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远程教育实践范文

现代远程教育实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远程教育实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远程教育实践

第1篇:现代远程教育实践范文

增强现代远程教育学用效果的实践与思考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两年内实现全国乡村网络基本覆盖。”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近年来,县按照中央和省委、州委部署,采取多种措施、整合各类资源,建成“电信模式”终端站点86个、“电脑加硬盘播放器”模式站点207个,实现了远程教育全覆盖。但是,远程教育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在学用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思想上“不愿学”。个别乡镇认为远程教育工作是一项边缘工作,或者仅仅是单项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对提高自身素质重视不够,认为党员远程教育只是党员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可有可无;有的甚至认为经济工作是“硬任务”,党员远教工作是“软指标”,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有的认为把精力花在远程教育上,脱离了工作实际,似乎超前了一点,与目前农村现实不符。本身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没有奋斗目标或眼光短浅,处于小富即安的状态,满足于现状和眼前利益,缺乏较强的进取心和事业心。

(二)能力上“不会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农业科技知识地普及,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据统计,县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约有8万人,且多数是有文化的青壮年,留下来的大多是文化水平低、操作能力弱的人;从农村党员年龄和文化层次来看,全县有农村党员8810名,其中60岁以上党员数达到3238名、占36.7%,初中以下文化程度5842名、占66.3%。形成了当前农村的“386199部队”(留守农村妇女、儿童、老人)现象。这些年来,就是这些妇女和老人辛勤操作,支撑着农村的发展,对其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他们学习新科技、运用新科技的能力与当前新形势的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凸显“能力”跟不上科技信息的步伐。

(三)精力上“不能学”。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山区县,境内沟壑纵横,党员群众居住分散。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都建在村委会,要参加远程教育学习活动,必须到村委会才能正常收看,有的党员群众要走几里甚至十几里山路,只有利用白天参加学习。虽然农业技术得到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强度,但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仍有相当部分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统劳动模式,党员群众在干完一天农活后,很难再有精力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农业适用技术和卫生保健知识等。

二、思考及对策

(一)整合资源,建强远程教育“三支”队伍

提高学用成果必须建强站点管理员、教学辅导员、技术服务员这“三支”队伍,才能确保站点有人管理、教学有人辅导、技术有人服务。

1.建强站点管理员。实践证明,操作管理人员的水平与一个站点学用情况直接相关。因此,建立一支素质较高且相对稳定的骨干队伍尤为重要。乡镇一级站点,要配备好专职人员;村级站点的管理人员,可优先从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村级文化员、返乡务工人员和村干部中选取,在选派、培养大学生村干部的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年纪轻、素质高、接受新鲜事物快、精力旺盛的优势,使他们担当起具体组织实施远程教育的职责。特别注意发现、培养农村中有一定政治素质和较强致富本领、热心公共事业的有志青年,把他们吸收到远程教育队伍中来。同时实施“双培工程”,将那些政治素质好、有较高文化程度的村干部、年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致富能手选配为村级站点操作管理人员;将站点操作管理人员培养成为村级后备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致富能手。同时充分发挥村级文化员的作用,他们大多是原来的民办老师,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县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保障他们有一定的收入,把他们作站点管理员有一定的文化和经济基础。

2.健全教学辅导员。按照“城乡互联、结对共建”要求,全县279个行政村都有部门结对共建,根据部门职能实际,确定1—2名同志作为联系村站点的教学辅导员,同时以县、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主体,以农村“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人、科技能手为补充,编入教学辅导人员队伍,组成远程教育自愿者专家服务团,对农民群众在收看党的方针政策、农村实用技术、计划生育、卫生知识等方面的远程教育节目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面对面”讲解,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脱贫致富的本领。

3.建立技术服务员。以县为单位,成立远程教育维修站,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维修,依托文体局、广电局和电信部门建立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同时把大学生村官、中小学教师、退伍军人、 外出返乡人员和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水平的人员纳入技术服务队伍管理,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二)创新载体,实行远程教育“四项”管理机制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是基础,管是关键,如何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管理办法。

1、实施“拓展”工程。结合终端站点建设回访整改工作,进一步提升和规范站点运行,对达不到要求的站点及时进行修缮和改造,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教学培训。同时,通过接通光纤、电话线上网、购置无线上网卡等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使远程教育信息进社区、进非公企业、进专业合作社、进产业大户等,整合和拓展站点功能,拓展远程教育学用覆盖面。针对交通不便、集中培训困难较大的情况,成立“送教下乡小分队”,将党员群众急需的农业技术片接收下载后,刻录成光盘送到离站点较远的群众家中,让党员群众在家里就能接受农业科技培训。

2、实行“星级”管理。加强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理,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了“星级”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站点的管理和教学水平。一是科学设项,合理“定星”。按照“阵地建设好、设备管理好、人员操作好、制度落实好、教学组织好、作用发挥好”的“六好”标准,设置为“六星”。二是量化标准,严格“考星”。实行“逐项考核、以分定星”的考核办法,按百分制确定星级;逐级验收“核”星,乡镇机关站点由县委组织部负责考核,村级站点由各乡镇远程教育领导协调小组初评,上报县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按20%的比例抽查确定星级结果。三是动态评定,实时“管星”。组织党员群众评议、查阅记录、问卷调查、实际操作、现场查看等形式,每年评定一次星级站点,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结果对站点增星升级、摘星降级。四是兑现奖惩。科学“用星”。将农村星级站点管理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星级管理工作的实施,使农村远程教育工作任务具体化,质量指标明确化,解决了评什么,怎么评的问题,成为开展考核评估的工作载体,有力地促进了远程教育健康有序开展,也促进了各乡镇党委对远教工作的重视,提高了远程教育学用成果的转化率,使远程教育成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3、实行“十百千万”工程。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即:用三年时间,建成10个远程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建好百个远程教育示范站点、培植千个远程教育示范户,引导万户农户致富。一是制订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的《方案》,明确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措施、实施步骤和组织领导等;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和院落会、小组会及标语向党员群众宣传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的意义,挖掘宣传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中的好经验、好典型、好作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党员群众自觉参与。三是强化帮带措施,结合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建立领导及部门联系点制度,结对共建村就是该部门远程教育联系点,按照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的统一要求,帮助做好基地创建、站点建设、示范培训等工作。通过“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目的,有力地促进学用成果转化。

4、实行“联姻”机制。一是“远教+协会”模式。以全面推进“支部+协会”工作为切入点,将远程教育站点明确为专业协会活动室,采取站点牵头,协会组织的方式,定期组织协会会员开展技术培训,确保站点的资源优势与协会的管理、技术等优势有机结合,增强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协会健康发展,实现了协会与远程教育的相融互动。二是“远教+基地”模式。选择有一定规模且具有代表性产业化基地作为远程教育的演练场和实践地,并从涉农部门抽出技术骨干组建县级远程教育农业适用技术辅导队伍,规定每人每年必须到基地指导3次以上,同时,根据群众的需求,随时实地辅导。三是“远教+示范户”模式。为了满足偏远群众的需要,延伸远程教育的触角,在一些思想觉悟高、热心为群众服务的能人党员家中设置播放点,每月按照学习计划向他们发放文字资料和光盘,委托他们组织当地群众收看辅导。全县先后与23家企业、55家专业合作社(协会)、43个基地、近千名农技能手建立起“联姻机制”,及时满足了村民种养技术、销售信息的需求。

