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用植物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4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97-02
药用植物学是高等药学类院校药学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例如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资源学,以及其他与中药和天然药物有关的课程。药用植物学是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构造、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直观性和实践性。为了做好药用植物学的教学,除了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必须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本文是对我们药用植物学教学团队长期教学工作的一个小结,其中的某些教学实践和改革对兄弟院校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可能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总结如下以供交流。
一、课程的分解
药用植物学的授课内容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分别是植物外部形态学的内容,包括根、茎、叶的外部形态,花的形态与构造、花序、果实和种子的形态构造;植物分类学的部分,包括分类学的总论,菌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被子植物部分包含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地区常见的22个科;第三部分为植物解剖学的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和组织,以及根、茎、叶的解剖构造。
相对来说,植物形态学和植物分类学这两部分内容的关系更为密切,而植物解剖学部分的内容则较为独立。因此,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具体做法是整个课程分为药用植物学I和II。药用植物学I依旧作为专业必修课,2个学分,包括课堂教学24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外加野外采药实习。药用植物学I包括植物形态学和植物分类学两部分的内容。药用植物学II则作为专业选修课,只有1个学分,课堂教学12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药用植物学II所包括的范围较小,仅仅只有植物解剖学的内容。
植物分类学是整个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重点,植物外部形态学的内容是学习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将这两部分放在一起,一方面可以使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学生通过药用植物学I的学习,很快就能凭借植物分类检索表从植物外部形态入手鉴定未知的药用植物,这样可以极大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这样的处理可以排除植物解剖学部分的内容对学科知识体系的干扰,按照以前的教学模式,植物解剖学的内容分散在根、茎和叶的外部形态学部分,教学双方都会感觉知识点凌乱,难以梳理系统化,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吸收;第三方面的好处是,将植物解剖学的内容独立出来,可以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学生对植物解剖学兴趣较低,也不打算选修如生药学和中药鉴定学等需要解剖学知识储备的课程,那么他完全可以选择不修药用植物学II,将其精力投入到感兴趣的科目上去。
二、开课时间的调整
课程内容分解后,药用植物学I还是开设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二个学期,药用植物学II则安排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如前所述,药用植物学是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而生药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必修课也是安排大三第一学期。这样导致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生药学等课程时还没有药用植物学知识的基础(尤其是缺乏植物解剖学的知识,因为药植II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影响了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效果。另外一个问题是,通常到了大学四年级,大多数学生所修课程的学分已基本能够满足毕业的要求,此时学生的兴趣已逐步的转向就业或者继续深造,因此导致选修药用植物学II的学生人数大幅减少,常年保持在5人以下,有的时候甚至能出现选课人数为零的情况。虽然之前的课程分解是基于促进药用植物的教学的考虑,且事实上也提高了药用植物学I的教学质量,但药用植物学II的选课人数过少,势必从整体上影响药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例如近些年的毕业生很少有会做显微鉴定的。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学院教学办和本课程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药用植物学I提前一年开课,即开设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二个学期,药用植物学II则相应的调整到大学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因为药用植物学I本身是基础课,相对来说比较独立,所以提前一年开设本课程对学生来说没有知识上的障碍,唯一需要做的是与大二其他原有课程协调排课时间。
通过调整开课时间,药用植物学II的选课人数相对于调整前(不足5人)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基本上一个年级有三分之一的同学都选修了药用植物学II,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示是因为课程冲突的缘故不能选修药植II。另外一方面,将药用植物学II提前一年开课后,也使学生的选课更加灵活,学生在毕业前有两次机会选择是否选修药用植物学II,从而尽可能的保证大多数同学能有比较宽的知识面。
三、实验内容的调整
在药用植物学I里,实验课有24个学时,每周一次,每次四个学时,共六次实验课。由于受春节放假的影响,每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都是不定的,加之春天天气多变,而实验课采用了较多的新鲜植物材料,因此,实验内容每年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调整。我们有两次实验课的内容几乎不受天气影响,一是根、茎、叶的外部形态,实验材料有新鲜的洋葱、马铃薯、荸荠和生姜,干燥的腊叶标本和多年生的带芽麟痕的樱花枝条等;二是果实和种子的形态构造,实验材料为各种新鲜果实,如蚕豆荚、苹果、黄瓜和柑橘等,外加一些果实的液浸标本和干燥的玉米果实以及水泡老蚕豆。每个春季学期开学后,任课教师都会随时留意物候,推算如结香、白玉兰和毛茛等的开花时间,从而安排整个学期的实验进度。
实验课的调整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实验课开始的时间调整,通常首个实验安排在学期的第二周或者第三周(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而实验课的第一次内容为根、茎、叶的外部形态,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较小。二是实验课顺序的排列,通常情况下第二次实验课内容为花的构造和花序,如果所需材料的花还未来得及开放,我们把第三次实验课(果实和种子的形态构造)调整到第二次,把花和花序安排为第三次实验课的内容。三是实验课内容的重新组合,比如通常木兰科、毛茛科和十字花科安排为一次实验,紧接着蔷薇科和豆科安排一次实验,如果遇到开花时间不定的情况,如毛茛和油菜开花时间稍微晚了一周左右,而贴梗海棠或红叶李的花期又有所提前,那么就可以把蔷薇科和豆科的部分内容提前,而把毛茛根和十字花科的内容后置。通常分类学部分的实验每年都不是固定的,需要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与实验课内容重新排列组合相适应,如果有的时候出现某些实验课(主要是在分类学部分)当次所能找到的材料不足,这种情况下我们把该次实验的学时调整为三个学时,后面适当增加实验次数,从而整体上补足24个学时的实验课。
四、关于研究生的助教工作
药用植物学的实验课有自身的特点,在实验课上思维活跃的本科生提出的问题甚至对于年轻教师都极富挑战性。为了让研究生做好助教工作,对研究生的药用植物学知识事先进行摸底。如果知识储备有所欠缺,带教研究生必须随堂听课,以弥补知识的不足。另一方面,每次本科生实验之前,研究生都必须与任课老师一起进行预实验,发现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并估计本科生在实验中可能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以提前做好准备。助教做好预实验后,还必须试讲实验内容,请任课老师点评后,方可进行实验带教。在带教过程中,助教对于解答不了的问题,一定要实事求是,让本科生找任课老师咨询。
