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数据时代的坏处范文

大数据时代的坏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数据时代的坏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数据时代的坏处

第1篇:大数据时代的坏处范文

从产业覆盖的横向看,BAT涉足网络文学、数字音乐、电影电视、手游、视频领域的方方面面;从产业链上下游纵向看,BAT贯通资金、内容制作、演艺明星、宣传推广、发行销售、衍生产品等各个环节。

7月17日,百度旗下爱奇艺宣布成立爱奇艺影业公司,推出“爱7.1电影大计划”。

另据《综艺》独家消息,百度将在7月底前和华策影视在大数据分析、内容植入、渠道宣传、视频播出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华策影视7月10日停牌,据投行知情人士透露,华策影视将定向增发股票,百度、小米将大手笔购入华策影视股份。而此前百度与韩国SM战略合作、收购纵横中文网、91无线等动作,已彰显其扩张文娱版图的野心。

与百度此次行动前后脚的是阿里巴巴。7月16日,阿里巴巴启动家庭数字娱乐生态合作计划,并宣布与华数、EA、Gameloft以及Glu mobile等厂商达成生态合作,推出“视频+音乐+游戏+教育”内容联盟;7月15日,阿里集团宣布与全球知名娱乐公司狮门影业(Lions Gate Films)合作,推出“狮门娱乐天地”;6月25日,阿里完成对文化中国的新股认购,成为文化中国第一大股东,并将其更名为阿里巴巴影业。

此外,阿里还投资了华数传媒、优酷土豆、新浪微博、虾米音乐,并祭出了对娱乐业影响深远的娱乐宝;腾讯也在今年了“为虎添翼”计划,并投资韩国知名经纪公司Keyeast、收购韩国游戏公司等。以上行为,都显示出BAT正在加紧对文化娱乐的产业布局。

从产业覆盖的横向看,BAT涉足网络文学、数字音乐、电影电视、手游、视频领域的方方面面;从产业链上下游纵向看,BAT贯通资金、内容制作、演艺明星、宣传推广、发行销售、衍生产品等各个环节。

庞大的体量、巨额的资金、海量的用户、先进的技术、颠覆的思维,都让传统从业者感到心惊。BAT构建的行业门槛,绝不仅仅是靠金钱可以超越的。

前不久,保利博纳总裁于冬抛出了“电影公司未来都是给BAT打工”的言论,易凯资本CEO王冉坦言,“互联网公司进入影视行业,对行业带来了很大冲击。这不仅是资本的冲击,更核心的是互联网思维带来的冲击。”

因果

“你以为黄太吉卖的是煎饼果子、雕爷牛腩卖的是牛腩、马佳佳做的是电商吗?根本不是!”天使投资人杨宁说:“现在正在从一个‘需要时代’变成‘喜爱时代’,讲究的是概念转换,让用户有强大的认同感才有生命力。雕爷牛腩卖的是文化创意,是体验,跟写书、做电影没有区别。”或许杨宁的这番话,可以解释文化娱乐产业全面受追捧的社会根源。

文娱产业进入了美好的“黄金年代”。不仅是BAT,不仅是互联网公司,甚至更多的传统行业、各路投资机构,纷纷携大量热钱涌入。

进入2014年,这一领域的资本并购案明显增多,影视公司上市热潮涌现。最明显的例证是,美国梦工厂的市值才19.1亿美元(约119亿元人民币),而华谊兄弟市值却高达301亿元,将近梦工厂的3倍。

王冉在社交媒体上调侃说:“中国养猪的、做乳制品的、开餐馆的、做金属管材的、卖五金的、放烟花的企业有什么共同点?答案:都变成了影视公司。”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化产业内的投资热现象。

文化娱乐产业更获得了来自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对于BAT的入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张宏森曾在内部的会议中表示过欢迎。

“文化领域之间的壁垒在慢慢打通。以前,小说是小说,影视是影视,游戏是游戏。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渗透融合,边界越来越模糊,正在围绕以IP(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品牌概念。最终BAT能否垄断文化娱乐产业不好说,但这个产业由巨头把控是一定的。现阶段看,BAT是最具备实力整合这些资源的巨头。”互联网资深评论员刘兴亮说。

优酷总裁魏明告诉《综艺》:“互联网企业做影视有先天优势。借助大数据和前期用户需求挖掘,可以准确捕捉到观众的偏好和兴趣,这样拍出的电影就不用再像押宝一样,能够有的放矢,降低投资风险。”

大唐辉煌的员工表示,“现在各大视频网站都在做自制剧。自制剧更吸引年轻族群的目光,限制更少,也在逐渐摆脱三俗和卖萌的套路,电视的质感在增强。这种行业冲击对我们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是行业竞争加剧,渠道缩减;好处是增加了合作伙伴,而且传统影视公司对项目的把控能力更强,如果投资网剧出品水准更高。”

