏导的配合下,向患者讲解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效果,并说明将要执行的训练计划。在患者表现出吞咽困难早期,利用口腔清洁护理帮助患者刺激吞咽反射神经,可以采用清水后风靡按摩口腔黏膜或舌部的方法,辅助患者进行张口和闭口运动,必要时还可以采用伸舌、吹蜡烛、噘嘴、微笑等肌肉训练。其次,采用“单字”训练法,鼓励患者在交流过程中大声喊出所要说的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通过咬准每一个字的发音锻炼肌肉和神经的协调性。还可以用适量冰水刺激患者的咽部,诱导吞咽动作,每天可视患者病情进行数次锻炼,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0。第三,辅助患者进行摄食训练,在早期恢复阶段,应给予患者低浓度盐水刺激其吞咽动作,喂食量从少逐渐增多,并从流质食物开始变为半固体和固体食物,并鼓励患者进行吞咽运动,采用空吞、仰吞、侧吞等不同的锻炼吞咽功能,每天训练5次左右即可。

1.3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中将患者吞咽功能评分设为10分制,其中1分为无法进行任何吞咽和进食;2分为仅能进行基础吞咽,不能进食;3分为可进行摄食训练,但不能进食;4分为可少量进食;5分为可选择1至2中食物进食;6分为能选择3种以上食物进食;7分为不需要静脉输液支持影响;8分为除固体食物外均可经口进食;9分为可进食固体食物,但需要临床观察;10分为正常吞咽。

其中患者评价分数达到9分以上,视为疗效显著;分数为6至8分视为治疗有效;分数在5分以下则视为治疗无效[4]。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n(%)来表示计数数据,并利用x2对数据进行检验,采用来表示计量数据,并利用对数据进行检验,以P

2、结果

将两组患者数据汇总制成如下表格:

表一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表[n(%)]

表二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对比表(x+s)

从上述两表当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小姑明显优于对比组,同时观察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假性球麻痹所引发的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疾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由于无法正常进食会导致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并且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对恢复和治疗均带来影响。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肺炎、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危及患者生命。针灸治疗是我国中医当中的重要治疗方法,其能够起到活血通络、消瘀化滞的功效,并且利用捻转法能够有效刺激患者的神经,加快吞咽反射的恢复,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0.77%)明显高于对比组(70.77%),由此可见这种治疗方法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孝芳,施杨婉琳,崔瑾,徐莹.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构音障碍影响的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05):45-46.

[2]施杨婉琳,杨孝芳,崔瑾,等.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针灸辨证选穴规律微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2(26):2692-2694.

第2篇: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康复训练;急性脑梗死;吞咽困难;针灸

吞咽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由于脑卒中而引起的并发症。统计资料显示部分患者吞咽障碍仅是一过性的,不会持续很久,但是其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这样可以影响患者的摄食从而导致营养不良,还可能导致更严重并发症是吸入性肺炎,这直接加大了患者死亡的风险,对患者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说,对于患有这种障碍的患者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次研究就是本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宗旨进行的,我们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加针灸联合治疗脑梗后遗的吞咽障碍比其它单纯一种方法的疗效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的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后遗留有吞咽困难的69例患者进行此次的实验。所有的病例都进行MRI或是CT检查。其中男性35例,女性34例,年龄区间在40-77岁,平均年龄为57岁。把他们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B组为康复训练,C组为针灸治疗,三组均为23人。三组患者在患病情况,轻重,性别比例等方面都具有可比性。而且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本实验采用双盲法进行,且69例患者都对此实验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吞咽困难的程度用洼田饮水试验[1]评定。患者取坐位,饮30ml温水,观察患者反映,记录数据。患者治疗前后都进行评定,进行疗效的对比。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有效〔吞咽困难症状改善〕,无效〔吞咽困难症状改善不明显〕。

1.2.2康复训练的方法B组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医生进行吞咽功能的训练,每次30分钟,每天两次,连续训练2周。方法有加强口面部肌群运动,咽部冷刺激训练、空吞咽,加强吮吸和喉部抬高训练等等,这是间接方法。直接方法是让患者直接从流食慢慢过渡到固体食物。在食用食物时要患者以45度角仰卧,患侧肩部垫起。用小勺喂患者。C组进行针灸治疗,选取适宜的穴位(舌三针,地仓,颊车,下关等等)由针灸师进行针灸。每次进行30分钟,一天一次,连续进行两星期。A组运用以上两种方法综合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和AB组相同。

