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餐饮消费行为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54-02
一、主题公园概述
(一)主题公园的起源
关于主题公园的起源,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一般认为主题公园起源于荷兰,后来兴盛于美国。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始于1989年,随后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港台地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9年上海迪斯尼项目获批使得中国的主题公园发展到一个全盛时期。
(二)主题公园的分类
主题公园的分类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现在主要按功能和用途分类。如下表所示:
1、微缩景观类:深圳锦绣中华、北京世界公园等
2、影视城类:无锡三国城、唐城、水浒城等
3、活动参与类:苏州乐园、深圳华侨城、欢乐谷等
4、艺术表演类:深圳华侨城“中华民俗文化村”和“世界之窗”、北京民族园
5、科幻探险类:江苏常州的中华恐龙园等
二、主题公园旅游者消费行为现状——以常州中华恐龙园为例
(一)常州中华恐龙园旅游消费行为现状分析
常州中华恐龙园位于江苏省常州新北区的现代旅游休闲区内,占地面积600余亩。该园在沪宁沿沿线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它是一座将博物、高科技声光电、影视特效与多媒体网络等完美结合,融展示、科普、娱乐、休闲及参与性表演于一体的以恐龙为主题的综合性主题游乐园。
(二)常州中华恐龙园主要的消费人群
1、常州中华恐龙园的客源以长三角市场为主,在早期成功吸引了大量的青少年游客以及由青少年游客带动而来的部分成年游客。恐龙园因其主题明确,也吸引了一大批恐龙迷以及从事有关恐龙化石考古方面的专业人员,因此带来一定的消费。
2、在从科普教育为主转型至集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主题公园过程中,恐龙园的游客逐步升级,消费力更高的成年游客已经成为公园的主力客群。客户来源更为广泛,除主要的长三角的江苏、上海、浙江外,安徽、北京、广州的游客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3、在未来,随着常州中华恐龙园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其客户市场的辐射范围有望扩至全国乃至邻近的韩国、日本市场,这样则会带来更多的消费。
(三)常州中华恐龙园旅游者消费情况
针对常州中华恐龙园的旅游者消费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实地考察,并且发现恐龙园的客户消费特征存在以下特点:
1、消费行为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旅游纪念品和快餐式餐饮。
2、其消费行为较为盲从,没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做出消费行为时,消费的目的以及消费过程中的处理显得跟风、随大流。
3、指向性消费明显,儿童的消费主要是玩具、成人的消费主要是餐食。
三、扩大旅游消费的建议与措施
1.丰富纪念品种类,推出不同档次的恐龙主题纪念品。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购买能力较强的中年客源市场主要消费都是集中在餐食方面,旅游纪念品很少能够吸引成年人.这与恐龙眼的旅游纪念品主打卡通风格有关.为了拓展这部分市场,不妨考虑开发高端旅游纪念品,既能够配合恐龙远的”科技”主题,又能吸引成年人消费市场.
2、推出不同层次餐饮服务,不要只考虑快餐式的餐饮服务。中华恐龙园区内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完全具备优雅用餐舒适度假的可能。但是目前恐龙园的配套用餐服务还仅仅停留在快餐式便食方面,以零售摊点为主快餐饮食为辅,缺乏环境优良服务上乘的餐饮场所。这对于园区的美景是一种浪费,同时也较难抓住高消费人群的心。据了解,进入恐龙园观光游览的高端团队不在少数,这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客户需要高档次的餐饮。恐龙园如果想要拓宽市场不妨尝试在这部分客人身上做文章。
3.娱乐项目多元化,适当增加自费项目。中华恐龙园要多加引进有趣、刺激的娱乐项目,可考虑降低门票降低入园门槛,在园区内选择部分高精尖的项目设为自费。这样一来可以吸引更多对价格较为敏感的群体(例如学生),二来有自费项目作为补充,总体营收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参考文献:
[1]郝美田,李静.国内外主题公园发展研究动态[J].西北林业科学,2012,41(3).
[2]伍志君.上海市民主题公园消费行为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0.
[3]盘晓娟.我国旅游购物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分析[J].中国商贸,2010,(12).
[4]薛群惠.影响国民旅游需求刺激计划效益的因素探析——以浙江旅游消
费研究为例[J].浙江农林大学,2010,(5).
[5]李先跃.关于长沙旅游购物发展的几点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10,(01).
作者简介:严灵灵(1981-),女,江苏常州人,硕士,讲师,从事旅游经济学研究。
关键词:消费者界定标准
一、对消费者认定标准的现状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第2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法律、法规保护。"条文对消费者的消费性质、消费对象以及消费行为的方式作出了规定,但未对消费者的概念作出明确的界定。对何种意义上的购买者方能成为消费者,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论。从消费主体角度,有学者强调消费者只应该是个人①,有学者则认为主体应包括自然人和单位②;因《消法》所限定的消费性质是生活消费,据此有学者认为,应该以购买者的购买动机和目的作为识别购买者购买的是否为生活消费品,凭一般人的社会生活经验,依"经验法则"判断他是否为消费者③,但是另有学者认为,应该以购买者购买的商品是否是生活消费品来判断购买者是否为消费者④,更有学者认为,对于生活消费应该有一定消费金额和消费数量的限制,并结合购买者购买生活消费品时的动机与目的来综合判断购买者是否为消费者⑤。学者们都从自己认为是客观公正的角度分析了成为《消法》意义上消费者的概念,但是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各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发展迅速,法律规范落后于生活实际这也是常态,因此对消费者概念的准确定义也面临着不断的挑战。
二、餐饮场所免费厕所的分类比较
很多餐饮场所都为前来消费的顾客免费提供了厕所,这种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的做法在现实中却遇到了尴尬,在餐饮场所消费的顾客上厕所的时候出现了意外,他们根据《消法》要求餐饮店予以赔偿,这点符合《消法》的立法目的,当事人双方能够理解接受。但是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人不在这些餐饮场所消费却使用了免费的厕所,出现意外损失该如何解决,是否还应适用《消法》的规定,在这个问题上就出现了很多争执。
对于餐饮场所免费提供厕所,可以分为两种情形进行分析。一类是饭店性质的餐饮店,顾客在服务员的引导之下入座和点餐,顾客的消费目的和行为从进入店面之时就很明显;另一类就是如快餐店性质的餐饮店,虽然这类餐饮店也有服务员,但是他们并不引导顾客,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前台负责发放顾客选取的食品以及收银,并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任何进店顾客的目的。现实中,因使用免费厕所发生上述争执和纠纷的也主要是第二类餐饮场所,因其开放性,店家并不是对任何进入店面的顾客都予以接待,很难确定顾客进店的动机。现实中约在如肯德基等快餐店见面或者只是路过上个厕所的情形并不少见。如果这些人在第二类餐饮场所出现意外而遭受损失,都要求店家赔偿,对于餐饮店来说未免太过严格和苛刻了。
三、餐饮场所免费厕所问题的法律解读
上述分析引出了一个法律问题,何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购买人的一个具体消费行为从何时被认定为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从进入消费场所开始,还是从对价已支付消费合同成立开始,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人认为,已经进入消费场所准备消费或者正在挑选还没有订立消费合同的人,尽管他们未进行实质性消费,但也属于消费者⑥。与此类似的观点还有,个体社会成员一旦进入经营者的经营场所,就应认定消费行为已开始,到其离开经营者的经营场所时,或者不再使用购买的商品,消费行为才算结束⑦。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支付对价是判断消费者和非消费者的一个重要标准,看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是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消费者,关键看他有偿获得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是否用来满足个人或家庭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如果个人或家庭有偿取得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是用于消费,那么,该个人或家庭就是消费者⑧。也有人认为,肯德基作为一家世界级的企业,对社会免费开放厕所,本身就是其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肯德基允许人们免费使用厕所可以认为是有意为之,这样对使用厕所的人进行了诱惑,这些人都是潜在的消费者;而且,肯德基对社会大众免费使用其厕所不管不顾,应该视为默许了人们的行为,它就有义务承担由此带来的不利后果⑨。这是从经济学以及社会学角度的分析,并不是从《消法》层面上对此问题的解答,此种理解有待商榷。虽然古话有云"进门就是客",那么进入快餐店内的人们没有理由不被认为是消费者,否则将对纠纷的解决带来太多的不便,但是必须考虑到快餐店与一般饭店性质的不同。两者虽然都是公共场合,但第一类场所可以视为是半封闭的公共场所,进入店面的顾客处于店家的"控制"之下,但是第二类场所就是实实在在的开放场所了,店家不能也没法"控制"进店的人们,因此对这两种性质不同的场所,不应适用同样的界定标准,更不能通过经济学或社会学等其他非法学的学科来判断一个人是否为《消法》意义上的消费者。
