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理学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利奈唑胺(linezoli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致病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与其他抗菌药多无交叉耐药现象,加之组织、体液分布广泛以及给药方法便捷,使得其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很好,在临床上受到广泛的关注。自2000年4月在美国首次上市以来,人们已在利奈唑胺的临床应用方面积累了众多资料与经验,但有关综述却不多。本文对利奈唑胺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等作一全面、客观的述评,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和保持其长期有效性提供参考。
1 作用机制和抗菌活性
作为一种新型抗菌药,利奈唑胺作用于细菌的50s核糖体亚单位。但与其他抗菌药不同,利奈唑胺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而只是作用于翻译系统的起始阶段,通过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最终产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由于作用部位及方式独特,利奈唑胺与其他抗菌药多无交叉耐药现象[1]。在耐药菌日益流行的今天,利奈唑胺的这一特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利奈唑胺对几乎所有的致病性革兰阳性菌、非典型病原体、各种分枝杆菌、诺卡菌以及革兰阳性的厌氧菌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对革兰阴性杆菌不敏感,可能与革兰阴性杆菌的外排机制有关[2]。体外药敏试验还显示,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在内的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 vre)在内的肠球菌对利奈唑胺都100%敏感[3-4]。10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表明,利奈唑胺对多种革兰阳性致病菌、包括耐药菌所致感染均有很好的疗效。此外,利奈唑胺对日益常见的耐多药结核杆菌和泛耐药结核杆菌也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和治疗疗效[5-7],但因利奈唑胺不是常规抗结核药,故目前尚无相应的体外药敏试验数据。
2 药动学特点
利奈唑胺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口服后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近100%,可以经静脉给药-口服方法进行序贯治疗。利奈唑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1%,分布容积为40~50 l,每12小时口服给药600 mg后0.5~2 h达到血药峰浓度(15~27 mg/l),血药消除半衰期(3.4~7.4 h)较长,且对敏感菌有一定的抗生素后效应,可一日2次给药。利奈唑胺在体内被代谢为两种无活性的代谢产物氨基乙氧乙酸和羟乙基乙酸,给药量的65%经非肾途径清除(可能会有部分药物在肾小管被重吸收),30%以原药形式随尿液排出体外[8-9]。利奈唑胺的组织、体液穿透性好,在肺、皮肤、肌肉和脂肪组织以及脑脊液中均有较高的药物浓度[10],故适应证也较广,临床地位重要。
3 临床应用
美国fda批准的利奈唑胺的适应证为:用于治疗由vre引起的败血症、医院获得性肺炎、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以及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菌血症。利奈唑胺在临床实践中还被用于治疗分枝杆菌、尤其是耐多药和泛耐药结核病的治疗以及一些糖肽类抗菌药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糖肽类抗菌药治疗的mrsa感染。
3.1 对耐药革兰阳性菌所致严重感染的疗效
郭志峰等[11]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利奈唑胺治疗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临床和微生物学治愈率都显著高于糖肽类抗菌药(分别为88.7%、87.0%和83.6%、81.8%)。该荟萃分析结果还显示,利奈唑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球菌等细菌的清除率也都高于糖肽类抗菌药(分别为86.7%、89.5%、100%和74.0%、87.0%、66.7%),对mrsa的清除率亦高于糖肽类抗菌药(分别为81.9%和69.8%)。杜玉明[1]报道,利奈唑胺治疗重症监护室患者的肺部、血液、神经系统以及术后切口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总有效率达81.0%,其中治疗mrsa感染的有效率为100%、治疗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有效率为100%、治疗屎肠球菌感染的有效率为83.3%、治疗溶血性葡萄球菌感染的有效率为88.9%。叶香芳等[12]报道,3例万古霉素治疗无效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心内膜炎合并脑脓肿患者经接受利奈唑胺治疗后均获得痊愈。郭立涛等[10]报道,对12例糖肽类抗菌药治疗无效的mrsa感染患者经改用利奈唑胺治疗后均获得临床治愈、病原学培养转阴。
上述数据表明,利奈唑胺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mrsa、中度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e和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enicillin-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prsp)等耐药菌所致感染都具有很好的疗效。不过,并非所有由上述耐药菌引起的感染都应使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因为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明显、尤其是长疗程用药时的安全性问题突出,同时该药的售价高、最重要的是须考虑减少细菌诱导选择性耐药的产生。一般情况下,对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若细菌对万古霉素敏感,仍建议选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若明确为耐万古霉素细菌引起的感染,则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此外,对不能耐受糖肽类抗菌药不良反应或糖肽类抗菌药治疗无效的耐药菌感染也可考虑选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尤其是在国内目前可选用药物较为有限的情况下。
3.2 治疗耐药结核杆菌感染
cox等[5]完成的一项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病的成功率达67.9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48%(有36.23%的患者需停药)。schecter等[6]使用利奈唑胺治疗30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结果发现22例(72%)获得治疗成功,还有5例仍在继续治疗中;9例(30%)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中3例(10%)需停药。黄海荣等[7]进行的一项回顾性分析则显示,使用含有利奈唑胺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成功率达82%,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2%、25%和6%,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服药者比例是26%。由上述数据可知,使用含有利奈唑胺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和泛耐药结核病有效、成功率高,大部分患者的耐受性良好,但也有患者因血液或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不过,世界卫生组织将利奈唑胺列在抗结核药的第ⅴ组即疗效尚不确切药组,故现原则上不主张使用利奈唑胺治疗耐单药或耐多药的结核病,而只应在治疗耐多药或泛耐药结核病中当由抗结核药第ⅰ~第ⅳ组的药物不足以组成有效的化疗方案时才可考虑选用[13]。此外,利奈唑胺治疗结核病时需长时期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短期治疗时高,临床上须谨慎。
koh等[14]认为,在治疗结核病时将利奈唑胺的日剂量减至300 mg不会影响其抗结核治疗效果,却可显著减少骨髓抑制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黄海荣等[7]分别使用利奈唑胺300、600和1 200 mg 3种不同的日剂量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结果发现3种不同剂量治疗方案的治疗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使用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病时不仅应限于已无其他可选有效治疗药物的耐多药或泛耐药结核病、且需减少日剂量至300 mg,同时密切监测血液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血小板减少、视力改变等。
3.3 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利奈唑胺的肾毒性轻微,经肝、肾双通道排泄,故可用于肝、肾功能减退以及老年人和儿童患者等特殊人群。多篇文献[15-18]证实,利奈唑胺治疗老年人对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rsa以及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感染有效,但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治疗时间超过10 d时更为明显。因此,建议在使用利奈唑胺治疗老年人(包括肾功能减退患者)感染时应尽可能缩短治疗时间并注意监测血小板水平变化,至少每周复查1次
血常规,发现血小板减少后即及时予于对症治疗或停药。国内、外的一些回顾性分析[19-21]结果还认为,利奈唑胺可用于治疗由mrsa、prsp和vre等耐药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新生儿和婴、幼儿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有利于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不过,也有报道称,早产新生儿因基础凝血功能较差、使用利奈唑胺后更易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故建议早产新生儿慎用利奈唑胺[22]。利奈唑胺被美国fda列为妊娠分级c级,即只有在确认其对孕妇的治疗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方可用于妊娠患者。