(三)拓宽渠道,完善远程教育“五种”培训模式

整合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和各类培训基地等工程,拓宽远程教育培训渠道,提高党员群众接收新知识,运用新科技的能力。

1.专题菜单式。依据各村的产业状况,建立了《县富民产业档案》。各乡镇根据《富民产业档案》和党员群众实际需求,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精心筛选农村政策、适用技术、卫生保健、劳动维权等节目,对党员群众进行“菜单式”培训。党员群众可通过远程教育设备自主“选题”收看,切实做到按需施教、因地施教。如椒园镇黄坪村支部书记姚元翔掌握了黄金梨的管理技术,成为相邻村组及周边乡镇指导黄金梨栽培和管理的“座上宾”。

2.专家辅导式。从党校、农业、畜牧、科技等部门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远程教育志愿者专家服务团。各站点在安排专题培训时,根据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需求,及时邀请志愿者专家服务团下乡现场辅导,帮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按照各级党委的要求,需要党员群众在短期内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或学习某项新技术,志愿者专家服务团巡回到各站点宣讲,开展定期培训,形成“培训有人教、实践有人帮”的良好局面。已有40名志愿者专家服务团到各站巡回辅导300余场,辅导党员群众4000多人次。

3.网络查找式。在保证收看中央、省远程教育专用节目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发挥互联网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的优势,组织党员群众在网上查找符合实际的课件资源,开展网络课件学习,作为培训内容的必要补充,使学习培训更具有针对性。珠山镇茅坝塘村6组村民龙建平是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户,他为了在网上查找养鸡相关知识,把台式电脑换成笔记本电脑,利用无线上网技术,到山头或开阔地寻找网络信息。自从开通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后,他成了村委会的“常客”,经常查找养鸡的技术要点。

第2篇:现代远程教育实践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了湖南电大开放电子商务专业以往实践教学不足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虚拟与现实结合,兴趣、工作或生活实际与专业知识结合,教师与学生结合的“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希望对其他开放教育专业的实践教育有所参考价值。

一、引言

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在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理念指导下,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保留面授的精华,进行自主化和个性化的学习。

对实践教学的看法,清华大学傅水根教授有精辟的见解:“实践是内容最丰富的教科书,是实现创新最重要的源泉,是贯彻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场所,是完成简单到综合、知识到能力、聪明到智慧转化的催化剂。”

开放教育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应秉承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掌握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需求,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各项技术手段,结合专业特点和学习者岗位特点来开展。

二、以单纯教学软件开展实践教学的局限性

湖南电大开放电子商务专业在以往的实践教学中,单纯以“南京奥派电子商务模拟套件”作为学生的实践平台,以纯模拟的实践平台来实现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通过近三年的探索,笔者发现学生完全利用实践平台来进行实践的学习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1.实践教学平台太虚化

实践教学应当以实在的实践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亲身感受知识、技能在实践中的应用,同时在实践感受中,会产生一些任何人都无法预先估计和判断的新问题的产生,新实践经验的发现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模拟平台上无法得到的宝贵知识和经验财富。

2.实践过程难以监控

实践平台对学生模拟实践的监控主要是四个监控点:一是选题,二是时间,三是单据,四是报告。教师通过网络检查这四个监测点的质和量,但仔细分析,每个点的监控都有问题,对于监控实践选题,教师并不知道此选题是否符合学生个人兴趣、工作或生活实际,教师只有通过面对面的与学生沟通或测评其兴趣,才能真正确定学生选题是否符合本人的个性特点;对于监控实践时间,教师无法知道学习者在进入实践平台后是否真正地按要求进行实践,很多学生投机取巧,空挂平台来获得实践学习时间;对于实践单据,学生也可以抄袭其他同学单据格式。

3.教师指导作用难以实现

学生与教师的结合完全依靠平台,难以实现指导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教师在不了解学生实践环境、实践问题产生原因、实践与知识技能结合度等情况下进行指导,难以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践,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

三、创新建立以“三结合”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

自从笔者担任湖南电大电子商务专业责任教师以来,对本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电子商务专业“虚拟与现实结合,兴趣、工作或生活实际与专业知识结合,教师与学生结合”的“三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现对“三结合”模式进行说明。

1.虚拟与现实结合

电子商务本身就是虚拟与现实结合的产物,如果学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收集、信息的、网上调查等,则不能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果学生不结合现实有形物,如交易双方、有形产品、现实公司实体等,将导致电子商务虚无飘渺,无法做实落地,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会真正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笔者在设计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时,在企业电子商务实践中,要求学生进入某一实体企业,了解电子商务实现情况,协助企业改善电子商务实现的手段和方式,将企业战略、理念等融入电子商务之中,并对其进行电子商务的规划与指导,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的“水泥+鼠标”的模式。

2.兴趣、工作或生活实际与专业知识结合

不管是哪个专业的实践教学,都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工作实际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真正将专业知识,在自己兴趣的驱动下,结合自己工作与生活实际成功实现专业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最后,要成功实现专业实践教学目的,离不开指导老师的传、帮、带。

笔者在实践教学方案中,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摸底,了解其兴趣、工作岗位性质、生活经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等,并系统分析每一个学生个体适合哪类选题需求,如针对有管理经验、策划能力较强、管理类学科成绩较好的学生,可引导其选择商务管理类选题。

3.教师与学生结合

学生在将所学专业知识变为技能或指导实践时,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麻烦,如果让学生孤军奋战,可能导致在实践过程中无法完成实践任务,或流于形式,不能实现实践培养目标,因此教师与学生的结合也是虚实结合,即有网上指导,又有网下指导,网上指导应结合湖南电大开放远程手段实现,教师在网下指导应指导学生确定实践目标、步骤、难点重点,也应有实地感受等。

四、模式实践

学期初笔者设计了开放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重点对“社会实践(课程设计)”进行了规范,对实践形式、指导教师、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进行了详细的要求,将“实践教学三结合”的精神理念贯穿在整个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中。

五、问题分析

在“三结合”模式试行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学生主动仍然有待提高,二是学生本身的工作繁忙导致实践学习时间安排不充分,三是实践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是运用经验或过分依赖指导教师来解决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四是指导教师指导时间有限,五是虚实结合实的成分过少。

笔者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会进一步探索电子商务专业“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将不断完善和改进之。

参考文献

[1]刘燕红: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措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5).

[2]宋文生: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商场现现化,2007(32).

