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材料行业前景范文

建筑材料行业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材料行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材料行业前景

第1篇:建筑材料行业前景范文

恒通科技(300374.SZ)主要从事以无机集料阻燃木塑复合墙板为核心产品的可循环再利用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组装。

在传统木塑复合材料技术的基础上,恒通科技通过改性技术研发和生产的无机集料阻燃木塑复合墙板不仅具有传统木塑复合材料的优点,同时具备建筑材料所需的物理性能。无机集料阻燃木塑复合墙板应用于房屋建造领域,公司已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共同制定了无机集料阻燃木塑复合墙板在房屋建造中的应用标准。

2011年-2013年,恒通科技的净利润分别为5203万元、6060万元、6175万元,实现稳步增长。

朝阳产业前景广阔

新型建筑材料属于朝阳产业,具有绿色环保、节约自然资源、可循环再利用等特点,符合中国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为此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上述产业发展的政策。因此恒通科技主要从事的业务获得了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同时,国家加大力度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传统建筑材料的产能扩张,有利于促进节能环保新型建筑材料行业的良性发展,为其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外,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价格逐渐上升,传统建筑材料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现场湿作业较多,施工时间长,劳动力消耗较大;而新型建筑材料及其配套技术,采用模数制标准化设计、工厂化规模生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仅需现场拼接、组装,大大减少了施工时间,降低了劳动力消耗。随着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新型建筑材料及其配套技术的综合成本优势逐步显现。

节能环保、可循环再利用新型建筑材料需要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具有时代性,符合现代建筑的要求;二是节能环保,符合生态化特点,有利于社会发展。恒通科技的核心产品木塑复合墙体材料主要应用于房屋建造领域,不仅具有新型建筑材料的时代性和节能环保特点,还具有可循环再利用的特点,可以减少建筑垃圾,促进自然资源消耗减量化。

创新优势突出

恒通科技的产品覆盖了墙体材料、建筑结构材料、建筑功能材料和建筑施工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的多个应用领域,不仅可通过单独生产与销售上述材料实现持续盈利,而且还可以实现木塑集成房屋成套部品部件的集成化供应。这种产品配套优势使恒通科技具有了“市场覆盖多领域、盈利渠道广、抗风险能力强”的特征。

恒通科技的研发创新主要包括材料配方和产品应用创新。

材料配方创新主要是对配方进行不断改进,以达到提升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产品应用创新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品的规格设计,主要创新点在于使产品规格符合实际应用需求并且能够与其他部品部件配套,由于规格设计属于外形创新,竞争者易于模仿,为了保护研发成果,恒通科技申请了相关的外观专利,并已获得58项外观专利权;另一方面是产品的具体生产流程,除材料配方外还涉及机器设备和模具改进等重要技术,均属于非专利技术。

恒通科技拥有无机集料阻燃木塑复合墙板技术、木塑集成房屋成套产品技术体系等多项核心技术。恒通科技的技术属于原始创新。核心技术来源于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研发,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产学研合作为辅,各项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均处于成熟阶段,可以稳定、大批量的生产和应用。其中,无机集料阻燃木塑复合墙板技术和木塑集成房屋成套产品技术体系填补国内空白。

第2篇:建筑材料行业前景范文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工作经验,针对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管理所存在的主要几点问题做出分析,文中最后阐述了建筑业在管理中的建议和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字:建筑行业 管理 问题 应对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显现出来。众所周知,建筑业以其巨大的“波及”效应,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带动和调节作用。随着我国日益融入国际市场,中国大型建筑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国内建筑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将吸收更多的国外公司来中国投资,更多的吸收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的贷款,特别是在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环保、住宅建设方面。另一方面,国内建筑行业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针对项目的管理水平就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有效改进和优化,这样对于企业而言才能够更好的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