五、关于野外采药实习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65-02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形态学内容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器官形态、显微结构以及药用植物的分类等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中药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资源学等专业课的前提和基础,与药材的基源鉴定、品质鉴定、资源开发和临床药效评价等关系密切;是一门理论性、直观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一、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践教学包括实验课教学及野外见习两部分,一直是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我校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虽有开展,但仍存在很多不足:(1)实验课教学方法死板,教学内容陈旧。实验内容多为基本操作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教学。一般先由教师介绍当次实验的内容、材料和方法,讲解和演示实验内容,然后学生参照教师的方法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仍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少主动去思考问题。(2)野外见习时间短、效果较差。见习仅为去广西药用植物园参观一天,其间学生分组听取带教老师的介绍与讲解。学生不易留下深刻印象,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将野外见习当成外出游玩,学习态度不端正,有悖野外见习的初衷。另外,见习并未培养起鉴别药用植物的方法和能力,且药用植物园不能提供固定的经过培训的带教老师,造成授课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难以保证。(3)由于场地不足,我校目前尚无专门的药用植物园。
二、“田野教学法”的探索
纵观目前各院校对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改革,部分高校进行了理论课与实践课课程的整合,将实践课和理论课结合起来实施“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在实验课上增加技能型、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抑或是改革实验考核体系,还有重视野外见习在实践课程中的作用。如何将实践教学内容与校园自有植物资源、周边植物园、山麓丰富物种资源、学生学习特点等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都是各高校面临的同样困难和挑战。[1]为进一步提升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并结合我校药学专业认证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组对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体系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在校园内进行了一系列“田野教学法”的探索。[2]
1.开辟药用植物种植基地。由学生自行开辟校园药用植物种植基地,并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使校园成为药用植物鉴别技能实训基地。[3]本项探索首先在2012级中药资源专业学生中进行,目前已在校园内开辟药用植物种植基地,由学生全程参与园区规划建设、土壤改良、植物配置等。结合药用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及其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由学生自行确定药用植物栽培的物种。挖掘校园中适宜于教学的药用植物,根据教学进度随时进行野外观察,便于增强学习效果,激发学习积极性。
2.积极借鉴PBL教学手段,对校园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在2013―2014年下学期2012级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药用植物学教学中,挖掘适宜于教学的药用植物,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形成开放性实践课堂。校园植物资源调查见习采用PBL教学法。在见习前,教师详细介绍校园内的药用植物资源情况,据此按药用植物分布较多的科属确定选题,由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并确定选择课题。学生在确定选题之后对各自收集的方向做出较为全面的了解认识,总结归纳所要收集的科属特征,在校园中选择标本,了解该科常见植物,自行观察、记录植物形态,查阅分析文献,真实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发育阶段,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器官形态、药用部位等,增强对药用植物的印象。在见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进行任务分配,明确收集结果附数码照片,主要拍摄药用植物营养器官、生殖器官、药用部位。
3.多渠道加强互动式交流,举办药用植物摄影大赛。校内植物资源调查结束后,将各小组拍摄的药用植物照片按照科属或中药功效进行分类,并以展板形式在校园内展出。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和提高药用植物物种和植物分类知识,也拓展其中药学知识,并能激发学习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将药用植物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标本的展览也可丰富校园文化,同时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4.培养合作意识与环保理念[4]。学生PBL教学中通力合作,一起学习探索,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小组成员确定课题,内部讨论,检索文献,见习过程中分工合作,得出结果,并请教师及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在见习教学前对学生进行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在教学中时刻贯穿环境保护的概念、目的、意义,保护好校园植被的质量,注重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教育。在拍摄植物的过程中,不允许随意踩踏植被。对所需标本不需采集,只需记录影像资料。
5.实践课程考核体系改革[5]。目前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考核体系单一,只是对学生每次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给予评分,再将所有实验报告的平均分作为实验成绩,按20%计入课程总评成绩。由于在总评中所占比例较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实验报告马虎、抄袭等现象屡见不鲜。药学专业认证提出了药学人才培养的新需要,引入更科学、更符合素质教育培养需要的考核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建立了多样性、规范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考核方式。将实验基本操作规范程度、药用植物认知、实验报告的成绩、见习纪律等纳入实践课程考核,形成综合考核方法体系,并且适当提高实践课程成绩在总评中的比例。
三、结语
目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首先在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进行试行,取得效果之后再在药学专业进行推广,但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尤其是校园外的野外见习尚须大力加强。本课题组下一步的改革方向为在校园“田野教学法”取得初步成绩的同时,加强学生野外见习的能力,包括采集整理制作植物标本、编制药用植物物种名录等,使学生将药用植物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做到在实践中讲解理论知识,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真正提高学生应用知识鉴别药用植物的能力,把实践课作为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和激情。[6]
参考文献:
[1]段瑞,金松南,刘克,等.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78-79.
[2]肖若蕾,袁侣明,陈莉.校园植物资源与药用植物学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65-67.
[3]汪荣斌,刘晓龙,李林华,等.校内药用植物技能实训基地规划与建设[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3):94-95.
[4]董永和,王伟,王振旺,等.在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9(1):99-100.
