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发育生物学研究范文

发育生物学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育生物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发育生物学研究

第1篇:发育生物学研究范文

遗传学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机制;细胞研究让多种细胞互换“身份”;再生医学造出多种器官组织。

在遗传学研究领域,杜克大学模仿人体细胞内复杂的基因调控过程,模拟出多种蛋白质如何通过复杂相互作用调控一个基因。

斯坦福大学设计出一种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体管――转录器,可在活细胞中像晶体管一样进行计算和记录,将计算带入生物学活细胞领域;北卡罗来纳大学也设计了一种基于DNA的“与”门,成功演示了如何在人体细胞内进行逻辑门操作,为在活细胞内运行复杂的计算铺平了道路。

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合作,为一种细菌重新编写了完整基因组编码,提高了其抗病毒能力,第一次从根本上改变了遗传密码,可用于重新设计生物特性或扩展生物功能。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成功诱导细胞向光移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研发出一项新技术可确定DNA来源于母亲还是父亲;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改良了基因组组装工艺流程,能生成长达数万个核苷酸长度的读取片段,且最终组装序列准确率大于99.999%;联合基因组研究所对201种微生物和古生细菌细胞进行了测序,发现微生物远比我们所知道的要丰富多样,并揭示了不同物种间令人惊奇的关联。

细胞研究方面,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等成功将人类皮肤细胞重组为胚胎干细胞,可在体内转化成任何其他类型细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找到了一种可将骨髓干细胞直接转变成脑细胞的方法,激活单个受体就将骨髓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则将老鼠皮肤细胞直接变成了功能性脑细胞。反过来,哈佛大学研究证明了脑细胞也能“变身”,通过直接谱系重编程,把胼胝体投射神经元转变成类似的皮质脊髓运动神经元。桑福德-伯纳姆医学研究所等单位,用一位右室心肌病患者的皮肤细胞培育出心肌细胞,并在培养皿中诱导出心脏病模型,能再现该病发作时的主要特征。

匹兹堡大学首次用人体干细胞使老鼠心脏再次跳起来,有望使个性化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用于器官移植。西奈山医院对18个诱导血液形成活动的遗传因子进行筛查,找到4个转录因子并加以正确组合,培育出了血管前体细胞及随后的成纤维细胞,并造出类似人体造血干细胞的细胞。先进细胞科技公司用人类胚胎干细胞治疗一种常见失明,将一名几乎失明患者视力提高到0.5;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科学家向小鼠大脑海马区移植内侧神经嵴细胞,成功控制了小鼠癫痫发作。再生医学方面, 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科学家培育出一个肾脏,在小鼠实验中能成功过滤血液、产生尿液;此外,他们还用牛和羊身上提取的活组织培育出了人造耳。纽约干细胞基金会研究所首次用人体皮肤细胞制造出了性能稳定的骨头替代品,有望为骨损伤患者提供个性化、无排斥的骨移植物。

此外,科学家还首次发现一种嵌在人体基因组内的生物钟,能精确测出各种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型的“年龄”。他们还通过降低单个基因的表达,让一群实验鼠平均寿命延长了20%。在脑科学研究中,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成功为小鼠大脑植入虚假记忆。他们运用已有方法,人为激活小鼠大脑中一个特定记忆,同时给予新刺激,使两者联系在一起转化成一个新记忆。南加州大学科学家演示了一种“记忆假体”,并表示这种“记忆假体”已步入人体测试阶段,15名患有癫痫病的志愿者正在接受这种植入设备的测试。

得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结合模型预测和脑细胞训练,使模拟记忆功能减退的海蜗牛神经元的连接恢复到近乎正常水平。

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进行人类脑对脑接口实验首获成功,可发送脑信号遥控同伴做简单运动。

药物研究方面,马里兰州疫苗研究中心研发“万能”流感疫苗成效显著,实验鼠接种新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是传统疫苗的34倍,在雪貂实验中也达到10倍。

中美科学家合作,让蚊子感染一种特殊细菌“沃尔巴克氏体”,从而拥有抵抗疟疾等疾病的能力,并能传给后代。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新毒素,能够通过阻断DNA复制来抑制细菌生长,为开发下一代抗生素奠定了基础。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海洋微生物中提取出“炭疽毒素”,能有效杀灭耐抗生素极强的细菌,如炭疽和超级病菌MRSA。此外,该校研究人员还开发出一种包覆有红细胞膜的纳米粒子,可中和包括耐抗生素菌在内的许多细菌产生的毒素,成为治疗耐药菌的有效工具。

密苏里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放射性纳米粒子,能将癌症患者身体任何地方的淋巴癌细胞作为攻击靶子,且不会附着和破坏健康细胞。杜克大学医学院找到60个“阿司匹林响应标记”基因,并可验血检测阿司匹林对患者是否有效,还可预测、预报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在艾滋病与肿瘤学研究方面,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和麻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实现了对一名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婴儿的“功能性治愈”。HIV抗体疗法动物实验获突破,有望与目前抗逆转病毒疗法结合,有效对付HIV。科学家从艾滋病人体内分离出三种强效广谱的HIV抗体,能使恒河猴体内SHIV的浓度急剧下降。费城儿童医院科学家用一种蛋白质调节关键免疫细胞功能,从而安全控制肿瘤生长,证明了通过调节免疫机能来控制肿瘤生长的可行性。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研发出一种磁电纳米粒子,可释放抗HIV药物活化型三磷酸体,实验中的治疗效果甚为理想。

【英国】

脑科学研究有新成果,合成生物学受重视,干细胞、基因研究成果为病患带来曙光,体外受精技术领跑世界。

2013年初,欧盟宣布将人脑工程列入“未来和新兴技术旗舰项目”,意味着脑科学将成为未来研究热点。科学家在人脑研究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布里斯托大学研究人员研究确认了调控记忆开关的关键分子;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科学家研究发现脑部微电击可提高大脑运算能力;英、德和奥等国研究人员用人类多能干细胞在试管中培育出模拟人脑组织。这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助于科学家了解人脑之谜,开发出治疗大脑疾病的新方法。

合成生物学方面,帝国理工学院科学家开发出可将微生物工厂生物组件的制作时间从原来的2天缩短为6个小时的新方法;布里斯托大学科学家开发出合成生物学“纳米笼”技术,在化学、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拥有广泛应用前景。

干细胞研究方面,爱丁堡大学科学家成绩突出。年初,他们发现麻风病细菌可将成熟细胞转化为干细胞;随后,他们革新了干细胞培养技术,用水溶性凝胶作为支撑干细胞生长的微型支架;5月,他们发现Oct4蛋白可助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

其他研究机构也不断有新成果:赫瑞瓦特大学科学家首次将人类胚胎干细胞用于三维打印;格拉斯哥大学研究人员宣布,首个干细胞治疗中风试验初见成效,部分患者病情有所缓解;伦敦大学科学家使用实验鼠胚胎干细胞,首次培育出眼部感光细胞。

基因研究方面,首次在人类活体细胞中发现四螺旋DNA结构,这种结构可为未来的个性化治疗提供靶标;新发现了24种与近视相关基因;通过CCND1基因缺陷的研究证明基因缺陷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现可抑制HIV扩散的新基因MX2;证明南亚人色素沉着多样性相关基因――SLC24A5基因变异模式会受到社会选择差异影响。

英国在试管婴儿领域的研究依然领先世界。4月,“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病逝。英国民众支持“一父两母”三人遗传物质的人工授精技术,英国政府也在6月称支持这一技术。7月,首次将全基因组筛查技术应用于筛查由体外受精获得的胚胎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英国首例接受全基因组筛查的试管婴儿也随之诞生。

【法国】

加强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揭示生物基本结构与活动机制,注重成果在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转化。

法国一支科研团队揭示了趋磁细菌体内MamP蛋白主导合成磁小体的机制及其结构特征,使人们对“生物矿化”有了进一步理解,有望将这一机制用于医学和污水处理等方面。

法国科研人员通过对长囊水云的研究,发现了利用酶合成鼠尾藻多酚的新机制及其关键步骤,大大简化了商业制备鼠尾藻多酚的生产过程。鼠尾藻多酚是海洋褐藻所特有的一种酚类化合物,可用于生产各类化妆品,并能够预防和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及消除炎症。

