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宗旨意义深刻,内容丰富。高职院校学生更是日后社会的栋梁,立德树人是他们的责任,因此,一定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到每名学生的血液中,同时完成教育和管理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的精华,是完全符合高职院校管理观念的,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进行管理的同时一定要不断提倡民主、公正等多种能够使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的价值观,使管理空间放大,将管理工作扩散到教师与学生身上,让管理层次更加明确,这样,不但能保证管理层面的公平性、透明性,还能够有效促进师生责任心。在管理过程中,要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给予学生自由空间,养成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意识。高职院校进行全校评奖活动时,首先要做到公平、开放式评优,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算得上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帮助高职院校整理风气,起到引领作用。学生的价值观都是后天培养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心理、精神都会起到引导作用,有助于培育出一代代社会精英、国家栋梁。
二、在高职院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一)分辨美丑,明辨是非。
所谓价值观指得是群众在自身需要的范围内去衡量事物和即将、已经以及未发生事件的见解和意义。因为个人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因此,每个人想要获得的利益和需要都不相同,当然价值观也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不断变化。但是,从大方向上来看,人们追求的方向是相同的,在需求和所得上都有很多的共同点,因为我们毕竟仰望一片蓝天,生活在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以我们的价值观总体来说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民族的灵魂就是身后无形的价值观和核心体系,只要有强而有力的精神支柱在背后支撑,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民族的灵魂便是国家的灵魂,便是整个核心价值观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据马克思精神、时代精神、爱国精神组成的民族核心系统,在坚持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精神,是人民群众的思想方向和标准,是高职学生承认并遵循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想要将人们的思想凝聚在同一个出发点上,唯一的方式就是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几年,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渐成为评价个人品德的标准,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让高职学生了解到什么是丑恶的、污秽的,通过荣辱观树立价值观,分辨美丑,促进我国思想道德的友好发展。近年来不断发生高职学生打架、吸毒、泡吧、说脏话等不良现象,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高职学生管理中,才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分辨是非、黑白。
(二)传承文化,再造辉煌。
高职学生是决定未来社会风气的一代人,作为文化和中国传统美德的代表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久发展还要靠高文化、新思维的学生,他们不但要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将其体现、实现。之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职学生管理具有必然效果,是因为只有将高职学生的管理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将建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进一步完善,当然,这也是提高高职学生对国家信任的最有效办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避免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重现中华辉煌。
(三)培养高职学生思想道德观念。
[关键词] 中职工学结合生 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青年学生,富有朝气,既思想活跃而内心敏感。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只有在校学习一年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才能开展工学结合实习。此时思想和行为相对成熟,心态上趋于稳定和具有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在学生一开始入学,就应该开展职业教育观念的入门培训,在工学结合实习前的一个学期,更应该强化工学结合生社会角色的职业心理念的培养,让学生对由“学生”转换为“员工”这一职业角色有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对职业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心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只有这样,工学结合生才能够以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完成实习。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一是生理需要方面的满足和身体健康;二是心智正常,悦纳自我和自控情绪的良好能力;三是有合谐的人际关系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四是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环境适应能力。
一、案例梗概
玫瑰(化名),女,2009级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学生,2010年6月中旬前往校企合作的广东省惠州市某电子公司进行工学结合实习。
二、案情经过
6月17日,上午面试,160名学生唯独玫瑰一人未完成体检,学姐帮忙复印身份证遭怀疑,于是,未用晚餐,只在宿舍转悠,班干部规劝直至半夜两三点方才铺床安寝。
6月18日,上午玫瑰培训途中备感压力太大离场,只说“适应不了,要回去”;带她去宿舍未见到老师,被怀疑有欺骗之嫌,中餐由老师和同学相陪,不愿吃晚餐。她当晚不洗澡。当晚老师与她父亲长时间电话互通情况,一致同意让她回校。问到车费她也是时说有又时说无。但又放话说,“要反悔不回去”。
6月19日,上午五点多玫瑰起来洗头。怕别人拿她的东西,但仍由学姐和好同学帮忙收拾完毕。前往车站欲走又止,是因为顾忌被骗,由女同学连拉带拽挟着她到车站,可用“绑架”形容护送。候车室内她想抢老师帮买的车票;与她关系最好的女同学善意谎称帮她拿出厂牌夹缝里的钱,才肯交厂牌。将近上午十点送上车时,她两手牢牢抓住两边不锈钢护拦,两名女生掰开她的右手,她的左手仍死死钩住护拦直至弯曲变形;送上车时她左脚钩住车门,直到拨通她父亲电话让父女交谈后,她方上车但仍不愿坐下;再让她父亲长时间劝慰,才安定坐下;大家担心她情绪失常可能会跳离车,并让一名学姐一起坐车护送回去。
6月20日凌晨5点23分老师和她父亲浑身湿透地在风雨交加中上车接到她;当她父亲呼喊女儿时,她没有反应,目中无光,神情恍惚而不相信自己已安全与父亲团聚、返校回家。
三、案情调查、解析
6月18日其班主任反映:她不太爱说话,人老实。她父亲说:“她平时在家很老实很听话,话少且与父母沟通交流也很少。”班主任和她父亲都不相信她两天的心理突变。大家容易犯的观念误区是“老实、不爱说话的”就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家长眼中的“好孩子”,而无从认真细致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内心所想,忽视了学生长期压制的心理情绪,以至于得不到及时释放。
同班同学反映玫瑰在校的情况和不良习惯:由于她人也老实内向,不愿和同学接触,班主任哪怕下宿舍也很少和她说话;宿舍内务基本由班干代帮;只要上卫生间都要一个小时左右;洗澡经常从晚自习九点下课后洗至晚休十点半熄灯甚至还未出来;做事动作缓慢且很不经意。由此可以发现,班主任要善于从与学生的交流、谈心中发现和掌握学生的不良习惯及其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更多的同学去给其帮助、鼓励,培养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改善不良的习惯和不卫生的行为,让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并回归和谐的集体生活。
试看玫瑰两天心理历程突变的情形:有事没事时时拿手机乱按;看人目光游移,紧张时出现呆滞现象;说答通常只有三个字,“随便了”、“可以了”、“不用了”;生活习惯和生理时间错乱;缺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极强的猜疑心和怕被欺骗心态;与同学不合群,周围产生压力和不信任感;自身备感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缺乏承受能力;父母要求的期望太大,自身无法调和;感受理想的目标工作和现实工作差距悬殊,无法适应和调节。从她心理历程的惊变中不难发现,她出现了不健康或亚健康的心理问题或状态:孤独感、抑郁、焦虑、强迫症、压力、偏执。这些心理症状不是几天突变的结果,而是长期得不到家长、班主任和老师的直接重视,未得到父母及时关爱、班主任的及时关心和同学齐心合力的帮助,未能及时发现问题而果断开展思想工作和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是多种并发症压制迸发的结果。其实,青春期的学生都或多或少产生类似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是很多学生能及时地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好情绪和心态。
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最重要的处理方法是教会学生自我调整,让学生放松自己,树立自信心和善待挫折;让学生充分有安全感和了解自己,学会自控情绪,不断重复练习自我克制意念和行为;让学生树立顺其自然的心态,学会正视自己和自我评价。只有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方面的细节抓起,思想上重视,注重良好人格和性格的培养,营造良好合谐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所谓的心理问题处理得当,并加以全面预防,将会向健康转化。
