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研究生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世纪后期,世界科学技术在分化的同时也不断综合化,各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一系列新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据统计,在近万个独立学科中,一半左右属于交叉学科。目前比较成熟的学科大约有5550门,其中交叉学科总数约2600门,占全部学科总数的46.8%之多,其发展表现出良好势头和巨大潜力[1]。当今,很多热门话题都涉及交叉学科研究,如脑科学涉及物理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技术等,纳米技术涉及材料学、化学、药理学等;许多重大的科研成就也都是跨学科合作的成果,如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明实质上就是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是交叉学科能产生丰富成果的有力证明[2]。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不断提出单一学科的知识所不能解决的复杂课题,学科之间相互融合与渗透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对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适应时展需要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造就科教兴国战略需要的跨世纪复合型高级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3]。近年来,作为与人类健康状况监测、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的新兴交叉学科—生物医学光子学得到了飞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生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本文将剖析生物医学光子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而探索适用于该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1生物医学光子学的学科特点
生物医学光子学是作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辅助手段而发展起来的,它以生物或医学样品为研究对象,以医学、生物学和光学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充分融合为基础,通过工程技术手段为生物医学研究或临床应用提供检测或监控仪器和方法,所以生物医学光子学的发展和成功应用除了对生物或医学学科本身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外,对工程学、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等学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客观上推动和促进了这些学科的交叉和技术的融合[4]。生物医学光子学可分为生物光子学和医学光子学两个部分,分属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但二者的研究内容并无严格界限。也可以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将生物医学光子学划分为光子诊断医学技术和光子治疗医学技术两个领域[5]。由于生物医学光子学的学科跨度大,不能明确界定在某一单一学科领域内,所以并无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而是根据导师隶属单位情况和科研项目需要,在光学工程、电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临床医学等一级学科下设置该研究方向,招收并培养研究生。
2当前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生培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生物医学光子学的研究需要生物医学和工程技术两方面多学科知识的交融,需要生物学、医学、药理学、病理学、脑科学、光学、电子学、图形图像学、信号处理等多学科专家学者的参与,因而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色。这种特点促使我们在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时需要特殊的学术环境,需要观念上的转变和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和先进的培养模式来保证。目前,生物医学光子学方向的研究生培养还面临以下问题。
2.1缺乏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授,知识培养体系亟需完善
生物医学光子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更新都很快,不断有新的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出现,国家和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具有更强创新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的研究生,可以在某一行业领域担当领头人。但当前的研究生培养,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授不足,教材内容严重滞后,缺乏让学生开拓视野、跟随学科领域发展前沿的综合交叉性课程。
2.2研究生培养环节缺乏规范性
从事生物医学光子学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其本身的专业背景多属于传统的单一学科范围,攻读的研究生学位也多属于此范围等。由于生物医学光子学这门交叉学科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广博,而导师的科研课题又非常具体,使这种以导师科研课题作为研究生培养载体的方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无法兼顾研究生的专业背景、科研兴趣和科研课题几方面的因素,常常是为了完成课题而进行相应的学习,未能在研究生对知识的综合—消化—应用方面下足功夫,在研究生的科研培训和能力培养环节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2.3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受限于导师的研究课题
当前生物医学光子学的研究生培养大多依托于导师现有科研项目,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以完成特定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课题为目标的研究生培养,对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过程等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无法让学生既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又具备综合多学科知识的素质和能力;有的导师的研究课题仅是借用了其它学科的名词和概念,而未真正开展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内容,结果是研究生的理解、认识混乱,甚至出现概念错误等现象;还有研究课题仅仅是生物医学和光学内容的简单叠加,缺乏真正的融合和借鉴,研究生在课题研究中无法深入下去。以上种种,不但不能产生创新成果,反而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阻碍了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提高。
2.4现行的教学管理体制难以满足学科交叉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世界各国对交叉学科研究极为重视。英、美等发达国家都相继成立了生物医学相关的交叉研究中心,便于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科研人员相互交流和沟通,为前沿学科建设开辟道路。反观国内,只有少数几所重点大学或中科院的研究所设立了专门从事生物医学相关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院或研究中心,如,北京大学的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建立的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而大部分学校院、系划分都是长时间不变的。从事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方向的教师要有确定的学科“归属”才具有所在学科的资源(包括经费和科研设施等)使用权,而研究生也是通过某一特定学科的入学考试内容,遵循其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进行学习和科研培训[6]。严格的学科界限使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方向的导师无法合理整合校内资源为交叉学科研究服务,是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直接障碍。
3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建议
完善培养和管理工作是生物医学光子学方向研究生培养顺利进行的保证,我们需要在人才输入(招生)—人才培养—人才输出(学位授予)这三个方面都留有足够的空间,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并完善配套的管理运行机制。
3.1采取灵活的招生政策,鼓励跨学科招生
招生机制是人才培养机制三步曲中的第一步,高质量的生源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第一关。我们的目标是选择合适的人,创造适合的环境,让通过适当的机制选拔进来的人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成为优秀的交叉学科人才[7]。因此,为发展生物医学光子学交叉学科研究,调动导师在交叉学科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热情和兴趣,学校对交叉学科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应采取特殊的政策:首先,对交叉学科的招生名额分配有倾斜政策,以支持交叉学科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第二,鼓励跨学科招生和报考,例如,光学工程专业生物医学光子学方向招生,即可以招生简章中列出欢迎生物、医学相关学科研究生报考,并增加相应的入学考试可选科目;第三,学校保留部分名额优先录取优秀的跨学科学生或接收跨学科推免生等。#p#分页标题#e#
3.2规范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环节
(1)设立跨学科联合指导教师小组。目前的研究生培养主要采取导师责任制,是一对一的责任关系。但对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生而言,应结合科研需要、本单位研究特色以及研究生的专业背景,合理配置跨学科联合指导老师小组,整合本校内的优势力量,实行多对一或多对多的师生关系,如,以生物显微成像为特色的单位,应配备细胞生物学、光学工程和图像处理技术方面的导师队伍,以光学医疗仪器为特色的单位,应配备光学、测控技术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导师组。来自相关学科的高水平教师共同培养交叉学科的人才,对研究生相关学科知识结构的建构和高水平研究课题的选定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研究生也可以在导师组的指导下以补修和自学等方式学习欠缺的跨学科知识。
(2)严把培养环节质量关。导师指导小组要对研究生从入学、选课、选题、科研实践、、毕业答辩各个培养环节全面负责,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首先,入学之初,指导小组即对每个研究生的学科背景和能力进行评估,针对学生的背景和兴趣初步确定科研方向,并制订课程学习计划,为学生完成生物医学光子学交叉学科研究课题储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同时鼓励学生选修具有“新兴、前沿和交叉”特点的课程;其次,安排跨学科的学生补修部分相关学科的本科生课程,以补充知识上的欠缺;第三,指导小组要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实践的平台,在未正式进入课题之前,指导学生参与短期(2~3个月)科研轮训,使学生对本学科方向正在进行的科研内容有所了解,进而因势利导明确研究课题;第四,导师指导组应随时跟进研究生的科研进度,在研究生论文选题和中期检查时对所开展科研工作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调整,保证培养过程的顺利进行。
(3)构建科研大平台,引导研究生学术成长。良好的科研环境是个人学术成长的关键因素。构建生物医学光子学科研大平台,吸引更多相关学科优秀的科研人员加入到导师队伍中来,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不同学科学术思想的熏陶,不同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多学科导师在科学研究方面的通力合作和团队精神也会对研究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其学术成长;此外,导师要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保护研究生跨学科研究的科研热情,重视研究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只要使用正确、合理的引导方式,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可以碰撞出很多新的思想火花,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4)多途径培养创新人才,完善知识体系。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人才培养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适应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学校应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和鼓励研究生从事学术交流,如吸引学生参加国际会议、科技竞赛、制作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尤其是适应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此外,针对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在专业培养目标指导下,从师资队伍、课程内容、实验教学资源全方位的整合。鼓励老师多开设前沿性课程,邀请本领域国外专家为研究生开设讲座类课程;通过汲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结合科研和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生物医学光子学交叉学科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重视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前沿性及与本单位研究特色的相关性,重视学生集成—融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3.3正确把握学位内涵,严格学位授予工作