巴斯德研究院发现,一种被称作嗜中性粒细胞的免疫细胞在癌症免疫治疗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非此前认为的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有助于促进癌症免疫疗法的优化与发展;他们还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探明了乙醇,即饮料中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受体的影响,有助于开发拮抗剂化合物来缓解酒精对大脑的影响。图卢兹普尔潘病理生理研究中心发现,人类母胎中的某些免疫细胞可以阻止病毒感染胎儿,为治疗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症等遗传疾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德国】

深化疾病病理研究,传染病、癌症和老年痴呆症治疗方面获多项进展,个性化医疗研究得到推进。

李山 (本报驻德国记者)传染病方面,德国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发现了一种蛋白酶有助于MERS冠状病毒的感染。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在8种代表Ⅱ型CRISPR-Cas的菌株中研究了双链RNA:Cas9的多样性和互换性。

癌症研究方面,蒂宾根大学发现,联合使用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可以完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海德堡大学等发现一种具有抗癌性能的细胞核内蛋白质Nup98,可使细胞内的P53不过早出现分解。保罗-艾尔利希研究所发现经过基因改造的麻疹病毒可有效控制多种实验动物体内的肿瘤。马克斯普朗克神经科学研究所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也直接作用于产生该因子的肿瘤细胞。

老年痴呆症研究方面,慕尼黑大学等发现有效物质Anle138b能有效抑制损害脑细胞的蛋白质集聚,明显减缓帕金森病症状的发展。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生物医学所等通过“基因手术”成功对实验室培养的帕金森患者病变细胞基因缺陷进行了纠正。马克斯普朗克老年生物学研究所发现衰老还受到从母体获得的遗传信息线粒体DNA的直接影响。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等研究发现,与年龄有关的记忆能力下降可通过天然物质亚精胺来阻止。

新疗法方面,莱比锡大学提取毛囊外毛鞘干细胞培养黑素细胞,开发出治疗白癜风的自体细胞疗法。蒂宾根大学在实验室培养的椎间盘细胞中嵌入智能生物材料,再注射到患者椎间盘中,开发出椎间盘疾病治疗新策略;他们还发明了一种微型芯片,植入眼球后方可帮助一种失明患者恢复部分视力。柏林自由大学等通过应用糖蛋白生成的鼠疫抗体,研发一种简单、便宜又可靠的检测鼠疫病菌的方法。

此外,亥姆霍兹糖尿病和肥胖研究所等发现分子受体GPR83不仅参与体重调控,而且在能量代谢调控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夏洛特柏林大学医学院揭示了一个关键的蛋白质结构,阐明了与受体的互动由一种抑制蛋白来激活的分子机制。莱布尼兹波罗的海研究所在波罗的海中心深处发现了至今未知、代号SUP05的细菌对缺氧环境下形成的高毒性硫化物具有专一分解能力。

德国参与的国际合作团队也有突出贡献,一个团队发现了9个基因区域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联系;另一个团队则了一张人类功能性遗传变异的综合图谱,提供了有史以来RNA水平上最大的人类基因组与基因活性数据集。

【俄罗斯】

纳米疫苗研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张浩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2013年,俄罗斯纳米疫苗研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根据俄联邦生物医学署的信息,俄罗斯科学家研制的三种最新纳米疫苗已进入临床前试验阶段,这三种疫苗分别为抗结核杆菌、艾滋病和癌细胞(针对个别几种癌细胞有效)疫苗。目前,世界上的所有实际应用的疫苗大都采用病毒活体或者“病毒体灭活”方式,而俄研制的这三种疫苗是利用病原体的RNA,通过医学与纳米技术的结合,制备出纳米疫苗。其中的抗艾滋病疫苗已经处于第二期临床前试验阶段,且显示出了很高的有效性。

2013年,来自俄罗斯科学院生物有机化学研究所、美国哈佛医学院、瑞士洛桑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团队对细菌的进攻机制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在同一环境下,不同细菌会为了各自的生存而互相攻击。这一发现将有可能帮助人类找到破坏细菌进攻系统的简易方法,从而有助于研制用于治疗细菌性脑膜炎、肺炎、布氏杆菌病、鼠疫等严重传染性的新一代药物。

【加拿大】

合作研发出新型抗癌特效药;成功制作首个超高精度三维脑图像;揭示大脑可塑性形成机制;提出确定分子手性新方法。

加拿大玛嘉烈癌症中心和美国加州大学共同研发出一款癌症特效药Sharpshooter,该药物已在实验室中证明对乳腺癌、卵巢癌、结肠癌、肺癌、胶质母细胞癌、黑色素瘤、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广谱癌症具有有效抑制作用。研究以标靶酵素PLK4为对象,这种酵素被广泛认为在细胞(特别是癌细胞)分裂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特效药的发现,被认为是当今治疗乳腺癌的最重要发现。

包括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在内的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在细胞水平上的人类大脑3D图谱,以20微米的尺度展现了人类大脑的情况,被誉为神经科学发展的里程碑。

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所及其附属医院和麦吉尔大学发现,神经细胞具有一种特殊的“预组装技术”,可促进神经细胞连接(突触)处的蛋白制造,从而让大脑迅速形成记忆和塑化。此一研究结果揭示了突触可塑性的新机制,了解其中的路径有助于为神经发育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麦吉尔大学科学家成功结晶出一个RNA短序列――poly(rA)11,并利用加拿大光源(CLS)和康奈尔高能同步加速器收集到的数据证实了poly(rA)双螺旋假说。这一成果有助于推动合成生物学的发展。

一队来自加拿大、德国和瑞士的研究人员为确定分子手性这个具有150年历史的古老难题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未来药物将可按照只存在所需手性分子的方式来生产,如此患者就可减少服用剂量,避免副作用。

加拿大研究人员确定了和心脏功能相关的最优结构和细胞比例,并由此首次设计出成活的、心律失常的三维心脏组织,可将这些组织微缩成人类心脏微组织,用于测量正常及病变人类心脏对药物的反应。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癌症研究机构开发的一种前列腺癌新药即将投入临床试验,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该团队开发EPI-001的过程中采用了新方法,鉴别出N-末端即蛋白质结构的反端区域才是真正的“病灶”,而不是像其他科学家那样专注雄性荷尔蒙受体蛋白。

玛嘉烈医院癌症中心的临床研究人员发现,未成熟祖细胞的耐药性是导致多发性骨髓瘤复发的根本原因。此项发现为治愈多发性骨髓瘤指明了一条新途径,那就是同时将祖细胞和浆细胞作为治疗靶标。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联合非营利组织“加拿大基因组”、阿尔伯塔创新生物解决方案公司,提出一项旨在保护消费者免受李斯特菌侵扰的新研究项目。

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首次绘制出了ABC运转蛋白的细胞“路线图”,揭示了它们与细胞中其他重要蛋白的相互作用,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之间的互动机制,为癌症、囊性纤维化及其他多种病症带来更好疗法。

麦吉尔大学和卡尔加里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癌症能够通过劫持白细胞进行扩散。这一发现是人类在认识癌细胞扩散方面的一个突破性进展,有助于医疗人员更有效地诊断和治疗癌症。

麦克马斯特大学利用一种基因改良过的感冒病毒制造出新型结核病疫苗,可帮助对抗引起肺结核的结核杆菌。在接种卡介苗后使用,可提高卡介苗功效。

【韩国】

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提出生物医疗技术项目,向相关研究机构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薛严 (本报驻韩国记者)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利用大肠杆菌生产治疗忧郁症和痴呆所需物质――酪氨酸的新方法。该研究组用核糖核酸(RNA)技术插入制造酪氨酸所需的基因(去除妨碍生产的基因)培养大肠杆菌。培养大肠杆菌的器具每升生产出了21.9克酪氨酸和12.6克尸胺(聚酰胺纤维,尼龙的原料),比现有技术的生产量多出了30%。

