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垃圾渗滤液处理措施范文

垃圾渗滤液处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垃圾渗滤液处理措施

第1篇:垃圾渗滤液处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滤液 处理措施 建议

[中图分类号] U457+.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171-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中的渗滤液是生活垃圾在堆放或填埋过程中,因发酵、雨淋或地表水浸泡等原因产生的污水,它是一种性质复杂、不易处理的高浓度废水,不仅对城市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很容易对地下水的水质产生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国家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中的渗滤液处理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中的渗滤液进行有效处理,多年来一直都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1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中渗滤液的性质和来源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中渗滤液是城市垃圾经过雨水、地表水的渗入,垃圾本身的水分沉淀以及微生物分解等形成的一种高浓度废水。它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有毒化学物质、有毒气体、细菌、病毒等多种污染物。其特点是有机物浓度高、金属含量高、水质变化大、营养物比例失调。

它的有毒物质主要是生活垃圾本身带有的和微生物在堆放过程中分解的。受气候、垃圾含水率、垃圾性质、填埋时间等诸多因素影响。一般在雨季时较多,旱季时较少。由于生活垃圾的种类繁多,导致渗滤液的性质相当复杂,而且变动范围大。于其他污染物相比,它的水质波动更大,污染物含量更高。

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中渗滤液的处理措施

2.1利用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

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中渗滤液就近引入到城市污水处理场中,与城市污水一起合并处理。这种方法简单快捷,处理成本低,但一定要控制好渗滤液的引入量,不能超过城市污水的处理负荷。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城市污水对渗滤液进行稀释,稀释后直接利用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相对来说,这种方法简单、稳定,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处理措施。但在具体运用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因为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都离城市较远,运输的成本较大,同时还要注意渗滤液运送时的安全问题。

2.2利用回灌方式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主要是对渗滤液收集后,通过回灌重新回到填埋场。回灌后的垃圾层含水量会增加,渗滤液中的微生物营养成分重新回到垃圾中,加速了对垃圾中有机物的分解,达到降低渗滤液有害物质浓度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加快整个垃圾填埋场的沉降速度。这种方法经济实用,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渗滤液的场外处理量,还可以缩短垃圾的发酵时间。但在具体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回灌过程的安全。这种方式处理的渗滤液仍然不能直接进行排放,在处理过程中NH3-N会不断积累,导致二次处理时费用增加。

2.3建立渗滤液处理厂进行处理

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措施中,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还是在垃圾场引进渗滤液处理系统,对垃圾场的渗滤液集中处理。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比,处理更加彻底,处理量也大,同时不会再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但相对来说,它需要引进专业的处理设施,通过专业的处理人员来完成,处理成本很高。对于小型的垃圾处理厂来说,并不适合。

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中渗滤液处理的合理化建议

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中渗滤液的处理,最终目的还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有害物质对自然环境的危害,避免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环境造成破坏。根据我们现在的处理情况,笔者提出了一下建议:

3.1加强对渗滤液危害的认识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中渗滤液,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污染物,它对环境生态,尤其是地下水有着重大的危害,目前,我们还有一部分人没有认识到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危害,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还仅仅是掩埋了事,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危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渗滤液的危害性,不能存在侥幸和逃避心里。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把城市生活垃圾中渗滤液的处理放在垃圾处理的重要位置。

3.2加强填埋场屏障建设

填埋场的衬层是防止垃圾填埋影响环境的关键屏障,在垃圾处理中,衬层的质量越好,渗滤液对环境产生的危害就越小。对填埋时间长的垃圾处理系统,尽量采用好的衬层。在安全填埋期内,把渗滤液封闭在填埋场中,尽量使渗滤液能全部进入到渗滤液回收系统中。同时一定要控制好地下水的渗入,防止地下水渗入引起渗滤液增加,并且要有效控制好填埋场气体的释放和收集。

3.3加强填埋场的地质屏障

对渗滤液来说,含水层并不是有效的屏障,只有渗透性低的粘土、粘结性松散岩石、无裂缝发育的坚硬岩石等才有很好的屏障效果。包气带地质屏障的好坏,取决于介子对渗滤液中污染物的阻滞能力和在质介子中的降解能力。实践表明,在选用天然粘土或人工防渗材料做衬里时,效果最好。使用时,天然粘土的厚度要大于30cm,渗透系数要小于10-7cm/s,人工防渗材料要具有强加的耐腐蚀性,渗透系数小于10-7cm/s,厚度小于0.5cm。

4总结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这种危害极大的污染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虽然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中渗滤液的处理措施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更科学有效地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进行处理,多年来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笔者根据大量工作实践,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中渗滤液的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议。笔者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中渗滤液的处理一定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蔚,孙贤风,程丽华.混气浮+生化+混凝吸附处理垃圾渗滤液[J].西南给排水,2005,27 (5)22-24.

[2]张凯,李多松,蒋滔.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案及工艺分析[J].环保科技,2007,4:2-5.

第2篇:垃圾渗滤液处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环境影响评价、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1总论

我国垃圾填埋场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10~20年,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居民生活垃圾产量也逐年增长,目前已有许多卫生填埋场面临封场[1]。根据我国《“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会投资211亿元进行生活垃圾存量整治。这促使我国将要封场的垃圾填埋场会越来越多,2015年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存量垃圾的整治清理工作必将步入攻坚化阶段。同时,我国早期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多为简易填埋,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及大气造成污染,影响社会环境。亟需通过规范化的封场处理来防治污染。

对简易垃圾填埋场的封场另行环境影响评价,其主要目的是对原垃圾填埋场项目进行回顾、评估,分析其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同时,也是针对封场后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2]。本文以某县垃圾场生态封场为例,参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生活垃圾处理场封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及《某县垃圾场生态封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垃圾填埋场封场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风险分析主要技术要点及问题进行探讨。

2项目概况

2.1项目基本情况

某县简易垃圾填埋场于1999年6月投入使用,初期垃圾处理量约为50t/d,由于建筑渣土以及泡沫、包装材料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混入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目前垃圾场日处理量接近140t/d。垃圾场垃圾堆体占地面积约为5.31万m2,根据地勘报告,垃圾堆体平均深度约为7.4m,现堆放量为39.3万m3。由于该县新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尚未竣工验收,目前生活垃圾仍送简易垃圾场处置,简易填埋场计划运行至2013年底,届时填埋场的垃圾量将会达到44.3万m3。

垃圾填埋场原始场地地形为由东、西、南向西北角倾斜,南面最高,西北角最低。该垃圾场未设置有效的雨污分流设施、防渗设施、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填埋气收集处理设施等。垃圾堆体最高点至垃圾场底部最低点最大高差达到12m。垃圾填埋场未按照卫生垃圾场要求进行填埋覆盖等规范的卫生填埋作业,其建设、运行均不满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及《生活垃圾处理场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属于典型的“简易垃圾填埋场”。

2.2垃圾场封场方案

拟采取技术、经济合理可行的工程措施,对该填埋场进行治理以及生态恢复,控制填埋场可能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对区域环境空气、地下水、地表水体的污染隐患,治理后使垃圾场场地形成绿地景观。

