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下水污染特征范文

地下水污染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下水污染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下水污染特征

第1篇:地下水污染特征范文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地下水污染防护区;地下水源保护区;益阳市区

近年来,益阳市由于其毗邻长沙北经济圈等优越的交通地理条件,市域经济、人口稳步增长,工农业生产布局、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势必对地下水环境承载力造成进一步的威胁。为了及时制定地下水保护资源区划和污染防治规划,避免产生“先污染、后治理”被动局面,非常有必要对市区进行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域。

1 研究区地下水环境及问题概况

地下水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性、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研究区不同区域地下水空间分布、补径排特征、运移、动态特征以及水化学性质差异较大。东北部洞庭湖区地带地势低平,汇聚湖南境内的“四水”和长江“三口”的来水,地下水径流条件差,地下水化学环境为还原条件,地下水水质类型以HCO3 CaMg和HCO3 -Na・Ca为主,下伏基岩中含铁、锰结核、团块及薄膜,导致地下水原生Fe、Mn背景值高,乡镇居民生活取用地下水普遍不达标。资江南岸赫山城区桃花仑至南郊金井坡一带发育元古代中期拉斑玄武岩火山岩,是益阳优质偏硅酸矿泉水的含水母体,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现已通过国家级矿泉水评审鉴定,矿泉水开发利用一度无序开采,均衡遭受破坏,目前政府规划限制其开采程度;西南半部丘岗山地基岩区主要利用浅部风化裂隙水,径流短,动态变化严格受降水季节性控制,地下水类型以HCO3- Ca为主,水质较好,但水量较贫乏。

人类不恰当的生产、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地下水环境问题主要有地下水污染及地面塌陷。湖积平原农业主产区农药、化肥使用,残留有害物质渗入浅部地下水,研究区中线及主城区工矿企业成带分类分布,一些企业废水、废液未经处理地恣意排放,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危害极大。据检测2010-2012年水质分析结果,超标项主要有PH、Fe3+、Mn2+、F-、、NH4+ 、二氯苯、苯并(a)芘、p,p'-DDE、总滴滴涕等。益阳市赫山区岳家桥、衡龙桥一带,第四系松散层下伏二叠系裂隙岩溶含水层,溶洞暗河发育,近年来地面塌陷频繁。截至2012年3月,岳家桥镇先后出现地面塌陷累计693处,重点地面塌陷变形区面积约7.5km2。

2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

2.1 区划指标

针对地下水污染状况、经济发展趋势和地下水保护区域,设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指标为地下水保护区、地下水污染防护区两种种类型,各指标含义如下:

(1)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正在开发的和已勘探开采的集中开采水源地及保护范围。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中地下水水源地区划要求,确定地下水的水源保护区分为地下水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2)地下水污染防护区: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下水防污性能(Ap)、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负荷(P)和地下水价值系统水平(V),细分为重点防护区、中等防护区、一般防护区、自然防护区四个子区。

2.2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

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中地下水水源地区划要求,益阳赫山城区矿泉水水源地的保护按三级建立卫生保护区,各级保护区的划分如下:

Ⅰ级保护区:为各矿泉水开采井抽水影响范围,一般为抽水井孔周围的100m左右,2012年统计有矿泉水开采井10口;

Ⅱ级保护区:为矿泉水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分布面积为18.53km2;

准保护区:为矿泉含水层分布范围外的局部地下水分水岭,或与矿泉水有补给关系的相邻含水层分布范围,且离矿泉水含水层边界(Ⅱ级保护区)不小于1000m,分布面积为34.10km2。

2.3 地下水污染防护区

(1)地下水防护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地下水污染防护区影响因子权值,再结合各因子要素的实际状况合理划分出指标等级,并给予相应评分值,运用加权叠加的方法计算出各评价要素的综合分值,得出下面防护区因子打分表。

(2)编制防护区因子单要素评价图

根据上述地下水防护区因子项作相应单要素评价图,对各单要素图各类型区按上表1因子评分指标值赋予相应分值。

(3)评价指标计算

a. 工作区网格剖分:利用MapGIS软件将工作区剖分成0.5km×0.5km基础网格。为了在下一步工作中唯一精确地提取各单要素图的评分属性值,我们采用剖分网格的中心点作为属性要素提取的桥梁。

b. 空间叠加提取属性值:按照MapGIS空间分析功能,网格剖分点与每个单因素区文件图进行点对面相交运算,提取到各单因素图的区属性评分值,然后将网格点文件属性导出成数据库文件。

c. 综合指数计算:采用积分值的方法,对导出的网格点数据计算每个单元格的评分指数

计算公式 R = AprApw+PrPw+VrVw

具有较高综合指数的网格,其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较差或差,地下水系统功能强,污染源多或较多;反之则反。

d. 评价分级:对所有单元点综合评分值按照20%、50%、80%分位进行四个防护区等级量化分级,对剖分网格相应等级赋予不同颜色,在核查的基础上形成益阳市区地下水污染防护区图。

2.4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结果

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矿泉水水源地保护区和地下水污染防护区两部分,见下表2、图1。

3 结论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不当造成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将很难逆转。根据益阳市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不同地段地下水功能及系统防护性能差异,应该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布置开采井及开采强度,合理布置工农经济产业、城镇人口发展格局,避开污染防污性能较差地区。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避开防污性能较差等级区,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

参考文献

[1] 王俊杰,何江涛等.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体系构建研究.环境科学,2012.

[2] 林学钰,廖资生.地下水资源的本质属性、功能及开展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意义.天津大学学报,2004.