1.3统计学分析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饮水试验及效果评价用秩和检验,以p

3讨论

脑卒中患者的颅脑损害严重或者是有脑干病变常常会出现吞咽困难并有构音障碍。正常的吞咽过程包括有口腔期,咽期,食管期。任何一期出现问题都能影响到患者的饮食。因此有许多的吞咽困难的患者由于呛咳而拒绝进食引起了脱水,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消瘦等。若是把食物误吸到气管里,就会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的话可以导致窒息。这种后遗症的致伤致残率都是非常高的。这种情况要是积极早期治疗,大于三分之二的患者吞咽功能可以恢复,若是错过了最佳时机,吞咽功能将不能恢复,使患者不得不用鼻饲进食,同时更是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2]。所以,及早有效地进行吞咽困难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是至关重要的。

在第四版康复医学上介绍的常用治疗方法是①唇、舌、颜面肌和颈部屈肌的主动运动和肌力训练;②一般先用糊状或是胶状食物进行训练;③进食时多主张采取坐位,颈部稍前屈易引起咽反射;④软腭冰刺激有助于咽反射的恢复;⑤咽下食物练习呼气或咳嗽有助于预防勿咽;⑥构音器官的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这是常规的康复治疗。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急性脑梗死后所遗留下的吞咽困难障碍的治疗没有比较系统的处理方法。而还是有大多数的学者主张用联合的系统的方法进行治疗。在作者此项对比试验中,所用这三种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的吞咽困难症,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与分析哪种方法最优,哪种最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通过本试验,得出通过康复训练,针灸,以上两种方法联合治疗三组的患者功能都有所恢复。而尤其是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各方面功能都高于其他两组。本次研究还发现,针灸加康复训练的患者起效快,即使是患病时间比较长的患者也有效果。两种治疗方法创造性的联合使用,互相配合,各有其特点,从而各自发挥其功能,最终共同促进患者的中枢系统的恢复。

参考文献

第3篇: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疗效观察采用才藤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VGF)来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0d、20d、30d后的吞咽功能。才藤7级评价法中,1级表示唾液误咽,需持续给予静脉营养;2级表示食物误咽,改变食物形态无效果,水分和营养基本通过静脉供给,但呼吸平稳;3分表示水误咽,有改变食物形态可改善误咽情况;4分表示机会误咽,有时误咽,通过调整姿势或吞咽量、咽下代偿可改善误咽情况;5分表示口腔期中度或重度障碍,无误咽;6分表示摄食咽下有轻度问题,口腔残留少,不一定要进行咽下训练;7分表示正常,摄食咽下无困难[2]。吞咽障碍的程度评分分为口腔期、咽喉期、误咽程度三个部分,分值在0~10分之间,10分表示正常,评分越低障碍越大,0分表示重症。

1.2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才藤7级评价等级、吞咽障碍的程度评分均无显著差异;治疗10d后,观察组才藤7级评价等级、吞咽障碍的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0d、30d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时间早于对照组。

3讨论

脑卒中是引起吞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文献指出,57%~73%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或出现心理障碍的概率是脑卒中后无吞咽障碍患者的3倍[3]。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口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导致食物从口腔运送到胃的过程中出现障碍的病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目前,吞咽功能训练是公认的治疗吞咽障碍的最有效方法,临床研究上也多局限于研究该治疗方法的疗效。中医是我国国粹,在许多现代疾病的治疗上也取得了瞩目的成效。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第4篇: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针刺治疗;中药治疗;卒中;吞咽障碍

中图分类号:R743.3 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1-0127-02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脑卒中患者有45%存在吞咽障碍,这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约一半吞咽障碍患者出现误吸,在这些患者中37%进一步发展成肺炎,4%因肺炎而死亡。吞咽障碍还可导致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因此卒中后吞咽障碍尽早治疗是十分必要的。本课题组自2007年以来对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对90例患者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入选病例经头颅CT或MRI诊断为急性脑梗死,除有中风偏瘫语言不利外,均有吞咽障碍,但意识清楚能配合检查和训练。排除脑干梗死,心、肝、肾功能不全和肌肉关节疾病。

1.2 一般资料 180例经洼田氏饮水试验[1]确定吞咽障碍的轻、中、重程度患者,按入院次序进行编号,并按数字表法随机确定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41岁~73岁(56岁±4.8岁);轻度21例,中度52例,重度17例。对照组90例,男55例,女35例,年龄38岁~76岁(57岁±6岁);轻度19例,中度55例,重度16例。两组吞咽障碍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加服吞咽合剂和针刺治疗。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吞咽合剂(由马钱子、甘草、僵蚕、石菖蒲、郁金、远志、熟地、半夏、何首乌、赤芍等组成。马钱子用砂炒至棕黄色膨胀后取出,再与甘草1∶3同煎后取出[2]。马钱子去皮,晾干,经香油炸后干燥粉碎,其他药水煎取汁200 mL,由邯郸市中医院炮制室、制剂室生产),每次100 mL煎剂冲入制马钱子粉0.5 g口服,每日2次,每10 d停服1 d。