无论传统企业愿意不愿意,BAT已挟雷霆之势杀入了这个快速增长的巨大市场,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

变化

BAT给文娱产业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无形”资产――互联网思维。

从产业链最前端梳理可以发现,由融资方式、制作方式到宣传方式、销售方式、收看方式,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被颠覆改变。

互联网思维催生的第一个变化,叫众筹。这本不是影视圈的独有现象,但当阿里娱乐宝进入后,改变了整个影视业的资金玩法。

无论娱乐宝的金融本质是什么,它都把电影融资变成了一场“全民盛宴”。在百元投电影的背后,不仅让片方迅速融到了拍摄资金,更是将电影的曝光率和粉丝效应在操盘过程中极大前置。

互联网思维催生的第二个变化,是大数据。

“现在这些商业模式都落后了,未来只有基于IP(知识产权)的用户运营模式才会取得成功。”乐视影业CEO张昭说,“用户喜欢看什么,喜欢谁来导、谁来演,影视公司就要提供满足这种需求的作品。”

第三个变化在宣传推广环节。《小苹果》的病毒式营销,让一部电影未映先火,成为电影营销的一个经典案例。如果BAT想为自己投资的影视剧做宣传,会占尽资源的优势。

第四个被颠覆的是终端销售环节,互联网将成为传统院线之外的最大发行平台。万达花了十几年,投入近百亿,取得了电影票房市场20%的份额,却在短期内被微信电影票、美团猫眼、格瓦拉等在线售票平台追赶上了。

第五个被颠覆的是用户影音娱乐获取方式。多屏、移动、碎片化的收看方式,新型客厅娱乐方式等,都在更大程度地改变着文娱产业。中国有13亿人口,有近10亿智能手机,5亿电视屏幕,使得付费收看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第六个颠覆是文娱产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在智能电视和移动终端屏上,人们已经可以轻易实现画面中的商品购买。

以BAT为主导的文娱产业逐渐形成了新型的闭合生态链,而传统企业被排除在核心资源之外。

“百度拥有强大的搜索数据、阿里拥有购物消费数据、腾讯拥有社交数据,这些一旦被运用到文化产业,将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催生的变革方向。”刘兴亮说。

应对

已经意识到了危机的迫近,传统企业开始了绝地反击。

今年4月,湖南卫视宣布“芒果独播战略”,引发业内震动,这可以视作传统电视台反击视频网站的“第一枪”。

随后,安徽卫视也声明,《我为歌狂》第二季节目视频版权归安徽广播电视台所有,各广播电视台和网站不得擅自播出。

对视频网站影响最大的,要算央视的举动。2014年世界杯,央视决定赛事的网络直播版权不再分销给其他视频网站,用户只能通过央视的CNTV平台收看。

传统电视台收紧内容版权,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未来会如何发展,目前还很难判断。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视频行业将是广电系与BAT之间的对决”,风行网CEO罗江春如是说。

传统的影视制作企业也开始了反向“渗透”。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告诉《综艺》:“影视公司和互联网企业的基因不同,文化的多元性、创意性,都决定了作品是不可能被大量复制的。互联网公司以技术人才为核心,精力会更多地放在平台创新上,所以它不会是文娱产业内容的主要生产商,即使会有一两家表现优异,也绝对不会垄断这个产业。”

去年底,华策影视以16.52亿元收购克顿传媒时,主要看中了它的数据库和电视剧量化分析软件。这一工具可以将索福瑞、艾瑞等多个机构提供的数据进行判断、分析、清洗、深度加工,形成对电视的评估优化体系,使电视剧的生产制作各个环节可知、可控、可复制、可检验。目前华策影视已经开始了新媒体的布局和转型,赵依芳说:“我们要在2-3年内实现新媒体业务转型,届时公司至少应该有50%营收来自新媒体的贡献。”

万达也正在积极接洽百度,希望定制百度提供的电影大数据预测产品。

第2篇:大数据时代的坏处范文

2008年,新一波IT和互联网技术与应用浪潮来袭,主要包括移动、社交、物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这是IT和互联网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盛况:如此大范围的创新浪潮;如此多的激情与争论。同时也给传统商业领域的管理者带来了恐惧,当面对用所谓互联网思维武装起来的新一代进攻者的时候。

商业发展史上好像也从未产生过如此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进攻者动不动就要颠覆谁,“防守者”且坚持且尝试。中间者的声音也在崛起,不要动不动就灭了谁,需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管什么样的阵营,不管有多少种声音,需要拨开迷雾探索本质。《大产品》似乎恰恰就找到了一把钥匙,可以从一个层面对正在发生的当下以及未来进行解读。