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是表明个人学术水平的资格证书,是在某一学科、专业上达到一定标准的凭证。具体到生物医学光子学方向,完成研究生教学环节,达到生物医学光子学方向研究生学位授予要求的研究生,是表明该研究生在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标志,应具备以下特点: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前沿问题,能够在相应的学术背景之中提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能够论证该课题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明确自己研究问题的难度和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所在,能够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可行的研究方案和周密的实施计划;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完成实验,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将结果整理成规范的学术论文。因此,研究生培养单位、尤其是研究生导师组,除在入学之初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外,更应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的检查与监督,严格课程教学、论文选题、答辩等方面的工作,严审研究生毕业资格,扭转学生重结果轻过程的心态,真正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具有革新和创造力的生物医学光子学人才。
关键词: 医学 研究生 思想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173-02
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当今年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层次和高素质人才, 他们的思想素质与道德品质修养, 直接关系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多年以来, 我国医学高校在进行研究生思想和素质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辉煌成绩, 为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级医学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我国医学教育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2000年以来,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和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以及研究生队伍的年轻化,这就促使研究生素质教育和管理模式发生适应性的改变。在我国医学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等还未达到完善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医学研究生的素质培养仍然是医学教育与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1 现代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近几年来,随着医学分科的日益精细化和科学化,有更大一批的医学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进入临床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总体素质,对医疗水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医学研究生教育在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医学研究生教育已经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的、层次与结构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学位制教育体系。现代医学研究生培养层次分为博士、硕士两个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存在三种研究生学位培养形式:1. 医学科学硕士、博士,其培养目标侧重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兼顾临床能力培训;2. 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博士,其培养目标侧重于临床能力培养,同时兼顾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的训练;3. 医学七年制硕士,参照临床医学硕士的培养模式。这三种形式在招生对象、培养方式、论文要求、授予学位标准方面也存在差别,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根据社会对临床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学位类型,它是以二级学科为培养基础,对研究生临床能力、思维能力和技能水平的培养,经过临床培养实践证明,是一种比较适合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模式。但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还是一种比较年轻的学位制度,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在培养计划、培养方法上不断探索和改革,找到适合其发展的培养措施及建立评估监督机制。由于学位培养方式的不同,招生的对象的不同,学生素质教育和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也必然要采用更为灵活、多样和实用的模式。
2 当今医学研究生的思想素质现状
随着医学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在近两年入学的统招硕士研究生中,60%以上属于应届毕业生,他们年轻、聪明、活泼、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同时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经历失败、坎坷的经验和能力有限,遇见学习、研究中的困难,往往缺乏主动处理、解决的思想准备和能力,也易于感情用事,而忽略了是非的辨别。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阶段以及各种网络文化的冲击下,部分学生中出现了价值观念务实化,心理需求物质化,理想信仰多元化,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等现象。少数学生对思想政治建设还存在一些消极心态:(1)浮躁心理,由于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体制, 学生在择业和工作上都有巨大的竞争压力,竞争意识容易促使他们产生急功近利、甚至是寻求短期效益的思想。(2)迷茫心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在社会观念转变时期,也会产生一些社会规则的暂时失衡现象,出现某些社会价值导向的扭曲,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向学术界的侵袭和干扰,给研究生教育带来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使得一些研究生产生茫然和困惑思想,失去学习的动力和目标。(3)个人意识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研究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价值观也跟随着发生了巨大变化。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这些消极因素无疑对我们提倡的实事求是,团结友爱,先人后己,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良好社会职业道德产生冲击,使部分医学研究生缺少救死扶伤的精神,对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优秀医学科技人才也是一个重要阻碍。
3 进一步强化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3.1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体系和教育机制建设,同时加强导师在学生中的指引作用。
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机制可以采用“分段式”教育,即一年级以入学教育、专业素养和“两课”理论教育为重点,二、三年级以中期考核、毕业、就业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教育机制。这样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及时解决不同研究生在不同阶段的思想困惑。
“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是国外著名教育学家的名言。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精神境界、品格情操、治学态度等都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利用导师的楷模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一个极好尝试。古语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因此我们尝试选择思想品德高尚,专业技术好的教师作为辅导员充实到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队伍中,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给予学生更多人文关怀,通过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去影响学生,引发学生的共鸣,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专业人才。
3.2 将思想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就业的前瞻性
医学研究生的学科分的很细,不同的专业面临着不同的就业情况和压力。对于像基础医学等在招生和就业上处于冷门状态的各专业学生,要想方设法加强专业思想教育,通过开展学术论坛、社会实践、技术咨询等活动,引导研究生树立牢固的专业目标。职业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职业规划教育不只是帮助学生去迎接一个工作、几次面试,或一条特定的职业道路,而是为他们提供21世纪可持续生涯所需的认知能力。思想教育必须将与研究生最迫切解决的就业问题相连,与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才能实现既缓解研究生就业困惑,又贯彻落实思想教育的目的,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3.3 启动学生的自我思想建设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教育的任务和教育的内容应有机结合,同时,教育的内容也不应是空洞的。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最有效途径,作为医学研究生的基本技能训练诊断和治疗的对象都是患者,因此,医学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生党、团组织建立各种学生团体,组织各种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完善学生自我思想建设的能力。如在研究生培养期间,我们先后成立研究生党总支、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发挥党员及学生会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及知识大赛,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减轻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并且和导师共同组织多种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人生观、价值观专题讲座,向新时期涌现出的白求恩式好医生通化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乔淑萍等同志学习的活动,前往国家级贫困县靖宇县调查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开展情况,赴基层参加义务诊治、健康知识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赛。组织新入科研究生参加入科前集中培训,从医德医风、专业素质、科研能力等多个方面对研究生进行培训。通过这些学习和活动使他们明确了医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加深对基层医疗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医学事业接班人。
思想教育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生教育的难点之一。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思考,才能符合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医学分科的日益精细化和科学化,进一步加强医学研究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汪丽,谷树严,钱凤华,刘强,王立群,刘娅,李鸿雁.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与质量管理[C]. 吉林大学教务处.创新改革与实践(第二集)[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 版,p222-224.