第3篇:现代远程教育实践范文

一、问题

赣南老区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中小学英语师资队伍的现状与英语现代远程教育的要求有一定距离。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因对现代远程教育特征、作用认识欠深刻,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行存在各种顾虑和误解。

由于受老区经济条件的制约,计算机普及程度不高,教师的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对于发展中小学英语现代远程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欠深刻,并且存在着各种顾虑。传统教育的观念与思想严重影响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使用,许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信奉自身的经验而排斥技术的使用。有的教师对远程教育中师生角色变化认识不清,担心目前的工作会被“机器”所代替、会失去对课堂和学生的主动权。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了五彩斑斓的宽广世界,了解了大量全新的知识信息,这对教学中教师的权威无疑形成了巨大的挑战,部分习惯了以知识的权威者身份出现的教师,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无法适应。

2.不具备相应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能力,资源的整合程度也有待提升。

在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绝大多数教师,由于接触不到外界,感受不到外界的变化,长期运行在一个封闭的教育环境里,造成在多媒体、远程技术方面知识欠缺。加上三种模式培训工作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内容较少,而教师又没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教材可供借鉴,加之绝大多数的教师是第一次接触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师整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较低的情况下,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即便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资源的整合程度也不尽如人意。

3.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应用水平还不高。

教学应用问题是英语远程教育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据调查,大多数老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应用水平还停留在中低层次。有些学校只有少数教师会使用远程教育设施和资源进行备课与教学,且资源的应用以照搬式为主。情况稍好些的是有些学校教师能利用网络或光盘提供的资源和远程教育项目设施开展模仿式的教学,且能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和设施进行备课与教学。但学校绝大多数教师不能熟练应用远程教育项目设施进行备课与教学,更不要说教师能对网络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4.英语教学技能有待提高,英语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低。

由于从事老区中小学英语现代远程教育的师资学历不高,缺乏机会学习、了解、交流教学技能,从而造成英语教学技能不高,英语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低。长期以来,老区学校中英语教育教学手段单一、陈旧,许多老区学校常年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单一教学模式。

二、对策

面对着教师队伍的现状,如何加强中小学现有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成了日益重要的问题,本文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深化对现代远程教育及办学规律的认识,正确认识师生角色。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现代远程教育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现代远程教育提倡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型。在远程教育的教学关系中,教师是多种职能组成的联合体。其内涵是把传统教育的单个角色向多角色的一种转移,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2.提高英语教学技能。

作为远程教育教师,应该加强教学技能的研究和提高教学技能。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主要有:(1)熟练把握专业课程的能力。作为教师,熟练地把握专业课程内容的能力是一个教师的基本能力,这一能力要求与传统教育教师没有区别,主要职责就是传授专业课程知识,解答学习者学习疑难。(2)学习组织引导能力。现代远程教育提倡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离不开教师的答疑、辅导等。因此,教师给学习者进行指导服务当中,需要定时分期分批组织学习者进行交流。教师学习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的好坏,关系到如何启发学习者学习思维,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远程教学习服务品质的重要保障。(3)学习资源的分辨选择能力。在远程教育中,学习资源的选择有了很大的空间,但是如何选择对于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及实践要求有用的资源是教师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远程学习当中,学习资源的选择及其合理配置并推荐给学习者,是教师远程教育学习服务能力组成的成分。

3.增强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能力。

信息技术也应该像其他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目前学校网站、学习平台、教师备课平台等先进技术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学习平台,在知识的演示、教师的个别辅导、交流、协作、提供资源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应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并恰当有效地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改变现有英语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现状,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

4.强化教学应用意识,提高应用水平,扩大应用面。

提高老区中小学英语远程教学水平是老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最终目标,其核心是应用。只有高效益地应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才能真正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与效益上见到实效。为使老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真正在英语教学中发挥作用,首先,要通过专家讲座等方式使教师了解、认识资源,亲身体会应用资源的优势,从而强化教师的应用意识,使教师在平时工作与学习中乐于应用资源。其次,要提高教师的资源应用水平,结合课程改革项目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此外,还应扩大资源的应用面,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加快教学光盘的普及和应用。要采取有力措施,将利用光盘教学或辅助教学在老区学校更多的教学班迅速普及开来。通过光盘辅助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优质课程,而且教师也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5.重视教师的培养,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首先,教育管理部门要制订详细的教师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有步骤地对所有教师进行培训。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培训效果给予绩效评价。其次,在方式上,在改进原来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可组织实施各地中小学教师的网络远程培训。网络远程培训,是应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对各地中小学教师进行网络远程培训进行的一种创新。通过播放专家的讲座及各种的教研课改的信息,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摆脱传统的束缚,这样,远程教育服务内容在以知识传递和灌输为主的资料服务同时,又为农村教育提供了一个教师培训平台,使远程教育在提升本地英语师资力量、师资水平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再次,在培训内容上,除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强化教学应用。只有让广大教师认可和理解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并转化为他们内在的积极性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主动适应信息环境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高效益地应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才能真正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与效益上见到实效。最后,在培训时要强调:统一,分层,经常,落实。“统一”就是培养标准和内容要统一。“分层”就是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开展培训,以望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农村英语教师的构成比较复杂,不同教师在年龄、学历、教学理念、接受能力及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有较大差异,对他们最好能分层次开展培训。“经常”就是教师的培训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信息技术时刻都在变化,对教师的培训也应经常化。“落实”就是只有把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为远程教育的开展提供一支有实力的队伍。

第4篇:现代远程教育实践范文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规划学习;一线两点三环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6-0072-02

收稿日期:2006-11-02

作者简介:李秀文(1967-),女,黑龙江拜泉人,副教授,从事法学教育研究。

开放教育中的“规划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预测,权衡客观学习条件和主观学习能力,提出一个自己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自主学习。

我校结合本校和学生的实际,依照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三环互动”教学模式,于2004年春季开展了“规划学习”的课题实验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掘他们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我检测、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潜能,提高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效果,为促进学生全面、生动、自主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实践成果

2006年2月,我们开始收集分析相关研究资料和数据。通过横向和纵向综合数据对比分析,显示出了规划学习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验学生的规划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1.实验学生与非实验学生规划学习意识及能力对比

上调查结果表明,非实验学生的规划学习意识普遍较差,对学习计划的种类、内容和具体要求认识模糊,制定的计划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的只占少数,多数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流于形式,规划学习效果不明显。相反,实验学生普遍树立了规划学习意识,学会了自觉制定学习计划和分解学习目标的方法,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学会了根据学习计划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检测能力,增强了随机应变、灵活管理自己的学习的能力。

2.学生学习效果、成绩对比

规划自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调查结果表明,实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的形成性和终结性成绩均比未参加实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非实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提高不明显。

3.实验学生与非实验学生网上自主学习情况对比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发现,在教师的帮助和辅导下,实验学生不再依赖教师的面授辅导,而是主动上网选择便捷的学习方式,如网上自检自测、参加BBS讨论、网上交流与答疑和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学生在自己完成学习计划的同时,又极大地促进了互动学习和协作学习,使多媒体学习资源的效能得到了应有发挥。而非实验学生相关数据的变化则不明显。