[关键词]微课;药用植物学;教学方法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隨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教学形式也出现了巨大的变革。对于中医学校教育而言,近年来“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得以逐渐应用。总体来讲,就二者相结合的必要性而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药用植物学不仅仅对实践性的要求较高,而且其包含大量的专业性、抽象性的知识,这对于教学而言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所能够形成的教学成效较差且难以提升,而“微课”以其短小精悍、主题鲜明、资源丰富、使用便捷等特征在各教育领域逐渐占有一席之地。就二者相结合的可行性而言,针对药用植物学教学当中所包含的大量抽象理论、复杂多枝的知识构架以及理论与实践的高结合度等课程特征,“微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基于课程内容的视频制作与讲解、针对关键知识点的微课制作等,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是无法企及的,同时所能够实现的教学成效也是显著的。
1优化微课教学处方
本文基于瑞格卢斯精细加工的理论,实现对微课教学处方的优化设计与应用。总体来讲,包括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与七种策略。具体来讲,所谓一个目标,指的是其设定严格基于认知学习理论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最合理、最有效的组织;所谓两个过程,其包括概要设计与细化等级设计;所谓四个环节,具体为选择、定序、综合以及总结;所谓七种策略,指的是确定课程内容细化顺序、确定每堂课内容顺序、确定总结的内容及方式、用综合方式确定综内容、建立新旧知识联系、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与认知策略、实现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基于上述内容与要求,来对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过程、方式等进行优化设计。
2录制优质微课视频
从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及目标出发,进行重点知识的提炼与整合,进而针对所提炼的知识来录制“微课”视频,在录制过程当中,针对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或者是为了有效弥补实际教学条件下实践教学的不足,可针对性地进行实验视频的录制或者是相关动画设计,注重并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与此同时,“微课”以节为单位,既要保证每节“微课”必须设定并严格围绕一个明确、独立的主题,但由于整体课程内容与总体教学目标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递进关系,各“微课”之间应同样需要注重并强调这样的联系与递进。另外,“微课”教学视频的时间应有效把控至一个合理区间,具体以20min-30min为宜。
3完善药用植物学课程网站
构建并完善药用植物学课程网站,将录制好的“微课’视频上传其中,搭建“微课”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针对性学习与扩展性学习相连接的平台,学生可以意志自主的、时间自由的、有选择的进行浏览和学习。与此同时,在药用植物学课程网站当中,设立相关练习题库来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另外,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能够得以及时有效的解答,网站中设立在线问答栏目,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提问、问题留言以及论坛自主解答等多种方式来实现问题的尽快解决,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教师而言,也可以根据网站当中相关微课视频的浏览量等来有效把握哪些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进而为自身教学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调整。
4调整课程评价方法
从长远角度出发来全面提升药用植物学教学成效,课程评价方法必须进行调整,既要重点突出又要保证比例均衡。具体来讲,应构建全新的考评标准,将课外观看微课视频,进而完成课内讨论与学习等微课教学体系纳入整个考评标准与体系当中,同时该项目以占总成绩30%的比例加以明确与规定。另外,实验部分占比为同为30%,而相对应来讲,传统教学模式下被作为唯一评价指标的期末考试,其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为40%。
5以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教学效果
在药用植物学教学当中引进“微课”教学模式,这既是面对传统教学模式局限而进行突破的集中体现,同时也代表着新型教学模式引领教学成效进步的发展方向。对此,我们必须以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教学效果。具体来讲,除学生日常考试成绩是衡量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之外,学生是否能够从“微课”教学模式当中汲取到学习的灵感、思路以及兴趣等等,都是评测我们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6设计与制作调查问卷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药用植物学
[中图分类号] R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170-01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与生药学、中药学、中药鉴定学等学科密切相关。药用植物学主要包括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和药用植物分类学两大部分,知识点较多且分散。又因为很多药用植物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所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学习体会常常是:平时学习时感觉容易,考试时想得高分却难。老师在分析学生试卷时发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往往是建立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的,分散的知识点之间没有结合成有机的整体,那些需要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试题得分会较低。
目标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本学科特点,提出具体的细化的教学目标,再按照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以启发为主,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起一个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和结束后进行学习考查,根据考查情况形成综合评价,其中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它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求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以植物的细胞这部分内容为例,说说目标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1 方法
目标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讲授新课前就应该让学生明确其学习目标,这里不仅仅指的是教学大纲上的教学目标,而是一些更具体的、细化的目标。
1.1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目标是: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掌握植物细胞主要后含物种类及其类型。熟悉细胞壁特化的显微化学反应。了解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的增殖。
1.2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比较笼统,因此笔者提前给学生布置的学习目标有以下几点:①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是什么?②质体有哪几种类型?③植物细胞主要后含物有哪几种类型?④怎样鉴别细胞内的后含物?⑤细胞壁分为哪几个层次?⑥细胞壁的特化有几种类型?⑦怎样鉴别细胞壁特化的类型?⑧植物细胞的增殖方式有几种?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得出答案,达到基本目标,再提出新的问题,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3 讨论与总结
在课堂上,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易混淆的概念,先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推出一个人做总结,最后教师分析,评判,将整个教学内容梳理一遍,做一概括小结,以达到更高层次目标。
1.4 目标测试
教师在间隔一次的教学过程中抽出前10~15 分钟,针对上一次课的目标要求进行简单的测试,测试结果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另外,在相应的实验课上,实验老师会穿插一些提问以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结果
目标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反馈与矫正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次上课时进行的目标测试能明显反映出学生对上次课目标的掌握情况,这就使教师能及时纠正错误,以达到教学目标。
实验课一般都滞后于理论课,在实验要求的讲解中,带教老师会重复强调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指明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此过程中,老师们普遍反映实验课时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较传统教学法时好,此外学生在实验课中提出的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开放性问题明显增多。