第2篇:地下水污染特征范文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敏感性

1 引言

地下水是存储在地质形成的饱和带里的粘土、沙土、砂砾和岩石空隙、裂隙中的水。储存地下水的空间称为地下水含水层或是地下水水库。地下水通过降水、湖泊、河流等水源补给而与大气陆地水循环相连。浅层地下水的补给参与水文循环,进而使其成为可再生资源。

人类的干扰因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会对地下水系统造成影响,所以对地下水污染敏感程度的量化,是目前有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地下水污染敏感性是指污染物对最上含水层影响的倾向性和可能性。

浅层地下水水质恶化,会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对当地的经济可持续也会造成影响。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域浅层地下水周边的环境被污染,所以有必要加强对地下水污染抵御的能力并及时改善地下水质量。

2 浅层地下水资源的严重形势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水在城市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地下水环境越来越呈现恶化的状况。在干旱尤为严重的北方地区,地下水量衰竭,由于城市的发展带来的水资源污染和短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都使得地下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此外有地下水过度采取浪费,不洁地表水的污染,种种原因已经对地下水造成严重的影响。

3 地下水敏感性的定义

浅层地下水是潜藏于地下第一层不透水层上的地下水,地下水是我国百分七十人口常用水的主要优质水源,土壤的吸附和过滤使得地下水水质较好,细菌少。此外地下水还具有广泛分布、开采较为便利等优点。

地下水系统由于其本身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对人类干扰具有不同的敏感性。不同区段地下水敏感度的区分是环境保护中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有研究者认为污染敏感性是地下水系统的本质特征,而大多数学者认为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可本定义作污染物经由水层上部某位置的介入,而渗透到地下水系统。污染物的天然衰减决定了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土壤中物理以及化学反应的过程能够导致污染物本身性质的改变,这样便减轻了地下水污染的程度。

地质、水文地质、污染物的排放条件以及污染物的化学物理性质等多种因素决定了地下水的敏感性。污染物由地表渗透地下水系统整个过程非常的缓慢,而一经污染,水质的恢复会极其困难。地下水水质状况被予以高度重视,而水污染敏感性的研究也被关注起来。

4 地下水敏感性研究

污染敏感性评价体系有经验技术以及模型模拟。国外的评价敏感性方法体系有水文地质背景值法、系统参数法和相关分析以及数值模型法三种。从敏感性的对象来划分,污染敏感性的评价又可以分为含水层内在的污染敏感性评价,而因此简称为内在污染敏感性评价。

4.1 指标叠加法

指标叠加法主要有GOD法、DRASTIC法。GOD法是一个评价过程简单的经验体系,评价结果有实际性的指导意义。G是指地下水的状况为,O是上覆岩层特性,D是地下水埋深。GOD指数则是指三位评分值的乘积。而在非承压含水层情况下,才会考虑覆岩层指数评分。系统参数法中的DRASTIC模型考虑的参数是:地下水埋深、含水层的净补给、含水层中的岩性、土壤类型、地形和包气带的影响和含水层水力传导系数,此模型较多用。DRASTIC提供了两组权重系列,用于一般地下水污染敏感性的评价,以及用于强烈的农业活动区,也称为DRASTIC指数,专门用于特定污染物敏感性的评价。DRASTIC指数越大,地下水敏感性越高。据最后得到的指数大小,将污染敏感性分为四等级:低敏感性、中等敏感性、高敏感性以及极度敏感性。此指数法是目前国际上用于地下水污染敏感性评价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指标体系。

4.2 模拟模型法

人们随着对野外检测手段、实验研究方法和地下水运移理论的逐渐研究认知,控制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的环境化学过程也越来越精确。用于预测污染物运移的各种模型如:简而化之的屏蔽模型和以过程作为向导的复杂模型。屏蔽模型广泛应用于空间不同尺度和地下水污染敏感性评价,其中包括:衰减影子模型AF、迁移能力指数模型LPI和分类指数模型RI。

衰减因子模型是为了根据农药对地下水污染敏感性进行分类,此方法主要考虑农药的关键性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土壤性质对农药污染的影响。

对某区域进行污染敏感性分区可采用迁移能力指数模型,它是通过简化溶质在均质各向性孔隙介质中的对流迁移弥散反应一维方程得到的。采用分类指标模型审定和注册一些化合物,在佛罗里达州地下水中已经检测到,该模型是在简化佛罗里达农业与消费者服务有关农药审定和注册程序中而研制的。

5 研究技术平台

显然,在我国地下水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有毒化合物、农药、硝酸盐的使用使得我国地下水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威胁。我国已明确强调加强地下水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要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以及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水利生态的提出,是对研究水资源污染防治、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导,地下水污染问题是其内容之一,我国刚起步的关于地下水污染敏感性研究的专题试图探索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析与制图的有效方法。

关于当前国际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对地下水污染的敏感性进行研究分析,前者属于当前国际地质领域较为尖端的课题,在当前国内水污染的防控与治理工作中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对自然环境问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方向适应性进行探究的重要条件。关于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析和制图领域的研究,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早。

法国地质矿产调查局编制出版第一幅法国地下水敏感性图,共编制出版了76幅适用于不同途径的各种比例尺寸。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其实现了对空间数据和信息的输入、存储、管理、检索处理以及分析等功能。国外的研究重点已经转到了GIS技术和地下水运移模型的结合,依此来评价地下水的敏感性。在属性数据库和空间分析功能基础上,GIS技术能够管理大量的历史数据和资料,以评价因子的不同相互区分,得到二维图形的区域性敏感性评价分析图。在此领域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具有综合分析和进行空间建木能力的GIS技术已经日渐趋于成熟,能刻随时地修改和更新数据库,使评价过程变得极为简单和容易。运用DRATMIC和GIS模型软件对具体区域进行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区,而且敏感性指标并不能够反应该区域地下水是否已经被污染,因为量化数值有相对意义,但是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在建设管理和规划布局中对某些区段作充分的考虑,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李文文.浅层地下水敏感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

[2]李文文,王开章,李晓.浅层地下水污染敏感性评价—以泰安市为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04).