韩国全南大学和生命工学研究院研究人员发现了在酒精性肝损坏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的蛋白质和可以抑制这种蛋白质的物质,为研发治疗酒精性肝损坏的药物带来了希望。

9月,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表示,朝鲜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了可以导致大肠癌产生和转移的蛋白质APEX1。APEX1在细胞内可以通过调整多种基因而导致多种生命现象。动物实验显示APEX1和肿瘤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利用这一关系有助于预测大肠癌细胞的产生和转移,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

【以色列】

脑科学研究精彩纷呈,干细胞研究成果丰硕,一批基于生物材料技术的医疗设备出现。

冯志文 (本报驻以色列记者)以色列红利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开始建设世界上第一个生产再生骨的工厂,包括骨移植中心、研发中心及一个总部和管理中心。

洞察力技术公司(InSightec)研制出不用在头颅上开洞就能实施神经外科手术的设备。基于MRI扫描提供的准确的脑部图像,他们使用1000倍聚焦超声波束可穿透完整头骨并清除病灶。

以色列理工学院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创造出有自己血液供应的心脏肌肉,可修复和替代因心脏病受损的心脏;该校还发现光电效应可控制纳米孔传感器通道,改进了使用固态纳米孔的方法,使DNA测序更精确、成本低且超快速。

第2篇:发育生物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波兰留学生 汉语声调格局 声调习得偏误

留学生汉语声调的习得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研究对象上看,主要以韩、日、印尼、泰国等亚洲国家及美国等英语国家的留学生为主,对于欧洲、非洲等地区的留学生涉及相对较少。在研究方法上,主要分为“经验总结式研究”和“基于语音实验的定量研究”两大类。后者借助语音分析软件,对学习者的声调习得偏误进行声学参数的对比分析,使研究成果更加直观,因而成为一种趋势。

本研究关注的是来自波兰的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时对单字调的发音偏误。单字调是汉语双字调、三字调及语流变调等的基础单位。单字调的发音偏误是外国留学生说汉语“洋腔洋调”的根本原因。本研究拟结合实验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波兰留学生汉语单字调的发音进行声学分析,从调型、调值、调长等方面分析偏误的原因,并尝试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声调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实验方法

(一)发音人

本次实验抽取一男一女两名发音人,年龄分别为21岁和23岁,均来自波兰克拉科夫学院,母语是波兰语,英语熟练。他们学习汉语三个月,之前没有接触过汉语。

(二)发音材料和录制过程

元音是声调的主要承载段,我们在制作发音字表时选择的是单元音韵母音节,且保证同一个韵母在不同声调均有分布。发音材料共28个单字音节,四个声调随机排列,全部都是学生学过的音节。

语音样本的录制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以Cool Edit 2.0为录音软件。两名发音人分别朗读发音材料,保存为采用率为11025hz、16位单声道的语音样本。

(三)数据的提取和整理

语音样本的分析采用南开大学开发的语音分析软件“桌上语音工作室”(Mini-Speech Lab)。该软件能自动提取语音样本的基频曲线,测量频率值和时长等参数。

由于生理条件的差异,不同发音人对相同音节发音的音高频率具有绝对的差异,在语音分析时,需要对绝对数值进行相对化和归一化处理。对于频率值的归一化,我们采取五度值(即T值)的计算方法(石锋,1987),公式如下:

T=(lgx-lgb)/(lga-lgb)×5

其中“a”表示调域上限频率,“b”表示调域下限频率,“x”表示某测量点频率,T值是该点在五度坐标中的相对标度。

在此基础上,将各测量点的T值在平面坐标图中标示出来,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由此得到该声调的曲线图。将四个声调曲线图绘制在一个平面坐标图中,得到该发音人的声调格局图。以上过程可由“桌上语音工作室”软件自动完成,软件对每个语音样本自动选取9个测量点的频率值进入统计,转换为T值后绘制成声调格局图。采用T值的计算方法得出声调格局图,可以直观地与普通话的声调格局图进行对比,从而考察波兰留学生对单字调的发音在调型、调值上的偏误。

二、声调格局的偏误分析

(一)普通话声调格局

普通话四声的调型特征和调值分布可以从声调格局图得到直观的反映。石锋(1991)认为:“声调格局中,每一声调所占据的不是一条线,而是一条带状的声学空间。只要一条声调曲线位于这个声学空间中,符合这个声调的特征,就不会与别的声调相混同。”图1和图2分别是北京话(指被定义为普通话的北京标准音)的单字音声调格局和四个声调的主体分布图。(石锋、冉启斌、王萍,2010)

结合图1、图2可以看出,在普通话声调格局中,阴平是位于调域上部的平调,调型曲线在5度的范围内稍有起伏,调值可记为55;阳平从调域中部上升至调域上部,调型曲线的前三分之一处略有凹型,但起伏不大,调值为35,其下限为24;上声的调型曲线始于调域中部,从起点上看,与阳平较为接近,但中间段降至调域底部而后上升,是典型的曲折调,调值为214,下限为212;去声的起点位于调域顶部,终点的上限为2度,下限为1度,调值可记为52或51,是从调域顶部下降到调域底部的全降调。

(二)发音人声调格局分析

本实验发音人对声调曲线的掌握是否符合上述声调特征,我们通过“桌上语音工作室”软件作出两位发音人的声调格局图,并进行与普通话声调格局的对比,观察其对调型和调值的掌握是否到位。详见图3,图4。

将图3、图4与普通话的声调格局对比,反映出波兰发音人在掌握汉语四个单字调的调型和调值时,分别存在以下几点偏误:

第一,对阴平的掌握基本符合调域上部的平调特征,不过两位发音人的调型曲线都位于3-4度之间,较普通话阴平曲线偏低一些,调值都可以记作44。从调型曲线来看,女生的起点略低,终点略有上升,男生则起点略高,终点略低,但起伏都不大。从普通话声调格局来看,普通话的阴平曲线也不是绝对水平的,音高在0.5度的范围内略有起伏,因而可以认为,本实验两位发音人对阴平曲线的掌握还是较好的,调值可以再提高1度。

第二,两位发音人的去声基本符合全降调的调型特征。男生的起点和终点都比较到位,调值为51。女生的起点略低,调值为41。从普通话声调格局图中可以看出,去声的起点位于调域的顶部,较阴平的起点或终点,阳平的终点都高一些。但在女生的声调格局中,去声的起点低于阳平和上声的终点,这是应该是发音人刻意强调阳平和上声的“升”的特点而造成的。

第三,两位发音人对阳平和上声的掌握都存在明显的偏误。从声调格局图上显而易见的是:女发音人的阳平和上声曲线前半段较为接近,后三分之一段重合;男发音人的阳平和上声曲线前三分之一段重合,后半段都比较接近。两位发音人都有把阳平和上声混同的倾向。具体来看:

女生的阳平起点位于1度左右,略低于上声,其近三分之二的曲线位于0-1度之间,表现出低、平的特点,后三分之一段则急速上升至调域顶部,调值可记为115。与北京话阳平的声学特点相比,其起点过低、前半部分拖沓,上升折点靠后。女生的上声起点为1.5,后呈凹型下降,曲线的近三分之二位于调域底部,这是较好的,但后三分之一段升得过快过高,迅速到达调域的顶部,终点为5,这应该是其刻意强调升的特点所造成的,其调值可记为215。从调型曲线和调值上看,女生疑似将阳平偏误为上声。

男生的阳平曲线相对好一些,起始处略有凹型,约在三分之一处开始上升至调域上部,基本符合升调的调型。其问题在于和女生一样起点过低,位于调域底部接近0度左右,调值可记为15。男生的上声起点跟阳平的起点重合,由于起点过低导致没有下降的空间,在调域底部稍作停延后上升,把降升调发成了升调,其调值应记为14。从调型曲线和调值上看,男生疑似将上声偏误为阳平。

