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建模就业前景范文

数学建模就业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建模就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建模就业前景

第1篇:数学建模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数学与应用数学;就业现状;策略

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的择业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种:毕业后做教师、进入国有企业或私营企业、继续深造读研、考取公务员或者选择自主创业。

在这些职业选择中,男同学和女同学的主要选职业择类型也是存在差异和区别的。例如:男同学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最高,女同学的首选则是选择当一名教师;男同学更多的是选择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而女同学则是选择继续深造选择考研的比例还是很高的。这个调查结果受男、女同学的不同择业观的影响:男同学更乐意选择具有挑战性的职业,而女同学会选择相对稳定的职位。现在毕业生的职位选择更多的是理性,比较关注就业前景和薪资待遇。

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就业方向概述

1.应用数学

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是数学专业的常设专业,其有着相互贯通的专业方向以及相融合数学知识和理论,它们属于基础性的专业,为学习更加复杂的数学理论和更深的数学知识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有利于我们培养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基础数学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代数、几何、函数论、微积分以及拓扑等知识。其专业课程设置的覆盖面是非常广泛的,专业方向也是很明确的,只有真正掌握了基础数学的系统知识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基础数学的学生给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就业方向更倾向于做老师或者从事时下大受欢迎的家教行业中,以不同的身份进入到教育行业中来。另一方面,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基础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要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学会用数学知识去发现和解决实际生活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就业方向主要是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数量分析、信息管理以及统计等相关职位。

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工程预算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主要透过看似随机的事物现象表面来探究其内部的本质联系,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做到更加高效便捷的处理相应的数据和信息,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的积极性。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以统计调查 、数量分析和统计信息管理为主。工程预算专业是近年来的新兴专业,其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数学、电子信息等知识,充分利用数学建模来促进自身的理解和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该专业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数学 、应用数学的基础,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其就业前景是一片光明的,对本科生来说挑战还是很大的,所以学习此专业选择继续深造是良好的就业方向之一。

三、关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的对策

首先,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择业观,不歧视不自负。教育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不能仅仅看其薪资待遇和自身的发展前景,要学会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合理准确的择业方向,不盲目且不跟风。要清楚地认识到除了教师这个职业还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例如:国家倡导的自主创业和大学生村官等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因此,在校老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来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就业机会岗位。更为理性地帮助学生去选择就业方向。其次,鼓动学生多参加社会践活动,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毕业后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其只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却不懂转换,缺乏实际的实践工作经验,基于此,各个高校在学生在校期间,应多多开设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这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必然有利于学生的职业选择。最后,强化学生基础技能培训,基础技能是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因此 学校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强化学生的基础技能培训。在大的就业环境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是越来越大的 ,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就业而言其形势也较为严峻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得他们可以顺利找到心仪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胡运红,姚喜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运城学院学报.2011 (02).

第2篇:数学建模就业前景范文

大学的学习,与义务教育相比,专业性更强,学生所学的专业与今后的就业方向密切相关。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学业成绩,也影响着学生毕业后的择业就业。因此培养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显得尤为重要。

一、“认同”及“专业认同”

“认同”一词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认同理论。随着人们对认同研究的深入,认同的内涵变得更加复杂。在此基础上,“认同”(identity)细化到“专业认同”(major identity)。安芹、贾晓明(2006)认为,专业认同涵盖以下内容:是否喜欢所学专业,基于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及职业,认可专业及职业的价值,在工作中能实现自我价值,遵从专业及职业规范,并将这一职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目标。李慧敏等人(2008)认为,专业认同包括报考专业、专业学习及就业态度三个方面。基于以上定义,本文认为,专业认同感是指高等学校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认可接受程度,并能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对其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业成绩以及择业就业起导向作用。

二、通信工程专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

随着信息时代及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通信产业蓬勃发展,通信工程专业也得到了充分发展。但是笔者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发现,独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对本专业认同感普遍较低。本文认为,影响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因素主要涉及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

