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理性消费的看法范文

理性消费的看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理性消费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理性消费的看法范文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承担着广东地区大部分出入境产品的法定检测任务、各类委托检测任务以及科研任务。作为该中心主任,郑建国在商品质量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

4月20日,郑建国接受《消费者报道》记者专访,对技术中心近况和第三方检测市场进行了阐述,并对理性消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消=《消费者报道》郑=郑建国

权威的第三方检测

消:请从资质、权威性以及与政府的关系这三个方面介绍下技术中心。

郑:技术中心是检验检疫执法机构的事业单位,是全省进出口法定的检验、检疫、检测的技术保障机构。

同时,技术中心还承担了公益检测的相关工作,目前是广东省进出口消费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也是广州市纺织品、电子电器等消费品的质量安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海事局、工商局、食药监局、海关等政府部门,以及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

在保障法检和公益的前提下,我们为企业、消费者、贸易方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

一直以来,我们对资质认定工作非常重视,拥有十九个国家级检测重点实验室。这些重点实验室在九个专业实验室中均有覆盖,且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与运作。同时,拥有近30个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标准机构、专业组织及大型企业的认证认可资质,确保技术中心以与国际同步的技术水平提供高水准的专业服务。

消:技术中心是第一批成为《消费者报道》杂志战略合作伙伴的检测机构,对此你怎么看待这一合作?

郑:技术中心非常看重与《消费者报道》的合作。《消费者报道》能根据检测数据,针对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面向消费者作出权威、公正的报道,这样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消费者报道》在前面有平台,而技术中心在后方能提供技术支撑,使用标准信息、检测数据及质量分析报告,通过众多技术资源支撑整个平台。两者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加权威、更加准确、更有说服力的报道。

《消费者报道》和技术中心的工作不同,但工作性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都是在为消费者服务,保护消费者权益,倡导消费者理性消费。这样的合作对推动消费品质量安全提升的作用更大,有很好的前景。

消:近两年来,政府逐步放开检测机构行业准入和竞争,在市场化的方向下,技术中心是否有强强联合或者兼并重组的计划?

郑:技术中心目前一直在做内部资源的整合,本身就有相当完整的专业能力覆盖,这是绝对优势。经过整合后,原本还相对独立的实验室,可以有更多互动与合作,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到成品,可以提供一站式检测服务。

今年还会对全省各个口岸共125个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优胜劣汰,形成更加接地气、更加合理的检测机构布局,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统一标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提高检验检疫的效率。

消:随着第三方检测行业近年的迅猛发展,这些新机构对于原有的机构是否造成了冲击,你们有什么应对策略?

郑:仅广东地区第三方检测机构就有数千家,但小机构占了绝大部分,这些机构的实力参差不齐,没有办法保证检测的权威性。

技术中心首先要保证执法的权威性,以保证质量和品牌为前提。

机构之间确实是会有竞争。面对竞争,我们更注重品牌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内部的业务流程,降低成本,缩短周期,强化内部体系管理。

同时我们也会加强与国际大型检测机构合作,进行资源互补,优化检测流程,实行结果互认。这样可以降低生产者和贸易方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消费者也会得到实惠。

近年我们也开始重视品牌推广,比如与《消费者报道》的合作。但归根到底,我们还是是要通过检测实力来树立品牌。

消:怎么看待和理解“第三方检测”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你们在未来会有怎样的举措?

郑:消费者对第三方检测没有直接的需求。比如说买了一双鞋,消费者不会把这双鞋送去检测,以判断产品的品质,但可以根据产品是否通过了某种认证来判断其质量。而实施认证检测的可以是第三方检测机构,这样的认证检测对检测机构的权威性有很高的要求。

我们近期也有相关设想,即评价产品质量,并产品的评价结果。消费者会越来越关注权威的第三方机构的检测信息。

理性选择“中国制造”

消:从新西兰的奶粉到日本的电饭锅,似乎外国制造就是质量的保证。从技术中心以往检测结果来看,“崇洋”明智吗?应如何看待这种消费观念?

郑:从近年来对进口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来看,进口产品不是全部合格的。事实上,国货的质量完全经得起考验。国内商品的标准有很多是等同于,甚至严于国际标准,所以一味追求进口产品是没有必要的。

我个人也不赞成“崇洋”,希望通过《消费者报道》和技术中心的合作,更好地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消:目前不少消费者认为,出口商品的品质比非出口的更好。根据技术中心的检测和观察,事实是否如此?

郑: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我们要求且执行的标准是一致的,出口和生产的标准是一致的,不存在标准差异的问题。而且,政府对国内流通产品的监管也是非常严格的。所以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没有根本上的差异。

消:消费者该如何认识这种不理性的消费观?

第2篇:理性消费的看法范文

背景知识:什么是理财?

从大学生来讲个人理财的范围包括:赚钱,用钱,存钱,借钱,省钱,护钱即保险与信托。

一、调查的对象、时间、方式

(一)对象:我院大学生

(二)时间:xx年8月

(三)方式:问卷调查形式

二、调查情况:大多数愿走理性消费路线

就月平均生活费而言,五成大学生月生活费超500元,并且300~800元这个区间是大学生最为普遍的花费区间,即使在这个区间内,最高消费和最低消费也相差500元,表明大学生之间的消费差距不小。在饮食方面的费用最多。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

2、消费也玩张扬个性

“手机、笔记本电脑、mp3一样都不能少。”假期回来,常常会发现班里很多同学换了新手机,有些班级大约一半同学拥有笔记本电脑,大部分同学有mp3.

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为了一款流行手机或者名牌衣物,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它必要开支,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他们也强调人际交往消费,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应酬的支出。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原则。

另外,许多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在消费中也玩张扬个性,爱上了高消费。

3、大学生“月光族”

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学生每月花费基本没有节余,其中50元以下节余的占81%,有200元以上节余的仅占1%。对于节余的钱,45%的同学选择休闲娱乐,选择买书的不到占十分之一。 少数同学遇到超支现象,会找同学借用,从银行透支,或预支下月费用。

4、大多数人大学生理财观念淡薄,财商不高

没有坚持记帐的习惯,大多数学生不明确到一个月的钱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学生选择银行储蓄,没有存款的习惯。在校大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在股票、外汇、基金、债券、保险等市场上投资,并且对这方面的投资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数人认为能做好资产保值已经很不错了。

5、新理财人异军突起

约有90%的调查的大学生作过兼职工作,56%正在做兼职。从经济投资学来说,兼职是一项不需要预付任何资本的纯增值方式,而且几乎没有什么风险性。而且可以进一步扩充自己的财务本金,为日后的消费等方面埋下伏笔。无疑,这种新兴的大学生理财“增值”方式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财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财过程中的一个高级阶段。