针刺治疗,操作方法:患者坐位,取0.40 mm×50 mm毫针,项部双侧风池、翳明、供血,刺入1寸~1.5寸,针尖稍向内下方,施以每分钟100转捻转手法各约15 s,留针30 min,期间行针3次后出针。再取颈部廉泉、外金津玉液,用60 mm长针向舌根方向刺入1寸~1.5寸,吞咽、治呛、发音分别直刺刺入0.3寸,上述各穴均需快速捻转行针15 s后出针,不留针。注意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针刺。身体虚弱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

康复训练,分轻、中、重三种方法。轻度开始选择既有代偿作用又安全的,食物选择有适当黏性、不易松散、易通过咽及食道;中度吞咽障碍者,以空吞咽训练为主,并用冷冻特殊治疗方法:冰棉棒轻轻刺激双颊部及下颌至颈前上部,同时做吞咽动作,再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再做空吞咽的动作,反复刺激训练,如进食过程中出现呛咳时,要轻轻叩后背,作引流防止吸入性肺炎;重度首选鼻饲饮食,每日给予冷冻特殊治疗2次,训练患者吞咽功能,使患者早日由重度转为中度吞咽障碍。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

1.4 观察标准 让患者饮温水30 mL,观察饮水情况,根据其有无呛咳及分饮次数多少进行评定。用洼田氏饮水实验法按如下标准评定[3]。Ⅰ级:能1次饮完30 mL常温水,无呛咳、停顿;Ⅱ级:分两次饮完,无呛咳、停顿;Ⅲ级:能1次饮完,但有呛咳;Ⅳ级:即使分2次或2次以上饮完也有呛咳;Ⅴ级:屡屡呛咳难以全部饮完。同时在治疗前与2个月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并比较前后血脂变化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并复查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观察有无损伤。

1.5 疗效评定标准 按吞咽困难5级评定。治疗后达Ⅰ级为基本治愈;治疗后级别提高3级为显著进步;提高2级为进步;提高0级和1级为无变化;减低1级为恶化。

1.6 统计学处理 各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组愈显率为91.1%,总有效率为98.9%;对照组愈显率为68.9%,总有效率为88.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肺部感染并发症:治疗组发生8例,对照组发生21例,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血脂变化 经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治疗前比较有均有下降(P

2.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组治疗后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吞咽障碍严重影响着脑卒中患者的预后转归,所以积极治疗吞咽障碍可以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现代医学主要采取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疗效不甚理想。经过多年临床探索,运用针药结合综合治疗比单纯康复治疗效果好、康复快,且能有效预防再次卒中发生。本病属于中医学“中风”、“喑痱”、“舌喑”、“喑哑”的范畴,是因肾精亏损、气血逆乱、瘀血与痰浊互结、闭塞不通而致。故补益肝肾、调理气血、祛痰开窍为主要治疗原则,本病病位在肾,其标为痰、火、风、瘀,无论何种原因,其最基本的病机还在于经脉不通、清窍郁闭,所以治疗本病首先以开窍为主。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以活血通络,醒神开窍为大法,针刺颈部廉泉、外金津玉液,吞咽、治呛、发音使舌体脉络通畅,舌体得以精血濡养,舌体运动灵活自如;针刺项部双侧风池、翳明、供血调理髓海,活血通络,醒神开窍,改善吞咽功能。现代研究证明颈部及项部有支配吞咽动作神经纤维的广泛分布,针刺治疗通过刺激舌咽、舌下神经、迷走神经、颈部脊神经的分支等神经末梢,释放神经冲动能起到增强神经反射,促进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改善吞咽功能。中药以马钱子为君药,马钱子具有逐瘀通络、化痰开窍的功能,“能搜筋骨入体之风湿,祛皮里膜外凝结之痰毒”。《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它“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于它药”。《本草纲目》:“伤寒热病,咽喉痹痛,消痞块,并含之咽汁,或磨水噙咽”。本药善走咽喉。马钱子所含的生物碱主要为士的宁(番木鳖碱),约占总碱30%~50%,其次为马钱子碱(布鲁生),两者均作用于脊髓的兴奋反射功能,使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易于传导,也具有兴奋大脑作用,引起各种感觉器官功能敏感。本品有毒,与甘草合煎毒力减小,甘草还有健脾益肺、利咽作用;石菖蒲开窍宁神,化痰和胃;远志、半夏安神益智、祛痰解郁;地龙、僵蚕通络清热,祛风痰;赤芍、郁金行气活血;何首乌、熟地滋肾育阴,补血调经,全方标本兼顾,补肾益精,祛风涤痰,利咽开窍。脑动脉硬化是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而脂质的沉积是造成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表明,针药结合综合治疗能有效降低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提高脑动脉循环血量。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或溃损是血小板凝集和其他凝血因子凝集的基础。高凝状态也与血栓形成有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反映了血液的黏稠性、黏滞性和聚集性[4]。本研究表明,针药结合综合治疗可使血液黏稠度下降,改善血液凝固性和血液黏度,从而增加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

参考文献:

[1] 福井介彦,藤田.脑卒中最前线――急性期からさわりハきご-[Μ].东京:医齿药出版,1987:268.

