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产业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政府调控政策不断推新、调控力度不断加大,房地产前景不容乐观,利润空间变小,资金链变得更加紧张。面对如此严竣的挑战,房地产企业若要走得更远,再进一步发展起来,在根本上先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通过成本管理可以减少和杜绝企业中的浪费现象,节约有限的社会和经济资源;其次,要提高成本管理队伍素质。那么如何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成本?笔者从多年从事房地产企业的角度出发,发现房地产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与其对应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成本的控制存在错误的认识。在成本的组成上看土地费用占总投资的大部分,它是评价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是否可行、是否有预期利润的最主要经济指标。土地成本占成本的比例重,这不可否认,所以很多企业认为,只要把土地成本降下来,就等于控制好了全盘成本目标,对后期的各阶段不予重视。特别是在规划设计阶段缺乏对整个项目成本的控制,很多企业往往只重于事后控制,把成本控制放在了结算上,对签证变更进行严格控制,虽然此阶段的控制也需要,但签证已基本上是已完工的铁证,能减少的可能性很小,所以,该重点的地方没抓到,反而把把重放到了别处。由于在设计阶段缺乏对成本的严格把控,在发现成本超出预算的情况下,为了把总成本控制在预算的范围内,只能从后续的工序中去挤出此部分成本。
2.管理人员缺乏规范的成本管理经验、公司缺少相关的成本控制体系。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人员基本是从造价行业成长过来,很多还很年轻,大部分只擅长于编制工程造价,对于如何管理成本,缺乏有效的管理经验。而且,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内部都没有建立起一套比较规范的成本管理体系,包括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管理流程、绩效考核等,即使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成本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阻碍只能变成形同虚设,最后只能放弃规定的流程,因此到最后还是不能发挥其成本控制的作用。各部门岗位职责没有绩效激励,以致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还出现非本专业人员领导管理专业预结算人员的情况,既使建立了对应的绩效考核办法,但由于制定考核制度的领导非专业人员,制定的考核规则无法体现专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发生奖罚不到位的情况,这样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会给今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轻设计,重结算,造成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难以控制。由于房地产企业大多只重视投资前期的土地费用,或是工程竣工结算阶段,从而忽视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另外设计院的设计师不了解现场情况,有时候设计不到位;而现场工程师又认为设计问题应由设计人员负责,发现问题也不提出,即便提出来了,设计部门由于设计规范所限,也不一定会对设计进行修改,到后期实际施工时,只能再进行签证、变更,从而增加工程造价;有些房地产的造价工程师由于经验所限,在计算过程发现问题也未能总结,即使有总结,反应到管理层面时,由于管理层非专业人士,对问题表达不到位。在召开图纸会审会议时,前期未能把各部门参与人员的意见及时汇总,不重视会议所带来的效益,只是巡例做做样子,最后造成所有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在施工阶段只能频繁发生各类变更和签证。这个问题使很多房地产企业大伤脑筋,却未能发现问题的根源,造成难以及时掌握最新的变更情况,同时也缺乏有效措施避免各类不必要变更的发生,从而被动地让施工方牵着鼻子走。
4.材料价格市场参差不齐,难以及时追踪施工方所提供的各类材料的价格情况。目前房地产企业很多都采取甲供材料的合作方式,在材料采购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厂商、材料种类、型号、报价、优惠幅度、价格变动、产品质量、实际应用效果等各类信息非常庞大,不同厂家同类型的产品价格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品牌口碑较好的产品,每个厂家都有他们对供应商的价格保护机制,替如发电机、水泵等等,大的品牌,供应商在提供给甲方的时候,已经在厂家进行备案,无论谁去询价,也只能问到等于或大于供应商的价格,厂家还非常肯定地表示这是最低价,在此价格还需要上浮10%的利润,发票还要另外计费。而小牌子的材料,质量又无法保证,对于甲方直接采购,其弊端就是厂家要为了保证其它供应商和施工方的利益,不能给到甲方真正意义上的采购价。另外,很多开发商在材料选购上面没有一定的审核标准与评标方法,单纯直接就让供应商报价,由于不同的品牌价格相差甚远,没有一定的审核标准与评标方法,产生了不同的价格,要么就是价低者得,质量无法保证。另外对于总包单位所提供的材料,有些开发商还是不能很好地控制材料的价格,虽然品牌价格由开发商确定,但实际购买方还是总包单位,遇到利润空间的问题,双方总是争持不下,当遇到赶工期的时候,开发商迫不得已,只能在利润空间上做出让步,最终还是损害了开发商的刘益。综合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甲方在材料采购过程难以准确作出正确的判断。
5.超合同付款时有发生。由于项目多,成本管理部门在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变更很多,尽管在合同进度支付时根据合同内容进行审核,但由于成本部审核人员未能及时在项目跟进工作,在支付过程中只能看到后期进展,对于一些隐弊工程更是无法核实工程进度。加上施工方与甲方老板进行私人的借款来进行支付工人工资,而借款金额不能及时传达给成本管理部门,再加上各类应扣款、保修款等,使付款金额的计算和审核难度加大。结果变成成本部只负责进度支付,财务只管进出账金额,而实际该支付金额只能在最终结算时体现,到最后开发商才发现已经出现了超付的情况,导致后续工作十分被动,虽然问题很严重,但这种情况大部份房地产企业却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若该施工方后续与开发商还保持有合作机会,则款项还可以扣回,但如果只是合作一次的施工方,那超支的金额是很难找回来的,这给成本管理增加了一个大难题。
6.缺乏对成本历史数据的积累和分析。由于一些房地产企业没有对成本数字化的管理经验,做完工程就开始新的项目,对已完工程的数据、信息、经验没有统据和总结,放在一边,不去整理,使得所有这些重要的资料都只能埋藏在厚厚的书面文档或Word、Excel文件中,没有这些重要和宝贵的数据,新的项目仍在重复着旧项目的错误和亏损,长期以往,还是未能持续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三、房地产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来在房地产企业的工作经验,苦寻思路,总结经验,做出以下几项对策:
1.针对房地产企业的错误认识,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实行有效的施工前的管理。在企业内部树立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意识,特别是企业高层领导董事长,在做好土地成本分析的工作后,应对地块的整体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搞好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把全面造价管理工作的关键放在设计阶段,并且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在设计前加强与设计院的技术沟通、对总造价在设计阶就进行限制、严格控制设计质量,该工作完成以后,房地产企业应组织公司内部设计、工程、造价、物业等管理部门从各部门的各专业人员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上开展设计方案优选,以使设计达到在相同的设计中节省造价,或是在限定的造价中优化设计方案;(2)严格做好设计出图前的审核工作,在设计出图前组织公司内部各专业工程师进行图纸的初步审核,根据以往项目及工程师的实际工作经验,找出设计院中不足和欠缺考虑的部份,提出疑问,以免进入施工阶段才来进行修改和签证,增加各种不必要的费用。
2.建立规范的成本管理体系和控制机制。首先,管理层应选择从事造价或与之相关的专业人士专任,该管理层除了懂专业知识外,还应定期参与管理方面的培训,在建立一套规范的成本管理体系的同时,拟定各种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管理流程、绩效考核等,在制定这些相关规章制度、绩效考核细则的同时,需要考虑到专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只有奖罚得当,才能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且会站在公司的立场上为公司考虑更多的利益,把公司的利益看着自已的利益。
3.对于材料价格参差不齐的情况,可实行招投标制度:在招标前充分调研市场,了新工艺、新材料的市场信息,制定标底,对需采购材料设备进行市场摸底,根据图纸要求,制定相关标准,限定品牌档次,无论是整体设计还是局部的装修设计、以及主要材料设备的采购,均可向多家单位发出邀请招标或公开招标,以此可取得多家不同投标单位的报价,争取最佳的性价比;在工程分包和材料招标采购过程中,坚持“货比三家,低价中标”的原则。对于总包单位采购材料的情况,应提前做好准备,在材料进场前半年,做好材料招投标工作,给予足够的时间与供应商谈判,把握住价格的主动权。
4.对于超合同付款的情况,应要求造价管理部门建立建全的造价支付制度,每一笔工程款的支付,首先要造价管理部门核算其工程造价是否合理,资料是否齐全,核定出造价后,要求施工方填写本期工程款支付申请,并且把上几期的借款扣款金额列项清楚,再由造价审核部门核实是否属实,经财务部门确认每期资金金额是否正确。最后,经董事长签名确认方可取款。只有经多个部门严格把关,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超付工程款的情况。
5.造价部门在新的项目开工前,应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电脑内完工并已经结算的项目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筛查、找出导致造价超支的关键问题,列出表格,把所有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统计分析,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出具纸质的分析报告。这样便可以使以往的宝贵经验或教训在新项目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以持续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四、结语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偏离-份额模型;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的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一五”以来,2005-2012 年武汉市的GDP 增加了3.58倍。这个数字高于同期全国累计同比增长率,为全国经济持续增长做出了极大贡献,发挥了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示范作用。但近年来武汉市经济增长步伐明显减缓,呈现增长乏力的疲软态势。虽然在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武汉市的发展难以独善其身,但武汉市自身的产业结构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所以,找出其中的短板和瓶颈,提出相应的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已是当务之急。
