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时代的学与教范文

信息时代的学与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时代的学与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时代的学与教

第1篇:信息时代的学与教范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共鸣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利用图片、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充分的教学情境,力求使学生处于眼动、耳动、脑动的思维和情绪的兴奋状态,不仅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使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提高了文学审美情趣,很好地培养和拓展了学生的语文思维,努力创造与渲染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身临其境般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

二、培养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兴趣是一个人认识、探究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兴趣的广度是指兴趣范围的广阔程度,它可以开阔学生眼界,经常注意多方面的新问题,增长新知识。丰富生活,提高自学能力,促使其个性得到发展。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语文本来是门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录像、投影、幻灯、计算机软件等多媒体,能再现课文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当今的语文课堂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无所不容,是其它学科所不及的。首先,自学语文必须是先广博方可变通,如仅仅只是陷于狭小的“小语文”圈子之中,这样新的信息量得不到丰富,同样,知识也得不到延伸。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的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料,形成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这些学习资源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一方面,这些资源可为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同时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另一方面,所有学习者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资源加入网络资源中,供大家共享。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扩大信息量,要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赏心悦目的教学环境,将与每一课或每一单元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经过筛选展示给学生,使之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学习,获得全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资料预选,拿出标准和要求,并且准备评选最佳“资料员”并给予奖励。这些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在自学过程中,兴趣更浓,并且在“知”的环节中,各抒己见,大放光彩。

三、学会合作,培养表达能力

交互性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多媒体和网络的使用,大大地拓展了学生讨论与交流的渠道,使小组活动、班级活动更易组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广泛和便捷,尤其是可以不受课堂时空的限制,也可以与外班、外校交流,这样,相互间的信息反馈也更为及时,便于教学的调控,便于互相促进,真正能够做到在交流中增进合作、在合作中加强交流。

教师要减轻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把学习的重压变成学习快乐的源泉,必须选择学生易于接纳的方法,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思想意识的相互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民主、融洽、自由的交流环境,为他们畅所欲言、合作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一定要充分发挥网络化学习环境这一平台,可以让小组成员在网上查阅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资料以及教学内容涉及的相关资料,通过多媒体播放,使学生一目了然,又节省了时间。讨论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表达能力。因此,上诗词鉴赏课,由于这些课文距现今太远或未曾见过的东西都不容易理解,传统教学难以为学生学习提供充分的素材,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让小组合作来上网查阅这些资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阅读课教学中,老师可以将课文的重、难点用几个问题来分解,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来解决。由于以小组学习,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不同的任务,因此既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所发展。

四、师生互启,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理论让我们懂得: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和主动性。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真正让语文课堂教学,从过去的“讲堂”变为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启”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学生启发得当容易激活一节课,使学生兴趣盎然,乐学易学。在“启”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对课文中的关键点设计出精练的问答,让学生围绕问题更好地理解课文,这样教学才抓住了中心,把握了重点,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的效率自然就会提高。网络多媒体教学在启发学生兴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具有丰富的音频和视频功能,可将文字符号变成可感的形象,通过视听感觉器官,对人产生不可抗拒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篇:信息时代的学与教范文

1信息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多年来不断探讨的问题,数学这门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性,使学生学习起来颇有难度,其庞大的数字计算,复杂难懂的公式运算都成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拦路虎,除此以外,由于小学数学课本晦涩难懂,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使得许多小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抵触心理,这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水平突飞猛进,各种高科技设备应运而生,将信息现代化引入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告别了以传统纸质媒介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教学方式,可以更好的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关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2小学生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设备落后,难以满足信息时代的教学要求

小学教学设备落后,很多学校还停留在以传统的课本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这在无形中造成了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的问题,最终导致数学这门学习的成绩一落千丈,从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此种教学模式与信息化的时代格格不入,很难满足信息时代的教学要求。

2.2教学方式单一,信息技术应用不充分

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关。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如果一味的要求学生坐在教室学习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停留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中,小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由于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充分而导致学生抵触数学,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如此往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2.3学生学习过程死板,缺乏信息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缺乏信息交流与互动,导致学生学习过程死板,成绩提高缓慢。学生缺乏与教师的信息互动,使得教师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的差异化,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