[2] 金丽容.甘草对马钱子的减毒作用研究[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6,18(4):6-7.

[3] 何静杰,崔利华.66例吞咽障碍者吞咽功能训练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2):80-81.

[4] 张鹤年,王敏,顾建英,等.对缺血中风发病机理的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8):8-9.

第5篇: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中风,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其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的脑卒中相似,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临床上常将中风分为急性期、康复期、后遗症期3期。近年来,对于中医康复介入治疗中风的时间尚存在一定差异,大多观点强调其在中风后遗症期的重要作用,现就早期(2周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中医理疗的早期介入

1.1 针灸的早期介入 针灸治疗中风疗效肯定,但是对于治疗时机存在很大争议,甚至形成根本分歧。传统观念认为,针灸多在中风后遗症期进行,而且目前有一些学者仍对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针灸持否定态度。现代医学认为,早期针灸干预治疗方法能显著提高脑中风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

国内的大部分研究初步表明,不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恢复期治疗皆有着一定的疗效,而且在急性期针刺,其疗效优于在恢复期针刺。王桂荣运用快速针刺治疗早期中风(发病2d~15d)所致偏瘫,总有效率达94.4%。庄琴认为按辨证取穴,结合穴位局部解剖学特性,早期介入针灸疗法,能提高中风康复治疗的疗效。刘孔江以临床医疗实践的循证医学佐证为依据,认为针刺应当早期介入中风重症监护病房,早期针刺介入能够改善脑的氧代谢和脑血流的增强以及血糖的供应增加,保护中枢神经元,减少脑神经元的凋亡;通过改变外周刺激的输入,使大脑皮质功能区的可塑性重组,激活大脑固有的神经通路。齐宇等在中风发病的超早期(3h)运用针灸治疗,结果显示疗效满意。廉全荣认为早期针刺治疗中风具有扩张血管和加速血液运行,降低血液黏稠度和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减轻脑组织损害的作用;同时针刺有促进纤溶系统活性增加,使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的作用,有利于出血部位的血块溶解吸收。

1.2 按摩手法的早期介入 早期按摩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中风病人出现关节僵硬、行动迟钝是最常见的体征,通过推拿按摩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改善关节部的营养,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关节的活动度,使关节功能逐步得到恢复。陈小萍对60例病人人院当天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研究组施于按摩疗法和肢体被动活动,对照组单纯肢体被动活动,结果中风偏瘫病人早期介入穴位按摩对肌力提升有肯定作用。

按摩手法通常与针灸治疗同时进行,为了比较对中风病人早期和晚期进行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于君对95例脑中风病人,分别于发病早期(发病后2h内)和晚期(发病2个月后)给予促进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结果发现早期疗效优于晚期。

1.3 其他物理治疗的早期介入 仪器的早期介入也对中风的康复具有影响。赵留庄等在中风发病3d内运用神经康复理疗仪治疗急性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效果显著。

此外,电疗、光疗、水疗、蜡疗以及电针疗法、超声疗法、穴位磁疗、中西药直流电导人等,这些理疗方法的早期介入也为中风病人功能的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运动治疗的早期介入

运动治疗包括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职业劳动及工艺劳动训练等,目的是让病人逐渐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种种需要。

吴纯慧等对60例中风病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包括保持患肢处于良肢位,局部按摩,主、被动运动,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等,结果显示早期肢体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偏瘫肢体的经气运行及刺激神经末梢,能够避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锻炼还能增强心肺的功能,维持活动性,增加机体的耐力。毛玉容等采用早期物理治疗急性脑卒中病人,临床早期人选指征: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后48h开始,昏迷量表(Glasgow(xytl3a scale,GCS)评分≥9分。运动训练包括早期床上处理、床上四肢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床上翻身及移动、卧-坐-站-立位平衡、步态训练等。结果证实早期物理治疗对病人躯体运动功能改善的有效性,特别在下肢运动功能方面的积分提高较多。杨锦媚等认为,在病后第4天开始进行康复干预,使病人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及肢体功能位置,各关节被动运动及坐位训练,对促进中风病人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才开始康复疗法者,并减少废用综合征和住院时间。

3 言语和吞咽治疗的早期介入

如果病人有失语或构音障碍、吞咽障碍、呛咳,就需要言语和吞咽治疗。对失语病人施行语言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说话能力。

郝云等对失语症病人进行早期(从病人人院开始,一旦发现有失语症状,即刻开始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取得一定效果。高原对122例老年脑中风吞咽障碍病人进行早期(入院2d~7d)康复护理,结果显示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可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失用性萎缩,加强舌和咀嚼肌的按摩和运动,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

