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材料专业的无机化学范文

材料专业的无机化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材料专业的无机化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材料专业的无机化学

第1篇:材料专业的无机化学范文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化学方面的不断研究,其知识点越来越繁杂,无机化学科目对于大学新生来说是学习的重大难题,且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化工专业中无机化学的学习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对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献出微薄之力。

1 新时代对化工专业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意义

1.1 科技的飞速发展对无机化学的目标要求

随着当今时代不断的发展,物质资源区间的逐步增大,科技的迅速发展,其都离不开化工类产品的支撑。无机化学作为培养化工专业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课程,也是化学、生物制药、环境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作为化工专业的学生,无机化学是专业课程基础中的基础。不仅为我们在本专业的学科上打好基础,同时也培养我们在其他专业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更广泛地完善自我,具有很大的理论性和实际应用性能,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学生一生的学习。

1.2 新兴的教育体制对无机化学的教育要求

新兴的教育方法将无机化学作为高中和大学化学课程的对接点,但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教育模式逐渐转变为大众式教育,而且,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有很多,学生的基础跟素质也同步趋于大众化,因此,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只着重于教学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学生本身能力与实践的培养。而现在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对无机化学知识进行传授,这种教学方法太过单一,不能提起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同时教师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导致其主观创造能力不强,严重缺乏主动性,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到的知识太多,但却无法实际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很难满足新的教育模式。因此,对无机化学的教育改革至关重要[1]。

2 分析无机化学的现状

迄今为止,无机化学的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很大强度上阻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化学信息库的庞大与无机化学有限的课时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化学的科学研究在不断深入,无机化学知识越来越丰富,无机化学相应的教科书也越来越丰富,其中不仅包含了化学最基本的元素周期知识与化学平衡,更是增添了许多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及结构化学等物理化学知识。例如新疆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本有500多页,但是只设有50多课时,但是,想要在短时间内透彻的学习并掌握这些内容,显然很难做到。因此,大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中对授课方式选择、课程讲解的方式以及对学生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2.2 学生本身条件的短缺

无机化学针对的是刚刚步入大学课堂的新生,学生们刚刚走进大学的校门,学习方式还停留在死记硬背的传统方式上,相比于高中时期的题海战术,面对课时少且涉及的知识面广、思维跳跃性强的大学课堂,会有很强烈的抵触心理,在学习的初期,他们很容易轻视这门学科、眼高手低,随着课堂速度的加快,对知识的积攒越来越多,待课程进行到中后期,其所面临的信息量大,并且只涉及少量的练习题,心理准备不充分,逐渐发现学习起来很费力,时间久了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慢慢导致产生焦躁不安、厌烦等一些负面情绪,甚至到后来直接放弃,这样会更加影响他们在本学科以后的学习。另外,他们刚刚走进大学的校门,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同时也是由高中向大学,由依赖向独立自主转化的过程。在高中时期,他们可以依赖父母与教师,但是现在,学生们往往会不知所措,多数学生都会反映,走进大学之后教师所讲的课程知识繁多,并且速度很快,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懂教师讲的内容是什么,而且课后看不懂教科书,从而致使教师讲的速度快,学生理解不了的现象。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师缺少了对学生积极性的引导以及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启?l,忽略了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对于大学的授课模式,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

2.3 教学内容老套,局限性很强

在近30几年的授课过程中,无机化学的主要内容一致都是以化学元素周期、物质的结构变化以及化学反应的作用原理作为最基础的教学内容,知识点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并且偶尔还会体现一些高中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比如无机化学中的元素部分,只是内容杂乱无章,但在教材中通常只写出材料,很大强度上缺少了理论对化合物的指导作用,学生听课的时候会感觉平淡无味,大大减少了学生对无机化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2.4 模式趋于传统化

以教师、课堂、教材三点结合成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无机化学科目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学生主观感觉无机化学在课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等无非是英文字母的存在以及一些数字的计算,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学生整体对无机化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学校为社会培育出创新型人才,做不到新兴的教育模式对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2.5 师生之间的陌生,沟通阻碍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学生对教师有一种胆怯的因素阻碍着师生之间的沟通。大学教师普遍出现的特点是极少会与学生沟通交流,甚至大多数学生每个星期只与教师见面的次数只在一次到两次。相比之下,高中时期教师则无时无刻不出现在身边,师生之间相处也非常融洽。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在逐步减少,并且大部分的学生与教师之间整年都无沟通。对学生来说,只有在可见才会有机会与教师互动,尽管多数的学生都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但是却缺少了沟通途径。

3 改革内容、目标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

无机化学课程改革的效果根据教学内容的改进来提高,在进行教学改革时,

要充分运用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无机化学的整体教学水平,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3.1 精简教材,抓住重点,突出难点

无机化学主要讲述的是元素周期、物质结构以及化学反应原理,在传授课程的过程当中,既要结合与高中课堂上无极化学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完美的协调其与分析化学课程、物理化学课程、有机化学课程等之间的联系,把握好同一知识点在不同学科当中的联系,尽量防止出现重复的部分出现,尽可能的精简课程,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3.2 加强无机化学对本专业的针对性

以本专业的企业发展、就业方向为前提,有选择性的对课程知识进行传授,抓住重点,形成化学、工程以及应用等相结合的全方位培养模式。化工专业的教学改革应该主要体现在教学课程整体性能的基础上,在原有的教材当中选取最适当的教学内容,将主要部分知识点讲清楚,让化学原理与专业知识巧妙的相结合[2]。

3.3 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相应的沟通交流平台

针对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少的问题,可以建立网络交流平台等,让学生能在发现难题的第一时间与教师进行沟通,包括课程问题以及生活问题等,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面,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3.4 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是检验一个学生对本门学科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检查,很多学生在平时不学?,在考试之前突击,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考试方式,比如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做出打分,结合期末考试得分,分别占据总分的不同比例来对总成绩做出打分。从而实现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达到通过考试来检查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2篇:材料专业的无机化学范文

