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形象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区域;空间;环境
城市空间是由建筑、道路、绿化等所组成的空间,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生活的活动场所,城市空间特征主要是由建筑物和自然物所围成的空的部分的空间感。城市空间与人的行为活动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研究这个关系是我们建筑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产生了城市设计学科,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城市设计逐渐成了时髦的话题,“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也已经逐渐被人们普遍接受。
沙里宁说,城市设计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我认为,城市设计应该更多地关心外部空间环境,而城市空间对人的行为活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环境设计中都包含着城市空间设计的内容,我从城市区域、城市内部空间,以及建筑外环境三个层次谈谈城市空间对人的行为活动的影响。
1 城市区域和人的行为活动
在近代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社会学的地位不可忽视。社会学因素和人的因素在发展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人居科学研究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要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环境中。在我国,出现了沪宁杭地区(图1)和珠江三角洲两个城市群,人口集中,主要是这两个区域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条件造成了这一状况。同时,高素质人群的集中也为两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心地学说认为,在市场、交通、行政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形成了三种不同度的基本区域,从而共同导致了城市的等级体系及其空间区位的形成。在某一个城市区域,总是有一个以上的中心城市在市场、交通、行政等方面在这一区域起主要和枢纽作用(图2)。人们在购买商品、交通等方面总是趋向于这些中心城市。这个区域中,除了中心城市,还有很多不同等级的城市对中心城市的功能作适当的补充。
如何合理地规划某个城市区域中各个空间的性质,包括它的商业布局、交通布局,以及行政隶属关系,都将对这个区域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方便程度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合理的区域布局甚至会给国家的政治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2 城市内部空间和人的行为活动
城市内部各种区域的合理布局将给市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极大的方便。在主城区,必须要有足够的商业机构,一般来说,商业中心位于交通便利的城市交通枢纽附近,方便市民的购买活动。教育文化设施要使所有的居民都能够就近受教育和参加文化活动。对于大型的文化设施,给予交通等多方面的考虑,应该布局于主城区附近,既不影响交通,又使市民方便到达。同时,还要考虑足够的绿化空间,使市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够享受更多、更美、更优的轻松环境。
这两年,南京市的一些大型建设项目就存在着这方面的争议。南京图书馆新馆现在已经对读者开放了。那在新馆建设的初期对选址是否合理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声音。首先,南京图书馆新馆的设计风格很现代,和附近的民国建筑群格格不入。其次,南京图书馆新馆所选的大行宫是南京市的市中心,交通相当繁忙,新馆使用后,无疑会增加太平北路和中山东路的交通压力。再次,新馆的建设空间相当局促,无法解决读者的泊车问题。这仅是一个例子,说明城市内部空间的布局的重要性在现阶段还没有得到政府行政机构的足够的认识。
另外,城市空间的美化也会对市民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天际线和城市景点将使市民心旷神怡,趋之若骛。南京对鼓楼—北极阁地区的改造就是为了为市民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的文化地带。(图3)
3 室外环境空间和人的行为活动
在本文所谈的三方面的空间环境中,相对而言,室外环境空间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空间设计内容,也是除了室内空间以外,人最直接的接触空间。人是空间环境的主导者,设计者应该根据人的各种需求来设计空间环境,使之为人服务。
室外环境空间设计的内容主要有广场设计、步行街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不管是那个方面的内容,空间对人的行为活动影响的原理是基本一样的,我打算以广场为例谈谈室外环境对人的行为活动的影响。
3.1人的行动和心理特点对广场大小的制约。研究表明,人和人的普通谈话范围是2.4米以内,这是人们之间关系密切。在150米—200米范围内,可辨别人的身体姿态。所以,200米应作为大型广场的一个界限。现实中有些广场的尺度远远大于这一数字,这种现象往往是由政治因素造成的。
3.2根据人的心理需要确定适当的依托物(图4)。人在广场上自我独处的个人行为和公共交往的社会行为都具有私密性和公共性的双重品格。人们在独处时很少把自己置于没有任何依托物的、众目睽睽的空旷地带,总是选择有依靠的地方就座,这样才能产生安全感和安定感,潜心静处。即使是在公共活动中,人们也不忘带有自我防卫心理,力求自我隐蔽。对于依托物的选择,人们常常选在台阶、柱子、树下、花池边、道路或建筑阴角、两建筑空隙间或屋檐下。依托物的数量和安排对一个广场设计的好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3广场的分区使人们有可能参与广场的各种活动。人在广场中的活动方式可以分为个体活动、成组活动、大型群体活动。个体活动一般是指单个人在广场中的游逛和观赏,这种活动方式对分区要求不高。成组活动需要有相对专门的区域,比如晨练或英语角。大型群体活动需要面积较大,一般通过设置主庭来满足这种活动。(图5)
4 结语
从城市空间对人的行为活动的影响的探讨中,我们作为建筑人应该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人的行为活动,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尽力去营造一个相对舒适、优美的城市空间。使得社会更加和谐,世界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刘永德.建筑外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摘 要:文章将城市建设满意度引入到居民幸福感的研究范畴,探讨居民对城市建设各方面的主观评价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别运用多维测量法和单维测量法对天津市459名居民的城市建设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城市建设满意度三个构成维度中住房条件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社区设施满意度和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城市建设满意度;构成维度;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5)02-0061-05
收稿日期:2015-01-06
基金项目: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2011H3-0012),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3YJC630028)
作者简介:张再生(1968-),山东济宁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于鹏洲(1978-),河北宁晋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一、引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却并没有同步提升,甚至在某些阶段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根据中国新闻网2010年公布的数据,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在255个被调查的国家中仅位列125位。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上所取得的成就似乎并没有使我们的居民生活的更加幸福。实际上,与我国的情况类似,国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幸福感难题,所以,有关幸福的研究在国外开展较早,相关学者对幸福的内涵、决定因素、形成过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幸福研究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为决策者制定公共政策,增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提供了依据。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已经开始关注居民幸福感的研究,并在居民幸福感的测量、影响因素和提升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城市建设满意度反映了居民对城市建设总体水平的主观评价,是居民对比自身对城市建设的期望与实际感受之后获得的结果。较高的城市建设满意度水平意味着城市建设各方面能够更好的满足居民的需求,为居民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从而提升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麦克吉尔瑞(McGillivray)的研究就曾经指出幸福作为一个多维度概念,包含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内容,人们对生活的满意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烈[1]。而目前对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更多是考虑个人特征(性别、年龄、健康、教育背景、婚姻、性格等)、收入、政治制度、宏观经济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本研究则将城市建设满意度引入到居民幸福感的研究范畴,探讨居民对城市建设各方面的主观评价如何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从而为城市建设和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基础。
二、本文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城市建设满意度
满意度这一概念源自心理学,但却在经济学与管理学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著名的顾客满意度理论与工作满意度理论[2]。然而对于社会满意度而言,却一直未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城市建设满意度作为一种社会满意度,现有研究还缺乏对其深入的探讨,在城市建设满意度的内涵、影响因素、构成维度、测量方法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研究空白。满意度的形成源自于付出与回报、期望与知觉之间的关系,即满意强调要求或期望与结果的比较关系。本研究认为城市建设满意度的形成是居民将心理期望与主观感知进行比较的结果,居民在比较自身对城市建设的期望与实际获得的有关居民住宅、社区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主观感受过程中,得出的一种对城市建设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居民自身需求的主观评价。当居民对城市建设的主观感受低于期望时,居民就会对城市建设不满意,而当居民的主观感受高于期望时,居民就会对城市建设满意。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体,城市建设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愿望,所以只有居民满意才能真正体现城市建设的价值。城市建设满意度可以帮助决策者评价城市的整体建设水平,而对于城市建设满意度的调研更能帮助城市管理者了解居民对城市建设的态度,从而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更好的满足居民的需求。
