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业链形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9月16日,规模浩大的全球汽车论坛在成都开幕,“唱响绿色未来”作为一项重要议题成为吸引众人的一大焦点。在本刊2010年第8期封面故事中,曾以《非彻底革命》为题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本期,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为我们展示了一份更为全面的新能源产业调查报告。
世界第一带来石油消费攀升
2008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为6467.21万辆,2009年我国汽车市场发生井喷,保有量达到7619.31万辆,激增17.81%。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均破1300万辆,2010年上半年破900万辆。如此高速增长的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无疑将会为我国薄弱的石油工业带来巨大的压力。
1990年,我国的石油消费量为1.1亿吨,2000年为2.2亿吨,到了2009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为4.1亿吨。也就是说,每1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翻一番,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达6.9%。其中,2009年我国汽油消费量由2005年的4842万吨增长为7000万吨,柴油消费量由10968万吨增至15000万吨。如此严峻的形势加上国际原油价格不稳等因素,对我国的节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此时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除了对汽车工业发展弯道超车的希冀以外,也是对我国石油工业压力的缓解措施。
减排难以追赶先进水平
从我国的人均GDP和千人汽车保有量来看,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这说明我国的汽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人民购买力的提高,我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尚有很大上升空间。这意味着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相当庞大的数字,同时也意味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减排任务将会非常严重。
中国推出的计划于2015年实施的新油耗法规,规定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为每公里161克。而欧盟则计划到2015年,欧洲新车二氧化碳平均排放将逐步降至每公里130克,2020年至95克/公里。美国通过的燃油经济条例的目标是到2016年在美国销售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每155克/公里。日本的目标是2015年155克,2020年115克。由此可见,即使在2015年达成既定目标,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仍然低于世界先进水平。
为了达到2015年的减排既定目标,欧美日都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欧洲制定了2015年强制实施,对超标碳排放按量处罚,超额越多,每单位罚款额越高。法国自2008年起对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100g/km的汽车奖励5000欧元,对超过160克的汽车征最高2600欧元排放超标税。美国计划从2012年开始实施减排政策,同 时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四大石油公司等30家企业组成了气候变化战略同盟,需求技术突破,目标是在2012年前完成成本控制与技术研发。而日本则采取“综合途径”,通过混合动力技术的普及、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管理改善、引导环保驾驶等一系列措施,推进减排目标完成。
而由于我国汽车工业尚不成熟、减排技术普遍落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种种局限,我国对传统汽车的减排很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因此,此时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成为我国汽车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发展电动汽车优势明显
从产业条件来看,我国具备发展电动汽车的各种优势条件。
首先,我国锂材料资源丰富。我国发展电动汽车的关键资源锂金属储量丰富,可采储量达54万吨,居世界第三,远高于美国(3.8万吨)等西方国家。而我国驱动电机技术基础较强,有大批的电动机生产企业,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位,仅中小型电机就有300个系列,产品资源丰富。并且,以中信国安、比亚迪等为代表的国内锂动力电池厂商已进入量产阶段,具备电动车产业化的先期能力。
其次,我国电力资源丰富。2000以来全国发电量年均增长11.6%,由1.4万亿千瓦时增至2009年的3.7万亿千瓦时。预计2020年中国发电总量将达7.7万亿千瓦时。而按照2020年达到3亿辆的汽车保有量,单车百公里电力平均消耗量20千瓦时,年平均行驶里程15000公里计算,我国2020年汽车电力消费为0.9万亿千瓦时,仅占我国电力总需求的12%。由此可见,我国的发电能力能够满足大规模发展电动汽车的需求。
为进一步落实《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早日把我省建设成为工业省、科教省、生态省,实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现对尽快形成我省汽车产业链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要尽快整合汽车配套企业资源。目前为一汽配套厂家近400家,相互信息不沟通,均单独和主机厂联系,势单力弱。为了进一步抓住今后几年汽车市场迅猛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迅速拓展配套空间和市场份额,以及今后向省外其它汽车制造业拓展,建议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成立包括全省汽车配套厂家、民营企业参加的吉林省汽车零部件配套协会,根据配套类型不同划分若干分会。定期交流信息,研讨和协作,根据汽车换型集中开发新产品,及时和国内外新产品对标,集中和一汽或其它汽车制造厂家联系沟通,也可请一汽有关部门代表驻会并指导。这样有利于达到产品系列化、模块化;有利于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有利于整合资源,进行产业重组,将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并发展为全国供应商;有利于稳固和扩大配套份额;更有利于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和尽快形成产业化为主导的产业链。
二、大力扶持和加速培养或筹建一批高技术含量的汽车产品配套企业。高技术含量的汽车配套零部件垄断性强,市场占有份额较稳固,且利润率高,并且容易打入国内外其它汽车制造业并与国际接轨。以一汽大众为例,目前为一汽大众配套厂家,我省占1/3,且技术含量较低。高技术含量的如电器、橡塑密封件及活塞和精密冲压件,多由江浙一带生产厂供货。
三、要有计划地引进国外汽车制造企业。广州最近在成功引进本田和丰田二汽车制造企业后,又与日产汽车合作在广州建立基地,在整车制造业的辐射和带动下,目前汽车零部件生产群落“三大体系、四大组团”已形成规模,仅白云区零部件产业占地就达51平方公里,形成工业园区,成立了以汽车零部件研发与产业化为主导的863产业化促进中心,极大地促进了零配件的发展和迅速带动了上下游产品的崛起。为应对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使我省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稳固长春“国际汽车城”的地位,建议再引进国外1~2家大的汽车制造企业。这样,将会更快促进我省汽车产业链的形成,推进我省工业省建设目标的实现。
(作者系省人大代表,一汽四环制品有限公司总工、高工)
关键词:产业链;商业化;迪斯尼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035-01
中国动画在经历过辉煌过后,就进入了低谷时期,处于一个不稳定的过渡转型阶段,目前,国内的动画公司主要是央视动画、上海美影和湖南三辰。央视动画的《西游记》的成功有目共睹,上海美影的《我为歌狂》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原创动漫初次尝到了甜头。另外还有一些动画公司的探索也不容忽视,如《喜羊羊与灰太狼》flas的成功。从这些动画中可以看出我国商业动画市场有巨大的潜力,全国能消费卡通的人约2亿,但这一市场产生的利润有8成被日美卡通揽去,全国每年要播长达30万分钟的动画片,其中只有2―3万分钟是国产片所占的份。
卡通艺术既是现代文化的产物,又是现代商业社会强烈竞争的产物,所以无论它的创意、形式、风貌还是运作方式,无不渗透着商业因素。从美国迪士尼与日本动画的发展中不难看出,充分的商业化以及产业链的形成是动画产业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
在美国动画的发展初期,商业化的雏形已经形成,而在其中表现相对成熟的就是以动画形象作为品牌特征的商业模式。首先推出明星米老鼠,以及之后以米老鼠的朋友出现的各种动画角色,从个体明星到群体明星,通过诸多动画形象品牌群体,迪士尼动画事业又向前跨了一大步,创作模式开始确立;之后是从短片创作到长片创作战略的转变,迪士尼的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使迪士尼王国自此确立了动画史不可替代的位置,华特选择了童话故事的改编,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几乎都被制作成为了动画片,其次,迪士尼动画是整个迪士尼产业的核心内容,同时辐射到了传统文化产业、品牌授权等领域,商业模式已经完全成熟和发达。每一部动画片的成功都会带动相关的衍生产品,迪斯尼商店也遍布各地,让大人孩子出门就看到迪斯尼所塑造的明星品牌,感觉到迪斯尼的存在。再者,就是迪士尼优秀的动画团队,长期以来,美国动画制作分注重有效地协调上百人的制作与发行精英梯队,以形成有序而高效率的运作程序。
面对利差的不断缩小,商业银行不得不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利润来源,大中商业银行最先意识到小微金融的价值,为解决其融资困境,纷纷建立了自己的供应链金融专门品牌及专业化运营体系,在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开发走在了前沿。新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在被不断推出,而城商银行受到规模、实力、网络、地域品牌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仅凭传统的“散、单”贷款模式定位于小微金融服务已经很难满足自身发展要求。因而,城商银行需要凭借更为丰富灵活的金融产品来维系住原有客户群体并深度挖潜,提供更加全面的、符合小微企业发展需求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供应链金融一词是商业银行在传统信贷业务及各类中间业务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深发展银行在国内商业银行领域内较早尝试供应链金融服务,他们在与中欧工商国际学院共同编写的一书《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金融》中对供应链金融这一概念的定义是: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商品贸易融资的自偿性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单个节点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这一定义重点强调了基于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的紧密联系,上下游企业基于供应链既是关联企业又负有连带责任;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三、城市商业银行供应链产品和风险机理分析
