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业链的重要性范文

产业链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业链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产业链的重要性

第1篇:产业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产业链金融 中小企业融资 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传统意义上的优质客户已基本被各银行瓜分完毕,与此同时,银行“脱媒现象”更加普遍,商业银行越来越关注从产品创新、个性化服务、以及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特殊需要等方面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难题在我国表现的更加突出,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小企业具有管理弱、资产少和融资需求短、频、急等特点。产业链金融由于能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着产业链上各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同时也能为银行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分散风险,实现多方共赢。

一、引言

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一般起到原材料的运输、中间产品的加工等作用。周小云(2007)认为,产业链金融是银行通过扩展对核心企业的服务,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供销企业联系在一起,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产业链条,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多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相关企业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不断增值。

二、产业链金融的“M+1+N”模式

产业链金融服务运行模式是银行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实现深化银企合作关系,并获取最大收益目标的一种服务模式,即“M+1+N”模式。

其中“1”代表核心企业,“M”、“N”代表上下游企业。银行通过对产业链上的“M”或“N”与“1”之间资金的综合分析,在有效规避银行授信风险的前提下,为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1.“1”核心企业金融服务

一般产业链中均存在一个优质的核心企业,银行可以为其提供诸如集团账户管理、投行业务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通过对核心企业的服务来为其上下游客户群的提供金融服务。

2.“M”上游企业金融服务

基于上游供应商与核心企业之间的物流关系,以对核心企业的授信为保障,为上游供应商提供授信支持。主要包括采购合同融资、商业发票贴现、预约付款融资、应收账款买断和综合保理等几种操作模式,一方面能够为上游供应商提供融资支持,确保物流供应的及时顺畅,促进整个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另一方面能够依托核心企业为供应商解决融资问题,并为核心企业争取更优惠的供货条件。

3.“N”下游企业金融服务

从产业链内部来看,产品销售渠道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如果能够协助核心生产企业建立一个强大的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一方面能够获得大量的中小客户。

三、发展产业链金融的意义

1.产业链金融突破了传统的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模式,其金融服务不再是只针对市场的原料生产者、产品制造者、商品销售者等产业链上单独的企业。产业链金融对产业链整体和交易的评估使中小企业也能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同时,产业链金融也激发银行开发出很多新的金融产品,增强经营的灵活性,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客户群的存款,增加了银行自身的利润空间。例如,煤炭行业中煤炭生产企业和电厂处于强势地位,向上游采购需要现款或预付款提货,向下游销售又往往需要对电厂等放账,煤炭经销商存在巨大的流动资金缺口和对银行的信贷资金需求。银行可以向经销商提供“先货后票(款)”融资模式——以现货煤炭质押的融资解决方案,以及“先票(款)后货”融资模式——经销商在取得下游企业订单前提下、以未来煤炭货权质押的融资解决方案。

2.开拓银行的客户群体,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以大型或特大型企业的核心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市场,但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如果单纯考虑中小企业自身的情况,不能得到银行资金支持。产业链金融服务就是借助于产业链的真实业务背景或预期应收账款等信用增强条件,使银行能够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拓展我行的客户群体,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例如,截至2005年4月底,深发展广州分行票据贴现量累计已达938亿元,并占据广东地区能源行业80%的业务量。银行以其鲜明的行业经营特征被定位为以某行业金融为主的贸易融资专业行。产业链金融服务正是基于产业链的这些主要特点,从其中一个环节着手,进而为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所提供的整体金融服务,这种服务模式能够密切我行与整个产业链的合作关系,进而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四、产业链金融的风险防范

通过前面分析可知,产业链金融要对于银行来说,首先要理顺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然后,根据稳定、可靠的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及现金流,将银行的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整合,对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由此可见,产业链金融可以有效降低银行对单一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但是风险总是伴随着盈利,商业银行在实施产业链金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风险的防范:

1.既然产业链金融服务强调的是对产业链整体的信用捆绑,银行就必须准确掌握产业链上企业发展状况以及企业间的关系,建立信息系统。刘士宁(2007)认为,要加强现代信息手段建设,通过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建设等方法,对潜在的意外和损失进行识别、衡量和控制产业链金融风险。同时,产业链金融管理需要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将商业银行服务的上下游企业组织在一起,最终实现产业链上各个的共赢。

2.内部控制是防范供应链金融道德风险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一种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要强化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内控机制建设,做到确定实施产业链金融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权利和责任,建立起商业银行内部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培养良好的银行精神和内部控制文化,使全体员工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周小云.产业链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希望月报.

