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工降雨的办法范文

人工降雨的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工降雨的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工降雨的办法

第1篇:人工降雨的办法范文

    一、补助原则

    (一)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国家公务员实行医疗补助。

    (二)医疗补助的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省级财政的负担能力相适应。

    (三)保证原有合理的医疗保障水平不降低,并随经济发展有所提高。

    二、适用范围

    本实施意见适用于以下各类在杭省级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一)符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

    (二)经批准列入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

    (三)列入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党群机关,人大、政协机关,各派和工商联机关以及经批准列入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的其他单位机关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

    (四)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

    三、管理部门

    省劳动保障厅和省财政厅共同负责省级单位公务员医疗补助的管理工作,省级医疗保险服务中心负责省级单位公务员医疗补助的经办业务。

    省地方税务、卫生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省级单位公务员医疗补助的管理工作。

    四、经费来源和使用

    按规定需要的省级单位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由省财政列入当年财政预算,按月核拨给省级医疗保险服务中心。

    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用于公务员的门诊医疗补助和住院医疗补助。

    (一)门诊医疗补助:用于补助超过一定数额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门诊医疗费用。

    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门诊医疗费用,个人账户当年资金不足支付部分,由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和公务员个人按比例分担,在职人员由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支付80%,个人自付20%;退休人员由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支付85%,个人自付15%;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由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支付95%,个人自付5%。

    一个年度内,按比例个人自付的门诊医疗费用,在职人员超过1500元和退休人员超过1200元以上部分,由用人单位给予补助,其中在职人员补助90%,退休人员补助95%。

    (二)住院医疗补助:用于补助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

    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个人账户当年资金不足支付部分,由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和公务员个人按比例分担,在职人员由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支付80%,个人自付20%;退休人员由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支付85%,个人自付15%;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由公务员医疗补助支付95%,个人自付5%。

    一个年度内,个人自付以下三项医疗费用之和,在职人员超过1000元和退休人员超过800元以上部分,由用人单位给予补助:

    1.按比例自付的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

    2.按比例自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共付段的医疗费用;

    3.按比例自付重大疾病医疗补助范围内的医疗费用。

    五、经费结算

    (一)公务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住院医疗、门诊医疗费用中应由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支付的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按月向省级医疗保险服务中心结算;公务员个人自付部分的医疗费用,应当由个人支付的,由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直接向公务员收取。

    省级医疗保险服务中心应当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申报的医疗费用进行审核,不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不予支付。

    (二)公务员长期驻外工作或居住外地的,在驻地或居住地附近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属于医疗补助经费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或单位垫付,定期向省级医疗保险服务中心报销。

    六、经费管理与监督

    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单独建账、单独管理,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分开核算。

    省级医疗保险服务中心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省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指导、考核与监督管理;财政部门要制定医疗补助经费的财务和会计管理制度,并加强财政专户管理,监督检查补助经费的分配和使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补助经费的审计。

    用人单位要切实加强管理,指定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负责公务员医疗费用报销的管理和审核工作。

    七、其他单位的医疗补助

    (一)在杭由省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参照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实行医疗补助。具体单位和人员由省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共同审核,其医疗补助经费由省财政部门按单位收支预算情况统筹核定。

    其他单位可参照省级单位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对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实行医疗补助,所需经费由用人单位解决。确需省级医疗保险服务中心代管医疗补助资金的,其所需经费由省劳动保障、财政部门统一核定预缴比例,由省地方税务部门按月征收。代管的医疗补助资金,按年结清,年度内有结余的,留作下一年度使用;年度内不足的,由用人单位按实补足。

    (二)在杭部属单位的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范围的,执行省级单位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补助经费按原渠道解决,由用人单位管理。确需省级医疗保险服务中心代管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的,按省级其他单位的管理办法处理。

    八、其他

第2篇:人工降雨的办法范文

不是人工降雨是增雨

在不少人的概念中,利用人为因素让老天爷下雨被称为“人工降雨”。但是,无锡气象台法规处朱主任说,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准确来说应该是“人工增雨”。

据朱主任介绍,所谓“人工增雨”,是指在本来就要下雨的气候条件下,用火箭炮将含有催化剂的炮弹射入高空,然后在高空释放催化剂,达到让本来就要落下的雨水量变多的效果。有专家统计,一般来说,一发炮弹可以催生10亿雨滴。

“并非任何时候都能进行人工增雨。”朱主任说,一般来说在人工增雨前必须要有适宜的云系,即“雨做的云”。就是说,人工增雨必须顺应自然,只能让雨量增大,而非“从无到有”。人工增雨究竟该发射几枚炮弹,也要由云系的大小来决定。有时,炮弹发得过多,非但不能达到增雨,甚至可能形成削雨。

