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影视产业分析范文

影视产业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视产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影视产业分析

第1篇:影视产业分析范文

一、引言

影视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如今,影视旅游业已经成为一项时尚、前沿的专项旅游项目。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企业纷纷出现了产业融合的趋势,因此在产业融合的视角下分析影视旅游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不仅能够加快影视旅游业的产业融合速度,还能够繁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二、影视旅游的概述

所谓影视旅游在西方常常被成为电影引导旅游,它具体是指旅游的目的地曾经出现在荧屏上、电视中、影视中,促使旅游者更多的来到某地进行旅游。著名学者刘滨谊曾经明确的指出:“影视旅游的原因就是利用影视拍摄、演出、制作的全过程,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的一种过程。”对比国内外的影视旅游具体定义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影视和旅游都是吸引旅游者的一种活动,两个概念能够互为补充,完美契合,从而为影视旅游下一个更加完整的定义:“影视旅游主要是指由于影视著作、播映和模仿相关影视活动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例如:在影视旅游业发展中,影视外景地、影视基地都可以作为影视旅游业活动的项目。

三、产业融合的概述

产业融合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是由数字技术革命衍生的一种新型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直到20年90年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为新型产业革命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产业融合理念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在1994年美国学术论坛提出:“通过计算机、电信、以及电子信息的发展和传播,更多的产业融合项目得到空前的发展。”由此可见,产业融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融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融合实质上是一个动态互动交流发展的过程,它主要是根据技术融合――市场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这一条规律发展的。

(二)信息产业融合趋势加强,无论是电信行业、电视行业、广播行业、还是出版印刷行业,都属于信息产业融合的趋势和范畴,信息产业融合将音乐、视频、文件、照片等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进行信息传递。

(三)技术产业融合是根本,技术产业的创新,是很多新型产品融入其中,通过战略调整,将新产品、新服务供应到新的市场中,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长期以往企业边界消失,从而实现了产业融合。

四、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影视旅游发展的特点

(一)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发展

从影视诞生开始,它就具备了吸引旅游者的功能,在影视发展的早期,这种吸引是没有意识的。例如:电影《庐山恋》对庐山的宣传,电影《西游记》对九寨沟的宣传等,这都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不具有主动意识,人们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与之前无意识的宣传不同的时候,如今很多旅游业的目的就是借助影视来进行宣传和发展。例如:英国旅游局每年都会推出英国电影旅游业总攻略,其中详细的介绍了70部经典的英国影视作品,将影视中涉及的120个旅游胜地进行了一一的阐述和介绍,很多旅游者可以沿着这些旅游路线图选择自己喜欢的旅游地,游览和重温影视剧中主人公所到的风景胜地,感悟影视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又如:此前热播的《阿凡达》掀起了全球热狂潮,著名旅游景点张家界就将乾坤柱改成了阿凡达路亚山,并且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发展,从而吸引了众多旅游者。

(二)从后期宣传变为前期宣传

旅游目的地的早期主要是借助影视作品的进行宣传,这时往往是影视作品的后期阶段,不是前期宣传。例如:《庐山恋》的拍摄并不是为了宣传庐山,但人们观看完影片,游览庐山也成为游客的重要活动,又如:《西游记》的拍摄并不是为了宣传九寨沟,选择九寨沟纯粹是为了电影拍摄所需要。因此影视旅游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后期宣传来吸引更多的游客。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由后期宣传演变为前期宣传,在影视早期拍摄或者选景的阶段,旅游管理者就做好了营销宣传方案和计划,与影视业签订协议,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例如:在拍摄《非常勿扰》的时候,北京旅游局早早的就与影片开发商之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将长城、紫竹公园、欢乐谷等著名国家风景旅游区融入其中。

(三)从片面发展变为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影视旅游业已经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后期宣传变为前期宣传、影视旅游业也逐渐进行了产业融合,从片面发展变为全面发展,影视基地应用而生。游客在参观影视基地的过程中,能够看到影片拍摄遗留下来的各种物品,包括服装、道具、饰品等,还能够体验各种特效技术,飞檐走壁、威亚钢丝都能够亲自体验。新型影视基地的构建,不仅能够用于拍摄的需要,同时它也是旅游活动的主要场地,体现了影视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产业融合趋势,实现了又产业到产品、市场、企业的有机融合。例如:韩国热播的电视剧《大长今》自从播出后就带动了韩国泡菜这种食品的热销,不仅开拓的了食品市场同时还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值得国内学习和借鉴。

五、在产业融合视角下推动影视旅游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影视旅游地发展模式

影视旅游管理者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产业融合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影视外景地和内部发生地两方面入手,增加游客的旅游量。一部影视作品的拍摄需要大量的外景地作为辅助,很多旅游景点在拍摄之间可能是闻所未闻,但已经利用和拍摄,在影视作品中呈现出完美、惊艳的亮线,就会吸引很多游客来此地,从而摇身一变成为旅游的胜地,知名度得到显著提高。例如:在拍摄《罗马假日》的过程中,罗马曾不被人所熟知,但经过影片一宣传,罗马成为热门景点的旅游胜地。又如:在拍摄《古墓魅影》这一影片的时候,塔普伦寺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寺庙一度成为热门观光胜地,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此外,影视作品不仅需要大量的外景地作为辅助,同时影视作品自身的发源地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内容,据相关资料显示,与影视外景地相比,很多的人们选择去影视发源地进行旅游。例如:系列电视剧《乔家大院》,一经播出就引起了观众热议,很多旅游者都直奔那火红的灯笼大院。由此可见,影视旅游管理者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将影视外景地和影视故事发源地二者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影视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大力发展影视文化旅游模式

一部影视作品的传播和发展,不仅是作品本身故事内容的传播和发展,更是一种影视文化的体现。例如:影片《少林寺》一经播出后,就在全国掀起了学习中国武术的狂潮,中国武术文化得到了传播和发展,很多游客都让子女在中国学习武术功夫。又如:韩剧《冬日恋歌》的播放极大的丰富了韩国的服饰文化、彩妆护肤等旅游产业,很多中外游客都纷纷前往韩国购物。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影视文化旅游模式,学校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本国旅游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六、结束语

第2篇:影视产业分析范文

电影产业是关系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特殊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更是国家特许行业,而进入成熟期的电影产业的股权融资结构,又应该是多元化的,这就需要国家在各种政策上开放股权融资方式的多元渠道。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从战略全局出发,在政策上、体制上、开放策略上、监管上,以及数字化建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都做出了许多积极主动的努力、调整、引导和扶持”。(4)而资本进入电影行业,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和法律规范,为电影股权融资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这些政策和规范包括《电影管理条例》(2001)、《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2004)、《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2004)、《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2006)、《外商投资企业指导目录》(2007)、《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等等,使中国电影产业的股权融资逐渐呈现各类资本的交互开放的格局,这种格局可表示为:在允许系统外国有资本进入电影制片业的同时,允许民营/社会资金进入制片业;在允许民营/社会资本参与拍片的同时,又允许境外资本投资影片制作;在鼓励系统外国有资本投资影院的新建和改造时,也对境外资本投资建设、改造影院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政策许可等。这种交互开放的格局促使各类资本在同一时段共同活跃在中国电影的舞台上,促进了中国电影业的发展,避免了单一资金不充分的问题。(5)在这一格局下,在具体的股权融资方式的现实选择中又表现为吸收风险资本、私募股权融资、上市融资三种,(6)其发展逻辑与现实状况大体如下:

(一)风险投资(VC)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组合投资,能系统性地降低投资风险。如投资于包含多个项目的项目群,以成功项目的高额回报抵消失败项目的损失,这就需要吸引各方利益主体参与到影片的资金运作,通过投资协议确定各方的权益分配,如2011年的《建党伟业》就吸纳了湖南广电、江苏广电等具有渠道优势的投资方。而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而言,这种方式短时间内难以回收资金,对其审慎关注;但风险投资反而更关注较为长期的收益,且根据项目的成长性还能持续增资,非常有利于电影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另外,作为一种权益投资,风险投资的权益资本流动性低,着眼点在于电影企业成长过程和价值增长,并从所有者权益考虑,对企业的扩大规模和市场开拓投入更多的观照。虽然在电影产业中风险投资一直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其价值核心体现的是电影企业从创业到成长过程中的“扶助”功能,而对于逐步进入成熟期、高度市场化的电影产业来说,风投的吸引力会逐渐下降,因为风险投资人所要求的回报率远高于银行利息。如2007年7月,“保利博纳”获得红杉中国等基金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就曾对媒体说:“以股权投资的方式进行电影融资代价太高,一部戏开发了半天,别人投了50%,赚了钱得分走一半。”(7)

(二)私募股权融资(PE)