工程计划沿现有垃圾堆体下游新建垃圾坝,以保证现有垃圾堆体的稳定性。沿垃圾坝内侧铺设渗滤液收集层与收集管,在垃圾坝下游现有地形最低点设置容积750m3渗滤液调节池,完善渗滤液收集设施。对现有垃圾堆体进行整形处理,堆体整形完毕后,于堆体上进行钻井设置填埋气体导气石笼,随后在堆体表面设置封场覆盖层,通过铺设填埋气体收集管路将各导气石笼收集的填埋气体进行汇集,输送至填埋气体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最后,对封场覆盖层表面进行绿化、生态恢复。由于垃圾场封场后渗滤液产量将逐年减少,且新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即将投入运行,在新建处理场运行初期,渗滤液产量较小,因此新建处理场的渗滤液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可满足简易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需求,工程设计将渗滤液收集后送至新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处理,不在原填埋场处新建渗滤液处理设施。

3环境风险识别

简易填埋场封场后主要环境风险为:填埋气(甲烷)爆炸风险及渗滤液运输线路泄漏风险。

3.1填埋气(甲烷)爆炸风险分析方法

垃圾填埋后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发酵分解,产生大量的填埋气,填埋气中90%以上是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易燃易爆气体。当大气扩散条件不理想时,空气中甲烷浓度累积到5~15%时,一遇明火,包括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如闪电),将导致火灾爆炸。

燃烧爆炸危险程度按以下公式计算:

H=(R-L)/L

式中:H为危险度;R为燃烧(爆炸)上限;L为燃烧(爆炸)下限;危险度H值越大,表示其危险性越大。

垃圾场封场过程中将设计导气石笼等导排系统,并设置火炬燃烧系统处理收集的填埋气,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事故。但如导排系统发生故障使甲烷气体聚集,达到一定浓度就极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将会对周围人群和环境空气产生污染危害。

工程运行后,产生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利用利用下式和表1对风险事故发生概率进行计算:

P(AB)=P(A)P(B/A)

式中:P为事故概率。

表1 风险事件概率

风险 风险因子 事件频率 发生概率(次/年)

填埋场气体爆炸 导排系统发生故障 10-3 10-6

安全保护措施失效 10-3

经计算,填埋气体爆炸发生概率为10-6次/年。

垃圾堆体爆炸包括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及时通畅地导出填埋气体,适时采取燃烧排放措施可有效预防物理性爆炸的发生,而防止空气进入垃圾层和CH4混合是防止垃圾层发生化学爆炸的关键。CH4的最小点火能量为0.28MJ,当CH4达到一定浓度时,一个燃着的香烟头或一个电火花都足以引起火灾和爆炸。

本文选用Moorhowse与Pritchard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火灾热辐射通量,预测模式:

火球的最大半径:

火球燃烧持续时间:

燃烧时能量的释放率Q为:

其中:

距火球中心r处的辐射面通量I(W/m2・s):

式中:T为传导系数,取保守值为1;M为释放物料质量,kg;He为释放物料的燃烧热,J/kg;Ps为饱和蒸汽压,MPa/m2;Rf为火球最大半径,m;Q为释放出的燃烧能,J/s;tf为火球持续时间,s。

3.2运输泄漏风险分析方法

交通运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运输物品、车辆、道路环境因素构成。本项目渗滤液由槽罐车运送至新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处理,由于渗滤液运输事故后果极其严重,本文考虑运输渗滤液的槽罐车交通事故导致泄漏的可能性,并分析此类事故可能造成的沿线地表水污染情况。危险品运输泄漏事故发生率公式[3]为:

P(R)i=TiVP(R/A)ili

P(R/A)i=∑P(R/A)kP(k)i

式中:P(R)i为第i段路段危险品运输泄漏事故发生率;Ti为i路段年运输事故率,次/(百万车次・km);V为具有污染风险的交通量,百万车次/a;li为i段路的长度,km;TiVli为i路段年事故率,次/a;P(R/A)i为第i路段的条件泄漏概率;P(R/A)k为对于第k类事故,特定车辆运输事故率下的危险品条件泄漏概率;P(k)i为第i类道路上发生第k类事故的概率。

我国目前尚无事故概率与泄露概率的研究,本文选用Harwood[4]等根据美国联邦公路局的重型车辆运输事故信息库作为参考。

表2 美国3大州重型运输车辆事故率和危险品运输泄露事故率

表3 危险品道路运输特定事故类型泄漏概率

4工程实例

4.1某县填埋场封场后填埋气(甲烷)爆炸风险分析

垃圾场导气管间距50m,填埋深度平均12m,填埋气不可能同时燃烧。当一个导气管发生堵塞时并不影响到其他导气管的正常排气,因此其填埋气量仅是一个导气管的影响半径内的填埋气,现根据填埋深度预测其爆炸事故影响。由于垃圾场有机物氧化分解放热,使堆积的填埋气温度升高在50℃~60℃,因此经计算选取其参数为甲烷的燃烧热He=5.56×107J/kg,50℃时甲烷的饱和蒸汽压Ps=38.9MPa/m2,选取影响半径R=20m,填埋深度为12m的体积内发生爆炸(甲烷气体占体积比为5%~15%)。其结果见表4、表5所示。

表4 爆炸影响预测结果

表5 热辐射的不同入射量所造成的损失

从表4预测结果并对照表5不同热辐射的入射量所造成的损失可以看出,当甲烷浓度达到最小爆炸极限(体积比5%)时250m远处入射通量小于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阈值4.0kJ/m2・s,对250m以内区域产生影响。不同入射量所能波及的范围见表6所示。

表6 不同入射通量所能波及的范围

从表6可知,甲烷爆炸较重程度影响范围的半径为247m,轻度影响半径为560m。由此可见,本项目火灾的热辐射最大影响范围大于560m半径。

4.2封场后渗滤液运输泄漏风险分析

渗滤液运输至距7.8km的新建垃圾场处置,li为7.8km;该项目中运输路线为农村双车道, Ti取1.36;年通行车辆约100万辆,项目建成后每天运输一次渗滤液,Vi为3.65×10-4;项目渗滤液采用槽罐车运输,途径村庄、穿越河流时减速慢行,对每一类型事故P(k)i取值0.2%。根据公式,发生槽罐车运输渗滤液的泄漏事故概率为0.00133%。

渗滤液现状检测值定为未经处理直排和运输过程中泄漏的源强,预测范围主要为渗滤液入地表水体至下游5000m断面,预测模式采用《导则》[5]推荐的完全混合模式。项目渗滤液废水事故排放时对舜水的影响预测结果见表7。根据分析可知,本项目封场后渗滤液直接排放时对水质影响加大,长期排放将对水体水质造成严重影响,应严格杜绝渗滤液直接排放的事故发生。

表7 渗滤液废水事故排放时对舜水水质的影响

5结论

国外对填埋场封场后存在的风险研究起步较早,V.Senese[6]根据某填埋场渗滤液监测值对填埋场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提出土壤风险评价的分类系统。Lata Koshy[7]对不同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进行毒理研究发现渗滤液会对质粒DNA造成损伤。我国对填埋场风险分析起步较晚,目前主要集中在填埋场填埋气的迁移及爆炸风险,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分析方面。

垃圾填埋场封场是垃圾填埋治理工程中的重要部分,根据渗滤液产量的计算,环境风险在填埋场封场后一定期限内是持续存在的。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填埋场封场项目前期审批工作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强环境影响报告中环境风险分析章节的编写,对封场后填埋气(甲烷)爆炸风险及渗滤液运输过程中的泄漏风险进行一个定量的分析,将对填埋场封场后的管理工作起指导性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有关部门对垃圾封场的整体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以便发现问题采取进一步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谢佳婕,李忆雯,丁桑岚.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环境风险评价综述[J].绿色科技,2014,10:210~212.

[2]邹华.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环评中水污染防治措施的探讨[J].大众科技,2010,7:100~101.

[3]刘冬华,刘茂,任常兴.危险品道路运输泄漏引发水污染事故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12(8):140~142.