在调查中也有同学自称为“理财达人”的。他在校园做业务,网上开店,趁今年股票形势好,开户成为新股民。在询问中了解到,他涉足股市并不是为了挣钱,主要是为了解投资市场,为今后的个人理财积累一些经验,投资额基本在5000至1万元,资金来源是家里人从炒股资金中抽出来额外提供的,在现在的股市行情中,已经盈利10%了。

三、原因分析

第3篇:理性消费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

一、引言

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消费环境和消费心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消费已经逐渐成为未来的消费主力,其消费方向也已经成为了引导潮流的主要力量。然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与其他消费群体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其所受教育、所处环境、以及年龄段特有的心理特征使得大学生有自己特殊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为此需要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细致的研究,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住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像易受暗示、从众消费、容易冲动等消费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其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针对一些非理性消费和过度消费及时的进行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综述

1.消费心理论述

消费心理指的是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以及处置等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对消费心理进行论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消费者在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时而真实反映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消费心理能够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包括了在消费过程中对事物的喜好或选择中如何去购买商品、是否购买名牌、物品的款式等,这些行为又直接体现出来消费者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为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研究就能够及时的掌握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2.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

大学生因为其所处的年临段和特殊的生活环境,其消费心理有着显著地特点。总体来讲,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是大学生的消费心理逐渐走向成熟,大学生由于并没有真正走向社会,在消费中还处于不断成长的过程,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着过度追求时尚、消费过程中容易冲动等特征,但是随着大学生的消费次数增加,其消费心理逐渐走向了成熟,对自己的消费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开始关注商品的价格和质量,学会消费考虑是其消费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二是大学生消费容易接受暗示,现代社会中,电视、网络、媒体等会经常一些消费信息,从而引导大众消费,而大学生则是及其容易接受这种暗示的群体,大学生接受了大量从媒体而来的潮流信息和大众消费信息,使得其判断事物的能力下降,从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消费计划。其三是从众心理严重。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和环境使得他们渴望被其他人接纳。特别是一些家庭困难、自卑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心理会非常敏感,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由此在消费过程中,他们极容易成为群体消费的吸引者。其四是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可改变性强。大学生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极强,虽然这会使得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消费心理的影响,但其也很容易接受科学的消费观,如果学校和社会对其加强引导,为他们创造出较好的消费环境,他们也很容易掌握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从其消费心理出发,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消费行为,我们可以总结出现阶段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特点:其一是现阶段大学生消费主要讲究物品的实用性,现阶段的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消费时往往追求的是物品的使用价值,对物品的外观等方面并不是太过在意。其二是大学生消费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而大学生的消费也逐渐转向多元化,大学生往往能够较快的把握时尚潮流,其消费价值取向转向了时尚、追求新潮,在消费过程中更多的融入了自己的感彩。其三是大学生消费的差异性明显。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群体中仍然存在着贫困的学生群体,大学生之间贫富差距很大。变现在消费上就是严重的不平衡现象。

3.大学生的消费方向分析

现阶段的大学生消费方向除了必要的伙食消费主要是四个大方面,其一是交际消费,在现阶段的社会中,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高,缺少良好的人际交往,自身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在现阶段的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调查中,人际交往的影响所占的比重很大,为此,现阶段的大学生消费很大一部分用于与同学、教师、朋友之间的交往之中。其二是信息消费,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脑、手机等信息工具,这些工具现如今也已经逐渐普及,使得大学生消费有一部分成为信息消费。其三是旅游消费,大学生的时间较为充足,在学习之余,很多大学生选择旅游作为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的主要方法,而旅游是一项比较高的消费项目,表现出了大学生对高层次消费的向往。其四是恋爱消费,现代社会的大学生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校园恋爱已经成为常态,而恋爱过程中的高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消费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对于伙食费来讲,消费的多少主要受到地域和自身经济条件的影响,某些地域的消费水平高,相应的伙食费也比较高。对于自身经济条件来讲,有些家庭富裕的群体每个月的伙食消费可以达到1000元以上,而一些家庭普通或者困难的群体,伙食消费可能只有几百元。

4.大学生消费来源分析

通过对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来源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其一是家庭支持,家庭支持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大学生处于学校和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和能力去挣钱,因此,家庭就成为主要的资金来源。其二是奖学金和助学金,奖学金和助学金是国家为了奖励或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一种手段,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已经让很多学生受益。其三是勤工俭学和兼职获得资金来源,现阶段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追求独立生活,这类大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读书和学习知识,而是更多的投入到自主创业和勤工俭学之上,现如今大学生自助创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不在少数,这类大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经济上的问题。

三、大学生消费心理现状

现阶段大学生消费存在着很多不理性的地方,通过对其不理性消费进行分析,得出其消费心理,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正确的消费引导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笔者总结了现阶段大学生消费不理性的地方,具体如下:

1.攀比消费、炫耀性消费情况严重

现阶段大学生攀比消费和炫耀性消费情况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对商品的品牌消费和时尚消费。对于这类大学生来讲,消费品不仅存在着使用价值,他们更多的注重消费品的品牌,并认为商品的品牌展示出了自己的身份、商品的价值、自身的消费档次以及自己的心情和荣耀。对于时尚消费来讲,其出发点是因为现阶段大学生希望借助消费品来与自己认同的社会阶层同步,也通过消费表达出自己与其他社会阶层的不同,他们希望通过时尚品和奢侈品的消费获得他人的赞美,从而获得自己内心的满足。

2.消费结构严重失衡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除了必要的生活费开销外,其主要的消费方向应该是学习资料、学习资源等方面,而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则恰恰相反,在购买衣服、娱乐消费、旅游、通讯、谈恋爱方面的消费已经远远大于投入到学习上的中消费,造成现阶段的消费方式与其成才的目标大相庭径。通过对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考研辅导、培训辅导之上,而很多大学生却是拿着学习的幌子,在投入大量资金后做着与学习毫无关系的事。例如,大学生买大量的书却几乎没有看过;为了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竟然疯狂的打电脑游戏,有的同学省吃俭用就为了上网、冲游戏币。这种消费结构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根本任务。