[关键词]研究生;高等医学教育;导师;建议
0引言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一支高素质、强结构的导师队伍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尤其是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在研究生整个学习生涯中导师对学生学习和研究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1]。我院作为医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承担着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任,同样导师也面临大量的临床医疗工作和教书育人的双重矛盾。如何优化、强化医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我院乃至很多医学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的课题。本文以我院为例探讨加强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方法和机制。
1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工作存在的不足
1.1学科分布不均衡
学科分布是衡量导师队伍建设均衡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机构学科发展状况和学术水平的重要尺度。统计显示,我院61%的导师分布在31%的优势学科里,仅导师数量最多的一个科室就占导师库总量的11.5%,是数量最少科室导师数的15倍。招生情况分布是导师分布情况的另一有力佐证,从统计情况看,上述31%的优势学科招收了研究生总量的55.5%,尚有27.8%的导师3年内没有招收学生,各类数据提示导师队伍的分布及研究生招生的分布不均衡,将对各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进一步影响。
1.2学术水平不均衡
科研课题、经费与成果是反映导师学术水平的基本条件,也是反映导师队伍科研创新能力和研究生可接受教育层次的关键因素,我院导师学术水平层次整体较高,但深入挖掘数据可见水平差距较大。统计显示,我院导师人均在研省部级以上课题1.15项,人均科研基金41.1万元,影响力较大的导师同时拥有20余项各类课题,仅省部级以上课题就有多项,科研经费百万元以上的占14.4%,科研经费低于20万元的占16.0%,有12.8%的导师没有任何在研课题。年人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8.7篇、编撰专著1.39部、3年间人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0.83项,最多的导师为105篇,编撰专著最多的导师为11部,相比“三无”导师差距甚大。上述数据显示导师学术水平不均衡的状况确实存在。
1.3导师数量相对较多
按照惯例,各教育机构每年(定期)组织导师增列遴选工作,大多数情况下,遴选工作仅重视申请人基本条件的审定,原则上只要符合遴选标准的人员均可增列为各类导师,而导师淘汰机制相对缺乏或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致使入口大于出口,甚至只进不出,导师的数量逐年增多。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研究生招生量相对固定,逐年增多的导师量相对招生量而言增长速度略显突兀。目前,我院导师数量与硕博士研究生招生总量基本持平,且略多于招生量,影响力较大的导师可招收多名学员,约三分之一的导师多年招不到学生。不可否认的是还有一种现象存在,很多专家将导师身份视为一种水平或荣誉的象征,创造一切条件来遴选增列导师,并未清楚的认识到导师的责任和义务。
1.4“近亲繁殖”现象严重
所谓导师“近亲繁殖”就是本校学生留校任教,《自然》杂志曾报道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国家的学术产出率与“近亲繁殖率”呈负相关。学术界普遍认为“近亲繁殖”因人员接触的知识有限、研究方向单一,极大地限制了团队学术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董泽芳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近亲繁殖”现象在一些高校中仍比较严重[2],急需改变现状。顾海兵等人调查的987名导师中有604名是毕业后留校任教,占总量62%,研究指出中国高校“近亲繁殖”程度比海外高5倍[3]。但也有人认为“近亲繁殖”的学术团队凝聚力较强,利于促进高层次科研成果产出。
1.5导师教学能力不均衡
导师教学能力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机构发展动力与活力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尤其高等医学教育机构,在各类政策的影响下,很多导师忙于应对科研和临床任务,忽视了教学工作及教学能力的培养。对于个别教育机构而言,迫于近年来研究生扩招的压力,不得不聘用教学能力相对较差的导师来填补空缺。这种现象致使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导师教学能力不均衡,是人才培养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根源[4]。
1.6导师评价体系不完善
导师评估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标准来衡量、评价导师工作能力与效果的一项系统工程,在我国,导师质量评估体系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目前没有公认的、完善的评价标准和系统模型可供直接使用和参考。建立科学、合理的导师评价体系对于导师遴选、培训和淘汰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建设创新型、活力型导师队伍发挥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工作中,我们通过实践发现现行的导师评价体系和标准有很大的局限性,评价标准覆盖不完善、评估目标不明确、评价手段单一,且不可否认具有一定的形式主义,以至于引起被评价对象的厌烦。
2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2.1提高导师遴选增列准入门槛
根据国务院学委会有关规定,导师遴选增列工作是由各培养机构根据自身建设发展及教育需求通过自行设定遴选标准、自行审核的方式进行,因此各单位设定的遴选标准不一,有些单位导师遴选标准多年不变,没有真正落实导师遴选增列学术造诣较深、科研成果显著,对社会和国家有重要贡献,热衷教育事业,有较高的教学能力的基本原则,因此没有实现导师遴选的根本目标。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有必要提高导师遴选增列标准,严格准入门槛,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淘汰率,打破导师是一种高层次荣誉和待遇的固化认识,灌输责任意识,做到与时俱进,让具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的导师走上岗位,确保入选导师的“质量”与水平。遴选过程中必须制定严格的选聘标准,重点考察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及培养学生的经验和能力,这是选聘研究生导师的基础[5]。同时,在研究生导师的遴选过程中,不能实行一刀切,要根据各学科和专业的特点来决定遴选计划和遴选标准。
2.2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导师管理工作中,建立合理、完善的研究生评估制度,实行导师动态调整和弹性管理机制,切实落实导师“能进能出”的管理模式,确保导师队伍科学、合理。导师评估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奖惩和优胜劣汰,更是帮助导师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完善自己,增强研究生培养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要突出导师的主动参与性,使导师主动参与到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评估结果的反馈等工作中,使评价制度更加完善,评价工作更有服众力。导师评价尽量避免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导师,会导致导师评价指标被固化、程序化和测量化,进而束缚研究生导师的个性和创造性[6]。推行导师竞争上岗机制,把“导师”看成一个工作岗位根据每年的招生计划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对既符合基本条件,又符合量化指标的申请人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只有优胜者方能遴选上岗[7],成为名符其实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这样将审核导师资格和遴选导师上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保证了导师的质量,也为优秀的年轻导师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2.3加强导师培训强化责任意识
导师培训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易被误解成岗前培训。目前各高校都开展新任导师岗前培训,且培训内容大致相同,形式也较单一:聆听经验、学习规定、相互交流。长此以往,导师不仅对培训感到厌烦,还会成为一种负担。同时,如果片面理解导师培训,就会忽视对已有导师的培训,导致他们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把握学术前沿问题,以及科研和指导研究生中遇到的困难[8,9]。另外,导师培训缺乏针对性,大多数导师培训项目只是进行统一的培训,没有对不同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更没有针对导师评价中发现问题的培训,导致培训流于形式,成效甚微。建立系统、动态的导师培训机制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行多形式的培训制度,通过定期学术报告、出国访问、进修、留学等多种形式、多渠道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确保他们站在学术前沿,视野开阔,更好地指导研究生。开展培训的同时要评估培训,反馈培训的成效[10]。
2.4拓宽渠道避免生导师“近亲繁殖”
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改善高等学校教师学缘结构,逐步减少和消除“学术近亲繁殖”现象,鼓励高等学校大幅度减少或者不从本校毕业生中直接聘任新教师,并逐步形成规范制度。美国高校采用禁止本院毕业生留校任教和“非升即走”,从根源上杜绝和避免导师队伍“近亲繁殖”的做法对于我们而言,虽然难以实现,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11]。我们认为,根据当前实际,为更好地打破“近亲繁殖”给研究生培养工作造成的固化思维等现象,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进来”有两种办法,一是加强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建立导师互聘、联合培养机制,即通过建立教学联合体的途径,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二是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教育机构通过提供丰厚的待遇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为导师队伍和培养思维补充“动脉血液”。“走出去”顾名思义,就是加强导师学术交流,参照导师培训计划,选派骨干通过出国访问、进修、留学等形式外出学习,另外,必要时要敢于对各种业务和能力较差的“专家”下达“逐客令”。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导师的流动体制,确保导师来源的多样化,促进导师的合理流动[12]。
2.5注重青年导师培养优化布局
鉴于各大院校导师队伍学科布局及年龄分布不合理的现象,要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关键是年轻的优秀教师能否顺利成长、交接。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开辟绿色通道,选出一些“特例”,以便于优秀的年轻学者最大限度地加入到导师队伍中去,促进导师队伍年龄结构比例协调、配置优化。通过青年导师队伍建设机制,进一步完善导师队伍在不同学科间的比例分布,重点扩充原创性较强的基础学科教师队伍,保护和扶持弱势学科,注重学科交叉,培养跨学科学术带头人,壮大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导师的规模[13]。年轻的导师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导师高学历化,是导师队伍素质建设的基本保证。早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说道“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呼吁各国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14],这种方式既是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又是优化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必要途径,同时为导师队伍带来新生力量、思想和培养研究生的新方法。
3结语
医学是生命科学,要培养出拔尖型、外向型、实用型、创新型的高级医疗卫生人才,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做保障。很多院校通过现行的导师遴选增列标准,促进导师队伍逐渐壮大,一方面说明我国医药卫生行业人才辈出,符合现行导师遴选资格的人数逐渐增加,另一方面因为遴选增列的标准偏低,致使研究生人数和导师人数比例失调。导师队伍的合理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既要加强导师能力素质的建设,有一支学术造诣较深、事业心较强、安心任教的导师队伍,也要注意导师梯队建设,有一支素质和学风优良,知识结构合理,科研能力较强、学术潜力较大的年轻的学术梯队。加强导师梯队建设,加强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鼓励和扶持中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是当前导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我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建设发展,我们在研究生教育及导师建设管理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和探索创新,导师队伍建设工作也不断规范和完善,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存在一些不足,导师遴选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导师带教督导机制需要进一步落实,导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科研结构、能力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通过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导师队伍建设及研究生教育工作必将取得新的辉煌成绩。
【参考文献】
[1]胡云良,李昌崇,陈浩.导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浙江医学教育,2010,9(3):1-3.
