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城市建设的看法范文

对城市建设的看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城市建设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城市建设的看法

第1篇:对城市建设的看法范文

道路拥不拥堵?发条短信就能实时跟踪路况。不久以后,这样的场景将在杭州市民的生活中变为现实。

这是杭州中奥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奥科技)正在研发的智慧出行系统。作为一家有着多年公安行业信息化经验的公司,中奥科技在进行杭州市智能警务和智慧交通系统平台建设的同时,也利用这些数据,搭建可为老百姓服务的系统平台。

与其他城市不同,杭州市从前是以西湖为中心进行城市建设,随着发展的需要,城市发展中心逐渐转向钱塘江地区。这就使得整个杭州市的道路布局复杂了很多,搭建了很多桥梁和高架桥,在某些特别时段会出现经常性的大堵车。为此,政府在2011年专门出台了限行措施。与此同时,中奥科技承建了杭州市公安局和交警部门的智能卡口系统建设。这一系统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了道路车辆的限行禁行、实时监控、综合查询、轨迹跟踪等应用,为杭州市的交通管理、车辆查控、非现场执法、可视化指挥等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和应用支撑,提升了当地交通管理、治安管理和应急指挥管理水平。

据中奥科技总经理沈贝伦介绍,在杭州市智慧交通建设领域,中奥科技的卡口系统规模较大,影响也很广泛。“截至2012年底,我们已经累计完成了前端近2000台卡口和200多台高清监控设备建设,日均照片抓拍量月1000万张。”沈贝伦说。

在为交通管理提供支撑服务的同时,很多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通过卡口系统监控,我们能够掌握城中车辆流量和流向数据,从而也就掌握了路面的拥堵状况,我们想利用这些数据,开发一套路况监测系统,为老百姓的日常出行提供便利,也可以为杭州市的外来旅客提供帮助。”沈贝伦说。

中奥科技之所以能建设这样一个数据平台,与杭州市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设思路是息息相关的。在智慧城市建设问题上,杭州市政府的思路很开放。据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杨福颂介绍,智慧杭州建设要尽可能地引进民间资本,由政府集中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各个项目则分别交由不同的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

对此,沈贝伦表示,政府在城市建设上能有这样开放的心态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讲都是件好事。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单靠政府承担,毕竟资金有限,而由企业开发,则会按照市场化竞争原则,全力以赴充分利用资源,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无需承担财政风险。另一方面,由政府提供数据,也可以大大提高系统平台的客户服务满意度。

当前,各个城市纷纷布局智慧城市建设,一些专家对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也有不同的看法。有观点认为城市建设需要出台顶层设计,进行整体规划;另有观点表示,智慧城市应先行先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第2篇:对城市建设的看法范文

一、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首先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意合理发挥社会资金的作用,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利用民间资金和外资。其次是实行投资、建设和管理分离的体制,构建投融资平台。一方面政府授权对城市存量资产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以公司的存量资产为依托,代表政府作为城市建设投资融资主体,采取直接或间接等手段,进行项目融资。另外是加快重点项目的建设。加快以治理城市污染、改善城市交通、解决居民生活用水、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节约能源的项目的建设。

二、积极探索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在筹办和举办世博会的过程中,组建了很多临时机构,例如市政市容环保组与交通协调保障组,都有很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可在未来城市管理实践中借鉴。这些机构把涉及到城市管理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都组织到一个平台,共同研究问题,及时处理,提高了效率。“后世博时代”将这些临时机构行使的综合管理职能,归口到一个部门,进一步发挥“大部制”的协调和服务监督作用。在未来城市管理运行中,还将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我们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在城市管理中引入市场化、社会化机制。比如,在设施维护方面,要鼓励企业参与城市维护和管理,培育一批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和城市运营管理企业。

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问题

第3篇:对城市建设的看法范文

一、做大做强房地产业,使城市建设做到可持续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

从我们参观的伯明顿、纽约、夏威夷、西雅图、洛杉矶的城市建设来看,城市规划科学,建设独特,功能齐全,堪称世界一流。如纽约的一条海底隧道建成距今87周年,当时是让马车和小车通行,双向8车道,是纽约交通的咽喉,除维修以外,距今未建第二条,它却保证了交通的顺畅。美国的城市大到千万人,小到几千人,没有农民,只叫农业工人,但它是世界上粮食出口最多的国家。在城市的建设中,百年历史的房屋很少拆迁,老百姓仍安居其中。美国实现城乡一体化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其经验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城乡一体化的实现与房地产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我国把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为做大做强我国的房地产业提供了政策和法律的保障。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房地产业是大有作为的,而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又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科学规划,用法律的手段加以约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使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美国的城市规划是政府提方案,老百姓听证,议会做决定,没有议会的评审,是无法通过的,而我们做得比较粗放,并且随意性较大。这里就体现出我们的规划、建设、拆迁、开发缺乏法制监督,开发拆迁以及重复建设留下了一些遗留问题。