第2篇:产业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传统电信;3G;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0-02

电信产业链是一个以信息商品为对象的价值增值链,换句话说是一个信息增值链。“信息”始终是电信服务最主要的工作对象,链上的各个增值主体通过对信息的不断加工,如收集、整理、分类、储存、传输、交换等工作,提供用户信息产品,实现信息的价值增值。3G背景下电信产业链的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样,不仅使产业链更具整体性,也加强了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依存性,从而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推动整个产业的壮大。

1 传统电信产业链的含义

传统电信产业链(如图1所示)构成简单:电信设备制造商为电信运营商提供网络设备,然后组装成电信网;运营商建设、管理、维护这个网络,向用户提供基础电信服务;用户为享受这些服务,需要付费给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建设新网络,或者扩容更新原有网络需要向电信设备制造商付费购买设备。此时的通信是一对一方式,用户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又是信息的消费者。电信运营商仅关心用户通信消费量的总体特征,不介入用户信息流,它为用户提供一个基本服务的平台,提供用户信息流的支撑服务。

因此,传统电信业的价值链几乎等同于产业链。传统的、基础电信业务的产业链只存在三个环节:设备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和最终用户。因为基础电信业务主要是语音业务,相对简单,并且完全依附于网络,所以全部的电信服务业务都由电信运营商独自提供,全部的电信业务收入归电信运营商占有。这种电信业框架在初期是符合电信作为基础产业的要求的,它有助于统一电信业的技术标准,发挥电信网络的规模效应,于是电信业获得了超乎想象的发展。

2 传统电信产业链略势

2.1垄断封闭性

产业链包含的市场主体很少,缺乏中间环节;市场主体又均是电信产业内的固有主体,新的市场主体进入门槛高,因此,产业链表现出相对的垄断性、封闭性。

2.2单一直线性

产业链节点之间链接简单,且节点与节点之间都是单一直线关系,从上游到下游是垂直关系。这里的直线性是指企业类别,不是指某个具体企业。

2.3技术导向性

产业链传递的是物质、技术支撑,在这个阶段,技术对电信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比市场更重要。市场是卖方市场,只有技术进步,提升电信设备制造商对电信运营商的“供给”,才能保证电信运营商对用户需求的“支撑”。

3 3G产业链的含义

3G产业链的构成上,对于构成环节的数量和对应的职能描述不尽相同。产业链中,除了电信运营商、终端设备商、网络设备制造商等原有重要环节外,业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系统集成服务商等原产业链中已有环节的作用将得到加强,同时终端软件提供商、测试厂商、芯片厂商等新出现环节在价值链中也将发挥作用。整条产业链呈现两个明显特点:纵向不断延伸链条,产业链不断拉长、细分和开放,加入一些新的市场主体和价值创造者;横向不断深化、分工和扩展协作伙伴,稳固和提升每一个环节的价值形成能力。不再对应单一的价值链,而逐渐催生出更加相互依赖、紧密协作的价值网络。每一个参与分工协作的电信企业,都成为价值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在链中,各环节承担着一种或多种角色,同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链主体的重要性也会产生差异。在3G的准备期,设备制造商的重要性最大,设备提供能力决定产业链是否能正常启动;在3G启动阶段,运营商的作用最重要,起着“支配性作用”,产业链中大部分价值主体的资金流入来源于运营商。

4 3G产业链优势

4.1链中环节被重新定义

链中各环节对价值创造的贡献被重新界定,价值和利润在链上发生转移,资源会逐渐向对价值创造起关键作用的环节集中,而且转移的范围越来越大,转移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内容和应用方案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同时,每一个环节上的运作效率对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影响越来越大,各成员企业间联系更为紧密,优势互补且更为相互依赖。

4.2产业链成员之间的合作协同方式发生改变

传统电信产业链中仅仅基于通信产品或语音服务的利益交易,逐渐发展成3G时代以战略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流程对接和文化融合等为特征的深度合作。

4.3产业链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

3G产业链由链状演变为网状(如图2所示),纵向方面新加入环节增多,更为细分化如终端应用软件商、芯片厂商等的加入。虽然在2G其在产业链中也有反映,但尚未形成气候,主要是由于当时增值数据业务并非业务重点,语音业务单一性使得整个链条上各环节职能较为薄弱。横向方面同一环节内的企业不但数量大幅增加,而且更为专业化。

4.4不同产业的关联性加强

我国电信业发展已经从满足个人需求向为行业提供解决方案服务转变,行业信息化成为各大运营商推行的重点。在向其他行业推行信息化建设中,两者在业务方面出现融合,原来看似没有联系的不同产业变得越来越相互关联并出现重叠、替代、交义和趋同等变化。行业相互间的协作关键就在于合理的结算、利润分配模式,只有多赢的分配方式才能保证跨行业业务的顺利推进。

4.5产业链动态开放

由于产业链不断延伸和网络化,导致其结构也日趋复杂化,2G时代简单的单向价值链结构向复杂的3G时代演进,甚至有人把3G时代复杂的价值链称之为价值系统或价值网。其日益呈现出开放性,且随着其他一些产业(包括银行、学校、政府部门等)的加入,形成异业联盟的同时,产业链的动态开放扩大了面向领域,电信市场参与者日益复杂且壮大。但是由于参与者数量的不断增多,使得电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不再保持一种相对封闭和长期稳定的关系,而有了更大的变动性,产业链缺乏稳定性,呈动态开放状态。随着产业链的分解与重构,3G产业将出现一体化与专业化两种趋势。可以预计,在3G产业发展初期,一体化的趋势使竞争加剧,因而会受到较大关注;专业化的趋势则是随着市场的成熟而加强的,由于专业化受到核心能力的限制,因此不会受到较大关注。