3.无计划消费情况严重

现阶段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往往过度的追求个性,在消费中存在盲目消费和无计划消费的现象,尤其是大一学生,他们刚刚离开父母,并第一次有了资金的支配权,再加上他们的消费经验不足,在消费过程中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制定出合理的消费计划,一些原本的消费计划也会以为个性使然而被打乱,据调查显示,有一部分同学不知道自己一个月花了多少钱,也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一旦没有资金就找父母要钱;一些大学生在学期初花钱大手大脚,在剩下的日子只能东借西挪,拮据的过日子,花钱方面随波逐流,往往购买一些对自己无用的东西。这种消费心理使不仅会给家庭带来承重的负担,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发展,甚至还可能会让大学生步入歧途。

四、对当今大学生消费心理问题的对策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造成其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尤其自身的心理问题因素,也有来自家庭、社会和大众传媒等方面的因素,总得来讲,现阶段的大学生消费心理问题令人堪忧。正确的把握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念,对其消费心理进行必要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笔者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引导

这一点主要存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学校方面来讲,学校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建立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同学们认清楚正确的消费观念,对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的消费心理因素自觉的抵制,对于一些有挥霍性消费方式的同学及时的进行引导教育。除了必要的思想教育外,学校还要注意学生的逆反心理,选择正确的引导方式,例如建立一些有益、健康的消费场所,倡导学生正确、文明消费。对于社会来讲,尤其是学校周边的环境来讲,建立和谐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改善社会风气能够极大程度的减少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通过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对不良消费行为进行约束,通过媒体积极宣传健康消费的观念,让健康消费深入大学生心中。

2.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

对于家庭来讲,首先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习惯。理财教育包括了对金钱和人生意义的正确认识、理财基本知识以及理财的基本技能,让学生通过理财知识的学习知道哪些消费品是自己需要的,哪些又是自己不需要的,帮助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以及掌握消费计划的制定,其次是正确消费习惯的培养,孩子们的消费习惯很大程度上收到了家长们的影响,作为家长,在给予孩子们自主消费权利的同时也要注意尺度的把握,对孩子的消费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不能有求必应,助涨孩子们奢侈浪费的行为,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念。

3.提高自身的心理调控能力

针对现阶段大学生消费过程中易冲动、易接受暗示、易攀比消费等情况,学校和家庭要联合起来,在学校开着健康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的心态调整提供帮助,避免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出现的盲目消费,家庭也要积极地配合学校,为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积极地消费环境,引导学生注重精神世界的提高,从而做到合理消费,对自己的财务进行合理的分配。

总体而言,现阶段的大学生消费心理问题还十分严重,除了对现阶段的社会消费环境进行研究外,还需要着重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关注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消费心理的变化,努力做到社会消费环境供其所需,大学生消费文明健康。

参考文献:

[1]宋淑英.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5,16:137-138.

[2]陆昌兴.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研究及调适建议[J].商,2015,,48:291+270.

[3]吴朝.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J].商场现代化,2015,30:21-22.

第4篇:理性消费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 江苏高职学生 消费现状 思考

一、高职学生消费现状

我们通过对江苏苏南和苏北四个城市高职学生的抽样调样发现,在江苏高职学生当中,超过1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80%的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高职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调查分析发现当代高职学生主要有以下几项支出:伙食费、上网费、话费、服装费、日常活动费用、恋爱等。消费额度总体而言,在250―850元之间的占到89%,在这两个消费额度区间以外的比例都很小。消费的时间也看具体情况,饮食费用往往发生在一日早中晚,而节日聚餐、生日聚餐、毕业聚餐也是饮食费用的一个部分。电子产品和服装费用往往发生在节假日。从调查的各个城市高职校所处位置来看,学校附近往往有较多数量的餐饮店、理发店等。学生消费的地点往往以学校附近和该城市中心为多。从高职学生对自己的消费认知来看,6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花费不够理性,没有消费规划;61%的学生认为自己每月的经费不够用,常有难以为继之感。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有少数学生的消费仅保持在为了糊口,因为家庭困难,这部分学生往往会参与校内外的勤工助学活动,其消费内容和消费额度都非常有限。同时,也有学生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而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这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形成攀比心理。另外,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五分之四,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40.3%,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16.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多支出100―200元,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

二、高职学生消费分析

据调查,高达99%的被访同学的主要生活资金来源于父母,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暂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来源。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人根本没有做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做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也有12.5%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学生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从消费结构上来看,57%的高职学生的伙食费占到月消费额的一半以上。从性别上来看,女生的服装费用明显高于男生,电子产品的消费比例男生则大于女生。

从消费的内容和有无预算角度来看,因为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80、90后”,虽然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另外,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高职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近年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地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由于对高职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思想品德修养课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另外,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社会中逐渐强势,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高职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观。

三、高职学生消费分析带来的思考

1.学生家庭的思考

从学生家长角度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家长更愿意自己的子女量入为出,购买到质量较好的商品,保证食品安全和交通安全。部分家境较为优越的家长在消费的额度上没有控制,甚至对子女消费的内容也从不过问。相反,少部分高职学生家境困难,他们的家庭对其消费的额度有控制,且力度较大。

从家庭教育角度而言,对子女进行消费观念的指导是父母必不可少的内容。从小指导子女理解消费内容,如食品安全的辨识、药品的注意事项、对奢侈品的看法等都有助于学生在成长中对消费内容的取舍,有利于他们正确消费观念的形成。同样,从一开始就规范子女的消费额度,如幼儿时对甜食的适度控制,进超市对子女购物额度的引导,成长中对子女节约能源(水、电、纸等)观念的熏陶,均有利于学生形成较适度的消费额度。探讨节假日消费内容和额度的合理性往往能使得子女理解企业节日营销的意义,思考欢度节日方式。家长在子女成长中注意对不同商品生产、买卖与价值的引导,带子女参观拍卖会,进行一定的财商教育,能使子女形成更高的消费意识,理解生产和消费的均衡关系,确立平衡的消费观念。

2.高职院校的思考

作为高职学生主要学习生活活动场所,高职院校在校内消费场所的控制上首先应做到商品卫生、安全,在相关企业的引进(食堂、超市等)上,应做到严把进口关,微观监控,形成学生监管和学校监管制度,并配合相关部门治理严重不符合高职学生消费的项目。在校外店面的控制上应配合当地质检卫生等部门做好相应的工作。在学生消费内容和消费观念上进行相应的引导,由学工处、学生会、班级辅导员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内容的消费观念引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3.政府和企业角度的思考

第5篇:理性消费的看法范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特殊消费群体,把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研究其消费趋势,对指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提高企业营销的针对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特殊消费群体,有着不同其他社会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多数大学生是从进入大学开始,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自,其消费行为对家庭、学校、企业、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把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内容、特点,研究其趋势,对指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提高企业营销的针对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内容的特点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几个方面。