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始终贯彻了省广播电视大学提出的“三寓三化”的素质教育思想。通过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规划学习促进了学生对人生和职业的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自我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法律专业的王健同学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还有的学生考取了国家公务员,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也为社会输送了高质量的人才。

(二)教师辅导学生规划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普遍增强

在实验前,辅导教师对指导学生规划学习感到无章可循,指导缺乏针对性,指导方法和环节不够规范。针对以上情况,课题组提出了基于自学环节的规划学习的三步骤:指导学生撰写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执行并控制学习计划;通过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督促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通过实验中规划学习三个步骤的具体落实,教师普遍提高了对学生自学环节规划学习指导的意识,能够自觉在教学辅导中按照步骤去做,从而增强了对学生有计划自主学习辅导的实际效果。

教师辅导学生规划学习情况实验前后的对比见下表:

二、理论成果

(一)丰富和发展了开放教育中教与学的模式

课题组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探索并初步构建了自学环节的“一线两点三环互动”的规划学习模式。一线即辅导教师以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执行、完成为教学设计和辅导的主线;两点即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阶段教师要指导帮助,执行阶段教师要跟踪调节,学习计划检测阶段教师要检查督促,都体现了以实现学习目标为目的的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师生互动过程;三环即规划学习与其他环节不能脱节,应将其贯穿学生的整个自学过程、导学过程和考核过程,使之相互结合,互动交融,形成独具特色的完整的规划学习实践模型。这为中央电大和黑龙江省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二)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创新水平

课题组教师既是研究人员,又是课程的一线辅导教师,在实验中他们学会了反思、总结,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科研素质和教学创新水平。课题组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分别发表于省级杂志《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林区教学》、《远东高教学刊》等。“一线两点三环互功”自学环节规划学习教学模式在法律、财会、计算机等专业辅导教学中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促进、带动了其他教学环节的教学创新。课题组还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以学习计划执行为主线,教学方法辅导为核心,教学计划检查为形式的面授辅导课的实践模型。课题组成员还参加了省电视大学组织的三环互动教学示范课评比并获奖。课题研究于2006年4月成功结题并获得黑龙江省远程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刘尔明.现代远程教育十论[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

[2]基更.远距离教育基础(修订版)[M].丁新,译.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6.

[3]王言根,学会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刘尔明.“三环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描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1).

第5篇:现代远程教育实践范文

关键词:现代汉语;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288-03

引言

从狭义的角度而言,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意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根据相关统计,目前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3 000万,有100多个国家的2 500多所大学在教授中文。而视之国内,中国的年轻人长期使用和学习汉语,理应具有较强的汉语运用能力;但是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却面临着普遍下降的趋势,生造词语、逻辑混乱、行文晦涩等现象随处可见。这种现状显然难以很好地适应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提高中国国民尤其是高等学校学生的语言理论素质和汉语语用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基于此,本文尝试从提高学生语用能力为目标这一角度,把现代汉语实践类课程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在对它们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革设想,以期进一步拓展汉语实践类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并实施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具有较高语用水平、人文素质的创新人才。

一、现代汉语实践类课程的教学问题

现代汉语实践类课程包括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现代汉字学、普通话训练、交际与口才等课程。其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是被国内高校的中文系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性质开设的,理论性较强;而其他课程在综合性大学中,多被安排为选修课程供学生学习,实践操作性较强。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者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论素质,后者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汉语语用能力。两类汉语课程互为基础、互相服务,倘若割断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就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外在联系和内在区别。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必须把上述两大汉语类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

在上述现代汉语实践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大致存在以下两个突出问题:

(一)现代汉语实践类课程地位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课时问题。目前,高校比较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专业课程的安排已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其他时间则交给了大学英语。所以作为专业教育的补充——现代汉语实践类课程被压缩到很小的一块空间。比如现代汉语课程被作为选修课时,教学时间仅有16周32课时。相对于教学内容来说,课时显得非常紧张。如果教师要安排课堂讨论,也只能一到两次;如果教师想通过社会语言现象调查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兴趣,紧张的课时也不容许。第二,师资问题。在一般高校中,诸如语言学概论等课程很少有专任教师,往往是由其他语言类课程的教师兼任。而交际与口才、普通话训练等课程更是如此,许多教师本身不做语言学理论或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不熟悉相关的研究成果。甚至,有的行政人员为了职称评定也兼任这些课程的主讲教师。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汉语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科发展水平。

(二)现代汉语实践类课程教学效果问题

虽然很多高校都安排了汉语类通识教育课程,但效果却不十分理想。“教无动力,学无压力”是目前存在于高校汉语类通识课堂的普遍现象。从教师方面来看,许多教师满足于为讲而讲,常常沿袭教材的编排体系来授课,即先传授基本概念,再举例说明,最后讲评练习。加之课时有限,而面对的学生可能缺乏相关的语言学背景,从未接触过课外专业书籍,因此,倘若开展语言现象讨论课,教学效果欠佳。故而很多教师采取保守做法,即只保证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这种“讲授——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手段单一、内容枯燥,势必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们常有一种误解,以为从小就说现代汉语,学不学现代汉语类课程都无关紧要,以现有的水平只要稍加努力就足以应付今后的工作。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目标单一,只为考试。考试时也习惯于采用中学时代的思维和学习方法,通过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的方法来应付考试,并未真正理解语言现象和切实提高自身语言修养。

二、现代汉语实践类课程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代汉语实践类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语言素养,提升学生语言素质的重要任务。但长期以来,现代汉语实践类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却面临着种种困境。之所以出现上述种种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高校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语轻口语

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多样,再加之受英语热、网络语言的冲击,人们对所要发表的语言文字作品的打磨,似乎不那么重视。社会思潮的偏向及其造成的无形的评价标准,对高校的教育资源配置无疑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于汉语实践类课程,高校缺乏通过积极引导来提高汉语类课程的威信力和实效性。与此同时,这也为学生正确对待汉语类课程教育造成了障碍,对学生学习精力的投放产生消极影响。此外,教师本人的教学态度也是问题。师资直接决定了汉语实践类课程教育质量的高低。有些教师学术兴趣不在语言文字方面,自己不做语言学理论或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自然把教授课程作为临时客串,这就导致了现代汉语实践类课程教学力量的薄弱。

(二)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衔接不协调

理想的现代汉语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呈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状态。但目前的情况却是,各门课程的教学由于各自为政,都各自追求自身内容的完整性,结果造成教学内容重复的地方很多。以现代汉语为例,包括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内容,与其他课程必然会有知识点的重复。比如讲授普通话训练这门课时,必然涉及现代汉语的语音知识;讲授现代文字学这门课时,必然涉及现代汉语的文字部分。虽然一定的重复能起到学习迁移的积极作用,但重复过多或授课体系设置不当则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从而造成学生产生消极和抵触情绪。另外,课程教学设置上也不合理。比如学习语言学概论这门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但是,有的学生没有预修过现代汉语就来选修语言学概论这门课,这就从根本上增加了学生对语言学相关理论理解的难度。