整理国内城商行供应链金融产品,我们发现各家银行均做了很多努力,扩大自己的供应链信贷业务,如下表1。可以看到,一方面城商行根据自身情况,开发了基于行业供应链符合小微企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产品数量丰富;另一方面产品同质性很强,基本上是传统贸易融资的扩展,缺乏实质意义上的创新。
表1 国内部分城商行供应链金融产品
为了对城商行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有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将各类产品按其不同特点可归纳为预付账款融资、存货融资及应收账款融资这三种模式,然后分别分析其主要产品和风险形成机理。
(一)预付账款融资
预付款融资是依托核心企业为下游提供融资渠道的商业模式,银行通过控制融资企业对其上游供应商提供的货物的提货权为手段,向融资企业提供融资的行为。具体运作模式如下图1此种模式下商业银行具体的产品包括:先票后货、保兑仓(亦称为厂商银)、进口信用证项下未来货权、国内信用证。
注:(1)签订合同(2)获取贷款(3)银行审查(4)仓储监管协议(5)卖方发货(6)买方缴款(7)开立银行承兑汇票(8)买方缴存保证金(9)买方提货(10)卖方回购。
1、产品分析
(1)先票后货
先票后货是指授信客户依据核心企业与其签订的销售协议,在取得银行授信额度的情况下,银行向卖方支付全额货款,卖方按照销售协议及其他相关协议安排货物的生产和备货,同时,银行取得该批货物的抵质押权,作为授信担保。
(2)保兑仓
保兑仓模式为先票后货模式的变形,仍为授信客户交纳保证金,银行据此将全额款项付给与其签订购销合同的上游核心企业,客户分批次向银行还款,银行通知核心企业放货的一种预付融资方式。
(3)国内信用证
国内信用证是在国内企业的各项交易中,由银行根据申请人要求,银行按照信用证的条款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在指定地点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国内信用证独立于贸易合同之外,是一种的有条件的银行支付承诺,但必须依赖于真实贸易背景下的货物单据。
(4)进口信用证项下未来货权
进口信用证项下未来货权是国际贸易项下预付融资的一种形式,开证行根据进口商的申请,在进口商交纳一定比例保证金后,为其开立出口信用证,由于企业授信评级资质无法达到开证要求,因此,银行通过控制信用证项下单据所代表的货权作为还款的保障。
2、风险分析
预付账款融资解决了供应链链条上的采购阶段的资金短缺问题,为经销商或生产商取得上游企业的产品或原材料融资。但其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通过分析预付账款融资模式运作原理可得出预付账款的风险有以下方面:
(1)核心企业风险
核心企业这里指的是供应链链条上的生产商,为下游企业融资承担着担保和连带责任。核心企业对供应链金融业务影响体现在其生产能力突然变化对履行赊销合同的影响。生产者到期交不出商品的风险,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人罢工、企业管理层人化、设备重大损坏等,都会影响商品生产。因此,核心企业生产能力的变化可能使银行无法及时取得质押物,质押权落空,银行面临授信风险。
(2)融资企业风险
融资企业风险是指由融资需求方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即融资企业履行合同所规定的还款义务或信用质量的变化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融资企业是银行预付账款的第一还款人,客户的规模、运营状况都对预付融资业务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当融资企业面对产品价格下降,而预付账款融资锁定的价格高出了现有的市场价格时,将大大提高其违约的可能性。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预付账款融资业务的操作环节相对较多,人为的因素占比较重,面临的操作风险主要由银行内部控制不到位和外部信息不对称引发。在银行对于供应链上企业进行整体授信时,须对借款人的过往经营状况、借款原因、行业状况、所处产业政策等进行详细审查,还必须对其核心企业状况进行审查及考察整个贸易合同的真实性,谨防借款人、担保方虚构贸易合同,诈欺贷款的行为。
(二)存货融资模式
存货融资指授信企业将其自身拥有的生产、流通环节中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作为抵质押物,向银行申请授信融资,具体运作模式如下图如2,其具体产品包括静态质押、动态抵质押及仓单质押。
1、产品分析
(1)静态质押
静态质押是授信企业将其自身拥有的生产、流通环节中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作为抵质押物,向银行申请授信融资,银行审核通过后,委托第三方监管公司作为货物实时动态的监管人履行对货物的监管职责,进而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企业若想提货,必须打款赎货,不支持以货易货。
(2)动态抵质押
相较于静态抵质押业务,动态抵质押突出特点就是更为灵活,银行根据企业提供存货的价值为其核定一个授信额度,同时设定一个最低限额,在这一限额基础上,企业可以自由提货,到达临界值或低于限额则需要补充保证金,同时也允许补货。动态模式也支持企业以货易货。
(3)仓单质押
仓单质押分为标准仓单质押和非标准仓单质押,标准仓单质押授信业务通常质押标的为在期交所注册并生效的标准仓单,该仓单为有效的物权凭证,仓单作为有价证券,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银行一旦面临风险,标准仓单具有很强的变现能力。而非标仓单的质押则是银行凭借授信客户提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或仓储企业出具的用于表明质押物信息的仓单为质押物,客户对仓单进行背书后,向银行申请融资。
注:(1)签订协议(2)交付质押物(3)货物验收、监管及评估(4)贷款申请(5)出具证明(6)发放贷款(7)偿还贷款(8)通知发放货物(9)取得货物。
2、风险分析
基于存货的供应链融资可以充分利用上下游企业的存货资产融资,与此同时也面临风险,与预防账款融资模式不同,其风险围绕存货产生。
(1)供应链系统风险
存货融资的授信是基于整个供应链系统、单个企业状况已经不再是重点的考察对象,整个供应链链条的行业状况、运营绩效、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协调能力都对存货融资产生影响,因此要建立对整个供应链系统的风险控制。
(2)存货风险
存货风险是指由存货状况变化带来的损失可能性。在存货融资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就是作为质押物的存货,存货的货权归属、变现能力、价格波动情况、易存储程度都是开展业务必须考虑的因素。
(3)信用风险
存货融资的信用风险包括核心企业信用风险和融资企业信用风险。对于融资企业,必须考虑其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规模和行业发展情况等。此外,还必须考察核心企业的实力、对供应链的信用扩散程度,供应链整体协调能力。这些都可能影响履约还款义务,对银行整体授信产生影响。
(4)操作风险
存货融资也面临包括银行人员操作的流程风险以及合同制定的疏漏,例如,在以货易货时,必须重估货物的属性(包括货权、价格波动情况、变现能力、易储存状况),这方面的错误会带来风险。
(三)应收账款融资
应收账款融资其实主要针对授信企业实现产品或服务销售后的应收账款及各种对应的权益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保理、福费廷、商票保贴业务,其运作模式如图3。
1、产品分析
(1)保理
保理即保付、托收保付,是贸易中以托收、赊账方式结算货款时,融资企业为了规避风险而采用的一种请求第三者(银行)承担风险的做法,包括国内保理和国际保理。
(2)应收账款质押授信
应收账款质押授信是指在销售阶段,基于卖方企业的应收账款作为贷款支持的质押标的而进行的融资。
(3)商票保贴
商票保贴是对符合一些商业银行指定条件的企业,以书函的形式承诺为其签发并承兑或背书转让或持有的商业承兑汇票办理贴现的一种授信行为。
注:(1)货物交易(2)应收账款单据发出(3)单据质押(4)付款担保(5)信用贷款(6)购买生产要素(7)销货收款(8)支付账款(9)合同注销。
2、风险分析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风险要点在于应收账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融资企业风险
应收账款融资的交易对象是应收账款,融资企业作为其债权企业,其转让或者质押的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存在、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等都对业务开展有重要的影响。
(下转第275页)
(上接第273页)
(2)债务企业风险
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中债务企业是第一还款人,债务企业的实力影响到最后应收账款的收回,例如福费廷产品中银行买断应收账款票据,放弃了对融资企业贴现款项的追索权,一旦债务方破产,银行将面临资金损失风险。
(3)法律风险
应收账款转让的确认及合同条约是否符合相关法律,将影响合同的有效性,一旦应收账款合同无效,银行资金就可能面临无法回收的风险。
(4)应收账款风险
应收账款风险来源主要是财务报表欺诈、应收账款产品和价格欺诈等人为操作风险。例如,应收账款的债权和债务企业可能为了获得更高的授信额度,两者联合,共同虚构交易行为或者交易价格、数量,导致应收账款的不真实或实际应收账款的数额远远低于银行的授信额度,造成银行差额损失的风险。
(5)管理风险
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管理风险是指业务运作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管理不善、判断失误等带来银行损失的可能。例如,如果银行未能及时有效地管理应收账款融资下应收账款使得债务企业未到期还款,或银行工作人员审查企业出错,给银行带来的损失只能由银行自己承担。
四、城市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控制
三种模式风险控制要点各有不同,存货类融资最关键的风险来源于存货,存货属性的变化对风险的产生有至关重要的关系。预付账款融资风险管理要点在供应链上企业有真实的贸易背景,而应收账款融风险要点是融资方的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及后续的现金流追踪问题。针对三类融资模式风险分析,可总结出城商行以下措施以控制业务开展的风险。
1、严格市场准入,慎重选择核心企业
核心企业负有还款的连带责任,保证银行贷款的安全收回。因此,应该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市场准入原则及其标准,并且要求核心企业有严格的上下游企业进入、推出机制。
2、完善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减少不必要的操作风险
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机制,实现银行内部控制目标,减少供应链金融产品带来的风险。