第3篇:地下水污染特征范文

关键词: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循环;

中图分类号:P6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导言: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地下水的开采也呈每年呈现递增的趋势。但对于某些地区而言,地下水水量较为匮乏,因此,如何有效地对其进行开发,也是目前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就当前来看,地下水污染问题的存在,不仅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甚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本文就针对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循环展开研究。

1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方法

1.1 开采实验法

在当前地下水需求量持续增加,地下水污染状况,愈发严峻的产业时代背景下,如何高效地进行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成为现阶段起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水文地质分析可帮助工作人员明确地判断出地下水的状况,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预期开采效果的取得打下坚实基础。而其中开采实验法是现阶段相关企业进行水文地质分析常用的方峰之一,即按照实际抽水量进行抽水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对其相关信息进行判断。开采实验法通常应用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一时难以查清又急需做出资源评价的地区。

1.2 水文分析法

对于地下水系统而言,水量在进行循环作业的过程中,无论补给多么复杂,其最终都需要转换成地表水。而在进行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时,水文分析洁也是现阶段相关企业和主管部门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之一,其主雯包括清水流量法、泉水流量法以及暗盒测流法。与开采实验法相比,这种方式的应用不仅能保证地下水数据信息获取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操作简单,适用面也相对广泛。主要应用于全排型流域。

2 地区域地下水循环的演化研究方法

2.1 同位素示踪技术

对于较为复杂的或需要精细刻画的水文地质单元,环境同位素通常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其应用的实例也比较多。通过对研究区域特定水文地质单元内环境同位素的研究,能够获取地下水径流排泄、补径排的水资源量,对特定的环境同位素浓度梯度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分析出地下水不同的水循环模式,对于基岩裂隙水的水循环演化研究亦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对于隐伏岩溶水系统的环境同位素研究,能够确定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转化关系,并对定量评价岩溶地区地下水的可更新能力提供有效的数据。

研究中采用的同位素多为氢氧同位素,氦同位素等。其中氢氧同位素直接来源于大气降水,因而研究氢氧同位素的浓度,对降水补给具有广泛的意义,并对地下水演化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氦同位素来源于空气、含水岩石释放和地慢,在饱和空气的水中溶解的大气3He/4He是一个常数,地下水中氦的浓度主要受大气降水的温度、汇水流域的平均空气压力、含水岩石中铀和社的浓度、含水岩石的孔隙度和密度、脱气率和构造因素有关,而氦同位素受温度和盐度影响较小,因此氦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可以了解有关地下水的来源、水一岩反应,运移速率和混合作用等重要信息。

2.2 水文地球化学演化及水化学动力学

水文地球化学资料同样能揭示地下水循环演化规律,作为划分地下水系统的依据。在研究的过程中,介质场、水动力场和水文地球化学场之间能够相互验证,获取较为准确的地下水循环演化特征。经过前人的研究,地下水化学场可以用来研究水动力的特征,在大尺度水文地质单元上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以此形成了地下水化学动力学的概念,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变化不但反映出岩石矿物学上的变化,也反映出了水文地质条件的定量变化,耦合达西定律的表达式,进而根据水化学资料确定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地下水年龄,由此对含水层的富水性进行预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水文地球化学规律的研究,还能显示出水质的循环变化。

总之,采用环境同位素作为研究手段研究水循环演化规律的水文地质单元时,水文地球化学可以的进一步揭示其变化规律,并起到验证和深入研究的目的。同时,地下水循环演化的研究,结合多种手段,可以达到更为深入的结果,如气候变迁、自然环境演化等。较为详尽的信息能够更好地研究出地下水循环演化的机理,并从多元的角度对其进行验证。

3 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水源的保护措施

3.1 对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产业时代背景下,企业的高速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进-步发展的同时,也严重地破坏了周遭的生态环境,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对于地下水而言,近年来,地下水污染问题也伴随其开采量的逐渐增加变得愈发严重,故为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方针,提高对地下水治污作业的高度重视刻不容缓,为此相关基层产业机构和主管部门,首先需要进行系统的地下水污染情况调查工作,即通过建立地下水污染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划分地下水质量区域,明确了解和分析水质的总体状况和污染来源,从而在分析和判定中将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合,以此为后期治污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3.2 建立科学完善的地下水污染预警系统

地下水河染问题的产生,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的不重视。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农业生产,在进行实际作业过程中,人们的关注度始终集中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忽视了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工业生产作业过程中,随着工业废物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地下污染问题也愈发严峻。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建立科学完善的地下水污染预警系统是提高治污质量和治污效率的重要战略手段。污染预警系统建立后,企业和相关单位可对地下水的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对地下水污染情况做出及时的应对措施,防止问题的恶化闷。

3.3 做好地下水的评估作业

地下水污染评估作业是否落到实处,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整体发展而言具有重要影响。地下水的评估作业流程主要为:搜集巧染物的数据资料,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对污染物成分尽心分析,判断其是否存在危害。店去行数据资料搜集过程中,为从根本上有效地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作人员可借助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数据搜集作业,以此在降低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同时,确保数据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4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地下水开采量的持续增加,地下水总量在不断减小的同时,污染问题也逐渐加重,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为贯彻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提高对地下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视是很有必要的。所以,相关产业机构和主管部门除了需基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对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建立科学完善的地下水污染预警系统以及做好地下水的评估作业外,开展地下水污染的防治规划也是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

参考文献

[1]张光辉,陈宗宇,费字红.华北平原地下水形成与区域水文循环演化的关系[J].2017.