1、客观因素

(1)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每年我国高校生源的扩招,毕业生人数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增加,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大多数学生报考大学专业前首先考虑专业的就业前景,通信工程专业就业范围广,层次高低具备,其主要方向涉及电信部门、通信公司、民航、交通、银行、国家行政部门、部队等企事业单位的通信及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通信及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开发、生产、管理维护和营销;学校的电子类实验室。尽管通信工程专业就业前景较好,但是实际工作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通信工程专业就业认识不到位,并认为毕业后只能从事修手机或贴膜等工作,从而很大程度较低了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认同感。

(2)专业学科特点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属于电气信息类的二级学科。根据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本专业以移动通信和光纤通信,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方向,培养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通信和电子产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网络、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单位从事产品开发、制造、生产管理、服务及通信系统和网络的开发、调试、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专业设置上,尤以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模拟电子技术、通信原理等为主干课程,课程专业性强,各阶段学科连贯性强。因此,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难度逐渐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3)专业教育环境

大学生在踏入大学之前,都在心中建构了自己理想的大学蓝图,包括大学校园环境、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等,但入学后,现实与理想的差异,使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导致学生对学校及所学专业不能认同,从而难以进入学习者的角色。此外,学生对专业任课教师的认同,任课老师上课的方式方法也影响着大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入学前,学生心目中的理想型老师学识广博,课堂轻松有趣,而专业教学中,部分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由于通信工程专业培养为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各类实验实训,例如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实训、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等课程。综观文献及实际工作表明,大学学习环境、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学水平等专业教育环境对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一定影响。

2、主观因素

(1)学生基础知识水平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机制和模式。它的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以及人才培养等与国家重点本科类院校存在一定差异。独立学院的生源录取分数与“二本”院校学生的录取分数平均相差约30-50分不等,有的相差近百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自我约束能力及方法效果与一般高校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学生本身的基础知识水平影响着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态度,间接降低了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认同感。

(2)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独立学院学生大部分受家庭因素影响,父母决定子女学习专业,导致其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所学的专业,怀疑自己是否能将所学专业学精学透,另外,本身的学习基础也降低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他们一旦在专业学习中受挫,便降低了学习的动机,对其所学专业产生怀疑甚至否定所学专业,使自己的专业认同降低。

(3)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主要条件和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驱力。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所持的动机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活动的动力。当学生把专业学习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时,便会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情感,从而提高对专业的期望值。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家庭条件一般较优越,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应付,以取得学位证书为目的,对于持有这种动机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专业认同会更低一些。

三、培养学生通信工程专业认同感的途径

1、大学新生入学专业教育

转贴于

对于多数新生而言,所学专业由父母决定、受市场需求影响选择专业或受专业调剂,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了解不深,知之甚少。开展大学新生人学专业教育,有助于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对通信工程专业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明确学习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使学生能顺利进入专业学习,掌握自主学习技能和方法,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专业学习和生活,进而提高通信工程专业认同感。

2、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无论是对大学未来的发展建设,还是对学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意识,了解通信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岗位要求等;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做好职业准备,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针对各类岗位要求,强化专业学习意识,促进综合素质培养,从而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

3、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目前,大部分高校课程体系大体沿袭了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线的学科课程体系,致使整个课程结构偏重于理论性和学术性,基本理论课程占据主导地位,难以实现高教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我院结合独立学院大学生特点及我院实际情况,在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上坚持“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及“循序渐进”原则,形成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不同培养对象和不同培养目标要求而灵活组合的课程模块体系。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选修模块及实践模块。这也是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的主要途径。

4、努力拓宽科技竞赛渠道,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

大学生科技竞赛在大学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院努力为大学生拓宽科技竞赛渠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渠道;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能够检验专业学习能力,以付诸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及发散创新思维能力,激励大学生独立学习专业知识。此外,学院应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参观公司运作流程,实地感受工作环境。实际工作表明,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等科技竞赛,以及参加生产实习、专业实践的学生,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认同感较高。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业观