虽然这只是一个案例的挖掘探析,但确切是一个目前中职学校工学结合生在实习前后都可能发生或转化的心理健康状态的表现和缩影,更是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剖析的延伸和拓展。假使学校和老师不善于积极发现,企业和社会不能形成一个良好重视,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当心理健康问题达到并发症或恶性循环的状况后,其影响的后果和产生的安全隐患将会升级到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局面。所以,遵循中职学校工学结合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和心态状况,有计划、有目标和有的放矢地展开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开创一个健康、合谐、积极向上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职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心理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关现红.做自己的心理医生[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一、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激发医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医学生由于学科限制,课程紧张,课余时间欠缺,活动范围窄小,创新和实践能力相当较低。暑期社会实践给了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给他们提供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平台,同时弥补了第一课堂的枯燥无味,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充分结合,将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成为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重要途径。
二、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促进医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与拓展
经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医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将这些间接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依赖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实践为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并从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有价值的新知识,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对照、比较,逐渐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拓展新的理论和知识。
三、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医学生广泛接触、了解社会,不断动手、动脑、动嘴,在培养和锻炼自身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可以有效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提高,以适应今后临床工作的需要。同时,社会实践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场所和对象,面对的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以及不断变化的对象,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也成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他们要自行组织活动,独立面对各种问题,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这都非常有利于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虽然很多医学院校在运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然而客观分析新时期的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不难发现,在取得了巨大成绩的情况下仍然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很多社会实践仅趋于一种形式,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统一,缺乏有针对性的设计和组织实施,部分资源分散,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停滞,缺乏社会各界的支持等等,最终结果都适得其反。针对此现在,
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明确职责,建立高效协调的长效机制
在医学高校内,针对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政出多门”的情况,明确职责。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建立在以教务处和学生处的为主的基础上,由主管的校领导负责并协调校内各方资源参与,从根本上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杜绝走形式、走过场的实践活动,要在一定的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下将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落实下去,最终实现提高高效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走出校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社会实践的教学内容,增强创新的理论基础
医学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实践形式,丰富学科内容,增强学生理论水平,引导学生由参观、调查、访问为主转向结合专业、发挥科技智力资源优势,开展科研攻关、技术服务、产品开发、高科技产品推广等形式,逐步使社会实践活动走向专业化,为大学生创建知识创新的平台。
(三)聘请专业指导人员,指导实践活动的实施
许多高校内的教师多以研究型和授课型为主,缺乏实践经验和社会工作经历,。因此,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就需要引进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的课外指导老师,辅助高校内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高校可以尝试与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效反馈机制,运用校内外多元化教师指导方式,培养出良好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药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7-1576-02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如学生应怎样去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复习有哪些好的方法,等等。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地说明了学习的概念,这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的标志,也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发展都对教育心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传统教育中,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其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在现代教育中,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这些特点在《药理学》教学中表现的较为突出。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的基本学科之一,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为指导临床各科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药理学一方面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它与主要研究药物本身的药学科学,如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制药学等学科有明显的区别。