总之,对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老年人、新生儿和婴、幼儿的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利奈唑胺是可考虑的治疗选择之一,但需注意监测血小板减少、对老年人和早产新生儿尤其需要注意这一不良反应,用于孕妇前则须充分权衡利弊。
4 局限性及结语
1 西兽医药学特点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简单来说,西兽医药学的特点就是针对单一病因的防治,不论是疫苗接种预防还是抗病原体与代谢病等,其都是针对某一种病因进行的防治;西兽医处方也有多种药物或疫苗等的应用,但他们都是针对不同病因而各行其是,不像中药处方是根据君臣佐使理论将其组成一个整体来使用,其优势是分工明确、针对性强,在防治简单性的单一病因疾病,尤其是在急性病症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复杂性疾病(如混合感染、病原体变异、复杂性成因与慢性病症等),其有效性受到严峻的考验与挑战。
其一,猪瘟疫苗正常使用对猪瘟有很不错的预防效果,而如果与蓝耳病、圆环病毒、附红细胞体病等发生混合感染,或者是饲喂霉变饲料、猪慢性中毒等引起猪免疫力降低或免疫抑制,即可不同程度地导致猪瘟疫苗免疫预防失败。牛疱疹病毒4(BoHV-4)可能既不直接引起乳房炎,在乳房炎发生过程中也不起作用,但当乳房已经发生细菌感染,其在乳房免疫细胞和(或)乳导管上皮细胞中复制,则可能造成更严重、时间更长的乳房炎[1]。奶牛群乳房炎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与其饲料中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E、硒、锌、铜的含量有关,奶牛日粮中单独添加或共同使用这些抗氧化性微量养分可以增强机体对乳房炎的抵抗力[2]。
其二,有研究表明,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与抗生素后白细胞增效作用(post-antibiotic leukocyte effect,PALE)不仅与抗菌药物的种类、浓度、细菌的种类、数量以及与药物的接触时间等有关,而且还取决于机体的不同生理、病理状态等。抗生素的作用无论多么强大,最后杀灭和彻底清除微生物还有赖于机体健全的免疫功能,机体免疫功能状态良好、抗生素选择适当,则可迅速、彻底地杀灭、清除病原微生物;反之,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抗生素无论如何有用,也难以彻底杀灭并清除病原微生物。此外,脓肿形成、抑制抗生素的物质产生,或者在实验室条件下没有表现出来,但在动物活体中产生的毒素等等,使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常常不一致。而在实践中,人们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往往都是一味地强调抗菌抗病毒感染,而较少考虑其他因素的存在与临床疾病的复杂多变性特点,使其认识与处理在不同情况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从而使临床疗效时好时坏,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人们加大药物用量或延长用药时间,导致增加药物的临床毒副反应与残留,却并不能改善与提高其临床疗效[3]。这也许就是西兽医药在急性病症及其初期的防治中多能屡建奇功,而疾病一旦转为慢性或者是病程拖延较久的慢性病和现代疑难杂症,其防治效果就不甚理想且临床毒副反应也比较明显的原因。
其三,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谱广,可感染50多种哺乳动物和25种禽类,可在人和动物间相互传播,其病原不仅有可能来自于家畜与家禽,还有可能来自于野生禽鸟或野生动物如獾属动物(badgers)等,使其以消除病原为主要手段的净化措施不仅代价昂贵,而且难度也非常大。欧美等大多数国家虽然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至今仍没有实现完全净化的目标。欧美国家实施牛结核根除计划已有40余年,欧洲多个国家(如丹麦、比利时、挪威、德国、荷兰、瑞典、芬兰、卢森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虽已声明消灭了牛结核,英国、法国、美国等宣称已控制牛结核,但至今尚无任何国家获得OIE“无结核”认可[4]。
其四,不仅临床医学是这样,而且基础医药学乃至整个生物学都同样面临着如此的困境与挑战。如Science在2011年9月与10月分别发表社论指出[5,6]:人类基因组大约有2.1万个不同蛋白质编码,而现在,这些基因产品近一半的功能只能靠猜测来获得,即使我们知道某一种特定蛋白质的准确功能与结构,把其导入常常具有极其复杂相互作用的细胞后,就像药物治疗一样,其结果也很难预料。今天,基因组技术可以对人体基因组进行常规的扫描,以探讨任何紊乱的遗传改变,有2000种以上的单基因疾病已经用这种方法得到阐明。然而,尽管发现引起剩余2000种孟德尔疾病的遗传学改变在可及的范围内似乎唾手可得,人们也做了很多努力,但在普通病、慢性病与复杂性疾病中要获得类似的理解是令人失望的。再如,由于生物体外试验与其要模拟的体内试验系统缺乏一致性,现代药物研究中的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组合化学(combinatorial chemistry)、基因组学(genomics)、蛋白组学(proteomics)与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等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新产品,基因疗法(gene therapy)、干细胞研究(stem-cell research)、DNA反义技术(antisense technology)与癌症疫苗等也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而采用一种病毒蛋白的肽片段开发疫苗的简单化方法也只取得了很少的成功等等[7]。
2 从复杂性科学角度看中兽医药学特点
复杂性科学(complexity science)是鉴于经典科学每每在近乎于圆满的时候总有一些事情出错,从而在对其认识方法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传统科学(经典科学)虽然也强调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但由于其多习惯于“单因素线性分析”的认识方法,使其更擅长于对“单一因素作用”的线性认识与把握,而对复杂系统中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则认识不足,从而使其对慢性、复杂性疾病的认识、把握与处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与挑战。鉴于此,复杂性科学更加关注复杂系统中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得出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非线性”与“物质的作用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是由其所处的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与初始条件所决定的”等不同于传统科学的认识,被誉为“21世纪的科学”(The science of the 21st Century)与“一次世界观的转变”(A Worldview Shift)[8]。复杂性科学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在研究、认识与处理动物疾病时,我们不仅要重视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还要重视各种致病因素作用的“初始条件”。例如,根据现代科学认识,感冒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但其发生、发展与转归却和气候变化与机体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不同的气候变化与个体常常会有不同发生与转归或继发感染;奶牛乳房炎在不同牛场不仅病原体谱系不一样,而且其群体发病率与发病程度也会因不同的饲养管理水平而有很大的差异;临床实际中的许多动物感染性疾病有时很难治愈,而在实验室中要人工感染发病却也并不容易,不仅要求要用无特定病原的敏感动物,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还要采用一定的措施,使动物处于应激或免疫抑制状态下才能发病;实验室人工发病大多是急性典型发作,而临床病例发病却常常是多种多样,有时常见慢性非典型发作,防治起来的效果也不太一样。
众所周知,中兽医药学的特点是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而中兽医药学不仅在整体观念中强调动物机体各部分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更是用辨证施治的方法保证了其整体观念认识的落实。中兽医药学的“证候”是动物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一种“病理状态”,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可能只与某一种因素或组织器官相联系,往往被认为不科学,但根据复杂性科学来讲,其作为各种因素或物质进一步作用的“初始条件”,不仅是科学的,而且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一,由多因素共同决定。这一方面导致了疾病发生、发展与表现的复杂性,而另一方面却又使不同因素的组合作用有可能出现相同或相近似的结果,即决定疾病的各种因素组合也许是变化不定的,但其相同或相近似的结果――病理状态或证候,反复出现却也是可能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对其病理状态或证候的出现规律进行认识与把握,从而达到认识与把握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综合规律的目标[9]。其二,由于中兽医药学辨证施治是针对病理状态(证候)这一不同的“初始条件”进行认识、把握与处理的,使其作用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等复杂性科学的认识特点,不仅其药味要随证而变化与加减,而且每一种药物的用量在不同处方中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与西医学“致病因素与药物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一样”的认识有很大不同。例如,一般0.2mg乌头碱就可引起人中毒、2~6mg即可致人死亡,而中医在临床上对心衰进行辨证施治,在不同的证候状态下和处方配伍中,附子用量从0.3g到600g,其间相差2000倍,却都收到了良好的疗效而无毒副反应[10]。其三,中药的复方配伍与炮制等也对中药的疗效与毒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使其“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而不同于西药的各自为战或两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有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关木通加六味地黄丸与关木通加滋阴药的配伍,均能显著减少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P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中兽医药学辨证施治对具体致病因素及其组织结构认识的不足。正因为这样,使得中兽医药学千百年来也没有筛选与开发出像现代抗菌与抗寄生虫药物等以及针对具体致病因素的特异性高、作用强的防治药物与方法。如温病学向称湿温缠绵难愈,因湿邪重着黏腻,湿与热合,如油入面;但诸如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湿温类温病,今天已知并非“缠绵难愈”,用特效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遏制病情。再如,虽然种痘术首先发明于中国,它可以说是免疫学的先驱,但现代免疫学的发展与成熟,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防治的彻底改观,却是在西方的现代病原微生物学理论建立与发展起来之后实现的。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或否定中兽医药学辨证施治认识的优势与重要性,因为它不仅与西兽医药学的辨病防治有所不同,而且更是对后者具有重要的补缺作用。