3、加强与物流企业合作,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物流企业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中起着第三方监管作用,对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或存货价值评估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4、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是农业、农村、农民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增强县级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最佳选择。县域经济产业链的建立、延伸和改造,不仅可以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带动传统意义的以农业为主业的县域经济内部的演变,使之升级换代,富于竞争力。因此,充分延伸传统农业产业链,实施产业链延伸带动战略,可以提高以农业为主的县域经济的专业化水平、优化其产业结构、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实现县域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县域经济和产业链的内涵
有关县域经济内涵的界定,学术界曾作过诸多讨论。2003年第二届县域经济论坛将其概述为:“县域经济首先是区域经济,而不仅仅是产业经济,即农业经济,或者是县城经济。它是以县域行政区划为单位,一、二、三产业俱全的与外界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的区域经济。其实质,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发展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城乡一体、工农并进、由各种经济成分和不同产业构成的区域经济”(黄小晶,2006)[1]。县域经济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首先是区域性。这是县域经济最基本和最突出的特点。县域经济与其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因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县域经济的区域特点带来了县域产业的特色化和多样化。其次是综合性。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和三次产业各个部门。从地域的经济活动分布上看,它既是城镇经济,也是农村经济。再次是开放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的,它要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不能搞人为的市场分割。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可以突破区域和边界,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形成跨区域的经济协调网络,获取区域竞争优势(王传民,2006)[2]。
总的来讲,县域经济可以界定为以县级行政区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自然界的生物之所以能维持生态平衡,是由于有生生不息的生物链在维系,而企业要想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稳定发展,依靠的正是上下关联的产业链。产业链被认为是一个十分传统的概念,早在1958年赫希曼就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从产业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角度论述了产业链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对产业链概念还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贺轩、员智凯(2006)认为: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建立在产业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上从最初始的原材料生产和销售到中间产品生产和销售,再到最终产品生产和销售全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形成的一种企业群体的关联图谱。产业链分为垂直的供需链和横向的协作链。垂直关系是产业链的主要结构,通常将其划分为产业的上、中、下游关系;横向协作关系则是指产业配套。从现代工业的产业链环节来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加工、中间产品生产、制成品组装、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3]。赵绪福(2006)认为:产业链是指从初始资源直到最终消费的路径上,由若干相关产业部门基于经济活动内在的技术经济联系,客观形成的前后顺序关联的、有序的经济活动的集合[4]。张铁男、罗晓梅(2005)认为: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5]。
综上所述,产业链可以定义为:在纵向上从原料采集、运输、半成品、成品生产,到产品进入分销渠道,最终到达消费者,实现商品市场价值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涉及生产者和生产活动的组织及利润分配;横向上是两个或多个提供相似产品的竞争与合作,共同推动核心产品升级的同类型企业或组织。产业链延伸则是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不断拓宽和延伸,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当前环境下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农业是中国大部分县域主要或重要的经济部门,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起点和重要支柱。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发展条件比较优越,但同时其它资源又相对比较匮乏。这种模式使县域经济在具备发展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
(一)传统作业方式的制约
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县域还是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和作业方式及初级的工业模式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农业内部产品结构层次低,经营规模小;农业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弱,导致市场竞争力弱;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低,松散型、半紧密型的居多;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对经济的拉动力弱。即使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就地从事农业生产,其综合效益也是递减的,导致我国农业呈现出低水平的增长,县域尤其是农业县域,农业产业呈现的低层次发展,使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直接制约了广大农村及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传统农业产业链的制约
传统的农业产业链属窄短型,农业衍生型经济不发达,农产品附加值低,主要出现在短缺经济时代。这种类型的产业链只含有农产品的初级生产和销售环节,既不存在向前和向后部门的纵向延伸,也没有在横向上的拓展,因此,难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提升农业的比较利益。
图1传统农业产业链
(三)相关辅助行业发展严重落后的制约
首先,农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农业信息化方面,特别是在农业信息系统建设、涉农信息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一些进展。然而,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并没有改变,农业信息化工作队伍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传播农业信息的潜力还需要进一步开发。这些都形成了对现代农业建设的制约。
其次,农业技术手段陈旧、落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不利。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率只有30%~40%,转化成果普及率仅为30%,而在英国、法国和德国,农业技术推广率达50%~60%,美国更是高达 80%~85%。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为35%~40%,而发达国家已达到70%~80%,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农技推广机构、农技人员的数量、质量存在着较大差距[6]。
最后,融资途径少,融资困难。目前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供给严重不足,原国有商业银行除中国农业银行外已大部分撤出农村市场,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基本不愿涉足农村,农村信用社资金运用“非农化”趋势明显,投向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项目的资金明显增加;另外,中小企业及农业个人信贷限制多,担保中介机制尚不健全,进一步加剧了农民融资的困难。
(四)政府的市场引导和制度建设职能滞后的制约
首先,在耕作方式上,现有的农村耕作方式都是基于家庭联产承包制责任制展开的。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耕作方式使得作业范围受到局限,无法带来规模经济效应,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经营效率的提高。其次,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由于缺乏政府的引导和合理的规划,农户的生产预期是由现期市场需求或销售价格高低的诱导作出的,现期生产决策所依据的市场需求或价格是由前一期的生产规模所决定的,这种信息的非对称性使得初级产品市场的生产经常产生波动,出现低价竞卖或高价竞买的现象。最后,在农业产业链的协作上,各节点组织从自身利益出发作出市场决策,上下游组织缺乏供应链的写作思想。如何激励和约束产业链节点组织行为以实现共赢,需要政府或者公共部门进行制度设计和制度供给以加强产业链协作,解决协作的问题,以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三、基于产业链延伸的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型
图2 基于产业链延伸的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型
基于产业链延伸的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的发展指的是通过对传统的农业产业链进行纵向(向前可以延伸到为农户提供种源、化肥和农业机械设备的供给,向后可以延伸到初次加工和深加工,以及销售服务部门)和横向方面(如播种和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科技、信息、金融等服务供给;全自控、现代化的育苗、育种车间及大小样式各异的塑料大棚、销售业、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延伸[7],有效的带动农产品深加工或精加工企业、农用物资加工、设施农业及技术研发等关联产业的形成和集聚,实现产品生产和培育技术的升级、产品附加价值的提升、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最终促进农业型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产业链延伸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型如上图2所示。