如果说2008年以前,IT和互联网主要改变办公和管理方式“软”层面的话,而这波触及到了商业“硬”层面,那就是产品――所有商业的本质与核心。这才是进攻者真正的大机会所在,也是传统商业领域管理者恐惧的核心所在。

“硬”改变正从两个层面发生,一是IT和互联网直接植入到产品里去,使得产品本身变成智能产品,可以时时在线,内涵和外延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原本相对孤立和静态的得以产品变大。特斯特使智能汽车变成现实,智能穿戴设备带来一批新产品的同时,也改变了手表、健康等传统产品。这一切不只发生在消费领域,机床、医疗设备也可以变成智能的,甚至一座办公大楼也可以。也许用了不多久,我们将生活在智能产品的包围中,甚至我们自身也会是其中一员。新一代芯片与通信技术的突破,以及移动互联、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幻成为现实。

另一层面是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有人质疑小米过度营销,但小米确实带来了产品与消费者关系的全新变化。

小米的消费者可以参与产品的创意、生产、评测、传播、购买、服务等各个环节,而不是等着产品出现在零售终端才开始接触它。正是这种被小米总结为“参与感”的关系成就了现在的小米,并给中国智能手机制造业带来冲击。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全方位参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甚至产品可以随着消费者共同生长,这种更为密切、复杂的新型互动参与关系,使得产品变大。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消费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时时在线,而且流量成本在一个固定范围内增加值为零,消费者在线交互的成本大为降低;社交网络的发展,消费者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成了信息的制造者和意见的表达者;消费者对产品表达的链式传播可以影响更广泛的消费者,话语权从未如此强大。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消费者可以在线实现产品的购买,从而实现在线参与产品全周期的闭环;云计算为企业与消费者这种海量的新型复杂互动关系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应用能力,避免了崩溃和杂乱无章情况的出现;大数据使得这些海量的互动行为得以分析和加以利用,使每一个消费都可能得到关注和服务。

大产品时代,管理者全方位面对和参与IT、互联网变革的时代来临。

OPPO首席产品设计师

李婕

OPPO从开始做电子产品领域,一直平衡着科技与美学之间的关系,我们一直认为对于消费者来言,不希望他们拿的是一模一样的产品,我们现在很多人拿到手机的时候会拿到一模一样的盒子,会有不同参数,会有不同的细微差别,但是很可能第一眼看过去,你不能分辨彼此之间有什么个性,甚至可能通过手机外套,甚至大家如果都是用iphone的话,都会拿错自己的手机。我们有很多消费者痛点没有被挖掘掉的,相当一部分是品位的,个性消费者的,我们致力于消费者这一块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我们一直认为对于产品设计而言,它不是简简单单地把自己的参数装进一个盒子里,而是一个产品设计本身也是一个艺术品的设计,其实一个漂亮手机,一个漂亮产品外观可以载入史册,可以载入博物馆。现在很多产品都已经载入了设计史,具有艺术品精神的,产品设计不是简简单单做一个设计,都是精心选择的结果,当这种精心选择的结果被我们选择出来,并呈现出来的时候,消费者看到它的那一刻有怦然心动的感觉我们就成功了。

我们刚刚的OPPON3手机摄像头可以电动旋转,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当这样一个强大的功能被放在很小的手机里的时候,我们希望一个很强大的旗舰机依然保持优雅的外观,灵动的外观。大家今天看到这个造型可能很简单,但是它背后饱含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指标都是业界非常领先的。

我们希望每一款产品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故事,这也是我们OPPO一直想带给各位消费者的。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

资深总监

李笛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是微软除美国之外是最大的研发机构,主要从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搜索引擎和大数据;第二是人工智能,除了微软小冰,还有微软小娜;第三是语音的识别和语音交互的技术。我们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演进,人工智能会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未来1年时间里面,大家应该能够很清晰地体会到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人工智能产品在微软小冰以前面临很多压力,微软一方面从自身进行各种变革,另一个方面不断颠覆一些设计规则,就像大产品这种颠覆来自于用户,首先来自于中国用户。这也是过去十几年里面,第一个首先在中国应用,再向全球推广的一个产品。

在我们之前的人工智能产品必须对用户产生实际的价值,对于微软来讲我们对于人工智能有一种新的观点:在人工智能和人类用户之间建立情感纽带,并将这个作为我们核心发展。

当人工智能在前端通过云交互、图像交互识别这样入口的时候,后端可以去对接现有的、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服务,把这些内容和服务通过微软小冰推送给用户,同时和用户产生互动。

微软小娜与小冰不同,我们希望它成为每一个人身边的个人助理,就像每个人身边的秘书一样。但是我们又怎么确定一个秘书有足够高的情商,去体察用户的情绪呢,这个是很难的过程。