3信息时代下的小学生数学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3.1更新教学设备,合理应用多媒体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为小学数学课堂增添趣味。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内容也逐渐发生改变,借助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可以更好的完成传统教材模式无法完成的内容,以更直观的方式为小学生提供高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3.2引进信息技术,丰富数学教学方式

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化产品,对数学教学方式作出转变。教师可以将课件传送至每个学生的邮箱中,作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重要依据,并利用QQ群作业等功能在线为学生讲解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3.3扩展学生学习过程,实现信息互动性

第3篇:信息时代的学与教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数学;数学教育;迎应

自计算机普及,尤其是网络流行以来,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行业及学习和生活中,对数学及数学教育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1]适应社会并服务于社会,是任何学科、行业生存和发展之必需.数学和数学教育都要迎应信息时代的特征和需求,否则就无生存之地.数学教育要履行自己的职能,维持自身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就必须对此加以迎应,一方面要适应信息时代的特征和需求;另一方面也要为信息时代各行各业的升级转型提供助力.[2]基于此,数学教育,尤其是高等院校数学专业学科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全新变化:譬如其课程讲授的对象范围被明显扩大;同时,信息多样化也诱发学生的心态呈现出了诸多的复杂演变;此外,在对于学生的综合考验上,则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理论知识比拼,而是谋求塑造更具实用性的高素质人才.这就使得数学学科对于全新信息知识的归纳与梳理难度有所增加,而学生就业、择业的定位也呈现了一定的偏差,对于其捕捉、转化信息的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则显著提高.而由于对于信息化推进的支持力度尚显不足,相适配的软硬件基础资源配备有待加强,基于信息时代的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开展有所脱节,实践途径也拘于旧有套路,故就目前数学专业利用信息化浪潮推动教育革新的现状来看,其具体落实的执行效果不尽人意,尚未取得预期效果.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数学教育的转型升级,干扰了其适应和服务于信息时代步伐.鉴于此,对于数学教育,尤其是高校数学专业教育而言,就需要认清信息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把握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信息的运用技巧,努力改善教学软硬件设施,全面更新教育模式、方法,逐步强化校外的配套实践,适时调整数学教育的整体发展导向,将信息平台、手段、技巧灵活融入数学教育之中,提升数学教育的信息化拓展和操作实力,围绕信息的运用而进行多样情境式的教学编排,增强学生适应信息化大潮的能力,并数学教育的转型升级.

一、认清信息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调整数学教育的整体发展导向

信息时代的到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与当然结果,这是一种不可逆的经济、社会及文化的演进潮流.必须清醒定位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运行状况以及迎应切入点,并依据数学专业及通用教育实际,着力树立以信息化相关知识为比照的数学教育的基本导向,努力完成宏观层面的科学统筹与严密规划.[3]具体而言,一方面,可以由校方进行牵头,通过广泛邀请高校教育专家学者、数学专业从业人员以及优秀学生等各方代表汇聚一堂,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共同磋商、创建出契合中小学数学教学及高等院校数学专业教育现状的机制、对策,分别从推介机制、适配流程以及管理制度等环节入手进行创设;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校方指导、院系协助、班级执行的行政化管理体系,递进完成信息时代对于数学知识的高效利用.同时,也应当创立调查分析小组、反馈处理中心等交互制度,来对既有的数学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摸底聚合,并结合信息运用知识的自有特色,展开对于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调查收集、登记备案以及总结上报,从而为数学教育的革新创造有利条件.

二、把握日常信息处理体验,将信息平台、手段、技巧灵活融入数学教育之中

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引发了社会文化的多元分化,中小学、高等院校学生由于接触环境的局限性与固定性,对于日常各类信息运转和利用的认知、把握并不全面.而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国内社会的多元发展,也对接受数学教育的学生提出了全新要求.只有具备牢固的综合理论素养与扎实的应用技能的数学专业学生,才能真正在信息化的社会大潮之中,找到自我归属与自我定位,继而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交互融合.对于数学教育,尤其是数学专业教育而言,则要把握相关信息之中最为日常化、普及性的特征内容,将其灵活融入数学专业教育的体系之中,注重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所以,就应当立足对于日常化信息知识的人性化感知,注重理论引导与实践锻炼的高效结合,稳步扩大数学专业学生参与信息化理论知识竞赛、信息化技能模拟演练以及社会实践团队活动等事务的创设和开展,从而真正让数学专业的学生全面接触信息时代的发展态势,真正意识到信息社会相关知识对于审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等层面的重要作用,有力激发其对于这一全新社会发展趋势的认知兴趣,继而夯实学生理解、应用信息时代各种知识的基础.[4]

