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科技史范文

农业科技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科技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科技史

第1篇:农业科技史范文

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农业科技创新

中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十二五农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十一五期间,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52%。同时也必须清醒意识到,迈入十二五,世情、国情、农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迫切需要科技。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近几年,中国粮食生产虽然已经取得八连增的巨大成绩,但农业基础设施差,抗风险能力弱、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多、地少、水缺的趋势不可逆转,城乡居民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中国粮食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解决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总供需矛盾,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最终依靠科技创新,充分挖掘品种潜力,尽快突破农业生产中的重大技术瓶颈,大幅度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迫切需要农业科技。近年来,农兽药残留、添加剂、防腐剂问题屡禁不止;红心鸭蛋、多宝鱼、三鹿奶粉等事件的发生又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此外,还有一些转基因食品、动物源性饲料添加剂等由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新问题。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和智能化种养,全面升级农业产业。

确保生态安全迫切需要科技。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能力低等问题,再加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剧,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约束日益加重。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急需加强资源环境领域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技术,加快开发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建立实现低耗、高效、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确保产业安全迫切需要科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农业领域也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力主要来自于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竞争,自主创新能力是科技竞争的核心。目前,中国大豆进口量已经达到5000多万吨的水平,随着全球农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中国农产品的进口量仍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要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减少国际农产品市场对中国农业的冲击,就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质能源和资源环境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产业化,加快农业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有效增加科技储备,引领国际农业科技发展,力争占据农业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全面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面对需求刚性增加,资源日益紧缺的严峻形势,我国农业发展只有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才能确保粮食安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只有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才能改善生产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空前提高。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迫切需要若干重大举措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依靠科技创新、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三轮驱动,发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双轨运行作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历史任务艰巨。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进我国科技管理制度,完善项目申报、经费分配和过程管理办法,突出农业科研的公益性特征,探索新的科研组织模式和有效资助方式,形成有利于农业科研基础研究和公益研究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同时必须建立适合国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做到有破有立,改革是手段,建立是根本,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着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需求,以夺取农业科技制高点、增强科技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竞争力为目标,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等基础性工作。着力提高农业知识创新、生物技术领域、机械化技术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第2篇:农业科技史范文

[关键词] 农业科技培训方式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234-01

一、前言

在新的形势下,农业科技培训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面向市场,改进传统的培训方式和方法,总结我市农业科技培训的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市农业科技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二、材料与方法

1.新形势下如保搞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

1.1 首要条件是各级领导及组织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使得培训工作有了较大的突破与发展,农业科技队伍建设也得到不断加强。农技人员纷纷下乡讲课,传播科学种田技术 ,让农民掌握新技术,实现科技致富,在高投入、高产出,同时农业科技人员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1.2调整种植业结构,使科技培训工作有地放失

近年来,传统的种植模式也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种植业结构也不断地变化,由高梁、玉米、水稻多年不变的主要作物,改为引进一些新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这使得科技培训工作就变得尤其重要,也更为繁重。培训的内容也可谓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农业科技人员不分节假日白、黑天地讲课指导,有时一天要讲二至三课,通过全面培训,农业订单得到很好地落实。

1.3 经营,培训二手抓

在抓好推广促经营,搞好经营促推广这一原则下,我市有几个乡镇农业站不断掘起并发展壮大,如王奔农业站,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大力宣讲农技知识,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仅一年就推广使用水稻育苗钵盘10万张,推广作用背负式机械抛秧机近20台,不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还使水稻钵盘育苗抛秧栽培这一水稻种植史上革命性的新技术在本乡安家落户。

1.4农民经济人的出现,给培训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不断发展订单农业,农民经纪人纷纷斩头露角,他们的出现,一方面是促进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与市场接轨的速度,增添了我们科技培训的新内容,另一方面又存在较大的投机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所说所讲都是以经济收入为根本目的,与我们做好科技培训工作的本质区别在于从来没有专注于增加农民科技意识,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

三、结果与讨论

1.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要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

1.1 要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认识

一个新项目如何落实,一项新技术如何推广,新品种引进的成败都与培训工作开展的如何不可分的,其它工作都没大的进展,而培训工作却说开展的如何多,其实是一种掩耳盗铃的作法,最多也就是一种有“量”而无“质”的形式而已。

1.2 盲目引种新品种,科技培训举步为艰

在市场大潮中,各种信息满天皆是,加上各种投机商、生意人的诱导,盲目引种一些新品种、新项目,这类作物往往是说的价值很高,产量高,对种植技术却很少提起,或含含糊糊,我们科技人员就得多方查资料、找书籍,增加了培训工作的难度,到最后市场行情一旦不好,投机商、经济人等一溜了之,千呼万唤也不来,我们的科技培训工作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我们再去推广实用的新技术时,农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逆反心理,使培训工作遭受挫折。

1.3培训手段还没有实现现代化,设备陈旧落后

在前些年,农业中心虽然购置了一些较为先进的设备,一度使培训工作收效明显,但近几年设备的老化及技术的发展,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现在制作科技录相片往往是与设备的维修同步进行,既费时又费力,制作的效果还不尽人意,使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结论

1.新形势下搞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几项措施

1.1实现培训工作的多元化

以往的培训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农民在下面听,这种方式往往效果不是很好,为了提高培训的质量,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培训模式以基本上形成的座谈、示范、书、像、声、广播、电视、研讨等多种形式,促进了培训工作的全方面发展,我们还要对这方面的工作继续探讨,实现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高速度、现代化和多元化。

1.2 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宣传力度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同时又是农业落后国家,农民的思想意识比较薄弱,文化水平也比较低,这样对农民技术培训首先要宣传培训工作的重性,让农民感受到知识改变一切,科学种田是实现增收致富的唯一途经。同时我们的科技人员要放下架子,使科技培训让农民所熟悉、所了解,消除陌生感、距离感,增近亲切感,让我们的科技人员成为农民的贴心人。