人工增雨的原理

云是空气垂直运动的结果,随着空气的上升,地面的水汽也被夹带着一起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水汽蒸发掉了,一部分则升人云中,会冷却而凝结,成为云中水汽的一部分。高空的云是否下雨,不仅仅取决于云中水汽的含量,同时还决定于云中供水汽凝结的凝结核的多少。即使云中水汽含量特别大,若没有或仅有少量的凝结核,则水汽是不会充分凝结的,也就不能充分地下降。即使有的小水滴能够下降,也终会因太少、太小而在降落过程中蒸发掉。基于这一点,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即根据云的情况(性质、高度、厚度、浓度、范围等),分别向云体播撒制冷剂(如干冰、丙烷等)、结晶剂(如碘化银、碘化铅、间苯三酚、四聚乙醛、硫化亚铁等)、吸湿剂(食盐、尿素、氯化钙)和水雾等,以改变云滴的大小、分布和性质,干扰空中气流,改变浮力平衡,加速其生长过程,达到降水之目的。

高空的云有暖型云(云内温度在0℃以上)和冷型云(云内温度在0℃以下)。对冷型云的人工增雨,常常是播撒制冷剂和结晶剂,增加云中冰晶浓度,以弥补云中凝结核的不足,达到降雨的目的;对暖型云的人工增雨,则通常是向云中播撒吸湿剂和水雾,加强云中水滴碰并,促使水滴增大。

人工增雨,最理想的天气是作业区上空有水汽含量较丰富的积状云,且云层较厚,云顶高度在6100~12200米,地面有小于10公里/小时的微风。

人工增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高射炮、火箭、气球播撒催化剂法,有飞机播撒催化剂法,还有地面烧烟法等。

过程有趣也有风险

以这次无锡人工增雨为例,气象局在定了计划后,就安排了8个技术人员,自带干粮提前来到了选定的地点蹲守,并对当地的气象条件进行实时监控。

“同事们一直蹲守到了前天下午,才发现了一朵‘雨做的云’正在向无锡移动。”朱主任说,技术人员先是将这一情况向航空监管部门进行了申请,在确保降雨时段不会有飞机经过后,发射人员选在计算好的时间内将装有碘化银的炮弹通过火箭炮射向了8000米外的高空。

“这时候,你就可以听到一声比爆竹声还要响的轰鸣声。”朱主任说,紧接着碘化银就像烟花一样在高空中散开,幸运的话,噼里啪啦的大雨就会应声而下,出现气势磅礴的雷雨天景象。

人工增雨虽然听上去很美,但其发射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人工增雨需要使用炮弹,安全问题尤为重要。由于所发射的炮弹碎片会散落到大地上,因此,人工增雨的场地一般都会选在人烟稀少的空旷地,比如该次人工增雨就将地点选在了太湖边。“不过市民也不用过于担心。”朱主任表示,发射后的炮弹碎片重量相当于鞭炮碎屑那么重,即使落到人身上也不会造成伤害,而且人工增雨区域还会拉起警戒线示警。

费用不低,一次超万元

第3篇:人工降雨的办法范文

激光“轰击”云层阻止降雨

天气干旱的时候我们可以实施人工降雨,可面对不期而至的降雨时,我们能有什么好办法呢?比如,美好的露天音乐会,骤然下起了雨,真是让人十分扫兴。如今,新的驱雨技术可以在一些露天场所阻止雨的形成。

科学家用强大的激光束“轰击”云层,就可以达到驱散恶劣天气的目的。从理论上讲,该技术也可以被用于增加降雨量,把降雨导向特定的地方。

驱散云技术其实并不陌生,最有名的要数2008年奥运会期间,使用了某些化学品驱散开幕式时的云层。控制局部天气系统的技术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科学家使用播散碘化银物质或者干冰来形成云和雨,空气中的灰尘和其他微小颗粒有助于降水的形成。

玻璃越来越聪明:按需透光冷热可调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借助纳米结晶技术,开发出一种能让门窗更聪明的智能玻璃。这种玻璃中嵌入了一层超薄纳米涂层,可按需调整进入玻璃的光线,能做到明暗可控、冷热可调,有望大幅降低建筑的空调和照明开支。

在城市里,我们所消耗的所有能源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用于建筑的照明、取暖和制冷。目前城市中不少建筑都被大量的玻璃所覆盖,新材料的使用将大幅提高这类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

噬菌体数量远超宇宙恒星

在我们所熟悉的世界之外,在我们看不见的微观尺度上存在着另外一个欣欣向荣的神秘世界。我们看不到这些微小的生物,但它们却遍布各处;它们非常脆弱,但它们却控制一切。

有一种微生物叫噬菌体,这是一种可以感染细菌的病毒,它们是这个星球上数量最多的生命形式。事实上它们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宇宙中所有恒星的数量。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有数以万亿计的噬菌体。

第4篇:人工降雨的办法范文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知识便萌芽在人类的智慧中,从茹毛饮血的远古到高度文明的当代,每一次社会的进步。无不显示出知识的巨大作用。知识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文明。知识就是力量!