一、武汉市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率贡献的背后是产业产值的增加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武汉市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结果并不如人意。
1.第一产业占比不断下降,生产方式比较落后
武汉市第一产业比重波动较小,除在2011年到2012年略微有所上升外,在其他年份都持续小幅下降。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但主要生产经营方式还是以传统的为主。产业化水平较低,投入产出率低,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不利于收入的增加。传统的农业贡献了第一产业的大部分产值,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中农业占比近四分之三,而林、牧、畜业的发展明显力度不够,未能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资源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2.第二产业占比略微上升,内部轻重工业比重失衡
第二产业比重呈轻微振荡,总体略微有所上升。从2005 年的45.57% 升至2012 年的48.22%。工业占据了第二产业产值的绝大部分,一般在82%以上。但内部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呈现明显的重工业化,以汽车、钢铁、冶金、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却以资源过度使用及环境污染为代价。造成不可逆转的对环境的破坏,产业选择重合度较高,利润空间被压缩,工业低水平结构性等矛盾突出。致使地方性产能过剩,虽然在短期内可以保证短期较高的产值,但难以为继。同时,轻工业的发展被严重忽视,不仅损失了大量的产值,也割断了一、二产业间的联系,使产业关联度过低,联动效果不佳。
3.第三产业占比振荡变化,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第三产业的比重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从2005年的49.57%一路升至2010年的51.44%,而后便出现小幅下降,直至2012年的48.02%。在第三产业的比重总体偏低的情况下,发展速度滞后,而第三产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较低的水平使得原本就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内部结构也局限于传统的商务服务业、仓储业和运输服务业,经营方式落后,竞争力低下,发展空间小,而具有“三高”特征的金融、信息、软件、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力度不足,导致武汉市第三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不佳,难以形成竞争力。
从总体看,武汉市的二、三产业产值占比95%以上,是经济增长的强劲推动力(见表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内部结构日趋合理。但与上海、北京等城市进行类比后,不难发现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速度和深度还差强人意。武汉市第二产业比重严重偏高(占比50%以上),第三产业发展明显不足。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远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导致了市场要素价格的扭曲,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极为不利。也使得武汉市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并且过度偏重工业的发展模式,致使产业结构发展的协调性和关联度不高。
由此可知,在武汉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过程中,确实存在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弊端和问题。为确保要素的合理流动,资源的更好配置,总体效益的不断提升,经济的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一项涉及风险和外部性的创新活动,在路径选择时必须深思熟虑,考虑周全。
二、基于偏离-份额模型对武汉市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和分析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成一个动态过程,以其所在地区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份额、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三个分量,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门类,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本文选取了目标区域武汉市及其所在大区域湖北省2005—201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将数据的单位换算为亿元,基于偏离-份额模型,计算得到武汉市各个产业的偏离-份额数据(见表二)。
1.对武汉市各产业的份额偏离的分析
整体上来看,武汉市各产业的份额份量具有相同特征:第三产业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汉市各产业的份额分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但也不难看出,发展的同时差距也在逐步显现: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第一产业,且份额分量之和远远大于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的份额分量相当,差异较小,说明武汉市经济整体水平处于工业化和服务业并进的阶段。
2.对武汉市各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的分析
从纵向时间序列上看,武汉市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分量一直为负数,且绝对值不断增加,表明第一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层次低下,阻碍了武汉市经济的发展。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分量除2007年为-4.18外,总体上为正值,且保持增长趋势,说明武汉市第二产业结构整体优化程度较高,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并且促进作用在逐步强化。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分量在2006-2007年为正值,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在2008 年后发生逆转,2008-2012年内一直保持为负值,且其绝对值还在不断增加,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从截面上进行分析可知,虽然总体上武汉市产业结构份量总量为正,但也存在很多不和谐因素,需要予以重视。每年均有两个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抑制了经济的增长,这些结构未能自行调整,反而进一步加剧。因此,武汉市产业结构确实存在许多不合理和不协调问题,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势在必行。
3.对武汉市产业竞争力偏离的分析
第一产业竞争力除在2006 年为0.44 和2012 年为12.76 外,其他年份一直为负,竞争力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竞争力除在2007年具有0.14微弱竞争优势外,在其他年份一直为负,竞争力严重不足。第三产业在开始的2006-2007 年里,其竞争力为负,难以与其他产业抗衡。但在接下来的年份中,竞争力呈上升态势,得到显著提高,市场占有率极大提升。总的来说,武汉市的三大产业,在近些年内,除第三产业的竞争力略有上升外,第一、二产业竞争力不断下降。因此,调整和优化第一、二产业的结构,提升竞争力已是当务之急。
综上所述,武汉市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第一产业占比过高,内部结构较为单一,投入产出低,整体效率水平低下;第二产业占比总体上较为合理,整体发展较好,但以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导致产业同构现象明显,资源配置不合理,规模效应较低,缺乏竞争力;第三产业的占比有待提高,内部结构急需完善,技术含量有待提升,对人才的吸纳能力需要。
三、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对策建议
1.兼顾质量和效益,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产品多样化和特色化
武汉市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水资源极为充足。由于第一产业发展模式单一,以传统的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主,未能充分发挥好比较优势,种植水生经济作物,发展渔业和养殖业。今后,应在原有单个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加快土地扭转,鼓励多样化合作;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使水面动、植物生产互补,实现水陆“双赢”;按照市场需求,丰富农产品的种类,提高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和附加值,带动关联的食品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2.统筹发展轻重工业,集约发展主导产业,大力培育优势产业
在大力发展制造业基调下,第二产业整体发展状况良好。但由于“重型化”较为明显,产值主要是由汽车、钢铁、冶金、石化等重型工业贡献的,不仅对资源依赖性较强,而且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所以,需要通过平衡轻重工业的比重,保持产业内的良性互动。作为主导产业的重工业应通过产业集聚,加强对资源的整合,实现集约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对工业“三废”的处理能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针对产业中的国有比重过大的问题,应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使经营体制更灵活。并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比如,针对作为主导产业的汽车行业,发挥与襄阳、十堰、宜昌等地区的产业联动作用,实现规模经济,实现共同协调发展;对具有优势的烟草、食品、纺织等轻工业应加大扶持力度,使其能在服务于农产业的基础上,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创造值得信赖的品牌,增强产业竞争力。
