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影市场现状范文

电影市场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影市场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影市场现状

第1篇:电影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电力结构;市场风险度量;策略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新常态下,国企电力作为国家电力集团公司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窗口和实时整体改制的平台,其电力市场结构现状及风险测度将直接影响我国整个电力资源的营销和管理。为此,深化认识国企电力市场结构,建立健全市场风险测量体制,对于实现国企电力成本约束和销售监管机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企电力是国家电力资源的重要支撑,正在不断扩展其规模,并针对能源限制的现实需求不断调整电力市场结构,以顺应市场营销要求,降低销售风险,以获得预期效益,根据国企改革和新电力改革的需求,国企电力结构将进行重大调整,2014年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10350万千瓦,其中,水电2185万千瓦,火电4729万千瓦,新能源极速上升;与此同时,2014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为55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55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相较于2014年下滑3.3个百分点,增速为1974年以来年度最低水平。由此分析,在新常态下,国企电力结构及消费需求都发生了改变,电力结构趋于低碳环保发展,电力消费增长减速换挡、结构不断调整,电力供需形势得以缓解。面对国企电力市场结构的变化,加强风险识别能力,优化营销手段,能够推进国企电力更快、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1国企电力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伴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占的份额逐年增多。但是,在我国电力企业自身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管理不完善、市场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这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构成不利影响。在我国电力企业进行整体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针对不断变换的市场环境,重新制定出科学的营销策略,加强对电力市场的监管,着力解决电力市场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同时,电力企业应该采取积极的营销模式,大力挖掘潜在客户,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清洁能源的提出,我国电力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火电投资有了明显下降,但是在水电以及其他电力方面的投资却在不断增长。当前,我国正处在我国电源结构的调整时期,我国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来弥补因为火电投资下降造成电力亏空。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电力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电力供求关系将趋于平衡。2011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社会用电量迅猛增加,全国范围内6000千瓦以上的发电设备的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4731小时,同比增长了81小时。在2012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我国社会对电力需求的增长有所下降,这一年我国6000千瓦以上的发电设备的平均利用小时为4572小时,同上一年相比下降了158小时。其中,在大部分水电流域由于水流量比较高,水电设备的平均利用小时数达到了3555小时,同比增长了536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4965小时,同比降低340小时;核电7838小时,同比增加79小时;风电1893小时,同比增加18小时。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也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为推进国企电力结构的优化调整,降低煤电比例,提升清洁电力能源的应用,对国企电力结构作如下分析。

1.1火电市场营销现状

火电一直是我国电力生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造成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污染源。因此,国家正极力改进国企电力结构,削弱火电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份额,并积极探索火电清洁发展路径。近两年,国企火电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据中电联初步统计,截至2014年底,国企电力中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已经占到了70%以上,较上一年提升了约1.4个百分点,从2005年至今,共关停小火电机组约0.95亿千瓦以上,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同比下降3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了52克/千瓦时。今年,国企电力又加大了燃煤电厂除尘设施的改进,在一些新建机组或改造机组中开始应用湿式电除尘器等,同时优化了现有脱硫技术,改造湿法脱硫除雾系统等,大大提升了对烟尘的协同脱除能力。经中电联初步分析,2014年煤电平均除尘效率达到了99.75%以上,比2013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

1.2水电市场营销现状

在国企电力结构中,除火电占据重要地位之外,水电也是其另一种重要的发电形式,其发电量已经占据了国企发电总量的五分之一。水电作为我国当前最大的可再生能源,2014年国企电力产量为56495.83亿千瓦时,水电发电量为10643.4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15.65%,实现了1万亿千万时的历史性突破。从0到1亿千瓦,国企电力中的水电发展用了近百年的时间。目前,我国的水电发展正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趋势,三峡水电站作为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国企水电的发展成就。水电的主要优势集中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较小,并且其投入比较少,可以确保为社会提供比较廉价的电力,同时还能够起到防洪和灌溉的作用。但是,水力发电站也存在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比很高,每年都会产生巨大的资产折旧等问题。鉴于其结构特性,真实折旧有限,从而使之现金流充沛,利润周期长。

1.3核电市场营销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截至2014年,国企电力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共达22台,总装机容量为20305.58MWe,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49%;累计发电量为1305.8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39%,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各类电源技术的特点和国外发达国家取得的经验,以及我国国有企业电力结构以及市场电力消费习惯,为了更好地对电力资源做好分配,应该以核电、火电、无调节能力的径流式水电站、光伏发电等按技术特性,作为全国电力负荷的基本负荷来规划。同时,以有调节能力的水电、燃气电站作为丰枯、峰平谷的调峰负荷。

2电力市场风险度量

2.1电力市场风险识别对象的确定

由于火电在国企电力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选择以国企电力市场中的火电为风险识别对象进行风险度量。根据《中国电力年鉴》资料,数据选取了2005~2014年的火电总量,各年火电量数据如表1所示。

2.2基于变结构特征的火电风险度量

对火电数据进行正态性假设检验,有原假设H0:fe服从正态分布。在99.5%的置信度水平下,拒绝原假设,火电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峰度的取值为5.63大于3,偏度的取值为1.85大于0,而且偏差较大,说明火电数据分布不仅不是对称,而且偏离的程度较高(正态分布,S=0);所以与标准正态分布(偏度等于0,峰度等于3)相比,火电数据呈现尖峰、厚尾的分布状态。同时,由于L统计量为53.56,表明拒绝服从正态分布的原假设。通过以上的检验,我们选定结构突变点tb=2009,采用SC-CVaR计算方法对火电数据进行风险度量,分别求出不同置信度下的火电数据风险值。结果表明,在风险度量的模型中引入结构突变因素,可以使模型与现实状况更加贴近,更能真实地反映市场风险的本质特征。

3电力营销

电力资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有利于减少燃煤污染,缓解大气污染问题。面对电力市场的新形势,电力行业要进一步提高营销管理水平,重新梳理工程管理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将工作明确到个人头上,主动对接各类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如在营业厅设置专门的服务窗口,为企业办理用电业务开辟绿色通道。配备专职运行经理,为企业开展用能分析和能效评估,提供节能降耗方案,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加强用电负荷预测,准确掌握用电需求,梳理配网运行情况,抓紧配变增容、负荷调整,采取更换线路和增加临时配变等手段,解决供电“卡脖子”问题。全面建设城市能源互联网,开展主动抢修和智能研判。

4结语

在我国电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在营销方面存在的缺陷日益凸显,在日益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中,如何赢得生存的空间,推动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电力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环境恶化的加剧,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议题。在有效分析了国企电力的结构现状,以及对电力市场风险进行科学度量的基础上,寻找电力结构优化路径对于电力行业发展及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基于结构突变特征的条件风险价值模型,切合实际地反映了国企电力市场风险的本质特征。望本文能够为国企电力结构调整与优化提供借鉴。

作者:孙立平 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莱西市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第2篇:电影市场现状范文

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供电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立新型电力营销理念,建立一个能适应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充满市场活力的营销体系和机制,为客户提供优质电能和优质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一、电力市场营销的现状及问题表现

(一)市场经营意识淡漠,具体表现在市场营销知识欠缺,市场观念落后于市场规律的变化,对市场需求研究分析不够,市场开拓不力,技术支持系统不能满足信息采集的需要。

(二)经营思想没有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仍然惯于“靠国家、靠政策、靠行政手段”的方法去处理和解决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问题。

(三)市场营销体系不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专业网点布局不合理,营销组织结构不健全,人员素质低。

(四)市场营销工作缺乏长期的统一规划的战略指导。

(五)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意识落后,坐等客户上门的现象普遍存在;服务方式和项目远不能适应客户的需求;仍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没有推出适应客户的多样化的服务项目。

(六)供电企业营销管理机构不完善。目前,供电企业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安全漏洞风险而企业内部又没有及时调整内部的管理结构,没有按照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设置专门的营销机构来应对在营销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七)我国供电企业缺乏高级的营销人才

在我国供电企业营销管理上,营销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比较低,他们并没有转变自己的营销观念,仍然实行的计划经济下的营销策略,造成了营销人员缺至竞争意识,没有去引进高素质的营销人员,造成了供电企业高级的营销人员的缺乏,从而造成了我国供电企业不能开拓更广泛的市场,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供电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供电企业应对策略

(一)转变营销体制,确立创新营销策略。首先,企业要充分了解市场发展的形势,及时转变电力市场营销的经营思想,树立正确的创新的全方位的市场观念,结合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中发展的作用,强化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树立企业形象

a提高电能质量。如果商品没有好的质量,供电企业实现优质服务及树立企业形象更无从谈起。所以,电能质量的好坏是对外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前提条件。

b追求优质服务。优质服务是―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中不仅包括直接面对客户的营业窗口,还包括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故障抢修等一系列环节,任何―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都关系到服务质量。

c提升企业形象。引导广大电力职工讲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逐步完善各项便民措施,给客户发自内心的真诚服务,多渠道地提高客户对电能的认识和对供电企业的了解,不断提升供电企业服务形象。