[4]HARWOOD D W,VINER J G,RUSSELL E R. Procedure for developing truck accident and release rate for HAZAT routing[J].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1993,119(2):189-199.

[5]HJ/T 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S].

[6]Senese V,Boriani E,Baderna D,et al. 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risks associated with contaminated sites:Definition of an Ecotoxicological Classification index for landfill areas(ECRIS)[J].Chemosphere,2010,8(1):60~66.

[7]Koshy L,Paris E,Ling S,et al. Bioreactivity of leachate from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s-assessment of toxicity[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7,384(1):171~181.

第3篇:垃圾渗滤液处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生活垃圾;山谷型卫生填埋场;雨污分流;垃圾坝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sual valley type sanitary landfill polluted the rain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in the design, and in the light of these disadvantages improving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By changing the dam design, installment construction waste garbage dam, for the shunt rain building drainage channels, and cooperate with professional landfill operations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ewerage, greatly reduce leachate quantity, thus saving leachate treatment plant operating costs and the cost of construction.

Keywords: life waste; The valley type sanitary landfill; The sewerage rain; Garbage dam

中图分类号: R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对城市生活垃圾而言,通常处理方法有三种:卫生填埋、焚烧以及堆肥。卫生填埋处理垃圾成本低,而且卫生填埋是垃圾的最终处置方法,而无论是焚烧还是堆肥,对垃圾进行处理后,还有部分残渣需要运到填埋场进行最终处置。因此填埋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目前,我国每年无害化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中,填埋处理量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1][2]。在现阶段,填埋场不仅是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也是其它处理方式的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

根据场址地形条件不同,卫生填埋场可分为山谷型、平原型和坡地型。山谷型填埋区一般选址为三面环山,一面开口,地势较为开阔的良好的山谷地形,在开口处构筑垃圾坝就可形成填埋库区基础[3]。山谷型填埋场库区构建容易,单位库容投资较低、雨污分流及渗滤液收集较容易,成为各地建设填埋场的首选,国内70%以上的填埋场属于山谷型填埋场。本文就提高山谷型填埋场的雨污分流效率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是卫生填埋场运营的重要内容,并构成填埋场重要的运营成本。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不仅可以降低渗滤液的处理成本,从而降低填埋场的运营成本,而且渗滤液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能力也可以降低,渗滤液调节池库容也可以相应减小,从而节约建设成本。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来源包括降水、地下水侵入、垃圾本身水分以及垃圾分解产生的水分等,其中降水是主要来源[4]。因此,在填埋场的设计和运营过程中,雨污分流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

填埋场一般都设置独立的雨水导排系统,满足雨污分流、场外汇水和场内未作业区域的汇水直接排放的要求,尽量减少雨水侵入垃圾堆体。雨水导排系统包括截洪沟、溢洪道、排水沟、导流渠、导流坝、垃圾坝等工程[4][5]。

通常的山谷型填埋场的雨污分流措施有:在填埋库区边界设置环库截洪沟,截留场外雨水。场内分区设置收集管道,落入未填埋垃圾的区域的雨水由于未受污染,可作为雨水直接排放,落入填埋垃圾区域的雨水则作为渗滤液收集处理。在填埋库区内边坡上一定高程利用防渗系统锚固平台建设边坡截洪沟,将雨水截流排出[5][6],见图1。

在这样的设计条件下,场外的雨水汇入环库截洪沟排出,坡面①范围内的雨水汇入边坡截洪沟排出,坡面②范围内的雨水分别汇入场底③④⑤区域。场底③④⑤三个区域可以分别独立收集汇集到该区域的雨水或渗滤液,在没有填埋垃圾的时候,这三个区域收集的雨水可以直接排出,填埋垃圾以后,这个区域的雨水就变成了渗滤液,需要处理后排放。

这样的设计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随着垃圾填满整个场底,垃圾面高程逐渐升高,这些雨污分流措施除环库截洪沟外都会陆续失效,落入填埋场区域的雨水都将变成渗滤液。在填埋垃圾面达到垃圾坝高程之前,即使垃圾面进行了及时的临时覆盖,能够使雨水不接触垃圾,但是由于缺乏排水通道,雨水无法排出,只能向下渗透通过场底渗滤液收集管收集。

当垃圾填满整个场底③④⑤区域后,②③④⑤四个区域汇集的雨水由于没有排水通道,无法继续雨污分流,都将变成渗滤液。当垃圾填埋到边坡截洪沟高度以后,边坡截洪沟被垃圾覆盖,坡面①范围内的雨水也无法继续分流,也会变成渗滤液。至此,所有落入填埋库区范围内的雨水都将变成渗滤液。

三、改进措施

可见,缺少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排水通道是造成雨污分流效率低的主要原因。通过改变垃圾坝的设计结构并分期建设,可以实现为雨水提供排水通道,再配合以专业的填埋作业管理,可实现最大限度地雨污分流。

1、工程措施

设计时,在垃圾坝与山体之间留一段缺口,这个缺口可以作为排放落入填埋库区雨水的通道。建设期,垃圾坝分期建设。垃圾坝一期工程中,该缺口处只建设坝基,并使其高程低于坝前场底高程,在此处坝基上构筑排水通道,用于排水。如图2、图3。

由于该通道处在填埋场最低处,填埋场内汇集的雨水可以自流排出。当坝前垃圾面高程上升到超过该通道一定高度后(3米左右),启动垃圾坝二期工程,将该通道位置的垃圾坝建设至接近坝前垃圾面高程,并重新构筑新的排水通道。如此逐渐实施垃圾坝分期工程,直至达到坝主体相同高度。

2、管理措施

为实现该设计的雨污分流效果,必须配合以专业的填埋场作业管理。具体措施包括:

(1)填埋整坡。填埋垃圾的时候,从填埋库区的上游开始填埋,并且将垃圾修整压实形成坡向垃圾坝的坡度,方便自流排水。

(2)临时覆盖。一个作业单元进行填埋作业时,其余垃圾面均用临时覆盖材料(如0.5毫米厚的LDPE膜)覆盖。在填埋垃圾面低于边坡截洪沟的时候,将临时覆盖材料向上延伸覆盖坡面②,并与边坡截洪沟连接。在填埋垃圾面高于边坡截洪沟之后,将临时覆盖材料向上延伸覆盖坡面①,并与环库截洪沟连接。覆盖材料采用顺坡自然搭接。这样,落在填埋作业面上的雨水下渗成为渗滤液,落在其它区域的雨水就由于没有接触到垃圾而未被污染,可以沿临时覆盖材料表面自流汇集到垃圾坝的排水通道排出。

(3)制定作业计划。将填埋场划分为若干个区,每个区再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单元,确定各区各单元的作业先后顺序。当一个作业单元达到计划填埋高度后,立即进行临时覆盖,并将下一个作业单元的临时覆盖材料移开,作为新的作业单元。各个单元、各个区之间如此轮流填埋作业,直至填埋达到设计高程。

3、雨污分流效果

经过这样的改进,雨污分流设施随着填埋的进行不断重新构建,能够长期发挥作用。

(1)在填埋垃圾面低于边坡截洪沟的时候,坡面①范围内的雨水汇入边坡截洪沟排出,坡面②范围内的雨水汇集到场底。落入以及汇入场底填埋作业面的雨水将作为渗滤液收集处理,汇集到其他区域的雨水将沿着临时覆盖材料由垃圾坝排水通道自流排出;

(2)在填埋垃圾面高于边坡截洪沟之后,边坡截洪沟失效,坡面①范围内的雨水汇集到场底,大部分由垃圾坝排水通道自流排出,小部分汇集到作业面成为渗滤液;

