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党的十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是文化产业中极为活跃的组成部分。文化旅游产业又是文化产业中最具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业态,同时也是符合现代需求的新型业态,是对现有文化产业的重要补充。
一、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源汇区历史悠久,商周时期源汇镇就已形成,明朝时期发展成为中原地区商贸重镇,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源汇区政府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旅游兴区”战略,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融合,文化旅游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一)地方产业发展政策逐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为加快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源汇区委、区政府在2007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旅游兴趣的目标、任务,致力于构建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产业优势突出、影响力和竞争力较强、富有源汇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新格局,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源汇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源汇区委、区政府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经过几年的发展,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走上了快车道。2010年8月,开源休闲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被评为河南省服务业特色园区;2011年12月,开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开源休闲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正在努力创建河南省产业示范园区。
(二)不断加快开发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张
源汇区坚持把项目带动作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上档升级的战略性举措。针对开源景区容量小、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加快对开源旅游景区的升级改造。开源旅游景区改扩建项目占地156亩,预计总投资6.8亿元,2012年已完成投资1.2亿元,建成后将为游客提供游、购、娱、吃、住、行一站式服务。国家3A级旅游景区金凤凰鸟语林公园(原森林公园),目前正在转型为以鸟类文化为主题的城市休闲公园,并争创国家4A景区,鸟文化主题项目已完成15个,南美风情园、沙漠鸟园、远古鸟园、世界珍禽园及猴岛和动物园项目正在施工建设中。河上街古镇项目以漯河河上街历史为背景,汇集中原民俗文化,荟萃汉、唐、宋、明、清古风格建筑,展示石雕、砖雕等本区民俗文化和漯河历史文化,该项目占地面积63亩,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主要由全国特色旅游产品博物馆、悦来客栈、河上街城楼、受降广场和民俗文化广场等组成。一期旅游产品博物馆已投入运营,二期项目已投入使用,三期正在建设。金凤凰儿童乐园总占地面积33亩,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一期已投入运营,二期项目正在建设安装,开源时代广场总占地47亩,一栋建筑综合体高17层,总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包括金凤凰文化主题酒店、大型旅游购物中心、时代电玩城、数字化影院和生态步行街等,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二次结构建设和外装修。豫中南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外装修。
(三)积极建设古玩和文化艺术品市场,影响力逐步扩大
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源汇区制定了招商引资、扶持培育、积极引导的优惠政策,为文化旅游经营业主提供政策、市场分析、消费调查等方面的支持,营造宽松和谐的投资环境。2011年,积极整合古玩市场,在开源景区组织房源建设“漯河市古玩图书科技市场”,目标定位为豫中南最大的古玩市场,吸引周边地市乃至省外优质文化产业资源入驻,通过外出招商、广告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市场推介,吸引了60余家古玩商、6家书商、22家电脑商户入驻,市场初具规模,吸引了很多省内外商户到此经营,淘宝交易。2012年以来,积极开展市场调研,筹建文化艺术品市场。组织房源60余间,并采取悬挂横幅、制作宣传版面、发放宣传页等方式做好政策解释,引导从事国画、油画、雕塑、字画装裱、玉器、陶瓷和工艺画经营的商户进驻市场,与古玩图书科技市场连接成片、共同发展,形成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市场,促进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四)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力度,知名度不断提
近年来,源汇区深入发掘文化资源潜力,以大型节会为依托,加大旅游促销宣传力度。本着“突出中原民俗文化特色,打造漯河群众节庆精品”的原则,从2010年春节开始举办的每年一届的河上街庙会,立足本区民俗文化,发掘独特民间绝活,展示华夏文化底蕴,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漯河河上街的古老民俗风貌,在本市及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在开源景区举办了国际旅游小姐景区巡游活动、省百名油画家采风活动、旅游休闲节、展、红枫展、奇石展、盆景展、鸟类文化节、初夏狂欢节、民间艺术大赛和群众文化艺术展演等活动,吸引周边地市游客到源汇来观光游览。节会旅游凸现旅游品牌效益,开源景区正逐步成为河南省旅游业较为知名的景区。同时,区文化旅游局先后组织旅游企业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和河南省(洛阳)第二节旅游产品设计大赛博览会等展会活动,积极推介源汇旅游,提高知名度。
(五)加强行业监管,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
源汇区文化旅游部门认真贯彻实施《河南省旅游条例》,加强行业监管。一是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大力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旅游企业的诚信档案,加强行业自律,加大旅游执法检查力度,采取集中整治和经常性执法相结合,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实现全区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加强平安旅游建设,制定了《源汇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提升了处置各类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旅游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与旅游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定期开展旅游安全检查,及时清除安全隐患。近年来,全区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加强旅游业从业人员培训。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度,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人才利用方式,加大对全区旅游经营者及从业者的岗位培训力度,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