第3篇:数学建模就业前景范文

工业设计是机械设计、艺术设计及市场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进行产品设计的一种创造性活动[1~2]。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好,企业需求量大。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企业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也严格,需要工业设计师们必须具有丰富的艺术创意和严谨的工程技术知识。而传统的工业设计教学无法满足现代企业需求的客观现实,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与艺术类院校有所不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三维空间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使之成为高素质工业设计人才[3]。为了更好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对传统的《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以培养与时俱进的工程师、设计师。

1 工业设计专业中“工程制图”教学特点

工程制图是一门工程类专业必修的基础技术课,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和空间分析能力;培养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初步能力[4]。学习该课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工业设计专业相当多的学生是来自于艺术类考生,这些学生部分都是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比较薄弱的,对“工程制图”知识的接受能力、空间思维想象能力的不足给教学带来诸多的困难。虽然艺术生这类的知识比较欠缺,但其具有一定的优势――“审美观”。因此,必须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不仅要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而且还将充分利用艺术生所具的美感优势来创造、创新产品,以适应现代社会产品的多样化、复杂化、个性化。

2 Pro/E造型技术融入教学模式

2.1 融入理论教学过程

在现在的制图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制图教学方法[5],如在黑板上手工画三维图、利用挂图等手段向同学们展示三维实体的形状,这些方法缺少真实感,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特别对于立体的截交线和相贯线、以及组合体部分知识来说,学生的分析图形能力比较差,无法达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最好在课堂上采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向同学们展示所要讲授的零件实体造型,帮助学生们尽快建立空间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通过零件的实体模型图,将“点―线―面―体”逐一表达出来,结合两立体之间的截交及相贯图形动画演示,提高了学生对组合体的形体分析能力,强化了读图能力,有效地解决了艺术生薄弱的空间思维的现象。通过三维软件中视图的选择,运用正投影理论为依据,强调准确的投影关系,掌握了画图的基本方法。

2.2 融入制图实验教学过程

实验教学是工程制图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的重要手段。在实验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章节,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通过练习不同的图样,学会AutoCAD的各种绘图工具,快速地实现图形的绘制。而在现代工业设计中,二维平面图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三维投影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将三维造型技术融入《工程图学》课程实验教学中,在学习图样绘制的同时,有效的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同时很好的解决了二维和三维共存的关系,提高了课程中投影画法、组合体、剖视、装配的教学知识。在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督促学生要多动多练认真地完成整个实验过程,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不仅教学的模式改变,而且教学内容也要适当改变。在运用模型建模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应选择与工科类机械专业运用减速器之类的零件,而应选择与工业设计专业相关的模型进行建模讲解,例如汽车,电子产品外壳之类,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

此外,Pro/E还有对模型进行调色盒设定光照与场景模块,可以把产品的色泽、色彩场景等艺术化的展示出来,着色后犹如看到真实产品,它能准确反映工程师的设计思想,是设计的产品在形态、色彩、装饰等美感要求方面得到充分表达,可以给设计者以广阔的创新设计空间[5]。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结合美术院校的艺术类教学方式,提倡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可以提供学生一些基本的尺寸,让学生通过组合的形式,建立不同的模型,并对实体模型进行装饰或调色,在实验中体现了美学的特性,并绘制出其模型的工程图样。从而在给学生读图的同时,学会三维模型到二维图样之间的相互转换;通过学生的自己创新想法通过不同的截切和叠加方式,巩固了组合体的相关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进而有效地解决了《工程图学》传统内容与三维造型技术的衔接、协调、融合等问题,减少了因学时压缩而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4篇:数学建模就业前景范文

动画专业

动画专业属于艺术类,是应用性和交叉性较强的专业,因为一个动画的制作需要涉及画面、声音、人物、情节设置、合成、剪辑和特效等等,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文学创造性等就很难制作出动画来。也正是基于此,动画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动画、电影、电视、创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及理论,能在动画、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动画原画、动画创意设计和编导及三维电脑动画创作理论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