三、改善教学软硬件设施,提升数学教育的信息化拓展和操作实力

在信息化浪潮的席卷之下,更为新颖的教育理念、教学器具等开始集中出现,这就推动了中小学数学通识教育及高等院校数学专业教育一系列软硬件Y源的系统更新.而由于各个学校的政策导向、师资支持的差异化,依旧存在教育理念滞后、教学器具落后等突出问题.[5]鉴于此,就需要逐步淘汰既有的偏于陈旧的计算机、曲面演示屏以及测量仪等器材设备,迅速加大适合信息化教学而又经济实用的教学器材设施的批量购买、分步拆换、全部换代,集中将配置过硬、质量牢靠的计算机终端、演示屏装置以及信号传输仪等全面更新升级.此外,相关教师也应当灵活引导学生对于信息化相关技术知识的认知与定位,创设分组协作机制,注重对于动手操作、分组协作的考查力度,并坚持逐一对每个协作小组、每位学生的即时操作、掌握程度、错误区域等具体环节进行指导评判,而对于较多出现的错误操作、偏颇方法,都要及时予以指正纠错,并统一进行二次严密的分组复试、团队评比,最终评选出优秀小组与先进个人,从而巩固、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应用技能.

四、更新教育模式方法,围绕信息时代的特征和需求特点进行多样情境式的教学编排

信息化大潮的来临,不仅催生了更为多样的社会发展态势,而且也对数学教育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要求其能够迅速改良既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增加更为科学、人性的训练方法,凸显创新性.而考虑到某些学生对于信息化态势认知不全面、参与性还不够高等典型问题,则应当着重增加更为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注重情境化、探究式等激发与引导相互结合的操作模式,促使数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发散思维、挖掘潜力的探索成就感.而课堂氛围的实际反映,又是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其与学生的学习反馈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制约关系,轻松活跃、趣味协调的课堂氛围自然能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主动性,继而呈现出认真用心的听讲情绪,而这对于授课教师则是最为切实的尊重、认可以及激励,所以彼此之间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共振反馈.[6]所以,通过利用信息化知识的自有特点,并依据学生的心理状况、爱好指标、群体特征等关键要点,灵活进行一系列教学模式、方法的更新拓展,抓住关键,不做无用功,才能有效实现整体氛围与群体反馈的协同交互,助推情境式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

五、强化校外配套实践,增强学生适应信息化大潮的能力

能提升工作、学习及生活中的运算、理财、统筹能力,增强实践操作技能,是数学教育的基本价值所在.只有掌握并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之中的各类逻辑难度较低的计算问题,促进各类产业高效生产,服务社会各类群体,才能真正促进数学教育的知识效用释放与学生个人价值实现的交互转化.而在信息化大潮之下,数学教育则应该与时俱进,着力扩展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这就必须强化实训锻炼的同步拓展,有效增加校内外训练化考核,力求做到多倡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测试相关的信息化运算基本原理,多带领学生进行演练信息化运算知识的主要技术要点,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的各类专业实训考核等,让学生洞察信息化运算知识的实践应用对于学习效率提升、综合素养熏陶等的切实益处,从而促使其能够主动跟随社会发展趋势与行业更新潮流,改进自身在学习与实践上的既存不足,增强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信息时代各类问题的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张安.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2]杨英法,苗方朔.综合职业能力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2(06):68-69.

[3]陈维华,韩倩.新常态下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原则和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5(19):5-7.

[4]李延敏,郭平.转教育思想探索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新路[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98-100.