二、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市、区旅游工作的管理体制是管理权大多集中在市一级,大量事务性工作在区,责权利不相统一,导致各区管理职能不健全,影响区级相关部门积极性的发挥。如:辖区内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仍由市旅游局管理,对旅行社、导游等存在的违规行为无行政处罚权,不能有效受理游客投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源汇区旅游业的发展。
(二)发展资金不足
源汇区文化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落后,按照河南省旅游投资公司制定的小村铺村2010—2020年乡村旅游整体规划,需总投资4065万元,仅前期开发建设就需资金投入1915万元,由于资金缺口大,目前进度缓慢。在宣传促销方面,与河南省旅游发达县区相比,源汇区此方面的财政投入经费较少,造成对文化旅游形象的塑造推力不够。
(三)特色未能充分资源开发
源汇区具有开发价值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如民间剪纸、问十铜器舞、肘胳等,由于资金和选址等因素制约,尚未有实质性进展。另外,近年来源汇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较快,为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在源汇区农家乐无论从规模、数量还是休闲娱乐项目开展等方面据成熟的农家乐旅游差距较大有待完善之处较多。
三、发展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对策建议
(一)加强科学规划,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合理规划是科学发展的奠基石,只有一流的规划,才打造一流的旅游项目。近年来,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原有的规划已经不能满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应从现实需要出发,重新制订源汇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为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规划应以文化和旅游的结合为着眼点,以一定数量的精品项目为着力点,以拓展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快速推进以道路、游步道码头、水、电、通讯等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城市建设、城乡绿化为重点的旅游环境建设;以导游、旅行社和宣传营销为重点的旅游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加速资源整合,形成全区各部门合力兴旅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负责制、重点项目领导分包制,加快整合:一是破除部门和行业限制,在统一的规划和共同的目标下真正实现各类文化旅游资源互通、互动、共享、共赢;二是突破地域限制,树立整体旅游宣传营销理念,整合全区旅游资源,可采取捆绑式营销方式。同时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形成协作机制,建立政府协作议事机制,应不定期召开工作座谈会,召集相关部门会商,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出主意、找办法”,形成合力兴旅的工作机制;其次,建立重点旅游项目督察制度,完善旅游项目目标管理制度、督查问责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督促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第三,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调查研究,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政府及社会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加大资金投入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落实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必须坚持多方筹资、多元投入的原则。放开、放活、放宽旅游市场准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一是政府引导。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是发挥政府对社会资本导向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突破现有景区建设资金短缺瓶颈的关键。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资金投入,主要用于旅游规划编制、市场开发和宣传促销、旅游公益设施建设、旅游企业贴息贷款和建设重要景区景点以及奖励优秀旅游企业人才等,加速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二是市场化运作。尽快制定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良好的软环境吸引投资者。通过对外批租、承包和租赁等形式,积极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实现以资源换资金、以景点换资金、以经营权换资金。三是多渠道争取。积极引导民间投资,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和经营,兴办文化旅游经济实体,投资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建立旅游资本运作平台,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旅游项目的贷款力度。千方百计争取国家级、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探索景区使用所有权、经营权或门票收入作抵押进行融资的新方式,更多地争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
(四)注重宣传,扩大文化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要加大景区宣传推介力度。一是广泛宣传、层层动员,征集最具源汇特色、体现旅游内涵及文化底蕴的宣传口号、图标、照片和录像等,彰显源汇特色、提高源汇区文化旅游吸引力;二是与省、市级电视台等媒体合作,通过播放旅游宣传片、开辟旅游专栏等方式,对源汇区文化旅游进行整体宣传推介;三是到大中城市举办旅游项目推介活动,组织旅游企业到外地参加旅游展会,宣传推介源汇区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在拉动市民旅游消费的同时,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到源汇旅游。
(五)抓好特色项目开发,逐步增强旅游观光的文化吸引力
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将各类文化资源和旅游产品有机整合,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引导农家乐经营主体打破传统餐饮模式,以“赏农家景、享农家乐、食农家饭、品农家风情”为主线,实现特色化乡村旅游业态。挖掘、整理本地传统饮食,推出一批乡土菜肴;开发富有特色的采摘、垂钓和耕种等农事体验项目;将民间艺人请进景区,举办各类表演活动,集中展示民间剪纸、铜器舞和舞龙舞狮等民间文化艺术,满足游客体验生活体验文化和求知求乐的愿望,大大增加旅游观光的吸引力。
(六)加强人才建设,提升发展软实力
源汇区缺乏文化旅游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文化旅游项目策划层次不高,管理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应引进一批高层次文化旅游策划管理人才,鼓励支持管理人员参加人才培训,对政府文化旅游管理人员及旅游景区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创新管理办法,努力提升景区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漯河市委\市政府.漯河市2005—2025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Z].2005.