今年微软小冰和微软小娜,作为微软在中国的独特产品已经同时嵌入到了操作系统当中,成为操作系统的基本部件之一,这也是微软对未来产生极大的影响力的地方。

中国建设银行新一代核心

业务系统项目组副总经理

赵志宏

在智能分析基础上实时智能的感知和响应客户的需求,是下一个银行业融入互联网、融入IT时代的选项。

能够把银行的服务和商家服务整合一起,就是实时智能时展的方向。这种发展方向已经给银行和很多市场参与者带来一种挑战,更是面临一种转型。

相当多的企业在目前模式下可以加入智能分析基础,能更好适应大产品、大数据带来的虚拟化时代的需要,它的成本更低,速度会更快。

IOT时代的战略分析,要切实考虑创造利润的战略定位是什么,你需要什么流程支撑,而不仅仅是大数据,数据分析从过去描述性分析转向预测分析这就是智能带来的一些体验。但是关键什么流程创造这个数据,什么流程使用这个产品。

实时智能时代这种分析能够在各种各样的“云+用户+端”上实现,客户在商场购物的时候,客户确认身份的时候,银行是不是已经有了智能分析的策略进行识别客户,在确认提交申请的时候已经预处理或者是实时处理它的一些反欺诈策略信用评分。如果真的能够实现大产品带来一种超级客户体验的话,很显然这个产品的DNA是什么,你是不是已经引进了,变成了一些组件和参数,能够基于实时客户需求进行快速配置。

实际上,在银行基因图谱的基础上,根据客户定制,以及主动推送的综合服务水平方案进行迅速的响应是基因图谱下的一种模式。所以总结这个观点来看,实时智能已经不是科幻。

脉脉创始人、CEO

林凡

说到职场社交,不得不提到Linkedin。它有10年的历史,是美国最为成功职场社交应用,也有很多需求。职场社交在中国到底有没有需求?关于这点有很多的质疑,质疑的声音主要有几种:中国人人脉就是自己的资产,很少把自己的资产跟别人分享;另外一种声音说中国人人脉是线下的,你没有一起吃过饭,没有喝过茶,就不算人脉;还有一种论调是说需求是有,现在微信解决得蛮好的。脉脉不同于微信的地方就在于脉脉可以支持工作场景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景,解决工作、沟通、社交、办事上各种各样的需求。

在美国,生活和职场就是逐渐的隔离开这么一个社交环境。我们也一直思考职场社交到底怎么去做,我们认为其实对于职场社交来讲,你没有后面帮你解决职场问题的话,社交目的就淡化了。你可以选择在微博上社交,可以选择在微信上社交。脉脉上社交,给了大家一个在职场上社交的理由,如果直接做成工具,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社交是一个逛的过程,你愿意看一会儿,没有带着任何目的,只是想看一看新鲜的东西。工具是一个需求解决的过程,越快越好,而这也正是职场社交的机会。

对于职场社交来讲,不能通过爆炸点吸引用户,而是要从用户中间学习用户的需求,不断测试新产品,通过坚持产品快速迭代,不断满足客户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快速渗透,在未来互联网中形成垄断,成为职场社交的首选。

中兴消费终端战略部

资深战略合作总监

现在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移动互联网是我们时代的主题,其实这个和人性需求很密切相关的,移动对应的就是对自由的追逐,互联网是一种存在感,有一点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就是安全,也是人性需求里面很重要的因素。

我们认为现在什么样的产品是好的产品呢?能够最好地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又能满足感觉体验的产品,往这个上面去做一定是最好的产品,最终我们产品将会是智能化的。

好的产品要具备以下几个特性:自由感,存在感,安全感。自由体现在终端设备的便携,网络传输的快速,随时随地的无线网络链接和用户对产品有更多选择。存在则体现在社交应用和产品的个性化设计上。安全感是最容易忽视,但也最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三个需求,我们做企业,不管做硬件的,还是软件的,大家抢的都是入口,怎么守住我这一块,同时打破别人的那个地盘,进行渗透,这里有很多例子。比如苹果在做一些针对金融的入口,另外把信用卡去掉,可能就会影响营销的选择,直接面对用户,对运营商来说失去这个入口。

现在我们感觉在很多领域,中国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刚才强调自由、存在、安全的基础,我们能够实现的技术基础已经有了,有一些处理器,能够使我们的终端更加智能化。最后我们总结经过满足我-吸引我-改变我-理解我,我们最终就是希望它足够能够理解你,很多事情能够自动完成,理解你的很多需求。