3 转变科学观念,科学合理使用中西药物
中西兽医结合的几十年实践证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仅可以克服中兽医无证可辨与西兽医无病可识之不足,而且能够显著地提高和改善中西药物的临床疗效,其在初期可以说是尽显优势;然而,由于“病”、“证”两张皮,尤其是在经典科学理念的主导下,中西兽医药学悬殊对决,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的概念不断被强化,而证的理念则愈来愈被弱化,前者是不断丰富与发展,而后者则是逐渐枯竭乃至消亡,以至于逐渐演变成了见什么病用什么药的“对号入座”,结果,中兽药研究、开发与使用中的“重药轻医”或“废医存药”思想日益盛行,不仅影响了中兽药的临床疗效,使其走向了反面,而且也严重地干扰与影响了中西兽医药学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一方面,畜禽疾病愈来愈复杂且难以防治,西兽医药学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另一方面,中兽医药学在临床上日渐衰落。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等国外中兽医药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治疗动物疑难病症方面屡有报道。如澳大利亚Ferguson博士2008年报道,一例患肠炎与蛋白丢失性肠病的哈巴狗在西澳大利亚大学兽医院经过2个月的西药治疗后,出现体重减轻、肌肉萎缩无力、精神忧郁嗜睡、腹部肿大坚硬、几乎不能行走等现象,主管兽医师认为,该狗对药物反应迟钝,预后不良――肠炎与蛋白丢失性肠病失控,怀疑可能有顽固性疾病或其他潜在性肿瘤疾病,而转诊后根据中兽医辨证施治,其耳鼻冰凉、口舌苍白稍有湿润、脉沉迟、腹部肿胀、大便稀、昏睡、肌萎缩等,被诊为中焦虚寒(脾气脾阳两虚),治疗采用理中丸配合针刺百会、足三里、阴陵泉、胃俞穴等,同时停用甲硝唑与硫唑嘌呤,减半并逐渐停用泼尼松与螺内酯,经过3个月的治疗,该哈巴狗逐渐恢复了健康[14]。因此,要转变科学观念,改变以往传统科学一统天下的片面做法,以复杂性科学为指导,这也许才是中西药物科学合理使用的首要前提。
3.1 以复杂性科学为指导,重视临床疾病的复杂多变性
由于临床实际中的各种条件不像在实验室中可以进行严格的人为控制,使得临床实际中的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要远比实验室人工发病复杂得多,尤其是慢性病症与疾病的后期,没有一个相对简单而又突出的主要因素,或者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变化性比较大,其作用结果有时比各种因素本身显得还要重要,这使得我们在畜禽疾病防治中不仅要重视对主要因素的认识与处理,也要关注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变化。如仔猪水肿病的防治,除疫苗与抗病原体药物应用外,其关键还在于改善饲养管理,饲料营养要全面、蛋白质含量不能过高;加强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训练采食,断奶不要太突然,饲料喂量要逐渐增加,防止饲料单一或营养过于浓厚,增加维生素丰富的饲料;病初投服适量缓泻盐类泻剂,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以排出肠内容物等。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既要考虑病原感染因素,也要重视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季节气候变化以及不同牛场对病原体谱系与奶牛机体的影响,进行综合防治。疫苗与抗生素应用,既要考虑病原的针对性与敏感性,也要重视机体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在保障准确规范应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穴位注射或与针灸与中药等配伍使用,以提高其临床应用的效果。
3.2 重视辨证施治的科学性认识,提高中兽药使用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辨证施治不仅是中兽医药学的一大特色,而且在认识方法上也对西兽医药学具有很大的补充性。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来说,与西兽医药学的“单因素线性分析”相比较,其“多因素整体综合分析”属于更高级的认识[15],这也就是为什么辨证施治不仅是中兽医药学经验与知识的总结方式,而且从今天的认识来说也是不可取代的,我们应该重视对辨证施治的科学性认识,以提高中兽药使用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如研究发现,虚证患者普遍具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而很多种补益药,无论健脾、补肾、滋阴、壮阳,只要用药对证(指补虚药针对虚证状态),都可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这几乎已成为补虚药的共性;而殊不知,清热解毒药也可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当然不是针对虚证状态而言的。从免疫调节的角度来说,通过不同途径或环节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或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中药达200余种,其中既有多种补益类药物,也包括多种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利水等类的中药及其复方药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临床上就可以不加区别地应用这些药物[3]。
3.3 完善与深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创立中西兽药学结合的最佳临床用药形式
中兽医药学辨证施治虽然属于更高级的认识,但其也需要新技术与新方法来不断提高与改善其状态分析与处理的能力与水平,而其也正是在不断地吸收与借鉴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方法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与创新而发展起来的[15]。我们应该不断地完善与深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创立中西兽药结合的最佳临床用药形式,以解决当前畜禽疾病难以防治的难题。如冯子清在西药驱虫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学卫气营血辨证治疗水牛伊氏锥虫病,较圆满地解决了单纯采用西药驱虫后出现的病畜死亡、病情加剧、康复缓慢等问题[16]。
新加坡计划小组设定的中学地理教育目标为:
①理解基本的地理概念和技能。
②培养对环境欣赏和负责的态度。
③培养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理解容忍的态度。
④通过教学活动,发展思考和观察能力。
除上述目标外,在第三、四册的地理课程中,除强调地理知识的获得,另外增设了五项教育目标:
①理解学生自己居住地区的基本地理特征。
②从地理空间上的系统观念,理解乡土区域是更大区域的一部分。
③从地理本质来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
④应用原则和概念于乡土区域和更大区域的主题上,做有系统的研究。
⑤通过日常生活的各层面,理解地理和日常生活的关联。
其中的所谓更大区域,是一个世界体系的观点,借以强调新加坡的位置。区域地理没有单独安排主题或单 元,而是安排在各册的单元内容中,并注意由浅入深的设计。
教材大纲以主题式的课程结构来规划,如表6和表7。
表6:新加坡中学地理一、二年级两册的主题与单元 主题 单 元 第 地图判读 1.地球行星。2.座标与方格网。3.纬线与经线。
4.距离。5.方向。6.比例尺和图例。7.等高线。
自然景观 8、我们居住的陆地。9、地形与地球运动地壳变动。
10、地表的变化。 一 天气的要素 11、天气:温度。12、天气:雨量。13、天气:风。
天然植物 14、天然植物
人文景观 15、人文景观
新加坡的都市景观 16、中心商业区。17、中心商业区的都市更新。
18、作为国际港、航空中心和世界性城市。
19、工业景观。20、住宅景观。21、新市镇 册 新加坡的城乡边缘 22、农业。23、渔业和水产养殖。
24、水库和休闲设施 第 环境 1.环境和它的要素。2.人类和它们的活动。
3.人和环境。
交互作用 4、交互作用。5、移动和流动的交互作用。
6、移动、流动和网络。 二 成长与改变 7、成长与改变。8、聚落的成长与改变。
9、成长的结果。
阶层 10、阶层:一个良好的组织方式。
11、商业的阶层。12、聚落的阶层。
决策 13、景观和决策。14、农业和工业上的决策。
15、计划和决策。 册 统一性和杂异性 16、统一性和杂异性。17、杂异性的意义。
18、杂异性中的统一性。
表7、新加坡中学三、四年级两册地理教材的主题与单元 主题 第三册单元 第四册单元 自 1、地理学中的生态系统 1、地形(四)海水作用 然 2、地形(一)地壳运动 2、气候及生物(二)温带 地 3、地形(二)风化 理 4、地形(三)河流作用 的 5、气候:天气的研究 要素 6、气候及生物(一)热带地区 乡 7、农业(一)热带地区的农业发展 3、农业(三)热带栽培、集 土 约式农业、渔业 区 8、农业(二)农业类型 4、制造业(四)煤和石油的 域 的 提炼钢铁及炼油工业 及 产 9、制造业(一)工业的区位 5、制造业(五)日本工业的 更 业 分布和发展 大 10、制造业(二)原料的提炼 6、制造业(六)森林及木材工业 区 11、制造业(三)工业类型 域 12、服务业:观光 聚落及 13、聚落(一)人口 7、聚落(三)聚落的成长与阶段 人口 14、聚落(二)乡村 8、聚落(四)都市结构
的都市聚落 9、聚落(五)人口分布 地图 15、地图判读(一) 10、地图判读(二)土地利用与 判读 基本技术 照片的判读
注:以上是中学特别课程和快捷课程三、四年级所学的地理教材单元。而中学普通课程三年级只学第三册 2、3、4、5、7、8、9、13、15等单元,四年级只学第三册的其余单元及第四册的3、10两单元 ,五年级才学第四册的其余单元。
(二)各国中学地理课程纲要的特点
1、地理课程纲要的灵活性较大,多纲多本现象普遍