(三)课程教学模式不当

教学内容上,很多教师常常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全部按照教材的编排来讲课,这样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些教材的内容在中学可能已经讲过,而教师却翻来覆地讲这同一内容,节奏缓慢,气氛沉闷,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应付心理,即认为可以依靠中学阶段的积累来应付考试。又如有些教材由于编纂时间较早,所举的语言现象显得较为陈旧。如果教师此时不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补充和调整的话,那么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难以启发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实践。教学方式上,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教师也普遍使用课件教学。有些课件过于动态、花哨,这样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些课件则内容非常细致,课堂上学生忙着跟老师翻阅PPT,参与课堂讨论和教学互动的机会减少。这不符合教学目标多维化发展趋势,难以培养较高汉语水平的人才。考核方式上,有些课程以卷面成绩作为最终成绩。但是,对于实践类的课程来说,期末考试卷面知识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反而可能助长学生形成平时懒散、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等不良倾向。有些课程完全以口语实践成绩作为最终成绩,但这种评价体系主观性较强,容易产生不公平现象。现在对该类考核方式还未形成较为科学的成熟评价体系。教师这种长期不良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解决现代汉语实践类课程教学问题的建议

现代汉语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母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以便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工作中能解决有关母语的基本问题。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现代汉语实践类课程教学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纠正前文所述的教学问题,探索出适应学生需要和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和体系。

(一)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语轻口语”的教育理念

开展现代汉语实践类教学,首先要有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历史上多次证明,教育的成功与学校领导的支持密不可分。面对当代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下降,学校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迫切性,定期调查研究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需求,尽可能地增加汉语实践类教学资源。学校要积极引导,利用讲座、第二课堂等机会扩大宣传国家有关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让师生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性。

此外,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和参与。因此学校要努力营造教师积极参与其中的氛围,切实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汉语实践类课程的教师队伍,完善和健全相关激励机制,提高专任教师的积极性。并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领域,关注最新研究成果,积极参与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提高自身语言文字素养,从而为现代汉语实践类教育顺利实施搭建牢固的平台。

(二)整合并完善现有的汉语实践类课程

通常每门课程自成体系,但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科学设置现代汉语实践类课程之间的衔接,对各门课程进行宏观的定位定性,然后再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减少各门课程之间的重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知识应用等方面进行很好的协调配合,使课程、教材和教学更加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在知识的积累与灵活运用、实践与理论关系的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自如的掌握与应用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收获。例如在学习普通话训练、交际与口才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之前,应鼓励学生要先选修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基础课程。这几门课程一般不要同时开,也不要先开普通话训练后开现代汉语。最好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掌握了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以后,有针对有重点地提高自身语音面貌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如对同一语言问题可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体现出各自的侧重点。以语音部分为例,现代汉语课程应系统讲授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知识,还可适当介绍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然而,普通话训练课则应重点针对学生学习普通话中的语音难点和重点,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规范的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提高普通话水平。

除了整合课程之外,还应积极开发新的现代汉语实践类系列课程。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依靠多门实践课程的相互配合和支撑才能完成。因此,在现有汉语实践类课程的基础上,应大胆开发新的相关系列课程,努力使教学内容互相补充,而每门课程又各具特色,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将语言理论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比如开设社会语言学课程,主要讲授语言在社会语境中的应用,了解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以及掌握语言的定量研究方法,让学生明白言语代沟、言语性别差异等现象。开设朗诵训练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发音要领,懂得通过控制声音来传递情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开设语用学课程,着重讲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用失误现象,增强学生准确表达意识。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语言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从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但学生利用网络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无序性,迫切要求教师的指导和规范。因此,可开设网络语言规范课程,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归纳网络语言的特点,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语言观。

(三)改革当前汉语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上,及时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语言现象,精心选择课堂用例。针对学生特点,以书为纲,保留教材中优秀的内容,适当补充反映本学科研究的新成果。此外,讲解新的语言现象有益于提高学生兴趣、扩大学生视野。因此,教师还要经常修改和丰富教案,添加新的语言现象。比如讲解“语言的分化”时,可适当引入校园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及方言分歧等现象。

教学方法上,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课堂陈述、学生点评、社会语言实践法来突显课程的实践特性。现代汉语实践类课程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若精心策划相关的实践教学形式,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比如普通话训练这门课,可安排学生对普通话与方言的使用情况作一比较。比如现代汉字学这门课,可安排学生走出学校,调查社会用字的规范化问题。比如语用学这门课,可让学生搜集一些影视作品中常见的词汇、社交等方面的语用失误。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目前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不能完全考核出学生的真实、完整的水平。就考核方式来说,要形成一个多元、有效、合理的评价体系。比如像语言学概论这种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取笔试方式,但试题结构要丰富多样。而普通话训练这样操作实践性强的课程,可以采取口试为主的方式,最终考核的标准可参考正规的普通话测试,并且鼓励学生参加省市举办的普通话等级考试,若拿到证书,可以酌情加分。网络语言规范课程的考核,则可以由笔试、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三部分的成绩组成,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并拓展和延伸课堂学习。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 邵敬敏.现代汉语课教学方法改革刍议[J].语文建设,1993,(9):20-21.

[3] 俞允海.当代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及其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6):24-26.

[4] 罗洁清.开发汉语实践课程,提高学生语用能力[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65-67.

[5] 彭泽润,陈长旭,吴葵.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协调改革研究[J].云梦学刊,2007,(4):135-138.

Exploration on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Modern Chinese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LOU Lan

(College of Humanities,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第6篇:现代远程教育实践范文

关键词:云学习;远程教育;学习云环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1-0075-03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与其紧密相连,从最初的函授、广播电视发展到如今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远程教育。[1]基于网络的全新数字化学习模式开始逐步普及,庞大的知识量、迅速的传播速度以及不断地创新使得这一学习模式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然而快速的发展也引发了一些问题。研究者希望运用一些新的技术为远程教育学习者创造更加适宜的学习环境,以丰富的学习资源优化学习效果。由Google和IBM等著名的IT公司所提出的云计算技术演变而来一种全新的云学习概念。这一概念已经开始被各个远程教育机构和专业人士所接受,其在更新学习资源、改造学习环境、改进学习方式方面有着诸多优点。本文由云学习的概念出发,重点解析云学习具体内涵,结合目前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其运用意义所在。

一、云计算及云学习

1.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全新计算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共享基础架构方法。它以超大规模的计算分布环境为基础,将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其核心是提供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将很多位于同一地点或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集合起来为企业或个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2]云计算包含了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并将这些传统的计算机概念进行了整合并使之得到了全新的发展,可以说是这些计算机概念在具体领域的应用形态与商业模式。

2.云学习概述

云学习是在目前云计算的蓬勃发展下提出的一种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创新的应用成果,是云计算的延伸和发展。云学习是基于应用模式的。[3]通过分布式处理、并行化协同处理,整合了丰富的学习和教学资源,透过全球各地的不同学习云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互动学习服务,充分有效地利用和共享这些资源。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环境、资源、地点、时间的限制。在互动学习技术和网络服务支持下,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师生互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信息化方式。

