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文明建设总结范文

网络文明建设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文明建设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文明建设总结

第1篇:网络文明建设总结范文

一、内容

2003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03年-2005年公民道德建设规划

6、2003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7、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8、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9、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10、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2、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3、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4、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5、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6、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8、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9、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20、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1、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2、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3、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4、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5、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6、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7、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8、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9、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03-2005年3年创建文明城区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03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03年-2005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03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03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03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7、2003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8、2003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10、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11、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2、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3、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4、创建宣传资料

15、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04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04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04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04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04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04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04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04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05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05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半年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05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05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05年创建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05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05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05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03-2005年3年的图片资料用影集附说明单独组成一卷

二、要求

1、所有卷宗封面均打印贴纸,标题为“创建文明城区专卷”,均使用正规档案盒按照标准归档,所装内容除会议记录、活动记录或教案讲义等,其它均打印归档。

2、档案卷内均按照要求分年度组卷,每年4卷,每卷内容严格按照上述标准准备,不能少项。

3、各社区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组织人员,集中时间准备资料,在四月中旬全面完成档案资料的准备,办事处将组织进行检查。

第2篇:网络文明建设总结范文

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前一段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署当前和今后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主要任务,进一步深化全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圆满完成今年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促进伊川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今天参加会议的有各乡镇党委副书记、新申报文明村的支部书记、在届省、市、县级文明单位的主抓副职,新申报文明单位的主抓领导和创建人员。

今天会议的议题非常集中,共有两个议程,下面分项进行。

会议进行第一项:请县文明办许道学同志传达伊文明委[20XX]3号文件《关于伊川县荣获20XX年度省、市、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通报》。

会议进行第二项: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李雪玲同志对2014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同志们,刚才许道学同志传达了伊文明委[20XX]3号文件《关于伊川县荣获20XX年度省、市、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通报》,李雪玲部长就我县20XX年精神文明的整体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对各项创建工作安排细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全面部署,重点突破。一要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讲文明树新风”是中央文明委成立以来坚持开展的一项主题创建活动。近年来的工作任务是大力开展文明交通行动、文明引导行动、文明餐桌行动和文明传播行动,在全社会大兴文明礼仪、读书学习、勤俭节约之风,传播正能量,弘扬新风尚等。二要着力提升文明单位创建水平。搞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的创建,目标就是讲求职业道德,尤其是诚信和敬业问题。要在各级文明单位继续开展“五个一”活动:建好用好一个道德讲堂,成立一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设置一个与环境相融合的遵德守礼提示宣传牌,开展一次文明餐桌行动,建立一个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小组。三要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乡风文明、环境改善;宗旨是提升农民素质;工作方法是依靠农民、各方统筹、城乡共建。今年的工作重点一是结合建设“美丽乡村”,搞好清洁家园活动,全面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及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评选。四要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继续开展“暑期集中行动”、“扫黄打非行动”、“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行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勤俭节约教育、环保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依托志愿服务体系,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学雷锋,用爱点亮人生”系列活动,评选表彰十名“美德少年”;开展“诵读中华经典朗诵会”,“心向党、爱家乡”、“我的中国梦”征文比赛活动和“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五要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体现着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全社会奉献精神的有效载体,是创建文明县城测评主要内容。搞这个活动关键是培养人们的爱心,工作项目是“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服务理念是“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志愿服务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新的生长点,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抓实抓好。六要大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我们的节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目的就是要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把我们的节日搞旺。传统节日里有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习俗,春节要回家、要团圆;清明节追思先辈,搞爱国主义教育;中秋节赏月思亲;重阳节敬老等等。每个节日来了,我们都要精心策划,多种形式正面引导群众,传承我们优秀的文化血脉,把“我们的节日”办成文化节、爱国节、仁爱节。

第3篇:网络文明建设总结范文

1、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化以“八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兴*的良好氛围。开展《践行八荣八耻,争做文明市民》通俗读物学习教育活动,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成为全区人民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2、开展“千万市民文明旅游行动”。