(三)电力市场营销的创新内涵

(1)组织创新。营销组织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各新的保证。电力营销必须贵穿于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并在各个环节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要以消费者为中心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营销组织机构和以客户服务中心为依托的优质服务体系;建立适应市场开发、引导消费和善于经营的营销队伍。

(四)完善电力营销管理机构,实施员工奖惩策略。作为供电企业员工一名,企业的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服务的质量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供电企业应制定奖惩政策,对于具有一定素质和服务周到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来提高其工作的效率。用奖励的政策作为优秀员工的评估标准。另外,供电部门要改革内部机构,健全电力营销管理机构,形成以多层次,高水准,高效率为结构的以责任制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机构。

(五)主要市场与技术创新,供电市场多呈买方市场,有时供过于求,这就需要供电企业抓住大型企业以及私营高耗企业用电市场,转变供电模式,开采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煤炭、沼气。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来缓解供过于求的市场。

(一)观念创新。一是要树立整体营销观念,将企业宗旨定位于“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并将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企业管理模式要完成以生产为导向的生产观念到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二是要树立全员营销的思想观念。三是要树立依法经营观念,不仅要严格遵守现行的法律法规开展营销工作.而且要掌握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

(四)制定适应电力市场需要的营销价格体系。为促使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建立和发展科学的、多层结构的电价体系。以成本为主,合理利润,合理利用,公平,平等的产品定价原则来制方针。减少用电管理中间层,整顿不合理收费,实施优惠折让电价,使电力企业能自主经营,自负赢亏。

(5)加强电网建设,提高供电品质,满足客户需求。用电工作只是电力营销的前台,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保证电能的质量是电力营销工作重要的后方支持。因此要求我们加强电网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提高供电品质,将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优质、连续的电力作为工作重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6)引进高新技术

在营销系统推广新技术、新概念,提高营销管理现代化水平。在推广的过程中要积极稳妥,以先进实用为准则。要充分利用当前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设和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做到决策科学化、缴费银行化、管理集中化和考核制度化。以科技为先导,积极推进营销管理现代化进程。

(7)提高营销管理

a以利润为中心,推进企业管理进程。在营销工作中量化经济指标,提高供售电量、降低线损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一年卜―个台阶。

b.加强绩效考核,完善并推广考核机制,推进管理创新。通过实施分级管理,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完善考核体系的同时,要使各专业与之有机的结合起来,带动公司各层次考核机制的完善.

第3篇:电影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营销现状;营销策略

现阶段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营销工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电力业务管理效率,还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电力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中营销策略不能和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相适应,进而导致其市场业务滞后,因此分析电力企业的营销现状,并完善相应的营销策略,是当前电力企业工作的要点。

一、电力企业营销现状

1、对市场营销管理的认识不足

在电力企业发展中,为实现对电力业务的高效管理,就要对营销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质量能符合现代化生活生产的要求。但是,现阶段在我国很多电力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对电力营销管理的内容掌握不是很完善,或者即使掌握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无疑都导致了电力产品在中出现销售困难的现状或者是服务质量差等等问题,这不仅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对社会的正常运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市场营销管理机制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不相符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新时期人们把很多高新信息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中,进而实现信息数据的标准化以及统一化管理。但在电力企业发展中,由于受传统管理理论的影响,再加上营销管理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相关人员在信息资料整理时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进而导致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机制和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不相符。

3、营销服务质量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讲一个企业的服务质量会决定着客户其的整体印象。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压力都很大,很多企业在发展中都坚持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而且实践也证明了此种理念是企业营销成功的核心。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各行各业的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当然对对电力企业也不例外,但是很多电力企业没有及时适应这种市场发展需求,从更高层面上提供更为合理的营销服务,进而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整体营销服务质量。

4、缺乏高素质的电力市场营销人才

近几年,在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中,存在着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市场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不仅影响着电力行业整体的发展,还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不便。

二、完善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有效策略

1、更新市场营销理念,进而提高服务质量

电力企业要实现高效发展,就必须更新服务理念,这是发展的根本。市场营销人员在工作时可以广泛宣传有关电能方面的知识,引导用户安全用户,以此确保用电安全。与此同时还可以不定期的给那些用电比较集中的区域发放一些基本用电资料,或者还可以在现场进行正确用电的咨询服务,有需要的话还应成立专门的免费服务队进行上门服务,这样不仅能提高服务品牌,还能进一步开拓市场。综治,服务质量是营销成功的关键,社会的工业化发展,为电力企业的服务市场提供广泛的空间。电力本身也是一种交易产品,因此服务也是其营销的核心,所以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的关键也在于此。另外,电力行业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承担着对社会整体服务的责任。所以,在市场营销工作中应按服务营销的思路开展。

2、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提供环保型电力产品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优质环保的电力产品能给电力企业带来很大的营销优势。近几年,国家以清洁、环保和高效为基础,对电能生产于销售也提供了很大的政策支持,所以电力企业应抓住这样的机会,生产出优质环保的电力产品,并加大销售宣传,进一步推出高效的电力品牌。除了要保证优质的生产质量外,还应完善整体电网结构,进而提高电网质量,最终满足不同客户的生产生活需要。

3、完善电价市场体系

市场经济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商品价值也应该根据市场的变动进行灵活的调整,电力企业也应遵循这样的价值规律。价格是商品营销中最活跃的要素,电力价格在用电客户的产品选择上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但是电力产品自身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电力产品的价格有时是一种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因此供电企业不能决定产品的价格。其虽然不能控制价格,但是可帮助推行一些优惠政策,这样就能使电价体系更加灵活多变,还能获得更多的用户群。

4、提高电力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力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体系整体比较成熟。但在市场营销上,不仅缺少理论支持,整体的市场竟争经验也不足,相应的专业营销人才也储备不足。电力企业的市场化发展时间比较短,因此还没有形成相对较完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营销人员,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对营销人员营销基础知识和营销技能的培训,以此提高企业整体的营销质量,从而适应市场要求。

三、结束语

总之,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就是优胜劣汰的形式,电力企业要想实现高效发展就必须先总结营销现状,然后结合具体市场要求,更新理念、完善销售市场体系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给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安乐,韩慧.我国电力营销的现状与营销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5):152-153.

[2]张春光.我国电力营销的现状与营销策略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0):287.

第4篇:电影市场现状范文

>> 试论连锁药店药品的品牌营销 浅析连锁药店服务营销的现状与问题 探究电力市场营销的现状与对策 营口市连锁药店市场营销环境调研分析 医药零售连锁药店的现状与营销策略刍议 提升连锁药店竞争力的营销对策探讨 连锁药店的市场竞争与扩张 通信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电力市场营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国产运动品牌市场营销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对医院近效期药品的管理探讨 药品的有效期与失效期 企业连锁经营的区域内市场营销 电力市场营销与创新的现状分析 浅议电力市场营销的现状与策略 药品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药品广告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制定的步骤与对策 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问题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连锁药店近效期药品的市场营销现状与对策 连锁药店近效期药品的市场营销现状与对策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冯皓娟 米锐 刘翠英")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对云南某大型连锁药店近效期药品营销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存在营销手段单一、对近效期药品的销售管理没有具体执行到位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近效期药品的管理和营销提出了制订科学合理的采购策略、增加新的促销策略、提升店员综合素质等方法来经济、合理地处理近效期药品。 【关键词】近效期药品 营销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24-03

一 近效期药品市场营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药品是特殊商品,它能治病,但是误用假药劣药和过期药品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致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所以在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都须进行严格监管。过期不能使用是药品的最大特点。近效期药品是依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的,药品零售企业多把它定义为有效期在半年之内的药品①。它是药品中的特殊品,它不是假药劣药,也不是过期药,而是与正常药品有同样疗效的还有六个月有效期的药品。

对近效期药品进行市场营销研究,能帮助企业以更经济的方式处理近效期药品,既可以降低风险、减少损耗,又可以促使其以现有的资源突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减轻经济负担,为企业长远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大量节省了社会人力、物力及财力。

二 云南某大型连锁药店近效期药品的营销现状

近效期药品的营销是门店经营中的正常现象。由于近效期药品的特殊性,有的门店店长对近效期药品的销售十分头疼,不知该如何妥善处理。其实药店管理者同样可以通过努力把近效期药品“变废为宝”。以下是目前云南某大型连锁药店对近效期药品所采取的营销策略:

1.从源头上进行采购控制

一般说来,近效期药品的产生有以下原因:一是采购计划不合理,有些同类药品进货量太大,而销售量并没有那么大。二是没有及时做好促销工作②。要想最大限度地减少近效期药品的产生,降低连锁药业的损耗,从根本上进行采购控制是首选之策。现如今该企业门店根据各门店的销售情况和销售周期定量采购,门店实行一周一次、一周两次、一周三次三种不同的补货周期,实行多次少量的采购策略。

2.实行挂牌促销

在近效期药品的促销中,绝大多数药店实行了挂牌销售。在其标签上挂牌提示,同时对这些近效期药品进行打折促销,采取降价捆绑销售。比如在挂牌上标明“一次性购买两盒该药品,只需多少元,为您节省了多少元”等字样。

3.低价销售给内部员工

如果是一些家庭常用药品,则通过低价销售给有用药需求的员工,让企业降低了损耗。比如一些感冒用药、胃肠道用药、慢性疾病用药等。因为店员对药品有比一般人相对全面的认识,所以有用药需求的员工可以确保近效期药品不会过期就服用完。这样做既能消除用药隐患,又解决一部分门店的近效期药品。

4.利用会员资源进行销售

药店的会员数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会员可以成为一些近效期药品的销售对象。该企业门店的会员大多是某些药品的老主顾,比如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需要经常服用某种药物,药店就利用这些会员资源,通过电话告知的方式,将相关药品的促销信息传达给会员,以“内部优惠价”销售给会员。

三 云南某大型连锁药店在近效期药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近效期药品的特殊性,在售卖过程中要小心谨慎。虽然该企业对近效期药品的营销下达了一系列的指令,但却无法避免近效期药品的产生。该企业对近效期药品的营销还缺乏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对近效期药品的销售管理不到位

调查问卷表明,该企业每个月都会下发让营业员查找并上报近效期药品的指令,并且所有员工都会严格按照指令执行,但是查找和上报之后并没有将近效期药品的销售具体落实到位。该企业不会派人到店督促销售;不对员工进行近效期药品相关知识的考核;对近效期药品的销售没有任何的奖惩制度;有近95%的员工觉得企业不关心近效期药品的销售量。

2.对近效期药品的营销手段单一

在该企业中,员工反馈没有专门的近效期药品专柜或是专卖店,也没有实行近效期药品的拆零售卖。除了采购部门的控制、低价卖给员工、利用会员资源之外,有90%的员工最熟悉的就是减价、买赠等促销手段。

3.药店营业员素质普遍不高

调查问卷显示,在被调查的营业员中只有5%是医药学相关专业毕业的,有89%的营业员是高中以下学历。同时,员工的流动性很大,不利于专业素质培训的开展。

4.缺少对员工近效期药品的相关培训

就培训这一问题,调查表明该连锁药企中有85%的员工没有接受过关于近效期药品的知识以及营销方法的培训。另外有15%的新员工表示不清楚此类培训。

5.各门店的信息没有共享

调查问卷表明,该企业各门店间不会分享各自的销售技巧,公司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也不重视这一工作,使各门店间的信息闭塞,导致一些好的销售技巧没有得到普遍使用。

四 大型连锁药店对近效期药品的营销策略

1.制订科学合理的采购策略

药品采购过量是产生近效期、滞销药品的根源。科学合理、少量多次地采购能减少近效期药品的数量,少量多次的采购策略能缩短药品的销售周期,从而减少近效期药品的产生。药品采购部门要根据实际销量合理采购,进货数量一般以销量的1.5倍左右为好。要做到合理采购主要有以下三点:(1)采购员要及时掌握药品的特性和市场销量情况,控制整个公司所有药品的采购数量,并结合门店的位置,对其库存进行调整。(2)药店质量管理人或驻店药师要及时掌握每一种药品的销量,通知门店营业员调整补进货计划,遵循先进先出、少进勤进的原则。(3)店长根据近效期药品促销表了解自己门店近效期药品的库存量,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少采购同类品种,避免形成不必要的库存。

2.从产品本身出发制订不同的产品策略

第一,通过门店所处位置、消费群体的特征和产品本身的属性,控制不同药品的数量。如老年人多的社区少进减肥类产品,可以多进心脑血管方面的药品,避免减肥类产品成为滞销品,久之则成为近效期药品。

第二,通过品类管理减少同类品种,减少近效期药品的生成。比如感冒药,不需要选择很多的厂家,可以选择一些不同厂家的同类品种,这样不会让顾客眼花缭乱。

第三,在近效期药品的产品标签上做一些颜色标示,如有6个月就过期的药品,在标签上用绿色标出;有4~5个月就过期的药品,在标签上用黄色标出;有2~3个月就过期的药品用红色标出等。

3.合理运用大品牌形象制订搭售策略

第一,运用大品牌的形象,带动高毛利滞销品的销量。如A、B两个不同厂家的药,A指大品牌药,B指高毛利滞销药。在老年人比较多的社区中,A品牌心脑血管用药会热卖,但是由于A品牌药利润低,店员在销售此类药品的同时,可以向顾客推荐B类高毛利的保健药品作为补充。这样搭配销售,既销售了高毛利滞销药品,又能让店员完成销售任务。

第二,对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两种药品进行关联销售。如A、B两种药品都是同一大厂家所生产,A是消费者熟知且品牌形象良好的药品,B是消费者不熟知的药品,但二者搭配使用会有更好的疗效,店员在销售A药品的同时,可以向消费者推荐B药品,这样可以尽量避免让B药品成为近效期药品。

4.加强对各门店销售渠道的管理

第一,由于各门店的地域、消费群体、销售人员等的差异,会导致某种近效期药品在该店属于滞销商品,而在其他某个门店是畅销品。因此企业可根据各门店上报的近效期药品的品种与数量,对各门店的销售量进行分析,然后让其他销售量好的兄弟门店调拨代卖。或者加强各个门店之间销售技巧的共享,将各个门店好的销售技巧运用于整个企业。

第二,严格要求店员在售药的过程中,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保证药品在柜台内不断地“推陈出新”,避免因为店员的失误而导致近效期药品的生成和损耗。如果在畅销药品中发现近效期药品,可对负责这一区域的营业员进行一定的处罚。

第三,以“冷”品种换“热”品种。在经营过程中,比较“热”的品种一般可以在远离近效期时就会销售一空,因此近效期药品往往是相对滞销的“冷”品种。对于这些滞销的“冷”品种,根据现有的库存和月销售率等指标,可提前与厂家进行协商,争取将 “冷”品种调换为该厂的一些“热”品种。

5.增加促销的方式

由总店进行实时销售数据的跟踪,统计近效期药品的品种和近效期药品的数量,并下达指令到各个门店,让各门店开始做降价捆绑销售、买赠活动、换季促销等。除此之外,还可以:

第一,建立一个或多个近效期药品专柜或是近效期药品专卖店,对近效期药品实行集中销售,但注意不要强制规定销售量,因为顾客不是“垃圾箱”。这一方式可以让顾客不需要提醒就知道这些药品是近效期药品,也有效避免了营业员向顾客说明此药是近效期药品的尴尬和顾客觉得自己受到欺骗的心理。

第二,对近效期药品实行拆零销售。实行拆零销售能解决一部分近效期药片,因为顾客只要将所买药片在有效期内服完,既不浪费药品和金钱,又能把病治好,是一种双赢的方法。比如在销售拉肚子的药品时,主动告知顾客此药是近效期药品,他不需要买一整盒的新批号药,只需花几块甚至几角钱买几粒这种近效期药品,同样可以把病给治好,顾客听完后肯定会很愉快地接受这一提议。

6.加强药店各方面的管理

第一,在签收总部的货物时,要求验货员特别注意药品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如果发现近效期药品马上退回。可以及时让公司与厂家进行退换货,避免因延误时机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各柜组建立近效期药品销售登记簿,要求店员留存近效期药品的销售小票,以小票作为依据统一登记销售登记簿,并以此销售簿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调动起员工销售近效期药品的积极性。

第三,提高药店营业员的服务水平,对其进行一个月一次或两次的近效期药品知识培训,让营业员记住自己区域内每个月所产生的近效期药品的品名、数量、摆放位置,让营业员尽量先销售近效期药品。

第5篇:电影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防误闭锁装置;机械类防误闭锁装置;电气类防误闭锁装置;微机类防误闭锁装置;局限性;防误闭锁装置的管理

发电厂电气误操作事故是危害极大的责任事故,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国电集团东北分公司、省公司以及各基层发电公司一直把此类事故列为必须杜绝的事故,在分析每年电力系统发生的几起电力生产重大设备事故和造成人员重伤的情况后,可以发现设备的防误功能存在缺陷,不能起到防误作用是导致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管理规定》,凡有可能引起事故的一次电气设备,均应装设防误装置。如何有效应用电气设备的防误闭锁装置,以确保此类事故不再发生的课题亟待探讨。