业界人士认为,动画就像电影,也需要导演、设计师、摄影师等,只不过演员变成了动画师。业界人士的意思是,动画行业的人才需具备动画设计、动画编导、动画创作及理论研究的能力。对此,高校在开设此专业时会设立多个专业方向,具体的说有影视特效方向、影视后期制作方向、漫画方向、影视动画方向等,与之相适应的主要课程有影视剧作、影视声音、动画技法、影视动画创作、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动画设计、动画导演等,归结起来,大学四年的前期需要学习剧本、分镜、角色、道具、场景设计,中期学维动画与三维动画,后期学习合成、剪辑、特效、平面、广告、摄影、动漫雕塑、游戏场景等专业知识。

当然,要学好动画专业,既离不开相应的软件技术的支持,如ANIMO、MAYA、FLASH等,同时又要对一定的历史、地理、人文知识有所了解,这是因为一部动画片创造出来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动画人用另一种视角在传达对这个社会的观点,这就需要动画人对那个年代的生活习性、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有所了解。

该专业的课程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理论,更多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环节的课程会很多,包括素描、速写、人物设计、场景设计,卡漫设计与创作,动画色彩、动画配音、动画短片拍摄等。这些实践环节大都集中于学校内完成,除此之外,此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利用寒暑假进入影视制作公司、动画基地、游戏软件公司等单位实习,通过实习能够更好地将学校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

动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被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证书,就业主要集中于广播电视部门、影视制作公司、动画基地、广告公司、音像出版机构、学校、网络公司、游戏软件公司、新闻出版社、网络公司、数码影视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设计策划部门等。就业渠道宽,就业前景也相当好。动漫行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对动画人才需求量很大,因从业时间、地域和职位的不同,总的来说,动画行业在刚入行时的薪资标准一般在2000-3000元左右,工作一年后可能会上升至4000-6000元,而技术主管则在7000元以上。

数字游戏设计专业

数字游戏设计专业属于艺术类,是近年来的新兴专业,它由中国传媒大学于2010年首次设立。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第一所以数字游戏设计的专业名称招生的高校。

数字游戏设计专业有别于相近的游戏类专业,它涉及的领域更广,知识更繁杂,旨在培养集游戏设计、策划、开发、运营、管理等于一身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需要系统掌握游戏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掌握游戏开发的基本技术和工具环境,熟练掌握电脑游戏、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设计与制作技术,具有先进的游戏设计理念、游戏设计思想,熟悉各种游戏类型及其设计风格,掌握游戏设计流程中角色、环境、游戏机制与结构等概念设计流程,具有扎实游戏编程功底和良好逻辑思维习惯,具有创新游戏策划思想,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从培养目标来看,该专业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设的专业课程也很多,涉及理论的有游戏概论、游戏策划、艺术创新思维、游戏心理学、游戏市场概论、游戏作品赏析等,涉及实际应用的有游戏文档写作、游戏创作、游戏引擎原理及应用、游戏美术、手机游戏开发、游戏交互设计等。此外,该专业的学生还必须学习其它相关专业的部分课程,比如一些艺术类课程可以培养创造力,一些商务类的课程有助了解市场规律,一些实践类的课程可以培养与人沟通的艺术,一些语言类的学科可以帮助了解泊来创新事物,甚至有很多精通数学或者逻辑、哲学的课程,也可以促使在游戏产品机制策略的设计上产生独特的思考运算方式。

至于该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该学校在全面、深度地培养学生游戏设计技术、技能的同时,依托学校、动画学院深厚的艺术氛围,以及各类专业实验室和创作室,十分注重对学生艺术创新思想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和实际项目开发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熟悉游戏开发管理流程,在毕业时就有自己的游戏作品。