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野鸭在水中、在草地上与人悠闲同行,鸟儿在露天茶桌上与人共饮共食,这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情景留在了我们的视线和镜头之中。在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必须从长远考虑,科学规划。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着力打造特色城市,是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因此,城市规划要按照“城市发展必须超前规划,城市建设必须服从规划”的理念,使城市功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城市环境呈现“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景象,实现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树立民本思想,做好拆迁工作

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重点要看城市化水平,而现代城市这个人类载体的高速列车,必须要依靠高速的经济发展作为推动力。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国家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上,便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40%,人均GDP也突破了1000美元,因此,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快车道,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积的扩张将不可阻挡。我们经营城市就是提高城市化水平,要提高城市化水平,就必须搞好城市建设。城市建设要靠房地产业的推动,而房地产开发的重点及难点就是拆迁。我们从事拆迁工作的同仁,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拆迁工作搞好了,该项目或工程就完成了50%-70%,这也是学者、法学专家共同的看法。旧城改造与拆迁,新城建设与拆迁,我觉得其补偿应该高于当地市场价。拆迁对于被拆迁人是一种被动式房地产转让行为,只有让利于被拆迁人,才有利于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据美国相关领域人士介绍,国家公益事业的拆迁,只要是规划了的,具有强制性,但价格均高于市场价。凡是开发企业就必须与拆迁移民协商。

四、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与房地产业以及拆迁中的相关法规政策

城市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筹措城市建设资金也是一个难题。美国华盛顿州的伯明顿市,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市以及其他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也仍然制定了许多的优惠政策,包括税费减免、土地置换、招商引资,更何况我国。在我国的城市开发建设中,在本已收取的土地城建配套等相关税费中用于城市建设的比例是相当少的。在美国华盛顿州的一个郡,仅15万人口,但财政支出却高达25亿美元。这些钱作什么用?除了支付公务员工资和其他公益事业投入外,就是城市建设和环保的投入。

第4篇:对城市建设的看法范文

独树一帜的建设理念和模式

作为《“智慧唐山”建设总体规划》的主要起草者和智慧唐山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李技对于智慧城市有着独到而深刻的理解。从2009年到2012年,他和他的团队成功将唐山暨曹妃甸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打造成全国两化融合试验区中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唐山的信息化推进工作更是风生水起,生机盎然。据悉,目前《智慧唐山建设总体规划(2012-2020)》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并得到市政府的正式批准;智慧唐山建设首批50个项目即将面向社会公布实施;相关项目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都在加紧制定和完善之中;智慧唐山工程技术中心、唐山市智慧产业孵基地、智慧产业联盟建设和战略合作伙伴的对接洽谈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运作之中。“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营造环境、激活市场、聚合资源、创新推进”等一些崭新的理念和运作构想正在这里一步一步探索和实施,应该说,唐山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在按照自己特有的模式和路径扎实地向前推进,并在起步伊始就得到了众多业内专家和知名IT服务商的认可和关注。

事实上,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智慧城市,最近几年,李技和团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调研、收集分析各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国内外知名服务商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从而比较系统地掌握了目前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现状和主要趋势,也逐步形成了他们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独特理解和把握。

避免“五大误区”

在李技看来,目前我国一些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存在五大误区:

一是对智慧城市的概念理解不够完善。国内一些城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缺乏对概念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表现为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建设与区域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衔接不紧,针对性不强,或者干脆是两张皮,让人感觉是在为了智慧而智慧,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二是缺乏顶层设计的规划和建设理念。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时,都是从信息化手段在某个行业的简单应用做起,例如智慧旅游、智慧交通等。这种从行业和底层应用做起的模式,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就是从一开始大家就都是在竖“烟囱”,产生一个个彼此割裂的信息孤岛。虽然起初某个行业可能做的很好,但未来随着行业的增加,势必会面临整合的难题。因此,李技认为,在先进技术服务模式比较成熟的情况下,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考虑发挥后发优势,从顶层设计和公共平台体系搭建做起。因为现有的由底层应用入手的建设方式,虽然短时间内见效快,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整合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等问题。”