(1)开展了“我是*形象”礼仪普及行动。在镇机关及镇内相关服务行业内积极开展了“事事关系*发展,人人代表*形象”的礼仪宣传教育活动,全镇掀起了人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维护公共秩序的热潮,各旅游经营行业和服务人员切实转变了观念,提高了服务质量。提倡文明礼貌用语和讲普通话。提倡在公务活动、对外宣传和接待等过程中使用普通话,力戒低级庸俗和不文明用语。促进了当地广大居民同外来游客的沟通。

(2)开展“文明在细节”行动。结合“五一”、“十一”各黄金周和*节活动,广泛宣传国家有关*文明规章制度,普及环境的文明知识,做到在*过程中“嘴不乱说、口不乱吐、手不乱扔、脚不乱行”。*镇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

(3)开展“微笑诚信”服务行动。以“游客为上帝”的理念,要求镇内服务单位“守法经营、诚信服务”,弘扬*精髓,展示*魅力,让人有如家的感觉,慕名而来,满意而归。

(4)开展行业文明竞赛活动。去年镇委、政府开展了首届“优秀接待单位”评选活动,共评选了五家,其中餐馆三家,旅店一家,茶馆一家。今年将继续该项活动的评选,并将增设评选范围。广泛倡导行业文明竞赛,积极营造文明、诚信服务氛围。

(5)完善了场镇低音广播、大桥河边安全警戒线及警示标志牌、*镇安全告示牌等提示用语和标志,积极为广大游客营造安全温馨的环境。

活动促进效益。据统计全年约接待各类投资商100余批次。经多次实地考察,*和其他投资商多次实地考察,对投资*产生了浓厚兴趣,营造了亲商、爱商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领导,创新机制

为夯实创建组织基础,我镇成立了*镇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镇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并出台了《*镇20*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委[20*]*号),明确职责及办事机构,强化考评,努力提高文明办队伍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育“四有”新人

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继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机构、网络、阵地建设。完善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情况报告制度、督促检查制度,试行一票否决制度,实现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

第4篇:网络文明建设总结范文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省市广电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进位.追赶”和“争先.翻番”定位,以“创新服务理念、创造最佳业绩、创树行业新风”为目标,不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使全县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丰富了全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服从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我们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坚持展示亮点、突出重点,弘扬正气、培树典型,大力宣传推动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新突破、新成果。工作协调上,与县委宣传部、县委办、政府办有关人员成立了新闻宣传协调小组,定期通报工作,使新闻宣传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始终把握正确导向;在信息网络上,建立了宣传信息员制度,在每个乡镇(工委)和县直部门设立信息员,在第一时间提供、反馈新闻线索,使新闻宣传和报导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在报导内容上,结合全县总体工作,每周确定宣传重点,明确专人负责,做到了阶段有重点,落实有保障;在工作机制上,坚持创新理念、开放办台,与政协合作开办了《委员的风采》栏目,与公、检、法、司合作开办了《政法在线》栏目,与组织部共同开办了专题《党建巡礼》栏目,“计生”专题,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二、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宣传工作和事业发展同步

我们始终坚持“宣传工作与事业发展同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总体思路,把推进和促进全县三个文明建设作为贯彻始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保证宣传报道质量。严把进片关,逐级审批,切实保障了购进、播放政治性、娱乐性强,适合群众观看的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的好片,为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我们专门开设了《农业之窗》栏目,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真实可靠的经济信息和致富信息。同时,做到了不做虚假广告,不欺骗和误导群众消费,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二是努力扩大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确定2004年为“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年”,采用比较先进的控制装置,实现了收费管理自动化。在完善城区网络的同时,启动了乡镇网建设,突出重点乡镇和村街,目前,县城有线用户发展到 户,乡镇 户。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明显增加,基本满足了群众收视需求。三是恢复广播电台。完成投资40.8万元,广播电台已经开始播出。电台以农业节目为特色、以为农业服务为根本,在节目转型、人员配备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开办了“今日蔬菜行情”等特色栏目,既有利市场发展、又利菜农销售,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

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升行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5篇:网络文明建设总结范文

摘要:党的十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一论述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意志,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笔者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条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思考

党的十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一重要论述,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丰富,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意志。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因此,本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大课题,从生态建设的成效、问题、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