关键词:无机化学;科研潜质;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68-02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其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国而言,传统的化学教育仅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知识创新,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造成培养的毕业生素质下降。无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化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体会,浅谈高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科研潜质的培养。

一、重视绪论教学

无机化学课程的绪论部分旨在对课程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等进行总体上的概括。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却忽视了绪论部分的讲授,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抑制,教学效果不理想。考虑到绪论对于整个课程无机化学教学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讲授该内容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借助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从宏观到微观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了解化学的重要性。如可以从宇宙元素的起源到形成现在生命体的DNA过程,从大到天体物质演变到微观的原子运动等具体实例向学生展示化学的奇妙之处,以便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其学习兴趣。

2.明确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石,借助具体的实例说明无机化学的重要性。教师要把握教材,但不能局限于教材的内容。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阶段,知识更新非常迅速,而教材通常承载着经典但已经过时的知识信息。教师需要在备课时查阅大量最新前沿的研究成果,将其图文并茂地融入到绪论介绍中,如既要讲到“门捷列夫发现世界是由一系列周期性递变的元素组成”这些经典知识,又要讲到“现在的纳米技术已经合成出机械强度超过钢铁几百倍的碳纳米管材料”等先进前沿的化学研究成果。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感受无机化学的魅力和发展前景,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二、运用动画模型教学

虽然多媒体教学已经深入到课堂,但是大多教师的课件仍然缺少直观形象的动画模型,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解决此问题,笔者认为多媒体动画模型教学将会极为直观地呈现基本原理和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空间思维,显著加强对基本知识和原理的理解,激发其思考和创造力。如在讲述元素和元素周期律的章节时,概念繁多,知识抽象,教师若仅仅语言阐述“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的,而元素周期律是原子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造成的”,此时,初学者常常因概念不清而不能理解。教师若能运用三维动画模型,逐一呈现核内质子数递增对应元素种类的变化,进而展现核外电子如何进行周期性的排布,学生理解掌握就容易多了。实践证明,运用动画模型教学,学生将会迅速接受并理解崭新概念和原理,容易形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实验课程的设置和实验模式

传统的无机化学课程均有配套的实验课程,然而实验课程的模式和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体现在:(1)理论课和实验相互脱节。传统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授课教师往往也不同,造成学生的理论学习难以得到及时针对性的实践,从而削弱理论和实践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2)针对本科生的开放实验室缺乏。传统实验课程常实行集中时间集中地点实验,不允许学生依据自己学习需要随时实验,对本科生的开放实验室很少,从而缺乏对学生创新研究能力的锻炼。为了解决该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实验课程的改革。

1.将实验演示融入到理论课教学中。课堂实验,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互促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规则这一章节时,教师若仅仅进行理论讲授,往往显得简单,学生们也认为沉淀过程很简单,似乎都不存在问题。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沉淀实验的操作,通常会涉及到很多问题,如过饱和效应,配位效应,离子效应等。事实上,当今的研究热点――纳米材料的合成就是建立在沉淀形成的形貌控制上。如果没有实验和理论的结合,人们是不会发现诸多的自然科学规律,更难以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将实验演示融入到理论课教学中将显著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立固定的开放实验室,以供不同学生依据自身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对实验有较大的兴趣,仅仅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验内容很难满足其需要。结果造成很多具有较好创新能力的学生得不到充足的科学研究训练,阻碍其科学素质的提高。如果能够设立开放的实验室,那么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依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实验,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巩固理论课知识,同时还能锻炼其科学研究的能力,这对于培养21世纪新型创新性人才是非常有利的。

四、改变评价机制

传统的无机化学评价机制多侧重于用考题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考试分数的高低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事实上,这种评价机制往往诱使学生走向题海,而非综合能力的锻炼。事实证明,高分的考生在步入研究生阶段往往表现平庸,其主要原因是科学研究需要活跃的思维,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而非考试分数。良好的科学潜质需要在大学基础课程学习中得到培养,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钻研。因此,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在传统考题模式外附加大学生科研立项考核。教师引导大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去发现问题,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建立适合大学生自身的科学研究项目。最后,通过项目完成过程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评估。实际上,国内已有不少高校正在尝试这样的评价机制,已经获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为了满足新世纪国家对新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化学专业一线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体会,就高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科研潜质的培养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相信在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下,无机化学专业的大学生将会显著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为后续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妙琴,王祖浩.高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育,2002,(11):21-25.

[2]杨毅敏.高等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1):87-90.

第3篇:材料专业的无机化学范文

关键词:高职;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无机化学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这些专业 学生所要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 无机化学的课程教学将为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和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无机化学在相关专业的整 个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具 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种种原因在高职无机化学的教学中一直延 续着一些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些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呆板、 学生缺乏学习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

1 高职高专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1.1教材太过陈旧,跟不上现代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现在大学使用的实验教材多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教材。经典实验虽多,但是现代实验太少。导致学生跟不上最新的科研成果。由于使用的教材陈旧,现代的实验基本没有,学生也就不知道最新的科研成果。而且在实验教学的时候,基本只安排一些经典实验,操作简单,重复性高。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摆脱枯燥的理论,开始实践。但是现在的无机化学实验根本不能说是探索创新,更不能说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这也是与现代国家教育的宗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背道而驰的。

1.2教学观念太过陈旧,方法百年不变。因为使用的教材太过陈旧,势必带来很多教学观念上落后的问题。学生做实验每次都是先按照实验教材进行预习,实验之前,教师也都将实验的现象以及原理进行详细的解析,实验所需要的仪器、以及药剂配置都已经准备好了并摆在试架上,学生根本不需要自己动脑思考,只是按照书本上的操作方法一成不变地定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每次都以这种模式进行教育,学生早已丧失了新鲜感。也就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基本都是验证性固定实验,设计性实验基本没有。实验的目的大多是在有趣的教学中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并对所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无机化学实验尤其是元素性质实验部分的教学方法基本采用验证式的教学。所以学生只要按照老师所讲解的方法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就代表一个实验教学的成功结束。但由于元素教学部分的实验内容过多,实验完成后学生对于实验本身根本就没有印象。在这种单纯验证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势必受到很大的压抑和束缚,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就无法激发。