三是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主体定位模糊。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和问题。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主体一般可分为五个层面:最上面一层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他们属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引导者、推动者、监管者和环境的营造者;第二层是总集成商,他们的职能是依据政府提出的规划和需求,设计建设方案,整合相关厂商的技术和产品资源,搭建顶层框架体系,并负责智慧城市主体运营;第三层是网络提供商,包括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等,他们的角色是提供网络和功能平台;第四层是面向各行业的提供特色解决服务方案的ISV;第五层是各企业以及个人用户。这五类主体成分构成了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应用的完整体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相互不可替代。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存在第二层也就是总集成商严重缺乏的现实情况,于是,各地往往由政府或者电信运营商代替总集成商的较色进行建设和运营,有的地方甚至在用ISV作为总集成商使用。这样做的结果,混淆了各主体的职能定位和技术特长,也注定是不可持续发展的。

四是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投入的误区。很多人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对于政府而言,是一件高投入、花大钱的事情,但事实上,政府更大的作用在于制定规划、引导和撬动市场、制定政策、完善标准、营造环境。除在和建设运营初期投入一些必要的引导启动资金以及在个别公共服务领域可能存在一些购买服务的资金投入外,其余都应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去推进实施,政府根本没必要去投入大量的资金。

五是智慧城市建设管理体制不理顺。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单位的系统工程,究竟该由哪个部门去发起和推进?地方主管部门的作用又该如何发挥?在这方面不仅全国各地的情况差异很大,即使在国家层面上也亟待进一步明确和理顺。在李技看来,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应该逐步建立由各级政府直接领导、政府信息化管理部门统筹推进,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体制机制。

六大支撑体系

除了这五个误区之外,李技也对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支撑体系进行了归纳和思考。他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至少需要建立和完善六大体系。

一是规划设计体系。包括智慧城市建设总体建设规划(宏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方案(中观),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微观)等三大系列。二是建设管理体系。包括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管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中,如何进行各环节的分工和各单位的协同体质机制建设等。三是技术标准体系。着眼于智慧城市各个系统之间的功能协同和资源整合,从建设初期,就应对整体框架和各大功能平台的建设技术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四是项目建设体系。要根据顶层设计方案,结合实际的功能需求,提前谋划设计出自上而下的项目建设体系,梳理好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分出轻重缓急,科学统筹地分批、分步加以推进。五是评测评估体系。六是社会服务体系。

“这六个体系共同构成了整个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体系,想要靠单独一两个体系来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是行不通的。”李技分析说。

在潜心思考研究智慧城市理论和体系的同时,李技结合自己的理解设计了唐山智慧城市建设总体结构图。在李技所展示的结构图中,记者看到,他不仅对智慧城市中的各个参与方的职责、功能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而且在其中也为各参与主体设计描绘出了清晰的商业运营模式。在这一结构中,政府更多的起到的是引导和监管作用,而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留给了企业和服务商。也正因如此,这张结构图一经公布,就引起了众多知名IT服务商的关注,纷纷表示希望能参与到唐山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之中。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

对于目前国内一些城市一窝蜂似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李技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之前,一定要搞清楚为什么做智慧城市,这一点十分重要。而唐山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可以用六个字来简单概括,那就是“强政、兴业、惠民”。

李技解释说,所谓“强政”,就是要通过智慧政务系统的搭建和应用,让政府的部门行政服务效率更高,更加公开透明,对百姓的服务更加便捷、细致和周到。所谓“兴业”指的是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拉动以信息服务业为核心的智慧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唐山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另一方面,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施全产业链要素的整合服务,最大程度地降低现有优势产业的生产要素供应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增强传统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智慧唐山的建设,不但要谋求促进唐山产业结构的优化,更要追求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惠民"则是通过智慧唐山建设,让唐山市的老百姓更快、更多地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好处。

以兴业为例,李技为记者算了两笔账。一是通过智慧唐山各种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保守计算,在未来两到三年内有望聚合超过1000个信息化服务项目,按平均每年每项实现1000万的营业收入计算,可以实现100亿元的业务收入,加上对其他相关产业的拉动,至少可带动全市信息产业主营业收入翻两番。二是根据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的追踪统计,通过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大多企业都实现了15%-20%以上的业务增长。唐山市目前的工业增加值是4000多亿元,也就是说,通过智慧产业体系的构建,如果按每家企业平均带动增长10%计算,唐山就有望新增加400亿元以上的GDP。