关键词:旅游立省;大格局;交通
一、河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
河南的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均比较丰富。从地理上看,它位于我国中部偏东,北纬31°23′~36°22′之间。从南向北,由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向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过渡,气候、环境、植被、风土人情均呈现较明显地域差异。太行、伏牛、桐柏、大别山呈半环形环绕在西部南部省境,山地风景也因为南北过渡的地理特征而丰富多彩。河南东部为辽阔无垠的平原,南部有南阳盆地,黄河从中部穿流而过,足不出省就可以尽享多彩多姿的自然景观;商周以来,中原代表了先进经济、文化和礼仪,而河南就位于中原之中,重要的地理位置使河南历来是“逐鹿”必争之地,安定时代十分繁华与发达,战乱时代又是灾难特别深重之处,因而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说法。河南地下文物存量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存量全国第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足不出省就可以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旅游立省,成效显著
2009年6月,河南省提出了“旅游立省”的经济发展战略,配合“文化河南,壮美中原”的形象定位,收效立竿见影,当年十一小长假,旅游产生“井喷”效应,小长假收入位列全国前三,首次超过了旅游强省江苏和浙江。如今,郑州-汴梁-洛阳一线由于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紧密结合,已经发展为国际闻名旅游线路。此外太行、桐柏、伏牛等山区自然景观日益成为旅游热点,安阳殷墟和文字博物馆等历史人文景观也在逐渐升温。目前,河南的5A景区8个,数量全国居前列,分别是:郑州登封嵩山少林景区、洛阳龙门石窟景区、焦作(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风景区、安阳殷墟景区、洛阳嵩县白云山景区、开封清明上河园、平顶山鲁山县(尧山-中原大佛)景区、洛阳栾川县(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旅游立省”的战略初见成效,游客人数从2005年的1.10505亿人增加到2012年3.63亿人,海外游客从2005年60.05万人增至2012年的190.77万人,优秀旅游城市达到27个,国际知名度逐渐提高,更多城市逐渐拥有了比较高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旅游总收入是衡量旅游发展的重要指标,与周边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相比,河南省“旅游立省”战略确定以来,旅游总收入超越周边五省,但是和旅游强省浙江、江苏、山东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江苏、浙江、山东地处沿海,国际交通便利,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相应人口流动性大,预计河南省在短期内无法与之持平,但是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中原城市集群打开地域限制,协调行动,加快产能转型升级,可以缩小旅游总收入的差距。
“旅游立省”的战略中,政府主导作用明显。政府在协调联动、招商引资、品牌营销、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2010年开始实施的“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筛选了128个有特色、有名气的村庄参加,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在政府的政府指导和监管下,避免了旅游投资的盲目、资源破坏和重利轻义的行为,使旅游业持续保持好态势,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健康、规范发展。2010年全国旅游收入排行榜中,河南位列第八,2011年位列第七。政府主导的“旅游立省”战略,使河南进入一个有计划、监管严、协调好的旅游发展氛围中。
二、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前景
(一)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河南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夏、商、周、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武周、五代和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数千年来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中国古都中河南占其四,文物居全国首位,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文化旅游资源如故都、古城、古村落、古坟陵、古寺庙、祠堂、名人故居、楚汉三国文化、儒、道、法、墨文化、佛学、理学、易经玄学、汉字文化、根亲文化、诗词文化、功夫文化等。
历史文化久远厚重,是河南旅游的优势,前景乐观。很多国人对中国历史文化一知半解,因而河南历史文化旅游有很大潜在市场。主要有三种人群:1、知识型人,随着国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产生更多知识型人,他们对于古文化有更好理解能力与了解欲望;2、未成年人,他们的历史教育受到普遍重视,父母希望子女深刻了解古代历史知识,传承古代优秀文化。3、旅游点附近的市民,他们不愿意出远门,而这样的景点往往可以陶冶情操,提供别致的休闲情趣。
不过目前历史文化资源都挖掘得还不够出色,导游自身历史文化素质一般,无法承担起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重任,旅游带有“纪念意义”,一般不会故境重游。当下的任务是: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潜力,以中华民族根文化为主线,大力开发河南的寻根敬祖、武术探秘、宗教朝圣等专项旅游,突出名城、名寺、名人的特色。使旅游变成智慧之旅、教育之旅。需要做的:一是要深入挖掘历史化资源本身,形成旅游特色。二是要培养专业研究型导游,在历史知识上有能力与游客互动,接受游客提问;能做纵向精深的剖析与横向比较,讲解深入浅出,注重旅游的教育意义。不仅满足游客历史知识层面的需要,而且传播中华优秀孝、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文化,收益将一箭多雕。
(二)省内游将成为更多河南人的选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基本需求被满足后,则会发生旅游需求,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增多、闲暇时间增加、消费观念转变,人们会普遍产生旅游动机。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国内最大的旅游客源地之一。选择省内游的优势如下:1、河南为“河南人游河南”出台了很多吸引游客政策,比如一定范围的减免票,办理旅游年卡等,确实吸引了很多河南人。2、长途游中,“旅”长而累,“游”短而快,走马观花居多,很多人厌烦了如此旅游。相反河南人游河南则会“旅”短“游”长,旅游的舒适性将吸引更多河南人。3、很多老年人也加入了旅游热潮,他们的特点是身体不再强壮,受不了长途颠簸,短途旅游是最好的选择。4、随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建立,中原城市群之间、与省外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加强,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游悄然兴起,轻松愉快的短途游更容易彼此建立信任关系。5、短途游成为现代社会交际的手段之一,人们乐于在旅游中创造共同经历,相互沟通,增进感情。“十二五”期间预计河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0%,旅游消费需求将迈入大众消费阶段,休闲、度假成为居民消费新趋势,这种趋势将有力推动河南旅游产业发展。
(三)通衢要道,推动大旅游格局形成
河南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位于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带之间,还是亚欧大陆桥进出西北六省的门户。国家铁路线通过河南的有京广、京九、焦枝、焦新、新荷铁路、侯月、孟宝、新密、陇海、宁西、漯阜、汤台,商南、衡潢、新商等。省会郑州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既是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又是郑西高铁和石武高铁的交汇处,是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亚欧大陆桥最大的客货转运站,还是辐射省内主要城市的8条城际铁路的中轴。便利的铁路交通使河南在经济上起着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河南境内目前有五大民航机场,郑州成为全国第航空枢纽,通航国内外67个城市地区。河南公路交通网络同样发达,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济广高速、大广高速等9条国家高速公路及20余条区域地方高速公路及105、106、107、207、310、311、312等9条国道纵贯河南,郑州、洛阳、商丘等城市均建有环城高速。截至2011年底,河南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142公里,居全国第一位。
稠密、高速的交通网给河南旅游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和城铁架构,使中原城市群之间与国内主要客源市场之间实现无障碍对接。郑州与北京、西安、武汉、徐州、济南、南京、太原、合肥等重要城市形成的“两个半小时旅游圈”;高速公路网络使郑州成为全国自驾游的枢纽;郑州为中心,郑洛、郑焦、郑开、郑平、郑新、郑济、郑-新-焦-济-洛-平、郑-新郑机场-许-漯8条省内高铁网络,将形成覆盖3000—4000万人口的核心都市旅游圈;郑州至首尔、台北、香港、新加坡、泰国的直航常态化和郑州国际机场的扩容,将促进河南的国际化发展格局进一步改善;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一个覆盖全省、辐射周边、涵盖1.5—2亿人口的经济区域和市场空间正在形成。无障碍对接的交通,也会促使游客构成发生变化,深层游和文化游将悄然兴起,商务旅游、休闲旅游、修身旅游、知识旅游、古遗迹旅游、寻根旅游,度假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现代化农耕旅游等都将增添很多机会。
河南省将在以后几年,重点发展“一区两带、四个板块”。一区”指的是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以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整合而成。“两带”指的是黄河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旅游带。“四大板块”指的是文化旅游体验、都市观光休闲、山地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一区两带、四个板块”覆盖河南全境,突出了河南的旅游特色,构成一个大旅游格局,而独一无二的交通优势无疑是推动大旅游格局形成的最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龚绍方.《关于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证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2008,(5).
