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广播电视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广播电视行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国际上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的产业”。创意产业的关键在于人才,在于特定人才群的创造力。根据文化人才个性鲜明、难以替代、流动性强、聚合性弱等特点和规律,不能简单的通过“官本位”来实现人才的个人价值,而是更需要采用灵活开放的用人机制,对人才不求全责备,用其所长。
一、激励机制的结构分析
激励是指通过满足职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即要设法使职工看到自己的需要与组织目标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处于一种驱动状态,他们在这种状态的驱动下所付出的努力不仅满足其个人的需要,同时也通过达成一定的工作绩效而实现组织目标。
动机和需要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即人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得到回报的在心理或生理上的需求。这是激励需要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目标是指行动所要得到的预期结果,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目标同需要一起调节人的行为,把行为引向一定的方向。可以说目标是行为的一种诱因,具有诱发、导向和激励的功能。
绩效指人们的工作成果并加之于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绩效的高低不在于工作量的大小,而在于工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从以上四个概念入手就可以给我们所要构建的人才激励机制下这样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人才激励机制就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职工采用一定的激励方式和手段,使组织目标与职工的需求动机相联系,并结合职工的工作绩效,增加职工的满意度和成就感,进而促成组织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有机的管理体系。
二、人才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人才激励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随着当前业务不断发展,做好工作、解决好问题则越来越依赖于员工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通过激励可以使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性,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按时计酬仅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到充分激励的能发挥80%―90%。即同一个人经过充分激励后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这说明,在激励与不激励的情况下,员工能力的发挥有很大差别的。二是通过激励可以使员工充分发挥潜能、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由此可见,激励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三、人才激励机制采取的有效手段
1、晋升激励。晋升激励分为管理通道和专业通道的晋升。传统的晋升通道主要是管理通道的晋升,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尤其广播电视行业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很高员工,专业技术型人才还需要通过专业通道的晋升实现自身价值,比如记者岗位,就能通过专业技术通道逐步晋升为高级记者、首席记者等高层级专业岗位,而晋升到专业技术岗位的高层级后,薪酬待遇将高于相应的管理岗位,这种晋升机制主要是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并通过晋升获得薪酬激励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让专业人员安心服务于岗位,营造了良好的人才竞争氛围。
2、事业激励。事业激励主要是以人才自我管理为主,为员工规划清晰的职业生涯前景,为人才拟订预见性的培养计划,加强人才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丰富员工知识,以此激励事业的更好发展。主要手段有:加强员工进行培训,广电行业的是需要不断创新和接受新技术、新信息的行业,人才对学习培训的机会都非常看重,可以通过外出学习交流、加强专业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素质,并实现事业激励;给员工提供重要的工作机会,比如独立负责一个项目、带领一个团队等,让员工在这样的工作机会中获得自我实现的需求。
3、文化激励。一个单位的文化氛围是单位竞争力的核心,因此,要注意引导事业从实际出发构建特色鲜明的单位文化。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将事业文化真正融入各类人才的思想中,使单位文化成为事业人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才勤奋敬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凝练出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事业精神,激发员工巨大的工作热情。
四、进一步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思考
1、年薪制。广播电视行业这种需要大量创意型和开拓性人才的行业,可以参照现代企业化管理,对重要的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人才如知名主持人、优秀制片人和节目创作人员实行年薪制管理。
2、绩效考核奖励制。将绩效考核与收入紧密挂钩,从年度考核期内利润增值的一部分作为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的奖励激励,提升人才的积极性。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工程;应用
0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应用,特别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技术之一,不但增强了广播电视的功能,还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科技含量,使广播电视能够实现多种先进技术的集成。从目前广播电视工程来看,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技术不但提高了广播电视的传输效率和清晰度,还解决了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施工难点,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优势,使广播电视工程能够更好的服务用户并满足用户要求。
1 计算机技术与广播电视工程结合的必要性
由于用户对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广播电视事业也着力构建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传输系统,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难题。所以,计算机技术与广播电视工程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1.1 是提高广播电视传输质量的必然选择
在目前广播电视传输过程中,对传输质量要求很高,为了保证广播电视传输质量满足要求,广播电视工程积极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保证传输质量满足要求。
1.2 是解决广播电视传输难题的必要手段
我国广播电视工程发展较快,目前对于广播电视工程传输中的技术难题均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作为主要的解决手段,从根本上提高了传输质量。
1.3 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必要措施
考虑到广播和电视用户对信号传输质量以及广播和电视功能的现实需求,广播和电视工程必须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计算机技术与广播电视工程结合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必要措施。