加大科技培训工作力度,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是发展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的根本。要想在新形势下为农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只有做到以“人”为本,运用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农业科技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现代农村经济人》;林仁惠;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3篇:农业科技史范文

一、新闻媒体服务农业科技进步是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电视媒体传播科学技术的威力越来越强大。在农村,改革开放之初联产承包责任制起始阶段,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对配方施肥、良种推广等科技成果的宣传,曾经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农业生产从未有过的飞跃性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后,农业经济一度出现发展缓慢乃至徘徊不前的局面,是以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推广种植和深加工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农村经济走出徘徊困境,步入了持续发展的轨道。此间,各种媒体,特别是日益壮大的电视媒体,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人们通过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声像并茂的广泛传播使得生物脱毒技术、转基因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在农村推广应用,更为我国农业迈向现代化展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实践证明,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的强大动力,而电视媒体是这种强大动力的助推器。

其次,新闻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在促进农村科技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更把其独特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电视相对于报纸、期刊,覆盖范围广,普及率高,受众广泛,且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少,时效性强;电视相对于广播声像并茂,生动形象,易接受;电视相对于网络,则受众群体众多的优势更是十分明显。据有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电视的覆盖率达到98%,而在广大农村的覆盖率已达到90%,在10年内提高了一倍多。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利用电视媒体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用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广大农民的头脑,促进农业的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三,更好发挥电视新闻媒体优势,是媒体服务大局、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这就是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更是农业人口比重大的国家,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真正意义上小康社会。所以,服务大局、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就要求媒体更多地关注农村、关注农业、关注农民。具体说来,就要发挥电视媒体的,加大对农业科技宣传报道力度,加大对广大农民科技意识、科技知识的培养教育力度,加大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推广的应用力度;是要用科学技术知识武装最广大农民群众的头脑,农民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领先科技促进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新闻媒体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发展观念

创新和发展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和网络在内的各类媒体,由最初的一两种到现在的多种媒体并存,各种媒体由最初的原始状态到目前的信息化现代化传播,其发展过程无不充满着创新;从形式到内容,无不体现着创新。电视新闻媒体要服务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就要在不断创新发展上做文章。过去,电视媒体在服务农业科技进步方面摸索总结出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比如在宣传党和政府的农业科技政策、传播与“三农”有关的科学技术和科技知识、提供广大农民急需的科技信息、致富基础上等方面,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麦播时节,电视媒体与农业科技部门筛选出一批适用当地种植的小麦优良品种,推荐一批优质的化肥农药,传播一些栽培种植、配方施肥的科技知识;作物病虫害来了,通过电视台适时地预测预报和和病虫害防治知识的传播;冬闲时节,一些农产品加工基础上和技术的推广,等等,都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增产增收,发展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广大农民称赞电视媒体是他们种田的参谋助手,致富的良师益友。但是,电视新闻媒体在农业科技进步宣传报道中,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也有。比如一个时期,有的地方利用塑料温棚技术,建设“白色工程”。由于技术不成熟等其他原因,给农民造成损失。而作为观众信任度比校高的电视媒体在对这一事件的宣传中出现过热现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都是电视媒体应当认真吸取深刻教训。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电视媒体在服务农业科技进步中要创新,要发展,就要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从思想观念、报道内容、报道方法上的全方位创新和发展。思想观念的创新就是要电视媒体的从业人员,特别是从事农业科技进步宣传报道的新闻记者、编辑们,自己首先要树立科技意识,学习科技知识,把握党和政府的农业科技政策,了解农业科技的发展进程,熟悉农民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的科学技术和科技知识。一句话,就是要变外行为内行,在农业科技报道中不说外行话,不办外行事,成为宣传报道农业科技进步方面的行家里手。创新报道内容和报道方法,就是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出现知识爆炸的今天,学会从纷纭复杂、浩如烟海的科学技术海洋里,撷取农民想学想用而又能学、会用的科学技术和科技知识,用农民听得懂、看得着、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的方法传授给他们,力戒农村科技宣传报道的节目、栏目、作品术语连篇,晦涩难懂。

第4篇:农业科技史范文

今天我们用一天的时间召开农业科技示范场项目建设座谈会。参加今天会议的主要是农业科技示范场的负责人或示范场项目管理的同志。上午我们参观考察了加善县姚庄蘑菇示范场,刚才又进行了示范场建设情况的交流,会议虽短,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面我谈三个问题。

一、讲求实效,农业科技示范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自*年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以来,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从启动到现在,尽管时间不长,但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业科技示范场通过采用灵活的运作机制,为开展农业科技活动提供了稳定的场所,为农民群众提供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现场,为广大农技人员提供了伸展才华的舞台。农业科技示范场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基地,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基地,优质种苗的繁育基地、农民学科技的培训基地和农技人员的练兵基地。

(一)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技推广路子。农技推广如何深化改革,转变机制,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场是个比较好的办法,借助科技示范场这个载体,农技人员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直接示范给农民,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把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缩短了农业技术推广到农民的距离,增强了农技推广的直观性,为新时期加强农技推广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十分有效的现实途径。

(二)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按照要求,农业科技示范场一般都设有试验区、示范区、生产区。技术人员一方面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另一方面将试验后适应当地发展的优良品种及技术示范给农民看,并为农民提供配套的种子种苗、开展技术指导,大大方便了农民采用新品种、新技术,使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快速推广。仅据我省的26个农业部示范场项目实施期间的初步统计,共引进新品种902个,引进新技术133项,组织农民培训30526人次,并带动了4.8万余个农户采用。临海市上盘镇农业科技示范场以西兰花为主要示范方向,共引进78个品种进行试验对比,筛选出了“四季绿”和“807”两个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与传统品种相比,每亩可为菜农增收800—1000元。在示范场的带动下,不仅使当地农民种植西兰花的积极性得到激发,也使得当地土地租金从原来的每亩300—400元上升到600—700元。地租价格的提高,使当地的每家每户分享到了种植西兰花的甜头。