《消法》的目的是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但是也不能一味的为了保护消费者而损害了经营者的利益,甚至要求经营者承担不是因他的原因而产生的责任,这不符合法律设置的初衷。解答这一问题,可以引入民法上的"意思表示"这一概念。人们进入快餐店的目的和动机难以探究,因为在私法上,主体对于为相应行为与否、如何为之及以何者为行为对象的选择悉听自便,除当事人自身外,无需事先向任何人出书其理由并征求其同意。"私法主体的动机是一种禁忌。"在私法的制度环境里,"在通常情形下,法律不可能对这些决策是否具有合理的动机进行监控,只有在滥用权利之例外情形,才适用不同的原则。"⑩对于主观方面的目的和动机,只能依据当事人之后所为的一系列客观行为来探究。主观方面必须通过客观行为表示,反之,从客观行为也可推断出主体的主观意思。因此,并不是任何进入类似快餐店性质的餐饮场所都能算是消费者,因这类消费场所的特殊性质,人们必须通过一定的意思表示,表明自己将成为场所的消费者之后,方得成为《消法》意义上的消费者,从而受到《消法》的保护。在本文中的语境下,此类意思表示就应该视为人们在快餐店的前台问价点单,而不是简单的进入店面,只要人们有这样的行为表示在外,就应认定他是消费者,此种情形下,如若他有同伴先去如厕而遭受意外,这样的损失,就应适用《消法》的规定,由店家予以赔偿。
注释:
①史际春:《新发展观与经济法制新发展》,《法学家》,2004年第1期。
②刘光华:《关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的若干司考》,《科学・经济・社会》,2000年第1期。
③梁慧星:《第49条的解释与适用》,《人民法院报》,2001年3月29日。
④王利明:《消费者概念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2期。
⑤王斌:《消费者保护法精要》,古吴轩出版社,2009年9月版,第6-8页。
⑥王斌:《消费者保护法精要》,古吴轩出版社,2009年9月版,第16页。
⑦饶世权:"法律语境中的'消费者'",《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第77页。
⑧李凌燕:《消费信用法律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 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 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的理财研究 基于单周期库存模型进货策略的研究 基于企业成长的企业生命周期模型研究 基于结构模型的游客动机对旅游满意的影响研究 基于齐夫模型的河北省入境旅游客流时空结构研究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作用路径研究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旅游课程教学效果调查研究 基于分层整群抽样的江苏省农村家庭支出中食物支出的比重研究 基于支出周期的军队预算会计改进设想 关于预期损失模型的研究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资本结构研究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数学模型比较研究 基于VAR模型对首都经济圈财政支出的实证研究 基于AHP模型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下的乡村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北仍村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中国家庭资产组合:预期支出与风险偏好 结构方程模型之旅游研究近况 基于VAR模型的入境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8年8月22日。),这个研究领域仍旧是多样的。在支出形态上,一部分研究关注旅游主体的实际支出,而另一部分研究则主张对预算支出的研究;在行为差异分析上,一部分研究工作突出了不同旅游市场区域化的差异,而另一部分研究成果则从效仿古典经济学的体系,关注了旅游经济行为主体之间差异分析。由此,近年来的旅游支出研究的切入点虽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大体可以分成如表1的四个象限。
本文认为,旅游支出作为经济消费行为的一种,带有明显的预期消费性。与普通的商品购买不同,旅游行为的最终确定很大程度上不依赖旅游市场的报价,而是旅游行为者的消费预期。在统计上发现,消费预期虽然来自发生前的预测,但作为变量的可靠性甚至高于实际支出。旅行者的实际支出的突变性相对较多。因此,对于旅游经济行为模型之一的消费模型,应当把消费预期支出(不应当是实际支出)作为一个主要的因变量。对于自变量方面,本文认为,旅游主体之间的特性差异应当是研究切入点,旅游市场的区域差异不应当介入模型变量体系。
上述表1中的第Ⅰ象限是理性的研究领域,其他象限多多少少存在不合理之处,例如某些研究从城乡居民差异研究旅游支出、体育特色旅游、居民旅游预期消费结构研究、年龄层面对比研究等,均属于第Ⅰ象限范畴;再如不同观光目的地之间的消费差异研究、实际旅游消费结构分析等由于不在第Ⅰ象限,因此必须经过一定的变形处理和数据过滤,才具有实证价值。
二、问题的提出
旅游支出具有所有的消费行为所共有的特点。诸如供需平衡关系、价值价格关系等。但是,由于旅游消费行为的特殊性,“旅游支出”同时也具有自己特有的性质,其中一个最特殊的性质是:旅游消费往往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相关支出行为。原因在于:其一,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深化和家庭成员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的旅游行为逐渐成为旅游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这个现象尤其在国内两大旅游黄金周中突出表现出来。其二,旅游的支出往往是家庭成员在综合考虑家庭整体收入和结构的基础上做出的理性消费行为决策。即便是个体旅游消费,其消费预期也往往受到家庭状况的强烈影响。其三,旅游消费行为的发生时间,受到家庭结构的影响大于家庭整体收入的影响。其四,旅游消费的期望额度,显然与家庭收入成正方向的简单关联,但与家庭的结构周期变化的关联函数关系却具有更加复杂的表现形式。
对于旅游支出的研究,仅仅局限在家庭整体收入上简单关联,得出的结论显然是没有说服力和适用性的。例如,两个年收入均为5万元的家庭,新婚夫妇的二人小家和有一个在上大学的孩子的三口之家的旅行支出上的期望是有差异的。同理,即便是对于同样一个三口之家,有一个孩子刚刚出生和有一个在职的孩子的旅游消费欲望也是迥然不同的。以下一个假设的函数关系示意了上述的关系:
其中,下标k是该家庭在某旅游项目中的预期(注:不是实际支出)消费类别(注:指理论上的消费细目。但是对于不同的调查目的,可以仅仅包含其中的若干项。比如本文以旅行社的视角,关注的对象是住宿、交通和餐饮3项。),包括住宿、交通、餐饮、保险、购物、娱乐、医药以及其他。其中,前3项是主要支出;i是该家庭存在收入的成员数,而j是有必要进一步分类研究的家庭结构完整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变量。
三、模型的定义以及构建
1. 家庭结构周期模型的定义
四、案例
1. 背景
某旅行社拟制定青岛2日游路线的价格标准。在对徐州市区旅游市场调研之后,发现多数旅行社的价格标准定在380到420元/人之间。两年来,该旅行社单纯的压低价格措施,似乎并没有带来多少起色。于是,面对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该旅行社决定从细分市场上,找到青岛旅游路线的突破口。
2. 调研
在模型的指导下,设计了详细的调查问卷。按照FSCM的原则,首先必须将调查对象进行“家庭周期结构”细分。同时,为了更加清晰的掌握某一家庭结构阶段的旅游支出预算细节,分别调查了“餐饮”、“交通”和“住宿”3个小项。为了保证一手调查数据的统一,在调查时,向被询问者强调了以下几点:① 充分考虑家庭收入情况,而不仅仅是个人的喜好;② 所有数据为预期支出,而且以“人均每天”为消费单元;③ 明确个人所在家庭的结构阶段。
数据样本点(家庭联系方式的获取)抽样直接来自徐州市某旅行社2006年2月、5月、7月、10月和12月在该旅行社登记的顾客。每月随机抽样60名(随机方式是每工作日1/4和3/4处各抽取一名),样本设计容量300人次,有效回复243人次,符合家庭总收入5~10万的有效样本213份。样本抽取分布见表2第4和第5栏。之所以选取上述月份,目的是尽量涵盖旅游旺淡两季和两次旅游黄金周的信息。数据采集方式是电话随机访谈,控制在5分钟内。访谈前简要介绍调查的背景(注:这项工作必不可少,目的是化简一般化模型中的l和w。通常认为,对于不同的l和w,得到的FSCM绝对数据也将发生变化,但趋势分析上的相对数据不会有本质差异。这个观点得到韦尔斯和库伯(Well and Gubar,1996)类似工作的支持。)(尤其让被调查者明确,本次调查的参照活动是:外省青岛2日游)。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汇总,结果如图1。图1中涉及的“吸引力”概念,是指某一种家庭结构下,预期支出与实际支出的差。显然,这个差值越大,对于旅游者来说,组团旅行的行为需求就越强烈。如果出现负吸引力情况,说明旅行者对于旅行社提供的系列服务感到物“欠”所值。
3. 分析
图1中的图形化的FSCM,直观表达了当前徐州市场上该旅游路线的重要信息。
(1) 在进行FSCM细分之后,筑巢期与空巢Ⅱ期的家庭,消费需求最为强烈,该旅游路线在这两种阶段结构的家庭上,吸引力最强。无巢期与满巢Ⅱ期的家庭,甚至对该旅游路线产生了负的吸引力。显然如果价格定位在200元/人日的水平上,吸引无巢期与满巢Ⅱ期的散客的机会比较小。
(2) FSCM的最终曲线由“餐饮”、“交通”和“住宿”累加而来。按照FSCM的计算原理,吸引力趋势显然是与最终曲线吻合的。然而,“餐饮”、“交通”和“住宿”3个分量的趋势各有不同。最为平稳的是“餐饮”曲线,几乎各个阶段的家庭对餐饮的支出预算在44元左右(d=±2.71)。而“交通”和“住宿”这两条曲线的起伏,直接造成了最终预算曲线的双峰趋势。显然,如果采取压缩价格政策,点上的文章应当在“交通”和“住宿”的峰值上做开,而压缩“餐饮”支出将是分散力量的不明智的做法。
(3) 相对而言,消费者在“交通”预算方面,“空巢Ⅱ期”家庭的支出最大,可能的理由是该结构家庭中存在中老年人,因此对交通工具的舒适性要求较高。而在“住宿”预算方面,“筑巢期”家庭的支出最大,理性的解释应当是该阶段家庭属于追求时尚的年轻人组合,同时还要考虑到“蜜月旅行”的超前消费因素等。
(4) 上下平移报价水平,将会逐一影响各个阶段家庭的消费吸引力。图1数据启发该旅行社:把价格水平压缩到200元/人日,实际上是照顾了两个人数较少的细分市场――“无巢期”与“满巢Ⅱ期”。而对于其他细分市场,价格的压缩(通常导致服务水平的缩水)似乎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正相反,该旅行社经过上述调研后,把原有价格在相应的较高服务水准上,提高了报价(220元/人日),推出了豪华游,反而刺激了“筑巢期”与“空巢Ⅱ期”的散客人数,同时还拉动了其他几种结构的家庭的消费需求。
4. 结论
大胆放弃部分细分市场,如“无巢期”与“满巢Ⅱ期”市场。集中资源开展“豪华”主题,尤其在两个黄金周期间,打出“蜜月海滨度假计划”和“夕阳红老年软卧专列”两张牌。在非旅游旺季,适时组织小型的“紧凑双飞”方案,抓住该旅游线路的高端市场。
五、模型应用展望
如果没有FSCM作为理论支撑的分析,上述案例得到的结论在指导细分市场方面将是无力的,甚至得出片面的结论。因此,FSCM的尝试,对于旅游政策制定部门和旅游行业具有实际的作用。然而进一步在理论和实践中完善FSCM,仍旧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较突出的几点是:
(1) 数据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问题。设计科学和实用的调查问卷,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有直接的影响。由于消费者行为和旅游市场营销研究方面缺少实证研究成果,导致了对该研究主题方面缺少同意的标准参照。比如,样本容量在何种水平,可以达到满意的可信度和有效性?由于国内旅游市场十分显著的季节性,如何对不同季节数据进行加权,才能消除这种季节波动对数据的影响?