(一)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我们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些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全民资源节约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节能减排有力推进。统计显示,2002年至2011年,全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10年下降19.1%,二氧化硫、化学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4.29%和12.45%,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资源利用率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6.7%,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大幅度减低;环境质量局部改善,2002年7大水系重点监测断面中,仅有29.1%满足一至三类水质要求,2011年提高到61.0%;2002年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为49.7%,2011年提高到62.8%;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提高30.3个百分点;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成效,“十一五”期间,森林覆盖率提高2.16个百分点,退牧还草区牧草质量提高,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加大,全国沙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47.16万平方公里;应对气候变化取得进展,“十一五”期间通过节能提高能效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

(二)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一是资源约束趋紧,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上升到56.7%,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也在快速上升,多年平均缺水量536亿立方米,2/3的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二是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环境频发;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沙化土地面积占18%,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我们要意识到,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背后有体制政策、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自然观方面的原因,比如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普遍存在,自然的价值还不被承认。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坎。

二、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全民动员,共同行动。十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布局,是我们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人都有责任,各行各业都要身体力行。全民都要树立“切实保护好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善待自然生态、珍惜自然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观念,这样才能既建设山清水秀、和谐美好、生态优良的人类家园。

(二)加强媒体宣传。要使生态文明的观念深入人心,我们还需要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媒体等方方面面的共同配合与努力。应重点抓好几项工作:一是高度注重舆论引导和宣传平台建设。比如,通过创办网站、杂志,发表绿色书等形式,突出特色,形成品牌,拓宽宣传渠道。二是抓联动。要以重点区域、行业、单位为切入点,单独或联合主办相关的论坛、研讨会、报告会,就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国策方针的探讨等进行交流;同时以重要节庆、重大活动为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吸引广大干部群众直接参与生态文明的实践活动。三是推典型。要认真总结这些年来生态系列创建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等典型,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形式,继续组织好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推广,用鲜活的事迹教育人、感召人。

(三)政府体制改革。在政府机关中还要对过去建设的各方面消极因素做出反思,尽快地弥补体制的缺陷,不能再单纯地以GDP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唯一依据,而忽视了绿色GDP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制定其他各项经济社会政策、编制各类规划、推动各项工作都必须遵循。在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同时,要强化评价结果在政绩考核中的运用。要将体现节约环保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充分发挥考核的引导、激励和约束作用,推动地方政府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第6篇:网络文明建设总结范文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教育部关于不断推进“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有关精神,提高我校学生的现代文明素养和环境意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学校特拟订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为指导,以创建“绿色学校”为载体,推进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奋斗目标:

(一)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主体教育网络。 培养一支合格的具有一定环保意识、环保知识的教师队伍。 全面动员,充分参与活动,力求活动具体化,务实化。

(二)教育工作优质化 充分利用先进电教媒体、网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环保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使环保教育融于各学科教育之中。

(三)创建活动多样化 以活动为手段,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发展,使之主动并带动身边的人投身于“绿色学校”活动。

三、总体要求:

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规范学生的环保行为。如校内外不吸烟、不乱丢、不乱倒、不乱吐、不乱写乱画,不高声喧哗,不损坏树木花草,自觉节约资源等。

四、主要措施:

(一)健全领导机构1.组织建立环境教育领导小组,专设环境教育办公室,并具体分管环保工作。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优化措施,校长亲自抓,德育处、教学处和校办紧密配合,将环保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去。

学校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名单为:

组 长:xx副组长:xx成 员:xx、全体班主任2.强化领导核心,建立以班主任和品德与社会、科学、品德与生活等学科的教师为骨干的教育机制。

3.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坚持记录,定期总结,按计划逐步开展教育活动。

第7篇:网络文明建设总结范文

一、全方位、多角度围绕全县重点工作开展宣传战役

一是开展了“迎新春”系列宣传活动;二是围绕市、县“三会”进行了系列宣传活动;三是组织新闻工作者进行春耕生产、植树造林宣传活动;四是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开展了宣传战役;五是围绕环境卫生整治和文明长廊建设进行了系列宣传;六是围绕“5.12”两周年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七是围绕项目建设、扶贫开发等各项重点工作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八是围绕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系列宣传报道;九是组织实施了车拉乡综合扶贫开发宣传战役,编辑专题,制作板面,把车拉整乡作为推进扶贫开发的又一块“试验田”,向省内外进行宣传报道。在甘肃经济日报要闻版头条发表了深度报道《宕昌再造脱贫“试验田”》。十是大力宣传我县灾后重建和项目建设情况。组织新闻宣传人员深入灾后重建点采访,对建设的措施、进展、成效和经验,对项目建设工作中呈现的新举措、新进度、新成就,对经济建设工作中的新典型、新经验进行重点宣传报道。并积极给《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党建》、《陇南日报》和中国甘肃网、新华网宕昌分站、县政府网等网络媒体采写新闻稿件,全力进行对外宣传活动。

二、加强了网络舆情信息监督和网络宣传工作

全力办好新华网宕昌分站、县政府等网站。积极向县委政府争取成立甘肃宕昌网。并加强了对全县11家行业网站新闻宣传的管理,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宣传和安全管理的通知》。截止目前,在新华网宕昌分站等网络媒体上刊发新闻信息达到了986条。

三、举办大型图片展览两期

年初,为了为县上“三会”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举办了“趁势而上奋力拼搏 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大发展” 大型摄影展,全面展示了我县近年来所取得的各项成就;在纪念“5.12”地震两周年宣传活动日,成功举办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大型摄影展,将我县严重的灾情和全县干部群众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工作动态及时在各种新闻媒体上进行大力宣传,为全县的灾后重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接待中央、省、市媒体记者来宕采访60多人次

今年来,县委新闻宣传中心认真细致地做好来访记者接待工作,主要接待来我县进行采访报道的有,《经济日报》、《农民日报》、《新华网》、《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兰州晨报》、《陇南日报》等媒体采访记者80多人次,外引内联,借梯上楼,不仅拓宽了我县工作的宣传面,加大了新闻宣传的力度,还通过互相学习交流,为我县新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加强了干部职工的自身建设

今年来,县委新闻宣传中心工作人员,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宣传报道活动。通过狠抓政治业务学习,使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得到提高。树立服务、创新、争先、效益“四个理念”,实现了新闻宣传工作由无形向有形、分散向集中、一般向重点、务虚向务实“四个转变”,开创了宣传工作新局面。

第8篇:网络文明建设总结范文

1地理科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钱学森在20世纪80-90年代逐步完成了总结全人类研究的科学体系。概括起来分11个门类、5大巨系统、4项建设(图1、图2、图3、表1),下面分别表述原著与解解的内容。

附图

图1钱学森论人类的知识体系

Fig.1ThestatementofhumanknowledgesystembyQianXuesen

钱学森将当今人类对科学知识的体系,分为数学科学、自然科学、地理科学、社会科学、建筑科学、军事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系统科学与美学11个体系。对上述人类知识体系解读,可以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地理科学作为客体世界的主要研究对象;而人体科学、思维科学和行为科学作为人类主体的主要研究对象;建筑科学界于客体与主体科学之间;军事科学实际上是指谋略科学(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等),是在掌握所有科学基础上的智慧较量;美学是纵贯于各个学科的;数学科学与系统科学是横贯于各个学科的。因此有以下的科学分类网络系统(图2)。

附图

图2科学分类的网络体系

Fig.2Thenetworksystemofscienceclassification

在五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中(图3),地理系统与星系系统、社会系统、人体系统、人脑系统并列,其中的物理、地理、事理、人理、脑理中的“理”都是指研究的“规律”。

钱学森提出的社会主义总体设计部(表1)中,除了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外,特别提出地理建设,笔者将其修改为地理系统工程,并增加了人口、科教、城镇、资源、灾害、产业。

表1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结构(略有修改)

TablelThesystemstructureofsocialismconstruction

附图

2地理信息科学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来自外层空间的遥感、遥测、定位、通讯信息海量地增加;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处理与解决这些海量数据的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专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应运而生,使得地理信息科学首先获得发展的机会。正是地理信息科学这门用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技术科学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地理科学的建立与发展。