1 防误闭锁装置的功能与应用

1.1 机械类防误闭锁装置

1.1.1 隔离开关与接地刀闸之间的机械闭锁

隔离开关与接地刀闸之间的机械闭锁装置主要用在35kV及以上的带接地刀闸的隔离开关。其闭锁原理是在隔离开关盒接地刀闸上各设计一个机械部件,利用机械转动时相互限位,实现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合闸唯一性闭锁,从而避免接地刀闸合闸时隔离开关合闸送电、避免隔离开关在合闸时接地刀闸带电合闸。这种闭锁装置实现简单、直观,闭锁可靠,无法人为解锁,作为刀闸产品的附属功能,获得广泛的运用。

1.1.2 成套设备的断路器与隔离开关、隔离开关与接地刀闸之间的机械连锁

成套设备的断路器与隔离开关、隔离开关与接地刀闸之间的机械连锁装置,主要用在35kV及以下的手车断路器或成套开关柜,其闭锁原理是通过机械设计实现断路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的相互闭锁,主要有:断路器(负荷开关)在合位是隔离开关/手车不能操作;隔离开关/手车在合位时接地刀闸不能操作;接地刀闸在合位是隔离开关/手车不能操作。手车断路器还包括手车断路器拉出柜外时自动关闭手车隔离开关静触头、线路接地刀闸没有合上出线柜门无法打开。成套开关柜还包括实现线路停电时按断开断路器断开线路侧隔离开关断开母线侧隔离开关顺序操作,送电时与此相反的闭锁关系。这种闭锁装置完全由机械设计实现,闭锁可靠,几乎无法人为解锁,并且闭锁关系完备,不需其他辅助设施(如电源等),故障率低。作为手车断路器或成套开关柜产品的附属功能,由于其闭锁关系简单、可靠,因而获得广泛的运用。各厂家不断改进其闭锁功能,如使用刚性好的材料、使用数控机床生产、增设电气闭锁配合功能等,使得本来机构紧凑的成套设备更具运用前景,但是,这种闭锁实现的前提是隔离开关和对应的接地刀闸为一体化设备,如果要实现隔离开关与其他设备的隔离开关或接地刀闸的闭锁就非常困难。

1.2 电气类防误闭锁装置

1.2.1 电气闭锁

电气闭锁是通过控制电气设备的操作电源来实现的,它适用于以电动、液压、气动作为动力的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的闭锁。电气闭锁由断路器、隔离开关辅助触点以及各种可以转换为电气触点的闭锁条件,按一定的关系连接后接入控制回路,实现对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的电气操作闭锁。电气闭锁可靠、逻辑完整,几乎无法人为解锁,因此在发电厂变电站得到了广泛应用。

1.2.2 电磁锁

把电气闭锁回路的闭锁条件接到电磁锁,在条件满足时电磁锁的电磁线圈通电,电磁锁可以打开,从而实现操作闭锁。它主要用于手动操作机构、电动操作机构的手摇装置闭锁。

电磁锁由电磁部分、机械锁部分和钥匙组成,电磁部分和机械部分结合在一起,有电磁锁衔铁销子控制机械锁,电磁部分包括电磁线圈、电磁铁、指示灯、按钮。当闭锁条件满足时,按下电磁锁按钮,可听到衔铁动作响声,指示灯放光,这时按下按钮不松开,同时将开锁钥匙车插入锁孔内,顺时针转动钥匙则可打开,实现操作。电磁锁与控制回路的电气闭锁一样,闭锁可靠、逻辑完整,必要时也易于解锁,因此获得广泛运用。电磁闭锁装置原理简单,实现便捷非同一体的开关设备之间就可以实现闭锁,它在干燥的环境运行比较可靠,但受我们的国情所限,大多安装在35kV及以下的室内设备上。

1.3 微机类防误闭锁装置

微机防误闭锁装置运用计算机采集信息,根据预先编制的闭锁逻辑,分析运行人员操作的正确性,并据此发出允许、禁止、提示信息,确保操作的正确性。目前,电力系统已经广泛使用微机防误装置,辅助防止运行人员误操作。微机防误装置适用于各种接线方式,可以通过软件修改操作闭锁关系,灵活、方便的实现各种防误闭锁功能,甚至包括一次、二次设备的操作闭锁,极具发展潜力。当前使用的微机防误闭锁装置形式多样、厂家众多,闭锁实现方式也不尽相同。装置主要包括模拟屏、工控机、双色数码显示器/汉子显示器、专用键盘、全自动充电/通信装置、计算机钥匙、各类锁具及套件。主要应用在各电压等级所有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临时接地端、设备网门等。

装置以工控机为核心设备,预先在系统中编写了发电厂电气一次主接线图和一次设备的操作规则,并将其固化在存储器中,进行模拟操作时,工控机根据固化的专家系统和一次设备的运行方式对每项操作进行判断。若操作正确,则允许进行下一步操作;若操作错误,则显示错误操作项的设备名称及编号并通过语音提示错误的操作类型。模拟操作结束后,通过传送座将模拟操作内容输入到计算机钥匙中。正式操作时,计算机钥匙通过检测操作对象的编码锁来确认操作对象的正确性。若操作对象正确,计算机钥匙用语音发出允许操作提示,同时开发其闭锁回路或机构,即可进行倒闸操作;若做错间隔,计算机钥匙用语音发出错误警告,提醒操作人员错误操作的类型,并通过液晶屏显示当前错误操作的设备编号和应操作的设备编号。在操作过程中,计算机钥匙实时监控操作执行情况,若某个操作未完成,将拒绝执行下一步操作,达到防误的目的。微机防误装置优点是不采用现场设备的辅助接点,接线简单,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写规则,缺点是在微机系统故障时将会无法进行倒闸操作,只能手动解锁。

2 各种防误闭锁装置实用的局限性

(1)隔离开关与接地刀闸之间的机械闭锁:闭锁关系过于简单,难以与其他设备配合实现更完备的闭锁关系。(2)中置开关柜或成套开关柜的机械连锁:设计制造费用高,对材料和制造精度要求高,难以与其他设备配合实现更复杂的闭锁关系;实际运用中由于制作精度和使用磨损、变形、变质等原因,经常出现闭锁失灵或操作困难等故障。(3)电磁锁:需要大量的断路器、隔离开关的辅助接点,需要大量的电缆连接,使得闭锁装置需要增加较大投资。同时,由于锁具本身以辅助触点长年在户外运行,使得电磁锁经常出现卡涩、失灵,闭锁装置故障率较高,故障查找困难。此外,部分电磁锁闭锁装置运行需要电源支持,管理和维护都较为复杂。(4)电气闭锁:需要大量的断路器、隔离开关的辅助接点,需要大量的电缆连接,使得闭锁装置需要增加较大投资。同时,由于锁具本身以辅助触点长年在户外运行,使得电气闭锁回路故障率较高,故障查找困难。此外,部分电气闭锁装置运行需要电源支持,管理和维护都较为复杂。闭锁装置故障时,一般不能解锁,只能手摇操作或等待专业检修人员,缺乏灵活性。(5)微机防误装置:一是操作走空程序问题,即计算机钥匙在断路器、电动隔离开关操作时已经检测到操作脉冲,但实际上这个脉冲只是感应电干扰,这将造成计算机钥匙误认为本项操作完成并提示下一步骤的操作,操作无法继续进行,这就是所谓的“操作走空”问题。操作走空还可能表现为确实有操作命令脉冲,但由于其他原因实际上操作对象并没有动作,但计算机钥匙却认为本项操作完成并提示下一步骤的操作。二是微机防误系统是弱电系统,在高压环境中运行,感应电干扰和计算机死机始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3 防误闭锁的管理

3.1 建立管理制度,明确解锁钥匙使用的审批流程

发电厂电气运行应结合防误闭锁装置管理部门的要求,完善防误管理机制,制定防误管理制度,明确防误系统,建立防误装置的台账的防误规则库,确定每套防误系统的解锁方式,制定解锁钥匙保管、使用规则和考核办法,解锁钥匙按审批流程申请使用。

3.2 解锁钥匙加封

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应辅以解锁钥匙加封,确保解锁钥匙的有效管理。加封的解锁钥匙应发在运行值班人员易于取得的地方,特别是方便断路器操作的地方,以便在紧急操作断路器时使用。同时,解锁钥匙应按值移交。

4 结束语

防误装置是发电厂电气运行重要的设备,应视同主设备要求进行检查维护。防误装置的缺陷管理应与主设备缺陷管理相同,进入缺陷管理流程,明确责任,及时消缺、定期维护,确保其完好投入,以减少装置故障而出现解锁钥匙的非正常使用。运行值班人员和有关作业人员应熟悉并掌握防误装置的原理、结构性能和操作程序,做好技术培训工作,避免因人员技术水平问题造成解锁钥匙的使用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发电企业基础管理标准(试行)[S].