因此,基于产业链延伸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在传统农业产业链的基础上,在纵向层面向前、向后的延伸,以及在横向层面向外围产业的拓展,也可以说是以第一产业为核心向第二、三产业的延伸和拓展。
四、依托产业链延伸促进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按照产业链延伸促进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型来看,主要通过在纵向上向前延伸和向后延伸,使产业发展的各环节有机地联结在一起,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产业发展形态,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在横向上向外围产业拓展,通过产业链关联作用,把不同的产业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更为广泛的产业发展空间。并且,在产业链纵向和横向延伸中,要注重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构建起以优势特色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
(一)进行农业产业链的纵向延伸
1.发挥资源优势,延伸和培育特色产业链
农业驱动型县域经济发展主要不是基于农产品的数量扩张,而是重在市场性农业的发育和建设。其主要特点是农业及其延伸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表现有三:一是面向市场,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新农产品;二是农副产品进入市场前已在县域内初步加工或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农村市场主体和市场制度。制度创新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和农业生产科技含量的提高,激励了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营销和品牌战略的自觉实施,使农业由弱势低效产业转变为强势高效产业。因此,政府要选择本地区最具优势的产业,加大引导和投入力度,聚合各种要素,进行重点培育,尽快把企业群体做大,把产业链做长。如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围绕蔬菜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突出完善了良种繁育、生产种植、加工配送、生物工程、技术推广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基本形成了集蔬菜生产资料供应、菜果配送营销、蔬菜加工出口、农技推广培训、科技项目研发五大体系于一身的大型蔬菜产业化集团,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8]。
2.转变作业方式,实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转变作业方式的关键是要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培育农村土地要素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在大范围流动。科学选择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如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建立农业利益组织联合体等方式,都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经营效率的提高。为此,首先要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其次,注重科技创新,实现农业产业方式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方向转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再次,注重培育优势产业和产业基地的建设,发挥出产业的规模效应;最后,探索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体系中的利益机制,积极推进契约型合作模式向资产联合型模式转化。
3.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
传统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后直接销售,经济效益低下,农产品竞争力也非常弱。而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价值得到提升,农民可以获取更多的效益。进行农产品深加工,首先要扶持、发展和壮大产业链中的一些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指基础雄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企业或集团,它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度加工、提供服务等综合功能。它们基础设施完备、资金雄厚、技术研发能力强,在推进农产品深加工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次,转化和推广农产品深加工的技术,打破产业链延伸的技术瓶颈。例如,鹤壁浚县食全食美食品有限公司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从鸭血中提取SOD岐化酶,可年产鸭血生物制药(SOD岐化酶)10t,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9]。
(二)进行农业产业链的横向延伸
1.加强和完善辅助服务行业的建设
(1)积极进行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科技研发和科技推广对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①农技研发要根据市场要求和区域特点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增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突破,而一项技术在实践中被采纳、推广,必须很好地解决与市场的接口问题,往往实验室内可行的技术在现实中可能会因为成本过高或效益过低而不受欢迎,在一个区域可行技术在另一个区域就不见得适用。因此,必须根据区域特点推动成本有效、现实可行的科技技术的研发和创新。②创办农业培训班,推动农业科技推广,提升农民科技水平。为此要加快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农技推广组织形式,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引导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形式,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③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技研发和创新不仅仅是农民或企业的责任,要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即以企业为主体,结合相关的高等院校、农技科研院所合建研发机构,不断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④在普及现有农业技术的同时,要围绕基地建设和农产品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园区,积极引进、示范农业高新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2)不断推广和普及信息服务。面向农业产业链的信息服务,将有助于实现农产品生产和交易的信息化和网络化,降低农户的种植和市场风险,提升效益。第一,在农产品生产前期,帮助农户和企业进行网上采集信息,网下发展“订单”。通过上网,用户可以采集到各种农副产品的供需信息以及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通过筛选、分析、甄别,为农户提供包括种子种苗、种养技术、市场价格、供求情况等各方面的实用信息,指导农户进行种养结构调整。网上还可以联系到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经销商的农业生产订单,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进一步降低分散生产的千万家农户抵御市场的风险。第二,在农产品生产中期,各级涉农服务部门把通过平台采集到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病虫害防治、市场行情、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保鲜、储运、包装技术指导等分类进行编辑,通过网络、电子邮箱或印发宣传资料,及时送进千家万户的农民手中,为农户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第三,在农产品生产后期,进行农产品网上营销。网络营销的实现,确保了农产品销路畅通,供销协调,交易成本降低。通过把各种农副产品的供求信息在平台上进行,主动向市外、省外甚至国外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经销商发送电子邮件,直接“上门”推销各种农副产品,把分散生产的农副产品集中销售,形成规模效益,使农户获取更多利益。
(3)完善融资途径。积极发展农村金融组织,逐步培育功能健全的农村资金市场,为产业链延伸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
(4)完善产业链基础配套设施。硬件基础设施和集群公共服务机构、集群机构等共同构成产业链发展的基础结构。硬件基础设施包括全部为产业链提供硬件支持的要素,如道路、水电、通信网络等设施。另外,还要协助建立产品销售市场、展示市场,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促进市场的繁荣,引导外部协作机构进入产业链内部,尤其是产业发展所需的配套企业和机构。
2.转变竞争中的竞底观念,发展多途径的关联产业
(1)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产业
利用农作物在生长过程、收获中的可观赏性,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生态观光旅游业。首先需要对先天性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应拓展旅游产业链,促进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再次,应适时拓展旅游功能,将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和文化旅游等相结合,满足游客的多样性需求,增强旅游吸引力;最后,应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如改善景区交通、治安、卫生条件等,为游客创造愉悦的旅游氛围,树立旅游产业品牌,尽力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率。
(2)建立产前产中农用设施和物资供应市场