附图

图3五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Fig.3Fiveopencomplexgiantsystem

地理信息科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天地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包括航天信息网络系统(外层空间卫星之间的信息网络)、地面的网络系统、天地之间的网络系统三部分,是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连通的一体化网络系统。1998年笔者发表了“航天信息与地理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及其应用”的论文[5],2002年又发表了“论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6]一文。两篇论文基本上代表了地理信息科学的创始与发展,当前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化或信息化的建设,实际上都是天地信息一体化网络中的部分子网络或子系统。地理信息科学中最重要的原创性的成果是遥感信息模型与地理信息编码模型。

随着遥感信息的大量获取,数学家以模式识别为工具对遥感信息进行图像处理与分类,使用的数学工具主要是数理统计的方法,把遥感信息看成是没有成因关系的随机变量;物理学家则把获取遥感的物理过程视为遥感信息的成因,因此采用反演的方法,使用辐射传输方程为主的数学工具,事实上不承认地理现象的不确定性;大多数地理学家将遥感信息当成系列成图的基础信息,快速、准确地制作系列地图。地图是符号系统,其信息量远不可与遥感信息量比较,地图学家把遥感信息转化成符号系统的系列图谱。遥感信息模型则是将地理复杂现象中的非遥感信息转变为归一化的影像信息,与遥感信息一起用方程、统计与相似准则结合,也即演绎逻辑、归纳逻辑与类比逻辑结合;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包括随机的不确定性、模糊的不确定性、灰色的不确定性、分形的不确定性)辩证统一;图像与方程(一个像元或一个图斑、一个方程)耦合;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互动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地理复杂信息模型[7-9]。这种信息模型只有在遥感技术的推动下才有可能产生。这种信息模型是遥感信息与地理信息连接的纽带。地理信息系统本来就是为了制作地图而创建的,因此地图学家将从遥感中提取的系列地图存入地理信息系统,是顺理成章的。但是这种地理信息系统无论空间分析功能多么强大,也不可能进行模型计算,外挂、内嵌种种方式都不可能解决直接进行模型计算问题。系列地图存入计算机的图形库时,信息又是冗余的,因此带来一系列与计算机技术发展格格不入的疑难,最为典型的是数据挖掘,数据挖掘说明存在数据库中的信息有冗余。遥感信息模型的运算要求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直接进行模型计算,由此地理信息编码模型应运而生[10,11]。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以图形的叠合(Overlay)为主;而能够进行遥感信息模型运算的地理信息系统则以像元或图斑中的多位编码的抽取(Extract)为主。这又是完全相反的途径。地理信息编码模型还是地理定量信息与定性信息转化的纽带,也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属性库与地理专家系统中知识库联系的桥梁。

总之,天地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这个巨系统的地理信息科学的内容远远超过了3S(RemoteSensing,GlobalPositioningSystem,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的范围,而是以天地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为核心的天—地—人—机系统。地理信息科学虽然是从属于地理科学的技术科学,但是地理信息科学的诞生与发展是引领地理科学成长的核心力量,因此本刊更名时,将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科学相提并论,突出了地理信息科学的重要性。

3地理系统工程

地理系统工程当前尚未被广泛认识,已经认识到的也仅仅是系统工程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当地理信息科学中的模型在实践中应用时,必然会涉及地理系统工程的可操作性。地理遥感复杂信息模型的建立,可以进行定量预报和回溯,因此为地理系统工程打下了工程的基础。国民经济的主战场主要包括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灾害、城镇、基建、产业等8个方面,这8个方面是互动的。中国的人口问题、西部开发问题、21世纪水资源问题、能源问题、洪旱灾害问题、环境问题、生态农业问题、城镇体系问题、基建布局问题、产业结构动态调整问题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无不属于地理系统工程。