(三)改善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条件。农业科技示范场项目的实施,增加了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吸引了部分社会资金参与示范场的建设,强化了农技推广的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技推广的手段条件。仅据我省的26个农业部示范场项目实施期间的初步统计,几年来,共投入资金3742.6万元,平均每个示范场143.9万元,其中政府投资1484.4万元,单位自筹1142.5万元,吸收其它资金投入933.7万元。拥有土地面积6654亩,不仅有了一块稳固的开展科技活动的基地,而且基础设施配套,增添了一些实用科技设备,为加强农技推广工作夯实了基础。

(四)造就了一批基层农技推广的骨干。有了科技示范场,农技人员不但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实践技能。不仅要懂技术,还要会经营、会管理。通过科技示范场的实践锻炼,使许多农技人员不仅成了技术上的专家,而且也成了产业发展的行家。仅据我省的26个农业部示范场项目实施期间的初步统计,共有职工人数520名,其中技术人员246人,直接来自农技推广机构的技术人员154名,他们懂技术、懂生产、懂市场,在领导心目中有位置,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成了农技推广战线上一支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技术骨干队伍。如我省新昌、椒江、海宁的3个科技示范场,分别由一名硕士研究毕业生常年蹲驻场部,担任技术指导及管理工作,通过示范场这一农业科技工作的舞台,一方面发挥了他们的技术才干,同时也使他们的科技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也有一些地方要求新分配的大学毕业生首先必须到示范场蹲点锻炼。农业科技示范场,成了农技推广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统一认识,进一步明确农业科技示范场的意义。

统一认识,一是要解决为什么要办示范场,二是要明确示范场的定位。

首先说一说为什么要办农业科技示范场。我省的农技推广,历史源远流长,从汉代开展逐渐形成劝农官制度和“教民稼穑”、“劝课农桑”的农业技术推广传统。二千多年来,尽管社会经历了无数的变迁,但农技推广不仅保留了下来,而且得到长足的发展,农技推广为我省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内外的实践充分说明,不管是在什么社会,不管搞什么经济形态,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建立一支农技推广队伍是普遍的做法,农技推广不可或缺。农业技术推广始终是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技术推广始终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然而,不同时期对农技推广有不同的要求,如计划经济下的农技推广与市场经济下不一样,短缺经济时期与富余经济时期的农技推广也不一样,因此,需要不断改革、不断完善,农技推广也需要与时俱进。

近年来,我省的农业生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农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也要看到,当前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还很多,产业层次不高、产品质量不优、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环境恶化等问题待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还得依靠科技进步。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的第一点就是要生产发展,要生产发展就必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因此我们从事农技推广同志的思想认识,必须统一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统一到中央的1号文件精神上来。在加快农技推广体制改革的同时,围绕农技部门推广能力、农民群众科技吸纳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这“三个能力”的提高,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场、农业科技示范户“两个示范”建设。把“两个示范”作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抓手,新时期农技人员的重要工作。有了科技示范场和科技示范户农技人员工作就有了目标和方向,通过抓“两个示范”来带动当地的农民增收,来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发。

农业科技入户建设我们前段时间在温岭专门召开了会议部署,请同志们按照会上赵兴泉副厅长的讲话和我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抓好落实。

第二要说一说农业科技示范场定位问题。办示范场,要先定好位,只有定好位才能保证示范场的办场方向不发生偏差。

关于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场的目的。办示范场就是要搭建一个为农民服务的平台,开辟一个提高农技人员技能的阵地。在新形势下,面对千家万户的经营主体,非常需要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新技术的示范,给农民做样子,由农民自主地选择新技术、选择新品种,并对农民开展现场指导和培训,应该说是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农民接受农业技术的现状。同时,这个平台也是农技人员的练兵基地,通过实际生产操作,变知识为技能,增强了感性认识,更有利于对农民的技术指导,提高为农民服务的本领。

关于农业科技示范场的性质。示范场有试验示范任务,但它不同于科研单位的实验场,它是为推广服务而不是为研究服务。示范场有农产品的生产,但它不同于一般农场,它以试验、示范为己任,公益性活动与经营性活动相结合,突出社会效益,而一般农场以农产品的商品生产为主要目的,突出经济效益。示范场以农业技术示范为主导,但它不同于高新园区,示范场因地制宜,面向农民,以实际、实用,适度超前的要求开展示范活动,与高新园区追求高、新有所不同。

关于农业示范场的核心。农业科技示范场办场的基础是试验,目标是辐射带动,实现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但其核心是示范。农业科技示范场通过示范将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到千家万户,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示范是科技示范场科技活动诸多环节中最为重要、重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三、真抓实干,继续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场的建设。

经过几来的实践,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已经摸索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这次会上大家在交流中已经谈得很多,也谈得很好,收获很大,许多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条: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立足科技示范办场,必须始终坚持立足提高农技推广能力办场,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因地制宜办场。

(一)注重提高生产力,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创新是办好科技示范场的灵魂,只有在科技上有创新,才能引领广大农民走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路子。示范场在科学技术的引进、消化、再创新等方面,要始终走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前列。因此科技创新是办好科技示范场的首要任务。

一是把功夫下在新品种的引进筛选上。实践证明,凡是科技示范场办得好的,一定是在新品种的引进上做得非常出色。

二是把功夫下在新技术的运用上,良种还需要良法,要通过不断试验,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易于农民操作的方法。

三是把功夫下在技术的集成上。单项技术很先进,但简单地加在一起,也会影响其效果,而且农民在实际生产上需要的往往是集成技术。

(二)注重辐射带动力,在示范上下功夫。我们办示范场有一句非常响亮的口号,就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真正达到“办好一个场,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一是把功夫下在展示、示范上。把引进的新品种、采用的新技术,在示范场试验区中展示给农民看,让农民自主选择。