(2) 即便是处于同一收入组(本文假定是5~10万)家庭结构阶段中,不同的家庭的总收入对支出的影响有时候是敏感的。可以预计的是:如果将分组进一步细分,统计的工作量将是巨大的。如何科学地划分收入组,也是一个需要大量数据开展实证的课题。另外需要明确的是:由于划分上的原因,FSCM并不能覆盖应对的旅游市场,即存在市场调查的天窗(注:按照早期人口统计学的评估,常规家庭结构分类的人群涵盖没有超过80%。)。
(3) 本文提出的FSCM,把家庭周期细分成8个接续的阶段。这个假设显然是从社会统计学角度上思考问题的。科学定义不同的家庭结构阶段,是一个需要社会学、行为学和营销学等诸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问题。地域、时间、文化以及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均应当合理考虑到阶段的界定工作中。
(4) FSCM的适用有两个侧重:在横向上,可以辅助政策部门和旅游产业确定合理的价格和营销方案;同时,在明确了特定的家庭结构阶段后,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在纵向上,通过不同时期FSCM的比对,可以掌握某项旅游业务的发展趋势,尤其在以家庭结构的视角上的变化,为预测和掌控旅游资源提供先期的数据支持。
(本研究得到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2007年度科研培育计划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 费赞姆.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296-306.
[2] 弗洛德.调查研究方法(第3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3] Well and Gabar:Life cycle concept as a tool for travel research.thansportation,1982(11):51-69.
[4] Lawson.Family Llife Cycle.In S.F Witt and L.Moutinho(Eds.),Handbook of tourism mamagement.Englewood Cliff,NJ:Prentice Hall,pp.147-151.
A Study on Tourism Expenditure Based on the Family Structure Cycle Model:a Local Survey in Northern Jiangsu
WANG Guiqiang
(School of M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Xuzhou Jiangsu 221116,China)
Abstract:With the reference of some analogous research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hypothesis that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structure cycle and tourism expenditure,and constructs a family structure cycle model applied to the systematic random sampling in tourism market of northern Jiangsu.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conclusion and data can provide tourism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with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1问卷设计
本文根据乌鲁木齐市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以及农业旅游消费者消费行为,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指导语、问卷主体以及致谢三部分。问卷主体主要包括农业旅游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消费者消费行为特征、农业旅游消费者旅游动机、农业旅游消费者满意度评价以及旅游消费者的后续行为等内容。2011年国庆节期间,共发放和收回问卷350份,经过筛选,获得有效调查问卷315份,有效问卷率90%。
2农业旅游消费者人口特征分析
2.1农业旅游性别特征分析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性别对于消费者是否购买该产品具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女性具有较为浓厚的感彩,比较注重追求完美,达到实际利益;而男性在这方面一般处于被动性,一般购买意念非常果断,倘若决定要购买,则会非常迅速的购买。相比之下,女性较男性理性。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女性旅游消费者为160名,占到总调查人数的50.79%,男性旅游消费者为155名,占到总调查人数的49.21%。从数据可以看出,参加农业旅游调查的男女性别几乎持平。
2.2农业旅游消费者年龄特征分析
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者在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上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中年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于老年人,因此,遇见新事物,接受速度比较快,思想转换也快;而老年人则一般比较谨慎,注重效果。从调查的消费者人群中可以看出,参与农业旅游的消费者年龄跨度比较大,涵盖了大部分年龄段。数据表明,69.8%的农业旅游消费者分布在26岁到65岁之间,从结果可以看出,该年龄段消费者无论从消费能力上还是从消费意识上来说都占主导地位,比较能反映出农业旅游消费者对于农业旅游的参与意愿(表1)。
2.3农业旅游消费者民族特征分析
由于乌鲁木齐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因此,在调查农业旅游消费者行为中,必须将消费者的民族特征考虑其中,才能真正地分析该市的农业旅游消费。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观念,对旅游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农业旅游消费者人群中,汉族175人,占到样本总量的55.6%,其次是维吾尔族和回族,占到样本总量的25.5%。
2.4农业旅游消费者收入特征分析
消费者的收入特征作为影响旅游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到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支出。随着消费者收入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者对于农业旅游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月收入在699元以下的消费者群体占到样本总量的4.7%,700~3999元的消费者群体占到样本总量的73.9%,详细消费者月收入分布见图1。
2.5农业旅游消费者受教育特征分析
游客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对于农业旅游动机也是不同的。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教育程度越高的游客旅游的动机已经从原始的参观欣赏园区景色上升到追求精神享受,而教育文化程度低的游客还是停留在观景的欣赏过程之中。从本文的调查对象来看,其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高中到本科之间,占到样本总量的66.7%(表2)。
2.6农业旅游消费者职业特征分析
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是否有充足的休闲时间,对于能否去旅游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旅游消费者职业对于研究旅游消费者行为至关重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旅游消费者职位分布主要集中于学生、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高管以及退休人员(表3)。3农业旅游消费者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3.1准备阶段消费者行为分析
3.1.1获取信息渠道随着Internet网络的普及和运用,消费者可以从多方面渠道获取旅游信息。比如,Internet网络、旅游期刊杂志、广播、数字电视以及亲朋好友宣传等。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旅游信息的获取渠道有着不同的选择。但是,选择通过亲朋好友介绍这个渠道的消费者共142人,占样本总量的45%。其次是旅行社宣传和报纸杂志,占到样本总量的35%。选择其余获取信息渠道的消费者人群占到样本总量的20%。结果表明,口碑宣传在传播信息中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图2)。
3.1.2出游方式游客在出游方式选择这个问题上,比较集中在选择家人、朋友、同学一起游玩,占到样本总量的65%。通过把出游方式和游客年龄结构交叉分析发现,年龄结构较低的游客选择出游方式比较丰富,选择独自、同学、朋友、家人一起出游,并且与同学、朋友一起游玩居多;年龄稍大一点的游客,由于有了自己的家庭,所以和家人一起游玩的居多;年龄较高的游客,在出游方式选择上比较狭隘,甚至出现100%的选择和家人一起游玩(表4)。
3.1.3交通方式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在交通方式选择上,乌鲁木齐市居民比较倾向于自驾车、大巴等交通工具,这与游客的收入息息相关。收入较低或者一般的游客大多选择公交车、摩托车,而中高收入阶层的游客大多选择自驾车外出旅游(表5)。
3.1.4旅游动机分析笔者运用Spss17.0社会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中农业旅游消费者动机一项调查进行了样本均值分析,详细情况如表6所示。结果表明:缓解工作学习压力为4.35,体验新的生活方式为4.27,体验民族风情为4.18,获得脑力和体力恢复为4.15,锻炼身体和增进健康为4.09,探亲访友为4.06,品尝风味小吃为4.01,调节心情为3.98,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为3.84,游览自然风光为3.75,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3.73,怀旧情绪为3.66,游览文化名胜为3.61,研究民族文化为3.59,旅游考察为3.56,考察为3.49,统计结果与客观实际情况是一致的,也符合现代消费者参与农业旅游的动机即逃避城市喧闹生活,释放生活、工作压力,回归自然。
3.2消费阶段消费行为分析
3.2.1停留时间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景区停留时间的长短反映出该游客对该景区是否感兴趣,并且直接影响到旅游消费者是否重游此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农业旅游景区停留时间在5h之内的旅游消费者占到样本总量的64.5%。由于农业旅游景区一般都在郊区,所以,选择住宿的游客仅占到4.4%(表7)。3.2.2消费金额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金额对于旅游消费者比较敏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一少部分游客是单位赠票的,所以这项调查不是很明显。消费金额集中在200~500元的有185人,占到样本总量的58.7%;其次是500元以上,占到样本总量的30.3%;其余占到样本总量的11%。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分析游客在游玩过程中的消费金额,发现游客消费金额和收入及游客受教育程度成正相关,即收入越高,文化程度越高,游客在游玩过程中的消费金额就会越多。