关键词:四川;体育旅游;产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142-02
体育旅游是一种逐渐兴起的旅游方式,与传统旅游相比,有着更强的参与性、更好的健身娱乐性。伴随生活方式及旅游市场和需求的变化,登山、攀岩、滑雪、滑冰、滑草、滑沙、漂流、滑水、冲浪、朔溪、徒步穿越、自驾车越野等活动逐渐成为了体育旅游业的新需求。体育旅游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在旅游活动中的个人参与性和体验性的需求,迎合了挑战自我与自然的本性。
一、四川省体育旅游产业的现状
四姑娘山风景区设置以登山、攀岩、攀冰、徒步穿越、漂流为主的体育基础设施及专业化技术辅助团队,其景区所在地小金县旅游收入以每年25%的水平增长,目前已达2亿元以上;西岭雪山配置滑雪、滑草、高山滑道、飞伞等20多个运动休闲项目。四川省体育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以户外运动为主体,是以自然环境为依托的新型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优势,拥有众多山地、峡谷、高原、河流和藏、羌、彝民族体育风情。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置及活动开展上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在贡嘎山、四姑娘山、西岭雪山等每年引来国内外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参与,在凉山州有环邛海湖自行车大赛、螺髻山、庐山攀岩登山活动、安宁河国际漂流赛等活动,在九寨旅游大环线上有阿坝州政府组织的国际汽车旅行节,众多的景点资源及配套项目,形成了四川省体育旅游美好的发展前景。伴随各地景区资源的开发,四川省体育旅游建设正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及当前形势下日趋增长的全民健身和文化娱乐需求逐步融通。四川省各地景区大量出现的与旅游业、旅游地交叉融合的户外运动及体育项目,也很快成为新兴的体育产业。四川省发展体育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对拉动就业,加快经济增长,为人民提供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制约四川省体育旅游发展的因素
(一)宣传促销管理及其他问题
对体育旅游促销宣传不足,即使有宣传也是主体形象不明确生动,宣传内容单调形式陈旧,缺乏煽动性,宣传渠道不多、手段缺乏,很少做到多方参与共同协作而形成动作大、声势大的对外宣传活动。宣传促销时断时续缺乏经常性,长期性。
(二)居民收入与消费观念行为习惯制约
四川省存在社会经济相对落后、居民收入水平偏低、需求相对不足,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许多问题。四川省体育旅游的开发程度和产业发展水平与旅游大省的地位不相称,体育旅游业经济效益不明显。四川省体育旅游总体上尚处于后进状态,其根本原因是落后思想的桎梏阻碍和限制了四川省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四川人的消费理念与行为习惯也影响着人们对体育旅游的选择,体现在旅游上也多是只愿去参加一些消遣性和观赏性的常规旅游,而对于那些需要一定体力、技巧和具有一定意志力的体育旅游活动,却少有人会真正地或多次地参加。
(三)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专门人才匮乏
体育旅游属于一种特种旅游项目,因而该行业需要专业的特定的人才。四川省基本上没有专门培养体育旅游人才的机构,旅游学校和大专院校中的旅游专业也是培养从事一般旅游业的人才。目前,四川省体育旅游人才缺口很大,体育旅游人力资源总量和后备力量都明显不足,景区体育旅游项目的专业化配套服务体系,包括人才、技术、装备、安全措施等尚待整体建设和规范。在四川省体育旅游从业队伍中,男性多于女性、学历结构偏低、专业结构复杂、多以兼职工作者为主、经营管理性人才缺乏等;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体育旅游人才培养办学时间不长、培养人数在近几年内有所增加、体育旅游人才培训工作尚未得到职能部门的重视,少有的培训行为基本上属于各单位的自发行为且随意性大,也不具备系统的培训规划和有章可循的制度保证等一系列结果。
(四)财力支持跟不上产品开发不力
因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财政较为困难,资金并不充裕,所以对体育旅游的直接投入比较少。同时,由于没有广开门路,因而多渠道多形式的筹资体制还未建立起来;广泛吸纳和利用外资和社会资金的力度有待加强,投资政策有待完善;体育旅游在项目建设上总体投入不足,西蜀岷山众多名山大川丰厚的户外运动资源尚待开发;具有体育、文化娱乐及旅游特征的新型产业——体育旅游在开发建设中呈现信息不对称、行业主管部门职能分割及活动的分散。
(五)教育培训和基础设设施没有跟上
在体育旅游业发展的许多重要方面,包括宣传促销教育培训和基础设施、硬件设施建设等都不能完全满足其发展的需要。针对目前城市居民正日趋扩大的运动休闲及旅游度假时尚,各级政府组织、企业及社会团体对体育旅游的中介、宣传和引导功能尚未全面展开,社会动员面不足。体育旅游硬件设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开展体育旅游项目的设施缺乏许多可开发的项目,因无必要的设备而无法开展,加之目前四川省的体育旅游企业规模小、素质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在某些体育旅游项目开发上又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三、四川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一)把体育旅游纳入四川省旅游规划
依托四川省现有旅游环线的营销系统,各路景区体育旅游项目发展及配套活动的信息,促成四川省体育旅游整体包装、强势促销的态势。规范的体育旅游市场统计标准,将促进四川省体育旅游专业化配套发展。将体育旅游置于更大范围如全国和区域的产业合作背景下,构建一个与四川省旅游环线发展及景区建设、游客休闲度假需求高层面融通整合的,融九寨大环线、峨嵋、乐山、都江堰、雅安、康定等众多资源和景点在内,涵盖大香格里拉环线、辐射凉山州藏彝走廊的西蜀岷山体育旅游圈。
(二)提高同一景区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面对各路景区在自然、人文、宗教、生态、体育等资源,各地旅游主管部门及企业在景区建设中应特别注意源的共生性,生态观光、文化感悟、度假休闲与体育旅游活动的配置建设,充实景区旅游项目的构架和内容,市场聚合力。九黄黄金旅游环线上的四姑娘山可以通过旅游公司的开发及登山协会的引导,可居于国内体育旅游的登山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西岭雪山冰雪运动资源,成为四川省在全国冰雪项目上的竞争优势。