因此,药理学的教学既要求清晰明确的讲述药理学的理论知识,将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药理学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药理学的内容与临床用药的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药理学》教学中合理应用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方法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是笔者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促进教学、提高效果的一些体会。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等很多方面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如果能够合理应用,对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的应用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绝对的、唯一正确的答案,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要充分启发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不能将书本上的内容与结论教条化。例如,在讲授《抗心绞痛药物》这一章节时,除了要讲授药物可通过舒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或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而增加冠状动脉供血;药物也可通过舒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前负荷;舒张外周小动脉、降低血压,减轻后负荷;降低室壁肌张力;减慢心率及降低收缩性等作用而降低心肌对氧的需求等作用机理以及具体的硝酸酯类及亚硝酸酯类,肾上腺素B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等药物以外,为开拓学生视野,最好还能够提到除了外源性的药物,机体自身也会产生诸如sP、CGRP等许多内源性的心肌缺血保护物质。而且其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抗心肌缺血药物开发的研究热点。这样就将学生的视野引向书本之外,强调新的思维方向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与浓厚的求知欲。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观的应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原有的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因此,教学应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即注重“先行组织者”的重要学习意义。先行组织者是指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涉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清晰地将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结构和新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在《药理学》教学中,内容涉及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甚至还会涉及一些临床学科的内容,这就要特别重视“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利尿药》这一章节时,涉及一对辩证的矛盾关系:即使用利尿药时,一方面可以使肾的稀释功能降低;另一方面可以使肾的浓缩功能也降低,从而排出大量渗透压较正常尿为低的尿液,表现为强大的利尿作用。肾脏既有浓缩尿液的功能也有稀释尿液的功能,是理解利尿药药理作用的关键,但如果直接讲授这一部分内容则比较抽象并具有一定的“自相矛盾”性,因而比较难以理解。因此,充分讲授清楚肾脏泌尿的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相关内容,将其作为理解利尿药具体作用部位和作用机理的“先行组织者”内容,就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理解这一难点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观的应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双向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在《药理学》的实验教学中,经常需要应用各种给药技术,在讲解“皮内注射”这一方法时,语言描述是不能让学生直观地明确进针的手法与进针深度的。但如果告诉学生“皮内注射”其实就是医院门诊中护士给就诊患者作皮肤试敏的注射方法,那些有此经历的学生往往能够很好的掌握这一给药技术。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只有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历更多更好地结合,才能顺利地转化为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更好的为学生所接受,也就是知识为学生所“建构”。
2 教育心理学感知规律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来组织教学,突出教学内容的特点,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感知规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强度律 是指教学刺激信号的相对强度要恰到好处。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上课前例行检测调整多媒体语音系统的
音量,讲课的音量要适中,太高太低都可能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PPT字迹、背景色彩都要细心设计。《药理学》的内容涉及解剖、组肝、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学生的普遍感觉是“内容较杂”,因此,更应注意多媒体课件主色调对人的情绪影响,一般来讲,由于蓝色是一种冷色调,具有使人的情绪稳定,思维集中的心理作用特点。因此《药理学》课件的背景色彩多以淡蓝等冷色调为主。
2.2 差异律 即对象与背景之间差别的知觉规律,差别越大,越易使对象从背景中区别出来,从而使得感知对象能被学生清晰地感知,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应力求使讲述的重点与难点,在颜调、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线条粗细、材料内容和性质等方面与其它的内容具备明显的差异,以利于学生感知。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一章中,与很多药物不同,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一个重点内容,因此,在板书或多媒体课件中,要将该部分内容以特殊的字体或颜色标出,以示差别。
2.3 活动律 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感知,因此在教学中,应多采用活动教具、活动模型及现代化的视听传媒,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这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抗心律失常药物》一章中,关于冲动传导障碍与折返激动的形成这一部分的内容,如果单纯用语言来描述,往往不宜理解,但使用十几秒钟的Flas,则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全面、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很容易理解。
2.4 组合律 感知对象时空上接近、形态上的相似都容易被知觉为一组对象,从而利于理解与记忆。在教学过程中,直观材料和教学内容应力求在时间、空间上组成有意义的或有规律的系统,以便于学生整体感知。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应力求布局合理、顺序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同时,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以促进学生整体感知与理解。在讲授《有机磷酸酯类的毒理与胆碱酯酶复活药》这一章节时,充分利用美国电视系列片《Dr.House》中的情节让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了有机磷酸酯中毒的病理特点、生化改变、临床表现与治疗用药和疾病转归,使药学专业的学生对有机磷酸酯的发病机理与临床用药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调动了学生学习《药理学》课程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形象地体会到了“药理学是为指导临床各科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这一重要意义。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 情景模拟演练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7-0055-02
由于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之间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所以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与良好发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在药理学教学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药理学阶段性成果的一个检验,同时也是对学生所学药理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帮助学生加深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学会灵活、准确地将其应用到临床医学实践当中,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积累药理学实践经验。根据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分析,将情景模拟演练应用到现代药理学教学当中,是药理学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医学对该方面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 药理学的含义
药理学的含义是指研究机体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也就是对由药物作用所引起的机体机能变化进行研究。药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培养医药学人才的重要应用学科目,也是联系医学基础与临床实践的重要桥梁。
由于药物对人体的影响非常之大,在治好人类疾病的同时也往往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且如果用药不当很可能会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对药物的研究和使用既要保证尊重科学规律,又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指导原则的规定,以确保人们的生命健康。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前者主要研究的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效应、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后者则主要对药物在机体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分解、分布、吸收、代谢和排泄的各个过程,尤其是对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各种因素的研究。