三、调长的偏误分析

调长是指声调持续的时间。不同声调之间的时长关系,主要是由声调的音高变化,即调型决定的。因为不同调型的声调发音难度不同,故所需发音时间不同(廖荣蓉,1983)。邓丹等(2006)就四名发音人对200个普通话单音节发音的声调时长进行统计,指出:普通话各声调间差异显著,任何两个声调之间的差异均显著,四个声调间的时长表现为:上声>阳平>阴平>去声。

发音人对四个声调的时长把握是否符合普通话四声的时长规律,详见表1。

从上表可见,女生对四声时长的把握较好,符合普通话四声时长上声>阳平>阴平>去声。但男生对四声的把握却存在显著的偏误,表现为阴平最长,上声和阳平的时长差别不大,且都小于阴平。

上文结合声调格局的分析已经看出,两位发音人对于阳平和上声的声调特征还不能较好地把握,在调型和调值上都有将两者混淆的倾向。不过女生又比男生更有策略一些,其试图通过时长因素将阳平和上声区分开来,从数值上看,女生的上声平均时长比阳平长了约143ms;而男生除了在调型和调值上将两者趋同以外,时长也几乎是一致的。

四、偏误的讨论和对策

结合上文对声调格局和时长的分析,可见发音人习得汉语声调最大的问题在于阳平和上声这两个调类上。在调值上,阳平的起点频率偏低是两位发音人的共同偏误;在调型上,两位发音人都无法正确区分阳平和上声的调型差异,或都发成曲折调,或都发成低升调;在时长上,男发音人的阳平和上声时长上也十分接近。下面就这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阳平起点频率的偏误

从声调格局分析可以看出,阳平的起点频率问题是两位发音人共同的偏误,主要体现在起点频率偏低。事实上,阳平的起点频率偏低并不是波兰留学生特有的偏误。陈彧(2006)发现苏格兰学生也存在阳平起点频率偏低的情况;张鹏,周云翊(2011)发现美国人的阳平偏误中,起点音高不足,将阳平读为低升调也是一个主要的偏误。

在汉语中,阳平是个中升调,阳平的起点位于调域的中部。但对于无声调母语的学习者而言,他们没有调域的范畴,对音值的高、中、低难以把握。在发阳平时,如果起点过高,则升不上去,于是多数学习者倾向于将起点定位得较低一些。那么,阳平的起点在阳平与其他调位的区别中起着多大的作用,起点频率偏低是否影响阳平调的正确感知和习得呢?

石锋(2006)通过对普通话单字调的统计分析指出,对于阳平而言,更多地承载了其调位信息的主要是终点而不是起点,阳平的终点在与其他调位区分时发挥着主要作用。陈彧(2006)对苏格兰发音人的阳平起点频率偏低问题,进行了感知实验的验证,结果也说明,学习者在发阳平时,尽管起点偏低,但如果能够果断上升,终点符合阳平的主体分布,则基本不影响人们对阳平的感知。

我们认为,阳平的起点频率偏低并不是影响阳平调习得的关键问题,只要学习者在调型上和阳平终点段的把握上不存在较大的偏误,则基本上是可以正确习得阳平的。

(二)阳平和上声折点时间的偏误

在调型曲线上,阳平和上声都存在一定的凹型,都有个折点,但这两个折点有着本质的区别。上声的折点是为了区别于其他声调而着力发音的点,承载了主要的调位信息(石锋、王萍,2006),与其他调位相区分时发挥主要作用。普通话上声的折点一般位于声调曲线的中间部分。虽然阳平的起始段也略有凹型,但和上声的凹型不同,阳平的凹是声带发音的生理物理机制自然造成的伴随特征,一般位于调型曲线的前三分之一段,并不承载调位信息。

本实验中男发音人的上声折点偏前,位于声调曲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其低平段的短缺导致上声趋同于阳平。本实验中的女发音人在阳平的起始段有较长的停延,折点偏后,造成与上声折点的混淆,将阳平发成曲折调。

因而,在普通话声调的习得中,对折点时间的把握直接影响阳平和上声的区别。在发上声时,学习者应在起始段保持充分的低平,不要急于上升;在发阳平时,应于起始段就果断上升,不作停延或调整。

(三)时长的偏误

在普通话四声中,尽管不同声调的持续时间有所差异,但这种时长差异并没有区别音位的作用。声调的时长因调型的发音难度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曲折调比非曲折调相对长一些,升调比降调相对长一些。学习者对声调时长的习得偏误往往由于其对调型掌握得不够准确。

对于不同调型的语音教学,教师不妨利用夸张时长差异的办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调型的发音难度。例如在发上声时,在前面的低平阶段有充分的拖延或停滞,在声带极度紧张之后自然放松上扬,让学习者对折点的时间有深刻的感知。在发阳平时,需要的是果断地上升,教师在示范时可适当缩短阳平发音的时长,体现一种干脆利落的上升效果。有了一长一短的显著对比,学习者也会加深阳平和上声的调型差异的印象,也不容易混淆起来。

五、结语

波兰留学生和多数无声调母语的学习者一样,在习得汉语声调时,对阴平和去声的掌握好于对阳平和上声的掌握,主要偏误集中在阳平的起点频率偏低和阳平与上声调型的混淆上。我们认为,在对阳平调的教学时,关键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定位起点频率以后要果断上升,不在起始段犹豫停延;二是终点段要上升到调域的最高处,符合阳平的主体分布。在上声教学时,关键要把握上声的折点,在时间上要充分保证并可适当夸张起始段的时长,在频率上要降到调域的最低处,上升是降到极限后的自然要求,不必升得过高。

参考文献:

[1]邓丹,石锋,吕士楠.普通话与台湾国语声调的对比分析[J].声学学报,2006,(6):536~541.

[2]石锋.北京话的声调格局[A].石锋,廖荣蓉主编.语音丛稿[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16.

[3]廖荣蓉.苏州话单字调、双字调的实验研究[J].语言研究,1983,(2).

[4]石锋,冉启斌,王萍.论语音格局[J].南开语言学刊,2010,(1).

[5]石锋,王萍.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J].中国语文,2006,(l):33~40.

[6]石锋.声调格局和声调分类[A].石锋,廖荣蓉主编.语音丛稿[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101.

[7]Liu Juan.Perceiv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lexical rising tone and the falling~rising tone,2004.石锋,沈钟伟编.乐在其中——王士元教授七十华诞庆祝文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8]陈彧.苏格兰留学生汉语普通话单字音声调音高的实验研究——

以两名发音人的语音样本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2006,(2):99~109.

第3篇:发育生物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环境;学习兴趣;解题技巧;多媒体技术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最好的动机就是对所学知识本身的爱好。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会积极主动地去探讨、研究,从而发现新问题,并想办法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将学生周围应用物理知识的事物作为例子,比如介绍他们穿的鞋子的压强,电磁波的物理知识,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参与物理学习。

二、创设合理的教学环境

合理的教学环境首先需要教师正确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客观评判,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些启发性的建议,不要轻易批评指正,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因为创新的基础往往就是在错误与正确之间产生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提问,不要怕犯错误,引导学生在物理实验探究中大胆创新,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分析、踊跃发言,互相交流和借鉴。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大脑充分运转,展现学生的自我个性。因此,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教材,实验器材的准备,确保学生能在自由、民主、开放的环境中清醒地进行自我探究。

三、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物理学习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好的习惯能让学生学习物理事半功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学生才能在做题的时候慢慢总结规律,遇到问题时冷静思考,沉着应答,这是学生应试的必备条件。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综合性讲课

物理教学中的综合性课,如复习课,评讲课,内容多,容量大,要让学生良好的复习,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完整概括,又要进行细节梳理以及一些知识框架的建立,这样的课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就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极大方便。

总而言之,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在物理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并驱,能极大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发育生物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生物教学;应用研究

在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不是被动地接受生物知识。将参与式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一、构建开放式的生物课堂

一个封闭性的教学课堂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全部以教师为教学主体。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教学理念应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而开放式的生物教学课堂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将教学重点从教知识向活跃学生思维转移,从而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物教学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生物是一门集自然、科学、实验为一体的学科,教学环境会随时发生变化。因此,生物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认知变化。