[2]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S].

[3]GB/T15498-1995.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构成和要求[S].

[4]GB/T800-2001.电力行业标准编制规则[S].

[5]DL/T600-2001.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S].

第6篇:电影市场现状范文

【论文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国有电力企业内部经营体制的改革和管理机制的提高和创新,应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阶段的特征。本文就对现阶段我国电力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且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措施,以实现电力企业市场营销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一、引言

电力市场最前沿的任务是市场营销,电力市场营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按照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手段,制定出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所谓电力市场营销,是指电力企业通过创造并为他人或组织交换的电力产品和价值以满足其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管理过程和社会服务过程。我国电力行业是大型国有企业,属于垄断行业。计划经济体制下使得电力市场一直以来遵循着生产多少电就卖出多少电,这样就限制了用户的用电量,形成限电拉路现象。现阶段的市场经济时期,要改变以往的用电模式,在销售电价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用电者用电量和用电增长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电力市场营销的现状

营销的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日俱增,把这个观念植入到电力行业更是对电力行业以往经营模式的更新。不过垄断行业的经营管理体制也显示出某些弊端,在生产销售服务上有所体现。

1.市场意识治理意识较为淡薄。作为电力企业核心任务的市场营销,就应该在遵循市场营销的要求下进行生产劳动。用电物资销售不动,服务模式不完善,售电服务质量满意度不高,跟不上用电量的增长,使得电力企业并不能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造成供不应求,需求大但卖不出的对峙局面。

2.电价问题。电力行业属于垄断行业,造成了电力企业政企不分,长期的供求紧张,促成了粗放经营方式。近些年来,替代品市场出现,新能源与自然能源的开发与使用,风能,天然气,核能,太阳能的使用,不仅价格灵活而且成本较低,对电能的冲击很大,所以电力面对着替代品的竞争。应尽快实现电力企业厂网分开,政企分开的实质性改革。电价并不受市场经济发展调节机制的控制,而是政府干预,由政府制定电价。而发电问题又涉及到能源市场的选择,面对近年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短缺问题,使用二次能源和清洁能源应成为主体。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们也会同时选择电能之外的能源设备,便捷程度和操控程度也和电能相比及。通过性价比,选择能源使用,形成电力企业潜在的竞争力。

3.服务质量问题。企业以为客户提供服务为宗旨,电力企业也是如此,要提供优质服务满意客户,良好的企业服务形象的树立也是企业无形资产之一,取得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垄断企业缺少活力,不会积极的争取广大客户,错误的认为为客户服务只是对口部门应尽的职责,而不是依靠全体电力企业的员工。在服务观念上很难做到一切以服务客户为主,从客户的客观实际出发。《电力法》的颁布实施,清晰了供用电之间的权力义务的关系。要依法运营,优质服务,促进营销。

4.高素质人才缺失。电力营销整体团队素质偏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能认清自己的现状和对手的优势,就会给企业自身和客户带来损失。因此,电力企业员工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内外树立整体服务意识,强化公司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体现在每一生产营销的环节中。人才是企业永恒的核心竞争力,拥有优秀的人才,才能使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基业长青。

5.风险意识和观念的改善。电力企业营销信息系统存在着一定风险。在技术方面上,人员操作的不专业性,导致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容易受到外界的攻击。在操作上,错误操作和违章操作也是潜在的风险。如今电力行业垄断地位日益被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下所动摇,已经有买方市场代替了卖方市场,以往以来优越感还存在,缺乏竞争意识。

三、我国电力市场营销措施

市场经济下,电力企业应及时转变观念,尊重由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的这个客观事实,树立新的供电治理模式,能顺应市场发展潮流,在供电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出适应市场的营销系统和机制。

1.以市场为出发点,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需求预测管理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满足用户需求、引导用户消费为中心,实行多种促销策略,开拓市场,实现电力用户价值最大化,进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坚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把思路调整到以市场为先导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宗旨上来,驾驭市场,同时提高科技管理与创新的技能和意识。最大限度的考虑客户的需求,赢得信赖,增加企业效益。

2.顺应市场制定营销机制,采取灵活电价政策。要从源头降低电能成本,增强电能竞争力,巩固和提高在市场占有份额。适应生产生活水平提高而对用电量使用的需求量的增长,我国社会用电较为集中于工业,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生活用电,针对不同的用电客户制定相应的电价。显然,市场营销中电价成为核心问题,但是电力商品和其他商品不同,它不受市场经济调节机制的影响,而是由政府直接干预,电力企业不拥有制定电价的自主权。

3.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建立良好的营销服务管理体系。在科技支持下,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设立营销服务管理系统,完善其功能,实现电子化营销业务流程,实时进行管理、监督、预测,实现服务与营销相结合和统一,随时监测用电客户在用电方便可能面临的困难,提供多种便捷服务,便捷查询和损修投诉,开拓用电服务的功能,尽可能的对客户提供电力需求,确立有效、及时的用电服务标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立客服中心,及时的解决和帮助客户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这些问题,发现和改进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现代社会,应借助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对广大客户进行电力服务的宣传和指引。控制电价,稳定市场份额和扩张发展,开创良好的电力市场营销的环境,从而促使电力企业事业发展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增长。

4.提高营销人员整体素质和提供优质服务。电力企业应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培训激励考核相结合,内部可采取分配和激励机制,以及用人机制。营销队伍的知识结构要整体提升,为开拓电力市场营销提供更多专业人才,给员工贯彻优质服务的思想,真正形成认真、负责、专业、服务、竞争的意识结构,越来越为客户的需求和市场为重,尽可能的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这要作为一项长久而持续的任务来抓,真正建立起长效的运作机制和坚实的基础,不断提高市场营销工作水平。

5.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电力企业员工应具备积极上进的思想意识,提高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和市场营销意识和观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在市场上站稳脚步,就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分析市场环境,掌握市场的变动信息,加强管理,发掘电力市场的潜力,对未来市场做出预测,根据电力市场的变动调整营销策略。要以客户为向导,一切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加强电网改造,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提供客户能接受的电价。同时也要树立优质服务的观念,电力企业要善于现代化措施完善营销功能,提高工作效率,设置相关机构为客户提供向导指引,借助社会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便利条件,减低服务成本。

四、结束语

电力企业市场营销,在新形势下,面对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有较强的优势,为确保目标实现,应加大改革力度,认清形势,树立新型市场营销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完善内部经营机制,以电力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根据市场变化需求,及时调整营销机制,同时充分发动员工的创造能力与工作积极性。充分满足不同电力客户的需求,拓宽份额,使电力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高建民.浅论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J].考试周刊,2010年第5期.

第7篇:电影市场现状范文

>>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浅议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 中国电影理论的发展历程、现状及策略 中国电影发展现状分析 论新时期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产品市场的发展现状 中国电影创作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当下中国电影产业现状概述及发展方向拟议 从当下电影节看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 您如何看待当下的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院线发展现状探析 浅析中国电影的发展 小成本电影的发展现状及生存出路 当下中国电影文化产业创作现状之思考 韩国电影发展对中国电影的启示 当下网络文学IP电影的勃兴与中国电影新生态 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票价研究 中国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出路 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出路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王尚")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对当下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国的电影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名利怪圈、偏离文化道统、盲目追求大片、电影人才流失、取材畸形、难以打开国际市场等,并将这些问题逐一进行剖析,然后就这些问题一一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影产业;名利怪圈;综艺电影;票房;电影市场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4-0083-02

中国电影已经走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从开始出现到摸索前行,其中经历了太多的艰辛。从第一代电影人到第六代电影人,他们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他们所创作出的大量优秀作品也是经得住后世人的评价与历史的考验。

然而,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就在当下,笔者认为中国电影恰恰发展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在电影取材日益多元化的当今格局中,电影人的作用更显突出,如果电影人在此时以正确的观念导向来推动电影的发展,自不必说,中国电影会顺利地通过十字路口,并有希望打开一个新时代的大门。但如果电影人在此时以错误的观念导向推动电影发展,有可能会导致中国电影陷入名利追逐的怪圈而丧失其艺术价值与审美功能,这样非但会使中国电影在发展的十字路口陷入停滞,甚至会使电影的发展方向偏离正常的轨道。这么做对广大热爱电影的中国影迷来说也是不负责任的。本文即针对当下中国电影业的发展现状及出路选择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