Evernote企业版总监

殷哲

提到智能工作空间,不得不提图灵先生,早期他自己提出人工智能这个理念,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打造一台计算机,能够实现等同或者是超越正常人类的智力。我们一开始打造Evernote,也是希望Evernote能够超过或是等同人类智力。这是非常难完成的任务,在经过调整之后我们发现或许不应该叫人工智能,而是增强智能。我们把AI团队从之前针对人工智能方向转移到了增强智能中,实际开发过程中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效率提升。

我们称之为“感知设计”。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在用户日常使用我们应用过程中,分析用户自己本身使用的情况,当用户第一次打开应用的时候,能够自动把这个用户使用的资料呈现在屏幕上。根据用户打开时间、地点、情境的不同,这个界面也会是不一样的。

搜索毕竟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一个智能工作空间,终极形态是我们在用户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时候,我们的引擎可以主动感知到这个用户,并且把他需要的东西推荐和呈现出来。

我们Evernote智能团队在虚拟世界的应用里做的细小事情,不同领域、不同地方帮助我们的用户在细微的地方提供应用,提高使用的效率。当然对于智能工作空间这个概念, Evernote一直以来认为,这个概念不仅仅存在于虚拟世界之中的,我们相信也是存在现实之中的,我们把Evernote品牌拓展到实际商品,与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一同打造各种商品,比如和富士通共同设计的扫描仪可以通过印象笔记把文档迅速整理出来。

中国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

总经理?杨兵兵

《大产品》一书中提到了窃意、创意和新意,窃意是说不要在一个行业包装,应该跨界思考。我想要与大家分享的“云缴费”就是一款跨界思考的产品。我们用了第三方支付的理念和我们现在经常说互联网企业平台的概念,将缴费这个传统银行业务重新做了包装,然后展现给大家。

我们给客户提供一个缴费服务的时候,对于背后服务提供商而言,面临很大辛苦,作为银行金融服务当中的子产品而言,它实际要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我们其他业务,因为其他产品大部分都是银行造的产品,只要符合监管的规定就可以,唯有这个产品不是银行自己造的,我们要跟很多银行合作才能实现这个服务。就是最传统水费、电费、手机费、燃气费等项目,每一个项目背后运营的系统各不相同,网络不同,甚至交易时间也不同,各家企业数据标准也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事情我相信只有做过的大家才有深刻的感受。

它的背后又是谁,实际背后就是我们的云缴费。我们把最复杂的事情留给了我们自己,统一接口输送给了愿意为大众服务的任何企业,任何前端,任何银行卡都可以。

我们用这种方式将我们的服务渗透到千家万户,大概这种服务已经超过400项缴费业务,缴费人次达到1亿人次。对外展示平台70多个合作伙伴有接近50个都是互联网企业,还有通信运营商,20多家银行。我们合作目的就是让银行传统的业务焕发新的活力。

开放,合作,共赢,就是我们开放金融最终愿景,我们希望把蛋糕越做越大。

星盘科技创始人、CEO

易虎

2014年智能硬件的元年,大家看到各种各样的,包括国内到国外各种各样的智能硬件的产品。我们的公司创办至今只有11个月,我们目前在售的一款产品――微插座,它是可以用微信去控制的一款智能插座。很快我们还要一个可以使用微信控制音响。这些产品都跟我自己个人需求有一定的关系。为什么呢?我们家里的开关,插座等等这些东西太落伍了,我自己不愿意用,既然我有这个能力,我就做一些这样的产品。

我们现在做的产品比较多的偏向于设计,我也希望我们未来在所有的智能硬件,包括产品领域里面大家可以多一些设计的元素。我是一个对产品比较挑剔的人,我自己用的产品,我自己喜欢的品牌,可以称之为一些奢侈品的品牌。我个人认为国内这个水准和国际比较起来,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差距。我们也希望在未来产品里面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多有设计感,或者能够改变大家一点点生活习惯的产品。

作为一家小公司,我想我们自己做的产品能力有限,但是我们可以帮助我们身边朋友们,做一些什么呢,我们可能比他们走得早一些,我们对微信了解比较早一些,在这个进化过程里面,我们想为身边伙伴做一些努力和服务。

蜜娱乐创始人、CEO

靳鑫

蜜娱乐其实是一个用互联网方法,用互联网最核心的一个精神之一,把散落在世间各个角落里的资源统一在一个角落中,资源统一在一个平台上之后,然后再分发到各个角落里,我们汇聚了中国有梦想的帅男美女们,让他们用互联网方法实现他们的明星梦想。

我们立足于亚文化,用互联网“轻娱乐”方式,让娱乐在互联网前提下变得更便捷,更高效。同时让一些草根人、有梦想的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明星价值。

在我们蜜娱乐平台上,用户可以互动养成属于他自己的明星。同时我们蜜娱乐明星可以以感情互动方法回报它的用户。用户决定着我们在平台里这样的成长,同时平台按照整体打包的方法提供更多经济通道。