(3)当填埋垃圾面达到垃圾坝顶之后,朝向垃圾坝方向的垃圾面开始收坡,坡面雨水自流排入排水通道排出;

(4)当填埋垃圾面达到环库截洪沟之后,就开始整体收坡,坡面雨水汇入环库区截洪沟排出。

从填埋场开始启用到最终封场,都能实现高效率的雨污分流,使侵入垃圾场的雨水量基本控制在填埋作业面范围内汇集的雨水,极大地减少渗滤液产生量。

四、效益分析

以中山市为例,年均降水量约为1700毫米,假设填埋场面积5万m2,则填埋库区每年汇集的雨水量约为8.5万m3。通过该设计和管理改进,日常作业面控制在2000 m2以下,相当于将填埋场汇水面积减小到日常作业面,则有4.8万m2面积上的雨水可以直接排出,即填埋场全场汇水面积内96%的雨水可以排出,年减少渗滤液8.16万m3。按渗滤液处理费20元/m3计算(执行GB16889-2008一级排放标准),则一年可节省163.2万元。同时可以降低渗滤液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节约建设成本。

增加的费用是采购临时覆盖材料费用。以0.5mm厚的LDPE膜为例,使用量根据填埋场占地面积另加50%的边坡面积、搭接面积和损耗计算,总用量为7.5万m2,按市场价25元/m2计,临时覆盖材料费用约为187.5万元,大致相当于一年节省的费用。

可见,经过改进后,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结论与建议

1、通过改进设计和分期建设垃圾坝,为分流的雨水提供排水通道,并配合适当的填埋作业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雨污分流效率,减少渗滤液产生量,节约渗滤液处理费,从而降低填埋场运营成本;

2、为实现高效的雨污分流,对运营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3、目前大部分的填埋场都是由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由于投资管理体制的原因,将垃圾坝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内分期建设,在填埋场的建设资金的安排、工程验收、结算等方面均存在困难。通过改革建设投资体制,由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和运营,则能够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灵活性的优势,实现填埋场高效建设和运营。

参考文献:

[1]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2008年发展综述[J]. 中国环保产业,2009.6:17 -23.

[2] 张益.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J].建设科技,2010(15):38-4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5] 钱学德,郭志平,施建勇等.现代卫生填埋场的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6] 杜佳靖,王峰青.山谷型垃圾填埋场设计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05,13(13):53-54.

第4篇:垃圾渗滤液处理措施范文

19天前,这座位于上海近郊的垃圾厂发生闪爆,渗滤液处理一期厂房全面坍塌,面积约250平方米。厂区内恶臭呛人,一度弥散至厂区周边。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其中1人危重,2人重伤。

事故发生第二天上午,上海市绿化和市容局组织环境风险评估组专家进行检测和安全评估。上海市政府网站7日消息,称事故对周边环境影响已基本消除,未造成次生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目前,江桥垃圾焚烧厂焚烧设施正常运行。”

这是政府部门至今最后一次与此次事故有关的消息。事故具体原因仍在调查。

江桥厂大股东上海城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城投控股)曾公告,承认江桥厂系其子公司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环境集团)与威立雅环境服务中国有限公司共有的合资企业,“由威立雅公司运营管理”。环境集团副总裁邵军14日在公开场合透露,此次事故是外聘单位在维修渗滤液调节池抽气管时,违规操作所致。 事故原因初探

12月5日15时10分左右,江桥厂附近居民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并伴有强震。他们起初以为“地震了”,但很快发现是江桥厂发生了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震感强烈,有两名人员因此摔倒受伤,其他伤者则多被埋在瓦砾之下,其中二人重伤送医后不治,另一人则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才被找到,当时已经死亡。

江桥厂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重大环保基础设施,该厂已建成运营的一期、二期工程总投资9.2亿元,占地面积13.6公顷,设计处理能力1500吨/日。2006年8月建成时,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厂。至2012年末,上海四个城区的大部分生活垃圾均由该厂处理,当年实际处理垃圾量达59.55万吨,发电量近2亿千瓦时。

上海市政府官网称,据初步调查,事故发生在厂区内渗滤液处理一期工程厂房。当时,约有250平方米的厂房正在进行管网维修,维修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

对于事故原因,业界普遍怀疑是垃圾渗滤液发酵产生的沼气爆燃所致。

所谓垃圾渗滤液(又称渗沥液),是指垃圾在堆放过程中,经发酵等生化降解,同时,在降水等作用下产生的一种高浓度的废水。由于垃圾含水量较高,渗滤液产出率也较高,此次发生事故的江桥厂,其夏季渗滤液产出率高达35%。

在渗滤液产生的过程中,以及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进一步降解时,都可能产生沼气。“早期焚烧厂的渗滤液,都是通过车辆或管道送往污水厂处理。近年来,环保法规趋严,越来越多的垃圾焚烧厂自建了渗滤液处理设施。”专注垃圾焚烧处理研究的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教授马增益回忆称,在本世纪初首批垃圾焚烧厂开始建设,当时设计者们并没想到,短期存放的垃圾也会产生这么多渗滤液。

2008年出台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等指标,均不得超过100毫克/升。

渗滤液处理系统由此成为填埋场必须配备的一项设施,“建设标准较高的焚烧厂,就是参照这个标准”。马增益说。

江桥厂正是这样一座被称为“高标准”的焚烧厂。2006年8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主持通过项目一期、二期的环评验收时,作为配套工程的渗滤液处理一期刚刚试车,直到当年12月1日方结束试运行。

出于成本原因,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多采用生物法处理渗滤液。江桥厂也是这样。它的渗滤液处理一期工程采用的是一套“预处理+膜生化反应器”系统,首先将渗滤液引进调节池进行预处理,由于采用的是好氧发酵法,调节池中会进行预曝气,以去除对好氧反应不利的游离气体,这一过程会令渗滤液中的沼气溢出。而在生化反应阶段,则引入好氧微生物,并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不断曝气,加速好氧菌群作用,从而降解大部分有机物,在这一过程中,则可能因好氧反应不完全,出现一部分厌氧反应,从而产生沼气。

江桥厂发生事故时,一条抽气管正在维修。在12月14日举行的2013(第七届)固废战略论坛上,邵军介绍,外聘的第三方单位违规操作最终导致了爆炸事故。

自然大学对现有的信息披露情况并不满意,他们呼吁第三方介入事故调查,并建立公众参与的第三方监督机制,“监督江桥垃圾焚烧厂的日常运行,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控制不严

历史上无论是垃圾填埋场、污水厂还是市政污水管道,都多次发生过沼气爆燃。

住建部于2010年颁布《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明确提出“调节池、厌氧反应设施应设置硫化氢、沼气浓度监测和报警装置,曝气设施应设置氨浓度监测和报警装置”,“沼气和硫化氢等危险气体应采取控制与保护措施”等要求。但这仅是一项行业标准,并不强制执行。

在垃圾处置领域,防沼气爆燃隐患的国家强制标准,仅在《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可见: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设填埋气体导排系统,在填埋场的运行期和后期维护与管理期内将填埋层内的气体导出后利用、焚烧。

专门针对垃圾焚烧厂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中未提及渗滤液,这一标准自2001年出台后,至今未经修订。

在马增益看来,建设和管理环节,集中关注的都是主体焚烧炉部分;对整个工程风险的关心,则主要集中于环境污染,并非安全生产。“环评时也会讲到爆炸可能带来的风险,很多人都怀疑垃圾厂可能爆炸吗?至于渗滤液系统,以往更没有敲过这个警钟,至少我自己就没有注意到这个事情。” 马增益说。