[2]张继平,董泽芳,黄建雄.中外高校教师学缘结构的近亲繁殖强度比较[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6):93-99.
[3]闫建璋,余三.高校教师学术"近亲繁殖"分析及文化管理[J].高校教育管理,2015,9(3):120-124.
[4]杨继岚,沈丽达,蒋永新,等.高等医学院校中青年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及改善措施的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5):49-51.
[5]岳娟娟,刘卫东,王振维.军医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系统的典范模型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28-30.
[6]叶慧.构建高等医科院校研究生导师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6):668-670.
[7]王刚,但炜,熊伟茗.医学院校研究生导师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2):134-138.
[8]张立立,张伟.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对军医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9):1427-1428.
[9]高哲学,曹明平.关于构建医学青年教师培训体系的几点思考[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2,35(4):283-285,301.
[10]阮志华.肿瘤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引入整合医学理念的探讨[J].安徽医药,2016,20(4):813-814.
[11]李素琴,王淑娟,阎效鹏,等.美国高校避免研究生导师队伍“近亲繁殖”的做法及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6):61-64.
[12]路景涛,袁平凡,李培培,等.Seminar教学模式在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5,19(12):2020-2021
[13]吉峰,高哲学,王洪恩,等."复合导师制"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121-122.
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解决方案与其他专业研究生教育相比,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因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具有较强医疗能力和医生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医学实用人才,其教学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直接关系。所以,寻找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与我国的《执业医师法》有冲突
1995年5月,我国正式颁布并实施了《执业医师法》,该法律规定,具有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者,必须由执业医师进行指导,并在医疗机构、防疫机构、保健机构实习一年以后,才可以参加资格考试,获得医师资格后方可拥有临床处方权。在这种规定下,临床医学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专业研究生以后,就没有进行独立医学诊断、医学处方以及开具医学证明的权利,缺乏临床实践机会,会直接影响学生临床能力的提高,导致研究生的临床能力难以在医院进行培养。
2.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当前,高校医学教育属于教育部管辖,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则归卫生部主管,由于两个部门在政策上缺乏统一性,导致学校教育与医师培训之间存在互不认可的现象,研究生步入工作岗位后仍要参加医师培训,从而造成了培训资源的巨大浪费。
3.过分重视实践性,导致临床科研训练不足
临床医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要想具有较强的临床水平,就必须在临床医学实践上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一些高校为了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保证研究生毕业后具有较强的临床能力,于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进行压缩,缩短了教学时间和课程内容,导致一些课程的学时不足,难以满足研究生进行科研的需要。此外,一些学校降低了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要求,甚至取消了毕业论文,导致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只要掌握应用技能即可,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导致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相对较弱,长期以往,会使专业研究生教育沦为单纯的职业技能培训。
二、专业研究生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
1.对《执业医师法》进行修订
国家在《执业医师法》中规定,必须实习一年以后,才能参加职业考试就是本着对病人负责,对生命负责的态度,防止应届毕业生由于经验不足,造成误诊,给病人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但是这一规定,却阻碍了专业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有关部门应当权衡利弊,对《执业医师法》的有关内容进行重新修订,如专业研究生可以给予部分的临床处方权。
2.将专业研究生教育与医师培训进行并轨
当前,我国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以及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临床能力培训的重要性。虽然两者在报考条件、培养方式、培养要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是两者都希望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来提高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从而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医疗人才。所以,应当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结合点,将两者结合到一起。
2013年,教育部开始在全国64所开设临床医学硕士教育的学校进行教学改革,一些学校就开始进行了专业研究生教育与医师培训并轨的大胆尝试。比如,一些学校在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同时,并聘为本校的住院医师,使学生同时具有研究生和医师两种身份,从而实现研究生招录与医师培训招录的完美结合。一些学校将学位授予标准和医师准入标准结合到一起,即研究生在毕业时必须达到医师培训的标准。研究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学位证、毕业证以外,还将获得医师培训合格证与医师执业资格,达到“四证合一”。
3.实践性与学术性相结合
当今社会,临床医师不但要会看病,还要具有相应的研究能力。所以,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要以实际的医疗实践为基础,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与临床关系紧密的科研工作。此外,学校还要组织相应的学术报告,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应的科研方法,提高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此外,学校还应当做出要求,督促学生进行科研工作。
三、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层次医疗人才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人们对医疗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应当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医疗人才。所以,高校临床医学教育应当不断反思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促进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光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11(05):13-17.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语言不尽相同,声乐的表达方式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中国的语言单字一般为一音一义的形式,而西方国家的语言单字很多都是由多个音节组成。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当地语言的特点及文化因素,并结合情感表达的需要,找到语言和情感相互协调的规律,并抓住需要加重语气的地方,将有特别意义的字凸显出来,使得声乐语言能够和演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地表达情感。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语言艺术教学时应加强培养学生在发声时充分传达情感的能力,让学生在声乐表演中能够做到声情并茂,将情感通过声乐语言充分地传达给听众,感染听众,丰富声乐语言的音乐性,增强声乐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二、充分掌握声乐语言发声技巧
声乐语言的表达是语言的一种美化形式,需要进行科学的歌唱训练,通过圆润、清晰地声音将语义和情感传达给观众。并且声乐教学的基础要求是依字行腔,并且声乐语言艺术教学要求学生经过科学的训练做到字正腔圆。需要表演者将字清晰准确地唱出来,很好地诠释声乐语言艺术,促进声乐语言艺术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语言艺术教学时,应让学生掌握声乐技术,保证学生具备熟练的发音技巧,保证学生在进行声乐表演时能够做到字正腔圆,保证声乐语言艺术的教学质量。
三、将台词充分地表达出来
1.1构筑高水平学科平台
南方医科大学现有医学、理学等7大学科门类,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5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等一大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著名学者、专家,形成了一批人才济济、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和学科群,并以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建设与博士、硕士学位点建设两条线提高学科平台水平,以精品学科为龙头,探索多学科协同创新培养的路径,创建开放、创新、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筑起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学科平台和学位授权体系.