(三)营造体育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
按政府授权、企业运营、景区资源共享的模式运作,未来几年我们在体育旅游发展上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体育旅游的诸多项目尽管本身属于体育经营活动,但在投资建设的管理程序上,涉及跨行业、跨部门的多头审批。在产业政策上不妨建立统一的体育产业执行标准,在管理环节上,变多头审批的烦琐程序为一站式系统服务。大幅度地聚集吸引伴随西部大开发、企业改制及产业技术调整而来的各路客商及民间资本,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四川省体育旅游的产业化水平。
(四)体育旅游业与城市体育产业的整合
作为一种以户外运动为主的旅游活动,体旅游与城市体育运动的发展有一脉相承的渊源。因此,借助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及城市休闲娱乐产业的发展,开发各类具有户外运动的体验性、刺激性特征的经营性体育娱乐项目及其辅助训练设施,注重以企业群体、学生群体及干部素质培训为对象的各类拓展训练,是促成城市居民户外运动素养,扩大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重要举措。此外,开发以成都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大型体育比赛为主题的、与户外运动不同类型的会展型体育旅游活动,借助中心城市体育大赛的聚合、示范功能聚集吸纳更多的体育旅游潜在的消费者。
(五)加强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
四川省体育旅游现状与人才培养现状滞后于体育旅游的实际发展的需要,其主要原因在于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体育旅游人才战略意识淡薄、行政管理部门在体育旅游发展问题上的协调不够、对体育旅游人才培养问题模糊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因此,要根据体育旅游市场即体育旅游者的参与特征以及体育旅游经营单位对体育旅游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加速四川省体育旅游人才的步伐,拓展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的途径,加强行政管理部门的体育旅游产业的战略意识、分工合作,加大各高校对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体育旅游人才培养体系。
(六)加强体育旅游产业的制度规范
加强体育旅游活动的消费指导,建立规范的体育旅游项目团队经营管理及安全技术服务体系,强化体育旅游的配套服务及保障体系。体育旅游涉及诸多户外运动知识及安全保障措施的活动,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应有相应的资格认证办法,特别是登山运动中的高山向导、教练,漂流运动中的操舟手,蹦极、跳伞、滑翔、溜索运动的技术装备,更应配套设计相应的上岗制度及检测制度。旅游管理部门对景区体育旅游项目经营实体安全保障及应急措施,制定相应的检查督办条例。规范明确的风险责任认定条例,吸纳保险公司,进入体育旅游这一巨大的保险市场。
(七)依托民族地区开展特色体育旅游
在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藏、羌、彝高原上,有着众多生态的、山水的、民俗的、宗教的、动植物的神奇旅游资源,可以此为依托开展有特色的户外运动和汽车拉力赛或自驾游等;以凉山州赛马、斗牛、摔跤达体舞等众多形式不一的彝族体育活动为题,结合各种民间时令节气,如火把节等开发旅游项目。在南丝路藏彝走廊上通过重点开发与分流,最终在西蜀岷山境内形成以登山、滑雪、漂流、自驾车越野等优势项目配置为主体,融诸多体育休闲活动及娱乐产品、大型旅游及体育产业、各路景区景点及其配套公共服务网点在内的,集运动健身、体育娱乐、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高山峡谷、草原群峰、森林湖畔、河流清溪、宗教文化、民族风情、城市与乡村交融的区域性多核分散型体育旅游圈。
参考文献:
[1] 朱玲,惠蜀,等.发展壮大四川省体育旅游产业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2).
>> 河南省温泉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河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河南省体育产业现状及策略分析 论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河南省金银花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 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河南省高新区产业技术联盟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试析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河南省镇平县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河南省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河南省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河南省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河南省现代陶瓷艺术新发展研究 河南省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分析 河南省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河南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探析 河南省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及发展策略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2015河南省第二届葡萄品鉴观摩暨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洛阳召开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div=-1.2017-03-21.