第5篇:对城市建设的看法范文

一、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城建档案是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它是我们了解和认识一座城市的最基本最原始的素材,同时也是分析城市发展趋势的基本依据。城建档案作为城市建设的真实记录,蕴含着大量的城建信息,这些信息直接支撑着城市的运转,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与宝贵资源,是政府决策的极为重要的依据,它在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建档案为人们提供了解城市、认识城市、分析城市发展建设规律的原始材料,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科研、编修史志等项工作的重要依据。没有城建档案,就没有城市建设的历史记载,也就没有对城市发展历史的了解;没有完整齐全的城建档案做参考,就不可能做好城市建设工作;没有完整、准确、系统的城建档案,城市建设施工就会无的放矢,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在城市的建设规划中城建档案显示出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城建档案可以提供重要的历史资料和有效的数据;在城市管理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城建档案可以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防护和维修等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资料;完整准确的城建档案可以在解决土地纠纷、产权纠纷等问题中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是不可缺少的佐证材料;城建档案还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整合资源、传承历史、服务未来的作用。城建档案材料中记录着非常多的极其复杂的信息材料和数据,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信息数据有效地利用起来,对其进行系统的开发,就能够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二、做好城建档案开发利用的路径选择

(一)大力向社会宣传城建档案利用的重要性。要让城建档案被更多的人所认识,被更多的人所利用,就必须采取多种渠道,积极、主动地开展宣传,宣传档案利用已取得的成果,展示馆藏档案的魅力,提高和强化全社会档案利用的意识,使全社会都能重视档案利用,从而变“等客上门”为“引客上门”。要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新兴媒体等主流媒体进行广泛性宣传,把服务形象、馆藏内容、查阅手续等告诉大家,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自己所需要的城建档案信息要到哪里查、如何查询、查询需要何种手续等利用常识,真正使城建档案为利用者维护自己的权益发挥作用,吸引人们更好地利用档案,使城建档案由“死档案”变为“活信息”,更好地满足社会的迫切需要。

(二)不断丰富城建档案馆的馆藏量。城建档案是城建档案开发利用的基础,丰富的馆藏可以为城建档案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要丰富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量,就必须对城建档案进行全面的收集工作,保证城建档案齐全、完整。在保证正常城建档案接收工作的同时,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其他城建档案的征集工作。对于部分重点城建工程而言,可以选择全程跟踪的办法,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完整的收集,从而让城建档案信息的原始积累更加丰富,最大限度地为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三)改变城建档案开发利用的技术手段。在当今时代,新形势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新形势,必须要转变思想,依靠科学技术手段开发利用城建档案,实现城建档案开发利用的信息化。应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来管理城建档案,改变我们传统、落后的手工检索和管理方式;要把城建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材料,即优质工程、特色工程档案加入档案信息互联网,让利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自由选择、充分利用,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的充分共享;采取数字化的方式实现城建档案开发利用的信息化,很多城建档案材料都可以使用数字设备如扫描仪、照相机等进行数字化。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城建档案进行开发利用,可以提高服务效率,推动城建档案开发利用的深入开展。

第6篇:对城市建设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执法;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建设执法政治思想工作的必要性

其一,这是完善城建执法工作的需要。城市建设执法是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日常行政的一个窗口。在日常执法工作中能否坚持政治思想建设不松懈和确保政治思想工作发挥效力,直接关系到城建执法的工作路线、执法路线的正确性,是城建部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掉以轻心的头等大事。

其二,这是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的需要。执法人员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的一些行为被广大媒体斥为“暴力执法”,城建工作人员暴力执法的事例屡见不鲜,极大地影响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大量的调查表明,广大群众对现阶段城市建设工作的调查结果为:百分之三十的人认为“执法较好”、百分之二十二的人认为当前执法工作“一般”、百分之四十八的人认为“总体上还行,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1]这说明在广大群众心中,城建执法工作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其三,这是构建和谐城建的需要。和谐社会是由无数个和谐城市组成的,作为政府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手段,就需要加强城建执法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文明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城建执法的政治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思想工作方式陈旧

旧有的政治思想工作方式单调而呆板,一般是在某个固定的时间地点有规律地以程式化教条化的说教对工作人员进行填鸭式的集中说教。这样的政治思想工作方式一方面枯燥乏味,照本宣科的工作方式在听者看来毫不新鲜,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人有些以敷衍的态度完成说教,并不在乎听者有没有听,听了多少,在思想工作完成后让听者交几篇心得体会就算完事,甚至对所收集的心得体会并未细细研究,找不出每位工作人员的思想缺陷。特别是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不断增加,传统老旧的工作方式不能对听者形成较大的触动,政治思想工作无疑是失败的。

(二)对政治思想工作重视不足

城市建设执法工作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行政工作,长期以来城建执法工作的焦点一直在业务和自身职能上,对政治思想工作有着轻视的看法。随着城建执法队伍规模的扩大,整个城建系统内部思想不统一、价值观混乱,容易造成工作上的种种失误,因而要加强对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视。政治思想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工作方式只会让整个城建系统对政治思想工作产生可有可无的轻视思想,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度来保证和推动政治思想工作的具体落实和实施。