一个国家,特别是幅员辽阔的国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比较大,因而教育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也 有差异。如果用一个标准去统一要求,有时不一定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因此,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不 同的地理课程纲要很有必要。国外多纲多本现象很普遍,如前面提到的英国历史上就曾长期地没有统一的标准 和学大纲;德国不同州有不同的地理教学大纲,就是同一个州,也不止一个大纲。另外象美国、加拿大 、法国等也都不只一个大纲,世界各国的地理课程及纲要或标准,多样化仍是主流。
2、大多数国家课程纲要的指导思想都是从培养合格的公民出发,注意能力培养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的主要目标中,三项就有两项是关于能力方面的。由此可见,英国地理教育极为重 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国家地理课程》对于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不同年龄和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不 同的要求,以适应广大学生的实际。同时具有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将能力培养自 始至终贯穿在中小学地理教育的全过程中。例如,一开始学习地理时的要求是学生能够说出一些地理事物和地 理名词、术语。然后,要求学生能描述一些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进一步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 释和说明某一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与可能产生的后果,分析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对 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决策的能力,以及进行概括特征、综合归纳、评估 相关的政策与决策的能力等。
德国的地理课程采用专题式的方式,打破系统和完整性的束缚,抓住地理学科的关键问题,特别是现代地 理学的实际问题(如社会地理学专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进行教学。在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解 决实际问题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俄罗斯普通教育部分地理教学纲要也很重视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如地图学中利用平面图和地图确定方向 、距离、地物和绝对高度,利用地图在地面定方向等等,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 力等的提高十分有利。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地理、资源和环境地理及俄罗斯地理中都穿插有能力的要求。
日本现行的中学课程“地理分野”中规定的教育目标注重培养以直接接触地理事象来进行正确考察所必要 的能力,及根据适当的资料对地理事项给予恰当评价的能力。另外,在低年级对地图能力也有较高要求。
印度的中学地理教育中明确把天气观测和地图实习列入大纲,对能力的要求具体并且较严格。如记录天气 数据,以统计图的形式描出统计数据的曲线图、环形图和条形图等,地图野外实习和实物模型制造。
从新加坡的中学地理课程纲要来看,对野外实际考察、地图判读、决策等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地理能 力的章节也较多。要求详细具体,如作业簿中对野外考察作了四个部分的要求:
①问题:讨论圣陶沙(Sentosa)成为观光胜地的原因,并将这些原因列为待验证的假设。
②实察前:以收集该地有关的资料为活动的重点。
③实察中:透过实际的实察所得到的资料,由此检验假说。
教师手册中对这次活动的具体建议为:
①实察前:帮助学生建立假说,并提示收集资料的方法。
②实察中:建议将班级学生分组,以展开访谈工作;在过程中则不要忘记检验假设这一实察的目的。
③实察后:就所收集的资料,引导学生检验假说。
从课程纲要中,发现其主题或单元的名称有关地图判读的就有9个,如关于土地利用与照片的判读、地图 判读基本技术等。
3、普遍重视乡土地理和环境地理教育
英国大纲虽然没有集中安排乡土地理,但是有关乡土地理的知识还是较多。特别是在各个教学目标和一些 重要专题中,都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这有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特征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环境地理,英国大纲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将环境地理列为五大教学目标之一。从教学 内容方面看,英国大纲的环境地理既涉及认识和了解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又涉及到全球性的森林剧减、酸雨 、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等重大环境问题。通过让学生设计改进当地环境方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德国的中学地理教育中,乡土地理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如巴伐利亚州普通中学地理大纲中,5年级讲授 的就是巴伐利亚地理,然后再由近及远讲述德国、欧洲和世界。有关环境地理,人们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挑选内 容,如垃圾处理站的地址,过多施肥而引起对土地的危害问题等。同时也吸收全球性的问题,如热带雨林的破 坏,废气所引起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
俄国的中学地理课程纲要对于环境地理也开辟了单独的一部分——资源和环境地理(利用自然及生态学) 。另外,在俄罗斯地理中,也不乏环境地理内容。
新加坡中学地理一、二册纲要中,有关新加坡地理和环境地理的单元占有较大比重,如新加坡的都市景观 、新加坡的城乡边缘和环境等主题。
4、从各国实际出发,内容选择紧密联系国情和为己所用,并且注重本国与世界的比较
日本国土面积较小,人口多,相对地资源对外依赖性较大,因此提出“基于广阔的视野,培养对我国国土 的知识”,“从理解各区域的相互关联中,思考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从中学课程纲要的三个组成部分 也可以体现这些目标来。以“周围、日本、世界”三个区域为范围,并特别重视自己国家的学习。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和多民族国家,强调培养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理解和容忍的态度;培养对环境 欣赏和负责的态度。在课程纲要的主题和单元之中,有关新加坡城市地理方面的内容占较大比重。另外,还有 一些特殊的内容,如新加坡的水库和休闲设施、都市结构等,与新加坡这样一个城市国家是相一致的,就是区 域内容的选择,也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所谓更大区域。
关键词:非学历;教育;留学生;中医药
天津中医药大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每年有1000余位来自世界各国的接受短期的非学历教育的留学生来天津中医药大学学习。
一、中医药院校非学历留学生教育特点
按照学习内容,非学历生教育包括以学习汉语为主语言类和学习中医药课程为主的专业类;按照学习时间可分为长期生和短期生。通过天津中医药大学自主研发的留学生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对非学历留学生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现以下特点:1.非学历留学生呈现增长趋势从2008年开始,非学历留学生规模成稳步上升趋势(见下图)。2.专业类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学习背景和目标多样化自2008年起专业类学生数量规模大幅增加。通过调查发现该部分学生学习背景和目标大致分为两种:一是没有中医知识背景,多是西医医生或拥有西医专业背景的学生,或是对中医知识感兴趣的非医学类学生,这部分学生希望从基础知识学起,从零开始接触真正的中医专业知识;另一部分是已有中医背景,他们希望进行更高一层次和更广领域的学习以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3.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非学历教育本身也存在着有别于学历教育的一些特殊性(1)人数众多,每年非学历教育留学生大约在千人以上。(2)学生流动性大。受到留学生自身时间、精力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导致接受非学历教育的留学生平均学习周期在1个月至3个月。(3)生源背景复杂,学习需求呈多样性。由于教育背景、年龄的差异,导致学习的目的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要充分考虑课程的设置、教学的形式、学生接受速度及深度。
二、非学历教育改革思考
1.开设阶梯式英文课程,使课程呈续接性特点增设多级别多水平的英文授课班,将该英文授课班开设成为阶梯式教育,满足了不同学习背景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班重视中医基础知识理论及临床教学,使留学生认识中医的科学性,并掌握初步的诊疗方法。提高班提高学生的理论及临床实习经验,并掌握多种疾病的诊疗方法。2.增加英文课程的专业和内容目前英文授课内容较单一,可增加课程种类,如针灸班、中医养生班、中医临床班等,并定期循环开班。另外,如果一些学习时间短的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定期循环班吻合,可将短期生插入到长期非学历生课程中,整合教学资源。3.与学历教育衔接与交叉的可行性许多英语国家的留学生多数拥有西医本科以上学历,学生完成专业进修学习后,可将这阶段的学习认定为预科教育,将来可以申请本校研究生教育。4.制订相应的考核标准针对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制订相应的考核标准,例如,针对完成阶梯班学习的学生设置理论及临床两部分的考核标准,针对想继续攻读学历教育的学生设置更严格的理论及临床考核标准等。
参考文献:
[1]陈向丽,张江华.高等医学院校留学生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9,(8):12.
[2]种一凡.对短期留学生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8).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而不同年龄时期的乐趣,产生于不同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从心理特征来看,多处于少儿时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敏感,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却感到乏味、枯燥,甚至厌倦。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必须利用有利的一面,转化不利的因素,采用巧妙设计,变换形式,激发兴趣。