二 情景模拟演练法的内涵
情景模拟演练法最早是由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它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来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践,属于一种行为测试手段。这种方法是根据对象担任的不同职务,来编制不同的、与各类职务实际内容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测对象安放在情景模拟演练的实践环境中,并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在这一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对被测对象的潜在能力、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进行测试。
这种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教学领域当中,并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赞同与应用。从教学的角度分析,情景模拟演练法是指依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创设恰当的、适合的情景,让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景模拟当中,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论的全面理解和掌握,以及提高学生对实践操作的感性认识,结合具体情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从药理学教学的角度分析,情景模拟演练又可以理解为根据课堂书本理论知识来建立一种临床病例情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模拟和演练临床病例情景,为学生提供一种可以亲身体验临床病例情景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属于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方法。
三 情景模拟演练法对药理学教学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
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包括自我调节、自我约束以及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支配能力等。自我管理在传统教学中没有得到学校与教师的重视,同时也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培
养,这对学生自身的学习并没有帮助。实践证明,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对自我进行管理与控制,提高自我管理与控制的能力。学生在参与情景模拟演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案例的模拟与演练来发现、认识与了解自身对药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情况,并对自身进行一个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目标,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取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应用信息的过程。信息能力指的是对信息能够进行确定、判断、评价和有效利用,以及通过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以及人们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信息能力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且有关部门提出信息素养应该成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并要求各类学校将信息素养的内容纳入到教学大纲之内。由此可见,信息素养在教育教学方面的重要地位以及提高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情景模拟演练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信息能力,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信息素养教学目标的快速实现。
3.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
合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的有效手段,情景模拟演练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之间合作的加强。在进行情景模拟演练过程中组长及那些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可以较好地带动那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实现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相互合作的目标。由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是情景模拟演练在药理学教学中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它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
4.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直接内动力,是指引与激励学生进行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兴趣是驱使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动力,是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的“老师”。在药理学教学当中,情景模拟演练通过设置相关病例,来引导学生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讨论,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药理学的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激发,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情景模拟演练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选取合适的、优秀的案例
只有选择恰当的、合适的、具有代表性的、客观真实的案例才能真正发挥案例的教学效果。在药理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案例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来选取临床常见的典型病例,既不能选择复杂的、超过学生现有水平的病例,也不能选择过于简单的病例;既要能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联的,又要具有时代性。将选择好的案例与情景模拟演练法相结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思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例如,在学习抗病毒药物的过程中将甲型H1N1流感防治案例引入到情景模拟演练中去,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借助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
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具有方便快捷、信息存储量大等优点,在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能够使教学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特别是将其运用到药理学教学的情景模拟演练方法中,不仅能够使案例的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使药理学相关知识得到系统化、形象化的讲解。通过在案例当中添加适当的图片、音视频等,不仅可以使案例的表达效果形象生动,使情景模拟演练的运用更加完善,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药理学知识及案例包含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先进教学设备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药理学教学内容,促进了情景模拟演练在其中的运用,是教育教学事业与时俱进的体现,是教学领域广泛的选择。
五 总结
药理学作为医学的基础学科,是提高医疗技术和水平的关键,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一个重点方向,只有在药理学教学中不断培养能够适应与满足现代医疗救治机构对技能型、实践型人才的需求,才能促进医药学的发展,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对医疗救治结果的期望。通过文章介绍,人们不仅能够意识到情景模拟演练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巨大作用,而且针对文章提出的几点措施,旨在推动情景模拟演练在药理学教学中能够得以更好的应用,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桂敏.《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本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
1概述
1.1学习药理学的意义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和规律的科学,指导临床防病治病、合理用药、开发新药,并为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生命科学的进步.药理学是专业基础课,其理论和实验教学并重,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学科.因此,医学生学好这门课将来可以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对从医执业至关重要.