1.基本生活消费

由于学校所在的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一,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需要也不一样,大学生消费在静态上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而在动态上呈逐年递增趋势。

2.学习消费

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杂费、考证消费和电脑消费等。大学生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的不同也有所区别。

(1)大学生除了购买基本的专业教材外,其学习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教学参考书、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书目上。

(2)考证消费。近年“考证热”在高校悄然兴起,大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出国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等等,名目繁多,相应的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等自然不菲。不少大学生甘心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以增加职场竞争中的筹码。

(3)电脑消费。好多大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采取集体所有,分担成本的方式购买电脑;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大学生自己拥有电脑。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的沟通方式也多了起来。QQ、MSN、BOLOGE因其互动性,成为了当代大学生交流经验、增长知识的新途径。同时,计算机网络已覆盖了许多大学生的宿舍,在宿舍上网业已成为时尚,大学生的网络消费也成为日常消费开支的一部分。

3.休闲及娱乐消费

(1)休闲消费。大学生闲暇生活中,最经常做的事情是上网、自习自修、读消遣杂志、读文学作品、书法、音乐、绘画等,这些活动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诸如参加课题研究,文体活动、义务劳动、听名师讲座等需要集体参与的交往性活动,却较少参加。

(2)娱乐消费。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数额也相当可观。进迪厅,打台球,遛旱冰,去练歌房,开PARTY等。另外,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追星热潮影响着他们的娱乐消费。

(3)时尚信息消费。大学生中手机的普及率较高。为了找工作方便和交友,很多大学生都购买了手机用于与外界联系,还有的大学生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如点歌、照相、彩铃订购、发短信等。手机已经成为他们一个重要的通讯工具,价廉实用的手机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首选,但手机费在逐步提高。

(4)旅游消费。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共假期的增多,大学生热衷于出外旅游者也不在少数。

4.人际交往消费

(1)人情消费。同学过生日、当选大学生干部、入党,得奖学金、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不上路。请客者档次越高,赴宴者的随礼也就越高。人情风的蔓延,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

(2)恋爱消费。而恋爱费用的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从生活费中“抠”出来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有的是来自“奖学金”的,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有关。

根据我院两年来对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05级06级学生一年的消费总额有明显增加趋势,05级学生在校一年的消费总额在6000元~9000元之间,06级学生升为7000元~13000元。

二、大学生消费方式的特点

大学生消费内容表明,他们正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和社会并重,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1.讲究实用性:从相关统计数据中看出,大学生认同率最高的三个选项是知识、事业和健康,其次是友谊、爱情、家庭和金钱,而后才是理想、权力、地位和名誉。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大学生对实用技术类书籍、文学类书籍、娱乐、消遣类报刊杂志的选择率较高,而对科普读物、人文社科类理论书籍的选择率较低。

2.崇尚个性化:大学生消费个性化的表现,是当代新青年表现出的时尚化和风格化,表明青年大学生心理的成熟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对个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现,反映出当前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例如,手机、银行卡、电脑、MP3等物品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的必备之物,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自己独有的消费现象和观念。

3.追求前卫性: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追求品牌,崇尚权威;二是追求新颖、时尚;三是理性消费。

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对于品牌商品,青年大学生不太注重的产品的功能,而是追求品牌商品的文化价值,更多的倾向于心理感受,而不是从直观上判断某种商品的优劣。品牌所代表的“质量”、“价格”以及“文化”的权威性,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更趋理性化,如大学生在购买像电脑这样昂贵的商品时,往往表现出购买前的冷静,大部分大学生要查阅价格、性能等有关资料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4.差异性: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较高的学费和其他教育费用,对年收入人均才数百元的农村家庭、下岗职工家庭,尽管国家充分给予考虑和支持仍然不堪重负,在校园内产生了一个庞大的贫困生群体。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较低,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心理承受着经济困难的巨大压力,不少人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同时,社会上的高消费现象已波及高等院校,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倡导高消费和超前消费,他们的虚荣心态和炫耀行为造成了一种示范效应,导致校园平均消费水平水涨船高,同校特别是同专业、同班、同宿舍同学间消费水平的明显反差。三、大学生的消费趋势

1.基本生活消费向营养型、质量型发展:从90年代开始,我国的消费水平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学习条件,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费开始上升,而传统的吃穿住用行等物质消费或生存型消费正逐步向有营养讲质量方面发展。

2.学习消费的比值将大幅度上升: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学习观念的变化,使广大学生日益认识到学习不再是一件阶段性的事,而将伴随人的终身。特别是网络教育的开展给人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用于继续学习的费用也将日益增大。

3.健康、健身消费增加,休闲及娱乐消费呈现多样:大学生日益重视健康消费,用于进行体育锻炼和购买保健品的支出也在逐步上升,健康消费将成为主要的消费内容;体育健身消费在校园中渐成时尚,“花钱出汗”不再被视为可笑的事,大学生对各种美容与健康产品的需求,已超越基本的预防疾病的需求,进入更高层次。

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大学生群体有着比其他年龄群体更为旺盛的需求,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看电视、进影剧院这样一些静止的休闲方式,而是追求新颖、出奇、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动:迪厅、游戏机,台球和保龄球将更为普及;蹦极、攀岩、速降、滑翔、漂流、潜水、探险、探幽这类刺激的活动,今后会吸引众多的青年大学生。

4.人际交往消费成本昂贵:在校大学生渴望理解,喜欢交友,用于请客吃饭的费用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信息消费的最大群体是青年大学生群体。网民年龄分布的高分值在20岁~30间岁,手机、电脑等产品由商务消费转向生活消费,大学生上网率的增长,个人电脑的畅销,也使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实用至上转向感受为本。

5.模仿性的消费情结日趋明显:大学生消费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名牌服装着身,手提电脑随身,信息把握在手,创造未来人生。这已成为众多大学生所羡慕、仿效的社会形象。一方面希望拥有舒适的物质生活,一方面希望拥有高雅的精神享受。他们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消费的选择,他们注重讲求生活的品味和质量,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既有物质享受,又讲求精神生活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四、几点启示

1.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的特点和趋势,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消费观教育,提倡健康理性的消费,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2.营销企业应把握大学生注重个性、时尚性、模仿性的消费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运用不同的销售方式,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求,获得最大的利益;同时也要肩负起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志祥: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征及趋势.《中国青年研究》2002.5

第6篇:理性消费的看法范文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10年3月在上海市三所高校即上海海事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进行。调查样本容量600个,调查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PC+)统计处理。尽管受样本范围所限,本次调查还不能全面反映大学生群体网络使用特点,但也可以作为一份样本,对我们了解大学生媒介使用起到一点帮助。