私募股权融资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募集,主要面向私营公司和非上市企业的权益融资,融资期限较长,一般可达三至五年或更长,而且退出渠道多样化。在美国来自基金的融资已超过了50%。如果私募股权基金计划能够执行,对于目前我国制片环节来说,基金投资将提供更灵活的融资方式。目前“中国的PE投资主体有保险公司、信托公司、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投资者,其他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和非赢利机构,以及富裕家族/个人和国家的基金,其中机构投资者是资金的主要来源。而银行投资、政府出资、私人经营的方式使私募股权基金成为微观市场主体,可以对各个投资项目进行公平地评价与选择”。(8)投资于电影产业的私募股权基金主要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看准中国市场的国际基金:如2007年由中影集团和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建立的“IDG中国媒体基金”;由香港着名制片人施南生、“保利博纳”总裁于冬,协同其他电影界及金融界人士共同发起的“A3国际电影基金”;由美国韦恩斯坦影业公司建立的“亚洲电影基金”等。这些具有国际化、专业化背景的基金均将投资的重点放在中国,他们给中国电影产业带来的不仅是资金的支持,更带来了成熟的制片管理规范和资金运作经验。另一部分是国内的私募股权基金,最为典型的是2009年在天津核准设立的国内首只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一壹影视文化股权投资基金”。其管理团队曾经先后参与投资、制作的作品包括《没完没了》、《甲方乙方》、《建国大业》、《色?戒》、《英雄》、《头文字D》等华语电影优秀作品。另外,其他相关行业也建立仅仅进入影视私募股权基金,如2011年,中国出版界巨头北京凤凰联动传媒有限公司成功完成首轮股权融资,此次融资规模为人民币一亿元,并且凤凰联动现有股东江苏凤凰出版集团与万达集团的关联公司也参与了此次融资。当前我国电影产业融资格局尚且不够优化,成长过程中的电影企业采用私募股权方式是有效而必然的选择,且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3年8月初,国内VC/PE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中,在设立初期定位于影视行业投资的基金共有25只,目标规模为322.81亿元,平均单只基金规模为12.91亿元。其中,今年设立的基金就有3只,目标规模为58亿元。而去年全年,这一数据仅为50亿元,2011年则只有23亿元。”(9)

(三)上市股权融资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私募股权融资的受益者,企业逐渐壮大以后,于2009年底在深圳的创业板上市,上市交易首日便迎来了148%的涨幅,为投资者获得了巨大利益。2010年底“保利博纳”成为国内第一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影视公司,按其发行价区间的中间价8美元计算,“保利博纳”计划发行的1170万股ADS(美国存托股票),能募集资金约9400万美元;其对应发行价区间中间价的总市值约为4.7亿美元。(11)其董事长于冬表示,“保利博纳赴美上市固然能募集更多资金拍摄和发行电影,但上市不仅仅是为了资金,上市后股权将更加明晰,公司内部管理会更加规范化。这不仅能扩大保利博纳的品牌影响力 ,还能让国产电影与国际化的标准相接轨,壮大国产电影实力。”(12)来自艺恩咨询数据显示,“在2007年—2012年短短五年里,国内电影行业市场规模便由60亿元飙升至21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1%,2013年国内电影总票房预计突破200亿元。而且影视股2013年以来在A股市场上的强劲表现也是影视投资逆市而热的另一主要原因。在2013年大盘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华谊兄弟、乐视网、华策影视、光线传媒等几家上市影视公司均走出了一波独立的行情,股价疯狂上涨。”(13)其中,典型的是华谊兄弟股价翻了三倍,乐视网的股价也翻了两倍多。可以看出,整体而言,当前影视股整体走势远远强于大盘,特别是优质的上市电影企业的表现更显强劲,他们以行业龙头的身份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捧。“公司股价和股值飙升,这让投资方的收益有了保障,而上市公司的走强,也给风投的并购退出开辟了新渠道。”(14)

二、产业机制:制约因素的破解期待

在好莱坞,如果要实现电影股权融资,在其完善的产业机制下有一套比较科学的投融资评估体系,作为第三方的专业监理机构从电影立项初期就开始进行系统分析,他们会根据剧本、导演及其他相关市场数据,通过建模的方法细致估算电影的市场前景。而在我国,这个电影产业的内部环境尚需调理,外部环境不够透明,一是没有专业的担保和监理机构,起着决定作用的制片人的能力和信誉;二是影片的运作不是依靠科学的分析,而主要依赖管理者对市场需求的模糊性把握,包括剧本、导演和演员的选择;三是可供参考的统计数据很少或者真实度很低。这就需要我们完善整个产业的运行机制,循序渐进破解这个产业的主要的制约因素。

(一)投资风险需要“完片担保”机制

电影产业市场回报是具有相当不确定性的,这也是投资风险之所在。在中国电影产业的运作过程中,面临风险既包括政治层面的拍摄许可,也包括产业运作层面的摄制完成、发行销售等诸多风险。而股权融资的资本本身可以承担的风险主要在于其投资的电影在市场上表现不佳。因此,在制片方和投资人之间建立第三方的监理和完成担保机构,成为当前中国电影制片业切实的需要,而这一机构在好莱坞已成为电影产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换句话说,当前中国电影的制作需要在担保公司的监理下进行,并由其提供完片保证,这也应当逐步成为电影企业获得融资的重要前提。作为第三方机构的担保公司,其职责就是保证一部电影能够按照契约剧本和拍摄计划完成交给发行商,而这种保证的核心在于两点:一是时间,二是费用。时间层面表现为在契约范围内保障影片的交片时间、发行日程等;费用层面表现为“影片超支的情况下,担保方会支付超出部分经费给制片方保证影片顺利完成,或者全面接管电影直到制作完毕,最坏的情形是放弃整部电影,赔偿投资人的损失”。(15)

(二)建立“组合投资”防范单一项目风险

电影是典型的文化创意行业,单一一部电影很难说成功。因此,从投资的角度讲,一个一年只拍一两部电影的公司将承担巨大风险。如何解决单一项目风险过大的问题,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沈南鹏这样说“电影的回报是波动性的,如果以几十部戏组成一个投资组合,回报就可能很理想”。(16)但这并不是否认风投融资对电影产业的积极作用。而这也是当前中国电影企业所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那就是要上规模,提高融资量来拍出具有高票房潜力的电影。“易凯资本”CEO王冉提出的设想是“什么时候出现了三四家能够每年投拍十几部甚至几十部电影的公司,中国电影产业才算真正走向了成熟。”(17)从理论上讲,投资组合理论应用到电影股权融资领域,有利于处于成长期的电影企业发展,更有利于处于成熟期的电影企业做强。通过影片之间的交叉担保,把握差异、规模、梯度三个核心要素,也即影片类型多样化、组合项目规模化、单片导演层级化,拍摄15—25部不同类型电影的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以吸引大量融资。但当前中国电影企业的现实状况是,完成组合投资还有很多问题。一是中国电影业还处在一个“单片驱动”的阶段,很少或者没有一家公司有这个能力每年制作15—25部电影。二是有实力的导演太少。直接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或明星更少。三是电影产业本身的类型化发展不足。如“2012年2月,当冯小刚在微博上喊了一声‘累’,华谊兄弟的股票应声下挫;一部《非诚勿扰2》的营业收入,就占了华谊2011年上半年收入的三分之一”。(18)因此,“在外部资金的支持下加大吞吐量,多样化类型电影体系的构建、制片人中心制的培养和明星制的完善,成为这种转型能否完成的关键。”(19)

(三)私募股权融资需要专业化运作以提升资金效率

我国为促进电影市场发展,国家以电影票房的5%作为电影保障基金。但是,这些电影基金包含了专用于农村电影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公益投资,而商业电影的发展主要要靠自己的融资能力。而各种融资方式中,“风险投资归根到底是一种商业行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政府只是在市场机制失效和企业无能为力的领域内才会给予创新活动以直接支持”。(20)因此我国电影发展到成长期之后的阶段,私募股权融资成为最为深入且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融资方式。而电影特殊性就在于回报期比较长,如获得票房分成少则两年,多则三五年;电影版权回报期则多达50年。因此电影私募股权基金出于对资金安全方面的关切,相对而言需要较为短期的利润回笼;所以,既懂电影又懂金融的专业管理团队的介入,可以帮助私募股权基金完成整体运作,并提高投资的利用效率。而这种介入既有着对影片完成过程全程监督的作用,更有着通过严格规范的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对资金合理调配的意义。这样,可以使电影投资的风险尽量降低,同时增强电影产品获得相对稳定回报的能力。

第3篇:影视产业分析范文

1980年,吴振山带领着26人的乡村小建筑队,白手起家,创建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建筑工程公司,1998年投资成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0年组建河北天山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天山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HK02118)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时至今日,历经36年,天山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大型现代民营企业集团,实现了由单一建筑业向集建筑施工、建材生产、地产开发等多元产业的转变。