1.电影正在陷入名利怪圈

评论一部电影,不是看它有多么华丽的外包装,多么大牌的影帝影后和导演,而是看它有没有将一个故事叙述的富有情节而且能打动观众的内心。然而在当下社会,随着大量商业资本的注入,中国电影开始慢慢迷失了方向,陷入金钱的泥淖。动辄大制作、大成本、大片酬,可是却很难换回大票房。在商业外衣的华丽包裹下,要么装大片要么装文艺片,再要么就直接套用热映外片的经典桥段。但不管哪一个类型,都只是一个华丽的空壳子,失去了电影艺术应该具有的本质内涵,最终的结果就是再华丽的包装也很难赢得观众的支持,甚至导致观众的骂声一片。其实商业资本的大量注入如果能利用好,是会对电影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可惜在如此好的外部条件下,许多电影人在追名逐利的大环境下,再也拿不出能够填充故事的艺术内涵。

2.偏离中国文化传统

当下中国电影还有一种趋势就是盲目地近乎疯狂地学习欧美大片,并严重地脱离了中国的文化传统进行创作。笔者感觉有好多年没有看到《红高粱》那种原汁原味的具有中国文化味道的电影了。现在电影的拍摄,离不开高科技的拍摄技术,在这方面,欧美确实强于我国。可中国的电影人应该注意的是将外国的高科技拍摄技术应用到拍摄有我们自己文化内涵的电影。而当下的情况却是,大量的电影从外到里全部照搬欧美大片。其实,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能用镜头表现的故事太多太多,实在不必套上西方电影的外套去演绎他们的故事。应该更多地以中国人的审美娱乐取向为标准,而不是为了能获得国际奖项去一味的迎合西方电影。

3.盲目的“大片”竞争

2002年《英雄》上映,影片投资3000万美元,由张艺谋执导,李连杰、张曼玉、梁朝伟、章子怡等国际明星联袂出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包用两架飞机进行大规模宣传,最后创下25亿元的票房奇迹[1]。自《英雄》起,“大片”在中国开始量产,也许是《英雄》的成功太让人眼红了,几乎所有导演都想拍出能够代表自己艺术成就的“大片”。可惜的是,许多导演失败了,高额的成本所营造出的大明星、大场面、大制作并没有换回他们理想的票房收入。原因可以简单地概括成一句话,“不是每个导演都叫张艺谋”。在你没有足够的资金、技术支持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没有足够的经验积累的情况下,是很难拍出高水平的大片的。更何况就算是张艺谋也有失手的时候。

4.中国电影界的人才在不断流失

在当下很多中国的电影导演和演员的眼中,好莱坞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那里有巨大的投资,云集的电影大师,世界一流的拍摄技术,是世界各国电影人心目中的天堂。最具诱惑力的就是奥斯卡的众多奖项,这些奖项也代表了对电影人艺术成就的认可。因此也就有大量的中国电影人视好莱坞为最终的奋斗目标,所以不断有电影人跳出中国影坛前往好莱坞谋求发展。这实际上造成了大量中国电影人才的流失。

5.中国电影的取材在慢慢畸形

最近关注了一条小新闻,冯小刚导演在一宗真人秀节目上评价了最近大热的综艺电影,原话是“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将导致没有制片人愿意投资一部严肃的、付出很大努力的电影。”在我看来,综艺节目与电影挂钩本身就是电影取材的畸形。综艺“电影”对我而言并不是电影,而只是需要买票看的综艺节目特别版,它没有组成电影的几大要素,更没有电影的艺术内涵。而可怕的却是综艺“电影”的票房奇迹,例如《爸爸去哪儿》7亿票房收官,《奔跑吧兄弟》票房6天破三亿。如果照此发展下去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有的电影投资方不会承担风险去投资一部不能保证高票房的正常电影,而一窝蜂地去投资挣钱更容易、成本相对低廉的综艺电影?是否会导致将来的中国电影市场综艺电影横行而鲜见能成经典的电影?

6.为了赢得奖项而拍电影

各种国内国际电影奖项的设立,初衷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嘉奖对电影艺术做出贡献的电影人。而在当下,电影圈的奖项被赋予了极高的商业价值,获奖之后的一连串商业营销活动已经改变了原本设奖的初衷,也正因如此,催生了大量以能够获奖为最终目的的影片,该类影片拘泥于形式与视觉冲击,其实并不为广大的电影观众群体所接受和认可。这也就造成了大量能拿到极高奖项的影片却在票房上遭遇了滑铁卢,而只能拿奖却失去了群众基础的电影也就注定是一部不成功的电影。

7.始终未能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当下的中国电影无论是产量还是票房,都已达到了最高峰,但却仍然很难打开国际市场,中国近两年来优秀电影作品投放到国际电影市场的也不少,可是都没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理想的回报。反观国外的热映大片投放到中国的电影院,不少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也就是说中国的电影作品在世界电影市场上仍然缺乏影响力。

二、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出路

1.摆脱名利怪圈、回归艺术

处于中国电影发展的十字路口上的电影工作者,只有摆正心态、摆脱名利的纠缠,并正确利用当下电影市场所能吸收到的巨大投资,将电影制作真正的与艺术创作结合起来,拍出的作品才真正能够被广大观众认可和喜爱,才能真正离艺术道路上的成功越来越近。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电影事业向前发展。

2.回归中国的文化传统

大家小时候应该看过一部名叫《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电影,可大家未必知道这部电影在国际上拿奖拿到手软,甚至在一次展映之前被某国代表偷走了一段胶片,原因就是外国人感觉这部动画电影的画面太美了,他们想要研究出是如何让这些美丽的图片动起来的。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上是多么地受欢迎,因此也可见反映中国文化传统的电影创作有着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中国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让电影事业回归中国文化传统,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电影作品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3.电影不应只依靠大投资大制作而应立足于好的剧本

2006年,耗资3.6亿人民币的古装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有大牌影帝影后加盟主演并经过了充分地前期宣传却最终只在大陆地区收回了2.9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大家也许至今都对它雷人的画面与复杂混乱的剧情记忆犹新。而另一部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也在这一年悄悄上映,这一部制片成本仅300万元人民币并且导演与大部分演员在当时都名不见经传的电影却意外的收获了2000万票房与极好的口碑,其投入产出比也大大高于同期上映的大片《无极》[2]。而《疯狂的石头》能在当年大片林立的环境中成为一匹意外杀出的黑马,主要依靠于它逻辑性极强却又不失诙谐精彩的剧情。因此,好的剧本才是一部好电影的基石。所以,好的导演拍摄电影是一定要选择好的剧本,而不要以大投资大制作为出发点,否则是不会赢得观众的青睐。

4.明确电影的定义,避免题材畸形

要将电影与其它艺术门类区分开来,避免出现如电影与综艺节目混杂的尴尬组合。广大的电影工作者应致力于保持电影的艺术内涵,不要对此类电影形式盲目追随,不要为了暂时的巨大收益而放弃了原本对电影艺术的追求。在这方面文化监管部门可能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不是为电影出台一个更全面的定义来解决传统电影与新兴综艺电影的争议?另外,广大电影人要走出为了获奖而拍摄电影的误区,不要再以能拿奖为拍摄电影的动机。要知道,电影最广大的消费群体是观众,而不是大奖评审团,观众的认可才是评价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基础。

5.寻找打开国际市场的钥匙

随着中国电影业发展脚步的加快,中国电影也在不停的寻找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例如美国电影2004年度的票房总额达到25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近20%,这其中,美国以外的国际市场的增长速度达到了47%,即使在美国国内电影市场呈下滑趋势的时候,海外市场也能给予美国电影重要的支持[3]。可是反观最近两年的欧美地区票房榜单仍鲜见中国的电影作品,个人认为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影片缺乏投放国际市场之前的宣传推广,反观欧美影片在离进入中国电影市场还有很长时间就已经开始了宣传和推广工作,因此欧美影片在中国往往会未播先热。所以,中国电影要想在国际电影市场取得成绩,一定要学习欧美电影制片方的公关意识。

三、结 语

第8篇:电影市场现状范文

【摘要】文章结合近几年来我国票房收入的状况来分析我国电影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通过分析,提出要提高中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就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的电影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电影市场体系,从而推动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票房收入;电影产业;竞争力

电影业是大电影产业,电影经济是大电影经济,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主体产业之一,电影是整个文化工业的创意核心。它为明星经济、唱片产业、广告业、演艺业、服务业等提供内容资源和经济动力,如何构建大电影产业观、如何培育和健全电影市场、如何提高电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这一点,不仅对于我国电影业,而且对于中国整个媒介产业、文化产业的转型、整合和发展都可以带来冲击。本文拟从票房收入来分析我国电影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一、我国电影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电影产业近几年来的票房收入状况