2 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2.1 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内容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的传输从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变成了数字信号传输,不但信号质量得到了保障,传输效率和传输效果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中,媒体内容主要为普通的音频和视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也主要是模拟信号的传输。由于模拟信号容易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传统的广播电视内容的传输过程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素。受到这一因素的制约,广播电视在媒体内容上无法做到更新。因此,计算机技术改变了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使广播电视的传输效果更加理想。
2.2 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网络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随着传输理论和交换理论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首先,融合后的新一代网络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宽带数字应用平台,使原来在传统窄带网上不能实现的多媒体应用、大量数据的自由交换,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这将进一步促使网络用户的发展,它们开始在技术上趋于一致,并在业务上相互融,从而对网络的传统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结合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不同特点,通过其数据信息、音频信息、图像信息和视频信息的融合,将互联网在传输方面研究的成果(端对端的通信和组播通信等)与有线电视网有机地融合,构架成数字媒体网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所以,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网络中改变了传统的传输方式,增加了网络传输的方式,提高了传输效率,增加了广播电视的传输范围,使广播电视工程更符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2.3 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操体计算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制约当前高性能计算系统与应用发展的(off -The-Shelf)结构,即采用商品化的部件构建系统的技术,技术简单、成本低、但实用性能差。一是定制结构,指构成系统的主要部件,如处理器、互连网络、基本系统软件都是专门定制的,实用性能高,但技术复杂、成本高。SMP与机群已成为高性能计算机的主流。随着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和深人,包括大型科学工程计算和海量数据处理两个方面,网格计算成为了拓展高性能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手段,一些新概念计算技术研究正在兴起,如量子计算和光计算。
此外,在高性能计算系统中,存储(Storage)由于存放了最重要的资源(数据)而成为非常重要的部件。不论从技术、业务,还是市场来看,近十年来存储的重要性持续上升。事实上不只是计算机需要存储器,在互联网络、通讯、广播电视和数字家电等领域对大容量存储器的需求也会更加迫切。
3 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取得的效果
计算机技术由于独有的特点,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得到了重要应用,不但改变了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同时还提高了广播电视的传输效率,因此我们应对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3.1 计算机技术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含量
应用了计算技术之后广播电视工程在传输方式、媒体内容、媒体网络和操体计算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增加了广播电视工程的传播能力,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含量,让我们对计算机技术有全新的认识。
3.2 计算机技术增加了广播电视工程的融合能力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广播电视工程有效融合了多种相关技术,使广播电视工程的整体技术能力得到持续提升,丰富了广播电视工程的内容。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增加了广播电视工程的融合能力。
3.3 计算机技术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效果
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工程在传输方式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改变了过去模拟信号传输方式,增加了数字信号传输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效果,满足了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要求。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但改变了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同时在媒体内容、媒体网络、操体计算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和突破。因此,我们要对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有正确的认识,要总结其应用取得的成果,推动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全面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性存.“以太”本地计算机网络的性能特性分析[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10).
[2]方家骐.图形核心系统GKS的评价[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11).
【关键词】新形势;广播电视;网络发展;运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广播电视作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一种传媒载体,受到许多人士的熟知与重视,并在经济领域成为许多投资人士的目标项目。与传统的网络相比,有线电视在双向、高速、宽带、低成本、多功能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这些优势广播电视网络奠定了其在节目传输、商业、通讯、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地位。但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面临着空前的压力,为了在传媒行业之间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广播电视就必须在发展中转换角色,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
一、广播电视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广播电视产业缺陷
广播电视从上世纪二三十年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一次次的更新换代,在人们的不懈努力中,广播电视凭借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力以及通过电视广告等形式的商业运作模式,成为了传媒发展中最炙手可热的形式。然而,由于资源供给在传统的封闭式媒体资源供需体系中存在结构性短缺,对总体资源的使用率有着一定的制约效果。并且由于广播电视传媒在组织结构设置、节目制作机制、行业定位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常常出现认识的偏差,对广播电视传媒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市场竞争力。总结来看,有以下四点缺陷:
1.广播电视的组织结构不能适应现代媒体的要求。
2.人们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定位比较模糊,政策给予的空间相对比较封闭。
3.人力资源管理较为落后,缺乏相应的市场竞争。
4.广播电视的节目缺乏规范的市场,经营理念较为僵化。
(二)传媒形式的多样化,导致广播电视观众流失
中国传媒的多元化是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早在上世纪后期就已经稍具规模,在多元化形式的初期阶段,广播电视传媒的竞争压力较小,整个传媒格局比较稳定。但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传媒形式在原来的广播电视基础上大大丰富,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媒体的地位逐渐与广播电视传媒相抗衡,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着逐渐取代广播电视的势头。也正因为互联网本身的特点,使得广播电视传媒的观众不断流失,这对数十年来受到观众青睐的广播电视传媒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国内外资本大量流入中国,加剧了广播电视传媒的压力