首先,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教与学的过程,生物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师应添加探究性的教学环节,从而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参与度。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对时间与空间的开放性。比如,教师应摆脱课内教学的限制,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例如,在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时,教师可以以树叶作为教学对象,安排学生到户外对树叶进行观察,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与式教学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以领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记”,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教学只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也使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地位,并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俗肌K以,要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物课堂中来。

三、建立丰富的教学情境

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抽象的生物知识是学生无法获得的,教师需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抽象的问题以教学情境的方式展示,从而使学生参与到生物教学课堂中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生物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将学生的实际生活设为相关的生物课堂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恰当地运用于生活。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细胞对于学生是一个抽象且不能触摸到的概念,因此教师可以列举一系列的生活活

动,从而加深学生对细胞概念的理解。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加强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以主动探索的方式获取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初中的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初中生的理解能力还比较欠缺。初中生物知识比较枯燥,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而将教学情境合理科学地运用到课堂中,可

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设计情境教学环节时,教师应从学生实际生活中寻找材料,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

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参与式教学方法需要生物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开放的生物课堂、建立相关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生物教学课堂中。在运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时,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情感、思维、行动等方面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第5篇:发育生物学研究范文

一、课程改革呼唤难忘教育的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

生物学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是将生物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有效途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这部分强调了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可见,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生物课程资源是每位生物教师急需提高的能力。教师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去调查和研究课程资源,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物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周围的生物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开发师生“感受的”、“生活的”、“情感的”、“情境的”难忘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对教育的课程资源形成积极的、难以忘怀的体验,良性的反应和恒久的记忆,使学生不仅学习课本知识,而且运用课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新课程内容加强了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主动学习精神。它要求教师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提供良好的环境。虽然教材、教参、课外读物、教学挂图、音像资料都是课程资源,但是新教材把课程资源的内涵延伸到了社会、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不仅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创造空间,而且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教师要挖掘、开发和利用生物课程资源,让这些资源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印象深刻的、难忘的素材。

二、新课程中的难忘教育资源开发研究

众多一线新课改教育实践工作者通过教学实践,已经摸索总结出多种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难忘的课程资源。就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来分,可划分为有形的课程资源和无形的课程资源。

1.有形的课程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各种物质条件资源,如教材、各种文献资料、视听传媒、投影片、生物实验室及相应仪器设备、生物教学软件、生物教学挂图、电子信息、历史名胜、旅游景点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建设生物园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例如,DNA的双螺旋模型、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等实物模型将微观世界以具体的直观形态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留下痕久的记忆。关于动态过程的内容,如受精作用的过程,用静态图解表示有较大局限性,用动画、录像片或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物园是学生探究和实践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教师应当让学生成为生物园的主人,参与生物园的建设和管理,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习生物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不断丰富而深刻,终身难忘。

2.无形的课程资源是指非物化的课程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易被忽视但又有着巨大教育价值的资源,主要包括如学校和社会风气、历史经验、民俗风情、家庭氛围、师生关系等人文环境,还包括教育主体的生活经验、内在特质等资源。它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其开发和利用比较容易被忽视,难度也较大。但它们对教育教学质量起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使生物学课程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基础。例如,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就是一种宝贵的隐性课程资源。虽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成长过程不尽相同,但每一位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丰富的,都有各自难忘的经历和知识储备。有的学生生活的周围有大棚种植,如温室栽培花卉、蔬菜,在这样润物无声的环境熏陶下学生就会对大棚种植有一定的了解。学生看到的或了解到的种植户种植的过程,以及为提高产量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会形成对光合作用的感性认识。这些资源就成为学生建构和完善光合作用知识体系的难忘的隐性课程资源。有的学生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领略过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风光,体验过野外考察的甘苦等,每一次难忘的经历,都会提供大量的隐性课程资源,这些隐性资源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再如,学生家庭氛围也是隐性课程资源的来源之一。有的学生家长能够指导、参与或体验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的农村学生的家长平时会谈及作物栽培、禽畜饲养、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学生耳濡目染,会积累不少感性知识,记忆尤深;有的家长在栽种花卉、饲养小动物时,特别鼓励和支持孩子参与,这也给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提供了机会。这些家庭氛围,都会拓展学生学习的途径、资源,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家长也会理解生物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加支持子女生物科学的学习。

当前,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学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应当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学科教师应当建立起自身对课程资源比较合理和科学的观念,开发出难忘教育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发动学生结合课本所学的内容,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走出校门,走向自然,进行各种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开阔知识视野,拓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学习经历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忘经历,从而对课程实施产生实效,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缪建新.“难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5,(10):75-77.

[2]何国华.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7.

[3]崔允.校本微型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第6篇:发育生物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发现问题 探究能力 培养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不同途径,也指学生用于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其过程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要素组成。学生的科学探究式学习活动在本质上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的一种教学策略。

一、以“魔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越是神秘的东西,越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追求,这是人的天性。生物是美的,是神奇的,生物实验中有大量的神奇现象。教师通过小实验,可展示“一滴水的世界”,用显微镜观察低倍镜下的水样,能观察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观世界,激起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蚯蚓走迷宫”、“海马爸爸生孩子”等视频,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微观世界是神秘的,如草履虫的觅食过程、基因、DNA内部结构,我们可以利用录像、动画模拟等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秘,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学生一旦对生物有了兴趣,就会留心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从而产生好奇心理;到了能提出问题的火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由奇而生疑,由疑而生问。

二、培养发现问题的兴趣

1、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不同学生,兴趣会有很大差异,如有的喜欢游泳,有的喜欢养花养金鱼,有的喜欢打球,还有的学生喜欢打游戏、聊天。但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兴趣不稳定,没有持久性。因此,加强学生有关生物兴趣的培养,并设置不同兴趣小组进行定期活动,有助于逐步提高兴趣水平。

2、应用动画、视频设计新颖的课堂情境。很多生物实验,学生是无法在家庭或学校实验室里完成的,如观察昙花的开放过程。昙花花期很短,号称“昙花一现”,而且通常在午夜才盛开,观察起来很困难,以致于有人错误认为昙花不开放。还有青少年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白血病的形成过程,治疗方法有哪些,为什么说骨髓移植效果好等等,光靠教师一块黑板一张嘴,很难解决问题。

这时,教师可安排学生上网收集资料,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总、筛选。在被选中信息的标题下,注明收集学生的班级、姓名,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课堂举例和问题设计,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如“神鸟抽签”、“蚂蚁搬家”、“蜻蜓点水”、“鸠占鹊巢”分别表现了生物的哪些行为特征或人们对生物什么反应规律的应用,让学生感到生物的行为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无论什么生命,哪怕是人们最厌恶的病毒、苍蝇、蚊子,只要存在,就有其存在的理由。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自然就会被调动起来。还会感叹生命的伟大。

4、让学生多了解世界前沿科学技术成果,感受生物给物质世界带来的巨大改变,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生物的克隆技术、遗传密码的破译。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生物课上,学生首先要阅读的是教材,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本身就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好奇而提供的,尤其是知识链接、资源库,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阅读并思考后才能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习惯,考试时成绩一塌糊涂。于是抱怨自己笨,或老师讲得听不懂,找的尽是客观原因。殊不知,他的阅读习惯存在严重的问题,丢失了学习中重要的环节。在安排学生自学教材内容时,我曾多次留意“学困生”的表现,他们要么走神,要么在看书上的插图或看无关的内容,有的甚至连看哪一页都不知道;有的即使看了,也是走马观花,字里行间没有留下一丝痕迹。这样的阅读习惯,成绩好了,那才叫奇怪。与此相反,大多数优秀学生的书上,做了各种各样的标记、问题,在老师讲授过程中,一一得到了解决。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才会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培养其阅读习惯和探究能力,调动学生的思维。

四、组织交流,提高问题的表达能力

第7篇:发育生物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PBL 教学法 医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08-01