4 情志护理治疗的早期介入

中风无论是形成原因还是临床表现都与情志因素密不可分,调畅情志在中风病人的治疗中必不可少。顾雯霞运用心理干预改善中风(中经络型)病人的心理障碍,发现干预组无论在抑郁心情、焦虑心境、睡眠及认知功能障碍、绝望自卑感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二者差异显著。

情志治疗还可影响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的效果。席江宁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证实心理疗法有助于加强老年中风病人的针灸疗效。

5 各种康复方法的综合介入

传统观点认为中风急性期治疗以挽救生命和控制进展为重点;而理疗、运动疗法等是康复期的主要治疗方法。早期康复治疗,指病人如生命体征已经稳定,意识清楚,疾病不再发展,48h以后就可开始。日本东京大学康复医学上田敏教授认为从急救时就可以开始康复训练,国内也有主张入院当日就可以开始康复训练。

胡玉英等对急性中风及早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即通过中药治疗、针刺、心脑血管治疗仪、中药穴位烫疗、康复训练等不同角度协同治疗,能有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生存率,降低病残程度,且与单纯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相比优势明显。

6 结 语

第6篇: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吞咽障碍 神经肌肉电刺激 柠檬冰刺激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03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35-02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而严重的合并症,本研究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治疗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常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患者为我院康复科2010年10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入选条件:①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和肺部感染;②能理解和执行简单指令,简易智力测试量表(Abbreviated Mental Test Scale,AMT)[1]评分大于7分;③饮水试验评定≥4分。2组患者入选时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开始治疗的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二组患者均根据病因和病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Vitalstim电刺激仪结合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电刺激强度为5~11mA,输出脉冲频率为30~80Hz,输出波形为双相方形,最大输出强度为25mA(标准差±10%),波宽为700ms,有2个输出通道,每个输出通道有2个电极共4个治疗电极。2对电极沿颈前正中线垂直排列放置。患者在接受电刺激过程中,当刺激强度较小时,患者咽部有“蠕动、麻刺感”;当刺激强度达到治疗量时,患者咽部有“抓握、挤压感”,并伴有轻度强迫吞咽动作;当刺激强度过大时,患者会感觉咽部疼痛不适。治疗强度根据患者的感觉、吞咽障碍类型和病情程度等进行调节。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次1h,每周5次,共治疗4周。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方法:消毒棉签置入新鲜柠檬汁中冰冷;治疗宜早餐后1h及晚餐前lh进行,先口腔清洁,嘱患者半卧位或卧位,尽量张口发“啊”音,用柠檬冰棉签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反复操作4~5次。每日2次,每次10~15min,每周10次,共4周。

3 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基本痊愈:吞咽无障碍,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为正常;显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提高2级以上;有效:吞咽障碍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提高l级;无效:吞咽障碍无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无进步[2]。

3.2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P

4 讨论

4.1 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低频电刺激将神经肌肉电刺激的物理疗法和意识法相结合,通过对肌肉的重新训练和对喉部肌肉进行功能性刺激,从而实现咽部肌肉正常收缩,使患者及时得到进食功能的改善[3]。

4.2 咽部冷刺激。通过物理因素刺激咽反射所必需的咽部压力感受器和水感受器,诱发吞咽反射的区域变得敏感,有效强化了吞咽反射,从而取得良好的咽反射的效果[4]。柠檬冰棉签的柠檬酸味持久,对神经系统有较强的兴奋作用,能更有效刺激舌根部味蕾,促进味觉恢复,防止咽部肌肉萎缩,反复训练可以加强咽部冷刺激的效果,使吞咽反射更易于发生,提高吞咽能力,从而促进吞咽功能康复[5,6]。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吞咽障碍及洼田饮水试验均有改善,尤其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临床疗效能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伍少玲,燕铁斌,黄利荣.简易智力测试量表的效度及信度研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140.142

[2] 姜昭,王亚平,郭承承.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5):357-60

[3] 晋丹丹,张华.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及相关问题的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4):2824

[4] 巩尊科,陈伟,孙洁,等.神经肌肉电刺激并吞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10):782-3

第7篇: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吞咽障碍为中风的常见并发症,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而加重病情。传统针灸采用风府、哑门等穴,风险大;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患者依从性差。笔者采用相对安全的风池、廉泉、颈夹脊穴治疗,并结合现代康复中的吞咽训练,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患者共55例,均为我院康复科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除外急性期、意识障碍、严重心、肝、肾、肺等疾病。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在42~78岁,随机分成对照组27例、治疗组2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具体如下。

2.1.1 针刺治疗:患者端坐位。用30号1.5寸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刺双侧风池穴,深度1寸左右,针尖方向对准鼻尖。针刺双侧华佗夹脊穴,深度1.5寸。针刺廉泉穴,沿舌骨体上缘进针,采用合谷刺,深度1.5寸。三穴均施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出针。隔日1次,1月为1疗程。

