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理性消费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这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一切的墨守成规都会被无情的抛弃,所有习惯性的道德标准和审美取向都被涂上一层个性色彩。
内衣作为人体的“贴身伴侣”,也逐渐走出了难于启齿的“尴尬”角色,以时尚的设计、缤纷的色彩占据了大商场里的重要位置,而现代女性对内衣外化的要求也成为消费方面加大投入和调整审美模式的新动力,女性内衣是新产品、品牌较易拓展的领域,“品牌卖场形象+时尚消费理念+内衣时尚文化”将成为未来内衣行业的主导方向,强调将内衣的精神价值、消费观念和文化认同融进产品、概念和终端的每一个细节,并通过产品消费、品牌宣传和时尚文化传播影响每一位消费者。
品牌:内衣的“内在保证”
在服装这个大家族里,内衣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人们难于启齿的“尴尬”角色,但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日渐开放,人们的着装观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昔日“深藏闺中”的内衣开始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内衣在款式上的风格也摆脱了简单低调的格局,渐渐融到服装时尚、个性、前卫的潮流中。不仅如此,内衣在特定的场合下,还赋予它“特殊”的任务。
内衣消费已经在城市女性消费人群中占有了很大的比例,众多女性消费者不再热衷于小商小贩手中的廉价内衣。面料的选择、穿着舒适度、是否真能调整身材等一系列的高要求,已经成为都市女性消费者在购买内衣时的标准尺度。消费者在购买内衣时的主要考虑因素为品牌和面料,两者比例都是66.5%。款式、质量和价格的考虑因素也较高,依次为49.7%、45.0%和40.8%;其余因素中除花色和产地有一定比例外,其他因素都很低。这种有目的的消费方式被称为“理性消费方式”,“理性消费方式”已经成为都市女性消费人群的主导消费观念。
“城市思维”的消费观念是一种理性消费观念,在中国内地“理性消费”已经开始有所抬头。越来越多的都市消费者不再盲目地追求品牌,而是在众多品牌中寻找适合自己各种需求的品牌,价位与品位早已不再成正比关系,价位适中的品牌也可以拥有高品位的产品。
近日,一家名为“花酷妖”的女性小贴件品牌专卖店登陆中国内地,为中国女性带来了一股东瀛之风。“花酷妖”的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把女性小贴件专卖重新为女性内衣定位,将女性所有贴身内衣与饰物都集中在一起,为其命名为“女性小贴件”,再次掀起了女性消费圈中的时尚浪潮。“女性小贴件”的提出让内衣不再单调,它绕开“内衣”所指的通俗概念,超出“内衣”设定的传统范围,虽然仍旧有文胸、内裤,仍旧以“胸”、“臀”为主要落脚点,但它们一被叫做“小贴件”,就与女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了,与女人的气息也更加交融了。
款式:消费者最看重
业内人士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以100个消费者为基本参数,几个常见的与内衣有关的问题做标准,最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果:消费者对内衣风格变化主要集中在款式更新颖(52.9%)、颜色选择更多样化(42.5%)和更加注重品位(40.2%)三个方面;而更追求个性(27.6%)和配合不同的场合与外衣(11.5%)也有一定的比例。
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我们作为当今社会一个高消费的社会群体,我们要用自己的维权行动去证明,合法权益的维护不是靠施舍,而是靠我们自己去争取。为此,我为我们群体发出保护消费者权益倡议书。
一、绿色消费的内涵与价值:
绿色,代表生命,代表健康和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和防止污染、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考虑保护自身健康和个体利益的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理性消费方式。为了使人们有较系统的了解,一些环保专家把绿色消费概括成5R,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等方面。
我国消费者协会认为,绿色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避免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注重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改变环境不友好的消费方式,实现可持续消费。二、我们需要了解,消费者应怎样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经商者在经营时,要真心为人民服务,诚信经营。为此我们联合有关部门及商家发出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倡议书。
我们呼吁:
作为消费者:
1、维护版权所有,购买正版书刊、软件等;坚决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如发现及时向有关部门反应。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坏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树立和谐消费理念,调节纠纷,营造良好的校园消费环境。
作为经商者:
1、诚信经商,不进购伪劣产品,不以坏充好。
2、价格合理,不只顾自生利益,抬高价格,不考虑学生的生活情况,要讲究合理性。3、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注意销售人员的素质。
最后,整顿规范绿色市场。为保证消费者能够顺利购买到满意的绿色产品,也为了提高绿色产品的竞争能力,大力整顿不规范的绿色市场也是当务之急。一是要加紧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绿色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制度及其生产和销售法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强制性的约束。二是要加强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者,杜绝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以确保绿色市场的有序性,增强消费者的购买绿色产品的信心。三是要求政府进行税收制度改革,增加生态税,对绿色产业加以扶持。
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模式,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每个公民都应该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活动,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不随便扔垃圾,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举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等,形成绿色消费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做出应有的努力!