第4篇:地下水污染特征范文

关键词:污染 变化趋势 预测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156-01

1 自然概况

盘锦市位于地处东经121°34′~122°29′,北纬40°41′~41°27′。全境东西横距77 km,南北纵距85 km,总土地面积4071 km2,属下辽河冲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2~4 m之间。全境的地理特征是:地势低洼平坦,土质盐碱,地貌单一,素有“九河下梢”之称。

盘锦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春季少雨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形成雨热同步,干冷同期,温度适宜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摄氏8.3 ℃,年平均降雨量675.3 mm。

2 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随着区域内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的增加。盘锦市第四系地下水开采区主要集中在石山、东郭、羊圈子、甜水、胡家、高升、大荒、喜彬及棠树林子等地,其中石山水源、高升水源为市政水源,东郭、欢采、甜水为场、乡自来水,其余开采地下水均为农业用水,第四系地下水开发现状见表1。

3 地下水污染变化趋势预测

地下水的污染来源繁多,从其形成原因不外乎两大类:人为污染源和天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地表雨水径流、城市固体废物、农业生产及采矿活动。天然污染源是天然存在的。地下水开采活动可能导致天然污染源进入开采层,天然污染源主要是含盐量高和水质差的地下水。由于地下水存储于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处,上部有一定厚度的包气带土层作为天然屏障,地面污染物在进入地下水含水层之前,首先要经过包气带土层,并且地下水直接储存于多孔介质之中,并进行缓慢的运移。因此,这里只对地下水水质的年际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并采用Danile的趋势检验。

(1)方法原理。

将秩相关系数的绝对值r同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中的临界值Wp进行比较。如果r>Wp,则表明变化趋势有显著意义。

(2)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预测结果。

在评价的九项水质参数只有硫酸盐呈下降趋势,其余8项水质参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呈显著上升趋势的是钠离子、钙离子、氯化物、重碳酸根、总硬度。硫酸盐呈显著下降趋势。预测结果见表2。

第5篇:地下水污染特征范文

〔关键词〕排渗墙;污水收集截获系统;地下水污染

1工程概况

某大型渣堆位于云南省者海镇,堆存约3900kt废渣。废渣主要包括冶炼水淬渣、工业炉窑渣及少量建筑垃圾。根据毒性浸出试验,该废渣属于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渣堆长期无屏障堆放,其有害物质受大气降水淋滤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堆放场地附近的土壤环境。一些污染物在下渗的过程中,由于过滤、吸附和沉淀而被截留在土壤及深部土层里,难降解的重金属在土层中积累起来,造成土壤及深部土层的污染。

2地下水污染特点

场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玄武岩类孔洞裂隙水、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岩溶水3大类。渣堆区浅层地下水赋存在上部的第四系冲洪积层的含砾粘土孔隙中,主要接受竖向的降水入渗补给。含砾粘土层渗透系数在2.7×10-6cm/s左右。该渣堆主要的特征污染物是Zn和Cd。总体而言,垂直方向上主要受污染土层为素填土及洪积层含砾粘土层,地下水位以上重金属含量较地下水水位以下重金属含量高。随着深度的加深,污染程度有递减趋势。而地下水位以下1~3m后,重金属污染影响急剧减弱,影响深度主要集中在7m以上。

3方案选择

污水收集截获系统的设计重点在于截获。常见的地下水截获方式有排渗井、辐射排渗管、水平排渗管。但是,排渗井、排渗管更适用于透水性较好的废渣或者尾矿(其渗透性系数为10-4~10-3cm/s量级)[4-5],而本项目地下水赋存于透水性极差的含砾粘土层中,若采用排渗井或排渗管式,其集水效果将大大降低。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6],潜水含水层的影响半径可按下式计算:R=2sw姨kH(1)式中:R为影响半径,m;sw为井水位降深,m(当sw10m时,取sw=10m);k为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d;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该项目场地含水层为含砾粘土层,其渗透系数平均值为2.7×10-6cm/s,厚度约6m,则其影响半径计算值约为2.4m。考虑到场地特点,笔者提出采用砂砾石排渗墙的型式对污染地下水进行截获。水力截获墙要求埋深超过含污水地层下约1~2m,且总深度大于7m。水力截获墙垂直于地下水流向,当地下水经过该位置时,自然将其截获并导至低点截获井中。相比排渗管集水断面而言,水力截获墙的集水断面相当于其百倍以上的断面,截获效果更佳,且施工简单,作业安全。

4排渗墙方案

在渣堆西南侧及东南侧较低位置、垂直防渗体内侧(渣堆内)约8m位置设置以截获墙为主体的新型污水截获系统。截获井内径3.0m,采用人工挖孔成井。井壁开孔,孔内预埋DN90HDPE管,HDPE管外侧采用土工布包粗砂反滤。井内设置自动液位计自启动泵,将地下水污水及时排至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截获井东西两侧分别设置截获墙,墙体埋深为9m,墙体坡向截获井。截获墙采用长臂挖掘机进行开槽,开槽宽度60cm。开槽后立即回填,底部5m回填砂砾石置换,其余再回填砂砾石。根据工勘资料,场地土层自稳高度可达5~7m,因此实际开槽深度定为6m,其余高度采用明挖型式处理。

第6篇:地下水污染特征范文

1防渗工程体系

石油化工企业防渗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由源头控制—防止渗漏—污染监测—事故应急处理等四个系统组成整体防渗体系,即由主动防渗系统(源头控制)、被动防渗系统(防止渗漏)、渗漏污染监测系统(污染监测)和应急系统(事故应急处理)组成。①源头控制是指从源头上尽可能减少污染源的泄、渗漏,从而降低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②防止渗漏是指采取防渗措施,在污染物一旦发生泄、渗漏后,阻止其污染地下水;③污染监测指在污染防治区内,根据石油化工企业各生产功能区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监测污染源是否发生泄、渗漏以及是否对地下水造成污染;④事故应急处理指当发生污染物泄、渗漏至地下水使其受到污染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防渗工程做到了源头有控制,泄渗、漏后有措施,事故后有处置方案的整体防治体系,确保地下水不受污染。

2石油化工企业防渗工程设计

2.1主动防渗设计

主动防渗设计主要在厂址和生产工艺的选择、平面布置、管道及设备设计等方面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项目建设前期厂址选择阶段,应了解项目厂址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等方面资料,选择包气带防污性能强、项目场地地下水不易污染、地下水环境不敏感的场地,并尽量远离地下水和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在平面布置中应尽量将处理和储存含有毒、有害、危险介质的设备按其物料的物性分类集中布置;在工艺路线的选择上应选用国内外先进的环保生产工艺技术,减少污染源的产生;在管道及设备的设计中,通过对管道及设备的连接方式、密封方式、材质比选,提高管道压力等级和腐蚀余度,加强对管道、设备防腐处理等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泄、渗漏,降低产生污染的风险。