PBL法是1969年美国医学教育先驱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旨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训练学生逻辑推理和科学思维的能力[1-3]。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增加了很多教学方法,但在教授学生相关专业知识时,往往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4]。 本研究探索PBL教学法在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与检验技术》课程所起的作用,为医学检验教育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韶关学院医学院2011级医学检验中专班及2012级医学检验中专班作为研究对象,2011级医学检验中专班58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法,2012级医学检验中专班64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法,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根据本章节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讲解,与学生互动少。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教师讲解为辅,引导学生由产生问题-思考问题-查找资料-相互讨论-总结归纳-得出结论-认真听讲-发现不足的学习过程,每章进行一次PBL教学模式,占用3个课时。《生物化学与检验技术》课程共15章,每章结束后两组学生均进行一次操作和理论小测。

1.3效果评价

采用综合考核表、笔者结合相关文献自制的学习自主能动性调查表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综合考核表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各占100分[5];学习自主能动性调查表主要调查学生独立思考、查询资料、相互讨论、整理答案各个过程所用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因n>30,组间比较用u检验,P

2.1综合考核表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试得分和操作考试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表一 综合考核表结果(分,x±S)

注: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学习自主能动性调查表

实验组独立思考时间、查询资料时间、互相讨论时间及整理答案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二)。

表二 学习自主能动性调查表(h,■±S)

注: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我校医学检验专业的三个层次(本科、大专、中专)中,属中专层次的医学检验教学工作难题最多。因此,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效突破[6]。本研究采用了PBL新型教学模式,研究发现,实验组理论和操作考试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PBL教学模式在中专层次医学检验专业的《生物化学与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明显,虽然统计结果显示P均小于0.05,两组学生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P并未小于0.01,所以无显著差异。可能原因有学生基础较差,PBL教学模式实践时间较短,加之《生物化学与检验技术》课程内容复杂难懂。作为一名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师,定要重视这些问题并将解决这些难题做为今后努力的方向。

兴趣是学生的最大动力,任何一门课程,要想让学生学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最关键的[7]。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师应发挥的是主导性而非主体性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依赖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8]。医学检验人才以“培养素质、提高能力、勇于创新”为先导,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论,错误让学生析,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9]。集以上优点于一体的PBL教学模式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其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符合现代教学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训练学生逻辑推理和科学思维的能力。本研究证实,PBL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这在表二中学生独立思考时间、查询资料时间、相互讨论时间、整理答案时间得以体现,实验组在四方面的学习时间均多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且小于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PBL在调动我校医学检验中专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方面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Neumann JA,Forsyth D.Teaching in the affective domain for institutional values[J].J Contin Educ Nurs,2008,39(6):248.

[2]张国伟,周杰,等.PBL+LBL教学模式在《动物外科手术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6):818.

[3]李宴,李玉凤,等.PBL教学法在精神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4):Ⅶ.

[4]李庆华.医学检验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生物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研究,2015,(2):291-293.

[5]唐玉红.PBL和LBL双轨教学模式在免疫学检验实验课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与研究,2013,28(1):49-50.

[6]杨建宏.浅谈中职教育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4:160-161.

[7]李玉会.FLASH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教学研究,2015,2(下):30-34.

第8篇:发育生物学研究范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的职业技能锻炼也存在明显的短板,进而导致大学生群体的物流专业技能单一,难以满足用人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进行物流专业教学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地注意到结合物流沙盘教学等实效性很强的实践教学模式方法,并充分地结合目前的物流专业过程存在的问题,实现对物流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切实促进物流专业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

一、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研究现状

1.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应用影响力还需提升

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以及在知网上相关文献的查询总结,可以发现,目前的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应用体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物流沙盘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选用的物流沙盘和实际教学过程出现的严重的脱节情况,这就导致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体系难以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应用体系,对大学生群体的物流实践能力的锻炼作用也就难以真实的发挥出来,对于大学生群体的物流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也很有限,制约了大学生群体专业素养的提升。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的院校不够重视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研究过程,往往只会拿出一天的时间进行所谓的物流沙盘演练,学生参加的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体系也只是一个走过场的过程,难以发挥出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过程对于大学生群体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后续的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体系研究过程中,要重视到对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体系的普及,解决当前研究体系不完善、院校不重视的实际情况,并完善现有的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应用体系的内涵和具体的内容,进而让大学生群体能够通过参加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锻炼自身的专业技能,进而从更大范围内发挥出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的作用。

2.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体系和大学生群体实际情况脱节

结合相关的文献调查资料,可以发现,所建立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体系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实际特点的吻合程度不高。具体的来说,在实际的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体系运用过程中,由于在开始课程之前,并没有为后续的物流沙盘实训过程进行相应的理论基础研究工作,这就导致物流沙盘实训过程很容易出现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脱节情况。

与此同时,在实际的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着物流沙盘实训体系设计不够全面系统的情况,难以有针对性的根据物流市场情况的变化,进行对于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模式的优化设计,进而导致大学生群体难以通过参加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获取足够的物流专业技能,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对于大学生群体专业能力的锻炼作用也难以发挥出来。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后续的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体系运用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进行体系完善建设,保证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体系可以和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充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物流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基于学生职业发展的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策略研究

1.结合物流市场变化情况设置物流沙盘实训模式

在基于学生职业发展的物流专业物流沙盘实训策略研究过程中,要跟随着物流市场经济形式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物流沙盘实训模式建设:

要根据将物流市场经济行情的变化情况,从物流市场变化的角度来对物流沙盘实训模式的选择。例如,在进行物流沙盘实训模式体系构建过程中,就可以充分的结合大学生群体所学专业的实际特点,设置和专业发展现状相符的物流专业课程。与此同时,还可以采用“校企联合”的物流沙盘实训模式方法,结合具体的企业案例,分析具体的企业物流,并建立物流沙盘,帮助大学生群体更快地了解物流市场行情。

2.以物流市场实际要求为物流沙盘实训模式建设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物流沙盘实训模式的教学应用有效性,要从学生和物流市场发展特点两个层面对物流沙盘实训模式的应用进行有效性评价,有针对性地完善现有的物流沙盘实训模式应用模式。具体来说,目前的企业需要那些既拥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够在实践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因此,就需要物流沙盘实训模式应用过程重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锻炼,引用具体的物流市场行情变换情况,将物流专业的变化情况,分析出物流沙盘实训模式的应用契机,促进物流专业教学效率的提升。

第9篇:发育生物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赴台 学生 服务 管理

【中图分类号】G523 【文献标识码】B

一、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的现状及意义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及生效,不仅促进了海峡两岸经济贸易的发展,也推进了两岸教育的合作交流。台湾与大陆同文同种,一脉相承,再加上台湾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优势,使赴台研习成为一个新的教育亮点。目前两岸高校间的交流频繁,赴台学习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海峡两岸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必将加强两岸的文化渗透,增进彼此的认识与情谊,也将为海峡两岸的和平发展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但是大陆学生赴台学习也存在着学习落差大、综合费用高、衣食住行等方面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赴台生学习的顺利进行,甚至将影响到两岸教育交流的效果。如何对赴台学生进行服务与管理,以使他们更好地与台湾高校进行交流,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赴台交流生赴台学习、生活存在的问题

随着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的推进,赴台学生人数不断地增加,在交流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了客观地分析这些问题,本文作者对2010年、2011年福建省、陕西省150名赴台湾高校交流学习的在校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项目主要为在台交流学习的学费、教材费、生活费、考证费、住宿费和其他消费情况。除了费用的调查,本文作者在2010年9月—11月,2011年9月—2012年1月两次赴台调研过程中,也对赴台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走访,并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得出了较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料。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大陆赴台交流学生学习、生活存在的问题作出如下分析。

(一)赴台前出现的问题

1.学生对台湾充满期待,但是疑虑很多

赴台之前,多数学生对台湾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但也存在很多疑虑,诸如生活费的预算、台币的兑换、台湾银行卡的办理、台湾手机卡的申请等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由于都是学习生活中的细节,合作双方院校在赴台前的沟通上通常不会正式涉及。这就造成学生在赴台途中就开始出现各种未预料到的问题,以致到台湾的前一两个月非常不适应。在此情况下,大部分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融入台湾的学习和生活中。