(二)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这一概念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主要指个体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坎贝尔(Campbell)的研究指出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应包括快乐感与生活满意度两个指标,快乐感是个体在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之间平衡的结果,而生活满意度则是源自于人们对现实的感受与主观期望之间的比较[3]。实际上,主观幸福感是个更广泛的术语。麦克吉尔瑞(McGillivray)等人认为,主观幸福感涉及对生活多维度的评价,包括对生活满意度的认知判断和对情绪及心情的情感评估[1]。主观幸福感是幸福的一种状态,它既要受到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又要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作用。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主观性、整体性以及相对稳定性是主观幸福感的三大特征。同时,对于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例如,性别、年龄、健康、教育背景、婚姻、性格等个人特征因素的影响;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以及对收入的欲望等收入因素的影响;政治制度、宏观经济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作用等[4][5]。而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从居民满意的视角出发,探讨城市建设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三)城市建设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理论假设
城市建设满意度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城市建设满意度的形成源自于居民对城市建设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但是,城市建设各方面在满足居民需求时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城市建设各方面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作用也应该存在差异。本研究将城市建设满意度划分为三个主要维度,分别是住房条件满意度、社区设施满意度和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并考察三个不同维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住房条件对居民个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具有最直接的影响,一个人的闲暇时间大部分都是在自己的住所里度过的。城市建设包含了城市住宅的规划、建造和管理,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会对居民的住房条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当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住房条件的改善会更多受到个人因素的作用,收入、社会地位、家庭的富裕程度才是决定性的因素。随着城市的发展,个人收入的提高,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城镇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就已达到30平方米左右,基本上能够满足居民生活的需求,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中,人获得住房带来的积极情感,这是住房带给居民的幸福感。一般情况下,人的温饱解决之后,商品效用的增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力将有所下降。住房作为一种典型的显性消费,通常存在很大的攀比效应,房屋消费过程中认知评价会发挥重要作用,使消费行为在人际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炫耀性和攀比性功能,使住房本身带给人的主观幸福感由于个人之间的比较而大打折扣。因此,住房条件的好坏并非决定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居民对住房条件的主观评价才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关键。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住房条件满意度会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社区设施是指由社区提供的用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本服务设施,包括社区内的道路、照明、绿地、医院、学校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等。社区设施主要是保证居民的生活性需要得到满足,虽然这种需求的层次相对较低,但却是基础性需求,是必须首先满足的需求。社区设施为居民的生活、安全、交往、文化活动等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社区创造的各种硬件条件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城市汇集了人、财、物、信息、技术等各种要素,而这些要素的汇集必须以市政公用设施作为基础。市政公用设施构成了城市的基本骨架,也是城市基本的物质支持系统,它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城市的主人,居民的生活越来越依赖市政公用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发展水平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供水、供电、天然气、采暖等市政公用设施满足了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公共交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出行的便利性;照明、绿化、垃圾处理等极大的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居民城市生活的舒适度。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标志,同时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比较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下,私人物品的消费难免存在攀比效应。而公共物品是通过税收将部分引起社会比较的私人消费转移到不存在比较、人人可共享的公共物品上来,从而减少了过多的“显性消费”带来的幸福感损失,有利于幸福感的提升。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公共支出会对居民幸福感产生正向影响,医疗和健康、国防和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都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6][7]。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一样,都可以增加个人获得的效用,从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社区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都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都是与居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因此,居民对其满意水平越高,获得的幸福感受越强烈。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社区设施满意度会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H3: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会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和变量测量
问卷题目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一是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收入、居住地等;第二部分为城市建设满意度调查的相关题项;第三部分为居民幸福感调查的相关题项。
由于城市建设满意度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测量工具,所以本研究使用的问卷是由笔者自行开发设计的。城市建设满意度主要包含三个构成维度,分别是住房条件满意度、社区设施满意度以及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三个维度共计16个测量题项。
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城市建设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只需要获得被调查者主观幸福感的整体水平,因此本研究采用单一问项的自评量表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测量题目包括美国综合社会调查的问题“综合各方面因素,你觉得最近的生活怎么样?”以及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问题“总体而言,您对自己所过的生活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根据调研需要,本研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幸福感的测量问项。
对于城市建设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相关题目的测量,本研究采用最为常见的Likert5点问卷法,直接要求被调查者对相关测量题目的满意水平或幸福水平进行回答,其中1表示“非常不满意”或“非常不幸福”,2表示“不太满意”或“不太幸福”,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满意”或“比较幸福”,5表示“非常满意”或“非常幸福”。
(二)数据收集
笔者利用问卷星网站所提供的相关服务收集研究数据,调研对象为现居天津市的城镇居民。经过一周的时间,共获得有效问卷459份。在459份有效问卷中,男性297人,占比64.71%,女性162人,占比35.29%;29岁及以下247人,占比53.81%,30至39岁110人,占比23.97%,40至49岁43人,占比9.37%,50至59岁30人,占比6.54%,60岁及以上29人,占比6.32%;大专以下22人,占比4.79%,大专81人,占比17.65%,本科244,占比53.16%,硕士研究生98人,占比21.35%,博士研究生14人,占比3.05%;收入3000及以下126人,占比27.45%,收入3001元至5000元172人,占比37.47%,收入5001元至8000元97人,占比21.13%,收入8001至10000元40人,占比8.71%,收入10000元以上24人,占比5.23%;市内六区居民350人,占比76.25%,环城四区居民47人,占比10.24%,其他区域居民62人,占比13.51%。
(三)分析方法
回收的数据首先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以确定回收数据的质量。其次,为了探讨住房条件满意度、社区设施满意度、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拟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数据分析使用spss16.0软件和LISREL8.70软件。
四、数据分析和结果
(一)信度与效度检验
回收的数据首先要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以判断调研数据是否适合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本研究使用Cronbachα系数来衡量数据的可靠性。使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运算,结果如表1所示,满意度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39,各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78、0.905、0.879,一般来说,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要超过0.8,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要超过0.7。因此,根据运算结果,本问卷的信度符合一般要求,适合作进一步的分析。