[3] 河南大指造装备集成工程有限公司.国内大纸机诞生记[EB/OL].(2015-01-14).http:///newsde.aspx?newsCateID=38&CateID=38&NewsID=/2015/0213/436530.shtml.2017-03-21.
[4] 中国家电网.新飞电器四项成果顺利通过省科技厅鉴定[EB/OL].(2015-02-13).http:///2015/0213/436530.shtml.2017-03-21.
[5] 李佳师.贴近企业实际创新两化融合[N].中国电子报,2013-10-15.
[6] 钟业.新亚纸业制定减少用水、降低成本的中水回用方案[J].纸和造纸,2014(9):88.
[7] 大河网.新飞电器迎来“创新飞翔”[EB/OL].(2015-12-03).http:///dhb/html/2015-12/03/content_1340333.htm?div=-1.2017-03-21.
[8] 李尚武.河南造纸行业2014年总结和2015年展望[J].中华纸业,2015(9):65-67.
1.1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缺乏必要的融合
文化旅游产业就是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充分融合的产物,其融合程度将直接决定了目前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从目前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之所以在竞争力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之间的融合程度较低,尚没有形成完整的发展体系,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定位模糊,进而阻碍了其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1.2尚未形成强大的文化旅游产业品牌
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对任何产业及企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目前,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一系列强大的品牌,仅有的品牌又局限于地方性,没有得到规模性的扩张,其对文化产业及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进而导致我国整个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在将来很长时间内都会成为阻碍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1.3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撑
任何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金融的支撑,目前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撑。其一,文化旅游产业内企业的融资能力相对有限,缺乏必要的融资抵押物,投资者对其信心不高;其二,文化旅游产业的盈利能力具有很大的波动性,投资者难以保证在预期内收回资金;其三,政府相关部门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有限,使其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依赖于自有资金。
1.4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是文化旅游产业提升竞争力的最核心的保障。由于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时间较晚,尚没有形成完善的发展体系,因此难以吸引大量的人才。另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内部发部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其难以从内部出发培育满足其发展需求的人才。因此,使得目前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缺乏强有力的人才团队,这是其在提升核心竞争力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2.提升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2.1以优秀的文化作品宣传旅游产业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文化作品世界瞩目,因此可以借助这一优势,对旅游业进行最大程度上的宣传,使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进行充分的融合,对其实施分门别类的管理,使其能够在发展过程中相互支撑,形成完善的发展体系。有效的宣传是目前我国旅游业实现新增长的必然措施,也是整个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
2.2以优势的品牌引领文化旅游产业
品牌具有强大的无形力量,其对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因此,必须要注重培育优秀的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充分发挥其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使其不断与国际文化旅游产业接轨,吸纳最新的发展元素,进而有效促进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使其竞争力得以有效提升。
2.3强化金融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首先,要通过有效的宣传,为文化旅游产业内的企业争取更多的融资机会,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同时要从内部出发,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盈利能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为其注资。最后,要积极与政府部门进行合作,顺应我国产业改革的相关要求,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来获得国家金融的支持。强化金融的支撑作用是目前我国文化旅游产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2.4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人才培养
培养和引进先进的人才,壮大人才队伍是目前我国文化旅游产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文化旅游产业内各企业要从各个部门出发,培育高素质的员工,使其逐渐走向领导岗位,促进企业的发展。另外,积极与高校、研究机构等进行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引进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各企业的发展现状对其进行深造,打造优秀的人才队伍,以服务于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景德镇 文化旅游产业 陶瓷文化 产业组织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昌江南岸,是世界闻名的千年瓷都,拥有底蕴深厚的陶瓷文化,历史地位显著,著名诗人郭沫若赞颂其为“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足见其在陶瓷行业的重要地位,迎来了众多各国来宾游玩观赏,文化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一定发展。