2.行前教育流于形式,学生不够重视

赴台学生承担着两岸文化交流的使命,他们不仅代表大陆学校,还代表着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新形象。虽然两岸一衣带水,但由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台湾与大陆在生活方式、教育模式、政治体制等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此背景下,通过行前教育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明确交流学习的目的,规范学生在台期间的言行举止等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通过对赴台生的走访调查了解到,各个院校都会组织赴台学生的行前教育,但不免存在行前教育流于形式,内容缺乏计划性、系统性等现象。从目前各校实施情况看,通过行前教育进行赴台学生管理的“事前控制”效果不够理想。

3.赴台手续繁杂,申办时间长

办理学生赴台交流学习程序涉及部门较多,手续较为繁杂(如下图所示),所需时间持续大约两个月。相关职能部门和院校师生普遍反映该问题应有所改善。

赴台学习交流工作流程图

(二) 在台学习期间出现的问题

1.在台学习综合费用高,学生缺乏合理的消费计划。

根据大洋网-广州日报2010年7月的调查显示,“你对到台湾读大学最大的顾虑是什么”选项中,选择“担心消费太高”的比例最高。难以承担在台期间学习生活的综合费用已经成为赴台学生最主要的困难之一。

(1)台湾学费、教材费、住宿费用、考证费用普遍较高

台湾公立学校每年学费折合成人民币8000元到20000多元不等,此费用并不包括住宿费。本文作者的抽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以来,大陆学生赴台交流学习半年需要的人均学费为7496元,人均教材费用为570元,人均考证费为710元,比大陆普通院校的费用要高很多。另外,在台半年的4人间住宿费用通常也要1000多人民币,几乎是大陆的两倍多。这些赴台学习最基本的学费、教材费、住宿费、考证费就足以让一些家庭望而却步。

(2)在台的日常生活消费水平普遍较高,赴台生缺乏合理的开支计划

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消费水平较大陆普遍要高,特别是在购买日常生活用品、通讯及交通的费用都普遍高于大陆。经过本课题组的调查统计,学生在台学习期间每月的人均生活费是2334元,这部分的费用还不包括学生外出聚餐、游玩的花费。如果没有合理的开支预算和控制,大部分学生的花销都将超出这个平均值。由于综合费用较高,在学生中难免存在“只有家庭富裕才有机会获得赴台交流学习机会”的误解。

初至台湾,多数学生碰到一些新鲜事、新鲜物都想尝试,可由于缺乏开支计划与合理的理财观念,加上对台币消费尚未建立正确的概念,经常出现“赤字”现象。有些赴台生一次带足了半年的生活费,但在交流学习的后半程才惊觉自己的花销已远远超支。面对这个局面,他们只能放弃一些想考的证照和台湾校方统一组织的参访、旅游等活动,以降低日常支出。在调查中,我们就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这种情况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交流效果。

2.台湾教育部门提出的“三限”、“六不”,影响了学生交流学习质量

2008年底,台湾教育部门正式向立法机构提出将“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大学法”、“专科学校法”(简称“陆生三法”)修正案排入修“法”议程,为此还专门提出“三限六不”政策,(“三限”指限制采认大陆优秀院校、限制陆生赴台总量、限制采认医学和关系国家安全领域的专业;“六不”指不加分、不提供奖助学金、不影响招生名额、不允许校外打工、毕业后不可留台就业、不开放报考证照)。学生在台读书,不能及时地学以致用,找到与所学相关的工作进行实践,不利于专业知识的继续深造,也阻碍了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

3.在台交流学习期间,学生“游大于学”思想严重,缺乏专业、学术交流

首先,部分赴台学生无法找到与其专业对接的课程。大陆高校在选择合作的台湾院校以及选派交流生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台选课的专业对接问题,部分学生在台湾高校选课时只能跨专业选课,或者只能选择与专业相近的课程,造成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无法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与研究,学习的目标性与计划性随之模糊,职业定位逐渐茫然。

第二,课堂教学氛围自由、开放,多数赴台生短时间内难以适应,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逃课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果,一些自制力差的同学还容易在这种环境中日渐懒散,旷课现象有愈发严重的趋势。

许多赴台生无法摆正“游”与“学”的正确位置,认为短期研修的重点不在学习上。除了参加台湾校方组织的参访、旅游等有益的课外活动外,他们还花大量的业余时间,甚至不惜“翘课”挤时间去逛街、购物、游玩。 “游大于学”偏差思想严重。

第三,赴台生一时难以适应中文繁体字,自主阅读者偏少。台湾高校图书馆大多设备精良,环境优雅。但由于在图书馆内所能见到的书籍几乎都是繁体字或竖排字,大陆赴台生难以适应,自主到图书馆看书、借书者偏少,没有能很好地利用台湾高校丰富的图书资源。

第四,与大陆高校浓厚的考证氛围相比,在台短期研修学生的考证热情不高,缺乏阶段学习目标。台湾高校面向全校学生的证照考试种类繁多,但专业技能证件多数是台湾地区通行的证照,可通用的国际证照较少、费用较高。有些台湾校方没有专人指导学生报考,个别学生甚至不知道有相关证照的考试。本文作者的调查显示赴台学生考证情况参差不齐,缺乏规范的标准和指导。

4.赴台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礼仪、形象意识不够强

由于赴台学习的费用较高,不是所有学生家庭都能承担,所以大多数赴台交流学习名额是由学生自愿报名申请的。特别是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更是由其高考的志愿一纸决定,对其品学、素质等方面则缺乏择优挑选的过程,因此赴台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种现象在民办高校尤为凸显。赴台学生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公开抽烟、乱丢烟蒂、不注重礼貌礼节等现象并不少见。如果不注重对赴台生礼节礼貌的教育和管理,将直接影响到海峡两岸的文化教育交流效果。

5.两岸学生之间的团体交流偏少

与台湾学生深入地沟通、交流是学生赴台交流学习的目的之一。在本文作者的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中,发现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余活动,常常是台生和陆生各自为阵,分开活动。这将不利于两岸青年相互了解,增进交流。

(三) 赴台交流生返回大陆院校出现的问题

赴台学生习惯了台湾院校宽松的管理,返校后无法适应大陆节奏快、任务重、管理严的教学模式和生活规律,迟到、旷课时而有之,教学和学生管理出现各种困难。此外,由于赴台交流的学生通常是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返校后即将面临实习就业问题。如何做好赴台返校生的管理和就业指导,是摆在赴台学生和交流院校面前的实际问题。

三、赴台交流生的服务与管理对策

为解决大陆赴台生的上述问题,做好赴台交流生的服务与管理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本文作者在研究目前赴台生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赴台生服务与管理的对策提出一些建议。

(一)对大陆高校的建议

1. 选择合适的台湾合作院校

大陆高校在选择合作的台湾院校时应该立足于双方规模、重点专业方向、区域位置等问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台选课的专业对接,选择的台湾合作院校要有能够对接的专业,便于学生在台期间的学习与研究;选择的台湾合作院校要与本校的性质相当,大陆的高职院校应选择注重实践的台湾技术院校或者台湾科技大学,而不是只是一味地注重学校名气。如高职院校只是选择名气大,注重理论性、学术研究的台湾院校合作,只会让赴台生学得吃力,或者忽略提高实践能力。

2. 重视赴台生的行前辅导

对于赴台生的行前辅导课程,应做出详细的授课计划,除了解答学生关于赴台所出现的疑虑外,还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繁体字识别、两岸生活惯用语的差异、礼仪礼貌培训等。行前辅导不应只是赴台前一个简短的讲座或者几次座谈,而应该具有系统性及计划性,贯穿于整个赴台前的工作中。行前辅导除了注重辅导过程,也应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在思想上足够重视,明确在台的学习目的,注意在台学习期间的言行举止,注重维护陆生良好的形象。建议省市有关部门可以制定“高校赴台学生行前教育具体实施办法”,统一各校的行前教育内容和要求。