学期末统计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进行试卷分析(两个专业方向的生源、教师、教材、测试题与评分标准等基本条件相同),并结合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发现学生在试卷中回答应用型题目时,得分率有所提高,相应的,整体平均分也有所增加。而调查中,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喜欢此教学方法的占73%。
3 讨论
笔者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主要责任是给学生以指导、建议和鼓励,而不是包办代替学生思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并表达体会和见解。
目标教学法以教学大纲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教师细化学习目标为为调控,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合理地解决了药用植物学知识点多与散的矛盾。
目标教学法要求学生在教师讲授新课之前进行自主学习,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仅仅是从书本上找答案,他们常常会上网搜索或自发讨论,这样往往能接触新的知识和发现新的问题,这一点常反映到药用植物学的实验课程中,实验课中老师和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学生也会抓紧实验的机会要求老师答疑解惑。另外,目标教学对实验课的介入使实验设计中每一个小项目的操作、原理、注意事项都具体化,学生做实验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同时开展实验课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知识考核,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PBL教学法;药用植物学;野外见习;药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95-0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它与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有很大区别。目前,世界多所医学院校已逐渐推广应用PBL教学法,而在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中,PBL教学法也逐渐被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药用植物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而野外见习能通过采集药用植物、制作药用植物标本、强化理解记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为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以及中药资源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引导和带领学生顺利完成药用植物野外见习,对提高中药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PBL教学法应用在实验类教学中的相关报道也逐渐增多。笔者结合自己在带教中药专业本科生时的教学实践,尝试将PBL教学法的教育理念应用于药用植物野外见习中,效果良好,具体介绍如下。
一、研究对象
湖北民族学院中医药学院2009级中药学专业学生50名。
二、研究方法和结果
应用传统的LBL教学法进行药用植物野外见习教学时,通常是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几百种药用植物,而且都仅仅只是凭观察药用植物体的外部特征来认识各类药用植物。因野外见习的时间较短,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通过野外见习所认识的这几百种植物的性状特征难度较大,往往很快就会被遗忘。笔者将PBL教学法贯穿于药用植物野外见习的教学实践中,选取了2009级中药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力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同时,将实习结果与未进行PBL教学实践的其他学生的实习结果进行对比,以期寻找出最为合理有效的野外见习教学方法。
1.选题。在2009级学生进行野外见习前,详细介绍见习基地福宝山的药用植物资源情况,根据福宝山的药用植物资源情况,确定五个选题,分别为:唇形科植物的采集、豆科植物的采集、伞形科植物的采集、毛茛科植物的采集、芸香科植物的采集。并将50名学生分为5组,每组10人,每组分配一名指导老师,由学生自由讨论并确定选择课题。这样一来,学生在野外见习期间,就掌握了主动权,由学生选出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来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安排,这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为积极热情的为野外见习做准备。
2.文献检索。选择分配好课题后,下一步就需要学生对各自采集的方向做出较为全面的了解认识。虽然学生在前期学习过程中,通过学校专门开设的《医学文献检索》选修课以及平时的学习需要,已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些文献检索知识,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文献检索,尤其是如何对药用植物学野外采集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文献检索,还是相对缺乏了解的。而利用网络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是PBL教学法收集资料这一环节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能否获取足够多与课题相关的具有前沿性和准确性的文献,通常能直接影响到PBL教学法实施的最终结果。首先,笔者提前给学生推荐了一些诸如中国植物资源检索、中国植物志在线查询系统等相关植物学门户网站及检索系统,让学生利用实习前一个月的时间熟悉各自的选题,总结归纳所要采集的科属特征,了解身边的该科常见植物;其次让学生自己进入维普、知网、万方检索相关文献,指导学生在实习前进行交流讨论;再次,还要求学生自行上网检索如何制作标本,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对标本进行压制的传统制作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都是老师直接将自己前期已经准备好的文献交给学生阅读,这样一来,老师就代替学生完成了文献检索这一步,而本次教学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选题,自己提出检索的关键词,学会应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网络数据库,尝试着自己去检索并下载文献。此外,在即将见习前的两周,由五组各选一名学生作为组长,与各组指导老师交流检索情况,以此来使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及时提出建议。
3.野外见习。首先由各组组长根据情况对各小组进行分工,各组分组讨论具体的任务分配,明确负责寻找和采集植物的学生、负责记录的学生、负责携带标本夹的学生、负责制作标本的学生以及负责拍照的学生等,同时确定采集的最低数量。其次,由学生思考并提出在实习中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探讨各自设计的采集制作方案,由各组指导老师提供学生所需设备,并请学生讨论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提出并解决设计中的各种问题。在本次野外见习的过程中,各小组分工明确,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将来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由于学生事先准备充足,目的明确,因此明显比其他学生具有学习动力及学习兴趣。完成野外见习后,各小组根据中国植物志的检索结果,将标本进行分类,仔细分析并确定种属,并在班上进行互相交流学习,最终完成实验报告。
4.实习结果及PPT的制作。经过PBL教学法的实践,这50名学生最后不仅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上都明显优于其他学生,还比其他学生具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不仅广泛了解了实习路线上见到的各类药用植物,更深入了解了自己所选的科属,熟悉了植物分类知识,并学会了举一反三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对身边常见的植物的判断中来。最后,根据各自的实验报告,各小组学生分别制作了PPT,并由各组选一名学生进行讲解,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及讨论。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懂得了如何制作内容充实、简洁明了且生动有趣的PPT。
三、讨论
近年来,对PBL教学法在医药学院教学的应用研究亦不断深入。目前,我国药学高等教育规模日益扩大,最初只有少数几所院校设有药学相关专业。而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设有药学相关专业的高校已有300多所,招生规模的扩大,也使得每年的药学专业毕业生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的药学教学模式常为大班授课,经典的PBL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实施有一定的困难,相对而言,PBL教学法更易于在实验教学及科研实习中进行实践应用。在PBL教学法的实践应用过程中,笔者体会到了PBL教学法区别于LBL教学法的独特而明显的优势,它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上的变革,而且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PBL教学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将PBL教学法逐步应用于国内的教学实践中来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晓燕,杨世民.提高我国高等药学教育质量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4-6.