2003年我国票房收入10.5亿元左右。2003年,国产影片总票房已首次超过了进口影片的票房,把全国的前十名国产影片与进口片的前十名相比较,国产片票房超出进口片2100多万元。中国电影产业的总收入在2004年达到了36亿元,在这36亿人民币的总收入中,只有15亿元是电影票房收入。2005年底,电影局公布的2005年中国电影数据,中国电影产业总收入达到48亿元,票房收入为20亿——绝对数字增长了三分之一,票房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原地踏步。迄今全国已发展37条院线,加入院线的影院达1300多家,拥有的银幕超过2500块。

(二)以票房收入为例分析我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

我国电影产业总体竞争力不强。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200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肯定更加让人乐观。当然,票房水平与韩国相比,与我国的人口规模相比,仍然令人相当悲观。2003年以前,内地电影市场的盈利的比例60%来自好莱坞大片,30%来自香港电影,仅有10%来自国产电影。随着电影产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2004年、2005年国产电影继续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除少数几部国产影片以外,多数国产影片的市场现状仍然是惨淡经营,能够上千万票房的影片屈指可数。应该说,200部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难以超越20部进口影片的票房收入。190多部的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不如4~5部国产大片的收入,这种严重的市场不平衡,一方面说明中国国产电影的制作与营销观念、水平、能力的不平衡,也说明中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这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全面繁荣,仍然相当不利。

中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在于电影本身——电影市场产品仍然不够丰富。电影的题材范围比较狭窄,类型也比较单一,武侠、爱情占据了商业电影的绝大多数。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电影导演、明星、制片人等仍然严重匮乏。导致中国电影产业活跃程度不足,市场规模也难以扩大。面向市场、面向群众的多样化电影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英雄》《七剑》《十面埋伏》等影片都以其充足的商业元素和娱乐元素受到青睐,丰富的想象力、强大的高科技手段和明星化阵容使得它们创造了一个个骄人的票房业绩。国产电影的海外竞争力不断增强。从上面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国产电影在海外的票房收入是逐年上升,而且幅度挺大。这些海外票房成绩客观上提升了国产影片的海外影响力,有助于提高国产影片海外发行的议价能力,也有利于增加海外发行合作模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我国电影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挑战

入世给中国电影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不仅指在设备等硬件方面,更多的还在“软件”——电影从业人员素质、电影的管理机制、全国电影市场的宏观规划和电影产业的营销等方面。近年来,国内生产了一批优秀影片,体现了与国际接轨的尝试,在国际电影节上享有较高的声誉。但国产电影的总体现状却不容乐观,据业内人士估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仅有10%~20%的影片盈利,约一半亏损,而这一阴影至今仍未有散去的迹象,一大批影片由于缺乏吸引观众的手段而难觅“知音”;另外,由于资金短缺,一些年生产能力可以达到30部影片的制片厂,一年才拍摄

七、八部影片,而且其中仅一两部是自己投资拍摄,其余则靠社会投资才得以完成;已有的片子在市场上资金难以回收,又没有新的资金来源,于是就少投产,进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与此同时,引进的外国大片近年来又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电影市场。总之,国产电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二)面临的机遇

从经济基础上看:由于中国的社会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因而电影的生产和管理成本远远低于西方电影,这种低成本生产和流通作为发展中国电影产业一种积极的经济策略。从文化上看:全球化环境下东方文化提供了一种参照性的“还乡”意义从而逐渐被西方人关注,中国电影因而具有一定的文化优势;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华语地区,日本、韩国等亚洲其他泛华文化地区,以及世界

各国的华人群落等则构成了一个具有共同性的接受中国电影的文化交流空间,中国电影具有市场潜力的优势。从西方电影来看:近年来由于片面地走上数字虚拟化、大制作、单纯追求商业价值最大化的道路,电影的人文意味和社会公益品质都明显下降,为其他国家电影文化的乘虚而入带来了契机,中国电影也具备了时机优势。

从政策方面看:为进一步吸纳外资,2004年11月广电总局和商业部联合了《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43号令)和《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规定》(44号令)两个文件,由此不难预测,今后势必将有更多的国际资本被引进来参与影视合资制作(包括由外资合股的电影院线组建),文化开放的空间势必越来越大,这就为中国电影产业在全球化市场上的主体性拓展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三、对提升我国电影产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一)积极培育和发展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

国家应该制定一系列完善的电影法规、政策来保证电影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进入电影产业的优惠条件和激励机制,规范电影市场,促进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更多地在法制框架内管理电影,多些宏观调控、少些具体干预,通过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和电影规律,加快体制机制改革,重塑市场主体从而提高电影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采取多种措施,培养、选拔和使用一批适应世界电影艺术、电影市场需要的创作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研究人才,克服中国电影人才老化的瓶颈,推动中国电影人力资源的整体升级。鼓励电影产业的竞争性和多样化,努力培育几个具有先进的制作生产能力、完善的发行放映网络以及较强的后电影产品开发经营能力的现代电影企业集团,以使它们在市场上相互竞争,形成较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以激活整个电影市场,从而使电影业成为系统的文化产业。

(二)高度重视消费主体和消费客体的作用

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善于从蓬勃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发现创作的主题,从平凡的社会生活中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涵,从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中明确创作的方向,努力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优秀作品,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和农村题材作品的创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要做到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改变影院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提高服务设施和服务态度,如建立综合性影院和多元化、多层次的票价系统。

(三)不断加快电影产业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要利用电影产业其他产业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以资本为纽带,为电影业的多元化经营开拓思路,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大电影产业——不仅要开放电影产业,而且还开放媒介产业,以发展数字电视、新媒体为突破口,促进以电影产品更新换代为核心的大媒介产业链条的纵向和横向整合,像时代华纳、迪斯尼一样,逐步形成跨领域、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媒介集团。要走信息产业和娱乐产业相结合的道路,形成有商业价值的品牌,特别要和信息传媒产业中的网络部分紧密相联系,使中国电影保持高度的新闻性、文化性与时尚性,成为“新闻富矿”、“大众话题”、“社会时尚”、“娱乐先锋”。

(四)不断改革电影发行和放映市场

要打破电影生产、发行、放映业目前存在的脱节和对立状态,应该继续鼓励和支持电影业各个环节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形成制片与发行、放映利益共同体,逐步实现“影、视、录一体化,制作、发行、放映一条龙”的目标。不断推进院线改革,培育现代市场体系,强化中国电影的发行能力。政府应该逐渐有限度地向外资开放发行领域,改变进口影片的垄断发行方式,鼓励形成多元投资的以发行为中心的大型投资—制作—发行一条龙的电影企业或者媒介集团,提高中国电影海外市场发行和多媒体渠道扩展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中国电影产业链条中的“腰”的硬度。

(五)不断加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要积极创造和培育国内市场,扩充市场容量。要抓住国际社会渴望了解中国的历史机遇,扩大中国电影的海外宣传力度,开发海外电影市场,积极争取电影二级市场,包括复映市场、电视播映、音像制品和其他附属产品的开发,同时注意把握国内电影与国际电影竞争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巴里·利特曼.大电影产业.尹鸿等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孙献韬,李多钰.中国电影百年[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4]孙安民.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第9篇:电影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电影 衍生产品 产业

电影衍生产品是指票房之外其他由电影知识产权(例如内容、场景、人物、道具等)衍生开发并推向市场以获取商业利益的各种商业产品,包括音像制品、图书出版物、旅游类产品、服饰玩具类产品及网络游戏等产品。电影衍生产业是最能体现电影创意经济特点的领域,能够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为原始创意增值。

在电影衍生产品开发方面,美国好莱坞是做得比较成功的。在美国,衍生产品的收入已高达电影总收入的70%-80%。比如三部《星球大战》的票房收入为18亿美元,而其电影衍生品收入则高达40多亿美元。2015年12月18日在北美开画的最新一集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生品为美国本土带来了7亿美元的销售额。可见,好的电影衍生品开发,完善的产业链的铺排运作会为一部电影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比之下,在电影票房不断刷新记录的今天,衍生品领域却仍然是中国电影产业的短板。本文对我国电影衍生产品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出路加以思考。

一、我国电影衍生产业发展现状

在我国,电影收入的90%都来自票房和植入式广告,很多电影的衍生品收入甚微。中国虽然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电影票房市场,但衍生品市场的成绩不尽如人意。

2002年上映的《英雄》采用的是“好莱坞”式的商业模式,除了制作效果具有“大片”风范之外,还同时开发附属产品,扩大增收渠道,以高投入、高回报实现良性的电影产业运作模式,其中跟踪《英雄》拍摄的纪录片《缘起》卖出了30万元的版权,随后《英雄》文化衫、电影读物等也都收到了追捧,这似乎预示着中国电影衍生产品市场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事实上,直到现在10多年过去了,中国电影衍生产品市场仍未被充分开发出来,少有电影衍生产品能做出出色成绩的。票房火爆的《大圣归来》、《捉妖记》等影片制片方还未推出衍生产品的授权生产,山寨盗版的“大圣”和“胡巴”等粗制滥造的卡通形象、公仔玩具等产品就铺天盖地的在淘宝网上贩卖,以至于闹出有人拿着劣质的盗版“胡巴”找许城毅导演签名的尴尬场面。