2.1.2 吞咽训练:每次30分钟,每日2次,1月1疗程。方法:①,采用躯干后倾、颈微屈曲位,吞咽时颈部向患侧旋转,均有助于吞咽。②口腔、面肌、颈部屈肌训练、下颌关节ROM训练,舌操训练。用促通技术做皱眉、鼓腮、吹口哨、张嘴等动作。并强化颈部屈曲、旋转、侧屈动作,尤其是强化屈颈动作,防止颈部伸展。舌的前伸、后缩、左右摆动、卷动等主动运动,舌抵压舌板的抗阻运动,用纱布包住舌尖,手法做各方向运动,降肌张力。③阶段性摄食训练,根据病人吞咽能力,先用胶冻样食物训练,后过渡到糊状食物,最后为固态食物、液态食物。④闭锁声门练习,发“啊”、“咔”等音,可闭锁声门,防误食入气管。⑤冰刺激,用冰棉签刺激软腭,或让病人吞小块冰块,可引起咽反射。

2.2 对照组:

予单纯吞咽训练,方法同治疗组。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吞咽障碍症状基本消失,洼田氏饮水试验提高1~2级,饮食内容提高1~2级,营养状况良好,无并发症。有效:吞咽障碍症状明显改善,饮水试验提高1级,饮食内容提高1级。无效:吞咽障碍症状改善不明显,饮水试验无变化或3级以上。

3.2 两组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1。

4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为风阳上扰,气血逆乱,痰瘀阻闭,致舌咽气机闭塞不通而为病,《针灸大成》云,“风池主中风,舌缓不语,……咽喉肿痛。”针刺风池可治疗中风后咽喉疾病。《针灸资生经》云,“廉泉主舌下肿难言,舌纵缓,……舌根缩急,下食难”,针刺廉泉可激发经气,通利咽喉。颈夹脊位于督脉及膀胱经之间,可调节二经经气,“督脉,入络脑”,故针刺颈夹脊可治疗督脉、膀胱经所主疾病,祛风利咽。诸穴合用,亦可改善颈部、大脑局部血循,促侧枝循环建立,改善脑功能,使吞咽功能改善。

笔者体会,①对吞咽功能不理想的病人,训练的同时还需鼻饲,以保证足够的营养支持;②对进食不呛咳的病人,不能简单认为无吞咽功能障碍,需做吞钡造影,观察钡剂的吞咽速度、犁状陷凹有无滞留,以确定有无吞咽功能障碍;③吞咽训练、饮水试验也有致吸入性肺炎等危险,需要做好病人知情同意、医患沟通;④治疗需循序渐进,每日坚持;⑤针刺结合吞咽训练,较单纯的吞咽训练效果好,且操作简单,便于开展。

5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病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第8篇: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神经功能康复疗法;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4-0031-02

高血压脑出血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出血特点多为单发,血肿呈块状,临床上以发病急、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及恢复慢为特征[1]。致残和死亡原因主要为急性血肿的颅内占位及出血本身对脑及血管损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所致。因此及早处理和治疗是挽救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生命和降低致残率的关键。国内外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康复治疗,能够有助于保持其完整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适应能力、生理适应能力,疗程效果较好[2]。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了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过神经功能康复治疗之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8例,女42例,临床上表现为颅内高压、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及意识模糊;脑软化:由于脑的细、小动脉硬化、痉挛,可致其供养区域脑组织因缺血而发生梗死,全部病例经CT扫描而确诊。临床体征:头痛剧烈,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血肿对侧出现偏瘫以及瞳孔的变化,早期两侧瞳孔缩小,当血肿扩大,脑水肿加重,遂出现颅内压增高,引起血肿侧瞳孔散大等脑疝危象,出现呼吸障碍、脉搏减慢、血压升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医院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采用营养脑细胞、利尿、止血、脱水、降压等方法治疗[3],而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神经功能康复治疗,主要是Bobath技术针对运动障碍患者,主要采用抑制异常姿势,促进正常姿势发育和恢复的方法。

1.3 疗效评定标准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表,分别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1个月末进行评分;神经功能缺失(EES)评分分别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和治疗2周后进行评分[4]。治疗期间,检查患者肾功能、肝功能、血凝时间、血常规,密切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着全身出血情况和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Barthel指数评分都出现了明显的增加,但是研究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为(41.656±4.145)分,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为(35.223±6.134)分,研究组比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EES)评分比较