一、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法规不配套

近年来我国较大工程质量不断发生,房屋倒塌事件也屡次出现,这样使得国家财产以及人民生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发生工程质量问题,我们理应全面追究其法律责任,但是最为主要的还是应当超前立法。目前,我国对于生产的建筑产品,只存在施工规范以及验评标准,然而针对施工操作以及控制机制方面,却缺乏相应有效的约束法规,这样直接导致施工人员在实践工作当中,针对强化教育和约束则取法从根本上得以切实的感受。正是因为当前存在连环性的法规不配套,由此很容易造成潜伏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如果在项目工程当中发生了质量问题,对于工程监督人员以及施工管理人员乃或至直接进行施工造成人员所肩负的责任,则在很大程度上难以进行有效的追查。

(二)建筑市场混乱

第一,违背客观规律现象非常普通。鉴于建筑业纳入市场竞争轨道,建设单位借机压低造价、压缩工期,而施工单位为了自下而上接受着种种苛刻条件,并打破常规,甚至不按建筑规范要求,集中人力物力盲目施工,埋下了很多事故隐患。第二,资金恶性循环突出。例如有些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就上马,而工程不到一半就迫于无奈而停工等。这些问题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也给施工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甚至难以为计。第三,招标和承包不规范。有的招标透明度低,对建筑队伍资质审查、考核不严;有的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强行中介施工队伍或转包项目,造成工程质量严重失控。

(三)建筑施工队伍素质下降

首先,在我国大中型企业当中,工作人员的年龄普遍呈现出偏大且日趋老化,在企业生产当中已经不能够作为一线生产的主力军,由此有些企业便只能够大量的招收临时工进行相应的补充。然而在实践当中由于某种外部因素导致,临时的工作人员通常由无知逐渐到成熟之后又再次流失,企业因此也成了技术练兵的学校;其次,集体建筑企业以及个体建筑业在社会当中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参差不齐的局面,有些企业根本就不懂得建筑知识以及施工管理,然而员工在实践工作当中对此的了解也是一知半解,工程项目的操作者更是成分混杂无法得以有效的统一,然而在加上经营体制的限制,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因此也是十分难以避免的现象。

二、建筑管理应对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建设法规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产业部门,积极发展建筑业,既要有行业的自身建设,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创造一个有利于建筑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又要着重在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转变机制、强化素质上狠下功夫。只有制定一套完整的建设管理法规,才能使建筑业各个方面存在问题得到根本性控制,保证建筑业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整顿建筑市场

首先要执行好建筑业管理的有关政策,严格把住立项和招投标关口。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等,依据价格政策、计价办法、取费标准编制标书,认真审查确定标准,按照施工企业资质和实力,公平竞争,提高招投标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其次,中标的施工企业必须按合同工期、质量等级完成该工程项目。对不履行合同或连续几个工程都达不到要求的,就不允许承建新的工程或吊销其营业执照。然后,建筑业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严格控制压低工程量、压缩工期、层层转包和分包现象。最后,严格审查集体和个体建筑队伍的资质,保证其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符合规定要求。

(三)调整建筑业组织机构

一是对国有大的建筑企业,要采取相关政策和措施,改变职工老化、技壮比例失调的现状。企业内都也应积极建立起一套能动的人才开发和培养机制,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施工企业在对成建制的民工队伍使用上,通过筛选要相对固定,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转变。二是对集体和个体施工队伍,既要发挥扰势,又要去除弊端。当前,这些队伍规模过大、结构不合理,相当一部分队伍经营粗放、管理松弛。在实行组织结构调整中,要注意解决好企业兼并改组和企业集团的发展问题。

(四)强化对建筑材料监控

建筑工程是多种材料集合的综合反映,是多门类产品的组合。因此,对各行业生产的建筑材料及产品,要综合治理,严禁生产和销售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及产品,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在环节上,依据标准实行各自的责任控制,建筑材料行业为施工企业负责,施工企业对工程总体质量完全负责。对工程总包单位来说,不论是自采材料,还是分包工程的材料、建设单位供应的材料,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测、试验和资料存档。实行建筑材料招投标制更是一个很好办法。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只要由于材料和产品造成的质量事故,一定要严重处罚,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总结

总而言之,我们面对建筑施工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施工技术,还需要对现场施工加强管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这样才能够在现代社会当中更好的实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才能够有效的保证建筑企业在不断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全面加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3篇:建筑材料行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材、发展历程、应用