地理现象是复杂现象,地理系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当研究西部开发时,如果国家各个部门各行其是,石油开发只考虑石油开采与输送管道;交通只考虑公路建设;铁路只考虑铁路建设;水利只考虑南水北调问题;城镇建设只考虑城市规划等,那么整体的西部地区有可能产生许多事倍功半的现象,例如修了公路没有物资运输;城市居民结构不尽合理;劳动力与产业结构不配套等。钱学森的社会主义总体设计部就是要把地理系统工程与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地结合起来,地理系统工程仅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而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灾害、城镇、基建、产业是地理系统工程中的子系统。人口中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是人口系统中的要素;资源中的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资源、大气资源等又是资源系统中的子系统;大气环境、水环境、土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是环境系统的子系统;交通、铁路、航运、航空、供排水、供电、供气、供暖、电讯、电视、计算机网络是基础建设系统的子系统等。系统嵌套系统,分层次子系统与交叉子系统,构成完整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

研究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方法,首先是将系统分解为多层次的子系统,明确其中的交叉子系统;其次是从定性到定量地确定子系统中各个要素与指标体系;第三是根据指标(相似准则)建立模型进行预测预报;最后是检验该巨系统的效益与效率。当前大多数是分别研究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灾害、城镇、基建、产业等子系统,在一个地区全面研究区域地理系统工程的有效实例不多,区域经济地理的研究还远远够不上地理系统工程。笔者曾在2000年底提出中国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统一解决的洪水充分利用,全国水系网络化与渤海淡化的地理系统工程,中国科技报曾进行报道,之后笔者在“21世纪黄河系统工程方略”一文中进行阐述,首先所能进行的研究是虚拟地理系统工程。全国水系网络化与渤海淡化是21世纪的世纪工程,尚需有识之士共识,广泛地深入研究,进一步的论证。如果没有以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地理信息科学的支撑,研究复杂的地理系统工程就是空想,然而所幸的是人们已经掌握了地理信息科学的许多关键技术,地理系统工程的实践指日可待。

4理论地理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为地理系统工程提供研究方法与手段;另一方面又为理论地理科学提供技术基础。从遥感信息模型发展到地理复杂信息模型再到地理数学[8],为理论地理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理论地理科学中首要的是建立开放的复杂巨地理系统的理论;其次是地理类比的广义相似理论[13];第三是一般地理复杂模型理论与地理数学;第四是地理数学在部门地理—部门子地理系统工程与区域地理—区域地理系统工程中的应用。理论地理科学如果不能指导部门子地理系统工程的研究和区域地理系统工程的研究,那么就失去了理论意义。

如果没有以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地理信息科学的支撑,研究理论地理科学也是空想,然而所幸的是人们已经掌握了地理信息科学的许多关键技术,理论地理科学的建立指日可待。

5地理科学在可持续发展信息社会中的作用

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主义”,然后达到了地理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阶段。地球上人类消耗的资源、能源是极其不平衡的,按照发达国家的水平,一个地球是满足不了全人类的需求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在信息社会中才能实现,人类一方面需要依靠科学技术开发资源,如太阳能的利用,靠基因工程使绿色植被更多地利用太阳辐射,靠纳米技术直接转化太阳能为电能;另一方面是靠信息技术节省资源、能源,如天地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就是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之一,靠航天技术获取外层空间信息源,靠计算机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由此可见,地理信息科学在可持续发展信息社会中的作用[14]。随着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地理系统工程与理论地理科学的发展,将为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做出重要的贡献。

由上分析,可见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已经被广泛共识,地理系统工程与理论地理科学的发展尚不够充分,因此本刊更名为“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是适时的,是既有继承性又有发展性的;是既有前瞻性又有现实性的。在这里我们希望地理科学界的同仁,切不要轻视技术,高新技术恰恰是新理论、新应用的强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钱学森,等.论地理科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1-325.

[2]钱学森.发展地理科学的建议[J].大自然探索,1987,6(19):36-46

[3]钱学森.就“地理科学”答《地理知识》记者问[J].地理知识,1990,(1):90-93.

[4]马蔼乃.论地理科学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2(1):120-129.

[5]马蔼乃.航天信息与地理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及其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4(4):533-541.

[6]马蔼乃,等.论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1):1-8.

[7]马蔼乃.遥感信息模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165.

[8]马蔼乃.遥感信息模型与地理数学[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4):521-529.