2.2被动防渗设计

被动防渗设计包括污染防治区的划分、防渗材料和防渗结构型式的选择及确定等内容。在进行被动防渗设计前,应了解生产、储存、运输介质的理化性质、生产加工工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管理部门对该项目环评报告批复等方面内容。

2.2.1污染防治区的划分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储运的物料及产品种类繁多、物性复杂,不同泄漏物料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差异较大,根据石化企业各功能分区的不同和污染物的理化特征,将石化企业厂区划分为一般污染防治区、重点污染防治区和特殊污染防治区。

(1)据污染物污染特性,剧毒、有毒、致癌性物质、致突变性物质、生殖毒性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危害程度较高,因此对于生产、加工、储存该种污染物的区域应划为重点污染防治区并进行防渗设计。

(2)污水池、地下污水管道及环墙基础储罐罐底板底部等区域,由于埋置于地下,泄、渗漏后难以观察,且长期储存有污染介质,一旦泄漏后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因此,将其定义为特殊污染防治区并进行防渗设计。

(3)其他可能产生污染物泄、渗漏的区域定义为一般污染防治区。

2.2.2防渗材料的选择

目前国内使用的防水材料有很多种,主要应用于地下防水工程,参考国内地下工程防水做法、生活垃圾填埋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危险废物贮存、填埋场的防渗做法,并参考国外石油化工企业储罐区防渗做法,同时结合石油化工企业自身特点,考虑到工程的可实施性和经济适用性,石油化工企业宜选择天然防渗材料,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渗材料和人工合成有机防渗材料作为主要的防渗系统材料。在石油化工企业具体的防渗设计中,其防渗材料的选择尚应根据防渗要求、并结合生产功能分区、泄、渗漏污染物的理化特性、环境条件、施工方法及材料性能等因素合理确定。防渗材料应具备无毒性、坚固性、持久性、抗化学反应性、一定程度的抗穿透和抗断裂性等特点。

2.2.3防渗结构型式

石油化工企业根据其选用的防渗材料及型式的不同,主要有天然防渗结构、刚性防渗结构、柔性防渗结构和复合防渗结构等型式。

(1)天然防渗结构主要指由粘土构成的防渗结构;还包括在没有合适的粘土资源或粘土性能无法达到防渗要求的情况下,将粉质粘土、粉砂等进行人工改性,使其达到防渗性能要求的防渗材料。天然防渗结构其粘土的渗透系统不应大于1.0×10-7cm/s,且应具有一定的厚度。

(2)刚性防渗结构指添加防水添加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及其它防水添加剂)处理的混凝土结构、经表面涂层处理的混凝土结构或特殊配比的混凝土结构,刚性防渗典型结构见图1。其抗渗性能根据防水添加剂的种类,采用不同的配比,使其渗透系数达到1.0×10-8cm/s至1.0×10-12cm/s。

(3)柔性防渗结构由土工膜及上下保护层结构组成,土工膜包括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氯乙烯(PVC)、氯化聚乙烯(C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PP)、合成橡胶等,上、下保护层采用的材料根据项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典型防渗结构见图2。其渗透系数很容易达到1.0×10-12cm/s以上。

(4)复合防渗结构由天然防渗结构、刚性防渗结构和柔性防渗结构任其两者或三者组合而成的防渗结构,典型防渗结构见图3。

防渗结构型式的选择应根据石油化工企业各功能分区的不同和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3污染监测系统

石油化工企业污染监测系统包括渗漏液收集井、液体渗漏传感电缆检测设施以及地下水污染监控井等监测设施。监测设施的设置应根据各功能分区的不同,结合防渗结构型式合理确定。

(1)渗漏液收集井可应用于面层硬化,采用复合防渗结构(不含抗渗混凝土+防渗涂层复合防渗结构)的区域。上层防渗层渗漏下来的渗漏液经土工膜上的渗漏液收集层流入渗漏液收集井内,然后再集中处理。渗漏液收集井可同时作为该区域上层防渗层(包括储罐罐底)渗漏检测报警设施。根据渗漏液收集井的位置和服务区域,查找渗漏点,开展对上层防渗层的维修,典型结构图见图4。

(2)液体渗漏传感电缆检测设施可应用于大型储罐的罐体底板下部结构层内,检测罐体底板是否存在渗漏物料。液体渗漏传感电缆检测主要利用电阻值的变化幅度,判断出泄漏点的位置。石油化工企业应根据当地地下水流向、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形式,在厂区及其周边区域布设一定数量的地下水污染监控井,建立地下水污染监控、预警体系。

总之,泄、渗漏污染监测系统应根据防渗结构型式和石油化工企业功能分区的不同而合理确定。

4应急措施

当通过监测发现污染物料有泄、渗漏,已造成周围地下水污染时,应立即控制地下水流场,采取隔离、停止抽水等措施,防止污染物扩散,以免造成更大程度的污染。

第7篇:地下水污染特征范文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场地修复;健康风险

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2013302

1引言

场地指某一地块范围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大气和生物的总和[1]。场地污染是过去或现在的各种人类活动对场地造成的污染。化工行业是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行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2]。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场地利用性质的变更也越来越频繁。许多工业企业陆续搬出城区或者永久退役,而其原有的工业用地也被逐步开发为居住用地或公建用地,其用地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而工业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等管理问题,特别是工业企业遗留的环境问题可能对土壤、地下水等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为保障人体健康和维护正常的生产建设活动,防止因场地性质变化带来新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部于2014年5月14日印发了《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4]66号文),要求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开发再利用过程中应加强污染防治工作。本次风险评价主要结合项目区场地的污染特征和修复现状等,对未来可能存在的污染风险进行识别,并对未来入住人群的健康环境风险影响进行评估,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和项目营运期场地跟踪监测计划,以期将风险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保障场地再开发利用的环境安全。

2场地污染调查及修复质量

该项目场地的主要污染物苯系物和农药类污染物。项目区土壤重污染区为原污水处理站区,地下水重污染区为合成车间。大部分区域为轻污染区。修复工作结束后,经现场采样检测,修复后的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达到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修订案)中居住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的二级标准,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