1.4相对先进的仪器使用太少,创新性实验较少。化学课程教学使用的仪器相对于科研部门来说都是落后的、简单的、淘汰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无法和国际接轨,无法和国外高校培养的学生在知识上抗衡。国外教学实验使用的仪器普遍都是非常先进的,与科研使用的仪器根本没有差别。

2高职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改革教材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核心。改革与优化教学 内容表现为,剔除那些与高职教学内容重复、陈旧过时或与教学联系极少的教学内 容。 对经典的无机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适当补充化学前沿知识。无机化学发展到今天, 其内容面广点深, 决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的,也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这一任务,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少而 精的原则, 突出重点难点。 高职教育的特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化学教学要根据 职业发展需要选择教学内容,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出发点, 以有利于学生应 用能力的培养, 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为最终 目的。因此, 精选教学内容就显得 尤为重要。如可以删去理论性较强但以后其他课程还会重点讲解的 “ 化学热 力学”内容, 删去重复中学教材的内容如 “ 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 ” 中的有 关内容, 对于简单而又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留给学生自学: 同时增加无机物 在环境、材料、能源和信息等领域中的应用,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对于化学 基本原理中的一些较复杂、 难于理解的问题, 如对称性、晶胞、 键能、 活化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 点到为止” 的处理方法, 即以满足讲授元素化学的需要为原则,更深层次的内容留给后续课程去解决,而不把难于讲授难于接受 的注释和说明推给课堂。

2.2运用现代观念, 优化课程内容

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课程内容的优化, 一是要选择知识, 再者一定要加 强重点内容的提炼,明确知识点, 抓住课程的 “ 三基 、三新” ,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新知识、新方法 、新技术 。基础课调整的重点是 增加新知识,专业课调整的重点是增加新技术 。同时妥善处理好经典内容和 现代化内容的关系, 做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同时压缩那些起点低、简单重复和 陈旧老化的内容, 使增加的教学 内容与高新技术接轨。

2.3增加设计性实验。

增加设计性实验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课业基础上,设计性试验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思想和个性,不再被枯燥的课本内容所拘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首先我们只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实验进行改革以及改良。这样学生得到了应有的锻炼。

2.4购置先进的实验仪器。就实验器材落后的问题,我们必须添加高端的实验仪器,来与国际接轨。这样他们以后到了世界上才有和发展中国家学生的竞争能力。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没有先进的实验仪器怎么能培养出来能够使用先进仪器的人才?我们要让他们熟练操作各种高端实验仪器。让他们的知识与时俱进。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已经对高职院校现行的化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作为主干专业基础课程的《无机化学》,选择以科学探究 为主的多样化课程教学方式,加大基础实验的综合性和探究性充分开发利用《无机化学》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无机化学》课程 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 1 ]高文主编. 现代教学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2 0 0 6 .

[ 2 ]许巴玲.试论高职高专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2012.6

第4篇:材料专业的无机化学范文

关键词:环境科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6)24-0140-02

Abstract:Accordingtotherequirementsofthecourse,thearticleexplainshowtoselectteachingmaterialsandteachingcontentofinorganicandanalyticalchemistrycourse.Atthesametime,onthebasisofthecharacteristicsoftheenvironmentalscienceandthestudents'situation,theteachingreformoftheclassroomteachingisdiscussed.

Keywords:environmentalscience;inorganicandanalyticalchemistry;teaching

在环境科学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化学课程占了比较大的比重。学生首先学习的化学专业基础课是《无机及分析化学》(有配套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由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化学分析两大部分内容整合形成。它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如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环境化学等。因此,有必要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进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以适应科技的飞速发展。

一、教材的选择

目前,该课程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第三版),史启祯主编。教材分为两大部分-主篇和副篇,主篇的内容是基础,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副篇的内容供教师选用和学生选读。主篇共有19章,第1章到第12章为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而第13章到第17章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第18、19章分别介绍氢和核化学的一些相关知识。与旧版相比,新版引入了学科的前沿知识,选取的教材内容更加新颖,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新版也调整了部分章节内容的编排顺序。别具特色的是,教材中的习题作业全部用英语表达,并且最后还给出了一些英文词汇的解释[1]。

二、教学内容侧重点的选择

该课程是对环境科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而不是化学本科专业的学生,所以课时进行了一定的压缩。因此教学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不需要像化学专业的学生那么深入,要求讲授基础知识。

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3.具有污染物监测和分析、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初步能力;4.了解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由此出发,在主篇内容的教学中,应该把重点放在第1章到第12章的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理论知识上。

三、教学改革的四个方面

(一)在教学中渗透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

高校教学必须重视各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将其融会贯通到教学进程中,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使教学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保持足够的吸引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

对环境科学专业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而言,教学中主要渗透的是环境学科以及无机、分析领域的发展。例如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讲授中,介绍了废弃干电池是环境杀手,台湾成功大学研发以硫酸亚铁溶解废电池,再萃取成为磁性纳米吸附剂,反而成为污染防治的助手。第19章《核化学简介》讲授中,介绍了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环境修复材料与技术学科组研制出一种可净化放射性铯污染的新型纳米材料。同时,该材料还可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实现吸附材料与废水的简便、快速分离,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2,3]。

(二)在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普遍应用于高校的各学科教学中,因其灵活多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例如讲授现代价键理论的要点-原子轨道最大重叠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具体、形象地演示这一抽象的微观过程,学生在动态的画面中,似乎看得见原子轨道的形状和取向,这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