研究组在治疗前的EES评分为(49.223±10.453)分,对照组为(48.434±11.123)分,2周后研究组的EES评分为(84.432±13.745)分,对照组的EES评分为(51.233±15.756)分,研究组治疗后的EES评分明显要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神经功能康复治疗主要分为恢复期、苏醒期、昏迷期三个时期进行训练治疗[5]。(1)昏迷期:①运动功能训练,为了防止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应该使其四肢各关节活动,并且保持肌肉张力;②记忆功能训练,要多鼓励家属多抽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③言语吞咽训练,给予冰刺激及面部肌群的被动活动,积极与患者聊家常、讲故事、交谈沟通目的在于给予患者语言刺激。(2)苏醒期及恢复期:有言语吞咽障碍的患者继续给与相应的训练,同时给予床旁活动,练习上部躯干被动屈曲和旋转,可以抑制肢体痉挛,促进主动旋转活动,向患侧健侧翻身,桥式运动(控制骨盆),坐到床边,从坐位、站位、及行走的训练最后达到日常生活基本自理。

神经功能康复疗法能够促进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功能重组,增加脑皮层血流量,同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防止关节僵直,增加关节活动度,减少肌肉萎缩,是一种通过反射抑制和促进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最终实现回归家庭或社会并且日常生活自理的重要手段。

由本组资料可以看出,研究组治疗后的EES评分明显要高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了神经功能康复疗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言语认知及肢体功能有明显的的疗效,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值得在基层大量推广。

参考文献

[1]范超平,周秀丽,陈琼,等.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出血微创术后的功能影响[J].中国康复,2005,20(5):113-115.

[2]何学雄,陆川,孙军,等.不同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03,8(4):211-213.

[3]何学雄,陆川,孙军,等.不同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7):65-66.

[4]张晓苇,吕胜青.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现代康复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21):88-89.

第9篇: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综合康复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合并症,发病率高达30%~45%,常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心理障碍等并发症,是导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病死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疗吞咽障碍对脑卒中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吞咽障碍的传统康复治疗以吞咽训练为主,但多数患者疗效不明显旧。本研究采用综合康复疗法(NMEs)疗法配合吞咽训练),对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9月~2008年12月收治急性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患者40例,脑卒中的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入选患者均有吞咽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饮水呛咳、噎塞、吃饭时间延长、吞咽费力等,同时还需满足以下条件:①年龄40~80岁;②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心、肺、肾等严重并发症;③无严重认知、视听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简易智力测试量表(MMSE)评分>24分;④首次发病,能配合检查和治疗;⑤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为3、4、5级。患者随机分为NMES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中男34例,女6例;年龄43~72岁,平均58.2±7.4岁;病程10~35天,平均18.3±6.5天;对两组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评定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由专业康复医师进行吞咽功能评定,主要采取洼田氏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⑴洼田氏饮水试验[2]:嘱患者喝下30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等情况,据此将吞咽功能分为5级。具体标准:①1级:5秒内将水1次顺利饮完,无呛咳;②2级:5秒内将水1次饮完,有呛咳,或5秒以上将水分2次饮完,无呛咳;③3级:5秒以上将水1次喝完,有呛咳;④4级:5秒以上将水分2次以上饮完,有呛咳;⑤5级:屡屡呛咳,10秒内全量咽下困难。⑵VFSS评定[3~6]:应用岛津多功能数字胃肠机进行透视采集。受试者取正立位和侧位相,检查时让患者吞咽一定量的含有荧光素(泛影葡胺)的流质、半流质、固体食物,在X线透视下观察吞咽的动态过程,包括食物的残留、渗透和误吸等异常表现,以了解患者吞咽不同形状食物的情况。本研究采取的吞咽障碍程度评分标准如下:①口腔期:不能把口腔内的食物送入咽喉,从口唇流出,或者仅凭重力作用送入咽喉评为0分;不能形成食块流入咽喉,只能把食物分散断续流入咽喉为1分;不能1次就把食物完全送入咽喉,1次吞咽动作后,有部分食物残留在口腔内为2分;1次吞咽就可完全把食物送入咽喉为3分。②咽喉期:不能引起咽喉上举,会厌的闭锁及软鳄弓闭合,吞咽反射不充分评为0分;在咽喉凹及梨状窝存有多量的残食为1分;少量贮留残食,且反复几次吞咽可把残食全部吞咽入咽喉为2分;1次吞咽就可完成把食物送入食管为3分。③误咽程度:大部分误咽,但无呛咳评为0分;大部分误咽,但有呛咳为1分;少部分误咽,无呛咳为2分;少量误咽,有呛咳为3分;无误咽为4分。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综合康复治疗组除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外,还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⑴吞咽功能训练:由专业治疗师进行训练指导,1次/日,每次治疗30分钟,训练内容如下:①冰刺激和空吞咽:在吞咽前使用冰冻毛笔笔尖蘸少许冰水,轻轻、长时间地触碰和刺激前、后腭弓、软腭弓、咽后壁及舌后部,使触发吞咽反射的区域变得敏感,有效强化吞咽反射,然后做空吞咽动作。如出现呕吐反射则应中止,以免呛咳、误吸。②声门关闭训练:训练咳嗽及屏气发声运动,防止和减少食物进入气管。③吞咽有关肌肉的训练:包括舌肌、软腭抬高以及喉肌训练等。④摄食训练:经过上述基础训练后,开始摄食训练,首先采用最易吞咽的糊状食物,再逐渐过渡到稀流质、半固体和固体食物,进食时一般以一口量为原则,同时采取点头吞咽或侧屈吞咽等吞咽技巧。⑵电刺激治疗[7~10]:使用美国Chattnooga吞咽障碍治疗仪VitalStim治疗,刺激强度为5~11mA输出脉冲频率30~50Hz,输出波形为双相方形,最大输出强度25Ma(标准差±10%),波宽700ms,有2个输出通道,每个输出通道有2个电极,共4个治疗电极;采用专用的体表电极(型号59000)治疗强度和电板摆放的位置是治疗师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吞咽障碍类型、病情轻重以及恢复情况进行调节,①4个电极放置,此放置法可影响多数肌肉群,适用于大多数患者;②1对电极并列置于颏下,另1对电极放置于瘫痪侧面神经颊支位置上,适用于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③第1对电极水平置于舌骨上方,第2对电极沿正中线垂直放置于第1对电极下方,适用于气厌谷滞留和以喉部移动功能障碍的患者;④2对电极沿正中线两侧对称性垂直放置法,适用于咽部及喉部运动缺陷的患者,在电刺激过程中,当刺激强度较