(三)未意识到城建队伍内部结构问题

一方面,在干部队伍中,有些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的政工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之前并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也不向有经验的政工请教学习,有经验的政工也不主动为其传授方法,这样容易出现政治思想工作中心不统一、工作重点多样,不能形成统一的意见看法。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适应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的需要,城建执法队伍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新进的城建执法人员思想观念开放、有活力、富有创造力、工作劲头足,但价值观、经验、思想素质等参差不齐,与系统内老同志在思想上存在较大的分歧。而系统内老同志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在思想上较能形成一致,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他们在思想上也有着不同的分歧。如何处理新同志和老同志的思想上的分歧,使整个系统统一思想,和谐发展,是新时期政工需要解决的最棘手的问题。

三、新时期加强城建执法的政治思想工作的措施

建立明确的政治思想工作制度

思想政治工作是贯穿政府所有工作的一根“红线”,在经济高速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要着重调动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执法队伍打造成一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文明执法队伍,必须将政治思想工作形成一整套的制度。[2]一方面,明确责任分工,政治思想工作不是个人的工作,也不仅仅是各个党支部的工作,同时也是工会、团组织的工作,明确各方面的负责人和负责内容,形成相应的工作问责制度,哪里出了问题就追究相应支部的责任,必须明确什么时候谁来做政治思想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将政治思想工作纳入绩效管理考核中,将能否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样,一方面形成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一方面对其工作进行监督。

工作手段多样化

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工作手段的多样化。对职工的年龄层次、阅历和数量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针对较年轻职工的思维活跃、敢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主动性和主体意识强的特点,坚持运用当下他们较关心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这样的“小载体”来讲出大道理,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对年长的职工也要换位思考,将现在的执法实际结合到他们年轻时所处的年代进行感同身受的劝导和谈心。[3]

发挥领导的核心带头作用。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同职工对话、谈心,了解职工思想特点,对进步的正确的思想进行毫不吝啬的口头表扬,对错误的思想要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进行突破解决,尽力从他们最容易接受的角度纠正他们的不当思想。在职工遇到问题时主动关心,在职工反映问题时耐心倾听,使职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发挥典型人物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树立典型,将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进行广泛宣传,最好在系统内部找出典型,抓典型建设,让职工感受到优秀工作者的优良作风,以模范的行动来告诉广大执法工作者正确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使内部形成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

四、结语

无论在历史的任何时期,思想上的统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城建执法工作是政府的脸面,要通过改善城建执法工作能够树立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建立一支强力有序、高效文明的城建执法队伍,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城建执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进行,促进城建执法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翁小成.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构建和谐城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8):232-235;

第7篇:对城市建设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园林绿化;城市建设;问题;对策

近几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步伐一直在加快,科学发展观的贯彻执行也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指路明灯。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园林绿化及养护管理问题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宏观层面上,这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建设中的体现;微观层面上,这也是广大城市市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一种追求。目前,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工作日趋成熟,但仍然存在许多显而易见的问题,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解决。下面,笔者针对城市建设中的园林绿化养护问题及相关解决对策提出自己的看法。

1园林绿化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1.1政府对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缺乏重视在整个城市建设规划中,园林绿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与前期的方案设计以及城市建设的施工阶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园林绿化工作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园林建成后的养护管理阶段却鲜有人问津。园林中的绿色植物在后期由于缺乏足够的养护管理面临着枯萎,死亡的风险,预期的绿化效果大打折扣。1.2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市民园林绿化养护意识有待提高政府加大城市的园林绿化工作是出于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目的,是对市民的一项福利。然而,现实当中人们存在随意折枝、摘花,践踏草地等情况,更有严重的,为图自己方便将公共绿地变成自己的菜地或小花园,在草坪上停车,搭建其他建筑物的现象也屡见不鲜。1.3资金使用不恰当,绿化养护工作经费不足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未落实到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所需经费不够用。一方面,政府本身对园林养护工作的不重视导致资金缺乏,不能及时发放;另一方面,资金总量分配比例不恰当,前期园林绿化建设阶段占用大量资金,后期养护管理阶段自然资金不足。因此造成园林养护工作者数量稀少,养护设备落后,绿化效果不明显。1.4未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机制显著的管理效果离不开一套成熟完善的管理机制。现阶段,各城市的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之所以如此混乱没有明显效果主要是因为各政府负责部门还没有建立一套专门针对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科学管理机制,大多数只是凭感觉做事,凭经验做事。1.5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差在实际的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中,出于工作一线的养护人员是整个绿化养护工作的关键。但这些养护人员大多数是政府或相关管理人员临时外聘的短期工,而且其中绝大多数是没有文化的农民工。他们只是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开始上岗工作,甚至完全不培训,跟着几个老人现学现干。他们只懂得一些简单的修剪和栽种,至于植物造型,施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等工作几乎一窍不通。所以,这很容易造成一些绿色植物的死亡。当然,最主要的是缺乏专业素质也就意味着园林景观造型差,美感差,使整个城市的园林绿化缺乏创新。