虽然到目前为止,中国传媒大学还没有数字游戏设计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但透过与该专业一脉相承的游戏设计专业近年来就业率始终保持100%来看,就业前景应该很不错,毕业生主要到游戏公司、门户网站、电视台、手机内容提供企业、动画公司等单位从事游戏设计、策划、开发、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从国内外形势来看,目前全球范围内数字娱乐市场的规模已接近1000亿美元,而目前中国有近500万的动画、网络游戏爱好者,另外至少还有400多万潜在用户群,以此带动的市场估计会达到近10亿元的规模。而随着影视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在未来的较长时间里,我国的三维动画市场还将成倍增长,与之相关的各项产业还将翻番,而现在全国动画从业者不足1万人,从动漫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影视动画人才总需求量至少在15万人以上,游戏动画人才总需求量大约在10万人,但全国只有一部分高校开设了动画专业,加上一些培训机构,每年也只有几千毕业生,可见人才缺口之大。

动画设计专业

动画设计,从语法上来分析,它偏重设计方面。那么,何谓动画设计呢?我们都知道,一部动画片中不仅有人物也有场景,随着各种人物形态的变化、各种场景的转换,给予了我们视觉上的享受。而这些人物形态和场景的丰富多样离不开动画设计,实际上,动画设计分为人物造型设计和场景设计,而从事动画设计的人员我们又称之为动画设计师,他们在进行设计时,主要运用运动学原理,使静态的人物、场景在二维、三维中连贯地运动,同时为这个动画提供艺术的诙谐性。

在动画行业,能够被称为动画设计师的大都有一定的实力,这类人才大都经过了大学的专业学习,学习的专业课程分为四类,一是沟通课程,包括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英语、动画视听语言、影视编导;二是衔接课程,包括剧本写作、计算机辅助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平面设计;三是主干课程,包括二维、三维动画、视频编辑、互动媒体设计;四是综合设计实践与应用课程,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卡通设计。从该专业开设的课程来看,此专业对设计技术和绘画要求比较高,要掌握设计技术,除了需要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外,同时也要借助FLASH,Particleillusion,3D,AdobeAfterEffects7.0,MAYA,AdobePremiere等软件。而绘画则要求高中阶段在美术方面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掌握素描、线描、色彩构成等。

总的来说,动画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电视台、游戏公司、影视广告公司、影视特技公司、数字媒体及多媒体设计公司、动漫设计制作公司等从事动画片制作、影视广告制作、后期合成等工作。不过,由于专业所学方向的不同,就业方向也会有差异,具体地说,动画设计专业有学二维动画的和三维动画的。学二维动画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是到二维动画制作公司,职位包括动画师、原画师等。而学三维动画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做的职位包括建模师、三维动画师、材质灯光师、后期特效师等。

这里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大家在报考这个专业时一定要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出于对该专业的热爱和兴趣,要知道喜欢看动漫、喜欢玩游戏,并不等于你就喜欢动漫这个行业。同时,每个行业都有其最根本的东西,动漫产业的根本便是美术基础,这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同学们在报考这一专业时还得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因为做动画是一项很辛苦的事业,如果你聪明并有创造性,那么就应该直面做动画时的辛苦,打好基础这样才有足够的技能放飞你的思想;如果你过去一向很勤奋,应该重点吸收那些好的经验和巧妙的方法,“勤奋+创意”是动漫人的基本素质。

游戏动漫设计专业

游戏动漫设计专业是动漫美术设计与游戏美术设计的合称,它是我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专业,旨在培养兼具动漫设计和游戏美术设计两种技能的人才,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制作基础,同时也在游戏动漫设计的思想层面和意识层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扩展。

游戏动漫设计专业是动漫与游戏美术的结合体,由此开设此专业的各高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会将两个专业所学的课程融合在一起,总体上分为两类,一是主干课程,既有专业领域的,包括商业美术设计、像素美术设计、艺用解剖、雕塑与雕塑数字化、运动规律、摄影与摄像、视听语言、动漫原画设计、角色与场景设计、影视后期处理等,也有技术领域的,如Adobe Photoshop设计、Corel Painter手绘技法、Flas制作、Autodesk Maya角色动画制作等。Autodesk Maya渲染与特效制作、Autodesk 3ds Max动画制作、Zbrush模型制作与应用等。二是实训课程,包括剧本创作、故事板创作与角色设计制作技法的综合应用,二维动画制作技法的综合应用,三维模型设计与制作的综合应用以及动画特效的综合应用,后期特效与合成技法的综合应用等。