1.2学习积极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是维持学习、推动学习、激发学习的原动力.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它包括注意力的集中、意志的努力、情绪的振奋、认知的活跃、行为的投入等等.成功的教学有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是由积累向拓展转变的过程,学习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既需要教师的教学和指导,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和自由度.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提高学生的药理学习成绩、实践技能及综合竞争力方面显得尤为重要.[1,2]
2提高学生学习药理学积极性的方法
2.1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药理学的重要性首先要向学生讲解学习药理学的目的及意义,间接建立兴趣.当学生对该课程没有太强的吸引力时,了解学习目的及意义就显得异常重要.教师通过介绍药理学的发展简史及趋势,并引导学生从国家、社会发展的高度去看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对学习的个人意义及社会意义有较深刻的理解,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2.2教师从多方位、多角度关心学生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关心帮助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由衷地喜欢老师,进而间接地喜欢你所讲授的课程.
2.2.1增强服务意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多投入感情,多关心帮助学生,注意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做到人性化服务,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一视同仁,尊重学生,视学生为朋友,积极主动与他们沟通,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保持愉悦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充分得到学生的信任,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2增强学生的自信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奖赏、赞扬等鼓励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其自信意识是激发学习积极性不可缺少的手段.积极的鼓励、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肯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产生继续努力的愿望.但表扬要注意适度,过分的夸奖会引起学生骄傲并忽视自己的缺点,即使责备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采用巧妙的方式,在表扬的同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批评时又肯定其积极进步的表现.
2.3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师,要注意自身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做专家型、研究型的人才.勤于钻研业务,认真仔细备课,反复研究教学方法,做到知识渊博,功底扎实,上课具有艺术性.多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启发学生的智慧,以此提高学生的悟性.要为人谦虚、勇于创新,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感情丰富、与时俱进的教师.时刻树立教学相长的观念,与学生共同研究切磋问题,虚心讲解、学习,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要具有坦诚、虚心、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通过与学生交流探讨,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和完善.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们往往是缘于喜欢某位老师,进而喜欢这门课程,所以教师要增强自身修养、提升个人魅力,从而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讲究授课艺术,提高理论课教学水平
2.4.1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及进度,逐层深入,循序渐进.教学内容着重于基础,主次分明,有重点地讲解,千万不可面面俱到.药理学与临床结合紧密,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列举相关的临床实例,可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即提高教学效果,也为今后从医提供经验.
2.4.2教学方法灵活,加强师生互动,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我认为教师授课必须讲究艺术,要有重点,有,有波澜,切忌“满堂灌”.要让学生去“想”,去“悟”,去“探索”,去“发现”.在讲课过程中适时授予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也很必要.适当采取提问的方式,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要充分给予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要善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眼、耳、嘴、手并用.教师上课时不能只有教案,单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讲解,眼中更应该有学生.当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要有意识地停顿,用不同的方式去提醒,例如点名或提问等.掌握科学的授课方法,得出正确结论,这就是教学艺术.若课堂上有一个“勤奋”的老师,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就会带出一批“懈怠”不善于思考的学生.我们不要埋怨学生不动脑,不思考,不积极回答问题,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责任在教师,因为你没有给学生留置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空间,因为他们可能习惯了你的“满堂灌”授课法.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要让学生带着思考的头脑进课堂,而不是等待灌输.教师要将上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多让学生质疑并由其他学生回答.传统授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容易造成学生紧张,缺乏胆量、勇气和自信,情绪也不稳定,当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之间相互提问回答,往往能顺利地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内心充满成就感,同时也克服了胆怯心理.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他们的学习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提问质疑即是教学技巧、教学方法问题,也是教学原则、教育观念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把质疑提问作为改进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举措,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观念,确立师生平等观念、学生主体观念,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法比讲演法更有效,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2.5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参与积极性实验课是对理论授课内容的验证、充实和提高.药理学实验教学原理形象、具体,可操作性强,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之实验课的实验操作对象是活体动物,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同时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兴趣和操作探究欲望,对实验教学的兴趣明显高于理论授课[3].