2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问题的对策

2.1政府加强对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视政府应当出台针对园林养护工作的政策法规,从法律层面规范园林养护工作,为园林养护提供法律基础。由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园林养护,广泛实行园林养护领导责任制度,片区落实问责到人。2.2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绿化养护意识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巨大且快捷的信息传递为良好意识的宣传和良好风尚的养成提供了绝佳载体。要依托各种载体,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广泛的绿化养护意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绿化养护意识。2.3加大对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充足的经费支持是做好绿化养护工作的物质保证。政府应当设立针对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专项资金,加大对绿化养护的资金投入,将绿化区域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等级,按照等级不同划拨不同的养护资金,切实保证资金能够用到绿化养护上来。2.4完善绿化养护管理机制一个好的管理机制是做好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要深化绿化养护管理机制改革,把竞争机制引入养护工作中来,开展有效的绩效考核,要优胜劣汰,对于考核不合格、管理不到位的养护单位要坚决淘汰;要制定优化合理的标准化日常流程,在养护单位之间形成养护得力、竞争上游的良好氛围。2.5加大先进技术的研发、引进力度,培养专业人才先进的技术是做好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在加大科研投入,积极研发新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使用;加大对养护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强养护管理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养护队伍,为做好养护工作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3结语

总之,优美的绿化环境是每一个生活在社会单元里的人们的向往,它是每一个园林养护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做好园林养护工作是每一个养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每一个社会大众的义务,每一个养护工作者都应该在出色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探求养护工作的新模式,追求养护工作新境界。

参考文献

[1]蔡力伟.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园艺与种苗,2014,01:34-36+40.

[2]傅秋红.厦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市场化现状分析与对策[J].现代园艺,2013,20:201-202.

第8篇:对城市建设的看法范文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作为此次全体拆迁户和购楼户的一名代表在此发言。我叫,今年岁,家住街号,属于这次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的拆迁对象,作为被拆迁户中的一员,就这次拆迁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芦台农场建场至今已有63个年头了,我在这片土地上也生活了年,是个地地道道的芦农人,和大家经历了、见证了芦台农场的辉煌与衰落,也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奋斗、挺过农场面临的种种难关,饱含着多少的汗水、泪水和欢笑。

自从成立芦台经济开发区以来,在党工委、管委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下,开发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特别是城区建设面貌焕然一新。盛世大道、天通美域、幸福广场、世纪华联超市无不印证着芦台的崛起,正阔步向“生态、低碳、智慧、宜居”芦台第四代产业新城迈进。

目前开发区以成功实现扩区,完成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等各项规划编制,表现了党工委管委会推进芦台城市建设的巨大决心。科学规划,对将来的居住和商业区作了合理的安排,增加了绿化面积,改善了居住环境,拓宽了道路,方便了群众的交通出行,开辟了新的商业街,带动了开发区经济的繁荣发展,是一项惠民利民的重大工程。

几十年来,我一直住在老房子里。这里基础设施条件差,房屋大多破旧不堪,而且,由于房屋密度大,许多房子终年不见阳光、阴暗潮湿,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较差。许多住户都在唐山、宁河、塘沽买楼房住。另外,棚户区内排水和消防等公用设施较差,道路狭窄不畅,多为小胡同、一人巷,房屋连片,如果遇到重大的雨雪灾害或者火灾,后果不堪设想。作为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我多年来最大的愿望就是政府能对棚户区进行彻底的改造,让我们也能住上新房,并生活在干净、整洁、绿化、美化的新环境中,从而切身感受到芦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带给我们实实在在的好处。

现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终于启动了这项惠民利民工程,这是我们广大居民盼望已久的大好事。房屋征收拆迁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也是一件涉及面广、量大,工作千头万绪的难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但这是我们建设“和谐芦台”的必经之路。在拆迁改造动员的前期工作中,拆迁办的额工作人员多次到我家宣传相关拆迁安置的政策和补偿方案,听取我们对拆迁工作的建议及焦点问题的咨询,体现了政府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惠民拆迁、平安拆迁的宗旨,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伤害,让人民群众在拆迁中得到实惠。属于芦台的明天终于来临,幸福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在此,我感谢政府的关心,同时号召我们广大居民积极拥护和支持政府做出的这项重大决定。