[2]张晗,黄莹娜,崔雷.学生学习类型与PBL教育[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7,28(3):301-303.
【关键词】药剂实验室改革创新
药剂实验室是医学检验、药剂专业的重要实验室。对于学生而言,实验课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通过与理论课的结合,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人对于药剂实验教学进行以下一些改革,期望药剂实验室能更好的发展。
一、增加仪器设备
目前我校实验室已有的主要仪器包括:1.分析天平三台。2.紫外分光光度计一台。3.抽滤器两台。4.常用的玻璃仪器一批。考虑到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实验仪器应增设压片机、包衣机、粉碎机,胶囊机,电子分析天平,另外应增加分析天平的台数,以达到每位学生上实验课都有相应的分析天平可操作。
二、设立模拟药房和建立中药标本园
1.设立模拟药房
“模拟药房”是医药类学校实验教学的一种形式,也就是学校的一种“实验室”,就是以仿真的形式在学校里开设一家“药店”,在药店里,柜台、货架、药品、营业执照和药品广告的摆设,与真正药店没有任何区别,只是摆满货架的药品是一些空盒和空瓶而已。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后,可以到这个地方进行实践,增强感性认识。
当讲授完一章节的理论知识后,分组带学生到模拟药房进行实验教学。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在“模拟药房”中找出本章节的相关药品,了解目前市场上本类药的常用药品有哪些。
(2)将药品进行分类摆放。要求将口服药、外用药与内服药分开摆放,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摆放,小儿用药与成人用药分开摆放,另外按其用途分类摆放。
(3)分类摆放好后,通过让学生扮演营业员与病人的角色,在卖与买之间的询问过程中不但掌握了药品的药物的特点、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复方制剂的组成等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了自己在面临顾客咨询时的应变能力,学习一些营销技巧。
(4)发动全校学生自带药品包装盒补充“模拟药房”,既增加了知识,又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性教学的意识。
2.建立中药标本园
建立一个中药标本园加强实践教学。传统有关《生药学》及《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我们都是发一些经加工后的中药材给学生,再由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这些药材的特性、作用。如果学校自己建立了标本园,可以栽培常用药用植物,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场所,可以组织学生到园里通过连续动态观察药用植物,认识每一种常用药用植物,加深印象;通过解剖花朵,能让学生掌握植物分类的要点,巩固和拓宽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从识别植物,了解生态环境,形态特征到学会药用植物的标本采集、压制,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实践和巩固药用植物学知识。此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的调查、鉴定、挂牌和制作标本,以及开展特殊分类群知识讲座,开展挑战杯等知识广场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面。
三、理论与实训共同学习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增加实训的内容。《药剂学》的教学安排可分为理论与实训两部分。学校可与医业企业或药店,如广东康美药业、宝山堂制药有限公司、良康医药、汇康医药等共同协议,走联合培养的道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完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后,利用课外时间分批分次到各药厂生产第一线,早接触、多实践,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增加感性认识,缩小课堂理论与实际场景之间的差距。多渠道学习实用的技能,了解药厂药品的制作、包衣、包装等过程;到药店了解店员在调配处方的流程和药品的分类摆放销售等内容。通过这些实训活动,学生可以不但更全面更形象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使到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也能更快适应工作的需要。
四、增加实验考核
增加实验考核,考核根据药剂课程自身的特点,可采用日常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卷面考核和提交实验结果等多种方式。
1.日常考核的主要内容为:预习报告、实验原始记录、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实验报告和出勤率。
2.操作考核的主要内容为:实验的操作技能、实验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3.卷面考核的主要内容为:实验原理、实验理论、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
4.提交实验结果的主要内容为:实验报告、实验总结。
药剂实验室的改革及创新主要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操作,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逐步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 实践教学 教育教学改革
引言
建设应用型大学是我校专业综合改革的重要改革目标,实践教学部分是我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的主要手段,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近年来,我校大力发展药用植物相关学科的专业改革,与本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亟待合理地开发与利用的实际社会需求相吻合。随着中药产业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培养具有创新性、综合性的高等中药人才已成为当前高校中药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1]。药用植物涵盖的科属较多,植株形态各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对药用植物的感官认识及识别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把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了解药用植物栽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有所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本科学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对本学科更深刻的认识。