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企业成长进行了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资源论、能力论、制度变迁论、企业家论和社会资本论等若干学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由小到大,获得了重大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战略演进的视角,以天山集团为例,从其不同发展阶段所采取的专业化、产业多元化、地域多元化战略,力图揭示该企业的成长路径。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正确的战略,但战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发展时间脉络来看,企业战略通常是不断演化的。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如何识别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把握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利用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机会,避开环境中可能的威胁,选择并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这样才能在做优做强的基础上将企业不断做大。天山集团的战略演进如图1所示。

二、 专业化战略:聚焦于建筑业,精耕细作,着力打造企业品牌和建立文化

自1980年创建石家庄开发区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开始,到1997年,天山集团始终在建筑业内发展,坚持聚焦于建筑业,实施专业化战略。从时间周期来看,1980年~1997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建筑业作为传统行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企业位于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利用国家改革开放和石家庄开发区开发和建设提供的重要机遇,乘势而为,选择专业化战略,深耕于建筑业,励精图治,不断发展壮大。在此期间,企业先后承接并建设了河北省送变电高层1#和2#住宅楼、天苑小区、西柏坡电厂7#楼和8#楼、54所信息产业楼、开发区道路等一批精品工程,逐步树立起企业品牌,将企业做优做强,成为在石家庄建筑业市场上的一家优秀企业。具体表现如下:首先,以质量为生命,强力打造企业品牌。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但对于客户而言最终体现的是产品的质量。在建筑行业里,质量就是生命。“无字碑”的存在,是公司连续多年创建优良工程的见证。1997年,一建公司连续五年单位竣工工程优良率达到100%时,部分管理者和员工产生了松懈思想和畏惧情绪,为了强化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企业在公司大院内树立起了一座“无字碑”,规定谁负责的工程达不到优良,就将谁的名字刻在石碑上,以示耻辱,这一举动给员工带来了很大的震动。1998年2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此进行了正面报道,在全国建筑业界引起强烈反响。至今,“无字碑”上仍然空无一字。正是这种对质量的深刻认识,才使得企业逐步树立起品牌,一步步做优做强。 其次,诚信经营,重视文化建设,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动力。优秀的企业离不开优秀的文化,天山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重视文化建设。“三心五德”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对企业发展具有持久而重大的影响,对于企业员工有着内在的价值和重要性。“三心”:无私的心、宽广的心、全投入的心,“五德”:智、信、仁、勇、严。既反映了创业者的理念,也保证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选好人、用好人、育好人、管好人、留住人和事业发展的持续人才支撑。20世纪80年代,石家庄开发区留村有几十家建筑队,为什么一建公司能做优做强,这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建筑业的员工队伍主要是农民工,一建公司从创办开始起,从不拖欠农民工工资。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天山建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了具有国家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市政工程一级、钢结构二级等资质的施工企业,成为石家庄建筑行业中一家知名企业,在建筑业内专业化经营的成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做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产业多元化战略:进入上下游产业建材业和地产业,从做优做强到做大

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原因可从内外部环境两方面来看。从外部环境看,市场需求饱和与市场容量的有限性、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都会诱使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以分散风险,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从内部来看,充分利用企业的剩余资源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范围经济”,是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原动力。天山集团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原因也不例外。在建筑业做优做强的基础上,企业经营者并没有因在建筑业上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相反时刻在居安思危、居危思进。随着建筑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为了谋求不断发展,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做优做强到做大,积极寻求产业多元化,那么,进入哪些产业,是相关产业还是非相关产业,是制定和实施产业多元化战略必须慎重考虑的首要问题。下面通过产业价值链体系模型来分析天山集团产业多元化的过程。

1. 前向一体化战略。1998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布从同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企业抓住住房制度改革这一重大机遇,确立并果断实施前向一体化战略,1998年投资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向产业价值链的下游延伸,进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领域;2000年成立石家庄天山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继续实施前向一体化战略,进入物业服务领域。

进入地产行业后,以住宅地产为主,天山地产积极实施同心多元化战略,业务涉及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开发和建设了天山花园、天山水榭花都系列项目(石家庄、宁晋、承德、天津、威海等)、天山新公爵等住宅项目,开发和建设了天山海世界、天山海世界·米立方、天山旺角等商业项目,开发和建设了天山科技工业园、天山国际制造产业园、天山机械制造业基地等工业地产项目。在物业服务领域,具有国家壹级资质,业务涉及写字楼、住宅项目、产业园区等多种类型物业的管理。

2. 后向一体化战略。1999年后,进入产业价值链上游建材业,确立并实施后向一体化战略,组建了天山门窗工程有限公司、天山混凝土搅拌站等企业。在门窗业务领域,具有国家壹级资质、幕墙叁级资质,目前拥有塑钢、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等生产线,且能生产卷闸、无框玻璃门等产品。在商品砼领域,具备预拌商品混凝土专业贰级资质,可生产强度等级C70及以下等级混凝土,拥有混凝土搅拌站两座和25辆运输车、三台砼输送汽车泵,储料场常备储量30 000立方米,微机全方位控制,可产砼300立方米/小时,日产量可达5 000余立方米。

对地产业和建材业市场的长期深入洞察,以及在建筑业内形成的品牌、质量管理体系、文化等核心能力的转移利用,进入建筑业产业链上下游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无论是前向还是后向一体化战略,均使天山集团攫取到价值网络中更多的利益,到目前为止,均获得了成功。前向一体化进入地产业后,到2003年地产业务的利润额占集团利润总额的比重首次超过了建筑业务,成为集团的第一主业,集团的发展呈现地产业和建筑业两业联动的良好局面。由于进行了前向、后向一体化,降低了交易费用,加上品牌、质量管理等方面核心能力的巧用,与其他地产企业相比,天山地产在地产项目开发和建设上具有更大优势;与其他建筑企业相比,天山建筑在市场竞争中也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四、 地域多元化战略:从本地化区域化到全国化经营

扩展地域范围,实施地域多元化战略,和扩展企业的经营范围一样,无非也是为了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如果企业能够在一个以上的地理区域中,利用同一种资源、能力或者价值链活动,范围经济就有可能发生。天山集团在本地化经营取得较大成功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确立和实施了区域化全国化战略。

1. 本地化战略:项目的精耕细作和商业模式的建立。从1980年创建到2006年,天山集团经营区域主要在石家庄本地,路径是从石家庄市区到郊县市场。进入地产业后,坚持两业联动,并逐步将第一主业聚焦于地产业务,积极完善公司治理,重视内部管理体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在把核心事业域建筑业做得更强的同时,在新核心事业域地产业中也逐渐培育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在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积极探索和学习,坚持精耕细作,建立起了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业务模式。

在住宅地产方面,在第一个项目天山花园成功建设的基础上,倾力打造了第二个项目——石家庄天山水榭花都,项目包括花园洋房、小高层、高层住宅和别墅以及幼儿园、商业会所、商业街超市等。以园林为主线,分四个不同的空间活动,建筑形式巧妙,园区天然环境与人工水域相得益彰,建筑与庭院、环形林荫道、湖景、中心绿地互相穿插、渗透,低容积率高绿化率,是河北省首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并获得中国名盘50强、广厦奖、石家庄人居形象大使等荣誉或称号。

在商业地产方面,成功开发了天山海世界项目,集戏水、健身、休闲、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四季恒温大型水上娱乐活动中心。自1999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2年10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在工业地产方面,成功开发了天山科技工业园,园区内设电子信息产业区、生物及传统制药产业区、新材料产业区、加工产业区和商务综合服务区,包括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创业发展基地,创业腾飞基地,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了优越的发展空间。项目采用了工业园区自主招商模式,是天山集团全力拓展工业地产的起点。

2. 区域化全国化战略:成功项目和商业模式的异地复制。2006年开始实施区域化经营,进入河北省内邢台、承德等地房地产市场,2007年开始进入天津市场;2009年开始进入华东地区山东威海市场,2014年进入西北地区宁夏银川市场。从天山集团的地域多元化战略来看,成功项目的异地复制和升级完善与商业模式的复制是企业实施地域多元化扩张的主要特征。

(1)水榭花都项目和模式的异地复制和升级完善。石家庄天山水榭花都是天山集团2002年开始倾力建设的住宅地产项目,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在石家庄市场获得了巨大成功,企业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在项目设计、建设、销售和物业管理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符合市场和企业自身情况的独特经营模式。

2004年8月31日后所有经营性用地出让全部实行招拍挂制度,为天山集团实施地域多元化战略带来了重大机遇,2005年集团成功进入石家庄地区市场,建设栾城天山水榭花都,2008年建设元氏天山水榭花都;此后进入省内邢台、承德市场,2007年开始建设邢台宁晋天山水榭花都,2008年建设承德天山水榭花都;2008年开始建设天津天山水榭花都;2010年开始建设威海天山水榭花都。在水榭花都项目异地复制的过程中,天山集团始终注重对进入地域市场的调查,根据当地的市场特点,在项目设计中力求符合当地市场的需求特点,每一个水榭花都项目的建成和交付,均为下一个项目的升级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海世界项目和模式的异地复制和升级完善。作为天山集团的第一个商业地产项目,海世界项目的建成和运营,不仅扩大了天山集团的品牌知名度,也为天山集团开发和运营商业地产项目积累了丰富经验。2009年,在天津建设天山海世界·米立方项目,是集休闲健身、旅游度假、特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室内恒温水上娱乐健身活动中心。2014年,在银川启动建设天山海世界黄河明珠项目,整个建筑由接待大厅、戏水大厅、AB座服务楼、地下更衣室等四部分组成,集温泉SPA区、人工沙滩、儿童梦幻、沉船海战等多个娱乐主题区。此外,在邢台市宁晋县建设了天山凤城国际、承德市双桥区建设了天山旺角等商业地产项目。