第9篇:对城市建设的看法范文

源汇区建设和环境保护局柳海摘要:城市是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我们栖身生存的家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同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城市建设捷报频传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认真总结和反思的问题。本文从漯河市的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等方面出发,指出了城市建设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看法。

关键词:漯河市城市建设土地利用

河南省地处中原,经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的城市土地密集区。该区域土地和人口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和总人口的35.3和40.3。20__年,该区域GDP和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的53.9和48.7。为此,河南省将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漯河市地处中原城市群的尖端,其区位和经济等因素对整个城市群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而,研究漯河市的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漯河市建市18年来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年来,城市建设的步伐还在不断加快。但目前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以及人口的急剧膨胀,用地紧张,城市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急待研究解决,以推动城市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1.漯河市概况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豫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东部边缘,豫中中小城市群的中心。该市东西长约76千米,南北宽约65千米,总面积为2693平方千米,总体地势是西高东低,北距省会郑州128公里。沙颖河、汾阳河和洪汝河水系横贯全境,其中沙、澧河在市区交汇后的沙河属淮河较大支流。漯河市是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市,辖舞阳县、郾城县、临颖县和源汇区,是河南省中部中小城市群的中心,1989年经省政府批准为河南省内陆开放城市。经过18年的建设和发展,漯河市已经成为以食品加工为特色的中小城市。

2.存在的问题

2.1用地过多重视平面扩张,轻内部挖潜

“重平面扩张,轻内部挖潜”这是我国城市发展上易犯的共性错误。平面扩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扩张到一定程度后,必须要注意内部挖潜。平面的过度扩张,直接导致两个不良后果:一是大量的耕地被占用,使人地矛盾更加突出;二是忽视了旧城区的改造开发,存量土地难以盘活。在同一城市,形成了现代与落后相对应的一面:城区新楼房林立,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而内部旧城区却建筑密度大,街道狭窄,房屋年久失修,土地利用效率偏低。当然,这种现象对漯河市来讲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观,但该市的东大街、大新街等局部地区仍不乏有此类现象,旧城改造的力度仍需加大。

2.2人口压力巨大,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土地资源不足虽是我国当前资源状况的共同特点,但它在平原地区却更为突出和严峻。20__年底,漯河市人口248万人,总面积269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67千公顷,平均人口密度906人/平方千米,高于河南省东部平原30%,约相当于河南省人口密度的1.8倍,全国人口密度的7倍;人均耕地0.067公顷。全市未利用土地266.67公顷,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8%,实质上,此类土地是耕地中用于耕作活动的田坎,并非严格意义上可以再开发利用的空闲荒地。因此,漯河市土地开发利用率远高于河南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属于基本上“无地可开”的高强度开发地区。

2.3现代化进程加速,建没用地需求与农业用地保护矛盾尖锐

城市化任务艰巨,城镇建设用地需求旺盛。交通绿地等基础建设项目升级扩建用地迅速增加,不仅直接占用农业用地,而且拉动建材市场,造成砖瓦窑、挖沙不断增加,又毁坏耕地。最新的一轮规划调查显示,全市城镇建设用量48.53公顷,占全部土地面积的10.36,而居住在城镇的人口约46.67万人,占全部人口的19.04%,远低于河南省和全国城市化平均水平(30%)。全市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53%,三产结构比为24:53:23,即基本上处于工业化加速上升阶段,农业比重较大,服务行业有待进一步发展。所以,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任重道远。这势必带来各项建设用地需求的大量增长,对农用地保护,特别是城镇周边耕地保护产生巨大压力。

2.4功能布局较混乱,空间结构不当

布局混杂必然造成相互功能的干扰,从而影响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也给居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漯河市目前共有公园绿地24个,其中9个位于内环以内,为绿地总面积的30%,然而却要供全市市区总人口的80%的市民享用。另外中心城区工业布局也极不合理,工厂与居民区混杂分布.据统计,在中心城区7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约集中了全市45%的工厂.日前仍有20%的工业用地与居民住宅交错分布。由于工厂零星分布,缺乏集聚效应.并且又占据市中心的黄金地段,不能充分利用城市土地的级差效益,导致了土地的低效率使用。由此而生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使人居环境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上。