第4篇:信息时代的学与教范文

关键词:德育教育;网络信息时代;挑战;德育素质

一、网络信息时代下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已经经历了三次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就是德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的思维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人类的思维经历着由二维平面思维到三维立体思维再到思维思想的大胆提出及完善的过程,这给德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时代的来临,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传统的思想观念,它不断的形成新的观念并且逐渐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这种新的观念主要包括:创新、自主、自由、开放等等。这些新的生活观念给人人们的生活和知识、人类的文明都带来了创新,人们在网络中交流知识、共享资源。德育教育已经完全的处在了一个新的环境下,网络信息时代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对传统的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冲击与挑战。信息资源大量而来,学生面临着分析与选择,学生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判断都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因此,学校的德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网络信息时代下德育内容要不断更新。

德育教育在网络信息时代下面临挑战,所以现有的德育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都要与网络信息时代适应,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网络信息时代下,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思想观念与理想信念,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的道德与思想沿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严肃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许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与内容上进行创新变革,将德育教育的内容与网络信息时代有效结合,平衡发展,保证德育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为了达到以上要求,笔者认为德育内容的发展观是非常重要与必要的,德育内容发展观,包括以下叙述的几项内容。

1、提出的“五育思想”中提到“五者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语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国民教育及实力主义教育则比以道德为根本。”先生对于的与交易十分重视,认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的德育内容要随着时代而变化,德育教育的思想也要不断地更新。我们应该全面的了解,德育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思想道德观念。网络信息时代,德育教育需要牢牢的把握住时代的命脉,德育教育是关系到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兴国成败的核心问题。

2、网络信息时代下的德育教育需要吸收传统伦理观念的精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扬光大。先秦以来的儒家学说对于德育教育观点在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最终达到的境界是“格物、致知,诚意、郑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人在德育教育上所追求的完美境界。将传统文化中德育内容发的积极因素与当前的德育教育现状结合起来,是德育教育必须体现的发展的观点。德育教育是引导学生形成其自身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思想理念,为社会的发展服务,为国家的发展服务,提升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与文化素养。德育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体现在他能够协调人际关系,平衡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因此,网络信息时代下,需要将传统德育教育的精髓与现代信息资源与德育内容结合,促进德育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德育教育需要将德育素质教育作为基础。素质教育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网络信息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面的新的要求,德育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在德育教育中,需要把德育素质教育融入到德育教育的实践中去,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上来。那么在德育教育中,又要如何加强德育素质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思考。

首先,在德育教学中应该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于所讲的德育内容,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是有思想、有激情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在德育教学中,应该做到应到学生根据的德育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自己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一些思考,教师结合学生的思想观点,给与点评与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网络信息时代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德育内容来进行创新思考,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内容,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爱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经济迅速发展,金钱对于人的诱惑力越来越大,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防学生在死鱼与物欲下逐渐丧失自己纯真的本性。总而言之,德育素质教育是一切德育工作的核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该引起重视。

三、网络信息时代下,新的德育教育的方法。

网络信息时代下信息资源的传播速度比较快,东西方思想的冲突,心急思想观念的转变,给当前的德育工作提出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德育教育要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保证德育内容的顺利实现?网络信息时代下,必须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入到德育教学中,将一些枯燥难懂的德育内容转换为集中图像、声音、文字为一体的课件内容,使德育内容直观、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课堂,走相互学习。走向社会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社会上一些不道德行为,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并且邀请一些德育教育方面资深的教师,引进新的德育观念,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总而言之,网络信息时代下,德育教学面临着挑战,作为i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从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反省,并且不断的创新变革,促进德育教育向着创新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勇敏,陈永勤.《网络信息时代对德育教育教学的反省》,贵阳师专学报,2011,3.

第5篇:信息时代的学与教范文

关键词:网络;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205-02

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年修订版)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这样的教学要求下,大学英语教学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刘润清和戴曼纯也提出“外语教师素质包括流利、地道、规范、顺畅的英文,宽泛的知识面,懂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具备科研能力、具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可见,现代大学英语教师素养概念的外延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展,语言水平已经不是唯一重要的参数了,大学外语教师更是如此。为了彻底改变现阶段大学英语的现状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顺利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向“双主”教学模式(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同时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转变,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养也需要随着发展和提高。除了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扎实的专业功底,还需要有完整的教师身份认同,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很强的信息处理整合能力等。

素养是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基本的八种素养是指政治素养、思想素养、道德素养、业务素养、审美素养、劳技素养、身体素养和心理素养。本文中笔者试图从不同的视角探析在网络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师需具备的综合素养。