(3)工业园项目和模式的异地复制和升级完善。2002年开始开发和建设天山科技工业园后,企业积极探索工业地产运营模式,此后分别在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了天山机械制造业基地、赞皇经济开发区建设了天山现代制造业基地、元氏槐河工业区建设了天山国际制造产业园,在邢台经济开发区建设了天山光机电产业园、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了天山智谷、在天津市津南区建设了天山国际腾飞基地、在威海市文登经济开发区建设了天山国际发展基地等工业地产项目。

五、 启示

第4篇:影视产业分析范文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职业教育进程加速,职业教育专业结构问题日益凸显。结合目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存在的结构性偏差、特色与潜力专业缺乏、量足质优的双师型教师不足等问题,提出积极构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对策,包括加强特色专业与潜力专业建设、构建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等,从而形成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协同共进、发展共赢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产业结构;适应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作为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培养市场所需的人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相适应。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职业教育进程的加速,职业学校专业结构问题日益凸显。这种情况自然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上最为敏感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专业设置产生直接冲击。如何使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更趋合理、更具特色,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对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业结构与专业设置的关系论证

专业设置作为教育与经济的接口,不仅是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具体途径,更是职业学校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互利共生的关系,不仅使得产业结构成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客观依据,同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对区域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提出了新要求,从而促使职业教育优化专业设置,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在积极构建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形成协同共进、发展共赢的良好局面。

(一)区域产业结构布局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前提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价值实现必须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的程度为基本衡量标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发展必然导致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而职业教育把握这一历史发展机遇的关键是培养数量足、质量优的人才队伍,培养具有区域特色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区域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因此,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以区域产业结构为依据进行合理设置。这不仅是促使自身时代价值发挥的重要方面,也是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的关键环节。

(二)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职业教育优化专业结构树立新方向职业教育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其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设置必须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同时也倒逼职业教育进行专业优化组合,以适应目前及未来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变化,区域产业结构布局随之调整,必然带动各产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引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重新组合。许多原有的技术领域、职业、岗位在逐渐消失,新技术领域、新职业、新岗位应运而生。这些新变化将引发职业教育或主动、或被动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其中专业设置作为人才供给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种类、规格、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根本要求,势必需要做出适当调整,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尤其是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相匹配,从而起到服务产业经济的作用。

(三)合理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之间互动关系的建立,是以人才供需结构为纽带的。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优化,不仅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还影响着能否为区域经济提供合理充足的人才储备。专业设置如果符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培养的毕业生如果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就能为产业结构升级、技术革新、区域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反之,专业设置如果脱离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培养出的毕业生过剩、积压,而企业急需人才未能得到培养,将很难在推动区域产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合理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不仅能使职业教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更能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撑,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现状分析

从目前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现状看,基本呈现出专业设置数量多、覆盖面广等特点,专业布局基本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然而,从实践操作和长远发展审视,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在与产业结构紧密对接、主动适应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现状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存在结构偏差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反映在专业设置方面要求专业结构与一定时期的地区经济产业结构相匹配。因此,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适应区域产业结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经济逐步向开放型、外向型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也开始向农业产业化迈进。农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加快与新型农业类专业紧缺之间的矛盾,农业经济战略转型与急需的技术型、管理型、服务型人才紧缺之间的矛盾凸显,现代农业类专业开设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浙江省中部发展城市金华市为例,该市农业人口364.3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6.98%,为农业大市,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13年,该市实现生产总值2959亿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88元,增长11.3%。2013年新增家庭农场34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47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24家。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经营方式开始向产业化迈进,已由封闭型逐步走向开放型,由内向型走向外向型,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这种情形相矛盾的是,该市职业学校中第一产业专业设置相对偏少。全市23所职业学校仅有1所学校开设与第一产业有关的专业,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求。对2010—2014年该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后发现,除资源环境类、石油化工类、休闲保健类和其他类几乎没有涉及以外,该市职业学校专业基本覆盖15个专业大类,其中该市“农林牧渔类”基本以农业类为主。如下表所示,由对2010—2014年该市农业类专业设置情况的分析可见,该市农业类专业数量尽管在2012年、2013年有所增加,但相较于农业产业经济所需的人力需求仍显不力,开设的专业中仅观光农业经营是与现代服务性农业发展有关联的,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可以归列为管理型农村经济所需,但是技术型、创新型等农业经济转型所需的专业尚未开设,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市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职业教育缺乏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专业与潜力专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具有区域性,应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一般来说,职业教育专业构建是地方政府依据区域经济特色和社会发展状况对人才需求予以规划,与产业发展相对接,是区域产业优势和学校自身优势的有机融合。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构建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基础,形成对区域产业结构强有力的专业支撑。然而,目前专业设置中存在资源浪费、缺乏统一规范、特色品牌专业欠缺等现象,不利于形成核心优势。例如,不同学校甚至同一所学校开设几乎相同的两个或更多专业,专业名称缺乏规范,不仅造成专业内涵的模糊,更造成资源的浪费。有些专业名称易造成误解,如家政与幼教专业、幼师与礼仪培养目标均为学前教育教师,实则与礼仪学、家政学关联不大,容易被误解是两个不同培养方向的专业,令人产生歧义;还有一些“别出心裁”却不知所云的专业名称,如数据速录专业,这些都给学生、家长、企业在理解专业方向时带来诸多困惑。这些专业设置缺乏有力的市场调研和长远规划,没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建设过程中师资队伍、硬件环境跟进不力,有的无法达到开班人数,只能合并专业进行日常管理;有的即使开设了相关专业,在教学管理上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换汤不换药”式地进行人才培养,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不凸显,无法适应行业需求。同时,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新职业、新岗位、新门类的人才需求随之增加。尽管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中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已做出很大程度调整,也更加凸显五个对接的特色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然而,在专业设置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对产业技术升级、新劳动岗位所需的实际技术能力认识不足,缺乏对潜力专业的前瞻性培养认识,使得新兴专业的构建难以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相匹配,在新兴人才培养与满足产业战略发展需求之间存在时滞效应,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顺利进行。对于专业划分和名称的确定没有遵循产业划分的思路,凭经验和感觉多于科学方法的运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例如,部分职业学校为相互争抢有限生源,在学校硬件条件、人员配备等欠缺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创办所谓“热门”“新兴”专业,有的甚至是“拍脑子”工程,没有考虑到教育的滞后性和前瞻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无知无畏”地设立新兴热门专业,造成部分专业设置后续建设跟进不力,专业教学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困难。

(三)支撑专业优化发展所需量足质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需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是职业教育培育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梯队的重要媒介,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主体——职教教师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打造一支数量足、质量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然而,当前职业学校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令人担忧。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构)教职工历年数据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机构)专任教师2013年共有66.88万人,相较于2011年减少了2.06万人。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普遍不足,同时由于对双师素质技能型教师的界定模糊,真正实践技能强、教学水平高、德才兼备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更是不容乐观。受招聘条件所限,职业学校教师大部分来自普通高校,不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行业职业知识欠缺,实践操作经验不足。有的专业教师是学校缺什么教什么,所教专业甚至与过去所学专业完全不相关。据了解,金华市教育政策对引进职业学校教师的倾斜度不大,历年招考职业学校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远远满足不了职业教育发展对专业教师的需求,同时受招聘政策限制和薪酬制度影响,职业学校很难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技能型人才。

三、专业设置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对策探讨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如何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相适应,主动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以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助推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相应对策。

(一)以产业转移为机遇,有针对性地规划与区域发展战略相关联的专业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沿海地区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的巨大压力。目前,长三角经济区作为我国现代意义上最早和最成熟的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能源、人力等要素的生产成本持续增加。金华市作为浙江省中部城市,不仅具备与长三角无缝对接的天然地理优势,更具有生产要素成本低的劳动力优势以及能源丰富的优势,产业也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应以区域产业转移为机遇,利用与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具备的对接空间和互利共赢的机会,加快产业平台整合提升,努力构筑产业转移优势行业的新高地。在进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地方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进行相应调整。一方面,专业设置更具针对性。产业转移需要职业学校增加与产业相适应的专业设置。如果转入的产业对区域内一些传统产业产生替代效应,则区域内原有的传统产业将逐渐缩减,相对应的职业学校为传统产业提供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也将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专业设置更具关联性。产业转移要求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更注重关联性,不仅在专业设置上考虑为新转入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更要为新转入的相关产业或潜力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