第5篇:数学建模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土建类大学生 创新意识 就业能力 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106—02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向教育,尤其是向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构建土建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保障体系,系统阐述了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适应新工作岗位的能力,为社会输送倍受欢迎的高素质人才,以期对部分土建类高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当前土建类大学生在国内就业所遇到的问题

不久前,由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1年就业蓝皮书《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正式,这是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来研究高等教育的权威报告。报告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的满足程度、为读研所做的本科学术准备的分析,来反映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

报告显示,2011年度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行榜,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率均达到93%以上;2011年工作与专业对口率较高的本科专业排行中,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专业高达93%以上,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三,城市规划、交通工程、工程管理专业等土建类专业对口率(%)也均达到80%以上,名列前50位。本科生毕业三年后月薪较高职业排行榜中,房地产销售经纪人、建筑师、建筑经理等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月收入(是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现金收入)是非常高的,涨幅最大,高于其毕业半年后月收入2000余元。由此看来,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前景较为乐观,属热门就业专业。

尽管如此,土建类专业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中仍然凸显出几点不容忽视的问题:

1.受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影响,土建类专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受国家对楼市的政策调控、基础建设投资进度放缓、高铁建设安全检查以及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对本年度甚至明年的用人计划做了大幅度的缩减,很多单位大大提高了用人的标准,影响最大的就是交通土建专业,往年从10月份开始世界500强企业中铁各集团都纷纷来到各建筑类高校招聘交通专业的毕业生,而今年招聘计划则紧缩很多。

2.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稳定性较差。根据对我院土建类专业已就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其就业缺乏稳定性。一方面,由于很多毕业生就业于私营建筑类企业,这类企业一般的工程项目缺乏稳定性,所以一旦工程项目完成或减少,则相应消减工程技术人员,故很多毕业生在短时间内经历失业,再次择业。另一方面,就算是就业于世界500强等大型国家建筑企业,也会因为企业同时受理多个工程项目,且跨省市分布于多个地区,而造成工作地点艰苦且频繁调动缺乏稳定性,最终导致部分毕业生寻求更好的就业岗位。

3.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等跟不上土建类行业的时展。目前,土建类行业发展迅速,很多学校的教育观念、相关课程设置落后于土建行业时展,大部分建筑类专业教学仍沿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培养中的主导性作用,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而忽视了大学生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还有些教师对讲授的知识缺乏更新,且缺乏现场实践应用环境,专业知识的实践大多是在实验室内完成,使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就业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启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受到阻碍,出现就业认知能力偏差,另外,近年来,土建类专业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学苗的综合能力水平略有下降,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二、加强土建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为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必须培养一大批创新人才,让他们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因此,高校应该把培养学生创新和就业能力作为整个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的核心。

土建类专业包括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建筑学等专业,此类专业的特点是工程实践性较强,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结构设计、工程监理、施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筑规划设计与管理等工作,其工作性质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当然重视高素质人才,更看重的是具有熟练运用知识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实用型人才。而面对土建类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中所凸显出来的问题,很明显,既掌握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又具有现代创新意识,具备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强、交往能力强等多种就业能力的学生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那么,在无法左右就业买方市场局势的不利条件下,如何克服大学生适应力差、工作无头绪、迟迟不能进入角色、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不足,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实践就业能力强的创新实用型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已经成为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