2.5农村人口外移,“空心村”现象明显

农村居民点是几百年来农民长期自然会聚修建而成的固定居所。历史上,一般也都有没有经过系统规划。因而形成了居民点内宅院布局散乱,沟、塘、坑或空闲地穿插分布,而且面积形状差异显著。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农民的居住要求提升,使老村外部边缘或沿干道新批宅院、新建住房增多原有宅院废弃闲置。大部分村庄逐步形成了“中心闲散地、边缘新房子”的“空心村”景象。个别村庄甚至整体拆迁新建,形成“村外村”。据漯河市三县调查,空心村整理可新增加有效土地面积2200多公顷。这是漯河市土地整理巨大的潜力,也是今后平原区新增有效土地利用面积的重要来源。

3.经验与举措

3.1科学规划城市,合理利用土地

必须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科学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供给总量,大力挖掘城市土地经济供给的潜力。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城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的龙头。在编制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体现供给能力对需求的制约和引导,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指导思想,合理确定各项用地规模,发挥城市的全局控制性作用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一经批准,城市内其它专业规划必须无条件服从和执行,其用地规模和布局不得突破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规定的各项用地控制指标。在规划布局上,近期行为要与远期目标相结合。在规划中要把近期项目用地纳入远期规划当中,严格控制年度用地计划。要注重土地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坚决制止不按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乱占滥用土地的违法行为。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要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同时,实施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3.2加快旧城改造,挖掘城市土地潜力

老城区往往基础设施欠缺较多,与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步伐不相适应,容易被人们所忽视。1990年以来,漯河市积极加快旧城改造步伐,不仅使城市凝聚力和辐射力得到加强,而且避免了城市建设再铺新摊子,节约了大量土地。放开市场,多方筹资,加快旧城改造步伐。一是全面放开建设市场,不分所有制性质和地域界限,凡遵守建设市场管理规定的,均可参与房地产开发业务和承揽建设任务。二是对重点开发地块和建设工程实行公开招标,平等竞争。三是积极招商引资,采取外引内联、独资或合资等形式推动旧城改造,加快房地产开发。四是按照“谁受益,谁投资,谁建设,谁拆迁”的原则,鼓励、支持单位参与旧城改造。

3.3以人为本,提高居民整体素质

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经济能够促进科技的发展,科技进步反过来又能加快经济的发展,无论经济与科技的发展都又离不开人才。能否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是评价城市现代化的准则。因此,以人为本是推进漯河市城市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以人为本,必须要舍得在人的教育上花力气,努力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广大市民为投身漯河市城市建设的知识水平、工作积极性,以及维护好环境好秩序的自觉性。

3.4采取措施,提高城市竞争力

要提高城市竞争力:一是要塑造重点产业的竞争优势。就我市来讲,当前能够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仍是食品产业,因此,应采取倾斜政策,扶持其更快发展,保持并提升双汇、南街、奥的利等明牌企业,名牌产品在国际、国内的市场占有位置,从而带动整个食品行业的更快发展。二是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根据我市的情况,更多是具有劳动力和农副产品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要充分地应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同时要应用自身的比较优势,来积极地着力塑造、吸引、积累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不断提升其比较优势。三是应大力推进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我市的信息化进程,塑造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工作环境。四是扩大对外开放,通过学习和交流不断实现创新。要重视与国内外地区间的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的知名度,促进我市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7]。

3.5积极鼓励投资与消费,努力扩大需求

一是认真抓好市里已出台的各项鼓励投资与消费,扩大需求的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二是加强城市管理,加大城市经营力度,让更多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多元化,做到谁投资、谁受益。三是利用漯河的区位优势,吸引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工商企业,来漯建立批发市场及直销、连锁商店,使我市不仅是一般工业品与农业副产品集散地,也要成为高档工业品与优质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扩大城市的带动及辐射能力。四是落实社会保障方面的各项政策,增加就业岗位,搞好税费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购买能力。五是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搞活农村市场,活跃农村经济,提高县域经济占全市CDP的比重。六是努力增加经济总量,提高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我市在郑州以南、武汉以北城市群中的中心地位。增强吸引力,建设新漯河,实现新跨越,打造新形象。

4.结论

本文在了解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土地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我国一些城市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经验,分析了当前漯河市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漯河市城市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对漯河市城市建设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城市土地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潭英王军才.漯河市十年辉煌(1986-1996).1998.(3):23-38

2.王平.扎实推进中原城市群发展(N).河南日报20__.12.23

3.朱铁臻.城市化及城市土地合理利用问题初探.国土开发与整治.1993.(6):21-23

4.王国强.河南省城市存量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__.(9):17-21

5.姚士谋朱振国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合理利用问题.南京土地.1999.(7):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