(二)以区域内支柱与潜力产业为依托,加强特色专业与潜力专业建设一方面,职业教育支柱产业专业群与特色专业建设应聚焦区域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准确把握区域产业集群结构和未来发展规划,整合专业资源优势,通过培育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来带动其他相关专业,形成竞争力强、关联密切的专业群。与此同时,加强各职业学校间的沟通与联系,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学校优势的专业特色品牌,建立一批与区域支柱产业、主导行业相匹配的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群,使专业建设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助推区域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近年来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昭示着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匹配现象。在大力发展支柱产业相应专业的同时,要注重职业教育内部结构的合理性,挖掘新的产业需求。职业教育应结合新兴产业与区位优势,不断开拓潜力专业领域。为了避免“同质竞争”和资源浪费,职业学校应着眼于未来发展,以区域内潜力产业为依托加强潜力专业建设,避免开设重复率高、低成本的热门专业,避免专业低水平、低效益的盲目重复建设。

(三)以提升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素养为突破口,支撑职业教育专业优化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逐渐驶入快车道。然而,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张速度与职教教师数量增长相对缓慢且质量较低形成了巨大反差,双师型教师数量更是严重缺乏。同时,由于不同部门、不同评估检查评比体系对双师型教师界定不一,双师型教师权威标准缺失,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更是无从谈起,给双师型教师的政策规划与制定带来了障碍,影响了职教师资队伍的良性建设。作为支撑专业优化发展所需的重要主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承担着职业教育培育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梯队的重要任务。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要以提升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素养为突破口,坚持“科学规划、整体推进”的原则,从职前培养、入职培训、职后提高的一体化等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寻求积极有效的策略,使职教双师型教师不仅具备胜任专业理论教学的能力,更具备指导专业实践的能力,推进职教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向终身化迈进。首先,要严把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入口关,提高社会对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认可度。通过制定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标准和任职资格,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强化职教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性与实践性。其次,建立相应的职业教育资格认定机构,完善职教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通过对教师长期培养培训、实践操练和教师个人自身的不断努力,促使双师型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有力地支撑职业教育专业的优化发展。

(四)以产业结构为依据,探索构建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围绕支柱产业、区域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要求,以产业为依据,加强职业教育资源要素之间的统筹、整合、优化,积极探索职业学校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形成区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综合性和专门性有机结合的专业结构体系。新专业不断产生,老专业被市场需求所更新或淘汰,专业由热变冷或由冷变热,是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要适时动态调整。地方政府应在充分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础上,对本区域内的专业建设进行通盘考虑。具体来说,地方政府尤其是教育部门要从宏观上把握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区域产业结构实际现状,通过强化区域特色,根据当地产业结构中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合理布局专业结构,同时充分考虑技能人才培养的周期性规律,探索构建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余秀琴,李术蕊.合力抓好关键战略机遇扎实给力职教改革创新——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综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

[2]于志晶,刘海.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10年职业教育发展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1(3).

[3]鲁昕.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J].教育与职业,2011(7).

[4]郭阳.莱州市中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5]姜大源.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属性、冲突、定位与前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5).

[6]袁旭.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互动关系的研究之二[J].高教论坛,2006(6).

[7]杨艳.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对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8]葛道凯.以修订专业目录为抓手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

[9]王勇,卢长娥.安徽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分析[J].职教通讯,2012(7).

[10]袁丽英.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编制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第5篇:影视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 信息产业; 民营上市公司; 融资效率; 熵值法

一、引言

信息产业是国家构建信息基础设施并使其正确发挥效益的支柱产业,但是,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数量、总股本以及流通股本的不断增加,信息产业的融资规模和速度并没有与上市公司总量的增长规模和速度相协调。另外,由于受体制、机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信息产业上市公司中相当一批上市公司,尤其是民营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强,对投资者回报不高,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如何保证和提高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对于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对信息产业的带动作用和对知识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民营企业对信息产业的推动作用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融资效率模型的构建

(一)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的界定

民营经济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经济形态,理论界并没有就民营企业的概念达成统一的共识。本文对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的界定是结合对信息产业和按照第一大股东的性质对民营上市公司的划分进行的。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是指公司股权性质中第一大股东是自然人股,或是民营性质或自然人控股的境内法人股的信息产业上市公司。

(二)融资效率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能够评价的指标也有很多,如果将所有指标全部考虑,不仅会由于指标重叠造成工作量的增大,还会影响评价效果。本文评价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指标选取是建立在数据的可获得性、体系的可行性、重要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经济性、可比性等原则的基础上的。

(三)评价指标的选取

融资效率是筹资效率、配置效率和公司治理效率三者相互权衡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可以由筹资效率指标、配置效率指标和公司治理效率指标三者构建的指标体系来评价。

筹资是决定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筹资效率对于公司的资本运作至关重要,但是,筹资是要付出成本的,如何权衡成本和相应的收益是筹资效率需要解决的问题,筹资效率可以从筹资限制、筹资规模、筹资速度、筹资成本等方面衡量;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资金的优化组合和有效配置提高融资效率,配置效率可以从企业价值指标、抗风险指标等方面衡量;融资效率与企业治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以及资金安全的考虑,既要调动企业管理者的积极性,给予必要的经营管理权,又要给经营者一定的约束和限制。随着公司治理问题的日益严重和迫切,公司治理效率对融资效率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公司治理效率可以作为企业融资效率的一个方面来反映。

(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五)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有多种方法,考虑到模糊数学法和层次分析在确定指标权重过程中要根据模糊赋权或专家打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为了避免这种局限性,本文对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融资效率指标采用相对客观的熵值法进行赋权。

熵是表示一个系统状态混乱程度的量度,熵值越大,系统越混乱,反之越有序。熵值反映了指标信息效用价值,在计算指标权重时,若某个指标中的各个数值之间变化不大,则该指标在综合分析中起的作用小,即权小,相反则权大。熵值法需要先将各个指标数据进行非负化处理,得出标准化矩阵,抵消不同单位所带来的影响,然后进行各个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出的结果具有很大程度的客观性。

三、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现状及评价

本文从我国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中剔除被ST和*ST的公司以及一些资料不全数据缺失公司,从各省市中选取发展平稳的上市公司,最终确定了13家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由于融资效率的高低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不是融资后马上就能提高融资效率,因此,对于企业配置效率和治理效率指标采用2008年的数据,而对于融资成本指标采用2007年的数据。

熵值法评价融资效率的标准是数据结果越接近1,说明融资效率越高,反之则越低。通过熵值法的分析,选取的13家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样本中只有3家融资效率评价结果高于0.5,只占到全部样本量的23%,我国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处于较低水平。我国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用图1表示。

另外,在熵值法中,可以根据指标的差异系数判断该指标对方案评价作用的大小,如果指标的差异系数较大则对方案的评价作用越大。在实证分析中,企业盈利能力、筹资成本和监事会持股比例的差异系数值较大,这些指标对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影响也相对较大。

(一)企业盈利能力

根据样本企业的实证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的差异系数较大,说明盈利能力对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影响较大。盈利能力是各个利益相关者密切关注的内容,债权人债务的安全程度、股东报酬的高低、经营者的业绩都与盈利能力密切相关。没有足够的现金流保障、合理的资本资产结构和资产运营能力就会导致盈利能力的低下。对于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来说,盈利能力低下会直接导致债务筹资问题,银行借款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现金流短缺等相关问题的发生,对融资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制约作用。

(二)筹资成本

筹资成本对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影响较大,我国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股权融资比例大大高于债权融资比例。但是,在股权融资成本并不优于债权融资成本,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的情况下,为了尽量避免债务融资,我国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仍将配股作为主要的融资手段,从而又将增发新股作为筹资的重要手段,进而导致筹资成本的上升,最终影响融资效率。

(三)监事会持股比例

监事会对公司经营管理者的职责履行起到监督的作用,通过制约经营管理者对股东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更好地保护股东的利益。监事会成员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越多,履行监督职能的动力就越大,而在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的13家样本公司中,监事会持股比重都比较低,公司的治理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通过治理效率最终影响到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

四、提高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对策

(一)鼓励外资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融资多样化的需求,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渠道很多,每种融资渠道都有其自身的优点。目前,我国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多集中于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融资渠道较为简单是影响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融资效率普遍偏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在充分利用股权融资的低风险和债权融资的杠杆效应的同时,还要考虑适当地推进外资投入,外资的注入能够带来雄厚的资金规模,扩大筹资规模,有效改善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融资规模小及融资成本高的现状。此外,伴随着外资的资金投入,也会相应带来先进技术的引进,对于信息产业而言,技术的获取是最有利于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竞争和金融市场变化的环境下,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和资本结构管理需要按照自身的业务战略和竞争战略,从可持续发展和为股权资本长期增值角度来考虑,而不能盲目地进行不必要的融资活动。