1.2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大力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师德水平、业务水平、创新能力和指导水平.为适应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南方医科大学实行导师分级分类制度,将导师分为两级五类,即学术学位博导、专业学位博导、学术学位硕导、专业学位硕导和兼职导师.分级分类制定导师遴选标准和条件,学术学位导师侧重科研项目级别、经费等条件,专业学位导师侧重专业技能和应用特色技术指导能力.近年来,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情况,南方医科大学加强了与校外医疗单位深度合作与实质性融合,建立了40余家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在基地聘请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能手为南方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目前,南方医科大学拥有学术学位博导315名,专业学位博导95名,学术学位硕导258名,专业学位硕导379名,其中203名专业学位硕导来自联合培养基地.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南方医科大学加大了对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了导师聘任培训制度、任期考核体系和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制度,切实明确导师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的责、权、利,既能加强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奖助学金申请等方面的主导地位,又能引导和规范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行为.
2注重质量监控与多元评价探索,强化协同创新与成效
2.1深化研究生招生改革
一是实行多元化人才选拔机制,选拔有科研潜质、综合素质高的优秀研究生.加大优秀本科生推免招生比例和提前攻博、硕博连读、本硕博连读研究生的招生比例.二是实行大学科集中复试,加大按一级学科和跨学科招生力度,加大复试所占比重,采取双向选择和内部调配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导师,尊重培养单位的录取自,尊重导师和考生的双向选择权[3].三是优化研究生招生资源配置.研究生招生名额在院系、学科、导师间的分配是一项关系到研究生培养结构质量、指导质量的全局性工作,学校在招生资源配置方面要有明确的导向来调控[4].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招生计划分配采取了“三重一扶,分类下达”的基本原则,即:向重点学科、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导师倾斜,同时扶持重点发展或具有良好科研发展潜力的学科.
2.2科学把握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
为积极引导和推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结合学科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能动性,探索出多样化的学位标准和评价办法.为体现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层次以及培养目标的差异,学校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所辖学科、专业具体情况,制定不低于学校标准的硕、博士学位授予条件,学位授予标准呈现出多样化.另外,个别优秀学生因学科或导师科研工作需要,不能按学校要求发表学术论文,通过一定程序的学术评价,两级学位委员会通过评审也可以准许其毕业并授予学位,使学位评价体系在内容上具有差异性,评价标准上具有科学性,评价结论上具有权威性.
2.3鼓励团队协同创新
建立并完善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为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标准[5].为激发研究生创新激情,提高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使研究生及时了解最新科研信息,拓展视野,并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协调能力,南方医科大学大力倡导和鼓励研究生在导师组指导下开展跨学科专业的联合攻关,其研究成果归研究团队共享.为鼓励研究生参与高层次团队协作攻关,南方医科大学规定凡共同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视影响因子可以使几个人同时获得学位.
2.4严把研究生学位论文关
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南方医科大学主要采取两项措施严把“出口关”,一是为避免论文完成后出现统计方法错误或统计分析错误,学校要求所有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都必须先过统计审核关,才能提交评审、答辩.二是加大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力度,在职申请学位及全日制博士学位论文盲审率达100%,并规定研究生只有通过论文盲审才能申请论文答辩.
3注重激励机制与育人环境建设,提升创新动力与活力
3.1以研究生为本,建立了多层面、全方位的奖助体系
研究生奖助分为国家、省级、学校、培养单位(科室)、导师五个层面,院士奖学金(优秀奖学金)、普通奖学金(生活补贴)、“四助岗位”助学金和科研奖金四大类别.优秀奖学金奖助级别分国家级、省级、校级奖励三个等级,奖助标准为10万至5000元不等;普通奖学金(生活补贴)非在职全日制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覆盖面为100%,费用实行导师、培养单位、学校共同分担制;“四助岗位”助学金面向所有全日制研究生设立“助管、助教、助研、助医”岗位;科研奖金主要为学校科研部门针对有突出科研贡献的研究生的科研奖励.新的奖助体系实施以来,对研究生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保障激励作用.一是实现全覆盖,即确保每名没有生活来源的研究生得到不低于同类院校的生活补贴;二是保证重点,即重点向基础科研和博士研究生倾斜,较大比例提高奖助金水平;三是注重创新,集中资金重点扶持创新项目,重奖创新成果.
3.2健全学校、培养单位、导师、研究生四级管理体系
改革研究生管理模式,做到责任明确,重心下移,重点发挥培养单位、导师和研究生自我管理作用.公共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移交培养单位管理,由培养单位负责研究生的行政管理和党团组织建设;科室、导师将研究生纳入科室集体管理,对业务学习、思想道德建设、心理健康、文体活动等负有全方位管理义务和责任;研究生充分利用研究生党团组织、研究生会的凝聚力,发挥研究生骨干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和调动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3尊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逐渐摸索出“一二三四”德育工作新模式
研究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6],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紧抓“两个重点”,重点改革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三个阵地”,一是研究生党建工作阵地,二是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三是网络舆论阵地;发挥“四方力量”,一是研究生工作部的决策指导和监督控制作用;二是导师育人关键作用;三是研究生辅导员促进作用;四是党团组织、研究生会的自我管理作用.
4结语
关键词:音乐教学;节奏;体育;健美操;体育舞蹈;艺术体操
中图分类号:G807.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7-0957-03