但也不能一味地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摒弃传统教学。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手段。《无机及分析化学》涉及到许多基本定律和公式,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层层深入地推导,通过板书、语言、动作和表情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这比用多媒体教学更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基本定律和公式的关键之处。例如,在讲授一元弱酸和弱碱平衡计算时,利用多媒体讲授,教师被“固定”在電脑前面,与学生的交流很少,哪怕是逐步地呈现公式,学生也不容易掌握。而在传统的黑板上,教师科学、严谨地一步步推导,加上富有逻辑性的推理语言、板书的停顿、近距离与学生眼神的交流,使学生更容易理清思路,紧跟教学的节奏,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一条定律或公式,更是一种思考方法。

因此,如果教师针对不同的章节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三)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法。它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甚至多媒体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是主流模式,教多问少。教师即便提出一些问题,或者学生被动地回答,或者教师自问自答,或者教师只问不答,在教学中几乎没有给学生提供解決问题的时机,学生的能力也就无法提升。

在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1.利用学生代表性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在讲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热和功时,教师提问:热和功属于状态函数吗?不少学生联想温度和压强,马上回答是!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状态函数的特性,讨论热、功与状态函数的性质比较,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热和功不属于状态函数。

2.利用学生固有知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同样是在讨论热和功基本概念,教师提问:热和功是系统的能量吗?学生很有把握地说是。教师明确指出,并非如此。这时教师可以逐步地追问:系统的状态没有改变,有没有热和功?-系统从同样的始态到同样的终态,热和功一样?通过问题教学,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热和功这两个基本概念。

3.利用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创设问题情境

在讲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时,教师提问:水和氨分子的键角大小比较?学生的意见不统一,教师要求学生利用VSEPR理论计算水和氨分子的分子理想模型,继而通过电子对排斥力顺序判断分子的立体结构及键角大小,最后顺利地导出答案:水分子的键角小于氨分子的键角。

4.利用提出的假设创设问题情境

在讲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自发过程时,教师提出假设:热可以自动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创设如下的问题:热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再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从始态到终态,系统和环境有什么变化?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5.利用课堂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化学课程来说,课堂演示实验是很重要的一种教学形式。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还可以进行虚拟的实验演示,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可以询问学生关于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的问题。

在教学中有时候会同时应用几种创新问题情境的方法,如提出假设并且利用学生的不同看法来提出问题。这类方法很多,教师只要用心,都可以游刃有余地应用到教学中。

如何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时机?

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要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给学生解决;给学生的提问要回答,切忌只问不答,尽量避免自问自答;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5]。

(四)在教学中加强各知识点的联系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教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每个章节的关键点和知识点都了如指掌,在教学中也会强调对每个知识点的讲解,然而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各章节知识点的联系相对不够重视,也较少融入到教学中。如何突出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借鉴思维导图,以图形方式说明各章节的主要教学内容,直观地给出各章节关键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反映知识点之间的层层推进,使学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6],例如图1反映了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关系。

目前,我们正在录制慕课视频。接下来,我们将会尝试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按一定比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总之,我们的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前行,摸索总结经验,提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改进教学质量。

作者;许妙琼

参考文献 

[1]史启祯.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邱锐.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制备出可净化核污染新型纳米材料[N].第四版.中国科学报,2014,3(6). 

[3]董斌,吕仁庆,曹作刚.无机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在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2):29-33. 

[4]杨影洲.无机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问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2(2):113-114. 

第5篇:材料专业的无机化学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3-0112-02

高等职业院校化学药学专业最基本的基础课就是无机化学,它是研究无机物的构成、性质、组成以及化学反应过程的一门学科。从内容角度分析,无机化学主要包括元素化学以及化学基本原理两部分。它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与此同时,无机化学链接了高中的化学知识,延续了大学的教学内容。和高中化学相比较,无机化学的内容更有深度,其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难度更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呢?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理解无机教学,为以后的无机化学的学习铺好路,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艰巨的问题。笔者就此结合相关文献和资料,并利用实际调查的相关数据,对无机化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进行具体的研究,通过教学实践得到认证,在无机化学教学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就此提出相关策略,仅供参考。

1 教学大纲中对高职院校无机化学教学的规定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无机化学来说,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相关要求和规定。面对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知识更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教育的发展应该和科学的发展相对应,这样才能更好地更新教学内容,更好地进行下一代的教学工作。而且教育在发展的同时能够很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对于教学来说,化学是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应该和现代社会交融、渗透、发展。化学的这些特点都应该在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中很好地体现出来。

面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模式的转变,对高等职业院校无机化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从传统的教学、从单一的以化学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要积极容纳医学化学、材料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等进行交叉模式的转变。其转变必须要体现在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当中。

2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无机化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很多。首先,高等职业院校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落后于科技水平的发展。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科当中,无机化学是发展比较早的一门学科,且是一门充满活力、发展潜力非常广泛、发展速度惊人的学科。但是在高等学校教育当中,怎样才能够让无机化学教学一直保持这种高速发展的状态呢?既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又能够符合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要不断地进行探索。

教学模式比较落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必须要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观念转变成为重点传授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西方一些比较发达的教育当中,特别注重教育,要求加强基础教育,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学。而且,最近几年来,通识教育已经在我国得到很多学者的肯定,高等教育要培养适应全球化、国家化以及信息化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要加强基础教育工作,在课程体系当中要积极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培养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具备完美人格、心理健康以及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药学人才。这一教育理念必须要反映到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当中。化学是一门非常复杂,范围非常广泛,融入的知识非常多的学科。化学是充满活力的学科,和生命科学、药学、生物学、材料学等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地丰富化学的知识和理念。所以,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只有不断地进行变化,才能够融入化学教学体系当中,更好地进行教学。因为学校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学改革总体趋势总是在不断地压缩,相对地减少了教学时间,使得高等职业院校面对如何才能够解决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