(二)增加主营业务收入,提高营业能力

与企业其他收入相比,主营业务收入相对较为稳定,具有波动小、低风险的特点,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业绩稳定程度及成长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持。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2008年我国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平均为165 236.29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平均为29.06%,与上市公司总体水平相比,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相对较低。提高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有助于企业利润持续稳定的增长,而企业利润的增长将使企业有更多的闲散资金用于扩大企业规模等主营业务再投资和其他资本投资,从而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利润,形成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进而对企业融资效率的提高作出贡献。

(三)优化资本结构,合理负债

提高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根本在于优化和及时调整资本结构。合理的资本结构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率,还可以通过债权资本比率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使资金流向最有效率的地方。资本结构之所以对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具有重要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资本成本与公司的市场价值方面,还表现为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关系,资本结构是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融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中筹资效率和治理效率衡量的重要指标。针对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负债低的问题(2008年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31.38%,而一般认为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50%较为合适),企业一定要认识到举债经营的重大作用,积极利用财务杠杆,重视其在增长企业利益时的积极作用;但也要重视利用财务杠杆随之带来的风险,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负债,并对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行业平均资产结构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使企业能够在较长时期内稳定发展。

(四)健全企业监理机制,加强信息披露管理

企业没有健全的监理机制,是不可能从制度上保证企业业绩稳步发展的,蓬勃发展的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更是如此,失去了制度的保证,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就会偏离高效率的轨道。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我国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为28.28%,而除第一大股东持股之外,其余股权较为分散,“一股独大”现象明显,这说明企业所有权较为集中,而独立董事的数量平均为3.31人,监理水平相对较低。针对这种现状,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一定要建立健全监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加强信息披露管理,构建信息传递机制。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的监理作用,根据公司规则履行企业决策程序;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单元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以保障公司有序运营,为投资者的利益提供制度保障。

(五)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就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的现状来看,我国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几乎没有专门的治理委员会,监事会的人数较低(平均为3.31人),不能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因此,我国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首先应该注意改善监事会的人员构成,合理安排股东代表、职工代表、债券人代表的比例关系,增强监事会成员的独立性;其次,还要注意正确处理监事会监督和董事会监督的关系,鼓励监事会和董事会进行信息交流,当二者意见不一致时,应引起股东大会的特别关注,并以恰当方式进行披露;最后,有效地运用经营者持股、员工持股计划不仅能使经营者得到多方位的监督,还能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这些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治理效率的提高带动融资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员工持股计划也是使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生产基金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可以提高信息产业民营上市公司筹集到资金的可能性,降低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企业的财务支付风险,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融资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曙光.上市公司的筹资策略及效率效果分析[J].财会通讯,2001(12):35-36.

[2] 宋增基,张宗益.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3(5):97-99.

[3] 纪红.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效率浅析[J].对外经贸财会,2002(8):23-25.

第6篇:影视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 经营性资产 资产质量

一、引言

上市公司的成长动力主要来源于高资源投入,而对投资以后形成的资产却没有足够重视对其的管理。但资产质量是决定企业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公司管理质量的具体体现。因此,加强对资产质量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构建科学的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合理评价企业资产质量、指导资产质量管理实践具有重大意义。2008年,IASB和FASB联合了《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意见(讨论稿)》,其中建议将财务报表项目按三大活动分为经营项目、投资项目和筹资项目三大类,这种分类改变了传统的按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理念,可以充分反映管理层的意图,更加符合决策有用性目标。如果按照这种分类,资产也可以分为经营性资产、投资性资产和筹资性资产三大类。其中,经营性资产作为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在开展自身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正常经营利润的资产,包括扣除(对外)投资性资产之后的各项资产。经营性资产是企业从事自身经营活动以获取经营性收益的主要物质基础,因此,经营性资产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当前盈利水平和未来发展能力。

二、文献综述

(一)资产质量研究 国外仅有少数文献对银行资产质量进行了研究。如David Bernstein(1996)研究了银行资产质量与规模经济的关系,发现贷款质量对银行成本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越差,其成本越高,但这种直接影响表现得不很明显。国内学者对资产质量的研究相对比较多。顾德夫(2001)认为分析企业的资产质量,主要是要找出质量低劣、成分出现隙缝和空洞的异常资产。余新培(2003)认为,资产的物理质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是明显的,在比较一项具体资产的质量时,资产的物理质量显得更为重要。张春景和徐文学(2007)认为,应从整体角度来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张新民(2001,2003)认为资产质量是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作用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被利用质量、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质量,以及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贡献的质量等。从经营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方面论述了资产质量的特征,认为质量较高的资产,可以满足企业中长期发展以及偿还企业债务的要求。张春景和徐文学(2006)提出了资产质量的存在性、有效性、收益性基本特征,钱爱民和张新民(2009)将资产质量特征分为总体质量、结构质量和个体质量三个层次,并构建了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徐泓和王玉梅(2009)结合资产质量的内涵与外延,从资产的存在性、流动性、结构性、可持续性和风险性等方面构建了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宋献中和高志文(2001)以调整前后每股净资产的波动幅度(K值)作为评价资产质量好坏的标准。费明群和干胜道(2004)、李嘉明和李松敏(2005)、贺武和刘平(2006)都以K值为基础研究了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谢永堎(2007)对18个反映资产质量的指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证明从亏损前3年开始公司的资产整体质量已经开始下降,同时提出一些能够有效预测财务危机的指标。

(二)经营性资产质量研究 钱爱民、张新民(2009)将经营性资产从企业资产中分离出来,对经营性资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周转性、增值性以及获现性等方面构建了经营性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钱爱民、周子元(2009)在前述经营性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我国化工行业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验证了该指标体系对经营性资产质量评价的有效性,同时揭示了影响各类企业经营性资产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研究设计

第7篇:影视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关联效应;投入产出法;安徽省;煤炭

中图分类号:F224;F426.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5.16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5-35-03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了60%以上的比例,具有其他能源不可替代的地位。安徽省是一个产煤大省,煤炭经济不仅在全省经济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也为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能源资源。煤炭产业对相关产业具有较大关联效应,不仅包括和煤炭产业具有直接依存关系的前向关联和后相关联效应,也包括相关的环向关联效应。随着安徽省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型升级,煤炭产业和其相关产业的关联性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鉴于此,本文将以安徽省煤炭产业为例,根据安徽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煤炭产业的关联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为安徽省煤炭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一、模型与指标

产业的关联效应是指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复杂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关联分析包括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主要指投入产出表的系数分析和结构分析,动态分析即产业波及效果分析。为了测度安徽省煤炭产业的关联效应,本文拟选取如下静态和动态指标: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最终需求对生产诱发系数以及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其中,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系产业关联的动态分析。

二、实证分析

本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局编制的《安徽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本文选取42个部门基本流量表作为基础的数据来源,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代替煤炭产业作为本文的分析对象,运用Excel表进行数据处理和指标计算,从而得到各指标的数值。

1、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消耗系数反映了某一部门对其他部门的中间使用情况,通过这一指标可以反映某一部门对其他部门的依赖关系,两部门的消耗系数越大,说明两部门之间的联系越紧密。通过矩阵运算,得到安徽省煤炭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其中位居前十的产业如表1所示。

通过直接消耗系数可以看出,煤炭产业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等部门存在直接的依存关系,煤炭产业直接依赖于能源、金属和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同时看到,煤炭产业同批发和零售业以及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存在较强的联系,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第三产业为煤炭产业提供了服务支持。通过完全消耗系数可以看出,煤炭产业主要消耗农业、采矿业和制造业等部门的产品。比较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可以看出,煤炭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它的前向关联产业,这是因为煤炭部门是基础性产业,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后端。而环向关联产业,如服务业和社会保障业为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是煤炭产业发展必不可缺的产业部门。

2、直接分配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反映的是某行业产出作为中间产品的使用去向。对安徽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42部门基本流量表进行矩阵运算,得到煤炭产业的直接分配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其中位居前十的产业如表2所示。

从直接分配系数看,安徽省煤炭产业的产品除了流向本部门外,主要流向了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重工业部门。完全分配系数得出了和直接分配系数类似的结论。结合消耗系数和分配系数可以看出,煤炭产业和它的关联产业存在正相关性,二者相得益彰。

3、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

中间投入率反映生产过程中货物和服务的转移价值的比例,中间投入率高说明该行业的物耗较高。由“附加价值率+中间投入率=1”的恒等式,表明中间投入率高的行业附加价值率低。安徽省煤炭产业的中间投入率为0.39002,在所有部门中排第33位。中间投入率低于0.5的水平,说明煤炭产业对于中间产品的依赖度比较低,而产品的附加价值率比较高,煤炭产业与其他部门的直接依存关系不明显。

中间需求率反映了各产业产品作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某一产业产品的中间需求率越高,表明该产业提供生产资料越多。根据产业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结合某部门的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的差异,可以把产业部门划分为4个不同的产业群,如下表。

