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工降雨利弊范文

人工降雨利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工降雨利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工降雨利弊

第1篇:人工降雨利弊范文

一、对农业气象服务的概述

农业气象部门是一个面向社会和公众的服务部门,气象服务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农业服务。目前,我国的现代农业气象部门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并逐渐得到发展。农业气象部门服务的机构分为国家、省、地、县四级;服务对象以农业为主,但也为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服务;服务的目的是预防灾害、农业稳产增收、改善生态环境。

二、农业气象服务的内容

1.提供天气预报以及预防灾害性天气的措施

为农业部门以及农民提供每天的天气状况,并对旱、涝、低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进行短、中、长期的报道,从而使农民做好提前的防范。同时根据所研究的成果,给农民提供一些预防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和技术,帮助农民度过灾害。

2.对农业进行气象监测,提供农业生产管理意见

农业气象监测主要是通过使用卫星遥感,依据地面农业气象网数据,从而对农作物、灾情、土壤水分、气候条件等进行检测,总结预测信息并对气象条件的利弊进行分析,从而为农民提出农业生产管理意见。

3.实行人工降雨及防雹措施

农业生产中,会时常遇见干旱或降雹天气,为了减少干旱和雹子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造成的影响,农业气象部门会进行人工增雨飞行作业以及人工防雹作业,从而将灾害降低。

4.开展森林火险检测

通过利用气象卫星对森林、草原火情进行检测,从而提前制定防范措施,对森林、草原等火灾进行预防。

5.改善生态环境

天气气候条件对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农业气象部门一边提供气候环境变化资料,一边对生态环境进行检测,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前提,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农业气象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服务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更高质量、更便捷的农业气象服务来满足它们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气象部门所提供的还是常规的农业气象服务,而且农业气象情报服务的形式是单一的。这不但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农业生产的多样化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因此,要对农业气象服务部门的观测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并根据当地种植的特色和需要,开展气象服务内容,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时效。

2.基础设施差,专业技术人员短缺

农业气象服务部门之所以不能满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设施差、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基础设施差主要表现在检测仪器陈旧,现代化程度低,而且观测手段和方法有待提高,在资料处理上效率低,还主要靠手工操作,技术更新慢。对于气象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却呈现出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现象,且人员知识老化。由此可见,气象服务部门的基础设施以及工作人员方面急需调整。

3. 拓展服务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现阶段看,我国农业气象服务部门中的农业气象和遥感业务服务领域扩展的空间较广阔,但是在扩展服务领域时却遇到了很多问题,一是设计的总体方案与将要实施的方案出现差异,低水平重复较多。二是综合性项目没有得到统一的部署和安排。三是气象服务信息化工作滞后。

四、促进农业气象服务发展的措施与趋势

1.扩宽农业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为了加强农业气象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服务的时效性、准确性和覆盖面,并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加强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高附加值的“名、优、特、新”农产品的服务措施。而且还要加大对县、乡、镇等基层对象的服务,为其提供精细的气象信息产品。同时,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充分发挥通信技术的快速便的特点,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

2. 开发应用“3S”技术

所谓的“3S”技术系统主要由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EOS/M0DDIS 资料处理系统(RS)三种技术系统组成。逐渐开发应用此项技术,将会使我国农业气象部门获得更好地服务效益。

3.建立农业气候资源示范基地,提高气象服务能力

逐渐建立农业气候资源示范基地,并对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等农业的气象进行科学研究,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及时的、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提高气象服务的能力。

第2篇:人工降雨利弊范文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物理化学又称理论化学,是本科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理论基础课程,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同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再加上学科的迅速发展,以及教学改革后教学学时数的减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传授更多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要求[1]。在这种现状下,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将抽象、枯燥的物理化学变得生动有趣?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将物理化学这门课程内容讲深、讲透?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作者通过自己多年来对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总结出有助于物理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1.上好物理化学第一节课