3.云学习的特征

(1)资源整合共享

资源是云学习的核心。云学习依靠网络服务将教育资源搜集、整合、存储,实现不同平台、设备、用户之间的数据与资源共享,将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汇聚至“云端”,并有效地进行种类划分和信息记录,最终构建形成一个可以无限拓展的教育资源网络。

(2)经济安全稳定

云学习对于基础硬件设施的要求不高,有关技术的部分如硬件投入、软件升级、技术人员的培训等一系列问题都由公共的云学习服务平成。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资源可以存放至几近无限容量的云中,云中的数据进行实时的自动复制和迁移,即使个人电脑端或云中某台服务器损坏也不会对数据造成影响。因而学习资源可以稳定持久的存在。

(3)开放交互协作

云学习是一个巨大的开放平台。云学习的终端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PDA等各种移动设备上运行,使得学习者的学习空间得到了极大地拓展和延伸。学习云构建的网络平台环境将知识通过交互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用户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并与世界各地的其他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共同学习。

(4)个性针对学习

云学习针对不同学习者能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依托云学习服务平台,学习者能够方便快速地构建个人学习环境,控制和管理个人的学习,选择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服务。[4]

二、目前阶段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成为一种趋势。学习者对多种类、多层次、多阶段的学习需求不断增长。在相关教育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下,现代远程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张,技术和实力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然而现代远程教育在高速发展中给人的总体印象无论从社会效果还是从整个产业发展来看,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办学层级过多质量管理难度大

国外的远程教学组织往往采用的是扁平化的两级机构设置,一级为办学本部,再一级为下设的各个学习中心。这种设置有利于把握课程质量并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而我国的远程教育办学单位则具备多层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又缺乏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在教学质量的控制管理方面缺乏掌控,因而对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教育资源匮乏与资源重复建设

教育资源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决定着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未来发展。近几年随着远程教育软件、教学平台的开发、实验和应用,网络课程和素材类资源的建设与现实需求愈发不相匹配。网上教育资源杂乱无序,形式陈旧、缺乏创新、难于寻找。适合教学的、有价值的资源相对匮乏,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严重的教育资源重复问题。

3.专业师资队伍缺乏技术力量

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既要具备学科知识的专业素养,还应掌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原理和操作技术,更好地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然而,现阶段往往是由不懂教学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多媒体远程教学课件设计,教师只是单纯地提供教材以及讲稿等,对远程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不甚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4.服务体系落后交互功能不完善

目前很多现代远程教育机构只单方面重视教育资源的建设。却忽视了对于学生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缺乏师生互动的平台,失去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地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使得远程教育的优越性不能很好地体现,制约了远程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基于云学习模式的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云环境构建

1.建立高效的扁平化管理模式

建立远程教育云服务平台,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相对现代远程教育体系中管理层级较多的问题,云学习服务平台采用扁平化的集中管理方式,由平台技术框架和平台服务库两部分组成,平台技术框架提供了平台运行的技术支撑环境,服务库则负责提供各类教育开放平台,能灵活有效地缓解远程办学中管理层级多分配难度大的问题。

2.构建规模化高质量的远程教育资源库

通过将分布于各地的远程教育软、硬件资源进行高效资源整合。形成一个适应性良好,应用范围广泛、具有强大交互能力且安全稳定的混合云。并采用先进的数据部署方式增加了服务平台的并行处理能力,以及快速扩充能力,并在区域之间通过核心交换机和防火墙链接,实现网络安全的互通。同时采用高速网络满足用户各种网络环境的访问并确保数据的高速传输。在学习云中存储的数据通常采用动态、实时热备分,并且自主进行远程数据灾难备份,提高数据服务的安全性。

3.深入细化教学服务统一规划教学计划

教学服务是远程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学习云所要实现的是能为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更加细致的教学服务。为不同专业和不同类型的课程制定规范统一的教学计划,从而实现教学计划制定的标准化。通过云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及时记录教学过程中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老师的授课情况,并分析结果提供报告,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以此来调整教学计划和评估教师工作情况。

4.设置完善的分类体系按需供给教学内容

服务私有云和公共云高度整合面向内网和互联网的各方丰富的远程教育和教学资源,在混合云服务平台上进行分类、管理和应用,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不同资源类别的知识库,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学生在远程教育云中具有更高的主动性。教育云可以针对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特点、确立符合自身需求的学习资源,使学习者可以按需地选择适合自己教学内容,极大地节约了配置各种软硬件教学资源的成本。

5.实现弹性扩展增进师生服务协作能力

根据用户的需求远程教育云服务平台可以进行弹性的扩展,使其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PDA等其他数码通讯产品上使用。以实现当下所提出的“移动学习、微型化学习”。通过需求扩展可以进一步增进教学活动的有机整体性,通过平台进行对话、沟通、合作,使教师、教育机构和学生、用户之间的关系拉近,而不是各作一方来处理。

四、总结

如今在教育领域运用云服务的案例已经越来越多,比如Google中国、百度、百会网、千脑云电脑网、金山爱词霸英语等。相信随着目前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由云计算技术而产生的云学习模式将会为未来的远程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优质稳定的服务保障,远程教育云在远程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将会对远程教育机构的运作方式带来全新变革和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晶.远程教育中教育技术应用于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12(2):48-52.

[2]唐箭,虢莉娟,龚涛.基于基于云计算的终身教育服务平台设计[J].计算机应用技术,2010(12):43-50.

[3]周鑫,赖麟.云学习:概念的提出与初步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第7篇:现代远程教育实践范文

关键词: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成效;应对策略

在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当中,农村党员干部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能够帮助我国建设好现代化的新农村,巩固我党对于农村的执政体系。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各类人才,农村党员干部长期受到党的先进文化熏陶,能够带领农村人民使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建设属于自己的家园,进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因此,对农村党员干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是现阶段建设我国新农村事业的必然选择,以求最终达到让党员受教育,使人民得实惠的目的。

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出现的问题

1.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缺乏规范化的管理

农村党员干部接受现代远程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农村党员干部的个人知识,也能让农村党员干部带动整体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使得农村人民受到实惠,提高农村人民的基本素质。由于沟通交流不便,某些农村地区甚至出现了重复类型的远程教育设施,不但造成了极大的经费浪费现象,还使得现代农村党员干部接受的现代远程教育缺乏系统化的管理,使得我国农村党员看似学习了更多的内容,但实际上有极大部分都是重复的无用内容,降低了现代远程教育的真正效率。

2.现代远程教育力量较弱

目前,现代远程教育开展的教师培训已经逐渐成形,包含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这些培训方法都对我国的农村党员干部进行了良好的教育培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对于农村党员的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而言,现有的现代远程教育力量还相对较弱,需要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和更新。农村党员干部在接受了多种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之后,对于现代社会上的多种知识内容已经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但农村党员干部难以将这些知识彻底运用到现代农村的建设事业当中,无法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融入农村建设活动当中。这种现象正是由现代远程教育力量较为薄弱所造成的,农村党员干部不能学以致用,自然也就降低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最终成效。