当前,世界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繁荣、富强,就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人民文化知识水平。我认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即使一个国家暂时还不够富裕,但只要它有智慧的人民,有重视知识的传统,那就可以断言:这个国家是有前途的。而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目前很富裕,却供养着一群“不学无术”之徒,其结果必然是可悲的。它一定会渐渐地衰落下去。

历史上的唐朝之所以形成“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除了皇帝的开明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各行各业科学技术得以充分发展。国内人才济济,国家力量强大、威震四海。

古时候,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都被视作神的行为。每逢大旱,老百姓就杀猪宰羊。送上祭坛,磕头求神,听命道士呼凤唤雨。在今天看来,这些似乎太愚蠢可笑了,然而它正是没有知识而导致的必然结果。现在我们有了科学知识,有了人工降雨的办法,即使遇上大旱,庄稼照样可以长得很好。“老天”也不能卡我们的脖子了。人定胜天,就是因为人们有了知识。

由此可见,国家的繁荣、富强是离不开知识的。

第5篇:人工降雨的办法范文

伞有两种用途,一为遮阳,一为避雨。那么未来的伞究竟会是什么样呢?

以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速度,我认为,如今要预测未来,必须要打破常规。以我个人的观点来说吧,未来的伞,绝不会像现在一样握在手中,因为那样是极不方便的。有人曾提出让伞自动飘浮在出行者的头顶,以我之见,这样的伞有可能在三四十年后被研发出来。然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性价比问题,虽然的确很方便,但其昂贵的价格必定不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那么什么样的伞才是未来最理想的伞呢?

以现在经济与科学等的发展状况来看,未来最理想的伞将会是没有伞。的确,如果不打伞,也能保证不被淋湿,不被晒伤,岂不最好。这样一来,可大大提高人们出行与工作的效率。但怎么才能做到这些呢?原理似乎很简单,只需调节城市中的云层厚度,使其能有效控制紫外线的照射(可抛弃遮阳伞),且不形成雨滴,但实施起来在人们心中可谓是天方夜谭。别灰心,必然有解决的办法。

第6篇:人工降雨的办法范文

【关键词】水稻;产量;影响因素

1 我国水稻产量的现状分析

水稻是我国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种植在我国所占面积很大,生产出来的大米在我国60%的地区成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大面积的种植和生产为我国粮油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大力地促进了我国粮油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收益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成为我国粮油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不仅仅极力地满足了我国国民的生存需求,同时依靠国际之间的贸易,水稻还被广泛地出口到国外,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 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探究

2.1 最直接的气候因素

水稻的产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气候方面的因素影响,包括光照、温度和水分。光照能够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有效的光照可以提高水稻光合作用的有效积累,让水稻在光合作用中将太阳能转变成体内的能量,来提高水稻的生长;温度则不宜太低,由于水稻是喜阳的农作物,它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水稻的生长,促进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水分对于水稻的生长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水分可以直接由根部吸收,运输到水稻的各个组织,促进水稻各方面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能够促进细胞的呼吸,对于水稻的生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水稻有很大的产量,必须要求水稻能够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只有保证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才能够间接地保证水稻产量的提高。

2.2 外界的客观环境

关于水稻的产量,在给予水稻合理的光照、水分和温度的条件下,还要提高其生存的客观环境。首先要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必备的氮、磷、钾等元素,促使水稻吸收必备的化学元素;另外,还要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宏观上的环境及设备上的保证。要积极地对水稻的种植投入必要的技术设备,用这些技术设备代替人力的劳动,既能保证生产中的高效还能保证做工的精准性,提高水稻的产量;此外还要及时地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了解水稻作物生长的规律和特点,对它进行细致地耕耘,对于生长情况不好的水稻要及时地修正,最好做到及时的发现并纠正,若在生长的后期才发现,则纠正已为时过晚。这些客观因素都间接地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水稻的种植和生长,影响到水稻的产量情况。因此外在的客观条件对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对这些因素的关注和考虑。为了水稻能有较高的产量,必须严格地控制各个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争取水稻的产量能够继续增长。