一、完整的教师身份认同

科研能力低、学术产出少、教学压力大,一直是困扰大学英语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难题,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教学热情和投入,使他们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认同危机,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失去了认同感,或者工作积极性不高,继而对英语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

完整的教师身份认同:即对生活的热爱、对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爱。网络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认同自己的专业身份,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掌握学生在网络信息技术时代学习英语的需求和方法的改变,与学生用多种媒介手段进行沟通交流,敏锐地抓住学生的心理,挖掘和赞赏学生的优点,使他们逐渐获得自信,走上实现自身潜能的道路,最终获得内部自我认同感(identity)。教师在课内外都要充满激情,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没有工作激情,就不能完成培养人的伟业。笔者切身地感受到如果哪节课是激情饱满地进入课堂,那课堂效果也极佳,若哪节课是郁闷不乐,心情凝重,学生也随之消沉。因此,教师只有倾注满腔热忱,为之而倾心,才能完成肩负的神圣使命,所以教师一定要具备工作热情,有完整的身份认同。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再好的教材在其时效性方面还是有落后的一面。随着教学改革的步步深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普遍运用和教育教学观念及手段的不断更新,使得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克服这一不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建构主义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主题,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材内容的更新,与时代保持一致,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如笔者所在的学校使用的听力教材中有一个单元是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情况。今年在讲解这个单元时,恰逢2012年伦敦奥运会刚刚结束,笔者就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相关任务,把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协作,每组查找一方面的相关内容,有图片、视频、文字,整合成PPT,在课堂上作汇报演示。由于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话题,大家进行得非常积极,有演唱闭幕式上的歌曲的,有介绍他们喜欢的运动员的,有介绍此次奥运会会徽、吉祥物、火炬的由来等等。学生普遍感觉收获非常大,既练习了听说能力又增长了文化知识。而课堂学时有限,教师要学会合理地删减教材中的过时的、不符合学生需求的内容。教师还需学会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在课堂上增加一些适应他们将来就业需要的内容。

三、网络教学的组织实施

教学实施是指教师实践预先设定好的教学方案的全过程。网络教学组织实施能力不仅包括教师利用网络进行讲解和答疑的能力,同时更加注重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指导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语言教学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教学不再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授”和“灌输”,而是“组织”和“指导”。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协作式学习和研讨式学习。

第6篇:信息时代的学与教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 学校 网络教学 问题与对策

学校在信息时代的潮流下,开展了网络教学,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促使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起辅导作用的转变。

所谓学校网络教学是指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学校运用网络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加强师生交流与协作,优化教学的一系列的过程。

近十年来我国的网络教学发展迅速,许多大中小学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教学系统。但我国的网络教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各方面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具体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如下。

1.学校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网络教学交互性差。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通过和学生进行直接交互,获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有效控制教学过程。网络环境下,师生时空分离,教学中交互是间接的,学生没有了老师的实时监控,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学生的自觉性。学生在教学交互中取得了交互的主动权,老师却处于被动位置。老师不能主动地、实时地了解有多少学生看了课件,做了练习,只能被动地等学生有问题并提出的时候,老师才能了解一部分信息。

1.2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监控严重缺失。学习监控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质量和成效进行的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一系列过程。网络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偏重知识内容组织、网络课程设计、学习资源提供、学习策略的引导等方面,很少对学生施加必要的学习监控和管理。

1.3网络教学中学习评价落后。在网络教学中,提供基于学习目标的评价标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学习评价是学习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学生通过学习目标不断地观察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不断的解决问题,阶段性的测验或考评来把握自己的学习情况,适时对个人学习作出调整。老师通过收集到的学生学习过的信息,能够把握学生整体程度和各个学生情况,并因人而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从而实现个别教育。

目前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往往偏重于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学习策略的引导、导航清晰等方面,而对学习评价投入力度不够。虽然他们也提供一大堆的单元测验,让学生自主访问、自行下载、自我测评。然而这种评价手段奏效的前提是学生主动去贯实施,而这似乎是最大的问题所在。加之,对测评结果不收集,实际上也很难收集,导致了网络教学各种形成评价歪曲变形严重,不能正确评价学生的习情况,更不用说实现个别化教育。