二是把功夫下在培训上。培训是科技示范场辐射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的基础和重要手段。要让农民接受你的品种,接受你的技术,要从提高科技知识入手,广泛地开展培训,使农业科技示范场成为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的“田间学校”,既学理论知识,又要使他们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三是把功夫下在科技示范户的培育上。面对千家万户,我们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上,还要培育一批骨干的专业农户来帮助辐射一般的农户。通过骨干农户的培育,使科技示范场和科技示范户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是把功夫下在技术的指导上。后续的服务使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环节,是成功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重要手段,因此,不能忽视。

(三)注重生命力,在农业科技示范场的自身建设上下功夫。

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不是权宜之计。如果今天有公共财政的支持,看上去红红火火,过几年没有财政支持了就无声无息了,那不是办示范场的目的。只要农业科技进步不停,农业的发展不停,就有科技示范场发展的空间。关键要看示范场的办场的能力,看示范场的发展能力,要看示范场的示范带动能力。因此办示范场必须在自身建设上下功夫。

一是在选项目上下功夫。示范场的确定要坚持三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要符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要按照《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规划》的要求,选择当地主导产业,辐射带动潜力大的产业。有的地方报来的项目,是独家经营的东西,不带动农户的,这类项目我们将不予考虑。第二个标准是要有较好的基础。什么基础,简单地说就是有人、有地、有设施。有人:就是有懂技术、会经营,热心为广大农户服务的人来管理示范场;有地:就是要有场所,要有能对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的场地,有条件的还要有培训的场所,现在许多示范场有培训的教室,既可以在室内上理论课,又可以在室外上操作实践课;有设施:就是要有与产业相关,试验、示范所需的设备和设施。第三个标准,就是当地要有积极性。包括当地政府、农技人员。

二是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示范场的实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社会效益,就是要看办了示范场是不是给农技推广带来成效,给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带来成效,给农民的增收带来成效。示范场办得好不好,主管部门评价往往是一个方面,归根结底是要看当地农民的评价,农民说好,才是真的好。第二是经济效益。办示范场既要注重社会效益,又要注重经济效益,两者不可偏废。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社会效益,就失去办场的意义;只注重社会效益,不注重经济效益,示范场就没有生命力。实践证明,两者关系处理得好,示范场就发展,两者关系处理得不好,示范场就会萎缩。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办示范场还需要与当前开展的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品牌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结合起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农产品的营销方面示范场也要起带动作用。这样,才会使示范场立于不败之地。

第5篇:农业科技史范文

农业科技进步可以界定为有助于提高农业科技进步的社会经济活动,包括农业科技发展与投入、劳动力受教育状况、与农业科技进步有关的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其中,农业科技发展与投入主要指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科研与开发机构及投入、农业课题数、技术市场成交金额等;劳动力受教育状况指农村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受教育状况;与农业科技有关的基础设施主要指农村电力情况、农田水利情况、农业机械拥有量、有效灌溉面积等。

从西部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现状看,第一,农业科技发展与投入水平比较低。农业科技投入低是导致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根源,1997_2005年西部农业科技投入占当年农业万元GDP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6个百分点。第二,劳动力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经过统计处理后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加权过后的农村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受教育年限与加权过后的东部地区相比低5.6年。第三,在与农业科技进步有关的基础设施等方面,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农村电力装机容量、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机械拥有量、有效灌溉面积等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差距。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的起点一定要高,要发展高新技术,特别是依靠节水灌溉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等,确保西部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二、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0. 农业科技进步的指标与数据采集

指标的选择是综合分析的重要环节,选择时要注意指标的全面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根据农业科技进步的定义,农业科技进步的指标应该包括农业科技发展与投入、劳动力受教育状况、与农业科技进步有关的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的指标。本文根据西部农业科技进步的具体情况将农业科技发展与投入指标用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科研与开发机构数量、农业技术市场成交金额、农业课题数、农业科技投入来测度。劳动力受教育状况指标用农村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受过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大专以上教育以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人数的比重来测度。与农业科技进步有关的基础设施指标确定为乡村办水电站数量、装机容量、发电量、农村用电量、有效灌溉面积、机电排灌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来测度。农业经济增长指标用西部农业GDP表示。在数据采集上主要考虑从西部整体来分析西部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样本采用西部地区11个省(市、区)1997—2005年(新疆、青海、贵州、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的时间序列数据,均来自于这11个省的统计年鉴,西藏由于数据采集有限未包括。经过作者整理以后的指标数据见表1。

1. 西部农业科技发展与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回归得到农业科技发展与投入对农业增长贡献之间的模型结果如下(括号内为T统计量,下同):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除农业技术市场成交金额这一变量显著外,其余均不显著,去掉不显著的变量并取对数重新回归得到模型结果为:由新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的R平方为0.7,调整的R平方为0.59,统计量为6.7,Durbin-Watson值接近2,说明模型的拟合度比较高。模型表明,农业科技活动人员和农业科技投入对西部农业增长的贡献都很大。当从事农业科技活动人员增长1%时,西部农村GDP增长0.33%;当农业科技投入增长1%时,西部农村GDP也要增长0.32%。

2.西部地区受教育状况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贡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回归得到西部农业国内生产总值与农村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受教育状况之间的模型结果如下(不显著的变量已经剔除,下同):

模型的R平方为0.72,调整的R平方为0.63,统计量为7.96,Durbin-Watson值接近2,说明模型的拟合度比较高。结果基本上表明农业GDP增长与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数负相关,而与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高中文化程度人数正相关。模型表明,当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数减少一个时,西部农村GDP要增长0.00017%;当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高中人数增加一个时,西部农村GDP也要增长0.17%。

3.与农业科技进步有关的基础设施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贡献分析

运用统计软件回归得到西部农业国内生产总值与农业科技进步有关的基础设施之间的模型结果如下:

由模型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的R平方为0.91,调整的R平方为0.89,统计量为31.9,Durbin-Watson值为2.34,接近2,说明模型的拟合度比较高。结果基本上表明农业GDP增长与西部农村村办水电站、西部农用机械总动力高度正相关。模型表明:当西部农村村办水电站增长1%时,西部农业经济要增长0.24%;当西部农用机械总动力增长1%时,西部农业经济增长0.9%。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农业科技进步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实现历史性跨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使西部农业生产呈现前所未有的局面。在农业科技进步因素中,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农业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农业科技投入、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数的变化、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高中文化程度人数的变化、农村村办水电站及农用机械总动力的变化等。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西部农业科技投入

目前,西部的农业科技投入相对比较少,农业科技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严重制约了西部农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建立中央、省、区(县)三级农业科技投融资管理机构,组织多元化资金,形成几个资本金在10亿元以上的农业科技投资股份公司。投资公司资金来源可以是财政性的,也可以通过合法程序向社会(企业、个人)募集取得。另一方面,西部农业科技投入的重点,应该是在保持生态环境改善的条件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含金量高的生态种养殖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8—10个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种养殖产业化基地。

2. 加强西部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培育西部农业科技人才

(1)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国家或省属的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国家、省、个人三方共同承担费用的原则,让那些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而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和愿意进入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公民,在其负担部分生活费的情况下免费进入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提高西部公民从事现代农业的科学文化水平,为西部农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合格的农业科技人才。(2)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农民不仅要从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上升为一名掌握一定技术的劳动者,而且要成为能够适应市场化、社会化大生产的经营者。因此,应该着手加快西部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目前,西部地区在加强西部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有重点地加大“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和“农业远程培训工程”的实施力度,建立健全西部农业科技教育体系,全方位培育西部农业科技人才。

第6篇:农业科技史范文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科院紧紧围绕助推我省农业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以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为手段,加快农业成果转化,坚持“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创新理念,破解了农业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脱节难题,探索了“强农、惠农、富农”的发展路径,取得论文与成果双丰收,为全省粮食生产十连增、农民增收十连快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使全省的科技贡献率逐年提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首创的“农业科技院县共建”模式被农业部作为十大农技推广新模式之一在全国推广,并连续2年写入中央1号文件。目前我院已经开展了四批院县共建工作,直接在全省39县开展共建工作,并辐射带动全省农业实现结构优化、效益提升。

作为全省农业科研龙头单位的省农科院,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构建“五位一体”的模式,使全省农业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8%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8.5%提高到62.5%。一是建园区做展示。十年间在各县选择便于农民参观的地点在县里建农业科技核心园区125个、乡里建科技示范园660个、村里建科技示范田4750个。展示当地需要的作物新品种,新肥药及新技术等农业新成果2810项次,辐射推广面积8796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1.9%。在农业生产关键时期,举办田间博览会、标准化技术现场会,由省县专家现场传授农业技术,解答咨询,使农民能够就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用得上解决问题的新技术;二是办大院重服务。在全省建设专家大院39处,每个专大院固定30名以上的农科院专家,与县里农技人员共同组成了一支常驻不走的服务“三农”的专家队伍。设置了专家咨询台;开通了农技“110”热线电话;配备了电脑多媒体系统、图书、挂图、农业技术光盘和标本,免费向农民开放,十年累计入驻科研人员12万多人次,解答农民咨询电话100多万次,实现了农业专家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三是选项目促增收。在各县普遍开展了农业科技致富项目。通过致富项目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产业。省农科院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00多项科研成果免费向全省农民开放。累计实施致富项目580项次,涉及66.8万农户,实施面积1980万亩,使项目区年户均增收2715元,增加经济效益181.36亿元;四是搞培训育人才。为解决广大农民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吸纳能力较差的问题,省农科院坚持把培训搬到村屯,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对农民、乡村基层干部、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同时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最新科研成果、最新技术和最新品种培训。在搞好大课堂、大集市培训的同时,突出搞好“点菜式”培训,做到“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累计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7万场次,举办电视讲座2910次,发放资料1029.5万份,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698.5万人次;五是建联盟促发展。为促使区域内农业生产各环节有效连接,实现节本增效。我院组织整合了科研部门、农业生产企业(肥料、农药、机械)、大型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农业资源,围绕农业产业链建设,在全省范围内搭建创新性农业科技服务专业平台。我们的联盟吸纳农业优秀人才入会,涵盖了全省农业各个领域,百姓形象地称产业联盟为自己的贴心管家。目前,已经发展会员11万人,开展交流、研讨会302场,6万多人受益。

为保障院县共建工作的有效持续在全省进行,充分调动各个研究所、广大科技人员和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尤其是广大农民和现代农业新型主体的积极性,建立了全新的运行体制机制。一是保障有力。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工作,把在全省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合作共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对全省农业科技合作共建进行工作协调和指导;选派科技副县长。二是资源整合。合作共建的农业科研部门、农技推广部门、农业大专院校科研设备设施、科研成果、科技园区一律互相开放,实行科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院县科技人员统一编队使用。三是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领导负责制。主管副院长包县、一个研究所牵头、多个研究所、多学科专家参与的科技合作共建体制。并对合作共建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完成的目标、时限、标准和责任人,实施定期考核,奖优罚劣;共建双方协调机制。在合作双方之间建立了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相互支持、资源共用、利益共享的工作机制,使合作共建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基本得到及时解决;建立科研与推广并重的人才激励机制,将院县工作量化考核,在晋升职称、评选先进、分房等方面同等待遇,推动大批农业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活动,并且不断匡正科研方向,使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紧密结合。通过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落实科技服务责任制,下派科技副县长和财政资金拨给牵头研究所的有力保障,畅通了科技人员进入经济主战场的渠道,使科研和农业产业需求结合得更加紧密;建起了科技与农民对接的直通车,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激活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了成果推广转化速度;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留下了一支不走的技术队伍;推动了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希望在科技、潜力在科技、繁荣在科技、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院县共建,是新形势下农业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成功做法,是一项既符合我省当前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际,又具有长远历史意义的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希望之路。 (编辑/刘佳)