一、绿色建材相关概念分析

中国作为建筑业大国,被国际建筑界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生态建材的概念来自于生态环境材料,绿色建材又可称作生态建材,绿色建材的产生,最初源于人类对工业革命以来出现的生态危机和资源问题的深刻认识和自我反省。其主要特征有三:首先是节约资源和能源;第二是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第三是容易回收和循环利用。我国现有建筑总面积四百多亿平方米,预计到二零二零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三百亿平方米,作为耗能第一大户的建筑业,推进绿色建材是近年来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环节。

二、绿色建材发展历程分析

一九九二年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一九九四年联合国又增设了可持续产品开发工作组。在最近的二十年中,在欧洲和美国,日本和其他工业国家高度重视绿色建材的发展,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订了严格的法规。国际标准化机构也开始讨论环境的标准化,大大促进了国内外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质量与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使绿色建材的研究、开发及使用愈来愈深入和广泛。建筑与装饰材料的“绿色化”是人类对建筑材料这一古老的领域的新要求,也是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绿色建材的发展,一九七八年德国了第一个环境标志“蓝天使”,使七千五多种产品得到认证。一九八八年加拿大开始环境标志计划,至今已经有十四个类别的八百多种产品被授予环境标志。同年日本开展环境标志工作,至今已经有两千五多种环保产品。美国环保局和加州大学研究和制订了评价建筑材料释放VOC的理论基础,设置了室内空气研究计划,确定了测试建筑材料释放VOC的体系和方法,提出了预测建筑材料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数学模型。瑞典也规定用于室内的建筑材料必须实行安全标签制,积极推动和发展绿色建材,并已正式实施新的建筑法规,并制订了有机化合物室内空气浓度指标限值。丹麦、挪威推出了“健康建材”标准,对于所出售的涂料等建材产品,国家法律规定,在使用说明书上除了标出产品质量标准外,还必须标出健康指标。芬兰、冰岛等国家于一九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十分重视绿色建材的发展。

我国的绿色建材的发展源于一九九三年十月公布的环境标志。一九九四年五月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同年六类十八种产品中首先实行环境标志,水性涂料是建材第一批实行环境标志的产品。一九九八年五月,国家科技部、自然基金委员会和八六三计划新材料专家组联合召开了“生态环境材料讨论会”,确定“生态环境材料”应是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并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在绿色建材、生态建筑材料的发展,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的重点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理论设计和制造的新建筑材料,如无毒装饰材料、绿色颜料,使用国内和工业废料生产建筑材料、健康福利和灭菌的建筑材料,低温或未燃的水泥、陶瓷土。从宏观来看,笔者认为,中国生态建筑材料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引进资源和环保意识,使用高科技产业主导地位的传统建筑材料坐标变换,尽快改善环境的建筑材料行业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其实,提高环境协调性能的传统建筑材料并不是一个新类型的生态建筑材料,但重要的内容和方法是不断的发展绿色建筑材料和建筑材料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三、绿色建材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分析

3.1.选用绿色建材

虽然使用木材是消耗自然资源,但是因为木材是属于可再生的永续材料,保证消耗量与生长量相平衡的情况下,木材可以说是最为绿色的建筑的材料了。装饰的绿色建筑,应尽可能使用绿色建材,也就是说,使用木材,石头,如无毒,无污染、无辐射,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虽然使用石材耗费了矿山资源,但由于使用的石头有一个良好的耐久性、低能耗的生产过程,重复率高,所以石头和木材是绿色建筑的首选材料。

在绿色节能建筑设计中,大面积中空玻璃塑钢窗,外墙保温层,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利用等也得到了重视。在当今社会,由于空调机工作量的减少,向室外排除的热量也同时减少,绿色屋顶装扮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弱,这是大幅度节能的新途径,提高建筑的蓄排水功能在对建筑进行内部墙面粉刷的时候,应尽可能的选用天然的或者生态的白色涂料,涂料的选择尤为重要,其中绿色屋顶不仅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有效的减少污染,在将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等因素考虑清楚后,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环保建材,并采用外墙保温层,集中太阳热水系统,建立适合的绿色节能建筑标准,在减少成本的前提下还能起到节能的效果。