安徽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中间需求率为1.008725,在所有部门中排第11位。中间需求率超过0.5,说明该行业的产品主要作为中间产品被其他部门消费掉。结合中间投入率的数据,按照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煤炭部门属于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4、最终需求对生产诱发系数

生产诱发额是指某项最终需求的变化引起某产业生产总量的变化,是由产业间的波及效应所激发出的全部生产额。用生产诱发额除以全部产业该项最终需求的合计可以得到生产诱发系数,它反映各最终需求项目诱发各产业生产作用的大小。安徽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最终需求对生产诱发系数为0.068061,在所有行业中排第12位。最终需求对生产的诱发系数比较高,说明刺激最终需求对于刺激煤炭部门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5、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影响力系数反映了国民经济某一个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越高,表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越大。安徽省煤炭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为0.822225,在所有42部门中排35位。影响力系数小于1的社会平均水平,对其他行业没有明显拉动作用,说明安徽省煤炭产业不属于安徽省经济的主导产业。

感应度系数反映了某部门受其他部门的需求感应程度。感应度系数越高的产业该部门受其他部门的需求感应程度越高,国民经济发展对该产业的拉动作用也就越大。安徽省煤炭产业的感应度系数为1.838066,在所有部门中排第6位。感应度系数很高,说明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产业的拉动作用较大,其他部门对于煤炭产业的依赖度非常高,是安徽省较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安徽省煤炭产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看出,煤炭部门是安徽省经济的重要部门。从消耗系数和分配系数看,安徽省煤炭产业与能源、金属和制造业部门的联系比较紧密,煤炭产业主要依赖于这些部门的发展,并且其作为中间产品也主要流向了这些部门。但同时看到,该行业对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第三产业也存在明显的依赖关系,可见,第三产业对煤炭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第三产业对于该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从行业特点看,安徽省煤炭产业中间投入率较低,而中间需求率较高,属于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因此该行业的产品主要作为中间产品被其他部门消费掉。而从最终需求对生产的诱发系数看,刺激最终需求对安徽省煤炭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讲,安徽省不仅要从技术创新和政府规制方面刺激煤炭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利用扩大内外需来间接促进该产业的持续发展。

从影响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看,安徽省煤炭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很大,是目前安徽省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他部门非常依赖这一部门的发展。但是该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却很低(在42部门中排35位),并不是目前安徽省的主导产业。这是由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不同导致的,支柱产业强调的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主导产业的本质是在产业结构系统中起引导和带动作用。安徽省是煤炭大省,有两淮煤矿等大型煤矿基地,煤炭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直很高,因此成为安徽省的支柱产业。但由于缺乏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近年来煤炭产业发展速度缓慢,已经不属于安徽省的主导产业。从2007年安徽省投入产出表的影响力系数来看,目前,安徽省的主导产业主要是纺织业、化学工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以及制造业等部门。因此,安徽省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不仅要大力发展主导产业,还应适当地倾斜于煤炭产业的发展,以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硕、张红、周鹏、郑思齐.我国房地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J].房地产市场,2010,(08):15-18.

[2] 薛白、吴健鹏、袁科.基于I-O模型的房地产业关联效应及波及效应研究――以广东省为例的实证分析[J].建筑经济,2007,(11):36-39.

第8篇:影视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新科技产业;聚集优势;影响因素

一、 引言

产业聚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世界各地区和国家之间的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知识、信息和技术等要素在新的科技革命中所占的比重也日益加大。高科技企业之间通过高科技产业聚集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性、范围经济、关联效应及制度效应实现聚集空间的竞争优势。

我国的高科技产业聚集趋势正在从国家延伸至省、市、县等区域。从最早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创办至今,国家高新区作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和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在促进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在这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很多地区的高新区在发展速度和效率方面并不理想,聚集优势不明显。因此,本文通过30个省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全国主要地区的高科技产业聚集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聚集、利用高科技产业聚集优势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实证分析

1. 研究设计与方法。影响我国高科技产业聚集的因素虽然复杂,但是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一地区的经济对外开发程度、当地GDP经济发展状况和支撑高科技产发展的基础条件。考虑到需要更为精确的测度高科技产业在区域中的聚集影响因素,笔者在进行相关实证研究时引入上述指标作为检验模型的自变量,为此我们将高科技产业聚集的影响因素与其聚集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式子(1)来表示:

AGGLOit=?茁0+?茁1NEit+?茁2NIit+?茁3RDPit+?茁4IERDit+?茁5IINRDit+?茁6IEXRDit+?茁7PAit+?茁8NPUCit+?茁9OPENit+?茁10GDPit+?茁11INFit+?着it(1)

其中,AGGLOit、NEit、NIit、RDPit、IERDit、IINRDit、IEXRDit、PAit、NPUCit、OPENit、GDPit、INFit分别表示各省份各年度的该省高科技产业园区聚集度(以赫芬达尔指数(HHI)作为各地区高科技产业聚集指标)、园区内企业数、学校数量、R&D人员合计、R&D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外部支出、研究机构数(个)、专利申请数、高科技产业投资额和当地经济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条件。其他字母分别表示常数项、变量的系数和残差。上式(1)中的t(t=1,2,…,30)为我国的省级地理单元,i(i=2009,2010,…,2014)为年度。在这里我们选择了2008年~2014年间中国主要的30个省份(其中包括直辖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作为本研究的样本数据。

我们采用广义矩估计(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即GMM)估计式子(1),同时还将GMM估计及其与随机效应(RE)估计或固定效应(FE)估计进行比较,最后选取最优估计方法的估计结果。

2. 变量选取和指标说明。

(1)地高科技产业园区的产业聚集度测算。鉴于高科技产业的特性,并综合考虑到研究样本的地区数量和当地高科技产业规模,笔者根据上式(1)将赫芬达尔指数测算出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度作为因变量。赫芬达尔指数(HHI)方法计算简单易懂,也能更好地反映高科技产业在某一区域的聚集程度。

某一地区高科技产业的赫芬达尔指数 (HHI)其计算公式为:

HHIi=?撞Ni,n=1(Ain/A)2(2)

式子(2)中的A代表我国30个省市的高科技产业总规模,下标i、n分别表示研究样本中i省市中的第n个高新区,Ain则表示为i地区中的第n个高新区的高科技总产值;N是研究样本的地区数量,HHIi表示i地区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度。赫芬达尔指数(HHI)的计算方法是每一个研究区域均赋予一个由市场份额代替的权重,HHI取值越大则表示该地区的高科技产业的地理聚集程度越高。

根据赫芬达尔指数(HHI)测算各省份高新产业园聚集度结果如下:2008年高科技产业聚集度最高的省份依次为北京(0.470 2),江苏(0.435 7),广东(0.400 4),上海(0.304 4)等经济发达地区,而靠后的均为经济较为落后的省份,如贵州、海南、青海,宁夏等。经济较为落后的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度在整个产业中始终与发达地区虽然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各地掀起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热潮,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很多支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全国各地区高科技产业聚集度差距逐渐缩小。从研究期间各地区高科技产业聚集度整个走势来看,2014年排名靠前的北京、江苏、上海和广东等省区较于前几年总体聚集度有所回落,但仍领先其他地区,如北京2008年~2009年聚集度在研究期间中达到最高值0.470 2后降低到2014年的0.3146;江苏也由2009年的最高值0.409 3回落到2014年的0.187 1;上海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度的波动呈现“U”形变化趋势,在2013年达到低谷后,2014年的聚集度提到较大幅度提升;广东省则在2010年开始从最高峰的0.417 5降至2014年最低点0.233 7。总体而言,高科技产业聚集度在东、中西部地区体现出的规律为:东部省份聚集度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聚集度高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落后于东中部地区。

(2)其他变量的设定和说明。根据高科技产业聚集度影响因素分析,本文选取其中关键的影响因素变量作为下文实证分析的自变量,具体如下:

各地的专利申请数量。专利申请能够较好的反映当地的创新能力和水平。这里的指标专利申请数量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

假设1:各地的专利申请数量与当地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度呈正向相关关系。

各地的科技机构和人员投入。当地学校数量、R&D机构数和R&D人员数投入对产业创新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学校数量及相关科研机构、投入的科技人员数量越多,能力越强,产业水平和创新能力越高。

假设2:各地的科技机构和人员投入与当地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度呈正向相关关系。

各地的科技经费投入。政府在创新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直接给予资金政策支持企业进行创新,来自政府的各种资源投入有着社会资本难以替代的杠杆作用。因此政府在科技方面经费投入和财力支持也是影响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假设3:各地的科技经费投入与当地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度呈正向相关关系。

各地的高科技产业累计投资额。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不单纯是个技术问题,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初期,政府的资金支持通常超出投资本身的意义。各国经验均表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中如果得到政府在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将更具备更大的发展动力,特别在中国,政府对产业的投资力度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直接拉动作用。

假设4:各地的高科技产业累计投资额与当地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度呈正向相关关系。