比如,对于“软体动物”一章中所介绍的河蚌,同学们不太了解,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感到乏味。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典故绘成漫画,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讲述这一故事。同学们感到非常新奇,热情高涨,争先恐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1.为什么蚌能将鸟的嘴紧紧夹住,它靠什么结构?2.蚌壳长时间关闭会不会憋死,它靠什么呼吸?3.珍珠是怎么形成的?4.蚌壳很硬为什么称之为软体动物?5.软体动物有何主要特征?还有哪些种类?6.软体动物有何经济价值?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了,积极看书,认真思考,热烈讨论,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一幅简单的漫画,一个熟悉的典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乐在其中。再如,讲“生态系统”时运用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主题漫画导入新课,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生物科学来源于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总结、研究和探索。科学的预见,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习亦如此。正如古人所说:“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能知其理。”适当地设置疑问和悬念,学生定会产生急求其解的心情。这种方法适合于不同年龄时期的教学对象。因此,在很多章节开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联想,达到设疑激趣的效果。如在讲“物质代谢”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不一样,马和牛都吃草,肉味却不同,人不吃很多脂肪也会胖起来。患了肠炎几天就会瘦下去,你知道为什么吗?”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教师因势利导,当我们学过“物质代谢”的知识后,大家就会明白了,导入课题。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
初中生物学,主要学习感性的、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用观察与实验导入新课,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学手段,不仅生动具体,把学生对生物现象观察的兴趣引到对生物学理论的学习上来,而且,这种直观的感受与抽象的思维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形成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比如,在讲“十字花科”植物时,教师安排学生提前栽种白菜花。上课时学生每人手中一朵,教师引导观察花瓣的数量、排列,引出课题。如此,亲自的体验,切身的感受,使学生获得了准确的感性材料,为理性的推断提供了直接的依据,记忆深刻,满足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任何新的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旧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旧知识的积累就没有新知识的继续学习和再认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思维方式虽以形象思维为主,但由于知识的积累和增加,经过不断地总结、归纳,抽象的逻辑思维逐渐形成,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对一些前后知识联系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采取复习引导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向新知识过渡,不仅使旧知识得到巩固,新知识过渡自然,更重要的是从一上课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比如“新陈代谢一节”,概念性强,知识深,难度大,学生不容易理解。为将这一知识难度化解,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人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这几章内容涉及到生物生存的共同性的生理问题,究竟是什么呢?学生认真思考,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人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教师补充:还有能量交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新陈代谢”引出课题。
生物科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人们对生物学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甚至对一些极其简单的生物学知识,也还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为了使学生明辨是非,获得正确的知识,纠正错误认识,采用传统的误识或不科学的做法作专题讨论来导向课题,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全面掌握科学知识的必要性。比如在讲“鱼纲”一节时,教师首先列出众多被称为鱼的动物,如鲤鱼、鱿鱼、鲍鱼、鳄鱼、鲸鱼、鲨鱼让同学们讨论究竟哪个是鱼,说出道理。同学们发言非常涌跃,说法不一,但都不十分完满。教师不做裁决,而是把问题引到课题上来,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就知道了鱼有哪些主要特征,判断出哪个是鱼。
关键词: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特点;启示;
作者:赵琴等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年立项开展《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课题研究(1),以加强学院学生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在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广泛收集国内外高校关于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的资料,同时选择了国内不同地域的四个省市、六所高校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国内外不同地域和层次院校学生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学生工作管理的组织结构、主要工作内容、学生工作的一般流程、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具体做法、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等情况。通过对所收集资料和实地走访的深入分析,归纳了国内外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现状,总结了国内外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经验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的启示,以期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及学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国内外高校学生工作的概况
1.国外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情况
课题组在对国外高校学生工作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选取了美国和英国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各国不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不同的影响,但是也存在着共同之处,具体情况如下。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基本对应于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美国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普遍遵循的是美国管理与信息技术专家詹姆斯·马丁提出的建立集成化信息系统的方法论———信息工程的一条基本原理是信息系统以数据为中心,而不是事务处理过程。美国高校学生管理系统对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较高,所以在学生工作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中,处于中心位置的学生档案信息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信息系统的核心。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学生工作信息系统在注重功能设计的同时更注重建立有助于理清思路的总体设计。
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呈现出市场化、社会化、优质化和国际化的特点,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也承担着增强学生通用技能、提高学生自我发展与就业能力、改善学生福利等更多更重要的职能。所以,英国各高校的学生管理系统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崇尚“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校为重心,密切联系学术事务,充分发挥全国性学生事务管理行业协会的作用。功能方面结合英国现行教育制度,出现了导师制、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学生资助、毕业生跟踪服务、朋辈辅导、学业不良行为申诉及仲裁等特色功能。
从总体上看,国外高校学生管理普遍采用信息化管理,借助于各种适应学校工作需要的信息系统处理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各种数据。这些学生管理系统也是学校获取学生信息的重要手段和服务学生的重要方式。同时,它更是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的重要载体。
2.国内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现状
对于国内高校,课题组选定在地理位置和办学层次上具有代表性和差异性的国内六所高校进行了考察,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程学院、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2)。根据对考察情况和所收集资料的综合分析,这些院校的学生工作开展情况及信息化管理方面具有如下特点:
(1)各高校的学生信息系统服务对象具有普遍性。所考察的各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了学生工作、团的工作、招生、就业等工作的管理,为从事学生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宿舍管理、心理辅导、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就业指导等机构和部门提供了信息化操作平台,使他们的工作能够流程化、程序化。
(2)各高校的学生信息系统具有全面服务功能。通过学生管理系统可以办理学生保险、学生奖励、处分复议、投诉建议、自学考试、社会实践、心理咨询、勤工助学、公寓管理、社团注册、在校证明、离校手续、志愿者注册、一卡通补办、学生证补办、一卡通充值、失物招领、汽车票销售、交通查询、考务查询、火车票预定、行李托运、成绩查询等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事务,这样一个统一的平台既方便了广大学生,又节省了学生管理部门的运作成本,大大减少了学生管理方面的行政性和事务性工作。
(3)各高校的学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性价比高。各高校都能够结合学校自身的软硬件环境,在追求功能完善,较高稳定性的同时,在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降低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成本。具体做法诸如:利用学校教师和相关专业学生自主研发、充分利用现有信息中心、网络中心、学校局域网等。
二、国内外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经验
纵观所考察院校的学生工作开展情况和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状况,我们可以看到:整体上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是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得以顺利、高效开展的重要平台;承载高校学生工作的性质、任务、组织结构和流程是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体现高校学生工作的模块划分、部门设置、人员安排、业务流程和评价方式是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操作的简易性和数据维护的安全性是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力所在。结合对考察过程记录和所收集资料的统计分析,课题组对国内外高等院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过程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的经验归纳如下:
1.完善的学生工作管理制度,明确的信息化管理理念
国外高校普遍建立了完善的学生服务和管理制度;所走访考察的六所国内高校也都已经建立了针对本校实际的学生管理制度,其中浙江大学、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程学院分别制定了学生工作信息化的计划和方案,同时在制定《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学生工作各职能部门职责》、《学生工作手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制度》等具体的学生管理制度时,明确了信息化的操作和处理要求,提倡无纸化办公,管理信息和学生信息的电子化保存、搜索、查询、维护等。这些要求和规定形成了学生工作管理的信息化氛围,培养了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理念,增强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学生工作的兴趣,降低了后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和推行的难度,大大促进了学生工作的管理信息化进程。
2.合理的模块设计,规范的操作流程
国内外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基本上包含了思想教育、评奖评优、对外交流、学生资助、勤工助学、心理健康、军训管理、违纪处分、学生信息等主模块,涵盖了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并分别设有权限,以方便相关职能部门以不同权限登录,完成其所负责的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人数多、操作复杂的难题。同时对于学生考勤、助学贷款、心理健康教育等常规模块,普遍设有管理员、教师、学生等多个级别的账号,以不同的身份账号登录系统,只能显示相关的操作和功能,大大降低了工作的复杂性。国外高校的学生管理系统以服务学生为主,均提供了基于网络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自动化环境,规范工作流程的同时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大大提高了学生工作的效率。
3.设置特色功能,增强系统适用性
各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不仅具有共性,还别具个性。这些特别之处不仅反映了不同高校学生工作的特色,同时在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中也成为反映学生工作的创新点。例如:浙江大学在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将学校的学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网址、用户名和密码一并寄给学生,要求其登录学校的学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按照给定的规格和尺寸填写,以便学校统一采购和发放服装,对于少数特殊要求的服装则统一进行更换。这种方法省去了入学后层层统计、上报的麻烦,节省了很多资源。武汉工程大学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嵌入于学生工作网站,可供学生工作者和学生浏览,实现了对学生信息动态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新闻、实时服务和院系两级学生工作办公自动化模块化功能。另外,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强大的搜索功能,对于学生信息的日常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经验对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具有直接的意义。
4.循序渐进、动态完善的系统建设过程
就考察的高校来看,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都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动态完善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边用边发现问题边完善。武汉工程大学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由校企联合开发,运行过程中由学生工作部(处)负责日常维护及网络监控;学生工作助理团负责学工新闻、教育管理信息及通知、公告的上传;各学院指派一名老师负责本学院学工新闻及公告的上传。同时该系统基于Web网页,在万维网上即可远程登录管理,进行网络维护和资料的上传,主服务器托管在学校网络中心,可以实现远程服务器控制以及FTP资料管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根据工作实际,把对系统的功能需求、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修改意见及时反馈给开发方,以实施修改;所考察的高校中,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重庆邮电大学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都处于建设阶段,正在使用。
5.科学有效的评估措施
科学有效的评估措施包括对学生工作中诸如心理测评、综合测评以及对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本身的评估等内容。这些评估可以保障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进度、应用频率和效率。武汉工程大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整合了网上心理素质测评和学生综合测评,还包括对各个部门工作的网上评估、系统性能的评估等。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中整合了“学生工作量化评估系统”,其余高校都设有校园BBS,这些都能够有效、客观地反映学生工作的开展情况和系统的运行情况,对学生工作的改进和系统的优化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资料,这些是学生工作管理真正实现信息化的关键步骤。
三、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启示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起步较晚、生源相对比较差以及学生构成复杂等特点,学生管理工作成为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建设具有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特点的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信息化和技术性管理手段,简化和降低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的流程以及复杂性,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迫切需要。国内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和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1.因地制宜,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建立学生工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是建设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学校设置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和制定学生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时,要结合学生和学生管理的具体情况,采取何种管理模式、操作流程、评价手段都应结合学校和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选择。例如,在学生管理制度上,重庆邮电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重庆邮电大学的学生管理制度非常严格,宿舍采取定点熄灯制度,考试作弊一律开除学籍或勒令退学;武汉工程大学的学生管理制度比较宽松,甚至没有上课考勤制度,但是都能达到相同的管理效果。一个学校在学生管理制度方面的制定和修改,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切忌照搬其他学校的制度。