农业产业链在横向和纵向上延伸后,播种和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全自控、现代化的育苗、育种车间及大小样式各异的塑料大棚,可有效的带动农用物资加工、设施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随着农业特色产业链的形成,一乡一类、一村一品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必将代替“小而全”式的小农经营模式,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更加需要农业机械和物资,因此,建立有序、公平交易、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农资市场,是保障农业产业链有效延伸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三)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发挥政府的职能是推进农业产业链有效延伸的条件之一。政府应扮演引导者、调控者和服务者的角色,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做好政府引导。结合实际需求,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农业产业链延伸规划并具体实施,制定并落实有关政策、法规,为农业产业链延伸提供政策指导和法律依据。第二,做好政府协调。通过协调农业产业在地区之间的产业布局,合理调节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协调农业产业单位内部各方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合理调节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第三,做好政府服务。健全信息网络提供信息服务,健全技术咨询和推广机构提供技术服务,通过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政策性的贷款服务。此外,还要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市场体系和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的服务,为农业产业链延伸后的优化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黄小晶.区域产业政策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92-93.
[2]王传民.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4-15.
[3]贺轩,员智凯.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及其价值指标[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2):83-86.
[4]赵绪福.产业链视角下中国农业纺织原料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40-42.
[5]张铁男,罗晓梅.产业链分析及其战略环节的确定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6):77-78.
[6]杨宝祝,吴建伟.面向农业产业链的信息服务业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09(5):7-9.
[7]张满园,张学鹏.基于博弈视角的农业产业链延伸主体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97-399.
[关键词]电子商务;红橙;农业;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091-02
1廉江红橙的产业现状
廉江市位于湛江雷州半岛的北缘,在廉江西南部一带,肥沃土壤和充足的阳光是天然的红橙种植基地。当地政府规划青平、高桥、雅塘、石颈、长山、塘蓬、石岭7个镇作为发展红橙重点镇。历经五十多年的生产经验积累,廉江红橙已经具有极高的国际品牌。然而随着知名度的提升,潜伏着很多隐患。首先,本地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假冒廉江红橙的其他柑橙;其次,红江橙遭遇大面积黄龙病,导致大量橙树枯死;再次,外贸市场又面临来自加州新奇士橙的竞争。
综上种种,廉江红橙的品牌优势不断下滑,产品出现滞销现象,廉江红橙产业未来出路令人担忧。随着信息产业的崛起,通过电子商务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市场拓展,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走电子商务化道路,将是廉江红橙产业的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2 电子商务对廉江红橙产业的影响
廉江红橙产业,过去由于信息不畅造成某一年份大批量种植红橙,丰收时红橙大量积压,同类产品恶性竞争反而卖价过低,遭受严重损失,同时影响下一年的种植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廉江红橙产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了本文要研究的内容。
2.1 电子商务指引农业生产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廉江红橙产业依托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及农民对农产品的市场行情判断,若盲目种植容易导致供需不平衡。由于果农本身素质及能力有限,所收集到的信息的质和量方面均存在不足,果农习惯于根据直觉或习惯进行种植,其结果就是农产品生产失衡,近几年当地果农卖果难的现象就充分说明这种种植方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各参与方进行各种商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l]。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果农可以即时获取第一手的信息[2],并利用这些信息指导种植、利用网络推销农产品,避免供求不平衡。电子商务拉近了供需双方的距离,以其特有的准确性和便捷性的特点提升廉江当地果农种植红橙的积极性,提高果农收入,有效调节了供求不平衡现象,对稳定农村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2 电子商务加快了农产品流通速度
首先,物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产品的运输问题。廉江红橙所在的生产地区偏远,对保鲜要求高,依赖于物流业的快速运送,流通速度越快,对农产品而言越好。其次,电子商务的发展,方便果农更快、更准确的寻找市场。在电子商务交易的环境下,红橙的交易各参与方可以降低中间商的交易成本,有效调节了供需不平衡状态,提升果农的利润,提高其种植的积极性。廉江市当地政府已经建立了针对廉江红橙产品信息网,为果农提供了准确及时的生产和销售信息、拓宽了红橙产品经销的市场空间,廉江红橙产业正走在信息化的道路上。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3],它的出现对于廉江红橙产业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有较大的影响。电子商务这一个平台,对提升了廉江红橙产品的竞争优势,由第一产业向以信息化指导的第三产业的转型及升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电子商务对廉江红橙的产业升级影响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不少果农纷纷上网,利用网络信息指导生产、销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卖果难的问题。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比较长,生产者承担着巨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果农若能通过各种信息渠道预测、规避风险,就能有效增加收入,避免供求不平衡。
随着廉江市当地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化和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也比较深刻影响到当地果农,对当地的产业升级带来深远的影响[4]。廉江红橙产业升级面临挑战及机遇。由于长期以来产业结构不合理,廉江红橙产业以第一产业为主,具有深加工、高附加值特点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电子商务信息产业的发展,大幅提升廉江红橙产业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的比重,并改善第三产业生产落后及布局不均的局面,可以大幅提升其产业升级力度。
电子商务对廉江红橙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组织体系、农业生产过程以及农产品流通领域上。
(1)廉江红橙产业组织整体化。为了应对全球农业竞争,廉江红橙产业生产迫切需要改变当前零散的农业生产模式,打造具有区域性的产业巨头。这种农业产业巨头,代表当地果农利益,果农可以参与公司利润分红,提高其种植积极性。
(2)廉江红橙产业生产信息化。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5],促进农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其次,在农业项目选择方面,通过电子商务信息的及时化、准确化以及全面化拓展销售市场,以降低市场波动导致的损失。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廉江红橙网上交易进一步变为现实,一方面要利用网络向全球本地优质农产品资源信息;另一方面,开设网上廉江红橙网上超市,逐步实现网上交易;最主要的是通过网络供求信息,廉江红橙产业服务,让当地果农学会利用信息指导生产和规避风险。
4 结论和建议
电子商务对廉江红橙的产业升级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使得当地的红橙产业实现组织整体化、农业生产信息化、产品销售网络化,能更快更好地利用信息来规避风险,避免供求不平衡的现象。
4.1 廉江红橙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的不足
(1)网站建设水平不高。由于廉江市地处粤西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网络营销市场尚未成熟:对于廉江地区的果农而言,普遍存在网站建设水平不高、运营机制与网络营销难以整合等问题。
(2)电子商务应用普及深化程度不足。廉江当地红橙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还面临一些现实困难。首先,在传统渠道与网络渠道的融合方面存在问题;其次,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足;最后,缺乏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吸引、留用与培养的条件与机制。
4.2 相应的政策建议
(1)加大信息建设投入。电子商务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化条件下发展的产物。当地政府及企业必须加大网络硬件、软件的投入建设。
(2)普及电子商务的应用。首先,加强当对电子商务在传统与网络渠道的融合;其次,完善当地电子商务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再次,提供良好条件吸引留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总而言之,加快廉江红橙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方面,廉江红橙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政府要完善网络基础设施,积极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加强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及时为农民提供有效信息。
参考文献:
[l]戴建中.电子商务概论(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规划教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中国互联网研究与发展中心.C11中国电子商务指数报告[EB/OL].http://.cn/2012.