关键词:药理学 实验方法 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173-01
药理学是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间的一门桥梁课程。实验教学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获得科学知识打下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专业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对于专业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中专学校来说,实验课改革尤为重要,我们经过反复实践与探索,对教科书中一些实验内容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以下几下几点。
1 实验内容与实验方法的改进
(1)实验用药品的改革。在某些实验中,教科书中要求的实验药品有的难以买到,有的价格昂贵,有的给药后实验结果不明显。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选用价格较低,临床上常用的同类药品替代原实验用药品,经过反复试验与摸索,选出最佳剂量,得出了较明显的实验结果。例如《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影响》实验,原来用药品为戊四氮,由于难以购买,改用尼克刹米替代,尼克刹米浓度分别为0.25%、2.5%、25%,剂量0.2 ml/10 g,实验结果明显,容易观察,给药后三只小鼠的反应为(见表1)。
(2)实验用动物的调整。实验动物的选择对实验结果也有很大影响,因此每一实验都要求使用特定的敏感动物,并且对动物的种类、性别、体重等有不同的要求。如在《肝脏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中,将动物由家兔改用小白鼠。本实验用四氯化碳破坏肝脏,家兔需在实验前24小时给药破坏,而小白鼠只需在实验前2小时给药致肝脏损害。小白鼠灌胃给药操作简便,学生易掌握,实验结果也很明显;并且小白鼠与家兔相比,价格便宜,可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和操作实验的完整过程。
(3)实验中操作方法的改进。实验证明,教科书中部分实验操作方法已经老化,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出简便易行、实验结果明显的操作方法。例如《药物对家兔的利尿和抗利尿作用》实验中,教科书中采用导尿管自尿道直接插入法,并且要求用三只雄性家兔,这种方法做起来很困难且不易成功,况且动物用量多,结果不易进行比较。经过反复实践,采用一只家兔手术切开膀胱播管的方法效果明显,静脉给药顺序为速尿、脑垂体后叶素、50%葡萄糖,每次给药后尿量变化非常明显。根据尿液变化,可观察到利尿剂、抗利尿剂与脱水剂的作用。改进后的方法既节省了动物,免去了选择动物的环节,又使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和比较,更重要的是操作成功率高,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增强了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2 结果分析与成效
(1)通过对实验内容的改进与调整,使每个同学都有了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使部分同学实验课“只观不动”的现象得以改观。以实验动物的调整为例,用家兔作实验时每组6~8人使用一直家兔,必然造成部分同学无动手机会,经过调整改用小白鼠后,可使每个同学一次实验有1~2只小鼠进行实验操作。
(2)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明显、生动,容易观察,并且提高了实验课的成功率,以上三个方面的改革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学生通过对实验完整过程的操作与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加深对理论的认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提高了学生根据客观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在对学生做好重视实验,做好实验思想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实验课有利时机,努力使每个实验操作易实施,结果更明显,实验做起来得心应手,学生便越做越想做,越爱做,对实验产生浓厚兴趣,每一次试验的成功,都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这样自然而然地转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
(4)培养和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技能。改进试验,目的之一是使实验更适合学生自己操作,给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实际操作领域。学生通过多次动手操作,操作技能逐渐提高,不但锻炼了科学思维方法,同时也使操作技巧更加灵活。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作风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实验方法的改进,给学生创造了更有利的实验环境,同时也引导学生亲自设计,改进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分析思维能力,并且通过每次实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6)通过实验用药品的改革与动物的调整,节约了实验经费,这对克服实验经费紧张的困难具有客观的实际意义。
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使实验教学充分发挥作用、提高药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如何培养顺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还需不断探索、总结和体会。
参考文献
关键词: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当今医学教育需要有着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医学生,这也是我们培养符合时展要求的客观趋势,通过完整的教学体制、教学手段、创新思维与行之有效的配套技术教材来实现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及实验仪器、条件的限制,药理学实验内容大多为纯验证理论性的,其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与动手能力,远不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步认识到药理学实验教学不仅要起到验证药理理论的作用,更应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创造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方面发挥作用。
一、药理学实验教学
药理学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研究药物与生命机体相互作用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课是重要组成,这是学生了解并获得药理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之一。药理实验课教学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药理学实验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验证先人创造的成果而不是创造的过程,忽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
探索性原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可见,实验内容和教学模式应从过去单一的验证性实验模式转变为探索性实验模式。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索中培养创新意识及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学生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内容,不需积极主动地动脑筋去思考更多的问题,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被动、依赖性的教学局面。这样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内在潜力,也不利于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为此,我们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探索性地采用二步法实验教学模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实验教学目的。所谓二步法实验教学模式,即第一步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主要向学生介绍药理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实验设计原则与要点、实验资料统计处理方法、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等。进行常用仪器和基本动物实验技术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实验基本功,如动物捉持、给药方法、结果观察与记录等,并应用一些效应明显的药物,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验证相关理论,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第二步则以自编实验教材为基础,通过自选、自设和自做,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创新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敢想敢问,甚至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培养其创新的意识及能力。