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问题的对策

1.将现代远程教育的终端站点覆盖在各个农村地区当中

发展对现代农村党员的远程教育需要将远程教育的终端站点扩展在各个农村地区当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将各种知识通过远程教学的方式传达给农村党员干部,让农村党员干部更好地接受现代远程教育。

例如,我国浙江省一些富裕的农村地区,当地有关教育部门就根据各个村子当中的人口数目、党员数量和经济发展情况将现代远程教育的终端站点覆盖在了整个农村当中。从数据上来看,该地区已经建设完毕的电信模式站点有3万多个,广电模式站点1.5万多个,可以说,在乡镇和农村地区,远程教育的覆盖面已经达到了100%,在教学实践当中,也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2.将种植养殖大户和党员示范户利用起来,建立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基地

现代农村当中的种植养殖大户和党员示范户,除了能够给农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以外,还能依托这些项目,将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建立在其中,利用这一环境创造更加良好的教学实践氛围,为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较为富裕的浙江省农村地区,有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现代新农村已经依托当地资源建立起了各种符合当地教育教学特色的远程教育实践基地30多个。当地的各个乡镇和农村都依靠本地发展较好的产业园区建立起了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基地,不但给当地乡镇和农村地区的党员干部提供了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环境,还为农村党员干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让农村党员干部能够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真正的学习成果,达到了更好的远程教育效果。

第8篇:现代远程教育实践范文

(一)宏观理论研究

关于这一主题,学者们主要从宏观角度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分析,并一致认为,在民族地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腾飞的必然选择”。杨改学在《现代远程教育与民族教育发展》一文中从国际视野分析了世界九个人口大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情况,阐述了现代远程教育与民族教育发展的关系,认为积极开展现代远程教育,采用现代远程教育改革民族教育,是提高民族教育水平和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佳选择。因此,民族地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应该在总体上遵循从需求选择发展、自力更生与国家扶持相结合、因地制宜与开拓创新相结合、更新观念加速发展的指导原则。红梅在详细分析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意义,顺应各民族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期待,构建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开创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的新局面”。也有研究者从教育立法角度对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政策法规问题进行了解读,认为“在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法制化当中缺少调整规范少数民族远程教育的专门立法,现有的远程教育政策法规对少数民族远程教育来讲,存在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导致了法制盲点的尴尬处境。因此,立足国情及民族地方的特殊情况,建构一套中国少数民族远程教育政策法规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这一研究对于我们开展民族地区远程教育政策法制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还有诸多研究结合地方实际,对民族地区开展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如软硬件配置、师资培训、学习者素质培养、学科建设等,以及应有的举措、发展前景都进行了理论论述和展望。

(二)技术模式研究

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等实时或非实时传输课程及教学内容,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师生分离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远程教育组织系统包括两个子系统:“课程开发子系统”和“学生支持服务子系统”;以及在组织系统中使这些活动与其他活动区别开来的任务范围。研究和探讨远程教育系统模式的构建和优化,以及解决方案的技术实现,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远程教育的效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关于该主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总体阐述;另一类是对远程教育系统的解决方案、平台的构建及技术实现、资源整合、学习支持服务、培训网络建设等具体问题进行的研究。宏观研究认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延伸性、灵活性、手段中介性、管理性等特点,更适合于农村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需要”,继而主要关注民族地区如何结合自身的实际,抓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而更多的研究者更注重远程教育系统具体环节的研究,认为民族地区开展远程教育在模式、支持服务等具体环节上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探讨。通过研究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结合民族地区的教育现状和特点,提出构建民族地区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应该遵循“分级管理,覆盖全区,纵深农村,服务三农”的指导思想,并且“要充分考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及农民的实际需要,有自己明显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还应考虑人才培养目标、管理体系、教学点办学条件、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状况、学员素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地域特点等因素,并对其进行优化与组合,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结构和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方案设计和技术实现的研究上,研究者主要是在分析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构成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诸如资源整合应用模式、教学平台构建与管理、学习支持服务等微观问题的解决策略。

(三)实践应用研究

现代远程教育具有的开放性、延伸性、灵活性等优势为众多的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渠道,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它以成人业余学习为主,以个别学习、自主学习为中心,面向学历教育,面向在职培训,面向自我提高,重点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在西部民族地区开展的教育信息化项目逐渐增多。这些项目多以当地学校作为切入点,旨在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创新使用,改善教育与经济发展现状,缩小东西部地区的“数字鸿沟”。在众多项目中,政府主导推行的“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以“投入巨大、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而闻名于世;而由民间企业千乡万才科技公司推进的“千乡万才工程”,亦以“要用数码科技改变西部贫穷”的理念与为此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而为外界所瞩目。研究者关注较多的是以这两个“工程”为主的项目在民族地区中小学的实践应用研究。研究者一致认为,远程教育以其知识传播快、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的特点,正在成为最理想、最现实的实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途径,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领导者、管理者和中小学教师应该如何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值得研究。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对民族地区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实践中碰到的一系列问题———资源共享及资源库的构建、教育服务成本削减、师资队伍建设、设备配置及使用等,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研究探索。在民族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远程教育的实践思路主要是依托当地的高校,依靠社会力量,借助远程教育的技术优势,构建扩大教育机会、满足当地需求的远程高等教育体系,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支持。除此之外,也有部分研究者重点研究现代远程教育在其他领域的具体应用,如现代远程教育为民族地区“三农”服务的实践探索、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研究、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应用研究、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途径研究等。这些成果不但丰富了民族地区开展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宝库,而且对于促进民族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应用问题,有学者分析指出,西部民族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人文生态,产生了与东部和中部不同的文化和教育的现实问题。“信息化”尽管提供了开放与共享的教育资源,但是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以实现基于生命独特性的教育为根本目的的,其建设与应用本身又是以人的生动发展为重要取向的。所以西部教育发展应当在充分认识西部、了解西部、尊重西部、走进西部的基础上,“把西部的人文资源转化为课件、转化为教育资源,大力开展绿色教育,然后借助网络技术形成网络教育,不仅可以使西部的教育超越东部教育所经历的阶段,极大地促进西部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使西部的民族文化与东部和世界沟通,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和教育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教育”。这一观点无疑为民族地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实践提供了观念参照和理论指导。

(四)问题对策研究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个新兴事物,在民族地区的应用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实践探索中,难免会碰到困难和问题。认真分析远程教育的技术优势,详细考察民族地区的现实状况,反思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对策,这是已有研究所遵循的基本思路。综合来看,民族远程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资金短缺、区域间发展失衡、设备利用率低、资源匮乏、观念落后、教育基础滞后、师资素质偏低。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一一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比如:因地制宜,注重民族性;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远程教育环境;建设适合地方需要的学习资源库;转变思想,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这些措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对研究者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起到重要的启示和引领作用。