保护消费者权益倡议书【二】
为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推进企业诚信建设,营造和谐、安全的消费环境,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会同首都十大行业组织,向全市相关行业组织及广大企业发出倡议:
一、加强行业自律。行业组织要充分履行其职责,采取有效措施,教育、监督、引导企业以尊重广大消费者权益为前提,正确处理好行业发展、企业利益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关系,为构建、优化消费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二、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经营者是维护消费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经营活动要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原则,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履行法定义务,诚信自律,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保证产品及服务质量。企业要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把产品质量和材料进货关,加强商品和服务质量全过程管理,做到商品和服务质量符合标准,保证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可靠、安全。
四、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企业要真实、客观披露商品和服务信息,坚决杜绝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消费信息、提供科学的咨询服务,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文明消费。
五、交易公平合同规范。企业要做到价格合理,明码实价,明折明扣。制定规范合同及约定,忠实履约、平等交易、正当获利、竞争有序。不以垄断或强势地位订立不平等条款损害消费者权益。
六、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企业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承担三包等售后服务责任。完善服务方式,完备服务设施,建立商品和服务安全突发事故快速应急处理机制和有害商品召回机制,最大限度的为消费者提供满意、高效的服务,让消费者敢于消费,放心消费。
七、妥善化解消费纠纷。企业要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消费者协会建立消费纠纷协调机制和快速调解通道,建立并完善企业内的消费纠纷调解机构,提倡消费纠纷和解为先,及时、公正化解消费纠纷。认真听取消费者意见,接受消费者合理建议。
八、积极开展消费教育。企业要配合有关政府部门、消费者协会在行业、企业内部开办消费课堂,建立消费教育基地,帮助消费者获取消费知识,提高消费技能,引导科学、理性消费。
九、倡导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企业要积极宣传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政策,生产或提供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企业生产和使用产品要符合环境保护原则,获取利益要以保护社会和自然环境为前提,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消费,服务民生。
关键词:奢侈品;奢侈品消费;消费趋势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1
一、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
奢侈品一词来源于拉丁文Lux和Luxus,逐渐演变成英文Luxury。从经济角度上讲,奢侈品是价值与品质的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从营销角度上讲,相对于其有形价值,消费者更加看重奢侈品的无形价值。本文将奢侈品的定义界定于同种商品中的最高级的产品。
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不断发展与壮大,消费者的购买随之加强与扩大。据贝恩公司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现已成为全球第一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中国人奢侈品消费额占全球总额的25%。但在欧债危机、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奢侈品集团也在相应地调整销售方针与政策,改变其在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营销策略;同时,伴随中央八项规定、发对铺张浪费等政策的落实,中国奢侈品市场也悄然发生转变。
二、中国奢侈品消费迅速增长的原因
1.经济因素
截至目前,中国GDP现已居全世界第一,为世界第一大济体。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的购买力也随之增强、需求也不断升级。同时,中国的富人阶层在人数和财富上都在飞速增长,这一部分群体大大地推动了奢侈品市场的发展。
2.心理因素
消费往往取决于消费者的灵活偏好,即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其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方向。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消费意识也随这经济发展而改变。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克莱尔·肯特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人天生就奢侈品的受众”,并认为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贫穷之后,中国的精英阶层“热衷于显示刚刚获得的财富”。中国消费者的虚荣心态和“面子”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3.社会因素
中国新兴的中产阶级认为,奢侈品是一种能够代表其成功的标志。所以,在这种理念的背后隐藏着许多更深层的含义与现象。
三、中国奢侈品消费主要人群、品种及市场
1.主要消费人群
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主要分为三种:
(1)富豪阶层,即顶尖消费人群
根据2007年10月胡润研究所的调研,在中国,资产超过100亿的富豪有200人,超过10亿的2000人,超过1亿的有5000人,超过5000万的则有800,000人。这类人群的消费特征就是不在乎商品价格的高低,只在乎商品能够带给他们身份及财富的象征,所以奢侈品就是他们最佳的选择。
(2)中产阶级家庭,即白领上班族
这类人群的主要消费特征:中产阶级收入虽然有限,但是对于奢侈品商品的特殊迷恋以及内心渴望得到上流社会的认可,通常会购买一些仿冒品充数或是花一、两个月的薪水来买一件真品。
(3)年轻人,多数为75后的青年
西方人消费名牌的年纪偏大,身份偏高,而东方人则年龄偏小,身份偏低,种类偏少。 我国年轻人,尤其是新兴势力80后、21世纪毕业的大学生生,大多对金钱没有详细和谨慎地规划,更有甚者为了追求潮流、盲目攀比,成为啃老族或是月光族。
2.主要消费品种
目前,中国还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奢侈品品牌,或者可以说是没有达到世界级水平的奢侈品品牌,亦或是更确切的说中国现有的商品没有上升到奢侈品品牌的高度。因此,我国奢侈品消费品牌几乎都是国际知名品牌,其中众人熟知的品牌中欧洲的品牌有34个,占到了68%,法国有11个,如Chanel、Cartier、Dior;美国有14个品牌,如CK、Tiffany & Co;其他国家包括瑞典、古巴、沙特和阿联酋等。
同时,与欧美地区真正高级阶段的奢侈品消费,如:豪宅、游艇、私人直升机等相比较,国人的奢侈品消费多数仍处于初级奢侈品的阶段,如:手表、皮包等;一部分涉猎到中级奢侈品,如:时装、珠宝等。
3.主要消费市场
由于中国国内没有自主的奢侈品品牌,旅游处境成为了国人奢侈品消费的最佳渠道。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去年的《2012“黄金周”中国境外消费分析报告》显示,中国黄金周已经成为境外奢侈品市场最重要的赢利周期。在2012年10月1日至7日的七天中,中国人出境消费奢侈品累计约达38.5亿欧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该报告指出,黄金周七天中国人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中,欧洲占63%,北美占25%,港澳台地区占12%。加上黄金周期间境外隐形消费与奢侈品服务业消费,预计超过60亿欧元。