我们同时还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采取变换角色的教学方法,由学生当老师向同学讲述实验理论知识、实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实验手段和设备是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过去,药理学教学长期依赖的设备如刺激器、记纹鼓、血压记录仪和平衡记录仪,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如灵敏度差,稳定性不高,有的面板上可调参数很多,因此不仅在仪器的调试上要花费较多时间,而且学生经常发生错调参数的现象,往往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教学质量,急需进行更新改革。但进行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又不能脱离实验教学经费的现状。为了使有限的资金用到实处,我们利用各种学术交流机会,多方了解兄弟院校设备更新动向。同时,开展广泛的市场信息调查,了解所需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时的稳定性、价格以及售后服务和技术力量等情况。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综合分析之后引进一批新设备,大大改善了实验室的实验条件。我们利用新设备的新功能开设出更能符合现代医学生需要的新技术和新实验。同时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使实验室教师充分掌握和利用该套设备,在实验方法上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改进,形成一整套新的方法,使之更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改革实验内容与考核方式、内容
为实现实验教学的各项培养目标,注重对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更新,既突出培养目标的要求,又兼顾实验方法的代表性。我们既强调药理学实验基本技能为基础,同时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的方向,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代表性实验中增补了毒理学实验、在定量实验中增补了药物的竞争性拮抗作用实验等。
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保证。新的评价标准必须符合创新教育要求,全面、系统、动态和多样地进行评价。长期以来,药理实验成绩仅占药理学成绩的小部分。为了突出药理实验在药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加大了药理实验成绩的比重。另外,药理实验的考试形式也非常重要,一个好的药理考试形式能真实反映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对实验考试内容进行了改革,包括功能实验基本知识、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考核方法多样化,采取书写报告、科技活动、讨论发言等多种形式。1,平时成绩。为了体现既重考试又重平时表现的特点,防止考试前突击复习现象发生,我们加重了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占实验总成绩的50%。包括:实验报告、提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勤和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报告重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创新思维和科学思维能力,为紧密联系临床要求学生完成一次处方报告,要求实验报告不能是简单的文字叙述,而是通过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提示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要求以模拟科研论文的形式书写实验报告。2,操作考试。以往的考试通常先将许多实验操作编号,采用以个人为单位的形式,通过抽签决定学生实验操作的类型,以其当时的技能表现作为评分依据。显然,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知识的局限性,不利于对学生所学技能的全面了解。针对以上弊端,我们对实验考试采用小组和个人相结合的形式,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实验理论答辩和技术考核,根据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分。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考试时的侥幸心理。与此同时,为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基本功能训练,也加大操作考试所占比例。
结论
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验内容与考核方式内容改革的实施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有利于药理学实验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学教育 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
一、研究背景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大量使用抗菌药物的国家,首先是使用数量特别多,在临床应用药品中,抗菌药物所占比例达30%~50%,甚至更高。WHO的资料也显示,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这其中滥用或不恰当的使用占相当高的比例。其次是使用范围特别广,几乎临床各科、各种感染(甚至包括病毒感染)都在用。因此,造成了十分严重的不良后果,耐药菌株日趋增多,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面临严峻挑战,如结核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耐药几乎达100%;同时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相关毒副反应增加,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报告显示,我国药物不良反应1/3是由抗菌药物引起的,如氨基糖苷类所致耳肾毒性、氯霉素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滥用药物本身还加重患者医疗负担,增加社会医疗成本投入,降低医疗效益/成本比,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十分惊人。
2004年我们国家就颁布实施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医药费用的关键。现在,怎样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经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但迄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层面上及医院临床的具体使用上,怎样对高校医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则似乎关注不多。而他们恰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环,甚至直接关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成败,因为他们现在可以影响家长和亲朋好友,将来他们是医务工作的主体,要彻底改变我国目前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对高校医学生进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教育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抗菌药物滥用的原因分析
使用抗菌药物应该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必须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选用敏感抗生素。在临床中部分医生对病因不明、不能确诊的病人,根据临床经验而非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试验性或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或忽视药物动力学特征,随意缩短或延长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或次数,致使抗生素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或是药物剂量增大,这样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其次是有的医生盲目使用抗生素,缺乏针对性,他们不能根据病人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无法做到“对症下药”。对不同的人群,特别是老人、儿童,不重视抗菌药物的用法、剂量、时间。比如:感冒用抗生素,老人、儿童用药剂量不减或没有根据药物说明书酌情减量用药,针对儿童和肝肾功能障碍的老年人,没有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合理选择对肝肾功能无损害药物等等,如此药不对症,轻则导致药物毒副作用,重则导致死亡。