1.作为经营主体的民营资本进入到了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上,并涉及到其他的广播电视产业。
2.外资进入中国广播电视市场变得更加容易。
3.利用电信、卫星、网络等介质影响了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
4.由于外资对广告的经营,导致国内的广播电视广告经营形势严峻。
5.通过合作制作节目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
二、广播电视网络运营的特点
(一)广播电视网络是政治和文化产业的传媒工具
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就是广播电视网络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的统一,同时,广播电视也是重要的文化产业。目前,政府是控制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的主体,因此,通过广播电视媒体来宣传政府相关的理念和措施是必需的。而电视网络同样也是巨大的文化产业,它不仅能为人们提供音乐、电影、电视剧等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还利用音乐类比赛节目、选秀节目等表现形式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从经济和文化两方面带来产业的繁荣,达到共同进步。
(二)政府垄断广播电视网络
在我国,媒体主要是为政府服务的,政府有权利有义务对各级广播电视媒体进行管理,保障广大人民能够吸收丰富的文化,从而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
(三)政府和市场对广播电视网络共同调整
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下,政府和市场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广播电视网络的自身服务属性可以看出,由于市场规律往往不能约束广播电视网络,因此广播电视供求表现就通常是由政府向消费者进行提供相应的政府行为。根据广播电视网络在提供节目上的商品属性上来说,广播电视网络必须按照一定的市场规律来进行相应的生产、交换以及消费,这是市场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三、限制广播电视网络发展的原因
(一)传输网络布局不规范,缺乏长期规划
在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初期,由于没有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再加上地方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缺乏和其他省市的沟通,造成个别区域的电视传输网络布局不合理,给后期扩建带来阻碍;另外,在信号的兼容与传输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对有限电信号的传输质量产生影响,给当前发展带来矛盾。
(二)技术不达标,运行资金不到位
广播电视网络虽然经历了数十年的不断发展,但作为高科技水平的系统工程,许多技术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再加上即使一些问题能够从技术层面予以解决,但由于资金的缺乏,使得这种实际操作成为一种愿景。除了上述政府限制会导致资金不足外,还与广播电视的运营模式存在较大的关系。由于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在融资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缺乏相应的改革措施,只是单纯地依靠广告收入来进行整个广播电视产业的运转,大大加剧了运转的难度,导致广电产业停滞不前。
(三)产品不符合要求,服务体系模糊
广播电视媒体,虽然是一种产业结构的模式,但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的领域范畴。因此,它需要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进行具有个性化的文化传输。而我国大部分广播电视人员都缺乏这样的认识,对服务对象以及服务细则都缺乏一定的了解,从而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都不能被大众接受和认可,使得市场对广播电视的期望大大降低。
(四)创新意识滞后,服务方式有待改进
对于广播电视网络发展来说,由于具备优势资源,因此在技术引进、设备更新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业务更新、服务方式更新方面却相对滞后,甚至一些地区仍沿用几年来的传统服务模式,不能符合时展需要,客户受众不能体验更好的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四、广播电视的运营策略
根据上述广播电视的运营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对广播电视产业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找到新的突破点。
(一)建立优质的服务平台
为了提高广播电视的质量,相关部门就必须建立起优质的服务平台,通过网络通讯、计算机信息处理等现代手段,将广大的用户信息容纳到一个数据库当中,并借助专业的信息管理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二)转变广播电视网络模式
由于传统的广播电视网络的网络职能过于单一,广播电视节目通常都是单向传输,除了能够保障节目的正常播出以外,很少对系统外的业务进行接触,使得整个广播电视网络系统缺乏一定的资金。因此要想实行产业化经营,就必须实现广播电视网络的专业化和多元化。抓住市场的动向,对市场进行细分处理,明确群众用户的信息动向。具体来说,就要先对客户进行分类,对于广播电视的忠实观众,可以利用优质的服务质量来进行维持,对于可争取的用户就需要凭借专业的管理手段与营销模式进行拉拢,对于一些从不关心广播电视的用户来说可以选择暂时的放弃,当有较好的时机时再进行进一步的拉拢工作。接着就要对各阶层的用户的消费模式、行为习惯等基本情况进行把握,明确市场的基本形式。从而转变广播电视的模式,使之更加适合大众的口味。
(三)实现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技术创新的步伐逐渐加快,除了推动业务的全面发展以外,也给客户带来全新体验。我国广播电视网络虽然起步较早,但是创新动力不足,客户端的服务效果不理想;在当前电子化、信息化发展时代,广播电视网络必须强化技术创新,实现内部业务的整合,更好地发挥新型产品优势,为客户带来舒适、流畅的服务,增强广播电视网络的市场份额。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传递高度发达的今天,整个传媒形式都异常严峻,要想将广播电视网络更好地发展下去,就需要相关部门与人员的高度重视。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的自身优势,并找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纠正,从而才能将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壮大,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
参考文献
[1]方雪梅.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关键词】农村有线电视;认识;方法
我国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存在着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的差别,尤其存在着城乡之间的差别。一方面为了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电视文化品味需求,国家总局提出要加大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联网力度,改革现在的分级分散的管理体制为城镇居民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看到占我国人口70%以上的农村有线电视正处在起步阶段,发展农村有线网络,普及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解决农民看到看好多套电视节目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广播电视工作的重点。
1. 提高对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的认识
1.1要用市场的眼光看准农村有线电视的发展时机。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外商家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农村有线电视这个尚待开发的巨大的潜在市场。当然,开发这个市场是一个庞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其难度甚至胜过当前全国正在进行的城镇有线电视的整合联网。我们要认识到它的艰巨性,也要用战略的眼光看到它的诱人前景。现在,开发农村有线电视的时机基本成熟,存在着以下一些有利因素:一是我国改革开放进行了二十多年,农村经济有了一定基础,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电视机基本普及。二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有更高的要求,这部分人不仅引导,而且带动着农村文化市场的需求方向。三是广大农民有渴求获得新信息,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强烈欲望。四是广大农民渴望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