2.立足本校学生工作实际,以解决问题、方便操作、提高效率为目标
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是学校管理学生工作的工具。工具的开发和选择离不开学生工作的实际,同时应该能够促进学生工作管理的有效开展。其具体功能既可以实现学生信息的录入、传递、共享汇总、保存等,还能够高效便捷地统计学生工作的各项数据,并保证其准确性。同时,还能够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例如: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长,能够对各种成倍增长的学生工作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存档等。此外,能够使学生工作的对象———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得学院的管理信息并且查询自己的有关信息,大大简化基层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各职能部门能够将有关管理数据进行及时的统计、分析和利用,为学校决策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使得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大大提高学校学生管理的效率。
3.选择有效的系统开发途径
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途径可以是自己研发,或校企合作开发,或购买企业开发的相关成熟软件等。开发和建设途径的选择主要依据学校及学生工作的特点和需求。所考察学校的领导都十分重视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各方面给予较大投入,提供系统的研发资金或者购买成熟软件的资金。所考察学校中,购买成熟软件与自主研发软件的各占一半。购买成熟软件的优点:一是很快就能投入使用,节省研发时间;二是专业公司开发的成熟软件系统已经经过试验和使用,存在的漏洞和缺点较少,系统稳定性较好;三是购买后的维护和更新费用由供应商负责,免去了系统使用后维护方面的麻烦和后续维护资金使用的手续。而自主研发软件更能符合学校学生工作的现实需要。
4.整合学校信息资源,提高所开发系统的性价比
系统应符合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的规定,满足对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的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的组合和修改,又便于未参与系统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补充和维护。通过一个简化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使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效率的目的。
由于客观原因,高校管理中的各个信息系统是分散开发或独立引进的,各部门、各系统自成体系,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因此,要尽量采用学校现有的软硬件环境以及先进的系统管理方案,形成全校层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信息资源共享,达到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提高系统开发水平的目的,进而实现全校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促进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力求应用效果的最大化。
5.加强人员技术培训,注重系统维护过程
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关人员,比如一般学生(只能进行经授权的某些操作)、班级信息员(可以通过授权,对班级事务进行操作)、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以及来访人员(经授权)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必须在设计阶段就考虑操作人员的培训问题,及早做好相关技术培训工作安排。
【关键词】微课;高职高专院校;药理学
高职高专院校在目前的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其是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在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对于课程内容的教学更多的是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使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的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而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了显著的上涨。在现代化教学手段当中,微课是不能忽视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教学对于课程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强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药理学》这样的学科当中,微课得到了重点的应用。
一、微课
微课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教学手段,从组成来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打造出了一个具有半结构化和主题式特征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从这个特点上来看,“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简言之,微课是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一种综合体现,此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对教学方法都是一种全新的改变。
二、微课教学的特点
从现阶段的教学发展来看,微课被广泛的在教育教学中进行运用,主要是因为其具有四个方面的显著特点:第一是教学时间短和教学内容少。因为时间短,而且内容少,所以微课被广泛的用来进行重点问题的深度讲解。第二是资源容量小和资源构成的情景化趋势明显。因为有较小的资源容量,所以可以更加快速的进行情景化模式的打造,这就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加有趣的平台,所以微课受到不少学生的偏爱。第三是微课的主体特别突出,而且存在着趣味性的创作,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针对性的枯燥内容教学中,微课可以有效的改变教学局面。第四是微课的传播方式多样,而且反馈特别的及时。因为有这个特点,所以老师对于教学的漏洞捕捉更加的洗礼,教学的针对性更加的有效。
三、微课在《药理学》教学当中的作用
1.提高了学生对于《药理学》学习的兴趣
微课在《药理学》教学当中的突出作用就是进行了对学生兴趣度的提升。从《药理学》的课程内容来看,大多是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枯燥内容,对于这样的内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很难提高。但是在应用微课进行《药理学》教学之后,可以将课程中的一些内容进行视频的制作,这些视频不再像课本一样死气沉沉,而是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下,内容变得鲜活起来。新鲜的手段,全新的教学方式,这会打破学生的审美疲劳,也就是说在《药理学》教学中利用微课之后,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因为兴趣的提升,整个教学的氛围更加的浓厚,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著增加。
2.强化了《药理学》学习的重点分析
《药理学》是一门比较中理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具有相对抽象性的学科。学生们在学习这门学科的时候,往往会有“有力无处使”的感觉。正是因为《药理学》的理论综述太强,所以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抓不到重点,因此出现了学习效率低下的局面。微课是对课堂教育最好的补充,利用微课进行《药理学》教学视频的制作,可以有效的按照主题将总数理论中的内容单独拿出来进行重点的分析,通过主题性解读,学生对于《药理学》的重点把握会有一定的明确,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也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这就是微课的作用,也是其突出的价值。简言之就是在《病理学》当中进行微课的应用,可以很好的帮助教学找到重点,并完成对于重点的教学分析。
3.从综合层面提升了《药理学》的教学质量
微课在《药理学》当中的应用,其突出的作用还体现在提升了《药理学》教学的综合质量。在过去的教学中,因为学生们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存在着较大的抵触,所以对于《药理学》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不高。另外,《药理学》的抽象性和综述性特点让学生有无从学起的感觉,所以整个《药理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都十分的低下。在微课这种教学手段出现之后,首先是教学模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利用的更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网络视频技术,所以学生们对课程的兴趣有了明显的提升。其次,有了微课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对《药理学》学习的把握也在进一步的强化,综合上面的两个变化,学生们学习《药理学》的效率在不断的提升,其质量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四、Y束语
《药理学》在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药理学》的教学并不轻松。一方面是学生方面的兴趣不浓,另一方面是课程内容的把握很难面面俱到。针对这样的现状,在《药理学》教学中进行微课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对内容进行拆解化的主题把握,这样,《药理学》教学的效果可以得到迅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燕.论微课在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中的设计与应用――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酒店英语课程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5,09:101-102.