渗滤液处理设施的防火防爆,并无技术难度。从事渗滤液专业化处理多年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岳东北介绍,“涉及到沼气,一是要做监测,最起码要做甲烷监测;二是收集利用,不利用也要做好通风。此外,所有可能出现厌氧反应的范围,都要采用防燃防爆标准。”

浙江合坤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小冬曾去过一些垃圾焚烧厂。就他所见,这些厂区内的渗滤液处理设施,只是对污水池加个盖防止气味溢出,气体收集设备非常简易,亦未配备监测设备。

“风机不是防爆的,工作服也不是防静电的……包括检修使用的工具,都必须是防爆的才行,能达到这个标准的,我看到的可以说是‘零’。” 方小冬指出,与专业的渗滤液处理厂(站)不同,垃圾焚烧厂在配套渗滤液处理设施时,并没有执行严格的防爆标准。 改造困境

“十一五”时期提出“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垃圾处理思路后,垃圾焚烧厂近年在各地纷纷上马。至2012年底,中国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共有142座,总处理能力为12.4万吨/日。根据各地政府的规划,焚烧将逐渐取代填埋,成为“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手段。由此带来的焚烧厂技术完善需求必将提上日程。

垃圾含水量太高,焚烧炉温度达不到标准,会增加产生二英这类有毒有害气体的风险,因此渗滤液必须单独处理。

早期建设的垃圾焚烧厂,大多数都选择将渗滤液回喷,“但这么多水入炉膛,燃烧时就需要添加更多辅助燃料,对节能非常不利,也提高了成本”。马增益说。

如果转运处置,依据《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规定,“应当采用全密闭自动卸载车辆或船只,具有防臭味扩散、防遗撒、防渗沥液滴漏功能。”

直接排放更无可能。要排入设置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执行最低标准(三级标准),化学需氧量也必须在500毫克/升以下。而江桥厂产生的渗滤液原液,化学需氧量含量高达4.8万毫克-7.1万毫克/升,远远低于纳管要求。

华泰证券对《“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分析后,保守测算,至2015年渗滤液新增市场容量为90亿元左右,运营年均市场容量为20亿元,“存量市场超过增量市场3倍”。换言之,至2015年,垃圾渗滤液处理市场规模将超400亿元。

与巨大的市场需求不相匹配的是,真正拥有达标的渗滤液一体化处理工程建设、运营能力的企业很少,行业专业度不足。“多数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无自主知识产权,无法提供渗滤液处理工程一体化服务。”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深圳中商智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分析。

渗滤液处理企业正面临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的拐点。上海城环水务运营公司(下称城环水务)原总工程师周新宇在参与江桥厂渗滤液改扩建方案技术论证后称,江桥厂渗滤液处理设施使用的工艺存在污泥产量大,生产能耗与药耗大,工艺瓶颈环节众多,生产管理与设备运行要求高等弱点。城环水务是江桥厂渗滤液处理设施的运营商,亦是城投控股的下属企业。

周新宇介绍,在江桥厂渗滤液一期工程的实际使用中,原本希望在调节池通过技术手段将化学需氧量降低30%,因渗滤液原液酸性过高未能实现,生化反应后还堵塞了输送系统,因此降低了供氧效率。这也是众多应用膜超滤技术进行渗滤液处理的设施遇到的共性问题之一。

尽管超滤膜一般都会承诺3年-7年的使用时间,在实际使用中,因超滤膜易堵塞清洗频繁,以及腐蚀损伤等原因,使用寿命往往无法达到预期。北京桑德环保集团董事长文一波透露,“我们做过几十个渗滤液处理工程,全世界的膜基本都用上了,可以说都或多或少有些问题,很多膜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要更换。项目难以实现稳定可靠的经济性。”

一部分企业希望利用沼气,提高渗滤液处理经济效益。江桥厂在2007年提出技改扩建计划时,提出要在原有生化反应器前端增设厌氧装置,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每吨渗沥液的处理成本扣除沼气发电收入后约为11.9元,比现有工程下降约60%。”《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技改及扩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称。

在从业者和研究者看来,以厌氧发酵为主的工艺,尽管会因设备和防爆等原因增加一定投资,却更为节能和环保,应该是未来渗滤液处理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然而,上海城投2013年半年报中,已将用于江桥厂技改扩能的492.7万元全部计作坏账,“预计无法收回”。

此外,渗滤液企业还面临着滤出浓液难以处理,回灌造成二次污染的技术难题。岳东北分析,虽然目前已经研究出化学氧化、蒸发浓缩结晶填埋等方法,但成本都较高,“能不能承受得起,谁来承担”?

渗滤液处理工程利润微薄,投资回收期太长也阻碍了企业的投入。“政府投资项目,企业一般希望7年收回投资,但政府的希望是10年,实际操作中经常要20年才能收回成本。”方小冬说,因此,压缩开支成为企业必然的选择,“比如说风机,防爆的比不防爆的至少要贵三成,有多少人在用”?

无论是从业者还是研究者,都认为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存在的种种技术或安全问题,并非无法解决。政府提高成本投入,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引导整个行业向专业化发展,是显而易见的解决之道。

第5篇:垃圾渗滤液处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处理工艺;污染控制与治理

由于卫生填埋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其中包含了较多的有毒物质,对城市环境和土壤都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则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当前,针对垃圾填埋渗滤液的处理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而且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应用。

1.渗滤液的产与影响因素

1.1渗滤液产生

在城市垃圾处理时,进行卫生填埋是常用的以一种处理方式,其对于环境来说,一方面通过填埋的方式减少垃圾敞开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却容易产生渗滤液,对环境造成污染。渗滤液指的是垃圾在进行填埋之后,由于自然环境因素或者是其他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高浓度的有积水。渗滤液的产生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垃圾本身所含有的水分;二是由于自然降水或者是江河径流所产生的水分;三是垃圾填埋后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产生的水分。由于垃圾本身就含有一定的水分,所以在南方部分地区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来源仍然以降水为主,而其他地区的渗滤液则是多种因素形成的。

1.2渗滤液水质的影响因素

一方面,垃圾本身对于渗滤液的水质有着一定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原发性的。在渗滤液中所包含的BOD、COD等物质主要是来源于厨房垃圾中的有机物。而在炉灰、脏土中所包含的有机物则对于渗滤液中的物质浓度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如果在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炉灰和脏土,则会对渗滤液中的有机物浓度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不同的城市由于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使得城市垃圾中的BOD、COD等物质的含量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垃圾填埋工艺也会对渗滤液水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垃圾填埋场的周围存在着径流,在对径流和地下水进行有效的截留措施下,则能够减少渗滤液中的水分,使得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而如果无法对垃圾填埋场周围的径流和地下水进行有效的截留,则会使得水分流入到垃圾填埋场中,使得产生的渗滤液浓度较低,降低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含量。

2.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技术

2.1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一般可以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和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两种,另外,在特殊情况下也会使用厌氧-好氧联合处理的方法。

(1)好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在当前的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所包含的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方法等也都在相关的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利用好氧生物法,能够使渗滤液中的BOD、COD等得到有效的降低,而且能够将渗滤液中的铁、锰等金属得到有效的去除。但是,由于渗滤液的质量随时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在使用好氧处理技术时,一般很难达到要求的标准。

(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将以往传统的液体处理方法中的弊端进行了有效的避免,比如水力停留时间过长或者是负荷过低等问题,而且在实践方面也取得了较多的经验。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处理渗滤液方面,具有动力耗能低、剩余污泥量少的特点,因此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厌氧生物滤池法的应用,更是在针对废液处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单独应用的实践还较少。