第7篇:农业科技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科技在不断的发展,农业也随之发展得更加先进,所以,对于农业科技期刊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期刊论文中存在的一丁点儿瑕疵都会影响到期刊的质量以及读者对农业科技期刊的评价。因此,在论文编审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心、仔细,不错过可能存在问题的一点点角落,将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得更加标准,更加规范。 

二、农业科技期刊编审论文修改实例 

(一)修改论文题目 

论文的题目是点明文章核心内容的简明扼要的词句,是论文定内容的组合,以最少数量的词来充分表述论文的内容。在编审论文题目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论文题目太长、范围太大、使用的词语不合适等问题。所以说,论文的题目要准确、简洁、清楚。 

1、题目太长 

题为“电子从<100>比从<111>晶向Si隧穿快速热氧化SiO2膜的电流增强现象及其理论模型解释”的论文,陈述了实验时电子分别从<100>和<111>两种不同的晶向Si隧穿热氧化二氧化硅膜时的电流变化,总结出实验的结果,结合现有的理论进行分析,得出出现电流增强现象的原因。文中虽然写到了理论模型的解释,但是在题目中并不需要直接写出来,显得很冗长,所以将题目改为“电子隧穿二氧化硅膜电流变化的实验探究”,这样的题目与所写的内容更加符合。 

2、题目范围太大 

题为“关于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域设置的研究”的论文,论文通过对活动区域设置的材料投放、环境设置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在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但是,这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太过于泛化,幼儿园的班级活动区域可以有很多种,例如生活区、益智区、娃娃家、建构区、美工区、数学区等,并且幼儿园也分别有小班、中班、大班,如果说直接写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域的设置,那么这个题目所包含的内容就相当大。因为每个区域的材料投放、环境设置以及指导策略是不一样的,只是它们所遵守的原则是一样的,所以这个题目可以改成一个确定的年龄组以及区角活动,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的针对性就比较强,实用价值也比较高。 

(二)关键字选取不合适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科技工作者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检索的方式,主要依赖于计算机,通过检索关键字,从数据库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关键字的作用越来越大。论文关键字的选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文献被检索的概率以及成果的利用率。 

1、用动词、形容词作关键字 

题为“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研究”的论文,关键字为“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策略”。这几个关键字就有一个是动词——“改革”,这个词就不能用作关键字,因为关键字必须是名词或者是名词性的词组。所以将这篇论文的关键字改为“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策略”,这样才是最合适的。 

2、用字或句子作关键字 

题为“论死刑的存废”的论文,这篇论文的关键字是“死刑”、“存”、“废”。这篇文章的关键字里面就存在两个单个的字——“存”、“废”,这就不具有关键性,不能够将全文的内容串联起来,所以说,应该将关键字改为“死刑”、“中国死刑制度发展史”、“死刑存置论”、“死刑废除论”、“中国死刑命运”、“死刑废除建议”。 

3、关键字太少或太多 

题为“关于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的论文,它的关键词是“父母”、“教养态度”、“一致性”、“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现状”、“问题”、“建议”。这篇文章的关键字一共有九个,太多,如果用关键字进行检索的话,可能就会检索到很多检索者不需要的文献,在信息的获取方面会比较麻烦,浪费的时间较多。规范规定,每篇论文的关键字一般可以选择3到8个,这是为了保证从多个渠道检索到该论文。 

(三)量和单位使用不当 

我国从1985年9月开始推行国际单位制,并从1991年1月起,不再允许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非法定计量单位是指国际制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 

1、使用已废弃的量名称 

已经废弃的量名称主要有比重、比热、原子量、质量百分比浓度等等。不少关于“百分比浓度”的科技论文,把“质量分数”写成“质量百分比浓度”或者是“重量百分比浓度”。很显然,这是错误的。因为“%”是一个纯数字,表示的意义就是用0.01乘以某一个值,把它与物理量结合起来做单位,这是极其不科学的。 

2、以非单位符号的“符号”做单位符号 

比如说,将ppm、ppb、ppt三个英文缩写为单位符号使用。这三个缩写并不是专门的数学符号,仅仅只是表示份额的英文名词的缩写,而且,其中的ppb、ppt在不同的国家所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新国标规定,不能够再使用这三个符号作单位。但是,要把它们改成规范化的表示,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楚它们表示的是什么量,然后才能够以相应的单位表示它们。例如,15ppm表示的是质量分数,那么就应该写成ω=1.5×10-5,它的单位是1,如果15ppm是水中Mg2+质量浓度,根据习惯的计算方法推断,应该改写成ρ(Mg2+)=15?g/L。对于ppb和ppt这两个缩写,还得弄清楚它们是在哪个国家使用的(ppb:在美国和法国表示10-9,在英国和德国表示10-12;ppt:在美国和法国表示10-12,在英国和德国表示10-18)。

3、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例如,标准大气压(atm)、千克力(kgf)、卡(cal)、马力、高斯(Gs)等,它们的法定计量单位依次是:帕(Pa)、牛(N)、焦(J)、瓦(W)、特(T)。在使用计量单位时,一定要注意。在农业科技期刊的论文中,经常使用“亩”来表示土地的面积单位,“亩”是我国的市制单位,是应该停止使用的非法定单位。从1992年1月1日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使用公顷、平方米来表示土地的面积单位。根据相关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农业科技期刊主要读者是农民,所以在写作时可以在页脚写一下脚注:1亩=10000平方米,1公顷=15亩,1亩≈667平方米。在国际交流中,“1亩”均改为用“667平方米”表示。 

(四)错别字 

论文中出现错别字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说,要将出现频率较高的错别字进行对比分析,理清楚什么时候是适合用哪个字,理解字的真正含义,用对字。 

1、对与兑 

在农业的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需要配置各种化学试剂,用两种物体混合产生新液体。比如说,“农药30ml对水20kg”,其中就很经常出现将“对”误写成“兑”的情况。虽然说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但是意义是截然不同的。“兑”是交换的意思,所以说,不能将“对水”写成“兑水”。 