四、中国奢侈品消费的消费趋势及市场走向
1.奢侈品市场在“中国遇冷”
近年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与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推动并促进了奢侈品市场的发展。但是,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反对铺张浪费等措施的贯彻落实,一直以来“牛气冲天”的奢侈品行情明显下降,一些品牌也暂缓在中国的拓展计划。所以,国际知名奢侈品公司LVMH已经将旗下品牌LV将发展重心从一线城市转至二、三线城市。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最新报告显示,2013年1月20日至2月20日,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总额为8.3亿美元,比2012年春节期间销售下跌近53%。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豪车市场增幅只有8.34%,呈现快速萎缩态势,而去年一季度豪车市场增幅为40%左右,对比之下,今年一季度豪车市场销量增幅同比下降了80%。
2.女性奢侈品市场不断扩张
自改革开放以后,职业女性、白领丽人等以女性为代表的从业人员不断涌现。接受过良好教育且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奢侈品市场以往以男性为主的客户基础。JP摩根公司奢侈品行业研究员弗罗盖指出,2005年,男性奢侈品市场占据了75%;而到2007年,则缩减到了只有55%。
3.非理性消费向理性消费逐步过渡
未来的奢侈品,将更加注重创造性及个性。在消费迅速增长的影响下,稀缺、昂贵及受青睐的奢侈品商品将不再是豪宅名车、名包珠宝和时装等大街上随处可见的东西,而是像宁静的时光、足够的水和空气等基本条件。奢侈亦不再是炫耀财富;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奢侈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炫耀财富已不再是奢侈的象征,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平时难得收获的生活体验。
参考文献:
[1]刘晓刚,朱泽慧,刘唯佳.奢侈品学[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家平.奢侈孕育品牌[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近几年以来,由于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消费状况也相应的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引起了诸多教育工作者的注意。认真研究本地区高职大学生消费状况,对于各学院学生管理部门开展学生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针对这些情况变化的分析对于商业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市场意义。我们受咸阳某企业委托,对咸阳高教区各个学院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对于如何塑造和强化高职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高职生健康有益的消费习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咸阳高教区有六所高等职业院校,总学生数4万人。学生主要为本省生源,家庭背景多样,专业分布多样。本次调查时总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按照各个学校的学生数量进行简单比例分配。调查由各个学校联系员具体组织,我院教师负责指导,培训和督导。调查结束时总计回收问卷498份,有效问卷效卷481份. 其中男同学201份,占比41.8 %,女同学280 份,占比58.2 %。
2调查情况分析
2.1学生消费的收入来源呈多样化趋势。
我们在正式调查之前对我院学生进行了初步访谈,我们发现传统的调查分析,在学生生活的经济来源这个问题上往往侧重于询问学生主要的生活来源来自于哪一方。就一般调查而言,主要生活来源取自家长资助。这样的问题本身过于模糊,因为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的经济来源不仅是父母支持,而且来自于校外兼职。近几年来伴随大学生创业教育深入,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从事于各种各样的校外兼职工作。因此我们在正式调查时,问题设置为"依靠自己校外兼职获取的生活费占全部生活费的比例",设置四个选项,分别是10%以下,10-40%,40-80%,80%以上。调查结果显示,3.02%的学生选择自己80%以上的生活费来自自己的校外兼职,这一选择中女生占比与男生略低;44.7%学生选择"10%以下",也就是说只有接近一半的学生,主要生活来源不是来自于自己的校外兼职工作,这一比例与前两年的调查数据已大大降低。随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深入,父母教育意识的革新,学生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不少学生走在了“大学生创业”的最前列,这一点值得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欣慰。当我们调查学生“是否愿意参加大学生创业教育”时,96.8%的同学表示“愿意”。
2.2学生消费的基本情况表现为两级分化。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注明将学杂费、教材费、必要往返家乡和学校的交通费等必要费用排除在外。考虑到陕西地处西部,学生大多来自二线城市,为了调查便利我们将基本月生活费定为400-600元。调查显示,在月平均生活消费的调查中, 9.36%的同学选择了300元以下;48.02%的同学选择在300-600元之间,36.2%的同学选择600-900元之间,6.4%的同学在900以上。在这些选项中,明显表明女生生活消费大于男生。基于这些数据,我们发现学生的消费差距悬殊较大,与我国当前较大的贫富差距状况形成一致。在我国当前剧烈社会转型,社会大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一现象值得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深思。
2.3学生理财意识淡漠。
发达国家教育界十分重视学生理财教育。理财教育是指根据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学校主导,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所进行的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理财知识、形成初步的理财能力和良好的理财习惯的影响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个性能力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许多地方也已经或者正在开展这项教育。我们所在的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公共选修课中开设来理财教育相关课程,取得了一定积极效果。
针对理财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在问卷中设计来相关选项。数据分析表明,就基本生活费而言,绝大部分同学都属于“月光族”。月消费额较低和月消费额较高的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对于“你接触过理财教育么?”此类询问问题时,多数同学选择“否”,或者“不甚了解”。这一侧面也反映了咸阳高教区高校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于此种教育理念不太认同。当问题询问学生对于奖学金、助学金等如何安排时。绝大部分同学选择消费掉,10%左右学生选择先储蓄起来,极少数同学选择交给父母、补贴家用。
2.4消费结构与消费习惯。
学生的消费结构与以往的调查情况相别没有较大变化,仍然继承来以往调查数据的一致性。除去基本的生活必要支出,情感支出仍然排在其他支出的第一位。在调查中,为了使学生明确选项含义,我们特别将情感支出表述为异性恋爱交友支出。我们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将,问题设置为“情感支出比例占到来总月平均消费支出的比例”。调查数据显示35%的学生情感支出比例占到来总月平均消费支出的50%以上。而且,男生和女生之间具有较大差异,男生支出明显高出女生支出。