绪论是物理化学课程的第一节课,它对于引导学生入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2]。教学内容包括:(1)简单介绍物理化学课程的发展历史,包括介绍对物理化学学科产生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以及一些国内外以物理化学名称命名的期刊。例如中国化学学会主办的《物理化学学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主办的《催化学报》等,使学生对这门课有个全面认识,同时对开阔视野,提高科研能力有很大帮助。(2)介绍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性,绪论介绍中就向学生阐明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性、特殊性,以及课程内容和特点,在学生头脑里建立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结构,从宏观上把握物理化学研究对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介绍本学科的最新成就及发展前景。如2010年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石墨烯的发现,由于其独特的单原子结构,室温下传递电子的性质比已知导体都快,被认为是引发电子工业革命的重要材料。通过列举事例,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前沿科学,增强学生对现代科研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知识的趣味性是主动学习的推动力。物理化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性强、抽象而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明确所学的知识并不是空洞的理论,是可以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服务的,从而调动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3]。例如,在学习热力学第二定律时举例制冷机,从而说明热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不留下任何变化;在讲化学热力学时,可以解释人穿冰刀滑冰非常顺畅的原因;讲不挥发性溶质稀溶液的依数性时,结合三鹿婴幼儿奶粉添加的三聚氰胺事件;在讲渗透压时可以解释口渴时为什么不能喝海水?另外夏天食物容易变质、玻璃管中水呈凹面、小液滴呈球形、人工降雨、农民锄地既能锄草又能防止水分蒸发、冬天在路面上撒盐可以防冻、做炖菜时加盐可以快熟、城市晚上美丽的霓虹灯等现象都可以从物理化学原理中找到相应的答案。通过结合日常生活现象讲解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原理的理解与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觉得物理化学的原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非遥不可及,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与学产生共鸣。

3.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学习方法

物理化学概念抽象,知识点多,看似凌乱,但是它们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学生作为初学者,暂且还不能够掌握这个教材的全局,还不能理清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学习方法。(1)正确对待数学推导。由于物理化学概念抽象,公式繁多,使用条件苛刻,因而在学习中应当让学生一定要深入了解公式、概念之间的联系,学会自己推导公式,掌握其来龙去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同时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始终明白,数学推导在这里仅仅是一种工具,不是目的,最终所得公式的使用范围和应用条件才是最重要的。(2)认真进行习题演算。对于习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完成,同时注意总结方法,寻找规律,不要单纯地为做习题而做习题。对于比较灵活的习题,要求尝试一题多解,不仅要分析所得结果的合理性,还要比较各种解法的利弊。(3)类比方法的应用:类比法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推理方法[4]。在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诸如数学表达式、物理模型和处理问题方法等方面的相似性。例如,反映单组分液体的蒸汽压与温度关系的Clausius-Clapeyron方程■=■、化学平衡中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影响的Van’t Hoff公式■=■及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 Arrhenius公式■=■,这几种公式的微分式相似,其定积分、不定积分式形式也相似,通过其直线的斜率,可以分别求出三个重要的物理化学量相变潜热、标准摩尔反应热及反应的实验活化能。再如,理想气体和理想液态混合物都是理想模型的表现形式,这两个模型的特征及化学势类似,性质相同。在课堂讲授中,可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前后贯通,类比记忆,指出它们的相似性、区分物理意义和使用上的差别,找出规律,从而加深对物理化学知识点的理解。

4.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教学方式改革中的热点。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课件制作,课件通过文字、图表、动画及音视频技术等手段以直观形象的文字和图表表示,将物理化学中抽象空洞的理论形象化,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和逼真的教学环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5]。例如热力学中的可逆过程、卡诺循环等比较抽象的概念,采用板书和口头讲授,学生很难理解,如能应用专用软件和多媒体技术,利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将其形象而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不但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很直观地掌握这一抽象概念。另外,多媒体教学课堂信息量大,解决了课时少、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但是对于多媒体教学,也应辩证地看待。多媒体技术存在一些弊端。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信息量过大,课件翻页太快,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不利于学生理解繁琐的数学推导与数字运算;教师容易受已经编排好的讲课内容的束缚,缺乏灵活性;教师和学生缺少交流和互动,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困难,等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手段的优点,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物理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学科特点,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当然,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还在不断研究、探讨和改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兰征,章燕豪.物理化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187-189.

[2]冯莉.立足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探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J].化工高等教育,2011,6:70-73.

[3]林树坤,高绍康,庄乃峰,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质量[J].高教研究,2012,1:37-39.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