5 两种产业链的比较

在传统的电信产业链中,运营商的赢利模式简单而直接:运营商的角色是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其收入则主要来源于向用户销售的使用时长。因此运营商要向用户销售网络的使用时长就需建立庞大的网络,这导致固定成本极大而可变成本较小,结果运营商的收入与用户规模成正比。另外传统的电信产业还具有明显的经验曲线效应,即运营商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经验积累每增加一倍,其单位生产成本就可能降低10%~30%,因此运营商的网络越大、用户越多,企业的收入和赢利状况就越好。在这种赢利模式下,高市场份额将产生高收入和高利润,电信运营商往往会采取以下市场发展和竞争战略:追求高市场份额和高销售增长率,努力降低单位成本,致力于业务销售渠道的广泛和深入以及提升业务质量等。传统的产业链是从应用、中间件提供商到平台提供商,之后到芯片厂商和OEM,再到手机制造商,最终到达虚拟无线运营商,各个环节独立存在,缺乏主导性。

而3G与2G、2.5G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可以提供速度快、内容丰富多彩的移动数据业务,同时也将面临更多的内容提供、服务提供以及应用开发问题,这便使运营商在更多环节、更广泛区域内与更多主体产生关联,进而赋予3G产业链新的内涵与功能以回应多维互动的格局。3G产业链是指以提供3G业务为目的,以运营商为核心,由运营商、设备软件提供商、终端制造商、内容提供商(CP)、应用服务商(SP)、最终用户等上、中、下游多个部共同组成的产业体系。与2G时代的电信产业链相比,3G产业链的组织机构更加复杂,运营商对其他各环节主体的依赖性增强。

第3篇:产业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养老产业;转型与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01

从第一、二、三产业中将养老产业分离出来,就决定了养老产业属于特殊性的产业。养老产业总共包括了养老服务、养老产品与养老产业链。在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过程中,养老产业在各产业中重要性显得越来越突出,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从目前市场经济发展格局来看,养老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各行业的发展。同时优化和发展养老产业将能够进一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研究养老产业转型与优化发展。

一、养老产业的概述

养老产业属于一项特殊性的产业,是横跨三个产业的综合性产业体系。从养老产业整个发展历程与包含面可以说明养老产业的主要特点有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可持续与环境友好等。首先,养老产业服务对象是养老[1]。养老服务主要包含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现实生活中的机构养老包含了养老元、敬老院与老年公寓等,这些机构要么属于公共机构,要么属于民营机构,提供养老服务。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关系比较紧密,存在相互交叉的情况,因而将两者统一称之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其次,养老产品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养老产品是为老年人而生产出来的一种产品,对老年人的经济与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作用,实际上可以将养老产品分值为实物与服务两种。最后,养老产业链促进养老服务于养老产品的发展。从养老产业链的涵盖范围就可以了解都,养老产业链涉及到金融、康复与护理等多个行业。在养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养老产业链作为一种枢纽而存在。

二、转型和优化养老产业的重要性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转型和优化养老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养老产业对老年人的重要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老看,转型和优化养老产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这么几方面。首先,满足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在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与人口流动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持续增长的养老需要与家庭养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养老机构已经难以满足养老的需要,居家养老方式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此种情况,转型与优化养老产业可以为居家养老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满足养老需求。其次,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任何产业而言,转型和发展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转型和优化产业能够带动社会其它的产业。养老产业与多个行业相互交叉。针对老年特殊的消费群体,发展养老产业,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要,还可以有效拉动内需[2]。养老需求可以满足养老产业的市场供给,发展潜力巨大。最后,提升养老服务与效率。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养老产品与养老服务供给出现严重的不足,养老产业链发展并不成熟,因而在这样一种情势下,转型和优化养老产业非常重要。传统的养老产业面对老龄人口与流动人口问题不断加剧的情况,难以满足后期的养老需求,将传统的养老服务转化成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制度化与产业化具有必要性。可以促使养老服务朝着更高层的养老服务升级转型。

三、完善养老产业转型与优化发展的措施

从前文的分析中就可以了解到,转型和优化养老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形,就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养老产业转型和优化发展。

1.加大养老产业的宣传力度

向全社会宣传养老产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就可以让社会大众充分认识到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而并非社会的累赘,养老产业涉及的行业种类非常多,具有非常远大的发展前景。在宣传养老产业的过程中,改变人们的养老观念,促使老年人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进而创新养老模式,实行异地养老,促进以房养老模式的形成。通过宣传养老产业可以有效改变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引导老年积极消费,这样就可以将老年人力资源挖掘出来,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归属感。

2.定位养老产业中政府的存在

在养老产业发展的过程总,明确政府定位,通过政策的引导,可以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参与机制。在养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发的大力扶持,可以将养老产业划入到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促使养老产业朝着发展的道路行进。养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遵循政策引导、市场推动、社会兴办的原则,发挥政府在其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大力开发养老产业市场,进而建立和完善老年保障公共产品体系,为居家养老模式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政府部门予以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准确定位养老产业中政府的存在,就可以有效促进养老产业的优化与转型。

3.加强养老产业的监督管理力度

在养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对养老产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完善监管机制。为保障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老年产业进入到老年市场的,需要设定相应的门槛,完善养老机构的财务会计制度,同时还需要对养老产业的会计工作定期审核与评定,重视机构管理与机构建设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对民办公助、公建民营、公建公营等多种形式社区养老模式的监管。在对这些养老形式监管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人员配备、政府资金投入使用、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事项[3]。

四、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老龄化人口不断加觉得过程中,加强老年产品的转型与发展,对整个社会安全、安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元刚.关于我国老年产品开发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25.