1.2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市场要有种紧迫感。
(1)农村有线电视这是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向农村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有线电视,是县区扩大生存空间的唯一出路。所以县区广播电视部门应该把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作为事业兴旺发达的第一要务来抓。就目前来说,我们广电部门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已是时不待我,机不可失。县区广播电视部门的现实是:区镇有线电视用户的发展几乎饱和,而开发增值业务,还受到当地经济基础、居民生活水平、资本和需求等诸多因素制约,所以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开展有线电视的基本业务服务是县区广播电视部门今后一个时期的主攻方向。
(2)作为县区以下广播电视部门,如果把发展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普及农村有线电视,将会有着广阔的前景。运作得当,不仅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而且将成为县区广播电视事业又一个具有突破性的可持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1.3要有生存空间的危机意识。
(1)县区广播电视部门守着集镇那二亩三分田,目前还过得去;但是有些县区广播电视部门,特别是乡镇广播电视站,已显现出危机的端倪。不转变观念,不寻求新的发展,看不到农村有线电视的潜在市场,我们将坐吃山空,今后的日子将过得更加艰难。
(2)农村广播电视部门开发农村有线电视,尽管这是一条艰难曲折的市场道路,但是这个市场很大,当形成一定规模后,就会带来规模效益。只要我们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就绝不会亏本,只要我们真诚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就一定会有收获,只要我们管理和服务到位,就一定会有盈利。
(3)农户装上有线电视是一家老小都可看,一年四季都享受。电视文化既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也给农村治安带来好处。总之,发展农村有线电视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事实事。
2. 探索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的方法
发展农村有线电视,必须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农村的经济环境。抓住机遇,找准契机,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将大有作为。
2.1紧密结合农村实际不断调整网络建设发展策略。
农村有线电视的发展、巩固、维护、收费有其不同于城镇的自身的特点,照搬城镇的管理经验模式行不通。怎样确保农村有线电视稳步健康增效地发展,这是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这些年,我们每年下基层,搞调研,深入农村田头,走村串户,听取农民的意见,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不断调整我们的策略,保证了农网不垮,逐年壮大,用户不散,逐年增多,确保了农民利益和有线电视网络经营者利益双赢。
2.2本着“着眼长远,积极稳妥,保本微利”这一基本原则,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是我们的生命线,用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为促进用户入网,去年我们取消了入网费,下调了安装费、维护收视费标准。信息、网络的特点是成本集中,服务成本随着服务面的扩大而迅速摊薄。有线电视用户越少越亏本,用户越多越有利。所以,一旦建立一个网点,就必须花力气发展有线电视用户。
按照《2009年全国打击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违法犯罪专项斗争工作方案》的要求和《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关于切实做好广播电视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市结合客观实际,按照大力宣传、打防结合、群防群治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了广播电视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有效遏制了盗窃、破坏广播电视设施案件的发生,确保了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现将市广电局广播电视设施安全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充分认识广播电视设施保护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广电系统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广播电视设施保护的重要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层层部署,落实到人,从严从细,切实加强广播电视设施保护,防范各类盗窃、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广播电视设施的安全。
二、建立健全广播电视设施保护防范体系
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采取了人防、物防、技防等多种措施,建立健全了应急预案,严格按照《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甘肃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强化日常安全管理与维护,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加强协调,组建了专群结合的巡护队伍、建立了巡护机制,配备了车辆和防护装备,切实加强对案件多发线路、地段、时段的巡逻防控,确保了广播电视设施安全。共建立治安保卫机构8个,现有治安保卫人员40人,投入防范资金22.95万元,组建专职巡护队伍50支,队员134人。
三、加大广播电视设施保护宣传力度
全市各播出机构大力宣传《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2009年甘肃省打击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专项斗争工作方案》等保护“三电”设施的法律法规,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利用专题报道、张贴标语、制作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保护广播电视设施的重要性,为深入推进“三电”专项斗争的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自专项斗争工作开展以来,在电台、电视台共播出专项斗争新闻180条,公益广告129条,宣传相关法规累计播出428小时。
关键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分析;应用策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广播电视对网络的依赖性日益壮大。节目是否能安全播出是所有工作人员最重视的问题,如何保障广播电视节目准确无误的播出,使大众适时了解社会和时局的变化,网络和信息安全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所要面对的新挑战。
1广电行业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
广电系统的各相关部门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日常保护工作相对完善,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采用了行业技术安全的要求和政府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了保障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各部门相对做出了技术措施,将所属的信息系统备案采取相应的保护,并对可移动介质进行监控。虽然对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系统保护工作特别的重视,相应的工作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是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问题不可小觑。
1.1网络及设备防护能力较弱
相关部门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进行了充分的隔离,在网络边界设置防火墙等,但还有部分单位没有根据系统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防护手段来保护信息系统。有些单位虽然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可设备不够先进满足不了技术的要求,无法实现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等检验的要求。系统和数据库的服务器、安全口令、网络设备过于简易,更换时间较长。有些单位不重视审计功能,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系统都没有审计功能,没有定期分析,没有对系统进行不定时的检测升级,对访问和操作异常的情况置之不理。