3修复后再利用环境风险评价

关于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价,目前较多的为利用模型进行定量评价,如王兰化等根据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定量评价了某废弃化工场地对人体的健康风险[3],张燕等利用健康风险评价,对被有机物污染过的场地经土壤修复前后的风险做了定量分析[4],本次场地污染环境风险评估同样从人体健康角度考虑场地污染给人群健康造成的危害,做定性的评估分析。

3.1影响途径识别

3.1.1场地平整、动土等施工工序中

施工开挖回填工作可能造成一定程度水土流失,水流中含泥沙,也可携带污染物质;如果施工期间生活用水就地取地下水,则地下水中的有毒物质可能直接进入人体;含有有毒物质的施工扬尘也可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施工人员体内。

3.1.2场地开发为商业、居住用地在居民入住后

的受污染土壤通过意外食用或在场地内产生扬尘通过呼吸系统等途径直接进入人体内;如场地人群生活用水就地取地下水,则地下水可能含有毒物质,会直接进入人体。

3.2场地风险评估

3.2.1本项目场地风险特征分析

本项目场地修复前土壤、地下水主要污染物为苯系物,均为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自然降解水平差、半衰期长,但沸点较低,属于挥发性有机物。根据相关资料调查,对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室内挥发是主要的土壤污染途径,而饮用地下水是主要的地下水污染途径,其次考虑室内挥发,如果地下水同时也用于洗澡,则在洗澡过程中存在皮肤接触和蒸汽吸入带来的风险,特别是呼吸吸入远远大于皮肤接触带来的健康风险[5,6]。使用地下水进行绿化浇灌时,地下水直接挥发会带来风险。

对于表土污染,由于存在直接的暴露途径,污染物可能通过呼吸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等途径直接进入人体。但调查结果表明这些途径带来的风险均较小[5]。如果污染场地地下水埋深较浅,当直接利用浅层地下水时,浅层土壤淋溶风险较大。对于挥发性较小的有机化合物或者不挥发物质,呼吸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等直接暴露途径和作物食用、饮水等带来的健康风险更大一些。对于土壤污染风险,表层土壤污染时的风险大于浅层土壤污染。综上,该项目场地风险主要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通过土壤直接暴露被人体吸入、食入、直接接触产生的风险及地下水污染带来的风险,分析发现表层土壤挥发及地下水直接被利用带来的风险较大。

3.2.2本项目风险防范措施

根据项目场地风险特征,需针对表层土壤挥发及地下水直接被利用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在表层土壤污染的情况下,对污染区域土壤实施覆盖可有效的降低风险,即将其转化为浅层土壤污染。且覆土后室内及室外挥发风险均降低。即便是对于挥发性较大的污染物,用足够厚度的土壤覆盖表土污染区域,可有效阻断许多污染途径,减小其余暴露途径的风险,从而使总风险大为降低。对于挥发性较小或不挥发的污染物,此种方法效果更好。对于地下水,主要考虑切断地下水直接被利用,且阻断地下水挥发污染。故项目主要风险防范措施如下。

(1)施工期风险防范措施。①施工期分区处理场内土方:重污染区域土壤已挖出场外无害化处置,对于非重污染区土壤尽量将开挖土壤在厂区范围内回填,根据以后场地使用功能,尽量将土壤回填至建筑及硬化场地之下,避免直接。②做好施工期水土保持工作: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开在雨季施工,并注意天气预报,遇暴雨可采用塑料薄膜或防雨布对开挖土石方覆盖防护;在主要施工区域周边布设临时排水沟,在排水沟出水口设置临时沉沙池,防止场地内地表径流漫流。③表层土采用新土:场地表层土采用场外新土,减少场地内原土壤与人体的接触几率。④做好施工期健康工作:做好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期的健康工作。施工时采用湿式作业,控制施工扬尘,向施工人员配发口罩,减少施工扬尘对施工人员健康危害。做好工地卫生工作,防止场内土壤进入施工管理人员的饮食。

(2)居民入住期风险防范措施。①加强场地内管理:禁止取用地下水进行饮用或作为绿化、景观、洗浴用水等,直接切断地下水直接利用所带来的风险。不得在场地内开发种菜等,避免污染土壤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而危害人体健康。②地下车库防渗:项目地下建筑的地面和侧面墙壁须按照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中一级防水标准的要求做好区内地下建筑防水阻渗工作,做到地下工程的地面和墙壁不渗水、维护结构无湿渍,降低因场地地下水蒸发和回浸等对项目区居住人群的健康风险。③继续改善场地内土壤及地下水质量:加强场地内绿化,特别是重污染区域应作为绿地使用,继续修复,可种植浅根系植物,同时为土壤提供良好的覆盖效果,防止了土壤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地表水污染。④关注敏感人群:场地内老人与小孩娱乐休闲用地应避免采用原重污染区域,且做好地面硬化,不种植可被采摘、食用的植物种类。

3.3其它风险管控措施

(1)再开发利用需跟踪观察。在后续的再开发利用的建设过程中,如发现场地的土壤有异样,应停止施工,并经进一步监测、治理修复后达到相关要求后,方可继续施工建设。

(2)跟踪监测。为了及时跟踪了解和掌握本项目尤其是居民入住期后场地内的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需制定运营期跟踪监测计划,对场地地下水、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跟踪监测,并制定风险事故应急预案,防范环境风险的发生。

3.4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修复后场地内土壤及地下水各指标均达标,修复效果较好。场地开发过程中场地污染土壤均被取走,换成了干净的土壤,既清除了表层土壤及其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也阻断了浅层土壤暴露接触人体的其它途径。场地内不取用地下水饮用或者作为绿化、景观、洗浴用水等,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居民不会直接接触地下水。通过对场地加强管理及风险防范措施,使场地人群的健康风险影响较小。

参考文献:

[1]姜林,王岩.场地环境评价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2]谌宏伟,陈鸿汉,刘菲,等.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实例研究[J].地学前缘,2006,13(1):230~235.