2.学校网络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以上网络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最基本的问题是教师在网络教学交互过程中,主动权缺失所导致的教学反馈信息传递速度不快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短期内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学习过程的监控,而从长远看,则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1自动收集并分析学生行为信息,老师取得交互的主动权

新系统结构(图1)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块——“用户信息收集模块”。无论学生何时何地登录,模块都能自动、全面收集和学生有关的网络教学的各种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模块还能进一步统计出哪些学生有自觉进行网络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频率、哪些学生进度太慢、哪些学生程度太差、哪些题目做错的学生比较多,需要老师在网上着重讲解的等等。通过系统新增的这些功能以及它所提供的信息,老师就能快捷、全面地获得学生个人或集体学习情况的明细信息和汇总信息,并在这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学生一切举动尽在老师眼底,老师能够主动地获取学生个人或集体学习的明细或汇总的资料,从而在和学生交互中取得把握情况的主动权。

2.2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和控制

网络学习是典型的自我控制学习,目前我们的学生自我控制水平则普遍较低,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作业抄袭严重、学习随意性大等等。我们要做的是要提高他们.自身的控制水平.但这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当前解决这种由于学生自身控制水平偏低带来的问题,必须加大监控力度。新系统通过“用户信息收集模块”、“用户信息分析模块”和综合数据库,使老师获得了教学过程中交互主动权,网络教学反馈信息能够全面、快速的收集和传递,监控力度也随之加强。还可以结合现代的各种通讯手段,采取相应的措施,督促学生认真学习。

2.3制定有效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诸多措施,目前能比较有效地解决由于学生自身控制水平偏低、自觉性差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是 ,只有学生自我控制良好的学习过程,才是真正有质量的学习活动。所以,从长远来看,只有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控制水平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才能最终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学习。为达到此目的,可以考虑制定以下策略:

(1)了解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因素,制定相应的策略

学生的个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教师可从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人手,分析学生学习信息和学生的个性因素,根据这些信息,针对学生个性特征,提供个别化学习指导。

学习集体的缺失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负面影响很大,为克服这个负面影响,可以考虑成立互助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引导、促进学生开展协作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

(2)加强宣传教育,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意义

教师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很多企业单位所看中的是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特质。学生如果切实明白开放教育网络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获,就能够积极主动地根据教学要求认真学习,从而达到自主化的学习目标。

第7篇:信息时代的学与教范文

1 教学现状的思考

小学生普遍具有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愿望,上网、玩游戏是大多数小学生利用计算机想要做的事情,小学生们对图像处理、Internet知识等包含创造性与新奇性的信息也有兴趣,乐于追求富有挑战性的新信息。如今,计算机不是什么奢侈品,已经进入了许多城镇家庭,这为推进和发展小学计算机教育创造了很好的环境。但在家里,上网、玩游戏却是小学生们的首选,仅有部分小学生具有排版设计、图片处理、网页制作等学习兴趣。虽然许多同学意识到计算机是未来工作、生活的重要工具,但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的意识极为淡薄。再加上有些学校经费紧缺而导致设备不足,望“机”兴叹。另外,缺乏师资以及任课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传统观念看,信息技术课在学校只是一门副课,得不到重视。一些学校只是把参赛作为开展计算机教育的主要目标,仅仅重视少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学习。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对小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缺少正确的认识,没有构建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及组织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

从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来看,教材内容没有及时得到更新,有些没有考虑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

2 教学方法的建议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形成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往往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与每堂课的教学任务相联系。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完成课堂教学中一个个的教学任务,“任务”的设计十分关键。“任务”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精心策划,出其不意,着眼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比如,要掌握画图软件,就要掌握画直线、画曲线、画圆、画矩形等简单图形的画法,就要掌握一些图案的缩放、拉伸、复制、粘贴等技巧。要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与之相关的一些教学任务,掌握画直线、画曲线、画圆、画矩形等简单图形的画法。再由此设计一两个大任务,把一个个小任务组合成“弯弯的小河”的图画,在图画中设计一条小河,河边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树,在太阳的照射下,碧波荡漾,通过完成这些大任务掌握简单图案的缩放、拉伸、复制、粘贴等技巧。学生在轻松愉快、兴致勃勃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学会操作。这些大小任务的设计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小学学生主要通过直接的感性表象来掌握概念。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讲多练,在具体的操作中多加指导,点明问题,纠正错误,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如在讲“字体”格式时,打开“字体”对话框,精讲“字体”、“字符间距”、“文字效果”三个标签中一个方面的内容就行,学生可以触类旁通,体会其他相关内容的操作。