3.利用区位优势,发展生产业,重视新兴科技产业
第三产业总体规模不大,具有明显的结构缺陷。由于以传统的餐饮和商贸零售服务为主,金融、信息、咨询、物流、旅游等生产业发展严重不足。首先,武汉市应增强发展第三产业意识,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兼顾第三产业;其次,武汉市位于中国的中部腹心部位,水陆空交通枢纽完备,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应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同时,应通过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弘扬武汉具有特色的汉味文化和历史文化古迹;最后,武汉东湖地区是中国较大的智力密集区,集聚了大批高校,科研实力雄厚。应做好产学研对接,充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兴科技产业。
四、对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研究结论与展望
基于对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的结论和武汉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利用偏离-份额模型对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得出武汉市产业结构具有第一产业占比过高,结构单一,缺乏竞争力;第二产业占比较为合理,但以“重型化”为主,同构现象明显,内部亟待升级;第三产业占比有待提高,应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结论。并从三大产业的角度,对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给出了第一产业兼顾质量和效益,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产品的多样化和特色化;第二产业统筹发展轻重工业,集约发展主导产业,大力培育优势产业;第三产业整合利用区位优势,发展生产业,重视新兴科技产业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陈朔, 冯素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几个问题的国际经验和启示: 以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8(3).
[2]戴瑾.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实证分析:以湖北省为考察对象[J].社会科学论坛,2010(15).
[3]马艳华, 魏辅轶.产业结构调整理论研究综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1).
[4]徐勇,丁悦.产业演进比较与武汉产业结构高级化选择[J].统计与决策,2011(16).
[5]李武军,黄炳南.基于偏离一份额分析法的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研究[J].经济经纬,2010(6).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一、高校体育产业的涵义
通常,高校体育常被狭义地理解为高校学生所进行的与体育相关的训练和学习活动,这种理解显然是将高校体育的范围缩小了。实际上高校体育的内涵十分广泛,它涵盖所有高校学生、教职工及其社区体育参与者所开展的一切与体育相关的行为活动。
而高校体育产业,则是指高校为了满足学生和教职工以及体育活动参与者日益增长的体育方面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的各种体育服务和产品活动的总和。由此可见,一切能与高校体育发生直接联系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总和都是高校体育产业的组成部分。
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分支,高校体育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内容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体育本体产业,具体包括各种体育竞赛、运动训练、健身健美、电视转播和开发、经营性的休闲娱乐项目以及它所创造的无形价值等。二是体育派生出的产业,主要有体育出版物、报刊文物、体育科研活动、各种体育器材以及体育运动装备等等。三是与体育相关的产业,其内容有体育场馆设施、体育装备、运动休闲服装等。
二、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山东是我国体育产业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省内高校有120余所,是全国高校数量较多的省份之一。
1、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的主要经营内容
在高校经营的体育产业项目中:体育场馆租赁项目占全省总数的73.8%;组织承办体育健身培训占全省总数的64.3%;体育用品、器材设备的销售占总数的52.4%;运动休闲类服装的销售也占总数的47.6%。由此可见,高校体育产业项目主要依靠其人才和场馆设施优势,高校体育产业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是高校的教职工和学生。由于高校的专业设置不同,所以其体育产业经营的项目也不同。例如,体育院校除了以上列举的项目外,还有体育科技开发项目,承办高水平赛事项目,体育咨询项目等。
调查显示,山东省高校开展体育产业中35.7%以体育主体产业为主,体育相关产业占到12.9%,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展体育项目的占50%。数据显示,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展以体育主体产业为主,体育相关的产业为辅。
2、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的的管理和经营方式
调查发现,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的管理模式多为学校统一管理,占38.1%;自负盈亏的学校占35.7%。然而,多数经营者表示希望自行管理,自负盈亏,这一比例占到了半数以上。可见,经营者们通过自身的经验逐渐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这一观念的突破,预示着行政干预的经营方式将逐渐退出目前的高校体育产业。
以租赁场馆和组织体育培训为主要经营项目的高校中,从学校场馆的利用率上就能看出该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程度。在省内高校中,体育场馆已向社会开放的占48.6%,仍未开放的仅剩11.9%。由此可见,省内高校的体育场馆已经由传统单一的教学功能向经营服务类转型。国外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较为完善,以日本为例,一般经营模式为俱乐部会员制,这一模式占到66.7%,会员与临时顾客相结合的模式占21.57%,仅有临时顾客只有3.92%。而这三种模式中,收益水平最高的是俱乐部的会员制,80%采用此种经营模式的俱乐部是盈利的;70%采用会员与临时顾客结合的经营模式是盈利的;而仅采用依靠临时顾客的俱乐部有100%处于亏损状态。
在山东省高校体育场馆中,采用会员制经营模式的仅有7.1%,会员制和临时顾客相结合的方式则占47.8%,全部依靠临时顾客的为23.8%。省内高校的管理模式与发达国家高校体育产业的管理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仍有较高的提升空间。
三、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组织封闭
很多人认为高校体育场馆属于高校自有的教学场所,不应该将其与市场联系在一起。受这一传统观念影响,高校体育产业经营者依旧认为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应仅供校园内教职工和学生使用。这就使高校体育产业脱离了与社会的交流合作,导致体育设施闲置,造成了体育资源的浪费。由此可见,经营观念的保守与落后是阻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桎梏。若不将高校体育产业社会化、商业化,高校体育产业就丧失了优势。
2、运作环境欠缺成熟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体育产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毕竟发展时间较短,仍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分支,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每一项产业的发展必然依靠资金的注入和市场的进步。然而目前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仅依靠体育场馆设施的租赁费和国家投资。根据发达国家高校体育产业的经验,这仅是初级阶段的经营水平,资金收入的单一阻碍了高校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省内高校体育产业要想长足发展,必须培养起一个稳定的消费群体和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
3、高校体育产业缺乏相应高素质人才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体育产业的专业人才,不仅需要体育产业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管理和经营能力。就目前山东省内高校的情况而言,虽管理者中不乏高学历、高业务能力的人,但他们普遍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不能迈开脚步进行体育产业发展的改革。因此,目前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不能很好地与市场沟通,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所以,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更需要勇于改革的实践家。
4、体育产业经营缺乏有效管理
高校是体育场馆和设施的拥有者,然而并不一定是这些场馆和设施的实际管理经营者。当体育场馆和设施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时,高校是它的管理经营者。在教学空档期,往往会出现高校体育资产无人管理或者多方管理的现状,这就造成高校体育产业管理不健全、经营效率低。
5、高校体育产业缺乏规模性消费群体
每个产业的发展都要以消费和需求为依托,体育产业也不例外。在当下中国,人们对体育热爱的日益高涨带来了相关消费的日益提高,也直接促进了整个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相对较慢,就是因为缺乏相对成熟稳定的消费群体。由此可见,山东省发展高校体育产业亟需解决扩大消费群体的问题。
四、加快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策略
1、转变观念,加快市场化进程