[3]王兰化,李明明,张莺,等.某废弃化工场地地下水有机污染健康风险评价[J].地质调查研究,2012,35(4):293~298.

[4]张燕,张洪,石晓妹.有机化工污染场地修复后的再利用风险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0,30(6):203~207.

第8篇:地下水污染特征范文

1.地下水资源状况 

1.1储存量及分布特征 

深圳市境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入渗补给,多以泉的形式泄露汇入河溪,水务部门根据降雨入渗法计算得深圳市地下水第四系孔隙水储存量约3.38亿立方米,基岩裂隙水储存量约1.86亿立方米,岩溶水储存量約5.10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总储存量约10.34亿立方米。各类型地下水储存量及分布见表1至表3。 

1.2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基岩断层裂隙水允许开采量0.73亿立方米,岩溶水允许开采量1.19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允许开采总量为1.92亿立方米。 

2.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深圳市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历史悠远,从上世纪50、60年代以来较大规模地开采地下水,到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进入高峰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自来水的普及,开采利用地下水逐渐减少。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特区、宝安区大量开采地下水,沿海部分地段发生了海水入侵现象,致使该地段的地下水资源丧失了供水功能。龙岗岩溶部分地区,由于地下水不合理开采以及基坑施工抽水,引起房屋塌陷和地面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造成了人员和财产损失。9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地下水被停止开采,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得到明显控制。特别是在2005年11月16日,深圳市水务局了《深圳市水务局依法取缔私自开采地下水和自建设施取水行为的通知》,并于2006年4月17日在特区报上再次了《深圳市取缔私采地下水及填埋自备井的通知》,通知以来,各区积极采取行动,按照工作部署和安排,开展了大规模的摸底取证和取缔非法开采地下水的行为,全市共查封、填埋非法开采地下水井3000多口,收到明显的成效。 

此外,根据2013年的《深圳市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国家版)》[2],全市现存地下水取水井4143眼,其中灌溉井3126眼,供水井946眼,人力井1017眼,并有规划地下水水源地1处,规模为中型水源地(1万方<日取水量<5万方),目前,根据《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大鹏新区葵涌地下水示范工程项目总概算的批复》(深发改〔2013〕950号),市水务局计划在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建设日供水量为2400立方米的地下水供水示范工程,该工程作为葵涌街道补充水源,主要向庙角岭水厂供水。依照深圳市水务局《深圳市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到2020年和2030年全市地下水开采量达到1.0亿立方米。 

根据《2014年深圳市水资源公报》[3]有关资料,深圳市2014年全年供水量19万亿方,同比增加4748.05万方,其中利用地下水量789.51万方,占总供水量的0.41%。就地下水资源利用量而言,坪山新区最高,为235.33万方,占41.1%,其次为宝安区,为148万方,占32.5%,盐田区最小,为0.12万方,占27.4%。地下水利用量具体数据如表4。 

对于地下水用途,根据《2014年度深圳市水资源公报》记载:农业用水量463.88万方,城市工业用水量52.88万方,城市居民用水量272.74万方,由此可见,深圳市地下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城市工业用水以及城市居民用水。 

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3.1地貌 

深圳地区地貌类型众多,规模大小不等,组成物质不同。区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为主,其次为台地和平原,可分为四个地貌带,即平原台地地貌带、丘陵谷地地貌带、海岸山脉地貌带和半岛海湾地貌带。地面坡度较为和缓,全市最高的山峰梧桐山位于东南部。 

3.2地层构造 

广东省属于东南丘陵水文地质区,划分为两广丘陵水文地质亚区和珠江平原水文地质亚区,深圳属于珠江平原水文地质亚区。深圳市位于华南褶皱系中的紫金—惠阳凹褶断束的西南部、五华—深圳大断裂带南西段,高要—惠来东西向构造带中段的南缘地带。区域内构造形迹比较复杂,以断裂构造为主。北东向的五华—深圳断裂带斜贯全市,是市内主导构造。褶皱构造多与断裂相伴产出,由于受到多次断裂作用及岩浆侵入的破坏,多数不太完整。由于受多期复杂构造运动,形成了以北东向及北西向构造为主,兼有近东西向及近南北向构造。 

3.3地下水特征 

深圳市地下类型主要有三种类型: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深圳市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另一个为河流侧向补给,当丰水季节,地表河流水位高于其两侧平原地带的潜水位时,河水通过砂卵石层侧向补给;此外,水库,农田灌溉,坑塘积水都会对地下水进行补给。深圳市内地下水径流方向受地形控制,由高山或丘陵区流向河谷盆地,最终由南面流入大海,或由背面入东莞、惠阳境内。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有泉水溢出、向地表水泄流、蒸发及人工排泄等几种。 

4.地下水保护对策与措施 

4.1防治地下水污染 

在全市范围内,要严格控制区内污染物的排放和排污项目的建设,对地下水补给区的污染源企业进行梳理排查,防止其排放的污染物进人地下水层,防止地下水污染。要建立地下水保护区,严禁在保护区内堆放垃圾等废弃物,排水管道必须采用硬底化措施,防止污水透过地表进人地下水。做好废井、旧井管理工作, 防止污水通过井管下渗对于地下水污染。 

4.2构建地下水防治领导小组 

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以人居委、财政、发改、旅游、林业、住建、水利、国土、交通、农业等各厅局为协调单位的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居委,负责日常工作。实施领导小组按时间节点进行地下水防治工程实施进展情况的调度,组织审定重要成果,并协调地下水保护或污染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督促项目组织实施计划,并对相关地下水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督导、监察、检查。 

4.3建立地下水水资源管理制度 

确立地下水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在市域范围内严格执行红线管理制度。同时针对水资源管理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制度。 

4.4形成地下水保护目标责任制 

根据市域范围内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及保护相关项目,分解具体责任分工和责任目标将地下水保护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政绩进行年度考核;任务逐项分解、层层落实到具体实施部门,签订工程目标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地下水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按时完成。 

4.5加强科技攻关与技术支撑 

强化对地下水污染控制、地下水修复、面源污染控制、污水排放标准、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发,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开展地下水保护先进适用技术试点,通过试点示范选择出工艺操作相对简单,运行稳定可靠,投资节省以及低运行费的适合本市的先进技术,逐步进行推广。组建地下水专家库,以加强技术指导、试点示范和创新,为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金达表, 章少华, 李艳兵等. 深圳市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对策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1, 1: 29-32. 