1.2网络安全应急准备不足
部分单位指定的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低,没有根据网络和系统的变化进行修改升级。从未演练过黑客入侵、病毒植入等应急措施,没有应急支援队伍,没有必须的应急物质保障,对突发状况完全没有全面保障,存在着致命的威胁。
1.3资金保障不稳定
信息系统安全维护工作是一项需要双防的工作,即人防、技防。当然,安全工作的正常进行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只有保障资金的充足才能确保技术的质量,许多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没有充分考虑预算费用,致使资金保障不足,技术系统因没有资金更换过时老化,有限的资金在防入侵、攻击、篡改方面的投入甚微,致使系统安全的保障能力较弱。
1.4专业人员不足
因编制和经费的限制,网络系统防护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现有的相关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没有相关的技术培训,没认识到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突发状况无法应对,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隐患。
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应用策略
2.1广播电视内容的安全播出
2.1.1网络传输系统的安全传输机构有效的防范、抗击非法信号的侵入,安全设备进行安全检测,重要的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排除一切破坏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干扰,这不仅需要广播电视单位自身有效的维护网络安全,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保障。2.1.2设备和人身安全广播电视节目作为国家和人民言论的重要途径,广播电视节目承载着传播先进文化、引导社会舆论等很多不同的任务,必须要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生产顺利。为优质的播出做好物质基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因为广播电视播出设备容易磨损腐蚀,所以做好日常维护工作是必要的。设备及网络作为保障广播电视的正常运作播出重要工具,要保证所有节目在制作、播出的全过程是安全的,要保证设备长期有效的运转,确保广播电视用户能够获取所需的广播电视的内容。
2.2广播电视系统技术维护
2.2.1传输和播控系统随着信息化新型广播电视技术的普及,节目播出的频道、时间日益增加,面向群众更加的专业,细化。播出不断地多样化,综合性播控系统已经出现,使调度更加的灵活;传输手段的多样化,数字压缩、卫星传输等传输手段层出不穷,这些系统和传输手段解决了容量不足和覆盖面不够的问题,使广播电视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2.2.2科技化的系统科技的发展促使系统的发展迅猛,系统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多功能化,系统的发展使电视广播在功能和质量上取得了巨大的改善。这更说明了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对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运行监测,审计管理,及时对存在的风险作出预案,做好万全的准备,加强日常管理提高防范意识。
2.3做好广播电视安全维护工作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大致分两类:例行维护、应急维护。例行维护和应急维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2.3.1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制度1)职责分配:健全管理机制,设立广播电视信息系统技术维护的管理机构,分配专业人员,分工负责,机构与职责分配明确,制度体系完善,严格执行监督。2)管理提升:维护管理的技术人员必须渗透到每个环节,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与操作规定,违章处理也必不可少,使维护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效率和保障。3)监督体系:工作过程中,相关人员制作业务报表,监督运行情况,建立技术档案,以便于分析和管理。2.3.2技术人员的思想建设工作要对技术人员经常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及认知水平,让广播电视节目跟上时代的脚步;要经常对技术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工作中,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工作,使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2.3.3深入了解设备及工作原理设备是否能够长期有效的工作,保持安全优质的状态,和平时的维护是否合理紧密相关,机器出厂时的验收报告是最可靠的参考资料,应予以重视。此外维护工作的过程应有详尽的记录,以便日后核查。设备出现故障要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及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时判断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最好能推断出具置与原因。广播电视系统的设备线路十分复杂,出现故障,必须从设备及电路工作原理上进行分析,推断,并使用检测仪器进行检测,科学、综合的判断,用最快的速度使设备回复正常的工作状态,因此对维护系统的技术人员有着极高的要求。2.3.4维护设备应注意的问题1)维护设备切忌主观臆断。维护设备时,应以定期的检修为主,对易损坏、腐蚀、运作频繁的元件的检修要更加的细致,检修的次数也应增加。维护设备切忌主观臆断,不能单凭经验判断就下定结论,应冷静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未确定故障之前不可随意维修设备,否则会扰乱检修,掩盖真正的原因,要根据事实,具体分析,提前预测,将一切可预测的故障扼杀在摇篮中。2)维护后必须总结学习。维护设备后要及时做记录总结学习,必要时应就某个问题进行研讨,深刻剖析问题的原因,解决措施和维护技巧,提高技术维修人员的能力,为以后的系统技术维护打下坚固的基石,提高工作效率,做好维护工作,防患于未然。3)养成良好的习惯。技术人员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正确的使用测量仪器,按期检查维修,要熟练地掌握技能操作。要了解设备所需要的环境,设备维护要做到温度和湿度适中,无灰尘等,还要注重日常的清洁。工作中要有安全意识,要保证自己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发生。4)合理的降低成本。合理的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注重日常的维修中使设备延长寿命,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增强节约意识,完善检修防护措施,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系统的安全,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3结论
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保障了政令畅通,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安定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广播电视的安全可以说和国家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加强技术监管,健全技术维护管理体系,做好技术人员的思想建设和技术培训工作,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作者:李芳 单位:青田县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从目前来看,实现新闻网站和广播电视的融合,不仅是广播电视媒体正视自身缺陷,应对信息化时代需求,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必然,也是新闻网站得以成功建立和快速发展的需要。实现新闻网站和广播电视的融合,是非常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弥补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缺陷
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是通过无线电波或者导线,向相应区域传输音响、图像节目的传播媒介,其传播的内容是固定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受众对于节目的主动选择性,也无法对自己喜欢的节目进行随时、反复收听或观看,在新闻传播方面缺乏良好的交互性。将新闻网站与广播电视相互融合在一起,能够利用新闻网站自身良好的交互性,在传播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自由性和无限性,以及在传播方式方面的多样性,为受众提供主动选择的空间,产品那从而弥补传统电视媒体存在的单向传播的缺陷。