化学教学内容相对古板,没有一定的灵活性。经过相关研究表明,国外的一些无机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外国教学当中,学校可以进行教材的编辑,教学内容可以从自身的特点和创新进行编辑,内容和习题有相对的互补性,其习题多半是为了内容的深化,而不是为教材例题翻版而服务的。所以说国内和国外相比较而言,其教学内容还是比较枯燥和固定化的。在教学方法上面也显得不先进,教学学习和教学方式都必须要围绕某个知识点反复进行讲评。大学每节课的信息量非常大,其知识的范围比较广泛,不能够像高中讲课那么深入。许多学生在大一的时候不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导致连续几门学科都变得不及格。所以说,在对新生进行授课的时候,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3 高职院校无机教学教学内容以及方法的改革

首先要改变教学内容,使其跟得上时代的脚步,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把每章所讲授的内容能够全面地被吸收。要重点讲述当前高等化学的讨论点,能够使学生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叉关系。也可以就某一研究历程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将其过程以教学的方式教给学生。能够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当代科学。

改善相对应的教学模式,要注意科学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就目前我国重大的药学技术活动来说,其大多数是由很多药学工作者合作而得来的成果。这需要技术人员能够进行密切的合作,需要多个学科之间的结合,需要有系统的、有计划的、相互配合的技术,这是目前我国技术领域的主要工作方式。所以说一个成功的药学工作者必须要具备合作的理念和意识,要有一个合作的素养,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想法。为了能够让学生做到这点,就应该开展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懂得表达力以及理解能力,使得工科专业的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历史、人类以及经济,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社会责任感。

不同的学科之间会存在连续的内在关系。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对于东西认知能力的提升,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文社会学科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高度分化然后又高度综合的走势。从教学内容角度出发,要重视一些难度和重点度比较高的教学内容。压缩教学内容,拿出精华所在,重视基础性教学,找出其中最为重点的部分,分散难点,有利于教授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自学。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目前学校理论课教学时普遍压缩的情况,选择一些有深度的教材内容,减少和中学化学、基础化学、分析化学重复的内容。

从教学方法角度分析,对教学方法改革。在讲解化学四大反应的时候,所涉及的公式很多,计算量非常大。学生可能在计算的时候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其计算方法。所以说就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公式之间的区别,也就是重新推导公式,找出相同的规律,找出不同的特点。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在讲解化学元素这一部分,单纯地依照理论进行讲解,学生的理解程度是非常低的,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所以说这个时候就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把其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然后布置给各个小组,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写报告的形式自主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掌握其内容。

4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无机化学来说,要改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角度进行分析,改变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当中,应该着重把握其教学内容的重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刘冰,黄涛,杨汉民,等.元素无机化学教学中“归纳总结法”的研究与探讨[J].广东化工,2012(13):153.

第6篇:材料专业的无机化学范文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大学新生;教学质量

无机化学作为“四大化学”之一,在化学与相关领域的学科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校化学、化工、材料、环境、能源、食品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化学课程。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将化学由理科单科卷调整为理科综合卷(含物理、化学、生物)的一部分,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大幅下降,导致学生的化学基础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是,大学阶段无机化学课程的信息量基本没变,内容包括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物质结构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学基础知识。大一新生学习无机化学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影响其对大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因此,面向处在由中学到大学过渡期的大一新生,如何有效衔接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和化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无机化学授课教师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多管齐下了解新生化学基础,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法

(一)新生高中阶段化学学习内容和标准降低

新课标高中化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体系。新课标高中化学以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实验基础、化学与可持续性发展为必修内容,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化学等教学内容放入选修课程,大幅改变了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要求。同时,理科综合高考试卷中高中化学分值为100分,占高考总分数的13.3%,比150分的化学单科卷在高考总分中的比重减少6.7%。而且,由于化学试题多为容易和中等难度,导致近年来高中化学教学课时、学生投入学习时间显著下降,大部分新生的高中化学基础变差,底子变薄,他们进入大学后学习无机化学感到困难。

(二)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基础,使学生初步建立改变学习方法的意识和预期

大学新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省对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有不同要求,学生个体的化学基础也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生的化学基础、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与困难、对教学方式的期望和建议,引导大学新生尽快改变依赖教师教学内容和计划的被动学习模式,积极适应大学自主性学习方法,教研组老师在正式上课前对大一新生进行了不记名方式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高中化学基础、新生喜欢的大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自主学习的频率等8道选择题及对大学阶段学习方式的思考和对无机化学课堂教学的期望等2道开放题。我们期望通过调查问卷活动调整大一新生的学习心态,引导大一新生初步建立一种意识,即大学阶段和高中阶段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

(三)从绪论课开始,着力实现高中化学与无机化学学习的无缝衔接

无机化学是大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既传授基础知识,又教授专业性理论。该课程具有比高中化学更为扩展的深度和广度,要求大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还要具备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大一新生处在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期,对校园生活和学习模式尚不适应。教师需要从绪论课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新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着力实现高中化学与无机化学学习的无缝衔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研组通过在绪论课上与新生讨论、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指出大学阶段和中学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模式。与中学阶段相比,大学教育方式有很大不同:一是大学课表没有中学时排得满,学生在课外有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二是大学课堂教学节奏快,信息量大,大学一节课的内容是中学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授课时往往只讲授重点、难点和疑点,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学习、消化和掌握;三是大学学习中没有大量的习题、频繁的考试、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大学生不能像中学生那样完全依赖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安排,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开展学习,而是需要在课外进行自主性学习,掌握课堂内容,实现多层次学习目标。通过教师在绪论课和后续课堂上的引导,大一新生认识到了自主性学习和改变以往填鸭式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时我们再引导大一新生重视学习的三大环节(预习、听课和复习),重视知识点的归纳和整合及前后所学知识的关联,促使其实现高中化学与无机化学学习的无缝衔接。