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工具,特别是引入多媒体技术之后,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良好条件。要把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计算机来获取和巩固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的知识。比如,学习打字,除指法要求严格外,输入法就应该从全拼开始,与语文中的普通话及拼音结合起来,一举多得。要着眼于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应用,强调一个个教学任务与各学科知识的融合,开拓计算机应用的视野。计算机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学科特长、兴趣爱好,采用自然、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获取信息、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3 教学模式的探索

多种信息的表达形态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联想,是计算机教育的强大优势,也为计算机教育开发学生潜在能力和智力提供了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目前,小学计算机教育仍然为“从学习计算机到认识计算机”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第8篇:信息时代的学与教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335-01

初中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找准教学的重点以及教学的目标,从而根据新课改以及素质教学的要求制定全新的教学教学体系。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有了新的方向,要朝着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的方向进行创新改革。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还比较陈旧,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塑造不够,很多初中在教学过程中对素质教学的认知水平不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程度不够高,因此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在信息技术时代,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问题的解决,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借助各种计算机平台、新媒体平台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

一、信息技术时代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

第一,多元性。在初中语文教学领域中,各种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初中语文教学素材越来越丰富,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利用互联网收集更多的信息,初中语文教学的范围得到拓展,使得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变得更加多元化。比如一些有趣的图片与视频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使得初中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第二,开放性。由于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进行初中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需要结合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这些新技术和平台的包容性以及开放性也逐渐呈现出来。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平台的开放性,使得初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得到展现。第三,自由性。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教育为主,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各种初中语文知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初中初中语文教学的形式变得更加自由,学生可以通过下载更多的电子资源,可以利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从而使得初中初中语文教学变得更加自由、灵活,也有助于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信息技术时代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由于当前信息技术成为社会的主流,因此加强对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设备的利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呆板的问题,使得学生对各种先进的技术的认识程度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加强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得学生能够学会对各种信息平台的使用,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对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加强认识

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信息化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渠道,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初中语文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初中教育信息化工作效率的重要原因,对于初中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其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相关内容、目标等进行了解,同时要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了解;其次,实际工作中应该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纳入到初中日常管理日程中,对语文教师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能力进行综合考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应该要对信息化教育产生足够的重视,在学校可以形成一种信息化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的氛围,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育不断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

2、加强各种资源的分享和传递,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对多媒体资源对各种教材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丰富的素材。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时代,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加强对各种信息资源的传递,使得学生可以从更多的素材中进行自主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制作电子课件,将初中课程的一些重点内容整合在一起,借助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图文、声音信息,分享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课后也能根据这些多媒体课件,或者其他的视频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学习水平。另外,要借助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与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使得学生所接触的知识也是比较单一的,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新媒体发挥了重要的意义,新媒体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来学习,教师要借助新媒体为学生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和桥梁,使得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表达出来,并且可以在平台上对自己的学习经验进行分享,也能分享一些学习资源,从而使得初中语文教学实现真正的改革与创新。

3、加强信息化教学的经费投入

随着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各种计算机设备和多媒体设备以及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当前很多学生在这些硬件条件上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针对这种矛盾,必须要加强对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经费的投入。比如要加强对计算机设备的配备,加强这方面的拨款,为学校配置更多的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方面的投入,使得教师能够接受相应的培训,提高其信息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加强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关键步骤。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信息技术以及各种计算机设备、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以此作为提高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途径,使得初中生可以从中发现更多的乐趣,提高自己对语文课程的兴趣爱好。

参考文献:

[1] 朱清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03)

第9篇:信息时代的学与教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整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将给语文教学带来全新的挑战。传统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多种信息(如文字、图画、声音、影像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一直是个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改变这一切,它把多种教学信息整合运用,形象直观,丰富有趣,可以帮助理解、推动思维、丰富想象、促进记忆,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也有巨大作用,这是传统教学手段不可企及的。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合理整合,效果明显。