3.2.3食宿选择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住宿选择方面:乌鲁木齐市居民在住宿选择上与农业旅游景区的距离相关。当距离景区较近时,选择住宿的游客非常少;当距离景区较远时,住宿选择表现出极大地差异性。选择宾馆的和农家接待的游客占到了样本总量的85%,而选择其他住宿的游客仅占15%。饮食方面:选择在社会餐馆和亲戚家居多,占到样本总量的65%,选择农家、渔家、宾馆和其他的仅占到样本总量的35%。
3.3评价阶段消费者行为分析
旅游消费者对这次旅游活动的满意程度决定了该游客下次是否再次参加农业旅游活动。因此,笔者认为对该旅游活动的满意度评价属于消费者行为。笔者在问卷调查中设计了两道关于游客对该次旅游活动中的六大要素的满意度评价问题,分别是“在本次旅游当中您对住宿、餐饮、娱乐、交通、购物、游览等最满意的是哪一项服务”和“在本次旅游当中您对住宿、餐饮、娱乐、交通、购物、游览等最不满意的是哪一项服务,结果见表8。
4结语与建议
本文从农业旅游消费者准备阶段、消费阶段以及消费者评价阶段三个阶段全面地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农业旅游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行为,得出以下结论:
关键词:消费行为;零售业态;营销策略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正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购物已经变成一种娱乐与休闲方式,消费者追求购物的舒适性、选择性、便利性。这种趋势促使我国零售业需要从消费者的行为分析入手,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
1.多元化。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的日益丰富,消费者的购物选择范围越来越广阔。在选择购物地点和购买方式上都较之以往有很大的变化,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的满足,更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求新求变的思想希望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以至于新的消费群体不断出现。伴随着各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群体的出现,零售业态也呈现出多种形式,消费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显著。
2.个性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城市居民个性化需求愿望也日益高涨。消费者会寻找商品间的细微差别,并将这种差别延伸为个人的独特性。独特性需求的增加意味着消费者会越来越多的参与消费,提出个性化的要求,甚至亲手营造这种独特性巩固自身与产品的特殊关系,以达到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张扬独特个性的目的。
3.主动化。受新观念导向的影响,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企业所确定的商品概念,而是开始主动介入商品的生产和营销活动,尤其是对于关系自身情感享受的商品属性予以密切关注,消费行为主动积极,依靠自身的消费行为和观点展示对企业的营销活动进行积极干预并引导企业重视其消费选择。
4.便捷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城市居民时间观念增强,希望能有额外的服务来帮助他们节省时间,甚至不惜为这些额外的服务支付报酬,因此,消费行为将更强调消费的便利性和快捷性。
5.专业化。消费者的成熟体现在越来越坚持在更充分了解信息的情况下再做出购买决策,他们有能力、有条件在各类产品中寻找价值最优者;他们期望获得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优化消费价值。
二、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依据我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
第一,零售业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多元化将导致我国零售业态向多元化的业态结构发展。百货商店、大卖场、超级市场、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网上商店、ShoppingMall等多种功能不同、类型各异的零售业态将会以各自的经营和服务特色,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为消费者提供适合各自品位的商品和服务。由单一业态转变为由购物中心、百货店、专卖店、超市等相结合的多业态经营体是必然选择。以沃尔玛为例,其共有三种业态形式:第一种是传统意义的巨型食品超市;第二种是超级中心,提供传统的品种之外如服装、电器、书籍等不同商品;第三种是以公司创办人命名的萨姆俱乐部百货公司。
同时,消费行为的多元化发展也将不断创造出新型的零售业态,比如面包房的前店后厂、美容院的前店后院等。当然,在演进的过程中,既会有新业态产生,也会有原有业态因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逐渐被淘汰,如个体杂货店,大多为夫妻店,营业面积不大,经营品种有限,多为低档日用消费品,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商品价格低、质量较为粗糙。在商品短缺条件下,这种商店迎合了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要求,从而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在目前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全面升级的条件下,低水平的产品结构逐渐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随着便利店不断优化商品结构,突出经营特色,购物便利性和快捷性特点的日益突显,城市居民将会越来越避免去个体杂货商店购物,个体杂货商店将逐渐被便利店取代。
第二,零售业态更加注重细分化。零售业态的变革,使人们的消费行为类型化。城市居民购买不同类型商品已经形成业态上的“定势”,即各种业态已按照城市居民不同的购物需求,形成了各自的经营定位,如百货商店能够提供较为丰富的商品和完善的服务,大卖场和仓储商店拥有丰富的日用品和低廉的价格,专卖店以品牌支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专业店以精、专、尖、深的经营优势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便利店则能够随时随地地充分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ShoppingMall在给顾客提供一站式购物便利的同时,还给人们带来了文化、娱乐、餐饮、休闲、健身等全方位的享受和满足。各种零售业态以错位经营占领着各自的市场空间,互为补充,为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提供适需的商品和服务。
第三,零售业态融合化趋势加强。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在购物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他们更愿意把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集中起来购买。这种行为变化趋势,促使了零售业态的融合化发展趋势,即以一种主导业态为主,适度引入其他业态为辅,优势互补,科学组合,将目标顾客相同或相近的多种业态有机组合,各种业态相互呼应,形成整体的市场定位。对于消费者而言,能够满足目标顾客的不同消费需求,提高了购物的效率;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可以引发合力效应,形成综合竞争优势。现在像超市引入专卖店如药店、茶叶店、小吃快餐已成为潮流,而百货店则不仅有超市,还有餐饮、娱乐、健身等项目,俨然有购物中心的面貌,不但减少了消费者购物的成本而且还满足了消费者的娱乐和社交的需求。多种业态的相互融合,在满足多种层面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兼顾个性需求的实现,做到整体强势,单项极致,多维发展,凸显优势,既扩大规模,又减少风险,既增加功能,又提高绩效,实现多业态的有序化、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零售业市场营销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多样化及个性化发展,零售业态的多元化及细分化趋势日益明显,零售商要善于转变自己的观念,根据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调整市场策略。
1.明确的市场定位
定位的概念源自识别并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零售业态的定位不是指商品档次和价格定位,而主要是指目标市场定位,即预期满足哪一阶层的哪一类需求。零售企业需要在市场中不断调整其经营定位,更准确地与自己的目标市场的需要相吻合。有些零售商全力争取“所有消费者”的努力最终往往是模糊了门店类型之间的品牌形象。如百货店定位于某类人群,能体现其价值、标明其身份、张扬其个性,而不是定位于不同人群中的共同需要。
零售企业要获取竞争优势,关键在于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如大卖场、超级市场等业态应定位于城市中的普通消费者;百货零售企业应以城市中、高收入阶层为目标市场,在购物环境、经营范围、特色服务等方面展现自己的个性。如今的百货店许多传统的经营项目已经退出百货店的经营范围,如大家电、自行车等,而服装、服饰、鞋帽、箱包类商品已成为百货店的主营商品和利润的增长点,使百货店的传统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超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诸如“生鲜加强型超市”、“食品加强型”超市,已成为超市经营重点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标志。显然,只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相应调整商品结构,形成商品经营重点与特色,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
2.零售业应向专门化发展
差异化营销在零售业态中主要表现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通过专业化,零售商业企业可以集中采购与销售品种齐全的商品,还可以向消费者提供价格低廉、可充分比较选择的同类型商品,因而比综合商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明确的购买需要。专业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专营店的发展,形成以专门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的专业店;以专门经营或被授权经营某一主要品牌商品为主的专卖店;和以专门销售建材、装饰、家居用品为主的家居建材商店。同时随着各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群体的出现,消费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显著,人们的消费行为也随之类型化。比如买洗化用品去超级市场、买家电去专业家电大卖场。以苏宁、国美等大型电器商场的出现与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大型卖场的专业化发展。