第4篇:产业链的重要性范文

摘要 从交易成本角度指出联盟对各环节资产专用性、市场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因素的综合分析是产业链组织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对联盟与要素供应环节、与销售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体育产业链的组织模式总体上呈现混合式的运行模式。

关键词 职业体育 产业链 组织模式 运行机理

产业链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同一产业部门或不同产业部门某一行业中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及其相关企业,以产品为纽带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关系,联结成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链网式企业战略联盟。对应产业链的概念,职业体育产业链是围绕职业体育竞赛及其相关产品,从生产要素的提供到产品生产、从产品销售到最终消费的前后顺序关联有序经济活动的集合。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模式,它本质上是以俱乐部及其联盟为核心(龙头)企业,以竞赛表演为核心产品,以满足观众观赏娱乐需要的效用系统为依据的具有相互衔接关系企业结成的系统。这种组织模式强调系统内从生产要素供应到最终消费各环节相互间的整体性、协作性和集成性。

一、产业链的基本组织模式

产业链组织模式是围绕某类最终产品,从其形成到最终消费所涉及的各个功能主体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结关系。对应企业间的组织关系,产业链的组织模式分为市场交易式、纵向一体化式和准市场式三种。

(一)市场交易式产业链

产业链中的企业之间是完全的市场现货交易关系,各企业相对独立、地位平等,市场价格协调资源在产品的各个不同环节之间转移,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在整个产业链中不存在垄断利润的节点。

(二)纵向一体化式产业链

纵向一体化式产业链是指企业沿着产品链向上游或(和)下游方向实施的兼并、收购或新建等战略扩张过程而形成的产业链(亦称“股权投资式产业链”)。它本质是为规避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而借助产权纽带达到将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纳入同一个经营体内,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存、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三)准市场式产业链

介于市场交易与纵向一体化之间,指核心企业或龙头企业通过虚拟、外包、租赁、战略联盟、特许经营连锁等形式,与自己的上游或(和)下游企业形成的一种既非完全市场交易又非企业集团的关系而形成的产业链形式。

二、职业体育产业链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理

由于职业体育竞赛产品生产所需人、财、物、信息等要素在资产专用性、市场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产业链各环节间必然呈现出不同的纵向联结关系。

(一)联盟与要素供应环节的组织模式及运行机理

鉴于运动员资源对竞赛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程度,这里主要讨论运动员供应模式。

1.俱乐部投资自建后备梯队

这是世界上多数俱乐部都在采用的球员供应模式,其投资动力源于保障运动员数量和质量的稳定供应、减少单方违约的机率、降低交易成本。主要优势:(1)节约交易成本。(2)减少市场不确定性。(3)发挥资源优势,创造更大利润。不足之处:俱乐部投资较大,承担的风险也较大。

2.俱乐部+经纪人+运动员

这是一种以经纪人为中介通过市场将俱乐部和运动员联系起来的方式,也是现代职业联盟向外引进球员时普遍采用的方式。主要优势:经纪人的牵线搭桥,使俱乐部可以较容易地获得运动员供应而不用四处搜寻,运动员也可以通过市场方便地进行转会。不足之处:虽然减少了搜寻成本,但是加大了合同生产的交易成本。

(二)联盟与销售环节的组织模式及运行机理

由于竞赛表演产品的不可存储性(即消费的一次性)和生产消费的同时性特点,使得销售环节对于产业链的价值实现意义重大。

1.销售环节的纵向一体化模式

指联盟通过前向一体化向下游销售环节以兼并、收购、自建等方式进行扩张而形成的产业链。主要优势:(1)内化纵向外部性,增加企业利润。(2)减弱合资方与加盟商的机会主义行为。

2.销售环节的市场交易式

出于自身经营能力薄弱、市场风险不确定等方面因素的考虑,有些俱乐部及联盟倾向于将比赛的市场经营开发等一揽子事务通通交由专业的中介公司或赛事管理公司去操办,这种市场交易式的联结方式主要出现在职业体育发展的早期或实力较弱小的联盟。主要优势:这是一种纯粹市场交易式的模式,其交易成本较高。由于买卖双方的关系仍然是简单的“买断”关系,在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的前提下,双方都要承担“市场波动”的风险。

三、结论

(一)产业链组织模式是产业链研究的核心。职业体育产业链组织模式是围绕竞赛表演产品,从生产要素供应到产品生产、从产品销售到最终消费所涉及各环节功能主体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相互联结关系结构。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链组织模式的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一定社会分工、市场环境、产业生命周期及各种宏观与微观因素影响下,联盟对各环节资产专用性、市场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等因素导致的交易费用与价值增值能力的分析和判断是决定职业体育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刘贵富,赵英才.产业链:内涵、特性及其表现形式[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5):141.