3 提高水稻产量的举措

3.1 权衡绿化与作物种植的关系

我国为了防止沙漠化的出现,明确地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决定,导致我国的粮食作物的生长受到了不小的阻碍,因此我们在实际中要正确地处理好绿化和粮食作物种植的关系,既要积极地响应国家关于“退耕还林还草”的提倡,同时也要重视水稻作物的生长。一方面我们要保证支持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物的生长,让它继续为我国的粮油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另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地改造环境,为生存在美丽和谐的世界而努力。这样的决定,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要严格地保证水稻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这样才能在耕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总产量的提高,所以对于绿化和水稻的种植关系的处理一定要进行合理的估量和探讨,这也是贯彻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3.2 为水稻产量的增长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

改善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的生存条件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如气候环境的改善,从本质上说这不容易达到,因为气候环境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适时地为它提供必要的条件,比如在天气极为干旱的时候,可以采取人工降雨的方式来为水稻提供必要的水分;还可以根据水稻的具体生长状况为它及时地施肥,保证水稻的正常快速生长。此外,对于水稻的栽培需注意要保证密集适中,太过稀疏不利于总产量的提高;太过稠密会影响水稻对自然资源的摄取,影响到其光合作用的效率,这也是不利的。总之,水稻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也是很重要的,只有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合理的外界环境,才能保证水稻的产量的提高。

3.3 采取防御措施应对极端天气

极端天气的出现容易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严重的打击,从而直接影响到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所以积极地采取防御措施来保证水稻不受外来极端天气的影响是很关键和很有必要的。比如在旱灾来临时采取人工降雨保证水稻生长中需要的水分;合理地设置排水设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防止水稻的烂根现象;在遇到大风的天气时,要有足够的防风措施来保证水稻不被摧毁等等。及时地考虑到各种可能遇到的外界极端天气,还要想尽办法来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种极端情况给农作物造成的伤害,谨防影响到水稻产量的提高。

4 结语

水稻在我国的粮油业发展过程中起到支柱的作用,水稻的产量关系到我国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因此说水稻的生长和产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收入情况和我国的经济发展。要以提高水稻作物的总产量为目标,在水稻的种植中注意努力地为水稻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同时要加强水稻外在生存环境的改进,不仅仅要做到气候等因素的适宜,还要注意加强极端情况出现时的防御工作,全方位地提高水稻作物的产量。

参考文献

[1]黄元财,王伯伦,王术,贾宝艳.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5)

第7篇:人工降雨的办法范文

古代人对于自然灾害常常显得比较无助,比如洪水、地震、蝗虫,说来就来,人们基本上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应对,想来想去只好把这个当成上天的惩罚,皇帝找人份《罪己诏》,或者罢免当朝宰相,也算是有个交代。

但是旱灾不一样,旱灾持续时间长,不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且补救措施多,打井运水甚至搬家都算是办法应对。当然,更重要的是,可以趁机组织一个体现皇帝爱民如子的重要活动――祈雨。

在宋代颁布统一的《祈雨法》之前,祈雨活动没有什么严格的级别限制,也没有什么时间限制,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文献记载来进行。只要是出现旱情了,就可以组织祈雨。

祈雨的效果如何呢?不管你是爱民如子的好官,或是权倾朝野的宰相,还是一统天下的皇帝,都是三个字――不好说。

祈雨之后,如果有效果,史书上肯定要大书特书:多少天之后哪个时辰下雨了。然后,当初主持祈雨仪式的官员要“谢雨”,就是感谢雨神给面子,感谢上苍有好生之德。

然而,以北宋为例,虽然太祖、太宗、真宗、仁宗等都有祈雨成功的记载,但是大多数的祈雨,都是无疾而终。

那时候检测不了大气压的变化,精测不了空气湿度,不知道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啥时候来,不会搞人工降雨,顶多会点“看云识天气”。

所以,当大家发现祈雨成功率很低,也就不怎么追求效果了,差不多就演变成一种姿态――皇帝和官员体恤民间疾苦,关心民生,为缓解旱情,亲自向天祈雨。

那么,有没有一次非常笃定的祈雨呢?也就是说,今天祈雨之后,上天必须给下雨,一旦不下雨,君王大臣便以死谢罪?

据《宋史・太宗本纪》记载,宋太宗赵光义真有一次祈雨,赌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那是在淳化二年,也就是公元991年的三月。

从淳化元年开始,全国各地就开始持续春旱。旱情严重到春种都已经成了大问题了,春种出问题,秋收势必要出问题,秋收出问题,赋税就要出问题,社会安定也要出问题,执政水平也要出问题。

于是当年四月,赵光义就赶紧派人到五岳祈雨。很遗憾的是,这次祈雨没成功。从春季到了七月,大多数地区还没有大规模降雨,灾情开始严重了起来,根据《宋史》的记载,灾情基本上是毁灭性的:

七月,开封、陈留、封丘、酸枣、鄢陵等地大旱,水稻大幅度歉收,新米供应不上,已经影响到了京城的米价。

八月,京兆长安八县旱。十月,乾郑二州、河南寿安等十四县旱。十一月,开封、大名管内及许、沧、单、汝、乾、郑等州,寿安、长安、天兴等二十七县旱。

情况越来越紧急,一直到淳化二年闰二月,赵光义再次祈雨。这次祈雨和上次祈雨之间已经过去了十一个月,也就是连续十一个月,中原地区依然没有大规模的降雨,全国从上到下都急坏了。

闰二月这次的祈雨没把雨水盼来,反倒祸不单行等来了蝗灾――“鄄城县蝗”。赵光义这次真的慌了。

三月二十九,赵光义怒气冲天地丢给宰相吕蒙正一张纸条,上面赫然写着:“朕将自焚,以答天谴!”(《宋史・太宗本纪》)所有人都胆战心惊,不知道怎么应对。

很明显,赵光义这一招不但吓着了臣下,连老天爷仿佛也“感应”到了――第二天,真的下雨了!不但下雨,而且是大雨;不但是大雨,而且暴雨竟然把蝗虫也一并消灭了,可谓是一举两得(史载,翌日而雨,蝗尽死)!

后世有人考证说,这其实一个照顾皇帝情绪的谎言,当天并没下雨,史官为了保住皇帝的面子才这样写的。

不过分析起来,其实不然,首先宋代对史官和言官的态度是出了名的宽容。赵匡胤在玉津园里被言官惹毛了,顺手用斧子打掉言官牙齿,尽管赶紧重金贿赂,依然被记录了下来。

这说明宋初的史官是不太可能为了照顾皇帝的面子在历史记录上造假的,否则旱情持续的一年以来,随随便便找一场毛毛雨也能顺利糊弄过去了,没必要记录一个“赵光义祈雨祈了一年都没效果”的事件出来。

其次,下雨的范围是在京师周边,也就是“旱了一年多的地终于湿了”的中原地区,而不是雨水本就充足的岭南、四川、云南这些偏远地区。京师这一片,居民众多,各种不怕死的文人多了去了,大宋的制度又挺宽容。如果史官做个假,不知道多少人跳出来指责。

综上,可以基本确定,第二天确实下雨了。但是,还有个问题让人困扰:赵光义为什么就敢给吕蒙正送张这样的纸条呢?原因是,他可能已经有了很大的把握。

当然,此举虽然冒险,但也有回转的余地。首先是以私密的方式传递了这个决心,悄悄地从门缝里面递给了吕蒙正,而不是诏书公示全国;其次他也没说具体日子(按照祈雨的规则,五天之内算是有效),还是稍微给自己留了一点余地。

究竟是什么让赵光义有了那么大的把握呢?当然就是司天监。这群人是专门负责观天象的,除了观天象,也做一些看云识天气的气象预报(连日食都能预测,《宋史》中多次出现“日当食,天阴未见”的记载,也就是说“应该有日食,但是阴天看不见”)。

这一天,司天监的人经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精心推算之后明明确确地告诉赵光义,马上就要下雨,皇上您可以绝对放心!赵光义再三核实无误,才终于敢写了这个纸条。

万一没下雨咋整?其实也不怕,很好解决,比如以下四个方法。

第一个办法,吕蒙正要是个明白人,这件事就当没发生过,反正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吕蒙正不出来揭皇帝的丑,大家都不知道,还显得吕蒙正情商高;

第二个办法,把司天监当替罪羊给杀了,欺君之罪,未弄清楚情况就向上报告,现在连累了皇上没法交代,必须谢罪;

第三个办法,这个纸条反正没写日期,等到下雨的时候再拿出来,每个人都能感叹皇上的金口玉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九天之外;

还有最后一个办法就是赵光义坦荡面对,方式可以学习曹操,把胡子、头发,或者衣服帽子什么的烧了,代替自己的肉身,反正也没人能逼他践诺。

然而,最有可能的是我们都想太多了,历代皇帝甚至包括赵光义本人在内,不知道写了多少次纸条,只有成功的案例才拿出来写进史书。这就跟赌神一样,你只看见人家赢钱的那次,至于输钱的时候,早就打落牙齿和血吞了。

第8篇:人工降雨的办法范文

关键词:农业气象;农作物;影响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旱、洪涝以及冰雹等极端天气会对农业生产造成直接影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气象事业呈现出发展迅猛的趋势。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已经逐渐实现完善的目标,成为农业生产重要的手段。农业生产的不断提高对农业气象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为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必须与时俱进,实现对气象事业的不断探索,这对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农业气象对农作物的影响