如果零售业定位不明确,就会出现目标顾客不清的问题,必然会“不够专业”,因而必须突出自身特色,增强针对性。比如百货店可以走中档或高档路线。如走中档路线,其目标顾客主要为工薪阶层,追求商品性价比,注重实惠,而对商品的样式、服务和购物环境无过高要求;而走高档路线则目标顾客主要是高收入阶层,这就要求商品的品牌、样式,同时价格、利润均保持较高,并不断通过自身品牌价值的提升以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的优势同竞争对手相比较,选择所经营商品的品种,培育企业较强的竞争能力。
3.注意开发网络营销渠道
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零售业态多样化:大卖场、超级市场、便利店、专卖店、ShoppingMall。尤其是发展迅猛的无店铺零售业,如电话销售、网络商城、邮购等正以各自的经营和服务特色,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2008年中国网购市场的年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200亿元,同比增长128.5%,与年相比,增幅上升40%。据专业咨询公司的统计报告预计到2010年此数字将增长至4640亿元,届时网上销售额将占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以上。当前国内消费者的消费重心正在向网络转移,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消费主力越来越崇尚网络消费,这也成为中国零售业增长的又一大市场空间,庞大的网购市场应该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零售业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水泥+鼠标”模式,这种模式既能发挥零售企业传统店面的销售优势,又能为越来越多习惯于网购的消费者提供便利。
TESCO公司成立于1924年,是全球第三大零售连锁企业,目前在全球有超过3700多家店,遍布全球14个国家。TESCO最初的店铺经营模式只限于食品类零售服务,经过八十多年努力经营,以及随着零售市场需求的变化,TESCO已发展成为多元化的跨国连锁集团。近年来,TESCO也把焦点移至“非食品项目”上,大部分超级店铺除摆放食品外,同时设有成衣以及日用百货零售服务。除传统式的店铺零售,在2000年TESCO专门成立网上销售服务。从推出至今,一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在线销售渠道。
4.大力发展城市购物中心业态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竞争日益加剧,大型购物中心应运而生。这种商业形式聚拢了众多零售业态和餐饮、娱乐服务形式,充分展示“一站式满足”的理念,顾客从中能够得到全方位良好感受,因此吸引了各阶层各类消费人群,成为城市中产阶级购物娱乐天堂和青年人超前消费的乐园,具有“城市代言人”的特征。这种商业形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们的需求,进而刺激了消费品生产,尤其是刺激了餐饮、娱乐、文化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客观上起到了拉动经济的先导作用和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推动作用。
根据世界城市化过程中零售商业格局变迁规律,目前我国省会级中心城市,其商业资源正在由“向心集聚”转向“向外分散”或“向外集聚”,ShoppingMall具备了一定的发展条件,适度发展一些ShoppingMall是完善商业空间结构和业态结构,提高商业成熟度,加速商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闾志俊.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百货零售业市场策略研究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8年2月
[2]西容.AC尼尔森最新调查显示零售业应瞄准专门化中国质量报/2003年5月13日
关键词:自媒体;传播;餐饮空间;室内设计
餐饮空间是餐饮、交流活动的载体,是容纳消费者、服务人员的空间。餐饮店(企业)进行经营时需要依靠一定的人流量,而人流的聚集,除了口岸本身的条件之外,广告推广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在传统媒体时代,商家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来进行广告宣传,从而达到吸引贸易客户或消费者的目的。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广告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那么,新的广告宣传又将呈现怎样的趋势?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消费行为的改变。晒美食、晒环境、自拍等已成为一种普遍行为。人们基于朋友、熟人之间的信任,通过自媒体传播或接受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这种传播对受众的黏性较高,往往容易形成有效推广,而且还可能成为热点,使传播效应放大。这一系列的变化直接带来了广告宣传的革命性变化,对于餐饮空间来讲,如何适应和利用自媒体时代的宣传推广方式,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拟从如何在餐饮空间设计中创造满足传播需要的空间环境入手进行探索研究。
一、自媒体传播的特点—“分享”的精神与习惯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进入了4G时代,不久将进入5G时代,网络带宽与速度将呈几何级数提升。以手机为主要工具,以微信、微博等为平台的自媒体将更加发达,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将更多地被自媒体中的“分享”功能激活。这是自媒体传播的基本特点。人们通过自媒体分享美食、美景、好的产品与服务,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是传播媒体和传播手段的一次革命性变化,将传统媒体的被动灌输变成了自媒体的主动接受。传播的效率与效果自然是天壤之别。空间环境是刺激消费者兴奋点的重要媒介,能激发大家拍照传播。商家应改变过去禁止消费者拍照的观念,转为积极为消费者创造拍照条件。在自媒体时代,消费者乐于用照片分享,只要有分享,就会有广告效应,就有带来客户的可能。因此,商家应充分了解这一新时代的特点,及时转变观念,适应时展,积极创造能刺激消费者传播欲望的餐饮空间环境。
二、自媒体传播的基础是满足摄影构图需要的空间环境条件
在餐饮空间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品牌形象的传播效果,而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传播中,图片和视频是传播内容的主要形式。因此,为图片和视频提供最佳构图,对传播效果影响巨大。光影、色彩、形象是摄影构图的客观因素,摄影离不开光,一是为了满足摄影曝光的需要而提供足够的照明;二是为了控制被摄体在画面中呈现的影调与色调。光与色相辅相成,光是色的生命,有光才有色。形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存在的形象,是摄影的本源形象;另一类是主观形象,是由客观的本源形象所派生出来的主观视像。①通过设计手段将光影、色彩、形象构图三要素有效整合,激发消费者的拍照欲望。空间能提供好的拍摄点尤为重要。这个拍摄点可能是空间、可能是产品、也可能是服务。在设计中,设计师要以消费者的身份去体验拍摄角度,在构图范围内合理布局形象元素,结合色彩、肌理、灯光等要素,使对象具有良好的表现性。光与色的构成效果应以有利于烘托参与者为原则,比如消费者自拍时,其本人的光影效果是利于拍摄的,除了照度之外,还要考虑色温,以保证画面影调的统一协调。同时,还要采用“构图搭车”的方法传播餐饮品牌形象。在构图范围内,除了有能满足拍摄的光、色之外,还需“顺带”属于餐饮品牌独有的视觉形象。形象应具有识别性,带有商家自身的独特性,使其在传播过程被消费者识别,从而达到广告宣传的效果。这些形象应该是摄影构图关系中的底,消费者是图。当然,消费者确实被形象所吸引,让形象直接成为拍摄主体,那就达到了传播品牌形象的最佳效果。“煎饼道”是成都的一个刚起步的小吃品牌,拟在成都各大商场开设连锁店。在其店面设计中,为了塑造统一形象,同时利用自媒体进行营销传播,通过对消费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发现消费者对煎饼制作过程充满好奇,许多顾客喜欢将制作过程拍摄成图片或视频上传至微博或微信朋友圈。研究顾客围观拍摄煎饼制作的构图角度,将该品牌标志形象置于煎饼制作人员背后的墙面上,使其成为构图中的“底”,消费者在拍摄的照片或视频中就顺带将“煎饼道”的形象纳入构图中,从而促成对这一形象的传播。
三、把握住消费者的视知觉习惯,形成若干传播点
在餐饮消费行为中,消费者的视觉习惯具有运动的特点,消费者在移动中感知,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可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某个空间场景的布局如果正好符合消费者积极乐观的空间心理定式,他的注意力就会集中于此。因此,设计中要依循空间结构,从空间功能需要出发,分析若干可供消费者关注的视觉点,实现移步换景,使消费者行走在空间中,既欣赏了别人的风景,又变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成都麓湖生态城麓客岛的寻麓君咖啡馆,是建设在麓湖边的码头上,在水与草地之间用废旧的集装箱搭建了一个集装箱咖啡馆,由6个40英尺的集装箱堆叠而成,主要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供来此参观购房的客户休息之用,二是传播麓湖生态城的品牌形象。在设计中,为了使消费者能通过自媒体把该形象传播出去,从建筑的朝向、开门方式、落地玻璃窗的位置,到墙面的开敞与封闭等都依循有利于拍摄麓湖及其建筑群的需要来进行设计。在设计中,把集装箱通过一、二层轴线方向扭转45°形成不同方向的悬挑体量,将金属材料属性和箱体结构特性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实现视觉张力的最大化,使建筑本身就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整体采用红色与黑色构成,上红下黑,造成一种飘浮的意向。在客人通过游艇到达码头前,在湖面上就能拍摄到建筑的独特角度。形成第一个传播点。集装箱建筑的一层和二层均有开放式的休闲平台和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使室内室外融为一体。每个座位尽量靠近玻璃窗的位置,面湖而坐,湖对岸的别墅、住宅,湖中的桥、湖里的水及划船的人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窗前形成若干拍摄点,为每个坐在里面的人都能将麓湖的美景传播出去创造了可能。这也就形成了若干传播点。利用集装箱的狭长性,把端头设计成取景框效果,把窗外的景观通过“取景框”自然呈现在客人面前,使室内的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照相机中。设计师利用建筑结构帮助消费者完成构图,使人情不自禁地要坐下来欣赏窗外的美景,把自己也融入风景之中并拍照留念或传播出去,从而达到传播项目品牌形象的目的。二楼的灰空间能满足多种气候条件下的观景,通过一条有不同方向靠背的长凳,使人能坐下来享受麓湖生态城的美景。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通过自媒体有关麓湖生态城的图片与视频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咖啡馆标志以镂空窗的形式存在,能使消费者从中探出头来,形成另一个景观点。在拍摄时,标志自然融入构图中,达到传播效果。四、参与性、互动性的体验设计是传播的原动力参与性是现代人在餐饮消费中的重要诉求,人们已不再满足简单的被服务,而希望有主动参与的可能。在当今社会消费需求日趋差异化、个性化的今天,餐饮行为已不再只关注商品本身的价值,而是集合社交、娱乐、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行为,顾客更看重的是在此过程中能否获得独特的消费体验和感官愉悦。依赖于人的五官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的“五感”体验,是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等情感层面出发,关注消费者在体验过程中的心理享受。设计不仅是设计空间,更需要设计生活,传递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通过对不同感官的刺激和诱导,建立与消费者情感的互动,强化消费者在餐饮空间的体验感。②基于前述的“分享”精神与习惯,对自身体验的经验传播在移动互联时代成为其传播的原动力,好的餐饮空间必须融入客户的体验,才能使消费者产生分享的欲望。在泸州酒•私享仓库的设计中,坚持了体验设计。本案是一个集仓储、展示、餐饮、娱乐、接待为一体的新型餐饮空间。在空间的任何一个角落,消费者都可以自己动手,参与体验。比如在屋顶菜园,可以种菜、摘菜;在酒窖中可以品酒、调酒;在书吧,可以看书、写字;在茶艺馆中,可以煮茶、泡茶,感受茶道的魅力。在庭院中,设计了一个吊脚小阁楼,可在其中盘腿打坐,对弈品茶,别有一番趣味,以至于来的每个客人都喜欢爬上去体验、拍照。该项目运营4年来,已经在私人会所行业里颇具影响力,其影响力完全依赖于自媒体传播的“口碑”效应。