本次调查的主要数据分析

1.每天上网时间

调查发现,约42.2%的人上网时间是每天0.5~2小时,35.9%的人每天上网时间约为2~5小时,14.2%人每天上网时间小于0.5小时,另外7.7%的人每天上网时间大于5小时。可见,当代大学生“触网率”很高,网络成为他们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2.上网的主要目的

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数字娱乐,其次为互联网的基础应用和浏览新闻、博客等。大学生在网络应用方面偏重于娱乐化以及人际联系,对于“实用”功能较强的电子商务、网上银行、求职、教育等使用人数明显偏少(见下表)。可见,大学生上网目的中娱乐化色彩明显。

3.如何对待关于汶川地震的网络报道

汶川地震是我国2008年的一件灾难性的大事件,曾引起全球关注。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52.4%)学生积极关注事态的发展,但没有作为;约有23.9%的学生关注并通过发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另外17.4%的学生虽然没有回帖,但是网络信息促使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通过捐款等行动表达了爱国热情;另外4.5%的上网者完全不关心。

4.对网络发帖的参与态度

在热门事件当中,将近一半的人纯属看看而已,另外一半稍多的人有积极的参与意识,只是参与的程度有所不同:21.1%的人比较理性的分析;18.9%的人感性表达情绪。7.8%的人(见下表)抱无所谓的态度。被调查的对象大部分属于80后末期以及90后,由于他们还未走上社会,在现实社会中也尚未获得话语权。因此,网络成为他们表达观点、情感的重要平台。

5.对一夜成名的草根明星的看法

社会环境的宽松,文化多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很多草根明星一夜成名。这些草根明星冲击了中国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即传统的通过寒窗苦读来改变命运或者出人头地的规律。他们传奇的神话无疑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本调查显示:62.7%的人能比较理性地看待,认为那些只是很少数,不会影响自己现实的生活;13.8%的人羡慕他们的生活并希望和他们一样;16.2%的人认为不用奋斗,说不定有奇迹;7.3%的则因此产生了悲观的情绪,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不会和他们一样,不如平庸算了。草根明星的成功对大约23.5%的人有负面影响。

6.对在网络游戏中成功的看法

从近年来开心网、校园网等的火爆可以看出,虚拟世界的成功对网络新生代诱惑相当大。他们开着虚拟的公司,赚着大把虚拟的钞票,在虚拟世界中开跑车,住别墅,体会着虚拟的成功。在对待网络虚拟成功问题上,超过一半多(60.9%)的人认为网络中的成功可以减轻现实生活中的压力;17.6%的人认为有较大的意义,可以实现自我;14.8%的人认为人是现实社会中的,在网络中的成功没有意义。根据调查结果,减轻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是虚拟世界对大学生吸引力大的重要因素。

7.对网络购物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与传统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在消费行为的方式上也有很多采用了不见面的网上购物。超过80%的人因为便宜、方便或者时髦经常使用网络购物;只有18.7%的人认为骗子太多不够安全从来不使用(见下表)。可见,网络购物有可能成为大学生们未来的消费习惯。

8.对网上交友的态度

网络虚拟空间拓宽了学生的交际空间,约72%的大学生由于不同原因在网上交友:28.8%的人网上交友纯属没事干找乐;19.1%的人因为感兴趣了解对方而上网;16.7%的人因为好奇看别人在做什么;7.2%的人则因现实中朋友少而排遣寂寞。

9.网络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传媒对消费文化无疑有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特别是网络,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手段营造快乐、愉悦、幸福等精神层面的消费,并提供更为方便的消费行为。成长于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其思维方式更感性,无疑也最容易受到网络营造氛围的吸引。而49.3%大学生认为网络对他们消费行为的影响是正面的,有利于他们学会理财和理性消费,更能体现个性。但是也有近一半的人认为负面影响更大,比如引起过度消费,形成攀比风气或者盲目追求时尚(见下表)。

10.不同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力

网络的便捷使地球村成为现实,各种文化也一览无余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加之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价值观多元化,人们态度的极大宽容,使大学生对待各种道德问题的态度也极为暧昧,或者说缺乏相对统一、稳定、明确的判断标准。因此,当频繁接触到与原有的道德价值观相左的资讯时,他们的态度也有所变化。31.7%的人会坚持原有价值观;42.7%的人虽然坚持,但会对原有价值观有所怀疑;11.8%的人内心矛盾,不知道何去何从,6.2%的人偏向新价值体系;1.9%的人完全信服于新的价值体系。可见,网络内容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较大。

11.当孤独、郁闷、有心事的时候的行为选择

当出现负面情绪时,传统的排解方式仍然是主要途径。30.6%的人找朋友当面倾诉;21.6%的人采取的方式是跑步、睡觉、看书等。但是,虚拟空间的方式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19.4%的人在网上找朋友聊天;14.9%的人通过博客发泄情绪,11.6%的人在网络乱逛转移注意力(见下表)。

12.对网络反映社会真实的评价

只有5.7%的人认为网络完全反映现实;38.9%的人认为网络反映大部分的现实;42.4%的人认为网络反映了一半左右的现实;11.8%的人认为只能反映小部分的现实;另外1.3%的人认为完全不反映现实。

13.对网络便利性的评价

对于网络的评价,比较多的人(28.9%)认为为学习提供了方便;24.9%的人认为可以了解社会动向;22.1%的人认为提供了消遣场所,11.9%的人认为扩大了人际交往。另外也有不小的比例(9.8%)认为可以排解心理压力(见下表)。

14.网络的困扰

大学生反映的关于网络最大的困扰还是因为海量信息,经常会吸引注意力而忘记原本要做什么,此选项有43%的人;另外,24.5%的人因为信息量过大而找不到自己需要的资料;20.2%的人写文章照搬照抄,缺乏创意;还有近10%(7.8%)的人迷恋网络(见下表)。

本次调查的结论

1.大学生“触网率”很高,近80%的人每天使用网络时间在半小时到5小时,网络成为他们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大学生上网主要目的,大部分偏重于数字娱乐、互联网的基础应用,以及浏览新闻、博客、更新博客等。

3.大学生自我表达意识增强但观点、行为仍偏消极。网络的方便性、传播成本低等特点使大学生可以便捷地表达观点、抒感。对于灾难性大事件,大部分学生只是消极关注,没有作为;近20%的人在网络信息的促使下在实际生活中采取行动;少部分人认为离自己生活太远不关注;对于热门事件的报道,约一半的同学仅看看而已,从来不发帖。发帖的同学中大部分言论属于没有实际意义的感性言论,缺乏理性分析。与传统媒体相比,大学生在网络上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然而,无论是观点还是行为,其积极方面还有待提高。