1.2帮助广播电视媒体突破发展瓶颈
在发展初期,广播电视媒体凭借自身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以及形象化、及时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得到了广大受众的欢迎。但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当前,我国广播电视媒体遭遇了发展瓶颈,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问题,一是拓展空间不足。以我国的有线电视为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有线电视用户已经基本趋于饱和,用户年增长率不断下降,很难有较大的提升,加上线性传播方式的限制,其覆盖面也难以有较大的发展;二是受众休闲消费方式的变化。互联网和手机新闻等的普及,使得受众上网时间不断增加,在广播电视方面消耗的时间也必然随之减少;三是自身固有优势的丧失。尤其是对于中小型广播电视媒体,在新闻节目中原有的地域性优势和实效性优势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而逐渐丧失。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行业的长远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将其与新闻网站相互融合,能够利用新闻网站的各种优势,实现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化和升级,推动其长远、稳定、健康发展。
2.新闻网站和广播电视融合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在广播电视媒体中融入新闻网站,最为重要的意义,就是能够促进其各自优势的相互融合,实现新闻网站和广播电视的共同发展。从目前来看,伴随着数字化媒体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社受众的多元化需求,遭遇了发展瓶颈,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引入新的网络化技术,实现与新闻网站的有机融合。而对于新闻网站而言,虽然立足于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等的基础上,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但是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一个新闻网站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而且耗时相对较长,在受众群体的拓展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将新闻网站与广播电视相互融合,能够继承广播电视媒体的各种资源优势,减轻网站建设的负担,提高网站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实现新闻网站和广播电视的相互融合,是一种互利双赢的对策,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3.新闻网站和广播电视融合的发展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动新闻网站好广播电视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发展策略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发展策略不合理,不仅无法充分发挥新闻网站和广播电视各自的优势,甚至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充分重视起来,立足社会发展,从受众的需求心理出发,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选择恰当的发展策略。相关实践证明,在新闻网站和广播电视融合的过程中,较为有效的发展策略包括以下几种。
3.1加快融合步伐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数字化媒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于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但是其自身也迅速出现了相应的发展瓶颈。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社会发展以及受众的实际需求考虑,应该立足自身实际,进一步加快新闻网站和广播电视媒体的融合步伐,实现互利共赢。例如,可以在广播电视中引入相应的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方便受众可以利用相应的设施,从网络上直接下载有关信息,从自身需求出发,对电视节目进行选择,也就是当前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的网络电视、数字化电视等;而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广播电视节目的相关内容进行直接压缩,放到相应的新闻网站上,提供给网络用户进行浏览,或者利用广播电视的各种优势资源,构建相应的新闻网站,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3.2增强受众互动
一直以来,虽然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我播你听(看)的单向传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媒体与受众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无法及时了解受众需求的变化以及对于广播电视媒体的意见和建议,存在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节目的质量也就难以获得突破性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广播电视应该大力借鉴新闻网站的优势,增强受众互动,实现由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的转变,提升自身的亲和力,迎合受众需求,在拓展受众群体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稳定发展。
3.3创新媒体形象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节目日益丰富,图像质量不断提高,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但是从根本上看,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管理模式并没有发生变化,很容易引发受众的倦怠心理,造成受众群体的流失。针对这种问题,广播电视媒体可以借助网络的各种优势,对自身进行重新包装,创新媒体形象,以吸引受众的目光。例如,可以在相应的新闻网站上,进行自我形象宣传,通过电子邮箱、论坛等形式,加强与受众群体的互动交流,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对媒体进行完善,提升媒体自身形象。
4.结束语
关键词: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陕西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063-02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广播电视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陕西近年来大力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关系到陕西公共文化发展的整体进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就是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它以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为目标,以传输覆盖网络等基础设施为基础,以广播电视频率频道为载体,以政策信息、新闻报道、文化体育、影视娱乐为内容,综合了技术服务、内容服务、政治服务、社会服务及平台服务等多重功能[1]。
新时期,面临各种困难与多重任务,广播电视作为农村群众获取各种信息最为普及、最为便捷的大众传播媒体,在政令信息、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相较于城市,我国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传递信息手段比较落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对农村居民来说显得尤为必要。
据悉,在2010年7月陕南特大暴雨洪灾中,凡是通了广播的村镇,由于村民能通过广播及时了解汛情并安全转移,均未出现人员伤亡事故,广播被灾区群众誉为“救命喇叭”。
构建完善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60多万个行政村中,有30万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约4600万农民群众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这说明农村广播电视发展现状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相当的差距[2]。