[3]张国栋.电子商务发展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
[4]于春晖.产业经济学教程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杨路明,李倩.电子商务对传统企业的转型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3(7):21-22.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水军;产业链;四维对接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155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204-02
随着Web 2.0的发展与普及,海量网络用户通过微博、论坛、电商网站等媒介内容,使网络承载了大量信息。在巨大商机诱惑下,虚假意见和垃圾信息也被广泛制造和传播,该类危害的源头俗称网络水军。目前,网络水军一般指因商业利益驱动,受雇于网络推广公司或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或制造舆论的网络人员。
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商业模式,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并逐步覆盖传统零售业务,凭借网购这一新颖的消费模式,成功吸引广大消费者的眼球。网络水军在巨额利益的驱使下也将目光投向电子商务领域。近几年,京东、淘宝等国内主要电子商务平台都采取相应举措,限制水军错误行为。在电商平台中,所有这些进行虚假交易,发表虚假评论的垃圾信息制造者统称为电商水军。
传统电商水军规模较小,雇佣方式简单,主要针对目标商品发表具有重复性、煽动性或者无关评论。随着行业发展与用户辨别力的增强,传统电商水军的影响力大幅减弱。而新型电商水军则凭借丰富的欺骗策略,朝规模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行为模式上越发趋同于正常用户,区分度下降,逐步形成一整条非常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的概念,一般指在一种最终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所包含的各个环节构成的一个完整链条。将产业链的概念引入到电商水军研究中,有助于更加清晰地掌握电商水军运作方式,揭示电商水军背后所隐藏的利益纠葛。目前,电商水军组织形成了由上游需求层,中游中介层,以及下游服务提供层组成的一条产业链(见图1)。
1 电商水军产业链构成分析
1.1 产业链上游
电商商家处于产业链上游,在整个产业链运作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商家的需求带动了电商水军的产生和发展。随着电商商家的增多,竞争压力激增,为占据竞争优势、获取高额利润,商家采取多种方法来推广店铺,如淘宝网直通车等。然而在高度信息化的电商平台上,店铺信誉度和商品的评论信息对用户最终购买选择的影响更直接。于是,电商商家开始雇佣网络水军,以不真实的信息粉饰自身业界商誉,提升口碑,甚至恶意诋毁同行业竞争者,误导客户选择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从而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
1.2 产业链中游
网络公关公司以及网络推广公司(以下简称网络公司)处于电商水军产业链的中游,起中介作用。目前这类公司主要业务是识别电商商家的推广需求,组织网络水军开展网络活动,是水军行为的决策者和具体指挥者。但电商平台推广有别于微博、论坛等炒作活动,目的并非是让网民接受并参与话题讨论,不需要精心设计炒作的各个环节来确保话题足够吸睛,其博弈双方是网络公司与目标客户群,实际目的在于以“刷销量”“刷好评”的方式提高店铺好评度。
随着目标客户对虚假评论识别能力增强,在双方博弈中,如何避免被目标客户识别其推广行为成为网络公司关注的焦点。因而在水军的结构上,网络公司所挑选的水军个体越发呈现出账号差异与地域差异:账号级别参差不齐、IP地址所覆盖地域范围越发宽广、监督难度陡增。在购物行为方面,网络公司会要求水军使用多样化的搜索、购买以及支付方式。在评论内容方面,网络公司也会设计符合目标商品的针对性评论,使交易看起来更加真实。
1.3 产业链下游
广大水军用户处于电商水军产业链的最底层,是网络活动的执行者。他们受雇于网络公司,根据网络公司的安排直接参与产品筛选、货款支付以及交易评论的整个过程,以最终的评论结果赚取佣金。
电商水军身处电商推广活动的第一线,有以下三大特征。
(1)危害性:电商水军不断制造网络垃圾,扰乱客户的消费选择,破坏电商行业的竞争风气,危害电商行业的长远发展。
(2)隐蔽性:水军行为越发趋同于正常用户,其欺骗策略也逐渐多样化,识别难度加大,隐蔽性骤增。
(3)驱动性:水军行为反映其背后经济体的目的和意图,其从事危害行为的驱动力也是经济体所给予的利益诱惑。
2 基于四维对接模型的电商水军产业链形成机制分析
2.1 产业链形成机制的“4+4+4”模型
“4+4+4”模型,即四维对接模型,由中南大学吴金明教授提出,他认为产业链是基于产业上游到下游各相关环节的由供需链、企业链、空间链和价值链这4个维度有机组合而形成的链条。
根据四维对接模型,产业链形成的内在规律即:从供需链内部的需求链和技术链的对接开始,引起产业链的载体――企业链对接并形成一定的空间布局。由于产业链内不同地区和形式的企业链价值实现方式不同,直接导致产业链在组织形式、空间布局及供需流动上的特色与差异,这些差异会促使2.2 基于四维对接模型分析电商水军产业链形成机制
初期,网络中存在许多熟悉网络环境并且了解电商平台运作方式的用户,电商商家出于在短时间内提高信誉度的目的,直接雇佣用户对目标产品实施虚假购买,供需链内部的需求链和技术链实现了对接,从而引起企业链的有效对接,市场中出现网络推广组织,但企业仍未形成规模,多集中在网络比较发达的地区,空间链以及价值链都不太完整,这是产业链的初级形态。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电商商家参与到与网络水军的合作当中,商家的竞争重心也由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竞争,转移到雇佣水军的规模和发表虚假评论的数量和质量上。电商商家业务需求越发丰富,网络公司结合所拓展业务逐步细化内部分工,水军个体的活动领域也有了主次之分。社会分工程度达到新的高度,企业链进一步发展,并实现了与供需链和空间链的相互对接,从而促进产业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电商平台技术的发展,电商水军也不断适应新环境,发展新手段。电商平台上的不真实信息指数化增多,电商商家对网络水军的依赖性更强,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越发紧密,利益往来更为频繁,市场更加活跃,电商水军产业链逐步成型。
3 决策建议
电商水军的出现,严重扰乱了电子商务环境。要从源头上防治电商水军的泛滥,营造氛围良好、无污染的电商平台,需要政府部门、电商商家和网络用户的共同努力。
网络用户应主动学习,增强辨别能力,在不为利益所惑以致误入水军团体的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协助进行水军识别。
电商商家应强化法制观念,合法经营,将经营重点放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上,自觉抵制与网络水军的合作,维护电商环境的清洁,监督举报带有水军性质的可疑评论者、可疑评论信息和幕后商家的违规行为等。
政府部门需要完善法制,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政策规范网民行为,强化监管,把好网络准入、信息过滤、事故问责等关卡,对网络水军施行正向引导,加强公众道德素质与社会责任感建设投入,强化道德约束等。
主要参考文献
[1]莫倩,杨珂.网络水军识别研究[J].软件学报,2014(7):1505-1526.