观念对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也是如此。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要想发展,首先需要转变观念。要让高校体育产业面向社会,加快市场化进程。观念的转变要从教育主管部门贯彻到各个高校,使大家充分认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拓宽思路,才能进一步推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商业化和市场化。
2、创建良好的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环境
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提供的发展环境。为了使得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高速发展,需要上级部门在土地资金、技术设备、市场保障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共同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3、加强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能够为产业的发展助力掌舵。因此,要想使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稳步发展,就需要提高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首先,对于高校而言,应积极开办体育产业相关专业,培养更多专业的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其次,应充分利用高校的各个专业,使其相融合,使不同专业之间有效沟通,使得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拥有跨专业的知识和素质;最后,应组织人员学习国内外优秀的体育产业发展案例,吸取别人的长处和优势,从而加快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4、明晰权责范围,提高管理效率
上级决策部门应明确高校体育产业权责范围。高校应当明确资产所有权、收益权、经营权以及处置权等,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尽量避免无人管理或者多人管理的现象出现。应完善高校体育产业管理机构,充分发挥经营管理者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从而拓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
5、加大宣传力度,培养稳定、成规模的消费群体
山东省相关部门和各个高校应当做好高校体育产业的宣传工作,让大众充分了解高校体育产业,让大众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可以使用高校体育场馆和设施从事体育锻炼。只有让高校体育产业与社会和市场发生联系,才能逐渐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
五、结语
综上所述,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应当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下持续发展,不仅服务于学校学生和教职工,还要针对社会普通体育爱好者。对于高校领导者来说,应当继续解放思想,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社会资源的注入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高校应加强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王笑梅,李蓉日.关于高等体育学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构想[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06).
[3]梁晓龙.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研,2005(26).
[4]娄德玉,商勇.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
关键词 广西壮族 体育产业结构 体育产业竞争力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更加深刻,体育不但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能够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社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从而使体育成为现代人生活当中必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使个人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目前的体育产业发展来说,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体育产业需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根据时展的需求,全面丰富和提高产业内容,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一、广西壮族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广西壮族的体育产业增长值已经达到了GDP比例的1%,而对于浙江省、云南省、辽宁省、广东省等等一些地区的GDP比例来说,他们的平均比例在0.86%-0.91%左右,目前,对于广西壮族来说,其增加点高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体育产业的行业发展比较快,从而提升了体育产业的整体水平,但对于体育服务业与体育行业而言,体育服务业还远不及体育产业的行业。所以当前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从而促使广西壮族体育产业能够进一步的发展。根据资料显示,在2009年对广西壮族体育产业的统计研究显示,广西壮族每增长1元体育产业总产值,那么就可以带动广西壮族经济总产值的1.81元。根据列昂诺夫投放产出模型而言,对于广西的一些城市,体育产业所得的GDP可以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
二、广西壮族体育产业发展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调整体育产业结构的优惠政策
国家对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是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西壮族扶持政策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尤其是税收扶持政策相对较少,而税收激励政策相对较多,从而没有进一步拓宽体育产业的融资渠道,影响了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高素质体育类人才缺乏
广西壮族体育产业主要是分为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具有高素质的体育人,比如一些运动员、教练员等等,他们对于体育知识以及体育自身都具有非常专业、非常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但是对经营管理、科技技术等方面就没有相当丰富的经验,所以,就会使体育产业结构的组织与调整受到一定的影响;另一种是具有非常丰富的管理经验的商业人,在他们的意识当中主要就是关注产业结构、经营利益、发展目标等等,而对于体育器材以及体育本身所具备的特殊性完全不了解,从而也会导致体育产业结构的组织受到影响。不断培养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体育人才,给企业补充新鲜血液,用以带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体育本体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体育产业的核心是体育服务业,体育产业的行业则是体育用品等行业,就目前情况分析,广西体育产业核心行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体育产业行业,因此,制约着广西区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
(四)体育产业各层次间关联性不强,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结构一般情况会由三个层次构成,分别是核心层、层、产业层三部分构成,而体育产业的结构层也是由这三个部分组成的,并且层次之间必须要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从而使体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广西壮族的体育产业由于发展水平有限,并且产业结构系统还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导致体育产业各层次间的关联性较弱,很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无法在各行业间灵活的转换,最终影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五)体育产业的结构效应水平相对较低
广西壮族的体育服务产值数额相对较大,但是产业总增长值却是很小的,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体育产业结构组织存在不合理因素;第二,体育核心行业发展滞后;第三,体育结构效应水平相对较低等因素,所造成的体育产业总增长值较低。
三、建议
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改变体育产业单一性发展;完善体育环境,加大体育产业投资力度,对此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政府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投资力度,促使体育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二)公众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高体育消费层次、激发新的体育需要梯度,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三)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介入体育产业的发展领域,增强体育产业的活动,从而使体育产业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完善激励体育结构调整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对体育服务业的水、电、气、热等等能源费用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强对体育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引导。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编号:KY2016LX337。
参考文献:
[1] 鲍明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J].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12):11-12.