近年来,体育艺术系在我国的一些体育院系相继成立。它的诞生充分揭示了体育与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音乐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具有得天独厚的力量。本文作者多年从事体育大学的音乐教学,在实践基础上,探讨体育艺术系学生音乐教育的特点、内容、安排和注意事项,重点分析健美操、体育舞蹈和艺术体操的音乐节奏特点,为建立和完善体育艺术系的音乐教学体系、提高体育艺术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本文在阅读有关音乐、体育与音乐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出体育艺术系学生音乐教学的大纲、内容、安排和组织,并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加以贯彻、执行、修改和完善。
1.2教学实验法
从2004-2007年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艺术系学生进行四轮音乐教学实验。实验对象是该系2006级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民舞专业学生,共120人,分为三个班。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部分毕业于舞蹈学校附中,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是高中毕业生,过去只在学校的音乐课上学过唱歌。对这一代听着港台音乐长大的年轻人,对西方古典音乐和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传统音乐、民族音乐知之甚少。鉴于古典音乐可以超越地域和国家的限制、为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以及将音乐与体育运动有机结合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入学以后对他们进行系统的音乐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
2结果与分析
通过2004-2007年四轮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视唱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语言。要掌握好这一语言,就必须学会用这种语言进行思维活动,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音乐教学首先要认识乐谱,而学好视唱就等于学会了视谱,只有这样才可能为乐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中的每一首乐曲,都有其不同的风格,有纯音乐风格形式,有表现一定情感,具有一定音乐形象的。由于每个人都有一种天生的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后天的学习可以帮助提高这种能力,让感知更加敏锐、更加深刻,把握音乐最本质、最自然的情感。人们可以通过对音乐的学习,读懂音乐,进而欣赏音乐。在学习中,不仅要分辩音调的高低、音色,包括人声和各种乐器的音色,还有音的长短、强弱,音的明暗,把音乐中各种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分辩出来,如描绘性的音乐、带情节性的音乐、自由联想式的音乐,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2听觉训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不管是学习音乐还是欣赏音乐,有一个良好的听觉能力很重要。通过听觉训练,不仅在理论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程、和弦与和弦的连接,而且能够培养一个人的音乐感受,使之具备用音乐语言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任何音乐实践活动如果脱离了听觉能力和乐感,就不可能给音乐欣赏者以美的享受。听觉训练有两个重要环节:基本听觉训练和听辨节拍与节奏。
2.2.1基本听觉训练
2.2.1.1听辨单音视唱练耳第一步是听单音。教师弹奏试题,每个单音弹三遍,学生模唱单音,可用唱名或用(啦)字轻唱,要求反应敏捷,唱音准确,目的是加强对音高的听辨及模唱能力。
2.2.1.2识别音阶、音级音阶:教师先弹奏标准音(a)、主和弦及主音后,再弹奏大调或小调音阶,学生须用唱名唱出音阶各音,并说明其调性。目的是训练学生对大小调调性感及自然大调、小调(自然、和声、旋律小调)音阶的识别能力。
音级:教师先弹奏标准音、主和弦及主音后,再弹奏音级音。每题弹三遍,学生须模唱该音级音,并说明其音级数。目的是训练学生乐理概念是否清楚、正确及对基本音级的识别能力。
2.2.1.3听辨音程教师先弹奏标准音,再弹奏练习题中的五个小题(先奏旋律音程、后奏和声音程为一遍),每个音程弹三遍。学生由低音高音(根音-冠音)模唱音程,并说明音程的性质。范围:音程 大、小二度,大、小三、六、七度,纯四、纯五及纯八度和声音程。
2.2.1.4听辨和弦(原位大、小三和弦)教师先弹奏标准音,再弹奏题中5个和弦(先分奏根、三、五音,再奏和音为一遍),每个和弦弹三遍。学生模唱和弦:由低音-高音连续唱出和弦的三个音,并说明和弦的性质(大三和弦或小三和弦)。
2.2.2听辨节拍与节奏
2.2.2.1听辨节拍与节奏(钢琴曲谱)习题教师弹奏习题,每题弹三遍:第一遍弹奏钢琴曲谱,学生听第一遍后须说明是什么拍子,听第二、三遍后,用(嗒)字模读题中的节奏,并同步击拍。目的是考查学生分辩及表达拍子和节奏的能力。
2.2.2.2听辨节拍与节奏(单声部)习题节拍(2/4、3/4、4/4)教师弹奏习题,每题奏三遍,听辨第一遍后须说明是什么拍子。听辨第二、三遍后,学生用(嗒)字模读题中的节奏,并同步击拍。目的是培养学生分辩及表达拍子和节奏的能力,同时加强记忆力、分辨节奏的类型,养成用音乐语言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
上述听音及听辨节拍与节奏的学习过程,自始至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基本乐理的学习需要同步进行,课程的安排采取第一节,前半节课视唱练耳,后半节课乐理知识讲座,第二节音乐欣赏,共需要64学时。只有坚持全方位的训练整合,学生才能在对音乐语言的听辨能力、音乐的整体感受力、音乐的记忆力、了解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和内容方面有所进步和提高。
2.3节奏训练与运动项目结合有些运动项目,如花样滑冰、花样游泳、体育舞蹈、健美操、艺术体操等,一定要用音乐来伴奏,音乐须与动作协调一致。因此可以说,在许多体育运动中,体育与音乐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辅相成的。下面就健美操、体育舞蹈和艺术体操的音乐特点分别进行分析。
2.3.1健美操
2.3.1.1节奏特点健美操所采用的音乐多是节奏鲜明,动感强劲的迪斯科音乐、Hip-Hop、RAP、FUNKY、拉丁音乐等等。
说到迪斯科音乐,它的前身是“雷鬼音乐”(REGGAE),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源于牙买加,以速度中等,强调反拍的重音为特征,它是加勒比海的非洲音乐传统、美国的节奏布鲁斯等音乐的综合和延续。这种音乐棱角分明,重音往往落在弱拍弱位上。 迪斯科音乐(70年代后期)用合成节拍伴奏灵歌,用合成器伴奏流行曲,速度较“雷鬼音乐”要快,节奏强烈,其重型风格与摇滚相比,它的特点是强劲的象节拍器一样作响的4/4拍子,重音放在弱拍上的重击节拍,每分钟基本速度为125拍,具有爵士音乐那种热烈、粗犷的风格。任何一首歌曲或其他曲调都可以按这种节奏改成迪斯科音乐。这种音乐在90年代中期又卷土重来,占据了流行音乐的半壁江山。
Hip-Hop是说唱,嘻哈文化风格的音乐,前期的Hip-Hop一词由四大元素组成:DJ(混合、切割和擦片)、MC(说唱、节奏、诗歌和朗诵)、霹雳舞(扭动和旋转)、涂鸦(美术、喷涂、图画和涂抹)。新派Hip-Hop出现于90年代初,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包括:音乐、服装和行为方式等,属于街头文化的范畴,并流行至今,它不光有节奏鲜明的音乐,说唱也包括其中,速度更快,节奏一般比迪斯科要慢一些,其音乐特征除较强的低音外,重音往往在弱拍位置上,跳健美操时,两拍一动或一拍两动的节奏变化大大丰富了练习的形式。
说唱音乐RAP,FUNKY、这类音乐都是节奏分明,力度强、充满激情和爆发力,使表演者的动作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更加富有力度和动感。对学生来说,此类音乐较容易辨别。
现在健美操也引进了拉丁风情的音乐,这种音乐热情洋溢、奔放,极具节奏感,音乐多以2/4、4/4拍为主,常以两种、三种,甚至三种以上不同的节奏重叠成为混合节奏。判断这种类型音乐,从旋律上是比较容易区分的。