[2] 深圳市水务局.深圳市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国家版)[R].2013 

第9篇:地下水污染特征范文

关键词:白山市辖区;水质评价;地表水;地下水

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7-0095-02

一、概述

评价基准年为2006年。评价项目分为:(1)河流、湖库水质评价项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酚等16项;(2)水库营养状况评价项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等5项;(3)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项目:常规项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砷等20项。评价标准为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采用国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范围为白山市八道江区、江源区。评价总河长68km。评价代表站:江源、三岔子、白山。评价方法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分全年、汛期(6~9月)、非汛期(1~5月,10~12月)三个时段进行。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方法:查评价标准表将项目浓度值转换为评分值,监测值处于表列值两者中间者采用相邻点进行内插;计算5个评价项目评分值的平均值;用求得的平均值再查表得到营养状态等级。基本项目超过Ⅲ类标准限值,饮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超过标准限值即为超标,超标程度以超标倍数表示,计算公式为:

DO的

二、地表水水质评价

(一)地表水重点监测断面主要监测项目变化趋势分析

在地表水监测断面中选取浑江江源站、三岔子站、白山站3个监测时间系列较长的断面,对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溶解氧、挥发酚、镉、总磷、总氮和氯化物等10项指标进行2000~2006年间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三岔子、白山五日生化需氧量呈上升趋势,其它化学指标多数呈无规律波动状态。

(二)评价结果

1.溶解氧:全年符合Ⅰ类标准的断面为三岔子、江源,代表河长为22km,占评价总河长的32.4%;全年符合Ⅱ类标准的断面为白山,代表河长为46km,占评价总河长的67.6%。

2.高锰酸盐指数:全年符合Ⅱ类标准的断面为三岔子,代表河长为12km,占评价总河长的17.6%;全年符合Ⅲ类标准的断面为江源,代表河长为10km,占评价总河长的14.7%;超V类标准的断面为白山,代表河长为46km,占评价河长的67.6%。

3.化学需氧量:全年符合Ⅰ类标准的断面为三岔子、江源,代表河长为22km,占评价总河长的32.4%;超Ⅴ类标准的断面为白山,代表河长为46km,占评价河长的67.6%。

4.氨氮:全年符合Ⅱ类标准的断面为三岔子,代表河长为12km,占评价河长的17.6%;全年符合Ⅲ类标准的断面为江源,代表河长为10km,占评价河长的14.7%;全年符合V类标准的断面为白山,代表河长为46km,占评价河长的67.6%。

5.挥发酚:全年符合Ⅰ类标准的断面为三岔子、江源,代表河长为22km,占评价河长的32.4%;全年符合Ⅴ类标准的断面为白山,代表河长为46km,占评价河长的67.6%。

5.砷:全年符合Ⅰ类标准的断面为三岔子、江源、白山,代表河长为68km,占评价河长的100%。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知,浑江流域从上游向下游水质状况由于污染而呈逐渐恶化趋势:三岔子全年属Ⅱ类水;江源全年属Ⅲ类水;白山全年属超Ⅴ类水。

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选为曲家营水库。汛期、非汛期、全年水质标准均为合格。

曲家营水库汛期、全年均呈中度营养状态,非汛期为富营养状态。

三、地下水水质评价

地下水水质评价根据全国第二次地下水资源评价《水质调查评价技术细则》要求,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规定,以Ⅲ类水标准值的上限值确定为地下水水质控制标准,采用单指标评价法进行评价,并确定地下水水质类别。

(一)水质变化趋势

本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水质普遍较好,可满足饮用水、锅炉用水、灌溉用水要求。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水质较差,城区地下水水质已遭到一定的污染。

本区地下水中阴离子成分以重碳酸为主,阳离子受地貌、岩性控制。碳酸盐岩地区水化学类型为重硫酸钙镁或重碳酸钙水;河谷松散岩地区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或重碳酸钙水。

本区第四系地下水污染特征具体表现为:

1.矿化度和硬度明显增高。以1981年、1995年、1996年、2004年四年水质资料对比矿化度变化趋势为:

65.75~133.03mg/L250.00~1106.00mg/L

51.00~1386.00mg/L352.9~1460.5mg/L。

硬度变化趋势为:

1.63~45.68mg/L32.30~349.00mg/L

86.60~303.00mg/L165.00~602.00mg/L。

2.局部地段水化学类型发生改变,如由HCO3.Ca型变为HCO.SO4。

3.主要污染指标有:铵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硫酸盐、硝酸盐氮等。详见表7.2.1。

(二)水质现状

通过2008年水质监测成果及分析结果(见表7.2.2),评价区内地下水水质状况较前期水质状况没有太大变化。

(三)污染机制

导致第四纪含水层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在局部地段,因其所处的人文环境与地质环境的不同,地下水污染的原因、方式、程度、以及污染物各不相同。主要污染物途径有:

1.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通过自然沟渠排放或通过渗井、渗坑直接排入地下水中。这是城区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2.工业垃圾的露天堆放、生活垃圾的任意堆放,特别在浑江两岸河漫滩上任意堆放,以及利用垃圾填坑垫道,使其中的有害成份经雨水、雪水淋滤渗入地下水从而污染地下水。

3.农田区化肥、农药下渗污染及用工业废水进行农业灌溉造成污染。

4.近河开采井取水引起受污染的江水倒灌污染地下水。

根据本区第四系地下水流场分析,浑江两岸,特别是南岸的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地下水较容易受到污染。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