(四)以典型应用案列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几乎全部属于基础无机化学的范畴,特别是基础理论部分很少涉及无机化学的实际应用,不能反映无机化学在现代科技发展和当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导致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学习无机化学没有意思,因此对其缺乏兴趣。我们在讲授基础理论时注重引用科技前沿和生活实际应用的案例,或无机化学与物理学、材料学、生物学等学科交叉的典型案例,这样做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而且使学生认识到无机化学在科学和应用领域中的重要地位,激发了学生掌握知识、思考问题的兴趣和动力。例如我们讲解熵变、焓变和自由能变时介绍天然蛋白质的G298大小与稳定性的关系。G298若太大即稳定性太强,则蛋白质不易降解或难以发挥生理功能;G298太小对稳定性又是有害的,会使得蛋白质对微小变化过于敏感;天然蛋白质的G298位于-30~30kJ/mol之间,其稳定性既不强也不弱。我们讲授沉淀-溶解平衡时结合幼儿吃太多糖容易产生蛀牙的原因及用含氟牙膏可防止蛀牙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沉淀-溶解平衡。这些典型应用案例不仅拓展了学生对无机化学学科前沿和交叉学科知识的认识,而且促使学生将学过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深入思考并理解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和结构知识。案例教学极大地调动了新生主动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元素化学部分是无机化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与高中化学内容联系比较多的一部分,包括s区、p区、d区、ds区和f区元素,几乎涵盖了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其中卤素、氧、硫、氮、磷、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铁等重要元素和无机物的性质与应用是高中化学的必修内容,大学阶段可根据元素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次教学。第一,课堂讲授。理论性较强的重要结构、化合物性质可重点讲授,以点带面,使学生举一反三,如大π键和极化对碳酸盐分解的影响。第二,实施“问题教学法”。教学采用预先布置问题课前自学课上讨论与讲授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熟悉、易懂的内容,从而有耐心、信心、能力去思考问题,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三,学生完全自学。一些简单易学的教学内容(如氢、稀有气体等)可安排学生课后自学。教学中将讲授、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进行合理分配,既节约了课时,又提高了元素化学的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无机化学的积极性,并将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师在讲授元素及化合物重要内容时,应突出微观结构决定或影响性质与性能这一内部规律,引导学生将元素核外电子结构、价键结构、分子结构和分子间作用力等前半部分学到的化学理论贯穿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学习,培养学生由物质的微观结构推知其宏观物理及化学性质的能力。同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宏观性质及其应用再反过来理解化合物结构,把微观与宏观结合起来,将相关理论知识与枯燥繁多的化合物性质前后呼应起来,使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变得较容易理解和记忆,以此培养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自主应用化学理论寻找解决方案的科学意识。

三、创新考核方式,注重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考核基本上沿用以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模式。大学生为考而学,没有将学习目标和重心放在掌握知识、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向上。无机化学中的不同教学内容有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考核也应采取适应教学目标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方式,以引导学生将学习重心和关注点放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上,自觉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采用不同形式的考核方式,如期末考试、专题小作业、课堂提问与讨论、平时作业等。元素化学部分以课堂提问与讨论、专题小作业为主,期末考试为辅;基础理论以期末考试为主,课堂提问与讨论、专题小作业为辅。期末卷面成绩、平时作业成绩、课堂提问与讨论+专题小作业在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为6∶2∶2。创新考核方式不仅能对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评价和导向调节作用,还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其将精力主要用在综合理解、灵活运用各种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创新上。通过教学改革,大多数新生学习无机化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气氛也更加活跃,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应用人才。(文字编辑:李丽妍)

参考文献:

[1]龚孟濂,乔正平,巢晖.基础无机化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1,26(1):20-22.

[2]张燕.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3):47-48.

[3]徐志珍,张敏,田振芬.对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2(2):102-104.

第7篇:材料专业的无机化学范文

1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的大一新生步人大学校门后的第一门实验课,是大学化学必修的基础课程,与无机化学课程既有联系,又有独立的系统,学生在这个阶段能够训练化学基本操作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但基于中学化学的基础,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目标有所不同,教师希望通过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提高理论教学的目的;并且,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只是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结果,导致一部分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不规范。因此,良好的实验习惯及规范的实验操作需要由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师来指导学生完成。化学实验能够安全顺利完成,得益于规范的实验操作。实验仪器不同,操作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例如,不能用量筒直接加热液体;用试管加热固体时,应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倒流回底部炸裂试管,同时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不能用已经点燃的酒精灯去点燃其它未燃的酒精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操作都可能导致危险发生。例如,有些学生疏忽大意,实验中发生试管炸裂,玻璃片飞溅等意外,甚至会对周围其他人员造成身心伤害;有些学生使用电加热套等通电仪器时,没有及时擦净烧杯外壁的水,或者操作不当会将烧杯中的液体打翻,都可能引起电热套的烧毁甚至火灾的发生。通过强化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及学习态度,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为后续实验课程,如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等打下重要的基础。因此,关注无机化学实验的教与学,充分提升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地位,是更好地增强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举措。此外,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 要求学生如实记录现象,提交原始数据,规范书写实验报告,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注重学生实验成绩评价方法的改进

无机化学实验成绩分为两部分,即平时成绩(70%)和理论考核(30%)。理论部分可采取开卷或闭卷的形式,考査学生综合知识掌握情况。平时总成绩可根据每门实验独立打分,再取平均值。每门实验成绩又由预习报告(30%)、实验环节(40%)、结果和报告(30%)三部分组成。预习主要参照学生预习报告完成情况和课堂回答问题情况。预习报告不能原封不动抄袭书本,应使用自己的理解与语言来书写,预习报告未完成不允许实验。实验情况当属重点考查环节。实验环节,教师重点考察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是否具有节约水电、试剂,维护仪器和爱护公物的意识理念,及实验是否有秩序,守纪律、讲卫生等良好的习惯。在学生开始实验操作以后,教师不能只顾做自己的事情,而是应该加强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考核。可采取的办法有:教师在课堂上认真观察每位学生做实验的过程,并做好相关记录。目的有三个:一是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实验进度;二是及时发现不当操作,并给予当场纠正,对具有普遍性的较严重的问题可以立即提醒全班同学加以防范;三是及时发现操作非常规范、实验认真的学生,给予表扬。另外,在巡视的过程中也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比如有的学生仪器损坏,要及时为其更换等。课堂考察的结果最终可以给出相应的分数。实验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药品、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思考题以及实验小结等部分。实验报告可以让学生自行概括实验内容和原理,按流程图、图表等形式书写,仪器装置图美观,数据记录准确,结果分析合理,有讨论思考,有独到见解。一份高质量的实验报告应具备内容完整、条理清晰、数据丰富、实验结果准确、分析合理等特点。此外,还应该对实验环节及实验报告具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肯定和加分。综合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其尽早明晰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加以纠正,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动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学习态度[3]。