陕西从1998年开始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十一五”期间投入3.5亿元,安装92余万套“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完成了35033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使92余万户近400万农民看到了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同时完成了71座无线广播发射台建设,初步建起农村公共广播电视覆盖网络。但总体而言,陕西距离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十二五”目标依然还很远。而且在新时期,面临新的任务与挑战,陕西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体系依然还不完善,而且存在诸多问题。
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建设农村广播电视公务服务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村信息化程度,但因客观条件所限,陕西一些农村地区依然处于缺位状态。陕西是我国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与发达省份相比,最显著的人文地理特点是地广人稀、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文化落后。
除了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陕西农村大部分地区环境特殊、信息闭塞,形成了人口、 资源、 环境的尖锐矛盾,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依然缓慢。一方面,因交通不变、信息不畅、人口居住高度分散等因素的存在,陕西农村地区发展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所需的资源成本较大;另一方面,受到生存环境限制,陕西农村发展广播电视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极度短缺。尤其在一些特殊区域,如秦巴山区、陕北高原等,受到客观环境所限,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更是举步维艰。
除了自然环境,农村居民接受信息的方式与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儿童以及妇女已经成为陕西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主要居民。这些群众当中的一部分市场经济观念,信息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淡薄,因而对广播电视信息服务的需求不高。还有一部分群众即使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但也因文化程度低、劳作忙、没兴趣等主客观原因,不愿意再接受任何新的变化,以免扰乱旧有的生活习惯。其实,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在陕西农村不能得以快速发展,一方面因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低,配套设施的完善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内容由政府推进,并未显现农民积极需求意向,建设中农民积极性不高。
当然,在陕西经济较发达的一些农村地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较早,而且较为完善。但功能单一,不能完全发挥大众传媒的功能也是一大现实问题。陕西省现有107个县区、1581个乡镇、27461个行政村、约6.7万个自然村,于2010年率先在全国开始实施农村广播应急网工程,2012年建设完成。
当前,已完成17534个行政村广播室建设。农村广播应急网的建设实施,提升了农村处置应急事务的能力,强化了农村基层组织作用,特别在9月份秋季防汛抗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的欢迎。但这些应急广播除了在特殊时期发挥应急功能外,平常大多闲置,并不能向村民提供文化知识,满足村民的信息需求。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建设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设施,不能完全使用,甚至闲置、荒废的现实,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陕西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
三、如何促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进程
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要求。近年来,国家实施的西新工程、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大大改善了西部边远地区广播电视设施条件。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和配套的政策支持,陕西农村一些地区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出现了“反盲”现象。
在一些高原、山区等区域,广播电视覆盖难度依然很大。目前陕西农村各乡镇广播电视公共设施都是由原乡镇广播电视站筹资兴建,随后靠自身力量滚动发展起来的,均属国有资产,人财物均由县广播电视局垂直管理。随着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这样的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广电网络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小环境发展、低层次运作的弊端逐步浮出来。
因此,要建立农村广播电视服务体系,必须建立适应陕西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广播电视服务长效机制。首先应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做到人员、经费、制度、服务四到位,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保障[3]。其次基于陕西农村的现实条件,可以分片区、有选择的先建立一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站点,再带领其它同类型的地区发展,避免盲目建设的资源浪费。
其实,新时期的农民关于信息消费日趋理性,实用、方便是影响其信息选择行为的主要因素。调查发现,目前电视是陕西农村受众最主要的信息接收渠道,其中经常看电视或几乎每天看电视的人达到了90.6%。同时,广播的影响力在农村加速萎缩,经常听广播和几乎每天听广播的人仅为17.1%。因为村级财政困难,或者难以满足群众的信息需求,前几年政府投资建成的有线广播“村村通”工程在不少地方形同虚设,收音设备已是锈迹斑斑、无人过问[4]。还有一部分居民,已经固化的形成自己的信息接受方式,他们甚至更情愿通过人际传播去交流信息。
因此,对于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础建设,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理性的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及接受方式。比如,在经济欠发达的陕西农村地区,基础资源较差,可以先大力发展广播,以指导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做出决策。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村居民的信息需求量大,而且需及时更新,可以着重发展电视。条件允许的地区甚至可以推广数字电视,以满足其快速变化且丰富多样的信息需求。
近年来,有线电视从城市不断向农村延伸,陕西农村经济发达地区有线电视发展也很迅速。但从全省范围看,无线传输仍是陕西广播电视覆盖的主要方式。在陕西很多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有线电视就是收费电视的认识误区,很多村民因此拒绝使用。而地区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又不能及时跟进,因此很多地区的农村处于“信息盲区”的环境中。
因此,首先要解决的是这部分群众的信息需求问题,建立基础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其次,很多农民已经习惯了长期的宽松环境,不愿接受新的变化,信息需求有限也是陕西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一大问题。这就需要适当刺激农村居民的信息需求,使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真正发挥应有的媒介功能。
目前,广播电视的独特优势,作为农民精神文化食粮中的主食,在陕西不少村镇还存在空白,有线电视和广播的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陕西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建设,应该结合其它媒介,尽量让广播电视满足农民群众的信息需求,寓教于乐。同时,也应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 张国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1).