其他占比较高消费支出有上网、娱乐、通信等支出。
学生消费习惯经调查显示,表现为不够理性。我们设问时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知识、智力层次,尽可能将问题语言表述简易直白化。当问及“买东西是觉得合适就买还是一定货比三家时?”。265份问卷(其中男生102份,女生163份)结果选择“觉得合适就买”。可见,虽然学生口口声声说要理性消费,追求物有所值,但实际情况并非如学生所说那样。
3问题与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高速期,根据有关部分的研究数据,修正过的基尼系数所显示的贫富差距问题比较显著。同时,当今社会各种思潮也在影响着学校的孩子们。今天全国大专院校的高职学生,大多出生在80年代末,“90后”一代也已步入校园。他们继承了独生子女的忧郁生存环境,各项物质生活指标都比父辈们要好。从调查数据中就显示出这些新生代的巨大消费能力。
消费巨大,并且消费不理性、随意性大,还认为来自父母的资助是天经地义。这些都是这次调查所发现的问题。有些同学们,通过自己打工、做小买卖等多种途径获取收入,然而可惜的是,这些收入都被自己花掉了,基本没有储蓄。同时这些收入没能减少父母的经济负担,学生的学费主要还是由父母来承担。再者,我们经过调查还发现,同学们赚了钱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怎么消费掉、或是为了男女朋友,而不是考虑为父母做些什么。
随着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不可逆转,饭店业内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手段也日益多样化,饭店的服务也面临着新的形势:服务对象广泛,相互间差异显著;消费者的消费经验日益丰富,越来越成熟,趋于理性消费;消费者除了追求物质的满足外,更在乎追求精神的满意;特别是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消费者接受服务不是因为服务的作用,而是因为在享受服务过程中获得美好体验和难以忘记的经历。
一、饭店服务创新的内涵
饭店服务按照国际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界定为:“为满足客人的需要,供方与客人接触的活动和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其中包涵三层含义:一是服务必须以满足客人需要为中心。二是与客人接触是服务的“核心时刻”。三是客人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内部客人”和“外部客人”。
首先,要强调标准化和规范化服务。这是前提和基础,也是目前大部分饭店仍要加强的。许多饭店已经开始提倡个性化服务,希望把自身的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其次,个性化服务是时展的要求。个性化服务是更高一层次的服务要求,反映出时代的进步和消费者的日渐成熟、理性。近年来,个性化这个提法被炒的很热,不仅限于饭店行业,似乎所有的服务行业都在提倡。实际上,个性化面对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个群体市场。没有个性,就没有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超值服务,是又一个发展层次。超值服务意味着在客人享受饭店的服务后,不仅感觉“物有所值”,更感觉到“物超所值”。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如家庭化服务,包括管家服务、秘书服务、托儿服务等都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
二、服务创新是饭店竞争的必须
(一)必须进行服务创新是饭店服务产品性质决定的。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市场上没有永远畅销的产品,任何一种产品在市场上的存在都有一定的时间期限。饭店服务产品也不例外,它是为了满足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而产生的,不同时期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消费倾向,所以对饭店服务产品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消费者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挑剔,饭店服务产品不会因为以前得到过消费者的宠爱,就永远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不断创造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新服务,是一个饭店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饭店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走在同行业的前列,先声夺人,以新取胜。
(二)必须进行服务创新是市场需求的日益变化决定的。
服务创新不是闭门造车,是为了适应消费需求和消费环境的改变而不断进行创新的。由于人类的消费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它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随着全球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验消费已来到我们身边,并呈现快速发展之势。
三、服务创新的思路
(一)服务理念创新。
饭店业应该树立客人是一种资产的观念。没有服务创新,就会落伍,最终淘汰出局。对于我国饭店业来说,管理者的观念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是一个决定性的问题,这既有体制的因素,也是几千年文化传统的表现。因此,首先要在各级管理者中树立服务创新的理念,使观念创新成为服务创新的先导,再用这种理念来主导饭店的发展。
服务理念的先进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饭店的经营是否超前,服务是否到位。员工要意识到:客人来饭店消费是掏钱买愉悦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提供的服务不仅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用脑和用心的脑力劳动;只有顺应客人的需要,才能使之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永久的回忆。
(二)服务内容创新。
饭店必须根据自身的优势,确立细分的目标市场,实施差异化的营销手段和策略,有效地开辟新市场。饭店顾客满意和顾客价值创造就得不断跟踪顾客的需求,了解顾客的价值评价,以便为顾客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因为顾客虽然对该饭店的产品和服务表现满意,但竞争者(其他饭店)会推出更令顾客心动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大的顾客价值。
因此,服务内容的不断创新才是饭店参与竞争、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途径。要通过与顾客的沟通和花样百出的服务举措让顾客真正获得更高价值。如随着家庭式旅游人群增多,为方便大人用餐,有的饭店推出儿童就餐区。
(三)服务方式上创新
在服务创新个性化阶段,饭店业应当提供快速、专业、个性化的创新服务产品和服务形式,根据顾客需求和心理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使之获得令人惊喜的服务。顾客需求越来越个性化,要求饭店服务企业必须深入研究市场需求特点,充分满足顾客的要求,在服务创新方面狠下工夫。
(四)综合性创新
论文摘要:现代性是一个当今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的概念,涉及到社会、政治、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现代性思潮研究的日益深入,必然会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方式产生影响。
现代性这个多义的、具有极大理论穿透力的概念,无疑缘起于欧洲文化的历史进程中,从11世纪拉丁语中到18世纪法语中的“modernite",其含义不断发生变化。但到现在为止,何谓现代性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对“现代”概念的看法有多少分歧,其核心的意涵是指一种新的时代意识,也无论其被看作是一个贬义词还是褒义词,所蕴含的价值意味是鲜明的。“现代概念的起源就是“现代性”这个术语的缘起。现代性首先是对现代意识的觉悟,既包含着对历史事实的陈述,又具有价值追求和规范意味,也就是说现代性就是一种新的意识。