3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

教师可以将一些基本操作制作成微视频,实验前先让学生认真观看基本操作规范。还可以将污染较大、耗时较长、有毒有害的合成类实验制作成多媒体或者视频播放。这样既能够避免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同时又能够保证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的支撑性,使理论知识具备系统性。同时,如果实验中出现问题或异常现象,还可以让学生借助图书馆、网络搜索答案,进行实验小结分析。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尽早到专业数据库中查阅相关的学术论文,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撰写化学小论文,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的能力,为毕业论文或设计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现代化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扩大化学视野,将化学前沿的知识渗透进人课堂,反过来提升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大学化学实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扩大课程容量,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倡绿色化学及微型实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根据化学类权威期刊《绿色化学》的定义,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使用化学品时应当有效地利用原料,尽量消除生成的废弃物和避免使用有毒和危险的化学品和化学溶剂。将绿色化学的新理念渗透进人化学实验教学正逐步成为化学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微型化学实验使用的化学试剂与对应的常规实验相比少90%以上,从污染预防和环境安全的角度出发,大大减少了药品用量;且反应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缩短了反应时间[5]。同时,由于微型化学实验所需仪器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体积小,价格低廉,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替代品。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中有关元素性质的鉴定实验,使用试剂种类繁多,接近一百种试剂,且用量较大,相应废气废液排放量也很高。因此,如果把这一部分实验改进为微型实验,将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污染,节约了成本,缩减了经费开支,并且还能够减少水、电等能源的消耗。例如,我们可以把用试管反应的实验改为在点滴板上操作,看到现象即可;将粗硫酸铜提纯、硫酸亚铁氨等实验改为在微型仪器中进行。目前我们实验室已对元素性质鉴定实验进行了改进,例如学生使用眼药水瓶来取用药品,大大减少了药品的用量。即使如此,每次实验结束,眼药水瓶中还会残留半瓶甚至更多药品,如何进一步减少药品取用量,减少浪费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微型化学实验不仅能够达到常规实验同样的实验效果,同时在树立环保观念、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5结语

化学专业是目前发展较快的也是社会需求较大的专业之一。关于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使无机化学实验在理论教学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也使实验教学更加适应当前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求。通过不断改进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内容,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意味着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提升教学技能,将化学实验课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化学领域的学习过程中迈好坚实的第一步。

第8篇:材料专业的无机化学范文

关键词: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信息;解疑答惑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03-03

《无机化学》是化工、制药、材料、冶金、矿物、生物、医学检验、药学等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也是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等的前提和基础[1]。教学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思想,对《无机化学》的教学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一、善于利用不同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机化学》课程由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学两大部分组成,它们相互渗透,组成课程的整体。基础理论部分,需要学生理解和应用的概念、原理多,而元素化学部分内容庞杂、零散,需要记忆的材料多。现在课堂教学的学时数非常有限,这不仅令教师感到难以教好,更让学生感到枯燥难学。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2]。

1.重视绪论课。绪论是每门课程的开篇之作,起着引领整门课程的作用。但绪论课往往不被人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讲好绪论课却非常重要,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绪论课中,我们会给学生简单介绍化学特别是无机化学发展的历史,学科的发展前沿与方向及前景,还会介绍本学科的学习方法等。这些介绍既能展现化学学科的全貌,说明化学各级学科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阐述化学科学的思想特点[3],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指导学生积极调整学习方法。

2.联系专业特点。学生进入大学就十分关心所学专业的领域和前景,因此教学过程要结合专业特点,恰当联系各专业实际,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化学与所学专业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由于教材、课时等的限制,这种联系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例题和习题可以作为联系专业进行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首先,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充分考虑授课学生的专业,选择与之相关的例题进行讲解,选择合适的习题作为作业。另外,还可以在例题或习题中适当加入一些既与习题相关,又能联系专业的背景知识,这样不仅在有限的课时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拉近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结合实验进行教学。《无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4]。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结合实验进行教学,不仅能丰富和活跃课堂,还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比如,在讲到沉淀的转化的时,可以结合学生们已经做过的粗盐提纯实验,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在实验中加过量钡离子去除硫酸根离子后一定要过滤,而不能等到下一步除钙、镁及过量钡离子后一起过滤。这种联系既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又能引导他们逐渐学会运用理论指导今后的实验。

二、注重开拓各种途径,获取学生学习信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掌握情况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方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随时掌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非常重要。然而,由于大班教学,人数众多,加之教学时数等的限制,不能像中学一样经常组织练习和考试,教师想要获得学生学习情况就必须积极寻找其他途径和渠道。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获取信息的首要途径。大一的新生还不适应大学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提供多种途径为学生答疑解惑。我们学校有很好的为学生答疑的传统,为学生提供的答疑途径也非常多,有课堂的适时提问,有课前、课间及课后的交流,有书面的提问,有每周固定时间和考前的答疑,还可通过电子邮件及网络平台等。教师在为学生答疑的过程中,对学生们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不仅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能掌握所教授知识中的难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更能提高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继而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讲课思路和讲述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知识。