二、已有研究的贡献及不足

综观现有的成果,尽管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多问题及解决策略等尚待进一步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研究者对此的关注热情较高,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提出了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但是,已有研究存在着以下不足:首先,研究思维僵化。研究者往往居于权威地位,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套用“理论预设和偏见(Bias)”从事研究,只要研究结果大致符合先前的想象即可。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这一课题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殊性,每一个地区和民族,或者不同地区的同一个民族所面临的问题都不相同,解决策略也必然相异。现有的这种从理论找问题,而不是深入现实去“生发”问题,通过实地研究来修正或升华理论的做法,必然会束缚研究者的视野,大大降低研究成果的价值。其次,从研究队伍来看,处于各自为战、缺乏科学规划的状态。现有关注民族地区远程教育的研究者基本来自于民族地区的高校或研究机构,教学一线或者非民族地区的专业研究者不多,而且研究者之间缺乏对话和合作,这不但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且出现了重复性研究的问题。再次,研究方法单一。除了理论思辨研究外,大量的研究以个案研究方式、问卷调查方法为主,缺乏实地研究、行动研究等,更鲜见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最后,从策略建议看,研究者针对问题开出的“药方”有许多是一厢情愿,或者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没有触及根本矛盾,缺乏可操作性。从受众立场及其现实需求出发而又行之有效的建议和策略少之又少。

三、云时代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未来走向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使得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门槛再一次降低,这给民族地区开展远程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云时代背景下,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也应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

(一)寻找核心问题,深化理论研究

客观地说,现有研究触及了一些现实问题,但是很多是零散的、边缘的、表面化的,研究者真正缺少的是核心问题意识,并没有找到本质的、核心的问题,即“活”的问题,从“活”的教育实践生活生发的真问题,习惯于从书本、学科规范、既定的所谓理论出发,想当然地设想和安排一些“问题”。我们认为不仅在远程教育、民族教育的研究领域,甚至所有的教育问题研究都应秉持眼光向下的姿态,走进实在的教育生活,观察或体验“活”的教育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不走进去,不去研究那活的教育,只逗留在既有理论圈子里,怎么从活的教育中找出能够升华的东西。研究那活的教育,走进活的教育,才是‘学’的发展之源”。这种关注实践策略的研究导向,是以问题为中心的,通过“活”的问题的思考、研究、论证,去提炼、修正、升华理论。因此,“活”的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亦是研究的归宿。

(二)扩大研究力量,优化团队结构

民族地区远程教育研究这一重大课题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种研究力量协同参与,做好系统规划,形成研究团队,分工协作,方能形成气候。针对目前的状况,笔者呼吁更多的研究者参与进来,理论者与实践者合作,东部研究者与西部研究者合作,少数民族学者与汉族学者合作,优化团队结构,互通有无,实现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双重共享。

(三)改变研究思路,建立对话关系

这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指民族地区远程教育研究既包含理论研究,也包含实践研究,但这两者绝不是割裂开来的。要消除理论与实践的对立,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平等、开放的对话关系,取长补短,提升研究的价值。二是指研究者要融入具体的情境中,站在既是局外人、又是当事人的角色来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与“研究对象”之间建立平等、开放的对话关系,获取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三是指研究的思路应该是自下而上的,以改善民生思想为理论指导,站在受众的立场,不仅要研究“给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要什么”“缺什么”,从满足民族地区最迫切的需要出发,探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有效策略。

(四)创新研究方法,提升研究品质

第9篇:现代远程教育实践范文

远程教育是通过技术媒介传输信息和知识实施教与学的活动。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运用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特别是因特网技术为主要手段,在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的指导下,融面授和自学等传统教育形式,实现同时异地或异时异地进行远距离教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是面向大众、大规模培养人才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高等教育形式。

二、现代远程教育教材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从总体上看,现代远程教育教材虽然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但依然存在着针对性不强、适用性不高、实用性不强、设计制作水平不高、内容不够先进缺乏互动等问题,使得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感到不方便,实践与学习脱节,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远程教育理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特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认识不足。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学生和老师在时间和空间对应上的灵活性,这样的灵活性造成学生主要依靠教材资料以自学的形式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及掌握。然而很多教材编写者的思路还未转变,还在按照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的要求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教材的编写,导致教材学术性强、知识点叙述跨度大、内容偏深,不适应远程自学的需要,不能充分体现和适应远程条件下教和学的特点。

2.教材编写者责任心不强缺乏科学设计。由于缺乏责任心,尤其是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其缺乏认识。编写教材时,仅在每章、节的开头用一段文字叙述教学目标,再在结尾小结章、节内容,或设置几个思考题,采取这种“戴帽”与“穿靴”的办法敷衍了事,每章的基本内容仍照搬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另外简单的教材拼盘,既增加了学生购买教材的经济负担,又造成资源的浪费。

3.教材编写缺乏对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的诉求分析。大多数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者都是在职人员,他们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进行学习,因此更加注重效率,目的在于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他们掌握最核心的知识是编写教材的关键所在。而现阶段我们看到的这些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编写的教材适用性不强、实用性不强、互动性不高,增加了学习难度,没有迎合学习者的需要,满足现代远程教育课程的要求。

4.案例引用较少,教材修订少,时效性差。很多现代远程教育教材在内容上仅仅是知识点的堆砌,缺少对知识点的分析和举例说明。没有例子的教科书阅读起来更像是一本说明书,不利于对知识的传递和学生的理解。另外,一些教材没有与时俱进,纸质教材讲述及引用的观点和理论已经落后或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教材又缺乏及时更新,所学知识不足以帮助学习者提高自身解答疑问,就会极大地降低教材的权威性,甚至使学员对所学课程产生怀疑,打击其学习积极性。

5.习题设计单一。一些现代远程教育教材的习题设计只简单注重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考察,缺乏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学习的功能,这种对教科书的重复,对解决实际问题没有任何帮助,而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往往是成人,他们希望所学知识可以指导实践,最好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使用,而这样的习题常常起不到帮助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也让学员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

三、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教材编写质量的措施

1.做好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的需求分析,鼓励学习者为教材编写提供建议,参与教材的编写。现代远程教育还算处于探索阶段的新事物,关于教材的编写也没有太多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而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即教材的使用者本身,也是一个新出现的,缺乏对其研究的群体,因此研究教材使用者应该是编写教材的逻辑起点之一。另外听取学习者意见,应该是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教材质量的关键。

2.成立现代远程教育教材专门编写组织并做好教材的审定、评估和评奖。现代远程教育的教材种类多、形式丰富、学习对象特殊,教材编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教育学家和媒体专家的共同参与,确保教材在内容上具有学科的准确性和前瞻性。同时要成立评审委员会,确保教材的权威性、延续性和稳定性,对学习者负责。一段时间后要对教材进行评比,表彰精品教材并组织教材编写单位开展学习,促进教材质量的提高。

3.实现现代远程教育教材载体的多元化。作为与现代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现代远程教育,教材形式应该包括纸质教材、学习指导手册和光盘以及网络学习资料等,运用多种载体的教材,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教学信息。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优化配置多种媒体教材,充分发挥多种媒体教材的优势,加强教材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