还有的就是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不当,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有效地控制感染。但在实际的临床中,经常出现不合理用药现象。如青霉素与四环素合用,青霉素与磺胺类联用,同类抗生素同时使用,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甚至出现抗生素三联使用的现象,导致药物毒副作用增加及菌群失调,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
另外,有的医生还不太清楚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不良反应,盲目使用抗菌药。主要表现为:能用杀菌药却选用抑菌药,能用窄谱药却选用广谱药,能用短效剂却选用长效剂等等,殊不知每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使药物毒副作用大增,危及健康。
由此可见,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医务工作者的水平和态度,所以,针对未来医务工作者而进行的高校医学教育肩负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职责。
三、高等医学院校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教育现状
在医学教育中,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最密切有关的学科是药理学科及临床学科。临床学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教学重点和热情主要落实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上;而在药理教学中,相当多的精力则放到了药物的作用与应用以及作用机制方面,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教学方面投入不足。同时,不管是教材的内容还是教学计划、课时安排,这方面的内容均可说相当的薄弱甚至是空白。但如上述,鉴于现实的严峻与紧迫,加强对医学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教育刻不容缓。药理学学科教学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
四、在药理学教学中落实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教育
1、注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观念的教育和培养
意识决定行动,要让学生认识到什么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怎样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危害等。学生们要有这样的认识和懂得相关的知识,才能在以后的医疗实践中自觉地践行。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观念融入其中。
2、要有充足的学时保证
在现有的教学安排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课时很少,难以保证有效的教学。教师一方面可争取调整课时、另一方面也可在现有课时计划内适当调整,从时间上给予保证。一般来说大、中专生有4-6学时基本上可以满足。如有可能,应安排一门选修学科:药物治疗学,侧重选药与用药方面的问题,如此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3、注意收集有关资料,保证教学质量
抗菌药物使用的正反两方面的资料都是很丰富的,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整理,灵活地加以使用。例如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的关于滥用抗菌药的专题,就很有价值。笔者把它引入药理学教学实践中,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反应热烈,印象也十分深刻。
4、适时、适当地引入新观念和新知识
教材的编撰与出版是有周期的,最新的知识和科技进步并不总能及时地反映到教材中。因此适时、适当地引入新观念和新知识是教师们应该关注的重点之一。
笔者在多年的药理学教学实践中,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面作了一些相关的探索。比如,就抗生素而言,根据其血药浓度与杀菌力的关系,可分为:浓度依赖型杀菌剂,浓度越高杀菌力越强,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应该大剂量每日1次给药。非浓度依赖型杀菌剂(时间依赖型):其Cmax(最大血药浓度)相对不重要,而药物浓度维持在MIC(最低抑菌浓度)以上的时间对其杀菌力更为重要,为此需用高效、长效的药物,或每日多次给药,或持续滴注,以维持MIC在给药间隔时间占50%~60%以上。又如,关于防止或减轻耐药性的问题,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是一个热点。其中防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 Window, MSW),就很值得关注。所谓MSW就是MPC与MIC之间的浓度间隔, 如果药物浓度位于MPC与MIC之间,虽同样可获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极易选择出耐药突变株。以MPC与MIC的比值作为选择系数(selection index),则此值越小,该药导致耐药的可能性越小。这样的内容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又能使学生今后在实习或工作中,面对扑面而来的新知识的浪潮有所准备,不致于措手不及。
五、关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建议
使全社会都认识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使未来的医生们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无疑是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做出自己的努力,尤其是医学院校的教师。为此笔者建议:
1、尽快制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规范,由政府权力来强制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应取消组方不合理、不良反应大的抗菌药物品种的文号,切实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耐药监测体系。从现实情况看,这一条无疑具有实际意义,也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医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随着医药科学的迅速发展,新型抗菌药物品种的日新月异,细菌的耐药谱也不停地发生变迁,抓好合理用药的基础就是要抓好药学人员的合理用药观念,不断更新相关知识,提高企业抗菌药物治疗水平。另外也要重视经验性治疗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面的意义,由有关方面总结、拟定并推荐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治疗方案。考虑到刚出校门的学生,差的就是经验,这项工作尤其有意义。
3、努力创造条件,力争每所医院都能进行病原学检查,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提高临床医师对病原学检测报告及药敏试验结果的重视和判读、分析能力,实现靶向治疗。
4、建立和完善抗菌药耐药性的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反馈耐药性情况和发展趋势,定期审查、总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5、加强对患者进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群众十分缺乏有关抗菌药物使用的必要知识,他们经常性地根据广告宣传点名买药,非常容易出现不合理用药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通过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利用黑板报、健康教育橱窗、播放录像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从而避免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彩芳,黄建华,谭秀燕.抗菌药物应用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
[2]王晓东.浅谈常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8).
[3] 杨宝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 施毅,苏欣.关注抗菌药物的防突变浓度[J].中华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