第5篇:产业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大数据 产业链

一、引文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分支,产业融合度高,创新意识强,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大量创意产业园区的兴建加快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步伐。但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导致了文化创意资源的大量浪费。大数据技术作为互联网的最新发展,已被应用到很多行业中去。本文试图从大数据的视角,为解决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整合提供一些思路。

二、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各地都在加大文化投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但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创意产业园区是当前各地发展创意产业的最佳模式,但很多产业园区定位不清,管理能力欠佳,园区的开发建设缺少综合规划和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很多产业园区是借创意产业之名来进行写字楼开发。创意产业的初衷就是要培育中小企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达到“百花齐放”的局面,纵观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中小企业在各种商业竞争之下丧失了最后的净土。

与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相比,我国的创意产业还没有形成完整高效的文化创意产业链。产业内各种资源的整合,使不同企业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才能为整个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三、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大数据化”

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后,大数据成为信息和互联网行业的研究热点。大数据就是从各种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大数据有四个特点:一是数据总量大,目前大数据的最小单位一般被认为是TB数量级,;二是数据类型多,包括了结构化、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三是数据的价值密度很低;四是数据产生和处理的速度非常快。

文化创意产业最显著的特征是强调个人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激发了新的产品和市场需求,冲破了传统资源的硬约束,将各种资源转化为资本经营。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即人的创造力,当创造力成为主导资源时,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更广更深的拓展,一座古朴落后的古城、一则简单的民间传说等均成为了有用的资源。

当人的创造力成为主导生产要素时,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来源和渠道扩宽了,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变得异常庞大,而在众多的资源中如何寻找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如何充分实现人的创造力成了最为关键的环节,而大数据技术恰好满足的以上的需求,大数据的核心就是从各种各样的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整合中既是基于二者本身的特性又是基于现实的需求。

四、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大数据平台的构建

文化创意产业链需要抓住的主要环节包括:内容、渠道、媒体、需求,其中媒体和渠道的作用对于创意产业而言的重要性要大于其他传统行业,创意产业的价值必须依赖全方位的渠道才能完整传递。厉无畏认为创意产业的基本价值链主要有内容创意、生产制造、营销推广、分销渠道和消费者等主要环节。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某一行业资源的整合只需要将该行业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资源充分利用即可。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价值链,首先应构建产业链实现的基础性大数据平台,基础性大数据平台的构建主要是为完整的创意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提供基础性支撑,其功能主要包括知识产权咨询,人力资源服务,金融服务,网络信息及基础设施等。在基础性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行业的产业价值链的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其主要功能是对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包括内容创意、生产制造、营销推广、分销渠道和消费者等。通过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实现各个环节资源的整合和调动,从而实现行业资源的整合。

五、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大数据平台系统的构建

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的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只是实现了对某一文化创意行业资源的整合。然而文化创意产业位居所有传统产业的高端,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是产业融合度较高的产业,因此要想充分整合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应基于产业关联的视角进一步构建大数据平台系统。大数据平台系统的构建是基于产业关联即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其主要功能是统筹资源在各个行业之间的分配。

六、结语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发展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特性和大数据技术的特征,本文对从大数据的角度为解决资源整合问题提供了思路:首先基于产业链的角度构建文化创意产业某一子行业的大数据平台,该平台的构建解决了这一子行业的资源整合问题;然后基于产业关联的角度构建了覆盖多个行业的大数据平台系统,该系统的构建从社会整体的角度解决了资源整合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松峰.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前瞻[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2,02.

[2]张心源,李白杨.大数据的概念技术及应用[J].创新科技, 2013,09.

第6篇:产业链的重要性范文

近日,腾讯副总裁丁珂参加2014中国互联网大会并出席了中国网络安全论坛,发表了《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安全新格局》主题演讲指出,当前互联网安全企业纷纷将企业安全瞄准为下一个竞争发力点,而腾讯将基于自身大数据优势推动“开放、共享、联合”的企业安全产业链建设。

丁珂谈到,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安全形势发生变化,信息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棱镜门等事件背后凸显出大数据安全布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大数据引擎成为企业服务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影响企业安全市场格局生变。

“在此种背景下,传统的端级防护、单点布防安全解决方案能起到的作用甚微,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单独对抗大数据安全的全面挑战,安全产业链协同成为必然趋势。”丁珂指出,由于安全产业链过于复杂冗长,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网络攻击都将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提升企业安全实力,“开放是前提、法律是保障、技术是支撑”,信息安全需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统一协调管控之下,由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开放安全数据和技术能力,而要想实现最终的产业协同,互联网巨头的示范责任将颇为重要。谈及腾讯的大数据安全布局,丁珂提出了“开放、共享、联合“的安全理念,并表示腾讯将基于十余年的大数据运营基础持续夯实安全核心能力,形成了一整套安全防御运营体系,正在积极推动互联网安全开放平台建设。在腾讯的推动下,已有数个产业联盟成功建立并正在积极发挥功效:“天下无贼”全国首个反信息诈骗联盟9小时迅速侦破”XX神奇“超级手机病毒,移动支付联合守护计划首次打通移动支付产业链条,全国首个全景网络防御系统实时掌握互联网安全动态,全国最大的公共Wi-Fi服务网络正在各方协作下投入运营。

丁珂认为,腾讯布局互联网安全环境的初衷是保护用户权益。在越来越激烈的“大数据”竞争中,企业信息安全最终关乎用户权益的实现,因而不容追求利润的幻想。只有确保用户信息安全,才能使企业数据应用有长效发展。(姜姝)