一、现代性及其基本理念
一般认为,现代性概念描述的是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在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思想、文化诸方面与传统社会和传统人不同的各种特性的总和。诚如有的学者所言,“凡表征现代社会或现代人特征的属性,如商品性、竞争性、民主性、科学性、世俗性、开放性,等等,都包含在现代性的涵义之中”。在这种意义上,现代性是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尺度,现代化是一种事实,现代性是一种对事实的反思。
现代性是一种启蒙理性,即怎样运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一切并运用理性对一切作出审查。从以上对现代性的解释中可以看出,理性主义和个体主义是现代性的基本理念。
(一)理性主义
现代性的序曲阶段,是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正是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了自我发现,教会受到了置疑,社会的宗教色彩开始淡化,世俗生活逐步获得了认同。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的过程,用韦伯的说法就是除魔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此时的“理性”就是人的代名词。现代性强调人的理性高于宗教神性,强调现代文明的一切是理性化思维的产物。以韦伯为代表的西方思想家概括了理性主义思维的要点,即明确意识到行为的目的,对所追求的具体目标进行价值大小的比较;根据预料的结果权衡行动的必要性;根据目的选择手段,用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利益作为选择标准;在行动中遵循严格的首尾一贯性,使一切行动合理而有序。
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理性主义引起了西方社会各个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在认识领域,理性主义造就了现代科学的基本精神。“现代性”要求在知识领域应用一种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这种理性化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逻辑推理证明的数学和实验证明的实证科学,科学成了理性主义的表征。在日常生活领域,理性主义恢复了人的尊严;在经济生活领域,理性主义建立了科学的工业生产体系和创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关系领域,理性主义导致了以效率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和合乎理性的现代法律制度。总之,以创新、合理、绩效、合作为核心的理性文化精神反映了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的转变。科学化、人性化、民主化、法制化等都是社会理性化过程中的产物和表现,而科学和民主则构成了理性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
(二)个体主义
个体主义的兴起被认为是现代性最大的成就。一方面,个体主义带来了个人的解放,另一方面,个体主义凭借理性,通过自主、自律的观念倡导一种理性的、更为自我负责的生活方式。理性使人成为一个有尊严,独立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性主义和个体主义是相通的。“现代性”意味着对自我的理解上从群体主义向个体主义(inpidualism)的重大转变。把个人放在了首位,强调个人独立与他人的重要性。这种个体主义的实质是高扬主体性。哈贝马斯指出,黑格尔将现代性的核心原则界定为主体性,并追溯了其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根源,认为笛卡尔是主体性话语的始作俑者。康德发展了主体性话语的典型形态,但康德没有看到现代性带来的科学、道德、艺术的分裂的实质实际上是冲突与不和。西方意义上的个体主义是一个容易引起歧义的概念,本意是指一种人本位的理念,也就是上边所说的,但是在中文中没有准确的表述词。这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个最容易被误解,最需要澄清的概念。在中国,迄今为止存在过的意识形态中,它都是与“私”这个字联系在一起的,一提到个体主义就将它与以自我为中心,讲求个人利益,忽略乃至不顾集体利益、社会利益这类东西联系在一起。不过对于西方文化而言,平时所误解的“个体主义”的这些东西,是用另一个概念“egoism",即“自我主义”来表示的。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个体主义是一种建设性的、积极的个人本位理念。
理性主义和个体主义是“现代性”的主要理念,但是除了理性与个体主义之外,进步的观念也是现代性的意识形态,这些在西方社会进程中都具体地演绎了出来。“现代性”在现代社会中可以具体归结为社会领域的世俗化,社会关系的制度化、法制化,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人类生存状态的都市化,文化的个性化,等等。
二、现代性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影响
消费方式是指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类消费资料的方式和途径,它可以通过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行为取向得到大致的说明,是消费观念和行为的统一体。在现代社会理论中,消费方式大致分为传统消费、现代消费和后现代消费三种。但是在本文中我主要讲的是现代性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也就是现代消费方式。作为现代社会青年精英的当代大学生,他们既是当前消费的主体之一,又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军和消费时尚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方式将可能影响未来中国的整体消费方式。而现代性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影响就是消费方式的科学性和他们个人选择消费的理性。在此特别借助大连海事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具体分析如下。
(一)消费开支的合理计划
关于大学生消费的计划性,本文所采用的评价指标是每学期的费用是否有计划消费。结果显示:在自己的费用开支上,有7.5%的大学生有严格的计划,50%的学生有计划,23%的大学生是稍有计划,只有19.2%的学生选择没有计划,总体上来说,大学生在每一个学期的开始都会给自己一个大概的计划,也说明他们在消费的时候也是在精打细算的,这种计划也可称作韦伯意义上的算计,是合理的重要特征,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大学生消费的现代性意蕴。匆忙地用消费的盲目性来定义这一切是不合理的,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主流,看到他们消费的主要方向和方式,不要自以为强调个别现象,这就是现代性思潮的理性主义给我们当代大学生消费方式的第一个影响。
(二)消费过程中的理性购物
合理性的消费是一个全面的行动过程,它包括了解商品信息,最后才会实施购买这一手段。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了解商品的信息只是第一步,也是理性消费的开始。数据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在购买贵重商品前进行详细了解的有45.6% ,进行大致了解的有50.1%,这两者之和就是95.7%,而选择直接购买的只有4.3%。这就有力地证明了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较高智力和自主能力的消费群体,在消费过程中他们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判断力,对消费品做出合理的决策。消费者在购物时对于消费品的质量、价格、品牌和时尚等选择体现了消费者的消费倾向。质量和价格,品牌和时尚是影响当代大学生选择消费对象的主要因素。消费品的质量和价格反映的是消费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被看作是当代大学生合理消费的一个关键。而品牌和时尚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身份和形象,其魅力就在于象征意义,带有较多的感性色彩,对于这两个方面的选择分别体现了理性和非理性的价值取向。但是当前的数据就表明了质量、用途、性价比是吸引他们消费的主要因素,讲求实效、理性消费是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主流。这种消费观念在现行的条件下分析起来是合理的,大学生没有自己的固定经济收入,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是父母,通过自己兼职挣钱并不多,这就使他们每月可以支配的钱是固定的,而这笔钱的主要用在日常生活用品和伙食开销。在长时间的大学生活中,他们逐渐形成了一种理性的消费观念,在消费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尽量谨慎消费,他们在购买商品时会尽量选择那些物美价廉的东西。