一、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概况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一门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与环境条件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手段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应用学科。研究对象为各种药用植物,研究目的在于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科属及类群的要求,提供适宜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及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从而实现中药材品质“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生产目标。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涉及的学科广泛,包括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育种学、土壤学、植物保护学等多个农业相关学科门类,以及药物化学、中药学等医药学科门类;涉及的植物种属种类数量庞大,不仅囊括粮食作物、蔬菜作物、果树作物,还包括多种观赏植物和食用菌类。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多学科、多领域性使得药用植物栽培实践教学部分成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药用植物栽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有待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和产学研基地建设。近年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植物生产教学部不断进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实践教学部分的改革,建立了药用植物标本园和多个产学研基地,丰富了学生实习场所和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实践兴趣,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校园内药用植物的识别与观察实习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学院位于秦皇岛市昌黎县碣石山脚下,校园内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木本类药用植物木樨科丁香、木兰科白玉兰、豆科槐、银杏科银杏、茄科枸杞及蔷薇科桃、杏、山楂等几十种,以及上百种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包括堇菜科紫花地丁、车前科车前、玄参科地黄、蔷薇科月季、毛茛科芍药及菊科小蓟、泥湖菜、蒲公英等。校园内丰富的药用植物种类,为学生识别药用植物、观察各种药用植物物候期特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传统的实践教学实习模式是集中某个时间进行授课实习,专业综合改革的目标是分散进行实习教学,根据各种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习性,分为早春型、初夏型、夏秋型等多个时期,针对性地观察相应科属及类群的药用植物,使学生通过感官认识增强对药用植物的识别能力。同时促使学生查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了解各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活性成分、药用功效及适宜的生活环境。
三、药用植物标本园实践教学
药用植物具有较强的道地性,特定的药用植物种质在特定的产区需要特定的栽培技术及加工方法,才能保证中药材产品质优、品质稳定、疗效可靠。大多数药用植物分布区域局限,限制了学生对药用植物识别种类的数量。为丰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实践教学部分的内容,增加学生认识药用植物的种类,药用植物标本园建设成为近年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专业综合改革的重点方向。目前,已建成占地面积约2400m2的药用植物标本园,计划搜集的药用植物种类以华北和东北地区道地药材为主,西北、西南及华东等地区的道地药材为辅。实践教学内容涵盖药用植物从播种、育苗、移栽到田间管理、采收和产地初加工整个生育期的实践,使学生在经历药用植物整个生育期的栽培生产过程中,深刻了解各种药用植物的各个生育时期的形态特征,不仅巩固了理论教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此外,专业综合改革打破了传统实践教学的集体式,实行责任制制度,每位同学负责特定的药用植物生产,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实行交流制制度,定期总结和分享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收获更多的实践经验。实践教学表明,学生掌握药用植物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不仅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会影响到今后从事中医药学相关工作的能力与水平[2]。
四、产学研基地实践教学
为充分发挥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作用,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开展校企合作,对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全面建设使之满足课程教学需求[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学院与秦皇岛市红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青龙满族自治县大和中药材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多个产学研中药材生产基地,基地种植药用植物种类上百种,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和多年的种植经验,并拥有全套药用植物产地初加工技术和配套的加工设备。安排学生在药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进行实践教学,包括播种期、营养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及中药材采收及产地初加工等各个阶段,通过产学研基地的实践教学,使得学生有机会接触药用植物栽培生产一线,能够实际了解药用植物栽培生产过程的关键栽培技术和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五、实践教学考核
教学实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切身了解实际生产需要和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使得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教学改革前,大多数学生把实习当做游玩,在实习过程中“走马观花”,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学实习的价值和作用。与传统参观实习模式相比,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教学实习改革最大的突破点是实行考核制度。考核方式可以根据实习地点设置不同的方式:(1)校园内实习考核为药用植物的辨识、所属科属、药用部位;(2)标本园实习考核为药用植物栽培、管理的实践操作能力;(3)产学研基地考核为药用植物实际生产问题的解决能力,包括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根据实习地点和实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本学科专业知识的考核、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考核,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极大地提高了实习质量;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有效地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
结语