相比较传统经纪公司,第一我们成星机率大,支持他的明星多、粉丝多,这个人成星机率一定是大的;第二收入机率大,我们在打造过程中采用付费的投票方式,另外,蜜星的数字衍生品也可以给她带来打造过程中的收益。

蜜娱乐整体的业务架构是,以蜜娱乐平台为中心,蜜游拿这些IP做游戏、做应用,其实也是把用户和收入直接进行导入导出。让我们这些有明星梦想的帅哥美女们做更多商业明星价值的事儿。

最后是一个非常有感触的一句话,明星梦一直很贵,但是我们蜜娱乐让这个很贵的明星梦免费了,如果还没有实现自己明星梦的人希望加入我们,同时也希望更多有爱心的人,土豪们能支持我们产品。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智能

互联创新中心总监

宋继强

PC不断往小屏化发展,小到了今天介绍的Intel Edison的激励创新。Intel Edison是给明天很多企业用的,它帮助一些创客,自己动手做一些跟电子有关的东西,把自己一些新奇的想法变为现实。

如今进入了全民创客时代,很多创客由业余变成了专业,他有能力把自己的想法变成原形之后,Intel Edison就是要帮助这样的人。

Intel Edison是由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研发,今年年底,Edison将通过Mouser和MakerShed在全球销售。我们在做Intel Edison市场宣传的时候,也介绍了中国传统瓷器的智能杯。一个普通的瓷杯里面放进了Intel Edison,它就变成了智能杯。它可以实现多点触摸、彩色显示,还可以采集声音播放,还有一些菜单切换,里面还有运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无线充电等。

借助Intel Edison开发平台,用户可以在智能瓷杯上自主地安装、配置各种酷炫的社交与通知应用。此外,它还可以和你通过微信、邮件交互,提醒你天气状况,甚至检测你的饮水习惯。智能瓷杯的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云服务平台,使之充满想象。

它不仅仅是一个智能瓷杯,但是刚才讲的在这个新的领域,有很多新的匹配产生出来,做了杯子以后我们后续还做花瓶,空气质量监测的花瓶。瓷器现在也可以玩智能了,这个杯子代表的意义在于开发应用,同时基于它开发智能硬件。你的外形可以不是杯子,也可以是别的东西,学校有兴趣可以拿它开发应用一些教具,这个可以支持多线程,也可以支持图像处理,降低智能硬件交互应用门槛。

咕咚创始人、CEO

申波

咕咚是国内最早做智能手环及其可穿戴厂家,同时咕咚也是国内最大的运动社交平台。

ROM是独立于硬件的一个软件系统,就像你可以买一个小米的手机,这是用户行为,为什么你要去刷它呢,需要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好的增值服务,对手环行业也是一样的,这就是我要讲的咕咚ROM。我们认为穿戴设备也可以建立这样一个概念,硬件和软件分离,现在看到的都是软硬件结合在一起的,没有分离的。但是我认为这个概念不会持久,这个会形成做硬件的做硬件,做软件的做软件。我们希望我们这个ROM不但可以支持咕咚的手环,而且还可以支持第三方的手环、手表,甚至其他可穿戴设备,智能自行车。其他可穿戴产品都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咕咚ROM和咕咚整个平台整合在一起的,在社交方面通过咕咚ROM来摄取用户,和用户娱乐,这是最重要的。

将来我认为刷手环,刷健身册会成为新的潮流。实际咕咚ROM不但可以支持咕咚,甚至可以支持小米,甚至国外的产品。你买一个产品,可以随时刷了咕咚ROM,咕咚ROM提供新的服务,如果你不满意还可以重新刷回去。