在音乐教学中,给健美操专项及其它专项学生讲解健美操音乐时,既要帮助他们大致分清各个不同音乐的类型特点,同时也必须强调,要精确地分清各种音乐的类别,几乎是不可能,也没有理论上的必要。这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电子音乐就是大融合的最大舞台,任何一个音乐家都不会将自己局限于一个领域,任何一个音乐门派基本上什么元素都包含其中,不仅在每一张唱片,每一首歌曲中这些不同风格的要素都会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要认识这些音乐,可从一直在延续,一直在演进的结构电子音乐的几个最基本的方式及上述介绍的几种音乐形式入手,选取最合适,最恰当的音乐,为己所用。
目前来看,健美操所选用的音乐,多以前面这几种音乐为主,速度一般较快,大约每分钟在140-160拍左右,节拍是2/4、4/4,节拍的重音在弱拍弱位,4/4拍重音在第二、第四拍上,节奏鲜明、激情热烈富有爆发力,除节奏型有变化外,多采用单拍子不断地重复,来表现一种旺盛的精力,中间较少采用变速,但要适时地加入一些强化力度的音乐特效增加动作的感染力。对多数练习者而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其音乐的把握和动作的熟练程度,都会有所加强,不过要抓住音乐的精髓,把握动作的魂,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2.3.1.2节奏训练与健美操从前面谈到的健美操采用的音乐来看,如果和舞蹈、芭蕾舞剧、体育舞蹈等音乐相比较而言,其节奏相对突出,动感强劲,音乐较少大起大落,永远以2/4、4/4见长,音乐又极具个性。因此,我们在进行有针对性训练时,节奏的练习,就选用2/4拍和4/4拍加以比较,每题共有四小节或两小节,从简单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开始,如果教师打的节奏是2/4拍,那么每小节共有两拍只有一个重拍,节拍是强、弱,此题一定有四小节,教师选择4/4拍时,此题就有两小节,每小节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共有四拍,节拍为强、弱、次强、弱。在实际练习中,要区分2/4、4/4并不是很容易,尤其当节奏型出现变化时,更容易发生混淆。那么我们把十六音符、八分或四分附点音符、前十六、后十六、休止符、三连音、切分音,拿出来单独练习,熟练掌握,头脑就会慢慢变得清晰明了。说到切分音,在健美操音乐音型中经常出现,那么探戈音乐的节奏型,就是最好范例,其直观鲜明,便于记忆。经过一段时间的节奏训练后,再来分析健美操音乐,你会发现此类音乐,不管旋律如何复杂且难以记忆,但其低音部永远是简单的伴奏鼓点,学生对乐曲结构有所了解后,就可以在激情奔放的音乐里释放自己,展示其青春的活力和健美的身姿。
节奏训练的第二步,听写两小节-四小节节奏,教师弹奏几小节节奏后,学生第一遍要判断是否是2/4、4/4、3/4,其2/4、4/4拍的辨别前面已有说明,3/4拍,对刚接触此类节奏的学生而言,比较难,节拍是强、弱、弱,在听第二遍试题后,要在脑子里划分清楚小节,然后先听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教师要重复五遍试题,把每小节的节奏型,音符时值的长短,用头脑记住,并精确算出,听写下来。这对从事体育运动专项的学生来讲,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加以掌握,是有一定的难度,但迈出这一步却是认知音乐的开始。
2.3.2体育舞蹈体育舞蹈分摩登舞系列五种和拉丁舞系列五种,共分十个舞种。我们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华尔兹舞上面,因为其它舞种都涉及华尔兹,华尔兹舞的音乐节拍为3/4拍,速度中等,每分钟27-30拍,节拍是以强、弱、弱的形式来表现。以大型音乐作品中的弦乐、钢琴、歌剧、交响乐等多种形式出现。华尔兹舞以娱乐舞蹈的形式出现时,旋律优美,节奏性强;而以竞技舞蹈的形式出现时,是以旋律为主配以节奏的形式来表现。
维也那华尔兹音乐,源于奥地利,历史相当悠久。华尔兹音乐并不是完全为舞会而作,而是为音乐会而创作的。节拍不光有3/4,还有速度较快的6/8拍,6/8拍是强、弱、弱,次强、弱、弱。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一些体育舞蹈的教科书,有把6/8拍,当成3/4拍的。而小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这首音乐史上最著名的园舞曲是6/8拍,既可以当舞曲使用,又是一年一度维也那新年音乐会的必演曲目。音乐会演奏的进行曲、波尔卡、园舞曲等一些轻松的作品,很多人认为在欣赏“古典音乐会”、“交响音乐会”,而真正的交响音乐会一般由序曲、协奏曲、交响曲3部分构成,在我看来,把新年音乐会当成欣赏交响音乐会的一个过度和准备可能更为合适。
在摩登舞中,维也那华尔兹也是重要的一个舞种,音乐特点为节奏清晰、旋律活泼,舞步随之轻快流畅、旋转性强,称为“园舞曲”的舞蹈。以上两个舞种,以3/4、6/8拍为主。而以2/4拍探戈,4/4拍中速的狐步舞,4/4拍快步舞,在音乐上比较容易区分。除此之外还有拉丁舞系,其中包括以下几种舞蹈形式:恰恰恰舞4/4拍,中速,舞曲中邦伐斯鼓和沙锤的咚咚沙沙。桑巴舞源于巴西,2/4拍音乐欢快,动律感非常强,摇曳紧凑,富有强烈的感染力。伦巴源于古巴,4/4拍,速度中庸,音乐特点为强拍在第四拍是表现爱情的舞蹈,音乐缠绵、浪漫、妩媚款摆,竟展女性婀娜身姿,被誉为“拉丁舞之魂”。斗牛舞:音乐是有西班牙风格的进行曲伴舞的一种拉丁舞。牛仔舞源于美国,4/4拍舞步带有踢踏动作,音乐轻松、欢快、热情且具诙谐感,受爵士音乐的影响,音乐上保持了美国西部牛仔的刚健、豪爽的气派。
纵观体育舞蹈音乐,主要还是以2/4、3/4、4/4、6/8拍为主,而艺术体操,舞蹈、芭蕾也基本如此,音乐中很少有混合拍子出现,欢快、活泼、强劲动感的音乐,以2/4居多,那些旋律优美、抒情宽广、线条长的乐曲,以4/4拍为主。舞蹈中2/4、4/4拍音乐用得最多,原因是便于舞蹈人追求整齐划一的效果及亮相和烘托、渲染气氛。
2.3.3艺术体操在艺术体操的课上,教师常常会弹奏一些轻松、欢快的2/4拍乐曲,此类音乐适合头部、脚部、跳跃等动作。压腿及行进中的踢腿,用2/4拍进行曲。手臂和各种躯干动作,采用旋律优美舒展的4/4拍音乐。腰部、胯跳等动作用3/4拍音乐。在介绍相关音乐的同时,可以指导学生数拍子。我们知道一首练习曲,单一部曲式,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构成。对四个乐句而言,我们就数成四个八拍,如此反复一遍构成八个八拍。而六个八拍,十个八拍,音乐卡在半截,最好不用。这种训练是教学中的重点,是未来的老师和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
2.4体育音乐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变化,运动项目的规则在不断修改,运动竞技的技术也在不断求新求变,体育界对音乐如何与这些变化趋势相互配合也充满着新的期待。编导在进行创编过程中,一边要考虑与竞技项目的技术要领、动作难度的配合,又要在编排方面追求新颖和赏心悦目的效果。他们希望音乐更能包涵现代和时尚因素,且构思奇妙、活泼而富有张力。所有的新型音乐类型,包括古典音乐和新古典音乐(是古典音乐加经典音乐)、电影音乐、新世纪音乐、流行音乐(迪斯科、HIP-HOP、RAP、拉丁音乐、摇滚乐)等都已逐渐被纳入了体育音乐的选择视野。音乐的质感,往往会直接影响主创者的创意,刺激并激发灵感。目前,体育界已越来越多地学会了吸纳各种风格的音乐元素,从不同风格的音乐碰撞中吸取灵感,而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不断注入,也会使体育音乐的色彩显得更加绚烂和富有个性。比如申雪、赵宏博的花样滑冰的配乐就显示出了古典与现代交融的风格,音乐选自普契尼的《今夜无人入睡》,其前半部音乐轻快活泼动感十足,后半部则恢宏大气荡气回肠。优美的音乐配合高难度的动作,使整套表演赏心悦目,堪称体育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3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音乐与体育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结合各运动项目的发展变化和技术、规则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视唱训练、听觉训练和节奏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培养他们基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运用能力。不同的运动项目对音乐的要求不尽相同;而不同类型和节奏的音乐又影响着动作的选择和表现方式。多元音乐元素的组合以及古典与现代的结合是现代体育音乐的一个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艺术系教材编写组.音乐知识与体育音乐[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75-81.
[2] 肖复兴.音乐笔记[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0,8:1-2.
[3] 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音乐基础知识测试题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1-15.