2、杆与秆 

在农业期刊中,经常有关于稻、麦、玉米等这些农作物的描述,在描述作物的茎秆时,作者就会错误地将“秆”写成“杆”。这两个字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均是上声,所以出错率特别高。“秆”是名词,读三声,表示作物的茎,不能做量词使用。“杆”是一个多音字,可读一声和三声。读一声时,可以组词为电线杆、旗杆;读三声时,表示像棍子一样的细的那部分,作名词时,比如说,枪杆、秤杆作量词时,比如说,一杆枪。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农业科技期刊编审论文修改的实例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改变作者在写作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提高期刊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海,王志刚,庞乾林;农业科技期刊论文中几组易混淆和用错的常用字词辨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年 

[2]王贵州,马永祥,邝文国;农业科技论文中常见误用专业术语辨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年 

第8篇:农业科技史范文

1.大庆市棚室经济发展情况

1.1棚室基地建设情况

大庆市现有千栋以上规模园区68处,500栋以上1000栋以下规模园区33处,100栋以上500栋以下规模园区146处。形成了大同提子,肇源福兴棚室蕃茄,红岗北极花谷,肇州生态循环示范基地,肇源和平寒地花卉,大庆温泉果蔬,肇源民意、肇州永胜西甜瓜,大同八井子、让胡路旅游观光,大同祝三乡、杜蒙连环湖、萨尔图春雷食用菌,龙凤前进棚室蔬菜基地等10个特色产业区。截止到2015年末,全市果蔬面积发展到40万亩,设施农业产值超过80亿元,建成了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国内一流的果蔬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棚室经济步入生产快速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稳步扩张的可持续发展轨道,走上了由规模扩张向提升经济效益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

1.2 棚室产品生产供应情况

通过发展棚室生产,增加了果蔬供应量,冬淡季自给率由原来40%提高到60%;延长了果蔬供应期,冬淡季由过去的6个月缩短到4个月。结束了大庆市冬季主要靠外进蔬菜的历史,实现了周年生产、有效供给,充足、新鲜、品种多样的本地蔬菜不但保障了我市居民果蔬需求,还实现了旺季棚室果蔬外销,2015年全市果蔬总产量45亿斤,番茄、黄瓜、青椒、茄子、豆角、西甜瓜、提子等主要果蔬产品基本覆盖本地市场。

1.3 棚室经济效益情况

棚室经济成为大庆现代农业支柱产业,按目前大庆棚室的总存量和影响力,在黑龙江省是第一位的,棚室经济已经成为大庆市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新的战略增长点。同时,棚室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电商进入、物联网建立、新三板上市等方面提供较好平台,极大地带动其上线、下线及相关的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等方面的发展。据测算,标准大棚年效益平均在1万元以上,平均亩收益是粮食作物的10倍;温室效益3万元以上,可以达到大田效益的30倍以上,特别是在以玉米为主的大田生产效益下滑急需产业结构调整的当下,棚室生产的效益优势更加明显。截止到2015年末,全市棚室果蔬实现产值60亿元。

1.4 棚室市场体系建设情况

大庆市各县区在棚室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建设与生产同步,生产与销售衔接,同步跟进建设了果蔬物流中心和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县、区中心市场和区域市场体系,打造辐射周边的果蔬产品集散地,不断加大与各大中城市联系,建立销售网点,广泛开展“农超对接”。大同区、林甸县、肇州县和龙凤区分别建设了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其中,肇州县仓储交易中心,占地4.5万平方米,年可仓储蔬菜5万吨,集仓储保鲜、检验检测、分拣清洗、产品销售等于一体,对于我市冷链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肇源福兴、大同高台子等5个棚室园区与沃尔玛建立了农超对接基地,福兴果蔬产品已远销上海、杭州、宁波等地。让胡路区建立的采购、配送、销售、标准、品牌“五统一”直营模式,已建立社区直销点70多个。

2.农业科技园区对大庆市棚室经济带动促进作用的调查分析

在大庆市大规模发展棚室产业的背景环境下,农业科技园区对棚室经济发展的的突出作用得到充分肯定和重视。农业科技园区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大等科研单位合作,开展新技术研究和高产攻关;在棚室结构建设,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人才培训,带动规模棚室生产,提升棚室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提升园区科技服务水平的同时,农业科技园区还积极探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服务方式,强化成果转化和孵化功能,成为大庆市发展棚室经济的重要示范基地。

2.1 农业科技园区对棚室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大庆市目前对棚室经济发展带动促进作用明显的主要有大庆温泉新城(林甸四季青)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大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红岗北极花谷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龙凤育禄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这4个承载服务功能各不相同的农业科技园区。

2.1.1 大庆温泉新城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大庆温泉新城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区坚持以果蔬生产为核心,依托地热温泉优势资源,形成以发展高科技设施农业为重点,果菜深加工产业为支撑,辐射带动旅游、地产行业为方向,规划布局六大产业,打造东北地区知名寒地果蔬种植示范基地和健康休闲产业及第,已成为国内北方寒地盐碱果蔬第一品牌,形成全国闻名的盐碱优质果蔬生产基地。

2.1.2 大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大同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大同区八井子农业科技园、高台子镇航天果蔬育种基地、大同镇航天农业生态果蔬科技园整合为一体组成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承担国家北方生态区航天育种、试验、示范任务,现已发展果蔬科技园区15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6个,千栋棚室园区20个。园区集航天工程育种与航天品种开发、设施农业实用新技术展示、航天科普、观光采摘农业、农业实用人材培训于一体,是继甘肃天水、湖南长沙之后建成的代表北方生态特点的航天农业工程育种基地;是黑龙江省内规模巨大、应用技术先进、产业化程度较高、科普教育人才培养基础条件优越的农业科技园区之一,是全省蔬菜育苗和冬季果蔬生产示范基地和农业科研创新、实践实习、成果转化、科普教育、旅游采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