ROM1.0可以自动识别运动模式,智能检控睡眠质量;高度精准的进步;ROM 2.0还可以运动模式识别。一键解锁,遥控拍照一系列的和硬件没有太多关联的服务。

我认为更重要一点,咕咚ROM可以提供10米内近距离蓝牙交友,让你找到相同爱好的人。

而且咕咚ROM这个软件不断迭代,从1.0到2.0,你不用花任何钱,你可以享受越来越多的服务。

果壳电子软件副总裁

于海东

去年果壳电子和三星做了一款智能手表,有人说只用了1周,更极端的只用了1天。这一点可能是很多做智能可穿戴的通病,很快就被抛弃了,这一点我们也做了深刻反思,作为试水的产品这也是不可避免的,还以这样的态度做可穿戴设备肯定不行。我们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思考,结果是这样的:我们根据去年一些产品进行9万人次的调研,最大的一个吐槽点就是大部分智能手表不好看,另外还有戴着不舒服,不耐用。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10月28日了GEAK WatchII的智能手表。根据调研我们发现,企图用产品一个新的功能和新的技术改变使用者的生活习惯,这是不可取的。对于智能手表来说,我们发现包括我们的一代产品在内的传统智能手表,它的外观不仅仅是一个好看与否的问题,还揭示出一个深刻问题:对于智能可穿戴的设备,特别是智能手表来说,我们需要注意到手表不仅仅具有一个工具性或者是功能性,同时有一个佩戴属性,彰显人身份的属性,这点和智能家居等最大的一个不同。因此,表盘形状由方变成了圆,表带由塑胶表带变成了金属的、帆布的、真皮的若干款供用户选择,在ID造型设计上既要考虑用户传统对于手表外观的一个定义,还要兼容电子产品的硬件性能。

如何保证这个智能硬件它们仅仅抓住用户最强的需求,而不是把很多功能叠加在其中,去年我们也做过这样的尝试,应该说有一些弯路的,最后发现真正对于智能硬件,智能可穿戴来说,用户在意的功能往往是一两个,两三个,所以这就和智能手机和传统PC有极大的不同。

安润普创始人、COO

文小健

今天可穿戴产品里面人们的生活数据会大量的产生,包括手表、手机、手环等各种各样的智能电子产品。互联网时代各种PC可以查询各种信息;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Pad等成为数据终端;现在到了物联网时代,物联网+智能硬件的应用,成为一个新的数据来源和智能终端。

安润普做什么?安润普做的基础产品就是基于织物纤维的柔性传感器――SoftCeptor,我们通过对织物纤维的研究,所有传感器都可以基于布料进行设计。

在可穿戴里面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第一解决柔软传感器的问题;第二可以多次水洗;第三解决的是寿命问题,现在传感器这种拉伸实验能够做到百万或者是五百万次;第四最核心一点,我们材料可匹配设计,可以跟衣服、鞋子、皮带相匹配,未来电子设备,可以真正做到可穿戴;第五数据处理算法。

有了柔性传感器技术之后,对可穿戴的智能设计应该带来更广的思路。

目前我们在消费市场里第一个做的就是呼吸监测,第二个是智能鞋垫, 另外还有母婴监测。

我们的基础产品就是基于应变和压力传感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设计的呼吸带,对人的呼吸速率进行测量,在这个呼吸带里面基本包含数据采集模块,通信模块。我们现在一个主要应用领域,是对高压人群放松训练。其中一种呼吸控制训练法,把自己呼吸控制到3~5次每分钟,正常人呼吸每分钟15~20次,经过专业训练,用我们这个呼吸带很容易达到。智能鞋垫可以通过运动人群的足底运动信息的采集,实现运动、康复保健、体感游戏等。

优宝创科技CEO

黄宇

说到运动,大家都在说运动的好处,我要讲一讲运动的坏处。我和我的几个朋友非常喜欢打羽毛球,已经坚持十多年了,但是在我们11人中已经有3个人腰部受伤、肘部受伤严重的伤病不能再打球了。我们的一个愿景就是通过我们对后台数据分析,去预防这种运动受伤。我只是以一个普通羽毛球爱好者,运动爱好者讲这个产品。我们硬件,应该是有一个闭环,因为我们现在打球,我非常担心我会受伤,但是我又不能不运动。所以我们这个产品,是想希望通过后台的数据,通过姿势的一些分析起到预防的作用。

我们产品就是粘到羽毛球拍上的小产品,只是在球拍上多加了一个传感器,也就是一个陀螺,通过它对你运动姿势做更精确的比较,它可以适用于很多球类。运动伤害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提前做热身,如果提前做热身的话这种伤害可以预防。我们后台做了一些分析,比如说一开始就出杀手是不对的,我们就会推送一些提醒。

比如说我们打球,之前只能看到名单,通过后台数据你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排名。这个是我们运转技术的应用,因为可能每个人打球都需要一个竞争对手,可以通过这样去区分竞争对手的差别,这个是我们最想去做的。当然运动技巧的提升只是一部分,我们更希望更多的关注运动伤害的预防。

土曼手表创始人

汪伟

为什么做智能手表?我觉得手表第一刚需就是看时间,智能手表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需要按一下按键或者是用手势。我一直坚持用硬壳电子屏,这个屏的好处是没电的时候也会亮。

我几乎是国内第一家拿到微信接口的智能手表的公司。我在研究他们协议两个月以后决定放弃,我自己开发一个微信,这套系统叫表达,我们所有系统都是基于表达在做的,可以实现手表跟手表,手表跟手机,甚至没有手表的时候也可以手机对手机。