除此之外,国内大部分衍生品并不具备自身的市场价值,大多只是沦为为电影票房加油助威的工具。大多数电影是直到要上映前,才匆忙找家礼品公司定制一些东西。也有公司有专人负责电影衍生品的制作,根据影片特点提前做出不同价位的各类产品小样,向各大影院下发征订单,根据订单再批量生产。不过这些产品多用于促销或做首映活动的纪念品、赠品使用,出售的非常少。

当然,近几年,随着我国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电影人已然意识到电影衍生产品是块有待开采的金矿,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例如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已启动衍生品战略,成立专门项目公司、尝试通过“授权与多渠道销售”的模式打造国内电影衍生品第一品牌。2015年4月和6月,其先后和华纳兄弟、派拉蒙影业达成衍生品战略合作。目前,中影股份已在北京开设两家衍生品试营店。

2015年底,时光网在Mcon大会上了多部好莱坞大片的2016电影衍生品新系列。展出的最新衍生品中,赢得满堂喝彩的《星球大战》系列和《功夫熊猫》系列均包含了大量时光网的原创元素。可见,时光网不只是想简单的照搬照抄好莱坞的做法,而是在衍生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上,力求做到符合国情市情,以此撬动中国衍生产品市场。

二、中国电影衍生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成熟产业链的缺失

大多数国内电影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的经济眼光,一部分国内电影企业更重视票房利益,忽视衍生品领域的开拓,其背后的原因是市场结构不均衡,企业结构不合理。国内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横店影视城的成长,充分暴露出国内电影企业的结构问题。因为企业内部的部门缺乏专业的划分与设置,对衍生品的开发就缺乏前瞻性和针对性。因此,很难形成完善成熟的产业链,难以有效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缺乏电影版权效益开发认知

我国不少电影企业对版权效益开发的认识还是比较缺乏的,所以才会放弃对后产品的开发投入。现在电影如果单是靠票房获取利润,生存空间将会比较有限,这种生存方式也会被逐渐淘汰,正如詹姆斯.卡梅隆所说的“完整的电影生态系统,是一个渗透众多媒体和市场的食物链,包括电影、视频、音乐、游戏、玩具、软件等”,这一生态系统的建立是基于对版权的开发之上的,衍生产品的价值都源自于电影版权效益的开发。但由于我国电影企业在制作影片时缺乏对电影版权效益的认识,也就没有有意识地在电影中加入便于衍生产品开发的形象、道具、场景,没有后产品设计、生产和营销方面的规划,更加无法做到后产品与影片同时面市,也正因为此,才给了别人盗版、仿制、占领市场的机会。

(三)缺乏系列化品牌产品

我国电影市场的衍生品缺乏系列化品牌产品。由于前期就缺乏专业的品牌规划,后期又缺乏市场规划,造成品类不丰富、档次低,无法形成系列化品牌产品。好莱坞成功的品牌系列电影《007》系列、《星球大战》系列、《变形金刚》系列,日本的《蜡笔小新》、《哆啦A梦》系列,陪伴着几代人的成长,其衍生品文具、玩具、服装、餐具、音像产品、主题公园等无不闪现着电影元素。这强有力地证明,品牌系列电影的衍生品具有可持续性的经济效益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而我国恰恰缺少高品质的品牌系列电影。国产电影票房节节高升,但品质却裹足不前,大量模仿国外的题材与创意,缺乏创新精神和想象力。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仅仅有《画皮》系列、《小时代》系列还远远不够,更加不能满足电影衍生品的开发需求。

(四)缺乏运作电影衍生产品的专业化公司

目前电影衍生品从业企业大多数存在经验不足、专业度有限的问题。电影衍生品作为电影产业链终端环节,成功的衍生品开发往往是与电影的前期创作同时启动的。在好莱坞电影产业链条中,电影衍生品开发与电影项目开发同时展开,以求电影角色设计与衍生品开发理念相结合,保证后期衍生品市场销售的可行性。譬如《变形金刚》导演迈克尔・贝进行角色设计时,就充分听取了变形金刚玩具公司“孩子宝”(Hasbro)公司(注:变形金刚于1984年问世之初是由孩子宝公司和日本TAKARA公司合作推出的系列玩具。)的意见。

而国内娱猫作为《大圣归来》的授权公司,在开发衍生产品时由于缺乏专业的商业规划,缺少精细化的设计和品牌化的推广,在上映首日,制片方与娱猫合作的第一批后产品包括有公仔、书报、抱枕等,但产品做工粗糙、偏低龄化,遭到粉丝的负面评价,幸好后期娱猫联合获得过多项海外工业设计奖项的LKK洛可可为其设计衍生品,及时调整策略,才得以扭转颓势。

三、中国电影衍生产品发展策略

(一)深化企业结构调整 整合资源

国内电影企业应深化企业结构调整,结构更专业化细分化,加大对衍生品开发营销的资源投入。电影龙头企业应率先加快改革,巨头的入场无疑会加大整个社会对该行业的关注以及资源聚集,消费者会接触越来越多的优质的衍生品,电影公司也会积极参与进来。不管是龙头企业自建衍生品项目公司,还是投资、收购第三方公司,都会让衍生品的开发有更充裕的资金,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衍生品,让这个行业进入良性循环,进而健全电影产业链。

(二)研究消费者心理

电影衍生产品交易是由电影消费者在消费心理、文化认同感、持续购买习惯、收藏等等各种心理感受的驱动下产生的。正因为电影消费者对电影的热爱是一种心理感受,开发相关产品应该以消费者的心理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为目标,生产出能够满足消费者与一部喜爱的电影产生联系的愿望,甚至能从这个电影衍生产品上可以反复抒绪、投射情感。因此开发电影衍生品务必要研究目标消费群的心理,准确定位,做到有的放矢。

就电影类型而言,一部优秀且有市场影响力的商业电影比文艺片拥有更多的衍生品开发优势。其次,由于大部分衍生品的消费者是年轻群体,而年轻群体又比较喜爱可爱的人物形象,华丽酷炫的画面,神奇超现实的故事情节,所以科幻、玄幻、动画类题材更适合开发电影衍生品。

(三)培育衍生品消费习惯

我国大部分电影消费群体尚未形成固定的衍生品消费习惯,这就要求从业企业要加快培育消费群体的购买习惯。从业企业不应局限于衍生品作为纪念品、赠品以促销票房,这不利于培养消费者购买习惯的养成。应加大力度在多种销售模式和技巧上,可尝试用衍生品与电影票、衍生品与爆米花等捆绑销售;利用拥有海量用户群的猫眼电影、微票儿、格瓦拉等电商票务平台尝试推出多种优惠捆绑套餐;与导演、明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借助明星效应,加大宣传力度。从而调动消费群体的消费积极性,逐步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四)建立品牌系列电影

好的电影票房和口碑是电影衍生产品的广告,而电影衍生产品则是好电影品牌的市场延伸。呼吁业界要关注扶持青年优秀导演、编剧,给有创意的人才展现的机会。中国电影市场需要新鲜血液打破禁锢,应加强创意的本土化,鼓励原创。可借鉴海外成功的经验,进行专业的电影品牌系列规划和衍生品市场规划,打造高品质的品牌系列电影,以利于品牌系列衍生品的开发。

(五)拓展销售渠道

目前,电影院线仍是最主要的销售阵地。影院陈列柜中的商品绝对正版,但价格偏高令消费者望而却步,因此应在销售技巧上多下功夫;另外,网络是一块越发重要不可无视的阵地。网购日益成为年轻人最青睐的购物方式,相较于实体店低廉的价格,简单快捷的流程,方便的物流都是其优势。

当然,无论是哪种销售方式,最重要的还是都应该尽可能的与影片出品方、导演、影视明星建立合作关系,利用他们的明星效应促进衍生品的销售。

四、结束语

电影衍生产业是电影全产业链的重点,也是电影业的朝阳产业,我国电影产业虽然近年持续发展,但是电影市场依旧不完善,电影收益几乎全靠票房和植入式广告,对于文化需求以及购买力持续增长的我国来说,潜力巨大的电影衍生品市场仍有待开发。如果能清醒的认知目前衍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把握电影衍生品的后发优势,拓展产业链,必定能使此朝阳产业成为中国电影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侯光明,吴曼芳.2012-2013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报告[M].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

[2]刘浩东,.2014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M].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