3.选派责任心强的带队老师

派出赴台生的大陆院校大多会同时派带队老师随队交流,并管理学生。但有些学校选派带队教师主要是考虑到教师考察交流目的,管理在台学生是“顺便”之举。从本文作者收集的数据上看,赴台生对于本校派出的带队老师有相当高的依赖感,认为带队老师是“娘家人”,无论学习、生活、思想上出现了问题都期待带队老师能帮助解决。这就要求大陆院校应选派责任心、处理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都较强的优秀教师带队赴台。除了在台期间作为两校间的交流使者,进行学术、专业范围内的交流外,带队教师应把对赴台交流生的服务与管理列为主要工作。另外,带队教师在台期间也应做好详细的工作日志,定期总结自身的专业交流,为大陆校方建设与台湾交流的资源平台做出贡献。带队教师对赴台学生的服务与管理总结材料也是两岸院校交流的重要参考。

4. 建立专门为赴台生服务的机构

与台湾合作的大陆院校应考虑在校内设立专门为赴台生服务的机构,做好两岸院校日常交流、师生对接及赴台生的行前辅导等工作。该机构应根据交流的台湾院校所在的地区、校制、校历、专业设置等情况,尽量详细地帮助赴台生分析在台可能会遇到的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已有赴台返校的学校应由返校师生做好总结,为下批次赴台学生提供参考。由于在台学习的综合费用高,应由赴台返校老师或者学生代表指导预赴台学生做好在台学习生活的预算及开支计划,尽量避免赴台学生到台湾后才发现增加了许多未估算到的费用,如教材费、考证费、旅行费。

5. 对学生赴台服务与管理工作应形成制度,进行全过程管理

大陆校方负责赴台工作的机构应制定出详细的工作制度,针对办理赴台手续、赴台师生的选派、两校赴台学习交流的对接、学生在台期间的管理等细节工作形成制度化,避免出现负责办理赴台手续的人员不固定、不熟悉工作流程、工作随意性、忽略学生在台期间的过程管理等问题。校内赴台工作机构应要求赴台生提前做好在台期间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在台期间的服务与管理也不能只依靠带队教师单独完成,大陆校方应在赴台带队教师工作的基础上,对赴台工作进行全程跟踪。

在学习上,除了要求学生在台修满规定的学分以外,还要鼓励学生报考与本专业相关的国际证照,珍惜台湾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定期进行学习交流总结,以使赴台交流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应从制度上严格要求赴台交流生,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在台湾院校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下严格要求自己,克服惰性。

除了专业学习,学院赴台管理机构和指导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台期间积极参与一些有益的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社会调查,或是深入走访、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等,并形成较有价值的论文或实习报告,体现学生赴台交流学习的成果。

6. 做好赴台返校学生的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

由于台湾院校与大陆高校在生活、学习上难免存在不同之处,尤其是人文环境、教学环境与大陆高校的差异较大。赴台生在台湾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对这些差异已经逐渐适应,在返回大陆学校继续学习时,出现不习惯本校的教学方法、校园文化、学习氛围等现象。本文作者针对福建省内32名赴台返校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有62.5%的返校学生在继续本校的学习时产生不适应心理,这种不适应的情况通常会维持两个月以上,严重的学生会一整个学期都沉浸在对台湾生活的回忆中无法自拔。大陆校方应对这种现象予以高度重视,由相关的心理辅导机构和辅导员对返校后的赴台交流生加以心理疏导,应特别关注他们的思想行为变化,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赴台交流的目的,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总结在台湾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防止台湾地区的一些观念偏差和不良现象对返校生产生严重的影响。组织他们与其他学生座谈,增加赴台返校生的自信,树立赴台生的优秀形象。

重视赴台生返校后的就业指导工作。赴台交流的学生通常是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返校后即将面临就业问题。大陆校方应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就业提前拟定计划,做好联系企业和学生的就业推荐准备。

(二)对台湾高校的建议

1.加强与大陆合作院校交流,建立师生交流平台

台湾高校在寻找大陆高校合作时,除了考虑招生因素外,也应把专业对接等实质问题列为重点考虑范畴内。在学生赴台前,应与合作的大陆校方赴台管理机构就学生的生活安排、课程对接、学分互认、在校管理和安全、可能涉及的在台各种费用等细节进行详细沟通。台湾校方可通过建立QQ群或者邮箱等交流平台,及时回答学生赴台前的各项困扰,尽可能地将学生的困难及疑虑在赴台前解决。

2.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赴台生在台期间的学习指导

台湾高校对赴台生的生活照顾做得非常细致,建议在对陆生的学习指导上,能够安排集中辅导。如,由于赴台生对台湾可报考的国际证照不了解,建议台湾校方安排专人指导赴台生报考符合自己专业方向、在大陆可流通的国际证照,同时告知学生涉及到的相关考证费用。针对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台湾高校的繁体字、竖排字书籍,建议台湾高校图书馆内增加一些简体字的书刊,在校内网络学习中心增加计算机简体字的输入法等。

3.多安排台湾本地生与陆生的交流活动

台湾高校为赴台陆生在学习之余安排了大量活动,包括校内社团活动、校外参观、旅游观光等。在社团活动中,由于两岸青年缺乏交流基础,经常出现台生和陆生“各自为阵”现象。组织外出参观、旅游时也是以陆生组团活动。本文作者通过在台湾的走访调查,发现很多台湾学生对陆生充满着好奇,对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存在疑惑,对大陆人民的生活、工作存有误解。为此,很多赴台的大陆学生感到自身背负着消除这些误解,引导台湾年青人正确认识祖国大陆的责任。建议台湾高校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台生和陆生的团体流,如歌唱比赛、演讲比赛、座谈会等,为两岸年青人互相了解搭建平台。

(三)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两岸的教育文化交流已经形成常态化,赴台交流学习的学生数量也以每年120%以上的速度增长。省市各级部门非常重视赴台学生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并随之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政策,为两岸院校的交流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赴台生的服务与管理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1.给予赴台交流师生更多政策上的支持

在调查中,有不少学生提出希望更多的赴台学生得到政策上的补助。建议省市各级政府部门为更多开展闽台合作关系的院校和有意愿赴台交流的学生,尤其是家庭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赴台交流学习的资助。为了体现“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三方在共同培养人才中的作用,建议通过政府部门的协调,调动合作三方中的台资企业方参与此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企业出台相关支持和鼓励措施,真正体现“校校企”中“企”的作用。

2.简化赴台手续的办理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两岸互访、交流的手续办理已经日趋完善。但赴台学习交流手续办理的程序较复杂,办理时间较长。办理赴台交流的学校和机构在此项工作上耗费的时间、精力很大。建议有关部门考虑简化入台手续,针对赴台交流学习的在校师生予以特殊处理,方便两岸教育层面的互访和往来。

3.与台湾方面进一步协调放宽针对两岸教育文化交流的岛内政策

台湾有关方面提出的所谓“三限六不”政策也大大阻碍了大陆学生赴台交流学习的积极性。在本文作者的调查中,近五成的被调查学生提出希望获得在台争取奖学金,勤工俭学,到相关企业实习等公平的机会。陆生赴台大门的开启迈出了扩大两岸文教交流的重要一步,势必有助两岸学子相互认知与情感融合,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活力。在此形势下,台湾教育部门仍宣称对陆生实行“三限六不”,这种不公平待遇将对陆生赴台的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ECFA的签署带来了海峡两岸关系的解冻和全面合作的日益升温,两岸的教育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做好对赴台学生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政府、大陆院校、台湾院校以及台资企业等各方应积极探索在此项工作中的责任和重要作用,形成一套具有共性又兼顾个性需要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本课题组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岛城学生有望赴台湾读大学,学费每年约两三万》[N]《青岛晚报》,2008年11月31日。

[2] 刘春生、谢勇旗,《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年第11期。

[3] 黄志坚,《台湾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22期。

[4] 谭以德,《台湾技术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两岸的合作》[J]《亚太经济》2007年第01期。

[5] 林慧,《教育服务贸易视野下的两岸高等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