(3)厌氧-好氧联合处理法。由于垃圾填埋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有毒有害的物质,因此如果单独的采用好氧处理方法或者是厌氧处理方法,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当前的生物处理工艺中,将厌氧-好氧两种生物处理技术进行联合使用的工艺应用的较为广泛,将两种工艺进行有效的结合,处理的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对于渗滤液中BOD和COD也有更好的去除效果。

2.2生物膜处理技术

醋酸纤维在上世纪60年代产生,其促进了膜分离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也应用到了垃圾填埋渗滤液的处理方面。常用的膜处理技术中包括反渗透、超滤和纳滤等分离技术。反渗透和超滤技术联合处理垃圾填埋渗滤液的效果十分明显,能够将COD与色度等进行有效的去除,效率达到98%以上。膜处理技术也由于操作简单、处理效果较高等优势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在国内很多大型的垃圾填埋场都使用或者是筹划使用生物膜处理技术。但是其中所涉及到的工艺中,反渗透工艺的重点环节的成本较高,而且消耗量很大。为了减少膜表面受到机械或者是污水中毒素的影响,需要在使用膜处理之前对渗滤液进行一定的处理,才能够确保膜的使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延长膜的使用寿命。另外,使用膜处理技术进行处理的渗滤液中会遗留大量的污染物需要进行及时的安全处理,这样才能有效的消除渗滤液对环境和土壤造成的污染。

3.结束语

当前,垃圾卫生填埋已经成为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垃圾处理技术。虽然将垃圾进行填埋能够减少垃圾对开放的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但是埋入到地下的垃圾则会由于渗漏、排水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渗滤液,对土壤、资源等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要不断的加强对渗滤液的分析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与控制,才能不断的减少生活垃圾填埋渗滤液对城市环境造成的污染。

【参考文献】

[1]蒋海涛.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水处理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2002.

[2]孙英杰,徐迪民,胡跃城.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案探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03).

[3]熊向阳,蔡辉,陈刚,张海宇.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规模的探讨[J].给水排水,2011(07).

第6篇:垃圾渗滤液处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城市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事故;环境风险评价

Risk Analysis on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HUI Yuan1,2,JIANG Yonghai2,XI Beidou2

(1. Shenya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Liaoning Shenyang 110136; 2.Laboratory of Urban Environmental Systems Engineering,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100012)

Abstract: In the landfill proces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y have environmental risks, including fire, explosion, leachate pollution, slope instability and odor pollution. This article gives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all the environmental risk accidents, and also summarized the causes of risk, hazard and effect factors.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preventive steps for landfill environmental risk is pointed out.

Key words:municipal solid waste;landfill;risk analysis

1. 引言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社会文明、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急剧增加。据报导,全世界每天新增城市垃圾469.49万t,人均日产垃圾0.81kg,垃圾产生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8.24%。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更是大于10%的速度持续增长,历年垃圾堆存量已达66亿吨,占用耕地超过5亿平方米。因此,垃圾处理或处置就成了亟待妥善解决的问题。纵观世界,城市垃圾处理方法很多,如堆肥法、焚烧法、填埋法、蚯蚓床法、热解法等。其中,卫生填埋法由于成本低廉,处置彻底,能达到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成为当前国际上应用最为普遍,技术最成熟最终处理方式,也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不可替代的主要手段。我国生活垃圾中约有70%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置。

据建设部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建有生活垃圾填埋场372座,处理能力达7103万吨。虽然我国的垃圾填埋场建立了较完善的废物接收、贮存和预处理系统、防渗和渗滤液收集系统以及覆盖和填埋气导排系统,并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工程措施,但仍可能会发生多种风险事故,如贮存、预处理车间发生渗漏,渗滤液渗漏污染地下水,填埋场边坡失稳、崩塌以及填埋气火灾爆炸等。风险事故一旦发生,必然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危害人群健康。因此,研究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过程,分析填埋场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事故,对填埋场风险事故的防范和人群健康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生活垃圾填埋场风险分析

2.1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是填埋场中常见的风险事故之一,导致其发生的罪魁祸首是填埋场本身所产生的填埋气体。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1.5亿t,如果其中70%采用填埋处置方式,将会产生约460亿m3的垃圾填埋气体。大量的填埋气体若是不进行收集利用或者利用不当,发生泄露,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必将造成巨大的危害。

2.1.1 填埋场气体的组成

填埋场气体是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过程中,有机废物经厌氧降解产生的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包括CH4、CO2、H2、N2和O2,还有一些微量气体,如H2S、NH3、庚烷、辛烷、氯乙烯等。其中CH4和CO2二者约占填埋气体的99.5%-99.9%,H2S和NH3等有毒的恶臭成分约占0.2%-0.4%。

2.1.2 填埋气火灾爆炸条件

填埋气爆炸一般需要具备三个条件:(1)适当的甲烷浓度:一般在5%-15%之间,当甲烷浓度为9.5%左右时爆炸最为强烈;(2)达到甲烷引火温度:甲烷的引燃温度一般为650-750℃。明火、电气火花、吸烟甚至撞击磨擦产生的火花等都可达到之一温度。(3)氧气浓度:填埋气爆炸界限与氧气浓度密切相关,氧气浓度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反之亦然,当氧气浓度降低到12%以下,甲烷混合气体失去爆炸性。

2.2.3 填埋气爆炸类型

2.2.3.1 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是由于填埋场中产生的甲烷在垃圾层中大量积聚,形成了强大的能量,当积聚的压力大于覆盖层压力时,在瞬间将垃圾以迅猛速度突出,发生减压的膨胀。发生物理爆炸事故,除垃圾产生甲烷是必要条件外,填埋的深度、覆盖层的厚度和层数,以及覆盖层的透气性都是影响爆炸的因素。当垃圾上覆盖土层或填埋深度增加,透气性受到影响,甲烷垂直扩散运动受到阻碍就会横向迁移,从而在垃圾中容易发生积累而增加爆炸的危险性。

2.2.3.2 化学爆炸

当大量释放与扩散的可燃性填埋气没有立即遇到火源时,这些可燃气体大量积聚,在相当大的空间范围内形成云状气团(层),并不断扩散;当遇到火源时,可能被点燃,发生化学爆炸。由于外界环境、火源特性不同,产生的爆炸也不同。填埋场气体的化学爆炸主要为闪火和蒸气云爆炸。化学爆炸必须同时满足前面提到的甲烷浓度、引火温度和氧气浓度三个条件。

2.2 渗滤液污染

填埋降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垃圾渗滤液。渗滤液其收集、防渗及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渗漏是填埋场存在的最大潜在风险因素。垃圾填埋场渗漏污染的环境危害非常巨大,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渗入地下后,会使周围地层介质的物性发生变化,土壤被污染后,将会盐碱化、毒化,土壤中的寄生虫、致病菌等病原体能使人致病;还可能污染地下水,并最终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对整个生态环境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2.2.1 垃圾渗滤液的来源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发酵分解后产生的液体和溶解于其中的溶解性、悬浮性物质已经外来水分混合而成的一种含有高浓度悬浮物和有机或无机成分的液体。垃圾渗滤液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填埋区周边降水、地下水及地表排水的渗入;二是垃圾填埋后由于微生物的厌氧分解作用而产生的液体;三是废弃物的本身持水,当垃圾受压、发生降解时其中固体含量减少,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使垃圾持水能力下降,导致部分初始含水释放。