4.网络报道中“大好”“大坏”事件对学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大好”事件如一夜成名的草根明星,光彩照人的娱乐、体育明星等,给一部分学生造成期待“奇迹”发生的心理,消解了他们奋斗的动力;而“大坏”事件如网络中关于悲惨事件的报道,对近一半人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也对近三分之一的人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认为要及时行乐或者对未来充满了恐惧感。另外,当频繁接触到与自己的道德价值观背道而驰的资讯时,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坚持原来的价值观,其余的则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5.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延伸至网络,例如交友、购物等等。在对待网络交友问题上,约一半的人出于各种原因认为可以接受并在网上交友;近80%的人因为方便、便宜、时髦经常网上购物。

6.对于网络作用的正面评价,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为学习提供了方便,其次依次为了解社会动态、消遣、扩大人际交往;大部分认为可以减轻现实生活的压力:例如在虚拟世界里的成功,超过一半多的人认为可以减轻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而现实生活的负情绪,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通过网络中的不同传播形式排解的;约一半的人认为网络对他们的消费行为的影响是正面的,有利于他们学会理财和理性消费。

7.对于网络媒体的负面评价:给大学生带来的主要困扰还是因为海量信息以及超链接功能,使他们经常被别的事情所吸引,忘记自己本来的任务;另外也有不小比例的人容易造成照搬照抄,使他们懒于创新;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网络容易使他们形成攀比风气,盲目消费。

8.网络公信力有待提高。网络是青年们目前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网络完全或者大部分反映现实,给网络媒体从业者一些思考;面对公信力比较低的网络,如何分辨信息的真实性也成为重要课题。■

(作者系上海海事大学副教授。本文是上海市哲学社科项目“新媒体与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传播”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BXW003)

第7篇:理性消费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网络购物;大学生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购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状态。仅仅今年的双11促销日,淘宝单日的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350亿元,而在4年前,这个数据仅为5200万元。4年间近700倍的增长,如此惊人的数据,一方面是商家多年商业炒作,另一方面,全新的购物方式慢慢得到大家的接受。

一、调查目的。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兴趣、爱好、特征、习惯等。引导大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同时,对网络购物的优劣进行分析,为未来的网络购物提出一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二、调查对象为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在校生。本次调查,共去派发了2000份问卷。回收192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904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

1、网络购物在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

通过调查发现,网络购物已逐步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调查问卷显示:仅有不到1%的学生是没有网络购物习惯。81.8%是会在至少半年时间内进行一次网络购物,其中,39.2%的学生会在一周或一个月内进行网络购物。可见,在当今大学生眼中,网络购物不再只是一种“特殊”的购物工具,而是成为像逛街、逛超市这些生活中会时常去做的很平常的事。

2、大学生网络购物消费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网络购物月消费额在0-50元的大学生占到了23.8%,而有39.9%的学生的月消费额达到50-100元,此外,有25.2%的大学生在网络购物方面的月消费达到100-200元,还有11.1%达到200元以上。也就是说,有近60%的大学生在网络购物的月花费是在50元以上。假定以240人月花费为50元,那么总消费量就为1.2万元。2012年全国在校大学生就为2500万人次,如每个人的月消费按最低的50元来计算,一个月网络购物的销售额就为12.5亿元。从这些数据都不难看出,大学生对网络购物需求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购买力也会有相应的提高,在未来的几年是网络购物的潜在消费群体。如果能通过改善自身的服务从而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必将对网络购物的未来带来巨大的收益。

3、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特征

(1)对网络购物网站的选择

本次问卷还对大学生在网络购物时的选择喜好进行了调查,统计后发现,在网站的选择上,大学生会优先选择淘宝(74.8%),其次是京东(24.5%)、亚马逊(16.3%)、当当(15.2%)。大学生对于网站的选择主要是基于网站的知名度以及服务的完善程度。

(2)网络购物商品的种类

排名第一的便是服装类,占到66.4%,而后是文化娱乐类(35.8%)、日用百货类(30.2%)、数码类(27%)、美容类(17.9%)、食品类(15.9%)、虚拟服务类(6.8%)。在网络购物的消费品上,大学生对服装及文化产品的需求是较大的。一方面,逛街购物相对费时费力,在网上购买服装更为快捷,且选择多而广,在这个讲究效率的时代再合适不过了。文化娱乐类的产品在传统购物中的选择面也较窄,网络购物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而其他如日用百货、数码产品、美容品、食物等,网络购物相对于传统购物依旧存在劣势。而具体的劣势处将在下文分析说明。

(3)网络购物商品时考量的问题

网络购物和传统购物对消费者来说,都会优先考虑一个问题,就是价格。本次调查中有51.7%的大学生在网络购物时会优先考量价格的问题以及网络购物相较于传统购物多出的一项考量--邮费。紧随其后,就是其他买家的评价,占到50.3%。在传统购物中,也许我们也只是或多或少去听取别人对店家的看法,更多的是通过自己去亲身实践得出结论。但在网络平台上始终存在虚拟性这一比较致命的弱点,故其他买家的评价对消费者来说是对商品质量的一项重要的评估。而后是店铺信誉(49.7%)、实物与照片的相符程度(39.5%)、宝贝销量(31.5%)。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知道,大学生在网络购物时都是为了能尽可能地了解到商品的真实情况,从而买到令自己满意的商品,因此,越能反映商品情况的问题,就会越引起大学生的关注。

4、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看法

(1)网络购物的优势

大学生对于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点:节省时间(45.4%)、价格低(44.9%)、品种齐全(41.3%)。这三点也正是网络购物的特点和优势所在。这是传统商店、商城购物所无法达到的高度。

(2)网络购物的不足。尽管网络购物有许多为人称赞的优势,但网络购物的不足还是很明显的。在大学生群体中,商品质量问题一直是他们网络购物过程中最为担忧且不满意的问题。调查中,有89.1%的学生在网络购物后担心商品质量问题。在被问及网络购物的不便之处时,有63.7%的学生觉得商品质量没有保证是其网络购物最为不便的方面,同时有27.7%的学生认为商家缺少真正信用度造成他们网络购物时的不便。从中可知,网络购物始终不能达到传统购物中对商品质量的把关程度。传统购物中,消费者可以亲自把关质量问题,但网络的虚拟性对质量问题提出严峻的考验,是网络购物长时间存在的阻力,限制着它的发展。如果能更好地解决消费者对质量的担忧将使网络购物有质的飞跃,增长水平也将提高一个档次。