[FL(3K2]

小时,患者咽部有“蠕动、麻刺感”,当刺激强度达到治疗量时,患者咽部有“抓握,挤压感”,并伴有轻度强迫吞咽动作;当刺激强度过大时,患者会感觉咽部疼痛不适,电刺激治疗1次/日,每次1小时,每周5次,持续3周1疗程。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两组治疗前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综合康复组分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

两组治疗前后VFSS检查评分两组治疗前VFS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两组与同组治疗前相比VFSS评分均显著提高(P

讨论

脑卒中是造成吞咽困难的首要病因,吞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取、疾病康复及生活质量。因常规治疗往往不能有效缓解病情,所以吞咽障碍的治疗应引起重视,应用现代治疗手段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康复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显示出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良好效果。正常吞咽运动包括3期,第1期为口腔期,第2期为咽喉期,第3期为食管期。脑卒中吞咽障碍主要发生于第1、2期,涉及口轮匝肌、咬肌、舌肌及咽喉肌。NMES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的吞咽障碍治疗技术,它是利用预设的一定强度的刺激程序来刺激咽部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研究表明,电刺激可兴奋咽喉部肌肉,防止废用性萎缩,通过刺激受损部位的脑神经,使其活性增加,反复刺激兴奋大脑的高级运动中枢,能帮助恢复和重建正常的反射弧,促进新的中枢至咽喉运动传导通路形成。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可塑性,持续刺激可使中枢突触增强或重建,实现神经系统的重新组合,还可使休眠状态的突触能被代偿使用[11~14]。电刺激疗法治疗吞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15~17]。

总之,综合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吞咽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吞咽障碍症状改善迅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NMES等综合康复能够促进脑梗死急性期后吞咽障碍的恢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Gordon C,Langton Hewer R,Wade DT.Dysphagia in acute stroke[J].BMJ,1987,295(6595):411-414.

2BarerDH.The natural history and functional consequences ofdyspha2gia after hemisphere stroke[J].Jneuro1Neurosurg Psychiatry,1989,52(2):236-241.

3Kidd D,Lawson J,Nesbitt R,et al.The natural history and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aspiration in acute stroke[J].QM,1995,88(6):409-413.

4Daniels SK,Brailey K,priestly DH,et al.Aspir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J].Arch PhysMed Rehabil,1998,79(1):14-19.

5Daniels sk,Ballo LA,Mahonet MC,et al.Clinical predictors of dysphagia and aspiration riske:outcome measures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Arch Phy Medrehabil,2000,81:1030-1033.

6张盘德,姚红,周惠嫦,等.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989-992.

7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杂志,1996,29:379-380.

8Robbins J,Butler SG,Daniels SK.Swallowing and dysphagia rehabilitation:translating principles of neural plasticity into clinically oriented evidence[J].J Speech Lang Hear Res,2008,51:276-300.

9南登,黄晓琳.实用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50-1364.

10Freed ML,Freed L,Chatburm RL,et al.Electrical atimulation for awallowing disorders caused by stroke.care,2001,46:466-474.

11李舜,丘卫红,万桂芳,等.低频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咽部期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34-36.

12Km MK,Jaradeh S,Amdorfer RC,et al.cerebral swallowing in humans[J].Am J physiol Gas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1,280:354-360.

13刘敏,林秋兰,黄兆民.高压氧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43-244.

14刘志顺,刘保延,张维,等.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临床研究.中国针灸,2002,22(5):291.

15张盘德,周惠嫦,姚红,等.针刺与吞咽训练辅助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的疗效对比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12):827-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