本研究所使用的城市建设满意度调查问卷由笔者设计,测量题目源自于已有文献和相关专家的深度访谈,可以认为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对于收敛效度,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所有测量题目在所属维度上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6,组合信度CR都大于0.7,平均方差萃取值都大于0.5,各主要指标都符合要求,量表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量表的判别效度可以通过比较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与平均方差萃取值的平方根来检验,当相关系数小于平均方差萃取值的平方根时,判别效度符合要求,根据表2的数据,满意度量表具有良好的判别效度。
(二)假设检验
本研究以城市建设满意度的三个构成维度为自变量,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验证住房条件满意度、社区设施满意度以及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不同影响。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首先要对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一般来说,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要小于0.75。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各自变量之间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的大小均符合要求,适合进行归回分析。使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从逐步回归的结果来看,城市建设满意度3个构成维度都被引入了回归方程,即住房条件满意度、社区设施满意度、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都具有显著影响。此外,三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力达到44.9%,回归模型的F值为123.354,显著性水平P为0.000。根据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判断,住房条件满意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社区设施满意度,影响最小的是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根据回归结果,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H1、H2、H3得到验证。
五、讨论
在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性格和收入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但是,性格一般被认为受基因以及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性格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所以探讨性格对幸福感的影响对于政策制定者的意义并不大。另一方面,通过对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我们发现,在时间序列上,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并没有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幸福悖论”是普遍存在的,从长期来看,收入的增加对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并无实质性的作用,因此,在政策制定上,决策者更应该关注收入以外其他因素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本研究运用自开发的量表以及单一问项的自评量表分别对居民的城市建设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城市建设满意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满意度的视角来看,住房条件满意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社区设施满意度和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
首先,在城市建设满意度所包含的维度中,住房条件满意度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住房条件对居民个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在城市生活中,人们对家庭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住房建设却相对落后于人口的增长和人们对住房需求的提高。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居民对住房条件的主观评价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因此,一方面政策的制定者要提高住宅规划、建造和管理的水平,从硬件上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以保证居民的住房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应该通过住房保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住房公平,保证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得到尊重,同时对占据较多住房资源的个人或家庭收取房产税,降低房屋消费中攀比效应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居民对住房条件的评价水平,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其次,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社区设施满意度和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对居民幸福感具有积极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和家庭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商品消费的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增长,但是当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商品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加对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明显。在社会比较心理的作用下,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并非决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个体与他人的比较结果才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公共物品对幸福感的作用。一般来讲,公共物品具有一定的共享性,不存在私人物品消费的攀比效应,因此能有效降低私人消费的幸福感损失。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上述结论,居民对社区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满意水平越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烈。因此,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增加社区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上的投入,提高居民对社区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主观评价水平,将有利于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本研究仅考察了住房条件满意度、社区设施满意度以及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三个维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未包含城市建设满意度的所有相关维度。虽然将城市建设满意度划分为住房条件满意度、社区设施满意度以及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具有普遍意义,基本能够反映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如果要对城市建设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有必要对城市建设满意度所包含的维度进行扩展,而这也将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MCGILLIVRAY M. Human Well-being: Issues, Concepts and Measures[M].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2]任枫,汪波,张保银. 不同学历科技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149-152.
[3]CAMPBELL A, CONVERSE P. The Quality of American Life: Perceptions, Evaluations, and Satisfactions[M].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976.
[4]刘伯雅. 浅议和谐社会的幸福观[J]. 社会科学家,2008,(2):102-103.
[5]吴冬梅,庞雅莉.中西方“幸福”观探讨[J]. 社会科学家,2012,(6):153-157.
[6]LENA M P, SIVIA G. Investigating Macro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Happiness in Transition Countries: How Important is Government Expenditure?[J]. Eastern European Economics,2010, 48(4):59-75.
关键词: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城镇形象
0 引言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新媒体艺术的研究主要是对技术的研讨和梳理,很少有研究新媒体艺术参与塑造城镇形象的手法与模式。本文力求研究新媒体艺术参与城镇形象的塑造方法和手段,并且尝试结合公共空间的不同形式,分析新媒体艺术的介入对城镇形象塑造的价值和意义,为城镇公共空间设计和发展提供新的创作思路。
1 公共空间理论
公共空间是一个可以频繁发生社会互动和交流的场所,是一个蕴含公共价值的地方。[1]在我们的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公共空间又有自身独有的特点,通过分析城镇特点,提出城镇公共空间的形式,即城镇出入口、街道、广场、社区公共艺术区和城镇主题公园。
2 新媒体艺术对塑造城镇形象的价值
第一,增强了本土文化的互动性。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本土文化特色,使本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宣传。
第二,丰富塑造城镇形象的手段和方式。[2]目前,大多数的城镇形象塑造主要通过公共设施、壁画、雕塑等形式来表现。新媒体艺术的引进,丰富了城镇形象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
第三,促进公众的参与性。城镇形象塑造的主要艺术形式为公共艺术,新媒体艺术的有效介入[3]有利于公共艺术作品情感的表述,增强了城镇居民对城镇形象的认知度,新媒体艺术的特性也使得公众参与性提高。
第四,增强地标文化形象。新媒体艺术这种独特的文化载体,使城镇地标更好地展现城镇的文化内涵。
3 新媒体艺术对城镇形象的塑造模式
公共空间的形式,包括城镇出入口、街道、广场、社区公共艺术区和城镇主题公园。