[2] 陈林祥.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政策选择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4(3):101-102.
[3] 黄海燕.我国体育产业结构评价与优化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157-160.
[4] 张景亮.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3(6):19-20.
关键词:体育产业;消费市场;体育消费;消费需求
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消费是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三驾马车”。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投资推动型经济将受到抑制,对外贸易纷争不断,贸易摩擦对进出口将产生负面影响。唯有消费的加速增长是今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力保证。国家经济转型为消费经济增长搭台,为繁荣体育消费市场提供契机,这将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一、北京奥运是体育消费市场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奥运会作为一项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综合赛事,它对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北京在申办2008奥运会时曾庄严地向世界承诺,要力争把北京奥运会办成现代奥运史上最出色、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并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个承办理念。从最实际的角度看,最为关键的即是在13亿中国人普及和推广奥林匹克运动,将北京奥运会办成全国人民广泛参与及普及受益的奥运会。从奥运会与体育市场的关系来看,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从消费市场来看,筹备和举办奥运会的整个过程实质是消费需求不断受到刺激并释放的过程,也是体育消费者受教育的过程。为此,北京奥组委制定了一系列以“人文奥运”为主题的奥林匹克宣传和全民健身等系列活动。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奥运对于持续拉动我国体育消费市场会发挥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据北京奥组委运用GDP模型法、消费模型法、投入产业模型等方式估算,在北京奥运会召开期间所带动的消费收入(门票收入、旅游收入、商业收入、纪念品收入、文化活动收入等)就已达到人民币300亿~400亿元。北京奥运的前后六年是历史赋予中国体育消费市场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二、国民健康投资意识将形成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人们为满足多样化体育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享用体育物质产品和接受体育服务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得以开拓和发展壮大的经济基础。体育产业在某种意义上是大文化产业,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它属于娱乐经济也属于休闲经济。体育消费动机既受制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又与个人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等经济因素密切相关,也受制于消费心理、习惯和社会文化背景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1.国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经济因素
目前我国文化市场消费越来越高,且在大城市上海、北京、广州等,其人均GDP已达5000美元,其表现为以吃穿为主的生存资料占居民消费份额在不断降低,发展与享受资料比重明显提高,商品性消费份额在不断下降,服务性消费比重呈上升的新趋势,职工、城乡居民年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都将为体育消费提供积极的经济因素。在未来发展中,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将不断提高,以每五年提高五个百分点,即在未来15年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5%,而中央财政收入的提高,将为居民提供更有力的社会保障,以解决居民的医疗、养老、教育等问题,这将更有效促进消费率的提高。到2020年我国消费率水平将提高至61%~65%,接近于发达国家77.2%的消费率,超过发展中国家55%的消费率。
2.我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的非经济因素
(1)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每年超过1000万农业人口涌入城镇。
(2)在中国加入WTO环境下,跨国体育产业进入我国,引申出全新的体育行销模式。
(3)科技创新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三、消费需求对体育产业的稳定发展起推动作用
1.以供给带动需求,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
由于体育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一直以国家投资为主导,这种投资需求的持续增长,对繁荣国家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稳定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投资需求具有“名为当期供给,实为下期需求”的两重性,只是一种相对意义的“最终需求”,它在维持体育产业的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发展我国体育产业,不完全也不同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进行体育工作,不能长期依赖于政府支出,必须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恢复市场经济自身的活力。供给和需求都是潜在的,要从根本上创造有效供给、带动需求,使之形成供给―需求―消费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实现公众满意的体育消费服务需求。
2.体育消费需求推动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市场
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四千亿美元,并且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在1%~3%之间,并且年产值排在各国国内十大产业之列,与此相比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落后于整个第三产业的增长趋势,目前全国各体育产业的营业额为2000亿元。按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体育发展要约》,力争到2010年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达1.5%。中国2007年度GDP总量已达18万亿元,按《十一五规划》要求,预计中国2010年的GDP总量将要超过20万亿元。由此看来我国体育产业的成长空间巨大。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消费的增加以及消费结构的调整,必然对体育、文化的消费提出新的需求,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只占GDP的32%,远低于世界平均64%的水平,未来服务业的增长有着巨大的潜力,而作为新型服务业的体育产业,应该而且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未来几年我国居民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为体育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2008北京奥运,对我国体育产业在积极引入新的服务方式、服务理念和服务产品方面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四、让体育消费唱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角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我国体育产业应从传统的制造业为主走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育产业必须延伸其价值链,拓展生产(主要包括金融、贸易、商务、中介等)和非生产业(主要包括文化、信息等)。开拓体育产业的利润面,使体育产业的制造业价值与服务业繁荣互筑“双赢”,从而更大程度地适应与满足国内体育消费市场的需求。
1.让消费唱好主角――体育产业应改进服务观念
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看,体育产业同其他各生产部门一样,它为社会提供体育服务产品和精神产品。再从市场学对消费品的分类来看,体育产品属于发展消费品和享受消费品,是人们用于发展体力和智力所需要的消费品。体育产品不同于生存消费品,可属无品牌产品,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在于产品价格的低廉,体育企业的发展其根本在于建立品牌。
2.让消费唱好主角――体育产业应积极引入新的服务方式
利用体育积累财富,让人们感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同时也能从中收获财富,如何利用体育营销,使体育产业的内涵更加突出,体育营销并不是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认识的电视广告。体育营销更应被理解为是一种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其应表现为与产品的互动性,是人们感受到以自我为核心的消费体验。中国的体育产业虽然并不成熟,但中国的体育营销正在向成熟的国际化方向前进。体育营销将会出现新的营销方式,会使用很多新的科学技术来吸引消费者,而这些都将会为中国的体育营销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3.让消费唱好主角――体育产业应提供新的服务产品
体育产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可理解为一种商品或一项服务,也可理解为商品与服务的两者结合,体育产品实质是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提供“一揽子可选择的利益”,同时产品又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维持体育产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应正确理解体育产品观念,使体育产业能够提供给市场以引起人们注意,让人们获取使用或消费从而满足人们的某种体育欲望或需要。一旦服务产品离开了产品的整体概念,不以消费者为中心,就不可能真正贯彻营销观念。随着体育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消费者需求日趋复杂多样,体育企业必须用动态的眼光正确认识产品的整体概念,勇于创新改革,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作者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产业经营研究动态