第7篇:产业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产业链;集团集群;校企合作模式

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职业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而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实现与市场接轨的重要举措。校企业合作办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也是学术界和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城乡现代化、农村城市化、高新技术产业及服务业的全面升级,各个行业和产业缺乏大量训练有素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加,就业形式不容乐观,就业市场上呈现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的局面,而行业、产业的人才需求缺口上期存在,这一结构性矛盾的主要症结在于高校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人才需求不符。基于产业链和集群效应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一、产业链理论

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首先,产业链是"链",即以若干企业和产品为节点,以企业之间的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为联系构成的一条空间链。其次,产业链是"体"。产业链是个紧密相连的新型的经济实体,而不是松散的链。最后,产业链有链核。链核是为链内其他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履行着链内管理者的职能,在链内居支配地位的龙头企业。在校企合作中,链核是负责人才培养的高校。

二、集团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在校企合作中,高校和企业形成互相依赖错综复杂的合作关系。

三、现有校企合作模式

(一)学校引进企业

高校将企业进引进校园后,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高校可以在校内实行的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经营场地,而给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同时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设备,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

(二)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大致有两种:1、工读轮换制--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半,一半在学校上课,一半去企业劳动或接受实际培训,按学期或学季轮换;2、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学生在企业被全日雇佣,利用工余进行学习,通过讨论等方式把学习和工作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系统的理论课程,到企业去是技能提升训练。西方有些国家,如德国有的职业技术院校就是这种模式,我国一些院校也需要探索这种模式。

(三)校企互动式模式

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

校企双方互聘,企业优秀人才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为企业生产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

(四)订单式合作

高校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来确定的人才培养规格、数量,学生毕业后到协议单位就业,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是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组成,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这种合作优点是针对性强,突出了职业技能培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出来学生适应性强,就业率高,就业稳定性好。不足之处就是,学校很被动,培养人才的时间、规格、数量完全根据企业需要,学校没有主动权。

四、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不健全

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缺失与滞后,以及运行机制不健全是造成校企合作不深人、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目前,政府仅在宏观层面统筹协调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制定人才规划,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政策法规,致使未能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体制和模式。职业教育的发展呼唤国家和省级政府出台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

(二)职业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较弱

职业院校的培养方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没有真正形成。职业院校自身合作、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的能力较弱,对合作企业的缺少吸引力。目前,大多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浅层次上,没有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

(三)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

企业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其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源自其经营目标。企业在没有相应激励政策和法规约束的机制下,企业并不一定通过直接参与职业教育来获得人力资源。企业合作意识淡薄,没有把培养人才纳入企业价值链中,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给企业增加管理成本。企业要安排专人管理;学生生产效率低,而且在操作中易出废品,增加原材料费用。二是给企业增加风险。学生在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一旦发生事故,企业要承担医疗费等费用。三是保证产品的质量难保证,影响企业声誉和形象。

(四)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

现在的校企合作模式,不能使校企合作变成来自学校和企业自身内在发展的一种动力需要,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目前的校企合作多数是暂时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来维系的低层次的合作,尚未深层次的整体合作。校企合作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机制,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传统的职业院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开展。

五、解惑建议

(一)健全校企合作法律制度保障

目前我国职教界的校企合作,尽管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没有真正的法律保障措施,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实质性进展。学校、企业都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因此,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和实施细则,以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二)提高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

校企合作至今发展尚处于浅层次,校企合作意识淡薄是越大重要原因。高校已经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企业动力不足,地方政府等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三)学分互认还有难度

教学计划的制定权还在学校,教学实际与岗位需求仍有距离,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滞后在企业发展。因此,政府应早于市场需拿出相应的职业鉴定标准。

(四)学院的教育改革措施还不配套

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存在这很大差距,按照我们的教学计划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五)教学体制有待改革

学院应该鼓励各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不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而且在资金上给予保障。实际上现在有诸多因素制约着职业院校推进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叶舟,朱达凯.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中国高校科技,2012,(6).

[2]农素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构建模式探讨--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企业导报,2012,(9).

[3]胡金凤.高职院校政校企联动办学模式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12,(5).

第8篇:产业链的重要性范文

成立于1991年的蓝天海公司致力于专业创造卓越,在实现“把安全、健康、舒适献给勤劳智慧的产业工人”企业使命的同时,充分发挥企业“产品研发、质量监管、品牌经营“的独特优势。为了突出面料防静电性能稳定对防护服装的重要性,蓝天海将防静电面料名称改为防静电(安全防护)面料,通过对面料名称的修改,首次将安全防护概念直接注入到面料之中,在让全社会了解防护服装在工业领域重要性的同时,更多地让企业关注和重视防护服装的静电安全防护功能。社会认可让安全守护成为使命

防静电工装主要用于石油、化工、煤炭、航空、航天、电子、电力、汽车、环卫、公交、水泥等特种场合,防范因静电发生易燃易爆事故而造成财产的损失,更是承担着产业工人的职业安全防护使命。蓝天海企业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只做防静电或防静电+其它功能的工装面料供应商,更是国内最大的防静电工装面料供应商,承担着对工装面料防静电性能永久性稳定的责任,在相关单位和专家的支持下,通过蓝天海人近二十年的努力摸索与总结,形成了蓝天海特有的“专业优势”,以传承“蓝翔”等系列品牌面料防静电性能稳定的优秀品质,并作为企业创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专家型企业的开局之举,蓝天海成为对产业工人最专业的安全守护者。