(三)消费资料注重个人发展
【关键词】绿色消费 绿色营销沟通
一、绿色消费定义
21世纪是绿色世纪。绿色,代表生命、健康和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绿色消费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源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
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它有三层含义:
第一,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
第二,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
第三,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二、我国绿色消费的问题
首先,绿色消费的观念没能深入人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环保节能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人们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逐渐加强,消费也日益趋向绿色化、生态化。然而但从总体上讲,人们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绿色意识还远远不能达到实现绿色消费的要求,绿色消费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仍有许多人没有进行绿色消费。
其次,对绿色消费的误解也阻碍着绿色消费的发展。绝大多数人不能充分理解绿色消费的含义,仅仅停留在对绿色产品的消费上,而忽略了另外两层含义,对垃圾的处理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比较盲目,缺乏主动性,这就使得绿色消费目前不能彻底的在我国得到实行。
再次,消费者的经济水平制约了绿色消费的发展。绿色消费属于较高层次的消费,一般绿色产品价格较高,而在我国,较多的消费者属于中低收入者,缺乏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因此,绿色消费缺乏较多的消费群体。
三、对“绿色消费”的认识
首先,绿色消费并非“消费绿色”。很多消费者一听到绿色消费这个名词的时候,很容易把它与“天然”联系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误区――绿色消费变成了“消费绿色”。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消费,是指在消费活动中,不仅要保证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以后的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
其次,“绿色”不意味着“天然”。绿色”的涵义是:给人民身体健康提供更大更好的保护,舒适度有更大的提高,对环境影响有更多的改善。绿色消费不是消费“绿色”,而是保护“绿色”,即消费行为中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并且尽量减少负面影响。如果沿着“天然就是绿色”的路走下去的话,结果将是非常可怕的。比如:羊绒衫的大肆流行,掀起了山羊养殖热,而山羊对植被的破坏力惊人,会给生态造成巨大的破坏。因此,绿色消费必须是以保护“绿色”为出发点。
再次,“绿色消费”反对攀比和炫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的消费动机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本不是坏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热衷于相互攀比,追求奢侈豪华,以示炫耀。他们竞相追逐新鲜的、奇特的、高档的、名牌的商品,其行为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那些商品的社会象征意义。由此容易形成浮华的世风,刺激人们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
第四,“绿色消费”反对危害人和环境。绿色消费主张食用绿色食品,不吃珍稀动植物制成品,少吃快餐,少喝酒,不吸烟。消费绿色食品有利于人体健康,可以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珍稀动植物有利于维护物种的多样性,多样性意味着稳定性,稳定性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吸烟和酗酒除了危害人体健康,还影响空气质量和粮食供应。
第五,“绿色消费”尤其反对过度消费。过度消费不仅增加了资源索取和环境的污染荷载,而且助长了人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工业化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过度消费。节俭消费则会减少资源索取和环境的污染荷载,有利于环境保护;如果人主动地放弃多余的物质消费,对充实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也是很有好处的。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实行节俭消费尤其必要。
四、绿色消费的心理对绿色营销沟通的启示
绿色消费的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营销者对绿色消费行为进行心理分析,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显得非常重要。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从保护健康和个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对绿色产品的消费;或者是消费者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在消费过程中减少资源浪费和防止污染,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考虑而采用的一种理性消费方式。
与此相对应,绿色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观念,近年来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渐被企业界所接受。作为绿色营销的载体――绿色产品,也刚刚开始进入其导入期阶段。在此阶段,消费者大多对产品不甚了解,先知先觉者渴望得到有关产品的信息。针对这一特点,绿色营销者在沟通过程中要十分重视以下几个内容,即:重视绿色教育,营造绿色消费时尚,宣传诉求针对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以及协调好各方关系。绿色沟通带有涉及面广,层次深厚,难度和影响面较大的特点,所以要求营销者倾注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灵活运用多种手段,联合各方力量,孜孜以求方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五、结语
我们在消费的同时要注重绿色,注重环保,注重健康,注重提升。绿色消费关系到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子孙后代将来的生活,我们唯有每个人奉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更加绿色。让绿色消费这个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我们真正绿色地消费,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的美好。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生;消费;对策