一、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稳步、高速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健康观念、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已成了人们不懈的追求目标。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当代体育正在以其独特的魅力、无限的活力、多元的价值加速融入生活经济的大潮,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及提高人们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并直接间接地扩大了体育产业市场,促进并推进了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体育的经济价值和体育的商业价值,本文以体育产业经营的发展背景为起点,对体育产业经营研究动态进行综述,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地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二、体育产业经营的发展背景
经营,可以说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自从有了交换就同时有了经营;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在本世纪初才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并只在美国这样一个小范围内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随后迅速在全世界流行起来,形成了多行业、多种类、多系统、多领域结合的、大规模的、真正的多元化现代经营。在逐渐成熟和日趋扩大的经营发展进程中,美国经济学们提出了“体育产业经营”理论体系。
体育产业经营的发展,应该是伴随着体育的生活化、大众化、社会化、商业化等等的兴起,在体育消费不断扩大和日益增长的过程中逐步明朗化的。纵观世界体育产业经营发展进程,横比世界体育产业经营发展状况,可以将以美国为首的英、德、意等高度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划分为“体育产业经营高度发达的第一集团”;以日本为首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包括韩国、新加坡等少数发展中的先进国家,划分为“体育产业经营发达的第二集团”;以中国为首的所有发展中国家(个别先进国家除外),划分为“体育产业经营发展中的第三集团”。
在这“三大集”中,第一、二集团国家的体育产业的发展背景非常相似。经济发展速度的减慢或停滞不前,带来了提供健康体育、休闲活动等公共事业组织机构维持正常运行的“经费危机”。而解决“经费危机”的最终办法,都选择了将商业经营机制导人原来单纯作为发展事业、社会福利的公共事业组织机构运行之中。从而建立了“不仅适用于盈利为目的商务活动,也适用于社会公共发展事业活动”的体育产业经营新观念。认识到了经营除谋求盈利以外存在着的社会功能,走出了职业体育等于体育产业的误区,打破了体育事业的经营,拓宽了体育产业的经营范畴,在进一步扩大体育社会功能的基础上迅速提高了产业化的参与程度,从而巩固了体育产业的社会经济地位。第一集团体育产业经营的成功,不但为第二集团体育产业经营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也为第三集团体育产业经营的兴起提供了借鉴,并促进着体育产业经营走向了全球化的发展道路。
我国在导入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开始了体育系统内部“经营创收活动”为主的体育产业化尝试。随着社会物质基础地提高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再加上闲暇时间地增多和高龄化社会的开始,体育发展成为了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体委“中山会议”把体育产业化列入议事日程。市场经济体制内容正式写进了《宪法》,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出台了《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足球开始实行“职业体育俱乐部制度”,并在全国正式发行体育彩票,同时开始启动实现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的具体步骤——组建了国家各体育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国务院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正式启动了“社会福利事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体育总“局,由原来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国家教育部正式实施学校教育收费制度,使“适应教育发展,加快学校体育改革进程”成了重要研究课题。因此,借鉴第一、二集团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远大目标,将体育产业发展作为2l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之中,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第二次世界体育产业发展高峰的到来,加快了我国与国际体育产业发展的接轨速度,又推动着这个发展趋势可能更快地成为现实。
三、体育产业经营的研究动态
体育产业经营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部份:基础研究,主要是关于体育产业经营的原理、结构、产生、背景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体育产业经营的启蒙研究也包括在内);应用研究,主要是关于如何提供体育机会、制定实施计划、解决体育产业经营中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具体实践研究。
1.基础研究
体育产业经营的基础研究中有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其中霍华德(Howard,D.R.)和克朗普顿(J.L.Crompton)两位先生是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代表。他们公布的研究成果不仅介绍了闲暇体育作为产业经营的观点,而且还重点论述了商业经营与闲暇体育事业发展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建立闲暇体育产业经营理论体系的研究命题,并且对这个命题的研究,在他们的同期或后期公布的研究成果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他们的研究得到了世界各国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此后,以“对在公共体育M·闲暇体育·体育服务中导入商业经营机制重要性”,和“对在行政为主导的公园闲暇活动中导入商业经营机制以及作为闲暇产业经营包含的实际业务”等课题的研究为起点,在高等院校开始了“对高等院校中闲暇体育的计划制定和高等院校中休闲体育计划的经营”等方面的课题研究。随着再次掀起的世界性健康体育浪潮,虽然,“关于保持良好健康状况的研究”,和“关于保持良好健康状态的相关研究”,在体育产业经营研究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对于人们是否真正掌握了保持良好健康状况的健康体育方法,是否真正养成了保持良好健康状况的健康体育习惯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何使其更接近产业市场经营运作的研究,仍然是体育产业经营研究中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在这项研究中,杰尔逊先生发表的“关于对闲暇体育服务计划以及计划制定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是指导这一时期闲暇体育实践的优秀成果之一。另外,关于将体育产业经营的理论结构、学科特点、重要性等方面作为中心的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体育产业经营的特征分析》、《体育产业中的经营作用以及体育产业经营的作用》、《经营研究成果在闲暇活动研究中的作用》、《体育产业经营与体育社会学的关系》、《怎样在体育产业经营中体现体育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实例》、《体育产业经营与体育事业的关系》、《体育管理中的体育产业经营学》、《体育产业经营理论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福克斯艾尔、马斯林、山下秋二、扬奈克斯等,我国随着体育产业化发展目标地明确建立,广大科研人员和体育工作者立足于对体育产业的基本概念等基础研究,重点突出并加强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方法等应用研究。张发强先生公布的研究成果,将我国目前的体育产业类型划分为“体育的主体产业和为体育提供服务的相关产业、为体育部门开展旨在弥补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其它各类经营活动”三大类。谢琼桓先生公布的研究成果以详实的数字为依据,在高度总结、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李明先生公布的研究成果以系统论述《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时期、体育产业类型和体育产业经营体系》为基础,在理论上初步构画出了“中国体育产业(经营)理论体系”的框架。他公布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个人专著《体育产业学入门》和《中外体育产业比较与思考》。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体育产业问题的研究日益升温,一批学术论文和专著相继出版,如鲍明晓的《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市场:新的投资热点》和《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全面反映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与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2.应用研究
体育产业经营的应用研究,是广大体育产业学家共同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体育产业经营的主要作用,可以理解为“灵活运用体育产业经营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解决体育产业中的具体经营问题”。因此,关于体育服务产业实际操作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发挥经营作用的具体方法研究,在应用研究中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顾客”(作为顾客的体育参与者)和“体育产业市场、体育服务产业经营、体育产业经营实施计划”这两大方面。前者主要是将顾客作为体育服务产业的具体消费者,对其行为特征的微观研究;后者则主要是关于体育产业的经营市场、体育服务产业经营、体育产业经营实施计划的功能、评价等相关问题的微观、中观、宏观的综合研究。
体育产业的应用研究,一直是我国体育产业研究的重中之重。因而至今发表的体育产业研究文章大部份集中在应用研究方面。但是,由于基础理论的研究不足,特别是对体育产业认识和理解上的缺乏,再加上经济、产业、经营等必须具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基础不牢,“精品和名品”长期处于孕育之中,实际中的许多应用研究成了“工作总结”或“国、内外工作情况介绍”或“涉及到应用的研究”。直到卢元镇公布了《体育消费行为与心理及其发展预测》和《中国的老年健康与老年体育》的研究成果,才打破了这一持续很久的僵局。另外,田雨普和杨印川先生公布的《20世纪末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成果,蔡军先生公布的《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研究》成果,王天民先生公布的《我国西北地区民众对发行体育彩票态度的研究》成果,周毅先生公布的《中国职业足球的产业化研究与对策》研究成果等等,都可认为是代表作。因此,我国的体育产业应用理论研究,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四、小结