三、构建土建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保障体系

1.制定适应时展的土建类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纲领,是学校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紧随时展,时刻遵循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规律,坚持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就业能力。我院结合时展与就业市场需求,深入贯彻落实“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三大教育理念,除积极打造思想政治与健康教育平台、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等基础平台外,还高度重视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平台建设,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还增加了创造学、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课等内容,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构建了适应时展、社会所需要的土建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构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的课程体系。社会需求是导向,课程设置是核心。高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因此,学校在设置各自的专业和课程体系时必须适应市场需求,不仅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设置前瞻性的专业和课程。教学型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在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体现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更要体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院结合应用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进一步确定了土建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规格,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课程体系上施行“教育平台+教育模块”,积极搭建思想政治与健康教育平台、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等基础平台、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平台4个教育平台,打造通用基础教育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等、课外文体活动与社会实践模块、执业技能拓展与科技创新模块等10余个教育模块,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会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将创新思维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

3.拓展提高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的第二课堂。

(1)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主阵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它对学生具有陶冶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独立精神、开拓精神、创造性和超前性等等,促进创新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入开展。通过多年来的实践与创新,我院积极打造了以“建筑文化艺术节”为代表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相继推出了各专业的优秀实习、毕业设计作品以及建筑模型、桥梁模型作品的展出,邀请了优秀企业人士、优秀校友、专家教授、学生家长开展了“四大讲”专题讲座,达到了以学术的氛围熏陶学生、以专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浓郁的学风影响学生、以校友的风范激励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大工程”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实力。

(2)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组织引导大学生通过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转化、运用和自主创造,培养其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已日益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之一。我院多年来就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着力构建“一体扎实(科研立项),两翼齐飞(科技创新节和科技竞赛)”的工作体系,构建了集完善的组织保障、规范的制度保障和资金奖励保障于一体的培养体系,效果显著。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建筑类专业设计竞赛,多名学生在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作业大赛、全国斯维尔杯BIM建模大赛、全国CAD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设计大赛等重大赛事上荣获优异成绩。

4.搭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院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努力搭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继续深化“4+1”教学改革,推行“3+1”试点,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择业素质能力的指导与培养。一方面,积极拓建,学生就业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到现场学习锻炼,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加就业砝码;另一方面,也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适当调整培养方案,采取“订单式”培养,努力实现学生和企业的“无缝对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5.培养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意识及能力的教师队伍。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导演,学生应由被动的接受者转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关键。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所以,培养和组建一支既懂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意识及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土建类人才的重要保证。

四、结束语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院基于“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切实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把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拓宽课程体系、搭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等相结合,构建出了行之有效的土建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培养保障体系,营造出了“人人关心创新,人人促进就业”良好氛围,贴近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探索出了土建类学生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特色培养之路。

[本文为2011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2512298),项目名称为:土建类专业学生创新意识与就业能力跟踪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第6篇:数学建模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个性教育;民办院校;途径

1 个性化教育概念

个性化教育强调尊重人的个性和对人的个性潜能的发掘,主张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素质,对人的教育要以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积极提倡发展教育的特色化,是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素质与改变学生不良的个性素质的一个统一过程,是个性化与社会化,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2 民办学院学生特征和现状

2.1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民办学院学生对待学习缺乏主动性且比较随意,学习上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往往主动避开,不肯钻研;同时,他们大多数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学生求异意识较强,在人际沟通、组织协调以及创造能力上显示出一定优势。因此,在日常学习中,他们往往避开自己的学习劣势,利用自己的自身优势,这直接导致他们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大大减少,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不断增加。

2.2 个体意识明显,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相对来讲,民办学院学生更具有独立的个性。在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活中,由于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支配,一方面造就了他们的创造空间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得部分学生不能对自身进行有效的管理,他们出于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目标和愿望去发挥和表现自身的潜力。在人际交往中往往缺少大局意识、团队意识,表现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特点。

2.3 重视自身素质提高,但往往不能持之以恒

一方面,与普通院校相比,民办学院高额的学费给学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很快转变为追逐理想职业的行动。他们期望自己能得到与普通本科生一样的就业前景和待遇,希望社会麓给予他们一个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渴望在交往中获得尊重;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和自身的因素,使他们产生了“能力不足、低人一等”的感觉,对文凭的“含金量”、毕业后的各种待遇等持有怀疑态度,当行为结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时,他们感到沮丧,普遍缺乏韧性与毅力。