实践教学改革证明,教学改革能够显著提高《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教学实习过程中,了解药用植物野生资源的分布与现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了解栽培药用植物的关键技术、生产中的实际操作和生产问题,以就业为导向,激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教学改革的实行,对于培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生成为具有社会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长利,王梦琼,高伟,等.校园药用植物识别与种植的教学实践思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9:254-258.
交流式教学
本课程知识点繁多,如每个具体药物的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作为初学者,学生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实现教学相长。通过及时与学生交流可了解到他们的疑问,重点突出、兼顾全面,从而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比较式教学
中药学知识点繁杂,但是有些药物的作用或者炮制方法或者药物来源等有密切的联系,具体教学中运用比较式教学会有良好的效果。同一药物,不同炮制方法功效对比。如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生大黄泻下之力强,久煎泻下之力减弱;酒大黄泻下之力较弱,以活血作用为主;而大黄炭主要是凉血、止血作用。再如鲜地黄、生地黄与熟地黄对比。来源于同一植物或同类植物,不同药用部位功效对比记忆。如麻黄(茎)、麻黄根,二药同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一者为茎、一者为根,麻黄(茎)主发汗,麻黄根主止汗。麻黄(茎)能发散表邪,麻黄根能敛肺固表,一是解表药,一是收涩药。相同的例子如金银花、忍冬藤,大青叶、板蓝根与青黛,桑枝、桑叶、桑白皮与桑葚。功效相同或相近的药物进行对比记忆。如黄芩、黄连及黄柏三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总结学习,每一章节药物进行总结归纳,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推断的能力。
关键词 桑寄生科;药用植物;形态特征;功效;药理作用;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 Q949.95;Q949.74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123-02
中药店有桑寄生、槲寄生2种药材。蚕业科研机构深知《本草纲目》中的蚕桑药物桑上寄生是正品中药;笔者曾在中条山腹地放养柞蚕试验,多次在栎属树上采集观察过槲寄生物种。此外,运城关公故里解州关帝庙周边有很多毛白杨寄生,运城盆地经济林多见枣寄生、柿寄生等寄生植物。桑寄生科隶属檀香目,全球约有65属,1 300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分布在温带。我国有11属,60余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据统计,包括民间应用在内,桑寄生科有39种植物(包括变种)在我国被作为药材或草药使用,占我国桑寄生科植物总数的1/2以上[1-2]。桑寄生科植物的每一个物种都能寄生在好多种树木之上,但是我国有传统认识和《本草纲目》记载,其桑上寄生者是正品。资料调查桑树上寄生植物有好多属好多种,科学分析桑上寄生者不完全尽是药用植物,归根结底要搞清楚寄生的是什么植物品种,这才能判定是否有药用功效。
寄生植物有很多种,有的能入药,有的不能,也有相当一部分不明确能否可以入药,没有记录,也没有实践经验,寄寓希望加快推进开发步伐。
据《中国植物志》分析,我国桑寄生科为11属64种10亚种,分桑寄生亚科和槲寄生亚科2科,其中6属14种3变种有药用价值[3]。桑寄生亚科世界有3族,我国产2族,其中鞘花族有2属,鞘花属的鞘花可药用。桑寄生族有6个属,离瓣寄生属的离瓣寄生1种可药用,桑寄生属北桑寄生1个物种可药用。梨果寄生属红花寄生与小红花寄生1种1变种可药用。钝果寄生属有5种2变种可以药用,它们分别是桑寄生、广寄生、毛叶钝果寄生(新拟)、锈毛钝果寄生、松柏钝果寄生、灰毛桑寄生和显脉钝果寄生。槲寄生亚科全世界有4族,我国有3族3属,其中槲寄生属有5个物种可药用。这5种药物是槲寄生、枫香槲寄生、绿茎槲寄生、瘤果槲寄生、棱枝槲寄生。另外,参考其他资料,如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槲寄生亚科栗寄生属的栗寄生物种就有药用价值。
山西桑寄生科树种有2属2种,有桑寄生属北桑寄生、槲寄生属槲寄生,这2种均为药用植物[4-5]。这里探索研究山西桑寄生科植物,可为其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能够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1 形态特征与生态环境及地理分布
1.1 北桑寄生树种
北桑寄生树种(Loranthus tanakae Franch.et Sav.)为落叶寄生灌木,高达100 cm。全株无毛,茎常二歧分枝,一年生枝条暗紫色,二年生枝条黑色,具白色蜡质层。叶对生,纸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2.5~5.0 cm,宽1.0~2.5 cm,先端圆钝或有短尖,基部楔形,稍下延,全缘,两面无毛,叶柄长3~8 mm。花常为两性或单性同株或异株,呈顶生穗状花序,具10~22朵近对生的花,连总梗长约5 cm,花基部具1小苞片,花托椭圆形,长约1.5 mm,副萼环状,花瓣6,披针形,长1.5~2.0 mm,开展,黄绿色,雄蕊着生于花瓣中部,花丝短,花药4室,花盘环状,花柱柱状、6棱,顶端钝或偏斜。花开放时,形态较大,长度约为5 mm,并较槲寄生花鲜艳。浆果球形,直径6~8 mm,橙黄色,果皮光滑。花期4—6月,果期8—10月。
产于中条山、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关帝山、五台山、管涔山等地,分布几乎遍及全省各山地及平原。生于海拔800~1 700 m的山地林木枝干或平原及村庄零星生长的树木枝干上。常寄生于栎属、榆属、桦木属、山杏等树上。分布于河北、内蒙古、山东、陕西、甘肃、四川北部和东北部等地,主产于黄河以北地区,朝鲜和日本也有。枝、叶民间作“桑寄生”入药。2010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医学院对该植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标本采集于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 槲寄生树种
槲寄生树种(Viscum coloratum(Komar.)Nakai)为常绿半寄生小灌木,高30~80 cm。遍体无毛,枝圆柱形,二歧或三歧,节稍膨大,节间长5~10 cm,粗3~5 mm,干后具不规则皱纹。叶常生枝端,多对生,稀3枚轮生,厚革质或革质,倒披针形,长3~6 cm,宽6~13 mm,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基出脉3~5,不甚明显,叶柄极短。雌雄异株,花序顶生或腋生于茎叉状分枝处。雄花序聚伞状,总花梗几无或长达5 mm,总苞舟形,通常具花3朵;雄花花蕾时卵球形,萼片4,卵形,花药椭圆形。雌花序具伞式穗状,总花梗长2~3 mm或几无,具花3~5朵,苞片阔三角形;雌花花蕾时长卵球形,花托卵球形,萼片4,三角形,柱头状。花开放时较北桑寄生花短,形态较小,长度约为2 mm。浆果球形,径6~8 mm,具宿存花柱,熟时淡黄色或橙红色,果皮平滑。花期4—5月,果期8—10月。
产于中条山、太岳山、五台山、太原罕山等地,分布遍及全省各山地及平原。生于海拔800~1 400 m的半阳坡林木上或平原零星生长的树木上,多寄生于杨、柳、榆、栎、桦、梨、苹果、李、鹅耳枥等属的树木上。分布于除新疆、、云南、广东以外的各省区,主产东北、华北地区。朝鲜、日本也有。
全株入药,即中药材槲寄生正品,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降压、安神、催乳功效。
2 我国药用植物桑寄生科树种的功效作用
(1)鞘花。鞘花(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枫木鞘花(海南植物学),杉寄生(广东、广西)。全株药用,广东、广西民间以寄生于杉树上的为佳品,称“杉寄生”,有清热、止咳等功效。
(2)离瓣寄生。离瓣寄生(广西植物),五瓣桑寄生(海南植物志)。茎、叶入药,有祛风湿等功效。