一、景德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在宏观环境上,景德镇位于“六山两湖四城”大旅游圈中心,自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规划以来,景德镇各旅游区在旅游项目和特色上可以自成一体,在线路设计、客源市场上也更加注重横向联合,优势互补,串联成线,共同构建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地域旅游网络,形成大旅游的发展格局。在微观上,景德镇不仅盛产名瓷,而且保存着历代陶瓷精品、古代制瓷作坊的遗址、古窑及与制瓷有关的古代建筑,还有高层次的陶瓷研究和教学机构,是陶瓷生产、博览、研习和陶瓷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如三宝陶瓷研修基地。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景德镇陶瓷文化以输出为主,输入为辅,对世界瓷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通过旅游,实现了陶瓷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近几年来,景德镇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点推动了古窑民俗博览区、瑶里古镇及古村落旅游、御窑厂、明清园、浮梁古县衙等项目的进一步开发。
二、景德镇文化旅游产业特点
1、独特性
作为举世闻名的瓷都,其悠久的烧造历史、灿烂的陶瓷文化、辉煌的艺术成就、近代文人画派画风的移植、现代陶艺的蓬勃发展等,无一不为景德镇陶瓷增添文化内涵。特别是景德镇有着一批杰出的陶瓷名家,如“珠山八友” 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形式美、工艺美、艺术美三个方面的审美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景德镇粉彩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这些文化旅游资源是其他地方所不具有的,所不能复制的。
2、品牌性
讲到瓷器,景德镇人都是满脸豪情。景德镇瓷业“二元配方”制胎法的产生,使景德镇瓷器由低火度的软质瓷转变为高火度的硬质瓷,极大地提高了景德镇瓷器的质量,开创了景德镇瓷业的新纪元,从而确立了景德镇瓷都的地位,铸就了瓷业的辉煌。每年举办的国际陶瓷博览会、2008年举办的国际高技术陶瓷论坛等有着国际影响力的盛会,都为景德镇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一个个品牌。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7年又被推举为全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景德镇在世界上的崇高知名度是其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最大的品牌优势。
3、多样性
景德镇文化旅游资源以“瓷”为中心,集历史、人文、自然、生态景观为一体,着力打文化牌。自然风光有浮梁高岭山、乐平历居山、翠平湖、洪岩仙境;生态景观有浮梁古樟、枫树山森林公园;历史古迹有浮梁古县衙、众多的古窑址;文化胜迹有龙珠阁、古窑、品陶斋、乐平古戏台、三闾庙明街、民居古建筑及东埠古道码头等;民俗风情有陶瓷民俗、瓷业“三圣”公祭活动、瓷乐演奏等。
三、景德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通过以上对景德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虽然目前景德镇旅游业虽然在数量上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这是包括旅游产业在内的所有产业发展进程中所必需的。根据《江西省景德镇市旅游总体规划(2005―2020年)》显示,景德镇旅游产业发展总体目标为:2015年海内外游客进一步增至1315-15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将达90-99亿元。
笔者结合景德镇当前旅游发展现状,基于产业经济学的产业组织理论(SCP)分析,认为要发展好景德镇文化旅游产业,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开拓新的文化营销渠道
“酒香也怕巷子深,货好也要会吆喝”。对于景德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努力开拓新的营销渠道。首先,文化旅游产业与传统旅游产业所不同的是更倾向于“文化”的引力,也成为文化旅游市场的最佳“卖点”。在不断扩大的成长性市场中,形象突出的高强度的宣传和有针对性的专业营销导向,是迅速占领市场、扩大份额的有效途径,对点多面广、遍地开花的文化旅游业而言,要能赢得市场的普遍认同,就要寻求新的文化营销渠道。
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规定:要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并严格实施。风景名胜区规划中要划定核心保护区范围,制定专项保护规划,确定保护重点和保护措施。景德镇文化旅游产业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古”,而这种“古”在客观上为旅游资源保护上增加了难度,“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因此要实现文化旅游的长远发展,就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3、进一步增强产业融合化
目前,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那么与之同轨同步的文化旅游产业势必将政府主导产业进行一次大融合。产业经济管理学认为,两个产业的融合对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是产业融合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文化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优势互补,将使纵向一体化的市场结构逐渐转变为横向的市场结构;二是产业融合对市场行为的影响,这不仅使生产结构基础发生了改变,也使竞争的基础发生了改变,从而实现“双赢”的协同效应。
总之,要做大做强景德镇文化旅游产业,需从其本身文化优势出发,让文化成为其市场的最佳“卖点”,让文化成为这一产业的核心,让文化成为产业组织“结构―行为―绩效”体系中最关键的一环。
参考文献:
>> 基于SCP分析框架的青海省旅游产业研究 基于SCP分析框架的青海藏毯产业现状分析 基于SCP分析框架的信阳旅游产业研究 基于SCP范式下的宁夏清真牛羊肉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基于SCP框架的茶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SCP分析框架的中国电影产业结构现状和对策研究 基于SCP分析框架的三江源地区特色畜牧产业研究 基于专利分析的宁夏清真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SCP框架的我国物流产业组织现状分析 基于SCP范式框架下的上海房地产业分析 基于SCP框架的我国石油产业现状分析 基于SCP框架的山西省煤炭产业组织分析 基于SCP模式的煤炭产业分析 基于SCP的山西煤炭产业分析 经济型酒店产业的SCP框架分析 基于SCP分析范式的漳州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SCP范式分析的我国电影产业研究 基于SCP框架上海经济型酒店产业竞争态势分析 基于SCP范式的房地产业分析 基于SCP范式的传媒产业融合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4-05-16.
[5]田晓娟.西北五省区清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回族研究,2013(4):44-49.