3 民办学院个性化教育路径探索

3.1 因材施教,建立个人成长导师制

因材施教作为教育教学原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大学教育自然离不开这一原则。然而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基本上是教师的一言堂、 满堂灌、教师只负责教学,上完课意味着教学任务的完成。至于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是否接受得了,接受到什么程度,大部分教师对此是无所谓的,所以根本谈不上知其学生的“材”, 知其个别差异,知其个性。反过来,一个不知学生之“材”的教师又如何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教学呢?可见因材施教在高校里实际上大多成为了一句空话。究其原因;一是在于没有太大的教学压力,因而也就没有必要去充分认识学生及其个性;二是在于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认为学校教学目标是把所在学生都培养成同一个标准件的建设者就行了。因而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只要平时听听课,考试及格就行。至于能否满足学生个别需要和兴趣则大可不必考虑。然而学生毕竟还是学习者、发展者,故而总会遇到困难和问题,也因此总需要指导与教育,且每个学生个性情形又都不一样,要想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就不能不因材施教。 如何打破同步发展,共性管理而实施因材施教,促使个性发展,高校实行导师制是较好的方法之一。民办学院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从大一入学起就推出个人成长导师制,即一名成长导师分管5~10名学生.通过面对面交流、电话、博客、邮箱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帮导、行为督导和职业指导。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的交流由课堂内延伸至课堂外。成长导师为他们的个人发展提供了切实的帮助。

3.2 系统开展大学生涯规划,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大学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了解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缺点等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分析自我优势劣势,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制订自我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辅导老师系统的辅导活动,拟定并不断修正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具体实施方法的过程,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实现自我教育正是个性化教育的终极目标。江西科技学院针对学生自制力差,普遍缺乏自我教育能力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了系列大学生涯规划活动。首先是大学生涯规划档案化,即学生入学后通过系统学习相关课程、利用相关测评软件和成长导师及辅导员的指导,填写由学院统一设计的《大学生涯设计报告书》。报告书填写完毕后交由辅导员老师存档并批阅。其次是开展大学生涯论文答辩。每个学年末,全体学生对自己本学年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分析一年的得与失,并对未来规划进行新的调整,形成答辩论文。然后由成长导师、辅导员老师、职业生涯规划老师和部分学生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的论文进行答辩,以便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大学生涯规划。通过上述两大步、一系列的工作,学生普遍反映能够把规划知识学以致用,客观地进行自我认知,合理地进行自我规划,自我教育的意识逐步增强。

3.3 创新实践方式,构建个性化教育的第二课堂

实践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核心环节,也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第二课堂。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潜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江西科技学院根据民办学院学生特点打造了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并将其品牌化。如大学生党员论坛,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又是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新阵地。每学年隆重举办读书周、爱心周、志愿者活动周,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主体都是学生。通过活动既增强了学生读书、爱心、环保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特色团日活动,由各班团支部每月分主题举办,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岗位助理和教学信息员职务,让学生亲身参与学院的管理服务工作,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各类学科、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暑期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沟通协调等实践能力,促使个性化教育的有效开展。

3.4 坚持开放办学。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

同志在2010年中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开放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中国高校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民办学院要在全国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更具生命力,开放办学是必由之路。开放办学通过交流、合作项目能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为真实和多元的环境,促进学校自身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为进一步实现学生个性化教育奠定基础。近年来.江西科技学院不断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国外已与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多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如推荐了多批优秀毕业生攻读日本相关大学硕士学位和参加夏令营活动;国内实施了与多所院校短期交换培养工作。学校从2001年开始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与美国PPG工业集团,华硕电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80多家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同时我校注重与各级各地政府建立校政关系,目前与东莞市,武义市,昆山市常熟市、河源市、南昌市、鹰潭市等政府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的开展极大的拓展了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也为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践和就业择业打下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扬兆山,《教育学中“个性”的概念》。中国教育学,19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