四、结语
在移动互联时代,餐饮店(企业)不要满足于传统的营销宣传策略,要敢于借助自媒体传播塑造品牌形象。而餐饮空间设计中的文化主题、空间形象、功能与服务都是自媒体传播的对象。设计师要借助摄影构图、图底关系、光影效果、质感肌理、景点转换等设计语言,将品牌形象与空间结合,创造出适合拍摄传播的餐饮空间视像,促成传播的实现,达到营销的目的。
作者:罗德泉 单位:四川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北京地区 农家乐 消费额 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巨大的变化,对农家乐的消费需求日渐上升,北京地区农家乐也在飞速发展。各地区农家乐利润有巨大差别,消费者的消费额是决定农家乐利润的决定因素。因此,如何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得到最大的收益是农家乐发展的关注点。消费者消费额的影响因素成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本文分析了一系列影响农家乐消费额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对于农家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目前针对农家乐的实证研究主要分为三类:消费者行为的实证分析,农家乐模式的实证分析,消费者决策的实证研究。
关于消费者行为的实证分析,孙莹(2011)对上王村农家乐旅游者消费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出城郊型农家乐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提出“改善交通条件,提高服务质量,提供特色餐饮,加强餐饮卫生管理,加强巩固回头客市场,制订合理的价格策略和畅通信息渠道的城郊型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对策。徐宏,宋章海(2008)通过对贵州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并且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消费者消费行为。
关于农家乐模式的实证研究,张建国,严超,崔会平,夏盛民,丁双双(2010)提出“原生态的乡村氛围、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交通区位,注重规范管理,实施营销创新,引入市场机制,强化农户的主体地位,形成特色旅游品牌”都是农家乐开发模式中的重要因素。
关于农家乐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实证研究,彭文喜,孙虎,刘宇峰(2010)提出:“农家生活氛围、农家娱购条件、可进入性和农村特色是农家乐旅游者旅游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目前,农家乐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涌现出大量研究农家乐消费行为,这些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有益借鉴,但同时在该领域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开展分析的空间。从研究内容来看,现有文献很少对消费额进行实证研究,多局限于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的频率统计。本文则较全面分析农家乐消费额影响因素,并利用交叉分析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以期为农家乐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北京地区农家乐消费额影响因素分析
(一)数据来源
在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五区进行调研,随机选取五区之内人口密集的商业区进行问卷的发放,问卷对象也随机选择。项目组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29份,其中有效问卷121份,有效率为93.8%。数据来源于实地调研,真实可靠。调查问卷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和对农家乐的需求情况。
(二)农家乐项目消费额影响因素基本分析
项目组根据网络搜索、文献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不同群体的消费行为会影响农家乐项目消费需求。消费者参与农家乐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但同时也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项目组决定从被调查者所居住的城区、性别、年龄、职业、最高学历这六个方面分析,对消费者的人口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研究并得出不同消费群体的农家乐消费需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和家庭月平均收入会对被调查者对农家乐项目的消费需求产生影响。
参与过农家乐项目的被调查者年龄集中在30岁以下,占总样本的77.6%,30―40岁、40―50岁和50岁以上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均不到样本总量的10%。由此得出结论,年龄对于农家乐项目的参与率有显著影响,农家乐项目消费需求有明显的年龄差异。农家乐项目消费需求主要以年轻人为主,相较其他年龄段的消费者,很多年轻人具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更喜欢进行休闲放松的活动。具体数据见表1。
从家庭月平均收入来看,不同的家庭收入水平会影响到被调查者对农家乐项目的消费需求。根据可以看出,参与过农家乐项目的被调查者中,中等收入人群所占比例较大,1600―3000元、3000―5000元和5000―8000元所占比例均达到20%以上,低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所占比例较低。因此,农家乐项目消费需求有明显的收入差异,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中收入人群。具体数据见表1。
根据此次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有82.5%的被调查者认为合理的日人均消费额在100―500元,其中200―500元的占37.5%,大多数消费者愿意以大约300元左右的价格进行消费。具体数据见表2。
在有过农家乐游玩经历的消费者中,半年一次或一年一次的消费者占到了40%以上,说明消费者进行农家乐消费的频率不是很高,在进行农家乐项目设计时要注意区分淡季和旺季,以保障农家乐行业的整体收益。具体数据见表2。
(三)消费者消费能力实证分析
以下对已调查的消费者进行实证分析,以了解决定北京市区游客农家乐消费能力的因素。
1、消费者日人均消费与年龄之间关系的分析
基于此次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通过交叉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发现30岁以上游客日人均消费与年龄成正相关,关系显著。20―30岁游客日人均消费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显著。30岁以上消费者倾向于日人均150元,而30岁以下消费者倾向于日人均350元。针对消费额与年龄的关系,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得出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年龄与收入有关。年龄越大其可支配收入越大,有更多的资金盈余来满足消费需求。尤其是30岁以上的年轻人,刚刚成家立业,面对房贷、车贷以及子女教育经费,往往表现得捉襟见肘,因此,刚刚结婚后的年轻人,消费额度最低,其农家乐需求也最低。
②年龄与体验需求有关。年龄在30岁以下的消费者,其体验需求是最大的,他们也更愿意参与到体验中来,而农家乐旅游正是将体验旅游发挥到了极致,最大化的满足了体验的需求。因此,30岁以下的消费者,农家乐需求较强,是值得关注的对象,具体结果见表3。
2、消费者日人均消费与平均收入之间关系的分析
基于此次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通过交叉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发现消费者日人均消费与游客平均收入呈正相关,关系显著。收入越高支出越大,这一点也可以用消费函数来表示,即Y=ax + b ,Y代表总支出,b代表自发性支出,a表示边际消费倾向,x表示可支配收入,即可支配收入越大,总支出越大。因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制约了农家乐项目的消费需求,具体结果见表3。
四、结论
一是消费者日人均消费与年龄之间的关系显著,30岁以上游客日人均消费与年龄成正相关,而30岁以下的日人均消费额又偏高。
二是消费者日人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显著,呈正相关。
五、政策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30岁以下的消费者是主要的消费群体。而且他们的日人均消费额也较高。建议农家乐项目设计时考虑到这点,尽力切合这个年龄阶段消费者的偏好需求。30岁以上的消费者日人均消费和年龄呈正相关,所以50岁以上的消费者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对象。他们的消费额度很高,有利于农家乐增加利润。农家乐项目应该设计体验无公害绿色健康蔬菜水果的种植、培育、采摘项目,高度切合老年人养生健康的心态。
日人均消费额与收入之间呈正相关,收入越高,日人均消费额越高。农家乐项目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增值服务,从而满足不同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提高农家乐利润。调查显示消费者的家庭平均月收入集中在1600―8000元这一区间,故农家乐项目设计时不必全面考虑所有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只需针对这一区间设计相应的增值服务,以使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刘敏.休闲农业旅游消费行为研究[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相重光. 消费行为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1987
[3]秦金亮.模型化消费行为研究的新趋向[J]. 山西师大学报,1993
[4]孙莹.城郊型“农家乐”旅游者消费行为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