[6]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吴晓东(1990-),男,汉族,山东日照人,青海大学财经学院,研究方向:青海经济。
关键词:西安;体育旅游;发展现状;思考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从古自今就是人们选择旅游的热点地区,其凭借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物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观,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来此游玩。近年来,西安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多措并举,推动旅游业向前发展。据统计,2013年西安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1.013亿人次,同比增长27%;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11亿元,同比增长24%,西安旅游的魅力再次彰显。旅游集中体现了人们对生活质量各个方面的要求,它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体味生活的真实面目。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健身方式,在国内是一项新的旅游产品,但它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活动,也不是旅游业的一个普通分支,有其专业性和特殊性。体育旅游的发展不只是简单地适应需求,而且是满足现实需求、引发潜在需求和创造新需求的综合表现。这是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综合效益不断实现的过程。
一、西安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
西安是历史上十三朝的古都,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众多游客热衷的旅游地区,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也十分适合新兴的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展。西安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它位于渭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河流众多,自古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海拔高度差异悬殊,既有群峰峭立的秦岭群峰,又有平坦肥沃的渭河平原,土地、生物、矿产资源丰富,这些都为体育旅游活动的开展如登山、游泳、划船等众多体育项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西安也有丰厚的适合开展体育旅游的人文资源,体育活动历史悠久且丰富多彩,马球、武术等都是西安独具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的娱乐和体育健身项目。再加上近几年的交通的发展变化也为爱好旅游的旅客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丰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都使西安有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2.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
西安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城市,是全省的经济龙头,随着西安经济的不断发展,再加上政府多年来的大力支持,居民们过着富足的生活,这就使得西安市具有着浓厚的全民体育休闲健身的氛围。全市已经建立起了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拥有了各种类的体育协会和体育辅导站,全市还建立了众多的全民健身路径和健身广场,还有近年来兴起的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这些都为西安市的体育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西安同时也具有雄厚的体育旅游的产业基础和行业背景,这里有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各类体育人才的西安体育学院,是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也是国内著名的专业化体育院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下,西安先后举办和承办过城运会、特奥会和摩托车场地赛等众多高水平体育赛事,也成功地举办了五届西安体博会,体博会在为众多的体育用品企业提供了产品和企业形象展示、信息和贸易洽谈机会的同时,也为体育旅游的宣传和推广提供了平台,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了西安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二、西安体育旅游的发展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的西安经济发展迅速,百姓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西安体育事业和产业的发展也蒸蒸日上,消费者不断增强的购买力也带动了西安地区体育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体育旅游服务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在迅速提升。在我国平稳度过这次改革过程之后,西安的体育旅游产业迎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而找准西安体育旅游的发展思路和提升旅游业服务能力是加快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1)现在西安的全民健身计划开展的很成功,政府与社会组织采取的一系列宣传活动,使大众真正了解了全民健身计划的目标和实施内容,也很乐意加入到其中。在此基础上,政府和社会组织要加大宣传和介绍体育旅游知识,提高大众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打好参与体育意识这个基础,使西安市体育旅游市场上更高的台阶。
(2)利用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充分发挥西安文化古韵的优势。就其资源特色来说,西安及周边地区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都以开发成为国际旅游者所欢迎的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时,要因地制宜,有主题地进行,既能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开发设计体育旅游项目,又能保持其本色,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在开发项目的选择上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等的旅游者进行开发,以适应不同的体育旅游消费群体。
(3)体育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它需要从业人员不仅要懂得旅游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和相关知识,所以培养和引进更多的能够满足西安体育旅游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是兴旺发达体育旅游产业的重要因素。当前西安专业体育旅游人才的相对匮乏已成为了的西安体育旅游业的制约因素,具备体育旅游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掌握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数量还很少,难以满足国内外游客日趋提升的希望得到高质量服务的需求,因此现在西安的体育旅游业急需大量的体育、管理、旅游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来充实到体育旅游产业中去。西安市政府包括体育和旅游的主管部门等可以利用当地众多高校的优势,在条件成熟的高校开设体育旅游专业,或者鼓励和支持现有的综合院校开设体育旅游课程,培养业务强、素质高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同时政府和企业还可以制定出一些优惠政策和制度,吸引和招募来在其它省份和城市体育旅游业的精英人才,为己所用,提高西安的体育旅游业的服务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红霞.西安市城镇居民参与体育旅游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9)
[2]钟晨.基于SWOT分析的体育旅游开发的策略研究――以汉中市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5)
[3]刘丽芳,曹璐.西安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6)
一、增强机遇意识,更新发展理念
旅游产业是最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优势产业,**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努力使**这座工业立市的城市,逐步向科技新城、生态新城和商务花园城市发展。在旅游产业发展理念上坚持“大旅游、大好发展、大产业”,将强化市场主体、城市营销等新的旅游发展理念融入产业发展规划,真正做到以国际化的视野、战略性的思维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
二、强化政府主导,加快发展速度
实施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战略,是我国许多新兴旅游城市快速崛起的成功经验。我市是一个工业立市的城市,但发展旅游业的先天优势和基础条件比较好。作为我国南方的铁路枢纽,公路四通八达,航空便捷,具有旅游可进入性强的特点。**资源丰富,品位较高。根据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大力推进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战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扶持政策,加强对我市旅游产业的政策驱动和资金投入,在旅游规划、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打造旅游产业链、城市形象营销、培育旅游人才队伍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大力旅游产业,推进我市建设科技新城、生态新城的进程。
三、深化产品建设,促进产业升级
针对我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缺乏具有很强吸引力的主打旅游产品和旅游精品的现状,应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的适度从宽的财政和金融政策,有选择性地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建设。
要重点完善和提升炎帝陵、桃源洞、酒埠江风景区、大京湖旅游区旅游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服务功能,提升这四个相对成熟景区的品质,以创建国家等级旅游区为目标,加速景区提质上档的进程,打造成带动作用大的旅游精品,增强我市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打造以**市城区为龙头、以**县和醴陵市为两翼的**城市群休闲游憩区。加快**县和醴陵市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提质,完善**市城区的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会展等服务功能。充分挖掘诗圣杜甫等骚人墨客在**留下的诗词歌赋等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湘江风光带文化长廊和亭台楼阁。以空灵岸、资福寺等的宗教旅游、科普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和醴陵市的书院文化旅游、山水旅游、工业旅游为吸引点,以**市城区绝对优势的区位和交通条件,配套合理的的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服饰流通中心为游客集聚核能,建设集聚能力强、和长沙及湘潭旅游产品差异性大、产业链长的**城市群休闲游憩区。
请国际品牌的旅游策划公司,策划和包装针对海外旅游市场的炎帝陵、神农谷探险旅游项目。
充分利用两型社会建设中高能耗、高污染工业企业转型的机遇,将废弃的工业生产场地开发成以窄轨列车为景区内交通工具的、个性化的游乐园。
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方式,引入红色历奇项目,将红色文化、时尚的历奇项目与绿色生态旅游相结合,包装和建设好茶陵工农兵政权纪念馆、标语博物馆、万寿宫等红色旅游景区(点),打造纵贯106国道的红色旅游精品线。
四、强化市场营销,打造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