通过数据的统计,我们还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学生既认为网络购物的品种齐全,另一方面,有33.8%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购物品种繁多,难以抉择。这其中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网络购物虽然有繁多的商品品种,但如果不加整合和系统化,只是简单地陈列、分大类是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诉求的。

另外,网络购物的售前售后服务不够完善(21.5%),运费贵(18.1%),邮寄时间长(14.1%)都是网络购物中常出现的问题,也是未来网络购物要更好更健康发展的障碍。如何更好地改善这些问题是每个购物网站的未来课题。

四、总结

经过此次调查与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网络购物的前景十分广阔。尽管网络购物存在诸多的不足,但这并不能阻止其成为发展的趋势。网络购物必将成为主导。

2、网络购物要完善自身的体制、管理与经营模式。

第8篇:理性消费的看法范文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现性主义个体主义

论文摘要:现代性是一个当今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的概念,涉及到社会、政治、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现代性思潮研究的日益深入,必然会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方式产生影响。

现代性这个多义的、具有极大理论穿透力的概念,无疑缘起于欧洲文化的历史进程中,从11世纪拉丁语中到18世纪法语中的“modernite",其含义不断发生变化。但到现在为止,何谓现代性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对“现代”概念的看法有多少分歧,其核心的意涵是指一种新的时代意识,也无论其被看作是一个贬义词还是褒义词,所蕴含的价值意味是鲜明的。“现代概念的起源就是“现代性”这个术语的缘起。现代性首先是对现代意识的觉悟,既包含着对历史事实的陈述,又具有价值追求和规范意味,也就是说现代性就是一种新的意识。

一、现代性及其基本理念

一般认为,现代性概念描述的是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在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思想、文化诸方面与传统社会和传统人不同的各种特性的总和。诚如有的学者所言,“凡表征现代社会或现代人特征的属性,如商品性、竞争性、民主性、科学性、世俗性、开放性,等等,都包含在现代性的涵义之中”。在这种意义上,现代性是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尺度,现代化是一种事实,现代性是一种对事实的反思。

现代性是一种启蒙理性,即怎样运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一切并运用理性对一切作出审查。从以上对现代性的解释中可以看出,理性主义和个体主义是现代性的基本理念。

(一)理性主义

现代性的序曲阶段,是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正是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了自我发现,教会受到了置疑,社会的宗教色彩开始淡化,世俗生活逐步获得了认同。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的过程,用韦伯的说法就是除魔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此时的“理性”就是人的代名词。现代性强调人的理性高于宗教神性,强调现代文明的一切是理性化思维的产物。以韦伯为代表的西方思想家概括了理性主义思维的要点,即明确意识到行为的目的,对所追求的具体目标进行价值大小的比较;根据预料的结果权衡行动的必要性;根据目的选择手段,用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利益作为选择标准;在行动中遵循严格的首尾一贯性,使一切行动合理而有序。

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理性主义引起了西方社会各个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在认识领域,理性主义造就了现代科学的基本精神。“现代性”要求在知识领域应用一种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这种理性化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逻辑推理证明的数学和实验证明的实证科学,科学成了理性主义的表征。在日常生活领域,理性主义恢复了人的尊严;在经济生活领域,理性主义建立了科学的工业生产体系和创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关系领域,理性主义导致了以效率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和合乎理性的现代法律制度。总之,以创新、合理、绩效、合作为核心的理性文化精神反映了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的转变。科学化、人性化、民主化、法制化等都是社会理性化过程中的产物和表现,而科学和民主则构成了理性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

(二)个体主义

个体主义的兴起被认为是现代性最大的成就。一方面,个体主义带来了个人的解放,另一方面,个体主义凭借理性,通过自主、自律的观念倡导一种理性的、更为自我负责的生活方式。理性使人成为一个有尊严,独立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性主义和个体主义是相通的。“现代性”意味着对自我的理解上从群体主义向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的重大转变。把个人放在了首位,强调个人独立与他人的重要性。这种个体主义的实质是高扬主体性。哈贝马斯指出,黑格尔将现代性的核心原则界定为主体性,并追溯了其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根源,认为笛卡尔是主体性话语的始作俑者。康德发展了主体性话语的典型形态,但康德没有看到现代性带来的科学、道德、艺术的分裂的实质实际上是冲突与不和。西方意义上的个体主义是一个容易引起歧义的概念,本意是指一种人本位的理念,也就是上边所说的,但是在中文中没有准确的表述词。这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个最容易被误解,最需要澄清的概念。在中国,迄今为止存在过的意识形态中,它都是与“私”这个字联系在一起的,一提到个体主义就将它与以自我为中心,讲求个人利益,忽略乃至不顾集体利益、社会利益这类东西联系在一起。不过对于西方文化而言,平时所误解的“个体主义”的这些东西,是用另一个概念“egoism",即“自我主义”来表示的。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个体主义是一种建设性的、积极的个人本位理念。

理性主义和个体主义是“现代性”的主要理念,但是除了理性与个体主义之外,进步的观念也是现代性的意识形态,这些在西方社会进程中都具体地演绎了出来。“现代性”在现代社会中可以具体归结为社会领域的世俗化,社会关系的制度化、法制化,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人类生存状态的都市化,文化的个性化,等等。

二、现代性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影响

消费方式是指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类消费资料的方式和途径,它可以通过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行为取向得到大致的说明,是消费观念和行为的统一体。在现代社会理论中,消费方式大致分为传统消费、现代消费和后现代消费三种。但是在本文中我主要讲的是现代性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也就是现代消费方式。作为现代社会青年精英的当代大学生,他们既是当前消费的主体之一,又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军和消费时尚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方式将可能影响未来中国的整体消费方式。而现代性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影响就是消费方式的科学性和他们个人选择消费的理性。在此特别借助大连海事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具体分析如下。

(一)消费开支的合理计划

关于大学生消费的计划性,本文所采用的评价指标是每学期的费用是否有计划消费。结果显示:在自己的费用开支上,有7.5%的大学生有严格的计划,50%的学生有计划,23%的大学生是稍有计划,只有19.2%的学生选择没有计划,总体上来说,大学生在每一个学期的开始都会给自己一个大概的计划,也说明他们在消费的时候也是在精打细算的,这种计划也可称作韦伯意义上的算计,是合理的重要特征,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大学生消费的现代性意蕴。匆忙地用消费的盲目性来定义这一切是不合理的,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主流,看到他们消费的主要方向和方式,不要自以为强调个别现象,这就是现代性思潮的理性主义给我们当代大学生消费方式的第一个影响。