第9篇:农业科技史范文

一、杨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概况。

杨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现代农业精彩纷呈、颇有成效。目前杨墟镇着力做好现代农业“苗、菜、果、禽”四篇文章,据调查,已形成四大基地,即万亩花卉苗木基地、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亩果业基地、畜禽清洁有机养殖基地。

据调查,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即江西百峰岭生态农业园,集名贵花卉苗木、农业科技示范、休闲旅游观光三位一体,投资达3.9亿元;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已建成403个大棚和2个连体大棚,投资达2.1亿元;万亩果业基地即邓志平园林绿化基地,投资1亿元,占地1.2万亩,已栽种猴樟、桂花树、罗汉松等300余个品种;种养基地包括雷丰村万只养鸡基地、投资400万元的塘头美文养牛场、仙游村万头生态养猪示范区。

二、杨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成效意义

目前杨墟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全镇围绕“商贸物流枢纽,创业休闲杨圩”的发展目标,步步挥写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小康幸福新杨圩的辉煌新篇章。据调查,201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3.33亿元,财政收入67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69元。在杨墟的发展目标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示范作用明显,正书写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一大批农民已在或正在这一领域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

三、高安市创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有利因素初浅分析

高安市创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有不少有利因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现作个初浅分析,起个抛砖引玉作用。

1、高安农业特色大市,农业资源丰厚殷实

高安是一个农业大市,有着丰厚殷实的农业资源,可为创建现代农业科技园提供坚实的基础。调查显示:高安耕地159.9万亩,林地3313.39万亩。大型水库5座(上游水库、矿山水库、樟碧水库、官莲水库、曾家桥水库),大灌区1个(锦北灌区),小的水库和渠道不可计数。

高安农作物生产稳定,盛产粮、棉、油、菜。

高安特色产业发展前景远大。全市富硒土壤面积达568.91平方公里,约占高安土地面积的23%,极有开发价值,急待大力开发。再看高安的农业企业,据调查,高安市全市农业企业达600多家,拥有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江西省名牌农产品5个,江西省著名商标2个,农产品注册商标近百个。高安大观楼腐竹被评为“中华老字号”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市农产品商标198件,涉农著名商标5件,涉农知名商标8件。

2、高安农业转型升级,搭砖引玉台阶可踏

在全国“新常态”的氛围里,农业转型升级是全国各地必须考虑的课题。高安市建设乡镇现代农业科技园可以为全市农业转型升级搭砖引玉,提供台阶。农业转型升级必须考虑两个因素:土地和劳动力。创建农业科技园,第一,可以推进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农村有大量荒地和抛荒地闲置,这些闲置土地分散于各家各户,无人打理,何谈收成?一个农业园可以集中经营一片闲置地,产生经济效益。

第二,可以吸收劳动力,稳定农村。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大多被生活所迫出于无奈,倘若家门口有钱可赚,谁也不愿外出颠沛流离。农业园可以吸收一批本乡本土劳动力,稳定家庭,稳定农村。

3、高安创业能人辈出,民间资本财力雄厚

在经济改革大潮翻涌的机遇下,高安创业能人辈出,创建现代农业科技园可为本土能人提供再次创业的平台,推动高安经济转型发展。据调查,截止目前高安全市个私经济数量达38000多家,其中私营企业2908户,注册资本达83亿,如此雄厚的民间资本如何充分利用,为一方经济作贡献?笔者认为,引导他们发展创造农业产业,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向,好的做法,可以说,农村天地广阔,大有施展舞台。

4、高安工业已迈台阶,反哺农业实力雄厚

目前,高安有三大支柱产业:建筑陶瓷业、汽车运输业、led光电产业。两大工业园区:新世纪工业园、陶瓷城;一大文化产业地:大城・昌西文化园。据调查,2014年1―8月份,全市实现工业产值885224万元,同比增长22.47%,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64715万元,增长35.85%,实现利税53048万元,增长55.74%,其中实现利润31944万元,实现税金21104万元。数字是最客观的最有力的业绩说明,可见,高安工业已迈上了新台阶,走出了一条良性发展之路,反哺支持农业发展有足够的实力和殷厚的财力资源。

5、高安文化灿若星辰,品牌丰厚急待打响。

高安有2200多年的文化史,建县于公元前201年,素有“江右上县”、“才子之乡”、“赣中明珠”之称。在这片锦秀大地上,文化底蕴丰厚,灿烂绚丽。高安的采茶戏、高安道情、上湖灯彩、高安字门拳等等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多达500多个;高安的青花瓷、大观楼、大愚寺、岳飞点将台、贾家古村等古朴馨香;高安的华林寨、荷岭峰、碧落山、钧山岭等山川峻秀。高安名人辈出,才子如云,幸南客、吴有训、周德清、朱轼等历史名人闪耀神州。据史载,唐代进士65人,高安就有7人,宋代江西进士5442人,高安已达117名。如今高安每年高考有2000多名学子考取全国各大院校。一句话,高安文化耀星辰,历史悠久藏底蕴。创建农业产业园,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丰厚文化因素的作用,无论是旅游、文化开发等都可以做响、做强文化品牌。

6、高安产业链条延伸,拓展触须需要连结

产业做强做大后,演生出不少链条产业,形成产业龙,既可以减少开支,又可以节省人力物力等资源。比如说农业加工产业,就需要更多、更安全、更有保障的农产品供给。倘若本地有充足的本乡本土农产品,就绝不会去外地进货。就地取材,互惠互利,何乐而不为?高安不少产业急需配套的链条企业作后盾。据调查,农业加工业迫切需要规模的种植来提供原材料。比如,高安的加工产业,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但是,目前只是小打小闹,散布无序,零星种植,有经验愿种植的农业户很少,如果能形成产业琏,规模种植,那么加工业则可迈上新的台阶,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要解决规模种植的难题,创建现代农业园是良好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