我们看了这么多可穿戴的应用,发现只有两个东西有联动。第一就是社交,第二是健康监测。

健康提醒,不是我要特别深挖的方向,大概一个月以后会推一款我认为特别重要的应用,一个连续血糖监测的功能。老年人不愿意拿着手机,太麻烦了,但是手表因为戴在手腕上随时可以提醒,它如果跟健康监测结合起来绝对可以发挥巨大的价值。

我们结合了全世界仅有的三家血糖监测的传感器公司,我们跟它们合作的这个传感器。我们这个是微创,无痛,无感,除了我打篮球的时候会有一点感觉,其他没有任何感觉,佩戴感特别好。将来随着技术发展,我们会整合到比如腰带上、鞋上,通过蓝牙传递数据。我们的手表也不需要每天带着手机也可以解析那个数据。后面医生看数据,甚至告诉你胰岛素打的是不是多了,是不是该打了。

互爱科技乐跑项目总监

眭欣

去年初的时候,我演讲的主题叫做《可穿戴设备的悲催现实和辉煌未来》。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从硬件,到软件的开发,再到数据平台的建设,我们完整走了一个闭环,我演讲的主题也变成了《智能硬件的前世今生》。我的主题从智能可穿戴,变成了智能硬件;另一个变化是“未来”,未来在哪儿,为什么没有未来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解决现在的问题,我们要重新定义这个智能硬件,智能和硬件是两个词,现在我们发现很多都关注智能方面,我认为这是一种偏执,应该是关注硬件本身,智能硬件如果不结合手机使用的话,它本身会使用吗,或者多少产品可以单独使用呢?

一年发展下来你会发现,硬件已经基本上处于一种被抛弃的阶段,所以很多人对于硬件失去了信心,觉得不应该去做硬件了,而软件聚集用户数据是非常快的。从用户量积累一定的数据到数据平台,我们才能利用它进行分析,进而形成一个整个的闭环。这就叫智能硬件,软件、硬件、数据平台缺一不可。这个闭环到底应该怎么做?

乐跑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从生产、研发到数据平台建设、2B、2C,我觉得这个市场真的需要牺牲和需要每个人去尝试,也是创业者最好的翻身尝试,怎么决断这个事情呢,应该让所有人进行思考。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和互联网企业,能不能把这个宣传格调高一点呢,比如乐跑乐健康,比如快乐运动,可以吗?责任心,勇敢,还有坚持才有可能使这个行业继续发展。

Picooc CEO

张悦

我们的智能体脂仪从去年12月18号开始卖,今年1至7月份,20万用户一共减了370吨的脂肪,平均每人大概1.85公斤。我们产品从去年7月份开始做,9个人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软件迭代了4次,硬件迭代了2次,每一次迭代就是做减法,只有一小部分在做加法,慢慢我们找到了我们用户是谁。我们现在用户52%是女性用户,48%是男性用户。

最初做这个产品的时候,当时我想我们在硬件端,我们需要把它做成一个艺术品,现代家居生活当中的必需品,因为秤是必需品。

首先软件有很多问题,智能端现在还离不开手机,必须有App,怎么跟用户呈现,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从去年开始百度、360这些做产品我们认为不错的公司,挖了一些产品大牛做产品,后来发现全错了。因为这样的产品,需要掌握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解剖学、营养学这些知识以后才可以做这款产品,否则用户想什么我们根本不清楚。所以智能硬件的门槛非常高。

大产品这个概念非常棒,20世纪90年代是1.0时代,信息不对称,我们没有话语权,到现在2.0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每个人都自己的话语权,每个人都在微博上分享。我现在耗费大量的成本做品控,工资开2倍到3倍,保证用户拿到这个产品的时候没有任何问题。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智能硬件前期靠营销,靠品牌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是产品,用户一旦拿到这个产品,他有一两分钟的惊喜,这个产品就不得了,就会带动这种购买。

魔豆路由器CEO

黄冬

我们所有产品其实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屏幕上面的四个字,简单交互,我们认为所有的智能产品最核心的点就是完成简单交互,如何把一个数据传统路由器交给一个技术工人帮忙做的东西,做成人人交互的产品。

当你拿一台魔豆路由器回家打开它的时候,你只需要把网线插到一个红色的网口上去,立刻会提示你,有一个无线可以去使用了,它的名字是什么,密码是多少,而不需要自己去输入密码和名字。

在安全里还做了一些有趣的事儿。在路由器上的触摸屏打开防蹭网,一台手机连到魔豆上面,你可以看到路由器上有谁,用什么样的设备想连你的网络,你可以说通过或是拒绝,它用最简单的交互方式,完成了以前过滤等等种种复杂的东西。你一旦确定说可以上网了,就安全通过了。

魔豆路由器还有一个远程协助功能,当老人和孩子使用网络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远程协助解决。当然还有可以下载各种各样的应用,装到路由器里去使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