3.2.结构材料的应用

在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混凝土的生产能耗主要是由水泥生产造成的。它是水泥和其他集料的合成的复合材料,传统的水泥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与能量,而且对大气造成极为严重的污染,因此在建材绿色化发展过程中,应将改进水泥生产的工艺放在重要的位置。钢材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通过发展新技术和新的生产工艺,在钢材的绿色化上应将视线放在如何提高钢材的绿色指标上,要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将生产能耗尽量降至最低,同时以加快钢材的绿色化进程。目前,建筑施工中使用的绿色混凝土主要是低碱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植被混凝土多孔混凝土也被称为无砂混凝土,因为它直接用水泥作为粘结剂连接粗骨料,连续空隙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负荷。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统计调查资料显示,绿色环保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并得到了多数人群的认可。绿色建材就是在绿色环保理念基础上结合生态体系等相关领域内容衍生出的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新型建材生产和使用理念。从目前来看,我国该项研究领域时间还不是很长,官方意义上从九三年至今,仅仅有二十多个念头。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来说,我们不得不承认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今后如何深化该项领域的系统研究,努力与其他发达国家缩小差距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姬亚芹. 中国绿色建材发展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01:116-119.

[2]陈小艺. 推进我国绿色建材发展的政策思考[J]. 21世纪建筑材料,2010,03:1-6.

[3]孙子健. 绿色建材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建材科技,2009,04:80-83.

[4]周益民. 国内外绿色建材发展综述[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5:156-158.

[5]陈依依. 我国绿色建材发展及趋势综述[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5:102-103.

第4篇:建筑材料行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建筑制图; 中职学生; 教学方法

目前整个社会对于建筑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设计课程作为中职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思维,但目前不少学校所采用的以任务书为中心的被动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由于教学方法本身的一些弊端,也往往未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只限于要求学生图面的表达,还应该让学生更充分的了解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和具体的工作方法,培养他们的综合专业素养。

结合笔者近年从事建筑制图课程教学的工作经验,要达到建筑制图课程师生双赢的局面,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

一、学习目标明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我们知道在教育心理学上,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对于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水平的提高有重大的影响力。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特别是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不久,加上对课程和专业的联系理解不深,还处于中学时期被动的学习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目标定位要明确,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学这门课。

第一,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未来职业定位,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之一,建筑业以其产业规模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和对众多产业带动作用强的特质,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长期发挥着支柱产业的作用。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筑业行业人才紧缺,需要一大批建筑类人才。工程造价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工程监理公司、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等单位从事建筑工程造价的编制、审核、建筑经济管理以及招标投标的管理等工作。对于建筑工程技术的学生,就像我们看到身边的高楼大厦正在不断地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向四面八方不断延伸一样,土木建筑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路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需求量还将不断上升。再加上路桥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只要人才市场上没有出现过度饱和的状况,可以说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一直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设计工作,而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对建筑物外观质量和内在要求的不断提高,使装饰装修的比重在工程造价中不断提升,在高档建筑建设中,装饰装修已占工程造价的40%以上。与此同时,建筑装饰材料行业随着房地产、建筑装饰业的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装饰材料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房地产业、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建筑材料行业新技术、新品种的不断出现,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第二,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课程和未来职业的关系。建筑工程是知识密集和分工明确的行业,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构建了建筑与艺术交融、艺术与工程相结合的专业结构体系。将工程技术与装饰艺术相结合,奠定了建筑装饰专业的建筑制图课程的基础,重点突出。在建筑项目中建筑图纸就是建筑圈的语言。建筑制图课程理论严谨,且与工程紧密联系,是一门研究用投影法绘制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的专业基础课。它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应用计算机进行图形处理的技术。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图形生成的基本知识和算法。不论学生毕业后在工地施工,做监理或是做预算,识读建筑图纸都是不可缺的环节。而建筑图纸却是由最基本的建筑符号组合而成。建筑制图课程设置就是为学生系统学习建筑语言提供了一个最为广泛的平台,通过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的知识点的学习,为自己的专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驱动力,为自己而学,从而达到一种自觉和自律性。