1.冷冻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冷害以及冻害是农业气象灾害中冷冻灾害的主要组成部分。冷害是一种发生在除冬季以外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农作物在生长期间温度不够而引起。霜冻以及寒潮都是冻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一般发生在出夏季之外,地域性教强势冷冻灾害的明显特征。

2.干旱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一般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分别为土壤干旱以及大气干旱这两种干旱都会导致农作物内部水分出现大量流失的现象,同时补给速度远远小于流失速度,这也是影响农作物体内水分严重失衡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作物光合作用降低以及呼吸作用减弱的现象都是有上述原因引起,这不仅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有阻碍作用,同时会对农作物的产量进行大幅度的降低。

3.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洪涝灾害是农业气象灾害中仅次于干旱灾害的第二大气象灾害,一般可分为洪灾、涝灾和湿灾3种。降水是引起洪涝灾害最常见、影响最大的因素,特别是夏季降水。一个地区一旦出现连续降下暴雨或者特大暴雨,农田就会出现大量的积水;或者由于暴雨引起河水上涨、堤坝决堤,洪水大面积淹没了农田。如果这种势态无法有效控制的话,就会造成r作物大量死亡,从而导致减产甚至绝收。随着全球气候出现异常变化,洪涝灾害出现越来越频繁,并出现逐年增加态势,仅2016年洪涝灾害对安徽省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250亿元,其中农业损失为93.6亿,严重妨碍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产生活。

4.冰雹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冰雹对农作物的影响是很大的,一般来说,对刚出土不久的幼苗来说,冰雹的砸伤可能造成全面死亡;对于成熟的农作物造成的影响有时候是毁灭性的,特别是果实类的农作物,造成果实砸伤或掉落、果树破裂,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冰雹对设施农业也会造成严重影响,比如大棚水果和蔬菜,在遭受冰雹之后,大棚设施遭到破坏,从而对大棚内的水果和蔬菜造成影响,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预防和缓解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策略

1.预防冷冻灾害的措施分析

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重要措施就是建立完善的灾害防御体系。对于冷冻灾害要充分利用现在先进的气象分析设备,时时做好气象监测、气象分析、预报预警和服务应急准备工作,并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同时还要对灾害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估,为制定冷冻灾害防御方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农业人员也要大力向农民推广有效的增温助长制剂,比如“天达2116”。冻灾发生之后,及时喷洒“天达2116”的农作物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修复,而没有喷洒的就会减产或者绝收。

2.预防干旱灾害的措施分析

要缓解和治理干旱灾害,就要做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一个强有力的手段,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远距离调水措施,可以人为地从有多余水的流域向缺水流域大量调水,有效弥补缺水地区的水资源,从而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要缓和流域内的季节性缺水,可以兴建一些小型灌溉工程,在雨水丰沛时期把雨水蓄藏起来,便于干旱期灌溉之用。这些工程还可以结合养殖、发电、航运等等开展多种经营,从而促进和活跃受水地方的经济。除此之外,还可以实时监测自然云的情况,有条件的话就实施人工降雨来缓解或者解除干旱地区的缺水问题。

3.预防洪涝灾害的措施分析

针对洪涝灾害,也要建立完善的灾害防御体系,做好气象监测、分析和预报。在强降水来临之前就要做好预报工作,并通知、指导农业有关部门及时做好采收已经成熟的农作物工作,从而降低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于不耐涝的农作物要做好田间的清沟沥水工作,保证土壤的疏松透气。对于水稻等农作物也要修好田间的排水沟,在暴雨来临之前把田间的积水及时排出去,而且好的排水沟也可以防止强降雨过后形成的内涝。修建水利设施和建造高标准的防洪工程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4.预防冰雹灾害的措施分析

长白山区、青藏高原和祁连山区是我国的多雹地带。要想减少冰雹灾害,就要想办法破坏冰雹云的形成条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种植被来增加森林面积,改善地貌环境。其次,做好冰雹云的识别、认清冰雹主要活动路径工作,并及时预报预警,在冰雹来临前就把成熟的农作物及时抢收。同时要指导多雹地区的农民多种植抗雹且恢复能力强的农作物。再次就是人工防雹,也就是干扰和破坏冰雹的形成,防止冰雹的生成。目前的方法就是利用高炮或者火箭把碘化银粉末与红磷的混合物送入冰雹云层,产生的冲击波可以使小水珠合并成大的水珠,从而形成雨滴降落到地面。

三、结束语

良好的气象条件是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和因素。对于目前的气候变化,气象灾害越来越频繁,因此气象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中的天气变化,重视极端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和生产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开始分析,从各项气候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着重分析了水、光照、温度这三个因素的影响,并根据水热协调,对我国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张海燕,张丹.湖南省怀化市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对农业生产决策与粮食计划制定的影响及作用[J].北京农业,2016(6).