[2]杜燕,关萍萍.从传播学角度看网络水军的宣传策略及产业链条[J].现代视听,2012(6):41-46.
[3]刘青.典型产业链研究方法述评[J].科技和产业,2014(11):62-65.
关键词 全产业链 价值创造 可持续发展 爱伲集团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长足的发展,以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为核心主导的“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帮助农民进入市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提升农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频繁出现的食品质量不安全、农业技术创新不足、农产品价格不稳定等问题说明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还不完善,尤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它既是社会热点问题,也是政府部门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因此本文立足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以云南省“爱伲集团全产业链运作模式”为剖析对象,对全产业链运作模式的形成、治理及对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主要贡献进行探索与诠释。
2全产业链运行模式的内涵
本质上,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分为纵向一体化和紧密型多元化。其中,纵向一体化是全产业链运营模式的其中一个层次,指企业对一条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从上流源头到最终销售,产业链上的信息、服务、产品均由一个企业进行监控。而紧密型多元化主要指在一个企业中,有多个产业链,不同于纵向一体化,紧密型多元化是一个横向概念,即公司在横向上有多条产业链,且这些产业链的多个环节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使各产业链之间能够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即不同产业链之间在品牌,渠道,运输甚至财务等环节都可以实现横向一体化的整合。
3爱伲集团全产业链模式分析
3.1建立全产业链模式动因分析
3.1.1追求或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生产或加工农产品的最初原料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环境。但是工农业的发展造成了“水体一土壤一生物一大气”的农业立体污染,生态环境中的危害因子成为农产品主要的危害来源。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就应该遵循自然生态规律,让农业产业链与食物链、生物链密不可分。依据我国现有的农业产业组织现状,分散原子化的组织模式是不可能实现这样的控制目标。而全产业链的运行组织模式是可以实现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无污染。在实践中,一些敢于创新实践的企业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逻辑,逐步发展出具有行业和企业特色的全产业链控制模式。
3.1.2追求产业链网络的协同作用
追求产业链网络协同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协同。一是单一产业链内部上下游之间的纵向协同。即企业通过产权渗透或管理渗透集成产业链内的上下游各个环节资源,尤其注重整合种养源头资源,在源头建立生产种养基地。二是多链之间的协同效应,即企业在全产业链网络内共享有形或无形资源,利用潜在的范围经济获得经营多种产品和服务,降低总的经营成本。三是环向协同效应。在全产业链形成的纵向和横向交叉的网络内,各个交叉的节点通过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往往又会形成不同的“环”,不同产业链中不同环节之间可以实现环向协同效应。
3.2爱伲集团实现全产业链的途径
3.2.1“公司+农户”模式
爱伲集团将公司利益与上游原料提供者利益精密联系,以期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爱伲集团全力寻找理想的企业经营模式,在不懈的努力探索中,不断完善了“公司+农户+基地+科技”等多种合作方式。这一经营模式的关键在于取得以下几个方面:与政府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寻找合适的基地点、引进需要的先进技术。
3.2.2设立自主生产基地
爱伲集团目前分别在倮德和曼中田建立了咖啡种植基地,其中倮德咖啡种植基地达6000亩,其次曼中田咖啡种植基地达4000亩,爱伲集团咖啡种植基地共达总面积10000亩。爱伲集团为了提高咖啡种植产量和质量,在保留基地原物种的同时,不断增加基地的物种多样性,并通过设立自主基地的方法,对上流资源进行直接掌控,以达到解决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源头。
4爱伲集团产业链创造和实现的价值
4.1实现“从牧场到餐桌”、“从种子到杯子”全程质量控制
“爱伲集团”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突破常规“企业+农户”的组织模式,采用“公司+农场”和“政府牵头+企业运作+科技支撑+农户参与”的一体化组织模式,并建设高原生态牧场和咖啡种植示范基地,吸收原耕地上农民为农业产业工人,实行特色农业的规模化生产、经营,并也实现了“从牧场到餐桌”、“从种子到杯子”全程质量控制。
4.2企业农业技术的创新
自爱伲集团全产业链运营模式的实施之后,爱伲集团的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品种的开发,爱伲集团2009年从国外引进多个咖啡品种培养技术,包括卡杜维拉萨切、卡多埃瑞吉纳等三十多个咖啡品种,并在曼中田庄园进行实验性种植。二是聘请澳大利亚畜牧专家研制复合营养舔砖和复合营养舔剂,育肥场的牛粪经无害化处理后为公司咖啡产业提供有机肥料。三是加工技术的突破,从国外引进多条咖啡加工生产线,极大限度地提高了爱伲咖啡产量以及质量。
4.3提高爱伲集团经营业绩
爱伲集团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是集纵向一体化和紧密型多元化为一体的经营模式。从横向特性来看,爱伲集团旗下的餐饮业、旅游业和咖啡业内之间可以实现产业链内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从纵向特性来看爱伲集团从产业源头做起,整个咖啡产业链形成了选种制种、育苗、咖啡园地选择、咖啡加工生产线、咖啡包装、咖啡销售的垂直联结形式。这样的形式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提高农业产业投入产出比,扩大企业的增收空间,增加农业资本的报酬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传统出版;数字出版;产业链
一、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比较分析
所谓产业链是指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具有技术或经济关联性的一系列产业部门或企业。产业链是由社会分工引起的,在市场交易机制的作用下形成与变化,其目的在于实现和创造产业价值。出版产业链是从出版到发行以及分销等各个环节的所有参与企业基于图书出版价值实现与增值目的所形成的整体。
传统的出版产业链主要由出版社或出版集团、印刷厂、物流公司、销售商等组成。其中,出版社或出版集团作为图书产品的生产者,负责从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拿到书号、图书选题策划、组织作者编写图书以及对图书进行审稿校对等一系列工作,在整个产业链中居于核心地位。印刷企业主要负责将图书内容印刷成册,其中还涉及内容排版、录入以及图书外观设计等一系列活动。印刷成册的图书产品需通过物流公司进行仓储与运输。图书销售商则包括图书批发商和零售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少网上书店已经发展成为影响力巨大的图书零售商,如当当、卓越等。通过各类销售商,图书最终从出版社流向大众,成为大众的精神消费品,并最终实现其经济或文化价值。