[9]马蔼乃.遥感地理信息模型[J].地理学报,1996,51(3):266-271.

[10]马蔼乃.地理信息编码模型[A].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论[C].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283-302.

[11]马蔼乃.地理知识的形式化[A].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论[C].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261-274.

[12]马蔼乃.21世纪黄河系统工程方略(首届黄河论坛暨王化云治黄思想研讨会)[N].黄河报(转载),2002.

第9篇:网络文明建设总结范文

今年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集中年”,中央、省、市三级各类文明单位创建、评选活动同时启动,特别是我市今年将要申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武陵作为迎检的重点责任区域和主战场,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刚才,纯彪同志对我区去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并表彰了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同时对今年我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作了专题安排和部署,我完全赞同,希望各部门、各单位学赶先进,抓好落实。结合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形势和大局,我认为应该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要在提高认识上狠下功夫。一个地区的文明和谐建设,从一定意义上讲,直接关系着这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一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又直接作用于这个地区的文明和谐建设。目前,就武陵区而言,我们正在加快实施“工业富区”战略,加快建设工业新区,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试想,如果没有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没有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没有安全良好的社会秩序,没有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即使你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外商也不会到这里来投资发展,本地的企业也难以留住。因此,创建文明城区,构建和谐武陵,是扩大武陵影响力,提高武陵知名度,增强武陵竞争力,吸引更多投资者来我区投资兴业,推动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创建活动的意义在于倡导文明、促进和谐、推动发展。全区上下要自觉地把开展创建活动提升到加快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要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激发干劲。全区人民都要通过参与创建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通过创建转变作风。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行业部门、窗口单位都要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创造更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要通过创建活动促进工作。创建活动要紧紧围绕实际工作来开展,创建活动要成为促进工作的助推器。通过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的工作目标。

二是要在强化教育上狠下功夫。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要从教育引导入手,提高人的文明素质。要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完善公民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增强良好的道德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和谐的人文形象。要强化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倡导在广大公民中学习时事政治、科技文化、法律法规、文明常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遵纪守法意识、文明行为意识,从而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文明和谐的新风尚。要强化和谐友善教育。要在全社会形成邻里之间互帮互让、同志之间互敬互助、亲朋之间互亲互爱、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善的社会风尚,从而建立起和谐友善、文明健康的人际关系。

三是要在落实领导力量上狠下功夫。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领导。要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机制,形成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区文明办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牵头部门,工作内容越来越多、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党委、政府各部门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倾斜、支持,要根据形势需要和群众需求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从经费投入、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制订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使精神文明建设获得更好的发展条件,具有更强的发展动力。当前,要抓紧落实好xx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方针,要一条一条政策对照、一个一个项目落实。各部门要象抓经济工作那样抓精神文明建设,有计划部署,有督导检查,有总结表彰;象抓项目建设那样抓精神文明建设,有任务,有责任,有调度,有结帐。要把督导检查的结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干部政绩评价体系,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一个“硬任务”,把精神文明建设考核作为一个“硬指标”。

四是要在落实建设力度上狠下功夫。从整体上说,精神文明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建设和其他社会事业建设,需要不断加强建设力度,争取同步、协调发展。要加强文化设施阵地建设。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宣传栏、阅报栏、广播电视网络、体育活动场所等最受群众欢迎、最具有教育引导效果的文化设施,应当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体育活动场所和文化活动室建设要充分利用社区、集镇、学校、企业、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站等现有的设施基础,搞好改造维护,加强综合利用。各级部门特别是宣传文化部门要有计划的培养一批文化带头人、文化经纪人、文化热心人,定期组织培训,定期开展活动,让他们把居民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自主活动的运作模式。

五是要在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上狠下功夫。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相辅相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精神文明建设要发展,就必须依赖、依托、依靠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就要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到每一个层面、体现到每一个目标,使精神文明建设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切忌“两张皮”,防止“跑单帮”。要全力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思想保障和舆论氛围,当好“稳定器”、“剂”,当好“吹鼓手”、“马前卒”。要善于从精神的高度、文化的角度、文明的程度来总结、分析、提炼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势,享受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