2003年以来,“蓝翔”等系列品牌面料连续获得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认可证书。

2010年蓝天海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共建了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特种面料研发中心,成为国内少数的集功能性工装面料研发和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同年,蓝天海成为《GB/T23464-2009防护服毛针织服装》国家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同时,蓝天海与上海纺织工业监督所等单位一起参与起草《导电涤纶牵伸丝》行业标准。

蓝天海还是唯一一家由中国人保财险股份有限公司“PICC”,对其面料防静电性能提供质量保证保险的企业。为避免“蓝翔”品牌遭假冒与侵权,每销售一批“蓝翔”防静电工装面料,均出具一份由蓝天海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鉴定认可的“产品合格证书”。

专家型企业让安全守护更加专业

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美国、欧洲等国家经济还处于复苏阶段,国内近期通货膨胀严重,原料价格跌宕起伏等的市场现状使得全球纺织行业不确定性日益增高,并严重影响了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面对当前市场多变和行情的跌宕起伏,知识经济主导模式成为主流。在知识经济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事实上是专业能力的竞争、专家型人才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为适应当前的形势,在逆流中继续前进,作为国内最大最具专业的防静电工装面料供应商的浙江蓝天海纺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制定了创建专家型企业的策略。

创建专家型企业是在知识经济下参与市场竞争的一大有效措施,更是目前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实施首先要从企业产品的专业化开始,蓝天海“专业优势”的推出和实行,为“蓝翔”牌工装面料的防静电性能稳定提供了专业保障,更为蓝天海创建防静电安全防护面料的专家型企业奠定了基础。

蓝天海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防静电工装面料服务设计,彻底解决传统的面料选择困难问题。针对不同行业(例如:石油、化工、煤炭、航天、电子、医药、汽车、公交、环卫、电力、棉纺等)、不同季节(春、夏、秋、冬)、不同使用场合(北方多干燥、沿海地区湿度较大等)、不同标准(国家标准、欧盟标准、日本标准等)等一系列客户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专家团的讨论研究,制定出最适合客户的专业防静电面料解决方案。

创建专家型企业将是一个长期作战计划,目前首推的六大措施是创建蓝天海独有纺织型专家企业的第一步,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在专家企业创建第一步完成后,将陆续推出其他完善此计划的措施。产业链联盟让安全守护更加牢固

如今蓝天海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Anset”牌导电材料,“蓝翔”牌、“蓝天海”牌、“蓝翔8118”牌、“蓝翔TS”牌,业务遍及国内二十个省市自治区并间接出口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以专业的产品和创新服务涉及功能性面料产业链。

在企业自身不断创新和提高的同时,蓝天海紧系产业链的整体发展,目前已经连续三次举办了关于产业资源整合、产业链合作的论坛。“2011中国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的举办将为蓝天海2012年“第三届中国特种面料高峰论坛”的召开奠定坚实的基础。之前浙江蓝天海分别于2008年举办了“第一届中国特种面料高峰论坛”、2010年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特种面料高峰论坛”。这两届论坛提出组建特种功能性面料产业链WTW联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第9篇:产业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农业产业链 贴现模式 保兑仓模式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令人瞩目,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令人纠结的是,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化农村金融体系却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生产性农业贷款、乡镇中小企业融资等业务困难重重。而供应链金融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工业品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为农业领域的融资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在农村信贷创新中引入供应链金融的理念,为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增加农村信贷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二、供应链金融与农业产业链融资

(一)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 SCF),是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变把握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简单的说,供应链金融是银行依托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通过对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信息获取和资金流、物流的控制,降低资金风险,为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从银行的角度看,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银行融资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供应链成员的信贷准入评估不是孤立的。银行将评估核心企业的财务实力和行业地位,以及它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如果条件满足,而且证明整条供应链联系足够紧密,银行将为成员提供融资安排,并且不会对成员的财务状况作特别的评估。对成员融资准入评价的重点在于它对整个供应链的重要性、地位以及与核心企业既往的历史交易;其次,对成员的融资严格限定于其与核心企业之间的贸易背景,严格控制资金的挪用,并且以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引入核心企业的资信,作为控制授信风险的辅助材料;最后,供应链融资还强调授信还款来源的自偿性。引导销售收入之金额用于偿还授信。(见图1)

图1 传统融资和供应链模式中银行与供应链成员的关系

(二)农业产业链融资

农业中的产业链是指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活动和环节,这些价值活动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销售、储运、加工等环节。参与这些活动的主体包括生产资料供应者,农业生产者,农产品收购者、储运者、加工者和销售者等。产业链上各个参与者的融资过程也是资金流入价值链各个环节的过程,即供应链融资。

农业产业链种类繁多,每种产品都拥有各具特点的产业链。农业产业链链条越长,其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就越高,价值活动就越多,融资需求就越大。为农业产业链中的参与者提供适合他们需要的融资服务意味着可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益,进而提高各个农村产业活动参与者的收入。

(三) 二者结合

供应链与农业产业链二者具有相似性。供应链与农业产业链均将上下游客户有机结合,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可将“1(龙头企业)+N(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思想引入农业产业订单链条。