[2] 杨飚.健全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1).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媒
介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以传播文化为目的的媒体发展,能够让信息内容更丰富、信息变现形式更生动。广播电视要不断提升自身信息传播能力,实现信息传播方式的创新突破,巩固自身的舆论引导地位。
对媒介融合的认识
媒介融合指的是音频媒介、视频媒介、印刷品媒介以及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在可操作性战略原则的引导下,更好地实现以传播文化为目的联盟。媒介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种动态化的发展过程。媒介融合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文化传播方式,有助于各种信息在一个共同平台上实现有效整合,在整合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媒介融合能够促进不同媒体交互性提升,这种融合对新媒体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产生重大影响。媒介融合是一种技术性融合,其信息整合功用突出。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既有丰富的文字图像,又有音频视频,可以将信息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得各种信息的传播更加生动形象。
广播电视舆论引导现状分析
各种媒体都具有舆论引导功能,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是各种媒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具有特定的模式。一般而言,媒介需要先从现实社会中选取信息素材,然后根据社会意识形态需要,依据一定的价值导向,对所收集到的信息素材进行加工,对信息素材进行重新包装,使之形成具有一定价值导向的、有一定社会针对性的、能够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信息内容。最后通过媒体途径把信息传播出去,以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广播电视通过不断包装各种信息媒介,提升其信息传播质量,保证传播内容的可读性和娱乐功能,以形成一定的舆论导向,提升市场竞争力。目前,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地位受到各种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媒体不断出现,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时效性强。广播电视传播的时效性不及新媒体,体现出明显的劣势。新媒体能够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社会突发性事件进行快速传播;广播电视则不具有这种优势,其舆论导向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提升舆论导向能力,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媒介融合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分析广播电视主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使人们自觉服从集体意识,自觉遵从多数人的共同意见,使社会成员遵从主流意识、集体意识、大众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的舆论主体地位下降,观众不断减少随着信息科技手段的发展,新媒介不断产生并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当前,青少年群体更喜欢通过新媒介方式接受信息,因为新媒介信息传播内容更加生动、时效性更强。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受到年轻人的冷落,这是造成广播电视观众骤减的主要原因。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得到改变,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其舆论引导主体地位将会受到挑战,新媒介的舆论影响力将会得到提升。媒介融合出现多样化的信息客户端,使媒体舆论引导的平台更加广阔,单一的舆论导向方式已变成历史,信息科技的深入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环境下,信息技术更为直接更为原始,这种信息对观众的冲击力更大,带给观众不同的情感体验。数字传媒的出现,有力地改变了广播电视时效性差的缺陷,能够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打破传统媒介的旧格局。
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提升策略分析
在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要生存发展,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传播能力,实现信息传播方式的创新突破,探寻巩固其舆论引导地位的方式途径。
1.实现广播电视传媒转型发展
媒介融合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广播电视舆论引导主体地位受到挑战,主要是因为广播电视不能实现传播方式的转变,不能立足现实积极创新。科技的发展使得媒介融合发展更为深入,在这种情况下,由政府主导的广播电视控制力不断减弱。网络舆论平台是开放的,交互性很强,这种平台的发展动力很足。如今政府部门也认识到网络舆论平台的重要作用,开始重视网络舆论的建设发展工作。目前社会发展还不够完善,各种矛盾问题客观存在且比较突出,化解矛盾必须要有宣泄平台,在没有更好的倾诉渠道的情况下,人们会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诉求,宣泄不良情绪,这也是网络舆论平台受到人们追捧的重要原因。广播电视媒体要想很好地发展,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参与信息网络、数字化传播,积极重视、关注社会问题,做深入的调查和采访,调动各种能力,通过数字化的途径,为观众提供能够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情绪、认识态度的合理化平台,实现与观众的交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2.广播电视要不断提升公信力
公信力是传媒发展的无形资产,公信力是媒体长期积累起来的诚信力量,公信力能够有效地体现媒体的权威性、社会信誉度、在公众心中的影响力等。如果媒体没有公信力,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公信力对媒体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与新媒体相比,广播电视的公信力较强,广播电视是正规的信息传播平台,其传播信息的可信度与可靠性相对较强,这也是社会公认的。随着社会的变化,媒介融合不断发展,各种新媒体不断产生,广播电视虽然能够保障信息传播的准确性,但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信息传播,这使得舆论引导作用力大大降低。因此,广播电视要想获得发展,必须不断提升其公信力,要积极关注社会舆论民情,对于民众所关心的问题做全面深入客观的报道,及时反映民生诉求,反映百姓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公信力。
3.广播电视要努力提升舆论引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