二、实用突出,动手建模提升空间思维能力

建筑制图是对空间思维的要求较高。传统的建筑制图教学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课堂讲授知识,学生课后进行练习为主要形式。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主动参与的机会少,积极思考与提出问题的也少,掩盖了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认知差异。这样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目前的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恰当地运用模型,是顺利地进入画法几何之门的有用钥匙,是培养空间想象力的前提。这里所说的模型,并不仅指教学使用的立体几何教具,而主要是指人人都有的桌面、书本或者地面(代表平面);笔、手指、墙线(代表直线);还有打开的书本或门窗(可代表二面角)、教室的墙角(可代表相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或三个平面)、粉笔盒(正方体)等等。善用这些现成的模型,可以使许多问题变得比较直观,容易解决。这种教法,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形象、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工程造价专业和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针对工程造价专业和建筑装饰专业而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增添学生亲手做模型这一环节,增强学生的三维空间感,模型的成绩还可以一并计入到平时成绩中。建筑模型来源多样,既可取材于书本上的相关例题,也可以取材于学生作业。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便倾向于后者。作业环节是考验学生掌握知识要点的能力,通过作业的批改可以收集到所教授各个班里学生最真实的学习情况反馈。

三、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全国职业院校硬件的提升使多媒体普及化,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改善教材形式和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途径。多媒体可以节省教师以往大量的画图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很是直观。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却被许多教师无形扩大化了,许多教师完全抛弃了黑板、粉笔,整堂课不见一笔一画,唯一的动作就是点点鼠标,成了课堂的幕后工作者。一些建筑制图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后,教学效果不升反降,原因就是在于建筑制图课程本身教学上的特殊性。

建筑制图是一种双边互动极强的教学,文字的东西很少,基本上都是以图为主。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通过多媒体人机对话直接把制图过程内容播放给学生,学生死盯屏幕走马观花地看,印象不会深刻,关了投影仪后很快就遗忘了。而教师却白白地失去了发挥教学机智的空间、余地,没有了师生心灵呼应的契机。所以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配以板书,不仅能提高制图教师手绘的基本功,还可以带动全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比如讲补画三视图缺失的线条,可以在黑板上先画出视图,然后向学生提问,让学生给点和直线命名,可以考察出学生对重影点以及空间方向的定位,然后依此推出空间一般位置直线和特殊位置直线的相关视图特点,最后由线成面,找出缺失的线条,并判断虚实性。在讲授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时候,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讲解,同时让学生看实际教学模型,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在头脑中产生鲜明的表象,促使他由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找到模型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对于比较复杂的组合体,教师就要用手一笔一笔在黑板上绘出,让学生学会绘图步骤和方法。如此这般的师生互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当堂反馈出学生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教学上起到举一反三作用。

四、感染学生,重在师风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个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诙谐幽默的语言、独特的教学方法,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会形成个人独特的个人风格。

成功的课堂应闪烁着老师个性的光芒,建筑制图虽然课程文字单调,没有太多丰富多彩的言语,但需要老师的热情、劲头,感觉能带动全班同学动起来,课堂活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果语调平淡,没有激情,导致有些学生听着就游离到课堂之外了,这是在制图教学中要注意的。学习建筑制图理论知识是为了运用到以后的工程实践,运用后形成技能,这才是最重要。上课不是为了纯粹教学生制图而上课,而是更多地交给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除了课堂内容以外,教师可以在利用课间少许时间把对于自己工程项目中体会毫无保留地告诉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外,教师的言语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不妨多给学生一些表扬的话,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一句小小鼓励的话,都可以激发出学生心中的那份不服输的潜力。教师的教学风格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教师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积极创造的结果,是制图教师在教学经验积累中的升华。它反映了教师对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的理解与行动,体现了教师对提升自己经验层面教学水平的愿望与追求,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境界、一种标志、一种风貌、一种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