2.2.3 垃圾渗滤液环境污染

2.2.3.1 渗滤液污染地表水

垃圾渗滤液属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成分复杂,毒性强,直接接触对于植被及人畜均存在较大的危害风险,是潜在的地表水污染风险源。垃圾渗滤液一旦通过渗透或其他方式进入下游用水区,会影响地表水水体,给周围人畜饮水、农田或果树生在带来严重危害。此外,还容易形成下游地表径流,对周边更大范围内的地表水体造成危害。

2.2.3.2 渗滤液污染地下水

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包气带下渗进入地下水含水层,由于其浓度高,流动缓慢,渗漏持续时间长,即使是在填埋场封场后仍是地下水的最主要污染源。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影响程度因填埋场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存在差异,一般情况下,防渗能力强的地区,渗滤液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此外,不同污染物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一部分污染物能够被表层的土壤有效地阻留而积累下来,而另一部分污染物则渗透到深层土壤,进入到含水层的饱和区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如各种有机物及部分重金属等。

2.2.3.2 渗滤液污染土壤

渗滤液发生渗漏污染都是首先进入填埋场周围土壤层,也会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垃圾堆体经降雨淋溶产生的大量渗滤液中含有的有害成分可能会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使土壤碱度增高,重金属富集,土质和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妨碍周围植物的根系生长,或在周围机体内积蓄,危害食物链。

2.3 边坡失稳

垃圾填埋体作为特殊土体,与一般土体一样也存在边坡稳定问题。尤其是在持续降雨之后,填埋场的边坡失稳的频繁发生。垃圾填埋堆坍塌,填埋渗滤液渗漏,严重污染周围环境,给国民经济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3.1 填埋场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影响填埋场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包括:①持续一定时间的降雨入渗,这是最重要影响因素;②废弃物岩土工程特性;③边坡位置多层衬垫系统的工程特性及中间盖层土与最终盖层土的岩土工程特性;④填埋体边坡的几何特征;⑤渗滤液产生与迁移情况;⑥垃圾气体的产生与迁移情况。

2.3.2 垃圾填埋场边坡破坏形式

填埋场潜在的边坡破坏模式可分为6种:①边坡及坡底破坏;②衬垫系统从锚沟中脱出向下滑动;③沿固体废弃物内部破坏;④穿过垃圾和地基发生破坏;⑤沿衬垫系统的破坏; ⑥封顶和覆盖层的破坏。

2.3.3 降雨渗流作用对土坡稳定性的影响

降雨渗流作用对填埋场边坡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大部分填埋场边坡失稳通常是出现在降雨后,尤其是持续一定时间的雨。发生降雨时,垃圾堆体含水率增加,达到饱和后产生大量渗滤液。渗滤液和雨水不断流出,冲刷带走垃圾中大量无粘性的细小颗粒,引起垃圾堆体内颗粒或群粒移动,致使边坡土体的强度下降,容重增大,坡面的安全系数减小,破坏了边坡稳定性,引起滑坡失稳,垃圾堆体滑塌。并非所有的降雨都能诱发滑坡,垃圾堆体的滑坡需要有一定的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时间。

2.4 恶臭气体污染

填埋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微生物反应,产生的大量有恶臭、强刺激、易燃、易爆的填埋气体,其中H2S、NH3、CH3SH等属于典型的恶臭气体。恶臭污染是由于恶臭气体的存在而产生的一种感觉公害,它直接作用于嗅觉,使人产生厌恶,甚至中毒,危害人类健康。

2.4.1 填埋场主要恶臭气体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内恶臭气体主要为各种硫化合物,包括H2S、NH3、CH3SH等。其中H2S为最重要的一种易挥发、无色的恶臭性气体,相对密度较大,越接近地面浓度越高。长期吸入会导致人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易发生肠炎和心脏衰弱,神经紊乱、多发性神经炎等。如果H2S浓度过高,会使人中枢神经麻痹,导致窒息死亡。NH3是一种无色,而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高。NH3对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2.4.2 填埋场恶臭气体的来源

填埋场恶臭气体主要来源于垃圾填埋区和渗滤液处理区。填埋场由于填埋场填埋工艺的原因,从垃圾收集、压实、转运、垃圾填埋过程、最终封场、稳定等过程中,垃圾始终处于降解过程中,H2S、NH3等恶臭气体不断从填埋过程和填埋区放出。垃圾渗漏液处理过程中,伴随着大量有机、无机化合物的浓缩,各种恶臭气体会从中溢出。

3. 结论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危害严重,主要采用填埋法处置。由于生活垃圾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填埋气和渗滤液,因此,卫生填埋场会对周围环境及人群健康产生极大风险。填埋场风险一般主要包括填埋气的恶臭污染、火灾爆炸、渗滤液渗漏污染及垃圾堆体边坡失稳、坍塌等。虽然大多数的垃圾填埋场位于市郊,并且为空旷场地,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能轻视填埋场可能造成的事故灾害,应该针对填埋场本身的特征,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并进行安全运行控制,这样可以避免造成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

参考文献:

[1] 韩斌.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与管理对策.中国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

[2] 李秀金.固体废物工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第7篇:垃圾渗滤液处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垃圾处理;超滤膜系统;应用设计

中图分类号: TB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5-71-2

0 引言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了我国各领域的技术创新。科学技术在环境卫生管理部门中的应用,促使垃圾处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我国常用的垃圾处理技术有填埋、焚烧、堆肥。垃圾渗滤液主要是有垃圾本身产生的及焚烧遗留的液体,其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等等。超滤膜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净化水平,同时,也能够提高水质。因此,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应重视超滤膜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保证应用效果,提高垃圾处理水平。

1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概述

为了充分认识到超滤膜技术在垃圾渗滤液中的应用效果,我们就需要对其处理工艺进行比较,以此来突出超滤膜技术优势,推动超滤膜技术的应用发展。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有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化学法垃圾渗滤液处理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法、氧化还原膜渗析等等。物理化学处理不会受到水质水量变电的影响,出水水质比较稳定,但是,其成本较高,不适于大水量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生物处理法主要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但是,生物处理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工艺不稳定[1]。

2 超V膜技术在垃圾渗滤液中的应用研究

2.1 超滤膜技术原理

超滤膜技术主要是运用活性污泥,通过膜渗透将水及浓缩液进行有效分离的技术。其基本过滤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1 超滤膜基本过滤原理图

通过原理图可以发现,在膜处理工艺中,其工艺原理运用的是渗透压的模式,即膜管内部压力大于膜管的外部压力,在渗透压的作用下,将水排除管外。留在管内的一些悬浮物通过相应的渠道输送除去,从而达到净化垃圾渗滤液的目的。该技术在垃圾渗滤液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保证滤膜的洁净,同时也可以避免膜管堵塞。此外,一些不能透过超滤膜流出膜管的液体,通过膜管的另一端时,会浓缩生成污泥,我们称其为浓缩液。从图1中可见,进入膜管内部的验收比浓缩液要明亮,说明污泥在膜管内传输时在逐渐变稠。

2.2 超滤膜技术的工艺流程设计

主要工艺流程包括供给程序、过滤程序、冲洗程序和化学清洗CIP程序[2],辅助工艺流程为充水排气程序超滤标准工艺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超滤标准工艺流程图