[5]彭文喜,孙虎,刘宇峰.游客对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J].旅游资源,2010:740―742
[6]张建国,严超,崔会平,夏盛民,丁双双.浙江农家乐开发模式的实证研[N].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9―42
1.顾客的心理行为特点与空间需求
1.1人的需求
从科学人本主义的代表者、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马斯洛(A?H?Masfow)的非等级存在价值表(图1-1)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在力图说明人性所能到达的最高境界,这种存在价值是人的最高的、固有的、根本的本性。一旦人的生存的基本需要得以满足之后,这种本性就会驱使人产生追求如何生存得更好的各种需求。正如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子所说的“衣必常暖,而后求丽,居必常安,而后求乐”,提出了人的基本需要理论,分析了人的需要等级。现在这个理论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科学领域,在建筑这一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的科学领域中,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本性需要与其消费、娱乐、休闲、活动的空间之间的关系更显其重要性。
1.2顾客的心理特点
现代商业生活下的消费行为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货币与商品的交换的行为,顾客更需要的是一种通过购物来实现自身需求,并产生自我满足感。顾客从有消费需求到主动进行商业活动来满足其自身需求,顾客消费欲望的产生是其进行消费活动的出发点。顾客的需求是从进入商业空间开始,伴随着对空间环境信息的收集,然后产生购买愿望。在商业空间中,顾客的需求永远是推动商业建筑空间发展的动力。从心理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外部信息在脑中的反映产生消费欲望,进而转入消费行为由四个要素组成:物品或空间环境能否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能否使人对其发生兴趣、能否让人们记住其特点、能否激起人们的购买欲。因此,如果能营造一种良好亲切的购物空间环境,增强人们对其的印象和好感,就能激发人们在其中的购物欲望。
1.3顾客的行为特点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通过对商业空间内人的行为活动进行观察研究发现:人们将购物消费活动看作一种休闲的过程,很多人进入商业空间并非为了进行纯粹的消费活动,他们在消费过程中的行为也比较不确定。他们在购物的同时也伴随着休息、吃饭、娱乐等其他方面的活动,而特定的环境气氛会使他们做出一些临时的购买决定。这种消费的过程其实在所有顾客中占了大多数。这一类活动虽然不能够取代购物消费成为商业活动中的中心内容,但是他能通过推动餐饮、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内容来增加整个商业空间中的人气,是购物消费活动的重要辅助内容。而另一方面,这种体验消费作为购物消费的辅助,它的空间环境设计水平往往代表了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整体水平和吸引力。他们的消费目标往往与购物空间环境,气氛与个人情绪紧密相关。
1.4心理需求与空间
空间与行为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而人类的行为与心理活动是分不开的,因此商业建筑内部空间和人类的心理需求有密切的关系。如何创造出能够使顾客置身其中进行空间体验的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环境,是目前商业综合体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在进行商业综合体室内空间设计时,我们应考虑到以下心理需求:
一是领域性的需求。人的领域性受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当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时,总是要在自身与外界之间划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域。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的领域性表现为不同所属的功能的领地范围。但目前的商业空间设计时,总是缺少对于专门的男性休闲区的考虑(图1-2)。如果使陪同男士们有了相对稳定的休息地点,就不会催促女士们,使得她们安心选购。
图1-2 缺少专门的男性休闲区 图1-3 缺乏安全感的座椅设计
二是安全感的需求。人在一定的领域空间中会产生安全感,通常随着领域性的削弱,安全感也会同时减少。从人的心理去考虑人对空间的感受,并非是越大的空间越好。在设计休息空间时,如果空间过于空旷,会使人产生无依靠感(图1-3)。因此,在大空间的范围内,人们更愿意依附一些物体,从而形成自己的领域范围。
三是私密性的需求。私密性相对于领域性来说,是人们对与空间领域与外界隔断的更高层次的要求。私密性有很多种,包括个人的与群体的。在实际设计中,有时会在在公共卫生间入口或安全通道处设置休息座椅(图1-4),就是欠缺对私密性的考虑。
四是交往的需求。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人们对自我空间的需要会随具体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安排商业建筑内部公共座椅时,应该考虑到个人心理空间的因素,不要设计得过分亲密。在商场休息时一般伴有购置的商品,因此,设计时应考虑放置物品的空间,避免占用座椅。如赛格国际购物中心里设置的休闲座椅严重不足(图1-5)。
图1-5 休闲座椅严重不足 图1-5 “天梯”
五是求异心理。人们对于平常司空见惯的物体或 空间并不会有太大的兴趣,而如果某些事物不同于正常的事物,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则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从而促进消费行为。在内部空间设计中,就针对人们这种心理,力求在建筑内部空间特色及一些建筑装饰等方面有所创新,表现出与其它建筑不同的特征,吸引人们前往。
六是精神感受。对于商业建筑,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还要体现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要求。通过对建筑空间体量、尺度、比例、形状、围合、质感等特性以及空间组织序列的处理、营造不同类型 的精神感受空间。例如,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引入50m长的天梯(图1-6)连接门厅与餐饮层,使顾客就餐的流线更加便捷,同时也丰富了中庭空间,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2.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综述
2.1商业综合体
商业综合体,在英文中是:Commercial complex,概念来源于本世纪中叶在欧美出现的“混合使用中心”(Mined-use Center)。“商业”从广义上来说其标准是以商业活动为基本内容。旅馆、商业办公和服务、娱乐、长饮业等都是和商业活动直接相关的,所以这些内容都可以划归到商业的范围内。“综合体”是有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间组成的建筑。在商业综合体中的综合,并不是简单的功能的拼凑,而应该是包括商业、办公、餐饮、娱乐等各种商业功能的有机综合。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商业综合体是以商业购物活动为主要内容,结合办公、金融、贸易、旅馆、餐饮、娱乐、展示等其他功能,以立体化综合利用空间为特征,有机聚合成的综合性商业建筑。商业综合体是当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产物,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生活习惯和习惯心理。
2.2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分类
传统商业建筑,从古代的商业街到近代的大型百货商场,它们的功能基本比较单一,一般就是商品和货币交换的功能。现代顾客的消费模式之所以发生了巨大改变,就在于其不仅对于物质上的要求更加丰富,更多地是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因此,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的功能正是消费者复合需求的体现。
根据空间性质功能,可以把综合体内部空间分为交通空间、辅助空间、商业空间这三部分:一是交通空间,包括普通的交通空间,以及引导顾客进入商业空间的过渡空间以及商业综合体之间的过渡空间。在这个空间中,顾客会进行许多消费行为外的多样化行为,包括休憩、交流、观览等,空间使用频率较高,同时在空间上相互交叉,动静结合。这种功能空间的设计主要考虑明确的导向、合理的空间流线布置以及一定的休憩功能这几方面。尤其是对休憩功能空间与交通空间的结合设计,能够使消费者在休憩的同时,选择下一步的购物活动行进路线。二是辅助空间,主要指的是商业综合体工作人员使用的空间,这些是商业综合体内部的次要空间,并非空间设计的重点,但却必不可少,主要使用要求是全面、安全、方便,设计时必须结合商业空间及交通空间考虑,确保流线清晰,功能明确,设计要保证不与商业空间发生人流的交叉,使得顾客能在其中进行无干扰的商业活动。三是商业空间,指的是供顾客进行有目的的消费活动,如购物、休闲娱乐、观赏、餐饮、交流等空间。根据空间的性质又可分为消费空间和非消费空间,而通过非消费空间良好的环境气氛的影响,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购物欲,增加消费空间的赢利性,两者是互相依存的。
3.以赛格国际购物中心为例探讨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的设计要点
赛格国际购物中心位于长安路与小寨路交汇处,占据小寨十字东北隅黄金位置。总建筑面积250000m2,商业面积200000m2,建筑格局分为地上七层,地下两层,是目前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商业项目之一。
3.1内部空间的功能综合性
现代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一般是以商业空间为主进行消费活动外,还包括其他一系列的相关功能。赛格国际购物中心集珠宝、名表、服装、餐饮、商务社交、休闲娱乐为一体, 还加入儿童乐园(图3-1)、美食广场(图 3-2)、地铁潮店、楼顶停车场等特色业态,使得商业模式更能满足顾客在购物时的心理需求,增加商业综合体自身的吸引力。
3.2内部空间的城市公共服务性
商业综合体内部的不同功能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在不同的时间里将不同的人群聚合在一起,同时将文化、娱乐、休闲等城市功能进行融合,使得商业综合体成为广义的城市服务空间。例如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就是一个包含商业、办公、住宿、娱乐、文化等功能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带动了综合体附近的城市活力和人气。
3.3内部空间的景观性
景观是商业综合体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它往往应用于商业综合体中的节点空间,如中庭、边庭、步行街中。通过营造丰富生动的室内商业空间,可以使顾客在消费的同时,满足购物同时的休憩,观览等心理需求,刺激顾客的视觉感知。例如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室内的50m天梯,通高的圆形采光穹顶,以及室内瀑布(图3-2)。并相应提高顾客停留在空间内部的时间,提高顾客的购买率。
3.4内部空间的娱乐休闲性