[2]刘泱泱,田杰.浅谈微课在高职高专院校《药理学》教学中的作用[J/OL].科技创新导报.2015.16.111.
[3]刘泱泱,田杰.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高职高专院校《药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探究[J/OL].科技资讯.2015.29.147.
[4]丹,石彤.微课在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23-25.
[5]刘.浅谈微课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的应用[J/OL].中国培训.2016.18.123.
1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高质量教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保证。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所开设的药理学,其课程设计与教学大纲均沿用临床医学专业模式,虽然也有专供护理专业使用的药理学教材,但其在内容的编排上仍圄于传统药理学模式,未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色[2]。为此在总结多年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护理药理学》。
1.1调整教材内容,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现代护理模式已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模式向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整体护理模式对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力求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融入教材中,在注重药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强化与临床护理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对有关药物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的描述适当精简,优化药动学内容,进一步突出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并增设用药护理程序及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对策等,为增强护士实施整体护理能力和提高护理用药水平奠定基础。
1.2联系临床实际,注重教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当今医药学发展迅速,每年都有大量新药上市,一些传统药物也常因安全性或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而逐渐被临床淘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学内容更新,帮助学生了解学科新进展。为此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除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及时将有关新药纳入教材外,还积极与临床教师、临床医生和一线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临床用药实际,对于一些临床已基本淘汰的药物和一些基本理论与临床治疗实践严重脱节的内容大胆舍弃,力求保证教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1.3调整教学大纲,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传统的药理学教学大纲主要强调学生对药理学内容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对于复杂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尽可能地采用简单形象的图示加以说明,克服了大量文字叙述的单调、枯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据此,我们对教学大纲也做了相应调整,重新分配了教学学时,着重强调对药物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逐步摆脱惯用的死记硬背学习模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的规划者和实施者,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师资队伍,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打造一支精良的教学团队。
2.1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构建优秀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通过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模式,药理学教学团队在学历和学缘结构上得到明显改善,团队成员9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加强年轻教师培养,选送优秀年轻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每年组织年轻教师参加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开拓视野,培养其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通过导师的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学科研水平,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目前,药理学教研室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2.2加强学习交流,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目前,药理学教师主要来源于临床医学或药学专业,大多缺乏护理专业相关背景和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涉及临床护理实践的有关内容往往难以准确把握。为此,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如定期开展教研沙龙,学习讨论如何在药理学教学中渗透护理程序,使学生全面、立体地掌握药物特性;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讨论教材使用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交流经验和教学体会;开展药理学教师与临床护理人员交流活动,了解临床护理需求及用药护理实际情况,力求使教学活动更贴近于临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
3加强教学方法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着眼于教材内容的讲解,往往孤立地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内容,而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利用药理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对护理药理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在教学中融入护理程序
护理程序是指导护士实施计划性、连续性、整体性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核心。护士处于临床工作第一线,既是药物治疗的实施者,也是用药过程的监护者,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药理学知识,还要能将有关知识运用到护理程序中,从而协助医生正确诊断、用药,使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护理程序评价药效和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是护理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目标[3]。在护理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护理程序引入教学过程,使药理学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整体护理的要求进行,将护理程序与药理学有机结合起来。在讲述每一类药物之前,首先引入具体病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护理评估和诊断,拟订护理计划,进而引出将要讲述的药物。在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和评价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并组织学生讨论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3.2开展案例教学法
传统的药理学教学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注重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也逐渐养成了死记硬背、懒于思考的被动学习习惯,且普遍觉得药理学内容枯燥乏味、难懂难记。为此在护理药理学教学中开展了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将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融入案例分析之中。通过案例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师生互动,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药理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4]。
3.3加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技术能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多种信息集于一体,综合发挥各种媒体信息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5]。在护理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广泛地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将复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述抗心律失常药时,采用动画辅助讲解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及心律失常类型,能将复杂的机制简单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4改革实验课教学
关键词:药理学 考试评价 专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G424.7
文献标识码:A
在国际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专业也越分越细,但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医学领域对不同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药理学是医学类学生的必修课,是基础与临床间的桥梁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合理用药、科学研究等工作所必需的药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而传统药理学考试评价模式无法满足新的人才培养需求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们针对传统考试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对药理学考试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完善。
1 研究背景与现状
考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实现教学目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体现了医学科学的系统性、基础性、完整性、逻辑性、循序渐进性等特点,使学生在完成正规的医学培训后具有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宽泛和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能力、良好的科学医学思维能力,并且方便教学实施和管理。但是随着专业的细化,医学领域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业者需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工作中要深入钻研,善于沟通、表达和协作,而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不能很好体现专业特色,远不能适应当前新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学生长期被动的、缺乏沟通与合作的,完全接受的学习方式,易生成惰性,缺乏创造力。要培养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提高高等学校教学水平,必须摒弃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新的药理学考试评价系统的开发应用,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一,针对传统考试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开展针对师生的问卷调查,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探讨并构建不同医学专业药理学考试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临床、护理、口腔、麻醉、影像等各医学专业的专业特色,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适当缩减部分考试内容,加强专业相关药理学教学内容的试题,增加病例讨论在考试中占的比例,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药理学考试评价的准确性。
第二,药理学考试评价体系的开发应用,有助于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认识到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药理学评价体系建立
3.1问卷调查
分别以2009级、2010级、2011级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麻醉学、药学、专科等不同专业层次师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总结现行的药理学考试评价体系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3.2药理学试题库现状
目前,我校药理学试题库包括药理学总论、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物、作用与血液系统和内脏系统药物、作用于内分泌系统药物、化学治疗药物、作用于免疫系统的药物和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共8部分,48章。
3.3构建不同专业药理学试题库
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特色,针对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护理、口腔、麻醉、药学、专科9个专业,分别构建相应的药理学题库。例如:临床医学专业题库删减章节包括:局麻药、全麻药、子宫平滑肌兴奋和抑制药、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抗寄生虫药;重点强化章节有: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抗菌药物等部分。并加强专业相关病例分析试题。
口腔专业药理学试题库的删减章节有:抗癫痫与抗惊厥药、抗帕金森病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抗精神失常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子宫平滑肌兴奋和抑制药、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抗寄生虫药、抗恶性肿瘤药;重点强化章节:局麻药、全麻药、镇静催眠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物、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抗菌药物等部分。并加强专业相关病例分析试题。
麻醉专业药理学题库删减章节包括:抗癫痫与抗惊厥药、抗帕金森病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抗精神失常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子宫平滑肌兴奋和抑制药、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抗寄生虫药、抗恶性肿瘤药;重点强化章节:镇静催眠药与安定药、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药、吸入、静脉、局部、骨骼肌松弛药及其拮抗药、作用于胆碱受体的药物、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抗心力衰竭药、抗心律失常药、控制性降压药、血浆容量扩充药、抗菌药物等部分。并加强专业相关病例分析试题。
3.4反馈与完善
药理学试题库的构建与应用成为师生之间的桥梁。在试题库构建、应用过程中,不断收集师生意见反馈,进一步修订、完善药理学考试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