各地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内的企业数量。企业的聚集是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高新区企业的地理聚集可以获得传统产业聚集所具有的节约交易成本好处,特别是园区内部强调企业之间的信赖和信任关系是高科技企业聚集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假设5:各地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内的企业数量与当地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度呈正向相关关系。

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为该地区的教育发展和劳动效率的提高提供了物质保障,教育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

假设6: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当地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度呈正向相关关系。

经济开放程度。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高新区的企业可更好与外部环境建立互动,在知识、技术、人才的传播和共享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根据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实际发展水平,采用当地进出口额与当地GDP之比作为衡量经济开放度指标。

假设7:经济开放程度与当地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度呈正向相关关系。

各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往往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其基础设施越健全和完善。本文采用该区域的道路面积总公里数作为衡量当地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的指标。

假设8:各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与当地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度呈正向相关关系。

以上相关指标数据均来源于2008年~2014年历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Wind金融数据库。

3. 计量结果及分析。对比表1中GMM估计及其与随机效应(RE)估计或固定效应(FE)估计结果后发现,GMM的估计结果更优良,拟合度更好。因此以下分析以GMM估计结果作为分析的基础:

(1)当地的高科技企业聚集数量对当地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度的影响为正,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假说4得到了证实。当高科技企业数量提高1%时,当地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度将提升0.667,这表明当地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可以借助高科技企业在数量上的聚集提高自身的产业聚集度,实现跨产业再升级。通过聚集众多的高科技企业打造优势产业聚集群,推动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有效配置生产要素、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节约社会资源、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2)当地高等院校数量对当地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度的影响为负,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假说2未得到了证实。当地高等院校数量提高1%时,当地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度将降低0.231。此外,当地的研究机构数量也对当地高科技产业聚集度造成不显著的负向关系。当地的高科技产业聚集与其院校数量之间存在负向效应的可能原因在于高校的产学研成效未能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

(3)科技人力和资金资源投入。R&D人员数量投入对高科技产业聚集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假说3得到了证实。而R&D经费内、外部支出对中国各省份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产业聚集的影响均为正面影响,但前者没有通过显性检验,只有R&D经费外部支出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当R&D经费外部支出提高1%时,各省份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将显著提高0.061,假说3得到了证实,与之前我们预期科技经费投入对产业创新有正的影响假设相符。

(4)专利申请数(PAit)对中国各省份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产业聚集的影响为负,但无显著效应,假说1未得到证实。当专利申数提高1%时,各省份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产业聚集将下降0.059,这表明当地的专利申请数提高并没有对当地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和技术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可能原因在于中国的专利申请量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但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专利质量仍有差距。

(5)假设4中的各地的高科技产业累计投资额与当地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度呈正向相关关系未在最终实证结果中得到证实,这也表明中国目前单纯依靠投资的方式来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成效不明显。近年来各地掀起了高新区的建设热潮,而不顾实际条件和经济效益创建高新区容易出现资源浪费、重复建设、规划不合理、同质性严重等问题,因此对高科技产业的累计投资额的增加未必都能对该地区的高科技产业聚集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6)当地经济开放程度对区域高科技产业聚集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假说7得到证实。当地经济开放程度提高1%时,各省份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产业聚集均显著提高0.161。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的地区,能够通过外资的带动和示范性扩散作用,学习和吸收外资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当地的中资企业也可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中积极转变其生产方式、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对当地的高科技产业聚集有直接的拉动效应。

(7)当地GDP对区域高科技产业聚集显现出正面的影响,假说6得到证实。表明只有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高科技产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但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对区域高科技产业聚集没有显现出正面的影响,假说8未得到证实。笔者认为可能原因在于近年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总体来看,仍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当前高科技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物流、机场、港口和道路基础设施载w,从而导致了当地基础设施没有对高科技产业聚集产生积极影响。

三、 研究结论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聚集了众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是推动高科技产业化、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急先锋”,也是引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火车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高新区已经成为中国地方经济增长最快、投资回报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产业发展基地,在带动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科技体制改革方面起到了生力军的作用。但根据上文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的区域高科技产业聚集度与所在区域的高等院校数量、R&D机构数、专利申请数、高科技产业投资额和基础设施建设呈现负向相关关系,其中高等院校数量、高科技产业投资额和基础设施建设还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说明我国高科技产业投入与产出效率低下、产学研机制体制发展滞后、科技成果转换和基础设施规划不完善是无法体现区域高科技产业聚集优势的主要因素。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影响聚集度的因素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无形之手”,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笔者建议未来有必要将高科技产业聚集度的影响因素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进行聚集经济、高科技产业园与中国高科技产业创新统筹规划,这对于探究中国产业创新的驱动力,充分发挥聚集优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田新豹.我国高新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3,(6):72-76+103.

[2] 张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2.

[3] 于永达,王智辉.基于集聚优势视角的资源诅咒现象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4):55-60.

[4] 于永达,荣飞.经济赶超条件下集聚优势的政策与效果[J].改革,2009,(12):21-2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16BJY156)。

第9篇:影视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产能过剩;固定资产投入;行业景气指数

一、引言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投资膨胀并行,2004年、2005年以及2006年第一季度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投资拉动的做法使不少领域在产品增加的情况下市场更加疲软,竞争更加激烈。盲目投资—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价格暴跌—全行业亏损,由投资过度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及其潜在危害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引起了国内有关学者的高度重视,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

本文认为生产能力是在一定的资本存量下,最好或最有效率的生产状态,产能过剩是实际生产状态与生产能力之间的差距。生产能力过剩程度从总体上体现了一个生产部门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高低。故本文用产能利用率来衡量产能过剩的程度,这一指标采用产品固定资产周转率来测算,进一步用计量模型,测算固定资产投资、行业景气指数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在对计量结果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政策含义。

二、模型与数据

(一)模型设定与数据选取

由于要通过计量模型考察资产投资、行业景气指标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根据以上分析并参考已有研究的模型设定,本文使用以下回归方程:

1ncuit=βi0+βi11ninputit+βi21ni-indeχit+βi31nlαborit+μit

其中cu为估算的行业产能利用率,input为逐年固定资产投资,i-index为企业景气指数,labor为劳动力使用量,T为时间趋势,u为随机扰动项。β0为常数项,β1、β2、β3分别表示input、i-index、labor对产能过剩的影响程度。模型选取我国制造业的28个子行业作为截面样本,时间段从2002—2007年。如无特殊说明,数据均来自中经网—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以及《中国统计年鉴》(2003—2008)。

(二)实证及结果分析

对面板数据模型的处理,本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别对数据进行回归,并且进行了相关参数检验(固定效应为F检验,随机效应为LM检验),结果表明,在混合OLS与固定效应模型之间、混合OLS与随机效应模型之间,均拒绝使用混合OLS。随后用hausman检验对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取舍,结果显示不拒绝固定效应模型,故下文不再对随机效应和混合OLS的回归结果进行报告。另外由于面板数据可能存在截面异方差,本文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对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加以修正:G LS 使用估计的截面残差的方差作为权重,目的是减少由于截面数据造成的异方差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被解释变量lncu回归1:固定效应回归2:GLS

lninput-0.2160088(0.014366)-0.204038(0.0244858)

lni-index-0.1578169(0.061472)-0.0093369(0.0369854)

lnlabor0.0421666(0.0328073)0.1375613(0.0429954)

调整的R2Prob(F-statistic)0.79850.00000.63030.0000

注:1)括号里的数值为标准误,均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2)上述回归中的截距项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1中未予报告。

两个回归中,lninput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并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在控制了企业景气指数、劳动力使用量、时间趋势等条件下,自2002年以后,追加的固定资产投资对产能利用率有负向作用,降低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

lni-index的回归系数也为负值,说明从2002-2007年的整体情况看,企业家对行业形势有良好预期时,会造成行业产能利用率的下降,加剧产能过剩。同时,固定效应模型中也存在因截面异方差高估其作用系数的情况。

lnlabor项的系数为正值。说明劳动力使用量的增加,对产能利用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三、结论与政策含义

本文两个回归都表明2002-2007年间追加的投资会降低行业产能利用率,行业经济指数对产能利用率的作用系数也为负值。说明在此考察期间内投资过度,已经出现资本边际产出递减的情况,增加的投资只会降低产能利用率。同时,在行业景气指数方面,企业很容易对下一个有前景的产业产生共识,投资上出现“潮涌现象”,并伴随此现象出现产能过剩。

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应出台措施调节收入差距,逐步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由于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但收入少,这导致富人的消费热点的变化对社会有效需求有其重要影响,富人消费需求的扩张与收缩直接影响到社会需求的扩张与收缩,进而导致经济波动。因此,要采取措施限制高收入者的不合理与不合法收入,扶持弱势群体增加收入,缩小两极分化。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当前我国的转型社会中,大多数人的预期收入不明朗或者说不乐观。主要原因是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消费者要瞻前顾后,担心住房、医疗、养老、失业、教育等一系列改革可能增加负担过重。因此,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下降。故在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的同时,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