对于商业综合体空间来说,其内部空间不仅仅是顾客购物的空间,更重要的层面是能提供给顾客消遣娱乐的空间。在商业综合体空间内,丰富多彩的娱乐设施和文化活动都会带给人深刻的印象。一个空间环境很优秀的商业综合体,能够吸引城市中不同类型的人群来到其中,同时还会带动商业综合体周边的人气,甚至提高整个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随着赛格国际购物中心的建成,其优美的室内空间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其中进行消费,从而带动了一系列周边包括餐饮,住宿等消费的提升,繁荣了小寨的地区经济。
关键词:机场;航站楼;商业模式;服务特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2-0155-02
与汽车、火车相比,飞机交通的主要特点在于快捷、舒适、安全性更高,虽然相比之下乘坐飞机的成本花费更高但是每天都有大量穿梭于各个国家、地区、省市的人选择飞机。英国人首先发现了机场航站楼内蕴藏的商机,出现了最早的航站楼商品零售。现如今各国航站楼的商业服务模式已经更加完善,但是我国在这_方面的发展相对落后,为了改变这种滞后的现象,为来往的旅客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就一定要对目前阶段内我国航站楼的商业服务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国内机场航站楼商业服务的基本特点
(一)航站楼商业服务的体系比较全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机场航站楼内的商品服务包括小商品零售服务、餐饮服务、便利商品服务、休闲娱乐服务等。从发展情况来看,餐饮服务的发展情况和经济收益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其他服务模式,这主要是因为餐饮是人类最基本的行为活动之一。虽然机场内的环境相对宽松、舒适,但是在高峰时期,也会出现候机室座位不足等问题,所以很多旅客选择在航站楼内的餐饮服务部门消磨登机前的时间。
(二)航站楼商业服务的商品具有明显的本土化特色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消费观念不断提升。在休闲旅游、工作出差结束之后,很多人会从旅行地点购买具有当地特色的商品作为纪念。但是很多人由于旅途繁忙并没有过多的选购商品的时间,所以机场消费成为了一种不错的选购特色商品的途径。目前,国内大部分机场的经营管理人员都已经抓住了旅客的这种消费心理。所销售的商品大多具有明显的本土化特色,像当地特有的小吃、特色活动的纪念章、吉祥物等等。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国际机场,也开始售卖中国特色产品,比如京剧脸谱、檀木工艺摆件等。
(三)机场航站楼的商业服务呈现出便利、生活化的特点
机场提供的商品销售主要以零售行业为主,所以目前机场内的商品除了具有本土化特色之外,也逐渐呈现出了生活化的特点。比如有些机场除了设立了专门的商品零售柜台之外,还开设了便利店,其中售卖的商品既包括糖果、饮料、食品这些小商品,也包括箱包、服装、日化产品等等,有些机场也开始售卖书籍等精神消费产品。
(四)机场航站楼内商业服务的服务理念更加完善
由于天气变化、气流影响等原因,航空公司经常会出现航班延误等状况。这种问题通常会让航空公司的整体形象大打折扣,对今后旅客的消费选择造成较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提高旅客的满意程度。目前很多机场已经从商业服务的角度人手提高整体的航空公司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商业服务的理念,注重以旅客为中心,站在旅客的角度上思考服务模式的提升方式。比如某机场为旅客提供了休闲娱乐服务,以此降低旅客在候机过程中产生的疲劳感以及一些负面的不满情绪;某机场考虑到乘机旅客购买的商品比较多,目前已经开设了物流和快递服务,这不仅为旅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刺激了旅客的进一步消费。
二、国内机场航站楼的商业服务的主要运作模式
(一)自营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各个销售点之间的竞争压力比较大,但是这种模式没有中间商赚取差价,既可以提升销售商的盈利空间,也可以降低消费者的购物成本。但是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机场非航空性质商业服务发展的初级阶段,现如今这种模式已经基本不存在。
(二)由机场经营者组织招标竞标活动从外界招商
成功竞标的商家可以在机场航站楼内拥有销售点,机场直接向其收取固定的租金费用。这种运作模式的优点在于,将航站楼内的商业位置作为商品出租之后,机场经营者不必花费更多的心思就可以实现盈利的目的。同时将商位通过租赁的形式租给商家将会进一步提高商家的产品服务意识,提高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争取扩大盈利空间,从而实现了商家与机场经营人员双赢的局面。但是这种经营模式的弊端在于,将商位租赁给商家之后,机场经营管理人员不能直接参与到商品的经营活动环节中来,在日常的经营活动过程中,部分商品的质量可能难以被保证,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一定的侵害。
(三)底租与销售业绩提成相结合的模式
相对于其它经营运作的模式而言,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商检的经营运作风险。但是与此同时,机场的经营管理人员将与商家共同承担经营管理的责任,在进行商品销售的过程中,需要对商家的销售行为进行更加全面的监督管理。商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越高,销售成绩就越突出,这时机场经营部门也就会相应的得到更多的提成收入。所以这种模式将原本商家一方的责任变成了机场与商家共同的经营责任,在现阶段内更加适用。
三、未来阶段内国内机场航站楼商业服务的发展方向
(一)完善商业服务模式
通过前一部分的分析可知,目前机场航站楼的商业运作模式比较复杂,各种模式都存在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商业服务的基本模式对商业服务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选择适当的商业服务模式十分必要。现阶段消费者不仅看重商品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也非常看重商品的服务特性。所以自营模式已经逐渐失去的竞争价值。租金收取的模式可以帮助机场经营者实现盈利的目的,也可以为机场经营管理人员简化管理流程和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并不是适用于所有规模的机场,小型机场的日常运作活动相对简单,对销售商品的质量要求更高,为了保证商品的质量,这种经营管理的模式并不适用。从目前情况来看,底租与销售提成结合的模式适用性较强,它将机场的经营与商品销售者的盈利空间结合为一体,实现了公平效益的原则,既可以督促商家为旅客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也能够进一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扩展机场与商家的利润空间。
(二)控制机场航站楼的商品价格
长期以来,高昂的商品价格都是阻碍机场商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些旅客宁愿从外部购买商品也不会选择机场内的商品。造成机场商品价格过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商家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抓准了旅客迫切的购物和消费心理,因此将价格提升,以便扩大盈利空间。另一方面,商家租赁航站楼的商业位置每年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商家在没有盈利之前,就已经投入了过大的成本,为了收回成本获取盈利,很多商家选择提升商品价格。经过调查,绝大部分旅客选择不在机场购物的原因都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无论是零售也还是餐饮业,都受到了这种影响。为了促进机场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主导的航空公司应该对高昂的租金进行必要的调节。或者尽量采用底租加提成的经营模式,与商家一同承担经营风险,以此实现对商品价格的调节和控制。这样一来机场内部销售的商品就不会与其它商店的商品有过于悬殊的价格差异,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顾虑也会大大降低,在机场内的消费行为将会与之前相比明显提升。
(三)提高航站楼的服务质量
商品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是消费者在消费购物中最为重要的两项观察指标。任何一项的不合格都会降低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导致消费行为的失败。所以,想要扩大经济利益,就一定要注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此,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机场的经营管理人员应该与商家共同承担经营的风险,积极参与商家的商品购进、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中。对商家所选择的商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与检验,对于一些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一定要严格处理,给予销售者罚款等严厉的处罚,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其次,随着航站楼商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规模的不断扩展,每隔一段时间,商家都会大规模的进货、补货。尤其是餐饮行业,每天的进货任务都比较繁忙。为了减轻机场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机场内需要形成严格的商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使商家充分重视商品质量的问题,并不定期的对商家的产品质量进行检测。此外,除了商品的使用质量之外,商品的服务质量如今已经成为了影响消费者消费心理的重要指标,所以商品销售人员一定要注意规范自身的商品销售行为和语言,在商品销售的过程中一定要为消费者提供耐心、细致的服务。为此,机场经营管理部门应该联合商家定期为销售人员进行销售技能培训,从销售礼仪、销售技巧、个人形象等多个方面提高销售人员的素质。
(四)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
消费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消费者个人的购物意愿以及商品的质量服务之外,良好的购物氛围也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当消费者处在一个商业氛围特别浓郁的环境时,通常会产生比较强烈的消费欲望。为此,机场航站楼内一定要注重商业氛围的营造,首先,商家应该尽可能多的购进一些品牌辨识度较高的商品。一些商品虽然质量上乘,但是由于知名度的欠缺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而知名度较高的商品更能贴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在看到其他旅客购买商品之后,这种消费意愿就会更加强烈。其次,在提升商品质量的同时为顾客提供更加良好的售后服务保证。目前,机场内零售的商品类型丰富,旅客的消费也不仅仅停留在食品、小工艺品等小商品上,但是对于类似箱包一类价格比较昂贵的商品,消费者仍旧存在较大的顾虑。为此,销售者一定要为销售者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保证,比如所购买的商品可以进行全国质量保修等。最后,除了从商品本身人手之外,机场应该为旅客提供全面的信息传达服务。比如商品近期正在开展优惠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