第9篇:人工降雨的办法范文

1.新型城镇化对农村教育的作用

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农民的素质也即农民个人文化水平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呼唤着农村教育的发展。但是,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加速和交通的发达,大量的农民都不再愿意生活在农村,追求城镇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使得我国农村现在虽地广却人稀,目前,农村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弱妇孺,大量耕地荒废、闲置,农村的学校更是一片荒凉,学校班级合并现象已经习以为常了。优秀教师少之又少,更奇怪的一个现象是教师队伍“阴盛阳衰”,比如在江西九江市的某些农村中小学校,年轻漂亮、素质较高、工作稳定,昔日十分“抢手”的女教师,如今竟也越来越“愁嫁”了,农村学校女教师进入“剩女”的群体越来越多。这种现象有碍于农村师资力量的建设,倘若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将会使得以后的农村教师越来越少。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型城镇化速度过快,不利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2.农村教育对新型城镇化的反作用

农村教育科技文化事业要持续发展起来,需要新型城镇化的带动。反之,农村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对新型城镇化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农村教育能够让农民学习到发家致富的本领,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一旦发展起来,许多教师就会主动留在农村学校,教学硬件设施也会赶上城镇,农村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到那时农村学生一定不比城市学生差,农村的新型城镇化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6.27%,人口素质低,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2%,平均文化程度为4年,这种状况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沉重包袱。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因此,农民的素质提升尤为重要。当然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直接拨给农民钱或物质,不如教给他们生存的技能和信念,让农民自力更生,让农家孩子有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有了较好的学习环境,才有可能在农村出人才,才能发展好农村,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影响重大。

二、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农村教育资源供给面临的问题

凯恩斯认为需求创造供给,但是在农村教育中,即便有很多农村孩子和农民需要接受教育,农村这个特定环境存在的一些特定问题,也使需求决定供给定律不能成立。

1.农村教育供给“干涸”:资金投入不足,渠道单一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稳步前进,重城轻乡的倾向使农村教育资金投入虽有所增加,但是仍旧不够,并且投入渠道单一。除了政府每年对农村教育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以外,其他企事业单位、个体等,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支持方面相当少。总体上农村教育资金投入仍是以政府为绝对主体,各种渠道的发展状况也明显地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资金是农村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资金缺乏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师资和硬件的不足。近年来,许多农村学校出现了各种资金缺乏引发的问题,如桌椅自带或桌椅破旧,无厕所或厕所破旧,无饮用水设施及饮用水质量差,校舍危房率高等问题。还有一些农村学校由于严重缺钱,一个学校就只有一个老师,即校长。此外,农民培训资金投入也十分不足,也只有政府较少的投入,民间或企业对此基本不投入。没有足够资金的学校,就如没有水的鱼,最终干涸而死。

2.农村教育供给“贫血”:师资力量薄弱,素质偏低

农村教师的来源主要应是农村自己培育出来的和城市培育出来的优秀学生。然而,即便是农村学校自己培育出来的学生,愿意留在农村教书育人的大学生相当少。“人往高处走”,农村虽然空气新鲜、山清水秀,但还是难以抵挡城市生活的诱惑。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完备,包括医疗、教育、娱乐等,更重要的是城市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而且,农村教师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普遍不如城镇,就连许多本来待在农村的教师,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生存,不得不走出农村,走向城镇。另外,在许多农村学校里,存在一些民办和代课教师,即使公办教师也大都是民办和代课教师转正的,还有许多农村学校教师一人教多个学科的情况,农村的小学教学大都实行的是包班制,教师负担太重,因此,这些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再加上,严重缺乏英、体、美、音的教师,这些科目也就很难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长期在乡村学校工作,任务重,学习培训机会极少,知识老化、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再加上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学仍然还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传统模式。这些问题都亟待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缺少雄厚师资的农村教育,就如同贫血的人体,是病态的教育。

3.农村教育供给“缺土”:硬件设施落后,配套缺乏

由于缺乏资金,不仅教师数量和质量跟不上,而且硬件设施普遍落后于城镇。许多农村学校的设施还依旧是建校时的设施,经历多少年的风风雨雨,房屋多数已成了危房;经历了多少级学生,桌椅已经破旧不堪,许多学校开始实行学生上学自带桌椅了。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都是负债累累,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实现多媒体教学。有一个篮球场,对于农村的小孩来说,已经能够让他们很开心了。有的中学虽有实验室,但设施相当简陋,不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没有较好的硬件配套设施对于农村教育来说,就如同小树没了土壤,无法茁壮成长。