以下从城镇公共空间的五个形式出发,分别结合相关案例探讨新媒体艺术对城镇形象的塑造模式。
3.1 城镇出入口
城镇出入口为城镇形象中最初给人留下印象的公共区域,将新媒体艺术装置合理地融入道路两侧,与道路周边环境相互协调,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入反映城镇地域文化特色的图形信息,并营造出一种欢迎或欢送的气氛。新媒体技术这种夜晚也有光亮的艺术形式,更强调了城镇的标志性特征。出入口和一些城镇的地铁口一般给人的印象是枯燥、乏味的,而北京市南锣鼓巷地铁站名为《北京・记忆》的艺术墙,其设计是通过琉璃铸造这一传统工艺,将老北京的记忆封存在作品中。整体作品把老北京特色的人物和场景剪影,利用单个琉璃单元体拼贴组合成遛鸟的居民、街头卖艺者等形象。观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来阅读关于该物件的介绍,观看物件提供者的访问视频、文字记录,并可通过留言与其他观众在网络上互动。
城镇出入口在运用新媒体艺术时,应当注意不同的道路形式,移动的快慢是有区别的,如步行道、车行道。所以,新媒体艺术的介入要注意分析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如在车行道上,由于车速的限制,不适合设置过于烦琐的内容,以免干扰机动车驾驶者的注意力。
3.2 街道
城镇街道是提供穿越、接触以及交往的,多功能活动集合的线型城镇生活空间,是城镇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镇街道是人们经常穿梭经过的空间,人流量相对较大,而新媒体的参与,可以快捷、有效地宣传城镇文化和各种公共信息,而其信息量大和互动性强的特点也让城镇空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LED声音和画面可同时播放技术的发展,许多商家开始运用这种新技术,它的展示空间面积大,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强、速度快,而且可以通过电脑技术按照不同的需求自由控制。这种声画技术不仅让城镇形象塑造的模式更加丰富,还能帮助商家更加准确地把想要传达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例如,世贸天阶的动态数字天幕壁上的艺术作品,该作品利用视听媒体常用的剪辑、组接手段,加入梦幻的色彩视觉效果,使得观众能够得到不同寻常的审美体验。
3.3 广场
广场是城镇中由建筑物、道路等围合或限定出的城镇公共活动空间,是具有一定主题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城镇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城镇广场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
西安大雁塔广场中的文化灯柱最为典型。这个灯柱由红色LED灯光面板制成,白天看上去是红色的,到了晚上利用电脑技术,可以呈现出多种媒体艺术内容。这种利用新媒体艺术的公共艺术形式,最大限度地拓展了传统公共艺术的表现力,为广场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思路。
3.4 社区公共艺术区
社区公共艺术区是城镇化建设中开放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单元,新媒体艺术参与社区公共艺术区的建设,开启了艺术与生活、城镇与社区对话的新领域。它不仅通过公共空间和建筑物在潜移默化中让公众感知周围的环境生活,还能传达城镇文化价值,强化环境景观,改变城镇的环境氛围,增强地方认同感。
灯光秀的兴起,为居民认识新媒体艺术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提供了参与和体验的机会。灯光秀大多数的载体为城镇标志性建筑和雕塑作品,是主要利用光影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新媒体形式。LED灯光加上音乐与视觉的配合,使人们参与到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之中,有力地提升了外在美感层次上的城镇形象品质。
3.5 城镇主题公园
目前,国内大多数城镇主题公园存在性质雷同、缺乏个性等问题,导致主题公园陷入荒废的境地。如何提高居民或是游人进入主题公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成为很多主题公园面临的难题。而新媒体艺术的介入可以有效吸引观众,体会新媒体艺术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和互动体验。
唐山世园会的音乐喷泉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世园会的音乐喷泉每年都会吸引很多居民到公园中观看,它带给了人们声、光、电相结合的新的技术体验。音乐喷泉结合多种媒体技术,让水流随着音乐的旋律起舞,再配上多彩的灯光,那种场面令人叹为观止。所以,喷泉与新媒体艺术结合,使人们不仅欣赏到了喷泉的艺术美感,也享受到了音乐和灯光带给他们的听觉和视觉的全新体验。
4 结语
在河北省新型化城镇建设的进程中,新媒体艺术作为迅速发展的一种媒介和手段,在当代公共艺术和城镇形象建设中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公共空间环境,灵活并恰到好处地运用新媒体艺术,可有效提升城镇空间的整体形象,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精神体验。本文将新媒体手段与城镇出入口、街道、广场、社区公共艺术区和城镇主题公园相Y合,避免局部和缺乏整体感的设计方式,从而突出城镇的个性,有效参与地域文化的建设和传播,从而推动河北省新型城镇形象的建设和城镇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凌宇.新型城镇公共艺术的系统性设计[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5(7).
[关键词]大型医疗设备 维修成本 关键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392-01
引言
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医疗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不仅促进了医院新学科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使医院的治疗诊断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大型医疗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如何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有效的维修和保养成了一个重点问题,只有控制医疗设备的维修成本,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才能 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1.目前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现状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不断发展,每个行业的市场竞争力都越来越激烈,医疗设备的销售市场也是一样,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医疗设备生产厂商越来越注重售后服务,尤其是一些大型设备,一些生产厂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不仅将技术垄断,还严格控制了医疗设备的配件的供货渠道,在出售设备时不会提供专门的维修配件,导致医院的大型设备在出现故障时无法自行维修,使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一些设备维修工程师因为没有相关的技术资料不能准确对设备进行诊断和维修。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是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由于设备的集成性和自动化非常高,医院自主维修的能力更是受到了限制,从而导致维修成本的升高。
2.大型医疗设备维修成本的影响因素及可控性分析
2.1 大型医疗设备维修成本的影响因素
根据维修管理理论以及成本管理理论,并结合医院对大型医疗设备的实际维修特点,大型医疗设备维修成本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对风险的态度、大型医疗设备的设计制造以及停机率、经济效益、维修响应速度、配件的供应、设备的使用环境以及维修策略等,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维修策略和停机率。
停机率就是医疗设备在出现故障停机时导致的损失,这是一种间接的维修成本,虽然不是维修的直接成本,但是却由于设备的维修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停机率的因素又分为维修效率以及设备的可靠度,维修效率决定了维修时间,效率越高,维修的时间越短,停机率就越低,维修成本也就越低。另外,设备的可靠度越高,设备的停机率也就越低,同时维修成本也就越低。维修效率与维修成本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而维修效率又受到维修能力、响应速度以及设备的配件供应等都具有相关的联系。一些设备的生产厂商为了获取更所的利益,不仅将技术垄断,还严格控制了医疗设备的配件的供货渠道,在出售设备时不会提供专门的维修配件,导致医院的大型设备在出现故障时无法自行维修,缺乏维修技术资料和配件,降低了维修能力,从而降低了维修效率,进而增加了维修成本。此外,维修响应速度越快,也就是可以在越短的时间内进行维修,故障修复更加及时,那么维修效率也就越高。
维修策略是影响维修费用的最直接因素,是维修的直接成本。影响维修策略的因素主要有维修效率、经济效益、工作人员的风险态度以及设备的可靠度,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维修效率,维修效率同时影响着维修策略和停机率。除了维修效率之外,设备的可靠度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设备的可靠度越高,就可以选择最优的维修策略,那么就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此外,工作人员的风险态度也和维修策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决策者非常讨厌风险,那么在选择维修策略的时候就会选择可靠级别更高的策略。
2.2 大型医疗设备维修成本影响因素的可控性分析
在影响大型医疗设备维修成本的各项因素中,有一些因素是容易控制的,而有一些影响因素是很难甚至无法控制的。在各种影响因素中,响应速度是一个可控性比较高的因素,维修者可以较好的对其进行控制,并且采用不同的维修策略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控制方法对响应速度进行控制。另外,医疗设备的使用环境也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并且控制起来比较容易。维修模式的可控性也比较强,不同的维修模式会对设备的维修造成不同的影响,但是可控的难度比较大。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维修能力、设备配件的供应都具有较低的可控性,维修能力受到维修者维修能力的影响很大,更多的是由主观因素确定的,而设备配件的供应一般是由设备的生产厂家决定的,是无法控制的。维修策略是由医院自身决定的,虽然其影响因素非常多,每一个因素的可控性都不一样,但是整体的可控度依然较高。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同时控制难度也比较大,但是一般情况下并不考虑这个因素,因为这是医院经营工作的范畴。另外,大型医疗设备的设计制造具有一定的可控性,虽然医院不能对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进行控制,但是在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时,医院可以通过仔细的选择和考察选择更加可靠的设备。最后,决策者的风险态度具有非常低的可控性,风险态度除了受到决策者自身的因素影响之外,同时还受到维修能力以及设备的配件供应的影响,而这两者都是不可控的,决策者由于对维修者维修能力的不肯定或者了解不够,会使决策者向风险厌恶型转化,而厂商的配件供应的低可控性以及对医院配件供应程序的不了解同样会使决策者向风险厌恶型转化,所以决策者的风险态度可控性是非常低的。
3.结语
影响大型医疗设备维修成本的关键因素有很多,为了真正降低医院设备的维修成本,需要对每一个关键影响因素都进行全面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此外,医院还应该重视故障发生前的状态维修,在平常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大型设备的保养和维护,从而提高设备可靠度的可控性,有效控制设备维修成本。
参考文献
[1] 米培霞.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维修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04:33-34.