1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的教育理念

1.1 整合的界定

一般的整合多是指二者操作或设计上的结合。这里的整合是指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二者的最优组合,扬二者之长,补二者之短,融二者为一个不可分的整体,达到1+1>2的效益。主要作为工具手段存在的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主,但并不是全部,而是与其他信息技术多种媒体共同发挥作用,但灵魂仍是教学设计本身,计算机起辅助作用,以展示传统教学无法实现或很难实现的教学任务。整合不仅仅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也不是说用了多媒体课件就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而是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整合的目的在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教学难点,要求展示事物变化过程,刺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引发学生主动、积极、创新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

1.2 整合的效果评定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效果由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而定,而不是由计算机技术高低而定。计算机技术在整合中只是作为工具手段而存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灵魂是教学设计本身,整合的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放胆求新,品尝、体验、发现创造性学习的无穷乐趣,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进而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1.3 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师角色应由“主演”变“导演”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化教学中,教师应从台上的“主演”变成场内的“导演”。虽然这样的转变让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垄断者,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组织工作却大大加强。每一个教学环节若要取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都离不开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设计。

2 搜集积累信息资源

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一般都比较简略,尤其是对于中外名人、历史事件、名胜古迹等,教参上的补充资料也很有限。现在可以借助互联网来解决问题,互联网上有丰富的资料,教师可以搜集、积累各种相关资源如网页、图片、视频等,在教学中给学生,能够补充教学资料的不足。例如,看图作文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的良好训练方式。利用计算机做“看图作文”,可以出示单幅图片,让学生写一句话,还可以播放动画图片或视频片断,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场景或情境写一段话,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发挥网络教学优势,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促使学生自主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凡是没有学会流利、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广读、多读才能有所悟,广读、多读必须要有大量阅读的材料,网络教学就可以提供丰富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材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1 网络教学维持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网络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习惯、方法等因素,多方创设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网络教学环境,还提供丰富的网络阅读资源,网页图文并茂,有声有色,适合儿童年龄特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网络资源提供的丰富的学习内容,学生的阅读需求随时得到满足,维持了阅读的兴趣。就这样,网络教学轻而易举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3.2 网络教学养成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广泛阅读是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

3.3 网络教学促使学生自得自悟

网络教学中,教材起着引领的作用。教师带领学生先学习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多读相关资料。

4 信息技术与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机整合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少有两个有效的途径。

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如“三辰影库”的系列光盘中,现行小语教学大纲中的60%以上的课文都有配以动画或视频剪辑的朗读,通过对这些光盘的播放,不但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还为非普通话地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朗读能力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传统的朗读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加上有些教师的普通话也不太准确,学生就更不容易训练了。这些资料的使用,解决了教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大问题。

《海上日出》《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等优美散文的学习没有读是不能称得上真正的鉴赏的。对这类课文的教学应充分朗读,体悟作者的感情。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朗读素材可以随意控制,按自己的进度进行跟读、自读、感情朗读,朗读时注意语速、节奏,尤其要符合作者的感情。对于配有画面的课文朗读,可以通过声道的选择,让学生看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及写作技巧,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由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矫正读音及情感的处理等。实践证明,这是能促使学生的朗读能力迅速提高的有效措施,许多学生在首次听到自己的录音后,都十分惊讶地说:“啊!我的声音怎么会是这样的呢?”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提出改进的方案,再反复录音,反复比较,进步的速度往往是教师难以想象的。

5 利用整合提高学生的能力

同志曾经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把目光牢牢地盯死在书本上,认为唯有读课本才算是学习。而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为学生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学习空间,因此让学生通过网络空间的自主实践和探究,既是文本新课学习内容的运用和巩固,又是文本学习内容的补充和扩展。所以实践操作、自由探究,是网络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新学内容,让学生登录教师的专题网页,进行趣味作业,动手、动脑,很有兴趣地轻轻松松地完成作业,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可以留给时间让学生围绕课上学习的内容,自由地在网上搜集其他相关资料,拓展课堂所学知识。实践证明,利用网络资源,扩充信息量,拓宽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领域,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优异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