综上所述,体育产业经营是经过“十月怀胎”、“足月分娩”的新兴学科,也是一门灵活运用经营方法,充分发挥体育功能,提高体育功能效率,为所有需要体育的人们提供适时体育机会的实践科学。随着体育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虽然体育产业经营的各种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但仍然主要集中在解决体育产业经营实践中出现问题的具体对策或具体方法的应用研究。从以上的论述中还可以看出,体育产业经营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不同研究对象,准确地说:体育产业经营是一门新兴的、以社会学、心理学为起点,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等等各种关联学科组成的“集团科学”,所以“跨学科交叉、多学科结合”应该是体育产业经营研究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如何结合经济学、经营学、市场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以社会学和心理学为基点,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丰硕成果灵活地运用于体育产业经营研究,并在具体的体育产业经营实践中体现出来,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顾渊彦等:体育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李明:体育产业入门[M].南方出版社,1999
【关键词】体育产业;经济价值;内需
一、如何理解体育产业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体育产业正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和接受。但是,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目前人们体育产业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我国体育产业的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总体水平还不高、各个地区的差异也比较大等等。因此,了解体育产业的概念及其经济价值,并致力于其发展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体育产业的概念
纵观体育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中西方不同学者、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都有各自 的不同观点,本文认为:“体育产业的概念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其内容和形式,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体育产业概念的阐述和解释理应从产业角度出发。“体育产业”应属于一个发展性概念,指的是以体育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活动为主的产业主体所从事的经营、管理、服务等一系列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2.体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主要的增长点,并大有渐为支柱产业之势。美国是全球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该国的体育产业年产值已占本国GDP的2%,以健身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由时间产业在美国各州的产值排行榜上均占前三名。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瑞士、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产值也大体占本国GDP的1%至3%之间,最高的瑞士占到3.37%。从这些数字中不难发现,体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旺,这就导致了不同所有制的各类经济主体纷纷投资体育产业,并表现出极大的增长潜力、全球化趋势。
3.美国的体育产业
自2000年以来,由于新经济泡沫的破裂,美国经济告别“长期繁荣”,开始步入慢车道。“9.11”事件又让美国经济雪上加霜。但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据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高达98330亿美元,是排名第二的日本45547亿美元的两倍多,是排名第三的德国17929亿美元的5倍多。仅美国加州的产值也超越名列世界第五的法国。由于体育消费行为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体育环境的影响很大,美国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消费市场。八十年代,美国与体育相关的产值略超过全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全国体育产业的产值在各大行业排名榜中居第22位。而据美国著名的商业咨询公司凯尔尼公司的统计,美国体育产业的市场价值在90年代中期已经达到了1520亿美元,成为美国的第11大产业,占其GDP的2%。在美国一些州的各行业产值排行榜上,体育产业的产值已跻身前三位。由此可见,在美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一般产业的发展。
二、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体育产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国家的体育产业已位居该目的十大产业之中。
2.体育产业能刺激大众消费和拉动“内需”
在过剩经济时代,国家经济发展必须实行刺激消费、鼓励消费,开拓新的消费热点来扩大内需,以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决策。据有关资料报道,在过去的20年中,居民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一直在60%左右,居民消费每增加1%,可带动GDP增长约0.5%,体育消费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消道娱乐的认识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工业发达国家产生了有关游戏、娱乐、运动、消遣的理论,终于成为了一种公认的社会文化活动,也形成了一个收入签丰的体台文化市场。
3.体育产业为社会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劳动就业成为社会主要问题时,体育产业在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1995年,美国体育产业提供了230万个直接就业机会、521亿美元的收入,以及233.2万个间接就业机会和750亿美元的家庭收入,美国体育产业所支撑的经济活动在产业活动方面超过4000亿美元.为美国家庭带来1270亿美元的收入(家庭收入增加2.4个百分点),容纳460万就业人口(就业人口增加2个百分点)。1996年澳大利亚在体育行业工作的人员达到95万人,其中44%的入从事的是全职工作。有些国家体育产业为入们提供的就业机会与农业、铁路、管道服务、交通服务业和纺织业相当甚或稍高。”
4.体育产业是吸收社会游资的重要手段
体育产业中的体育彩票业、体育赞助业对于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用于繁荣经济,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是极有价值的。
三、影响体育产业经济价值因素分析
需要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生存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只有当生存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后,人们才会去谈及提高生活质量有关的话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体育产业发展成正比关系。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育 促进 体育产业
一、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我国体育产业现阶段发展已初具规模
1.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日益火暴。改革开放以来,以足球职业化为突破口,篮球、排球、乒乓球、围棋、羽毛球等运动项目相继走上了职业化的发展道路,体育产业收入不断增加,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营销环境。
2.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日益繁荣。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的颁布,加速其迅速发展。
3.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繁荣了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健身器、运动器械、运动服装、鞋帽等市场极好,体育用品的消费已成为广大群众生活的新时尚。
4.体育彩票、体育中介市场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来源。体育彩票业作为体育产业的一支新生力量,显示出巨大的社会集资功能,它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来源。
5.体育经纪人在刺激市场需求、加速市场流通、挖掘市场潜力发挥极大的作用。
经过调查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水平、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制约体育产业的发展。运动技术水平是竞赛表演市场的重要因素。受过良好文化教育的人观赏水平高,观赏需求也高,国民文化素质对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成正比的,群众体育水平的提高,也能促进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同时带动体育运动的普及,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地位
我国现有在校大学生人数达2300万,这是多么巨大的体育市场,如何使众多大学生成为体育产业的支持者、体育产业文化的传播者,成为当今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研究方向。
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体育场地、器材比较完善,目前各学校在体育场地、器材方面投入很大,给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锻炼环境。根据《纲要》精神,各院校大力开展选项课,学生选择自己喜欢项目的机会大大增加,为学生锻炼身体、掌握综合体育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体育教师师资力量雄厚,体育教师具备丰富的锻炼经验、营养保健、疾病预防知识。体育课目标近几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五大领域的目标,使目标从身体的健康到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健康的转变,使目标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笼统走向具体。但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远没有达到多目标的完成,即使完成了多元目标,掌握了综合的体育知识、技能,学生走向社会后,难以体现出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带动体育的发展,促进全民健身,提高社会体育产业文化水平。
作为普及高等体育文化、培养高等人才的大学体育教育,对体育产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地位。体育产业不仅需要专业体育人才、运动员、经纪人,更重要的是有一个较高体育文化知识,理解能力的消费人才市场,全国有数以千万的大学生的高等学府的大学体育教育,有能力、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任。
三、当代大学体育教育的职责与义务
当代大学生也有能力、有责任、有义务把所学到的先进的体育文化知识、技能,回报那些支持自己求学深造的父母、亲人,引导他们科学健身、预防疾病,成为体育文化产业的传播者。
首先,大学生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应努力学习体育理论知识,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为那些广泛需要体育文化锻炼知识,运动健身、保健、营养知识的父母们,当他们投入数以万计让孩子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在孩子学到知识的同时,也使他们自己成为受益者,从而服务社会,传递体育文化,展示运动才能,促进全民健身,体现大学体育教育对体育产业的促进功能。