三、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农村教育资源供给增加的对策

1.“下雨”策略:增加农村教育供给资金

“干涸”的地方,最好的办法是“下雨”,来得直接且能够普及。那么,“雨”从何来?最好是多种方法“下雨”,比如自然的,又比如人工的。倘若把自然的“雨”,比做农民自己赚取的收入用于建设农村教育的资金(Mn)。那么,人工的“雨”,则是政府和其他渠道用于农村教育建设的资金(Ma)。(1)增加“自然雨(Mn)”策略。众所周知,自然雨在我们生活中是普遍的,但是雨下得也并不总是那么均等,有的地区多,有的地区少,但都是大自然本身提供给我们的水资源。而用于农村教育的资金也是如此,有的村庄的经济发展较富裕,再加上平时缴付的税费也较多,就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建设学校。因此,自给自足是最佳的状态,即自然而然就有足够的“雨水”滋润自己家园的教育事业。农村经济建设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Mn的主要来源之一。只有农村经济发展好了,农民的收入才能提高。一方面,农民口袋里有钱了,才可能用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子女教育及自己的培训中去,激发农民对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民丰衣足食,才会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家乡的教育事业。加强农村经济建设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其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相辅相成,农村教育发展对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深远,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此外,政府对农村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政府的规划、政府是否廉政、政府的投入等等。再则,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也影响重大,农业创新很有可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入。建设农村经济的方式方法多元,最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农村经济,才能带给农民更为丰厚的收益。(2)制造“人工雨(Ma)”策略。“人工降雨”是为那些不能自给自足的地区提供的,而目前在我国的农村大部分地方对于教育方面都不能自给自足,因此“人工降雨”显得尤为重要。大部分地方政府都采取了这个策略,采取这个策略的具体渠道主要有:一是政府直接增加资金投入。这也需要政府有足够的财力,否则也是爱莫能助。要增加政府收入,需要有城市经济的发展作为支撑,也就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部分用于资助农村;二是吸引民间资金。包括民间企业或个人借给、捐给农村教育的资金。目前我国贫富差距较大,我国统计局公布2013年的基尼系数为0.473,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有的企业或个人的财富惊人,若这些民间企业或个人能愿意借贷或捐赠部分资金给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雨水”将会更多、更滋润;三是引进海外资金。要引进外资注入农村经济,需要政府给予足够好的政策,比如每年给予相应补贴,减少投资繁杂手续等等,也需要大力宣传,有了海外资金的投入,农村教育会办得更为生龙活虎。

2.“补血”策略:增加农村教师的供给

目前,农村教育严重“贫血”,许多农村的年轻教师随着城镇化潮流奔向了城市,剩下的都是一些老教师,优秀教师少得可怜。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农村教育急需“补血”。(1)捆绑教育:增加T1。捆绑教育即定向培养农村教师。培养院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针对已填报志愿的定向生进行面试,然后对拟录取的定向生进行严格的联审,需要签订相关合约,确保定向师范毕业生毕业后,去农村乡镇及以下的中小学(幼儿园)任教。在合约中,可以设置减免大学学习的费用或进行学习补助;也可以设置适当降低高考或考研录取分数;或者对其父母就业、创业提供各种帮助;抑或对其子女以后进入教师行业放宽政策等等。运用这一系列策略将大学生“激励”到农村来执教,为农村教育增添师资。(2)改善农村教师薪资福利待遇:增加T2。农村师资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差,甚至有的教师为了生计还要倒贴的。政治经济学中提出个人劳动力的报酬至少要满足个人的生活最低需要、养家糊口的需要以及培训等的需要,否则劳动力没办法持续劳动,在此亦如此。由于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较差,很多优秀教师都奔向了城市,因此改善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是“补血”策略的重要方面。首要的是工资的提高。要使实际工资大致与城市里同工的平均实际工资相当,即“同工同酬”,不能过低;其次,福利的改善。福利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许多人就是为了较好的福利而选择一份工作。福利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五险一金、一次性房屋补贴等。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福利,例如帮助年轻教师解决婚姻大事,又如建设好农村的生活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等,也能受到优秀教师的青睐。而不是单纯改善表面的福利,农村还需要综合改善生活环境,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堪比城市,而且还有城市没有的山清水秀,以及无雾霾。将这些建设成农村独有的优势,让农村教师不仅愿意留在农村,而更为留在农村不断努力,形成良性循环。(3)城农交换教师:增加T3。要使师资力量壮大,渠道不能局限于生产优秀教师,还可以互换教师。让城市的优秀教师也来到农村教学,而农村教师也可以走出大山来到城里进行教学,不仅可以给农村学生带来优秀的教师,同时也为农村教师带来学习的榜样。而农村教师也可以走出大山前往城里进行教学,在城市里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向城里教师学习,学习更好的教学方法以及更优良的专业知识等等。通过这种互动,提升农村教学质量,壮大教学队伍。

3.“添土”策略:增加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