通过超滤膜工艺流程图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到有关超滤膜系统的各个功能。一是供给系统,该系统是吸入活性污泥,将其供给超滤膜管理进行反应,然后,在将其送入生化池中;二是过滤系统,在过滤过程中,超滤单元由于过滤需要,其供给管理的控制方式会发生一些变化,即活性污泥供给管路的压力变送器控制给水泵的运行。三是冲洗系统,在过滤过程中,由于一些垃圾渗滤液无法通过超滤膜流出管外,导致超滤膜内仍然存在高浓度的活性污泥,为防止堵塞膜管和滋生微生物污染,需将这些活性污泥尽快从膜管内去除,所以,在过滤停止后,要将膜管内的污泥冲出;四是化学清洗CIP系统,虽然超滤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有冲洗系统,但是,在冲洗过程中常会有小颗粒粘附在超滤膜表面,增加清洗阻力,同时会降低膜通量,化学清洗CIP系统,可以有效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五是冲水排气系统,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是排除超滤单元中的气体,避免因气、水混合而引起的压力冲击对膜的损害,所以,在启动超滤系统前,要做好超滤单元的冲水排气工作。

2.3 超滤膜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超滤膜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超滤膜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其膜污染及膜堵塞问题比较严重,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垃圾渗滤液中的膜污染纤维较多,超滤膜的水通量小等等,从而造成非正常停机,影响超滤膜的流通。因此,超滤膜系统在生产过程中,企业或商家都需要针对超滤膜的实际应用情况,制定相应的清理措施,避免超滤膜堵塞或污染问题引起的停机事故。超滤膜在运行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膜管进水端了解膜管的堵塞情况,因此,为了保证超滤膜系统的正常运行,企业可以进行定期检查,周期建议不超过2周[3]。

2.4 超滤膜技术的应用优势

为了能够直观地了解超滤膜的应用优势,我们对超滤膜技术的应用参数进行了汇总,如下表所示:

处理站的成本投入,为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供了资金保障。组件中的中空纤维膜为外皮层超滤膜,耐污染且易清洗;系统采用UPVC不锈钢管路和内循环系统,省能耐用;采用卡环式连接,易于拆卸、组装。

3 结束语

目前,我国超滤膜技术在垃圾渗滤液中的处理技术还不算成熟,与国外技术水平相比还有所差距。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超滤膜技术在垃圾渗滤液中的应用力度,不断对其进行研究与探索,提高国内超滤膜技术的应用水平,保证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祝海鹏.超滤膜系统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与设计[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3.

第8篇:垃圾渗滤液处理措施范文

巩义市大黄冶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巩义市紫荆办大黄冶村东黄土丘陵中,其主体工程包括:进场道路、管理区、维修区、地磅房、填埋库区、调节池渗滤液处理站等,由于生活垃圾处理场填埋库区边坡稳定,施工时亦在其侧壁和底部均进行了防渗处理,防渗材料采用HDPE防渗膜,其渗透系数为10~13cm/g的要求,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2008)中渗透系数10~7cm/g的要求,且本场土壤大部分为粘土,渗透系数小,地下水埋层较深,通过防渗处理后填埋库区对地下水基本无污染。大黄冶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占地230.3亩,总库容257万m3,设计生活垃圾日处理量350吨,日处理渗滤液130吨,设计使用年限15年。

(一)垃圾成分组成情况

根据巩义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分析资料,现状垃圾成分如下表:

(二)垃圾填埋情况

生活垃圾填埋采用分层平铺作业法。垃圾填埋刚开始运行,为保护边坡及库底防渗层,进行土袋防护,较轻压实。垃圾倾倒经废物回收后,严格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GJJl7~2004)进行操作,经推平、摊铺均匀,每填0.3~0.4m垃圾进行覆土碾压,垃圾容重达到0.7~0.8t/m3。垃圾经黄土覆盖压实后,避免垃圾,每年4~11月份每日对场区蚊蝇消杀,定时定期投放鼠药毒饵,除四害使垃圾处理达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保证卫生覆盖的要求又减少所占库容,有效降低蚊蝇滋生。具体填埋工艺流程:收集运输称重卸车回收摊平压实消杀每日覆土中间覆土封场绿化

(三)垃圾场环境治理措施

1.为最大限度减轻污染和危害,填埋作业采取日清运、日填埋、日覆盖,在填埋库区每隔50m修建一垂直导气石笼井,在封闭的调节池和填埋区内均设置导气管,进行有组织收集气体,统一治理,有效地缓解了恶臭气体污染和安全问题。

2.为控制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工程采用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粘土复合衬里系统做为填埋库区及调节池防渗层,填埋库区周围设置雨水排水沟,垃圾拦挡坝前设置了渗滤液收集系统,将垃圾所产生渗滤液汇集流入调节池,经厌氧降解有机物浓度降低,然后泵入渗滤液站,经物理、化学、生化、膜反应处理后COD去除率达63.7%,BOD去除率达67.3%,氨氮去除率达76.7%,悬浮物去除率达73.8%,总出水口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2008),渗滤液处理系统良好,未对环境造成负影响。

3.水处理工艺流程:(1)渗滤液调节池混凝沉淀硝化反硝化MBR精密过滤纳滤反渗透达标一级排放;(2)雨水截洪沟排入下游冲沟。

二、环境监测概况

为了掌握控制大黄冶生活垃圾处理场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委托巩义市环境监测站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2008)等法律法规要求,从2009年8月25日开始对垃圾场附近大气、地下水进行本底监测,同时又在渗滤液站进水口、出水口处设置监测点,每季度至少监测一次,场内化验员每天一次常规监测,每月进行一次全分析,有效地控制因垃圾处理造成的环境污染。根据一年来的监测结果,各项数据指标均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2008)。

三、建议

1.由于填埋场产生填埋气体主要成分甲烷为易燃易爆气体,从安全角度出发建议初期将其引至燃烧架燃烧,长期应考虑沼气综合利用,减排节能,同时搞好场区污染物浓度监控工作,确保填埋气体的安全处理。

2.建议日常运行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2008),防止因操作、管理不当而对周围的环境构成较大污染。

第9篇:垃圾渗滤液处理措施范文

摘要:基于电学法无二次污染、操作易掌握和费用低等特点,提出了4种用于垃圾填埋场人工衬层渗漏检测的电学方法:电阻法、电流法、

>> 垃圾填埋场渗漏检测中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 垃圾填埋场建设中的防渗漏技术 垃圾填埋场设计研究 垃圾填埋场的蜕变 垃圾填埋场的新生 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方案的研究 新型节水热风阀衬层的研究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措施研究 浅谈垃圾填埋场的防渗技术 浅谈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 影响填埋场中垃圾降解的因素 垃圾填埋场防渗技术的现状 垃圾填埋场周边的环境治理 城市垃圾填埋场的规划和设计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COD检测方法比较 垃圾填埋场中矿化垃圾的应用分析 西安市江村沟生活垃圾填埋场库容现状的调查研究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物化和生化法相结合的预处理技术研究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研究 花都某垃圾填埋场区滤液渗漏处理及防治措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垃圾填埋场人工衬层渗漏的电学法检测研究 垃圾填埋场人工衬层渗漏的电学法检测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基于电学法无二次污染、操作易掌握和费用低等特点,提出了4种用于垃圾填埋场人工衬层渗漏检测的电学方法:电阻法、电流法、感应电势 差法和远距离参比电极感应法。其原理都是利用垃圾和土壤有一定的水分而具有的导电性,以及一般用作人工衬层(俗称土工膜)的高密度聚乙烯 绝缘材料。通过实验指出电阻法只能检测到是否有漏洞,不能判断漏洞的位置;电流法是一种一次性方法,只能判断一次是否有漏洞,也不能够定位 漏洞;感应电势差法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远距离参比电极感应法的检测效果非常好。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渗漏;检测;电学;土工膜 中图分类号:X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929(2004)04―006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