商业银行在国家政策鼓励的前提下,将部分独立产生的、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农业生产者、中小涉农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与拥有一定实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进行绑定,并对该企业的整条供应链开展融资方案设计。融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产品销售订单担保融资模式(类似于应收账款融资),农户和龙头企业之间签订产品订单,银行以订单为支持向农户提供信贷支持;二是间接的“公司+农户”融资模式(类似于货权融资),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资金,企业和农户或专业合作社签订产销协议,农户从企业获得相应资金,以合格产品支付方式偿还贷款。

三、供应链金融应用于农业供应链融资的可行性

(一)农业产业化成为农户经营的主要方式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农户经营的主要方式,逐步摆脱了小农的孤立经营,广泛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形式,目前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从数量、龙头企业及对农户的带动作用等方面均为开展供应链信贷创造了前提条件(如表1所示)。截止2011年1月,全国各类农业产业组织总数达到25万个,其中龙头企业9万多家,年销售收入过100亿的达到20多家。农业产业化组织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主体。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全国40%以上的农户从事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占农业生产总规模的60%以上。

表1 2004-2006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及其对农户数的带动情况

农户与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交易上形成大量的供应链关系,广泛存在合同交易、信用交易,出现先交付农产品后付款、先付款后交付农产品等新交易方式,产生经营中的大量流动资产。这些流动资产因农户经营种类多而增加,因农户经营总量大而规模大,因技术革新导致经营反季节性农产品多而使流动资产具有常态化、稳定性特点。因此,这些流动资产作为质押品进行贷款就具有种类多、规模大、常态化、稳定性特点,增强农户信贷物质基础,促进农户信贷市场活跃,克服农户长期以不动产为依托的信贷物质基础匮乏的约束,为农村产业链信贷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创造物质条件。

(二)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的构建

1.基于供应链金融的贴现模式

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在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经济交往中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或较强的谈判地位。作为核心企业上游的中小企业,往往面临着核心企业推迟付款的压力。与此同时,与工业品相比,农产品具有更强的季节性,核心企业往往利用农产品集中上市、价格较低时与上游中小企业签订长期购销合同,导致中小企业集中采购、生产后将大量农产品存货积压在自己的仓库中,占用自身大量的资金,给资金链造成更大的压力。

从供应链金融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供应链金融的贴现模式,以解决核心企业上游中小农产品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农产品企业将核心企业提供的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并移交到银行指定的第三方供应链物流企业的农产品为质押。在核心企业违约的情况下,由中小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对质押物承担回购责任。该模式的简要操作流程如下:

图2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贴现模式

(1)农产品供应链中上游的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核心企业向中小企业提供商业汇票。

(2)中小农产品企业以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出贴现申请,并对汇票提供担保,即在核心企业违约时承担质物回购和还款责任。

(3)中小农产品企业按购销合同将农产品送交由银行指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并监管。

(4)第三方物流企业向商业银行提供该批农产品的提货单。

(5)商业银行对中小农产品企业所持的商业汇票提供贴现融资。

(6)核心企业对到期的商业汇票进行偿付,并取得农产品提货单。

(7)核心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出示提货单,但要求物流企业向自己指定的仓库发货。

2.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保兑仓模式

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为了保证自身资金的加速流转,往往会利用自身在供应链中的强势地位加快向下游的分销商转移库存。同时针对农产品季节性强的特性,下游企业也希望在农产品价格低的时候集中进货,通过批量采购既能锁定采购成本,又能取得核心企业提供的销售折扣。这会给下游的中小企业带来资金和库存方面的双重压力。

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保兑仓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下游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在现有保兑仓模式的基础上,基于供应链金融的思路引入核心企业,由商业银行、核心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创建更加稳健的农产品保兑仓模式。该模式的简要流程如下:

图3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保兑仓模式

(1)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下游的中小企业签订购销合同。

(2)中小农产品企业向商业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并由核心企业提供质物回购责任书,保证在中小企业违约时,由核心企业承担质物回购责任。

(3)银行向核心企业提供银行承兑汇票以支付货款。

(4)核心企业根据与中小企业的购销合同向银行指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货,由物流仓储并监管。

(5)第三方物流企业向银行提供该批农产品的提货单。

(6)中小农产品企业向银行偿付部分货款。

(7)银行指示第三方物流企业向中小农产品企业发货。

(8)物流企业按银行要求向中小农产品企业发送货物。下游中小农产品企业在规定期限内根据自身的进货需要重复(6)至(8)操作,分批次偿付融资本金及利息,并分批取得货物,直至全部偿清并取回所有货物。

四、总结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领域中小企业以及农户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问题。农村金融情势表明,靠政府政策、法律法规来规范、引导农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开发、运用新的农村金融产品,有效化解农业发展中的金融约束,使得金融机构在化解风险的基础上有较好的盈利水平,而供应链金融堪当此任。

参考文献:

[1]刘莎,在中国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探索 [J]经济师,

200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官方网站,http://

/

[3]宋士云、张宪昌,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

移的机理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8):118-121.

[4]徐和清,供应链金融视角中的农户消费信贷研究

[J]消费经济,2011(1)

[5]谢斯儒,供应链金融应用于“三农”发展的必要性

与可行性[J],农村经济,2011(9).

[6]罗元辉,供应链金融与农业产业链融资创新[J]调

查与分析,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