关键词:户外广告;城市形象;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282-01
影响城市形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广告等。其中户外广告是影响城市因素的重要部分。近几年来烟台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当地政府希望通过户外广告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价值。恰恰是这些给了广告商们一个可以开发的,具有无限潜力的市场。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户外广告这一宣传手段上,烟台市根本无法与大城市相抗衡,而且我认为一个区的的户外广告的现状间接上也反映着这个城市的状况。那么下面咱们就从芝罘区的户外广告问题来探讨一下:
在普通商业区,芝罘屯路、三站市场。这类地方主要是小商品、果品、茶叶、图书、家电、电脑和汽车配件、五金批发商店集聚地,主要迎合了一般普通消费者的需,人口密集且消费水平低。户外广告特点:脏、乱,差。
1.违规广告。就拿芝罘屯路上的户外广告来说芝罘屯路路口一栋楼体上,一些户外广告牌本身已经老化,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遇到大风等自然灾害,很容易倾倒,还有一些广告牌语言暴露,内容不健康,更多的广告牌设置较低,太靠近公路,很大程度上影响过往司机的视线,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2.缺乏创意。内容过于直白,没吸引力。就拿烟台港口的“燕京”广告,一位来烟台出差的旅客称,乘客大多都急急忙忙赶车,谁会注意上面还有这么大一个广告啊,而且这个广告缺乏创意,即使看了也不会留下什印象。
3.质量达不到标准。由于缺乏资金实力,用材用质不讲究,所呈现出来的作品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被大幅度降低,工艺制作水平低,没有精品意识,这些使得这个城市永远止步不前。其次它们各自为主,整个城市的广告载体没有统一的形象,且形态各异,规格不一,特别是一些“F”杆广告、商店招牌、彩旗等让人感觉到眼花缭乱,因而更显得杂乱无章。
春秋时期管仲《管子》提出的:“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就是当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在设计领域中,以人为本须符合物质、精神需求两类 ,在户外广告设计中也应是如此,一切为了人服务,一切又依靠于人,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人在广告媒介下的感受,提出以下几个改善方法:
1、整体统一与多样性的结合
“户外媒体是广告主、环境和受众相互沟通的桥梁。作为一种单纯的广告载体,它主要利用了城市中的景观,追求多样和个性,而城市景观却需要整体统一,两者之间成为了两个极端。”因此,城市户外广告设置应以城市的规划为依据,从整体出发,使之和谐统一。此外,一定地段街道等的户外广告内容形式可以不同,但是设置的位置,尺寸必须统一,不能形状各异,污染视觉。
2、要安全坚固,易于清理
安置在高处的户外广告要考虑其牢固性。其次,广告画面必须保持清新,爽亮,单位应定期清洗、维护及照明设施,应避免于广告画面污损或照明系统残缺引起的影响市容环境和广告传播能力。考虑到户外广告内容更新变化的较快,因此它的设置必须易于安装,拆装及更新。
3、要与实际相结合
专家学者与设计人员共同商议,不能只想到规划而舍弃创意,也不能只有创意而不注重规范,所以只有他们配合的基础上,户外广告的设置与规划,才具有可强的操作性。当然,空闲的媒体要填充公益广告。就拿烟台来说,要宣传葡萄酒城的形象,公益广告是不可缺的,公益性广告不仅会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而且会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提升品牌知名度。比如说节日,庆典打上相应的广告,不仅切合环境,宣传了自己的形象,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的形象,给人们留下好的印象。
用创意和技术挑战幻想。户外广告的特殊魅力在于它会选择在户外恰当位置并运用合适的媒体形式向我们传播信息,利用环境贴近消费者。让古老的户外广告带来时尚、现代、生机勃勃的城市景象。
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个注重人文经济时代,一个城市要树立并且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是需要靠我们长期的坚持和经营的。城市户外广告从一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与城市形象的协调发展密不可分。因此,烟台国际葡萄酒城的形象还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烟台的城市形象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凯文·林奇.城市形象[M].华夏出版社,2001.4.