目前,数字出版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尚未形成清晰和成熟的产业链。从世界范围来看,数字出版仍属于新鲜事物,其产业链形态也在不断地演化、发展。一些出版业发达的国家已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数字出版产业链。以美国数字出版业为例,根据谭学余的考察,其数字产业链主要包括内容提供商、数字图书销售平台商、终端阅读器生产商、图书数字化服务商、技术提供商以及通信运营商等六类企业。①内容提供商就是传统出版社或出版集团,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他们仍然是图书产品的提供者。数字图书销售平台商主要是各类图书产品的电子商务网站,如英格拉姆、亚马逊的Kindle电子书店,数字图书销售平台商通常也是图书数字化服务商。终端阅读器生产商主要为消费者提供电子书阅读工具。技术提供商主要为电子图书销售平台提供版权保护技术服务,以及为出版商和分销商提供数字证书认证服务等。通信运营商主要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目前,一些有实力的平台商及技术提供商(如亚马逊、谷歌)已经开始介入数字图书内容的创造、加工、整理以及销售等多个环节,同时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形成有效的全产业链的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其他国家如中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多效仿与复制美国的产业链模式。
我们可以从企业链、价值链、供需链以及空间链等四个维度对一个产业链进行分析。从企业链来看,传统出版产业链中的印刷企业、物流企业、各类实体图书销售商(实体书店)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图书数字化服务商、通信运营商、数字图书销售平台商、技术提供商以及终端阅读器生产商等。因此,除内容提供商以及部分销售商(网上书店)相同外,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企业主体几乎完全不同。
不过,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图书数字化服务商类似于传统出版产业链中的印刷企业,他们负责将出版商提供的图书内容制作成可供销售的电子图书,也是为图书内容提供物质载体。数字图书销售平台与传统出版中的图书批发和零售商类似,不过他们销售的是电子图书而不是传统的纸质图书。通信运营商则类似于传统出版产业链中的物流公司,只不过通信运营商实现的是电子图书的即时传递。
从价值链来看,传统出版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价值丰度曲线与‘微笑曲线’有着惊人的相似,即出版产业链上游的策划、出版环节以及下游控制着渠道的发行环节附加值高,属于出版产业链的高端,处于产业链中部的印刷环节附加值低,是出版产业链的低端”。②而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与图书内容密切相关的价值分成似乎也存在类似的“微笑曲线”,即出版和销售环节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而其他环节的附加值低。但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出版产业链中,销售环节与其他环节往往具有较大的重合性,即销售商往往也是图书数字化服务商、技术服务商或终端阅读器生产商。由此来看,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价值“微笑曲线”有被“拉直”的趋势。
从空间链来看,传统和数字出版产业链本质上差别不大。传统出版产业链中,出版商如果要将承载阅读内容的纸质图书销售给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读者,就离不开遍布全球的书店和物流服务。而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出版商如果想将电子图书销售给任何一位潜在读者,就离不开通信运营商提供的遍布全球的通信网络服务,并取决于是否有销售平台商在相应地区开通业务。
通过传统和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对比可知,无论是传统还是数字出版产业链,内容提供商永远都是产业链核心产品的供应者或产业链核心价值的创造者。从理论上来说,数字出版的迅速发展对传统出版产业链的冲击主要发生在非出版环节,如销售平台商对传统书店的冲击、通信运营商对传统物流企业的冲击、图书数字化服务商对传统印刷企业的冲击等。
其次,选择加入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出版商对仅停留在传统出版产业链中的出版商能够构成竞争优势,因为数字出版可以更便捷地将出版商提供的内容销售给读者。但这还取决于出版商能否对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链实施有效控制或有充分话语权,并获得丰厚的利润。如果出版商被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其他主体制约,反而会削弱自身的竞争力。
最后,在各出版领域中,目前数字出版产业链主要对传统的大众出版领域冲击较大,而对传统的教育出版产业链冲击有限,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是如此。由此可见,数字出版也有其局限性,至少暂时还能为传统教育出版产业链留下一片发展空间。
二、传统出版社如何融入数字出版产业链
尽管数字出版并非没有局限性,但目前来看它确实代表着出版业的未来,是大势所趋。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产业链的冲击也已充分显现出来。因此,如何顺利融入数字出版产业链,在数字出版产业中充分发挥核心和主导作用,是当前中国传统出版社或出版集团必须考虑的战略问题。
其一,做精做强自身的核心业务——做好选题策划、提供具有竞争力的阅读内容。无论是传统出版时代还是数字出版时代,阅读内容始终是出版的基础,谁能提供读者喜爱的阅读内容,谁就拥有了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传统出版社在面临数字化冲击时,首要的任务还是挖掘有价值的阅读内容,使自己无论是在传统还是数字出版产业链中,都是产业链核心产品的供应商,始终处于核心环节,立于不败之地。
其二,努力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传统出版社现在正面临着被诸如销售平台商等数字出版产业链主体控制的危机,可暂时抛开竞争心态,积极结盟抱团发展,共同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从而提升和维护在数字出版时代的产业地位和利益。例如,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立了数字传媒公司,并邀约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和北京、吉林、河北、安徽、广东、湖北、陕西的出版集团发起共建中国数字出版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战略合作模式对一些中小型传统出版社更有意义,因为它们各自的资金、人才和其他实力都相对薄弱,难以独立实现转型升级。
其三,实施纸质内容和数字内容的双向转化战略。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产业链形成了巨大冲击,但数字出版也为传统企业提供了机遇。一方面,传统出版社可以将自身优秀的纸质出版物数字化,实现二次销售,在更广泛地传播这些优秀阅读内容的同时获取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传统出版社也可密切关注互联网上优秀的数字内容,特别是经过读者检验的数字内容加以纸质化,从而强化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其四,加强版权保护,特别是数字版权保护工作。对图书内容版权的保护,是出版社对自己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利益的保护。目前不少出版社对数字版权的保护还不是很熟悉,甚至还存在数字版权保护意识薄弱的问题。传统出版社必须重视与加强数字版权的保护工作。
其五,加强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对传统出版社而言,数字出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重大机遇,应当有意识地通过培训或引进建立起一支能够应对或开展数字出版工作的人才队伍,为融入数字出版产业做好准备。
(陈岚岚,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图书策划室主任、编辑)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