[4] 吕昕.从交响乐到摇滚乐.2004(10):65-68.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69-02
一、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随着国际化交流进程的逐渐加快,我国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开展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和国际化接轨的必然趋势。我国教育部要求各大高等院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适时地开设双语教学。尤其是针对研究生,更应该优先考虑开展双语教学,因为他们是各大高校重点培养的对象。双语教学指目前国内的一些高校采用英语教材并用英语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开展双语教学,选择合适的课程来开展双语教学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是各大医学院校设置的基础课程,也是医学生学习各类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被列为医学院校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命科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医学细胞生物学与生命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学好医学细胞生物学对了解生命科学领域的相关进展和最新发展动态是至关重要的,而生命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发现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发表在各学术期刊,因此,掌握一定程度的专业外语是学好医学细胞生物学的重要前提。鉴于此,有些院校在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理论课程率先开展了双语教学。但到目前为止,实施的双语课程都是针对理论方面的,在实验课程中很少应用双语教学。因此,在实验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希望可以从实验操作的角度来进一步提高医学研究生的专业外语水平,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
二、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开展的可行性
目前,医学细胞生物学已经普遍被认为是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医学细胞生物学理论课程的双语教学在一些高校中已经开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双语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更何况医学研究生是医学院校的重点培养对象,除了要求他们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要求他们具有过硬的专业外语水平,能够在日常交流中熟练地运用英语,并能够为外国友人解答疑问,为今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其英语基础要相对好一些,这也对双语教学实验课程的开展非常有利,再一次说明了进行实验课的双语教学是可行的。
三、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的优势
由于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最新技术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大部分都是以英文论文的形式发表在著名国际期刊上的,因此掌握一定程度的专业英语对了解医学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发展进程和研究成果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英语技能。通过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研究生的专业外语水平,还可以引导研究生大量查阅并阅读相关外文文献,及时掌握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最新动态。在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从实验和科研的角度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不仅可以为以后的英文论文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可以为今后与相关专业人士的交流储备好有利的条件。在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将要进行的实验课程内容进行预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兴趣和热情。在多媒体课件中为学生展示所学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也可以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也是实验课双语教学的一大优势。实验课双语教学的优势还在于教师在用英文讲解实验的同时,可以为学生演示相关的操作步骤,有利于学生理解。
四、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
1.教师。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的实施相当于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课堂上他们要应用英语进行授课,这就不仅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和外语沟通能力。同时由于是用英文和中文双语进行授课,任课老师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都知道,对于同样的授课内容,用英文教学的备课量远远要超过中文教学的备课量,更不用说是双语教学的备课量了。这就给任课老师无形中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需要任课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也是对任课老师的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师不仅要对中文教学内容准备充分,还要熟悉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专业词汇和相关操作步骤的英语表达。教师在用英语授课时,一定要保证使用学生较为熟悉、简单的单词来组成常见的语句,以方便学生们理解专业知识。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英语的授课方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同时教师还必须要保证自己发音的准确性,以免对学生造成误导,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影响教学质量。
2.教材。传递知识最好的载体就是教材,因此选择合适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对于双语教学来说,选择合适的英文教材尤为重要。目前推荐的是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因为原版的英文教材更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单词和语法的使用更加准确,不会引起争议。而且还融入了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相关词汇的更新和替换,不仅有利于医学生学习到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也有利于英语水平快速提高。但对于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来说,很难找到一本与教育大纲完全相符的原版英文教材,我们希望相关专业人士能够在参考原版英文教材的基础上,为广大研究生们编写一部既符合教育大纲要求,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专用教材,来作为我们双语授课的专业教材。在这本教材中对实验所涉及的专业词汇进行中文注解,避免学生在课下花费大量时间去查阅,同时也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有效地减轻了研究生们的学习负担,进而提高研究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和热情。
3.教学方式。虽然研究生的英语水平较本科生要高,但如果在课堂上完全使用英文授课,还是会有很多学生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不利于提高课堂授课的有效性和效果。因此我们根据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在课堂上主要采取全英文的课件展示,并适当地结合中文来讲解的教学方式。对于简单的或者是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和知识点要用英文来讲解;对于复杂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和知识点可以给予相应的中文解释。由于研究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要比英语听力能力好一些,所以我们可以采用自己编制的全英文教材,还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全英文的课件和板书,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全英文学习环境,帮助研究生们尽快融入英语情境并掌握相关专业英语知识。但对于复杂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还是需要任课教师用中文向学生们解释清楚,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4.学生。学生是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实施成功与否的又一关键因素。学生对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实施的影响主要在于他们的英语水平和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兴趣。所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实验课双语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一些英文的文献和书籍,遇到不懂的词汇及时查阅并记录下来,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做好预习,熟悉课堂上将要讲授的相关专业词汇,并在预习过程中记录下自己不懂的问题。课上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疑惑,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课后鼓励学生用英文书写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加以分析和总结,找出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或实验成功的注意事项。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的开展,可以普遍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为今后科研和提前做好准备。
五、总结
如今许多高等院校已经把双语教学带进了实验的课堂,但具体的教学体系目前还不完善,还处于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的开展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否准确易于理解;学生的听说水平能否帮助其正确理解相关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所以说,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的成功开展,需要我们师生共同的努力,共同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从而培养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桂芹,刘康,杨俊宝,蔡晓明,梁素华.提高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115.
[2]王弘a,田洪艳,徐冶,刘忠平,李质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721-722.
[3]王婉,梁素华,刘云,申跃武.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03):300-302.
[4]韩晓云.双语教学在细胞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7):230-232.
关键词:移动学习; 同等学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53-001
1.移动学习的意义
随着3G无线通讯技术的推广运用,利用无线通讯技术高速传输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变成现实。同时移动终端的处理能力及显示能力的提高,也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基本条件。虽然国内外远程教育领域对于移动学习的研究已有几年的历史,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关于移动学习的定义主要有:
(1)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2)移动学习就是能够使用任何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3)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技术和E-learning的交点,它能够为学习者带来一种随时随地学习的体验。
综上所述,移动学习可概括为:使用移动设备,利用无线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并为师生提供双向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1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
目前,高校主要采用5种课程发送与教学模式:
(1)通过因特网点播课件或者浏览主页课件,自主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2)通过卫星进行双向或单向实时教学;
(3)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双向实时教学;
(4)通过局域网点播课件或者利用光盘课件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5)集中面授方式进行教学。绝大多数试点高校在具体教学中同时混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教学模式。
给学生主要提供6种模式的学习支持服务:
(1)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同步或者异步教学辅导或者答疑;
(2)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自学时使用;
(3)通过各类视频会议系统,实时讨论和交流;
(4)组织各种形式的学生学习活动(实验、参观、基于任务的小组协作);
(5)通过常规通信工具,为学生提供咨询和答疑服务;
(6)面授辅导答疑。多数学校都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习支持服务。对远程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是由主讲教师和站点辅导教师协作完成的。
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主要分为二类。
第一类是由教育机构进行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基于短信平台和GPRS平台向广大师生提供信息服务;
(2)基于GPRS技术建立移动教育平台,适合多种设备的教育资源,解决资源共享;
(3)基于本体的教育资源制作、和浏览平台,提高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开发规范、动态扩充和可定制性,并为教育语义Web打下基础;
(4)教育语义网络平台,它主要利用语义Web技术,提高教育服务平台的智能性;
(5)基于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多媒体移动教学系统,实现在校园中利用笔记本电脑随时随地的教学。
第二类是由教育企业进行的移动教育产品的应用研究,这类产品主要是电子词典类,学习资源通过下载的方式存入到词典中以便进行移动学习。
2.2移动学习实际应用问题上的研究
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基于Intemet构建的远程教学平台应用比较普遍,它的主要功能体现在静态教学内容和非实时学习活动的组织管理上,人机交互则多由E一mail 和BBS等非实时交互平台来实现,师生间的动态交流少之又少,这使得现实中以教师耳提面命为主的教学模式无法得以在网络中全部的体现。所以移动学习的出现大大的解决了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像远程答辩就可以既能满足老师的需求,又能更便利于大批正在处于答辩的学生们。
在现有的实际运用研究中,移动学习基本上有以下几种方式:
(1)基于短信息、多媒体信息、移动邮箱的方式,教师通过短信息、多媒体信息服务或邮件,将学习资源或作业发送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同样的方式学习、提交作业或与教师交流。校方通过短信息服务,为师生提供公告、通知信息;
(2)师生间通过手机移动QQ或移动MSN工具进行实时交流;
(3)搭建WAP学习站点,为学生提供通知公告、学习资源等信息,并通过论坛实现师生间的异步交流。
通过分析可看出,尽管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了移动学习的功能,但存在以下缺点:
(1)教学模式单一;
(2)频繁使用短信息或多媒体信息服务,增加了教学成本;
(3)尽管移动QQ或移动MSN可以实现师生间的实时互动,但容易受到别的朋友的干扰,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和质量,容易受到安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