[关键词]实用性 发展学 高职数学 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夏一方(1958-),女,江苏苏州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科学部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数学教学研究和管理。(江苏 常州 21316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126-02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高职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产生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高职教育认识的深化,提高质量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我国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也在积极地行动。如何进一步深化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我们认为,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关键是要在深入研究高职数学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构建具备以能力为本的适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数学课程体系,即构建实用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要在学生的学业评价方面作深入细致的研究,使数学课程真正能为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高职人才服务。
一、构建实用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的意义
首先,高等教育大众化,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出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多样化、多类型,教学要求不能一刀切、一个标准,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也必然出现多样化、多类型。根据需要与可能,实行分流培养,模块式教学已成必然。但多元化、多样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忽视数学课程教学的倾向,这对于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发展后劲的培养是不利的。据调查显示,有的工科类专业已取消了数学课程,而只教微积分、线代,概率不教的也不在少数,这也涉及对数学教育作用的认识问题。
其次,由于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以及数学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数学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已变成了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大众数学”“服务性数学”和数学应用性教育,这就是数学教育的现代特征。问题解决是最根本的数学活动,如果在数学教育中没有“数学问题”,那么数学就不可能被学生所真正理解和接受。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在谈到数学应用时,曾指出“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数学应用:既要重视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概念和原理,又要重视用数学概念与原理反过来处理实际问题要将学校数学更为广泛地应用到不同的脉络背景,数学化应该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形成数学问题(即实际问题数学化),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核心。
最后,随着科技发展加快,终身教育体系已逐步形成。劳动者知识,乃至工作岗位革新加快,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注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同时,务必注意培养其学习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使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现代数学本质上是一个理性思辨系统,它不包含反映现实世界的物质及其运动机理的实在知识,这一点与其他科学,如物理、化学、生物等是不同的,一个本身不包含实在知识的理性思辨科学,其教育就注定是一种理性思维的训练,它可以启迪智慧,开发悟性,挖掘潜能,其价值是远非一般专业技术教育所能比拟的,要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数学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需要兼顾实用与发展两个方面,才能使高职数学教学真正为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高职人才服务。
二、构建实用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的实践
对于高等数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强调在系统传授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下,突出数学的应用功能,即使是“必需、够用”的原则,也只是在保全和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条件下进行的。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主要目的。
1 课程定位彰显高职特色。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在功能上强调“一般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适当结合”,突出基础课的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按照“课程教学目标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原则,在满足本专业必备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教学内容求宽、求新,为学生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突出实用、实际、实践、实效,在强调针对性的基础之上,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对职业变换和职业内涵变化的适应性,凸显合格职业人的培养。
2 课程结构呈现立体化。鉴于以上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我们以数学为专业服务为原则,兼顾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数学素养的养成,最终选定课程结构为“基础模块+专业需求模块+素质拓展模块”。目前,我们尝试把项目教学用于数学类课程的改革。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数学建模”“数字应用”等应用类数学课程比较容易实现项目教学模式,但对高等数学课程项目教学改革在处理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关系时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这门课的改革又势在必行,为此,我们以项目课程改革为主导。用“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应用项目训练”为体系的系统化改革理念,基础知识扎实,将职业素质中的数字应用和问题解决作为数学课程素质培养目标,以专业需求和实际应用为目的(注重数学软件应用、专业应用项目训练和数学建模三部分)组成数学应用训练项目体系。训练项目体系含解决复杂计算与分析的数学软件训练项目、兼顾专业应用和数学知识体系的训练项目、开发建模类综合训练项目三部分。其中基础模块为一元函数微积分、微分方程、数学软件包使用等,要求每个专业必须开设;专业需求模块则是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有选择地开设,如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初步、无穷级数、概率与数理统计、拉普拉斯变换、线性代数初步、图论基础等,不同的专业可根据专业需求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教学;素质拓展模块主要针对一些对学历提升、数学应用等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开设的选修课(数学实验、数学软件MATLAB、数学文化、数学中的素质教育、数字应用)、培训班(数学学历提升班、数学思维训练班)、社团(数学建模社团)、讲座(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漫谈发散性思维)等。经过整合后的课程结构不仅适应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数学应用能力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3 教学过程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我们尝试着将数学的知识和应用顺序调换,即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出发,在分析、转化、解决等一系列过程中提炼数学知识,总结数学知识,回归人类发
现知识和探索知识的实际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着突出数学应用,将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实践性教学有机地融入基础性教学中,课堂上以案例引入、知识讲解、问题解决为主线,充分展现数学为生产、生活、工程等领域服务的特点。首先,以案例的引入开始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他们为了解决问题而求知的精神。其次,每个单元结束,组织学生进行项目训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本章节的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生活、生产中常见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数学课程学习的目的。最后,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项目训练,要求学生用数学软件解决综合性问题,突出数学建模知识与数学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注重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总结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并加以推广和进一步应用。如果学生能把已经得到的结论运用到其他领域或方面,就会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的喜悦。这样的体验会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并在他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性格,这种教学的方法实际上是在应用中获得知识。