1 高职生消费行为分析
1.1 总体开销大
不久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向新生发出录取通知书时,建议家长提供给孩子的月消费额为600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近日,记者对淮海工学院和连云港师专的数十名新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一个月的平均生活费开销超过900元。如今大学生的开销比十年前翻了番。排除工资上涨和物价上涨的因素,如今大学生的整体开销依然高过十年前。
由于知识层次、校外兼职能力较差、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等方面的原因,高职生总体消费水平略低于本科大学生。知识能力是必须承认的差距,而家庭经济条件的差距也不能否认,有钱“有办法”的家长大多让孩子选择了本科学校,高职院校的生源危机是不争的事实。另外,城乡二元化使得教育资源严重分配不均,一些成绩不错的农村孩子也不得不选择高职。
笔者所任教的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大一新生(400人)的月平均开销(包括生活费及其他消费)低于900元,但也超过了800元。开销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多元化。高职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而家庭主要指父母,也有部分学生可以从兄弟姐妹那里拿到补贴,尤其是弟弟从姐姐那里拿的情况比较多,笔者所教学生几乎有半数都是非独生子女,这比我们通常想象的要多得多。高职生的另一经济来源是自身劳动所得报酬,校内外兼职、家教、勤工俭学等。高职生的又一经济来源是各种奖学金和助学金,现在奖学金和助学金的类别越来越多,所涉及的学生面越来越广,不少学生都拿过不止一次奖学金或助学金。
第二,大学生的开销需求大。除用于基本的生活费和购买学习用品的费用之外,高职生的消费还包括以下方面:休闲娱乐消费,如唱卡拉ok、看电影、买游戏卡等;形象身体消费,如买衣服、美容美发、运动健身等;人际交往消费,如朋友聚餐、送礼物等;现代通讯消费,如手机话费、上网网费等;恋爱消费,包括对恋爱的各种投入,恋爱消费往往也包含了以上的种种消费,只是恋爱会使以上消费进一步增加;进修提升消费,如各类考证消费。而以上消费中的某些费用还是由家长另外支付的,如买衣服。这样一来,高职生的总消费实际上更大。
第三,受社会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影响。这是一个消费至上的时代,高职生的消费行为也受社会影响。剧作家萧伯纳说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欲望太容易被满足了。人们的欲望一旦满足,就会有更多的追求。高职生也同样追求享受、个性、时尚甚至刺激,你追我赶、相互炫耀、攀比成风。笔者在课堂上讨论到网络炫富成风的现象上,大多学生不是表现出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愤慨,而是流露出羡慕之情,甚至表示“如果我有钱,可能也会这样做”。
第四,高职生独特的原因。相对而言,高职生学习动力不足,生活更空虚无聊,更喜欢出门逛街,也更容易网购成瘾。笔者对学生的调查中,有近三成在“经常做的事”一栏写上“网购”或“淘宝”,甚至还有学生将“网购”或“淘宝”写在“兴趣爱好”一栏。一旦上街,或多或少都会增加消费,而网购成瘾,更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冲动消费。
1.2 物质消费比重大
社会物质诱惑越来越大,高职生很难抵挡这种诱惑。现代社会,各种电脑手机越来越普及,各种整容健身的广告铺天盖地,各种饮食娱乐的商家向学生们招手。再加上物质消费比精神消费更外显,更能引起他人注意,也就更能满足高职生的虚荣心。比如你买了一件新衣服穿在身上,马上就有同学评头论足一番。如果买的是书,你吸收再多的知识养分也没人会在意。高职生本就人生目标不明确,精神空虚,所以也就更倾向于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物质消费。
1.3 超支大
近两成学生在“最近的烦恼”一栏写上“最近手头很紧”、“这个月超支了”等,几乎一半的学生都坦言自己经常超支。
除了开销需求大、社会盛行消费主义等原因,部分大学生还有超前超额消费的倾向,不少同学一进大学就办理了信用卡,但是却不清楚信用卡的循环利息,算不出银行贷款利息金额。另外,大学生缺乏理财意识,在进行各项支出的时候,也没有计划,常常是寅吃卯粮。有的学生一学期里头两个月里大吃大喝,学期末就不得不“喝西北风”。同学之间也经常东挪西凑,互相借钱以渡过“难关”。
1.4 同学之间差距大
由于大学生消费经济来源主要由家庭供给,而家庭经济背景不尽相同,我国贫富分化加剧的这一现实也就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距很大。有的贫困学生月总支出不到 200 元,而少数富裕学生甚至高达2000元。学生们也具有的不同的消费习惯,有喜欢超前超额消费的,自然也有克己保守消费的。同学之间的消费差距,会进一步刺激各类非理性消费,也容易使贫困学生产生自卑感。
2 高职生消费的引导对策
2.1 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思想的可塑性很大。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要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如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组织的回收军训服的活动,提倡节俭、杜绝浪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还要对高职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父母挣钱不易,要体谅父母,尽量不给父母增加负担。
2.2 鼓励高职生合理消费
继续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之外,也要使我们的消费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合理消费,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量力消费,根据家庭和自身的消费能力来消费,不要因为自己的虚荣而给家庭增加负担。第二是适度消费,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理性消费,可以促进经济繁荣,有利于经济发展。
2.3 建立高职院校良好学风,充实高职生的精神世界
在学生经济状况不变的情况下,多一些精神消费,自然就会少一些物质消费。多一些精神消费,学生受到的物质诱惑也就会少一些。 不少喜欢购物的同学表示,只是因为无聊无事才选择去购物的。
2.4 教育高职生学会理财
学会理财,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包括三方面。第一,要认识到理财的相关价值观,包括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第二,要树立理财意识,通过理财意识的培养和学习,理性地分析哪些开支是不必要的,如享受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冲动性消费、跟风性消费、攀比性消费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第三,掌握理财的基本技巧和具体方法。制订合理的消费计划,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还可适当储蓄。
2.5 关心高职生的消费情况和生活状况
班主任、任课老师要多多关心学生,及早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调控能力,摆正心态,不要自卑不要攀比不要虚荣。了解学生的消费情况,对于一些把消费当宣泄途径或当兴趣爱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做些有益的户外活动,制定有意义的学习计划,充实自己,走出精神空虚。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对于家庭贫困、有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可以为他们推荐勤工助学的岗位,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缩小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杨新惠,蔡静静.谈高职院校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J].商场现代化,2008(9).