(二)消费过程中的理性购物

合理性的消费是一个全面的行动过程,它包括了解商品信息,最后才会实施购买这一手段。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了解商品的信息只是第一步,也是理性消费的开始。数据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在购买贵重商品前进行详细了解的有45.6%,进行大致了解的有50.1%,这两者之和就是95.7%,而选择直接购买的只有4.3%。这就有力地证明了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较高智力和自主能力的消费群体,在消费过程中他们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判断力,对消费品做出合理的决策。消费者在购物时对于消费品的质量、价格、品牌和时尚等选择体现了消费者的消费倾向。质量和价格,品牌和时尚是影响当代大学生选择消费对象的主要因素。消费品的质量和价格反映的是消费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被看作是当代大学生合理消费的一个关键。而品牌和时尚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身份和形象,其魅力就在于象征意义,带有较多的感性色彩,对于这两个方面的选择分别体现了理性和非理性的价值取向。但是当前的数据就表明了质量、用途、性价比是吸引他们消费的主要因素,讲求实效、理性消费是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主流。这种消费观念在现行的条件下分析起来是合理的,大学生没有自己的固定经济收入,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是父母,通过自己兼职挣钱并不多,这就使他们每月可以支配的钱是固定的,而这笔钱的主要用在日常生活用品和伙食开销。在长时间的大学生活中,他们逐渐形成了一种理性的消费观念,在消费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尽量谨慎消费,他们在购买商品时会尽量选择那些物美价廉的东西。

(三)消费资料注重个人发展

第9篇:理性消费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炫耀性消费;效应;动机

一、炫耀性消费的动机

探讨炫耀性消费的动机并不是一件看似容易的事。心理学家、经济学家、消费学家、营销学家等由于各自身处的行业领域不同,对该问题的看法也各不相同。心理学家倾向于肯定该行为,因为它满足并补偿了消费者合理的心理需求,而欲求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消费学家和营销学家往往把它视为可大力促进商品生产和销售的积极行为。而经济学家则对炫耀性消费倾向于持否定态度,认为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大于正效应。他们通常的观点是:炫耀性消费不以实用为目的,不注重客体的实际价值,从而造成资源和财富的浪费。同时极易引发攀比之风,败坏社会风气,激怒社会底层群体,引发破坏社会稳定的。

从历史观点来看,凡伯伦认为炫耀性消费存在两种动机,即歧视性对比和金钱竞赛。前者指富裕阶层通过炫耀性消费来彰显其与普通阶层的区别,后者指普通阶层通过炫耀性消费来效仿富裕阶层以期被认为是其中一员,即获得一种身份和地位上的归属感。这两种动机的结合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凡伯伦效应”(Veblen effect)。

二、炫耀性消费存在的意义及其负效应向正效应的转化

炫耀性消费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被经济学家成为炫耀性消费的负效应。总结起来无非如下几点:一、炫耀性消费使人们的价值观扭曲,甚至导致个别人的腐化堕落;二、炫耀性消费会导致资源浪费;三、炫耀性消费使社会财富的效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体现,导致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下降;四、炫耀性消费导致社会生产导向不合理,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然而,如果炫耀性消费能通过某些途径被正确加以控制和引导,不仅不会带来上述种种弊端,反而会展现其积极的一面,即所谓的正效应显现。

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广州市2007年的一次小汽车拍照竞价拍卖。排出了广州历史上单个车牌最高价―粤A000F1以74.7万元成交,一个车牌号花去70多万元,足见其稀缺性和奢侈性,这正是凡伯伦提出的“炫耀性消费”,竞拍者的目的已经远远超出了车牌的实用性,而是为自己的财富提供证明从而获得某种尊荣。而拍卖所得主要将被用于慈善和公益事业,报道中指出,广州市的车牌拍卖收入用于交通事故医疗救助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称“政府将立即起草竞价收入使用管理办法,做到专款专用”。由此看来,一个车牌号卖到天价,非但不是坏事,反而成了一件利国利民,回馈社会的好事。

不过,这种炫耀性消费心理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亟需掌握公权力的政府妥善引导。引导得当,通过积极的途径使一部分富人的这种心理得到合理的释放,可以拉动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循环,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慈善和公益事业。引导不当,这种心理就会以另一类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诸如铺张浪费、斗富比阔,形成一种没落文化,污染社会风气,造成社会心理的严重对立和失衡。

三、炫耀性消费正效应的表现方式极其积极意义

炫耀性消费作为社会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而有之。如果政府及社会舆论对此加以正确引导,其必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从政府财政收入的角度来看,炫耀性消费一旦依法纳税将为政府带来巨额稳定的财政收入,国家的税收来源由此得到保障。炫耀性消费同样拉动了相关商品和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以及与奢侈品相关的出版业和广告业的繁荣,使他们拥有更大的获利空间和创新动力。奢侈品的消费者往往在一定的社会领域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加之广告效应推动社会认可度的提升,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奢侈品的品牌效应,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有效的互动机制。

德国企业家沃夫冈.拉茨勒曾于2001年出版过一本名为《奢侈带来富足》的书,拉茨勒认为,少数富人放弃炫耀性消费并不能消除世界的贫困,炫耀性商品(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它集中了最先进的技术,最和谐的产品美学、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品质内涵、它能刺激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塑造与众不同的风格和品味。拉茨勒作为PAG集团的董事会主席,从现实角度赞扬了炫耀性消费的积极意义。

炫耀性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往往不为人们所了解,但无论消费水平是否与个人收入水平相平衡,消费方式是否合理。我认为,如果没有充足的消费做支撑,一国的经济必定是缺乏活力的,更谈不上有效的经济增长。奢侈品的存在必定有其合理性,从占社会消费总量的比重来看,豪宅、豪车、高档生活用品等消费占了相当高的份额,也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强心剂。一届高级车展或珠宝展的交易量就高达上亿美元,这种消费规模效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仅凭理性消费积累所远远无法企及的。

炫耀性消费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成为社会的一种调和剂,对富人多余的财富起再次分配作用。同时,富裕阶层的消费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促进就业,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四、总结

现代社会中,不管承认与否,人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有炫耀财富的倾向,这可能是生物进化的产物,无法被强行抑制的。但炫耀应当选择合适的手段,不一定要穷奢极欲,不一定非要靠购买一些炫耀性商品来表示,关键还要认清消费者自身的身份。

参考文献:

[1]凡伯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2

[2]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研究[M],三联书店,1999

[3]戴慧思,卢汉龙.中国城市的消费革命[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2003

相关热门标签