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我们突出数学的思想性,如极限思想、导数的变化率思想、积分的微元分析思想等,用数学归纳法分析有规律的事物;用逆推法、逆向思维丰富内容结构,引出新问题;化整为零、逐个突破降低难度,在讲授方法上我们从知识的背景问题出发,既有传统背景的介绍,又分析现实意义的实际问题,通过思维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引出概念、性质、定理,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过程、结果融为一体,使学生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我们及时补充实际问题,与学生通过小讨论的方式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与学的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与学生随时交流,共同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4 学业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职数学课程特点,我们构建了学院学生高等数学学业评价体系。首先,我们要科学地用好传统的考试方法。传统的考试主要以纸笔考试结果――分数作为评价依据,确实是片面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但它也有存在的合理性,其最显著之处在于它不仅有助于选拔人才,而且具有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功能。在形式上,高等数学基础以闭卷考试为主,工程数学可增加开卷考试和“一页纸”开卷等形式。其次,我们要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体验与进步,而不是仅仅盯住最终的结果。在发展中允许出错误,通过评价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调整、改进,使其在评价一改进一再评价一再改进的过程中潜能得到发展,自身得到发展。最后,师生应在一种民主、协商和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学生学业评价。为使评价持续性发展,必须改变被评价者的被动地位,使评价成为自愿参与的一件事。在学业评价中,学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以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调节、自我发展为主。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不是为了甄别,更不是为了选拔,评价应当成为一种教育手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一直采用传统的“一卷定高低”评价方式,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这样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从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等方面,立体地、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首先,培训围绕“孝悌”,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从心开始,从家庭开始”的口号,培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内容都围绕这一主题。的确,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每个家庭健康了,何愁社会不健康呢?正如人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组织健康了,身体能不健康吗?培训内容讲到“家和万事兴”,而家庭和谐的首要标准是“孝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礼仪之邦”,历代王朝都很重视“举孝廉”,人们心目当中也是以“孝敬”为荣,以“不孝”为奇耻,这次的每个培训内容都与“家庭”和“孝悌”有关,契合了人类最基本的感情,使大孝者更加自励,中孝者愈益自勉,小孝者猛然自省,不孝者幡然醒悟,大不孝者无地自容。所以“孝悌”培训紧扣人们心灵深处的老弦,触动人们最敏感也最脆弱的神经,提起了一个近几年被社会冷淡、被大家遗忘又热切盼望找回来的感觉。所以这样的培训是大家热切期盼和急切需要的。
其次,这个培训的组织者、倡导者和老师们都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这个培训的发源地“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是中华传统文化培训的起源地,这个镇子经过三年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化使犯罪率为零,基本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程度,可见其神奇的魅力。任教者有世界著名的佛教大师、国内外知名学者、部分一流大学博士和全国部分成功的教育工作者。这些教师的培训都是“无偿”传授,几次培训都是一些做慈善事业的企业提供赞助,还为培训者免费提供食宿,不带任何政治目的和经济企图。他们是真正的奉献者。一些青年和中老年中医为培训者免费推拿针灸,现场传授健身、养生方法,这些“义工们”为你端饭盛汤,为你扫地整床,为你指引带路,你的疑惑和困难人家都提前了如指掌,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全是“免费的午餐”,我觉得即使一个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感动的,何况我们这些即将迷途的羔羊?真是“以身示范、善莫大矣”,因此,最好的老师是做得比说的还好的人,最好的领导是做的比说的多得多的领导。
第三,学会“孝悌”就会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孝”就是尊敬父母长辈,并且“视诸父,如己父”,“悌”就是尊敬兄长,并且“视诸兄,如己兄”。 一个孝敬自己父母的人那他必定也会尊敬别人的父母和其它长辈,敬老爱老的晚辈,必定会按照父母的教诲做人做事,古人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那“听了老人言”,掌握前一辈人的生活劳动经验为我所用,必定会少走弯路,甚至像牛顿一样“站在前人的肩上看得更远、走的更快。”听从父母兄长的话,家庭必定长幼有序、其乐融融,不会搞得“兄弟相残、父子相欺”,以至于尔虞我诈、乌烟瘴气。像“孔融让梨”一样,“本子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事情也就会少之又少,社会不就和谐了吗?一个尊敬父母和兄长的人,他走向学校就会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知道父母的辛苦,必定会勤奋学习回报父母和老师,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品德高尚的学生。走向社会,他也必定会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服从单位而后服从领导的人。这样的人多了单位也就和谐了,这样的单位多了,社会就和谐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达到这样的境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一定会大踏步迈进。
第四、在当前经济社会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必须稳步推进。近日,沙雅县第三小学启动“传唱感恩歌曲,诵读圣人经典”活动,师生兴味盎然。这是全校师生学习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政协十一届四中全会报告中关于“中、小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论述的具体行动。
【关键词】商务翻译;理论;实践
商务英语是指商界(国际商务和外贸中)使用的职业性英语,可以称之为专业种类的英语。商务英语所涉商务事项和活动范围很广,包括商务信函、商务合同、商务会展、商务会谈、营销与广告、运输与保险等。这就足以说明商务英语翻译的难度。如果在未来的岗位上一帆风顺,就得不断积累专门知识,熟悉本职业务,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英汉两种语言技能,提高英语阅读理解水平及汉语表达能力,掌握英译汉的常用方法及技巧,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以及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提高翻译技能,顺利完成任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度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英语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和翻译专业获批有限,然而许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在实践教育建设方面显得相当薄弱,没有形成实践教育体系,造成课堂所学内容与社会的脱钩,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区别于一般的翻译课堂,它包括笔译和口译两大方面,虽然同属翻译课程,但它不同于一般的文本文学翻译。商务英语翻译处于特定的商务情景,用于实际商务交流之中。商务英语翻译的双重性要求师生们具备相关商务知识,了解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商务英语具有英语与国际商务贸易、国际法等多门学科相结合的特殊性,它需要师生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一门有着很强实践性的课程,没有良好的实训设施与场所,学生们缺乏参与仿真实训的机会,只能被动接受理论知识。
商务英语翻译的课程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通过商务翻译实践教学把外语翻译教学与商务专业知识相结合并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英语翻译理论和技巧,从而具有商务活动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翻译技能。商务翻译教学实践是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重要途径,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性翻译能力。即学生在实际翻译实践中具有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导向能力等。
商务英语翻译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完善,培养目标模糊不清,课程体系偏重学科知识体系,重翻译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商务翻译课程设计以课堂理论课为主,翻译实践课的比重很小,有的高校甚至不安排商务翻译的实践环节,不重视翻译实践课的建设,只是在商务翻译课中加一些翻译练习而已。学生参与实践不足,制约了学生的动手翻译能力,学生只是盲目的知识接收者和被动学习任务的承担者。
本人所在的商务翻译团队,其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有别于高职院校的商务翻译实践,起点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围绕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培养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教学实习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在整个商务翻译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是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保商务翻译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改革商务翻译实践教学培养方案要高起点,环节设计有针对性,实践内容特色鲜明。形成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构建以复合型理念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要把复合型实践育人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落实到各项教学环节中。其一,商务英语是具有时空特性的语言文化。语言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和文明的进步而形成具有时空特性的语言文化。商务英语就是其中一种,随着时空的改变,文明的进步,商务领域中会出现很多新生词汇与术语,商务英语也在不断变化。商务英语的时空性要求实际教学要与时俱进。其二,商务英语具有社会性。不同地域和种族的商务语言都有其各自的文化特征,因此,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在商务沟通过程中应看到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在充分理解商务英语社会性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地道的翻译。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翻译时联系商务英语的社会性,而不是见词思义。因此,教师与学生更应该注重对翻译理论的实践。以下是几种实践方法。一、课程实践。要明确商务英语翻译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使之系统化、过程化、项目化。结合翻译和商务等复合课程,安排课内商务翻译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实践周实训。商务英语翻译综合技能实训:通过商务翻译模拟运作、国际贸易谈判口译和笔译等形式开展商务英语翻译综合技能实训,让学生充分体验实践育人的力度。把英语文化节等活动列人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教育环节,创办商务口笔译比赛,提高学生的翻译兴趣。三、社会翻译实践。带领学生参与地方重大翻译活动、大型经贸会议。如哈洽会翻译、啤酒节翻译、冰雪节翻译等都是学生商务翻译实践的好时机。四、毕业实习。专业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与涉外单位和外贸公司等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到外贸公司和校外实训基地毕业实习,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商务英语翻译有着自身的特性和文化特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语言能力和实用商务知识的培养,侧重商务翻译仿真训练,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职业能力要求的兼具扎实商务知识和较高翻译水平的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作者简介:
张铭,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齐永辉,指导教师,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商务英语方向专业教师。