2.根据教学内容引发问题,是获取信息的必要途径。大一学生往往还沿用中学的学习方法,中学学习的特点是对知识重记忆,轻理解,不懂应用。在实际中的表现就是能流利地背出很多概念或定义,却不会做相应的习题。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点变成一个个的问题,抛给学生,通过课堂的交流了解他们对于每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再根据情况对概念或定义进行深入地剖析,帮助他们理解。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慢慢过渡到对知识的应用。比如学过标准摩尔生成热和标准摩尔燃烧热后,就可以将“为什么ΔfHm?专[H2O(l)]=ΔcHm?专[H2(g)]?”作为问题交给他们,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这样既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学效果,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批改作业和试卷分析也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结束每章的学习,我们都会给学生留适当的作业。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能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每次考试后,我们都会进行仔细地试卷分析,认真考察每一道题的答题情况,分析学生出错的可能原因,然后对这些进行收集整理,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虽然这种信息有些滞后,但学生们在习题和考试中出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教师后阶段的教学很有帮助。

三、研究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解疑答惑

在教学的过程中,解答学生的疑问非常重要,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已学知识,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解答学生疑问,首先要分清楚问题的来源。一般来说学生们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由于对知识的误解而产生的;二是由于学生的思维定式而引起的;三是由于基础知识的不足而带来的。然后,针对问题的来源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解答。

1.解答因对知识的误解而产生的问题。对于因对知识的误解而产生的问题,在备课时即可对这些地方进行特别的处理,联系其他的相关知识,运用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述,让学生消除误解。例如,在学习多元酸碱的解离平衡时,学生们往往以为溶液中的H+离子或OH-离子指的是每一级产生的,不明白为什么第二级及以后的解离都要用总的H+离子或OH-离子浓度来计算。对于这一问题,就可以通过热力学状态函数的特点“状态一定,状态函数有一定值,而且是唯一值”,及多重平衡中同一物种的浓度相同等知识来消除误解。

2.解答因学生的思维定式而产生的问题。对于因学生的思维定式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进行考虑,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而打破这种思维的定式。例如,在学习等压反应热和等容反应热的关系时,对于理想气体具有关系式:Qp=Qv+Δn(RT),在这里Qp是等压反应热,Qv是等容反应热。同学们会习惯性地存在疑问,即上述关系式的成立是否需要满足既等压又等容的条件?实际上,上述方程式是由焓的定义式“H=U+pV”得到焓变与热力学能变的关系式“ΔH=ΔU+Δ(pV)”,然后设计殊途同归的两条途径,一条是等压反应的焓变等于等压反应热,“ΔH=Qp”,再加物理变化过程;一条是等容反应的热力学能变等于等容反应热,“ΔU=Qv”,再根据同一始终态条件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即等容过程的ΔH=Qv+Δ(pV),再加上物理变化过程,并通过设计的两条途径的同一终态,根据赫斯定律,并运用焦耳-汤姆逊实验的结果,即“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等温的物理变化过程,ΔH=0”而最终得到Qp=Qv+Δn(RT)。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

3.解答因基础知识不足而产生的问题。对于因基础知识不足而产生的问题,如果是能够临时补充的基础知识,通过适时补充后即可使问题得到解决;对于无法临时补充的基础知识,一方面可以通过一些浅显的比喻等方式帮助理解,另一方面多强调知识的应用,适当弱化原理推导。例如,在热力学中要用到很多公式,这些公式的推导大多需要高等数学的基础,而大一学生的高等数学与《无机化学》课同时开设,所以在这些地方对公式的推导可以弱化,更多的是强调公式的应用。

现在,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提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如何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总结、交流。

参考文献:

[1]梁彦瑜.无机化学教学中化学平衡问题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9(3):94,101.

第9篇:材料专业的无机化学范文

【关键词】无机化学元素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204-02

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既丰富又重要,在医药卫生专业无机化学教材内容中占有一定比例,因为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医药卫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高职高专卫生职业教育中无机化学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部分内容庞杂、知识量大,使学生感觉化学难学难记,以致产生厌学心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元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化学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

一、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变化规律

元素化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很多方面。卫生职业教育无机化学教材注意选取重要的、有典型意义的、与医学关系密切的元素化学知识编排成一定体系。因为元素化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国防建设,特别是与医药卫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认识论和教学论的要求看,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必须以这些生动、实际的知识为依托。再者,要保证化学教学的理论水平,也必须借助于元素化学知识内在规律的推衍和概括。在元素化学教材内容中首先介绍重点元素,然后以重点元素带动整体内容,体现了个别元素到元素族的过程。从元素概念看,从个别概念发展为集合概念;从元素性质看,从个性到元素族的共性(通性);从化合物知识看,从分散介绍到归类介绍。教材内容特别强调元素和化合物性质在同一族元素中的变化规律。因此,通过归纳总结,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系统地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在变化规律。

二、以基础理论为指导,突出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以物质结构理论及元素周期律为指导,有利于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本质和原因的理解,并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最重要的方法是以物质结构为主线,联系物质的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明确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分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和制法。在无机物的性质中,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是最重要的性质,而这些性质大多取决于元素所处的氧化态,抓住元素氧化数这一主线,可以使物质性质的学习、总结和掌握化繁为简,变乱为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基础理论给学生概括出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存在、制法和用途的内在规律性,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一化学思维方法去学习元素化学,以获得系统的、扎实的元素化学知识。

三、与实验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元素化学实验分为验证实验和离子鉴定实验,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若结合一些典型的实验学习,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得出自己的实验结果。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主动性

无机化学是高职高专卫生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具备所学专业的工作所必须的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元素化学部分内容繁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往往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元素化学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课后才会主动去钻研、去探索。

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例如有探索性和趣味性的实验、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悬念式的课堂结尾、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联系医药卫生实际的素材以及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等。

五、运用多媒体手段,强化学生形象思维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蓬勃地发展起来。多媒体在元素化学教学上的应用,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能引起学生对元素化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图形、文字、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可使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和直观。由于高速缓慢的摄影技术和录像机的快、慢、倒等,可使学生缓慢地看到快速的变化,也可以在短暂的时间里看到缓慢的变化;对没见过的、看不见的东西,可以通过映象使其形象化;对立体模型以及立体照片便于学生掌握构成该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在空间的排布,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问题,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当然,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各有功用、互相补充,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恰当配合,才能把传统教学课和多媒体教学课都上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