(3)北桑寄生。北桑寄生(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宜枝、枝子(陕西),杏寄生(山西)。枝叶民间作桑寄生入药。
(4)红花寄生(原变种)。红花寄生(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柠檬寄生(广东),柏寄生(植物名实图考)。全株入药,治风湿性关节炎、胃病等。民间以寄生于柚树、黄皮或桃树上的疗效较佳。
(5)小红花寄生(变种)。全株入药,药效同上。
(6)桑寄生(原变种)。桑寄生(植物分类学报),桑上寄生(本草纲目),寄生(四川),四川桑寄生(湖北植物志)。本种在长江流域山地较常见,是《本草纲目》记载的桑上寄生原植物,即中药材桑寄生的正品。全株入药,有治风湿痹痛、腰痛、胎动、胎漏等功效。《中国植物志》记载本药产地有山西省,值得注意的是收集标本、查看资料,可为山西植物增加1个新物种。
(7)广寄生。广寄生(植物分类学报),桑寄生(广东、广西),桃树寄生(广东),寄生茶(广西)。全株入药,药材称“广寄生”,系中药材桑寄生主要品种,可治风湿痹痛、腰膝疲软、胎动、胎漏、高血压等。民间草药以寄生于桑树、桃树、马尾松的疗效较佳,寄生于夹竹桃的有毒,不宜药用。
(8)毛叶钝果寄生(新拟)。桑寄生(四川、湖南、江西),寄生泡(四川、陕西南部),毛叶寄生(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全株药用,是中药材“桑寄生”品种之一,有祛风除湿、安胎下乳功效。民间草药以寄生于桑树的疗效较佳。
(9)锈毛钝果寄生。全株药用,有祛风除湿功效。
(10)松柏钝果寄生(新拟)。松寄生(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枝、叶作药用,民间用于治风湿性关节炎、胃病等。
(11)显脉钝果寄生(变种)。显脉松寄生(云南植物志)。药效同上“松柏钝果寄生”所述。
(12)灰毛桑寄生(变种)。灰毛寄生(云南植物志),湖北桑寄生(湖北)。药效同“桑寄生(原变种)”。
(13)槲寄生。槲寄生(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冬青(辽宁),寄生子(四川),台湾槲寄生(台湾),北寄生(中药志)。全株入药,即中药材槲寄生正品,具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胎动、胎漏及降低血压等功效。
(14)枫香槲寄生。枫香槲寄生(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枫树寄生,螃蟹脚(广东英德),桐树寄生(四川),赤柯寄生(台湾)。全株入药,治风湿性关节疼痛、腰肌劳损,民间以寄生于枫香树上的为佳。云南思茅民间则以本种用于治急性膀胱炎。
(15)绿茎槲寄生绿茎槲寄生(云南植物志)全株入药,有祛风湿、安胎等功效(四川甘孜)。
(16)瘤果槲寄生。瘤果槲寄生(海南植物志),柚寄生(广西梧州),柚树寄生(生草药性备要)。枝、叶入药,有祛风、止咳、清热解毒等功效;民间草药以寄生于柚树上的为佳。
(17)棱枝槲寄生。棱枝槲寄生(海南植物志),柿寄生(广东、福建、台湾),桐木寄生(广西)。药用功效,广西民间用本种全株治儿童发热、咳嗽。
(18)栗寄生。别名柃寄生、螃蟹脚、吊兰、胡龙须、方叶子、樟木寄生、油茶寄生、梅子寄生、三稔寄生。功效作用有祛风湿,补肝肾,行气活血,止痛。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酸痛,风晕目眩,跌打损伤。
3 桑寄生科药物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1 主要成分
桑寄生带叶茎、枝含槲皮素及扁蓄甙。槲寄生茎、叶含齐墩果酸、β-香树脂醇、内消旋肌醇、黄酮类化合物,尚分离出蛇麻脂醇、β-谷甾醇和黄酮甙。
3.2 药理作用
(1)桑寄生药材。一是降压。该品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30%乙醇浸出液均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二是镇静。小鼠腹腔注射毛叶桑寄生酊剂2 g/kg能抑制由咖啡因所引起的运动性兴奋,并延长中枢兴奋剂戊四氮所引起的小鼠死亡时间。三是利尿。桑寄生有较显著的利尿作用,有效成分是扁蓄甙,即广寄生甙。四是对心血管的作用。在正常搏动和颤动的离体豚鼠心脏标本上,桑寄生(冲剂)均有舒张冠张血管、增强冠脉流量的作用,并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五是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桑寄生煎剂在体外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部分肠道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
(2)槲寄生药材。一是降压。黄果槲寄生按照1 mL/kg给犬、兔静脉注射,可使其血压平降下降32%,维持3 min。腹腔按照5 mL/kg以上注射,降压作用维持1 h以上。白果槲寄生也有明显降压作用,目前能改变脑啡呔含量的中药极少见报道,而槲寄生便是其中之一。二是抗心律失常。槲寄生对不同原因的心律失常作用有明显差别,以陈发性房颤与室性早搏疗效最佳。三是增强冠脉流量,改善冠脉循环,增强心脏收缩力。槲寄生能增加冠脉流量主要是通过直接扩张冠脉,因而槲寄生对冠心病伴有高血压、心动过速个体更为合适,作为改善冠脉循环的药物很有价值。还有报道表明槲寄生能显著改善右心室收缩功能。四是降低心肌耗氧。槲寄生有明显降低耗氧作用,不论自身对照或组间对照均具有显著意义。因此,槲寄生是有希望的保护心脏的中药。五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槲寄生总苷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其活性物质释放,从而避免血管收缩和血栓形成。六是抗肿瘤不同。白果槲寄生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多糖、脂类及糖蛋白,具有直接的细胞抑制作用。体内及体外均证明,槲寄生对恶性肿瘤有着其他细胞起不到的特殊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比环磷酰氨要强10的数次方倍。槲寄生治疗癌症的适应性很广,不但适用于癌前状态,而且还适用于预防术后复发。此外,还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肿瘤,可延长生命,改善病人的一般症状。对胃癌、肠癌、肺癌术后均提高生命力。对Ⅲ期卵巢癌、直肠癌晚期、结肠癌、膀胱癌有很好疗效。七是治疗肝炎。槲寄生治疗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
3.3 桑寄生科药物临床应用
一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二是治疗心律失常;三是治疗高血压;四是治疗冻伤;五是柿寄生治疗精神分裂症。
4 结语
山西省目前发现有2种寄生科树种植物,即北桑寄生和槲寄生,其资源丰富,药材功效好,合理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山西的北桑寄生是桑寄生属药用植物,枝叶民间作桑寄生入药,有桑寄生药效。桑寄生具有治风湿痹痛、腰痛、胎动、胎漏等功效。桑寄生药材现代研究药理作用有降压、镇静、利尿作用和对心血管作用与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山西的槲寄生树种是中药材槲寄生正品。传统医学认为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降压、安神、催乳药效,及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胎动胎漏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药理作用,其有降压、抗心律失常和冠脉流量、改善冠脉循环、增强心脏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抗不同肿瘤、治疗肝炎等作用。
5 参考文献
[1] 龚祝南,王铮涛,徐珞珊,等.中国桑寄生科Loranthaceae药用植物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6(1):11-15.
[2] 李永华,阮金兰,陈士林,等.中国桑寄生科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5):665-669.
[3] 丘华兴,林有润.中国植物志第24卷[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88: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