[2]尼古拉·埃尔潘.消费社会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余波,李翔.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高职学生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0(4).
《办法》第三条对汽车品牌销售做了界定:所谓汽车品牌销售,是指汽车供应商或经其授权的汽车品牌经销商,使用统一的店铺名称、标识、商标等从事汽车经营活动的行为。其核心在于授权销售,围绕授权销售这一核心,汽车供应商(包括生产企业和汽车总经销商)通过签订授权经营合同,授权汽车经销商在一定的区域从事特定品牌汽车的销售活动。其目的是达到汽车供应商营销体系的统一运营,实现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因此,实践中,又将汽车品牌销售称为汽车品牌授权经营。作为对“汽车品牌销售”的全面理解,汽车品牌销售作为一种“汽车经营活动”包含了汽车销售和服务两个主要方面。
根据汽车品牌销售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汽车品牌销售的基本运作模式是:①拟从事品牌汽车销售的企业,应取得汽车供应商的授权;在取得汽车供应商授权后,由汽车供应商统一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备案;②经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两级审核后,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品牌汽车经销商名单,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公布的品牌汽车经销商名单,对其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进行变更,统一核定为取得授权的“某某品牌汽车销售”;③汽车品牌经销商与汽车供应商签订《授权经营合同》,双方按照《授权经营合同》的约定使用统一的店铺名称、标识、商标在一定的区域从事特定品牌汽车经营活动。
2汽车品牌销售的作用
2.1实施汽车品牌销售有利于引发汽车市场的理性变化
中国汽车市场的初级消费性质特别明显,初级消费本身最大的特征是市场的大起大落。要么是一窝蜂的都买,要么都不买。规范的市场和有序的竞争局面将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实施汽车品牌销售,可以使一些不具备基本条件的汽车经销商淘汰出局,有的经过汽车供应商的授权成为经销商的二级网点,使汽车销售的渠道更加直接,有利于克服某些不利于汽车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比如:经销商层次过多过滥的问题、价格混乱波动太大的问题以及“车虫”拼缝现象较为普遍等问题,有助于整体汽车市场价格的透明和稳定,对国家更有效地管理汽车市场也将起到积极作用,汽车市场将变得更加规范,也使消费者选车、买车、用车更加放心,从而引导消费者向中高级汽车消费发展,最后的结果,会促成消费者从非理性的消费向理性消费转化。
2.2实施汽车品牌销售有利于规范汽车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行为
在汽车品牌销售模式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是需要克服的,比如汽车供应商压经销商建立库存,经销商相互压价销售造成市场价格混乱。《办法》在设计品牌销售模式时,对汽车品牌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行为提出了规范要求,使之成为约束汽车供应商和经销商行为准则,同时也起到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作用。
《办法》从以下方面对汽车供应商的行为进行规范:①应当与经销商签订授权经营合同,授权经营合同应当公平、公正,不得有对经销商的歧视性条款;②除授权合同另有约定,汽车供应商在对经销商授权销售区域内不得向用户直接销售汽车;③汽车供应商应当根据经销商的服务功能向其提供相应的营销、宣传、售后服务、技术服务等业务培训及必要的技术支持;④汽车供应商不得干预经销商在授权经营合同之外的施工、设备购置及经营活动,不得强行规定经销数量及进行品牌搭售。
同时《办法》对经销商的行为也进行了规制,比如:①经销商应当严格遵守与汽车供应商的授权经营合同,使用汽车供应商提供的汽车生产企业自有的服务商标,维护汽车供应商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提高所经营品牌汽车的销售和服务水平;②经销商必须在经营场所的突出位置设置汽车供应商授权使用的店铺名称、标识、商标等,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从事非授权品牌汽车的经营;③除非经授权汽车供应商许可,经销商只能将授权品牌汽车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
由此可见,在汽车品牌销售模式下,对于汽车供应商和经销商双方而言,其约束是平等和公平的,《办法》完全没有让经销商完全听命于汽车供应商的价值取向。
2.3实施汽车品牌销售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让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是汽车品牌销售的根本目的之一。业内人士分析,《办法》的实施无疑将为消费者购车带来更多便利。今后汽车销售市场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规模效应,《办法》的相关规定则将起到净化汽车销售市场的作用,使一些不具备实力的经销商退出市场,整合市场资源。
《办法》确立的汽车品牌销售一些基本规则,如“汽车供应商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汽车质量保证和服务承诺,及时向社会公布停产车型,并采取积极措施在合理期限内保证配件供应。汽车供应商不得供应和销售不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未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汽车”(第19条);“汽车供应商应当加强品牌销售和服务网络的管理,规范销售和售后服务,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其授权和取消授权的汽车品牌销售和服务企业名单。对未经汽车品牌销售授权或不具备经营条件的企业,不得提供汽车资源,汽车供应商应当合理布局汽车品牌销售和服务网点。汽车品牌销售和与其配套的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网点相距不得超过150公里”(第20条);“汽车品牌经销商应当在经营场所向消费者明示汽车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内容,按汽车供应商授权经营合同的约定和服务规范要求,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并接受消费者监督”(第29条);“汽车品牌经销商应当在经营场所明示所经营品牌汽车的价格和各项收费标准,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实行明码标价”(第30条),等等,都是从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拟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