四、提高大学生体育综合知识,转变体育理念
1.大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方面被动、消极缺乏动力,只注重形式,缺乏内涵。在不进行理论考试以前90%的学生体育课本是新的。
2.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意识,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90%的学生从没想过向父母介绍体育锻炼知识,运动损伤知识、疾病预防知识。
3.培养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信心。通过知识竞赛和轮流当体委提高讲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10%的学生想给父母介绍有关知识,担心说不清楚,受到父母批评。
4.体育课中应增加健康教育、奥运知识、体育产业发展价值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能够不间断的提高体育锻炼理念,树立服务社会的观念。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体育产业 河北省 经济增长点 发展对策
河北省地处北京与天津两市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改革开放30年来河北省经济情况大幅改善,2005年已经成为我国第5个国民生产总值过万亿元的省市,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日益紧迫,一些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下降,新兴的产业不断涌现。近年来,我省以旅游、文化、体育为代表的休闲娱乐业得到了长足进展,在假日经济日益火爆的今天,作为休闲娱乐的体育产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其产生的多重效应必将影响今后河北省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继而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
一、体育产业成为河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可能性
体育产业是一项极具发展空间的朝阳产业,体育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以关心人们的健康、娱乐为核心的体育产业,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广阔的经济发展前景和空间。当前,扩大内需,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的成长和发展,对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体育产业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加密切,体育产业已经不仅仅是体育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具有全局意义的问题。 在许多工业化国家,体育产业成为一些国家扩大就业、创造财富、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提供体育服务产品,可以拉动市场、增加创汇、扩大就业、联动产业等作用, 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河北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给体育产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在这样的社会经济环境,体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前景十分乐观。
二、体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性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体育产业对其他产业能起到联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一类经济活动或一项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必须至少符合以下三个条件:(1)这类经济活动或产业应不在传统行业之列,或虽属传统行业,但以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而现在却表现出极大的增长潜力。体育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它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 基础比较薄弱,但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得到迅猛的发展。作为第三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可以带来无限的商机,容纳较多的劳动力,促进一个地区的体育用品业、旅游业、餐饮业、娱乐业等众多产业的发展, 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2)这类经济活动或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全社会新的消费热点, 投资者纷纷涌入,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随着人们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体育人口不断增加,人们对体育用品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体育消费也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体育用品市场供销两旺,中低档体育用品在大中城市和部分富裕农村地区仍然保持热销势头,高档体育用品也开始进入百姓家庭, 参与性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日趋大众化、普及化; 观赏性体育消费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运动项目走上职业化的轨道。(3)这类经济活动或产业能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并能拉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还处于转型阶段,人们对物质消费品需求的增势将会减弱,而对服务消费品,尤其是与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直接相关的服务消费品的需求将会迅速上升,带动居民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这三点看,体育产业已经基本具备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条件。
三、体育产业成为河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实条件
河北省在2005年体育产业的总资产已超过800亿元,实现年增加值50亿元,占当年GNP的0.15%,增加值较上年增长近25%,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并呈现出高速公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产业的发展依靠经济增长拉动,同时,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二者双向拉动。据统计,5年来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13%~14%,河北省体育产业年产值200-250亿元人民币, 年创利润近30亿元,增加值近80亿元,体育产业正在成为河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新兴力量。并且,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使河北群众对体育的需求逐渐增大。体育商业、体育彩票业、体育服装与器材业、体育教育与培训业等均取得了长足进展,以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彩票业、体育用品批发零售业为主的体育产业有进一步规模化发展的潜在实力。
四、河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
河北省体育产业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就目前的情况看, 由于受到经济、体育和产业意识等因素的制约与体育产业发达的城市和省份相比,我省体育产业起步晚,规模小,水平低,有较大的差距,体育制僵化、资金紧缺、观念滞后行业选择不合理、产业规模较小、经营粗放等问题显得比较突出,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优惠的产业扶持政策,缺乏优秀经营人才,体育法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从消费的角度上说,河北省受经济发展、群众可支配性收入的影响,体育消费仍很有限。
1.调整产业结构,政策扶持,促进其产业化进程
要促使体育产业成为河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就要调整产业结构, 这样就会给体育产业带来更多的社会投资,以及更多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同时,在政策上要给予扶持,包括投融资的优惠政策、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用我用地的优惠政策等。
2.加速培育和完善市场体制,按市场经济规律来运作,提高投资效益
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和社会化筹资机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努力实现社会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大措施,切实保障低收入人群享有最基本的体育服务,推进体育社会化进程。
3.以全民健身为契机,积极引导消费意识,促进人们的体育消费
举办经常性群众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搞好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运动可以带动人们的各项体育消费,全民健身运动可以促进场地建设,小区健身广场、健身中心促进了建设性的体育消费;全民健身运动可以促进人们的物质消费,居民对体育服装、体育器材的需求促进了物质性的体育消费;全民健身运动可以促进人们的服务消费,居民对健身教练、指导员的需求促进了服务性的体育消费等。积极引导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以全民健身运动为契机,促进人们的体育消费。
4.结合地区特点,促进体育旅游和民族传统体育,实现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及民族优势为发展体育旅游、促进区域体育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可能。结合河北省的地方特点,多处全国闻名的历史古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 遍地名胜古迹,在加强旅游的同时,可以融入体育活动,根据民族传统项目,促进体育旅游的发展,将“游”与“玩”结合在一起,使参观旅游的人们加入民族体育活动。发展体育旅游,可以使人们对城市生活用品和生活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由此形成巨大的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的飞速公展,从而增强体育产业的关联带动效应,实现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体育产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要加强对两种人才的培养, 一是高素质的通才的培养, 培养一批知识结构合理、能力素质全面、并具有一定人格魅力的体育企业人才; 二是专才的培养, 要培养一批对某一项目市场的商业化运作优势及营销经验和技能的销售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可夫:论体育与经济增长J,体育学刊,1999.1
[2]鲍明晓:体育消费:“玩”出来的经济亮点J,望新闻周刊, 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