关键词 任务导向 国际贸易实务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国内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发展也随之呈现突飞猛进的状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及专业群中一门非常核心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进出口业务中的合同为主线,围绕合同的磋商、签订和履行来引导学生熟悉进出口业务流程,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日后顺利开展实际工作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准备。
为发挥高职院校教育实践型、应用型的培养特点,开拓学生学习国际贸易知识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能力,本文在分析当前国际贸易课程双语实际教学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该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困难
(一)教师双语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效果欠佳。
国内双语教学开展的时间不长,很多教师将双语教学理解为使用英文教材或英语授课, 而未充分意识到需要彻底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教师往往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边读原文边翻译,或者只是按照PPT讲解课程内容,缺乏课堂的互动,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当前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大部分缺乏实际企业的工作经验,在任务导向型教学过程中,对设计教学情境、将理论融合在项目任务中、并针对学生完成任务修改其繁易程度等工作大多显得力不从心。
(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过程中易有误区。
从学生层面来看,因为国际贸易实务属于专业基础课,大多开设在大一下学期,学生在对英文教材的阅读和理解很吃力,再加上高职学生本身英语功底很薄弱,对教师上课期间全英文教授,听力很难跟得上,畏难情绪明显,听课效果差。笔者通过对本校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授课学生的调查发现,通过四级考试的仅占20%,同时,很多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大多也难以用英语沟通和交流,参与课堂项目积极性弱,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
任务导向型的双语教学只是一种让学生更好掌握专业知识的方法,英语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理解专业知识的工具,重点不能变成为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初涉专业教材时,容易将课文作为英文阅读理解,将学习注意力着重在研究课文的拼写和语法等方面,这样的学习思路反而是误入歧途的。
(三)优秀双语教材的匮乏,改编教师很难一蹴而就。
国外原版进口教材大多价格昂贵,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难以承受,并且国外高校并没有专门国际贸易实务教材,近似教材与中国外贸出口业务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英文原版教材在中国并不完全适用。而各校教师尝试自编教材,也只是将原来的中文教材刻板的翻译成英文,教学内容死板,又缺少鲜活的现实案例,这给教师双语教学反而造成一定的困难。
(四)专业知识时效性强,需要教和学与时俱进。
科学技术在不断改变,国际条约和实践中商人们的操作习惯也在不断改变,这要求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也需与时俱进。但现有教学中大多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比如2011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Incoterms 2000)已经开始正式实施,而现有教材中大多还是使用Incoterms 2000, Incoterms 2010的修改考虑了目前世界上免税区的增加,电子通讯的普遍使用以及货物运输安全性的提高,删去了Incoterms2000 D组术语中的DDU、DAF、DES、DEQ,只保留了DDP,同时新增加了两种D组贸易术语,即DAT(Delivered At Terminal)与DAP(Delivered At Place)以取代被删去的术语,教师上课如未注意知识的更新,就难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国际趋势,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新需求。
(五)考核方式的单一性。
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大多还是依靠百分制的闭卷考试来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大多还习惯于死记硬背考点来通过考试,这很难实现他们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的需求。通过构建任务型的双语考核机制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势在必行。
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进的措施
(一)加强师资培训,引进企业人才。
国际贸易是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并有足够的实践经验。针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匮乏,需要学校加强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师的培养,可以将专业课教学骨干选送出国培训,或去企业第一线,给教师首先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实践机会,教师通过在国外一段时间的进修,可以改变自身固定的母语思维模式,将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用更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来呈现,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此外,还应争取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员工定期到学校来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应用性较强的内容进行讲学。
教师应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结合外贸业务流程,按照教学计划设计每周的教学主题和教学任务,根据外贸业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处理的问题,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层次性、互动性和可操作性,兼顾学生的英语水平、专业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等,做到知识点涵盖合理,工作过程由简到繁,由易至难,层层深入。在学生完成任务时,老师还需在其中承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应该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意识和能力,这些都是学生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的有效保证。
(二)敦促学生转换角色,改进学习方法。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授课案例,构建课堂需完成的任务,改变学生过去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性,鼓励学生克服畏难心理,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尽可能的用英语进行交行。在学习过程中活动,学生将根据老师将布置的任务或项目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小组工作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为了完成任务,学生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英文资料,展开小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改善他们过去被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进出口业务中一些必备的英语沟通技巧和专业知识技能,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由于任务导向型双语教学具有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主体、英语渗透、工学结合等特色,因此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与客户沟通过程中的英语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汲取国外教材所长,鼓励自编教材。
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时,应注意尽量选择简单明了,难度适中的教材,授课教师也可以推荐若干国内比较好的中文教材作为辅导资料让学生在课后参考,以便其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如果自编教材,需要根据高职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考虑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使用简明易懂的地道英语,难度适中,又兼具实用性和启发性,便于学生学习。尤其是在以外贸业务合同作为教材编写主线时,将理论知识为应用技能和岗位素质服务,确定每个章节的细分目标,可以起到帮助教师设计业务流程,设计实践任务的作用。
(四)利用各种教学平台,探索专业前沿。
教师自身要熟悉各种教学平台,如可以利用天空教室教学资讯、开设教学论坛;学习利用最新国际贸易教学软件,如POCIB,SIMTRADE等,这些软件通常是对外贸公司实际流程的仿真模拟,具有很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通过互联网获取最新的国际贸易资讯,及时进行自身知识更新。如最新的国际贸易惯例,了解最新的展会信息,学会独立查询各班轮公司运价表、各保险公司保险费率、每日最新外汇汇率等。通过课堂演讲、小组讨论,互助点评等活动让学生们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彼此的学习心得,达到互通有无、发挥每个学生比较优势的教学目的。
(五)改进考试方法,建立综合考核机制。
课程考核对于检验教学成果,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好的考核形式能够在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将平时考核和期末统考结合起来,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回答老师问题,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项目作为评分标准。在上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可将所授专业知识模块化,并让学生能综合应用这些知识,比如:在合同磋商时,设计报价情境,让学生具有进行商品成本核算和英语谈判的能力,在合同履行时,设计报关报检等情境,让学生能提早熟悉进出口单据,也能考核其对合同的执行能力。
如何切实有效的进行教学改革,构建任务导向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体系是每一个国贸专业教师应思考的问题。在我国对外贸易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也要主动适应外贸出口的转型升级,经过三年至四年的专业训练,应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流畅的与国外客户交流,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来弥补其自身实践经验的不足,适应新形势下对外贸易发展的需求。
基金项目:本文受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课题“江苏对外贸易转型发展问题研究”、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JMZ2201227)、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课题“FDI对我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JSJM0884)的科研基金资助。
(作者:熊俊,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贸易与金融学院;李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投资)
参考文献:
[1]戈雪梅. 对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教育探索,2012(1).
[2]王小鸥. 国际贸易实务全英教材使用情况分析及建议. 国际经贸探索,2005(6) .
[3]蔡瑞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02)
[4]郑美花.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考核改革的可行性. 职教论坛,2012(14).
[5]马静;张肃.国际贸易实务课双语教学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